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28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二百八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八十七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二百八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二百八十七卷目錄

 識鑒部總論

  易經同人卦

 識鑒部藝文

  辯姦論          宋蘇洵

 識鑒部紀事一

學行典第二百八十七卷

識鑒部總論

[编辑]

易經

[编辑]

《同人卦》

[编辑]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大全馮氏去非曰:「類族如天之兼覆,辨物如火之燭照。」臨川吳氏曰:天之所生,各族殊分,法乾覆之無私者,于殊分之族,而類聚其所同異中之同也。火之所及,凡物均照,法離明之有別者,于均照之物而辨析其所異同中之異也。

識鑒部藝文

[编辑]

《辯姦論》
宋·蘇洵

[编辑]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 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勢 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 陰陽之事,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 利害奪於外也。昔者山巨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 者,必此人也。」郭汾陽見盧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孫無 遺類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見者。以吾觀之,王 衍之為人,容貌言語,固有欺世而盜名者,然不忮不 求,與物浮沈。使晉無惠帝,僅得中主,雖衍百千,何從 而亂天下乎?盧杞之姦,固足以敗國,然而不學無文, 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 亦何從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 必然也。今有人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收召 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作言語,私立名字,以 為顏淵、孟軻復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是王衍、盧 杞合而為一人也,其禍豈可勝言哉!夫「面垢不忘洗, 衣垢不忘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鹵之衣, 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凡 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慝,豎刁、易牙、開方是 也。以蓋世之名而濟其未形之患,雖有願治之主,好 賢之相,猶將舉而用之,則其為天下患,必然而無疑 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孫子》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 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言為過,而斯人有不遇之歎。 孰知其禍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被其禍,而吾獲《知 言》之名,悲夫!

識鑒部紀事一

[编辑]

《孔子家語》:「邾隱公朝于魯,子貢觀焉。邾子執玉高,其 容仰;定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貢曰:『以禮觀二君者,將 有死亡焉。夫禮,生死存亡之體,將左右周旋,進退俯 仰,於是乎取之,朝祀喪戎,於是乎觀之。今正月相朝, 而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體,何以能久?高仰,驕也; 卑俯,替也。驕近亂,替近疾。君為主,其先亡乎』?」夏五月, 公薨。邾子出奔。孔子曰:「賜不幸而言中,是賜多言。」 《國語》知宣子將以瑤為後,知果。曰:「不如宵也。」宣子曰: 「宵也狠。」對曰:「宵之狠在面,瑤之狠在心。心狠敗國,面 狠不害。」瑤之賢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美鬢長大則 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彊 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 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知宗必滅。」弗聽。知 果別族于太史為輔氏。及知氏之亡,唯輔果在。 陽處父如衛,反過甯,舍於逆旅甯嬴氏。嬴謂其妻曰: 「吾求君子久矣,乃今得之。」舉而從之。《陽子道》與之語, 及山而還。其妻曰:「子得所求而不從之,何其懷也?」曰: 「吾見其貌而欲之,聞其言而」惡之。夫貌,情之華也;言, 貌之機也。身為情,成於中。言,身之文也。言文而發之, 合而後行,離則有釁。今陽子之貌濟,其言匱,非其實 也。若中不濟而外彊之,其卒將復,中外易矣。若外內 類,而言反之,瀆其信也。夫言以昭信,奉之如機,歷時 而發之,胡其瀆也?今陽子之情譿矣,以濟蓋也。且剛 而主能,不本「而犯,怨之所聚也。吾懼未獲其利而及 其難,是故去之。」期年,乃有賈季之難,陽子死之。

知襄子還自衛,三卿宴于藍臺。知襄子戲韓康子而
考證
侮段規。知伯國聞之,諫曰:「主不備,難必至矣。」曰:「難將

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對曰:「異於是。夫郤氏有車 轅之難,趙有孟姬之讒,欒有叔祁之愬,范、中行有函 冶之難,皆主之所知也。《夏書》有之曰:『一人三失,怨豈 在明,不見是圖』。《周書》有之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夫 君子能勤小物,故無大患。今主一宴,而恥人之君相。 又弗備,曰:『不敢興難,無乃不可乎?夫誰不可喜,而誰 不可懼?蜹蛾蜂蠆,皆能害人,況君相乎』?」弗聽。自是五 年,乃有晉陽之難。段規反首難而殺知伯于師,遂滅 知氏。

《晏子雜上篇》:晏子臣於莊公,公不悅,飲酒,令召晏子。 晏子至,入門,公令樂人奏歌曰:「已哉已哉!寡人不能 說也,爾何來為?」晏子入坐,樂人三奏,然後知其謂己 也,遂起,北面坐地。公曰:「夫子從席,曷為坐地?」晏子對 曰:「嬰聞訟夫坐地,今嬰將與君訟,敢毋坐地乎?嬰聞 之:眾而無義,彊而無禮,好勇而惡賢者,禍必及其身。 若公者之謂矣。且嬰言不用,願請身去。」遂趨而歸管 籥。其家者納之公財,在外者斥之市。曰:「君子有力于 民,則進爵祿,不辭貴富;無力于民,而旅食,不惡貧賤。」 遂徒行而東,畊於海濱。居數年,果有崔杼之難。 《國語》:「叔魚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 腹。蹊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遂弗視。楊食我 生叔向之母聞之,往,及堂,聞其號也,乃還,曰:「其聲豺 狼之聲也。終滅羊舌氏之宗者,必是子也。」

《漢書蕭何傳》:「何,沛人,以文毋害為沛主吏掾。高祖為 布衣時,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佑之。高祖 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及沛公至咸 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 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具知天下阸塞,戶口 多少,彊弱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圖書也。」

《王商傳》: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為左將軍。而帝元舅 大司馬大將軍王鳳顓權,行多驕僭,商議論不能平, 鳳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師民無故相驚,言大 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躪,老弱號呼,長安中大亂。天子 親御前殿,召公卿議,大將軍鳳以為太后與上及後 宮可御船,令吏民上長安城以避水。群臣皆從鳳議, 左將軍商獨曰:「自古無道之國,水猶不冒城郭。今政 治和平,世無兵革,上下相安,何因當有大水!一日暴 至?此必訛言也。不宜令上城重驚百姓。」上迺止。有頃, 長安中稍定,問之,果訛言。上於是美壯商之固守,數 稱其議,而鳳大慚,自恨失言。

《後漢書馬援傳》:「援留西州,隗囂甚敬重之,以援為綏 德將軍,與決籌策。是時公孫述稱帝於蜀,囂使援往 觀之。援素與述同里閈,相善,以為既至,當握手歡如 平生。而述盛陳陛衛,以延援入。交拜禮畢,使出就館。 更為援制都布單衣、交讓冠,會百官於宗廟中,立舊 交之位。述鸞旗旄騎,警蹕就車,磬折而入,禮饗官屬」 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將軍位。賓客皆樂留,援曉之 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 反修飾邊幅,如俑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 辭歸,謂囂曰:「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 東方。」建武四年冬,囂使援奉書洛陽,援至,引見於宣 德殿。世祖迎笑謂援曰:「卿遨遊二帝間,今見卿,使人 大慚。」援頓首辭謝,因曰:「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 亦擇君矣。臣與公孫述同縣,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 戟而後進臣。臣今遠來階下,何知非刺客姦人,而簡 易若是?」帝復笑曰:「卿非刺客,顧說客耳。」援曰:「天下反 覆,盜名字者不可勝數。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 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帝甚壯之。援從南幸𥟖丘,轉 至東海,及還,以為待詔,使大中大夫來歙持節送援 西歸隴右。隗囂與援共臥起,問以東方流言及京師 得失。援說囂曰:「前到朝廷,上引見數十,每接讌語,自 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敵也。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 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經學博覽,政事文辯,前世 無比。」囂曰:「卿謂何如高帝?」援曰:「不如也,高帝無可無 不可。今上好吏事,動如節度,又不喜飲酒。」囂意不懌, 曰:「如卿言,反復勝邪?」然雅信援故,遂遣子恂入質。援 兄子婿王磐。子石,王莽從兄平阿侯仁之子也。莽敗, 磐擁富貲,居故國。為人尚氣節而愛士好施,有名江 淮間。後游京師,與衛尉陰興、大司空朱浮、齊王章共 相友善。援謂姊子曹訓曰:「王氏,廢姓也。子石當屏居 自守,而反游京師。長者用氣自行,多所陵折,其敗必 也。」後歲餘,磐果與司隸校尉蘇鄴、丁鴻事相連,坐死 洛陽獄。而磐子肅復出入北宮及王侯邸第。援謂司 馬呂种曰:「建武之元,名為天下重開,自今以往,海內 日當安耳。但憂國家諸子並壯,而舊防未立,若多通 賓客,則大獄起矣。卿曹戒慎之!」及郭后薨,有上書者 以為肅等受誅之家客因事生亂,慮致貫高、任章之 變。帝怒,乃下郡縣收捕。諸王賓客,更相牽引,死者以 千數。呂种亦豫其禍,臨命歎曰:「馬將軍神人也!」 《吳祐傳》:祐舉孝廉,將行,郡中為祖道。祐越壇共小史雍丘黃真歡語,移時,與結友而別。功曹以祐倨,請黜 之。太守曰:「吳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後亦舉 孝廉,除新蔡長,世稱其清節。時公沙穆來遊太學,無 貲糧,乃變服客傭,為祐賃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 於杵臼之間。祐以光祿四行遷膠東侯相。時濟北戴 宏父為縣丞,宏年十六,從在丞舍。祐每行園,常聞諷 誦之音,奇而厚之,亦與為友,卒成儒宗,知名東夏。官 至酒泉太守。

《寇恂傳》:「恂拜河內太守,帝數策書勞問。恂同門生茂 陵董崇說恂曰:『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君侯以此時 據大郡,內得人心,外破蘇茂,威震鄰敵,功名發聞。此 讒人側目怨禍之時也。昔蕭何守關中,悟鮑生之言 而高帝悅。今君所將皆宗族昆弟也,無乃當以前人 為鏡戒』!」恂然其言,稱疾不視事。帝將攻洛陽,先至河 內。恂求從軍,帝曰:「河內未可離也。」數固請,不聽。乃遣 兄子寇張、姊子《谷崇》將突騎,願為軍鋒,帝善之,皆以 為偏將軍。

《傅燮傳》:「燮為漢陽太守。初,郡將范津明知人,舉燮孝 廉。及津為漢陽,與燮交代合符而去,鄉邦榮之。」 《橋元傳》:「初,曹操微時,人莫知者,嘗往候元,元見而異 焉,謂曰:『今天下將亂,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操常感其 知己。及後經過元墓,輒悽愴致祭奠,自為其文曰:『故 太尉橋公,懿德高軌,汎愛博容。國念明訓,士思令謨。 幽靈』」潛翳,懇哉緬矣。操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頑質, 見納君子。增榮益觀,皆由獎勖,猶《仲尼》稱「不如顏淵」, 李生厚歎賈復,士死知己,懷此無忘,又承從容約誓 之言,徂役之後,路有經由,不以斗酒隻雞,過相沃酹, 車過三步,腹痛勿怨。雖臨時戲笑之言,非至親之篤 好,胡肯為此,辭哉?懷舊惟顧,念之悽愴。奉命東征,屯 次鄉里,北望貴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享之。 《仲長統傳》:統字公理,山陽高平人也。少好學,博涉書 記,贍於文辭。年二十餘,游學青徐、并冀之間,與交友 者多異之。并州刺史高幹,袁紹甥也,素貴有名,招致 四方遊士,士多歸附。統過幹,幹善待遇,訪以當時之 事,統謂幹曰:「君有雄志而無雄才,好士而不能擇人, 所以為君深戒也。」幹雅自多,不納其言,統遂去之。無 幾,幹以并州叛,卒至於敗。并冀之士皆以是異統。 《何顒傳》:董卓秉政,逼顒以為長史,託疾不就,乃與司 空荀爽、司徒王允等共謀卓。會爽薨,顒以他事為卓 所繫,憂憤而卒。初,顒見曹操歎曰:「漢家將亡,安天下 者必此人也。」操以是嘉之,嘗稱潁川荀彧王佐之器。 及彧為尚書令,遣人西迎叔父爽,并致顒屍而葬之。 爽之冢饒

《胡廣傳》:「廣入郡為散吏,太守法雄之子真,從家來省 其父。真頗知人。會歲終應舉,雄敕真助其求才。雄因 大會諸吏,真自於牖間密占察之,乃指廣以白雄,遂 舉孝廉。既到京師,試以章奏,安帝以廣為天下第一。 旬月拜尚書郎,五遷尚書僕射。」

《鄭眾傳》:眾年十二,從父受《左氏春秋》,精力於學,明《三 統歷》,作《春秋難記》條例,兼通《易》《詩》,知名於世。建武中, 皇太子及山陽王荊,因虎賁中郎將梁松以縑帛聘 請,眾欲為通義,引籍出入殿中。眾謂松曰:「『太子儲君, 無外交之義。漢有舊防,蕃王不宜私通賓客』。遂辭不 受。松復風眾以長者意,不可逆眾曰:『犯禁觸罪,不如 守正而死』。」太子及荊聞而奇之,亦不強也。及梁氏事 敗,賓客多坐之,唯眾不染於辭。

《鄭元傳》:「元門人山陽郗慮,至御史大夫。東萊王基、清 河崔琰,著名於世。又樂安國淵、任嘏時並童幼,元稱 淵為國器,嘏有道德。其餘亦多所鑒拔,皆如其言。」 《李膺傳》:「膺子瓚,位至東平相。初,曹操微時,瓚異其才。 將沒,謂子宣等曰:『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張 孟卓與吾善。袁本初,汝外親,雖爾勿依,必歸曹氏』。諸 子」從之,並免於亂世。

《世說》: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 季珪代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 雄也。」

《蜀志龐統傳》:「統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徵,清 雅有知人鑒。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于樹上坐,統在 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為南州士之 冠冕,由是漸顯。」

《商芸小說》:「傅巽有知人之鑑,在房州目龐統為半英 雄。後統附劉備,見待次諸葛亮,如其言。」

《魏志傅嘏傳》:「嘏弱冠知名。」《傅子》曰:是時何晏以材 辯顯于貴戚之間,鄧颺好變通,合徒黨,鬻聲名于閭 閻。而夏侯元以貴臣子少有重名,為之宗主,求交于 嘏而不納也。嘏友人荀粲有清識遠心,然猶怪之,謂 嘏曰:「夏侯泰初,一時之傑,虛心交子,合則賢成,不合 則怨至。二賢不睦,非國之利,此藺相如所以下廉頗 也。」嘏答之曰:「泰初志大其量」,能合虛聲而無寔才。何 平叔言遠而情近,好辯而無誠,所謂「利口覆邦國」之人也。鄧元請幫助識別此字。「《有為而無終》。外要名利,內無關鑰。貴同 惡異,多言而妬前。多言多釁,妬前無親。」以吾觀此三 人者,皆敗德也。遠之猶恐禍及,況昵之乎?

《晉書裴秀傳》:秀從弟楷,有知人之鑒。初在河南,樂廣 僑居郡界,未知名,楷見而奇之,致之於宰府。嘗目夏 侯元云:「肅肅如入宗廟中,但見禮樂器」,鍾會「如觀武 庫森森,但見矛戟在前」,傅嘏「汪翔靡所不見」,山濤「若 登山臨下,幽然深遠。」

《王戎傳》:「戎從弟衍,神情明秀,風姿詳雅。總角嘗造山 濤,濤嗟嘆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 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戎有人倫鑒識,族弟敦有高名,戎惡之。敦每候戎,輒 託疾不見。敦後果為逆亂。其鑒賞先見如此。

《樂廣傳》:廣父方,參魏征西將軍夏侯元軍事,廣時年 八歲,元常見廣在路,因呼與語,還謂方曰:「向見廣神 姿朗徹,當為名士。卿家雖貧,可令專學,必能興卿門 戶也。」

《武陔傳》:陔字元夏,父周,魏衛尉。陔沈敏有器量,早獲 時譽,與二弟韶叔夏、茂季夏並總角知名,雖諸父兄 弟及鄉閭宿望,莫能覺其優劣。同郡劉公榮有知人 之鑒,常造周,周見其三子焉。公榮曰:「皆國士也。元夏 最優,有輔佐之才,陳力就列,可為亞公。叔夏季夏不 減常伯納言也。」

《陶侃傳》:「侃字士行,至洛陽,數詣張華。華初以遠人,不 甚接遇。侃每往,神無忤色。華後與語,異之,除郎中。伏 波將軍孫秀以亡國支庶,府望不顯,中華人士,恥為 掾屬。以侃寒宦,召為舍人。時豫章國郎中令楊晫,侃 州里人也,為鄉論所歸。侃詣之,晫曰:『《易》稱『貞固足以 幹事,陶士行是也』。與同乘,見中書郎顧榮,榮甚奇之』。」 吏部郎溫雅謂晫曰:「『奈何與小人共載』?晫曰:『此人非 凡器也』。尚書樂廣欲會荊陽士人,武庫令黃慶進侃 于廣,人或非之,慶曰:『此子終當遠到,復何疑也』。」 《光逸傳》:「逸為門亭長,迎新令,至京師,胡母輔之與荀 邃共詣令家,望見逸,謂邃曰:『彼似奇才』。便呼上車,與 談良久,果俊器。」

《索靖傳》:惠帝即位,靖賜爵關內侯。靖有先識遠量,知 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駝歎曰:「會見汝在荊棘中 耳。」

《嵇紹傳》:「紹累遷汝陰太守,尚書左僕射裴頠亦深器 之,每曰:使延祖為吏部尚書,可使天下無復遺才矣。 沛國戴晞,少有才智,與紹從子含相友善,時人許以 遠致,紹以為必不成器。晞後為司州主簿,以無行被 斥,州黨稱紹有知人之明。轉豫章內史,以母憂不之 官。服闋,拜徐州刺史。時石崇為都督,性雖驕暴,而紹」 將之以道,崇甚親敬之。後以長子喪去職。元康初,為 給事黃門侍郎。時侍中賈謐以外戚之寵,年少居位, 潘岳、杜斌等皆附託焉。謐求交于紹,紹拒而不答。及 謐誅,紹時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陽子。遷散騎常 侍,領國子博士。

《鄭袤傳》:「袤字林叔,滎陽開封人也。高祖眾,漢大司農。 父泰,揚州剌史,有高名。袤少孤,早有識鑒,荀攸見之 曰:『鄭公業為不亡矣。隨叔父渾避難江東,華歆為豫 章太守,渾往依之,歆素與泰善,撫養袤如己子。年十 七乃還鄉里,性清正,時濟陰魏諷為相國掾,名重當 世,袤同郡任覽與結交,袤以諷奸雄,終必為禍,勸覽』」 遠之。及諷敗,論者稱焉。魏武帝初,封諸子為侯,精選 賓友,袤與徐幹俱為臨淄侯文學,轉司隸功曹從事。 司空王朗辟為掾,袤舉高陽許允、扶風魯芝、東萊王 基,朗皆命之。後咸至大位,有重名。

《郭奕傳》:「咸寧初,奕遷雍州刺史。時亭長李含有俊才, 而門寒,為豪族所排,奕用為別駕。含後果有名位,時 以奕為知人。太康中,徵為尚書。奕有重名,當世朝臣 皆出其下。時帝委任楊駿,奕表駿小器,不可任以社 稷。帝不聽,駿後果誅。」

《江統傳》:東海王越為兗州牧,以統為別駕,委以州事。 與統書曰:「昔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辟荀慈明,下車 辟孔文舉,貴州人士有堪應此者不?統舉高平郄鑒 為賢良,陳留阮修為直言,濟北程收為方正,時以為 知人。」

《孟嘉傳》:「嘉少知名,太尉庾亮領江州,辟部廬陵從事。 嘉還都,亮引問風俗得失,對曰:『還傳當問吏』。亮舉麈 尾掩口而笑,謂弟翼曰:『孟嘉故是盛德人』。」轉勸學從 事。褚裒時為豫章太守,正旦朝亮,裒有器識。亮大會 州府人士,嘉坐次甚遠,裒問亮:「聞江州有孟嘉,其人 何在?亮曰:『在坐,卿但自覓,裒歷觀指嘉謂亮曰:『此君 小異,將無是乎』』?」亮欣然而笑。喜裒得嘉,奇。嘉為裒所 得,乃益器焉。

《王雅傳》:「雅拜太子少傅,帝以道子無社稷器幹,慮晏 駕之後,皇室傾危,乃選時望以為藩屏。將擢王恭、殷 仲堪等,先以訪雅。雅以恭等無當世之才,不可大任, 乃從容曰:王恭風神簡貴,志氣方嚴,既居外戚之重當親賢之寄。然其稟性峻隘,無所包容,執自是之操, 無守節之志。仲堪雖謹于細行,以文義著稱,亦無弘 量。且幹略不長,若委以連率之重,據形勝之地,今四 海無事,足能守職;若道不常隆,必為亂階矣。」帝以恭 等為當時秀望,謂雅疾其勝己,故不從。二人皆被升 用,其後竟敗。有識之士,稱其知人。

《桓彝傳》:「彝字茂倫,譙國龍亢人,漢五更榮之九世孫 也。父顥,官至郎中。彝少孤貧,雖簞瓢處之晏如。性通 朗,早獲盛名。有人倫識鑒,拔才取士,或出於無聞,或 得之孩抱,時人方之許郭。」

《王裒傳》:「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負笈游學,鄉 邑僉以為邴原復出。裒以春性險狹,慕名終必不成。 其後春果無行,學業不終,有識以此歸之。」

《宋書傅亮傳》:「亮字季友,北地靈州人也。祖咸,司隸校 尉。父瑗,以學業知名,位至安成太守。瑗與郄超善,超 嘗造瑗,瑗見其二子迪及亮。亮年四五歲,超令人解 亮衣,使左右持去,初無吝色。超謂瑗曰:『卿小兒才名 位宦,當遠踰於兄,然保家傳祚,終在大者』。迪字長猷, 亦儒學,官至五兵尚書。永初二年卒,追贈太常。」 《梁書王規傳》:「規為中書黃門侍郎。普通初,陳慶之北 伐,剋復洛陽,百僚稱賀。規退曰:『道家有云:非為功難, 成功難也。羯寇遊魂,為日已久。桓溫得而復失,宋武 竟無成功。我孤軍無援,深入寇境,威勢不接,餽運難 繼。將是役也,為禍階矣。俄而王師覆沒』。」其識達事機 多如此。

《傅岐傳》:太清元年,岐累遷太僕司農卿,舍人如故。在 禁省十餘年,機事密勿,亞于朱异。此年冬,豫州刺史 貞陽侯蕭淵明率眾伐彭城,兵敗陷魏。二年,淵明遣 使還,述魏人欲更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議。左衛 朱异曰:「高澄此意,當復欲繼好,不爽前和,邊境且得 靜寇息民,於事為便。」議者並然之。岐獨曰:「高澄既新 得志,其勢非弱,何事須和?此必是設間,故令真陽遣 使。令侯景自疑,當以貞陽易景,景意不安,必圖禍亂。 今若許澄通好,正是墮其計中。且彭城去歲喪師,渦 陽新復敗退,今便就和,益示國家之弱。若如愚意,此 和宜不可許。」朱异等固執,高祖遂從异議。及遣和使, 侯景果有此疑,累啟請追使敕,但依違報之。至八月, 遂舉兵反。十月,入寇京師,請誅朱异。三年,遷中領軍, 舍人如故。二月,景於闕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其 部下,當解圍還鎮。敕許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宣城 王出送。岐固執宣城嫡嗣之重,不宜許,遣石城公大 款送之。及與景盟訖,城中文武喜躍,望得解圍。岐獨 言於眾曰:「賊舉兵為逆,未遂求和,裔情獸心,必不可 信。此和終為賊所詐也。」眾並怨怪之。及景背盟,莫不 歎服。

《徐勉傳》:勉除中兵郎領軍長史,琅邪王元長才名甚 盛,嘗欲與勉相識,每託人召之,勉謂人曰:「王郎名高 望促,難可輕。」請幫助識別此字。衣裾。俄而元長及禍,時人莫不服其 機鑒。

《魏書源子恭傳》:「子恭歷北主客郎中,攝南主客事。蕭 衍亡人許周自稱為衍給事黃門侍郎,朝士翕然,咸 共信待。子恭奏曰:『徐州表投化人許團并其弟周等, 究其牒狀,周列云『已蕭衍黃門侍郎,又稱心存山水, 不好榮宦,屢曾辭讓,貽彼赫怒,遂被出為齊康郡。因 爾歸國,願畢志嵩嶺。比加採訪,略無證明。尋其表狀, 又復莫落,案牒推理,實有所疑。何者?昔夷齊獨往,周 王不屈其志;伯況辭祿,漢帝因成其美。斯實古先哲 王,必有不臣之人者也』』。」蕭衍雖復崎嶇江左,竊號一 隅,至于處物,未甚悖禮。豈有士辭榮祿,而苟不聽之 哉!推察情理,此則孟浪。假蕭衍背狂,不存雅道,逼士 出郡,未為死急。何宜輕去生養之土,「長辭父母之邦 乎?」若言不好榮宦,志願嵩嶺者,初屆之日,即應杖策 尋山,負帙沿水。而乃廣尋知己,遍造執事,希榮之心 已見,逃宦之志安在?昔梁鴻去鄉,終傭吳會;逄萌浮 海,遠客遼東。並全志養性,逍遙而已。考之事實,何其 懸哉!又其履歷清華,名位高達,計其家累,應在不輕。 今者歸化,何其孤迥。「設使當時匆遽,不得㩦將,及其 來後,家貲產業,應得簿斂,尊卑口累,亦當從法。而周 兄弟怡然,嘗無憂慼。若無種族,理或可通,如有不坐, 便應是衍。故遣非周投化,推究二三,真偽難辨。請下 徐揚二州密訪,必令獲實,不盈數旬,玉石可睹。」于是 詔推訪,周果以罪歸闕,假稱職位,如子恭所疑。 《北齊書·蔡儁傳》:「儁豪爽有膽氣,高祖微時,深相親附, 與遼西段長、太原龐蒼鷹俱有先知之鑒。長為魏懷 朔鎮將,嘗見高祖,甚異之,謂高祖云:『君有康世之才, 終不徒然也。請以子孫為託』。」興和中,啟贈司空公。 《隋書高構傳》:「河東薛道衡才高當世,每稱構有清鑒, 所為文章,必先以草呈構,而後出之。構有所詆訶,道 衡未嘗不嗟伏。大業七年,終于家,時年七十二。所舉 杜如晦、房元齡等,後皆自致公輔,論者稱構有知人

之鑒
考證
《趙元淑傳》:「元淑性疏宕,不事生產,家徒壁立。後數歲,

授驃騎將軍。將之官,無以自給。時長安富人宗連,家 累千金,仕周為三原令,有季女,慧而有色,連獨奇之, 每求賢夫,聞元淑如是,請與相見。」連有風儀,羙談笑, 元淑亦異之。及至其家,服翫居處,擬于將相,酒酣,奏 女樂,元淑所未見也。元淑辭出,連曰:「公子有暇,可復 來也。」後數日復造之,宴樂更侈,如此者再三。因謂元 淑曰:「知公子素貧,老夫當相濟。」因問元淑所須,盡買 與之。臨別,元淑再拜致謝。連復拜曰:「鄙人竊不自量, 敬慕公子。今有一女,願為箕帚妾,公子意何如?」元淑 感愧,遂聘為妻。連復送奴婢二十口,良馬十餘匹,加 以縑帛錦綺,及金寶珍玩,元淑遂為富人。及漢王諒 作亂,元淑從楊素擊平之,以功進位柱國。

《中說》:李密問王霸之略。子曰:「不以天下易一民之命。」 李密出,子謂賈瓊曰:「亂天下者,必是夫也。幸災而念 禍,受強而願勝,神明不與也。」

《大唐新語》:李勣少與鄉人翟讓聚眾為盜,以李密為 主,言於密曰:「天下大亂,本為飢苦,若得黎陽一倉,大 事濟矣。」遂襲取之。時在飢餓,就倉者數十萬人。魏徵、 高季輔、杜正倫、郭孝恪皆客遊,勣一見便加禮敬,引 之臥內,談謔無倦。及平武牢,獲戴胄,亟推薦,咸至大 官。時稱勣有知人之鑒。

《唐書侯君集傳》:「帝命李靖教君集兵法,既而奏靖且 反,兵之隱微,不以示臣。帝以讓靖,靖曰:『方中原無事, 臣之所教,足以制四裔,而求盡臣術,此君集欲反耳』。」 靖為右僕射,君集為兵部尚書,同還省。君集馬過門 數步乃覺,靖語人曰:「君集其有異慮乎?」後果如言。 《孫思邈傳》:孫處約常以諸子見思邈曰:「俊先顯,侑晚 貴」佺,禍在執兵後皆驗。太子詹事盧齊卿之少也,思 邈曰:「後五十年位方伯,吾孫為屬吏,願自愛。」時思邈 之孫溥尚未生,及溥為蕭丞,而齊卿徐州刺史。 《狄仁傑傳》:李楷固、駱務整討契丹,克之,獻俘含樞殿, 后大悅。二人者,本契丹李盡忠部將,盡忠入寇,楷固 等數挫王師,後降,有司請論如法,仁傑稱其「驍勇可 任,若貸死,必感恩納節,可以責功。」至是,凱旋后舉酒 屬仁傑,賞其知人。

《盧承慶傳》:承慶弟承泰,子齊卿。長安初,為雍州參軍。 武后詔長史薛季昶擇僚吏堪御史者,季昶訪於齊 卿,齊卿曰:「長安尉盧懷慎、李休光,萬年尉李乂、崔湜, 咸陽丞倪若水,𥂕厔尉田崇璧,新豐尉崔日用。」季昶 用其言,後皆為通顯巨人。及拜幽州刺史,而張守珪 隸果毅,齊卿厚遇曰:「君十年至節度使。」已而果然。 《裴行儉傳》:行儉通陰陽曆數,每戰豫道勝日,善知人。 在吏部時,見蘇味道、王劇謂曰:「二君後皆掌銓衡。」李 敬元盛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之才,引示行儉。 行儉曰:士之致遠,先器識,後文藝。如勃等雖有才,而 浮躁衒露,豈享爵祿者哉!炯頗沈默,可至令長,餘皆 不得其死。所引偏裨,若程務挺、張虔勖、崔智𧦬、王方 翼、黨全毘、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類,為世 名將,兼奏至刺史、將軍者數十人。

《張九齡傳》:「安祿山初以范陽偏校入奏,氣驕蹇,九齡 謂裴光庭曰:『亂幽州者,此裔雛也』。及討奚契丹敗張 守珪,執如京師。九齡署其狀曰:『穰苴出師,而誅莊賈。 孫武習戰,猶戮宮嬪。守珪法行于軍,祿山不容免死。 帝不許,赦之。九齡曰:『祿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 誅之,以絕後患』。帝曰:『卿無以王衍知石勒而害忠良』』。」 卒不用。帝後在蜀,思其忠,為泣下,且遣使祭于韶州, 厚幣卹其家。

《盧杞傳》:郭子儀病甚,百官造省,不屏姬侍。及杞至,則 屏之隱几而待。家人怪問其故,子儀曰:「彼外陋內險, 左右見必笑。使後得權,吾族無類矣。」

《江表志》:元宗嗣位,李建勳出師臨川,將行,謂所親曰: 「今主上寬仁大度,比於先帝遠甚矣。但往昔未足定 左右獻替,得方正之事,若如目前所圖,終恐不守舊 業。」及馮延魯、陳覺出封閩中,徵督軍糧,急於星火。建 勳以詩寄延魯曰:「粟多未必為全計,師老須防有援 兵。」既而福州之軍果為越人所敗,歸取司空,累表致 政,自稱鍾山公,詔授司徒,不起。時學士湯悅致狀賀 之,建勳以詩答曰:「司空猶不作,那敢作司徒。幸有山 公號,如何不見呼。」先是,宋齊丘自京口求退,歸青陽, 號九華先生,未周歲,一徵而起,時論薄之。建勳年德 未衰,時望方重,或有以宋公比之,因為詩曰:「桃花流 水須相信,不學劉郎去又來。」捐館之夕,告門人曰:「時 事如此,吾得保全,為幸已甚。吾死不須封樹立碑,塚 土任民耕鑿,無致他日毀斲之弊。」其後甲戌之難,公 卿塋域為兵發遍,獨建勳莫知葬所,訖不及禍。 《幽閑鼓吹》:「裴寬尚書罷郡西歸汴,日晚維舟,見一人 坐樹下,衣服極敝,因命屈之。與語,大奇之,遂為見知。 以君才識,必自當富貴,何貧也?」舉船錢帛奴婢貺之, 客亦不讓。語訖上船,奴婢偃蹇者鞭撻之,裴公益奇 之。其人乃張徐州《北夢瑣言》:唐大中初,盧㩦舉進士,風貌不揚,語亦不 正,呼㩦為彗,蓋短舌也。韋氏昆弟皆輕侮之,獨韋岫 尚書加欽謂其昆弟曰:「盧雖人物甚陋,觀其文章有 首尾,斯人也,以是卜之,他日必為大用爾。」盧果策名, 竟登廊廟。獎拔京兆至福建觀察使。向時輕薄諸弟, 卒不展分。所謂以貌失人者,其韋諸季乎。

丞相韋公宙出鎮南海,有小將劉謙者,職級甚卑,氣 宇殊異,乃以從猶女妻之。某內以非我族類,慮招物 議,諷諸幕寮請亟諫止之。丞相曰:「此人非常流也,他 日吾子孫或可依之。」謙以軍功拜封州刺史。韋夫人 生子曰隱,曰若,隱為廣帥。岩嗣之,奄有嶺表四府之 地,自建號曰漢,改名龑,在位經二紀而終。次子嗣,即 京兆,知人之鑑。非謬也。

唐蔡荊尚書為天德軍使,衙前小將顧彥朗、彥暉知 使宅市買,八座有知人之鑒。或一日,俾其子叔向已 下,備酒饌于山亭,召二顧,賜宴八座,俄而即席,約令 勿起。二顧惶惑,莫諭其意。八座勉之曰:「公弟兄俱有 封侯之相,善自保愛,他年願以子孫相依。」因遷其職 級。洎黃寇犯闕,顧彥朗領本軍立收復功,除東川,加 使相。蔡叔向兄弟往依之,請叔向為節度副使,仍以 「丈人行」拜之,軍府大事皆諮謀焉。大顧薨,其弟彥暉 嗣之,亦至使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