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15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五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五十一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五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五十一卷目錄

 奏議部藝文二

  劍泉奏議集序      明唐順之

  御史中丞林公奏議序    王世貞

  留臺奏議序      鍾惺

  請復接本之規疏      孫承澤

  章疏日繁疏         前人

  治平三疏序        陳龍正

  遇災陳言疏序       蔡懋德

 奏議部藝文三

  送襄陽盧判官奏開河事    錢起

  郡務稍簡因得整比舊詩并連綴焚削封章繁

  委篋笥僅逾百軸偶成自歎因寄樂天

                元稹

 奏議部選句

 奏議部紀事一

文學典第一百五十一卷

奏議部藝文二[编辑]

《劍泉奏議集序》
唐·順之
[编辑]

《劍泉吳公奏議集》凡幾卷。在嘉靖初,天子勵精思治, 博取俊乂,以充庶位,尤注意臺諫之選。公於是以才 召入院為御史。凡所建白,多見採納,若茲集所載是 也。於戲!公之言備矣,而其大者,莫如《劾柄臣之姦》與 「請開通惠河」諸疏。始,柄臣掌營兵,怙勢為姦利,士大 夫以為隱憂,而公慨然上疏攻之。其言明白切痛,多 人之所難言。已而相繼攻之者益眾,然或過激不足 取信,而柄臣益恣不悛。後天子亦自燭其姦,下之獄 以死。蓋去公上疏時十五六年,而公之言驗矣。「國家 運道,自通州至京師,故從河運,後乃從陸,其故河廢 閘猶在,議者屢請修復,而京師大猾倚陸運侔利,往 往為飛語搖之。公始建議,則以身塞」利害之衝,又賴 天子與相力主其事,迄有成績。其詳具公所上《通惠 河志》中。自河功之成也,戶部歲省運錢二十萬緡,此 則公言之既效者。公又欲盡轉通州之粟於京師,以 消未形之患,則其言未及行,而憂時者多以公言為 是也。公始令江山,有聲而擢御史,自御史出守處州, 歷官南京太僕少卿,而致其事。公為人敏銳闊達,藝 於世務而圓於應機,開口抵掌,鋒鍔捷露,課功策效, 不爽一髮,非同迂腐拘牽之士揣摩而坐論之者也。 公嘗謂余曰:「士大夫談說經濟,指天畫地,貫今古不 足為難。惟切中事情,若操刀而割,刃隨手下,卒無一 刃不當肯綮,乃為難耳。」此蓋公之所自寓乎。曩公在 御史時,又嘗為余言:「儻得在塞垣之間,當為國家繫 單于頸而致之闕下。」蓋公自量其方略氣力,有足辦 此者。以其不至大官,故其所設施者不竟。雖然,是集 也,可以觀公之概矣。

《御史中丞林公奏議序》
王世貞
[编辑]

御史中丞莆田林公手次其前後奏議五十六通,合 數萬言,而以書請世貞曰:「吾子其序之,嚮者有成言 矣。」書至,其人隨以林公訃來,則公朝發書而夕不祿, 蓋絕筆也。余既為位哭公,而讀公之奏,且讀且哭曰: 「嗚呼!天奪我敬輿何速耶?而不使終惠吾吳民。」而又 不盡究公之所未言,則又嘆曰:「林公嗚呼,亦足以死 矣。」蓋自今皇帝即大位,下書褒予諸言事者,於是諸 士大夫爭自刮剔,思有所以自效,庶幾一二裨益社 稷,而其大究乃在欲有以自顯,見給事御史氣益發 舒,天子至不能盡讀其凡,而六曹吏困覆議,手腕且 脫,則又相與追數。世宗朝,貴溪、分宜相當國柄,以刑 僇劫鈐給事御史口,至嘿而亡所持爭曹吏幾得時 時休沐。媮快也。乃林公當世宗朝為南床,獨不然。分 宜相雅庇私其屬寮。公首論祭酒某罪,天子赫然怒, 置之理,而公又論劾分宜所絕幸愛客都御史懋卿 姦惡萬狀,分宜為庇之。報聞,則又論劾分宜所受十 萬金為城社而穴者,伊王分宜又為庇之。報聞。居無 何,上用御史鄒公言罷分宜,而懋卿及伊王後先則 敗戍及長繫有差。於是林公則又持分宜子侍郎世 蕃與其私客前中書舍人羅龍文《大逆狀》,上之,天子 為置獄,悉搜捕其黨與,論大辟,籍其家,貲財當縣官 租稅半。分宜貧老,至不能名一錢寄客以死,海內亡 問識不識,加額頌天子神武;次則歸賢於林公,而願 其老壽長為縣官,掃除姦兇。林公遂用,諸大臣推轂 至今官。始林公來江南,大吏咸重足不寒而栗,曰:「是 夫也,是死祭酒」,蔡藩王戍都御史,餒故相,而磔一侍 郎與舍人者,將奈公何?林公來,則寬然長者。所按部 延見父老,問民疾苦,以撙節惠利為首教。其所條上 封事,如《請寬卹疲困》《計民運》《清伏田》《祛積》「弊,表節義, 卹耆哲,豁虛徵,召賢輔」,即《七論》所報興罷,固鑿鑿為 黔首衽席者也。當世宗朝,天下固難於言矣,而林公 獨易其難者,以為不如是,不足以振天地之神氣,而收天下既渙之心。當今皇帝初,天下之人自喜沾沾 以易於言矣,林公獨難其易者,長慮而遷,顧以為不 如是,不足以培天地之元「氣,而安天下已萃之心。」嗚 呼!公真社稷臣哉!夫林公春秋僅四十以死,海內之 士大夫父老當為之嗟咨嘆傷,而又疑其所願於公 者乖也。然竟百千年而讀其書,凜凜有生氣,不稱為 一世士,其於壽考何限哉!吾故為序其所以,而致嘅 於世宗時。要非真難於言者,相貴溪、分宜而後難也。

《留臺奏議序》
鍾惺
[编辑]

《留臺奏議》者,緝庚戌咨中所選南臺諸臣奏議之言 也。故事,推臺班長者一人序之。某以次當作序,不能 辭,拜手陳言曰:「某於今庚戌咨中留臺奏議,而重有 感於言路之際也。」國家之有兩都,如周鎬與洛,其設 亦不能有所軒輊,而言官尤重焉。舊例隨缺隨選,隨 選隨俞隨就列。自神祖末年,鄭重遲迴,幾與大僚等。 庚戌之選,至壬子始得旨,不知者曰「上實有所疑」,知 者曰上實重此官而用之如不得已。夫疑之與重之, 九天之上、九淵之內,非臣子之所敢妄臆也。抑聞事 君者曰「自靖自獻,上有所疑而下不敢先不自信,上 有所重而下不敢先自輕,此自靖自獻」之道,孔子之 所謂勿欺而犯者也。顧在留臺,難言「之矣。留都與燕 京並稱,其於春明門外,猶然天涯也。匪惟九閽之視 聽最高,有所不能下周,而諸臣之耳目漸遠,亦有所 不能盡確。地有京都之名,而形近於省會,官有近臣 之責,而勢疑於外吏。即風聞言事,乃明主所以廣言 路,及傍人所以諒言官,彼身當乎此者,其胸中口中, 豈可全恃此四字哉?」今觀《庚戌咨》中之在留臺者若 而人、其人若而年、其言若而篇,近自官府,遠及封疆; 人品之賢姦、政事之修廢,言人人殊;其間水火之相 濟,而琴瑟之互調,本之以自信之心,而出之以不敢 自輕之品,自不可掩於筆舌之中,而或可得於語言 之外。苦心深計,諸臣不敢自言,必有能鑒之者。雖然, 為臺臣難,為留都之臺臣難,為留都之臺臣難,為庚 戌以後十餘年留都之臺臣尤難。故某於《序留都奏 議》而重有感也。

《請復接本之規疏》
孫承澤
[编辑]

竊照《本章》者,臣工所以代面對而陳其衷悃也。一經 聖斷,大政大法於是寄焉,事綦重也。臣於辛未觀政 戶部,猶見紅本發下各部司官輪流候接。日當晡時, 內臣捧至會極門東廡,各官雁行序立,挨次接領,體 統嚴肅,制甚稱善。及臣初入垣掖,事猶如故。邇因機 務殷繁,發無定時,於是六曹不復接本,或早或暮,但 憑會極門內臣發之錦衣直房。直房散與各垣吏役, 遂失當年之制。臣按祖宗朝,凡紅本發科,猶必令部 堂一員親至垣中畫本尾署小押,所以防姦杜弊,如 此其嚴也。況未到科之前,收授一憑下役,豈所以重 王言而尊典制?臣並有請者。皇上勵精圖治,寒暑罔 渝,凡係緊要本章,無不朝上夕報,亦有不能即奉綸 音者,或以事體稍緩,無妨徐發。但拜疏之人,計日而 數齎奏之,使延頸以望。時日稍稽,妄生揣意。當此中 外多艱,正賴臣工黽勉效職。儻因此而署位,開因循 之漸,事體生叢脞之端,防患於微,貽憂滋大。況天「下 事無大小,以敬心持之,則小者亦大;事無緩急,以精 力圖之,則緩者亦急。」此《大易》所以重行健而自強不 息也。並望採納施行。

《章疏日繁疏》
前人
[编辑]

「臣辦事垣中察本科《發抄底簿》,見近日章疏較崇禎 初年增十之五,較萬曆中年增十之七。一科如此,別 科可知。」夫議論日多則事功自應日集。乃近來中外 景象,無論不及神廟時,並不及崇禎之初多矣。蓋議 論者精神之薄也。意念外浮則力量中歉,理所必然, 無足怪也。故密奏日多則邊防愈壞,籌計日多則財 「用日虧,啟事日多,則人才愈錮。此其病在議論多,虛 飾亦多也。」皇上勵精圖治,銳意太平,第一急務,無如 課實效。課實效,無如省議論。省議論,須從六曹大臣 始。蓋六曹者,事功之府也,朝廷之大政寄焉。諸臣果 能公忠體國,殫力救時,不顧利鈍,不避勞怨,天下事 豈遂不可為?抄發到部,或即具覆,不「必諉之別曹,不 必推之撫按,或不必覆,照例存案彙銷,一力擔當,大 家實做,如此則章疏之省,不知凡幾矣。」由此而論,臺 諫之臣,是以言為責者也。畜狸欲捕,養鷹欲擊,言誠 不厭煩數也。若浮泛之條議,市恩之奏薦,與據風聞 而糾在外之小吏,則宜禁,亦省章疏之一端也。至於 各曹之官,自有職掌,黽勉圖之,日不遑給,何暇出位 而紛紜建白,凡事無關係,率妄沽名,則宜禁。此亦省 章疏之一端也。在外撫按,於重大情事,自應時時奏 聞。若錢糧之起解,參罰之開復,官員之更調,行間之 零級小捷,事關該部者,應行咨達部。若瑣事概行褻 瀆,則宜禁。此亦省章疏之一端也。通政之司,職在封 駮,爾「因廉恥道喪,人希進取,游說不根之徒,有如聚 訟,凡此者宜禁。」此亦省章疏之一端也。又如內外臣工,凡經論劾,當如祖宗朝舊事,平心靜聽,上俟皇上 之鑒裁,下俟舉朝之公論,聞言嘵嘵激辯者則宜禁。 此亦省章疏之一端也。有此數禁,議論日減。皇上批 答之暇,時御文華殿,召大臣商確政事,講「求道理,務 令朝奉命而夕行,從此而政不清簡、功不畢集」者,未 之有也。

《治平三疏序》
陳龍正
[编辑]

「欲以利益歸君父者,天理也。欲以名義歸其身者,人 欲也。何必樹私哉?」繇是辨理欲,始足以正人心,而其 為君父,為天下,乃所謂無為而為矣。若云導民不期 勸,諫君不期聽,行師不求勝,用藥不求效,則亦戾哉! 雲怡蔡公三疏,大都闡理,欲開治道之原。其末一奏, 代述王言,而申之以各見本心,無容偏黨。誠欲使堯 舜為皇、夔之宗也。旨哉深乎!愚獨恐世人聞有為無 為之說而不得其解,反以利君父為有為,而名義其 身之為無為也。則非我皇上褒述宋儒之意,不自揆 之?曷自知之?《易》云:「不獲其身。」人往往獲其身,而自以 為天理矣。

《遇災陳言疏序》
蔡懋德
[编辑]

「經生家覃精孔、《孟》為先資,甫成進士,則芻狗之。若夫 學孔、孟之學而期致治平之用,天下之大,未可謂遂 無其人也。進士服官,上之樹功名,殫職業,次則躐華 顯,溫飽妻孥。若夫事堯、舜之主,而願捄生民之苦,天 下之大,亦未可謂遂無其人也。懋德自釋褐來,浮沉 外寮廿有餘年,未敢過自菲薄。所恨賦質既弱,且才」 復謭劣,無能乘時報主,而淑孔孟捄生民一念,嘗自 耿耿不能寐也。戊寅八月初九日,皇上以災異三見, 下詔省過,與臣民共新。懋德耿耿一念浡動,且義與 強事共安危。因深思本計,立草《法祖改過、治平大道》 二疏入告,至九月初三日,始得拜發。初九日銀臺轉 奏首疏,十一日銀臺轉奏第二疏,而懋德耿耿一念 猶未已復草天心立轉,至易一疏,於十八日拜發。比 草三疏時,實未暇有第二念也。是日,前二疏皆得旨, 二十五日奏第三疏,十月初一日得旨:「嗣自羽書調 援,貸餉禦敵,倥傯無虛晷。迨己卯初夏入城,幸保安 堵。顧追維《客秋》三奏,迂愚狂戇,無當事機。仰荷主聖 高厚優容,而懋德耿」耿一念,益跼蹐不能自寧。尚跂 予同心交相黽勉焉。以孔、孟之學,事堯舜之主,捄生 民而臻平治,不亦休乎!懋德,孤逖小臣也。爰明耿耿 本念,并紀《疏發》先後月日,以質之天下後世云爾。

奏議部藝文三[编辑]

《送襄陽盧判官奏開河事》
錢起
[编辑]

千里趨魏闕,一言簡聖聰。河流引關外,國用贍秦中。 有詔許其策,隨山興此功。連雲積石阻,計日安波通。 飛櫂轉年穀,利人勝歲豐。言歸漢陽路,拜手蓬萊宮。 「紫殿賜衣出,青門酣酌同。晚陽過微雨,秋水見新鴻。 坐惜去車遠,愁看離館空。因思郢川守,南楚滿清風。」

郡務稍簡因得整比舊詩并連綴焚削封章繁[编辑]

《委篋笥,僅逾百軸。偶成自歎,因寄樂天》

元稹

近來章奏小年詩,一種成空盡可悲。書得眼昏朱似 碧,用來心破髮如絲。催身易老緣多事,報主深恩在 幾時。天遣兩家無嗣子,欲將文集與他誰。

奏議部選句[编辑]

魏文帝《典論論》文:「奏議宜雅,書論宜理。」

晉陸機《文賦》,「奏平徹以閒雅。」

梁簡文帝《拜皇太子謝表》:「方將問安寢門,視膳天幄, 察陳奏之章,示嚴警之書。」

沈約《梁武帝集序》:「雖密奏忠規,遺槁必削;而國謨藩 政,存者猶多。」

唐上官儀《勸封禪表》「採公卿之嘉議,覽搢紳之讜辭。」 張鷟奏,「曳裾紫禁,伏奏青規。助朝廷之光輝,贊明時 之喉舌。」

蘇頲《授齊澣紫微舍人制》:「左曹駮議,常接於雙遊;右 掖詞言,佇光於」五字。

又《授鄭繇監察御史制》:「諫臣讜議,久列瑤池;御史直 繩,宜遷石室。」

陸贄《翰苑集序》:「其關於時政,昭然與金石不朽者,惟 制誥、奏議乎。」

李商隱《祭薛郎中文》:「伏奏多可,分曹著績。」

溫庭筠《上學士舍人啟》:「暗達明心,潛申讜議宋蘇轍《李清臣知河陽制》:「博學洽聞,蚤與直言之對; 高文密議,中陪禁苑之遊。」

元王之綱草《王磐贈官制》,「明斥權姦,露奏重紫微之 柄。」

李槃、《劉秉忠贈諡制》,剴切數百奏,各中其理。

《唐喬知之詩》:「墨草尚書奏,衣飄侍御香。」

宋璟詩:「四時宗伯敘,六議宰臣鋪。」

張九齡詩:「清規留草議,故事在封章。」

《蘇頲詩》:「願以封書奏,回鑾禪肅然。」

儲光羲詩:「夜聞特簡立,朝看伏奏歸。」

《杜甫入奏行》。此行入奏計未小,密奉聖旨恩應殊 又奏《漢中王詩》。「從容草奏罷,宿昔奉清樽。」衣冠是 日朝天子,草奏何時入帝鄉。

權德輿詩:「掄才超粉署,駮議在黃樞。」

孟郊《酬李侍御詩》:「未覺衾枕倦,久為章奏嬰。」

劉禹錫詩:「網羅三面解,章奏九重通。」

元稹詩:「拾遺天子前,密奏昇平議。」

李商隱詩:「三官牋奏附金龍。」

陸龜蒙詩:「淮王牋奏入班書。」

吳融《和皮博士詩》:「精誠有為天應感,章奏無私鬼怕 聞。」

《方千詩》:「密奏無非經濟術,從容幾刻在爐煙。」

宋王禹偁《懷賢》詩:「魏公在賢垣,上疏論得失七事,若 丹青詞,切痛入骨。」魏公桑維翰也

范成大詩:「明當復露奏,矢日臨幽遐。」

元馬祖常詩:「嗔人書奏三千牘,勸客歌詩十二時。」 明張以寧《送館朝憲使之淮西》詩:「剴切三千牘,飛揚 四十春。」

《袁宏道》詩:「皂囊久積言官奏,分付金璫取次行。」

奏議部紀事一[编辑]

《史記蕭相國世家》:「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言相 國賤彊買民田宅數千萬。上至,相國謁,上笑曰:『夫相 國乃利民,民所上書,皆以與相國,曰:『君自謝民』』。」 褚先生《補史記滑稽傳》:「東方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 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 勝之。人主從上方讀之,輒乙其處,讀之二月乃盡。詔 拜以」為郎。

《史記主父偃傳》:「孝武元光元年,西入關,見衛將軍。衛 將軍數言上,上不召,資用乏,留久,諸公賓客多厭之, 乃上書闕下,朝奏,暮召入見,所言九事,其八事為律 令。是時趙人徐樂、齊人嚴安俱上書言世務,各一事。 書奏天子,天子召見三人,謂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見 之晚也』。於是上乃拜主父偃、徐樂、嚴安為郎中,數見」 上疏言事。

《鄒陽傳》:「鄒陽者,齊人也。游於梁,與故吳人莊忌夫子、 淮陰枚生之徒交,上書而介於羊勝、公孫詭之間。勝 等嫉鄒陽,惡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將欲殺之。鄒 陽客游以讒見禽,恐死而負累,乃從獄中上書。書奏 梁孝王,孝王使人出之,卒為上客。」

《萬石君石奮傳》:「奮子建為郎中令,書奏事,事下,建讀 之曰:『書馬者與尾當五,今迺四不足一,上譴死矣。甚 惶恐。其為謹慎,雖他皆如是』。」

《漢書趙充國傳》:「充國字翁孫,奏每上輒下公卿議臣。 初是充國計者什三,中什五,最後什八。」

《陳湯傳》:「湯字子公,少好書,博達善屬文。大將軍鳳奏 以為從事中郎,莫府事壹決於湯。湯明法令,善因事 為勢,納說多從,常受人金錢,作章奏,卒以此敗。」 《魏相傳》:「相因平恩侯許伯奏封事,故事諸上書者皆 為二封,署其一曰副,領尚書者先發副封,所言不善, 屏去不奏。相復因許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宣帝善 之,詔」相、給事中,皆從其議。相好觀故事及便宜章奏, 以為古今異制,方今務在奉行故事而已。數條漢興 已來國家便宜行事,及賢臣賈誼、晁錯、董仲舒等所 言,奏請施行之。

《孔光傳》:「光典樞機十餘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問, 據經法,以心所安而對,不希指苟合。如或不從,不敢 強諫爭,以是久而安。時有所言,輒削草槁,以為章主 之過。」

《何武傳》:「武遷揚州刺史,所舉奏二千石長吏,必先露 章,服罪者為虧除免之而已。不服,極法奏之,抵罪或 至死。」

《王莽傳》:張竦為劉嘉草奏,稱莽功德。莽封嘉為師禮 侯,竦為淑德侯。長安語曰:「欲求封,過張伯松,力戰鬥, 不如巧為奏《師丹傳》:丹為大司空,會有上書言:古者以龜貝為貨, 今以錢易之,民以故貧,宜可改幣。上以問丹,丹對言 可改。章下有司議,皆以為行錢以來久,難卒變易。丹 老人,忘其前語,復從公卿議。又丹使吏書奏,吏私寫 其草,丁傅子弟聞之,使人上書告丹上封事,行道人 遍持其書。上以問將軍,中朝臣,皆對曰:「忠臣不顯諫, 大臣奏事不宜漏泄,令吏民傳寫,流聞四方。臣不密 則失身,宜下廷尉治。」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事 未決。給事中博士申咸、炔欽上書言「丹經行無比,自 近世大臣若丹者少發憤懣,奏封事,不及深思遠慮, 使主簿書,漏泄之過不在丹。以此貶黜,恐不厭眾心。」 尚書劾咸欽幸得以儒官選,擢備腹心,上所折中定 疑,知丹社稷重臣,議罪處罰,國之所慎。咸欽初傳《經 義》,以為當治事以暴列,乃復上書妄稱譽丹,前後相 違,不敬。上貶咸欽秩各二等,遂策免丹。

《後漢書班彪傳》:「彪避地河西,河西大將軍竇融以為 從事,深敬待之,接以師友之道。彪乃為融畫策事漢, 總河西以拒隗囂。及融徵還京師,光武問曰:『所上章 奏,誰與參之』?融對曰:『皆從事班彪所為』。」帝雅聞彪材, 因召入見,舉司隸茂才。

《侯霸傳》:「霸明習故事,收錄遺文,條奏前世善政法度 有益於時者,皆施行之。」

《馬援傳》:「初援在隴西,上書言宜如舊鑄五銖錢。事下 三府,三府奏以為未可許,事遂寢。及援還,從公府求 得前奏難十餘條,乃隨牒解釋,更具表言。帝從之,天 下賴其便。」

《東平憲王蒼傳》:「肅宗建初八年正月,蒼薨,詔告中傅 封上蒼自建武以來章奏及所作書記賦頌七言別 字歌詩,並集覽焉。」

《樊宏傳》:「宏字靡卿,拜光祿大夫,位特進,次三公。所上 便宜及言得失,輒手自書寫,毀削草本。」

《順帝紀》:「初令郡國舉孝廉,諸生通章句,文吏能牋奏, 乃得應選。」

《葛龔傳》註:「龔善為文奏,或有請龔奏以干人者,龔為 作之。其人寫之,忘自載其名,因并寫龔名以進之。故 時人為之語曰:『作奏雖工,宜去葛龔』。」

《任隗傳》:「隗拜司空時竇憲擊匈奴,國用勞費,隗奏議 徵憲還,前後十上,獨與司徒袁安同心畢力,持重處 正,鯁言直議,無所回隱。」

《應奉傳》:「奉子劭,字仲遠,少篤學,博覽多聞,中平六年, 拜太山太守,凡為《駮議》三十篇。」

《蔡邕傳》:「邕上封事,條宜所施行七事。詔問曰:邕經學 深奧,故密特稽問,宜披露失得,指陳政要,勿有依違, 自生疑諱。具對經術,以皂囊封上。」

《東觀漢記》:「永平七年,宋均徵為尚書令,忠正直言,數 納策謀,每駮議,未嘗不合上意。」

《三國魏志荀彧傳》註:《彧別傳》曰:「彧自為尚書令,常以 書陳事,臨薨,皆焚毀之,故奇策密謀不得盡聞也。」 《陳群傳》註:「群前後數密陳得失,每上封事,輒削其草, 時人及其子弟莫能知也。論者或譏群居位拱默。正 始中,詔撰群臣上書,以為名臣奏議。朝士乃見群諫 事,皆嘆息焉。」

《三國典略》:「王粲才既高辨,鍾繇、王朗等雖名為魏卿 相,於朝廷奏議皆閣筆,不能措手。」

《晉書何曾傳》:「嘉平中,曾為司隸校尉,撫軍校事尹模 憑寵作威,姦利盈積,朝野畏憚,莫敢言者。曾奏劾之, 朝廷稱焉。」

《羊祜傳》:「祜歷職二朝,任典樞要。嘉謀讜議,皆焚其草, 故世莫聞。」

《敬王恬傳》:恬字元愉,累遷散騎常侍,黃門郎,御史中 丞。值海西廢,簡文帝登祚,未解嚴,大司馬桓溫屯中 堂,吹警角,恬奏劾溫大不敬,請科罪。溫視奏嘆曰:「此 兒乃敢彈我,真可畏也。」

《謝安傳》:桓溫嘗以安所作《簡文帝諡議》以示坐賓曰: 「此謝安石碎金也。」

《劉隗傳》:「南中郎將王含以族彊顯貴,驕傲自恣,一請 參佐及守長二十許人,多取非其才。隗劾奏文致甚 苦。事雖被寢,王氏深忌嫉之。」隗之彈奏,不畏彊禦,多 此類也。

《王氏類苑》:「傅元天性峻急,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 簡不寐待旦。於是貴游懾伏,臺閣生風云。」

《梁書任昉傳》:「昉雅善屬文,尤長載筆,才思無窮,當世 王公表奏,莫不請焉。昉起草即成,不加點竄。」

《徐勉傳》:「勉自小選參掌衡石,甚得士心。禁省中事,未 嘗漏洩,每有表奏,輒焚槁草。」

《齊書顧歡傳》:「歡卒,世祖詔歡諸子撰歡文議三十卷。」 《徐陵傳》:「陵為御史中丞,時安成王頊為司空,以帝弟 之尊,權傾朝野。直兵鮑僧叡假王威風,抑塞辭訟,大 臣莫敢言,陵乃奏彈之。文帝見陵服章嚴肅,若不可 犯,為斂容正坐,陵進讀奏狀。時安成王殿上侍立,仰 視文帝,流汗失色,陵遣殿中郎引王下殿,自是朝廷肅然。」

《北齊書魏收傳》:「皇建元年,除兼侍中、右光祿大夫,仍 儀同監史。時詔議二王三恪,收執王肅、杜預,義以元 司馬氏為二王通曹,備三恪。詔諸禮學之官,皆執鄭 元五代之議。孝昭后姓,元議恪,不欲廣及,故議從收。」 《太平御覽》:「齊主命立三恪,朝士議之。太子少傅魏收 為議,眾皆同之。吏部侍郎崔瞻以父與收有隙,乃別」 立議。收讀瞻議畢,笑而不答。瞻曰:「瞻議若是,須贊所 長;瞻議若非,須告所短。何容讀國士議文,直如此冷 笑?」收慚而竟無言。

魏收嘗在議曹,與諸博士引據《漢書》論宗廟事,博士 笑之。收便忿,取《韋元成傳》抵之而起。博士夜共披尋, 遲明來謝曰:「不謂元成如此學也。」

《隋書李德林傳》:德林以羸病屬疾,請急罷歸。魏收與 陽休之論《齊書》起元事,敕集百司會議。收與德林書 曰:「前者議文,總諸事意,小如混漫,難可領解。今便隨 事條列,幸為留懷,細加推逐。凡言或者皆是敵人之 議,既聞人說,因而探論耳。」德林復書曰:「即位之元,《春 秋》常義。謹按魯君息姑不稱即位,亦有元年,非獨即」 位得稱元年也。議云:「終受之元,《尚書》之古典。」謹按《大 傳》,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伐殷,三年踐奄,四年建 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論 者或以舜禹受終,是為天子。然則周公以臣禮而死, 此亦稱元,非獨受終為帝也。蒙示議文,扶病省覽,荒 情迷識,蹔得發蒙。當世君子,必無橫議,唯應閣筆贊 成而已。輒謂前二條有益於議,仰見議中不錄,謹以 寫呈。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