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18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八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八十六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八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八十六卷目錄

 騷賦部紀事二

文學典第一百八十六卷

騷賦部紀事二[编辑]

《隋書潘徽傳》:「徽為陳客館令,及陳滅,為州博士。秦孝 王俊聞其名,召為學士。嘗從俊朝京師,在塗令徽於 馬上為賦,行一驛而成,名曰《述思賦》,俊覽而善之。」 《李德林傳》:「德林謝病還鄉,閉門守道。乾明初,楊遵彥 追德林入議曹。皇建初,下詔搜揚人物,復追赴晉陽, 撰《春思賦》一篇,代稱典麗。」

《滕穆王瓚傳》:「瓚子溫,字明籀,坐兄綸徙零陵。溫好學, 解屬文,既而作《零陵賦》以自寄,其辭哀思。帝見而怒 之,轉徙南海。」

《郎茂傳》:「茂為晉陽宮留守,其年,恆山贊治王文同與 茂有隙,奏茂朋黨,附下罔上,詔遣納言蘇威、御史大 夫裴蘊雜治之。茂素與二人不平,因深文巧詆,成其 罪狀。帝大怒,及其弟司隸別駕楚之皆除名為民,徙 且末郡。茂怡然受命,不以為憂。在途作《登壟賦》以自 慰,詞義可觀。復附表自陳,帝頗悟,十年,追還京兆。」 《杜正元傳》:「正元,開皇末舉秀才。尚書試方略,正元應 對如響,下筆成章。僕射楊素負才傲物,正元抗辭酬 對,無所屈撓,素甚不悅。久之,會林邑獻白鸚鵡,素促 召正元,使者相望。及至,即令作賦。正元倉卒之際,援 筆立成。素見文不加點,始異之,因令更擬諸雜文,筆 十餘條,又皆立成,而辭理華贍。素乃歎」曰:「此真秀才。 吾不及也。」

《盧思道傳》:「思道遷武陽太守,非其好也,為《孤鴻賦》以 寄其情。開皇初,以母老表請解職,優詔許之。思道自 恃才地,多所陵轢,由是官塗淪滯。既而又著《勞生論》, 指切當時。」

《辛德源傳》:「高祖受禪,不得調者久之,隱於林慮山,鬱 鬱不得志,著《幽居賦》以自寄。文多不載。」

《柳傳》䛒轉晉王諮議參軍。王好文雅,招引才學之 士諸葛穎、虞世南、王胄、朱瑒等百餘人,以充學士,而 䛒為之冠。王以師友處之,每有文什,必令其潤色,然 後示人。嘗朝京師還,作《歸藩賦》,命䛒為序,詞甚典麗。 《虞世基傳》:陳主嘗於莫府山校獵,令世基作《講武賦》, 於坐奏之。

《唐書袁朗傳》:袁朗,其先雍州長安人。父樞,仕陳為尚 書左僕射。朗在陳為祕書郎,江總尤器之。後主聞其 才,詔為《月賦》一篇,灑然無留思。後主曰:「謝莊不得獨 美於前矣。」

《徐賢妃傳》:太宗賢妃徐惠,湖州長城人。生五月能言, 四歲通《論語》詩,八歲自曉屬文。父孝德嘗試使擬《離 騷》,為小山篇曰:「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 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孝德大驚,知不可掩,於是 所論著遂盛傳。太宗聞之,召為才人。手未嘗廢卷,而 辭致贍蔚,又無淹思,帝益禮顧。

《長孫無忌傳》:「帝思所與共艱難,賴無忌以免,作《威鳳 賦》以賜,且況其功。」

《李百藥傳》:百藥授太子右庶子,太子數戲媟無度,乃 作《贊道賦》以諷。它日帝曰:「朕見卿賦述古儲貳事,勸 勵甚詳。向任卿,固所望耳。」賜綵三百段。

《謝偃傳》:「偃為弘文館直學士,遷魏王府功曹。嘗為《塵 影賦》二篇,帝美其文,召見,欲偃作賦,先為序一篇,頗 言天下乂安,功德茂盛意,授偃使賦。偃緣帝指,名篇 曰述聖,帝悅,賜帛數十。」

初,帝即位,直中書省。張蘊古上《大寶箴》諷,帝以民畏 而未懷,其辭挺切,擢大理丞。偃又獻《惟皇誠德賦》,其 序大略言:「治忘亂,安忘危,逸忘勞,得忘失,四者人主 莫不然。桀以瑤臺為麗,而不悟南巢之禍;殷辛以象 箸為華,而不知牧野之敗。是以聖人處宮室則思前 王所以亡,朝萬國則思己所以尊,巡府庫則思今所」 以得,視功臣則思其輔佐之始,見名將則思用力之 初,如此則人無易心,天下何患乎不化哉!旦行之堯 舜,暮失之桀紂,豈異人哉!其賦蓋規帝成功,而自處 至難云。又譔《玉牒真紀》,以勸封禪。時李百藥工詩,而 偃善賦,時人稱「李詩謝賦。」

《崔仁師傳》:「仁師為中書舍人,檢校刑部侍郎。幸翠微 宮,上《清暑賦》以諷。帝稱善,賜帛五十段。」

《楊瑒傳》:楊琮為上津令,會天下亂,去官,與秦王同里 居。武德初,為王府參軍,兼庫直。隱太子事平,詔親王 宰相一人入宴,而琮獨預。太宗賜《懷昔賦》,申以恩意。

瑒伯父志操頗剛簡,未遇時,著《閑居賦》自託。常曰:「得
考證
田十頃,僮婢十人,下有兄弟布粟之資,上可供先公

伏臘足矣。」

《劉子元傳》:子元為獲嘉主簿,時吏橫酷淫及善人,公 卿被誅死者踵相及。子元博士無良而甘於禍,作《思 慎賦》以刺時。蘇味道、李嶠見而歎曰:「陸機豪士之流 乎!周身之道盡矣。」

《許景先傳》:景先,常州宜興人。曾祖緒,武德時以佐命 功,歷左散騎常侍,封真定公,遂家洛陽。景先由進士 第,釋褐夏陽尉。神龍初,東都造服慈閣,景先獻賦。李 迥秀見其文,畏歎曰:「是宜付太史。」

《徐彥伯傳》:「彥伯為衛州刺史,政善狀,璽書嘉勞,移蒲 州以近畿會郊祭,上南郊賦一篇,辭致典縟,擢修文 館學士。」

《崔湜傳》:「景雲中,太平公主引為同中書門下三品,進 拜中書令。時挹以戶部尚書得謝,而性貪,數為人請 託以干湜,湜多不從,由是父子相失。元宗在東宮,數 至其第,申款密,湜陰附主,時人危之,為『寒毛門下客, 獻《海鷗賦》以諷,湜稱善而不自悛』。」

《崔液傳》:「液字潤甫,尤工五言詩。兄湜歎,因字呼曰:『海 子,我家龜龍也。官至殿中侍御史,坐湜當流亡,命郢 州作《幽征賦》以見意。詞甚典麗』。」

《元宗皇后王氏傳》:后以愛弛,不自安,承間泣曰:「陛下 獨不念阿忠脫紫半臂易斗麵,為生日湯餅邪?」帝憫 然動容。阿忠,后呼其父仁皎云。繇是久乃廢。當時王 諲作《翠羽帳賦》諷帝,未幾卒。

《韋承慶傳》:「承慶為太子司議郎,嘗謂人所以擾濁浮 躁,本之於心,乃著《靈臺賦》譏揣當世,亦自廣其志。」 《蕭穎士傳》:「穎士為集賢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見之,穎 士方父喪不詣。林甫嘗至故人舍邀穎士,穎士前往 哭門內以待,林甫不得已,前弔乃去。怒其不下己,調 廣陵參軍事。穎士急中不能堪,作《伐櫻桃樹賦》曰:『擢 無庸之瑣質,蒙本枝以自庇。雖先寢而或薦,非和羹 之正味』。」以譏林甫云。

《呂向傳》:「向開元十年召入翰林,兼集賢院校理,侍太 子,友諸王,為文章。時帝歲遣使采擇天下姝好,內之 後宮,號花鳥使。向因奏《美人賦》以諷,帝善之,擢左拾 遺。」

《顏杲卿傳》:「杲卿弟春卿,調犀浦主簿。長史陸象先異 之,轉蜀尉。蘇頲代為長史,被譖繫獄,為《㯶櫚賦》自託, 頲遽出之。」

《孫逖傳》:「逖年十五,見雍州刺史崔日用,令賦土火爐, 援筆成篇,理趣不凡,日用駭歎,遂與定交。」

《張九齡傳》:九齡恐為李林甫所危,因帝賜白羽扇,乃 獻賦自況,其末曰:「苟效用之得所,雖殺身而何忌。」又 曰:「縱秋氣之移奪,終感恩於篋中。」帝雖優答,然卒以 尚書右丞相罷政事。

《元德秀傳》:「德秀善文辭,作《蹇士賦》以自況。」

《李華傳》:華作《含元殿賦》成,以示蕭穎士,穎士曰:「《景福》 之上,《靈光》之下。」華文辭綿麗,少宏傑氣,穎士健爽自 肆,時謂不及穎士,而華自疑過之,因作《弔古戰場文》, 極思研搉,已成,汙為故書,雜置梵書之庋。它日與穎 士讀之稱工,華問今誰可及?穎士曰:「君加精思,便能 至矣。」華愕然而服。

《高郢傳》:「郢字公楚,其先自渤海徙衛州,遂為衛州人。 九歲通《春秋》,工屬文,著《語默賦》,諸儒稱之。」

《徐浩傳》:「浩字季海,越州人。擢明經,有文辭。張說稱其 才。繇魯山主簿薦為集賢校理。見《喜雨五色鴿賦》,咨 嗟曰:『後來之英也』。」

《杜甫傳》:「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李邕 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天寶十三 載,元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 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 衛率府胄曹參軍,數上賦頌。」

《舒元輿傳》:「元輿為《牡丹賦》一篇,時稱其工。死後,帝觀 牡丹,憑殿闌誦賦,為泣下。」

《李程傳》:「李程字表臣,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孫也。擢進 士宏詞,賦日五色,造語警拔,士流推之。」

《楊敬之傳》:「敬之嘗為《華山賦》示韓愈,愈稱之。士林一 時傳布,李德裕尤咨賞。」

《劉禹錫傳》:「禹錫久落魄,鬱鬱不自聊,其吐辭多諷託 幽遠,作《問大鈞》《謪九年》等賦數篇。」

《吳武陵傳》:「武陵為太學博士。太和初,禮部侍郎崔郾 試進士,東都公卿咸祖道長樂,武陵最後至,謂郾曰: 『君方為天子求奇材,敢獻所益』。因出袖中書搢笏郾 郾讀之,乃杜牧所賦阿房宮。辭既警拔,而武陵音吐 鴻暢,坐客大驚。武陵請曰:『牧方試有司,請以第一人 處之』。郾謝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對,武陵勃然曰:『不 爾,宜以賦見還』。」郾曰:「如教牧。果異等。」

《陸扆傳》:扆從僖宗幸山南,擢進士第,累進翰林學士、 中書舍人。扆工屬辭,敏速若注射然,一時書命同僚 自以為不及,昭宗優遇之。帝嘗作賦,詔學士皆和,獨扆最先就。帝覽之歎曰:「貞元時,陸贄、吳通元兄弟善 內廷文書,後無繼者,今朕得之。」

《大唐新語》:太宗謂監修國史房元齡曰:「比見前《後漢 史》載揚雄《甘泉羽獵》、司馬相如《子虛上林》、班固《兩都 賦》,此既文體浮華,無益勸戒,何暇書之史策?今有上 書論事,詞理可裨于政理者,朕或從或不從,皆須備 載。」

《朝野僉載》:蘇頲年五歲,裴談過其父,頲方在,乃試誦 庾信《枯樹賦》,將及終篇,避「談」字,因易其韻曰:「昔年移 樹,依依漢陰;今看搖落,凄凄江潯。樹猶如此,人何以 任?」談駭歎久之,知其他日必主文章也。

《龍城錄》:尹知章字文叔,絳州翼城人。少時性懵,夢一 赤衣人持巨鑿破其腹,若內草茹於心中,痛甚驚寤。 自後聰敏為流輩所尊。開元中,張說偕詣朝,上召見 延英,上問「曹植《幽思賦》何為遠取景物為句,意旨安 在?」知章對以:「植所謂賦作,不徒然,若倚高臺之曲嵎, 望且重也;處幽僻之閑深,位至卑也;望翔雲之悠悠, 嗟朝霽而夕陰。」以為物無止定之意,而上多改易也。 「顧秋華之零落」,歲將暮也;感歲暮而傷心,年將易也。 「觀躍魚於南沼,使智者居於明」,非得志也;「聆鳴鶴於 北林」,怨且和也;「搦素筆而慷慨」,守文而感也。「揚《大雅》 之哀吟」,憫其時也。「仰清風以歎息」,思濯煩也。「寄予思 於悲絃」,志在古也;信有心而在遠,措「者大也;重登高 以臨川,及上下也。何余心之煩錯,寧翰墨之能傳?意 不盡也,此《幽思》所以賦也。」上敬異之,擢禮部侍郎、集 賢院正字。

《酉陽雜俎》:「李白前後三擬,詞選不如意悉焚之,唯《留 恨別賦》。」

范傳正中丞,舉進士,省試《風過竹賦》甚麗,為詞人所 諷。

《唐國史補》:「江左之亂,江陰尉鄒待徵妻薄氏為盜所 掠,密以其夫官告托於村媼,而後死之。李華為《哀節 婦賦》,行於當代。」

《幽閑鼓吹》:喬彝,京兆府解試時,有二試官。彝日午叩 門,試官令引入,則已醺醉。視題曰《幽蘭賦》,不肯作,曰: 「兩箇漢相對作此題,速改之為《渥洼馬賦》曰『校些子 奮筆,斯須而就』。」警句云:「四蹄曳練,翻瀚海之驚瀾;一 噴生風,下胡山之亂葉。」便欲首送。京尹曰:「喬彝崢嶸 甚,宜以解副薦之。」

《雲仙雜記》:「錢芸士好讀《離騷》,手不暇揭,忘去肉味,半 月如齋。」

《杜陽雜編》:德宗每臨朝,多令徵四方丘園才能學術 直言極諫之士。由是提筆貢藝者滿於闕下。上親自 考試,用絕請託之門。是時文學相高,公道大振,得路 者咸以推賢進善為意。上試制科於宣政殿,或有詞 理乖謬者,即濃筆抹之至尾。如輒稱旨者,必翹足朗 吟。翌日,則遍示宰臣學士曰:「此皆朕門生也。」是以公 卿大臣已下,無不服上藻鑒。宏詞獨孤受所司試放 《馴象賦》,及進其本,上自覽考之,稱歎者久,因吟其句 曰:「化之式孚,則必受乎來獻;物或違性,斯用感於至 仁。」上以受為知去就,故特書第三等。先是,代宗朝,文 單國累進馴象三十有二,上即位,悉令放於荊山之 南,而受不辱其受,獻不傷放棄,故賞其知去就焉。 因話錄晉公貞元中作《鑄劍戟為農器賦》,其首云:「皇 帝之嗣位三十載,寰海鏡清,方隅砥平。驅域中盡歸 力穡,示天下不復用兵。憲宗平蕩宿寇,數致太平。」正 當元和十三年,而晉公以文儒作相,竟立殊勳,為章 武佐命。觀其辭賦氣概,豈得無異日之事乎?

進士李為作《淚賦》及輕薄、暗小四賦。李賀作樂府,多 屬意花草、蜂蝶之間,二子竟不遠大。文字之作,可以 定相命之優劣矣。

《零陵總記》:「張登長於小賦,氣宏而密,間不容髮,有織 成隱起,往往慼金之狀。」

《北夢瑣言》:李程以《日五色賦》擢第,為河南尹。日試舉 人,有浩虛舟卷中行《日五色賦》,程大驚,慮掩其美,伸 覽之次,伏其才麗,至末韻「侵晚水以芒動,俯寒山而 秀發。程大咍曰:『李程賦且在瑞日,何為到夜秀發』。」由 是浩賦不能凌邁。

《摭言》:白樂天一舉及第詩曰:「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 人中最少年。」時年二十七,省試,性習相近遠,賦《玉川 記》《方流詩》。攜謁李逢吉,初不以為意,及覽賦頭曰:「噫 下自人,上達由君,成德以慎立,性由習分。」逢吉大奇 之。

貞元中,白樂天應宏詞試,《漢高祖斬白蛇賦》考落。蓋 賦有「知我者斬白帝,不知我者謂我斬白蛇」也。登科 之人,賦並無聞,白公之賦,傳於天下。

《玉泉子》:杜黃裳知貢舉,聞尹樞時名籍籍,乃微服訪 之,問場中名士,樞唯唯。黃裳乃具告曰:「某即今年主 司也,受命久矣,唯得一人,其他相煩指列。」樞聳然謝 曰:「既辱下問,敢有所隱。」即言子弟崔元略孤寒有材 藻,令狐楚數人,黃裳大喜。其年樞狀頭及第,試《珠還合浦賦》成,或假寐,夢人告曰:「何不序珠來去之意?」既 寤,乃改數句。及謝恩,黃裳謂之曰:「序珠來去之意,如 有神助。」

《雲仙雜記》:高郢夜課於豐亭,忽見一鱉在案上,視之 石也。郢異其事,取千題散置楮中禱祝,令石鱉銜之, 以卜來事。既而石鱉舉頭,乃是《沙洲獨鳥賦》,題出果 然,其年首選。

揚州蘇隱夜臥,聞被下有數人齊念《阿房宮賦》,聲緊 而小,急開被視之,無他物,惟得虱十餘,其大如豆,殺 之即止。

《杜陽雜編》:「文宗皇帝讀高郢《無聲樂賦》,白居易求《元 珠賦》,謂之《元祖》。」

文宗於內殿前看牡丹,翹足憑欄,忽吟舒元輿《牡丹 賦》云:「俯者如愁,仰者如語,合者如咽。」吟罷,方省元輿 詞,不覺歎息良久,泣下沾臆。

《北夢瑣言》:「溫庭雲字飛卿,或云作筠字。舊名岐,與李 商隱齊名,時號曰溫李。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每入試, 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多為鄰鋪假手,號 曰『救數人也,而士行有缺,縉紳薄之』。」

唐右補闕張曙有《擊甌賦》,其警句云:「董雙成青瑣鸞 飛,啄開珠網;穆天子紅韁馬解,踏破瓊田。」又有《鄠郊 賦》,敘長安亂離,亦哀江南,悲甘陵之比。區區之荀鶴, 不足擬倫。

前進士沈堯有《洞庭樂賦》,韋八坐岫謂朝賢曰:「此賦 乃一片宮商也。」後辟為閩從事。

弘農楊敬之撰《華山賦》,朱崖李太尉每置座右,行坐 諷之。其略云:「見若咫尺,田千畝矣。見若環堵,城千雉 矣。見若杯水,池百里矣。見若蟻蛭,臺九層矣。醯雞往 來,周東西矣。蠛蠓紛紜,強秦亡矣。蜂巢聯聯,構阿房 矣。俄而復然,立建章矣。小星奕奕,焚咸陽矣。累累繭 栗,祖龍藏矣。其下千載,更改興壞,悲愁辛苦,循其上 矣。」云云。

皮日休曾謁歸融尚書不見,因撰《夾蛇龜賦》,譏其「不 出頭也。」而歸氏子亦撰《皮靸鞋賦》,遞相謗誚。

《本事詩》,范陽盧獻卿,大中中舉進士,詞藻為同流所 推,作《愍征賦》數千言,時人以為庾子山《哀江南》之亞。 今諫議大夫司空圖為注之。

《摭言》:何涓為《瀟湘賦》,天下傳之。同時潘緯以古鏡詩 著名。或曰:「潘緯十年吟古鏡,何涓一日賦《瀟湘》。」 蔣凝應宏詞為賦,止及四韻,頃刻播傳。或曰:「白頭花 鈿滿面,不若徐妃半妝。」

《珍珠船》謝廷浩以詞賦著名,號「錦繡堆。」

蜀劉琰侍婢,教誦《魯靈光殿賦》。

《東坡志林》:「徐寅,唐末號能賦,謁朱全忠,誤犯其諱,全 忠色變,寅狼狽走出。未及門,全忠呼知客將,責以不 先告語,斬於界石南。寅欲遁去,恐不得脫,乃作《過太 原賦》以獻。其略曰:『千金漢將,感精魄以神交;一眼胡 奴,望英風而膽落』。全忠大喜,遺絹五百疋。全忠自言 夢見淮陰使,受兵法。『一眼胡奴』」,指李克用也。寅雖免 一時之禍,殊不憂一眼胡奴,見此賦也可笑。

《五代史桑維翰傳》:維翰初舉進士,主司惡其姓,以為 「桑」、「喪」同音,人有勸其不必舉進士,可以從他求仕者。 維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賦》以見志。

《王延傳》:「延字世美,鄭州長豐人也。少好學,嘗以賦謁 梁相李琪,琪為之稱譽,薦為即墨縣令。」

《扈載傳》:「載字仲熙,北燕人也。少好學,善屬文。廣順初, 舉進士高第,拜校書郎,直史館,再遷監察御史。其為 文章以辭多自喜,常次歷代有國廢興治亂之跡,為 《運源賦》甚詳。又因遊相國寺,見庭竹可愛,作《碧鮮賦》 題其壁。世宗聞之,遣小黃門就壁錄之,覽而稱善,因 拜水部員外郎、知制誥,遷翰林學士,賜緋。」

《十國春秋·吳楊夔傳》:夔為宣州田頵上客,知頵不足 抗太祖,著《溺賦》數百言以戒之。頵不用,竟至於敗。 《南唐江文蔚傳》:文蔚雅善作賦,《天窗賦》云:「一竅初啟, 如鑿開混沌之時;兩瓦鴥飛,類化作鴛鴦之後。」《土牛 賦》云:「飲渚俄臨,訝監軍之捧塞;度關倘許,疑函谷之 丸封。」皆稱一時佳句。

《丘旭傳》:旭弱冠始讀書,習為辭章。後主時,試《德厚載 物賦》,擢第一人。國亡歸宋。呂蒙正判銓,久習旭名,問 曰:「若非能為賦者乎?旭曰:『江南獻賦,適為第一』。蒙正 曰,聞名舊矣,謂為古人,乃並世耶?旭賦得故唐程度 體,時人取以為法。」

《南漢王宏傳》:「宏少穎異,能工詩賦。乾亨時,由進士官 翰林學士承旨,珥筆左右,甚被親信。會白虹化為白 龍,見三清殿,宏為《白虹化白龍賦》上之。文采鉅麗,辭 旨暢洽。高祖悅改元白龍,深加欣賞。又譔《昭陽殿賦》, 亦見稱於時。」

《王詡傳》:昭陽殿成,詡著《昭陽殿賦》上之。是時獻賦者 數十百人,稱詡為第一。每賜予稍緩,詡必揚言曰:「吾 賦字字作金聲,何受賜之晚也。」其自負如此。

《梁嵩傳》:「嵩見時多虐政,乞歸養母,因獻《倚門望子賦以見志。高祖憐之,聽其去,錫賚皆卻不受,請蠲本州 一歲丁賦。從之。」

閩《黃滔傳》:滔善律賦,《明皇回駕經馬嵬》,賦云:「日慘風 悲,到玉顏之死處;花愁霧泣,認朱臉之啼痕。」褒雲萬 疊,斷腸新出於啼猿;秦樹千層,比翼不如於飛鳥。風 調不在徐寅之下。

《徐寅傳》:寅登唐乾寧進士第,試《止戈為武賦》,一燭裁 盡已就,有「破山加點,擬戍無人」之句,禮部侍郎李擇 覽而奇之,寅賦膾炙人口,渤海高元固來言,本國得 《斬蛇賦》《御水溝賦》及《人生幾何賦》,家家皆以金書列 為屏障,其珍重如此。

《湘山野錄》:嚴僕射續以位高寡學,為時所鄙。江文蔚 嘗作《蟹賦》譏續,略曰:「『外視多足,中無寸腸,又有口裡 雌黃,每失途於相沫,胸中戈甲,嘗聚眾以橫行』之句。」 續深赧之。

《遼史耶律良傳》:「良修起居注,會獵秋山,良進《秋遊賦》, 上嘉之。清寧中,上幸鴨子河,作《捕魚賦》。由是寵遇稍 隆。」

《劉六符傳》:三嘏、四端。六符皆第進士。嘏端俱尚主,為 駙馬都尉。三嘏獻《聖宗一矢斃雙鹿賦》,上嘉其贍麗。 《耶律資忠傳》:資忠兄國留善屬文,聖宗重之。時妻弟 之妻阿古與奴通,將奔女直國,國留追及奴,殺之,阿 古自經。阿古母有寵於太后,事聞,太后怒,將殺之。帝 度不能救,遣人訣別,問以後事,國留謝曰:「陛下憫臣 無辜,恩漏九泉,死且不朽。」既死,人多冤之。在獄著《兔 賦》《寤寐歌》,為世所稱。

《耶律庶成傳》:「庶成字喜隱,小字陳六,季父房之後。父 吳九,檢校太師。庶成幼好學,書過目不忘,善遼、漢文 字,於詩尤工。重熙初,補牌印郎君,累遷樞密直學士。 與蕭韓家奴各進《四時逸樂賦》,帝嗟賞。」

《蕭韓家奴傳》:「韓家奴為彰愍宮使,帝與語,才之,命為 詩友。詔作《四時逸樂賦》,帝稱善。」

《蕭撻凜傳》:撻凜封蘭陵郡王。十五年,敵烈部人殺詳 穩而叛,遁於西北荒,撻凜將輕騎逐之,因討阻卜之 未服者,謂蕃歲貢方物充於國,自後往來若一家焉。 上賜詩嘉獎,仍命林牙耶律昭作賦,以述其功。 《老學庵筆記》:「遼相李儼作《黃菊賦》,獻其主耶律弘基。 弘基作詩題其後以賜之云:『昨日得卿《黃菊賦》,碎剪 金英填作句。袖中猶覺有餘香,冷落西風吹不去』。」 《宋史張去華傳》:「周世宗平淮南,去華時年十八,慨然 嘆曰:『兵戰未息,民事不修,非馭國持久之術』。」因著《南 征賦》《治民論》獻於行在。召試,授御史臺主簿。

《北漢世家》:「衛融字明遠,青州博興人。劉崇平章事,太 祖授融太府卿,賜第京城。乾德初郊祀,融獻《郊禋大 禮賦》。」

《梁周翰傳》:「周翰字元褒,為祕書郎,知制誥。乾德中,獻 擬制二十篇,擢為右拾遺。會修大內,上《五鳳樓賦》,人 多傳誦之。」

《夏侯嘉正傳》:嘉正字會之,江陵人。少有俊才。太平興 國中舉進士,歷官至著作佐郎。使於巴陵,為《洞庭賦》。 徐鉉見之曰:「是元虛之流也。」人多傳寫。端拱初,太宗 知其名,召試詞賦,擢為右正言直史館,兼直祕閣,賜 緋魚。

《劉載傳》:「載字德輿,涿州范陽人。作《弔戰國賦》萬餘言, 行於世。」

《楊億傳》:「億年十一,授祕書省正字,俄丁外艱。淳化中, 詣闕獻文,改太常寺奉禮郎,仍令讀書祕閣。獻二京 賦,命試翰林,賜進士第。」

《朱台符傳》:「台符善詞賦,時太宗廷試貢士,多擢敏速 者,台符與同輩課試,以尺晷成一賦。」

《郭稹傳》:「稹字仲微,歷權知開封府。稹性和易,文思敏 贍,尤刻意於賦,好用經語,對頗近於諧。」

和傳㠓字顯仁,直集賢院。三年春,獻《觀燈賦》,詔付 史館。

《鞠常傳》:「常字可久,高密人,為著作佐郎。常應舉時,著 《四時成歲賦》萬餘言。又為《春蘭賦》,頗存興託。」

《吳淑傳》:「淑歷太府寺丞,著作佐郎。始置祕閣,以本官 充校理。嘗獻九絃琴、五絃阮頌,太宗賞其學問優博, 又作《事類賦》百篇以獻,詔令注釋,淑分注成三十卷 上之。」

《錢熙傳》:「熙字大雅,泉州南安人。父居讓,陳洪進署清 溪令。熙幼穎悟,及長,博貫群籍,善屬文。洪進嘉其才, 以弟之子妻之。將署熙府職,辭不就,著《楚鴈賦》以見 志。尋復辟為巡官,專掌牋奏。洪進歸朝,熙不敘舊職, 舉進士。雍熙初,攜文謁宰相李昉,昉深加賞重,為延 譽於朝,令子宗諤與之游。明年登甲科,補度州觀察」 推官。代還,寇準掌吏部選,上封薦錢若水、陳充、王扶、 洎熙皆有文,得試中書,遷殿中丞,賜緋魚。著《四夷來 王賦》以獻,凡萬餘言。太宗嘉之,即以本官直史館。 《路振傳》:振,字子發,永州祁陽人。淳化中,舉進士。太宗 以詞場之弊多事輕淺,不能該貫古道,因試《巵言》《日出賦》。觀其學術。時就試者凡數百人,咸愕眙忘其所 出,雖當時馳聲場屋者,亦有難色。振寒素遊京師,人 罕知者,所作賦尤為典贍,太宗甚嘉之,擢寘甲科。 《王欽若傳》:太宗伐太原時,欽若纔十八,作《平晉賦》獻 行在。

《魏震傳》:「震掌行在左藏庫,改供奉官。雍熙初,溫州進 瑞木成文,震作詩賦以獻,拜崇儀副使,賜白金二千 兩。」

《劉蒙叟傳》:「蒙叟直史館,車駕北巡,令知中宮名。表獻 《宋都賦》,述國家受命建號之地,宜建都立宗廟。時雖 未遑,後卒從之。」

《趙鄰幾傳》:「鄰幾字亞之,鄆州須城人,家世為農。鄰幾 少好學,能屬文,嘗作《禹別九州賦》,凡萬餘言,人多傳 誦。」

《王禹偁傳》:咸平初,預修《太祖實錄》,直書其事。時宰相 張齊賢、李沆不協意,禹偁議論,輕重其間。出知黃州, 嘗作《三黜賦》以見志。其卒章云:「屈於身而不屈於道 兮,雖百謪而何虧。」

《李昭遘傳》:「昭遘字逢吉,宗諤從子也,以蔭為將作監 主簿。幼時,楊億嘗過其家,出拜億,命為賦,既成,億曰: 『桂林之下無雜木』。非虛言也。」

《王曾傳》: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於仲父宗 元,從學於里人張震,善為文辭。咸平中,由鄉貢試禮 部,廷對皆第一。楊億見其賦,嘆曰:「王佐器也。」

《楊大雅傳》:「太雅字子正,唐靖恭諸楊虞卿之後。虞卿 孫承休,唐天祐初以尚書刑部員外郎為吳越國冊 禮副使。楊行密據江淮,道阻不克歸,遂家錢塘。大雅, 承休四世孫也。錢俶歸朝,挈其族寓宋州。大雅素好 學,日誦數萬言,雖飲食不釋卷。進士及第,歷新息、鄢 陵縣主簿,改光祿寺丞,知新昌縣,徙知潯州,監在京」 商稅,再遷祕書丞。咸平中,交趾獻犀,因奏賦召試,遷 太常博士。

《尹源傳》:「源字子漸,召試學士院,源素不喜賦,請以論 《易》賦。主試者方以賦進,不悅其言,第其文下,除知懷 州,卒。」

《許將傳》:許將字沖元,福州閩人。舉進士第一,歐陽脩 讀其賦,謂曰:「君辭氣似沂公,未可量也。」

《李絢傳》:「絢權判吏部流內銓,仁宗春秋高,未有繼嗣。 絢因祀高禖,還獻賦,大指言宜遠嬖寵,近賢良,則神 降之福,子孫繁衍。帝嘉納之。」

《隱逸傳》:何群上言:「言三代取士,皆舉於鄉里,而先行 義。後世專以文辭就文辭害道者,莫甚於賦,請罷去。」 石介贊美其說。會諫官御史亦言以賦取士,無益治 道,下兩制議,皆以為進士科始隋歷唐數百年,將相 多出此,不為不得人,且祖宗行之已久,不可廢也。群 聞其說不行,乃慟哭,取平生所為賦八百餘篇焚之。 講官視群賦既多且工,以為不情。絀出太學,群徑歸, 遂不復舉進士。嘉祐中,龍圖閣直學士何剡表其行 義,賜號「安逸處士。」

《周邦彥傳》:「邦彥字美成,錢塘人。疏雋少檢,不為州里 推重,而博涉百家之書。元豐初,京師獻《汴都賦》萬餘 言。神宗異之,命侍臣讀於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 學諸生一命為正。居五歲不遷,益盡力於辭章。出教 授廬州,知溧水縣,還為國子主簿。哲宗召對,使誦前 賦,除祕書省正字。」

《劉弇傳》:「弇字偉明,吉州安福人。兒時警穎,日誦萬餘 言。登元豐二年進士第,繼中博學宏詞科。歷官知嘉 州峨眉縣,改太學博士。元符中,有事於南郊,弇進《南 郊大禮賦》。哲宗覽之動容,以為相如、子雲復出,除祕 書省正字。」

《葛勝仲傳》:「勝仲,字魯卿,丹陽人。登紹聖四年進士第, 調杭州司理參軍。林希薦試學官及詞科俱第一,除 兗州教授,入為太學正。上幸學,多獻頌者,勝仲獨獻 賦。上命中書第其優劣,勝仲為首。」

《姚佑傳》:「姚佑,字伯受,湖州長興人。元豐末,第進士。徽 宗初,除夔州路轉運判官。且行,會帝幸禁苑,御弓矢, 佑奏《聖武臨射賦》。帝大悅,留為右正言。」

《袁樞傳》:「樞字機仲,建安人。幼力學,嘗以修身為弓賦 試國子監,周必大、劉珙皆期以遠器,試禮部詞賦第 一人。」

《洪咨夔傳》:「咨夔字舜俞,於潛人。嘉定二年進士,授如 皋主簿,尋試為饒州教授。作《大冶賦》,樓鑰賞識之。」 《尹穀傳》:「穀字耕叟,潭州長沙人,性剛直莊厲,初處郡 學,士友皆嚴憚之。宋以詞賦取士,季年惟閩浙賦擅 四方,穀與同郡邢天榮、董景舒、歐陽逢泰諸人為賦, 體裁務為典雅,每一篇出,士爭學之,由是湘賦與閩 浙」頡頏。

《黃伯思傳》:「伯思嘗夢孔雀於庭,覺而賦之,詞采甚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