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06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六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六十九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七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六十九卷目錄

 易經部彙考十一

  明歐陽貞周易問辯歐陽原功序

  唐鶴徵周易象義劉曰寧序 自述

  郭子章蠙衣生易解自序

  朱謀㙔易象通李維楨序 曹學佺序

  陳第伏羲圖贊焦竑序 自序

  傅文兆羲經十一翼自序

  管志道周易六龍解六龍剖疑曾乾亨序 自序

  林兆恩易外別傳浦大冶序

  彭好古易鑰自序

  章潢周易象義自序

  吳極易學自序

  方孔昭周易時論自述

  汪邦柱周易會通繆昌期序

  姚舜牧易經疑問自序

  曾朝節易測自序

  蘇濬周易冥冥篇自序

  屠隆讀易便解自序

  鄒德溥易會自序

  錢一本像象管見啟新齋易象鈔并續鈔自序

  潘士藻洗心齋讀易述焦竑序

  焦竑易筌自序

  高攀龍周易孔義大易易簡說自序

  郝敬周易正解易領問易補學易枝言自序

  鮑觀白易說郝敬序

  張納陛學易飲河錢一本序

  吳炯周易繹旨李廷機序 董其昌跋 自序

  萬尚烈易贊測易大象測自序

  吳默易說自序

  李本固古易彙編意辭集李維楨序 高出序略

  孫慎行周易明洛義纂述自序

  劉宗周周易古文鈔讀易圖記自述

  程汝繼周易宗義朱之蕃序

  魏濬周易古象通王在晉序

  樊良樞易疑易象朱謀㙔序 自序

  樊良樞易贊陳繼儒序

  陸夢龍易略陸鳴勳序

  陸起龍周易易簡編自序

  文翔鳳邵窩易詁自述

  林齊聖易編自序

經籍典第六十九卷

易經部彙考十一[编辑]

明歐陽貞周易問辨三十卷[编辑]

按歐陽原功序易之為書上盡神明之蘊下該事物之理以變易為用以會通為方其初立名起義如此其為說宜無窮焉漢以來易專門師多于五經而其[编辑]

疑尤多,千有餘年,未有紀極。族子貞歷考諸家之異 同,質正先儒之論議,初名《易疑》,後改曰《問辨》,凡三十 卷,用功精深,可尚也。吾宗巽齋先生為曾大父冀郡 公作《經訓堂記》,言「歐陽氏經學,司馬氏史學,由三代 而下,代有其人。蓋六經甫出孔氏之壁,歐陽氏即以 八世博士世其學,其來豈一日哉!」司馬氏史學,至宋 君實復振。歐陽氏經學,我六一公《易》有《童子問》,《詩》有 《本義》,凡宋儒以通經學古為高,實公倡之。故余見貞 是編,喜我歐陽氏經學亹亹其不絕乎!抑是編豈獨 便場屋之習,山林窮經皓首之士見之,未必無助我 之嘆也。貞為我勉成之。

唐鶴徵周易象義四卷[编辑]

按劉曰寧序易家自王鄭而降主理者黜象主象者亦黜理是二者皆非也而象固近之顧儒者疑之曰理立于陰陽之前象表于形氣之後荊川先生言之[编辑]

矣。《易》之為書,以象證理,良然哉。奉常先生者,荊川先 生子也。蓋嘗發百家之藏,殫三截之力,稟過庭之訓, 而益暢其說,作《周易象義》。其大要合爻象以觀理,因 彖義以辨爻,別二卦于一卦而內外正,定主爻于六 爻而君臣位,至于互卦倒體,其為說益博而義益精。 所謂「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者邪?

按鶴徵自述易須象與理合彖與爻合鶴徵少嘗讀易先君子訓之曰易之為書以象證理之書也論象不論理易失之穿鑿論理不論象易失之浮泛必象[编辑]

理合始有確據。自先儒據《易》不可典要之言,彖與爻 各自為訓,不惟爻象常相悖,而六爻之中,或本爻以 明君子,他爻目之為小人,所謂先儒謂六爻似累世 仇殺,豈《易》義固然耶?故必爻彖合始為定論。鶴徵細 求之,則孔子之《彖傳》蓋備矣,正所以合象理彖爻而 一之者也。學者于此求之可矣

郭子章蠙衣生易解十五卷[编辑]

按子章自序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獨不及易易難言也惟難言故罕言子罕言命易性命之書也子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中人以下不可語上何[编辑]

輕與人雅言,《易》也微獨難言,亦難學。孔子五十以前, 豈不學《易》而不以學《易》名。其曰:「假我數年,五十學《易》, 可以無大過。」孔子將縱之聖,五十學《易》,僅可以無大 過。何晏、王輔嗣諸人,奈何以輕俊少年謾言《易》耶?孔 子之可仕可止,學《艮》可久可速,學《咸》《恆》不厭不倦,學 《乾》多識多聞,學《大畜》,寧儉寧戚,學小過。故《易》惟孔子 能學也。然韋編三絕,鐵摘三折,如此其勤;河不出圖, 鳳鳥不至,如此其憂。而僅云「無大過《易》」,其可易學耶? 子章幼習《易》,先君手書程傳、朱義而口授之,因之竊 一第。今犬馬齒七十五矣,歸養以來,日極研而旁鑽 之,為論若干篇,為解若干條,總名之曰《易解》。嗟乎,荀 子有言:「善為《易》者不占。管輅謂《易》安可注。」信斯言也, 予茲解贅矣,予之過大矣。

朱謀㙔易象通八卷==按:李維楨序:「昔者孔子晚而學《易》。而為之《十翼》。」其指==[编辑]

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由周迄漢治易者率先明 象迨晉王弼尚名理而宋邢恕輩因之至欲棄卦畫 不用程氏傳專言理義邵氏說盡主象數矣然而識 者多有遺議李鼎祚謂鄭康成參天象王輔嗣釋人 事馮當可謂王與人事疏程與天道遠天人寧可偏 廢耶陳瑩中舉邵說似劉器之劉不其然朱子亦以 必見象意方可說理而與劉君房滕珙言本義有模 印之戒其定論如此人情畫狗馬難而鬼魅易是以 為象數之學者卒不勝而自舉子業出易象益置不 講矣友人朱鬱儀讀易而嘆曰說易者莫如孔子孔 子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此象之始也書契興而結 繩遠後聖廣為之象以開物象有數故曰極其數遂 定天下之象象有辭故曰彖者言乎其象聖人設卦 觀象繫辭焉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 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易之為 書安往而非象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立象所以盡意 象之不明意言何有乃為易象通八卷近取身遠取 物揆人事以合天道使讀者占者犁然各當於心而 始信夫聖人吉凶與民同患之理彼訓詁支離與索 之窈冥昏默者皆非孔子指也易無方而象有方象 有定體而無定用陽一君而二民為君子陰二君而 一民為小人三晝之象八卦小成之體也二與四三 與五同功而異位重爻之象六位之體也因而重之 不可勝象矣八卦之象既已為天地雷風山澤水火 矣而說卦更廣之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 宜因而廣之象不可勝用矣鬱儀之名曰象通有以 也見乃謂之象往來不窮謂之通化而裁之存乎變 推而行之存乎通變則通通則久要之範圍於孔子 孔子之指不明天下始遺象而言易遺象而言易則 徇象而言易者階之過也有徇象而後有遺象不遺 象而後象通興焉通也者懲於徇與遺之弊者也不 曰得心而忘象乎惟通而後能得惟得而後能忘惟 忘而通之能事畢矣亦孔子之指也

按:曹學佺序古注《易》不下數百家,罕有以《繫辭》說《易》者,說《易》而不本之《繫辭》,如挈衣而不得其領者也。《繫辭》不云乎:「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编辑]

爻之詞也易卦爻皆序也卦爻詞皆象也樂斯玩玩 斯無窮矣豫章友人鬱儀氏作周易象通一書其道 主變其說順乎本文而不為穿鑿大要本之繫辭者 也

陳第《伏羲圖贊》二卷。[编辑]

按焦竑序《易》,始庖犧,有畫而無文,世所傳《先天圖》是已。迨夏、殷、周三《易》遞興,要不出圖之範圍。顧夏、殷以象數為宗,無言說可尋。《周易》則文王、周、孔推明圖之。[编辑]

旨趣,詳哉其言之也。乃昧者至沿流忘源,日遠于圖 而不知,甚者取圜圖而矩之,析之為八,為六十四,棼 棼紜紜,而古人渾然天成之妙,不可復睹矣。孔子曰: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夫《易》 一太極也,太極亦環中也,而兩儀、四象、八卦靡不備 焉。其摹為羲圖,奚啻指掌?周子《太極圖》適得此意,但 變兩儀為陰陽,四象為五行為稍異耳,而于八卦顧 略而不言,何與?豈其引而不發,以待人之自寤與?周 子之圖,本為《易》設,觀《易通》可見,而語焉不詳,至令學 者謂周自為圖,與庖犧絕不相涉,亦已謬矣。陳子季 立尚友古今,潛心道妙,恍然如見羲皇于千載,而閔 支離者之病道也。乃創為此圖,不必奇之耦之,離且 析之,而萬千五百二十之策,相逼而成,以為固然,則 前此未有以為臆見,又何其愜于人心而不可更置 之若是也?觀圖贊答問,反復數千言,靡非抉剔真詮, 解剝眾說。大率規方以為圜融,異而歸一,拂有以取 無。至于拂有取無,而洗心之學至矣。竊謂《易》自太極 而兩、而四、而八也。聖人之吉凶,與民同患,不得已也此自無而之有,所謂數往者順也。至于通志決疑,一 寄諸蓍龜,而聖心無事焉。無思無為,澹然獨與神明 居,則理窮性盡而命以至。此自有而之無逆也。故曰: 「《易》逆數」也。嗟乎!卦寓于蓍而卦非蓍,故得卦者忘蓍。 數託于圖而數非圖,故得圖者忘數。非知道者孰識 之?周子之圖,得之希㝏先生。張忠定論公事陰陽源 流髣髴,亦自可見。季立特起千載之後,不由見聞,獨 契《羲》《易》,殆天啟其衷,以明聖人之絕學,與周子之圖, 未知孰為先後。昔子瞻讀子由《解老》,謂不意晚年見 此奇特。余于此編亦云。

按第自序余少讀易主朱義又主程傳後又頗考馬鄭荀王及唐宋諸儒之說大都程傳為近蓋程本之孔子者也乾坤有文言繫傳又有鳴鶴在陰一十八[编辑]

解,詳哉!名理之譚大矣!引伸觸類,卦爻可例知也。余 獨疑《易》書之作,本於庖羲氏。乃其圖析六十四卦而 畫之,豈惟奇耦易譌,即楮筆之具。若後世猶病其繁 且難也,況太古乎?且陰陽流行,無有間斷,乃斷析著 此,不足以明三極之妙矣。于是以朱筆為陽,墨筆為 陰,兩畫即成兩儀,四畫即成四象,八畫即成八卦,十 「六畫之即成十六卦,三十二畫之即成三十二卦,六 十四畫之即成六十四卦,儻于六十四之上各加陰 陽則為一百二十八卦,而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之位 皆不易也。儻再重之即成二百五十六卦,三重之即 成五百一十二卦,而其位亦皆不易。」余始深嘆其妙, 且不敢極其數也。惟以六十四卦者繪為三尺之圖, 懸之座右,久之,坐臥行立,常若圖之在目也者,又久 之,若見陰陽消長之數,天地鬼神之機也。噫!自漢以 來,傳《易》者不可勝數,其言圖實鮮,茲謬為之贊。或有 因余言而繹夫圖,庖羲氏之《易》,庶幾復明于世矣。

傅文兆羲經十一翼五卷[编辑]

按文兆自序圖書者數之祖也犧畫者象之祖也並出于太古之世而諸儒獨詳言之噫夏商之禮至夫子且無徵矣周室班爵祿至孟子且不得聞其詳矣[编辑]

況上世之圖書乎?吾于諸儒之詳言圖畫,而益知其 無考也。言其所可考者,故作《太古易》冠于首。圖以蓍 筮,書以龜卜,若存若亡。至犧畫以立象,則詳具于《說 卦》篇中。是《說卦》其源也,出于太古之後也;二篇其流 也,興于中古之後也。而世儒愬其流,不窮其源。徒愬 其流,故虛而無據;卒亡其源,故辭多不解。奈何以所 自有者而并忘之也?作《上古》第一。《易》,以《觀象》為主。辭 者因象而繫也;變者因象而通也;占者因象而斷也。 但《說卦》之象《文王》二篇,十用其三四,其間多有不合 者,于是世儒疑之,疑則因置之而不講,并其所可通 者而亦莫之考也。作《觀象篇》第二。其次莫若《玩辭》。蓋 象也者,有形貌,無文字,故象不可見。以辭而見,或遠 取物,近取身,皆所以像其象也。匪辭則烏知其象之 所在。故曰「君子觀象」,亦于其辭觀之而已矣。作《玩辭 篇》第三。其次莫若觀變。蓋一卦能涵萬象,一卦止言 一象,果爾,則得此遺彼,各卦均此陰陽,諸卦均此爻 位。果爾,則執此泥彼,故須通變隨時,通變因時化裁, 有不窮之妙焉。故可以象事,亦可以知來。不然,縱卦 辭爻辭終為有盡,即之卦本卦終屬有限。作《觀變篇》 第四。其次莫若玩占。蓋占者占其吉凶而已。吉凶因 乎事之得失,事之得失,因乎象之當否。故事之得也, 非他也,貞而已;事之失也,非他也,不貞而已;事之得 而失,失而得也,又非他也,悔與不悔而已。故總而一 之以「貞悔」,而世儒以辭占之,遇吉則吉,遇凶則凶,吉 凶將何所憑乎?作《玩占篇》第五。夫《易》,孔子《十翼》言之 詳矣,茲復又有十一翼者何?曰:非于《十翼》之外別有 增加也,亦不過就《十翼》中闡明之而已矣。雖然,此亦 學《易》之筌蹄耳。至于得心忘象,得意忘言,又有在于 善悟者。

管志道周易六龍解一卷六龍剖疑一卷[编辑]

按曾乾亨序管登之先生起家楚臬從尋陽上書乞歸候命匡廬之麓日玩周易注六龍解夫龍德者大人之學也潛見惕躍飛亢大人所乘之遇也乃中古[编辑]

而降。龍德之大人不少概見,何哉?蓋嘗觀于陰陽之 際,而知天德之難也。龍本純陽,有纖毫陰翳之未盡, 即難語龍德。乾元統天,自一至九,純陽用事,用而無 用,朕兆莫測,先天渾淪,孰睹其首?此《乾》體也。自陰柔 現而乾體析,乾體析而群陰始雜于陽,就中陰氣消 化未融,其末立見,群龍安得無首哉?夫天以無首為 則,有首則非天則矣。天則不見,龍德隱而世變日下 矣。陰既盛而陽剛漓,即龍德多迍數。聖人之出,正值 惕躍之會,于兩乾合體之間,兢兢若此。故曰:「作《易》者, 其有憂患乎?」其亦深矚陰陽之微機乎?使其在今日, 憂患更復何似?然聖人固已逆睹矣。彼其以龍德而 于三四之際,所操修垂戒者,抑何肫至也。先生負超 世之識。精詣悟徹。中皆釋《孔子傳》文。而未嘗創為臆 說。世之誦其言者。可以知其人矣。

====按志道周易六龍解自序余幼以應舉之例習易長====而稍有所聞。辛未登籍,己卯歸田,日兢兢以修慝遠 名是務,筆劄罕有存者。而天臺耿先生貽書以闡道 相迪,于是輯經刪史之念起。會余捧分臬辰沅之檄, 以不能將母陳情,再辭,次蠡口郵亭以待命。于時身 心閴寂,忽動訓《易》之思,先草《六龍解》,次乃會通《乾坤》 《彖象》《文言》,次及《六子》,又次及《屯》《蒙》,以後反對諸卦。而 余所陳疏與被參之報並至。遂返棹遄歸,至蠱之上 九而停筆。自惟蠡管之見,未必深契聖心,權命之曰 《易測》,將以餘力脫槁,就有道而正焉,而先慈之慟作 矣。傷哉天乎!《易》之辭演自羑里,《易》之傳兆于匡圍。古 聖興《易》,尚有憂患,余何人斯,而能逃此酷罰哉?門人 張浩請以《易》測公諸人。余曰:「書未成也,則請先出六 龍解。」余曰:「可哉!是《乾象》中之一義也。」聖人之用,盡 于六龍矣。其體則在乾。乾字淵乎淵乎。余第測其影 響云爾。其中解「群龍無首」之義,實發端于耿先生萬 曆癸巳。 按《六龍剖疑自序》,志道以萬曆壬辰待命 蠡口,草《周易六龍解》。比歸,緘質先師耿恭簡公,公為 題其簡端,最賞惕見二解而推敲釋氏神龍之說。是 時公在沈痾中,蓋疑余之以神龍首釋氏,而未暇察 其正,為群龍無首之義發也。越七祀,今少司馬許敬 庵先生有《六龍解》之評。其持論平正切實,大類恭簡 公。而推敲更密。因復拈玩。有不安于心者。即隨其所 列條款。從中剖厥疑義以復敬庵亦欲與海內賢豪 共商之。名之曰《六龍剖疑》云。萬曆壬寅。

林兆恩易外別傳一卷[编辑]

按浦大冶序易外別傳者乃三教先生龍江林夫子之所傳傳之而未嘗得其傳者也而其徒復嬰子林翁者先生入室弟子也倡教于吳乃以先生平生所[编辑]

談《易》旨,散于論著,裒集成之,衍為圖說。圖凡六十說, 本指歸誠繼往開來之學也。蓋嘗聞之,吾身之天地, 則具吾身之《河圖》《洛書》。人惟能得吾身之《河圖》,則便 能與太虛同其體。太虛之體,寂然不動,太極本無極 也,非命與而性在其中矣。人惟能得吾身之《洛書》,則 便能與天地同其用。天地之用,感而遂通,無極而太 極也,非性與而命在其中矣。然則吾儒性命之學,歸 根于《易》。學《易》之道,當自艮背始。夫艮者,止也;艮其背 者,止其所也。艮其背而吾心止乎其所矣。止其所止, 自能忘乎其身也,故曰:「不獲其身。」不獲其身而吾心 之神明寂照,元神自復矣。元神自復,而真空之體見, 性全乎天矣。謂非真儒之能事歟?先「生闡《易》之精義 入神,窮神知化,正惟追宗四聖,而默成參贊之至道, 位育之全功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復嬰子聞之,默然 微笑,拱而立曰:旨哉言乎!子為我識之簡端。」萬曆丁 巳

彭好古易鑰五卷[编辑]

按好古自序夫易者性命之書也以性命言易易之正也而莊言性命則人惑余之言易因卦體卦象卦德卦才攄之為辭一卦一義一句一義一字一義各[编辑]

求其當,名曰《正義》。與朱子《本義》列而為二,以待人之 自求,而其要不失性命之正。顧性命可易言耶?統論 其綱,取坎填離盡之矣。離之填一,而坎之取百,或取 之內,或取之外,或取之己,或取之人,或取之順,或取 之逆,或取之捷,或取之徐,未可一言述也。言取則人 思不言,其所以取,則人茫昧而難入。譬之戶然,範金 「冶鐵,飭鍵疏簧,其扃固矣,而非鑰以導之則不開。夫 《易》者,四聖之扃也。四聖扃其戶以俟後人,後之人更 無造其戶而入之者,則以鑰之亡耳。余著《易正義》,並 著《易鑰》,啟四聖枕中之鑰于千百載之下,其誰曰然, 而余非無據也。《易》不在畫,不在彖,不在爻,而在人心。 人心有真鑰,悟則鑰在,不悟則鑰亡。」余以心為《易》,亦 以心為鑰。即去四聖千百載而遙,猶面受也。余受之, 余啟之,然未敢出以授人,將藏之名山,聊備他日著 述之闕爾。

章潢周易象義十卷[编辑]

按潢自序孔子生生之謂易奚自而生哉陰陽是也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象若不足以盡之矣然易也道也神也一也不可得而見也惟神明[编辑]

于衷者,真見形上形下,道氣渾融,則知象即陰陽不 測,生生不窮之《易》矣。何為象?一奇與一耦也—者,奇 也,陽之象也╍;者,耦也,陰之象也。天垂象,見吉凶,聖 人象之象此者也。是故盈天地間,莫非陰陽之翕闢, 莫非陰陽之變化。伏羲俯仰遠近,通神明,類物情,見 陰陽有奇耦之數。故畫—以象陽,畫╍以象陰。奇耦 各三畫,名之曰乾、坤。乾,陽物;坤,陰物。象其物宜,此其 概也。乾《坤》各三索而成六子,名之曰坎、艮、震、巽、離、兌, 所謂「八卦成列,象在其中」是也。又于八卦錯綜而重 之為六十四卦焉。然《周易》則有反對次第,其對者八, 如《乾》與《坤》,《頤》與《大過》,《坎》與離,《中孚》與《小過》,其餘《屯》《蒙》 《既》《未濟》,則皆相反而成也。合之為三十六,析之上、下 經,各取十八卦,《易》之書備是矣。孰非天地陰陽自然 之象乎?故因象異名,名以象而定;因名異義,義以象而顯也。蓋《易》雖無文辭,而六十四卦卦象各殊;三百 八十四爻爻象各別,郁郁乎天下之至文矣。文王總 一卦而繫之《彖》,周公分六爻而繫之辭,孔子《彖傳》所 以釋彖辭也,《象傳》所以釋爻辭也。《繫辭》《文言》《說卦》諸 篇,所以統論卦爻之旨也。可見伏羲六十四卦之畫, 畫以象也。文周、孔子之辭,辭以象也。象雖至隱至賾, 至雜至動,其變化不齊,而元、亨、利、貞、吉凶、悔吝、厲、無 咎,占亦不一,要亦因其象之變,而異其占耳。故曰:「《易》 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又曰:「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 明吉凶。」信乎三百八十四爻莫非一奇一耦之變化, 而耦又奇之變也。聖人懼其義有難明,間又取諸物 以象之,其所為類物情、象物宜,亦皆卦畫原有此象, 非聖人故為此以發其義也。是故文王于各卦,舉「牝 馬」、「牝牛」、「豚魚」、飛鳥之類,以見其例;周公于各爻,舉「六 龍飛躍」、「履霜堅冰」之類以極其賾;孔子又于《文》《周》辭 外,設「天行健」、「地勢坤」之類,以廣其義。且曰:「吉凶者,失 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剛柔者,晝夜之象也。」雖辭之吉凶悔吝,亦孰非象乎? 其設象繫辭或不同,孰非發明伏羲所畫之卦辭乎? 然則由孔子之《彖傳》《象傳》以求文周,由文周之卦辭、 《爻辭》以求伏羲,而《易象》其庶幾矣。噫非求之羲、文、周 孔也,吾心固有未畫之象,無言之辭,即所謂《易》與道 與神之謂也。以此洗心密藏,得其所謂生生不測焉, 則居觀動變,無一非變,無往非占,而天地之法象,無 一非教,吾亦無往非法天之學矣。

吳極易學五卷[编辑]

按極自序宋蘇季明以治經為傳道之實而六經之道尤莫實于易程正叔亦云治經實學也極幼治詩長好讀易尋究萬思默先生易原等篇實獲我心迨[编辑]

三仕南中,官邸多暇日,以樂玩為業。研證既久,繙搜 亦侈。其不甚異意者,宋程先生《易傳》外,惟楊敬仲、蘇 子瞻、明則焦弱侯、鄒汝光四家而已。顧其書猶囿訓 故例,予欲不遺訓故,更以擬議發明為主,乃嚴擇眾 解,并出素所契于理學諸儒者,參以己見,鎔會而為 此本。因憶幼讀夫子五十以學《易》語,未知劉元城以 五十作卒,竟何所據。而朱晦翁據《史記》稱「是時孔子 年七十」,直判「五十」字之誤,洵如年已七十矣,又安知 「非轉思無過于五十之年」,以追學之所歷乎?而「加我 數年」,則顯然「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之深意矣。夫《易》 窮理盡性以至于命也,而夫子不自道五十而知天 命乎?即五十以前,夫子何嘗不學《易》?或如「仁者見之 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以至命不無有間,至于五 十,夫子通體是命,則通體是《易》,通體是《易》,則通體是 學,了不作二見矣。要以窮神知化,非韋編三絕而學 之不厭,不及此,則志道者之于《易》,有終身焉云爾。若 語夫禔躬涉世,洞機赴節,理無不備,然皆道之用,學 之事也。故曰「學莫實于《易》。」而學人務以道之見實,體 《易》學之微而已。

方孔昭周易時論十五卷[编辑]

按孔昭自述少侍先廷尉之側負牆而已筮仕嘉州銳身解綬救出一高孝廉未免自喜先廷尉示之曰謙之平稱一言而可終身者也天啟甲子以不覆魏[编辑]

良卿之伯,忤璫削籍,禍且不測。始自痛省,先廷尉教 之曰:「而知《三陳》《九卦》之生于憂患乎?以世道言,後更 有甚于此者。滅理以言天,諱善以夸道,人心之幾如 此。邪風大行,能無亂乎?」忽忽廬白鹿之墓三年,重讀 祖父之書,述成時論,優游丘壑足矣。賊風甚熾,江北 為墟,居鄉守禦,不能弢晦,而危楚之任,倏爾在肩。議 勦穀城,失執政之指,以將衄致逮琅當西庫者兩年, 歸顏環中草堂,且天潰海竭矣。此生憂患,便為家常。 奉北堂以守此山,終老墓側,筮得潛龍,自稱「潛老夫」, 固其時也。衰病之餘,供薪舉火,合編往哲之語,以為 蓍龜。荒鄉僻處,兵燹書殘,遠借甚苦,是以此編未得 卒業。惟有農夫幼光、古錞及從子建詒輩,間過徑中, 老夫何嘗一語人乎?暮年,獨子萬里歸省,鑿坎自矢, 不出環中。余書誡之,猶是九卦也。鹿湖潛老夫孔昭 生萬曆辛卯,忽忽六十四卦之歲,且記此以付子孫 云。

汪邦柱周易會通十二卷[编辑]

按繆昌期序汪砥之穎悟絕倫于易學尤長初從吾遊談業數載至丙午遂捷矣嘗與論易迥不作猶人解癸丑北征出易解數帙質余余甲乙之迄今會通[编辑]

書成網收,百家櫛比,群議俱本《全經》,引伸觸類,而「爻 象必核其原,取象悉稽其實」,蓋不徒為舉業階梯,真 可作聖經羽翼者矣。

姚舜牧易經疑問十二卷[编辑]

按舜牧自序孔子學易韋編嘗三絕矣以是終日言而不置後人因別為彖為象繫各卦爻下又分其餘為上下繫傳伏羲文周之旨斯真闡無餘蘊哉後世[编辑]

學《易》者具有發明注疏。然惟程傳、《本義》盛傳至今。顧 二子之書間有異同,而後來訓解者或多拘泥于其辭,曰:「《易》不可為典要也。」嗟乎,獨不曰:「初率其辭而揆 其方,既有典常」乎?且孔子論《易》,嘗曰:「六爻之動,惟其 時物。」又曰:「智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是知卦與爻之 辭,其大旨必相符合無疑者,何後來者之紛紛哉?且 孔子于卦爻辭發出一「時」字,《繫傳》又拈出一「幾」字,意 在前民之用也,故于諸卦下曰「時義」,曰「時用」,不一而 足,而用九用六,特發于乾坤二卦,其用昭如矣。後人 誤解變柔變剛,大戾二聖之旨。且幾者動之微,吉之 先見者也。後人妄于「吉」字下填入一「凶」字,乃若其情, 則可以為善矣。變化云「為吉事有祥」,曾聞凶之先見 乎幾,善惡之說,蓋發之宋儒爾。周公所謂「君子幾」,孔 子所謂「可與幾」,其旨似不如是。《書》曰「惟時惟幾」,又曰 「惟幾惟康,吉之先見」,茲可證矣。誤解一幾,又誤解二, 用《易》道不幾于晦蝕哉!余小子無知,蓄疑思問二十 年,今復裁訂求正于海內君子。倘謂牧今所問或言 之幾于《易》,俾藏諸名山,竊附諸儒訓詁之末,則皓首 窮經之幸也,而非所敢望也。萬曆庚戌閏月,

曾朝節易測十卷[编辑]

按朝節自序孔子聰明睿知聖人也好古敏求四十而不惑晚年學易說者以為韋編三絕其難如此以節之愚學之遲暮其不能解何怪乎于是取漢魏注[编辑]

《疏》:伊川之《傳》,文公之《本義》,既又得慈湖先生之《傳》,相 參伍有當于心。已而疑慮融釋,明夫聖學不外乎一 中之傳,以此玩《易》,遂相契合,就蠡測之所及,反覆紬 繹,以筆于紙,用備朝夕之觀覽,就有道以是正焉。

蘇濬周易冥冥篇四卷[编辑]

按濬自序余少而學易今皤然白首矣時而蒐羅綜及百家時而鑽研穆焉以思九天九淵莫知其倪然後知易之冥冥也入粵西以來案牘甚稀每詰朝焚[编辑]

香一炷,讀韋編數帙,偶有所觸,援筆而書。未幾輒復 削去,又復書,又復削去,又復書,如是者再且三焉。亡 何,而橐中之牘滿矣。一日讀生生之謂《易》,不覺廢書 嘆曰:「嗟夫!孰知冥冥者之為生生哉!」然余知其生生 而不知其所以生生,則終于冥冥而已。

屠隆讀易便解四卷[编辑]

按隆自序予自束髮受易苦其難解至以易博一第而猶憒憒不得其解然則易終不可解乎考亭氏解其可解不盡解其不可解予按本義條解之可解者[编辑]

仍《本義》之舊不可解者,暢以己見,而大義了然,俾來 學讀之便解云。

鄒德溥易會八卷[编辑]

按德溥自序易者象也八卦以象告固矣彖爻之辭亦所謂觀象而繫之者辭以象生必按象而後可繹其辭不察象而以臆說者漫也象也者聖人之所立[编辑]

焉以盡意者也。道有不可言述,或言而不克盡者,夫 故寓諸《象》,《彖》爻之辭,非必盡卦之旨也;《象》之所含,固 不可以辭盡也;《傳》之辭,非必盡《彖》爻之旨也;彖爻之 所蘊,固不可以傳盡也。參而玩之,則得矣。夫《易》非四 聖之《易》,霄壤自然之《易》也;又非霄壤之《易》,而心之《易》 也。故諸家其以鑽研之所及,各有會焉。非會夫聖人 之心。會于己心也。余黭淺。不足以窺《易》。姑就心所會 者而述之。

錢一本像象管見七卷啟新齋易象鈔并續鈔共六卷[编辑]

按一本像象管見自序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舍是無可言易矣萬曆癸未筮仕廬陵于是塘南王先生輯衛道編以辨異闢邪蒙山陳先生著就正稿以發[编辑]

明《易》道,二先生語本曰:「子盍進而讀《易》,遂手《易》而讀 之,出入必于是,寢食必于是。積之二十年,象則茫然 而矧于像,然而半生之精力在此矣。」龜山先生云:「自 漢、魏以來,以《易》名家者殆數千百人。觀其用力之勤, 自謂能窺天人之奧,著為成書,足以師世。然其書具 在,不為士大夫譏評訕笑,用覆醬瓿者無幾矣。本曷 不量而又踵是,蓋庶幾就正于有道君子之前,而醬 瓿亦效一覆之用也。」 按《啟新齋易象鈔》并續鈔自 序:「萬曆丙戌,余復任螺川,受教王、陳兩先生,始知讀 《易》積之幾二十年,不忍投之水火,名曰《像象管》。見至 于今,又幾十年,筆既禿,手亦顫矣。因友人相勉,隨讀 隨抄,積與前等,復不忍棄去,名曰《象抄》。」孫盛有言:「《易》 之為書。窮神知化。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世 之注解。殆皆妄也。此亦足以箴余之失焉。

潘士藻洗心齋讀易述十七卷[编辑]

按焦竑序聖人洗心退藏于密而吉凶與民同患者莫辨于易故處而修身出而經世率由此出而退藏者其體也但動之變者百姓可與能而靜之微者賢[编辑]

智未易知,聖人于是立象倚數,探賾索隱,而寓之于 書,使人拂有以取無,立于陰陽之先,而陰陽之用,動 乃不窮,措諸事業,施諸天下國家,豈虛也哉?蓋《易》周 萬變,而卦止六十有四,卦六十有四,而用止九六。藉 令陽為九用而不能用九則亢;陰為六用而不能用 六則戰。《參同契》云:「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非古之微言,道家者流猶得而聞之故耶?余友潘去華專心 孔孟之學,晚獨研精于《易》,仰思有得,時時私草其事 緒正之,每就一章,未嘗不津津有味其言也。已而嘆 曰:「《易》如鴻鵠然,一人射之,不若合眾力射之,猶有中 也。」乃盡取諸家說究之,博考前聞,精思其義,而加折 衷焉。大抵主理莫備于房審權,主象莫備于李鼎祚, 去華裒而擇之,補不足,表未明,以指南來學,可不謂 勤乎?去華談《易》不去口,求其書輒拒而不出,蓋其意 方進而未止也。不幸被疾而歿,顧其所就者已可傳 矣。子師魯輩不以自私,梓而公諸同好。有能由諸象 數,契其根源,出入以度外內而不懼者,斯其為己《易》 也夫。萬曆丙午冬日。

焦竑易筌六卷[编辑]

按竑自序聖人之微言備載于易所謂窮理盡性至命之書也儒者習而弗察矜激于名義沒溺于訓詁而失之遠矣二氏因駕其說而與儒角不知皆儒學[编辑]

之固然也。善乎李覯之言,「無思無為之義晦而心法 勝;積善積惡之誠泯而因果生。譬諸饑渴之飲食,不 可一日無,二氏乘其饑渴而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余 竊悲之,晚而學《易》,戛戛乎難入也。時與同志者講焉 研味久之,知禔躬涉世,窮深入微,理無弗具,而異學 之果無以為矣。會同學者漸以散去所聞,恐至于遺 忘,輒命兒子籍記之,為就正之地。嗟乎!是編出,學者 知二氏所長,乃《易》之所有,而離倫絕類不可為家國 者,則《易》之所無也。彼攻乎異端者,其病可少瘳矣乎。

高攀龍周易孔義一卷大易易簡說三卷[编辑]

按攀龍周易孔義自序周易孔義者何孔子之義也人每言易最難讀余謂不然見易難耳見易則見道道豈易見哉若讀之而已六經惟易易讀何者經非[编辑]

注「則無門」入注非經則闕四字從門入者注也,非經也。 惟《易》注自夫子,故即注即經。非夫子而吾烏知《易》之 所語何語哉。學《易》者當以夫子之注「學」字繹而句味 之,經不難讀也。然而經者《易》也,《易》非經也,存乎其人。 夫子固曰:「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聖人以此齋戒 以神明其德。」此者何也?見《易》之謂也。《易》以孔義明,孔 義又以《易》明,以目前事故不易見,然以目前事,初非 難見也。 按《大易易簡說自序》:「夫《易》豈難知者哉?天 高地下,萬物散殊,吾于其中具形而為一物。天地之 大,未嘗不備于我。靜而成象,動而成占。成象者退藏 焉而為密,成占者神明焉而為德。吉凶悔吝,如日月 彰彰焉而冥行者不知也。聖人惻然患之,莫能致力, 則以《易》示之,又」詔之曰占。故曰:「《易》者,卜筮之謂也;卜 筮者,占之謂也。靜而不密則不占,動而不德則不占。」 至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之以蓍,則卜筮之一事云 爾。謂蓍不足以盡占可,謂占不足以盡易不可。雖然, 不見《易》而能占者鮮矣,則謂蓍為占也亦宜。于何見 《易》?曰:「其知易知,其能簡,能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于 是作《易簡說》。夫五經注于後儒,《易》注于夫子,說《易》者, 明夫子之言而明《易》矣。

郝敬周易正解二十卷易領四卷問易補七卷學易枝言二卷[编辑]

按敬易領自序八卦以序相循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易之序者造化變通往來理數之自然羲皇始作文王演之範圍曲成精意全注于此連山歸[编辑]

藏亦各有序,而其義未備,故文更演非序,則三《易》混 同,先後雜越,無不可矣,豈作者之意歟?特其象義圓 妙,無所不貫,夫子作《傳》,循循易簡,提挈其大較,引伸 而曲暢之,存乎其人。後儒反疑《序卦傳》為淺率,朱子 作《本義》遂略之,博士家因廢而不講。若是則《易》道陵 亂,無復條理矣。豈其然乎?余解《易》,于彖爻前冠以《序 卦傳》,略加敷衍,如著衣者挈其領而前後襜如,命之 曰《易領》。 按《問易補》自序:「余幼授《毛詩》,疑朱傳淺率。 與同學受《易》者,聽說《易》,其淺率尤甚于《詩》;聽說《春秋》, 其穿鑿又甚于《詩》《易》也。竊怪先輩稱師儒明經道古, 如斯而已乎?顧國家功令相承可若何?而浮湛一第, 私心恥之。比釋褐,又不得與讀中祕書」,供文學校理 之役,而鬱鬱簿領,經義荒閣于心終不忘。癸巳調永 嘉,邂逅學博鮑士龍氏。渠嘗受《易》于先輩,就而問焉, 為余說《乾》、說《咸》、說《艮》,總之老生常談耳。別後十餘年, 風塵奔走,明師良友,不復可逢,而五十之年,忽焉將 至。乃抽簪下帷,求自得師。首解《詩》,次解《春秋》,最後解 《易》《易》。吾見其難,為怵然,遲之久而復削草。浹旬而後 乾事竣,再浹旬而後坤事竣,乾坤辦而他卦離披矣。 《管子》云:「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通之。」亶 其然乎?比殺青,同學取觀,無一人一辭助我者。余甥 曰文宰氏以諸生學《易》,取余《易解》,字比而句櫛,摘疑 義若干條,請益屬余。諒闇廢業久之,溫故補其闕略, 非必洪「鐘大𨙫小𨙫一一鳴合,然心誠求之,不中不 遠。羲文始作,于今幾千載,傳注千家,雖未遍覽,而錚 錚者六七家。已嘗染指莊生,謂千載而下,知其解者, 旦暮遇之矣。窮經難,窮易尤難哉!」 按《學易枝言》自序:「余于《易》有解有問,有談有領,晚更三思,得一則舐 筆書記,久之狼籍巾笥。道士章憨取以編入,別」為《學 易枝言》。經曰:「中心疑者其辭枝。」余學未忘疑,道其實 而已矣。先儒云:「煩則枝。」何晏謂:管輅說《易》,要言不煩 一面而盡二難之美。故經曰:「吉人之辭寡。」老聃亦云: 「多言數窮。」夫夫是也。我過矣,書以志吾過。

鮑觀白易說二卷[编辑]

按郝敬序余宰永嘉時吳興鮑觀白士龍氏為郡博士治易嘗從先輩講良知善談名理余就而問易手書所言于冊見示卑之無甚高論忽以為老生常談[编辑]

耳,乾坤而後遂闕如。罷官歸來,下帷覃思,取鮑子言 復之,旁薄道理,導窾批郤,豁然四解,深恨當年未竟 其蘊也。余晚歲學《易》,三益之友如鮑子,真空谷之足 音。已錄其遺草,以當蘭金。

張納陛學易飲河八卷[编辑]

按錢一本序昔有為飲河之喻者謂河無盡而飲之者其量有盡如鼴滿腹所飲幾何亦猶之河伯望洋之見也若以券之易易河源也蓋人人之心莫不具[编辑]

有全河之量焉,有不待渴而甘飲焉者。以夫子之聖, 何過可言?且願有數年之假,五十之學,然又僅謂可 以無大過,《易》顧可以勿學乎?大過,大者過也,必先于 大者無過,而後可以覬望小者耳。予友張以登,起家 名進士,任儀曹。值並封議起,偕于薛、顧、陳、賈諸公,抗 疏回天,時號「六君子」,奚啻泰二用馮河之勇,一入錮 籍,遂數十餘年,而心精無一少滲,舉涓滴之流,悉匯 為「天漢」之章。其《飲河》所述,蓋用馮河之全力出之,匪 第自飲,亦以飲人,可謂窮其源者已。

吳炯周易繹旨八卷[编辑]

按李廷機序仲尼之于易也韋編三絕而後有十翼以闡伏羲文王周公三聖人之旨歐陽公乃以繫辭非夫子所作韓魏公不以為然終身不與歐陽公談[编辑]

《易》,夫彖象以疏卦爻,《文言》《繫辭》,又以發揮彖象之所 未盡,而歸之羽翼三聖。自漢以後,諸儒注疏,又其羽 翼爾。華亭懷野吳君以所著《繹旨》一篇視余,余受而 讀之,卦爻彖象,彙而不析,連而不間,無深求,無費辭, 第就聖人語稍加訓繹,而大旨了然,如指諸掌。朱晦 翁教人觀書,到通融後,都不見注解,但見正經有幾 箇字,若是編者,殆庶幾焉。而余又以為《易》理惟是消 息盈虛,在仲尼為仕止久速,故其《繫彖》每嘆時義也 大,而孟子稱之曰聖之時。至于既老,猶欲假數年之 學以無大過。夫士大夫不明《易》理,潛見躍亢違其時, 進退存亡失其正,過斯大矣。篇中如曰「豐亨豫大,君 子畏之」,曰「進退相依,成敗相伏」,曰「死生旦暮,如浮雲 之適往適來,何與我事?」此語出自達識,必能用《易》者, 豈獨能繹《易》之旨巳哉!

按董其昌跋向子讀易至損益二卦嘆曰吾已知貴不如賤富不如貧超然霞舉志在五岳彼所用者老子之易爾非文周孔子之易也孔子贊易于乾之潛[编辑]

龍,以為得聖人之德。他日見老子,其尊之也,似師與? 稱之也,曰:「猶龍。」「猶之」者,疑之也。聖人之進退存亡,期 于不失其正而已。知益而不知損者,危機也。知益之 為損而去之,知損之為益而居之者,盜機也。夫乾,純 乎陽者也。有機焉而陰氣不盡,故疑于龍。向子所用 之《易》如此。予友吳晉明,蓋跡于損者,十九在家,十九 「在官,歸奉太夫人養,著書談道,有終焉之志。」予觀其 忠孝大節,恬淡姱修,灼然有用于世,非徒虛曠自喜, 而詭于正者,可謂深于用《易》矣。向子云乎哉!

按炯自序粵自伏羲畫卦文王衍辭周公益以六爻孔子贊以十翼易更四聖而道始原本闕十一字惟昔歲在甲子予甫成童以占筮見易之辭迄垂髫讀宋儒理[编辑]

學諸書,見《易》之蘊,竊謂《易》道廣大,無所不包,而淺見 薄識茫然不得其畔岸者。凡歷五甲,始去箋注,直探 文王、周公之辭,以辭合象,以象合先天之畫,似有見 其一斑者。敢攄己見以與文王、周公發揮其微義。余 不敢知經世之大用,直就辭衍義,以為神道設教之 小助云耳。乃若孔子之傳,本以釋《經》,而王輔嗣分列 各爻,使《經》意不貫串。予倣《乾卦》例,以《傳》列于各卦經 辭之後,卦如統領,六爻如貫珠,而《傳》如宮商之相應, 亦以復古本之繙閱。甫就搦管,題其梗概。萬曆甲辰 秋八月,觀潮之夕也。

萬尚烈易贊測易大象測各一卷[编辑]

按尚烈自序不佞結髮從里中章布衣先生游聞先生論易曰不知易不可以為學不佞因取易讀之沉潛反覆者廿餘年乃信易之為書雖成于三聖而實[编辑]

統于孔子之贊,誠于孔子之贊,不背而馳,則周公、文 王、伏羲之意,可愬而得矣。每有所聞,便即劄記,日積 月累,不覺成帙,因名之曰《易贊測》。蓋謂測孔子之贊 《周易》者也,故于《彖辭》《爻辭》不苦為講說,非故略之。正 以求《彖辭》于《彖傳》,求《爻辭》于《爻傳》,《彖傳》《爻傳》明,而《彖 辭》《爻辭》之旨,其盡是乎?至于六十四《大象》,原與卦爻 之辭不相發明,故又別為一簡,亦名之曰《周易大象測》,又有讀《易》附于其末。大約管蠡之見,有觸而存而 二測之旨,其衷言云。

吳默易說六卷[编辑]

按默自序易不云乎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此詮易之宗旨也今㝢內以明經為功令乃士之挾策者往往格于章句之陋守其師說以為[编辑]

《易》盡在是也。試𨙫之程《傳》,茫如捕風,又況乎《大全》諸 家乎?予往者輯群書而衷之以程、朱《傳》《義》,隨復散佚, 今彙而成是編。希㝏有言:「善學《易》者,當以羲皇心地 馳騁,無于周孔注腳下盤旋。」旨哉言也!予亦何敢以 言《易》自任,聊以俟夫引伸觸類者,則又何言非《易》也 耶。

李本固古易彙編意辭集十七卷[编辑]

按李維禎序略治易者有章句有傳有注有集注有義疏有論說有類例有譜有考有數有圖有音有擬號為繁蔓清源李維寧統彙編輯其大綱三曰意辭[编辑]

曰《象數》,曰《變占》。而意辭之目八:曰《古易》,曰《辭會》,曰《明 意》,曰《釋名》,曰《詳易》,曰《玩辭》,曰《誤異》,曰《易派》。象數之目 八:曰《圖書象》、曰《圖書數》,曰《總論》,曰《畫象》,曰《三易》,曰《廣 象》,曰《觀象》,曰《衍數》。變占之目十:曰《蓍變》,曰《之變》,曰《反 對》,曰《變例》,曰《小成》,曰《觀變》,曰《不卜》,曰《玩占》,曰《卜筮》,曰 《斷法》。廣大悉備矣。

按高出序略易道之暢莫今日若以予耳目所及若焦先生之易筌意象兼舉超超元著又有黔南來氏之易淄川高氏之易咸自名家而李維寧氏辭會一[编辑]

《書》包總古今,始無餘蘊,所采輯漢、唐諸家頗眾。其「論 象甚備,而覈其序,前卦爻而後彖象,其體先之以意 辭,而象數繼之,變占繼之,雜論,敘述繼之,秩秩乎有 則」,確乎有據。

孫慎行周易明洛義纂述六卷[编辑]

按慎行自序慎行素不敢玩易戊申歲忽若有示之圖如世局盤者從北坎乾兌宮三點從南坤巽宮二點若天三地二尋卜以為將來于易當有聞矣至癸[编辑]

丑將詣部卜,《艮》之四,艮其身,止諸躬也。心止是《易》,便 可潛通。專欲講求文王後天《周易》,兀坐述之,果一月 成卦,述外復有二十餘章,仍卜五年後可再述,又五 年後可三述。迨戊午壬戌,兩述如言,二《易》比初贏十 餘章,三易缺十五章,十餘年來未輕示人。會丁卯春 謫戍,神復指示之,卜此生還日刻。前所述易,俄戍遣 寧夏,未及行,召還起用,衰病,三疏請放旨不下。得以 虛閒歲月,長坐齋中,反覆玩繹,思《易》道廣大,漢唐以 來,承用後天者,習其數不知其義;至宋以來,搜探先 天者,又昧其例,并汨其辭。是用尋夫子之十《易》,采箕 子之九疇,以一中為握,而後卦得以運行;以二五為 中,而後爻有所統攝;應非彖所明言,不得旁及;用非 象所專指,不得泛推。使玩《易》者因文王《大象》,便見爻 之變化一源;又使用《易》者得夫子《小象》,更知象之貫 穿萬緒,自北行南,則天尊地卑之義;生上返初,則原 始要終之義。其數相錯,其象多危。所為「命《易》以包陰 陽,命《周易》以別夏商」者,言各有物,物各有方,一爻得 一爻之義,一卦明一卦之用,不至臆揣無據,牽引多 門,名曰《明洛三易》。凡《易》十四萬餘言,章凡二百四十 篇,大約得自止躬,中者初則什之九,二則什之六,三 則什之四。間有見聞攙者義便不倫,蓋亦多從汰焉。 念年幾耄矣,述《易》凡十八載,志慮尚清,視聽未惛,秋 毫皆神賜也。

劉宗周周易古文鈔三卷讀易圖記一卷[编辑]

按宗周自述周易者文王本伏羲畫卦而為之繫彖辭周公又繫爻辭而得名也至夫子乃繫彖傳及大小象傳則傳體也合之皆得稱周易然三家次第本[编辑]

是秩然,後人混而錯之,遂令古文不傳于世。幸乾卦 尚存古文之舊,今姑推其例,以及其餘,一一為之更 定,凡為《經》二卷,《夫子繫辭傳》仍載後如舊。

程汝繼周易宗義十二卷[编辑]

按朱之蕃序往歲辛卯蕃偕程敬承及諸同志邂逅于天界禪林方以易學應制舉咸嘆其微詞奧旨非一經生家言所能殫究安得彙輯諸家講解參酌採[编辑]

「錄,務得其旨趣,曲暢旁通,而覽者不苦其元奧難窮, 龐雜無統,斯亦一代之鴻裁,非積累歲月,未可幾已。」 敬承氏既成進士,宰劇邑,此念未嘗少忘。比擢南曹, 乃得乘其政暇,羅列諸家之說,不泥古,不執今,句櫛 字比,必求其融會貫通,可安于吾心,以契諸人心之 所共安,而後錄之。各標姓氏,不敢襲為己之獨見也。 參舉所長,不忍廢人之成說也。敬承氏可謂任一人 以勞,貽眾人以逸,役三載之神,成千秋之業者矣。孟 氏有言:「經正則無邪」,慝此書之流布于世,其所關係 豈淺尟哉!

魏濬周易古象通八卷[编辑]

====按王在晉序易義古象通建溪蒼水魏公所論述也公于易道有深契合元會運世之終以觀無始愬天地人物之始以極無終一理渾涵散殊萬象萬象歸====根,統會一理,故曰「理無形也。」假象以顯。聖人開物成 務,見天下之賾,以擬形容,象萬宜,故謂之象,然非自 聖人始也。《河》出圖,洛出《書》,顯然以象示矣。又非自圖 書始也,太極分陰陽,陰陽分動靜,兩儀四象八卦,漸 次而生,又顯然以象示矣。一奇一偶而天下之萬象 生焉,一奇一偶之變而天下之萬變生焉。變者生乎 象者也;通者生乎變者也。天地間自然之易,為象,無 象不可以言易;天地間自然變易之理,為通,無通不 可以言象。聖人觀會通以行典禮,通其變以成天地 之文,使民不倦。變則通,通而後能久,恆久不已,而天 地萬物之情見矣。此《易》古《象通》所由述也。昔呂東萊 氏存《古易》十二篇,紫陽氏因之,魏公之《存古象》也。漢、 魏、晉、唐諸家之說具在,後有作者,百世不能易矣。

樊良樞易疑一卷易象二卷[编辑]

按朱謀㙔序說易者不難于得理而難于得象不難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難于十翼夫河圖四象天文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人文也伏羲則[编辑]

四象,而卦之天文昭矣;周文王彖,而爻之人文昭矣。 然而微言妙理,察乎天人之際,非有尼父大聖,極深 研幾以作《十翼》,其孰能通之者乎?自漢以來,說《易》者 無慮百家。鄭虞求象而不得,則為支離荒怪之言,以 炫惑學者。王輔嗣疾其誣誕,而以義理勝之。至于《十 翼》,則一字不敢措手,豈以尼父文章高深,不可得而 「聞乎。」夫《十翼》者,大《易》之門戶,大聖人三絕韋編之所 得也。入其門,升其堂,而後可以入室。今舍《十翼》而躐 等以生義,多見其不知量也。學使樊致虛先生窮《六 經》之奧,有非唐宋諸儒所能及者,于河洛象數尤極 其精,作《易象》八卷,有圖有贊,有說陰陽造化之理,天 人性命之學,思入微渺,若有神助。昔尼父以《十翼》贊 文王之所未備,今學使又以《易象》贊十翼之所欲言, 千載蔀覆,一旦發明,使學《易》者由《易象》以達《十翼》,由 《十翼》以通《周易》,其于聖門紹述之功,豈不大哉!不佞 少而好《易》,潛心四十餘年,嘗作《易通》八卷,僅存訓詁 而已。至于象數之妙,百不得一。讀學使所著,如飲上 池之水,見垣一方人,五苦六辛。霍然在目矣。天啟四 年歲次甲子仲春

按良樞後序易之為教也曰通志曰斷疑既通矣曷云疑吾所謂疑非稽疑也羲文之義既不可窺吾求之十翼而不得遍求之說易之家疑其誕且枝也疑[编辑]

而思問,不敢謂能疑為明也。既疑矣,又曷云通?吾所 謂通,非能神而明之也。通其變可以成文,通其意可 以精義,通其象而天地鬼神之奧,君民事物之賾,五 官百體之動,鳥獸草木之名,金木水火土穀之用,禮 樂刑政之屬,不勝窮矣。夫《易》開物成務之書也。吾患 夫學《易》者之不通于物務也,即其象辭引而伸之,以 通于史,可以彰往,即可以知來,可以準古,亦可以酌 今。庶乎存疑而得解,觀會以求通,是《易》之為民用也。 吾苟能前用之,雖以通天下之志,斷天下之疑可也。 此「《易》疑象通」之所以述也。

《易贊》
二卷
[编辑]

按陳繼儒序豫章致虛樊使君精于易其學傳之渠上老人老人君祖也年七十猶纂易傳義手觸寒暑細書盈篋夜則坐使君燈下授之使君以明經得通[编辑]

籍,而老人學《易》,至九十不少衰。使君衍而廣之,遂成 一家言。所為《易贊》,大抵義多者約之使少,理幽者章 之使著,辭簡韻雋,惟京房、焦贛之衍繇,東方生、管輅 之射覆,差足以當之。漢儒之《易》,率門生弟子更相學 習,罕有家傳家傳,莫盛于仲翔虞氏,零陽太守光授 之乎輿令。輿令授鳳,鳳授歆,歆授翻,五世受《易》,為孔 融、陸績所推重。翻講論于戎馬之上,而使君習經于 簿書期會之間,其苦心好學同也。余遇使君于西湖, 其氣靜幽而清審,非有道不能,今而後知其發寤于 《易》者深也。

陸夢龍易略三卷[编辑]

按陸鳴勳序漢魏晉宋諸儒論易或言象數或言占驗或言卦氣或言理解或言圖學以至吞爻折角之家箍桶賣漿之士推演師說言人人殊學者如游溟[编辑]

渤亡津梁,汎汎然流轉而無所適從,則要略不精,而 指歸未定也。君啟先生盡屏眾說,于潔靜精微之中, 有廣大悉備之蘊。昔揚雄之瑩元也,曰:「不約則其旨 不詳,不要則其應不博,不渾則其事不散,不沉則其 意不見。」合數言,而《易》略之蘊可見矣。

陸起龍周易易簡編四卷[编辑]

按起龍自序略余小子獲授經于職方成玉周夫子得睹蘇長公紫溪兩先生易解開發蒙穉既而廣搜博采漢唐宋以來注疏既家藏未刻本筆之成帙猶[编辑]

病其賾而雜,乃始愬流窮源,歸根易簡,融會諸名公 精《易》理,參以《管窺》,彙而成編,示家子弟承先訓也。

文翔鳳邵窩易詁一卷[编辑]

====按翔鳳自述邵子安樂窩在天津之畔乎屢以祀謁先天堂則登皇極之臺北眺邙洛南揖嵩伊想見皇====帝王伯「雪月風花」之襟,聊為從者繹《河圖》《洛書》象數 之略云。

林齊聖易編[编辑]

按齊聖自序易有聖人之道四首曰以言者尚其辭故得其辭不達其意者有之未有不得其辭而能通其意者予今所習辭也觀玩之餘手編成帙畫而後[编辑]

「彖彖而後爻,爻而後傳」,總一篇之要旨,彙四聖之大 全。至如上傳、下《傳》之參合,正解、覆解之群分,時或出 自己意,總期不詭于聖經。若夫因文見道,因其可傳 以索其不可傳者,象外之意,畫前之易,不言而會諸 心,則是集也,又寧徒以其辭而已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