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11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一百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十二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一百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十二卷目錄

 書經部彙考二

  尚書百篇古序

經籍典第一百十二卷

書經部彙考二[编辑]

《尚書百篇》
[编辑]

按尚書古序按司馬遷稱孔子序書傳劉歆稱孔子修易序書班固稱書之所起遠矣至孔 子纂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隋書經籍志稱孔子刪書別為之序各陳作者所由孔穎達稱書序 者鄭元馬融王肅並云孔子所作百篇凡六十三序則古序蓋孔子所作也然朱子嘗疑之[编辑]

《虞書》。

孔傳凡十六篇。十一篇亡,五篇見存。

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于位,讓于虞舜, 作《堯典》。

孔傳言堯可為百代常行之道。

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歷試諸難,作《舜典》。 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作汨,作《九》,共九篇。《槁 飫》。

孔傳言舜理四方諸侯,各設其官,居其方,別其姓族,分其類,使相從。汨、治、作,興也。言其治民之功興,故為汨作《槁、勞》《飫,賜》也。凡十一篇皆亡。正義《左傳》:「犒師者,以師枯槁,用酒食勞之。」是槁得為勞也。又《左傳》云:「將賞,為之加膳。加膳則飫賜。」是飫得為賜,亦不知勞賜之何所謂也。

皋陶矢厥謨,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謨《益 稷》。

孔傳《禹成厥功》,陳其成功也。申,重也。重美二子之言,凡三篇。正義「篇先大禹,序先言《皋陶》」者,《皋陶》之篇,皋陶自先發端,禹乃然而問之,皋陶言在禹先,故序先言皋陶;其此篇以功大為先,故先禹也。《益稷》之篇,亦是禹之所陳,因《皋陶》之言,而禹論《益稷》在《皋陶謨》後,故後其篇。

《夏書》:

禹「別九州,隨山濬川,任土作貢。」

孔傳此堯時事,而在《夏書》之首。禹之王以是功

啟與有扈戰于甘之野,作《甘誓》。

大康失邦,昆弟五人須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羲和湎淫,廢時亂日,引往征之,作《引征》。

《商書》:

《釋文》凡三十四篇,亡,十七篇見存。

自契至于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告釐 沃》。

孔傳十四世,凡八徙國,都契父。帝嚳,都亳,湯自商丘遷焉,故曰:「從先王居告來居治沃土。」凡二篇皆亡。

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征之,作《湯征》。

孔傳述始征之義也亡。

伊尹去亳適夏,既醜有夏,復歸于亳。入自北門,乃遇 汝鳩、汝方,作《汝鳩》《汝方》。

孔傳《鳩方》二人,湯賢臣,言所以醜夏而還之意。二篇皆亡。

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遂與桀戰于鳴條之野,作《湯 誓》。

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

孔傳湯革命創制,改正易服,變置社稷,而後世無及勾龍者,故不可而止,作《夏社》,言不可遷之義。《疑至及》《臣扈》三篇皆亡。

夏師敗績,湯遂從之。遂伐三朡,俘厥寶玉,誼伯仲伯 作《典寶》。

孔傳二臣作《典寶》一篇,言國之常寶也。亡。

湯歸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誥》。

湯既黜夏命,復歸于亳,作《湯誥》。

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肆命》《徂后》。

孔傳凡三篇,其《二》亡。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復歸于亳,思庸伊 尹,作《太甲》三篇。

伊尹作《咸有一德》。

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單遂訓伊尹事,作《沃丁》。

孔傳伊尹既致仕,老,終以三公禮葬。咎單,忠臣名,作此篇以戒也。《亡》。

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伊陟贊于巫咸, 作《咸乂》四篇。

孔傳贊,告也。《巫咸臣》名皆亡。

太戊贊于伊陟,作《伊陟原命》。

孔傳《原臣名》二篇,皆亡。

仲丁遷于囂,作《仲丁》。

孔傳陳遷都之義,亡

《河亶甲》居相,作《河亶甲》。

孔傳仲丁弟相,在河北,亡。

祖乙圮于耿,作《祖乙》。

孔傳亶甲子,圮于相,遷于耿。河水所毀,曰「圮亡。」

盤庚五遷,將治亳殷,民胥咨怨。作《盤庚》三篇。

高宗夢得說,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巖,作《說命》三 篇。

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訓諸王,作《高 宗肜日高宗之訓》。

孔傳《訓亡》。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 殷既錯天命,微子作《誥》,《父師、少師》。

孔傳告二師而去《紂》。

《周書》: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師渡孟津,作《泰誓》 三篇。

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與受戰于牧野,作《牧 誓》。

武王伐殷,往伐歸獸,識其政事,作《武成》。

孔傳「歸馬牛於華山桃林之牧地。」《武成》,武功成,文事修。

武王勝殷,殺受,立武庚,以箕子歸,作《洪範》。

武王既勝殷邦,諸侯班宗彝,作分器。

孔傳言「諸侯尊卑各有分也,『《亡》』」

西旅獻獒,太保作《旅獒》。

巢伯來朝,芮伯作《旅巢命》。

孔傳殷之諸侯,南方遠國。武王克商,慕義來朝。芮伯,周同姓畿內之國,為卿大夫,陳威德以命。巢亡,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

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

正義將欲東征,黜退殷君武庚之命,以誅叛之義大誥天下。

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命微子啟代殷後,作《微子之 命》。

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王命唐叔歸周公于 東,作《歸禾》。

孔傳「異畝同穎」,天下和同之象,周公之德所致。周公東征未還,故命唐叔以禾歸。周公亡。

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孔傳推美成王善,則稱君以告,天下亡。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餘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 《梓材》。

成王在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誥》。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使來告卜,作《洛誥》。 成周既成,遷殷頑民。周公以王命誥作《多士》。

周公作《無逸》。

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召公不說,周公 作《君奭》。

蔡叔既沒,王命蔡仲踐諸侯位,作《蔡仲之命》。

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作《成王政》。

孔傳成王即政,淮夷奄國又叛,王親征之,遂滅奄而徙之,為《平淮夷》,徙奄之政令亡。

成王既踐奄,將遷其君于蒲姑。周公告召公,作《將蒲 姑》。

孔傳言將徙奄新立之君於蒲姑,告召公使作《冊書》,告令之亡。

成王歸自奄,在宗周,誥庶邦,作《多方》。

周公作《立政》。

成王既黜殷命,滅淮夷,還歸在豐,作《周官》。

成王既伐東夷,肅慎來賀。王俾榮伯作《賄肅慎之命》。

孔傳榮,國名,同姓諸侯,為卿大夫,王使之為《命書》,以幣賄賜。肅慎之夷,亡。

周公在豐,將沒,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于畢,告周公, 作《亳姑》。

孔傳欲葬成周,已所營作,示終始念之。成王不敢臣周公,故使之近文、武之墓。周公徙奄君于亳姑,因告柩以葬畢之義。及奄君已定亳姑,言所遷之功。成,亡。

周公既沒,命君陳分正東郊成周,作《君陳》。

成王將崩,命召公、畢公率諸侯相康王,作《顧命》。 康王既尸天子,遂誥諸侯,作《康王之誥》。

康王命作冊畢,分居里,成周郊。作《畢命》。

孔傳命為《冊書》,以命畢公。分別民之居里,異其善惡,成定東周郊境,使有保護。

穆王命君牙為周大司徒,作《君牙》。

穆王命伯冏為周太僕正,作《冏命》。

《呂命》:「穆王訓夏贖刑,作《呂刑》。」

孔傳呂侯見命,為天子司寇,以穆王命作《書》,訓暢夏禹贖刑之法,更從輕以布告天下。

平王錫晉文侯秬鬯圭瓚,作《文侯之命》。

魯侯伯禽宅曲阜,徐夷並興,東郊不開,作《費誓秦穆公伐鄭,晉襄公帥師敗諸崤,還歸,作《秦誓》。

正義此《序》,鄭元、馬融、王肅並云「孔子所作。」孔義或然,《詩》《書》理不應異。夫子為《書》作《序》,不作《詩序》者,此自或作或否,無義例也。鄭知孔子作者,依緯文而知也。安國既以同《序》為卷,撿此百篇凡有六十三《序》,其九十六篇,《明居》《咸有一德》《立政》《無逸》不序,所由直云咎單作《明居》、伊尹作《咸一德》,周公作《立政》、周公作《無逸》《六十三》序者,若汨作九,共九篇,《槁飫》十一篇共序;其《咸乂》四篇同序;其《大禹謨》《皋陶謨》《益稷》《夏社》《疑至》《臣扈》《伊訓》《肆命》《徂后》《太甲》三篇,《盤庚》三篇,《說命》三篇,《泰誓》三篇,《康誥》《酒誥》《梓材》二十四篇,皆二篇同序。其《帝告》《釐沃》《汝鳩》《汝方》《伊陟》《原命》《高宗》《肜日》《高宗之訓》八篇,皆共卷,類同,故同序。同序而別篇者三十三篇,通明居無逸等四篇為三十七篇,加六十三即百篇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