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17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一百七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七十九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一百八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七十九卷目錄

 春秋部彙考十三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春秋

  焦竑經籍志春秋

  閔伋三訂公羊傳公羊傳考

  閔伋三訂穀梁傳穀梁傳考

經籍典第一百七十九卷

春秋部彙考十三[编辑]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编辑]

春秋[编辑]

《春秋傳》二十卷。

《耿秉著》。秉,江陰人。仕為兵部郎中,終煥章閣待制。

《春秋傳》 卷。

王巖叟著

《春秋新義》 卷。

家勤國著。勤國,眉山人,與蘇軾兄弟為同門友。王安石久廢《春秋》學,勤國憤之,著為此書。

《春秋機括》 卷。

陸佃著

《春秋門例通解》 卷。

王鎡著

《左傳國語要略》十卷,《考異》三卷

沈虛中著。虛中,廣德人。舉進士,歷官吏部尚書。

《春秋經解》三十卷,《辨疑》一卷

《江琦著》。琦,字全叔,建陽人,宣和中進士。

《春秋世論》 卷。

江休復著。休復,陳留人。為人外簡曠,內行甚飭。其文章醇雅,尤長於詩,善隸書。與人交,久而彌篤。所著又有文集若干卷。

標註《國語類》編 卷:

張九成著

《春秋論》 卷。

趙瞻著。瞻,盩厔人。舉進士,調孟州司戶參軍,累遷知樞密院事,所著有《春秋論》。

《左氏說》 卷。

李孟傳著。孟傳,上虞人,累官大府丞,終直寶謨閣。所著又有《雅志》九十餘卷。

《春秋正宗》 卷。

趙敦臨著

《春秋解 卷》。

王十朋著。楊簡、鄒補之俱有。

《春秋三傳通議》 卷。

鄞縣趙善湘著

《春秋集解左氏綱目》《左氏國語類編》 卷

呂祖謙著

《春秋解》三卷。

蘇權著。權字元中,淳熙進士。學於張南軒。

《春秋解 卷》。

陳謙著。謙,永嘉人。乾道中進士,累官寶謨閣待制。所著又有《永寧編》諸書。

《春秋博議》十卷。

莆田鄭可學《子上》著。

《春秋三傳》抄 卷。

陳宓著。宓字思復,號復齋,興化陳俊卿之子,官至龍圖閣。少從其兄同遊朱文公門。

《春秋雜說》 卷。

狄斐著。斐,長沙人。舉進士甲科,累官太常少卿。篤志好為古文,所著又有《文集》十二卷。

《春秋講義》 卷。

黃裳著。裳,劍州晉城人。幼能屬文。乾道中進士,累遷禮部尚書兼侍讀。端純孝友,每講,隨事納忠。

《春秋通解》 卷。

熊禾著

《春秋本旨》 卷。

何涉著。涉,南充人。讀書晝夜刻苦,自《六經》、百家及山經地志、醫卜之術,無不精究。舉進士,長厚有操行,未嘗談人過惡。

《春秋通義》 卷。

王剛中著。剛中,樂平人。紹興間進士,孝宗朝累遷同知樞密院。卒謚「恭簡。」

《春秋解 卷》。

陳震著震,字省仲,晉江人,淳熙進士。王日休亦有《春秋解》。

《春秋通解》十五卷。

泉州余克濟著。王鎡亦有《春秋解》。

《春秋元經》 卷。

福州邵整著

《息齋春秋集註》 卷

鄞縣高閎著

《春秋集註》 卷。

奉化舒津著

《春秋講義》 卷。

陸震發著

《春秋通訓 五經例宗》 卷。

張大亨著

《左傳約說》百篇。

黃仲炎著

《春秋摭實 要論》 《紀要 指南》 卷

翁夢得著

《春秋傳》解 卷。

陳琰著

《春秋三傳要義》 卷。

蔣宗簡著

《左氏紀傳》 卷。

沈括著。括,湖州人。嘉祐中進士,累官龍圖閣學士,後以光祥少卿分司潤州卒。

《春秋講義》 卷。

《戴溪著》。溪,永嘉人。

《春秋大旨》 卷。

「《余端蒙》著。」 錢時亦著。

《春秋傳顯微例》目 卷。

程迥著

《春秋捷徑》 卷。

徐文鳳著

《春秋指迷》 卷。

鄭時中著

《春秋說》 卷。

洪咨夔著

《春秋傳》 卷。

許翰著。又有《林希逸著》。

《春秋發微》 卷。

趙彥秬著

《春秋傳紀》 卷。

王綽著

《春秋解 卷》。

呂本中著

《春秋論》 卷。

徐尊生著

《春秋三傳評》 卷。

永新龍淼著

《春秋會要》 卷。

順昌廖德明著

《春秋王伯世紀》 卷。

《李珙著》。珙,字孟開,連江人。官國子祭酒。

春秋集註 《春秋集傳》 卷。

張文憲洽所著

《春秋左氏事類》 卷。

漳州黃穎著

《左氏國紀》二十卷。

徐得之著

《春秋地例增釋紀年雜編》 卷。

龍溪余哲著

《春秋三傳會同》 卷。

龍溪陳思謙著。《思謙》學問該博,教授後學,嘗魁鄉薦。朱文公喜之,因語門人李唐咨,以女妻焉。

《春秋習說》 卷。

《趙涯著》。涯,嘉定中進士。

《春秋尊經辯》。 《春秋本末說》 卷

范士衡著。士衡,豐城人。謂《春秋說》蔓衍,皆傳註害之,故作此書。師事朱熹,熹稱以老友。

《春秋集傳》 卷。

豐城陳友沅著

《春秋考》十三卷。

李心傳著

《三傳會考》 卷。

慶元王應麟著

《春秋集釋》十卷。

《方道叡著》。道叡,浙江人。

《左傳紀事編年》 卷。

馮之純著

《春秋註》 卷。

輔廣著

《春秋類例》 卷。

周敬孫著

《春秋類事始末》 卷。

章沖著

《春秋指掌圖》 卷。

沈炎著

讀《春秋紀》, 讀《國語》 卷

王柏著

《春秋經解指要》 卷。

薛季宣著

《春秋精義》 卷。

呂椿著

《春秋外傳》五十卷, 《三傳序論》 卷,《列國序論》一卷。

按郝經《序》有曰:河南苟宗道嘗受學於予,時以書狀官從行,於是五年之間,講肄不輟。甲子春,宗道請傳《春秋》之學,且志其說而無書以為據,乃以故所記憶者為《春秋外傳》。蓋自三《傳》之外而為是,不敢自同於三《傳》也。以《春秋》正經多不同,乃為論次作《章句音義》八卷,求聖人之意者必探其本以為綱,乃作《制作本原》三十一篇、十卷:《春秋》一書,義在於事,必比事而觀,其義可見。乃為《比類條目》一百三十篇、十二卷,《三傳》之說不同,故聖經之旨不一。乃為《三傳折衷》,俾《經》之大義定於一,凡五十卷。卷首又著《三傳序論》《列國序論》一卷,其間訛缺謬戾者甚眾。俟變通之日,取諸書以考實之,庶幾有成,而見素患難之志云。

《春秋備忘》四十卷。

敬鉉著。鉉,易州人。初為中都儒學提舉,博通經史,文章鳴世,學者稱為「太寧先生。」

《春秋讞議》若干卷。

王原傑著。原傑,吳江人。學邃行潔。至正間領薦,值兵興,不復仕,教授於鄉。

《春秋集解》 卷。

元胡炳文著

《裨傳 類編》 五論辯 卷。

宋景濂曰:「故東吳先生儀,究心於《春秋》,謂聖人之經一,而諸家異傳,大道榛塞,乃著此三書,辭義嚴密,多先儒所未言者。」

《春秋通旨》 卷。

安福劉聞著

《春秋舉要》若干卷。

吉水陳琢著

《春秋辯疑》 卷。

安福彭絲著

《春秋論》斷 卷。

林泉生著。泉生字清源,永福人。為翰林直學士、知制誥,以氣節自負,其學尤邃於《春秋》。

《春秋傳論》十卷。

郭正子著

《春秋發微》一卷。

臧夢解著

《春秋纂言》 卷。

吳澄著

《春秋述解》 卷。

潘迪著

《春秋解 卷》。

黃澤著

《春秋纂疏》 卷。

汪克寬著。克寬,祁門人。少穎敏,力學,隱居教授,鄰郡學者皆宗之。

《春秋左氏遺意》二十卷。

李昶著旭,東平須城人。世祖召見,知無不言。累官翰林侍讀學士、吏部尚書。務持大體,不事苟細。

《春秋節傳》 卷。

魯淵著。淵,淳安人。勵志為學。舉進士,為華亭丞。所著又有《策府樞要 》。餘干饒魯亦有《節傳》。

《春秋傳附辯》 卷。

吳師道著。師道,金華人。幼學於金履祥,延祐間授國子博士。所著又有《戰國策校註》行世。

《春秋經傳考》 卷。

戴良著。良,金華人。少從黃溍遊,英偉秀發,以文章擅名。所著又有《和陶詩》《九靈山房文集》。

《春秋》按斷 卷。

魯貞著。貞,開化人,元末隱居不仕。

《春秋本義》三十卷,《三傳辯疑》二十卷,《或問》十卷

程端學著。端學,鄞人。通《春秋》。至治中進士,為國子助教,動有師法。

《春秋經旨》 卷。

黃清志著

《春秋纂例》 卷。

李應龍著。應龍字玉林,光澤人。郁之後,至元中薦為白鹿洞書院山長,及漳州路教授,俱不赴。

《春秋會通》 卷。

《李廉著》廉,安福人。元末,以鄉魁登進士。

《春秋通義》 卷。

同安丘葵著

《春秋諸國統紀》 卷。

齊履謙著。按吳澂《序》曰:「魏郡齊履謙伯恆甫之說。」

《春秋》則不承陋襲,故皆苦思深究而自得,內魯尊周之外,徑書其君之卒,十八國乃分彙諸國之統紀,凡二十己所特見,各傳於經,縷數旁通,務合書法,餘事闕而不錄。其義視李則明決多,其詞視呂則簡澤勝。予之所可,靡或不同,間有不同,亦求之太過,非苟言也。

《春秋說》 卷。

戴栩著,袁桷亦有《春秋說》。

《春秋管見》 卷。

田君右著

《春秋義宗》一百五十卷。

高元之著。元之字端叔,鄞人。集《春秋》三百餘家,號《義宗》,悉本《經》旨。

《春秋旨要》十二卷。

王惟賢著。惟賢字思齊,鄞人。嗜學博覽,與弟惟義皆以儒名。

《春秋大義》 《左氏君子議》。 《春秋透天關 卷》

楊惟禎著

《春秋比事》 卷。

劉希賢著

《三傳歸一義》三十卷。

《張樞著》。樞,浙之東陽人。

《補春秋繁露》 卷。

章樵著

《春秋》中的 卷。

張復著

《春秋建正》辯 卷。

牟楷著

《春秋世變圖》二卷,《春秋傳授譜》一卷

浦江吳淶著

《春秋類傳》 卷。

卭峽王申子著

《春秋編類》十二卷。

宋景濂曰:「宣城梅致和著。辯其世變,要其指歸,蓋得之於研精者。」 惜與《耕槀》十卷俱燬於兵。

《春秋本末》 卷。

洪武十二年,太祖命傅藻等纂錄。首周,次齊、魯諸國。後吳、楚,附以《左氏傳》。列國始終,秩然有序。

春秋集解 《春秋大義》 卷。

馮翼翁著。翼翁,永新人。進士,試《蝌蚪賦》有名,官至撫州守。

《春秋直旨》 《春秋要旨》 卷

俱新淦金幼孜著,由進士至武英殿大學士,諡《文靖》。

「左氏補注 春秋屬詞」, 《春秋集傳 左氏師說》 卷

俱洪武初,休寧趙汸著。

《春秋辯疑》 卷。

夏《尚著》尚慈,谿人。

《春秋志疑》十八卷。

胡端敏著

《春秋考義》 卷。

梁寅著

《春秋提要》 卷。

知廉州府饒秉鑑著。秉鑑,廣昌人。

《左傳擷英》 卷。

何喬新著

《春秋正傳》 卷。

湛若水著

《春秋考 胡傳辯疑》 卷。

翰林侍講張以寧著。以寧,古田人。

《春秋左傳註解辯訣》。 《春秋國華》 卷。

《嚴訥著》。訥,常熟人。

焦竑經籍志[编辑]

春秋[编辑]

《一字石經春秋》一卷。

《三字石經春秋》三卷。

《三字石經左傳古篆書》十二卷。

《一字石經公羊傳》九卷。

右石經

《春秋左氏解詁》三十卷。《賈逵》。

《春秋左氏傳解誼》三十一卷。服虔。

《春秋左氏傳》三十卷。王肅:

《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三十卷。杜預。

《春秋左氏傳義略》二十五卷。沈文阿:

《續左氏傳義略》十卷。王元䂓 《左氏鼓吹》一卷。吳元緒:

《春秋左氏傳立義》十卷。崔靈恩。

《春秋左氏義函傳》十六卷。《干寶》。

《春秋左氏達義》一卷。王玢:

《春秋左氏經傳解》四卷。王述之《春秋左氏區別》三十卷。何始真。

《左氏釋滯》十卷。殷興。

《左氏釋疑》七卷。裴安時。

《左氏指元》十卷。楊希範

《左氏補注》十卷。趙汸。

《春秋正義》三十六卷。孔穎達:

《左氏義疏》六十卷。徐文《遠》:

《左氏句解》四十六卷。林堯叟。

《左氏續說》三十卷。呂祖謙:

《左氏章指》十七卷。陳傅良:

《春秋左氏要義》六十卷。《魏了翁》:

《左氏直解》十二卷。郭登:

《左氏類解》十二卷。劉績。

《左氏附注》五卷。《陸粲》。

《左氏屬事》二十卷。傅遜。

《左氏國紀》二十卷。徐得之。

《左氏始終》三十卷。程公說:

又《分記》九十卷。

《左氏始末》十二卷。唐順之:

右左氏

《春秋公羊解詁》十一卷。《王愆期》。

《春秋公羊疏》三十卷。

《公羊集解》十四卷。

右公羊

《春秋穀梁傳義》十卷。徐邈。

《穀梁傳》十四卷。《段肅注》。

《春秋穀梁疏》十二卷。唐·楊士勛

《穀梁集解》十二卷。范甯。

右穀梁

《春秋伊川傳》。卷。

《春秋傳》十五卷。《劉敞》。

《春秋傳》三十卷。胡安國。

《春秋石林傳》二十卷。葉適:

《春秋集解》十二卷。蘇轍:

《春秋集注》十二卷。高閌。

《春秋解》十二卷。《楊簡》。

《春秋集解》三十卷。呂祖謙:

《春秋會傳》十六卷。饒秉鑑:

《春秋集傳》二十六卷。《張洽》。

《春秋集注綱領》十二卷。《張洽》。

《春秋通訓》十六卷。張大亨:

「《春秋後傳》並《左氏章旨》」四十二卷。陳傅良:

《春秋集傳》十五卷。王沿:

《春秋集傳詳說》三十卷。家鉉翁:

《春秋集傳》十五卷。趙汸。

《春秋通說》十三卷。黃仲炎:

《春秋新傳》十二卷。《余安行》。

《春秋集傳》三十卷。楊時秀:

《春秋經筌》十六卷。趙鵬飛:

《春秋要義》三十卷。胡瑗:

《春秋口義》二十卷。胡瑗:

《春秋經解》十五卷。孫覺:

《春秋經社要義》六卷。孫覺:

《春秋會義》二十六卷。杜諤。

《春秋纂疏》三十卷。汪克寬:

《春秋釋義》十二卷。汪克寬:

《春秋異義解》十二卷。《王哲》。

《春秋通義》十二卷。《王哲》。

《春秋集義》五十卷。李明復。

《春秋義略》十四卷。董敦《逸》。

《春秋新義》十卷。宋堂:

《春秋義》二十卷。王棐:

《春秋本義》三十卷。程端學:

《春秋纂要》四十卷。高重。

《春秋指掌義》十五卷。李瑾。

《春秋通解》十二卷。馮山:

《春秋集義》五十卷。王應夢:

《春秋纂言》十五卷。吳澂:

《春秋會元》十二卷。鄭昭慶。

《春秋明經》四卷。劉基。

《春秋易簡》四卷。湯虺。

《春秋正傳》三十七卷。《湛若水》:

《春秋集傳釋義》十二卷。俞皋。

《春秋纂要》十卷。《姜虔》嗣。

《春秋私考》三十六卷。《季本》。

《春秋輯傳》十五卷。王樵:

《春秋諸傳會通》二十四卷。李廉。

《春秋三傳集義》三十卷。《李堯俞》。

《三家集解》十一卷。劉兆:

《三家經本訓詁》十二卷。《賈逵》。

《春秋訓義》十一卷。蔡芳「《春秋大旨》十卷。」《魏謙吉》。

《春秋備覽》四卷。《魏謙吉》。

《春秋王霸世紀》三卷。《李琪》。

《春秋諸國統紀》六卷。《齊履謙》:

《春秋諸臣傳》三十卷。鄭昂。

《列國諸臣傳贊》五十二卷。《王當》。

右通解

《左氏膏肓》十卷。何休。

《穀梁廢疾》三卷。何休。

《公羊墨守》十四卷。何休。

《公羊違義》三卷。劉寔:

《春秋漢議》十三卷。何休。

「駁何氏《漢議》」二卷。鄭元。

《春秋左氏膏肓釋痾》一卷。服虔。

《駁何氏漢議》十一卷。服虔。

《春秋議》十卷。何休。

《春秋成長說》九卷。服虔。

《春秋塞難》三卷。服虔。

《春秋成奪》十卷。《潘叔度》。

《春秋五辨》一卷。沈宏。

《春秋辯證》六卷,《春秋或問》十卷程端學:

《春秋讞義》十卷。王元杰:

右詰難

《春秋決事》十卷。《董仲舒》:

《春秋比事》二十卷。沈棐:

《春秋比事》十卷。程公說:

《春秋說要》十卷。糜信。

《春秋叢林》十二卷。李謐。

《春秋深微》十二卷。馮駢。

《春秋通旨》十卷。王述之:

《春秋三傳論》十卷。魏韓益。

《春秋經傳通論》十卷。《潘叔度》。

《春秋左氏評》二卷。杜預。

「《公》《穀二傳評》」三卷江熙。

《春秋三傳評》十卷。胡訥。

荀爽、《徐欽答問》五卷

蕭邕《問傳義》三卷。

《春秋三傳異同》十二卷。李鉉。

《三傳旨要》十五卷。劉軻。

《春秋振滯》二十卷。《王元感》:

《春秋指元》十卷。張傑:

《春秋摘微》四卷。盧仝。

《春秋透天關》十二卷。宋晏《兼善》

《春秋折衷論》三十卷。陳岳。

《左傳注辨誤》二卷。傅遜。

《春秋集傳微旨》三卷。唐·陸淳

《春秋集傳辨疑》七卷。陸淳:

《春秋原要》二卷。王曉。

《春秋闡微纂類義統》十二卷。陸淳:

《春秋先儒異同》三卷。李鉉。

《春秋要論》五卷。馬擇言:

《皇綱論》五卷。《王哲》。

《春秋關言》十二卷。黃君俞。

《春秋本旨》四卷。何涉?

《春秋碎玉》一卷。唐·李瑾

《春秋索隱》五卷。陳洙。

《春秋總論》三卷。孫復:

《春秋尊王發微》十二卷。孫復:

《春秋五論》一卷。呂大圭。

《春秋備忘》四十六卷。敬鉉。

《備忘續遺說》三十卷。敬鉉。

《續屏山杜氏遺說》八卷。敬鉉。

《春秋質疑》四卷。任桂:

《春秋正論》三卷。龍昌期。

《春秋復道論》十五卷。龍昌期。

《春秋意》十五卷。皮元:

《春秋褒貶志》五卷。劉夔。

《春秋折衷義》十一卷。吳孜:

《三傳元談》一卷。

《春秋權衡》十七卷。《劉敞》。

《春秋意林》二卷。《劉敞》。

《春秋師說》一卷。趙汸。

《春秋金鑰匙》一卷。

《春秋屬詞》十五卷。趙汸。

《春秋世學》三十二卷。豐坊:

清·令軒讀「《春秋編》三卷。」陳深。

《春秋指南》十卷。張根。

《春秋說志》五卷。呂柟:

《春秋紀愚》十卷。《金賢》。

《春秋志疑》三十卷。胡寧:

《春秋正音》一卷。高拱

右論說

《左傳條例》九卷。漢·鄭眾

《春秋釋例》十五卷。杜預。

《春秋條例》十一卷。晉·《劉寔》

《春秋左傳例苑》十九卷。《梁簡文帝》。

《春秋公羊諡例》二卷。何休。

《公羊傳條例》一卷。何休。

《穀梁傳例》一卷。范甯。

《三傳總例》二十卷。《韋表微》。

李氏《三傳異同例》十三卷。

《春秋集傳纂例》十卷。陸淳:

《春秋通例》三卷。陸希聲:

《公穀總例》十卷。《成元》。

《春秋總例》十二卷。周希聖:

《春秋啖趙纂例》四卷。

《春秋統例》二十卷。朱臨:

《春秋演聖統例》二十卷。《丁副》:

《春秋總例》三卷。吳澂:

《春秋書法大旨》十卷。《高允憲》:

《春秋釋例集說》六卷。元·李衡

《春秋五禮例宗》十卷。張大亨:

《明三傳例》八卷。敬鉉。

《春秋提綱》十卷。陳則通:

《春秋敘例》一卷。家鉉翁:

《春秋本例》二十卷。崔西疇:

《得法忘例論》三十卷。馮正符。

右條例

《春秋左氏圖》十卷。《梁簡文帝》。

《春秋圖》七卷。《漢·嚴彭祖》

《春秋圖》五卷。唐·張杰

《春秋手鑑圖》一卷。

《春秋圖鑑》五卷。

《春秋明例隱括圖》一卷。《王哲》。

《春秋盟會地圖》一卷。《漢·嚴彭祖》

《春秋土地名》三卷。晉裴秀《客京相璠》等撰。

《春秋釋例地名譜》一卷。杜預。

又一卷。鄭樵:

《春秋年表》一卷。岳珂:

《春秋歷代郡縣地里沿革表》二十七卷。張洽 《春秋列國圖》一卷。

《春秋左氏諸大夫世族譜》十三卷。顧啟期:

《春秋世譜》七卷。

《帝王歷紀譜》二卷。

《春秋名號歸一圖》二卷。馮繼先:

《春秋名號歸一圖》二卷。岳本。

《小公子譜》六卷。杜預。

《春秋公子譜》一卷。吳:楊蘊

《春秋世次圖》四卷。鄭壽。

《春秋名字異同錄》五卷。馮繼先:

《春秋十二國年歷》一卷。

《春秋宗族名諡譜》五卷。

《春秋國君名例》一卷。

《春秋諡族譜》一卷。

右圖譜

《春秋左傳音》三卷。魏·嵇康

《左傳音》三卷。李軌。

《左傳音》三卷。杜預。

《左傳音》三卷。徐邈。

《左傳音隱》一卷。

《左傳音》三卷。王元䂓 《左傳音》三卷。徐文《遠》:

《春秋音義》六卷。《陸德明》。

《公羊音》二卷。王儉:

《公羊音》一卷。《陸德明》。

《穀梁音》一卷。徐邈。

《穀梁音》一卷。《陸德明》。

右音

《春秋災異》十五卷。郄明撰 《春秋災異應錄》五卷。

《春秋緯》三十卷。宋均注。

《春秋內事》四卷。

《春秋包命》二卷。

《春秋祕事》十一卷。

右緯

《春秋外傳國語》二十卷。《賈逵》。

《春秋外傳國語》二十卷。《虞翻》。

《春秋外傳國語》二十卷。《韋昭》。

《春秋外傳國語》二十卷。晉:孔晁

《春秋外傳章句》二十卷。王肅:

《國語補音》三卷。宋庠:

《國語音略》一卷

右外傳

孔子西觀周室,令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記》,得諸國 寶書,而《春秋》作焉。秦虙曰:「書非《史記》,周圖,仲尼不采 其自謂,述而不作也。」以此。漢初博士唯《公羊》一家,宣 帝益以《穀梁》,至平帝時,《左氏》始立。大抵《左氏》傳事不 傳義,是以詳於史而事未必覈;《公、穀》傳義不傳事,是 以詳於經而義未必當。及乎後儒保殘守陋,往往主 傳而賓《經》,失乃彌甚。夫聖人之作《經》,豈冀有三子者 為之傳耶?無三傳,經遂不可明耶?善乎,趙鵬飛之言: 「學者當以無傳求《春秋》,不可以有傳求《春秋》」,得之矣。 說《經》者總若干家,而余得並列於篇。

閔伋三訂公羊傳[编辑]

《公羊傳》
[编辑]

公羊高,齊人,受《春秋》于子夏,作傳傳子平,平傳子地, 地傳子敢,敢傳子壽。當漢景帝時,壽乃共弟子胡母、 子都著於竹帛,與董仲舒皆見於圖讖。自壽而前,咸 口授焉,是以免于秦之灰也。胡母生與董仲舒同業, 齊之言《春秋》者宗事之,公孫弘亦頗受焉。武帝尊,《公 羊》家由是大興。胡母生弟子嬴公授孟卿及眭孟,眭 孟授嚴彭祖、顏安樂,由是有嚴、顏之學。彭祖授王中, 中授公孫文、東門雲:安樂授陰豐任,公有陰、任之學。 疏廣。事孟卿,授筦路、貢禹。事嬴公,授堂溪惠,惠授冥 都,有筦、冥之學。

《漢·藝文志》:「《公羊傳》十一卷,《外傳》五十篇,《章句》三十八 篇,《雜記》八十三篇,《顏氏說》十一篇,《董仲舒治獄》十六 篇,皆《公羊》之學也。」

武帝立五經博士,《春秋》唯有《公羊》。孝宣善《穀梁》說,始 置《穀梁》博士。《詩正義》云:「漢初為傳訓者,皆與經別行, 三《傳》之文,不與經連,故石經書《公羊傳》皆無經文。」 東漢何休,字卲公,作《公羊解詁》,覃思不闚門十有七 年,與其師博士羊弼追李育之意,以難二傳,作《公羊》 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鄭元乃發墨守,鍼膏肓,起 廢疾。休見而歎曰:「康成入吾室。」「吾戈以伐吾乎?」 《晁氏志》董仲舒以《公羊》顯,四傳至何休。

《魏略》:嚴翰善《公羊》,鍾繇好《左氏》,繇謂《左氏》為太官,而 謂《公羊》為賣餅家。數與翰會,辯析長短。繇機捷而翰 吶口,時屈無以應。繇曰:「《公羊》高,敬服丘明矣。」翰曰:「直 故吏為明公服耳,《公羊》未肯也。」

晉王接謂「《公羊》附經立傳,經所不書,傳不妄起,於文 為儉,通經為長。」任城何休訓釋甚詳,而黜周王魯,大 體乖礙。且志通《公羊》,而往往還為《公羊》疾病。接乃更 為注,多有新義。長子愆期緣父本意,撰《公羊解詁》十 三卷。

梁有高龍注《公羊》十二卷,孔衍《集解》十四卷,刁氏《例 序》一卷。

晉劉實尤精《三傳》,辯正《公羊》,以為「衛輒不應辭以王 父命,祭仲失為臣之節。撰《春秋條例》二十卷。」

《隋志》:「《公羊傳問答》九卷,晉荀爽問,徐欽答。《公羊論》二 卷,晉庾翼問,王愆期答。」

《崇文書目》:「《公羊疏》三十卷,不知撰人,或云徐彥撰」,邢 昺等是。正以何氏《三科九旨》為宗。本其說曰:「何氏之 意,三科九旨,正是一事爾。總而言之,謂之三科;析而 言之,謂之九旨。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此一科三 旨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此二科六旨也。內其國而 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吳楚,此三科九旨也。」

王伯厚《玉海》曰:「箋《傳》之學,唯《春秋》為難工。」經,理也;史, 事也。《春秋》名經而實史也。專于經則理虛而無證,專 于史則事礙而不通,是以難也。

張賓王曰:「左氏之為言也,在而殊體焉,敘儀節也,典 而方,敘兵戎也,森而武,敘諫說也,若為刺,若為譏;敘 辭命也,藻而嫺於度,奕奕乎備哉。而公羊氏不然,無 之而不游浪焉,無之而不灑宕焉,無之而不矞廷焉。 試取而哦之,而唇吻間裊裊乎如篆煙之輕而上也, 纍纍乎如貫珠之聯而澤也,澹澹乎如蔗漿萍實之 不五味而味也」,致足樂也。

「天啟紀元,歲在辛酉,冬十有一月甲子」 ,烏程閔齊《伋學》

閔伋三訂穀梁傳[编辑]

《穀梁傳》
[编辑]

「穀梁子,名赤,魯人,亦子夏弟子,一名俶,一云名俶,字 元始,秦孝公時人。」顏師古曰:「《榖梁子》名喜,作《春秋傳》 傳孫卿,卿傳申公,申公傳瑕丘江公,江公傳魯榮廣, 皓星公受焉。蔡千秋、周慶,丁姓皆從廣受。漢宣帝興 《穀梁》,擢千秋為諫大夫,以江翁孫為博士,而周慶、丁 姓皆為博士也。尹更始事千秋,為章句傳子咸及翟」 方進、房鳳、申章。昌江博士授胡常,常授蕭秉。君有「尹 胡申章房氏學。」

宣帝聞衛太子好《穀梁》,問韋賢、夏侯勝、史高皆魯人, 言「《穀梁》本魯學,《公羊》乃齊學也,宜興《穀梁》。」自元康中 始講,授郎十人,至甘露元年,積十餘歲,皆明習。乃召 《五經》名儒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大議殿中,平《公》《穀》同異,《公羊》嚴彭祖、申輓、伊推、宋顯、許慶、《穀梁》尹更始、劉 向、周慶、丁姓、王亥,議三十餘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 經誼對,多從《穀梁》。

《漢·藝文志》:「《穀梁傳》十一卷,《外傳》二十篇,《章句》三十二 篇,皆《穀梁》之學也。」《公羊》《穀梁》受學子夏,出於讖緯之 書,所謂說題辭者,其言不經見。

晉元帝踐阼時,《左傳》、杜氏、服氏各置博士,《公羊》《穀梁》 省不置。太常荀崧上疏曰:「《春秋公羊》其書精隱,明于 斷獄,《穀梁》簡約隱要,孔子作《春秋》,丘明子夏造。」親 受,無不精究。丘明撰所聞為傳,其書善《禮》,多膏腴美 辭,張本繼末,以發明經意,信多奇偉。儒者稱「公羊高 親受子夏,立於漢朝,辭義清俊,斷決明審,多可採用, 董仲舒之所善也。」穀梁赤師徒相傳,暫立於漢時,劉 向父子,猶執一家,莫肯相從。其書文清義約,諸所發 明,或《左氏》《公羊》所不載,亦足訂正。是以三《傳》並行,博 士宜各置一人,以傳其學。

《穀梁》先有尹更始、唐固、麋信、孔衍、江熙、段肅、張靖等 十餘家注解,晉范甯以為膚淺,乃商略名例,為《集解》 十二卷,例一卷。沉思積年,其義精審,為世所重。甯子 泰、雍、凱從弟卲及其父汪、門生故吏諸子之言,各記 姓名。既而徐邈復為之注。甯字武子。

晁說之曰:《穀梁》晚出於漢,因得監省《左氏》《公羊》之違 畔而正之,至其精深遠大者,真得子夏之所傳也。范 甯又因諸儒而博辯之,申《穀梁》之志也,其于是非亦 少公矣,非若征南一切申傳,汲汲然不敢異同也。 晉劉兆以《春秋》一經,三家殊途,諸儒是非紛然,互為 讎敵,乃思三家之異,合而通之,取《周官》調人之義,作 《春秋調人》七萬餘言,論其首尾,使大義無乖,不合者 舉其長短以通之。又為《春秋左氏解》,名曰「全綜。」《公》《穀 解詁》皆納經傳中,朱書以別之。

《隋志》有徐乾注十三卷,胡訥《集解》十卷,程闡十卷,孔 君《指訓》十卷,張程孫、劉《集解》四卷,然多殘闕,不及見 載記。石季龍遣國子博士詣洛陽寫石經,校中經於 祕書,國子祭酒聶熊注《穀梁春秋》,列于學官。

《穀梁疏》三十卷,唐楊士勛撰。

《左氏》傳「事不傳義」,《公穀》傳「義不傳事。」學經以「傳」為按, 則當閱《左氏》;玩辭以「義」為主,則當習《公》《穀》。

子夏以篤信之資,居文學之選,《春秋》屬商有以矣。《公》 《穀》同受經於卜氏之門,宜若無異同者,口授數傳而 著竹帛,何大逕庭哉!大抵聖賢授受,因才區別,《論語》 弟子問固皆然矣。《公羊》得其斷決,《穀梁》得其精嚴,其 質有以受之也。合二子之撰,其可因西河派而尋洙 泗源乎?後之說《春秋》者,實竊其緒,名離其宗,既則自 是。其說曰:《公》《穀》不足據也。此何異甂甌薦御,彝鼎潛 淵,懷石而詆連城也。 公、《榖歷》春秋、戰國、先秦、西京始克成書。其文兼四運 之華,不可以一時目

「天啟紀元,歲在辛酉,冬十有一月甲子」 ,烏程閔齊《伋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