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29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九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九十六卷目錄
四書部彙考五
四書備考〈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四書考異〈大學 古本大學 明道先生定本 伊川先生定本 石經大學 中
庸 論語 孟子〉
經籍典第二百九十六卷
四書部彙考五
[编辑]四書備考
[编辑]大學
[编辑]按:《大學》者,《小戴禮》四十九篇之一也。或謂作於曾子, 或謂作於子思,唐以前未有表章之者。宋仁宗天聖 八年,始以此篇賜新第王拱辰等,嗣後諸子為之章 句、《或問》以釋之,遂與《中庸》獨行於世云。古本《大學》原 無經、傳之分,其章次亦與今異。
〈註〉見《禮記注疏》中。
宋儒疑有錯簡,各以其意更之,即二程子定本,亦不 相一。
〈註〉見《二程全書》中。
而董槐、葉夢鼎、王柏則謂「致知格物」章未嘗亡「欲還 知」、止物有二章於聽訟之上,於是紛紛之議起矣。今 所定,蓋本伊川程子,而經傳之分,則朱子為之也。近 出《石經》本,又與古本異。鄭公曉頗信之,而許公孚遠 則謂出好事者之為。余未敢有定論也,姑存之以俟 知者。
中庸
[编辑]按:《中庸》亦《小戴禮》也。《漢藝文志》有《中庸說》二篇,附於 《禮經》之後。梁武帝亦有《中庸講疏》一卷,未知即此書 否。宋仁宗天聖五年,以是賜新第王堯臣等。高宗紹 興五年,復御書《中庸》賜汪應辰以下,蓋重之也。朱子 為之《章句》《或問》,與《大學》並行,遂為四書之一。
論語
[编辑]按《論語》凡三家:曰《魯論》者,魯所傳,為篇二十,即今所 行篇次是也;曰《齊論》者,齊人所傳,為篇二十二,蓋多 問王、知道。其二十篇中,章句頗多於《魯論》。《古論》者,魯 共王時孔氏壁中所出也,章句與《魯論》不異,唯分《堯 曰》《子張》《問》《從政》以下為一篇,名曰《從政》。或曰兩《子張》, 共二十一篇云。其篇次亦不與《齊》《魯》同。漢成時,安邑 侯張禹,素傳《魯論》,並講《齊論》,間采其善者從之,號曰 《張侯論》,當世宗焉。自張氏論行而齊古之論亡矣。王 充有《齊論語》,自古文二十一篇外,曰「又有《魯》及《河間》 九篇,凡三十篇。」《河間論語》,《漢藝文志》所不載,今不可 曉。意必河間獻王所得,而充曾見之者也。今《說文》所 引有《逸論語》,或者其遺文乎?
孟子
[编辑]按《孟子》七篇,凡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秦焚書,以 其書號《諸子》篇籍得不泯絕,至宋始升為經。又《外書》 四篇,曰《性善》,曰《辯文》,曰《說孝經》,曰《為正》。趙岐謂其文 不弘深,不與相似,疑為後人所託。然《性善》之篇,王充 亦引言之,而荀卿《性惡篇》多舉《孟子》語,意皆外篇書 也。惜今不復見耳。洪武時,上嫌孟子「土芥寇讎」之說, 令儒臣更修之,名曰《孟子節文》,頒于天下。永樂中,纂 修《四書五經大全》,仍以舊本行於世云。
《四書考異》
[编辑]《大學》
[编辑]顧諟天之明命。 諟,鄭元注「或作題。」
克明峻德 「峻」《書》作「俊。」
其命維新。 「維」、《詩》作「惟。」
緡蠻黃鳥, 《緡》《詩》作「綿。」
瞻彼淇澳。 澳,陸德明《音義》一作「奧」,又作「隩。」
「箓竹猗猗」 「箓」,《毛詩》作「綠竹」,《韓詩》作 有斐君子 「斐」,《毛詩》作「匪」,《韓詩》作「邲。」
如琢如磨 「磨」,陸本作「摩。」
赫兮喧兮! 「喧」,陸一作「咺」,《毛詩》同,《韓詩》作「宣。」
終不可諠兮。 諠,陸一作「暄」,《詩》作「諼。」
恂慄也。 恂、陸一作峻。云嚴也。
聽訟吾猶人也 陸本作「吾聽訟猶人也。」
此之謂自謙。 「謙」,鄭元讀作「慊。」
身有所忿懥 懥鄭一作「懫」,又作疐。
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辟,今經作「譬」,下放此。 「如保赤子」, 如《書》作「若。」
一人貪戾。 「戾」,鄭一作「吝。」
此謂一言僨事。 「僨」,鄭一作「奔」,陸本作「賁。」
上恤孤而民不倍, 「倍」,鄭一作「偝。」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矩」一作巨,又作「拒。」 儀監于殷,峻命不易。 《詩》「儀監」作「宜」;「鑒」,「峻」作「駿。」 「若有一個臣」, 《書》作「如有一介臣。」
其如有容焉。 《書》無「焉」字「人之彥聖。」 「彥」,鄭一作「盤。」下同。
「不啻若自其口出。」 若,書作「如。」
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 《書》作「是能容之以保我 子孫。」
「尚亦有利哉!」 尚亦,《書》作「亦職。」
媢疾以惡之。 「媢」《書》作「冒。」
而違之,俾不通。 俾,陸一作「卑。」通《書》作「達。」
命也。 「命。」鄭讀作「慢。」一本作怠。
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 伊川云:「一本作『彼為 不善之小人使之為國家』。」
《古本大學》
[编辑]首《大學》之道至「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下即云「此謂知 本,此謂知之至也」,次「所謂誠其意者」一章,次《瞻彼淇 澳》二節,次《克明德》一章,次《湯之盤銘》一章,次《邦畿千 里》三節,次《聽訟》一節,次「所謂修身」一章,次「所謂齊家」 一章,次「所謂治國」一章,次「所謂平天下」至末。
明道先生定本
[编辑]首《大學之道》至則近道矣。」次《克明德章》,次《盤銘章》,次 《邦畿》三節,次古之欲明明德」至未之有也。」次「此謂知 本,此謂知之至也。」次「《誠意章》,次「《修身章》,次「《齊家章》,次 《治國章》,次「所謂平天下」至「則為天下僇矣。」次《淇澳》二 節,次《聽訟節》,次《殷之未喪師》至末。
伊川先生定本
[编辑]即今本經一章《傳》、十章次序是也。其分章次,則始於 朱子。
石經大學
[编辑]首《大學之道》一節,次古之欲明明德」一節,次《物有本 末》一節,次《綿蠻》一節,次《知止而后有定節》,次《邦畿節》, 次《聽訟節》,次《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二節,次《物格而后 知至》節,次《誠意》章,次《修身章》《食而不知其味》下有顏 淵問仁,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 動」二十二字。次《齊家章》,次《治國章》,首節,次《一家仁節》, 次《如保赤子》節次《故治國五節》次《所謂平天下者至 民之父母》,次《秦誓》四」節次《節彼南山》節次《是故君子 先慎乎德》四節次《殷之未喪師》節次《楚書》節次《是故 言悖》節次《康誥惟命》節次《舅犯》節次《仁者以財》節次 《生財》節次「《孟獻子》二」節次《是故君子有大道》節次「《堯 舜帥天下節》次「《克明德章》次「《盤銘章》次《穆穆文王》三 節終焉。
中庸
[编辑]小人之中庸也 王肅本「小人之反中庸」也。
《中庸》其至矣乎 陸德明云。「一作《中庸》之為德。其至 矣乎。」
驅而納諸罟擭陷穽之中, 穽,陸本作「阱。」 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漢明帝詔注》作「而不息, 素隱行怪。」 素,《漢書》作「索」,鄭元如字。
吾弗為之矣。 「弗」,《漢書》作「不。」
君子之道費而隱。 費,陸一作「拂」,韻,注同。
人猶有所憾。 憾,陸一作「感。」
「君子素其位而行」 「素」,古本作「傃。」
和樂且耽 「耽」,《詩》作「湛。」
樂爾妻帑。 帑,陸一作「孥。」
《嘉樂君子》 《嘉》《詩》作「假。」
憲憲令德。 「憲」,《詩》作「顯。」
保佑命之 「佑」,《詩》作「右。」
壹戎衣而有天下 「衣」,鄭讀作「殷」,云一用兵伐殷也。 《左傳》引《周書》「殪戎,殷。」
所以序昭穆也。 穆陸一作繆。
所以逮賤也。 「逮。」陸一作遝。
其如示諸掌乎! 「示」,鄭讀作「寘」,置也。
義者宜也。 《董仲舒》作「義者我也。」云仁者愛人。義在 正己也。
「好學近乎知」, 《公孫弘傳》作「好問。」
「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 人。」 《公孫弘傳》作「知此三者,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 治,然後知所以治人。」
必有妖孽: 鄭本。作「妖。糵」,許氏、《說文》作「𡝩蠥。 見乎蓍龜。動乎四體。」 乎、陸一並作「於。」
可以一言而盡也。 「一」,今《石經》作「壹。」
其為物不貳。 貳,陸一作 載華嶽而不重 華,陸一作「山。」
「黿鼉蛟龍」 「蛟」,今《石經》作「鮫。」
「於穆不已」, 《正義》引《孟仲子》作「於穆」不似。
是故居上不驕 驕,陸一作喬。矯也。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哲」,徐道明作「知。」
「雖善無徵」, 「徵」,鄭一作「證。」
考諸三王而不謬 謬,今《石經》作「繆。」
「在此無射。」 《射》,《詩》作「斁。」
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 辟,今石經作「譬」,下放此。 「無不覆幬。」 幬,鄭一作「燾。」
為能聰明睿知, 睿,今《石經》作「叡施及蠻貊。 貊,陸一作貉。
衣錦尚絅 絅,陸一作顈。《詩》作「衣錦褧衣。」
亦孔之昭 昭,陸一作「炤」,《詩》同。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 今《石經》無「之」字。
尚不愧于屋漏。 愧,陸一作「媿。」
「奏假無言」, 《奏》《詩》作「鬷。」
不顯惟德, 惟《詩》作「維。」
上天之載, 「載」鄭作「栽」,生也。陳士元《韻注》云:「《說文》作 縡。」《揚雄傳》同。
論語
[编辑]傳「不習乎」 《傳》,《魯論》作「專。」
子貢 「貢」,蔡邕《石經》作「贛」,後同。
「抑與之與」, 《石經》作「意予之與。」
亦不可行也 《石經》作「亦不行也。」
可謂好學也。已, 《石經》作「已矣。」
未若貧而樂 今《石經》「樂」下有「道」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于《石經》作「乎?」
「三十而立」 「三十」,今《石經》作「卅。」
《書》云「孝乎 乎」,《石經》作「于。」 《註疏》以「孝乎惟孝」為句。 「施於有政」, 《書》作「克施有政。」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 陸德明云:「也,一本作乎。」 起予者,商也, 《石經》作「起予商也。」
「爾愛其羊。」 「爾。」今《石經》作「女。」
「哀公問社於宰我。」 《古論》及包、張、周三家並作「問主 於宰我」,或以為廟主,或以為社主。
邦君樹塞門 「邦」,《石經》作「國」,下同。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處,王充、《論衡》作「居」,《漢書》同。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 《石經》作「我未見好仁惡 不仁者。」
夕死可矣。 《石經》。作「可也。」
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劉愷《班昭傳》「乎」上有「於從 政」三字。
「漆雕開」, 《古今人表》作「漆雕啟。」
「不知其仁。」 「仁」,今《石經》作「人。」
吾與汝弗如也, 《論衡》作「吾與汝俱不如也」,注疏同。 宰予晝寢, 「晝」,韓愈云:舊本作「畫」,云畫,彩也。
朽木不可雕也 《董仲舒傳》作「腐朽之木不可雕也, 棄而違之。」 今《石經》作「棄」,後同。
猶吾大夫崔子也。 崔子,《魯論》作「高子。」
微生高, 《古今人表》作「尾生高。」
「亡之命矣夫。」 「亡」,《楚孝王傳》作「蔑。」注「無也。」
「女得人焉爾乎。」 「爾」,今《石經》作「耳。」
「文質彬彬」, 《許氏說文》。作「份份。」
予所否者 否。《論衡》作鄙。云「陋」也。
「游於藝 游」,今《石經》作「遊。」
「吾未嘗無誨焉。」 誨,《魯論》作「悔。」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蜀石經》「一隅」下有「而示之」三 字。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月,一本作「音。」 加我數年。 劉元城云:「加,一本作假。」
五十以學《易》, 「五十《魯論》作亦。」劉元城云:「《石經》作卒。」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一作雅音。鄭云:「正 言其音也。」
「葉公」 「葉」,今《石經》作。後同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今《石經》作「我三人行,必得我 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 《蜀石經》「擇」上有「我」字。
「人潔己以進」 「潔」,今《石經》作「絜」,下同。
正惟弟子不能學也。 正,《魯論》作「誠。」
誄曰: 《說文》又作「讄。」
君子坦蕩蕩。 「蕩蕩」,《魯論》作「湯湯。」
可以託六尺之孤, 託,《說文》作「𠈁。」 予有亂臣十人, 亂,一本作糾。
才難不其然乎 《漢書》作「材難不其然與。」
以服事殷 以,《漢書注》作「猶。」
冕衣裳者。 冕《魯論》作「絻。」鄭云。「本作弁。」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循循。《李膺傳注》作「恂恂。」 求善價而沽諸 沽,《石經》作賈。《說文》作云:「市多得 曰。」下句同。 「雖覆一簣」, 「簣」,《班固傳注》作「匱。」
衣敝縕袍 敝《說文》作「弊。」
偏其反而 偏,《晉書》作「翩。」
色勃如也。 勃、《說文》作艴。又作孛。
攝齊升堂 齊,朱雲傳作「齋」,《說文》同。
《沒階趨》 今《石經》「趨」下有「進」字。
褻裘長, 《說文》作。衣長。褻義同。 狐貉之厚以居。 貉,《說文》作「貈。」 不使勝食氣。 氣,《說文》作「既」,云小食也。
雖蔬食菜羹瓜祭, 蔬,今《石經》作「疏。」瓜,《魯論》作「必。」 「君賜生」, 生,《魯論》作「牲。」
加朝服拖紳。 拖,《說文》作「紽」,云:衣裾也。《龔勝傳》作「拕《洪武正韻》作「扡。」「車中不內顧」, 《魯論》無「不」字。
三嗅而作 嗅。《石經》作「戛。」云鳴也。《爾雅》作「臭。」云舒兩 翼也。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漢書》「若」上有「曰」字。
仍舊貫 「仍」,《魯論》作「仁。」
其庶乎屢空。 陳士元《韻注》云:「屢』,《說文》作婁。
「億則屢中。」 億,《史記》作「意。」
點爾何如。 點,《史記》作「蒧。」
鏗爾舍瑟而作, 《集韻》引《論語》作「煥爾捨瑟而作, 詠而歸。」 「歸」,鄭本作「饋。」饋,雩而祭也。
膚受之愬。 愬,《漢書》作「訴。」
棘子成 《古今人表》作「革子成。」
「誠不以富。」 「誠」,《詩》作「成。」
片言可以折獄者, 「折」,《魯論》作「制。」
必也使無訟乎? 「無」,《漢書》作「毋。」
「博學於文」 《正義》云:「一本上有『君子』二字。」
草上之風必偃。 「上」,一本作「尚。」
「無自辱焉。」 「無」,今《石經》作「毋。」
《曰無倦》 「無」,古本作「毋。」
三年有成 《鮑昱傳注》作「三年乃有成功。」《郎顗傳注》 作「三年乃成功。」
「冉子退朝」, 內府本作「冉有。」《韓氏筆解》同。
硜硜然小人哉! 硜硜,趙岐《孟子注》作「悻悻。」
不可以作巫醫。 《禮記緇衣》作「不可以為卜筮。」 羿善射 羿。《說文》作 奡盪舟, 《說文》作「奡湯舟。」
裨諶 《古今人表》作「卑湛。」
彼哉彼哉, 陳士元《韻注》云:「彼」,《廣韻》作邪也 其然豈其然乎。 《論衡》作「豈其然乎。豈其然乎。」 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 諒。《漢書》作量。
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漢書》。「而」下有「人」字。 祝鮀 《古今人表》作「祝佗。」
微生畝 《古今人表》作「尾生畝。」
公伯僚愬子路 愬,《說文》作「訴。」
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蕢,《說文》作「臾。」
闕黨童子 「闕」,《古今人表》作「厥。」
小人窮斯濫矣。 「濫」,《說文》作。 「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 《漢書》作「亡為而治者其舜 虖。」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恭」,《正韻》作「共」韻。注同。
「則可卷而懷之。」 「之」,今《石經》作也。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 今《石經》無「之」字。
行夏之時 時,《後漢輿服志》作「正。」
「好行小慧。」 「慧」,《魯論》作「惠。」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風俗通》作「眾善焉 必察之,眾惡焉必察之。」
不莊以涖之 《韻》,注云:「涖,《說文》作。」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後其食,《蜀石經》作「後食其 祿。」
「師冕」,見 《顏師古》,作「師免。」
不在顓臾 今《石經》「在」下有「於」字。
友便佞 便:《說文》作「諞。」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 「躁」,《魯論》作「傲。」
陳亢 《說文》作「陳伉。」
「不學禮無以立 學。」《白虎通》作「為。」
「歸孔子豚」, 「歸」,鄭本作「饋」,趙岐《孟子注》同。
「公山弗擾」 《古今人表》作「公山不狃。」
佛肸 《古今人表》。作「茀肸。」
「古之矜也廉。」 「廉」,《魯論》作「貶。」
「天何言哉」 天,《魯論》上句作「夫。」
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 《石經》作「君子有惡乎?子 曰有。」
惡居下流而訕上者: 《石經》無「流」字。
惡果敢而窒者。 窒,《魯論》作「室。」
「年四十而見惡焉。」 《石經》作「年冊見惡。」
何必去父母之邦 「邦」,《石經》作「國。」
齊人歸女樂。 「歸」,一本作「饋。」
「何德之衰」 《石經》作「何而德之衰也。」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石經》作「往者不可諫也, 來者猶可追也。」
夫執輿者為誰 《石經》作「誰」下有「子」字。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石經》作「曰是是知津矣。」 「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 辟,《石經》作「避。」
耰而不輟 《說文》耰作「櫌。」《石經》無「而」字。
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 《石經》作「子路以告子憮然 遇丈人以杖荷蓧。」 蓧。《說文》作 「植其杖而芸」, 《石經》作「置其杖而耘。」
子路曰:「不仕無義。」 一本子路下有「反子」二字。 「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石經》作「君臣之禮,如之 何其廢之也欲潔其身, 潔《石經》作「絜。」
其斯而已矣 《石經》。作「其斯以乎。」
「夷逸」, 《石經》作「夷佚。」
君子不施其親 「施」,陸本作「弛。」
仲突仲忽, 《古今人表》作「中突中。」 其不可者拒之 「拒」,《石經》作「距。」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白虎通》作「以致其事。」
「子游」, 《石經》作「子斿。」
焉可誣也。 誣《薛宣傳》作「憮。」云。同也。強也。
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 《石經》作「吾聞夫子, 人未有自致也者。」
不如是之甚也 《石經》。作「不如是其甚也。」
未墜於地, 墜,《石經》。作「隧。」
賢者識其大者。 「識」,《石經》作「志」,下同。
「譬之宮牆」 《石經》。作「辟諸宮牆。」
多見其不知量也 孔安國注。「多一作祗。」
敢昭告于皇皇后帝。 《白虎通》作皇天上帝。
無以萬方 「無」,《石經》作「毋。」
不教而殺謂之虐 「殺」,《漢書》作「誅。」
《不知命》一章, 《魯論》無此章。
孟子
[编辑]《白鳥鶴》「鶴」 《詩》作「翯翯。」
時日害喪,予及女皆亡。 書「害」作「曷」,「女」作「汝。」「偕」作。皆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漢食 貨志》引《孟子》作「狗彘食人之食而不知斂,野有餓艾 而弗知發。」
則盍反其本矣。 盍,《洪武正韻》作「蓋。」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鄭元《周禮注》作「五畝之宅,樹 之以桑麻。」
以遏徂莒,以篤周祜。 《詩》作「以按徂旅,以篤周祜。」 天降下民,至厥志。 《書》作「天祐下民」,作之君,作之師。 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 志!
蓋《徵招》《角招》是也。 招,陸筠作「韶。」
哀此煢獨。 《煢》,《詩》作「惸。」
《思戢用光》 「戢」詩作「輯。」
湯一征,自葛始至後我 書作《初征自葛》,東征西夷 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獨後予?」
「徯我后」 《書》作「傒予后。」
係累其子弟。 「累」,古作「纍。」
曾西蹴然曰: 「蹴。」《說文》作。 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此詩作「女。」
自作孽,不可活。 活詩作逭。
夫子必居一於此矣。 《論衡》。「子」上有「君」字。
故為兵餽之, 《論衡》作「故為兵戒歸」之備乎。
有仕於此。 仕,《論衡》作「士。」
則是干澤也。 澤,《風俗通》作「祿。」
成瞷 《說文》作「成。」云:「齊景公之武臣也, 厥疾不瘳。」 「不」書作「弗。」
殷人七十而助。 陳士元《韻注》云:「助,《說文》作鋤。」 「自葛載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 趙岐注:「載,一作再。 言征二十二國也。」
徯我后后,來其無罰! 《書》作「傒我后后來,無罰, 則取于殘。」「殺伐用張」, 《書》作「取彼凶殘」,「我罰用張。」 脅、肩、諂、《笑 韻》注云:「脅,《鄭元詩箋》作」 《洚水警予 書》作《降水儆余》。
佑啟我後人,咸以正無缺。 《書》作「啟佑我後人,咸以 正罔缺。」
出而哇之 哇,《論衡》作「吐。」
莫良於眸子 「眸」,陸筠作「牟。」
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韻注》云:「涸」,楊氏《古音叢目》作 「渴」,即「竭」字。
逄蒙, 《古今人表》作「逄門。」
庾公之斯 「斯」,《古今人表》作「荖。」
尹公之他 他,《古今人表》作「佗。」
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宋書歷志》引《孟子》。作「可 坐而知。」
為不若是恝。 恝,《說文》作「恝」,呼介切,忽也。
娶妻如之何, 娶,《詩》作「取。」
殺三苗於三危。 「殺」,《說文》。作。 封之有庳。 《路史·國名紀》引《孟子》作「有鼻。」
故源源而來 源,《說文》作「謜」,魚怨切,徐語也。
放勳乃徂落。 《書》作「帝乃徂落。」
三年四海遏密《八音》 《年書》作「載。」
民無二王, 《曾子問》引孔子作《土無二王》,孔子閒居, 喪服四制同。
「普天之下」, 「普」,《詩》作「溥。」
夔夔齊慄,瞽瞍亦允若。 《書》作「夔夔齋慄,瞍亦允若。」 伊尹耕於有莘之野。 莘,《說文》作「侁。」
一介不以與人 介。《馬總》《意林》作「衣。」下同。
天誅,造攻自牧宮,朕載自亳。 《書》作「皇天降災,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鳴條,朕哉自亳。」
於衛,主癰疽。 癰疽,《說苑》作「雍雎」,人姓名也。
「頑夫廉」, 《漢書丁鴻傳》作「貪夫廉」,《論衡》同。
接淅而行 接,《說文》作滰,其兩切。浚,乾漬米也。 樂正裘牧仲 《古今人表》作樂正求牧中。
睯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書》作「閔不畏死,罔弗憝」, 周道如底。 底,《詩》作砥。
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 《詩》「蒸作 烝,夷作彝。」
此天之所與我者 此,《趙岐注》作「比。」
方寸之木, 《晉書律歷志》引《孟子》作「方寸之基。」 儀不及物曰不享, 《書》作「儀不及物,惟曰不享。」 予不屑之教誨也者, 屑,《說文》作「屑。」
「變其彀率。」 彀,《正音》作。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王雱古本作「盡信書不如無 為書。」
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論衡》作「如何其血之浮杵也。」 二女果 果,古本作婐。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高麗本人也」,之下有 「義也者,宜也;禮也者,履也;智也者,知也;信也者,實也」, 凡二十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