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第10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一百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一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一百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一百一卷目錄

 車戰部彙考

  書經夏書甘誓

  詩經國風小戎 小雅六月 采𦬊

  周禮春官 冬官

  三才圖會周元戎圖說 秦小戎圖說 刀車圖說 絞車圖說 撞車圖說

  圖書編衝車圖 車上懸簾圖 伏郎機車圖 埋伏銃圖 威遠神銃之圖

戎政典第一百一卷

車戰部彙考[编辑]

《書經》
[编辑]

《夏書甘誓》
[编辑]

「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

《左》車左左方,主射攻治也。治其職。

「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右車》右,勇力之士,執戈矛以退敵。

「《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

「《御》以正馬為政。」三者有失,皆不奉命。

《詩經》
[编辑]

《國風小戎》
[编辑]

《小戎》「俴收,五楘梁輈。游環脅驅,陰靷鋈續。文茵暢轂, 駕我騏馵。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小戎,兵車也。俴,淺收軫也。五,五束也。楘,歷錄也。梁輈,輈上勾衡也。一輈五束,束有歷錄。游環,靷環也。游在背上,所以禦出也。脅驅,慎駕具,所以止入也。陰,揜軌也。靷,所以引也。鋈,白金也。續,續靷也。文茵,虎皮也。暢轂,長轂也。騏,騏文也。左足白曰馵。此群臣之兵車,故曰「小戎。」游環在背上無常處。貫驂之外轡,以禁其出。脅驅者,著服馬之外脅,以止驂之入揜,軌在軾前垂輈上。鋈續,白金飾續靷之環。正義曰:兵車,兵戎之車,大小應同。而謂之小戎者,《六月》云:「元戎十乘,以先啟行。」元,大也。先啟行之車謂之大戎,從後行者謂之小戎。故箋申之云:「此群臣之兵車,故曰小戎。」言群臣在元戎之後故也。「俴」,淺,《釋言》文。收軫者,相傳為然,無正訓也。軫者,車之前後兩端之橫木也。蓋以為軫者,所以收斂所載,故名收焉。輈者,轅也。言五楘梁輈。五楘是轅上之飾,故以五為五束,言以皮革五處束之。「楘歷錄」者,謂所束之處,因以為文章歷錄,然歷錄,蓋文章之貌也。梁輈,輈上曲,勾衡,衡者,軛也。轅從軫以前稍曲而上,至衡則居衡之上而嚮下,勾之衡則橫居輈下,如屋之梁然,故謂之梁輈也。《考工記》云:「國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注云:「馬高八尺,兵車乘車,軹崇三尺有三寸,加軫與轐七寸。」又并此輈深,則衡高八尺七寸也。除馬之高,則餘七寸為馬頸之間也。是輈在衡上,故頸間七寸也。又解五是五道束之楘,則《歷錄》之稱。而謂之五楘者,以一輈之上有五束,每束皆有文章歷錄,故謂之五楘也。此言淺收,下言暢轂,皆謂兵車也。兵車言淺軫長轂者,對大車平地載任之車為淺為長也。《考工記》云:「兵車之輪,崇六尺有六寸,槨其漆內,而中詘之,以為之轂長。」注云:「六尺六寸之輪,漆內六尺四寸。」是為轂長三尺二寸。鄭司農云:「槨者度兩漆之內相距之尺寸。」是兵車之轂長三尺二寸也。《考工記》云:「車人為車柯,長三尺,轂長半柯。」是大車之轂長尺半也。兵車之轂比之為長,故謂之長轂。《考工記》又云:「輿人為車,輪崇,車廣衡長參如一,參分車廣,去一以為隧。」注云:「兵車之隧,四尺四寸。」鄭司農云:「隧謂車輿深也。」則兵車當輿之內,從前軫至後軫,唯深四尺四寸也。《車人》云:「大車牝服,二柯有參,分柯之二。」注云:「大車,平地載任之車。牝服長八尺,謂較也。」則大車之用內前軫至後軫,其深八尺。兵車之軫,比之為淺,故謂之淺軫也。人之升車也,自後登之,入于車內,故以深淺言之。名之曰隧。隧者,深也。鄭司農云:「隧讀如邃宇之邃。」是軫有深淺之義,故此言淺軫也。游環者,以環貫靷,游在背上,故謂之靷環也。貫兩驂馬之外轡,引轡為環所束,驂馬欲出,此環牽之,故所以禦出也。定本作「靷環。脅驅」者,以一條皮上繫于衡,後繫于軫,當服馬之脅,愛慎乘駕之具。驂馬雖入,則此皮約之,所以止入也。「陰掩軌」者,謂輿下三面材,以板木橫側車前,所以陰映此軌,故云「掩軌」也。靷者,以皮為之,繫于陰板之上,何則?此車衡之長,唯六尺六寸,止容二服而已。驂馬頸不當衡,別為二靷以引車,故云所以引也。《大叔于田》云:「兩服齊首,兩驂雁行。」明驂馬之首不與服馬齊也。襄十四年《左傳》稱「庾公差追衛獻公,射軥兩而還。」服虔云:「軥,車軛也。」兩軛又馬頸者,是一衡之下,唯有服馬二頸也。哀二年《左傳》稱郵無恤說己之御云:「兩靷將絕,吾能止之。」駕而乘材,兩靷皆絕,是橫軌之前,別有驂馬二靷也。《釋器》云:「白

「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 然則白金不名鋈,言鋈白金者,鋈非曰金之名,謂銷此白金以沃灌靷環,非訓鋈為白金也。金銀銅鐵總名為金,此設兵車之飾,或是白銅白鐵,未必皆白銀也。劉熙《釋名》云:「游環,在服馬背上,驂馬之外轡貫之,游移前卻無定處也。脅驅,當服馬脅也。陰,蔭也,橫側車前,所以蔭荃也。靷,所以」 引車也。鋈,沃也。冶白金以沃灌靷,環也。續,續靷端也。茵者,車上之褥,用虎皮為之。言文茵則皮有文采,故知虎皮也。劉熙《釋名》云:「文茵,車中所坐也。用虎皮有文采」 是也。暢訓為長,故為長轂,言長於大車之轂也。色之青黑者名為綦,馬名為騏,知其色作綦文。《釋畜》云:「膝上皆白為馵。」 郭璞曰:「馬膝上皆白為,惟馵後左腳白者,直名馵。」

四牡孔阜,六轡在手。騏騮是中,騧驪是驂。龍盾之合, 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溫其在邑。方何為期,胡然我念 之?

正義曰:此國人夸馬之善,云「我君兵車所駕四牡之馬甚肥大」也。馬既肥大而又良善,御人執其六轡在手而已,不假控制之也。此四牡之何等毛色,騏馬、騮馬,是其中謂為中服也。騧馬、驪馬,是其驂謂為外驂也。其車上所載攻戰之具,則有龍盾之合,畫龍於盾,合而載之,以蔽車也。其驂馬,內轡之末,鋈金以為觼,軜之於軾前,車馬備具如是,以此伐戎,豈有不克者乎?

俴駟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鏤膺。交韔二弓, 竹閉緄縢。言念君子,載寢載興。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正義》曰:此國人夸兵甲之盛,言「我有淺薄金甲,以被四馬,甚調和矣。三隅之厹矛,以白金為其錞矣。繒,畫雜羽所飾之盾,其文章有苑然而美矣。其弓則有虎皮之韜,其馬則有金鏤之膺。其未用之時,備其折壞,交韔二弓於韔之中,以竹為閉,置於弓隈,然後以繩約之。」然則兵甲矛盾,備具如是,以此伐戎,豈有不克者乎?

《小雅六月》
[编辑]

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騤騤,載是常服。」「儼狁孔熾, 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國。」

《記》:「六月」者,盛夏出兵,明其急也。戎車,革輅之等也。其等有五,戎車之常服韋弁服也。正義曰:征伐之詩多矣,未有顯言月者,此獨言之,故云「記。」六月者,盛夏出兵,明其急也。《春官·巾車》「掌王之五路革路以即戎」,故知戎車,革路之等也。《春官·車僕》「掌戎路之倅,廣車之倅,闕車之倅,屏車之倅,輕車之倅。」注云:「此五者,皆兵車所設五戎也。戎路,王在軍所乘。廣車,橫陣之車。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屏車,所用」對敵自蔽隱之車也。輕車,所用馳敵致師之車也。是其等有五也。吉甫用所乘兵車,亦革路,在軍所乘與王同,但不知備五戎與否,鄭因事解之,不必備五也。言「戎車之常服,韋弁服」者,以上言戎車既飭,即載是常服,是則戎車載之,故云「戎車之常服」也。

儼狁匪茹,整居焦穫。侵鎬及方,至于涇陽。織文鳥章, 白斾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啟行。

元,大也。夏后氏曰「鉤車」,先正也。殷曰「寅車」,先疾也。周曰「元戎」,先良也。云「鉤鞶行」,曲直有正也。寅,進也。二者及元戎皆可以先前啟突敵陣之前行,其制之同異未聞。

戎車既安,如輊如軒。四牡既佶,既佶且閑。「薄伐玁狁, 至于太原。文武吉甫,萬邦為憲。」

「《戎車》之安」,從後視之如輊,從前視之如軒,然後適調也。佶,壯健之貌。

《采𦬊》
[编辑]

《薄言》《采𦬊》,于彼新田,于此菑畝。方叔涖止,其車三千。 師干之試,方叔率止。乘其四騏,四騏翼翼。路車有奭, 簟茀魚服,鉤膺鞗革。

方叔臨視此戎車三千乘,其士卒皆有佐師扞敵之用爾。《司馬法》:「兵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宣王承亂,羨卒盡起。召得軍士,而大將方叔臨視之,其車之多,有三千乘矣。其士皆有佐師扞敵之用,是取之得人也。大將方叔率之以行,乃自乘其四騏之馬。此四騏之馬翼翼然甚壯健矣。又此所駕路車,有奭然而赤,其車以方文竹簟之席為之蔽飾,其上所載有魚皮為矢服之器。其馬婁頷,有鉤在膺,有樊纓之飾,又以鞗皮為轡首之革而垂之。方叔既率士眾,乘是車馬,往征之。

薄言采𦬊,于彼新田,于此中鄉。方叔涖止,其車三千。 旂旐央央,方叔率止,約軝錯衡,八鸞瑲瑲。服其命服, 朱芾斯皇,有瑲蔥珩。

「《交》龍為旂,龜蛇為旐。」此言軍眾,將帥之車皆備。軝,長轂之軝也。朱而約之,錯衡文衡也。瑲,瑲聲也。正義曰:言方叔為將,既率戎車,將率而行,乃乘金車,以朱纏約其轂之軝,錯置其文於車之上

衡車行動其四馬,八鸞之聲瑲瑲然。

鴥彼飛隼,其飛戾天。亦集爰止,方叔涖止,其車三千。 「《師干》之試」,方叔率止。鉦人伐鼓,陳師鞠旅。「顯允方叔, 伐鼓淵淵,振旅闐闐。」

正義曰:「鴥然而疾」者,彼飛隼之鳥也,其飛乃高至天,雖能高飛,亦集其所止之處,不妄飛也。以興彼勇武之眾,其勇能深入於敵,雖則勇勁,亦稟於將帥之命,不妄動也。以此勁勇之征伐,故方叔臨視之。其車之眾有三千乘,皆有佐師扞敵之用,方叔既臨視,乃率之以行也。未戰之前,而陳閱軍士,則有鉦人擊鉦以靜之,鼓人伐鼓以動之。至於臨陳欲戰,乃陳師陳旅,誓而告之以賞罰,使用命。方叔既誓師眾,當戰之時,身自伐鼓,率眾以作其氣,淵淵然為眾用力,遂敗蠻荊。及至戰止將歸,又斂陳振旅,伐鼓闐闐然。由將能如此,所以克勝也。

《周禮》
[编辑]

《春官》
[编辑]

巾車革路,龍勒條纓,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衛。

訂義鄭康成曰:「革路,鞔以革而漆之,無他飾,龍,駹也。以白黑飾韋雜色為勒。條讀為絛。其樊及纓,以絛絲飾之。」而五成不言樊字,蓋脫爾。以此言條,知玉路、金路、象路飾,樊纓皆不用金。玉象大白。殷之旗猶周大赤,蓋象正色也。即戎,謂兵事。四衛,四方諸侯守衛者。蠻服以內。 鄭鍔曰:「革之為物,鞏物而固之,堅而不可解,以」象信也。其纓之就,以五土之數也。所建者大白,以信為主也。王即戎事則乘之。諸侯守衛中國者,則以此封之。用兵貴其堅守,而守衛中國之諸侯則以信固結之。

《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苹車之《萃》,輕 車之《萃》。」

鄭康成曰:「此五者皆兵車,所謂五戎。戎路,王在軍所乘 。」 黃氏曰:「萃,副也。有萃則有元,典路掌之;象路、木路亦有副,惟戎車則置官掌之。蓋其施于戎事者不止一車,獨曰路者,尊王也 。」 鄭康成曰:「廣車,橫陣之車。《春秋傳》曰:『公喪戎路』。又曰:『其君之戎,分為二廣』。則諸侯戎路,廣車也;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苹猶屏也,所用」 對敵自隱蔽之車。《孫子八陣》有苹車之陣;輕車,所用馳敵致師之車也 。黃氏曰:「廣、闕」 、屏、輕,其名不同,其用亦異。鄭康成雖出于意料,然考其名義,則或是皆在中軍。蓋兵家之握機,不用則為王之衛。故楚有王族、二廣、晉有《公行》、齊有二廣、啟牢之名,皆在中軍 。王氏曰:「此五車皆戎車,故各有萃。萃,隊也。」 各以其萃,以其車之卒伍睦焉 。賈氏曰:「此車僕惟掌五戎之萃,其五戎之正不言所掌者,《巾車》雖掌正戎之一,其下四戎之正亦掌之。」

凡《師》,「共革車,各以其萃。」

王昭禹曰:「凡師共革車,則師所用者,其車皆以革鞔之 。」 鄭鍔曰:「革車亦各有萃,所以為不可敗之策 。」 黃氏曰:「車僕掌萃車,共革車,則典路之職,萃則車僕共之。五戎制度雖異,皆革車也。」 愚攷六鄉六軍,不能備千乘車,鄉軍出則以公車充之,故車僕掌五戎之萃,皆以副王為名。居中軍,其卒皆鄉兵而乘之者,皆官府、州、鄉之吏。《射人》曰「『大師令有爵者乘王之倅車』是也。五戎之元,典路掌之,王所乘。」 康成謂優,尊者所乘。其說是王雖以戎路即戎,及其在軍則無常乘也。意密。

會同亦如之。

鄭鍔曰:「會同雖乘金路,亦共革車,文事必有武備。」

《冬官》
[编辑]

《考工記》:「車有六等之數。」

鄭鍔曰:「《易》兼三才而兩之,故六車之為蓋以象天,為軫以象地,人立其中則三才之道備矣。六等之數殆亦兼三才而兩之之意 。」 毛氏曰:「在內而尊者莫若乘車,在外而重者莫若兵車。乘車,王者所乘,所以表其尊,故必以三才為象。兵車,將率所乘,欲兵器之有序而已,故總計之而六等也。若田車則不與焉者,田車」 六尺有三寸,加軫與轐,則不及四尺之等,與諸物參差而不齊,故不備以等也。大抵言軫及蓋而不言人,不失為三才之象;言軫及人而不及蓋,不失為六畫之象。

《車軫》四尺,謂之「一等。」

鄭康成曰:「此謂兵車 。」 楊謹仲曰:「『學者多疑軫之名,以鄭氏之說未明也。前言車軫四尺,謂之一等』,注以為輿後橫木。後言加軫與轐,為四尺也,注以為軫輿,故學者惑焉。軫正是輿之名,蓋四畔各以木加于輿上,以閑其所載,《詩》所謂俴收」 也。其四方則象地,故曰軫方象地,惟四畔皆木也。故論軫之高,則以後橫木為「度,六分其廣,以一為軫圍。」 車廣六尺六寸,則是輿後橫木圍一尺一寸,徑三寸三分寸之二,輪六尺六寸,故軹高三尺三寸,并後軫。

與轐七寸,共高四尺。自後而登人長八尺,登下以四尺為得中,故指後橫木為高之度。軫之義,不止後橫木也。謂加軫與轐者,轐名伏兔,在車軸上,伏兔尾後,上載車軫,故曰輿轐。轐本不高也。惟學者止認橫木為軫方之義,則疑其為方。不知方木安得名軫之圍?而其方又安能象地?不可不辨 。趙氏曰:「兵車之輪六」 尺有六寸,軹崇三尺有三寸。軹謂轂末貫于輪之中者,又加軫與轐之七寸,軫謂輿後橫木。轐謂伏兔,置于輪輻軸上,如兩短柱以承軫者。軹崇三尺三寸,又加軫轐七寸,則軫去地四尺矣。故曰:「車軫四尺,謂之一等。」

《戈》柲六尺有六寸,既建而迆崇于軫四尺,謂之「二等。」

趙氏曰:「自軫而下,皆以四尺為差。戈、殳、戟、矛,是車上所插兵器。古者車戰兵器插在車上,以刃向外,使人不敢犯,人立于兵器之後,欲以此自衛也。」 戈謂刃。柲謂柄。建謂插在車上。迆謂放邪倚也。戈柲雖長六尺六寸,然邪倚則有折除之數,其實只高四尺。崇謂高也,故曰「崇于軫四尺,謂之二等 。」 《易氏》曰:「既建而迆止,戈」 ,為武之義。出先刃則邪向前,入後刃不以刃向國,以有國者之所宜遠也。

人長八尺,崇于戈四尺,謂之三等。殳長尋有四尺,崇 于人四尺,謂之四等;車戟常,崇于殳四尺,謂之「五等。」

趙氏曰:「殳,下有鑄鐏而上無刃,是擊打人之器。戟,戈類也。」 戈,兵之最健者,其別于戈,而言車戟者,以其長則不必皆倍尋,惟建于車者必然 。鄭鍔曰:「人長八尺,立于車上,則又崇干戈者四尺,是謂三等。八尺謂之尋,倍尋謂之常。殳長尋有四尺,則丈二也,其崇于人者四尺,是謂四等。戟則倍尋,其長丈六,其崇於殳者」 四尺,是謂五等 。《易氏》曰:「殳戟酋矛,皆置之車傍,備而不用之義。」

酋矛常有四尺,崇于戟四尺,謂之六等。

趙氏曰:酋矛,鉤兵也。其刃曲,可以鉤物,常有四尺,則長二丈矣。又崇于戟四尺,故謂之六等 。毛氏曰:「酋矛為發語之聲」 ,蓋以酋矛短,故合口促聲而言之;夷矛長,故開口引聲而言之。然此言聲而已。若以義求酋則酋斂,酋斂則促,故有短之義;夷則平緩,平緩則伸,故有長之義。然則夷矛者,其步卒之所用歟?故《廬人》云:「無過三其身」 者,指人而言其身,明不係于車也 。王氏曰:「五兵之用,遠則弓矢射之,近則矛者鉤之,然後殳者擊之,戈戟刺之。《司馬法》曰:『弓矢圍,殳矛守,戈戟助』。凡用此者,皆長以衛短,短以捄長。」 今此戈、殳、矛、戟皆置之車傍,不言弓矢,則乘車之人佩之 。易氏曰:「觀兵車之制,先王不急于用兵,可推矣。」

《三才圖會》
[编辑]

周元戎圖

周元戎圖

《元戎圖說》
[编辑]

「《元戎》十乘,以先啟行。」元,大也。戎,戎車先軍之前鋒也。 元戎,甲士三人同載,左持弓,右持矛,中御戈、殳、戟。矛 插於軾,幟畫鳥隼之章。

秦小戎圖

秦小戎圖

《小戎圖說》
[编辑]

《小戎篇》云:「小戎俴收,五楘梁輈。游環脅驅,陰靷鋈續。 文茵暢轂,駕我騏馵。」又云:「四牡孔阜,六轡在手。龍盾 之合,鋈以觼軜。俴駟孔群,厹矛鋈錞。虎韔鏤膺,交韔 二弓

刀車圖

刀車圖

《刀車圖說》
[编辑]

刀車:以兩輪車自後出鎗刃密布之。凡為敵攻壞城 門,則以車塞之。

絞車圖

絞車圖

《絞車圖說》
[编辑]

絞車,「合大木為床,前建兩叉手柱,上為絞車,下施四 卑輪,皆極壯大,力可挽二千斤飛梯。木幔逼城,使善 用搭索者遙拋鉤索,掛及梯幔,併力挽令近前,即以 長竿舉大索,鉤及而絞之。入城如絞木驢,待其逼城, 且擲大木擂石擊之,次下小石勿絕,使木驢內驚懼。 人不敢出,則使二壯士坐皮屋中,自城上設轆轤,繫 鐵索,縋至木驢上,二人俱出」,引絞車鉤索掛搭木驢 畢,復拽上,即速絞入城。皮屋以鐵捲為質生牛革囊之開出入竅可容三壯士

撞車圖

撞車圖

《撞車圖說》
[编辑]

撞車,上設《撞木》。制如榨油撞法以鐵葉裹其首,逐便移徙。伺 飛梯臨城,則撞之。

《圖書編》
[编辑]

伏郎機車圖

伏郎機車圖

車上懸簾圖

車上懸簾圖

{{{2}}}

{{{2}}}
考證

威遠神銃之圖

威遠神銃之圖

{{{2}}}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