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第18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一百八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八十九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一百九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一百八十九卷目錄

 兵略部彙考八十七

  明五惠宗建文二則

戎政典第一百八十九卷

兵略部彙考八十七[编辑]

明五[编辑]

惠宗建文元年七月燕王起兵八月耿炳文及靖難兵戰於真定[编辑]

二年十二月,盛庸敗《靖難》兵於東昌。

按《明通紀》: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皇太孫允炆即位。 初,太孫坐東角門,召黃子澄告之曰:「諸叔擁重兵,何 以制之?」子澄以漢平七國事對。既即位,黃子澄、齊泰 議削諸王權,諸王遂與中朝浸相疑貳。六月,帝一日 罷朝,召黃子澄謂曰:「『先生憶昔者東角門之言乎』?對 曰:『不敢忘也,然幾事須密』。」子澄退與齊泰謀之,泰欲 先燕,曰:「燕握重兵,素有大志,當先以不軌削之。」子澄 曰:「不然。燕預備已久,卒難圖也。宜先取周,剪燕之手 足,而燕因可圖矣。」乃命曹國公李景隆調兵猝至河 南,圍之。執周王及其世子,闔宮眷屬,送至京師,削爵 為庶人,遷之雲南。燕王簡壯士為護衛。燕聞齊泰、黃 子澄等用事,周王見執,且將加兵於諸藩故也。燕熒 惑守心。四川岳池教諭程濟通術數,上書言北方兵 起,期在明年。朝議以濟妄言,召入,將殺之。濟叩頭曰: 「陛下幸囚臣,至期無兵,殺臣未晚也。」乃囚濟於獄。七 月,以工部右侍郎張昺為北平左布政使,以謝貴為 都指揮使。時燕、齊皆有告變者,帝以問黃子澄,曰:「孰 當先討?」子澄曰:「燕王久稱病,而日操練軍馬,且招異 人術士使在左右,此其機已彰露,討之不可不亟。」帝 召齊泰問曰:「燕王素善用兵,討之計將安出?」泰對曰: 「今邊報北寇聲息,但以防邊為名,發軍戍開平,其燕 府護衛精銳,悉召出塞,去其羽翼,無能為矣。不乘此 時圖之,噬臍無及也。」帝善之,乃選用昺貴,俾察燕府 動靜,徐為之計。八月,加魏國公徐輝祖太子太傅。時 燕藩選兵將,練士馬,以勾逃軍為名,招致異人術士, 至者多以天命有歸為言。由是靖難之志決矣。時建 文帝尊禮賢士,慕行古道,民皆悅之。惟僧道衍號知 兵,且知天文,謂圖大事必成。燕王密語道衍以人心 所向,對曰:「天之所造,何論人心。」自是遂以道衍為軍 師。燕王妃,輝祖之妹也。輝祖雖與燕王至親,而心在 帝室,常召對,密言燕情。帝信任之,詔加太子太傅,與 李景隆同掌六軍,協謀圖燕。十二月召齊王槫歸京 師。時齊王有異謀,為其下所告。命之入朝,赦不罪,惟 拘留之。建文元年二月以都督僉事耿瓛掌北平都 司事,左僉都御史景清署北平布政司參議等,召還。 時聞燕藩將有變,使瓛偕清往視軍馬以防邊。命右 都御史暴昭、戶部侍郎夏原吉、給事中徐思等二十 四人充採訪使,分巡天下,問民間疾苦。賞廉平吏,黜 貪墨不職者,皆得以便宜行之。夏原吉採訪福建,暴 昭採訪北平,具得燕藩事情,密封以聞,且請預為之 備。燕王深憾之。三月,帝用齊、黃之策,命都督宋忠調 緣邊各衛馬步官軍三萬屯開平。燕府精壯,悉選調 隸忠麾下。胡騎指揮關童等在燕府者,悉召入京師。 以都督徐凱練兵於臨清,都督耿瓛練兵於山海關, 而張昺、謝貴則密伺之,約期俱發。四月,燕王使世子 及其弟高煦、高燧至京師,尋遣歸國。時燕王以太祖 小祥,遣世子及二弟往行禮。或曰:「不宜偕行。」王曰:「使 朝廷勿疑也。」及至京,齊泰請先收之。黃子澄曰:「不可, 恐事覺,彼先得為備。莫若遣歸,使坦懷無疑也。」世子 兄弟三人,皆魏國公徐輝祖之甥也。輝祖察高煦異 常,欲帝留之,密奏曰:「臣觀三甥中,獨高煦勇悍無賴, 自倚射騎,非惟不忠,抑亦叛父。他日必有大患。」帝以 問輝祖弟都督增壽與駙馬王寧,皆力為庇護,保其 無他,帝乃遣之歸國。瀕行,高煦竊入輝祖廄中,取其 良馬馳去。比追之,已渡江矣。世子等既還,得京師動 靜甚悉。燕王喜曰:「吾父子相聚,此天贊我也,吾大事 濟矣。」及《靖難》師起,高煦宣力為多。帝始大悔,不用輝 祖之言。六月,燕山左護衛百戶倪諒上變,告燕府官 旗于諒、周鐸等陰謀,詔逮赴京,皆沒產伏誅。燕王亦 被詔讓。乃稱疾佯狂走市,奪食飲酒,語言蹇亂,或臥 土壤,或暈仆彌日。張昺等常入問疾,燕王擁烘爐,猶 呼寒昺,歎息而出。葛誠密語云:「非病也,不得於上故 耳。」遣中官往逮燕府官屬,張昺、謝貴以兵圍燕府王 城。時燕山護衛百戶鄧庸奏事至京,下獄訊之,言燕 王將起兵狀,遣中官逮燕府官屬。七月壬申,燕府《靖 難》兵起,掌北平布政司事工部張昺,都指揮使謝貴彭二,燕府長史葛誠、伴讀余逢辰死之。先是,文皇稱 疾不出,每問僧道衍起義期,對未可。至是遣逮官屬, 又密敕張信手致文皇。信驚告母。母曰:「不可。若父嘗 言王氣在燕分,王者不死,非汝所能執也。不如轉禍 為福。」信因請見文皇,陽為感風,不能言。信曰:「殿下果 有事,當以告臣。」文皇稱疾益堅,信曰:「王果無意乎?臣 奉密敕在此,當就執。」文皇始誠告之,且曰:「生我一家 命者,子也。」疾召道衍謀事。忽然簷瓦墮地碎,文皇不 懌。道衍曰:「天欲殿下易黃瓦耳。」乃喜,遂定謀。時謝貴 等集兵布定,圍王城,又以木柵斷端禮門。張昺約盧 振內應,一面飛章奏聞。有所親吏李友直竊其草獻 府中。文皇急呼護衛指揮張玉、朱能等率勇士入守, 能曰:「先擒貴昺,餘無能為矣。」文皇曰:「不如以計取之, 依內官來逮所坐名收下。」就令內官召貴昺付之,將 必入,「入則縛耳。」初四日壬申,文皇稱疾愈,御東殿,集 官僚,伏兵左右。貴昺不深虞,果入,為壯士縛。文皇尚 扶杖坐,方進西瓜,令校尉拳碎之,已而曰:「水出不堪, 取刀剖之。」於是兩廡伏兵盡出。捽葛誠下殿,文皇擲 杖起曰:「我何病,為爾輩奸臣所逼耳。」誠等不屈,皆斬 之。圍者驚相告,稍稍散去。王遂命張玉帥諸將夜攻 九門,克其八,西直門不下。燕將紿守者曰:「毋自苦,朝 廷已聽吾王自制一方矣。」亦下王親詰問。貴昺不服, 皆斬之。都指揮使馬宣巷戰不勝,走薊州。俞瑱走居 庸關。都督宋忠帥師次居庸,退保懷來,留瑱守關。《靖 難》兵中,止稱元年,不稱建文,自署官屬,以丘福、張玉、 朱能為都指揮僉事,擢布政司吏,友直為本司右參 議。戍卒金忠為燕府紀善。燕王既殺謝貴、張昺等,乃 諭將士曰:「予太祖高皇帝之子,今為奸臣謀害。《祖訓》 云:『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誅之,以清君側之惡』。 今禍迫於躬,實不得已也。義與奸邪不共戴天,率爾 將士誅之。用命者有厚賞,不用命者必有顯戮。罪人 既得,則法周公以輔成王。爾等其體予心,毋違命。」於 是去建文年號,止稱元年。以首誅奸臣齊泰、黃子澄, 三司官不同心者既被擒,而布政司參政郭資,按察 司副使墨麟,都指揮同知李濬、陳恭等皆從之。凡三 日而省城定矣。金忠,浙江鄞縣人,精於卜。靖難師將 起,召忠卜之,以大吉告,遂署為紀善,命侍帷幄,用其 謀策。靖難兵次通州,指揮房勝以城降。進取薊州,都 指揮馬宣死之。靖難兵破居庸關,遂克懷來,執都督 宋忠、都指揮俞瑱以歸。時宋忠守懷來,俞瑱守居庸 關,相為聲援,將謀攻北平城。燕王謂諸將曰:「居庸關 路隘而險,北平之襟喉也。百人守之,萬夫莫窺,必據 此,乃可無北顧之憂。今聞瑱不量力,欲攻我城,莫若 乘其初至,眾心未定,易以取也。若稍緩之,彼增兵堅 守,則難取矣。」諸將皆曰:「善。」於是令指揮徐安率兵往 攻。瑱方部伍未定,燕前鋒將千戶徐祥,領騎兵徑抵 關門,大呼殺入,瑱軍敗走,遂拔其城。於是瑱走依宋 忠。王謂諸將曰:「宋忠擁兵懷來居庸,有必爭之理,因 其未至,可先擊之。」諸將皆曰:「彼眾我寡,難以爭鋒。擊 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王曰:「當以智勝,難以力論。 彼眾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輕躁寡謀,狠愎自用,乘其 未定擊之,必破矣。」遂帥馬步精銳八千,捲甲倍道而 進。王據鞍指揮,有喜色。先是,獲諜者言宋忠誑其將 士云:「爾等家在北平城中,皆為燕府所殺,委屍積滿」 道路,宜為報仇。將士聞之,或信或否。王乃命其家人 張其舊用旗幟為先鋒。眾遙識旗幟,又識其父子兄 弟無恙,相呼輒應,皆喜曰:「我家固安。」遂多降者。忠帥 餘眾倉皇列陣未成。王麾師渡河,鼓譟直衝其陣。忠 軍大敗,奔入城。燕師乘之而入。忠隱匿於廁,搜獲之。 并擒俞瑱,斬首級,并都指揮彭聚、孫泰於陣,獲馬八 千餘匹,餘眾悉降。靖難兵既克懷來,山後諸州皆不 守,而開平、龍門、上谷、雲中守將往往降附矣。靖難兵 抵永平府,指揮陳旭、趙彝、郭亮以城降。旭等遂從燕 將徐忠分兵克灤河谷。王橞遁歸京師,橞封國於宣 府。宋忠既敗,宣府震恐,乃與其妃妾等遁歸。遣長興 侯耿炳文佩《征鹵大》將軍印,帥師三十萬北伐。時命 將出師,多出黃子澄、齊泰二人籌畫。建文帝惟召學 士輩討論《周官》法度,居便殿,弄柔翰而已。設平燕布 政使司於真定府,時北平布政司為燕所據故也。以 刑部尚書暴昭掌平燕布政使司事。八月己酉,耿炳 文帥師次於真定,遣先鋒將都指揮楊松進據雄縣。 壬子,靖難兵破雄縣,楊松死之。甲寅,戰於莫州,都督 潘忠兵敗,被執。時炳文帥師三十萬駐真定,分遣都 督徐凱領兵十萬駐河間,潘忠屯莫州,楊松帥先鋒 驍勇者九千人進據雄縣,約忠為應。燕王聞之,躬擐 甲胄,帥師至涿州。壬子,屯於婁桑,令軍士秣馬蓐食。 晡時渡白溝河,謂諸將曰:「今夕中秋,彼必不備,飲酒 為樂,此可破也。」夜半,至雄縣,破其城而入。松與麾下 九千人皆戰死,獲馬八千餘匹。燕王度潘忠在莫州, 未知城破,必引眾來援,諭諸將曰:「吾必生擒潘忠。」諸 將未諭,遂命譚淵領兵千餘渡《月樣橋》,伏水中,領軍士數人伏路側,望忠等接戰,即舉砲。既而忠等果至, 王進兵逆擊之,路旁砲舉,水中伏兵亦起據橋,忠戰 敗,急趨橋,不得。北兵腹背夾擊,遂生擒忠,餘眾多溺 死。癸亥,耿炳文等及靖難兵戰於真定,敗績,副將李 堅、甯忠、顧成等皆被執。燕師既勝莫州,回駐白溝河。 燕王語諸將曰:「炳文在真定,不慮我師至,由間道破 之必矣。」時炳文軍滹沱河北,由西門而營,直抵山西。 次日,燕師未至真定二十里,擒其樵採。問之,炳文惟 備西北,其東南無備。王乃帥驍騎數千,繞出城西,擊 破二營。於是炳文帥左副將軍駙馬都尉李堅、右副 將軍甯忠及左軍都督顧成等,與燕將張玉、朱能、譚 淵等交戰。王與丘福以奇兵出其背,夾擊之。炳文大 敗,奔入城。李堅為北軍騎士薛祿所擒,甯、忠等亦皆 被擒。斬首三萬餘級,屍填滿城濠,溺死滹沱河者無 筭,獲馬二萬餘匹。北兵攻圍真定城,二日不下,乃退。 薛祿以擒李堅功,超授護衛指揮僉事,遣曹國公李 景隆總兵北伐,代耿炳文也。時炳文敗衄,報聞,帝大 怒,召群臣問計。黃子澄對曰:「勝負兵家常事,無足慮。 今天下全盛,士馬精強,兵甲堅利,糧餉充足,取之有 餘。區區一隅之地,豈足以當天下之力!調兵五十萬, 四面攻之,眾寡不敵,必成擒矣。」曰:「孰堪為將?」子澄曰: 「曹國公,文武全才也。向者不遣長興侯而用曹國公, 必無此矣。」帝以為然。臨行,賜景隆通天犀帶,親餞之 江滸;復賜之斧鉞,俾專征伐,不用命者戮之。召耿炳 文回,詔削大寧三護衛。初,太祖諸子中,燕王善戰,寧 王善謀。洪武末,燕王嘗奉命巡邊,至大寧,與寧王相 得甚歡。建文帝既立,諸藩皆有異謀,於是燕王與寧 王有事成中分天下之約。大寧傾朵顏等三衛,獷悍 不靖,而戍卒皆中州遷徙之眾,北地苦寒,日夜思歸, 燕王知之。至是,朝廷以寧王與燕合謀,削其三護衛。 燕王喜曰:「此天贊我也,取大寧必矣。」乃為書告寧王 以窮蹙,求為和解,陽為不知,詔削護衛之事。寧王得 書大喜。燕師兼程遂趨大寧。九月,鎮守遼東江陰侯 吳傑帥師圍永平,李景隆帥師次於德州。時景隆乘 傳至德州,收集耿炳文敗亡將卒,并調各道軍馬五 十萬,進營於河間。燕王聞之,呼景隆小字曰:「李九江, 膏粱豎子耳,寡謀而驕矜,色厲而中餒,忮刻而自用。 況未嘗習兵,見戰陣而輒卻,以十萬眾付之,是自坑 之也。趙括復見於今矣。然吾在此,必不敢至。今雖援 永平,彼知我出,必來攻城,回師擊之,堅城在前,大軍 在後,必成擒矣。」諸將曰:「北平兵少。」王曰:「城中之眾,以 戰則不足,以守則有餘。且世子能推誠任人,足辦禦 敵。若全軍在城,祇自示弱,彼得專攻,非策之善。兵出 在外,奇變隨用,內外掎角,破敵必矣。吾出非專為永 平,直欲誘九江來就擒耳。吳高怯不能戰,聞我來必 走,是我一舉解永平圍,且破九江也。」遂行。諭世子嚴 為守備,戒勿出戰。靖難兵至永平,吳高等遁走,靖難 兵追敗之,遂進攻大寧。時燕王議援永平,諸將請守 蘆溝橋。王曰:「李九江方圖深入,舍此不守,使彼肆志, 將受困於堅城之下,此《兵法》所謂利而誘之者也。」既 而吳高聞燕王將至,引師遁還山海。燕兵追之,斬首 數千級。王遂議攻大寧。諸將咸慮曰:「大寧必道松亭 關,今劉士亨守之,破之然後可入。關門險塞,猝恐難 下。遲留日久,李景隆必來攻北平,恐城中驚疑不安。 莫若回師破景隆,徐取大寧,萬全之計也。」王曰:「由劉 家口徑取大寧,不數日可達。大寧兵悉聚松亭關,其 家屬在城老弱者居守,師至不日可拔。城破之日,撫 綏將士家屬,則松亭關之眾不降則潰。北平深溝高 壘,守備完固,縱有百萬之眾,未易以窺。正欲使其頓 兵堅城之下,歸師擊之,勢如拉朽耳。第從予行,無憂 也。」鎮守大寧都督劉真執都指揮卜萬於獄。大寧之 為鎮也,居遼東、宣府之中,在喜峰口外,俯視北平之 背,寧王藩封在焉。大寧都司所統軍士,華戎錯雜,故 用都督劉真、陳亨,都指揮卜萬、朱鑑四人統之。真性 巽懦不斷,而亨有二心,陰與《靖難》私通。惟萬智勇超 眾,一心朝廷。燕王忌之,乃設奇為反間計,作書貽萬, 盛稱獎萬,而極詆毀亨。緘識牢密,召一卒飲之酒,且 厚賚之,而置書其衣中,俾歸與萬。其同獲之卒竊窺 之,問守者曰:「彼何為者?」守者曰:「遣歸通意,故得厚賚。」 卒跪告守者曰:「能為我請,得偕行,不敢望賚。」守者如 言為請,遂俱遣而不與。賚不得。賚者終不平,至即發 其事。劉真、陳亨搜卒衣,得與萬書,遂疑萬,執下獄,籍 其家。萬力辯,卒不能自明。十月,《靖難》兵襲破大寧,都 指揮宋鑑戰死,卜萬亦為北軍所殺。松亭關師潰,都 督陳友、都指揮房寬,指揮徐理、陳文、景福,千戶朱榮 等悉降,皆驍將也。惟劉真單騎負敕印走遼東,浮海 歸京師。大寧既拔,燕王駐師城外,遂單騎入城。會寧 王執手大慟,惟訴窮蹙,祈請甚切,寧王為之草表陳 謝。居數日,情好甚篤,從官稍稍入城,陰結思歸之士, 皆許之。既行,寧王餞送郊外,伏兵擁寧王偕行,護衛 官校戍卒皆從,大寧城為之一空,《靖難》兵自此愈盛矣。景隆聞燕王在大寧,遂帥師渡蘆溝橋,喜曰:「不守 此橋,吾知其無能矣。」遂薄城下,築壘九門,遣別將攻 通州,又結九營於鄭壩村親督之,遂攻燒順城門。燕 府儀兵李讓與燕將梁銘等拒守甚力。世子嚴肅部 署,選勇士,時時夜縋城砍營,南軍擾亂,退營十里,惟 都督瞿能勇奮,與其二子帥精騎千餘殺入張掖門, 銳不可當,顧後軍不繼,乃勒兵以待。景隆忌能成功, 使人止之,「候大軍同進。城中於是連夜汲水灌城,天 寒冰結,明日南軍雖欲登城,不可得矣。」燕王至會州, 簡閱將士,立五軍。命都指揮張玉將中軍,朱能將左 軍,李彬將右軍,徐忠將前軍,房寬將後軍,各置左右 副將,以大寧歸附之眾分隸各軍。十一月庚午,靖難 兵及李景隆戰於北平,景隆敗,走還德州。時景隆日 夜戒嚴,士卒植戟立雪中,苦不得休息,凍死及墮指 甚眾。燕王諜知之,謂諸將曰:「違犯天時,自斃其眾,吾 不勞而勝矣。」景隆遣都督陳暉領哨騎渡白河,燕王 帥精騎薛祿等逆擊之,暉敗,僅以身免。乃悉精銳攻 一營,盡殲之,莫有救者。連破七營,遂逼景隆營。張玉 等列陣而進,至城下,城中亦出兵,內外交攻。景隆不 能支,宵遁。翌日,九壘猶固守,北兵次第破其四壘。諸 軍始聞景隆走,乃棄兵糧,晨夜南奔。景隆遂還德州。 燕諸將頓首賀。王曰:「前臣等請破景隆,然後攻大寧, 而殿下不從睿筭神謀,制勝料敵,無一不酬,何其神 也!」王曰:「此適中爾。向卿等所言,皆萬全之策。我所未 用者,度有可乘之機耳。此不可為常法。但後有商略, 無難於言。」燕王上書罪狀左班文臣齊泰、黃子澄等 奸惡,且曰:「乞將奸臣齊泰等發來軍前究問,如陛下 不發,臣必不休兵。」十二月,《靖難》兵趨大同。時李景隆 在德州,復調各處軍馬,期以明年春大舉。燕王諭諸 將曰:「李九江集眾德州,將謀以來春大舉,我欲誘之, 以敝其眾,《兵法》所謂逸而勞之,安而動之者也。今帥 師征大同,必然告急,督李景隆出援。大同苦寒之地, 南卒脆弱不堪,使敵疲於奔命,則凍餒逃散者必多。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此《兵法》所謂不戰而屈人 之兵者也。」諸將曰:「善。」遂帥師出紫荊關,攻廣昌,克之, 靈丘降。加李景隆太子太師。初,景隆之將命北伐也, 實黃子澄薦之,故景隆之敗,子澄等匿敗不敢以聞。 帝一日問子澄曰:「外間近傳軍中不利,果何如?」子澄 對曰:「聞交戰數勝,但天寒,士卒不堪。今暫回德州,待 來春更進。」景隆復以扼退燕師聞,故有是命。且遣使 齎貂裘、文幣、白金、珍醞賜之。罷兵部尚書齊泰、太常 寺卿黃子澄,以燕王表列二人之罪也。二人名雖罷 退,陰實籌畫,治兵如故。召茹常復為兵部尚書。二年 正月,《靖難》兵圍蔚州,指揮王忠、李遠以城降。遂進攻 大同,李景隆帥師救大同。時燕攻大同急,景隆引兵 出紫荊關援之,燕王帥師由居庸關而回,景隆軍凍 餒死者甚眾,墮指者十二三,委棄鎧仗於道,不可勝 計。四月朔,李景隆會兵德州,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 傑等進兵真定,以圍燕。時景隆得君,驕恣,帝賜以斧 鉞旌旄。中官齎往渡江,忽迅雷風雨,壞舟皆沈於水。 識者知其不祥,至是復賜之。景隆專制,生殺觀望,不 肯盡力,朝臣策其必敗,而帝不悟。李景隆自德州進 兵北伐,命魏國公徐輝祖帥師繼之。時景隆軍過河 間,前鋒已至白溝河,郭英等過保定,期於白溝河合 勢同進。燕王聞之,率諸將進駐固安。王謂丘福等曰: 「李九江志大而無謀,喜專而違眾;郭英老邁退縮;平 安愎而自用;胡觀驕縱不治;吳傑懦而無斷。數子皆 匹夫,其來無能」為也,惟恃其眾耳。然眾豈可恃也?「人 眾易亂,擊前則後不知,擊左則右不應,前後不相救, 左右不相聞,徒多無益也。」況彼將帥不專而政令不 一,紀律縱弛而分數不明。往者鄭村壩之戰,眾非不 多,兵甲非不堅利,逐之即敗而風行草偃,其摧敗披 靡,失志喪氣,至今魂褫魄奪。夫將者,三軍之司命也, 「將志衰,則三軍之勇不奮,而敗跡形矣。其甲兵雖多, 糧餉雖富,適足為吾之資耳。爾等但秣馬礪兵,聽吾 指揮,舉之如拾地芥。所謂敵雖眾,可使無鬥。」又曰:「『識 眾寡之用者勝』。吾之策審矣。第患爾等過殺,當謹以 為戒。」是日,燕軍渡王馬河,駐營於蘇家橋。其夜大雨, 平地水深三尺,王坐高床以待旦,忽見兵刃有火光 如毬擊煜然,上下金鐵錚錚作聲,弓弦皆鳴。王喜曰: 「此必勝之兆也。」帝慮景隆輕敵,乃遣輝祖率京軍三 萬為殿,星馳會之。己未,李景隆率諸軍次於白溝河, 《靖難》兵迎戰不利。時景隆及郭英、吳傑等合軍六十 萬,號百萬,列陣以待。惟都督平安、瞿能奮勇先登。燕 兵迎戰,鋒初交,安奮矛帥眾而前,能父子亦奮躍,所 向披靡,殺傷燕兵甚眾,燕兵遂卻。燕有內官狗兒者, 亦勇敢相當,率千戶華聚等自河北岸力戰。王自率 軍數萬夾擊,亦破之,殺數千人。都指揮何清被執,時 日已暝,人猶戰未已,至夜深,始各收軍還營。是日也, 兩軍互相殺傷,安軍哨馬失百餘匹而已。庚申,瞿能、 平安諸軍及《靖難》兵戰於白溝河,敗之,斬其將陳亨燕王與高煦來戰,諸軍大敗,瞿能死之,李景隆走德 州。先是,燕王既收軍還營,其夜秣馬待旦,渡河索戰。 於是張玉將中軍,朱能將左軍,陳亨將右軍,為先鋒, 丘福將騎兵繼之,馬步十餘萬。黎明,燕軍畢渡。瞿能 及其子先與燕將房寬交戰,平安帥大軍為兩翼,寬 陣披靡,擒斬數百人。張玉等見寬敗,有懼色。王曰:「勝 負常事耳。彼兵雖眾,不過日中,保為破之。」即麾精銳 數千,突入左掖,高煦率張玉等軍齊進,王先以七騎 馳擊之,且進且退,如是者百餘合,殺傷甚眾。南軍飛 矢如注,射其馬凡三,被創而三易之,所射矢三服皆 盡。乃提劍左右奮擊,劍鋒折缺,不堪擊,乃稍卻馬,每 阻於堤,幾為瞿能所及,斬其騎數人。平安善用鎗刀, 所向無敵,北將陳亨、徐忠皆被創。已而安斬亨於陣, 忠兩指被砍未斷,自斷而擲之,裂衣裹瘡而戰。高煦 見事急,帥精銳數千前與王合。高煦接戰,彼此相持, 而王亦疲矣。日薄午,瞿能復引眾躍而前,大呼「滅燕」, 斬其騎百餘人,前越嶲侯俞通淵、陸涼衛指揮滕聚 復引眾赴之。會旋風起,王見其陣少動,乃以勁騎繞 出其後,突入馳擊,與《高煦》騎兵合,遂斬能父子於陣。 平安與朱能戰,亦敗。於是列陣大崩,奔北之聲如雷, 通淵與聚等皆死。北兵追至其營,乘風縱火燔其營 壘,郭英等潰而西,李景隆潰而南,委棄器械輜重,不 可勝計,斬首及溺死者十餘萬。燕兵追至月樣橋,殺 溺蹂躪死者復數萬,橫屍百餘里,景隆單騎走德州。 其後白溝暴骨如莽,過者莫不悲焉。是戰也,魏國公 徐輝祖帥軍為殿,獨全軍而還。《靖難》兵進攻德州。五 月,督餉山東,參政鐵鉉參督軍務,高巍還守濟南。先 是,李景隆南奔,巍及鉉隨之,次臨邑,諸城堡皆望風 奔潰。時方端午,巍及鉉酌酒同盟,協力固守濟南,以 須後援,相與忼慨涕泣,以死自誓。遂趨濟南募兵,并 收集潰亡士卒以守。李景隆棄德州,走濟南,《靖難》兵 遂入德州。時景隆聞北兵將至,遂拔德州之眾,宵遁, 往就鐵鉉。燕王入德州,籍吏民,收府庫,獲糧儲百餘 萬,自是兵食益饒。哨騎至濟陽縣,執教諭王省,既而 釋之。省還,陞明倫堂,集諸生曰:「此堂明倫,今日君臣 之義如何?」遂大哭,諸生亦哭,遂以頭觸堂柱而死。省, 江西吉水人。時燕王聞李景隆南走,令諸將乘勝追 之,倍道而進。是月庚辰,詰旦,至濟南。時景隆眾尚十 餘萬,倉卒出戰,布陣未定。燕王帥精騎馳擊之,景隆 復大敗,單騎走。於是圍城攻甚急,鐵鉉等督眾悉力 捍禦,燕兵不能下。陞鉉山東布政使,召李景隆還,以 左督都盛庸為征鹵大將軍,右都督陳暉副之。景隆 還朝,帝赦不誅。黃子澄慟哭曰:「景隆出師觀望,懷二 心。不亟誅,何以謝宗社,勵將士?」不聽。副都御史練子 寧亦憤激,執景隆於朝班,且哭且訴其罪,頓首曰:「敗 陛下大事者,此賊也。臣備員執法,不能除奸,請先伏 誅。」卒不聽。帝之仁柔無斷類如此。七月,靖難兵解濟 南圍,還北平盛庸,鐵鉉遂復德州諸郡縣。先是,北兵 圍濟南,凡三閱月,百計攻之,而城中隨機應變,敵莫 能入。一日,北兵塞水以灌其城,鐵鉉乃詐設令軍民 出降。燕王大喜,下止灌之,令鐵鉉伏勇士,開門,候燕 王入,用板下之,幾中其計。燕王大怒,乃以砲擊城。將 破,鉉書《高皇帝神牌》縣城上,師不敢擊。鉉每出其不 意,募壯士突擊,北兵皆破之。燕王憤甚,計無所出。僧 道衍謂王曰:「師老矣。」於是徹圍退還北平。鉉遂及盛 庸等兵復德州諸郡縣,兵勢大振。擢鐵鉉為兵部尚 書,贊理大將軍之事。封盛庸為歷城侯。九月朔,詔大 將軍盛庸總平燕諸軍北伐,副將軍吳傑進兵定州, 都督徐凱等屯滄州。十月,《靖難》兵襲破滄州,執都督 徐凱、程暹等。燕王以盛庸之北向也,下令往征遼東。 將士聞之,頗不樂行。至通州,張玉、朱能請問曰:「今密 邇敵境,而勤師遠征,況遼地早寒,士卒難」堪,此行恐 非利也。王乃屏左右密語之曰:「今敵將吳傑平安守 定州,盛庸屯德州,徐凱陶銘築滄州,欲為掎角之勢。 德州城壁堅牢,敵眾所聚。定州修築已完,城守粗備。 滄州土城潰圯日久,天寒地凍雨雪泥淖修之未易 便葺。我乘其未備出其不意急趨攻之必有土崩之 勢。今佯言往征遼東,示無南伐之意,以怠其心。因其 懈怠,偃旗捲甲,由間道直擣城下,破之必矣。失今不 取,他日城成,守備堅完,難於為力。且機事貴密,故未 令眾知者慮泄也。」玉與能叩首稱善。徐凱等諜知燕 兵往征遼東,果不為備,遣軍四出伐木,晝夜督軍修 城。燕兵過直沽,王語諸將曰:「彼所備者,惟青縣長盧, 今塼垛兒、竈兒坡數城無水,彼不為備,趨此可徑至 滄州城下。」是夜三更起程,一晝夜行三百里,遇哨騎 盡殺之。食時,掩至滄州,凱猶不知。督軍運土築城如 故。及兵至城下,乃覺,亟命分守城堞,眾皆股栗,倉皇 無暇擐甲。燕王四面急攻,玉麾壯士由城東北肉袒 而登,踰時遂拔其城。先遣兵斷其歸路,生擒凱及暹 及都指揮俞琪、趙許、胡原等,斬首萬餘級,餘眾悉降。 燕將譚淵盡坑殺之,械送凱等還北平。十二月,盛庸移營東昌,燕兵進次臨清。《靖難》兵攻東昌,盛庸、鐵鉉 督師與戰,大敗之,斬其大將張玉。時庸等聞燕兵且 至,宰牛宴犒將士,誓師勵眾,簡閱精銳,背城而陳,具 列火器藥弩以待。燕王謂諸將曰:「此易與耳。彼既乏 糧而出,東昌素無蓄積,其何所恃乎?」燕師所至屢勝, 見庸旗纔往,即鼓譟而前,盡為火器所傷。俄平安兵 至,與庸軍合。於是庸麾兵大戰,斬其都指揮張玉於 陣,騎兵往往有棄甲而降者。庸軍厚集,圍燕王數重。 朱能、周長率邊騎奮擊其東北角,於是西南抽兵漸 薄,王躍馬突出得免庸軍擒斬萬餘人。燕師大敗,遂 北奔。庸趣兵追之,復擊殺者無筭。先是帝詔諸將戒 約軍士,「無使朕他日有殺叔父之名。」燕王知之,故每 戰挺身獨出,雖短兵接戰,莫敢加刃。王騎射尢精,追 者每為所殺。至是兵敗,北奔王猶以一騎殿後,追者 數百人,不敢近。適高煦領指揮華聚等兵至,獲庸部 下指揮常某等數人而去。燕王喜,以高煦為肖己甚, 獎之。三年正月辛酉朔,「《東昌捷》至。」詔褒賞將士。召齊 泰、黃子澄還朝,仍預軍事,享太廟,告東昌之捷。《靖難》 兵還北平。

按《明外史齊泰傳》:「泰與黃子澄同參國政,尋進尚書。 時諸王皆尊屬,擁重兵,地嫌勢逼,遺詔諸王臨邸中, 毋奔喪,王國吏民悉聽朝廷節制。諸王謂泰矯皇考 詔間骨肉,皆不悅。泰嘗使燕,燕王厚餽,泰受而致諸 朝,請為兵費。帝用是益倚重之。建文元年,朝議削諸 藩,泰欲先圖燕,黃子澄不可。燕兵起,首以誅泰、子澄」 為名。帝方委任泰,兵事悉以付之。泰請檄天下,削燕 屬籍,聲罪致討。或難之,泰曰:「明其為賊敵乃可克。名 正言順,又何疑焉。」遂定議伐燕。拜長興侯耿炳文為 大將,與李堅、甯忠等分道進兵。已而炳文敗,子澄薦 李景隆代將,泰極言其不可,子澄不聽。其冬,景隆敗, 帝有懼色。會燕王上書極詆泰、子澄,帝乃解二人任 以謝燕,而陰留之京師,俾參密議。景隆遺燕王書,言 「二人已竄,可息兵歸藩,燕王不聽。明年,盛庸捷東昌。 帝喜,命二人任職如故。」 按《黃子澄傳》:「黃子澄,名湜, 以字行,更字伯淵,分宜人。洪武十八年舉會試第一, 進士及第,授翰林編修,進修撰,伴讀東宮,累遷太常 寺卿。建文帝為皇太孫」,一日坐東角門,謂子澄曰:「諸 王尊屬擁重兵,奈何?」對曰:「諸王護衛兵,纔足自守,萬 一有變,以六師臨之,其誰能支?漢七國非不強,卒底 亡滅。大小強弱勢不同,而順逆之理異也。」太孫喜曰: 「得先生謀,可無虞矣。」比即位,命子澄兼翰林學士,與 齊泰同倚任。謂曰:「先生無忘東角門之言。」子澄頓首 曰:「不敢。」遂與泰謀削諸王。泰欲先燕子,澄執不可,曰: 「周、齊、湘、代、岷諸王,自太祖時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 問罪,必先周。周、燕同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會有 言周王橚不法者,遂命曹國公李景隆往執之,詞連 代、湘、齊三王。橚至,廢為庶人。幽代王桂於大同,以兵 圍湘王柏於荊,柏自焚死。執齊王槫,囚之京師,廢岷 王梗為庶人。周王之就執也,下燕議其罪,燕王上書 申救,帝覽書惻然,謂事莫如且止。子澄與泰力爭之, 未決,出相語曰:「上,婦人之仁耳。今事勢如此,安可不 斷!」明日,又入言曰:「周王已廢,所慮獨燕耳。不亟圖之, 使得漸為謀,非計也。去燕他無足患矣。」帝猶豫曰:「朕 即位未久,連黜諸王,若又削燕,何以自解於天下?」時 燕王已疑懼,稱病,以世子及兩郡王在京,遂稱病篤, 乞三子歸燕。泰即欲收之,子澄曰:「不可。若收三子,則 彼先發有名,且得早為備。不如遣歸,示不疑,乃可襲 而取也。」竟遣還,已悔,追之不及。子澄又請曰:「成大事 者不顧小,信先人者制人。因其稱病襲之,不可緩也。」 帝曰:「燕王勇而有謀,善用兵,恐猝難圖。」乃止。燕師起, 遂以誅泰、子澄為名。帝命耿炳文為大將,帥師討燕。 炳文敗,帝憂之,召問子澄。子澄對曰:「勝負兵家常事。 今天下富盛,兵強食足,區區一隅,豈能當天下全力。」 因薦李景隆代炳文,泰爭之不得。初,景隆妄自負文 武才,臨行,子澄問以方略,不知所對,始大憂悔。及「景 隆屢敗,召還,赦不誅。子澄慟哭,請正其罪,帝不聽。子 澄拊膺曰:『大事去矣。薦景隆誤國,萬死不足贖罪』。」燕 師數勝,解子澄官,已而復之。 按《耿炳文傳》,建文改 元,燕王兵起,帝命炳文為大將軍,率副將軍李堅、甯 忠北伐。炳文年六十有五矣,兵號三十萬,至者十三 萬。八月己酉,次真定,分營滹沱河南北。都督徐凱軍 十萬駐河間,潘忠、楊松駐鄚州,而其先鋒九千人駐 雄縣。值中秋不設備,燕王乘夜渡白溝河,襲破縣城, 九千人皆覆。忠等來援,過月漾橋,半渡,伏發水中,忠、 松俱被執,不屈死,失鄚州。而炳文部將張保者降燕, 備告南軍虛實。燕王縱保歸,使張雄鄚敗狀,謂「北軍 且至。」於是炳文移河南軍渡河,并力當敵。軍甫移,燕 兵驟至,循城蹴擊。炳文軍不得成列,敗入城,爭門。門 塞,自相斮而入,蹈藉死者不可數計。堅忠及都督顧 成、都指揮劉遂皆為燕所擒。燕兵遂圍城,炳文眾尚 十萬,堅守不出。燕王知炳文老將未易下,越三日,解圍還北。而帝驟聞炳文敗,憂甚,謂太常卿黃子澄曰: 「孰堪代將者?」對曰:「李景隆可蚤用,景隆不至此。」遂以 景隆為大將軍,乘傳代炳文。比至軍,燕師已先一日 去。炳文受代歸,景隆遂將其軍,再戰再敗,以至於亡。 燕王稱帝之明年,刑部尚書鄭賜、都御史陳瑛,劾炳 文衣服器皿有龍鳳飾,玉帶用紅綎,僭妄不道。炳文 懼,自殺。子璿,前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尚懿「文太子長 女江都郡主。建文元年,進郡主為公主,璿為駙馬都 尉。炳文北伐,璿勸直搗北平,炳文受代歸,不復用,璿 憤甚。永樂初,杜門稱疾不出,坐罪死。公主復稱郡主, 以憂卒。」 按《姚廣孝傳》:「姚廣孝,長洲人,本醫家子。年 十四,度為僧,名道衍,字斯道。讀書工詩,事道士席應 真,得其陰陽術數之學。然時」無知者,獨里人王行識 為非常人。嘗游嵩山寺,相者袁珙曰:「是何異僧?目三 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道衍大喜,益自 負。洪武中,選高僧,以病免。又詔通儒書僧試禮部,不 受官,賜僧服,還經北固山,懷古賦詩。其儕宗泐見之 曰:「此豈釋子語?」道衍笑不答。高皇后崩,帝命諸王與 一高僧誦經為薦福。於是宗泐為左善世,舉道衍,燕 王與語甚合,請於帝,從至北平,住持慶壽寺,常居府 中,跡愈密,時屏人語。初,懿文太子薨,皇太孫監國,仁 厚好文,中外屬望。惟燕王不平,常懷窺覬,而其陰謀 發自道衍。帝崩,太孫立削諸王畏燕強未發。道衍勸 王反。王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論民 心。」乃進袁珙及卜者余忠。自是燕府陰事,一切與道 衍謀。常選將校,勾軍卒,收材勇異能之士。燕王居元 故宮,道衍練兵後苑,穴地作重屋,周繚,厚垣密甃,瓴 甋瓶缶,日夜鑄軍器,畜鵝鴨亂其聲。久之,謀益露,上 變者日甚。燕王詢道衍,師期曰:「未也。」燕王始稱病。既 稱病亟,會詔逮府中官屬,都指揮張信輸誠床下,燕 王遂決策。適大風雨驟至,簷瓦墮地,燕王色變,道衍 曰:「祥也。飛龍在天,從以風雨。瓦墮,將易黃也。」遂起兵, 以誅齊、黃為名,號其眾曰靖難之師。道衍輔世子居 守,朝廷發大兵討之。數攻北平,薄城築壘,守甚固,擊 卻攻者。夜縋壯士,劫傷南兵。援師至,內外合擊,斬首 無筭。大將李景隆、平安等後先遁,燕王圍濟南三月, 道衍馳書曰:「師老矣,請班師。」乃還。復攻東昌,戰敗亡。 張玉復還。王意怠,欲稍休,道衍力趣之。 按《朱能傳》: 王起兵,能與張玉首謀,殺張昺、謝貴,奪九門,擢指揮 同知。拔薊州,殺馬宣,取遵化。從攻雄縣,破其東門。逐 北至月漾橋,執楊松、潘忠,降其眾於鄚州。長驅至真 定,大敗耿炳文軍,獨與敢死士三十騎,追奔至滹沱 河,躍馬大呼,突炳文軍數萬人皆披靡蹂藉死者甚 眾,降三千餘人,進都指揮僉事。 按《平安傳》,建文元 年,從李景隆北伐,為先鋒。燕王將渡白溝河,安率萬 騎邀之。燕王曰:「平安豎子,往從出塞,識我用兵,敢為 先鋒。今當先破之,使敵喪膽。」及戰,為安所敗,燕王夜 走失道,從者僅三騎,下馬伏視河流,辨東西,始知營 壘所在。明日再戰,燕將房寬先登,安又敗之。驍將陳 亨被創幾死,北兵大敗。燕王見陣後塵起,率七騎馳 赴,左右止王勿前,王曰:「敵精銳所在,吾當之,敵不敢 傷我。」當是時,南軍諸將惟安與瞿能戰最力,王亦幾 危,已而皆敗。燕兵圍濟南,安謀出御河,奪燕餉舟,已 而圍解。明年,燕敗盛庸於夾河,乘勢迴軍,與安戰單 家橋。安奮擊大破之,擒其將薛祿。無何,逸去。再戰滹 沱河,又破之。安於陣中縛樓高數丈,戰酣,輒升高望, 發強弩射燕軍,矢集燕王旗如蝟毛。忽大風起,發屋 拔樹,聲如雷。都指揮鄧戩、陳鵬等陷敵中,安遂敗入 真定。燕王數「出搏戰,所向皆靡。安與庸二軍屢挫之, 王不得逞。」 按《張玉傳》,「建文元年,王起兵,用玉策,奪 北平九門,撫諭城內外,三日而定。師將南,玉獻計東 攻薊州,執殺馬宣、曾濬,遂定薊,趨遵化。選勇士,四鼓 登陴,開城門納軍。軍盡入,守將始覺錯愕迎降。分兵 下永平、密雲,皆致其精甲以益師。擢都指揮僉事,掌」 中營兵。是時,都督徐凱軍河間,潘忠、楊松軍鄚州,長 興侯耿炳文以三十萬眾軍真定。玉說王曰:「潘、楊勇 而無謀,可襲而俘也。」王乃以玉將親兵為前鋒,抵樓 桑,值中秋,南軍方宴會,夜半疾馳破雄縣。忠、松來援, 邀擊月漾橋,生禽之,遂克鄚州。自以輕騎覘炳文軍, 還言:「軍無紀律,其上有敗氣,急擊勿失。」王遂引兵西 至無極。王顧諸將:今兵宜何嚮?諸將以南軍方盛,請 屯新樂。玉曰:「彼雖眾,皆新集。我軍乘勝徑趨真定,破 之必矣。」王曰:「善。吾倚玉足濟大事。」明日抵真定,大敗 炳文軍,獲左右副將軍李堅、甯忠、都督顧成等,斬首 三萬。復敗安陸侯吳傑軍,南軍由是不振。江陰侯吳 高以遼東兵圍永平,曹國公李景隆引兵數十萬攻 北平。王與玉謀先援永平。至則高遁走,玉追斬甚眾。 因說王曰:「大寧去此不遠,襲之必克。」遂從劉家口襲 大寧。自辰至午,破其城,殺都指揮朱鑑。還救北平,直 擣景隆營鄭村壩,大戰三日,景隆大敗。乘勝抵城下, 鼓譟出,表裡夾攻。南軍圍者亦大敗,遁去。從攻廣昌蔚州、大同。諜報景隆收潰卒,號百萬,且復至。玉曰:「兵 貴神速,請先據白溝河,以逸待勞。」遂往駐河上。二日, 景隆至,以精騎馳擊,復大敗之。追奔至濟南,圍其城。 已而解圍還,破滄州,擒徐凱。進攻東昌,與盛庸軍遇。 王以數十騎繞出其後。庸圍之數重,王奮擊得出。玉 不知王所在,突入陣中,戰愈力,格殺數十人,被創死。

按《李景隆傳》,「景隆小字九江。」 《讀書通典故》與方孝

孺友善。長身,秀眉明目,顧盻偉然。每朝會,進止雍容 甚都,太祖數目屬之。既襲爵,屢出練軍湖廣、陝西、河 南,市馬西番。進掌左軍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建文 帝即位,景隆以肺腑見親任。嘗被命逮訊周王橚。及 燕兵起,長興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禦之,皆敗。齊泰、 黃子澄等共薦景隆,乃拜為征鹵大將軍,將兵五十 萬北伐,賜通天犀帶,帝親為推輪,餞之江滸,令一切 便宜行事。景隆貴公子,握兵柄,自尊大,每陞帳輒踞 高坐,令諸將匍匐入謁,諸宿將皆丈人行,景隆一無 所加禮,悉怏怏不肯為用。景隆馳至德州受代,即會 兵進營河間。燕王聞之,語諸將曰:「李九江紈綺少年 耳,一旦以五十萬眾付之,是自坑其眾也。吾當引其 來,使頓於堅城之下,破之必矣。」諸將以北平兵少為 虞,燕王曰:「戰則不足,守則有餘。」遂命世子居守,戒勿 出戰,而自引兵援永平,直趨大寧。景隆聞燕王出,急 引兵而北,渡蘆溝橋,見燕不拒守,意得甚,舉鞭擊鐙 曰:「無能為也!」進圍北平,築壘九門,自督軍攻麗正門。 垂拔,而城中投瓦石下擊,軍驟退。時都督瞿能已破 張掖門,後軍不繼。景隆忌能功,使人止之。於是城中 汲水灌城,天寒冰堅,遂不可拔。城中數縋兵夜襲景 隆軍,軍輒驚擾。乃卻營十里,為長圍以困之。士卒屩 而執戟,晝夜立風雪中,多凍死者。燕王已破大寧,還 軍擊景隆。景隆乃移營白河西以迎燕。燕師乘河冰 夜渡,屢破景隆軍,連戰三日,死者數萬。景隆不能當, 奔德州而壁九門,諸軍遂皆潰。黃子澄等諱景隆敗, 不以聞,且加景隆太子太師。明年正月,燕王攻大同, 以致景隆,令疲於奔命。景隆果引軍出紫荊關往救, 而燕王已由居庸入還北平。景隆士卒凍饑,委棄甲 仗,相屬於道。又聞大同城已破無及,乃遺書燕王,請 釋兵而還,軍德州。中朝恐景隆權尚輕,遣中官齎璽 書,賜黃鉞、弓矢,專征伐。方渡江,風雨舟壞,所賜物盡 失之,乃更製以賜。四月,李景隆大誓師於德州,會武 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等於真定,合軍六十萬,號百 萬,進營白溝河,列陣數十里。燕王率諸將駐固安,而 命張玉先屯蘇家橋。剋日合戰,燕軍屢敗。燕王夜迷 失道,視河流辨東西,達行營。翌日再戰,幾獲燕王。比 日中,忽大風起,折景隆旗纛,陣動,燕王以勁騎繞其 後,景隆軍大亂,奔聲如雷。郭英潰而西,景隆潰而南, 死者二十餘萬,器械輜重、璽書斧鉞皆委棄,為燕所 獲。景隆走德州,燕軍圍之,拔其眾十餘萬人南奔。後 為燕軍所躡,死者數萬,退保濟南。斯役也,王師大挫, 燕勢益張。帝始召景隆還。黃子澄慚憤,執景隆於朝 班,請誅之以謝天下,帝不問。燕師渡江,帝旁皇甚。方 孝孺復請誅景隆,帝慰解之。乃使景隆如燕,割地請 和。景隆遂蒲伏輸款。燕兵屯金川門,遂與谷王穗開 門迎燕。燕王即帝位,授景隆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 惠宗建文四年四月,「徐輝祖敗《靖難》」兵,戰於齊眉山。 六月,李景隆以金川門降。燕王即位。

按《明通紀》:建文三年二月乙未,靖難兵南下,駐於保 定。先是,燕王謂朱能曰:「賊勢鴟張,漸來見逼。今因其 未出,先進師禦之,不可坐受兵制。」師遂南出,諭諸將 士曰:「爾等懷忠奮勇,協力同心,臨陣斬敵,百戰百勝。 比者纔戰即退,棄前屢勝之功,深為可惜。夫懼死者 必死,捐生者必生。若白溝河之戰,南軍怯懦,見敵即 走,故得而殺之,所謂懼死者必死也。爾等刀鋸在前 而不畏,鼎鑊在後而不懾,臨陣舍死,奮不顧身,故能 出百死全一生,所謂捐生者必生也。舉此近事為喻, 不必遠鑑於古,此實爾等所知也。有違紀律者,必殺 無赦。」恪遵予言。師至保定,與諸將議所向,丘福等言: 「定州府民新捷,城池未固,攻之可拔。」王曰:「野戰則易 以成功,攻城則難於收效。況盛庸聚德州,吳傑、平安 頡頏真定,相為掎角,攻城未拔,頓師城下,必合勢來 援。堅城在前,強敵在後,勝負未可決也。今真定相距 德州二百餘里,我軍出其中,賊必出迎戰。西來則先 擊其西,東來則先擊其東,敗賊一軍,餘自破膽。」諸將 曰:「二百里不為遠,我軍分兩賊,聞彼合勢齊攻,我腹 背受敵矣。」王曰:「百里之外,勢不相及。兩陣相對,勝敗 在此呼吸之間,雖百步之內,不能相救。矧二百里耶? 爾等勿憚,試觀吾破之。」三月戊寅,盛庸進兵,營於夾 河。平安駐師單家橋。靖難兵由陳家渡過河逆之,相 去四十里。燕王語諸將曰:「敵每列陣,精銳在前,罷騎 在後。明日與戰,以勁師當其前,摧其精銳,餘自震慴。 中軍嘗去敵五六里,列陣嚴整以待之,我以精騎先

破其陣,繞其背而擊之,如掩扉之勢,推之使前。彼急
考證
行五六里,氣喘力乏,中軍俟其奔過,隨而擊之。我躡

其後,乘勢逐北,賊眾必敗,慎勿逆擊之,彼不得前奔, 則必致死於我矣。切記吾言。」辛巳,盛庸兵「及靖難兵 戰於夾河,殺其大將譚淵;壬午,復戰,敗績,都指揮莊 得等死之,盛庸走德州。時兩軍列陣相對,燕王先帥 三騎覘之,掠陣而過,遂麾兵攻其左掖。庸軍擁盾層 壘自蔽,矢刃不能入。燕軍預作鑽,長六七尺,橫貫鐵 釘於端,釘末有逆鉤,令勇士直前擲之,連貫其盾,亟 不得出,動則皆牽連不可」以蔽,遂乘其空隙攻之,矢 下如雨,敵眾棄盾走。燕騎兵乘之而入,南軍奔潰。燕 將譚淵從軍中望見塵起,遽出兵迎擊之,莊得帥眾 死戰不退,淵與其部下指揮董中峰等皆為得軍所 殺。會日暮,各斂兵還營。明日再戰,燕王謂諸將曰:「昨 日譚淵因敵走,逆擊太早,故不能成功。《兵法》曰:『窮寇 勿追』。故我先戒中軍,令整兵以俟,俟敵已過,然後順 勢擊之。蓋彼雖少挫,其鋒尚銳,汝必欲絕其生路,彼 安得不致死鬥?大抵臨敵貴於審機變,識進退。淵不 從吾言,以致喪身,汝曹當慎之。」時盛庸軍於西南,燕 軍於東北,兩軍交戰,自辰達未,勝負未分。忽東北風 大起,塵埃漲天,沙礫擊面,兩軍瞇目,咫尺不見人。北 兵乘風大呼,縱擊之,南軍大敗,棄兵而走,斬首數萬, 莊得與驍騎將楚智、皂旗張等皆死焉。追至滹沱河, 溺死及蹂踐死者不可勝計。盛庸單騎走德州。是戰 也,燕王輕身出入庸陣,將士守上戒諭,不敢加刃,以 至於敗。詔竄逐齊泰、黃子澄於外,責以付託不效,令 有司籍其家,以謝燕人。有司奉行,徒為文具而已,其 實使之出外募兵也。閏三月己亥,吳傑、平安帥師及 靖難兵戰於槁城,敗績。先是,夾河之戰,吳傑、陳暉等 引兵來與盛庸合,未至八十里,聞庸敗,乃退還真定。 燕王謂諸將曰:「吳傑等若嬰城固守,則為上策;若軍 出即歸,避我不戰,是為中策;若來求戰,則下策也。」乃 設奇以誘之。是日,散軍四出,聲言取糧,令校尉荷擔 抱嬰兒,佯作避兵,奔入真定城。報云:「燕軍各散取糧, 營中無備。」吳傑等聞之,以為信然,乃謀出師,掩其不 備,遂出軍滹沱河,距燕軍營壘七十里。王聞之大喜, 薄暮,趣兵渡河。諸將請俟明旦。都指揮陸榮進曰:「今 日十惡,兵家所忌,不宜進兵。」王曰:「時機不可失也。若 稍緩之,彼退守真定,城堅糧足,攻之難為力矣。拘小 忌者誤大謀。」遂進與南軍遇於槁城。傑等列方陣於 西南,王謂諸將曰:「方陣四面受敵,豈能取勝?我以精 兵攻其一隅,一隅敗則其餘自潰。」乃以軍縻其三面, 悉精銳攻其北隅,相與大戰。王以驍將數百,循滹沱 河繞出其陣後,突入大呼奮擊,南軍矢下如雨,箭集 王所建旗如蝟毛焉,燕師多被殺傷。忽大風起,發屋 折樹,燕師乘之,傑等軍遂大潰。追奔真定城下,俘斬 六萬餘人,生擒都指揮鄧戩、陳鵬等。吳傑、平安,僅得 入城。南兵降於燕,王悉釋之南還。自是南兵愈解體 矣。王遣人送所建旗回北平,諭世子曰:「善藏之,使後 世勿忘也。」《靖難》兵徇河北郡縣,多降,遂次於大名。四 月,燕王遣人上書於朝。時大名官吏迎靖難兵送諜 者言齊泰、黃子澄皆竄逐,有司已簿錄其家。王乃上 書稱臣燕王棣謹奏為息兵養民事,凡數百言。書成, 王以示左右,喜謂曰:「署臣於燕之上,其義爾知之乎?」 皆對曰:「不知。」王曰:「予名與帝音同,皇考太祖皇帝命 名之意有在,今以臣先之,即神燕皇帝,此其兆也。」左 右皆頓首稱賀,遣大理寺少卿薛喦如燕。時燕王書 至,帝以示方孝孺及侍中黃觀二人,閱畢,奏曰:「此機 會也。燕兵久駐大名,暑雨為沴,不戰將困矣。今遣人 報之,以弛其備。且各處兵馬漸集,調遼東軍以攻永 平、德州以擾乎?燕根本受敵,彼必歸援。我軍追躡其 後,破之,在此舉也。使人往返之間,師已畢集矣。投機 之會,決不可失。」帝以為然,乃命觀草詔,赦燕王父子 及諸將士之罪,使歸本國,勿預兵政,仍復王爵,永為 藩輔。遣薛喦等齎往燕師,又作《宣諭》數千言,刊印數 千紙付喦,令密散諸燕將士使歸心。王讀詔大怒,欲 殺喦,既而釋之。乃耀武,令各軍連營百餘里,戈甲旗 鼓相接,而馳射其中,使喦等觀之,留數日乃還。五月, 燕王使指揮武勝等來上書,言:「得總兵官四月二十 日驛書,又有會合軍馬之旨,遣使息兵,誠耶?偽耶?張 機阱以相掩陷,令人豈能自安如此?欲令息兵,可乎? 此不待明者而後知也。」朝廷以燕不肯息兵,執武勝 繫獄。六月,靖難兵破濟寧,掠沙河、沛縣,焚其軍資糧 運數百萬,京師大震。先是,北兵獲諜者,言武勝等繫 獄。燕王大怒,謂諸將曰:「自古敵國往來,理無執使。今 若此,吾必滅之。彼軍萃德州,資糧所給,皆道徐、沛。宜 遣輕騎數千燒彼糧船,則德州饋餉不給,眾必瓦解。」 遂遣其都指揮李遠等率騎兵六千,擾其糧道。遠等 至濟寧穀亭,盡焚軍興以來儲積。丘福、薛祿合兵攻 濟州,塞濠登陴,破其城,遂潛兵掠沙河、沛縣,南軍不 之覺也,糧船數萬艘,糧數百萬石,悉為所焚,軍資器 械俱為煨燼,河水盡熱,魚鱉皆浮死,漕運軍士盡散走歸,京師大震,德州糧餉遂艱,南軍自此益不振矣。 七月,靖難兵襲取彰德軍,攻其城,不克。時都督趙清 守彰德,燕王遣數騎日往來城下,擾其樵採,清遣兵 追之,則引而去,於是城中乏薪,拆屋為炊。既而王令 伏兵城傍山麓,仍遣數騎至城下誘之,清果遣兵出, 誘入伏內,擒殺千餘人,自是不敢復出。王遣人招清, 清對使者言:「殿下至京城日,但以二指《許帖》召臣,不 敢不至,今未敢也。」王悅其言,為之緩攻。平安自真定 率兵攻北平,營於平村,離城五十里,擾其耕牧。燕世 子督眾固守,遣人如《靖難》兵告急。《靖難》兵還,次定州, 遣其將都指揮劉江救北平。八月,靖難將劉江及平 安戰於北平,安軍敗績。初,燕王聞北平被圍,召劉江 問策將安出。江慷慨請行,且曰:「臣方思之。」高煦請與 江先往,江曰:「殿下如何兩處,顧得徒團走不住,為敵 笑耳。」俄而曰:「臣策成矣。」王喜,呼酒送其行。江與王約 曰:「臣至北平,以砲嚮為號,二次砲嚮則決圍,三次砲 嚮則進城。若不聞第三砲,則臣戰死矣。臣若入城中, 既聞外間救至,則守城軍士勇氣自倍。宜令軍士人 帶十砲,俟三次砲嚮之後,為殿者放砲常不絕聲,則 遠近皆謂大軍繼來,平保兒必駭散矣。」王喜然其計。 保兒,安小字也。至是,江與安戰,果如其策,大敗之,斬 獲數千人,獲馬六百餘匹。安走還真定,遣錦衣衛千 戶張安如燕。方孝孺言於朝曰:「今河北師老無功,而 德州餉道又絕,事勢可憂。向以罷兵之說誘之,既不 能行,則當別用一策,安可坐視?臣有一策。」帝曰:「試言 之。」孝孺曰:「燕王素寵愛次子高煦及幼子高燧,其世 子嘗為其二弟所讒,恆不自安。今但用計離間其世 子,使彼父子相疑,則必趨歸北平,而吾可以徐圖其 後矣。」帝從之。遂令孝孺草書貽世子,令背父歸朝,許 以燕王之位,而令張安齎詣世子。世子得書,不啟封, 遣人并安等送赴軍前。時燕宦者黃儼素附高燧,乘 此譖世子,與朝廷通密謀。高煦亦助儼,言燕王不信。 語竟,世子所遣人以書及張安皆至。王覽書歎曰:「吾 父子至親,猶見離間,況君臣之際乎!」乃囚安等。十一 月朔,燕群臣將校上表,燕王勸進宜早即皇帝位,以 慰天下之望。不許。遣駙馬都尉梅殷鎮守淮安。殷尚 太祖女寧國公主,最有才智,太祖最眷注之。臨崩時, 皇太孫與殷俱侍側受顧命,首囑太孫曰:「燕王最不 可忽。」次謂殷曰:「汝老成忠信,可託幼主。」乃出《誓詔》及 遺詔授之曰:「敢有違天者,汝其為朕伐之。」言訖而崩。 太孫既即位,殷以至親嘗在左右。至是,《靖難》兵漸南 逼,諸將多巽懦觀望。乃召募淮南民兵,合軍士號四 十萬,命殷統之,駐淮上以扼燕師。既而燕王遺殷書, 以進香金陵為辭。殷答曰:「進香皇考有禁,遵者為孝, 不遵者為不孝。」王大怒,遣使復書,略言:「今興兵以誅 君側之惡,天命所歸,實非人所能沮。」殷割使者耳鼻 不復報書,口授數語,辭甚峻,且曰:「留汝口回去說知 也。」燕王陞擢將校,以都指揮丘福、朱能、張信、劉才、鄭 亨、李遠、張武、火真、陳珪、李彬、陳賢、王忠、徐忠、陳文、房 寬並為五軍都督僉事,陞紀善李忠為右長史,餘將 士陞秩有差。都督楊文帥遼東軍圍永平,《靖難兵》劉 江擊敗之。十二月,燕王帥師南伐,敗南軍於蠡縣。《靖 難》兵自此有進無退矣。四年正月,命魏國公徐輝祖 率京軍往援。山東都督平安復通州,不克。指揮賈榮 等兵敗於衡水。《靖難》兵攻破東河及東平,指揮詹璟 被執,吏目鄭華死之。《靖難》兵攻汶上,都指揮薛鵬被 執。攻沛,指揮王顯叛降,知縣顏伯瑋及主簿唐子清、 典史黃謙死之。三月甲申,燕兵自徐州進攻宿州,平 安率精兵四萬為先鋒,追躡之。壬辰,燕王至渦河,安 至淝河,遇伏,戰敗。胡騎指揮火耳灰、哈三帖木兒皆 被執。安等駐宿州,燕將乃斷徐州餉道。燕兵攻破蕭 縣,知縣鄭恕死之。以蘇州府知府姚善參贊都指揮 儲欽軍事,兼督蘇、松、常、鎮、嘉興五郡軍馬,入援京師。 《靖難》兵破宿州,遂取徐州。於是齊魯營堡諸文武將 吏皆降,軍士或「散為群盜,反抄奪芻糧,助北兵為勢 矣。」四月丁卯,總兵官都督何福敗《靖難》兵於小河,斬 其大將陳文、韓貴。時北兵至小河,陳文於一要處為 橋,先渡步卒輜重,騎兵隨之,遂分兵守橋。明日,何福 列陣亙十餘里,張左右翼,緣河而東。燕王帥騎與戰, 福麾步兵而前,爭所守橋。福率後軍來援,奮擊破之, 俘斬數百人,遂斬陳文於陣,勇氣百倍,遂渡橋南。燕 將張武見文戰沒,率勇敢士自林間突出,與王騎合 擊卻之。指揮丁良、朱彬被執,燕將都指揮韓貴亦戰 死。於是福軍與燕兵南北對壘,相持者數日。甲戌,魏 國公徐輝祖帥京軍及《靖難》兵戰於齊眉山,敗之,召 輝祖還京師。時北兵駐齊眉山,輝祖帥軍援何福。既 至,相與大戰,自午至酉,勝負相當。薄暮,輝祖斬其蔚 州衛千戶李斌等十餘人。斌於北軍中最號勇敢,馬 蹶,為南軍所擒,猶力斬數人乃死。於是北兵退走,還 營,掘塹以自固。是時,南軍再捷,北將皆懼,議旋師。朱 能獨斥諸將,大聲曰:「漢高帝十戰九敗,終有天下。況殿下自起兵以來,克捷多矣。一挫而歸,寧能北面事 人?諸將言歸者皆不忠,當斬以徇。」眾不敢復言,王遂 決意引兵南下。會京師傳言燕王已北歸,帝以京城 不可無兵,乃召輝祖還。何福孤軍無援,遂不能禦。丁 丑,何福移師營於靈璧。時南軍所至,掘塹作壘為營, 軍士通夕不得休。既成而將旦復行,往往虛敝人力, 故臨「陣之際,卒先罷困矣。」燕王行營,不為塹壘,但分 布隊伍,列陣為門,敵不敢犯。故將士至營,即得休息 自便。暇則射獵,周覽地勢,得禽輒頒將士,每拔城破 壘,悉以所獲財物賚之,人樂為用。至是,對壘日久,王 與將士不解甲者一月矣。盛夏淮土蒸濕,暑雨連作, 軍中常恐疾疫,將士頗怨。屢請渡河擇地休息士馬, 王諭之曰:「兩敵相持,貴進忌退,一渡河則士心必懈。 敵乘勝來邀,祇取敗辱耳。況敵久乏糧,士卒饑窘,其 心已離,邀其餉道,可以坐困之。今日之勢,利已在我, 不容少緩。」諸將惟朱能、鄭亨以為然,餘人猶固請不 已,王盛怒斥之,諸將乃不敢復言。遂遣朱榮、劉江等 率輕騎截南軍餉道,又令遊騎擾其樵採。何福乃下 令移營靈璧,以免其擾,且就糧尤便。然分軍護糧,勢 不得完,銳氣頗衰。己卯,靖難兵及何福、平安戰於靈 璧,福等敗績。時南軍運糧五萬,平安帥馬步六萬護 之,為方員負糧者居其中。燕王覘知之,分壯士萬人 遮援兵,而令高煦伏兵於林間,戒伺敵戰疲即出擊。 於是躬率師逆戰,以騎兵為兩翼。安引軍突至,殺北 兵千餘,矢下如雨。王麾步軍縱擊,橫貫其陣,斷而為 二,南軍遂亂。何福等出壁,與安合擊,殺傷甚眾,北兵 引卻。高煦窺見南師疲困,即帥眾突出擊之。王還兵 掩擊其後,福等大敗,俘斬萬餘人,獲馬三千餘匹,盡 獲其糧餉。福等以餘眾入營,塞壘門堅守。是夜,福下 令,期明旦聞砲聲三,即突圍出師就糧於淮河。庚辰, 《靖難》兵攻破靈璧營,何福遁走,副總兵陳暉、平安皆 被執,參贊軍務禮部侍郎陳悟善、大理寺丞彭與民 皆死之。時燕王令諸軍攻靈璧營,而躬率諸將先登, 軍士蟻附而上。北兵三震砲,福軍誤以為己砲,急趨 門走,門塞不得出,營中紛擾,人馬墜濠塹皆滿。北兵 急擊之,遂破其營,生擒陳暉、平安及參將都督馬溥、 徐真,都指揮孫晟、指揮王貴等一百八十餘員,獲馬 二萬餘匹。降者無筭,悉縱遣之。何福單騎脫走,自是 南兵益衰。識者知金陵不能守矣。黃子澄聞之,撫膺 大慟曰:「大事去矣,吾輩萬死不足贖誤國之罪。」五月, 遼東總兵官楊文帥師還濟南,至直沽,師潰。時靖難 兵南下,朝廷用齊、黃策,調遼東兵十萬至濟南,與鐵 鉉合勢,以絕北兵後。比至直沽,遇北將宋貴等截殺, 遂潰,竟無一人至濟南者。辛卯,靖難兵渡淮,大將軍 盛庸敗走,遂克盱眙縣。時盛庸領馬步兵數萬、戰艦 數千,列淮之南岸,燕兵列北岸相對。燕王命艤舟編 筏,揚旗鼓譟,指揮若將渡者。南軍望之有懼色。王命 丘福、朱能狗兒等將驍勇數百,西行二十里,以小舟 潛濟。南軍初不之覺也,及漸近營舉砲,兩軍駭愕,福 等衝突其陣,南軍棄戈甲而走。庸股慄不能上馬,其 下掖之登舟,一單舸脫走,北兵盡獲其戰艦,遂濟淮 駐南岸。是日遂攻下盱眙。王會諸將圖所向。或謂宜 先取鳳陽,徑趨滁、和,集船渡江。或欲先取淮安,自高 郵以達真、揚,即渡江,可無後顧之虞。王曰:「不然。鳳陽 樓櫓堅完,所守既固,非攻不下,恐震驚皇陵。淮安高 城深池,積粟既富,人馬尚多,攻之不下,曠日遲久,則 力屈威挫。援兵既集,非我之利。今乘勝鼓行,直趨揚 州,儀真兩城軍弱,可招而下。既得真、揚,則淮安、鳳陽 人心自懈。我耀兵江上,聚舟渡江,京城震駭,必有內 變。吾於此時索取姦惡,事窮勢迫,誰能固匿之?必有 縛獻軍門者,吾得而甘心焉。以雪圍迫之恥,拔諸王 之困,可指日而收效也。」諸將皆頓首稱善。遣禮部侍 郎黃觀往安慶,修撰王叔英往德州,都御史練子寧 往杭州募兵,入援京師。三人奉詔,皆奮不顧家,然勢 不可為矣。揚州衛指揮王禮以城降於靖難師。先是 燕遣都指揮吳玉招諭揚州守備指揮崇剛,監軍御 史王彬不從,謀集兵守禦。玉飛書募人擒之。禮先謀 應北兵,為剛等所執,繫獄。至是禮黨千戶徐政等率 眾破獄出之,遂執剛及彬,開城降。庚子,北兵至天長, 禮、政等縛二人以獻,不屈,皆死。燕王遂至揚州。命禮 同指揮吳庸等諭下高郵、通、泰諸城,并集舟以備渡 江。靖難兵克儀真,遂立大營於高資港。儀真既破,北 舟往來江上,旗鼓蔽天。鎮江守童俊送款,建文帝雖 下詔天下勤王,然而無及矣。呂太后遣慶成郡王如 靖難師議和。時北兵既克儀真,方孝孺曰:「事急矣,宜 以計稍緩之。遣人許以割地。稽延數日,東南召募丁 壯,當畢集。天塹之險,北軍不長舟楫,相與決戰,成敗 未可知也。」帝善其言,乃以太后命遣郡王往,以割地 分南北為請。燕王怒曰:「此特欲緩我師耳,行將與諸 弟姊相見,無多言也。」六月,癸丑朔,靖難兵括船於瓜 州,燕王將渡江也,命都指揮吳庸集高郵、通泰船於瓜洲,命內官狗兒領都指揮華聚為前哨,狗兒後賜 姓名王彥。《靖難》兵至浦子口,盛庸諸將逆戰,敗之。命 都督僉事陳瑄率舟師援庸叛降燕,兵部侍郎陳植 死之。庚申,《靖難》兵次於龍潭。時建文帝聞盛庸復敗, 沿江舟師皆降,憂懼不知所為,問計於方孝孺,孝孺 陳固守之策曰:「今城中尚勁兵二十萬,城高池深,糧 食充足,盡撤城外民舍,驅民入城,足以固守,以待援 兵至,內外夾擊,決死一戰,可以成功。萬一不利,車駕 幸蜀,收集士馬,以為後舉。」帝然之,乃命谷王橞、安王 楹分守都城門,遣李景隆及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 佐往龍潭,仍以割地講和為辭,以待援兵。景隆等既 至,見燕王俯伏惶汗,不敢仰視。久之,乃以割地講和 為請。燕王笑曰:「公等今為說客耶?割地何名?公何為 聽奸臣之計?」景隆等懼,不敢對,既乃以君臣上下之 義為言。王不悅,遂遣景隆等歸。齊泰奔廣德州,黃子 澄奔蘇州逃難,且促徵兵。時王叔英在廣德,募兵無 應者。子澄欲航海徵兵於外裔,不果。建文帝太息曰: 「事出汝輩,而今皆棄我去乎!」徘徊殿庭,長吁不已。癸 亥,靖難先鋒將劉保華聚哨至朝陽門外。甲子,靖難 兵進屯金川門。時北兵既駐龍潭,慮京城完繕,四方 或有勤王者,日夜為攻禦備,乃命保等領先鋒騎兵 千餘,哨至朝陽門。覘知無備,還報,燕王大喜,乃整兵 而進。先是,左都督徐增壽謀應北兵,約開門降。御史 魏公冕等請誅之,不聽。至是,北兵進屯金川門,建文 帝乃命左右捽增壽至,責以大義,殺之。乙丑昧爽,靖 難將劉保等攻金川門,克之。時谷王橞與李景隆守 金川門,北兵至,遂開門迎附。保等遂引兵入城。魏國 公徐輝祖率師迎戰,敗績。建文帝縱火焚宮,變服遁 去。京師傳言「帝崩」,時六月十三日也。燕王按兵入城, 安王楹等及文武群臣父老人等皆來迎。茹《瑺先》群 臣叩頭勸進,許之。遣人布告天下各處,召募丁壯,令 悉解散復業。是日,前僉都御史程本立、太常少卿廖 昇、衡府紀善周是修、大理寺丞鄒瑾、御史魏公冕、給 事中龔泰等皆死之。文臣迎附知名者:吏部右侍郎 蹇義,戶部右侍郎夏原吉,兵部侍郎劉儁,右侍郎古 朴、劉季篪,大理少卿薛喦,翰林學士董倫,侍講王景, 修撰胡靖、李貫,編修吳溥、楊榮、楊溥,侍書黃淮、芮善, 待詔解縉,給事中金幼孜、胡濙,吏部郎中陳合,兵部 郎中方賓,禮部員外宋禮,國子助教王達、鄒緝,吳府 審理副楊士奇,桐城知縣胡儼,後多至大位,或列諸 名臣云。燕王揭榜討左班文職姦臣,計二十九人:太 常寺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禮部尚書陳迪,文學 博士方孝孺,副都御史練子寧,禮部侍郎黃觀,大理 少卿胡聞,寺丞鄒瑾,戶部尚書王純,侍郎郭任、盧迥, 刑部尚書侯泰、暴昭,工部尚書鄭賜,侍郎黃福,吏部 尚書張紞,侍郎毛泰亨,給事中陳繼之,御史董鏞、 曾 鳳韶、王度、高翔、魏公冕、謝昇,前御史尹昌隆,宗人府 經歷宋徵、卓敬,修撰王叔英,戶部主事巨敬。先是出 賞格,「凡文武官員軍民人等,綁縛奸惡,為首者陞官 三級,為從者陞二級。綁縛官吏,為首者陞二級,為從 者陞一級。」有司奉旨出示。自是擒獲得官者甚眾,乘 機報私仇,劫掠財物者紛紛,雖禁不能止也。既而鄭 賜、王純、黃福、尹昌隆皆迎駕歸附,自陳為奸臣所累, 乞宥罪,令復其官。以茹瑺、李景隆言,并宥張紞,復為 吏部尚書,餘皆不宥。尋復揭姦臣榜於朝堂,增徐輝 祖、葛成、周是修、鐵鉉、姚善等共五十一人。燕王清宮 三日,諸宮人、女官、內宦多誅死,惟得罪於建文者乃 得留。丙寅,諸王及文武諸臣請正天位。丁卯,諸將上 表勸進。戊辰,諸王上表勸進。己巳,王謁孝陵,還御奉 天殿,即皇帝位。壬申,備天子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 輟朝三日。先是,宮中火起,皇后馬氏亦赴火死。及上 清宮詰問宮人,內侍以建文君所在,皆指認,后屍應 焉。乃出屍於煨燼中,哭之曰:「小子無知,乃至此乎!」召 翰林侍讀王景,問:「葬禮當何如?」景對曰:「當葬以天子 之禮。」上從之。

按《明外史平安傳》:「燕師出大名,安不急迎戰,而與庸 及吳傑等分兵擾其餉道。燕王苦之,遣指揮武勝奉 書於朝,請撤安等息兵。帝覽書頗惑之。而燕將李遠 等方潛走沛縣,焚糧舟,掠彰德,破尾尖寨,諭降林縣, 勢且南下。安於是率萬騎直走北平,至平村,去城五 十里而軍。燕王懼,遣劉江等馳救,安亦引還。與燕將」 李彬戰楊村,敗之。燕兵破,蕭安統大軍營小河,張左 右翼以進,合戰,大敗之,斬其將陳文;再戰再敗之,又 斬其將王真。真敢戰,燕王常曰:「奮勇如王真,何事不 成!」至是為安所殺,燕王乃身自逆戰。安挺鎗大呼,直 前刺王,馬忽蹶,燕王脫走。燕軍大懼,移軍齊眉山。安 復進搏戰,自午至酉,又敗之。燕諸將請還軍圖後舉, 王大怒,諸將不敢復言而何?福又引軍來與安合,燕 軍益大懼。燕王晝夜擐甲。福欲持久老燕師,移營靈 璧,深塹高壘自固,而運糧實其中。會糧至,安分兵迎 糧,燕王以精騎遮之,軍分為二。福開壁援,為高煦所敗。將移軍淮河就糧,燕軍猝薄其壘,軍中大亂,人馬 墜壕塹俱滿,福單騎走,安及陳暉、馬溥、徐真、孫成等 三十七人皆被執。文臣、宦官在軍被執者百五十餘 人。燕軍既得安,懽呼動地曰:「吾屬自此獲安矣!」安屢 敗燕兵,斬驍將數人,燕軍莫敢嬰其鋒,至是爭請殺 之。燕王惜其勇,簡銳卒衛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資等 善視之。王即帝位,以安為北平都指揮使,尋進行後 府都督僉事。帝嘗笑問安曰:「向非馬蹶,當何如?」安曰: 「刺陛下如拉朽耳。」 按《姚廣孝傳》:燕王自東昌敗還, 意欲稍休,道衍力趣之,益募壯士。敗盛庸,破房昭西 水寨。道衍語王毋下城邑,疾趨金陵。金陵單弱,勢必 舉,從之。燕王即帝位,授僧錄司左善世。帝在藩邸,所 接皆武人,獨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轉戰山東,諸將悉 從北平,官吏惟道衍與郭資輩二三文臣居守。而帝 在軍三年,或旋或否,戰守機事,皆決於道衍。道衍未 嘗臨戰陣,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為多,錄功以為 第一。 按《盛庸傳》,「三年,燕王復出保定,庸營夾河,王 以三騎來覘,掠其陣而過。庸遣千騎追襲,為王射卻。 王令步卒先攻,庸軍擁盾自蔽」,乃以鐵䂎鉤之。騎兵 乘間馳入,庸麾軍力戰,燕將譚淵鏖死,而朱能、張武 等率眾並進。王以勁騎貫陣,與能合勢,庸部驍將《皂 旗張》等亦俱殲焉。會日暮斂兵,燕王以數十騎逼庸 營野宿。天明,引馬鳴角,穿營而去。明日復戰,燕軍東 北,庸軍西南,自辰至未,互勝負。兩軍皆疲,將士各坐 息。復起戰,忽東北風大發,飛塵蔽天,庸軍士面迎,砂 礫不辨物。燕兵乘風大呼,左右橫擊,斬首數萬。庸大 敗,走德州。先是,庸出夾河,約吳傑、平安等出真定,攻 北平。將至,庸敗聞,遂還。及靈璧敗,安等被執,庸獨列 戰艦淮南岸拒燕,而燕將丘福等潛濟出庸後,庸不 能軍。燕王遂渡淮,庸據浦口。燕王從盱眙出揚州,將 謀渡江,庸率諸將奮擊敗之。燕師既深入,不得渡,又 無後援,欲且議和北還。會高煦引番騎至,殊死戰,庸 小卻。帝遣都督陳瑄來援,瑄竟叛,率舟師迎燕。燕王 乘瑄舟徑渡。庸倉卒聚海艘,出高資港,迎戰,不勝,軍 潰散。嗣是不復有拒燕者矣。燕王稱帝,庸尚擁兵淮 上。乃賜敕曰:「比以山東未定,命卿鎮守淮安。今鐵鉉 就獲,諸郡悉平。朕念山東久困兵革,憊於轉輸。卿宜 輯兵養民,以稱朕意。」永樂元年致仕。無何,千戶王欽 訐庸罪狀,欽立進指揮同知。都御史陳瑛因劾庸怨 望有異圖,庸遂自殺。 按《朱能傳》:王與平安戰齊眉 山,安兵又大捷。諸將議旋師,能獨按劍曰:「『漢高十戰 九敗,終有天下。今舉事連得勝,小挫輒歸,更能北面 事人耶』?王說遂決意引兵,南安等合兵六十萬,依潼 山為陣。能率李遠等四面攻,大敗安銀牌軍。都督陳 暉來援,又敗暉,生擒裨將以下三十餘人,降十萬眾。 累遷右軍都督僉事,進克泗州,渡淮敗庸兵,拔盱眙, 下揚州,渡江入金川門。」 按《方孝孺傳》,建文三年,燕 兵掠大名,上書指斥。帝以書示孝孺,孝孺曰:「燕兵久 頓大名,天暑雨,當不戰自罷。急令遼東諸將入山海 關,攻永平,真定諸將渡蘆溝,搗北平,彼必歸援,我以 大軍躡其後,可成擒也。今其奏事適至,宜且與報書, 往返踰月,使其將士心稍懈,懈則眾離我。謀定勢合, 進而蹴之不難矣。」帝命孝孺草詔,遣大理寺少卿薛 喦馳報燕,盡赦燕罪,使罷兵歸藩。又為《宣諭》數千言, 授喦,持至燕軍中,密散諸將士。比至,喦匿宣諭不敢 出。燕王復遣指揮武勝奉書,請盡撤諸道兵。帝將許 之,孝孺曰:「陛下即欲罷兵,兵一散,難復聚。彼長驅犯 闕,何以禦之?願毋為所惑。」及燕兵克儀真,孝孺進曰: 「東南募兵漸集,北軍不長舟楫。我據天塹之險,與戰 江上,勝負未可知也。」帝然之,命諸將集舟師,而陳瑄 以戰艦降燕。燕兵遂渡江,時四年六月乙卯也。或勸 帝幸浙,或言幸湖湘。孝孺請堅守京城,待四方援兵, 即事不濟,當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鎮撫 伍雲執孝孺以獻,成祖命繫獄。先是,成祖發北平,姚 廣孝以孝孺為託,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 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成祖頷之。至是,使其門 人諭意,孝孺怒斥之。成祖又召使草詔,及見,悲慟徹 殿陛。成祖降榻勞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輔成 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 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國賴長君。」孝孺曰:「何不立成 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顧左右授筆札曰:「詔天下 非先生草不可。」孝孺大書數字,投筆於地,且哭且罵 曰:「死即死,詔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諸市,孝孺慨然就 死。 按《景清傳》,建文初,為北平參議。燕王與語,言論 明晰,大稱賞。尋召還,為僉都御史,已改御史大夫。燕 師入,諸臣死者甚眾,清素預密謀,且約孝孺等同殉, 至是獨詣闕自歸。成祖命仍其官,委蛇班行者久之。 一日早朝,清衣緋懷刃入。先是,日者奏異星赤色,犯 帝座甚急,成祖故疑清。及朝,清獨著緋,命搜之,得所 藏刃。清知事不成,躍起嫚罵。成祖怒,命剝磔死。或曰: 「是夕成祖夢清繞殿為厲,遂赤其族。已而復為厲」,命發其先墓,籍其鄉。轉相攀染,謂之「瓜蔓」,抄村里為墟 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