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第24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四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二百四十一卷目錄
屯田部彙考一
漢〈文帝一則 武帝元鼎一則 征和一則 昭帝始元二則 元鳳三則 宣帝地節二
則 神爵二則 元帝永光一則 建昭一則〉
後漢〈光武帝建武七則 明帝永平一則 章帝建初一則 章和一則 和帝永元一
則 安帝永初一則 元初一則 廷光一則 順帝永建二則 陽嘉一則 獻帝建安二則
後主建興一則〉
魏〈邵陵厲公正始一則 陳留王咸熙一則〉
吳〈大帝黃武一則〉
戎政典第二百四十一卷
屯田部彙考一
[编辑]漢
[编辑]文帝十一年募民耕塞下
[编辑]按《漢書文帝本紀》,不載。按晁錯、傅錯上守邊備塞、 勸農力本、當世急務二事,曰:「陛下幸憂邊境,遣將吏 發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遠方之卒守塞,一歲而 更,不知敵人之能,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 之。以便為之高城深塹,具藺石,布渠荅,復為一城。其 內城間百五十步要害之處,通川之道,調立城邑,毋 下」千家,為中周虎落。先為室屋,具田器,迺募辠人及 免徒復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贖辠,及輸奴婢 欲拜爵者;不足,迺募民之欲往者,皆賜高爵,復其家, 予冬夏衣廩食,能自給而止。郡縣之民得買其爵,以 自增至卿。其亡夫若妻者,縣官買予之。「人情非有匹 敵,不能久安其處。塞下之民祿利不厚,不可使久居 危難之地。敵人入驅而能止其所驅者,以其半予之 縣官,為贖其民。如是則邑里相救助,赴敵不避死,非 以德上也。欲全親而利其財,此與東方之戍卒,不習 地勢而心畏敵者,功相萬也。」以陛下之時,徙民實邊, 使遠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係擄之 患,利施後世,名稱聖明。「其與秦之行怨民,相去遠矣。」 上從其言,募民徙塞下。錯復言:「陛下幸募民相徙,以 實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輸將之費益寡,甚大惠也。 下吏誠能稱厚惠,奉明法,存卹所徙之老弱,善遇其 壯士,和輯其心而勿侵刻,使先至者安樂而不思故 鄉,則貧民相寡而勸往矣。臣聞古之徙遠方,以實虛 也,相其」陰陽之和,嘗其水泉之味,審其土地之宜,觀 其草木之饒,然後營邑立城,製里割宅,通田作之道, 正阡陌之界,先為築室,家有一堂二內,門戶之閉,置 器物焉,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此民所以輕去故鄉 而勸之新邑也。為置醫巫,以救疾病,以修祭祀,男女 有昏,生死相卹,墳墓相從,種樹畜長,室屋完安,此所 以使民樂其處而有長居之心也。臣又聞古之制邊 縣以備敵也,使五家為伍,伍有長;十長一里,里有假 士;四里一連,連有假五百〈假五百帥名也〉「十連一邑,邑有假 候」,皆擇其邑之賢材,有護習地形、知民心者,居則習 民於射法,出則教民於應敵。故卒伍成於內,則軍正 定於外。服習以成,勿令遷徙,幼則同遊,長則共事。夜 戰聲相知,則足以相救;晝戰目相見,則足以相識;驩 愛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而勸以厚賞,威以重罰,則前 死不還踵矣。所徙之民,非壯有材力,但費衣糧,不可 用也。雖有材力,不得良吏,猶亡功也。陛下絕匈奴不 與和親,臣竊意其冬來南也,壹大治則終身創矣。欲 立威者,始於折膠,來而不能困,使得氣去,後未易服 也。愚臣亡識,唯陛下財察。
武帝元鼎六年始令塞卒屯田張掖酒泉郡
[编辑]按《漢書武帝本紀》:「六年,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 郡,徙民以實之。」按《食貨志》:「初置張掖、酒泉郡,而上 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
征和四年六月桑弘羊請屯田輪臺詔不許
[编辑]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傅》,武帝初通西域, 置校尉屯田渠犁。是時軍旅連出,師行三十二年,海 內虛耗。征和中,貳師將軍李廣利以軍降匈奴。上既 悔遠征伐,而搜粟都尉桑弘羊與丞相御史奏言:「故 輪臺以東,捷枝、渠犁皆故國,地廣饒水草,有溉田五 千頃以上,處溫和,田美,可益通溝渠,種五穀,與中國 同時熟,其旁國少錐刀貴,黃金采繒,可以易穀食,宜 給足,不可乏。臣愚以為可遣屯田卒詣故輪臺以東, 置校尉三人分護,各舉圖地形,通利溝渠,務使以時 益種五穀。張掖、酒泉遣騎假司馬為斥候,屬校尉,事 有便宜,因騎置以聞。田一歲有積穀,募民壯健有累 重敢徙者,詣田所,就畜積為本業,益墾溉田,稍築列亭,連城而西,以威西國,輔烏孫為便。臣謹遣徵事臣 昌,分部行邊,嚴敕太守、都尉,明烽火,選士馬,謹斥候, 蓄茭草。願陛下遣使使西國,以安其意。臣昧死請上。」 迺下詔深陳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 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而今又請遣卒田輪臺, 輪臺西於車師千餘里,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 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朕不忍聞。」由是不復出軍。 〈按聖學格物通作征和四年六月〉
昭帝 年用桑弘羊前議屯田輪臺
[编辑]按《漢書昭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傅》,初,貳師將軍李 廣利擊大宛,還,過杅彌,杅彌遣太子賴丹為質於龜 茲,廣利責龜茲曰:「外國皆臣屬於漢,龜玆何以得受 杅彌質?」即將賴丹入至京師,昭帝乃用桑弘羊前議, 以杅彌太子賴丹為校尉將軍田輪臺。輪臺與渠犁 地皆相連也。
始元二年冬,調故吏將屯田張掖郡。
按:《漢書昭帝本紀》云云。
元鳳三年正月詔上所賜牛勿收責
[编辑]按《漢書昭帝本紀》:三年正月詔曰:「非丞相御史所請, 邊郡受牛者勿收責。」
〈註〉應劭曰:「武帝始開三邊,徙民屯田皆與犁牛,後丞相、御史復間有所請,今敕自上所賜與勿收責,丞相所請,乃令其顧稅耳。」
元鳳四年,從鄯善王請,遣司馬吏士屯田伊循 按:《漢書昭帝本紀》,「四年夏四月,詔平樂監傅介子,持 節使誅斬樓蘭王安歸,首縣北闕,封義陽侯。」〈樓蘭王名安西 域傅作嘗互異〉 按《西域傅》,元鳳四年,平樂監傅介子斬樓 蘭王嘗歸首,馳傅詣闕,縣首北闕下,封介子為義陽 侯,乃立尉屠耆為王,更名其國為鄯善。王自請天子 曰:「身在漢久,今歸單弱,而前王有子在,恐為所殺。國 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願漢遣二將屯田積穀,令臣 得依其威重。」於是漢遣司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 循以填。〈音竹刃反〉撫之。其後更置都尉。伊循官置始此。 元鳳五年六月。發三輔及郡國惡少年吏有告劾亡 者屯遼東。
按:《漢書昭帝本紀》云云。
宣帝地節二年遣使屯田渠犁及車師
[编辑]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傅》地節二年,漢遣 侍郎鄭吉、校尉司馬憙將免刑罪人田渠犁,積穀欲 以攻車師。至秋收穀,吉、憙發城郭諸國兵萬餘人,自 與所將田士千五百人,共擊車師,攻交河城,破之。王 尚在其北石城中,未得會軍食盡,吉等且罷兵,歸渠 犁田。秋收畢,復發兵攻車師王於石城。王聞漢兵且 至,北走匈奴求救,匈奴未為發兵。王來還,與貴人蘇 猶議,欲降漢,恐不見信。蘇猶教王擊匈奴邊國小蒲 類,斬首,略其人民以降吉。車師旁小金附國隨漢軍 後盜車師。車師王復自請擊破金附。匈奴聞車師降 漢,發兵攻車師。吉、憙引兵北逢之,匈奴不敢前。吉、憙 即留一候,與卒二十人,留守王吉等引兵歸渠犁。車 師王恐匈奴兵復至而見殺也,迺輕騎奔烏孫。吉即 迎其妻子置渠犁東。奏事至酒泉,有詔還田渠犁及 車師,益積穀以去西國侵匈奴。吉還,傅送車師王妻 子詣長安,賞賜甚厚。每朝會四裔,常尊顯以示之。於 是吉始使吏卒三百人別田車師得降者,言單于。大 臣皆曰:「車師地肥美,近匈奴,使漢得之,多田積穀,必 害人國,不可不爭也。」果遣騎來擊田者,吉迺與校尉 盡將渠犁田士千五百人往田,匈奴復益遣騎來。漢 田卒少,不能當,保車師城中。匈奴將即其城下謂吉 曰:「單于必爭此地,不可田也。」圍城數日,迺解。後常數 千騎往來守車師,吉上書言:「車師去渠犁千餘里,間 以河山,北近匈奴,漢兵在渠犁者勢不能相救,願益 田卒。」公卿議以為「道遠煩費,可且罷車師田者。」詔遣 長羅侯將張掖、酒泉騎出車師北千餘里,揚威武。車 師旁匈奴引去,吉迺得出歸渠犁。凡三校尉屯田。 《按辛慶忌傅》。慶忌少以父任為右校丞,隨長羅侯常 惠屯田烏孫赤谷城,與歙侯戰。
地節三年,車師東徙,遣屯士分田以實其地。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匈奴傅地節三年,西域 城郭共擊匈奴,取車師國,得其王及人眾而去。單于 復以車師王昆弟兜莫為車師王,收其餘民東徙,不 敢居故地,而漢益遣屯士分田車師地以實之。
神爵元年後將軍趙充國言屯田之計
[编辑]按《漢書宣帝本紀》云云。按《趙充國傅》,元康三年,先 零與諸羌種豪解仇交質,充國曰:「宜遣使者行邊兵。」 兩府白遣義渠安國,安國至,召先零諸豪三十餘人 斬之。諸降羌恐怒,劫略小種,背畔犯塞。安國騎三千 為戎所擊,失亡車重兵器甚眾。安國引還,至令居以 聞。是歲神爵元年春也。時充國年七十餘,上問誰可 將者,充國曰:「無踰老臣者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充國至金城,以遠斥候為務,行必為戰備,止必堅營 壁,持重愛士卒,先計後戰。酒泉太守辛武賢奏以七月上旬齎三十日糧,分兵並出張掖、酒泉,合擊䍐幵 在鮮水上者。拜武賢破羌將軍,嘉納其冊,以書敕讓 充國。充國迺上書陳兵利害曰:「臣位至上卿,爵為列 侯,犬馬之齒七十六,獨思惟兵利害至熟悉也。於臣 之計,先誅先零,則䍐幵之屬不煩兵而服;不服,涉正 月擊之,以今進兵,不見其利。」六月戊申奏。七月甲寅, 璽書報從充國計,後䍐竟不煩兵而下。其秋,充國病, 上賜書曰:「制詔後將軍聞苦腳脛寒泄,將軍年老加 疾,一朝之變不可諱,朕甚憂之。今詔破羌將軍詣屯 所為將軍副,急因天時大利,吏士銳氣,以十二月擊 先零羌,即疾劇留屯毋行,獨遣破羌彊弩將軍。」時羌 降者萬餘人矣。充國度其必壞,欲罷騎兵屯田以待 其敝,作奏未上,會得進兵璽書,中郎將卬懼,使客諫 充國曰:「誠令兵出,破軍殺將,以傾國家,將軍守之可 也。即利與病,又何足爭?一旦不合上意,遣繡衣來責 將軍,將軍之身不能自保,何國家之安?」充國歎曰:「是 何言之不忠也!本用吾言,羌戎得至是耶?往者舉可 先行羌者,吾舉辛武賢丞相御史復白遣義渠安國, 竟沮敗羌。金城、湟中穀斛八錢,吾謂耿中丞糴二百 萬斛穀,羌人不敢動矣。耿中丞請糴百萬斛,迺得四 十萬斛耳。義渠再使,且費其半。失此二冊,羌人故敢 為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既然矣。今兵久不決,四 裔卒有搖動,相因而起,雖有知者,不能善其後,羌獨 足憂耶?吾固以死守之,明主可為忠言。」遂上《屯田奏》 曰:「臣聞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舉得於外,則福生 於內,不可不慎。臣所將吏士馬牛食,月用糧穀十九 萬九千六百三十斛,鹽千六百九十三斛,茭槁二十 五萬二百八十六石,難久不解,繇役不息。又恐它國 卒有不虞之變,相因並起,為明主憂,誠非素定廟勝 之冊。且羌戎易以計破,難用兵碎也,故臣愚以為擊 之不便。」計度臨羌東至浩亹,羌戎故田及公田,民所 未墾,可二千「頃以上,其間郵亭多壞敗者。臣前部士 入山伐材木,大小六萬餘枚,皆在水次。願罷騎兵,留 弛刑應募。及淮陽、汝南步兵與吏士私從者合凡萬 二百八十一人,用穀月二萬七千三百六十三斛,鹽 三百八斛,分屯要害處。冰解漕下,繕鄉亭,浚溝渠,治 湟、陿以西道橋七十所,令可至鮮水左右」田事。出「賦 人二十畝。至四月草生,發郡騎及屬國戎騎伉健各 千,倅馬什二,就草為田者遊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積 畜,省大費。今大司農所轉穀至者,足支萬人一歲食。 謹上田處及器用簿,惟陛下裁許。」上報曰:「皇帝問後 將軍言,欲罷騎兵,萬人留田。即如將軍之計,寇當何 時伏誅?兵當何時得決?熟計其便。」復奏。充國上狀曰: 「臣聞帝王之兵,以全取勝,是以貴謀而賤戰。戰而百 勝,非善之善者也。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今 羌亡其美地,薦草,愁於寄託遠遯,骨肉離心,人有畔 志。而明主般師罷兵,萬人留田,順天時,因地利,以待 可勝之寇。雖未即伏辜,兵決可期月而望。羌戎瓦解, 前後降者萬七百」餘人,及受言去者凡七十輩,此坐 支解羌戎之具也。臣謹條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 步兵九校,吏士萬人,留屯以為武備。因田致穀,威德 並行,一也;又因排折羌戎,令不得歸肥饒之墬,貧破 其眾,以成羌戎相畔之漸,二也;居民得並田作,不失 農業,三也;軍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歲罷騎兵,以 省「大費,四也。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穀至臨羌,以 視羌戎,揚威武,傅世折衝之具,五也。以閒暇時,下所 伐材,繕治郵亭,充入金城,六也。兵出,乘危徼幸,不出, 令反畔之寇竄於風寒之地,離霜露疾疫瘃墯之患, 坐得必勝之道,七也。亡經阻、遠追死傷之害,八也。內 不損威武之重,外不令寇得乘閒之埶,九也。又亡驚 動河南大幵、小幵,使生他變之憂,十也。治湟中道橋, 令可至鮮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從枕席上過師,十 一也。大費既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留屯田 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臣充國材下,犬馬齒衰,不 識長冊,惟明詔博詳公卿,議臣採擇。」上復賜報曰:「皇 帝問後將軍言十二便。」聞之,羌雖未伏誅,兵決可期 月而望。期月而望者,謂今冬邪?謂何時也?將軍獨不 計羌聞兵頗罷,且丁壯相聚,攻擾田者及道上屯兵, 復殺略人民,將何以止之?又大幵、小幵前言曰:「我告 漢軍,先零所在,兵不往擊,久留得亡效五年時,不分 別人而井擊我」,其意常恐。今兵不出,得亡變生,與先 零為一。將軍,熟計復奏。充國奏曰:「臣聞兵以計為本, 故多筭勝,少筭先零羌精兵今餘不過七八千人,失 地,遠客分散,饑凍,䍐幵莫須,又頗暴略,其羸弱畜產, 畔還者不絕。皆聞天子明令相捕斬之賞。臣愚以為 羌破壞可日月冀,遠在來春,故曰兵決可期月而望。 竊見北邊自敦煌至遼東萬一千五百餘里,乘塞列 隧,有吏卒數千人,羌數大眾攻之而不能害。今留步 士萬人屯田,地埶平易,多高山遠望之便,部曲相保, 為壍壘木樵,校聯不絕,便兵弩,飭鬥具,㷭火幸通,埶 及并力以逸侍,勞兵之利者也。臣愚以為屯田,內有亡費之利,外有守禦之備。騎兵雖罷,羌見萬人留田, 為必禽之具,其土崩歸德,宜不久矣。從今盡三月,羌 馬羸瘦,必不敢捐其妻子於它種中,遠涉河山而來 為寇。又見屯田之士精兵萬人,終不敢復將其累重 還歸故地。」是臣之愚計,所以度羌且必瓦解其處,不 戰而自破之冊也。至於羌小寇盜,時殺人民,其原未 可卒禁。臣聞戰不必勝,不苟接刃;攻不必取,不苟勞 眾。誠令兵出,「雖不能滅先零,亶能令羌絕不為小寇, 則出兵可也。即今同是,而釋坐勝之道,從乘危之埶 往,終不見利,空內自罷敝,貶重而自損,非所以視蠻 裔也。又大兵一出,還不可復留,湟中亦未可空,如是, 繇役復發也。且匈奴不可不備,烏桓不可不憂。今久 轉運煩費,傾我不虞之用,以澹一隅,臣愚以為不」便。 校尉臨眾,幸得承威德,奉厚幣,拊循眾羌,諭以明詔, 宜皆鄉風。雖其前辭,嘗曰:「得亡效,五年宜亡,它心不 足,以故出兵。」臣竊自惟念,奉詔出塞,引軍遠擊,窮天 子之精兵,散車甲於山野,雖亡尺寸之功,媮得避嫌 之便?而亡後咎餘責,此人臣不忠之利,非明主社稷 之福也。臣幸得奮精兵,討不義,久「留天誅,罪當萬死。 陛下寬仁,未忍加誅,令臣數得熟計。愚臣伏計熟甚, 不敢避斧鉞之誅,昧死陳愚,惟陛下省察!」充國奏每 上,輒下公卿議。臣。初是充國計者什三,中什五,最後 什八。有詔詰前言不便者,皆頓首服。丞相魏相曰:「臣 愚,不習兵事利害,後將軍數畫軍冊,其言常是,臣任 其計,可必用也。」上於是報充國曰:「皇帝問後將軍上 書言羌戎可勝之道,今聽將軍,將軍計善其上留屯 田及當罷者人馬數,將軍強食慎兵事,自愛。」上以破 羌、強弩將軍數言當擊,又用充國,屯田處離散,恐羌 犯之,於是兩從其計。詔兩將軍與中郎將卬出擊,強 弩出,降四千餘人;破羌,斬首二千級;中郎將卬斬首 降者亦二千餘級,而充國所降復得五千餘人。詔罷 兵,獨充國留屯田。
《神爵三》年,始置都護,以「屯田校尉」屬之。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傅》,自貳師將軍伐 大宛之後,西域震懼,多遣使來貢獻。漢使西域者益 得職,於是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渠犁 皆有田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 至宣帝時,遣衛司馬使護鄯善以西數國。及破姑師 未盡殄,分以為車師前後王及山北六國。時漢獨護 南道,未能盡并北道也,然匈奴不自安矣。其後日逐 王畔單于,將眾來降,護鄯善以西,使者鄭吉迎之。既 至,漢封日逐王為歸德侯,吉為安遠侯。是歲,神爵三 年也。乃因使吉并護北道,故號曰「都護。」都護之起,自 吉置矣。僮僕都尉由此罷,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於 是徙屯田田於北胥、《鞬披》、莎車之地。屯田校尉始屬 都護。都護督察烏孫、康居諸外國動靜,有變,以聞,「可 安輯;安輯之,可擊擊之。」都護治烏壘城,去陽關二千 七百三十八里,與渠犁田官相近。土地肥饒,於西域, 為中故都護治焉。
元帝永光二年西羌反遣右將軍馮奉世擊破之詔留吏士屯田以備要害
[编辑]按《漢書元帝本紀》:「二年秋七月,西羌反,遣右將軍馮 奉世擊之。八月,以太常任千秋為奮威將軍,別將五 校並進。」按《馮奉世傅》,「永光二年秋,隴西羌彡姐旁 種反,詔召丞相韋元成、御史大夫鄭弘、大司馬車騎 將軍王接、左將軍許嘉、右將軍奉世入議。是時歲比 不登,京師穀石二百餘,邊郡四百,關東五百,四方饑 饉」,朝廷方以為憂,而遭羌變,元成等漠然,莫有對者。 奉世曰:「羌戎近在竟內,背畔,不以時誅,亡以威制遠 蠻,臣願帥師討之。」上問用兵之數,對曰:「臣聞善用兵 者,役不再興,糧不三載,故師不久暴而天誅亟決。往 者數不料敵而師至於折傷,再三發軵,則曠日煩費, 威武虧矣。今反賊無慮三萬人,法當倍用六萬人。然 羌戎弓矛之兵耳,器不犀利,可用四萬人,一月足以 決。」丞相、御史兩將軍皆以為民方收斂時,未可多發 萬人屯守之,且足。奉世曰:「不可。 天下被饑饉,士馬羸 耗,守戰之備,久廢不簡。四裔皆有輕邊吏之心,而羌 首難。今以萬人分屯數處,敵見兵少,必不畏懼,戰則 挫兵病師,守則百姓不救。如此,怯弱之形見,羌人乘 利,諸種並和,相扇而起。臣恐中國之役,不得止於四 萬,非財幣所能解也。故少發師而曠日,與一舉而疾 決,利害相萬也。」固爭之不能得。有詔益二千人,於是 遣奉世將萬二千人騎,以將屯為名。〈師古曰且云領兵屯田不言討 賊〉「典屬國任立;護軍都尉韓昌為偏裨。到隴西,分屯 三處:典屬國為右軍,屯白石;護軍都尉為前軍,屯臨 洮;奉世為中軍,屯首陽西極上。前軍到降同阪,先遣 校尉在前,與羌爭地利,又別遣校尉救民於廣陽谷, 羌戎盛多,皆為所破,殺兩校尉。奉世具上地形、部眾 多少之計,願益三萬六千人,乃足以決事。」書奏,天子 大為發兵六萬餘人,拜太常弋陽侯任千秋為奮武 將軍以助焉。十月,兵畢至隴西。十一月,並進。羌戎大破,斬首數千級,餘皆走出塞。兵未決間,漢復發募士 萬人,拜定襄太守韓安國為建威將軍。未進,聞羌破 還。上曰:「羌戎破散,創艾,亡逃出塞,其罷吏士,頗留屯 田,備要害處。」
建昭三年置戊己校尉屯田車師
[编辑]按《漢書元帝本紀》:建昭三年「秋,使護西域騎都尉甘 延壽、副校尉陳湯撟發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 胡兵,攻郅支單于。」
〈注〉師古曰:「撟與『矯』」同。戊己校尉者,鎮安西域,無常治處,亦猶甲乙等各有方位,而戊與己四季寄王,故以名官也。時有戊校尉,又有己校尉。一說戊己位在中央,今所置校尉處三十六國之中,故曰戊己。
按「《西域傅》,元帝時置。戊己校尉,屯田車師前王庭。」
後漢
[编辑]光武帝建武四年遣劉隆屯田武當
[编辑]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劉隆傅》,建武四年 拜誅鹵將軍,討李憲,憲平,遣隆屯田武當。
建武五年,張純屯田南陽,馬援求屯田上林苑中,許 之。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張純傅,五年拜太 中大夫,使將潁川突騎,安集荊、揚,部督委輸,監諸將 營,後又將兵屯田南陽。按《馬援傅》,「隗囂遣長子恂 入質,援因將家屬隨恂歸洛陽,居數月而無它職任。 援以三輔地曠土沃,而所將賓客猥多,乃上書求屯 田上林苑中,帝許之。」
建武六年,詔以屯糧差積減租如舊制。又屯田順陽、 新安。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建武六年十二月「癸巳,詔曰: 頃者師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稅。今軍士屯 田,糧儲差積,其令郡國收見田租三十稅一,如舊制。」
按《李通傅》,「建武六年夏,領破姦將軍侯,進捕鹵將。」
軍王霸等十營,擊漢中賊。公孫述遣兵赴救,通等與 戰於西城,破之,還屯田順陽。按《王霸傅》,「建武五年 春,帝使太中大夫持節拜霸為討鹵將軍。六年,屯田 新安。」
建武七年,詔杜茂屯田晉陽、廣武。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杜茂傅》,七年,詔「茂 引兵北屯田晉陽廣武以備寇。」
建武九年,王霸屯田函谷關。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王霸傅」云云。
建武十二年,遣杜茂將眾郡弛刑屯北邊。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十二年十二月,遣驃騎大將 軍杜茂,將眾郡弛刑,屯北邊,築亭候,修烽燧。按《杜 茂傅》,建武十二年,遣謁者段忠將眾郡弛刑配茂,鎮 守北邊。因發邊卒,築亭候,修烽火,又發委輸金帛繒 絮供給軍士,并賜邊民冠蓋相望。茂亦建屯田,驢車 轉運。
建武二十一年,始建三營於邊郡,屯田殖穀。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郡國志注》,應劭《漢 官》曰:「世祖中興,海內人民可得而數,裁十二三。邊陲 蕭條,靡有孑遺,障塞破壞,亭隧絕滅。建武二十一年, 始遣中郎將馬援、謁者分築烽候堡壁,稍興立郡縣 十餘萬戶,或空置太守令長,招還人民。上笑曰:『今邊 無人,而設長吏治之,如春秋素王矣』。」乃建立三營,屯 田殖穀,弛刑謫徒,以充實之。
明帝永平十六年命將伐北匈奴破之留兵屯伊吾盧城
[编辑]按《後漢書明帝本紀》,「十六年春二月,遣太僕祭彤出 高闕,奉車都尉竇固出酒泉,駙馬都尉耿秉出居延, 騎都尉來苗出平城,伐北匈奴。竇固破呼衍王於天 山,留兵屯伊吾盧城」按《西域傅》,「十六年,明帝乃命 將帥北征匈奴,取伊吾盧地,置官禾都尉以屯田,遂 通西域。于寘諸國皆遣子入侍。西域自絕六十五載, 乃復通焉。」按《竇融傅》,帝欲擊匈奴,通西域,以竇固 明習邊事。十五年冬,拜為奉車都尉。明年,固與耿忠 率酒泉、敦煌、張掖甲卒,及盧水羌戎萬二千騎,出酒 泉塞,擊呼衍王,追至蒲類海,留吏士屯伊吾盧城。
章帝建初二年三月罷伊吾盧屯兵
[编辑]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云云按《順帝本紀》注:「章帝建 初二年。罷伊吾盧屯田。」
章和二年以鄧訓為護羌校尉擊迷唐遠徙罷屯兵置弛刑徒屯田
[编辑]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不載。按《鄧訓傅》,「章和二年,護 羌校尉張紆誘誅燒當種羌迷吾等,由是諸羌大怒, 謀欲報怨,朝廷憂之,公卿舉訓代紆為校尉。訓發湟 中羌兵四千人,出塞,掩擊迷唐於寫谷。迷唐遠徙,餘 皆款塞納質。遂罷屯兵,各令歸郡,惟置弛刑徒二千 餘人,分以屯田,為貧人耕種,修理城郭塢壁而已。」
====和帝永元十四年從曹鳳言建復西海郡廣開屯田列屯夾河合三十四部====按《後漢書和帝本紀》,「十四年春二月,繕修故西海郡, 徙金城西部都尉以戍之。」按《西羌傅》,永元十四年, 周鮪坐畏懦徵侯霸,代為校尉。安定降羌燒何種脅 諸羌數百人反叛,郡兵擊滅之,悉沒入弱口為奴婢。 時西海及大小榆谷左右無復羌寇,隃麋相曹鳳上 言:「西戎為害,前世所患。臣不能紀古,且以近事言之。 自」建武以來,其犯法者常從燒當種起。所以然者,以 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又近塞內諸種,易以為非, 難以攻伐。南得鍾存,以廣其眾,北阻大河,因以為固, 又有西海魚鹽之利,緣山濱水,以廣田畜,故能強大。 常雄諸種,恃其權勇,招誘羌戎。今者衰困,黨援壞沮, 親屬離叛,餘勝兵者不過數百,逃亡棲「竄,遠依發羌。 臣愚以為宜及此時建復西海郡縣,規固二榆,廣設 屯田,隔塞羌戎交關之路,遏絕狂狡窺欲之源。又殖 穀富邊,省委輸之役,國家可以無西方之憂。」於是拜 鳳為金城西部都尉,將徙士屯龍耆。後金城長史上 官鴻上開置歸義、建威屯田二十七部。侯霸復上置 東、西邯屯田五部,增留、逢二部,帝皆從之。列屯夾河, 合三十四部。
安帝永初元年罷西域屯田
[编辑]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不載。按《梁慬傅》,延平元年拜 西域副校尉。慬行至河西,會西域諸國反叛,攻都護 任尚於疏勒。尚上書求救,詔慬將河西四郡羌胡五 千騎馳赴之。慬未至而尚已得解。會徵尚還,以騎都 尉段禧為都護,西域長史趙博為騎都尉。禧、博守他 乾城。他乾城小,慬以為不可固,乃譎說龜茲王白霸, 欲入共保其城,白霸許之;吏人固諫,白霸不聽。慬既 入,遣將急迎禧、博,合軍八九千人。龜茲吏人並叛其 王,而與溫宿、姑墨數萬兵反,共圍城。慬等出戰,大破 之。連兵數月,胡眾敗走。乘勝追擊,凡斬首萬餘級,獲 生口數千人,駱駝畜產數萬頭,龜、玆乃定。而道路尚 隔,檄書不通。歲餘,朝廷憂之,公卿議者以為「西域阻 遠,數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費無已。」永初元年,遂罷都 護,遣騎都尉王弘發關中兵迎慬禧、博及伊吾、盧柳 中屯田吏士。按西羌傅列屯夾河三十四部,其功 垂立。至永初中,諸羌叛,乃罷。
元初六年遣行長史索班屯田伊吾
[编辑]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傅》,「自敦煌西出 玉門、陽關,涉鄯善北通伊吾千餘里,自伊吾北通車 師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自高昌壁北通後部金滿 城五百里」,此其西域之門戶也。故戊己校尉更互屯 焉。伊吾地宜五穀桑麻蒲萄,其北又有柳中,皆膏腴 之地,故漢常與匈奴爭車師、伊吾,以制西域焉。元初 六年上遣行長史索班將千餘人屯伊吾以招撫之, 於是車師前王及《鄯善》王來降。
延光三年以班勇為西域長史屯田柳中
[编辑]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不載。按《班勇傅》,「延光二年夏, 以勇為西域長史,將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 勇至樓蘭,以鄯善歸附,特加三綬。而龜茲王白英猶 自疑未下。勇開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溫宿,自縛詣 勇降。勇因發其兵步騎萬餘人,到車師前王庭,擊走 匈奴伊蠡王於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餘人。」於是前 部始復開通,還屯田柳中。按《西域傅》,「延光二年,敦 煌太守張璫上書陳三策,帝納之。乃以班勇為西域 長史,將弛刑,士五百人西屯柳中,勇遂破平車師。」自 建武至於延光,西域三絕三通。
順帝永建五年移兩河屯田還湟中
[编辑]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不載。按《西羌傅》,順帝永建元 年,隴西鍾羌反,校尉馬賢將七千餘人擊之,戰於臨 洮,斬首千餘級,皆率種人降,進封賢都鄉侯。自是涼 州無事。至四年,尚書僕射虞詡上疏曰:「臣聞子孫以 奉祖為孝,君上以安民為明,此高宗、周宣所以上配 湯武也。《禹貢》雍州之域,厥田惟上。且沃野千里,穀稼 殷積。又有龜茲鹽池,以為民利。水草豐美,土宜產牧, 牛馬銜尾,群羊塞道,北阻山河,乘阸據險,因渠以溉, 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軍糧饒足。」故孝武皇帝及光 武築朔方,開西河,置上郡,皆為此也。而遭元元無妄 之災,眾羌內潰,郡縣兵荒,二十餘年。夫棄沃壤之饒, 損自然之財,不可謂利;離河山之阻,守「無險之處,難 以為固。今三郡未復,園陵單外,而公卿選懦,容頭過 身,張解設難,但計所費,不圖其安。宜開聖德,考行所 長。」書奏,帝乃復三郡,使謁者郭璜督促徙者各歸舊 縣,繕城郭,置候驛。既而激河浚渠為屯田,省內郡費 歲一億計。遂令安定、北地、上郡及隴西、金城常儲穀 粟,令周數年。馬賢以犀苦兄弟數背叛,因繫質於令 居。其冬,賢坐徵免,右扶風韓皓代為校尉。明年,犀苦 詣皓,自言求歸故地,皓復不遣,因轉湟中屯田,置兩 河間,以逼群羌。皓復坐徵張掖太守馬續代為校尉。 兩河間羌以屯田近之,恐必見圖,乃解仇詛盟,各自 儆備。續欲先示恩信,乃上移屯田還湟中,羌意乃安。 永建六年春三月辛亥,復伊吾屯田,復置伊吾司馬一人。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按《西域傅》六年。「帝以伊 吾舊膏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資之以為鈔暴。復令 開設屯田。如永元時事。置伊吾司馬一人。」
陽嘉元年置元菟郡屯田更增置湟中屯田五部
[编辑]按《後漢書順帝本紀》,「陽嘉元年十二月庚戌,復置元 菟郡屯田六郡。」按《西羌傅》,「陽嘉元年,以湟中地廣, 更增置屯田五部,并為十部。」
獻帝建安元年募民屯田許下州郡列置田官
[编辑]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按《魏志太祖本紀》。「建安 元年。用棗祇、韓皓等議。始興屯田。」
〈注〉《魏書》曰:自遭荒亂,率乏糧穀。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饑則寇略,飽則棄餘,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蕭條。公曰:「夫定國之術,在於彊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歲,乃募民屯田許下,得穀百萬斛。於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積穀,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
按《魏志》國淵傅,太祖欲廣置屯田,使國淵典其事。淵 屢陳損益,相土處民,計民置吏,明功課之法,五年中 倉廩豐實,百姓競勸樂業。
按《晉書食貨志》:「建安元年,車駕至洛陽,宮闈蕩滌,百 官披荊棘而居焉。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尚書 郎官自出採梠,或不能自反,死於墟巷。魏武之初,九 州雲擾,攻城略地,保此懷民,軍旅之資,權時調給。於 時袁紹軍人,皆資椹棗,袁術戰士,取給蠃蒲。魏武於 是乃募良民,屯田許下,又於州郡列置田官,歲有數」 千萬斛,以充兵戎之用。漢自董卓之亂,百姓流離,穀 石至五千餘萬,人多相食。魏武既破黃巾,欲經略四 方,而苦軍食不足,羽林監潁川棗祗建置《屯田議》,魏 武乃令曰:「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 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世之良式也。」於是 以任峻為典農中郎將,募百姓屯田許下,得穀百萬 斛。郡國列置田官,數年之中,所在積粟倉廩皆滿。祗 死,魏武後追思其功,封爵其子。
建安十四年,以劉馥為揚州刺史,屯田合肥。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按《魏志太祖本紀》,「十四 年七月,置揚州郡縣長吏,開芍陂屯田。」按《劉馥傳》, 「馥為揚州刺史,廣屯田,興治芍陂及茹陂、七門、吳塘 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按《倉慈傅》慈始為郡吏, 建安中,太祖開募屯田於淮南,以慈為綏集都尉。 按《晉書食貨志》,「魏武以沛國劉馥為揚州刺史,鎮合 肥,廣屯田」,修芍陂、茹陂、七門、吳塘諸堨,以溉稻田,公 私有畜,歷代為利。
按《通鑑》,「建安五年冬,以劉馥為揚州刺史。十四年秋 七月,曹操軍合肥,開芍陂屯田。廬江太守李述,攻 殺揚州刺史嚴象,廬江梅乾、雷緒、陳蘭等,各聚眾數 萬,在江淮間。曹操表沛國劉馥為揚州刺史。時揚州 獨有九江,馥單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招懷乾緒 等,皆貢獻相繼。數年中,恩化大行,流民歸者以萬數。 於」是廣屯田,興治芍陂及茹陂、七門、吳塘諸堨,以溉 稻田。官民有畜,乃聚諸生,立學校,又高為城壘,多積 木石,以修戰守之備。
後主建興十二年四月丞相亮屯田渭南
[编辑]按《蜀志後主傅》不載。按《諸葛亮傅》十二年,亮與司 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伸,是以 分兵屯田,為久住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 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魏
[编辑]邵陵厲公正始二年置淮南北屯田
[编辑]按《魏志邵陵厲公本紀》不載。按《鄧艾傅》:艾遷尚書 郎,時欲廣田畜穀,為滅賊資,使艾行陳項已東,至壽 春,艾以為田良水少,不足以盡地利,宜開河渠,可以 引水澆溉,大積軍糧,又通運漕之道。乃著《濟河論》以 喻其指。又以為「昔破黃巾,因為屯田,積穀許都,以制 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軍征舉,運兵過半, 功費巨億,以為大役。陳、蔡之間,土下田良,可省許昌 左右諸稻田。并水東下,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萬 人,十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水豐常收三倍 於西。計除眾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 可積三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眾之五年食也。以 此乘吳,無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按《晉書食貨志》,「鄧艾陳屯田之計,宣帝善之,皆如艾 計施行。遂北臨淮水,自鍾離而南,橫石以西,盡泚水, 四百餘里,五里置一營,營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廣 淮陽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潁,大治諸陂於潁 南潁北穿渠三百餘里,溉田二萬頃。淮南淮北,皆相 連接,自壽春到京師,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 每東南有事,大將出征,汎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 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
陳留王咸熙元年罷屯田官
[编辑]按:《魏志陳留王本紀》:「咸熙元年,罷屯田官,以均政役, 諸典農皆為太守,都尉皆為令長,勸募蜀人能內移 者,給廩二年,復除二十歲。」
吳
[编辑]大帝黃武五年春令諸將屯田
[编辑]按:《三國吳志孫權傅》:「黃武五年,陸遜以所在少穀,表 令諸將增廣農畝。權報曰:『甚善。今孤父子親自受田, 車中八牛以為四耦,雖未及古人,亦欲與眾均等其 勞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