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第13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三十三卷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一百三十四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一百三十三卷目錄

 鼓吹部彙考

  宋書樂志

  隋書音樂志

  唐書禮樂志 儀衛志

  舊唐書音樂志

  鼓吹格鼓吹原始

  段安節樂府雜錄鼓吹部

  宋史儀衛志

  馬端臨文獻通考鼓吹

 鼓吹部藝文

  鼓吹賦          晉陸機

  謝敕給鼓吹表       陳江總

  鼓吹賦         唐李德裕

  論鐃歌鼓吹之辨     宋馬端臨

 鼓吹部選句

 鼓吹部紀事

 鼓吹部雜錄

樂律典第一百三十三卷

鼓吹部彙考

[编辑]

《宋書》

[编辑]

《樂志》

[编辑]

鼓吹,蓋短簫鐃歌。蔡邕曰:「軍樂也。黃帝岐伯所作,以 揚德建武,勸士諷敵也。」《周官》曰:「師有功則愷樂。」《左傳》 曰:「晉文公勝楚,振旅愷而入。」《司馬法》曰:「得意則愷樂, 愷歌雍門。」周說孟嘗君「鼓吹於不測之淵」,說者云:「鼓 自一物,吹自竽籟之屬,非簫鼓合奏,別為一樂之名 也。」然則短簫鐃歌,此時未名鼓吹矣。應劭《漢鹵簿圖》, 唯有騎執箛,箛即笳,不云鼓吹。而漢世有黃門鼓吹。 漢享宴食舉樂十三曲,與魏世鼓吹長簫同。長簫、短 簫,《伎錄》並云,「絲竹合作,執節者歌。」又《建初錄》云,《務成》 《黃爵》《元雲》《遠期》皆騎吹曲,非鼓吹曲。此則列於殿庭 者為鼓吹,今之從行鼓吹為騎吹,二曲異也。又孫權 觀魏武軍,作鼓吹而還,此又應是今之鼓吹。魏晉世 給鼓吹甚輕,牙門督將五校,悉有鼓吹。晉江左初,臨 川太守謝摛每寢輒夢聞鼓吹,有人為其占之曰:「君 不得生鼓吹,當得死鼓吹爾。」摛擊杜弢,戰沒,追贈長 水校尉,葬給鼓吹焉。謝尚為江夏太守,詣安西將軍 庾翼於武昌咨事。翼與尚射曰:「卿若破的,當以鼓吹 相賞。」尚射破的,以其副鼓吹給之,今則甚重矣。

《隋書》

[编辑]

《音樂志》

[编辑]

諸州鎮戍各給鼓吹樂人,多少各以大小等級為差。 諸王為州,皆給赤鼓赤角,皇子則增給吳鼓、長鳴角。 上州刺史皆給青鼓青角;中州已下及諸鎮戍皆給 黑鼓黑角。樂器皆有衣,並同鼓色。

大鼓、小鼓、大駕鼓吹,並朱漆畫。大鼓加金鐲,凱樂及 節鼓,飾以羽葆。其長鳴、中鳴、橫吹,皆五采衣幡,緋掌, 畫交龍,五采腳。大角幡亦如之。大鼓、長鳴工人,皁地 苣文,金鉦。掆鼓、小鼓、中鳴,吳、橫吹工人,青地苣文。凱 樂工人,武弁,朱褠衣;《橫吹》,緋地苣文,並為帽,褲褶。大 角工人,平巾幘,緋衫,白布大口褲。內宮鼓樂服色皆 准此。

皇太子鐃及節鼓,朱漆畫,飾以羽葆;餘鼓吹並朱漆。 大鼓、小鼓,無金鐲。長鳴、中鳴、橫吹,五采衣幡,緋掌,畫 蹲獸,五采腳;大角幡亦如之。大鼓、長鳴、橫吹工人,紫 帽,緋褲褶。金鉦。掆鼓、小鼓、中鳴工人,青帽,青褲褶。鐃 吹工人,武弁,朱褠衣。大角工人,平巾幘,緋衫,白布大 口褲。

正一品:鐃及節鼓,朱漆畫,飾以羽葆;餘鼓吹並朱漆。 長鳴、中鳴、橫吹,五采衣幡,緋掌畫蹲獸,五采腳。大角 幡亦如之。大鼓、長鳴、橫吹工人,紫帽、赤布褲褶,金鉦。 掆鼓、小鼓、中鳴工人,青帽、青布褲褶。鐃吹工人,武弁、 朱褠衣;大角工人,平巾幘,緋衫,白布大口褲。三品以 上,朱漆鐃,飾以五采。騶哄工人,武弁、朱褠衣。餘同正 一品,四品。鐃及工人衣服同三品。餘鼓皆綠沈金鉦。 掆鼓、大鼓,工人青帽,青布褲褶。

《唐書》

[编辑]

《禮樂志》

[编辑]

鼓吹,軍中樂馬上奏之,故隸鼓吹署。後魏樂府初有 北歌,亦曰《真人歌》,都代時,命宮人朝夕歌之。周、隋始 與西涼樂雜奏。至唐,存者五十三章,而名可解者六章而已:一曰《慕容可汗》,二曰《吐谷渾》,三曰《部落稽》,四 曰《鉅鹿公主》,五曰《白淨王》,六曰《太子企喻》也。其餘辭 多「可汗」之稱,蓋燕、魏之際鮮卑歌也。隋鼓吹有其曲 而不同。貞觀中,將軍侯貴昌,并州人,世傳《北歌》,詔隸 太樂,然譯者不能通,歲久不可辨矣。金吾所掌有大 角,即魏之簸邏回,工人謂之「角手」,以備鼓吹。

《儀衛志》

[编辑]

凡鼓吹五部:一鼓吹,二《羽葆》,三鐃吹,四大橫吹,五小 橫吹,總七十五曲。鼓吹部有掆鼓、大鼓、《金鉦》、小鼓、《長 鳴》《中鳴》。掆鼓十曲:一《警雷震》,二《猛獸駭》,三《騺鳥擊》,四 《龍媒蹀》,五《靈夔吼》,六《雕鶚爭》,七《壯士怒》,八《熊羆吼》,九 《石墜崖》,十《波蕩壑》。大鼓十五曲,嚴用三曲:一《元驎合 邏》,二《他固夜》,三《元驎跋至慮》。警用十二曲:一《元咳大 至遊》,二《阿列乾》,三《破逵析利純》,四《賀羽真》,五《鳴都路 跋》,六《他勃鳴路跋》,七《相雷析追》,八《元咳赤賴》,九《赤咳 赤賴》,十《吐咳乞物真》,十一《貪大訐》,十二《賀粟胡真》。小 鼓九曲:一《漁陽》,二《雞子》,三警鼓,四《三鳴》,五合節,六《覆 參》,七步鼓,八《南陽會星》,九《單搖》。皆以為嚴警。其一上 馬用之。長鳴一曲,三聲:一龍吟聲,二《彪吼聲》,三《河聲》, 《中鳴》,一曲三聲:一《盪聲》,二《牙聲》,三送聲。羽葆部十八 曲:一《太和》,二《休和》,三《七德》,四《騶虞》,五《基王化》,六《纂唐 風》,七《厭炎精》,八《肇皇運》,九《躍龍飛》,十《殄馬邑》,十一《興 晉陽》,十二《濟渭險》,十三《應聖期》,十四《御宸極》,十五《寧 兆庶》,十六《服遐荒》,十七《龍池》,十八《破陣樂》。鐃吹部七 曲:一《破陣樂》,二《上車》,三《行車》,四《向城》,五《平安》,六《歡樂》, 七《太平》。大橫吹部有節鼓二十四曲:一《悲風》,二《遊絃》, 三《閒絃明君》,四《吳明君》,五《古明君》,六《長樂聲》,七《五調 聲》,八《烏夜啼》,九《望鄉》,十《跨鞍》,十一《閒君》,十二《瑟調》,十 三《止息》,十四《天女怨》,十五《楚客》,十六《楚妃歎》,十七《霜 鴻引》,十八《楚歌》,十九《胡。請幫助識別此字。聲二十:辭漢二十一《對月》, 二十二「《胡笳》《明君》」,二十三《湘妃怨》,二十四《沈湘》。小橫 吹部有角、笛、簫、笳觱篥、桃皮觱篥六種,曲名失傳。

《舊唐書》

[编辑]

《音樂志》

[编辑]

謹按《凱樂》,鼓吹之歌曲也。《周官大司樂》:「王師大獻,則 奏凱樂。」注云:「獻功之樂也。」又《大司馬》:「班師有功,則凱 樂獻于社。」註云:「兵樂曰凱。」《司馬法》曰:「得意則凱樂,所 以示喜也。」《左氏傳》載晉文公勝楚,振旅凱以入。魏、晉 以來,鼓吹曲章,多述當時戰功,是則歷代獻捷,必有 凱歌。太宗平東都,破宋金剛,其後蘇定方執賀魯,李 「勣平高麗,皆備軍容,凱歌入京師。謹檢《貞觀》《顯慶》《開 元禮》書,並無儀注。今參酌古今,備其陳設,及奏歌曲 之儀如後。」凡命將征討,有大功獻俘馘者,其日備神 策兵衛於東門外,如獻俘常儀。其凱樂用鐃吹二部, 樂工等乘馬執樂器,次第陳列,如鹵簿式。鼓吹令丞 前導,分行於兵馬俘馘之前。將入都門,鼓吹振作,迭 奏《破陣樂》等四曲。《破陣樂》《應聖期》兩曲,太常舊有詞 《賀朝歡》《君臣同慶樂》,今撰補之。《破陣樂》詞曰:「受律辭 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應聖期》 詞曰:「聖德期昌運,雍熙萬㝢清。乾坤資化育,海岳共 休明。闢土欣耕稼,銷戈遂偃共。殊方歌帝澤,執贄賀 昇平。」《賀朝歡》詞曰:「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永清。戎衣更 不著,今日告功成。」君臣同慶。樂詞曰:「主聖開昌曆,臣 忠奏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俟行至太社及 太廟門,工人等下馬,陳列於門外,候告獻禮畢,復導 引奏曲如儀。至皇帝所御樓前,兵仗旌門外二十步, 樂工皆下馬,徐行前進。兵部尚書介冑執鉞於旌門 內中路前導。次協律郎二人,公服執麾,亦於門外分 導。鼓吹令丞引樂工等至位,立定。太常卿於樂工之 前跪奏事,請奏凱樂。協律郎舉麾,鼓吹大振作,遍奏 《破陣樂》等四曲。樂闋,協律郎偃麾,太常卿又跪奏凱 樂。畢,兵部尚書、太常卿退,樂工等並出旌門外訖,然 後引俘馘入獻及稱賀如別儀。如俘囚引「出方退,請 宣付當司,編入《新禮》,仍令樂工教習。」依奏。

《鼓吹格》

[编辑]

《鼓吹原始》

[编辑]

鼓吹自古用之,格調各有名義。說者云,「鼓自一物,吹 自竽籟」之屬。

列于殿庭者為《鼓吹》。

《從行鼓吹》,為騎吹。

漢代有《黃門鼓吹》。

漢有《鼓吹》《短簫、鐃歌》,皆軍中馬上道路所奏,通謂之 《鼓吹》。

《漢鼓吹》,以賜有功。

魏、晉之代,給用鼓吹甚輕,晉牙門督將五校,悉有鼓 吹。

朱鷺等二十二曲,列於鼓吹,謂之《鐃歌》,軍禮愷樂用 之。

魏代鼓吹長簫伎,《簫伎錄》並皆云「絲竹合作,執節者 歌。」

衙門譙樓,時具鼓吹謝尚詣庾翼於武昌諮事,翼欲以鼓吹賞尚,尚射破 的,便以其副鼓吹給之。

《段安節樂府雜錄》

[编辑]

《鼓吹部》

[编辑]

即有鹵簿鉦鼓及角樂,用絃、鞀、笳、簫,又即用《哀笳》,以 羊角為管,蘆為頭也。警鼓二人,執朱旛,引樂,衣文戴 冠。已上樂人皆騎馬,樂即謂之騎吹,俗樂亦有騎吹 也。天子鹵簿,用《大全》仗鼓一百二十面,金鉦七十面。 郊天、謁廟吉禮,即衣雲花黃衣,鼓四,鉦二。下山陵凶 禮,即衣雲花白衣,鼓二,鉦二。下冊太后、皇后及太子, 用鼓七十面,金鉦四十面,謂之「小全仗。」公主出降及 冊三公并祔廟禮葬,並用大半仗,鼓四十面,鉦二十 面。諸侯用小半仗,鼓三十面,鉦十四面,吉凶如上。自 太子已下,冊禮及葬祔廟,並無警鼓。

《宋史》

[编辑]

《儀衛志》

[编辑]

大駕鹵簿前部鼓吹:令二人,掆鼓十二在左,金鉦十 二,在右;大鼓百二十,長鳴百二十,鐃鼓十二,歌二十 四;拱宸管二十四,簫二十四,笳二十四;大橫吹百二 十,節鼓二,笛二十四,簫二十四,觱篥二十四,笳二十 四,桃皮觱篥二十四,掆鼓十二,在左;金鉦十二,在右; 小鼓百二十,中鳴百二十,羽葆鼓十二,歌二十四,拱 《宸管》二十四,簫二十四,笳二十四。

後部鼓吹鼓吹丞二人,羽葆鼓十二,歌二十四,拱宸 管二十四,簫二十四,笳二十四,鐃鼓十二,歌二十四, 簫二十四,笳二十四,小橫吹百二十,笛二十四,簫二 十四,觱篥二十四,笳二十四,桃皮觱篥二十四。

《馬端臨文獻通考》

[编辑]

《鼓吹》

[编辑]

宋朝鹵簿,大駕六引:開封牧二十三人,掆鼓、金鉦。冬 一,大鼓十,鐃鼓一,簫、笳、大橫吹各二,笛及簫、篳、篥及 笳各一。太常卿,同上。司徒六十四人,掆鼓、金鉦各一, 大鼓、長鳴各十六,鐃鼓一,簫、笳、大鼓吹各四,節鼓一, 笛及簫、篳、篥及笳各四。御史大夫、兵部尚書並同開 封牧。其大駕前部千六十四人,鼓吹令二員,府史四, 「主帥八,掆鼓、金鉦各十二;主帥二十,長鳴一百二十; 主帥四,鐃鼓十二,歌《拱宸管》或以篳篥充,簫笳各二 十四;主帥十,大橫吹百二十,節鼓二,笛、簫、篳篥笳、桃 皮篳篥各二十四;主帥四,掆鼓、金鉦各十二;主帥十, 小鼓中鳴各百二十;主帥四,羽葆鼓十二,歌《拱宸管》 或以笛充,簫笳各二十四。」後部四百八十人。鼓吹丞 二員,典事四,主帥四,羽葆鼓十二。歌《拱宸管》,或以篳、 篥充。簫各二十四,主帥二,笳二十四,主帥四,鐃鼓十 二。歌《拱宸管》,以笛充。簫笳各二十四,主帥八,小橫吹 百二十,笛、篳篥笳、桃皮篳篥各二十四。若親祠,輿駕 出宮,則宣德門、太廟、南郊警場千一百一十六人。鼓 吹令、丞各二員。職掌「四府典史八,都知一院官,錄事 一。歌、篳、篥、簫、笛共百八,金鉦二十四奏嚴鼓、鳴角、大 橫吹、小橫吹各百二十,歌、笛各九十六,節鼓三笳百 四十四,篳篥九十六,桃皮篳篥四十八通,主轄人員 共千二百七十五。」凡大駕鼓吹通五引,用工千五百 三十;法駕,三分損一,用二引。開封牧、御史大夫各十 六工,小駕八百一十六工。初,太祖受命,承五代之後, 損省浮長,而鼓吹局工多闕,每舉大禮,一切取於軍 隸以足之。至一品以下葬應給者亦取於請幫助識別此字。隸,後遂為常。大禮,車駕宿 齋所止,夜設警場。每奏,先作金鉦四,次大角四,次金 鉦二十四,次大角鼓百二十,次橫吹等,作一曲,如是 者三疊,謂之「一奏三奏」,少止五分,其夜而奏之。乘輿 至青城,祀前一日,御闕門,觀嚴警,亦勞賜焉。若巡幸, 則夜奏,以行宮前人數減於大禮,用八百八十人。太 祖建隆四年十一月,南郊,鹵簿使張昭言:「準舊儀,鸞 駕將出宮,入廟,赴南郊齋宿,皆有夜警晨嚴之制。唐 憲宗親郊時,禮儀使高郢奏稱:『據鼓吹局申,齋宿夜 奏嚴。是夜警恐與搥鼓版奏三嚴事不同,況其時不 作樂懸,不鳴鼓吹,務要清潔。其致齋夜奏三嚴,請不 行。詳酌。《禮典》,奏嚴之設,本緣警備,事體與作樂全殊。 況齋宿之夜,千乘萬騎,宿於儀仗之中,苟無鼓漏之 徼巡,何以警眾多之耳目望依舊禮施行』。」從之。 乾德四年,判太常寺和峴言:「郊祀有《夜警晨嚴》《六州》 《十二時》及鼓吹迴仗時,《駕前導引》三曲見闕樂章,望 差官撰進,下寺教習應奉。」詔諸樂章令峴修撰,教習 供應。

程氏演《繁露》曰:《六州歌頭》,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 倚其聲為弔古詞,如「『秦亡草昧,劉項起吞併』者是也。 音調悲壯,又以古興亡事實文之,聞其歌,使人慷慨, 良不與豔詞同科,誠可喜也。」宋朝鼓吹止有四曲,《十 二時導引》《降仙臺》,并六州為四。每大禮宿齋或行幸 遇夜,每更三奏,名為警場。真宗至自幸亳,親饗太廟, 登歌始作,聞奏嚴,遂詔自今行禮罷乃奏。政和七年, 詔六州改名崇明祀,然天下仍謂之六州,其稱謂已 熟也。今前輩集中大祀、大卹,皆有此詞先是,角工不足,常取於州縣及營兵以充。祥符中,命 籍兵二百餘工,使長隸太常以閱習焉。凡大樂充庭, 則鼓吹局設《熊羆》十二案於宮縣之外,凡大角三曲, 警嚴用之,鼓吹五曲,其餘大小鼓、橫吹曲悉不傳。唐 末舊聲皆盡。國朝惟大角傳三曲而已,其鼓吹四曲, 悉用教坊新聲。車駕出入,奏《導引》及《降仙臺》,警嚴奏 《六州》《十二時》,皆隨月用宮。

仁宗既定雅樂,并及鼓吹,且謂警嚴一奏,不應再用 其曲。親製《奉禋歌》,以備三疊。又詔聶冠卿、李照造辭 以配聲,下本局歌之。是年郊祀,遂用焉。皇祐親饗明 堂,御製《合宮歌》。熙寧親郊,《導引還青城》,增《降仙臺曲》。 仁宗皇祐二年,帝謂輔臣曰:「明堂直端門,而致齋於 內,奏嚴於外,恐失靖恭之意。」因下太常禮議。而議者 言:「警場本古之鼓,鼕所謂夜戒守鼓者也。故王者師 行、吉行皆用之。今乘輿宿齋,其儀衛本緣祀事,則警 場亦因以警眾,非徒取觀德之盛,恐不可廢。若以奏 嚴之音去明堂近,則請列於宣德門百步之外,俟行 禮時罷奏一嚴,亦足以稱虔恭祀事之意。」帝復謂輔 臣曰:「既不可廢,則祀前一夕,邇於接」神,宜罷之。 神宗元豐中,獻言者論鼓吹樂以為害雅,欲調治之, 令與正聲相得。楊傑言:「正樂者,先王之德音,所以感 召和氣,格降鬼神,移變風俗。而鼓吹者,軍旅之樂耳。 蓋鼓角橫吹,起於西域,聖人存四夷之樂,所以一天 下,存軍旅之樂,示不忘武備也。鞮鞻氏掌四夷之樂 與其聲歌,祭祀則龡而歌」之,燕亦如之。今大祀車駕 所在,則鼓吹與《武嚴》之樂陳於門而更奏之,以備警 嚴。大朝會則鼓吹列於宮架之外,其器既異先代之 器,而施設概與正樂不同。國初以來,奏大樂作,鼓吹 備而不作,同名為樂,而用實異。雖其音聲閒有符合, 而宮調稱謂不可淆亂。故大樂以十二律呂名之,鼓 吹之樂則曰《正宮》之類而已。若以律呂變易胡部宮 調,則名混同而樂相紊亂矣。遂不復行。

徽宗政和七年,詔:「六州改名崇明祀,十二改名《稱告 禮》,導引改名《熙事備成》,六引內者備而不作。大禮,車 駕宿齋所止,夜設警場,用一千二百七十五人;奏嚴 用金鉦、大角、大鼓,角用大小橫吹,篳、篥、簫、笳、笛,歌《六 州》《十二時》,每更二奏之。」

高宗紹興十三年,太常寺言:「將來郊祀大禮,排設大 駕鹵簿儀仗并六引,共用鼓吹八百八十四人,內鼓 吹令、丞二人,昨在京本寺自有令、丞,如闕,以次充攝, 目今并闕人。又府史、典史各四人,舊係本寺人吏充 攝,緣人吏將來並充贊者等,已上並乞差殿司指揮 使以上充。又:指揮使二人,舊係殿司差撥。又帥兵官 四十六人,舊是殿前、馬、步二司差受宣人充,今乞並 令逐司依舊。歌色四十八人,金鉦十七人,掆鼓十七 人,大鼓一百一十人,小鼓六十人,長鳴六十人,中鳴 六十人,鐃鼓十七人,《拱宸》管三十六人,《羽葆》鼓十二 人,觱篥二十九人,桃皮觱篥二十四人,笳八十七人, 大橫吹七十人,小橫吹六十人,簫八」十七人,笛二十 九人,節「鼓一名。已上舊係差本寺鼓吹局樂工一百 餘人,不足並於逐司貼差雜攢樂人充。今鼓吹局樂 工,即日並闕,其前項合用人數,並乞令逐司依各色 人數,下選稍諳樂藝之人。」從之。

先是,在京排設《嚴更》警場,用《奏嚴》鼓一百二十四面、 金鉦二十四面,鳴角一百二十隻。至是以地步窄狹, 難以排設,止用鼓、角各六十、金鉦二十。

孝宗隆興二年,兵部言:「奉明詔大禮,乘輿服御除玉 輅、平輦等外,所用人數並從省約。內鼓吹合用八百 四十一人,止有五百八十八人;警場合用二百七十 五人,止用一百三十人。」

鼓吹部藝文

[编辑]

《鼓吹賦》
晉·陸機

[编辑]

「原鼓吹之伊始,蓋稟命於黃軒,播威靈於茲樂,亮聖 器而成文,騁逸氣而憤壯,繞煩手乎曲折,舒飄颻以 遐洞,卷徘徊其如結,及其悲唱流音,彷徨依違,合歡 嚼弄,乍數乍稀,音躑躅於脣吻,舌將舒而復迴,鼓砰 砰以輕投,簫嘈嘈而微吟,詠悲翁之流思,怨高臺之 難臨,顧穹谷以含哀,仰歸雲而落音,節應氣以舒卷」, 響隨風而浮沈。馬頓跡而增鳴,士嚬蹙而霑襟。若乃 巡郊澤,戲野坰。奏君馬,詠《南城》。慘《巫山》之遐險,歡芳 樹之可榮。

《謝敕給鼓吹表》
陳江總

[编辑]

略尋近古,逖聽前事。王文憲匡佐革命,沈隱侯經綸 始運,騎吹之榮,猶難忝冒。以臣況此,實非倫輩,豈可 更崇文物,重假名器?高臺迢遞,未朱夏而登臨;芳樹 華滋,非青春面奏曲。

《鼓吹賦》并序
唐·李德裕

[编辑]

《鼓吹》本軒皇因出師而作,前代將相,有功則假之。

今藩閫皆備此樂。余往歲剖符金陵,有童子六七人,皆於此藝特妙,每曲宴奏之。及再至江南,並逾弱冠,悲流年之倏忽,憶前歡而淒愴,乃為此賦。

「追昔吳會之年,思為衛霍之將。」懷瀚海而發憤,想狼 居而在望。厭桑濮之遺音,感簫鼓之悲壯。每聞茲樂, 心焉猶尚。爰有侲童,穎秀含聰。思慮未散,專和發中。 繁會曲折,變態不窮。交簻爍電,揮手成風。或累發而 碎隱,或徐弁而從容。管孤引以嘒嘒,鼓輕投而逢逢。 若乃清景妍和,嘉客來萃。登高臺而互動,對芳樹而 並吹。見鵰鶚之爭厲,聳壯士之憤氣。忽疑朔鴈叫於 寒煙,驚沙蔽於天地。其始也,若「伐木丁丁,響連青冥; 喧禽萬族,聲應崖谷。」其縱也,狼羊鬥角,奔兕相觸,轉 石振於崩溪,燎野焚於寒竹。其終也,如「風飆暫息,萬 籟皆肅,天地霽而雷霆收,川波靜而魚龍伏。昔我往 矣,子衿青青。我今來思,突而弁兮,諒」昔人之多感,睹 移柳而興悽。惜歲年之易往,歎親好之常暌。於是勉 其成人,再命迭作。念所思而不見,慨悲翁之蕭索。音 豈殊於今昔,情自有於哀樂。乃知「孔將比於鳴蛙,陸 反思於唳鶴。」彼衰退於憂傷,並榮華之昭灼。

《論鐃歌鼓吹之辨》
宋·馬端臨

[编辑]

按《漢志》言漢樂有四:其三曰《黃門鼓吹樂》,天子宴群 臣之所用;四曰「短簫鐃歌樂」,軍中之所用。則鼓吹與 鐃歌自是二樂,而其用亦殊。然蔡邕言鼓吹者,蓋短 簫鐃歌,而俱以為軍樂,則似漢人已合而為一。但《短 簫鐃歌》,漢有其樂章,魏、晉以來因之。大概皆敘述頌 美時主之功德。而鼓吹則魏晉以來以給賜臣下,上 自王公,下至牙門督將皆有之,且以為葬儀。蓋《鐃歌》 上同乎國家之《雅》《頌》,而鼓吹下同於臣下之鹵簿,非 唯所用尊卑懸絕,而俱不以為軍中之樂矣。至唐、宋, 則又以二名合為一,而以為乘輿出入警嚴之樂。然 其所用掆鼓、金鉦、鐃鼓、簫笳、橫吹、長鳴、篳篥之屬,皆 俗部樂也。故郊祀之時,太常雅樂以禮神,鼓吹嚴警 以戒眾,或病其雅鄭雜襲,失「齋肅寅恭」之誼者,此也。 又鼓吹本軍中之樂,郊禋齋宿之時,大駕鹵簿以及 從官、六軍百執事,輿衛繁多,千乘萬騎,旅宿以將事, 蓋雖非征伐,而所動者眾,所謂「軍行師從」是也。則夜 警晨嚴之制,誠不可廢。至於冊寶、上尊號、奉天書、虞 主祔廟,皆用之,則不類矣。

鼓吹部選句

[编辑]

魏曹植《謝鼓吹表》:「許以簫管之樂,榮以畋游之嬉。陛 下仁重有虞,恩過周旦,濟世安宗,實在聖德。」

晉陸機《鼓吹賦》:「宮備眾聲,體僚君器,飾聲成文,彫音 作蔚,響以形分,曲以和綴,放嘉樂於會通,宣萬變於 觸類,適清響以定奏,期要妙於豐會,邈拊搏之所管, 務戛歷之為最。」

梁簡文帝《讓鼓吹表》「寬博為善,不飾被於聲明;緣寵 成功,未增榮於鐃管。豈宜響芳樹於西河,鳴朝飛於 黑水。彼己之譏何懼,尸素之誡知慚。」

江淹《為齊高帝讓前部羽葆鼓吹表》:「臣聞國容軍禮, 旌羽昭其華;品;騎第乘鸞,蕤藹其飾。世教以之垂采, 民聽以之流文。故勒岫銘海之功,鞞革寫其詠;戡難 夷邦之業,簫管凝其聲。朱鷺元雲,既錫上德;華山芳 樹,以頌奇勳。」

鼓吹部紀事

[编辑]

劉恕《外紀》:「黃帝命岐伯作鼓吹鐃角,靈鞞神鉦,以揚 德建武。」

《漢書敘傳》:「始皇之末,班壹避墬於樓煩,致馬牛羊數 千群。值漢初定,與民無禁。當孝惠、高后時,以財雄邊, 出入弋獵,旌旗鼓吹,年百餘歲,以壽終。」

《韓延壽傳》:「延壽在東郡,植羽葆鼓車、歌車。」孟康曰: 「如今郊駕時車上鼓吹也。」

《三輔黃圖》:「漢昆明池,武帝元狩四年穿,池中有龍首 船,常令宮女泛舟池中,張鳳蓋,建華旗,作櫂歌,雜以 鼓吹,帝御豫章觀臨觀焉。」

《後漢書宗室傳》:「濟南安王康,建武十七年進爵為王, 立五十九年薨,子簡王錯嗣。錯為太子時,愛康鼓吹 妓女宋閏,使醫張尊招之不得,錯怒,自以劍刺殺尊。 國相舉奏,有詔勿案。」

《班超傳》:「建初八年,拜超為將兵長史,假鼓吹幢麾。」 《安帝本紀》:「永初元年九月壬午,詔太僕少府減黃門 鼓吹,以補羽林士《東裔傳》:「順帝永和元年,夫餘王來朝,帝作黃門鼓吹 角抵以遣之。」

《東觀漢記》:「段熲起於徒中,為并州刺史,有功,徵還京 師。熲乘輕車,介士鼓吹,騎馬蔽日。」

《麻姑傳》:「漢孝桓帝時,神仙王方平降於蔡經家,前後 導從,威儀奕奕,如大將軍鼓吹,皆乘麟從天而下。」 《柘枝錄》:「漢靈帝好鼓吹。」

《唐六典》注:「漢少府屬官有承華令,典黃門鼓吹百三 十五人。」

《魏略》:「夏侯儒為征南將軍。正始二年,朱然圍樊城,城 中守將求救甚急。儒進屯城外,以兵少不敢妄動,但 作鼓吹以駭眾聽。」

《江表傳》:「曹公出濡須,號步騎四十萬,臨江飲馬。孫權 率眾七萬應之,密敕甘寧使夜入魏軍。寧乃選手下 健兒百餘人,竟詣曹營,使拔鹿角踰壘入營,斬得數 十級。北軍驚駭鼓譟,舉火如星。寧已還入營,作鼓吹 稱萬歲。」

《吳曆》曹公出濡須口,吳主乃自乘船從濡須口入。曹 公嚴兵待之,乃作鼓吹迴還。曹公見吳舟船器仗,法 伍整肅,乃歎曰:「養兒當如孫會稽,劉表子,直是豚犬 耳!」

《吳質別傳》:「質為北中郎將,朝京師,文帝喜其到,詔列 鹵簿,作鼓吹,望闕而止。」

《蜀志劉封傳》:「封為副軍將軍,與孟達忿爭不和,尋奪 達鼓吹,達忿恚,封遂率所領降魏。」

《江表傳》:「孫權於公安大會,呂蒙以疾辭,權笑曰:『禽羽 之功,子明謀也。今大功已捷,慶賞未行,豈邑邑耶』?乃 增給步騎鼓吹,敕選虎威將軍官屬,并南郡、廬江二 郡威儀,拜畢還營,兵馬導從,前後鼓吹,光耀於路。」 《吳志諸葛恪傳》:「孫權拜諸葛恪撫越將軍,領丹陽太 守,授棨戟武騎三百,拜畢,令恪備威儀,作鼓吹,導引 歸家。」

《甘寧傳》:「寧從攻合肥,會疫疾,軍旅皆已引出,張遼覘 望知之,即將步騎奄至,寧引弓死戰,厲聲問鼓吹何 以不作,壯氣毅然,權尤嘉之。」

《士燮傳》:「燮舉茂材,除巫令,遷交趾太守。弟壹領合浦 太守。次弟徐聞令䵋,領九真太守。䵋弟武,領海南太 守。兄弟並為列郡,雄長一州,偏在萬里,威尊無上,出 入鳴鐘磬,備具威儀,笳簫鼓吹,車騎滿道,裔人夾轂 焚燒香者,常有數十。當時貴重,震服百蠻尉他不足 踰也。」

《吳錄》:「太尉范慎在武昌作長室,時與參佐賓客作鼓 吹,日宴飲。」

《通典》,晉武帝時儀曹關,「皇太子某月某日納妃。依禮 舊不作樂,未審至尊明幸東宮,應作鼓吹與不?」輿曹 郎虞龢議,謂輿駕度宮,雖為婚行,跡實遊情求冶,作 鼓吹非嫌。

《晉書宗室傳》:「汝南文成王亮,加侍中之服,咸寧初,以 扶風池陽四千一百戶,為太妃伏氏湯沐邑,後改食 南郡枝江。太妃嘗有小疾,祓於洛水。亮兄弟三人侍 從,並持節鼓吹,震耀洛濱。武帝登陵雲臺望見曰:『伏 妃可謂富貴矣』。」

《劉毅傳》:「毅轉司隸校尉,皇太子朝,鼓吹將入東掖門, 毅以為不敬,止之於門外,奏劾保傅以下,詔赦之。」 《文獻通考》:陸士衡為河北督,已被閒搆,內懷憂懣,聞 眾軍警角鼓吹,謂其司馬曰:「我今聞此,不如華亭鶴 唳。」

《古詩紀》:石崇《金谷詩敘》曰:「余以元康六年,從太僕卿 出為使持節監青徐諸軍事、征鹵將軍,有別廬在河 南縣界金谷澗中,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莫 不畢備。時征西大將軍祭酒王詡當還長安,余與眾 賢共往送澗中,晝夜遊宴。時琴瑟笙筑,合載車中,道 路並作。及往,令與鼓吹遞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 《晉書謝尚傳》:「尚轉督江夏、義陽、隨三郡軍事。時安西 將軍庾翼鎮武昌,尚數詣翼。」請幫助識別此字。謀軍事,嘗與翼共射, 曰:「君若破的,當以鼓吹相賞。」尚應聲中之,翼即以其 副鼓吹給之。

俗說桓元作詩,思不來輒作鼓吹,既而得句云:「鳴鵠 響長阜。」歎曰:「鼓吹固自來人思。」

《南康記》:「雩都君山上有玉臺,方廣數丈,週迴盡是白 石柱,柱自然石覆如屋,形像羽人之館。風雨之後,景 氣明淨,頗聞山上有鼓吹之聲。」

《志怪錄》:「晉孝武太元中,帝每聞手巾箱中有鼓吹鞞 角響,於是請僧齋會,夜見一臂長三丈餘,手長數尺, 來摹經案。」

《鄴中記》:「石虎正會,置三十步鼓吹,三十步輒置一部, 十二人,皆在平閣上,去地丈餘。」又有「女鼓吹。」

《東宮舊事》:「皇太子納妃,四望車、羽葆、前後部鼓吹各 一部。」

《宋書廢帝本紀》:「永光元年九月癸巳,車駕幸湖熟,奏 鼓吹《江寧府志》:「鼓吹山,在南八十里,周一十七丈,高八十 丈,四望孤絕。宋孝武大明七年登此,望甲子,館奏鼓 吹,故名。」

《廣博物志》:范孝敬在武昌,自造冢,名「長室」,時與賓客 作鼓吹,入中宴飲。

《南齊書后妃傳》:「武穆裴皇后所居壽昌畫殿南閣置 白鷺鼓吹二部,乾光殿東西頭置鐘磬兩箱,皆宴樂 處也。」

《垣崇祖傳》:初崇祖在淮陰見高帝,便自比韓信、白起, 唯上獨許之,崇祖再拜奉旨。及破鹵,進為都督,聞陳 顯達李安民皆增給軍儀,啟上求鼓吹。上敕曰:「韓白 何可不與眾異」,給鼓吹一部。

《張敬兒傳》:太祖遺詔,加敬兒開府儀同三司。將拜,謂 其妓妾曰:「我拜後,應開黃閣。」因口自為鼓聲。既拜,初 得鼓吹,羞便奏之。

《孔稚珪傳》:稚珪不樂世務,居宅盛營山水,門庭之內, 草萊不翦,中有蛙鳴。或問之曰:「『欲為陳蕃乎』?稚珪笑 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何必期效仲舉。」

《王琨傳》:「琨出為廣州刺史,南土沃實,在任者常致巨 富,琨無所取,州鎮舊有鼓吹,又啟輸還。」

《隋書音樂志》:「天監七年,將有事太廟,詔曰:『《禮》云:『齋日 不樂』。今親奉始出宮,振作鼓吹。外可詳議』。」八座丞郎 參議,請與駕始出,鼓吹從而不作,還宮如常儀。帝從 之。

《南史胡僧祐傳》:僧祐隨伐侯景,拜領軍將軍。常以所 加鼓吹置齋中,對之自娛。人曰:「此是羽儀,公名望隆 重,不宜若此。」答曰:「我愛之,恆須見耳。」或出游,亦以自 隨,人士笑之。

《侯景傳》:「侯景即位,以轜車床載鼓吹橐駝,負犧牲,輦 上置筌蹄腳坐焉。」

《青箱雜記》:「天清寺繁臺,本梁鼓吹臺。梁高祖常閱武 於此,改為講武臺。其後繁氏居其側,里人乃呼為繁 臺。」

《陳書蔡徵傳》:徵拜吏部尚書,啟後主借鼓吹。後主謂 所司曰:「鼓吹軍樂,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 章。然其父景歷既有締構之功,宜且如所啟。拜訖即 追還。徵不修廉隅,皆此類也。

《魏書樂志》:永平三年冬,劉芳上言:「竊觀漢、魏已來,鼓 吹之曲,亦不相緣。今須制新曲,以揚皇家之德美。」詔 芳與侍中崔光、郭祚、黃門游肇、孫惠蔚等四人參定 鼓吹諸曲。

《尚書通考》:「後魏大武帝通西域,以般悅國鼓吹設於 樂部署。」

《隋書音樂志》:「周宣帝晨出夜還,恆陳鼓吹。嘗幸同州, 自應門至赤岸,數十里閒,鼓樂俱作。」

《隋書音樂志》:「開皇十七年,詔享廟日不須設鼓吹。」 《唐書太宗本紀》:「武德四年,執竇建德,六月凱旋,賜前 後鼓吹九部之樂。」

《平陽公主傳》:「公主武德六年薨,葬給前後部鼓吹。太 常議,婦人葬,古無鼓吹。帝不從曰:『往者主身執金鼓 參佐命,於古有耶。宜用之』。」

《隋唐嘉話》:「李太史與張文收率更坐,有暴風自南而 至,李以南五里當有哭者。張以為有音樂,左右騎馬 觀之,則遇送葬者,有鼓吹焉。」

《唐書唐紹傳》:「紹為太常博士,遷左臺侍御史、度支員 外郎,常兼博士。」韋庶人請妃、公主、命婦以上葬給鼓 吹,詔可。紹言:「鼓吹本軍容,黃帝戰涿鹿,以為警衛,故 曲有《靈夔吼》《鵰鴞爭》《石墜崖》《壯士怒》之類,惟功臣詔 葬,得兼用之。男子有四方功,所以加寵,雖郊祀天地 不參設,容得接閨閫哉?在令,五品官昏葬,無給鼓吹」 者。唯京官五品則假四品,蓋班秩在夫若子,請置前 詔。用舊典不省。

《李白傳》張旭聞鼓吹而得筆法意。

《唐書韓思復傳》:「思復擢司禮博士,五遷禮部郎中。建 昌王武攸寧母亡,請鼓吹,思復持不可而止。」

《宋史樂志》:「乾德元年,詔選開封府樂工八百三十人, 權隸太常,習鼓吹。」

《冊府元龜》:「晉天福五年八月,詳定所奏,唐有掆鼓、金 鉦、大鼓、長鳴歌、簫、笳、笛,合為鼓吹十二案,大享會則 設於懸外,此乃是設二舞及鼓吹十二案之由也。今 議一從令式,排列教習。」

《玉海》:乾德四年十月朔,置鼓吹十二案。開寶九年四 月,有司言:「準令,宗廟殿庭宮垂加鼓吹十二案。」 《談圃》:儂智高陷邕州,狄青討之,列軍陣城下。智高大 宴城頭,鼓吹振作,一人衣道服罵官軍,有善射者,一 矢斃之。

《宋史樂志》:「景德二年,上御崇政殿,為朝會上壽之樂, 及文武二舞、鼓吹導引、警夜之曲,頗為精習。」

皇祐五年六月,御撰《鼓吹警嚴曲》合宮歌,並肄於太 常。

九月,帝服靴袍御崇政殿,召近臣、宗室、館閣、臺諫官閱雅樂,仍令登歌,以八音諸器各奏一曲。遂召鼓吹 局按警場,賜大樂鼓吹令丞、樂工、徒吏緡錢有差。 《雲麓漫抄》:「朱沖子勔有幹材,蔡太師憩平江,沖㩦以 見蔡,因得出入門下,被使令再入相京。屬童貫以軍 功補官,遂得以自恣。每還吳中,輒稱降御香,張錦帆, 郡」縣官鼓吹以迎之。

《大政紀》:「正德五年,時捕盜御史甯杲在真定,捕獲無 虛日。每械繫盜賊入真定城,用鼓吹前導,金鼓之聲, 彌月不絕,由是奸人無所容。」

《綠雪亭錄》言:長沙有朝士某者,還鄉意氣盈滿,賓至 則鼓吹喧闐里巷。有執友來謁之,朝士曰:「翁素好誦 詩,近日誦得何詩?」執友曰:「近誦得孫鳳洲《贈歐陽圭 齋》之詩,甚有味。」乃朗然誦之曰:「圭齋還是舊圭齋,不 帶些兒官樣回。若使他人居二品,門前簫鼓鬧如雷。」 朝士聞詩嘿然。明日賓至,門庭寂然。

《長安客話》:太醫院例於端陽日差官至南海子,捕蝦 蟆擠酥以合藥,製紫金錠。某張大其事,備鼓吹旗旛 喧闐以往。或嘲以詩曰:「抖擻威風出鳳城,喧喧鼓吹 擁霓旌。穿林披莽如虓虎,捉得蝦蟆剜眼睛。」

《宕渠記》:「渠有樂山,正月七日,邑人鼓吹酒食,以祈蠶 事。」

《廣博物志》:「君山翠麗鮮明,遠若臺榭,名曰媧宮。風雨 之後,景氣明淨,頗聞鼓吹之聲。」

鼓吹部雜錄

[编辑]

《說苑善說篇》:「水遊則連方舟,載羽旗,鼓吹乎不測之 淵。」

應劭《漢官儀》:「鼓吹為國盤娛,禦侮爪牙。」

劉獻定「《軍禮》鼓吹,未知其始,漢以雄朔野而有之,鳴 笳以和簫聲,非八音也。」

臆乘,《淮南子》云:「女夷鼓吹以思天,和,以長穀,禽鳥草 木。」《女夷》,主春夏長養之神也。

《鶴林玉露》:「桂林石山怪偉,東南所無,至於暗洞之瑰 怪,尤不可具道。余嘗隨桂林伯趙季仁遊其閒,列炬 數百,隨以鼓吹,市人從之者以千計。已而入申而出 入自曾公巖出於棲霞洞。入若深夜,出乃白晝,恍如 隔宿異世。」

《古詩紀》樂府有《鼓吹曲》,其昉於《黃帝記》里鼓之制乎? 後世有鼓吹、騎吹、雲吹之名,《建初錄》云:「列於殿廷者 名鼓吹,列於行駕者名騎吹。」又曰:鼓吹,陸則樓車,水 則樓船,其在庭則以簨簴為樓也,水行則謂之雲吹。 《朱鷺》《臨高臺》諸篇,則鼓吹曲也。《務成》《黃雀》,則騎吹曲 也。《水調》《河傳》,則雲吹曲也。宋之問詩:「稍看朱鷺轉,尚 識紫騮驕。」此言鼓吹也。謝朓詩:「鳴笳翼高蓋,疊鼓送 華輈。」此言騎吹也。梁簡文詩:「廣水浮雲吹,江風引夜 衣。」此言雲吹也。

《升菴辭品》:《六州歌頭》,本鼓吹曲也。音調悲壯,又以古 興亡事實之,聞之使人慷慨,良不與豔辭同科,誠可 喜也。「六州」得名,蓋唐人西邊之州,伊州、梁州、甘州、石 州、渭州、氐州也。此辭宋人大祀大卹,皆用此調。國朝 大卹則用《應天長》雲。「伊、梁、甘、石,唐人樂府多有之。『胡 渭州』」見張祜詩,「氐州第一」,見周美成辭。

《玉笑零音》,「詩因鼓吹發,桓元入耳而心通」;「筆以鼓吹 神」,張旭「得心而應手。」

《吳風錄》:「吳中士夫,春初西山踏青,夏則泛觀荷蕩,秋 則桂嶺九月登高,鼓吹沸川以往。」

觚不觚錄?先朝之制,惟總兵官列營,始舉炮奏鼓吹。 而吾蘇韓襄毅公雍以右都御史總督兩廣,開府梧 州最盛。自是三邊宣大之總督,以至內地帶提督者 皆然。若巡撫則不爾。先君代楊襄毅總督駐密雲曉 堂,則不舉炮奏鼓吹。云楊公固如是,得非密雲邇京 輦,當稍從裁省耶?然自是之後,巡撫亦無不舉炮奏 鼓吹矣。倭變來,巡江御史亦行之。五、六年前,吾州兵 道亦行之。內地之人少聞金鼓,不無駭異。又每一臺 使行部,則寂然無聲,去而復作,殊不為雅。

《江寧府志》:顧文莊客坐贅語云:「軍中鼓吹在隋唐以 前,即大臣非恩賜不敢用。舊時吾鄉凡有婚喪,自宗 勳縉紳外,人家雖富貴,無有用鼓吹與教坊大樂者, 所用惟市閒鼓手與教坊之細樂而已。近日則不論 貴賤,一概溷用,浸淫之久,體統蕩然,恐亦不可不加 裁抑,以止流競也。」

《日知錄》:「鼓吹」,軍中之樂也,非統軍之官不用。今則文 官用之,士庶人用之,僧道用之,金革之氣,遍於國中, 而兵由此起矣。《晉書》,司馬恬為御史中丞,值海西 廢,簡文帝登阼未解嚴,大司馬桓溫屯中堂,吹警角。 恬奏劾溫大不敬,請科罪。今制,雖授鉞遣將,亦不舉 炮鼓吹,而士庶吉凶之禮,及迎神賽會,反有用鼓吹 者。景泰六年,華陽王友堚遣千戶齎奏赴京,并買喇吧號笛、銅鑼等物。奉敕切責,以為此行師之具,於王 何用。當時遵守祖訓如此,以後法禁日弛,庶民皆得 用矣。

後魏孝武永熙中,諸州鎮各給鼓吹。尋而高歡舉兵, 魏分為二。唐自安、史之亂,邊戍皆得用之,故杜甫詩 云:「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粗厲之音,形為亂象,先 王之制,所以軍容不入國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