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16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六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六十九卷目錄
天地祀典部藝文三〈詩〉
周祭天辭〈見文心雕龍〉
祭地辭
郊祀歌三首 晉傅元
夕牲歌
迎送神歌
饗神歌
天郊饗神歌 前人
地郊饗神歌 前人
郊祀曲 齊謝朓
恭職北郊 梁傅昭
從駕北郊 北周王褒
駕出圜丘 隋盧思道
甘泉歌 唐王昌齡
觀郊禮 司馬禮
南郊大禮詩 宋王禹偁
大禮慶成〈并引狀〉 張方平
奉和御製祀后土 寇準
郊祀慶成 蘇軾
次韻郊祀慶成 范成大
郊天禮成應制 元歐陽元
大祀 明太祖
翰林院齋宿聽琴詩〈并序〉 鄒緝
齋宮候駕次西涯學士韻 倪岳
郊祀喜晴有述 李東陽
立春日車駕詣南郊 前人
扈駕郊壇陪祀 胡侍
南郊雜韻六首 陸容
南郊扈從省牲 楊慎
冬至南郊扈從紀述和陳玉壘太史韻六首
于慎行
冬至恭侍慶成大宴 前人
天地祀典部紀事
天地祀典部雜錄
禮儀典第一百六十九卷
天地祀典部藝文三〈詩〉
[编辑]《周祭天辭〈見文心雕龍〉》{{{3}}}{{{4}}}
[编辑]皇皇上天,照臨下土。集地之靈,降甘風雨。庶物群生, 各得其所。靡今靡古。維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
《祭地辭》
[编辑]薄薄之土,承天之神。「興甘風雨,庶卉百穀,莫不茂著, 既安且寧。維予一人某,敬拜下土之靈。」
《郊祀歌三首》晉·傅元
[编辑]《晉書·樂志》曰:「武帝受命,泰始二年,詔郊祀明堂禮樂權用魏儀,遵周室肇稱殷禮之義,但改樂章,使傅元為之辭。」
《夕牲歌》
[编辑]天命有晉,「穆穆明明。我其夙夜,祗事上靈。常于時假, 迄用其成。於薦元牡,夕省其牲。崇德作樂,神祇是聽。」
《迎送神歌》
[编辑]《宣文》「蒸哉,日靖四方。永言保之,夙夜匪康。光天之命, 上帝是皇。嘉樂殷薦,靈祚景祥。神祇降假,享福無疆。」
《饗神歌》
[编辑]天祚有晉,其命惟新。受終于魏,奄有兆民。「燕及皇天, 懷柔百神。不顯遺烈,之德之純。享其元牡,式用肇禋。 神祇來格,福祿是臻。」
時邁其猶,昊天子之。祐享有晉,兆民戴之。畏天之威, 敬授人時。不顯不承,於猶繹思。皇極斯建,庶績咸熙。 庶幾夙夜,唯《晉》之祺。
宣文惟后,克配彼天。撫寧四海,保有康年。於乎緝熙, 肆用靖民。爰立典制,爰修禮紀。作民之極,莫非資始。 克昌厥後,永言保之。
《天郊饗神歌》前人
[编辑]整泰壇,祀皇神。精氣感,百靈賓。蘊朱火,燎芳薪。紫煙 遊,冠青雲。神之體,靡象形。曠無方,幽以清。神之來,光 景照。聽無聞,視無兆。神之至,舉歆歆。靈爽協,動余心。 神之坐,同歡娛。澤雲翔,化風舒。嘉樂奏,文中聲。八音 諧。神是聽,咸潔齊,並芬芳。烹牷牲,享玉觴。神悅饗,歆 禋祀。祐大晉,降繁祉,祚京邑。行四海。保天年,窮地紀。
《地郊饗神歌》前人
[编辑]整泰折,祀皇祇。眾神感,群靈儀。陰祀設,吉禮施。夜將 極,時未移。祇之體,無形象。潛泰幽,洞忽荒。祇之出,薆 若有。靈無遠,天下母。祇之來,遺光景,昭若存。終冥冥。 祇之至,舉欣欣,舞象德,歌成文。祇之坐,同歡豫。澤雨 施,化雲布。樂八變,聲教敷。物咸亨,祇是娛。齊既潔,侍 者肅。玉觴進,咸穆穆。饗嘉豢,歆德馨。祚有晉,暨群生。 溢九壤,格天庭。「保萬壽,延億齡。」
《郊祀曲》齊·謝朓
[编辑]六宗禋配岳,五畤奠甘泉。整蹕遊九闕,清簫開八埏鏘鏘玉鑾動,溶溶金障旋。郊宮光已屬,升柴禮既虔。 福響靈之集,南岳固斯年。
《恭職北郊》梁·傅昭
[编辑]皇猷屬穹昊,至德通深淵。禋望沿禮舉,咸秩資化宣。 端職恭瘞祀,飭躬奉嚴蠲。淑氣符首節,光風臨上年。
《從駕北郊》北周·王褒
[编辑]維皇敬明祀,望拜出河東。地靈開複道,營星發紫宮。 衡街響清蹕,偵候起相風。森沈羽林騎,肅穆虎賁弓。
《駕出圜丘》隋·盧思道
[编辑]《開年簡》時日,上辛稱天吉。平曉禁門開,隱隱乘輿出。 乘輿出九重,金根銜六龍。章移千乘動,斾舉百神從。 黃麾引朱節,靈鼓應華鐘。神歌已相續,神光復相燭。 風中颺紫煙,壇上埋蒼玉。
《甘泉歌》唐·王昌齡
[编辑]乘輿執玉已登壇,細草霑衣春殿寒。昨夜雲生拜初 月,萬年甘露水精盤。
《觀郊禮》司馬禮
[编辑]鐘鼓旌旗引六飛,玉皇初著畫龍衣。泰壇煙盡星河 曉,萬國心隨綵仗歸。
《南郊大禮詩》宋·王禹偁
[编辑]嚴禋禮過一陽生,抃賀歡呼動四溟。聖壽久長南至 日,寶圖高大北辰星。九重城闕天將曙,百萬人家「戶 不扃。」知有化工無棄物,「海波分納一浮萍。」
《大禮慶成》〈并引狀〉張方平
[编辑]皇帝陛下躬祀天地,嚴配祖考,百禮交舉,而莫有違者,萬靈來顧而莫不歆焉。仍自發冊之朝,以至肆赦之日,風氣時順,雲物晏溫,大眾之都,群方畢會。喜覘容典,抃舞相慶。非上聖陟降庭止,其孰能之?於是臣等獲預近班,親瞻盛事。抃歡不足,輒撰成五言詩十韻。豈曰揄揚休烈,亦臣子愛戴之誠。
饗帝精禋舉,嚴親廣孝純。禰宮增諡惠,皇冊薦威神。 寶殿齋居肅,琳房獻禮陳。慨瞻清廟几,穆奠紫壇茵。 備樂《嘉安曲》,鴻儀顯相臣。玉從丹禁出。〈禮神之玉出自禁中〉輅 儼繡旂新。〈新造玉輅今方御之〉瑞靄蒙天仗,祥風入帝宸。歡呼 九州會,慶澤萬方均。有幸逢華旦,無謨翼至仁。但祈 陪百禮,景扈越千春。
《奉和御製祀后土》寇準
[编辑]臨晉迴清蹕,靈壇備克禋。薦誠祠后土,求福為蒸民。 展義王猷遠,推恩慶賜均。千官陪漢祀,萬國奉虞巡。 仗衛明初日,郊原麗上春。花飛函谷路,柳暗九陽津。 宿麥深藏雉,柔桑遠映人。河流喧二陝,山勢壯三秦。 簫鼓聞脽上,旌旗過渭濱。天聲傳廣野,雲物動中宸。 在鎬皇歡洽,橫汾睿藻新。周南慚滯跡,空想屬車塵。
《郊祀慶成》蘇軾
[编辑]「帝出乘昌運,天心予太平。文章三代繼,制作七年成。 大祀乾坤合,剛辰日月明。泰壇朝掃地,魄寶夜垂精。 仰御圖蒼蓋,環觀海岳城。北流吞朔易,西極落欃槍。 升燎靈光答,迴鑾瑞霧迎。需雲遍枯槁,解雨達勾萌。 可頌非天德,因箴亦下情。民言知可酌,帝謂本無聲。 富國由崇儉,祈年在好生。無心斯格物,克己自消兵。」 化國安新政,孤臣返舊耕。還將「清廟什,留與野人賡。」
《次韻郊祀慶成》范成大
[编辑]「帝德重堯緒,天心與舜禋。慶期符後甲,元日際初辛。 土緯扶南極,旄胡拱北辰。律諧風自艮,衡正斗垂寅。 桂燎靈宮曉,蕭脂太室晨。百神森壁壘,萬衛密鉤陳。 日月青旂色,雷霆玉輅塵。洗兵銀漢水,收雪紫壇春。 天步臨黃道,仙班像玉宸。陶匏宗素樸,琮璧慕精純。 祕祝裒時對,高斿欻下賓。金鐘鳴傑簴,朱火熭芳薪。」 日麗雞竿矗,天旋鳳律新。端門敷錫後,六合共絪縕。
《郊天禮成應制》元·歐陽元
[编辑]紫壇黃幄夜無風,牲璧初陳月正中。瑞靄霏微成五 色,神光烜赫映重瞳。千官屏息瞻天表,萬國關心在 聖躬。清曉慶雲高捧日,《簫韶》前導駕還宮。
《大祀》明·太祖
[编辑]晨駕旌旄列隊行,龍旗遙映鳳城明。護霜雲外天顏 碧,籠水煙邊山色青。新歲野郊春氣靄,今朝村市曉 晴生。鞠躬稽首參天處,四海謳歌賀太平。
《翰林院齋宿聽琴詩》〈并序〉鄒緝
[编辑]「永樂三年春正月丁未,上將祀南郊」 ,誓戒群臣,致齋三日。百官既受誓,各就宿別館。於是侍讀曾公日章,修撰錢公仲益、徐公孟昭,檢討蘇公伯厚、沈公民則,暨無錫王公孟端,與予凡七人,皆會宿於翰林公署。於時天宇澄霽,月色清朗,諸君子相與秉燭坐於公署之東偏。沈公善琴,因請鼓之,作商調數引,舒徐安適,淳古淡泊,有三代之遺音。坐者聽之,莫不心暢神怡。乃相與分韻賦詩,以紀其事,且要孟端為之圖云。
禁直夜迢遞,齋居澹無為。同心聿來集,良友具在茲。 懽言適嘉會,秉燭坐彈棋。華月照虛牖,微風動綺帷。 上客發幽興,援琴揮素絲。一彈孤鶴舞,再鼓心神怡。 清商既激烈,雅調亦舒遲。秋鴻唳遠空,猗蘭芳葳蕤俯仰極餘韻,邈與高山期。燕賞亦云洽,傾耳遂忘疲。 沈吟永終夕,逍遙起遐思。仰觀庭戶間,爛然明星垂。 旭景不知曙,永言歌此辭。
《齋宮候駕次西涯學士韻》倪岳
[编辑]銀河如璧護重關,翠輦初臨大祀壇。映日牙旗環禁 旅,連空甲騎擁祠官。風雲已覺爭春麗,雨雪先驚入 夜寒。禮罷天門重整珮,歡騰萬國正迴鑾。
《郊祀喜晴有述》李東陽
[编辑]碧霄煙盡露華凝,極目瑤臺第九層。清珮緩隨馳道 月,絳籠高應午門燈。風傳《廣樂》聲初下,天近燔柴氣 已升。人意可占神意悅,萬年靈祚永堪膺。
《立春日車駕詣南郊》前人
[编辑]暖香和露繞蓬萊,彩仗迎春曉殿開。北斗舊杓依歲 轉,南郊佳氣隔城來。雲行複道龍隨輦,霧散仙壇日 滿臺。不似漢家還五畤,甘泉誰羨校書才。
《扈駕郊壇陪祀》胡侍
[编辑]朱壇晴雪媚春空。雲從天行氣象雄。八駿宛迴黃竹 路,六龍遙向玉華宮。爐煙半拂仙人掌,樹色微翻少 女風。應有海神來候駕,南端非霧碧冥濛。
《南郊雜韻》〈六首〉陸容
[编辑]兵衛森嚴萬幕屯,馬嘶人語靜中聞。天垣咫尺鑾輿 近,望見龍光入夜雲。
臥榻明衣席未安,齋郎早已報登壇。君王行處陽春 在,不用《靈犀》辟夜寒。
金鑰重門暫啟扃,蠟燈如晝辨人行。象牌分得清班 賜,軍將無勞問姓名。
竹宮幽邃寂無聲,風靜空懸五色旌。月色照人清沁 骨,萬松深處數寒更。
紫壇雲霧切三台,玉趾將臨畫鼓催。列炬照天馳道 遠,佩聲遙自半空來。
《僊韶》隱隱落空濛,壇下傳呼拜啟同。知是燔柴禮初 獻,沉香火起燭天紅。
《南郊扈從省牲》楊慎
[编辑]天仗雲門外,宵衣曉漏前。蒼龍旂影動,朱鷺鼓聲傳。 星爛甘泉燭,霜清泰畤煙。南郊新警蹕,重睹孝皇年。
《冬至南郊扈從紀述和陳玉壘太史韻》〈六首〉
[编辑]于慎行
聖后乘乾奉帝禋。日躔南陸協靈辰。九關肅啟天門 鑰。萬姓歡隨御輦塵。樓雪初融丹禁曉。葭灰微動玉 衡春。虛慚珥筆親文物。實有《甘泉》賦未陳。
玉闌東畔畫簾前,到處常隨豹尾旋。聖代儀文今日 盛,儒臣雨露向來偏。琅函賜錦馳中騎,寶鼎分餐出 御筵。齋室受釐應有問,朝回猶恐夜深宣。
絳闕陰沈啟祕扃,鑾輿肅穆款真庭。霜凝碧落天衣 濕,月上仙壇玉樹青。帝座三重開萬象,雲門六變走 群靈。詞臣秉笏香煙裡,時向珠躔望景星。
絳節氤氳上太清。紫煙縹緲冠層城。鵷行不動瑤池 影。鳳幄微聞玉藻聲。律應一陽璇象轉。福凝五位泰 階平。禮成回蹕傳行漏。百尺華燈闕下明。
燈火熏天夾路旁,屬車旋處翠華張。非煙擁蓋璇霄 麗,若月乘輪御陌長。十里香花連《泰畤》,千門鼓吹徹 《昭陽》。皇誠已自通天貺,萬祀應知寶祚昌。
紫氣蔥蔥繞禁廬,南郊近日履長初。皇王禮樂光前 殿,侍從聲華滿後車。漢畤龍麟金匱紀,周臺雲物彩 毫書。雄文亦是鄉人似,齊客談天恐不如。
《冬至恭侍慶成大宴》前人
[编辑]南郊夜燎泰壇煙,內殿朝開大慶筵。兩陛衣冠承湛 露,千門鐘鼓震《鈞天》。親瞻玉几雲霄上,久汎仙杯日 月邊。溫旨三傳咸已醉,歡聲動地未央前。
天地祀典部紀事
[编辑]《前漢書郊祀志》:「成帝即位,初罷甘泉泰畤,作南郊,日 大風壞甘泉竹宮,折拔畤中樹木十圍以上百餘,天 子異之,以問劉向,對曰:『家人尚不欲絕種祠,況於國 之神寶舊畤?前始納貢禹之議,後人相因,多所動搖。 《易大傳》曰:『誣神者殃及三世』。恐其咎不獨止禹等。上 意恨之』。」
《後漢書鄭興傳》:帝嘗問興郊祀事,曰:「吾欲以讖斷之, 何如?」興對曰:「臣不為讖。」帝怒曰:「卿之不為讖,非之邪?」 興惶恐曰:「臣於書有所未學,而無所非也。」帝意乃解, 然以不善讖,故不能任。
謝承《後漢書》:丹陽方儲,聰明善天文,為洛陽令。帝欲 出南郊,儲上言「當有疾風暴雨,乘輿不可以出。」上疑 其妄,儲飲酖而死。果有大風暴雨,洛陽晝暝。
《三國吳志孫權傳》:「黃龍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勸權正 尊號,夏四月,夏口武昌並有黃龍鳳皇見。丙申,南郊 即皇帝位。」注:《吳錄》載權告天文曰:「皇帝臣權,敢用元
牡昭告於皇皇后帝。漢享國二十有四世,歷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氣數終,祿祚運盡,普天弛絕,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奪神器。丕子叡,繼世作慝,淫名亂制。權」 生於東南,遭值期運,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辭行罰, 舉足為民。群臣將相,州郡百城執事之人,咸以為「天 意已去於漢,漢氏已絕祀於天,皇帝位虛,郊祀無主, 休徵嘉瑞,前後雜沓,歷數在躬,不得不受。權畏天命, 不敢不從。謹擇元日,登壇燎祭,即皇帝位。惟爾有神, 饗之左右有吳,永終天祿。」
嘉禾元年,魏遼東太守公孫淵稱藩於權。注:《江表傳》 曰:「是冬,群臣以權未郊祀,奏議曰:『頃者嘉瑞屢臻,遠 國慕義,天意人事,前後備集,宜修郊祀,以承天意』。權 曰:『郊祀當於土中,今非其所,於何施此』?重奏曰:『普天 之下,莫非王土,王者以天下為家。昔周文武郊於鄷 鎬,非必土中』。權曰:『武王伐紂,即阼於鎬京而郊其所』」 也。文王未為天子,立郊於鄷,見何經典?復書曰:伏見 《漢書·郊祀志》,匡衡奏從甘泉河東郊於鄷。權曰:「文王 性謙讓,處諸侯之位,明未郊也。經傳無明文。匡衡俗 儒意說,非典籍正義,不可用也。」
《通志》注:孫權初稱尊號於武昌,祭南郊,告天用元牡。 後自以居非土中,不修設。末年,南郊,追上父堅尊號, 為吳始祖以配天。後三嗣主,終吳代不郊祀。
《晉書慕容超載記》:「義熙三年,祀南郊,將登壇,有獸大 如馬,狀類鼠而色赤,集於圜丘之側,俄而不知所在。 須叟,大風暴起,天地晝昏,其行宮羽儀皆振裂。超懼, 密問其大史令成公綏,對曰:『陛下信用姦臣,誅戮賢 良,賦斂繁多,事役殷苦所致也』。」超懼而大赦。
《魏書·劉芳傳》:世宗以朝儀多闕,其一切諸議悉委芳 修正,於是朝廷吉凶大事,皆就諮訪焉。轉太常卿。芳 以所置五郊及日月之位去城里數,於禮有違,又靈 星周公之祀,不應隸太常,乃上疏曰:「臣聞國之大事, 莫先郊祀;郊祀之本,實在審位。是以列聖格言,彪炳 綿籍;先儒正論,昭著經史。臣學謝全經,業乖通古,豈」 可輕薦瞽言,妄陳管說。竊見所置壇祠,遠近之宜,考 之典制,或未允衷,既曰職司,請陳膚淺。《孟春令》云:「其 數八。」又云:「迎春於東郊。」盧植云:「東郊,八里之郊也。」賈 逵云:「東郊木帝太昊八里。」許慎云:「東郊,八里郊也。」鄭 元《孟春令》注云:「王居明堂。《禮》曰:『王出十五里迎歲』。蓋 殷禮也。」《周禮》「近郊五十里。」鄭元別注云:「東郊去都城 八里。」高誘云:「迎春氣於東方,八里郊也。」王肅云:「東郊 八里,因木數也。」此皆同謂春郊八里之明據也。《孟夏 令》云:「其數七」,又云:「迎夏於南郊。」盧植云:「南郊七里郊 也。」賈逵云:「南郊火帝,炎帝七里。」許慎云:「南郊七里郊 也。」鄭元云:「南郊去都城七里。」高誘云:「南郊七里之郊 也。」王肅云:「南郊七里,因火數也。」此又南郊七里之審 據也。《中央令》云:「其數五」,盧植云:「中郊五里之郊也。」賈 逵云:「中央,黃帝之位」,并南郊之季,故云「兆五帝於四 郊也。」鄭元云:「中郊西南未地,去都城五里。」此又「中郊 五里」之審據也。《孟秋令》云:「其數九」,又曰「迎秋於西郊」, 盧植云:「西郊九里郊」,賈逵云:「西郊金帝,少皞九里」,許 慎云:「西郊九里郊也。」鄭元云:「西郊去都城九里。」高誘 云:「西郊九里之郊也。」王肅云:「西郊九里,因金數也。」此 又西郊九里之審據也。《孟冬令》云:「其數六。」又云:「迎冬 於北郊。」盧植云:「北郊六里郊也。」賈逵云:「北郊水,帝顓 頊六里。」許慎云:「北郊六里郊也。」鄭元云:「北郊去都城 六里。」高誘云:「北郊六里之郊也。」王肅云:「北郊六里,因 水數也。」此又北郊六里之審據也。宋氏含文嘉注云: 「《周禮》:王畿千里,二十分其一以為近郊,近郊五十里, 倍之為遠郊。迎王氣蓋於近郊。」漢不設王畿,則以其 方數為郊處。故東郊八里,南郊七里,西郊九里,北郊 六里,中郊在西南未地五里。《祭祀志》云:「建武二年正 月,初制郊兆於雒陽城南」七里。依採元始中故事,北 郊在雒陽城北四里,此又漢世南北郊之明據也。今 地祇準此。至如三十里之郊,進乖鄭元所引殷周二 代之據,退違漢、魏所行故事。凡邑外曰郊。今計四郊, 各以郭門為限,里數依上禮,朝拜日月皆於東西門 外。今日月之位,去城東西路各三十,竊又未審。《禮》又 云:「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今計造如上《禮儀志》云:「立高 禖祠於城南」,不云里數,故今仍舊。靈星本非禮事,兆, 自漢初,專為祈田,恆隸郡縣。《郊祀志》云:高祖五年,制 詔御史,「其令天下立靈星祠,牲用太牢,縣邑令長得 祠。」晉《祠令》云:「郡縣國祠社稷先農,縣又祠靈星。」此靈 星在天下諸縣之明據也。周公廟所以別在洛「陽者, 蓋姬旦創成洛邑,故傳世洛陽,崇祠不絕,以彰厥庸。 夷齊廟者,亦世為洛陽界內神祠,今並移大常,恐乖 其本。天下此類甚眾,皆當部郡縣修理,公私施之禱 請。竊惟太常所司,郊廟神祇,自有常限,無宜臨時斟 酌以意,若遂爾妄營,則不免淫祀。」二祠在太常,在洛 陽,於國一也。然貴在審本,臣以「庸蔽,謬忝今職,考括 墳籍,博採群議,既無異端,謂粗可依據。今元冬務隙, 野罄人閑,遷易郊壇,二三為便。」詔曰:「所上乃有明據。 但先朝置立已久,且可從。」《舊唐書·唐臨傳》:臨孫紹,中宗始郊,國子祭酒祝欽明等 知韋后能制天子,欲迎諂之,即奏以皇后亞獻,安樂 公主終獻。又四時及列帝誕日,遣使者詣陵如事生。 紹以為非禮,引《正誼》固爭。
《蔣欽緒傳》:欽緒累遷太常博士。中宗始親郊,國子祭 酒祝欽明建言,皇后應亞獻,欲以媚韋氏。天子疑之, 詔禮官議。眾曲意阿循,欽緒獨抗言不可,諸儒壯其 節。
《徐彥伯傳》:「中宗復位,改太常少卿。會郊祭,上《南郊賦》 一篇,辭致典縟,擢修文館學士。」
《賈曾傳》:「曾為諫議大夫、知制誥,天子親郊,有司議不 設皇地祇位,曾請合享天地如古制,并從祀等坐。睿 宗詔宰相禮官議,皆如曾請。」
《蕭德言傳》:許子儒字文舉,為奉常博士。乾封初,帝已 封禪,復詔祀感帝、神州,以正月祭北郊。司禮少常伯 郝處俊等奏言:「顯慶定禮,廢感帝祀,而祈穀昊天,以 高祖配。舊祀感帝神州,以元皇帝配。今改祈穀為祀 感帝,又祀神州,還以高祖配,何升降紛紛焉?虞氏禘 黃帝郊嚳,夏禘黃帝郊鯀,殷禘嚳郊冥,周禘嚳郊稷。」 元謂:「禘者,祭天圜丘;郊者,祭上帝南郊。」崔靈恩說:「夏 正郊天,王者各祭所出帝。所謂王者,禘祖之所自出, 以其祖配之,則禘遠祖,郊始祖也。今禘、郊同祖,禮無 所歸,神州本祭十月,以方陰用事也。」元說:「三王之郊, 一用夏正。靈恩謂祭神州北郊以正月。諸儒所言,猥 互不明,臣願會奉常司成博士普議。」於是子儒與博 士陸遵楷、張統師、權無二等共白:「北郊月不經見。漢 光武正月,建北郊。咸和中,議北郊以正月,《武德》以來 用十月,請循《武德》詔書。」明年,詔:「圓、方二丘,明堂、感帝、 神州,宜奉高祖、太宗配,仍祭昊天上帝及五天帝於 明堂。」
《五代史梁孔循傳》:循後與蔣元暉有隙,哀帝即位,將 有事於南郊。循因與王殷讒於太祖曰:「元暉私侍何 太后,與廷範等奉天子郊天,冀延唐祚。」太祖大怒,哀 帝不敢郊。
《王處直傳》:「梁遣閤門使王瞳拜守光為河北採訪使。 有司白守光,尚父受冊,用唐冊太尉禮儀。守光問曰: 『此儀注何不郊天改元』?有司曰:『此天子之禮也。尚父 雖尊,乃人臣耳』。守光怒曰:『我為尚父,誰當帝者乎』?」遂 以梁乾化元年八月,自號大燕皇帝。明年,晉遣周德 威會鎮、定之兵以攻燕。守光被圍經年,乃遣客將王 遵化致書於德威,德威謂遵化曰:「大燕皇帝尚未郊 天,何至此耶?」
《趙犨傳》:「犨次子巖,梁末帝時居中用事。是時,梁將劉 鄩等與莊宗相拒澶魏之間,兵數敗。巖曰:『古之王者, 必郊祀天地。陛下即位,猶未郊天,議者以為朝廷無 異藩鎮。今河北雖失,天下幸安,願陛下力行之』。」敬翔 以為不可,曰:「今府庫虛竭,箕斂供軍,若行郊禋,則必 賞賚,是取虛名而受實弊也。末帝不聽,乃備法駕幸」 西京,而莊宗取楊劉。或傳晉兵入東都矣,或曰「扼汜 水矣,或曰下鄆濮矣。」京師大風拔木,末帝大懼,從官 相顧而泣。末帝乃還東都,遂不果郊。
《唐李仁矩傳》:「仁矩少事明宗為客將,明宗即位,以為 客省使、左衛大將軍。明宗祀天南郊,東西川當進助 禮錢,使仁矩趣之。」
《董璋傳》:「郭崇韜伐蜀,以璋為行營右廂馬步軍都虞 候。蜀平,以為劍南東川節度使。天成四年,明宗祀天 南郊,詔兩川貢助南郊物五十萬,使李仁矩往諭璋。 璋訴不肯出,祇出錢十萬而已。」
《宋史和峴傳》:「建隆初,授太常博士,從祀南郊,贊導乘 輿,進退閑雅。太祖謂近侍曰:『此誰氏之子,熟於贊相。 左右即以峴門閥對。俄拜刑部員外郎,兼博士,仍判 太常寺。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於南郊。丁丑冬 至,有司復請祀昊天上帝,詔峴議其禮。峴以祭義戒 於煩數,請罷之。四年南郊,峴建議望燎位置爟火』。」 《杜鎬傳》:杜鎬,字文周,常州無錫人。太宗即位,江左舊 儒多薦其能,改國子監丞,崇文院檢討。會將祀南郊, 彗星見,宰相趙普召問之,鎬曰:「當祭而日食猶廢,況 謫見如此乎?」普言於上,即罷其禮。
《孫奭傳》:「初,圓丘無外壝,五郊從祀不設席,尊不施羃。 七祠時饗飲福用一尊,不設三豋,升歌不以雍徹;冬 至攝祀昊天上帝,外級止十七位,而不以星辰從。饗 先農在祈穀之前,上丁釋奠無三獻。宗廟不備二舞。 奭皆援古奏正,遂著於禮。」又請冬至罷祀五帝,大雩 設五帝而罷祀昊天上帝。事下有司議,不合而止。 《劉筠傳》:「劉筠,字子儀,大名人。舉進士。仁宗即位,遷給 事中,拜御史中丞,知天聖二年貢舉。進尚書禮部侍 郎,樞密直學士,知潁州。召還,進翰林學士承旨,判尚 書都省。祀南郊,為禮儀使,請宿齋太廟日,罷朝饗玉 清昭應宮,俟禮成,備鑾駕恭謝。從之。」
《曾鞏傳》:「弟肇,字子開。舉進士,調黃巖簿。用薦為鄭州
教授,擢崇文校書,館閣校勘兼國子監直講,同知太常禮院。太常自秦以來,禮文殘缺,先儒各以臆說,無所稽據。肇在職多所釐正。親祠皇地祇於北郊,蓋自 肇發之,異論莫能奪其議。天聖七年,當郊,肇堅抗前 說。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請不已,出知徐州」, 徙江寧府。
《澠水燕談錄》:「國初南郊青城久占民土,妨其耕稼。又 其中暖殿,止是構木結綵,至尊所御,非所以備不虞。 天聖中,魏餘慶上言:乞優給價值,收買民田,除放租 稅,為瓦殿七間,依奏。」
《宋史胡宿傳》:皇祐五年正月,會靈宮災。是歲冬至郊, 以二帝並配。明年大旱,宿言:「五行火,禮也。去歲火而 今又旱,其應在禮。」此殆郊丘並配之失也。即建言「並 配非古,宜用迭配如初。」
《王洙傳》:洙遷知制誥,詔諸儒定雅樂,久未決。洙與胡 瑗更造鐘磬,而無形制容受之別。皇祐五年,有事於 南郊,勸上用新樂,既而議者多非之,卒不復用。 《梅堯臣傳》:堯臣字聖俞。宋興,以詩名家,為世所傳。寶 元、嘉祐中,仁宗有事郊廟,堯臣預祭,輒獻詩歌。 《宗室濮王宗晟傳》:治平將郊而雨,或議改祫享,英宗 訪諸宗晟,對曰:「陛下初郊見上帝,盛禮也,豈宜改卜。 至誠感神,在陛下精意而已。」帝嘉納。及郊,雨霽。 《宇文昌齡傳》:「昌齡遷太常少卿,詔議郊祀合祭,論者 不一。昌齡曰:天地之數,以高卑則異位,以禮制則異 宜,以樂舞則異數。至於衣服之章,器用之具,日至之 時,皆有辨而不亂。夫祀者,自有以感於無,自實以通 於虛。必以類應類,以氣合氣,然後可以得而親,可以 冀其格。今祭地於圜丘,以氣則非所合,以類則非所 應,而求高厚之來享,不亦難乎!」後竟用其議。
《盛陶傳》:盛陶為太常少卿,議合祭天地,請從先帝北 郊之旨。既而合祭,陶即奉行,亦不復辨執也。
《王存傳》:元豐元年,神宗察其忠實無黨,以為國史編 修官。明年以右正言知制誥同修國史,兼判太常寺。 論圜丘合祭天地為非古,當親祠北郊如《周禮 王吉甫傳》:吉甫累遷大理少卿,南郊起幔城,役卒急 於畢事,董役者責之曰:「此殆類白露屋耳。」卒訴之吏, 當非所宜言,論死。吉甫謂非咒詛不應死,遂求對。神 宗怒曰:「得非為《白露屋》事來邪?」吉甫從容敷陳不少 慴,帝為霽怒,其人得釋。
《龔原傳》:「元豐中為國子直講,以虞藩訟失官。哲宗即 位,詣訴理所得直,為國子丞,太常博士。方議祀北郊, 原曰:『合祭非禮也。天子父天母地,既不為寒而廢祠, 其可為暑而輟行?此漢儒陋說爾,願亟正之』。」
《孔文仲傳》:「弟武仲,元祐初,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時 議祠北郊,久不決。武仲建用純陰之月,親祠,如神州 地祇。」
《虞策傳》:「元祐五年,召為監察御史,進右正言,遷左司 諫。曾肇以議北郊事,與朝論不合,免禮部侍郎,為徐 州。策時權給事中,還其命,以為肇禮官也,不當以議 禮得罪,不從。」
《楊畏傳》:「畏除監察御史,擢殿中侍御史。太常博士朱 彥以議皇地祇祭不同,自列乞罷。畏言彥據經論理, 若彥罷出,恐自是人務觀望,不敢以守官為義。」 《清波雜志》:紹聖北郊,齋宮告成,卜日乘輿出觀。宰執 奏臣等願預一觀。翌日,從駕幸北郊,儀衛兵仗如令。 明晨微風霾,即開霽,進食,召兩府親王入受福殿,既 升殿,上由東朵殿步過東西廡行,自西朵殿還御座, 宰臣以下從行。降殿,召賜茶,又賜香藥、小圓茶,衛士 以下皆賜花。晚召宰執、從官賜茶於明禋殿,退,升輦 還內北郊齋宮即會聖園為之,殿門與殿皆曰「明禋」, 明禋之後乃受福殿。受福殿凡九間,東西兩朵殿各 三間,又兩夾屋三間。旁各有兩閣:東曰「司衣,曰司旆, 西曰司寢,曰司仗,後有坤珍殿,嬪御在焉。坤珍又有 水殿,池沼園圃,皆臣僚所不到也。其西又有觀榖殿, 曰登成,後又有更衣殿,有便門連齋宮。後一日宰執 奏事,因言:『北郊特恩宣召,獲與榮觀』。」上笑曰:「殿宇亦 別無華飾。」上又云:「外議謂使了多少金薄也。」故事,郊 宮無屋,旋施幄帟,風雨不除。上命繕營,章惇以為:「齋 宮金碧相照,非所以事天地也。」上曰:「三歲一郊,次舍 費縑帛三十餘萬,工又倍之,易以屋宇,所省多矣。且 齊明以事天地,而為浮侈,朕豈不知之?宮近在城外, 耳目所接,何嘗有此?」於是臨幸,引惇遍視,上曰:「有金 碧之飾乎?」惇慚謝。
《宋史劉弇傳》:「元符中,有事於南郊,弇進《南郊大禮賦》, 哲宗覽之動容,以為相如、子雲復出。」
《虞策傳》:「策弟奕,字純臣,第進士,崇寧提舉河北西路 常平,擢監察御史。親祭北郊,燕人趙良嗣為祕書丞, 侍祠,奕白其長曰:『今親衛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 國降子,顧得預祠事,可乎』?長用其言,具以請,不報。」 《揮麈後錄》:建中靖國,徽宗初郊時亦見曾文肅《奏事 錄》,言之甚詳,在於當日為一時之慶事。十一月戊寅 凌晨,導駕官立班大慶殿前導,步輦至宣德門外,升玉輅,登馬,導至景靈宮。行禮畢,赴太廟。平旦,雪意甚 暴,既入太廟,即大雪,出巡仗至朱雀門,其勢未已,衛 士皆沾濕。上顧語云:「雪甚好,但不及時。」及赴太廟,雪 益甚,二鼓未已,上遣御藥黃經臣至二相所傳宣,問: 「雪不止,來日若大風雪,何以出郊?」布云:「今二十一日 郊禮尚在,後日無不晴之理。」經臣云:「只恐風雪難行。」 布云:「雪雖大,有司掃除道路,必無妨阻,但稍衝冒,無 如之何。兼雪勢暴必不久,況乘輿順動,理無不晴。若 更大雪,亦須出郊,必不可升壇,則須於端誠殿望祭, 此不易之理。已降御札頒告天下,何可中輟。」經臣亦 稱善。乃云:「左相韓忠彥欲於大慶殿望祭。」布云:「必不 可,但以此回奏。」經臣退,遂約執政會左相齋室,仍草 一劄子以往。左相猶有大慶之議。左轄陸佃云:「右相 之言不可易,兼恐無不晴之理。若還就大慶,是日卻 晴霽,奈何?」布遂手寫劄子與二府簽書訖進入,議遂 定。上聞之甚喜,有識者亦云:「臨大事當如此。」中夜,雪 果止。五更,上朝享九室,布以禮儀,使贊引就罍洗之 際,已見月色。上喜云:「月色皎然。」布不敢對。再詣罍洗, 上云:「已見月色。」布云:「無不晴之理。」上奠瓚,至神宗室, 流涕被面。至再,入室酌酒,又泣不已,左右皆為之感 泣。是日,聞上卻常膳,蔬食以禱。己卯黎明,自太廟齋 殿步出廟門,升玉輅,然景色已開霽。時見日色。巳午 間至青城,晚遂晴,見日。五使巡仗至玉津園,夕陽滿 野,人情莫不欣悅。庚辰四鼓,赴郊壇幕次。少頃,乘輿 至大次,布跪奏於簾前,請皇帝行禮,遂導至小次前, 升壇奠幣,再詣罍洗,又升壇酌獻。天色晴明,星斗燦 然,無復纖雲。上屢顧云:「星斗燦然。」至小次前,又宣諭, 布云:「聖心誠敬,天意感格,固須如此。」又升壇飲福,行 過半,蔣之奇屢仆於地。既而當中妨上行,布以手約 之,遂挽布衣不肯捨,而力引之,行數級,復僵仆。上問 為誰,布云:「蔣之奇。」上令禮生掖之登壇,坐於樂架下。 至上行禮畢,還至其所,尚未能起,上令人扶掖出,就 外舍先還府,又令遣醫者往視之。及亞獻升,有司請 上就小次,而終不許,東向端立。至望燎,布跪奏禮畢, 導還大次。故事,禮儀使立於簾外,俟禮部奏解嚴乃 退。上諭都知閻守懃、閻安中令照管。布出壝門,恐馬 隊至難出,恩非常也。眾皆歎息,以為眷厚。五鼓,二府 稱賀於端誠殿,黎明,升輦還內。先是,禮畢,又遣中使 傳宣,布以車駕還內,一行儀衛並令儹行,不得壅閼。 布遂關鹵簿司,及告報三帥,令依聖旨及登輦,一行 儀仗,無復阻滯。比未及巳時,已至端門,左相乃大禮 使,傳宣,乃以屬布,眾皆怪之。少選,登樓肆赦。又明日, 詣會聖宮,宮門之兩廡下所畫人馬,皆有流汗之跡 云。
《宋史侯蒙傳》:蒙疏十事,徽宗聽納,有大用意。遷侍御 史,拜給事中,遷刑部尚書,改戶部。比歲郊祭,先期告 辦,尚書輒執政。至是,帝密諭之,對曰:「以財利要君而 進,非臣所敢。」
《周葵傳》:「葵擢進士甲科,孝宗即位,拜參知政事。太常 奏郊牛斃。葵言《春秋》鼷鼠食牛角,免郊。況邊虞未靖, 請展郊以符天意。詔從之。」
《孝宗本紀》:乾道三年十一月「丙寅,合祀天地于圜丘。 戊辰,雷。以郊雷,罷葉顒、魏杞。丁丑,以雷發非時,詔臺 諫、侍從、兩省官指陳闕失。」
《光宗本紀》:紹熙二年十一月「辛未,有事于太廟。皇后 李氏殺皇貴妃,以暴卒聞。壬申,合祭天地于圜丘,大 風雨,不成禮而罷。帝既聞貴妃薨,又值此變,震懼感 疾,罷稱賀,肆赦,不御樓。」
《劉光祖傳》:光祖以寶謨閣直學士知潼川府。詔以閔 雨求言,光祖奏請改正憲聖慈烈皇后諱日。先是后 崩,以慶元三年十一月二日郊禋期迫,或謂𠈁胄曰: 「上親郊,不可不成禮,且有司所費既夥,奈何已之。」𠈁 冑入其言,五日祀圜丘,六日始宣遺誥。於是光祖言: 憲聖陛下之曾祖母克相高宗,再造大業,𠈁胄敢視 「之如卑喪。遷就如此,賊臣就戮,盍告謝祖宗?改從本 日。」從之。
《陳貴誼傳》:「貴誼,慶元五年進士。理宗即位,遷中書舍 人,升兼直學士院。將郊,貴誼以民生實艱,吏員尚眾, 征斂幾於奪取公費,掩為私藏,宜大明黜陟,庶有以 見帝於郊。」
《程元鳳傳》:「寶祐元年,遷侍御史,進尚書吏部侍郎兼 中書舍人。有事於南郊,元鳳為執綏官,答問多所開 陳。帝欲幸西太乙宮,力諫止之。」
《金史翟永固傳》:永固遷太常卿,考試貞元元年進士, 出《尊祖配天賦》題。海陵以為猜度己意,召永固問曰: 「賦題不稱朕意,我祖在位時祭天拜乎?」對曰:「拜。」海陵 曰:「豈有生則致拜,死而同體配食者乎?」對曰:「古有之, 載在典禮。」海陵曰:「若桀、紂曾行,亦欲我行之乎。」於是 永固、張景仁皆杖二十,而進士張汝霖賦第入韻,有 曰:「方今將行郊祀,海陵詰之曰:『汝安知我郊祀乎』?亦 杖之三十《紇石烈良弼傳》:世宗即位,召拜尚書右丞。大定八年, 有事南郊,良弼為大禮使。自收國以來,未嘗講行是 禮,歷代典故,又多不同,良弼討論損益,各合其宜,人 服其能。
丞相襄傳契丹之亂,廷臣議罷郊祀,又欲改用上辛。 上遣使問之,對曰:「郊為重禮,且先期詔天下。又藩國 已報表賀,今若中罷,何以副四海傾望之意?若改用 正月上辛,乃祈穀之禮,非郊見上帝之本意也。大禮 不可輕廢,請決行之,臣乞於祀前滅賊。」既而賊破,郊 禮成,進封南陽郡王。
《張暐傳》:「暐遷右諫議大夫,兼禮部侍郎。承安元年八 月壬子,上召暐至內殿,問曰:『南郊大祀,今用度不給, 俟他年可乎』?暐曰:『陛下即位於今八年,大禮未舉,宜 亟行之』。上曰:『北方未寧,致齋之際,有不測奏報如何』? 對曰:豈可逆度而妨大禮。」
《續文獻通考》:章宗明昌六年十一月,有事於南郊。時 翰林學士党懷英攝中書侍郎,讀祝冊。上曰:「讀冊至 朕,名聲微下,雖曰尊君,然在郊廟,禮非所宜,當平讀 之。」
元成宗大德六年,合祭五方帝於南郊,翰林國史院 檢閱官袁桷進十議曰:「天無二日,天既不得有二,五 帝不得謂之天,作《昊天五帝議》。」祭天歲或為九,或為 二,作《祭天名數議》。圜丘不見於《五經》,郊不見於《周官》, 作《圜丘非郊議》;后土,社也,作《后土即社議》。三歲一郊 非古也,作《祭天無間歲議》;燔柴見於古經,《周官》以禋 祀為大,其義各有旨,作《燔柴泰壇議》。祭天之牛角繭 栗,用牲於郊,牛二合。配而言之,增群祀而合祠,非周 公之制矣,作《郊不當立從祀議》。郊,質而尊之義也;明 堂,文而親之義也,作《郊明堂禮儀異制議》。郊用辛,魯 禮也,卜不得常為辛,作《郊非辛日議》。北郊見於《三禮》, 尊地而遵北郊,鄭元之說也,作《北郊議》。禮官推其博, 多采用之。
泰定時,將有事南郊,學士撰祝冊,有曰:「章亥復生,不 足以步皇元之幅員。」又云:「太祖皇帝正東向之位。」趙 孟頫曰:「天子父事天子誇疆理於其父,可乎不可乎? 且《禮》,大祫,太祖東向居中,子孫在左者南向,故稱昭, 在右者北向,故稱穆。若南郊之位,上帝南面,太祖自 宜西向,故事稱配天作主公不用,何也?」其人謝服。 《見聞錄》:洪武時,崔亮精天文禮儀,司天臺言朔日以 來,日中有黑子,占者多以為祭天不順禮所致,命亮 制之。亮引周、漢、唐、宋及元損益不同,復以國朝前議 圜丘從祀之禮,以漢唐為煩,故止祀日月星辰太歲 為簡當。上然之而止。復問:郊祀天地,列位皆正中,而 百官朝參則列東西,避正中,何也?亮對以「天子祭天, 升自午陛;祭社,升自子陛。蓋社主陰,陰,北方也,故君 南向以答陰也。郊主陽,陽,南方也,故君北向以答陽 也。若群臣朝參,無答神之義,俱當避君上之尊。故升 降則皆由卯陛,朝班則分列東西,以避馳道,此其義 不同。」上由是益重亮。
天地祀典部雜錄
[编辑]《春秋繁露》:「王者歲一祭天於郊。」天者,百神之君,王者 所最尊也。《春秋》之義,國有大喪者,止宗廟之祭而不 止郊祭。不止郊祭者,不敢以父母之喪廢事天之禮 也。
《五經異義》:《尚書》夏侯歐陽說:「類,祭天名也。以事類祭 之奈何?天位在南方,就南郊祭之是也。」
《禮含文嘉》五祀:南郊、北郊,西郊、東郊,中兆、正謀。五者, 天子、公、侯、伯、子、男、卿、大夫士,所以承天也。
《禮記外傳》:王者冬至之日,祭昊天上帝於圜丘,諸侯 不祭天。王肅云:「天惟一帝。」鄭元以天有六帝,星辰之 位,列於壇下,燔牲玉於壇上。夏至日祭皇地祇於方 澤,配以后土。立冬之日,祭神州地祇於北郊,配以后 稷。
《春秋感精符》:人主與日月同明,四時合信,故父天母 地,兄日姊月。注曰:「父天,於圜丘之祀也;母地,於方澤 之祭也。兄日於東郊,姊月於西郊。」
《五經析疑》:「王者一歲七祭天地,仲春后妃郊禖,禖亦 祭天也。」
《五經通義》王者所以祭天地何?王者父事天,母事地, 故以子道事之也。祭日以丁與辛何?丁者,反覆自丁 寧;辛者,當自剋辛也。
司馬相如《封禪書》:「濯濯之麟,遊彼靈畤。孟冬十月,君 徂郊祀。馳我君車,帝以享祉。」
《夢溪筆談》:上親郊廟,冊文皆曰:恭薦歲事,先景靈宮, 謂之朝獻,次太廟,謂之朝饗,末乃有事於南郊。予集 《郊式》時,曾預討論,常疑其次序,若先為尊,則郊不應在廟後;若後為尊,則景靈宮不應在太廟之先。求其 所從來,蓋有所因。按唐故事,凡有事於上帝,則百神 皆預遣使祭告,唯太清宮、太廟則皇帝親行,其祝冊 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於某所,不敢不告宮廟。」謂之 奏告。餘皆謂之祭告。唯有事於南郊,方為正祠。至天 寶九載,乃下詔曰:「告者,上告下之詞。」今後太清宮宜 稱朝獻,太廟稱朝饗。自此遂失奏告之名,冊文皆謂 正祠。
《石林燕語》故事,南郊,車駕服通天冠、絳紗袍,赴青城, 祀日服靴袍,至大次臨祭,始更服袞冕。元豐中,詔定 奉祀儀,有司建言:「《周官》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 《禮記》『郊祭之日,王被袞以象天』。」王肅援《家語》「臨燔祭, 脫袞冕」,蓋先袞而後裘,因請更製大裘,以袞用於祀 日,大裘用於臨祭。議者頗疑《家語》不可據,黜之。則《周 官》《禮記》所載相牴牾。時陸右丞佃知禮院,乃言:「古者 衣必有裘,故緇衣羔裘,黃衣狐裘,素衣麑裘。所謂大 裘不裼者,止言不裼,宜應有襲。襲者,裡也。蓋中裘而 表袞。」乃請服大裘,被以袞,遂為定制。大裘黑羔皮為 之,而緣以黑繒,乃唐制也。
《澠水燕談錄》:舊制,郊祀禮成,駕還闕門,有勘契之儀。 其制以竹為箭,長三尺,鏤金飾其端,緘以泥金絳囊, 金吾掌之。金塗銅為鏃,長三寸,其端所以合符者也。 貯以泥金紫囊,駕前掌之。駕至端門,閽吏闔扉以問 曰:「南來者為誰?」駕前司告曰:「天皇皇帝奏,請行勘箭 之儀。」鏃交勘,奏曰:「勘訖。」又審曰:「是否?」贊者齊聲曰:「是。」 三審,乃啟扉,列班起居,駕乃入。契刻檀為魚,金飾鱗 鬣,別刻檀板為坎,足以容魚。殿前掌板,駕過殿門,合 魚,乃啟扉,其制如勘箭之儀。熙寧中,詔罷其制。 《畫墁錄》:熙寧以前,凡郊祀大駕還內,至朱雀門外,忽 有綠衣人出道,蹣跚潦倒如醉狀,乘輿為之少抳,謂 之天子避酒客。及門,兩扇遽闔,門內抗聲曰:「從南來 者是何人?」門外應曰:「是趙家第幾朝天子?」又曰:「是也 不是。」應曰:「是開門。」乘輿乃進,謂之勘箭。此近司門符 節之制,然蹈襲鄙俗。至是果命罷之。
《齊東野語》:禮家如聚訟,雖兄弟亦不容苟同,其大者 無如天地之祭,分合一議,自昔諸儒之論,不知其幾。 今姑摭二蘇之議言之。東坡則據《周頌·昊天有成命 序》云「郊祀天地也」,以為此乃合祭天地之明文。潁濱 乃據《周禮》為說,謂冬至祀天於圜丘,夏至祀地於方 澤。其後朝廷迄從坡說合祭以至於今焉。
《文獻通考》:「武后垂拱元年,詔有司議圜丘、方丘及南 郊、明堂嚴配之禮,以高祖、太宗、高宗並配。」按並配之 制,始於唐,自鄭康成有六天之說,魏晉以來多遵用 之,以為曜魄寶亦天,感生帝亦天也,均之為天,則配 天之祖,其尊一也。至唐,始以曜魄寶五帝皆星象之 屬,當從祀南郊,不當以事天之禮事之,善矣。然感帝 之祠既罷,旋復以為有天帝之分,尊卑之別,遂於郊 與明堂所配之祖,不無厚薄之疑,每祭並配而後得 為「嚴父」之禮,然則周公亦豈厚於后稷而薄於文王 乎?曷若一遵初議,郊與明堂專祀昊天,各以一祖配 之,感帝之屬從祀於天,於禮意人情兩得乎?
《古杭雜記》:舊傳三歲拜郊,或明堂大禮所有在前誤 國姦臣,首級在大理寺者,必以文祭。蓋訛傳謂以污 穢之物祭之,其實乃少牢也。其文云:「國家於三年恩 霈,汝雖誤國,然今亦不忘汝之舊,特用以祭。」謬傳若 此,豈朝廷寬大之恩哉!
春《明夢餘錄》:《中庸》曰:「郊社之禮,所以祀上帝也。」朱子 注:「『郊祭天,社祭地』。蓋郊之禮,主祀上帝而統地祇也。」 按《郊特牲》篇:「郊特牲,而社稷太牢。」又云:「社所以神,地 之道也。地載萬物,天垂象,取財於地,取法於天,是以 尊天而親地也。」《禮運》篇:「夫政必本於天,殽以降命,命 降於社,之謂殽地。」又曰:「祭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祭 社於國,所以列地利也。」又云:「禮行於郊而百神受職; 禮行於社而百貨可極。」及按《泰誓》云:「類於上帝,宜於 冢土。」《召誥》云:「用牲於郊,牛二;社於新邑,牛一、羊一、豕 一。」以上經傳對舉郊天社地之文,最為明白。及考《祭 法》,「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瘞埋於泰圻,祭地也;用騂犢 埋少牢於泰昭,祭時也。」以下六宗四坎壇之百神,皆 埋少牢,以王者郊天而并祭地之文也。《周官·大宗伯》 章:「祀天旅上帝,祭地祀社稷。」獨《司樂章》有「夏至方丘」 之文,即《祭法》「王為群姓立大社」,而王社乃宗廟之右 社稷也,別無北郊之名。夫天包乎地,天尊而地卑,固 不可以並言南北郊也。《禮》云:「器用陶匏,順天地之性 也。」此亦郊天而並祭地也。草廬吳先生謂天地並尊, 似拂《易傳》「天尊地卑」之義,故著此論。
「國之大在祀,而祀之大在郊。」自古禮殘缺,後儒穿鑿, 而五帝六天合祀之說,迄無定論,則以不深考於經, 折衷於聖以準之也。《書》曰:「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 於山川,遍於群神。」又曰:「柴望秩於山川。」又曰:「柴望大 告。」《武成》曰:「類曰柴」,皆祀天之禮也。然必及於六宗、山 川群神,而不及后土,則郊必兼社之謂也。《易》曰:「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又曰:「聖人烹以享 上帝。」《周禮》:「以禋祀祀昊天上帝。」《記》曰:「郊社之禮,所以 事上帝也。」皆舉郊以見社也。孔子曰:「天子卜郊,則受 命於祖廟,而作龜於禰宮,尊君親考之義也。卜之日, 王親立於澤宮,以聽誓命,受教諫之義也。既卜,獻命 庫門之內,所以戒百官也。」言郊之必卜也,而不及社, 兼社也。此唐、虞三代之制也。儒者但見《周禮》圜丘方 澤之文,遂主分祀之說,不知《周禮》一歲之間,祭天凡 幾,正月祈穀,孟夏大雩,季秋明堂,至日圜丘。此外有 四時之祭,則固合祭者矣。前期十日,太宰帥執事而 卜,掌百官之誓戒。太史與執事卜日,戒大宗伯詔相 王之大禮。祭之日,大宗伯奉王,太宰贊玉幣爵之事, 《詩》歌「昊天有成命之章」,此其證也。惟周朔建子,冬至 圜丘,適當獻歲,不妨迎陽報天,而後命及於地,故其 禮比合祭加崇。此惟行《周禮》之時則可耳,乃合祀之 禮,則未嘗廢諸經及孔子之言可據也。使祭而必冬 至也,則何用卜之為?故曰:「致敬不壇,掃地而祭」,則又 不必於圜丘、方澤也。以是而知,周之未嘗不合祭也。 由漢歷唐千餘年,分祀者惟魏文帝之太和、周武帝 之建德、隋高祖之開皇、唐元宗之開元四祭而已。至 宋郊祀皆合祭,其不合祭者惟元豐六年一郊。元祐 詔議北郊,蘇軾主合祭,從之者五人;劉安世主分祭, 從之者四十人。軾曰:「舜之受禪,自上帝六宗、山川群 神莫不畢告,而獨不告地祇;武王克商,柴上帝,望山 川,而獨略地祇。《昊天有成命》之詩,《郊祀天地》終篇言 天而不及地,以是知祀上帝而地祇在焉。」彼時群臣 方議合祀之非,上以問輔臣,章惇曰:「北郊止可謂之 社,君子當不以人廢言。夫國之大事,莫過於郊,明太 祖以開天之聖,改分祀而」為「合祀」,此千古卓見。故行 之百五十餘年,風雨調順,民物康阜。至嘉靖一改,而 明遂衰。建議者夏言也,卒死於法,抑太祖之靈弗歆 乎。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