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17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一百七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七十三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一百七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七十三卷目錄

 明堂祀典部彙考四

  唐元宗開元六則 代宗永泰一則 憲宗元和二則

  宋太祖開寶一則 太宗雍熙一則 真宗乾興一則 仁宗景祐一則 皇祐二則 嘉

  祐一則 英宗治平二則 神宗熙寧一則 元豐二則 哲宗元祐三則 紹聖一則 元

  符一則 徽宗崇寧一則 大觀一則 政和二則 重和一則 宣和二則 欽宗靖康一

  則

禮儀典第一百七十三卷

明堂祀典部彙考四[编辑]

唐二[编辑]

元宗開元五年改明堂為乾元殿[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陳貞節傳》:帝將大享明 堂。貞節惡武后所營,非古所謂木不鏤、土不文之制, 乃與馮宗上言:「明堂必直丙巳,以憲房心,布政太微, 上帝之所。」武后始以乾元正寢,占陽午地,先帝所以 聽政,故毀殿作堂。撤之日,有音如雷,庶民譁訕,以為 神靈不悅,堂成災火,從之。后不修德,俄復營構,殫用 極「侈,詭禳厥變。又欲嚴配上帝,神安肯臨?且密邇掖 庭,人神雜擾,是謂不可放物者也。二京上都,四方是 則,天子聽政,乃居便坐,無以尊示群臣。願以明堂復 為乾元殿,使人識其舊,不亦愈乎!」詔所司詳議。刑部 尚書王志愔等僉謂:「明堂瓌怪不法,天燼之餘,不容 大享,請因舊循制,還署乾元正寢。正至」,天子御以朝 會。若大享復寓圓丘。制曰:「可。」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五年秋七月甲子,詔曰:古 者操皇綱執大象者,何嘗不上稽天道,下順人極,或 變通以隨時,爰損益以成務。且衢室創制,度堂以筵, 因之以禮神,是光孝德;用之以布政,蓋稱視朔,先王 所以厚人倫、感天地者也。少陽有位,上帝斯歆。此則 神貴於不黷,禮殷於至敬。今之明堂俯鄰宮掖,此之 嚴祀,有異肅恭,苟非憲章,將何軌物?由是禮官博士, 公卿大臣,廣參群議,欽若前古,宜存露寢之式,用罷 辟雍之號。可改為乾元殿,每臨御依正殿禮。」按《禮 儀志》,開元五年正月,幸東都,將行大享之禮。太常少 卿王仁忠、博士馮宗、陳貞節等議,以武氏所造明堂, 有乖典制。奏議曰:「明堂之建,其所從來遠矣。自天垂 象,聖人則之。蒿柱茅簷之規,上圓下方之制,考之大 數,不踰三七之間;定之方中,必居丙巳之地者,豈非 得房心布政之所,當太微上帝之宮乎?故仰葉俯從, 正名定位,人神不雜,各司其序,則嘉應響至,保合太 和。」昔漢氏承秦,經籍道息,旁求湮墜,詳究難明。孝武 初,議立明堂於長安城南,遭竇太后不好儒術,事乃 中廢。孝成之代,又欲立於城南,議其制度,莫之能決。 至孝平元始四年,始創造於南郊,以申嚴配。光武中 興元年,立於國城之南。自魏、晉迄於梁朝,雖規制或 殊,而所居之地,常取丙巳者,斯蓋百王不易之道也。 高宗天皇大帝,纂承平之運,崇樸素之風,四夷來賓, 九有咸乂。永徽三年,詔禮官學士議明堂制度。群儒 紛競,各執異端,久之不決,因而遂止者,何也?非謂財 不足,力不堪也。將以周孔既遙,《禮經》且紊,事不師古, 或爽天心,難用作程,神不孚祐者也。則天太后總禁 闈之政,藉軒臺之威,屬皇室中圮之期,躡和熹從權 之制,以為乾元大殿、承慶小寢,當正陽亭午「之地,實 先聖聽斷之宮。」表順端闈,儲精營室。爰從朝享,未始 臨御。乃起工徒,挽令摧覆。既毀之後,雷聲隱然,眾庶 聞之,或以為神靈感動之象也。於是增土木之麗,因 府庫之饒。南街北闕,建《天樞》大儀之制;乾元遺趾,興 重閣層樓之業。煙焰蔽日,梁柱排雲。人斯告勞,天實 貽誡。煨燼甫爾,遽加修復。況「乎地殊丙巳,未答靈心, 跡匪膺期,乃申嚴配,事昧彝典,神不昭格。此其不可 者一也。又明堂之制,木不鏤,土不文,今體式乖宜,違 經紊禮,雕鐫所及,窮侈極麗。此其不可者二也。高明 爽塏,事資虔敬,密邇宮掖,何以祈天?人神雜擾,不可 放物。此其不可者三也。況兩京上都,萬方取則,而天 子闕當陽之位,聽政居便殿之中,職司其憂,豈容沈 默!當須審攷歷之計,擇煩省之宜。不便者量事改修, 可因者隨宜適用。削彼明堂之號,克復乾元之名,則 當宁無偏人,識其舊矣。」詔令所司詳議奏聞。刑部尚 書王志愔等奏議,咸以此堂所置,實乖典制,多請改 削,依舊造乾元殿。乃下詔曰:「古之操皇綱、執大象者, 何嘗不上稽天道,下順人極,或變通以隨時,爰損益 以成務。且衢室創制,度堂以筵,用之以禮神,是光孝 享,用之以布政。蓋稱視朔,先王所以厚人倫,感天地 者也。少陽有位,上帝斯歆,此則神貴於不黷,禮殷於 至敬。今之明堂,俯鄰宮掖,此之嚴祀,有異肅恭。苟非 憲章,將何軌物。」由是禮官博士,公卿大夫。廣參群議。 欽若前古。宜存露寢之式。用罷辟雍之號。可改為乾 元殿。每臨御。宜依正殿禮。自是駕在東都。常以元日 冬至。於乾元受朝賀。季秋大享祀。依舊於圜丘行事開元十年冬十月癸丑。乾元殿依舊題為明堂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按《禮儀志》:「開元十年,復題乾元殿為明堂而不行。」

享祀之禮。

開元十五年,議「大享於南郊雩壇以睿宗配。」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杜佑《通典》,「開元十五年, 太常博士錢嘉會上議曰:准《月令》,九月農功畢,大享 五帝於明堂。貞觀及神龍皆於南郊報祭,中間寢廢, 有虧祀典。准《孝經》,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請每 年九月於南郊雩壇行享禮,以睿宗皇帝配。」從之。 開元二十年,《開元禮》成,定明堂祀典,九月大享明堂, 以睿「宗配。」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禮儀志》,「起居舍 人王仲丘撰成一百五十卷,名曰《大唐開元禮》,二十 年九月,頒所司行用焉。」

按《開元禮》,「皇帝季秋大享於明堂,將祀,有司十日如 別儀。前祀七日,戒誓百官,皇帝散齋致齋並如圓丘 儀。祀官齋戒同陳設。前祀三日,尚舍直長施大次 於明堂東門之外道北,尚舍奉御鋪御座。守宮設文 武侍臣次於大次之後,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相向。 諸祀官次於壁水東門之外道南,從祀官文官九品 以」上於祀官之東,東方、南方蕃客又於其東,俱重行, 每等異位,北向西上。介公、酅公於璧水西門之外道 南,武官九品以上於介公、酅公西,西方、北方蕃客又 於其西,俱重行,每等異位,北向東上。褒聖侯於文官 三品之下。若有諸州使人,分方各於文武官之後。

攝事無大次已下儀。守宮設祀官公卿已下次於璧水東門外道南,北向西上。

設陳饌幔於璧水東門之內道北,南向。前祀二日,太 樂令設《宮懸》之樂於明堂前庭,如圜丘之儀。右校清 掃明堂內官,郊社令積柴於燎壇。其壇於樂懸之南, 方一丈,高丈二尺,開上,南出戶,方六尺。前祀一日,奉 禮設御位於堂之東南,西向。設祀官公卿位於東門 之內道南。

攝事,設祀官、公卿位於明堂東南。

執事者位於公卿之後,近南,每等異位,俱重行,西面 北上。設御史位於堂下,一位在東南,西向;一位在西 南,東向,令史各陪其後。設奉禮位於樂懸東,贊者二 人在南差退,俱西向。設協律郎位於堂上午陛之西, 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間。

攝事於此下,便設望燎位於柴壇之北,南向。無太祝已下至褒聖侯之位也。

太祝奉玉帛位於柴壇之南,皆北向。設從祀文官九 品以上於執事之南,東方、南方蕃客又於其南,「俱每 等異位,重行,西面北上。」介公、酅公位於西門之內道 南,武官九品以上於介公、酅公之後,西方、北方蕃客 於武官之南,「俱每等異位,重行,東西北上。」褒聖侯於 文武三品之下。若有諸州使人,分方位各於文武之 後。又設祀官及從祀群官等門外,位於東門外道南, 皆如設次之式。設牲牓於東門之外,當門西向南上, 牲數如雩祀之儀。設酒樽之位,明堂之上下,昊天上 帝,太樽二,著樽二,犧樽二,山罍二,在室內神座之左。 象樽二,壺樽二,山罍二,在堂下東南,西向。配帝,著樽 二,犧樽二,象樽二,罍二,在堂下神座之左。「五方帝各 太樽二,著樽二,犧樽二,罍一,各於室內神座之左,內 向。五帝各著樽二,在堂上各於神座之左,俱內向。五 官各象樽二,在階下,皆於神座之左,俱右向。」堂上之 樽皆於坫,階下之樽皆藉以席,俱加勺羃。設爵於樽 下,設御洗於東階東南。

攝事設祝官洗

亞獻之洗又於東南,俱北向。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 南肆,篚實以巾爵。設五官罍洗、篚羃各於酒樽之左, 俱右向。其執樽罍篚羃者,各位於其後。各設玉幣之 篚於堂之上下、樽坫之間。祀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 社令升設昊天上帝神座於明堂太室之內,中央,南 向,席以槁秸。設「睿宗大聖真皇帝神座於上帝之東」 南,西向,席以莞。設「青帝於木室,西向;赤帝於火室,北 向;黃帝於大室南戶之西,北向;白帝於金室,東向;黑 帝於水室,南向。席皆以槁秸。」設太昊、炎帝、軒轅、少昊、 顓頊之座,各於五方帝之左,俱內向,差退。若非明堂 五室,皆如雩祀圓丘設座之禮。「設五官座於明堂之 庭,各依其方,俱內向,席皆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

省牲器如別儀。鑾駕出宮、如圓丘儀。

奠玉帛:祀日未明三刻,諸祀官各服其服。其設樽罍、 玉幣、升行掃除門外《位儀》,舞人就位。皇帝出行宮之 次,群官入就位,近臣陪從,儀並同《圓丘》。

攝亦如圓丘攝事

皇帝至版位,西向立。

每立定,太常卿與博士退立於左。

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 官再拜。」眾官在位者皆再拜。謁者引諸獻官俱詣東陛,升堂,立於樽所。太祝與獻官皆跪取玉幣於篚,立 於東南隅,東向北上。五方帝、五配帝太祝立於西南 隅,東向北上。五方帝、五官諸太祝及獻官又取幣於 篚,立於樽所。太常卿引皇帝,《大和之樂》作。

皇帝每行,皆振《太和之樂》。

皇帝升自南陛,侍中、中書令已下、及左右侍衛,量人 從升。

已下皆如之。攝則謁者引太尉升南陛奠玉帛。

皇帝升堂,北面立,樂止。太祝加玉於幣以授侍中,侍 中奉玉帛西向進,皇帝搢鎮圭,受玉帛。

凡受物皆搢鎮圭,奠訖,執圭,俛伏,興。

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大呂之均,太常卿引皇帝進,北 向跪奠於昊天上帝神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立 於南方,北面。五方帝之太祝奉玉帛各奠於神座,還 樽所。皇帝再拜訖,太祝又以配帝之幣授侍中。

「攝事,則謁者贊授太尉」 ,上下皆然。

侍中奉幣西向進,皇帝受幣,太常卿引皇帝進,西面 跪奠於睿宗大聖真皇帝神座前,俛伏,興。太常卿引 皇帝立於東方,西向。五帝之獻官各奠幣於神座,各 還五官之祝次奠幣神座,各還樽所。皇帝再拜訖,登 歌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自南陛,還版位,西 向立,樂止。初群官拜訖,祝史皆奉毛血之豆之於堂 下。於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各由其階升,諸太祝迎取 於堂上,俱進奠於神座,諸太祝與祝史退立於樽所。 進熟,皇帝既升,奠玉帛,其設饌、盥洗、樽、爵,一如圓丘 之儀。

攝則太尉既升奠

太常卿引皇帝立於南方,北向。太祝一人持版進於 皇帝之右,西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某月朔日, 子嗣天子臣某。」

《攝事》云:「天子臣某,謹遣太尉封臣名。」

「敢昭告於昊天上帝:惟神覆燾群生,陶甄庶類,不言 而信,普博無私。謹擇元辰,祗率恆禮,敬以玉帛犧齊, 粢盛庶品,肅恭禋祀,式展誠敬。皇考睿宗大聖真皇 帝配神作主,尚享。」訖,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 太祝進奠版於天帝神座,還樽所,皇帝拜訖,樂止。太 常卿引皇帝詣配帝酒樽所,執樽者舉羃,侍中取爵 於坫,進,引皇帝受爵,侍中贊「酌汎齊」訖,樂作。太常卿 引皇帝進睿宗大聖真皇帝座前,西向跪奠爵,俛伏, 興。太常卿引皇帝立於東方,西向。謁者五人引五方 帝之太祝詣罍洗盥手,俱取匏於坫,酌汎齊,各進奠 於其神座前,還樽所,樂止。配帝太祝一人持版進於 皇帝之左,北面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孝 子開元神武皇帝臣某,敢昭告於皇考睿宗大聖真 皇帝,祗率舊章,肅恭恆禮,敬致禋祀於昊天上帝。惟 皇考德光宇宙,道葉乾元,申錫無疆,實膺嚴配。謹以 制幣犧齊,粢盛庶品,肅恭明薦,侑神作主,尚享。」訖,興, 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版於神座前, 還樽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南方北向立, 樂作。其飲福還宮,並如圓丘儀。

攝事亦同雩祀「攝事。」

按杜佑《通典》,開元二十年季秋大享於明堂,祀昊天 上帝,以睿宗配,又以五方帝五官從祀。籩豆樽罍之 數,與雩禮同。時起居舍人王仲丘建議曰:「『顯慶禮祀 昊天上帝於明堂。准《孝經》,后稷配天,文王配上帝』。先 儒以為天是感精之帝,即太微五帝,皆是星辰之例。 且上帝之號,皆屬昊天。鄭元引五帝,按《周禮》,『王將旅 上帝,祀五帝』。」由此言之,上帝、五帝,是有差別。又《孝經》 「嚴父莫大於配天。」其下文即云:「宗祀文王於明堂,以 配上帝。」鄭注:「上帝者,天之別名,神無二主,故異其處。」 孔安國云:「帝亦天也。」然則禋祀上帝,有合經義。而五 方皆祀,行之已久。今亦二禮並行,以成《月令》大享之 義。

開元二十五年,詔毀東都明堂。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禮樂志》:「初,則天以木為 瓦,夾紵漆之。開元二十五年,元宗遣將作大匠康𧦬 素毀之,𧦬素以為勞人,乃去其上層,易以真瓦。而迄 唐之世,季秋大享,皆寓圓丘。」

按《舊唐書禮儀志》:「二十五年,駕在西京,詔將作大匠 康𧦬素往東都毀之。𧦬素以毀拆勞人,乃奏請且拆 上層,卑於舊制九十五尺,又去柱心木平座,上置八 角樓,樓上有八龍騰身捧火珠,又小於舊制,圓五尺, 覆以真瓦,取其永逸,依舊為乾元殿。」

開元二十七年,毀東都明堂。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 二十七年冬十月,將改作明堂,訛言官取小兒埋於 明堂之下,以為壓勝。村野童兒藏於山谷,都城騷然, 咸言兵至。上惡之,遣主客郎中王佶往東都及諸州 宣慰百姓,久之乃定。十一月毀東都明堂之上層,改 拆下層為乾元殿。」

====代宗永泰二年制以肅宗配享明堂====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代宗永泰二 年,禮儀使杜鴻漸奏,季秋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請 以肅宗配。」制可。

憲宗元和元年詔明堂大享以順宗配[编辑]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憲宗元和元 年,太常禮院奏,「季秋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今太廟 祔享禮畢,大饗之日,准禮合奉皇考順宗配神作主。」 詔曰:「敬依典禮。」

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詔明堂大享。以憲宗配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元和十五年。 時穆宗已即位。禮院奏大享明堂。按禮文。皇考配坐。 今奉憲宗配神作主。詔曰「敬依典禮。」

[编辑]

太祖開寶八年十一月丙申西京明堂殿成[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按《玉海》云云。

太宗雍熙元年詔季秋大享以太祖配上帝[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宋初因唐舊 制,每歲冬至圓丘,正月上辛祈穀,孟夏雩祀,季秋大 享,凡四祭昊天上帝。雍熙元年,以太祖配上帝。」

真宗乾興元年真宗崩詔禮官定遷郊祀配帝乃請明堂以真宗配奏可[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禮志云云。

仁宗景祐二年詔感生帝明堂以宣祖真宗配如舊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禮志云云[编辑]

皇祐二年大饗天地於明堂以太祖太宗真宗配[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皇祐二年三月戊子朔,詔季秋有 事於明堂。己丑,以大慶殿為明堂。戊戌,詔明堂禮成, 群臣毋上尊號。夏五月丁亥朔,新作明堂禮神玉。六 月己未,出新製明堂樂八曲。九月己酉,朝饗景靈宮。 庚戌,饗太廟。辛亥,大饗天地於明堂。以太祖、太宗、真 宗配,如圓丘,大赦,百官進秩一等。」按《禮志》:明堂,宋 初雖有季秋大享之文,然未嘗親祠,命有司攝事而 已,真宗始議行之。屬封岱宗,祀汾陰,故亦未遑。皇祐 二年三月,仁宗謂輔臣,「今年冬至日當親祀圓丘,欲 以季秋行大享明堂禮。然自漢以來,諸儒各為論議, 駮而不同。夫明堂者,布政之宮,朝諸侯之位。天子之 路寢,乃今之大慶殿也。況明道初,合祀天地於此。今 之親祀,不當因循,尚於郊壝寓察也。其以大慶殿為 明堂,分五室於內,仍詔所司詳定儀注以聞。」禮院請: 「依《周禮》,設五室於大慶殿。舊禮,明堂五帝位皆為幔 室,今旁帷上幕,宜用青繒朱裡,四戶八牖,赤綴戶,白 綴牖,宜飾以朱、白繒。」詔曰:「祖宗親郊,合祭天地,祖宗 並配,百神從祀。今祀明堂,正當親郊之期,而禮官所 定,祭天不及地祇,配坐不及祖宗,未合三朝之制。且 移郊為大享,蓋亦為民祈福。宜合祭皇地祇,奉太祖、 太宗、真宗並配,而五帝、神州亦親獻之,日月、河海諸 神,悉如圜丘從祀之數。」禮官議諸神位,未決,帝諭文 彥博等曰:「郊壇第一龕者在堂,第二、第三龕設於左 右夾廡」及龍墀上。在壝內外者,列於堂東西廂及後 廡,以象壇壝之制。仍先繢圖,令輔臣禮官視設神位。 昊天上帝堂下山罍各四,皇地祇太尊、著尊、犧尊、山 罍各二,在堂上室外神坐左;象尊二,壺尊二,山罍四, 在堂下中陛東。三配帝、五方帝山罍各二,於室外神 坐左。神州太尊、著尊、山罍各一,在堂上神坐左。牲各 用一犢,毛,不能如其方,以純色代籩豆,數用大祠。日 月、天皇大帝、北極大尊各二,在殿上神坐左,籩豆,數 用中祠。五官,數用小祠。內官象尊各二,每方岳鎮海 瀆山尊各二,在堂左右。中官壺尊各二,在丹墀龍墀 上。外官,每方丘陵墳衍原隰概尊各二,眾星散尊各 二,在東西廂神坐左右。配帝「席,蒲越五人。帝莞,北極 以上,稿秸加褥;五官五星以下,莞不加褥。餘如南郊。」 景靈宮。升降置黃道褥位。致齋日,陳法駕鹵簿儀仗, 壝門大次之後設小次,知廟卿酌奠。七祠文臣分享 奉慈后廟,近侍宿朝堂行事及從升堂百官分宿昇 龍門外,內庭省司宿本所,諸方客宿公館。設宿爟火 於望燎位東南,牲增四,犢、羊、豕依郊各十六,以薦從 祀。帝謂前代禮有祭玉、燔玉,今獨有燔玉,命擇良玉 為琮、璧,皇地祇黃琮、黃幣,神州兩圭有邸,黑幣;日月 圭、璧皆置神坐前。燔玉加幣上五人帝、五官白幣,日 月、內官以下幣從方色。九月二十四日未漏,上水一 刻,百官朝服,齋於文德殿。明日未明二刻,鼓三嚴,帝 服通天冠、絳紗袍、玉輅警蹕赴景靈宮,即齋殿易袞 圭,薦享天興殿畢,詣太廟宿齋,其禮具。太廟未明三 刻,帝靴袍,小輦殿門契勘。門下省奉寶輿先入,及大 次,易袞圭,入至版位,樂舞作,沃盥,自大階升。禮儀使 導入太室,詣上帝位,奠玉幣於神坐,次皇地祇、五方 帝、神州,次祖宗奠幣、酌獻之敘亦然。皇帝降自中階, 還版位,樂止。禮生引分獻官奉玉幣,祝史、齋郎助奠 諸神坐,乃進熟。諸太祝迎上帝、皇地祇饌,升自中階; 青帝、赤帝、神州配帝、大明、北極、太昊、神農氏饌,升自 東階,黃帝、白帝、黑帝、夜明天皇大帝、軒轅少昊、高陽氏饌,升自西階。內中官、五官、外官、五星諸饌,隨便升 設。亞獻將升,禮生分引獻官俱詣罍洗,各由其階酌 獻五人。帝、日、月、天皇、北極下及左右夾廡、丹墀、龍墀 庭中,五官、東西廂外官、眾星坐。禮畢,帝還大次,解嚴 改服乘輦御紫宸殿,百官稱賀,乃常服。御宣德門肆 赦,文武內外官遞進官有差。宣制畢,宰臣百僚賀於 樓下。賜百官福胙及內外致仕文武升朝官以上粟、 帛羊、酒。

按《宋仁宗實錄》:皇祐二年五月丁亥朔,禮院新作明 堂禮神玉及燔玉。初,上謂輔臣曰:「前代禮神,有祭玉 燔玉,今獨有燔玉,毋乃於祀典缺乎」文彥博對曰:「唐 太和中,太常卿王起以當時祀事止有燔玉,因請造 璧、琮等九器,止用珉,蓋唐以來禮神之玉已不復備。」 上曰:「朕奉天地祖宗,盡物盡志,豈於玉寶有所愛乎? 其有司備製之。」時沙州適貢玉,乃擇其良者制為琮、 璧等九器,其黝、璜尤粹,祭玉始備。己酉,御製《明堂樂 曲》及二舞名。十月辛未,詔禮神玉,令少府擇寬潔之 室奉藏。

按《文獻通考》:判太常寺兼儀事宋祁等檢詳典禮條 請:「一據明堂,制有五室。當大享時,即設昊天上帝座 於太室中央,南向;配帝位於上帝東南,西向;青帝室 在東,西向;赤帝室在南,北向;黃帝室在太室內少西, 南向;白帝室在西,東向;黑帝室在北,南向。今大慶殿 初無五室,欲權為幔室,以准古制,每室為四戶八牖, 或不為幔室,即止依方設版位,於禮亦不至妨闕。其 五,神位即設於庭中東南。一、明堂古制南面三階,三 面各二階。今大慶殿唯南向,一面有兩階,其三面之 制即難備設。欲於南向權設五階,以備乘輿登降。一、 明堂大享唯真宗崇配,據禮合止告一室。伏緣乘輿 入廟,仰對列聖,若專享一室,禮未厭情。今欲罷有司 今年孟秋時享,請皇帝親行朝享之禮,即七室皆遍, 可盡恭虔,於禮為便。其真宗室祝冊兼告崇配之意, 自餘齋宿如南郊之儀。」一、南郊禮畢,自大次輦還帷 宮,鈞容鼓吹導引,自帷宮還內,諸營兵夾路鼓吹奉 迎。今明堂禮畢,還文德殿,以須旦明登樓肆赦,緣宮 禁地近,難用鈞容鼓「吹,其鈞容合在宣德門外排列, 營兵鼓吹合在馳道左右排列。欲候禮成,乘輿離大 次還文德殿。時自內傳呼出外,計鈞容及諸營鼓吹, 一時振作。俟乘輿至文德殿御幄,即傳呼令罷。」太常 禮院言:「昨赴大慶殿,詳度陳列天地以下神位,今參 比郊壇壝兆,上下位敘如左:殿上五室內太室中北 昊天」上帝位,皇地祇在左,皆南面。太祖、太宗、真宗位 在東,西向。黃帝在太室中,面南北上;人帝在左,少退; 青帝、赤帝、白帝、黑帝各從本室,人帝在左,少退。神州 地祇、日、月、北極天皇大帝,並設於五室之間,其位少 退。五官勾芒以下,設於明堂廷中,少東南,別為露幄。 五緯十二次,紫微垣內官,五方嶽鎮海瀆,「歲星、元枵、 鉤星以下七十二位,於東西夾。廡下版設二十八舍; 黃道內天官、角宿、攝提、五方山、林、川、澤以下一百七 十九位,於丹墀。龍墀道東西版設黃道外天官及眾 星、五方墳、衍、原、隰以下四百九十六位,並東西廡周 環殿後版設,以北為上,倣古明堂之制,又稍與壇壝 位敘相類。及今修內司并少府、司天監,量廣深、尺丈, 約陳列祭器,不至併隘。如得允當,望下司天監繪圖 以進。」詔曰:「國朝三歲親郊,即合祭天地、祖宗並配,而 百神從祀。今祀明堂,而禮官所定,祭天不及地,配坐 不及祖宗,未合三朝之制。且移郊為大饗,蓋為民祈 福,宜合祭皇地祇,奉太祖、太宗、真宗並配,而五帝、神 州地祇亦」親獻之;日月、河海諸神,悉如圓丘從祀。因 謂輔臣曰:「《禮》非天降地出,緣人情耳。今禮官習拘儒 之舊傳,援三朝之成法,非朕所以昭孝息民也。」先是, 資政殿學士、知杭州范仲淹建言,祀明堂曠典,宜召 元老舊德陪位於庭。乃詔南京起太子太保杜衍,西 京起太子少傅任布陪祀,且供帳都亭驛待之。既而 二人皆以老疾力辭不至,遂賜衣帶器幣。自後,每遇 大禮,而前兩府致仕者率有詔召焉,然亦無至者。 按《玉海》,皇祐二年二月十八日乙亥,上謂輔臣曰:「孝 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今冬至日當親祀圜 丘,欲以季秋有事於明堂,行饗帝饗親之禮,以極孝 恭。然前代諸儒議論皆異,將安適從?」先是,宋庠建議, 以今年當郊而日至在晦,用建隆故事,宜有所避,因 請季秋享明堂。文彥博等奏曰:「臣等檢討舊典,昊天 上帝一歲四祭,皆於南郊,以公卿攝事,惟至日圜丘, 率三歲一親祠。開寶中,藝祖幸西京,以四月庚子有 事於南郊,行大雩禮。淳化四年、至道二年,太宗皆以 正月上辛,躬行祈穀之祀,悉如南郊之祀,唯季秋大 享,缺而未舉。真宗祥符初,以元符、昭降,議行此禮,以 魯國諸生、東土耆老,徯望升平,只有事於岱宗,故未 遑合宮之事,將上帝祖宗之意,以俟陛下。」上曰:「明堂 布政之宮,朝諸侯之位,天子路寢,今大慶殿是已。況 明道之初,嘗合祀天地於此,不當因循,尚於郊壝寓祭。」其以大慶殿為明堂,分五室於內。三月一日戊子 朔,御札曰:「事天事地,邦國之善經;享帝享親,聖王之 盛節。緬稽先憲,祗事穹祇,祈穀於春祭,雩以夏迨,升 煙於景至,嘗親展於國容。惟明堂布政之方,尊嚴父 配天之禮,雖崇精享,未即躬行,言念及茲,心焉載惕。 今將涓季秋之吉旦,舉宗祀之上儀,躬接神明,奉將 牲幣,庶幾繼孝,豈敢憚勤。朕取今年九月二十七日 辛亥有事於明堂。其今年冬至親祀南郊,宜即輟罷, 恩賞依南郊例,至日御宣德門行禮。」己丑,詔以大慶 殿為明堂。

先是,禮官議「王者郊用辛,蓋取齋戒自新之義。」 又《通禮》,「祀明堂亦用辛。」 遂下司天擇日,得辛亥。

戊戌,詔群臣毋得請上尊號於時宰相文彥博為大 禮使,宋庠為禮儀使,王貽永為儀仗使,龐籍為鹵簿 使,高若訥為橋道頓遞使。己亥,詔乘輿服御務裁簡。 丙辰,判太常禮儀事宋祁上《明堂通議》二篇。四月丁 巳朔,禮院言:「《周禮》夏世室,鄭元云堂上有五室,象五 行。木室於東北,火,東南金;西南水,西北土,中央崔靈 恩亦如之。請如崔、鄭之說,設五室於大慶殿。又舊禮, 五帝位為縵室,今旁帷上幕,宜用青繒朱裡,四戶八 牖,赤綴戶,白綴牖,宜飾以朱、白繒。」從之。乙丑,手詔:「祖 宗親郊,即遍祭天地。太祖雩祀,太宗、真宗祈穀二禮, 本無地祇位,當時皆合祭天地,祖宗並配,百神從祀。 今祀明堂,當親郊之期,而禮官所定,止祭昊天五帝, 不及地祇,配坐不及祖宗,未合三朝之制。比年稼穡 不登,移郊為大饗,亦為民祈福。宜合祭天地,並侑三 聖,百神從祀,以昭孝息民,亦《虞典》『類上帝、禋六宗、望 山川,遍群神』之義。五帝、神州亦親獻,日月河海諸神, 悉如圜丘從祀。」因謂彥博等曰:「禮非天降地出,緣人 情爾。禮官習拘儒之舊傳,捨三聖之成法,朕甚不取。」 彥博曰:「惟聖明能達禮之情,適禮之變。」翌日,奏:五帝 神州,命官分獻。上曰:「朕於大祀,豈敢憚勞。」禮官議從 祀神位,未決,復諭曰:「郊壇第一龕者在堂,第二、三龕 者設於左右夾廡及龍墀上,在壝內外者列於堂東 西廂及後廡,以象壇壝之制。」先繪圖以聞。壬申,詔輔 臣、禮官相視,設神位於大慶殿上五室內。五月丁亥 朔,奏:「太室中北,天地在左,皆南面;三聖位在東,西面; 五帝各從本室;神州、日、月、北極、天皇大帝並設於五 室之間;五官勾芒以下,設於庭中;五緯十二次以下 七十二位,設於東西夾;廡;二十八舍以下一百七十 九位於丹墀、龍墀東西黃道外;天官以下」四百九十 六位,設於東西廡。甲午,禮院上《明堂五室制度圖》。六 月己巳,鹵簿使言:用法駕鹵簿,減大駕三分之一,兵 部無字圖,詔禮官定圖。七月戊子,出御製樂曲,宮垂、 登歌舞佾之奏,凡九十一曲,遍作之,上服靴袍。八月 乙卯朔,罷前一夕警場。辛未,上《鹵簿字圖》。法駕用萬 一千八十八人。九月丁亥,御崇政殿,閱試雅樂五日。 詔乘新玉輅。丙申,詔杜衍、任布陪祠,皆力辭不至,賜 衣帶、器幣。庚子,太常禮院言:「大慶殿牓當以黑繒,金 書『明堂』二字,門牓以朱繒,墨書『明堂之門』四字。」上曰: 「朕當親書二字,金篆四字,飛白書於禁中,靴袍書二 牓,自晝至夜而畢,宣示群臣。」

一本云:「乙巳書兩牓禮畢,詔表飾加軸,藏宗正寺」 ,又摹刻為副本,頒二府及近侍,中外榮之。五使請各以銜名書二軸之後,許之。

戊申,齋於文德殿閣,輔臣、宗室夕於齋次,百官致齋 明堂。先是,積雨彌旬,上虔禱,方午而霽,至夜,月星明 朗。己酉,上服通天絳紗,具法駕,乘玉輅,薦享景靈宮。 禮畢,謁太廟。庚戌,祼獻七室,質明,還文德齋次。辛亥, 未明三刻,服靴袍,乘小輦至大次。侍中奏「嚴辦袞冕 執圭。」禮儀使、太常卿奉導入明堂中門,至版位,樂舞 作,自大階升,詣天地一祖二宗坐,奠玉幣。每詣神坐 行禮畢,鞠躬卻行,須盡褥位,方改步移嚮。又令侍臣 遍諭獻官,及進徹俎豆,悉安徐謹嚴。質明禮畢,還大 次,解嚴改服乘輦,御紫宸殿,百僚稱賀。常服御宣德 樓肆赦。下詔止絕請託,曰:「成湯以六事責躬,女謁苞 苴之先戒;管氏以四維正國,禮義廉恥之具張應內 降恩澤及原減罪犯者,中書、密院執奏,不得施行。臣 庶有結託貴近者,御史、諫官覺察論奏。」於是中外咸 竦。彥博等六人各進詩,兩禁、館閣及中外之臣上詩 賦、頌,凡奏御者三十有八,詔褒答。十月癸酉,以大饗 慶成,謁太平興國寺、開先殿酌獻,又詣啟聖院、永隆 殿、慈孝寺、彰德殿、萬壽觀。翌日,謁會靈祥源觀,賜從 官食。初,上將宗祀,命罷秋宴。十三日,賜飲福宴於集 英殿,上舉觴屬群臣,畢釂曰:「與卿等均受其福。」酒至 九行罷。乙亥,燕京畿父老百五十人於錫慶院。五 月一日丁亥朔,禮院言:「奉詔詳定明堂祭玉,今惟蒼 璧不用,外定用四圭有邸,黃琮、圭、璧各二,青珪、赤璋、 白琥、黝璜,兩圭有邸,凡十一玉,並合擇佳玉,准《三禮 圖》參選《周禮》義疏造,依聶崇義所說,指尺為度。」從之, 仍令內侍盧昭序領焉。一以禮神,置於神位。禮畢,藏之少府;一以為燔玉,加牲體之上,并燎燔之。

皇祐三年春二月丙戌,宰臣文彥博等進《皇祐大饗 明堂記》。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按《玉海》:皇祐三年二月丙戌,文彥博等上《大享明堂 記》二十卷,目一卷。又言:「《明堂記》起三月戊子下詔,迄 季秋辛亥禮成。廣記備言,垂萬世法,然簡牘頗繁,慮 煩乙覽,因纂成《大享明堂紀要》以聞。」庚寅,內出御製 序賜彥博,令崇文院鏤板賜近臣。彥博言:「先帝東薦 岱牒,右奠汾琮,祀譙苦之密都,策天祖之徽稱」,並存 注記。

嘉祐七年大饗明堂以真宗配[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嘉祐七年秋七月「壬子,詔季秋有 事於明堂。八月乙亥朔,出明堂樂章,肄於太常。九月 己酉,朝饗景靈宮。庚戌,饗太廟。辛亥,大饗明堂,奉真 宗配,大赦。己未,加恩百官。」按《禮志》,「嘉祐七年七月, 詔復有事於明堂。有司言,皇祐參用南郊,百神之位, 不應祭法。宜如隋唐舊制,設昊天上帝五方帝位,以 真宗配,而五人帝、五官神從祀皆罷。又前一日親享 太廟,嘗停孟冬之薦。考詳典禮,宗廟時祭,未有因嚴 配而輟者。今明堂去孟冬畫日尚遠,請復薦廟。前者 祖宗並侑,今用典禮獨配;前者地祇、神州並享,今以 配天而罷。是皆變故,禮中之大者也。開元、開寶二禮, 五帝無親獻儀。舊禮先詣昊天奠獻,五帝並行分獻。 以侍臣奠幣,皇帝再拜。次詣真宗神坐」,於禮為允。而 帝欲盡恭於祀事,五方帝位並親獻焉。朝廟用犢一、 羊七、豕七。昊天上帝、配帝,犢各一,羊、豕各二。五方五 人,帝共犢五、豕五、羊五;五官從祀,共羊、豕十。

按《玉海》,嘉祐七年九月辛亥,大享於明堂,設昊天五 帝位,以真宗配。赦文云:「物無上帝之稱,非躬祀不足 昭虔;聖維文考之尊,非嚴配不足盡孝。」十月十三日, 大宴集英殿。

按《文獻通考》:宋祁奏:「『臣切見鄭康成以上天之神凡 六,昊天者,天皇大帝;五帝者太微五帝』。王肅曰:『天惟 一神,以五帝為次神』。」而諸儒附鄭者多引據而為說 云:凡合祭五帝,一歲有二祀,龍見之月,祭於南郊,謂 之大雩,一也;九月大享於明堂,宗祀文王以配,一也; 祭明堂者,諸儒之言不同,或說周家祭五天帝,皆明 堂中,以五人帝及文王配。五官神坐廷中,以武王配, 號曰「祖宗」,《禮》所謂「祖文王而宗武王」者也。施設神位, 準五行相向以為法。威仰在卯,西面;熛怒在午,北面; 招拒在酉,東面;葉光紀在子,南面。太皞、炎帝、黃帝、少 皞、高辛各在其位,少退;勾芒、祝融、后土、蓐收、元冥皆 在人帝下,少後。文王坐太皞之南,位如主人,少退。或 曰:「合祭之日,五精之帝皆西向,其牲則天帝各一犢, 合用十牲。文王、武王之牲用太牢。」以《詩·找將》篇曰:「我 將我享,維羊維牛。」文王、武王而用太牢者,以五人帝 各專配一天為之主,主足為外神依止,則文王汎配 五帝矣。不專配則所用牲得從盡物之享云。

英宗治平元年詔奉仁宗配明堂[编辑]

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按《禮志》:英宗即位,禮官議 仁宗配明堂。知制誥錢公輔等言:「《孝經》曰:『昔者周公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又曰: 『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以 周公言之則嚴父,以成王言之則嚴祖。方是時,政則 周公,祭則成王,亦安在必嚴其父哉?《我將》之詩是也。 真』」宗則周之武王,仁宗則周之成王,雖有配天之業, 而無配天之祭。未聞成、康以嚴父之故,廢文王配天 之祭而移之。以孔子之心推周公之祭,則嚴父也;以 周公之心攝成王之祭,則嚴祖也。嚴祖、嚴父,其義一 也。漢明始建明堂,以光武配。當始配之代,適符嚴父 之說,章、安二帝,亦弗之變,最為近古而「合乎禮。唐中 宗時,則以高宗配;在元宗時則以睿宗配;在永泰時 則以肅宗配。禮官不能推明經訓,務合古初,反雷同 其論,以惑時主,延及於今,牢不可破。真宗嗣位之初, 儻有建是論者,則配天之祭常在乎太宗矣。願詔有 司博議,使配天之祭不繆於嚴父,而嚴父之道不專 乎配天。」觀文殿學士孫抃等曰:「《易》稱『先王作樂崇德, 薦之上帝,以配祖考』。蓋祖考並可配天,符於《孝經》之 說,不可謂必嚴其父也。祖考皆可配,郊與明堂而不 同位,不可謂嚴祖嚴父,其義一也。雖周家不聞廢文 配而移於武,廢武配而移於成,然《易》之配考,《孝經》之 嚴父,歷代循守,不為無說。魏明帝祀文帝於明堂以 配上帝」,史官謂是時二漢之制具存,則魏所損益可 知,亦不可謂章安之後配祭無傳,遂以為未嘗嚴父 也。唐至本朝,講求不為少,所以不敢異者,舍周、孔之 言無所本也。今以為《我將》之詩,祀文王於明堂而歌 者,安知非孔子刪詩存周,全盛之頌被於管絃者獨 取之也。仁宗繼體守成,置天下於泰安四十「二年,功 德可謂極矣。今祔廟之始,抑而不得配帝,甚非所以

宣章嚴父之大孝。」諫官司馬光、呂誨曰:「孝子之心,孰
考證
不欲尊其父?聖人制禮以為之極,不敢踰也。《詩》曰:『思

文后稷,克配彼天』。又:『我將祀文王於明堂下』。此皆不 見於《經》,前漢以高祖配天,後漢以光武配明堂。以是 觀之,自非建邦啟土、造有區」夏者,皆無配天之文。故 雖周之成康,漢之文景明章,德業非不美也,然而不 敢推以配天,避祖宗也。孔子以周公有聖人之德,成 太平之業,制禮作樂,而文王適其父,故引以證聖人 之德莫大於孝。答:曾子非謂凡有天下者,皆當尊其 父以配天,然後為孝也。近代祀明堂者,皆以其父配 上帝,此乃誤「釋《孝經》之義,而違先王之禮也。景祐中, 以太祖為帝者之祖,比周之后稷;太宗、真宗為帝者 之宗,比周之文、武。然則祀真宗於明堂以配上帝,亦 未失古禮。仁宗雖豐功美德,洽於四海,而不在二祧 之位,議者乃欲舍真宗而以仁宗配,恐於祭法不合。」 詔從抃議。御史趙鼎請逓遷真宗配,雩祭太宗配,祈 穀神州,用唐故事。學士王珪等以為:「天地大祭有七, 皆以始封受命創業之君配神,作主明堂,用古嚴父 之道配。以近考,故在真宗時以太宗配,在仁宗時以 真宗配,今則以仁宗配。仁宗始罷太宗明堂之配,太 宗先已配雩祀,祈穀及神州之祭,本非逓遷。今明堂 既用嚴父之道,則真宗配天之祭」,於禮當罷,不當復 分雩祭之配也。按《王博文傳》,博文子疇,遷給事中 時詔近臣議仁宗配祭故事,冬夏至祀昊天上帝、皇 地祇,以太祖配;正月上辛祈穀,孟夏雩祀、孟冬祀神 州地祇,以太宗配;正月上辛祀感生帝,以宣祖配;季 秋大饗明堂,祀昊天上帝,以真宗配。而學士王珪等 與禮官上議,以謂季秋大饗,宜以仁宗配,為嚴父之 道。知制誥錢公輔獨謂仁宗不當配祭。疇以謂珪等 議遺真宗不得配,公輔議遺宣祖、真宗、仁宗俱不得 配,於禮意未安。乃獻議曰:「請依王珪等議,奉仁宗配 饗明堂,以符《大易》配考之說。《孝經》嚴父之禮,奉遷真 宗配,孟夏雩祀,以倣唐貞觀、顯慶故事。太宗依舊配。 正月上辛祈穀,孟冬祀神州地祇,餘依本朝故事。如 此,則列聖並侑,對越昊穹,厚澤流光,聖裕萬祀。必如 公輔之議,則陷四聖為失禮,導陛下為不孝,違經戾 古,莫此為甚。」因此公輔不悅,而朝廷以疇論事有補, 帝與執政大臣皆器異之。遷翰林學士、尚書禮部侍 郎、同提舉諸司庫務。數月,拜樞密副使。

按:《文獻通考》:「治平元年冬十月,詔明堂奉仁宗配。 治平四年九月,大享明堂,以英宗配。」

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按《禮志》云云。按《龔鼎臣 傳》:鼎臣字輔之,鄆之須城人。判太常寺,兼禮儀事。神 宗即位明堂,議侑帝。或云以真宗。或云以仁宗。鼎臣 曰:「嚴父莫大於配天。未聞以祖也。」乃奉英宗配 按《文獻通考》:治平四年七月,時神宗已即位。翰林學 士承旨張方平等言,季秋大享明堂。請以英宗皇帝 配神作主,「以合嚴父之義。」詔恭依。

神宗熙寧四年大享明堂以英宗配[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四年九月辛卯,大享明堂,以 英宗配,赦天下,內外官進秩有差。」

按《文獻通考》:熙寧四年六月,詔以今年季秋有事於 明堂,冬至更不行南郊之禮,恩賞就明堂禮畢施行。 太常禮院言:「親祀明堂,惟昊天上帝、英宗皇帝及五 方帝並皇帝親獻,五人帝、五官神位,即命分獻。」從之。

元豐三年七月詔大禮罷上尊號及明堂從祀諸神九月大饗明堂以英宗配[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三年秋七月甲戌,詔自今遇 大禮,罷上尊號。丁亥,罷群神從祀明堂。九月辛巳,大 饗明堂,以英宗配,赦天下。按《禮志》,元豐中詳定禮 文所言:祀帝南郊,以天道事之,則雖配帝用犢,《禮》所 謂「帝牛不吉,以為稷牛」是也。享帝明堂,以人道事之, 則雖天帝用太牢,《詩》所謂「我將我享,惟羊惟牛」是也。 自「梁用特牛,隋、唐因之,皆用特牲,非所謂以人道享 上帝之意也。皇祐、熙寧所用犢與羊、豕,皆未應禮。今 親祠上帝、配帝、五方帝、五人帝請用牛、羊、豕各一。」太 常禮院言:「今歲明堂尚在慈聖光獻皇后三年之內, 請如熙寧元年南郊故事,惟祀事用樂,鹵簿、鼓吹、宮 架、諸軍音樂皆備而不作,警場止鳴金」鉦、鼓角而已。 自是,凡國有故,皆用此制。六月,詔曰:「歷代以來,合宮 所配,雜以先儒六天之說,朕甚不取。將來祀英宗皇 帝於明堂,惟以配上帝,餘從祀群神悉罷。」詳定所言: 「按《周禮》,有稱昊天上帝,有稱上帝,有稱五帝者,一帝 而已。將來祀英宗於明堂,合配昊天上帝及五帝,欲 以此修入儀注,并據知」太常禮院趙君錫等狀。「按《周 官·掌次職》曰:『王大旅上帝,則張氈案。祀五帝則設大 次、小次』。又《司服職》曰:『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 五帝亦如之』。明上帝與五帝異,則宗祀文王以配上 帝者,非可兼五帝也。自鄭氏之學興,乃有六天之說, 而事非經見。晉泰始初,論者始以為非,遂於明堂惟 設昊天上帝一坐而已,唐《顯慶禮》亦然。請如詔,祀英 宗於明堂,惟配上帝,以稱嚴父之意。」又請「以莞席代 槀秸蒲越,以玉爵代匏爵,其豆豋、簋俎、尊罍,並用宗 廟之器,第以不祼,不用彝瓚,罷爟火及設褥。上帝席 以槀秸,配帝席以蒲越,皆加褥其上。飲福受胙,俟終 三獻。」並從之。監察御史裡行王祖道言:「前詔以六天 之說為非古,今復欲兼祀五帝,是亦六天也。禮官欲 去四圭而廢祀神之玉,殊失事天之禮。望復舉前詔, 以正萬世之失。」仍并詔詳定合用圭璧。詳定所言:「宋 朝祀天禮以蒼璧,則燎玉亦用蒼璧;禮神以四圭有 邸,則燎玉亦用四圭有邸。而議者欲以蒼璧禮神,以 四圭有邸從燎,義無所主。《開寶》《開元禮》記昊天上帝 及五帝於明堂,禮神燔燎,皆用四圭有邸。」今詔:「惟祀 上帝則四圭有邸,自不當設,宜如南郊,禮神燔燎,皆 用蒼璧。」又請:「宿齋於文德殿祭之,旦服通天冠、絳紗 袍,至大次,改祭服行事,如郊廟之禮。」

按《玉海》,元豐三年七月丁亥,詔:「遠而尊者祖,則祀於 圓丘而配天;邇而親者禰,則祀於明堂而配上帝。圓 丘祀天則對越諸神,明堂則上帝而已。歷代以來,合 宮所配,既紊於經,至雜以六天之說,朕甚不取。」祀英 宗於明堂以配上帝,餘從祀群神悉罷。

元豐六年,定祠明堂,習儀於尚書省。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元豐六年,詳定禮 文所言:「本朝親祠明堂,習儀於大慶殿,近於瀆。伏請 明堂習儀於尚書省,以遠神為恭。」

哲宗元祐元年大享明堂以神宗配[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元年九月「己未,朝獻景靈宮。 辛酉,大享明堂,以神宗配,赦天下。」

按《文獻通考》:哲宗元祐元年,吏部尚書呂大防等請 宗祀神宗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詔以季秋擇日有 事於明堂。九月辛酉,帝大享於明堂。詔「明堂禮畢,御 紫宸殿,群臣起居,不奏祥瑞,御樓惟行肆赦儀,稱賀 並罷。」以太常寺言司馬光薨故也。

元祐四年八月,太皇太后詔:「明堂大禮,毋令百官表 賀。」九月,大享明堂。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四年八月辛酉,太皇太后詔: 「今後明堂大禮,毋令百官拜表稱賀。」九月戊寅,致齋 垂拱殿。己卯,朝獻景靈宮。辛巳,大饗明堂,赦天下。 按《禮志》:「先是,三省言,按天聖五年南郊故事,禮畢行 勞酒之禮,如元會儀。今明堂禮畢,請太皇太后御會 慶殿,皇帝於廉內行恭謝禮,百僚稱賀訖,升殿賜酒。 太」皇太后不許。詔「將來明堂禮畢,更不受賀,百官並 於內東門拜表。」九月辛巳,大享於明堂,禮畢,詣景靈 宮及諸寺觀行恭謝禮。

按《文獻通考》:「太皇太后詔曰:『皇帝臨御,海內晏安。《五 經》季秋,再講宗祀,以享天心。顧吾何功,獲被斯福。今 有司因天聖之故事,修會慶之盛禮,將俾文武稱慶 於庭。吾自臨決,萬機祗畏,豈以菲薄之德,自比章獻 之明?矧復皇帝致賀於禁中,群臣奉表於闈左,禮文 既具,夫又何求?前朝舊儀,吾不敢受。將來明堂禮畢, 更不受賀,百官並內東門拜表』。」

元祐六年。定明堂攝祀。就南郊齋宮望祭殿行禮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元祐六年。太 常博士趙叡言。「本朝親享之禮。自明道以來。即大慶 殿以為明堂。至於有司攝事之所。乃尚御於圜丘。竊 見南郊齋宮有望祭殿。」請就行禮。從之。

紹聖二年大享明堂[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紹聖二年九月「己酉,朝獻景靈宮; 庚戌,朝饗太廟;辛亥,大饗明堂,赦天下。」

元符元年蔡卞請明堂大享於南郊端誠殿[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元符元年,尚書左 丞蔡卞言,「每歲大享明堂,即南郊望祭殿行禮,制度 隘窄,未足以仰稱嚴事之意。今新作南郊齋宮端誠 殿,實天子潔齋奉祠及見群臣之所,高明邃深,可以 享神。」即此行禮,於義為合。

徽宗崇寧五年以彗出罷建明堂[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初,元豐禮官以明 堂寓大慶路寢,別請建立,以盡嚴奉,而未暇講求。至 是,蔡京為相,始以庫部員外郎姚舜仁《明堂圖議》上, 詔依所定營建。」明年正月,以彗出東方罷。

按《文獻通考》:「徽宗崇寧四年,詔營建明堂,已度地鳩 工,俟過來歲,取旨興役。明年,以彗出西方,遂詔罷之。」

大觀元年大享明堂[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大觀元年九月「己酉,朝獻景靈宮; 庚戌,饗太廟;辛亥,饗明堂,赦天下。」按《禮志》,九月大 享於明堂,猶寓大慶殿。

政和五年七月詔建明堂於寢殿之南八月以祕書省地為明堂[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政和五年秋七月丁丑,詔建明堂 於寢殿之南。八月己酉,以祕書省地為明堂。按《禮 志》:政和五年詔「宗祀明堂,以配上帝,寓於寢殿,禮蓋 云闕。崇寧之初,嘗詔建立,去古既遠,歷代之模,無足

循襲。朕刺經稽古,度以九筵,分其五室,通以八風,上
考證
圓下方,參合先王之制。相方視址,於寢之南。僝工鳩

材,自我作古,以稱朕昭事上帝,率見昭考之心。」既又 以言者「明堂基宜正臨丙方近東,以據福德之地。」乃 徙祕書省宣德門東,以其地為明堂。又詔:「明堂之制, 朕取《考工》互見之文,得其制作之本。夏后氏曰:世室, 修二七,廣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階,四旁兩 夾窗。考夏后氏之制,名曰世室,又曰堂」者,則世室非 廟。堂修二七,廣四修一,則度以六尺之步,其堂修十 四步,廣十七步之半。又曰:五室三四步。四三尺者,四 步益四尺,中央土室也,三步益三尺,木火金水四室 也。每室四戶,戶兩夾窗,此夏制也。商人重屋,堂修七 尋,崇三尺。四阿重屋,而又曰堂者,非寢也,廣以八尺 之尋,其堂修七尋。又曰「四阿重屋。」阿者,屋之曲也。重 者,屋之複也。商人有四隅之阿,四柱複屋,則知下方 也。周人明堂,度以九尺之筵,三代之制不相襲。夏曰 世室,商曰重屋,周曰明堂,則知皆室也。東西九筵,南 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者,九筵則東西長, 七筵則南北狹,所以象天,則知上圜也。名不相襲,其 制則一。「唯步尋、筵廣狹不同而已。朕益世室之度,兼 四阿重屋之制度,以九尺之筵,上圜象天,下方法地, 四戶以合四序,八窗以應八節,五室以象五行,十二 堂以聽十二朔。九階、四阿,每室四戶,夾以八窗。享帝 嚴父,聽朔布政於一堂之上,於古皆合,其制大備。宜 令明堂使遵圖建立。」於是內出圖式宣示於崇政殿, 命蔡京為明堂使,開局興工,日役萬人。京言:「三代之 制,修廣不相襲。夏度以六尺之步,商度以八尺之尋, 而周以九尺之筵。世每近,制每廣。今若以二筵為太 室,方一丈八尺,則室中設版位禮器,已不可容,理當 增廣。今從周制,以九尺之筵為度,太室修四筵三丈 六足,廣五筵四丈五尺,共為」九筵。木、火、金、水四室各 修三筵,益四五三丈一尺五寸,廣四筵三丈六尺,共 七筵益四尺五寸。十二堂古無修廣之數,今亦廣以 九尺之筵。明堂、「元堂各修四筵三丈六尺,廣五筵四 丈五尺,左右個各修廣四筵三丈六尺;《青陽》《總章》各 修廣四筵三丈六尺,左右個各修四筵三丈六尺,廣 三筵益四五」三丈一尺五寸;四阿各四筵,三丈六尺; 堂柱外基各一,筵九尺。堂總修一十九筵,一十七丈 一尺;廣二十一筵,一十八丈九尺。蔡攸言:「明堂五門 諸廊結瓦,古無制度。漢、唐或蓋以茅,或蓋以瓦,或以 木為瓦,以夾紵漆之。今酌古之制,適今之宜,蓋以素 瓦而用琉璃,緣裡及頂、蓋、䲭尾綴飾,上施銅雲龍,其 地則隨所向,甃以五色之石。欄楯柱端以銅為文鹿 或群邪象。明堂設飾,雜以五色,而各以其方所尚之 色。八窗八柱,則以青、黃、綠相間,堂室柱門欄楯,並塗 以朱。」堂階為三級,級崇三尺,共為一筵,庭樹松梓、檜。 門不設戟,殿角皆垂鈴。詔以元堂犯祖諱,取「平在朔 易」之義,改為平朔,門亦如之。仍改敷祐門曰《左敷佑》, 左承天門曰《右敷佑》,右承天門曰「平秩」,更衣大次曰 「齋明殿。」

按《文獻通考》:「其明堂、青陽、總章、元堂、太室五門,並御 書牓之。」

政和七年六月,明堂成。八月,詔并祠五帝。九月大饗 明堂。十月御明堂,頒朔布政。

按《宋史徽宗本紀》,政和七年六月「戊午,以明堂成,進 封蔡京為陳魯國公。」八月癸亥,詔明堂并祠五帝。九 月辛卯,大饗明堂,赦天下。十月乙卯朔,初御明堂,頒 朔布政按《禮志》:政和七年四月,明堂成,有司請頒 常視朔聽朝。詔明堂專以配帝嚴父,餘悉移於大慶 文德殿。群臣五表陳請,乃從之。禮制局言:「祀天神於 冬至,祀地祇於夏至,乃有常日,無所事卜。季秋享帝, 以先王配,則有常月而未有常日。禮不卜常祀而卜 其日,所謂卜日者,卜其辛爾。蓋月有上辛、次辛,請以 吉辛為正。」又言:「《周禮》,祀昊天上帝則大裘而冕,祀五 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蓋於大裘舉正位以見配 位,於袞冕舉配位以見正位。以天道事」之,則舉卑明 尊。大裘象道,袞冕象德。明堂以人道享上帝,請服袞 冕。郊祀正位設蒲越,明堂正配位以莞,蓋取《禮記》所 謂「莞簟之安。」請明堂正配位並用莞簟。又《周禮》「以蒼 璧禮天」,又曰「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然說者謂禮 神在求神之前,祀神在禮神之後,蓋一祭而並用也。 夏祭方澤,兩圭有邸,與「黃琮並用。明堂大享蒼璧及 四圭有邸,亦宜並用。圜丘方澤,執元圭則搢大圭,執 大圭則奠元圭。」《禮經》「祀大神祇享先王一如明堂,親 祠宜如上儀。其正配二位,請各用籩二十六、豆二十 六、簠八、簋八、豋三、鉶三、柶槃、神位席、幣篚、祝篚、玉爵、 反坫、瑤爵、牛羊豕鼎各一,并局匕畢、茅羃、俎六,大尊、 山尊、著尊、犧尊、象尊各二,壺尊六,皆設而弗酌。尊加 羃,犧尊、象尊、壺尊、犧罍、象罍、壺、罍各五,加勺、羃、御槃、 匜一,并篚、勺、巾。飲福受黍豆一,以玉飾;飲福受胙俎 一;亞獻、終獻盥洗、罍爵、洗爵并篚、勺、巾各一;神廚鸞 刀一。」又言:「明堂用牲,而不設庶羞之鼎。按《元豐禮》,明堂牲牢,正、配各用牛一、羊一、豕一。宗祀止用」三鼎,而 不設庶羞之鼎,其俎亦止合用六。宗廟祭祀,五齊三 酒。有設而弗酌者,若《酒正》所謂「以法共五齊三酒,以 實八尊」是也。有設而酌者,若《司尊彝》所謂「醴齊縮酌, 盎齊涗酌,凡酒脩酌」是也。今太廟明堂之用,請以大 尊實泛齊,山尊實醴齊,著尊實盎齊,犧尊實醍齊,象 尊實沈齊,壺尊實三酒,皆為弗酌之尊。又以犧尊實 醴齊為初獻,象尊實盎齊為亞獻,並陳於阼階之上, 犧在西,象在東;壺尊實清酒為終獻,陳於阼階之下, 皆為酌尊。尊三其貳,以備乏匱。明堂雖嚴父,然配天 與上帝,所以求天神而禮之宜同。郊祀用禮天神六 變之樂,以天帝為尊焉。皇祐以來,以大慶殿為明堂, 奏請致齋於「文德殿,禮成受賀於紫宸殿。今明堂肇 建,宜於大慶殿;奏請致齋於文德殿,禮成受賀,宿齋 奏嚴,本以警備。仁宗詔明堂直端門,故齋夕權罷。今 明堂在寢東南,不與端門直。將來宗祀,大慶殿齋宿, 皇城外不設鹵簿儀仗,其警場請列於大慶殿門之 外。王者祀上帝於郊,配以祖,祀於明堂,配以禰。今有 司行事,乃寓端誠殿,未盡禮意。請非親祀歲,有司行 事,亦於明堂。」改儀仗使曰禮衛,鹵簿使曰禮器,橋道 頓逓使曰禮頓,《大禮》《禮儀》二使仍舊制。又設季秋大 享、登歌,並用方士。初,禮部尚書許光凝等議:明堂五 室祀五帝,而王安石以五帝為五精之君,昊天之佐, 故分位於五室,與享於明堂。神宗「詔惟以英宗配帝, 悉去從祀群神。陛下肇新宏規,得其時制,位五帝於 五室,既無以禰概配之嫌,止祀五帝,又無群神從祀 之瀆,則神考絀六天於前,陛下正五室於後,其揆一 也。」至是,詔罷從祀,而親祀五室焉。尋詔每歲季秋大 享,親祠明堂如孟月朝獻禮,罷有司攝事及五使儀 仗等。已而太常寺上《明堂儀》:「『皇帝散齋七日於別殿, 致齋三日於內殿。有司設大次於齋明殿,設小次於 明堂東階下。祀日,行事、執事、陪祠官立班殿下,東西 相向。皇帝服袞冕,太常卿東上,閤門官、太常博士前 導。禮部侍郎奏中嚴外辦』,太常卿奏請行禮」,太常卿 奏「禮畢,禮部郎中奏解嚴。」其禮器、牲牢、酒饌、奠獻、玉 幣、升煙、燔首、祭酒、讀冊、飲福、受胙并樂舞等,並如「宗 祀明堂儀。其行事、執事、陪祠官,並前卜日受誓戒於 明堂。行事、執事官致齋三日,前一日並服朝服,立班 省饌。祀日並祭服,陪位官致齋一日。祀前二日,仍奏 告神宗配侑。」

按《文獻通考》,「禮制局列上明堂七議:一曰古者朔必 告廟,示不敢專,請視朝聽朔必先奏告,以見繼述之 意;二曰,古者天子負扆南向以朝諸侯,聽朔則各隨 其方,請自今御明堂正南向之位,布政則隨月而御 堂,其閏月則居門焉;三曰,《禮記月令》,天子居青陽、總 章,每月異禮。請稽《月令》十二堂之制,修定時令,使有 司奉而行之。四曰,《月令》以季秋之月,為來歲受朔之 日。請以每歲十月,於明堂受新曆,退而頒之郡國。五 曰,古者天子負扆,公侯伯子男,蠻夷戎狄四塞之國, 各以內外尊卑為位。請自今元正冬至及朝會,並御 明堂,遼使依賓禮,蕃國各隨其方,立於四門之外。六 曰,古者以明堂為布政之宮。自今若有御札、手詔,並 請先於明堂宣示,然後榜之廟堂,頒之天下。」七曰赦 書、《德音》。舊制宣於文德殿,自今請非御樓肆赦,並請 於明堂宣讀。九月,詔頒朔布政,自十月為始。其月,皇 帝御明堂,平朔左個,頒《天運政治》及八年戊戌歲運 曆數於天下。百官常服立明堂下,乘輿自內殿出,負 扆坐於明堂,《大晟樂》作,百官朝於堂下。大臣陞階,進 呈所頒時令,左右丞一員跪請付外施行。宰相承制 可之。左右丞乃下,授頒政官,頒政官受而讀之,訖,出 閣門,奏禮畢,皇帝降御座,百官乃退,自是以為常。 按《玉海》,政和七年六月,明堂成,御製《上梁文》及《明堂 頌》。七月二十三日,詔以明堂制度編類成書,與《明堂 記》相為表裡。「十月御明堂,頒朔布政。十一月御明堂, 朝百辟。」

重和元年大饗明堂[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重和元年四月己卯,詔每歲以季 秋親祀明堂,如孟月朝獻禮。九月辛巳,大饗明堂。」

宣和元午九月辛酉大饗明堂[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宣和二年九月辛亥,大饗明堂。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欽宗靖康元年春二月丙午省明堂頒朔布政[编辑]

按:《宋史欽宗本紀》云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