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18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八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八十六卷目錄
社稷祀典部彙考三
宋〈總一則 太宗淳化一則 真宗咸平二則 景德一則 仁宗慶曆二則 至和一則
嘉祐一則 神宗治平一則 元豐三則 哲宗元祐一則 元符一則 徽宗崇寧一則
大觀一則 政和二則 高宗紹興四則 孝宗淳熙二則〉
金〈海陵貞元一則 世宗大定一則 章宗明昌一則 承安三則 泰和一則 宣宗貞
祐一則 興定一則〉
元〈世祖至元六則 成宗元貞一則 仁宗延祐一則 英宗至治二則 文宗天曆一則
順帝元統一則 至元六則 至正八則〉
禮儀典第一百八十六卷
社稷祀典部彙考三
[编辑]宋
[编辑]宋制,「社稷之祀,京師以春秋二仲及臘日,州縣則春 秋二祭。」
按《宋史禮志》:「社稷自京師至州縣皆有其祀,歲以春 秋二仲月及臘日祭太社太稷。州縣則春秋二祭,刺 史、縣令初獻,上佐縣丞亞獻,州博士、縣簿尉終獻。如 有故,以次官攝。若長吏職官或少,即許通攝,或別差 官代之。牲用少牢,禮行三獻,致齋三日。其禮器數:正、 配坐尊各二,籩豆各八,簠、簋各二,俎三。從祀,籩豆各」 二,簠簋俎各一。太社壇廣五丈,高五尺,五色土為之。 稷壇在西,如其制。社以石為主,形如鍾,長五尺,方二 尺,剡其上,培其半,四面宮垣,飾以方色面各一屋三 門,每門二十四戟,四隅連飾罘罳,如廟之制,中植以 槐。其壇三分宮之一,在南,無屋。〈又〉大祀:「春秋二仲及 臘日祭太社、太稷。州縣祭社稷如小祀。」
太宗淳化三年十二月將郊常奏告外又告太社太稷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禮志云云。
真宗咸平二年八月戊午社宴近臣於中書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咸平四年八月戊辰,社,宴宰相於中書。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景德四年詔有司申明社稷祀典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景德四年,戶 部員外郎判太常禮院言,「天下祭社稷釋奠,長吏多 不親行事,及闕三獻之禮,甚非為民祈福、尊師設教 之意。望令禮官申明舊典。」詔付有司。
仁宗慶曆三年定祀社稷圭玉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禮志》,「慶曆三年,定報社 稷兩圭有邸,祈不用玉。」
慶曆 年定社稷牲牢籩豆之數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禮志》,慶曆祭社稷用羊 豕各二。正配位籩豆十二。山罍簠簋俎二。祈報象尊 一。
至和元年四月甲午朔日有食之用牲於社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嘉祐四年正月丙申朔日有食之用牲於社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神宗治平四年以來歲正旦日食命王珪祭社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禮志》,治平四年十二月, 「詔以來歲正旦日食,命翰林學士承旨王珪祭社。」
元豐三年以詳定所言定社稷祀典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元豐三年,詳定所 言:社稷祝版牲幣饌物請並瘞於坎,更不設燔燎。又 《周禮大宗伯》『以血祭社稷。社為陰祀,血者幽陰之物, 是以類求神之意。郊天先薦血,次薦腥,次薦爛,次薦 熟。社稷五祀,先薦爛,次薦熟,至於群小祀,薦熟而已。 今社稷不用血祭,又不薦爛,皆違經禮。請以埋血為 始』」,先薦爛,次薦熟。古者祭社,君南向於北墉下,所以 答陰也。今社稷壝內,不設北墉,而有司攝事,乃設東 向之位,非是。請設北墉以備親祀南向答陰之位,有 司攝事,則立北墉下,少西。《王制》曰:「天子社稷皆太牢, 諸侯社稷皆少牢。」今一用少牢,殊不應禮。夫為一郡 邑報功者當用少牢,為天下報功者當「用太牢。所有 春秋祈報太社、太稷,請於羊豕外加角握二牛。」又言: 「社稷之祭,有瘞玉而無禮玉。《開元禮》,奠太社、太稷,並 以兩圭有邸。請下有司造兩圭有邸二,以為禮神之 器。」仍詔於壇側建齋廳三楹,以備望祭。先是,州縣社 主不以石,禮部以謂:「社稷不屋,而壇當受霜露風雨, 以達天地之氣,故用石主,取其堅久。又《禮》,諸侯之壇, 半天子之制。請令州縣社主用石,尺寸、廣長亦半太社之制。」遂下太常,修《入祀儀》。
元豐六年,詳定禮文所言:「太社、太稷皆瘞牲之左髀, 以報陰。」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禮志云云。
元豐七年,詔「諸州社稷建齋廳。」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元豐七年詔 諸州社稷。於壇側建齋廳三楹。以備望祭。
哲宗元祐 年祭太社太稷用登歌樂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元祐中,又從博士 孫諤言,「祭太社、太稷皆設登歌樂。」
元符三年四月以太陽虧告太社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元符三年四月朔, 太陽虧,遣官告太社。」
徽宗崇寧二年九月甲辰詔郡縣謹祀社稷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大觀 年頒祭社稷祭服之制於郡縣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大觀議禮局言:「太 社獻官、太祝奉禮皆以法服,至於郡邑則用常服。請 下祭服制度於郡縣,俾其自製,幣則聽敕造之。」
政和三年班五禮新儀定社稷壇制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政和三年夏四月庚戌,班《五禮新 儀》。」
按《文獻通考》:「徽宗政和三年,儀禮局上《五禮新儀》:太 社壇廣五丈,高五尺,四出陛,五色土為之。太稷壇在 西,如社壇之制。社以石為主,其形如鐘,長五尺,方二 尺,剡其上,培其下半。州縣社壇方二丈五尺,高三尺, 四出陛。稷壇如社壇之制,四門同一壝二十五步。壇 飾各隨方色,燾以黃土。」
政和五年,命郡邑祀社稷,不得無故輒委曹掾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政和五年,知 歙州歙縣盧知原言,「社稷之祭,郡邑以長吏及以次 官充三獻官,著於甲令。」比來州郡多委曹掾攝事,請 申嚴有司,應奉祀官非實有疾故,不得輒委他官行 禮。從之。
高宗紹興元年望祭太社太稷如奏告之禮
[编辑]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元年二月壬申,初定歲祀天 地社稷如奏告之禮。」按《禮志》,「紹興元年以春秋二 仲及臘前祭太社、太稷於天慶觀,又望祭於臨安天 寧觀。」
紹興七年。以旱禱於社稷。並詔權正位於建康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七年秋七月癸酉。以旱禱於 天地宗廟社稷。乙酉。詔即建康權正社稷之位。 紹興八年。改祀社稷於惠照齋宮。始用血祭。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紹興八年,改 祀於惠照齋宮。以言者謂用血祭,始用羊豕皆四,籩 豆皆十有二,備三獻,如祀天地之儀。徙齋宮之櫺星 門於南,除其地以設牲器。」
紹興十三年,築社稷壇。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三年正月甲子,製郊廟社 稷祭器。三月乙巳,建社稷壇」按《禮志》:「始築壇壝於 觀橋之東,立石主,置太社令一員,備牲宰器幣,進熟 望燎如儀。」
孝宗淳熙四年命臨安守臣立望祭社稷殿及庖室齋廬儀視神州
[编辑]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孝宗淳熙四 年,命臨安守臣更立望祭殿及庖室齋廬,其儀皆如 祭神州。唯設太社太稷位於壇之南方,北向,后土勾 芒氏、后稷氏位於其西,東向。 祀社稷儀注陳設。前 祀二日,本司修除壇之內外,設祀官次於壇西門之 外道北,南向。祀日,掌事者設神位版於壇上,席以莞, 執尊罍者設祭器,掌饌者實之。正、配每位籩八,在神 位前左,重三行;豆八,在神位前右,重三行;俎二,在籩 豆外分左右。槃一,在籩豆之間;簠簋各一,在二俎之 間。設尊二於壇上西北隅,配位之尊在西,俱南向西 上。尊置於坫,加以勺、羃。設洗二,各於子陛之西,南向。 社稷各一,罍在洗西,加勺、羃;篚在洗東,北「肆,置巾、爵。 設三獻位於壇西北,祝位二,又於其西,俱道北,南向 東上。」又設祝位於稷壇上,東向南上。設初獻飲福位 於稷壇上神座之東北,南向。設望瘞位於瘞埳之南, 北向東上;開瘞埳,各於壇之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 南出陛,置香爐、合并燭於神座之前,幣置篚陳於左, 祝版置坫陳於右。行禮:祀日質明,諸祀官各服其服。 贊禮者引三獻官以下入,就位立。贊禮者少前,於初 獻之左。贊:「請行事。」執事者瘞血。贊者唱曰「拜。」獻官以 下皆再拜。訖,祝詣社壇,升自酉陛,就位,東向立。俟初 獻將詣罍洗,祝詣社壇,跪取幣於篚,興,立於社神之 左。贊禮者引初獻詣社壇罍洗北,南向。執罍者酌水, 初獻搢笏盥手,執篚者取巾於篚,授初獻帨手訖,即 受巾奠於篚。初獻執笏,升自子陛,詣社神座前,南向, 搢笏跪,三上香,祝以幣東向跪授初獻訖,興,詣配位 前,南向立。初獻授幣,奠於社神座前,執笏,俛伏,興,再拜訖,引初獻詣后土神座前,西向如上儀。訖,祝次詣 稷神座前,東向立。初獻降壇,詣稷壇罍洗、升獻,「並如 社壇之儀」,訖,降還位,祝復位立。少頃,引初獻再詣社 壇,罍洗,南向,執罍者酌水。初獻搢笏,盥手,帨手訖,又 取爵以授初獻,執罍者酌水。初獻洗爵,又授巾。初獻 拭爵訖,巾奠於篚。初獻執笏,升自子陛。執事者引初 獻詣社神酒樽所,舉羃,酌酒於爵。初獻詣社神座前, 南向,搢笏,跪,執爵,三祭酒,奠爵,執笏,俛伏,興,少退,南 向立。初獻將詣罍洗,祝詣社壇,持版於社神座之右, 西向跪,讀祝訖,初獻再拜,祝奠版於神座右,坫興。次 詣配位前,北向立。執事者引初獻詣配位酒樽所,舉 羃,酌酒於爵。初獻詣后土氏神座前,西向跪,執爵,三 祭酒,奠爵。初獻執笏,俛伏,興,少退,西向立。祝持版於 后土神座之右,北面跪讀《祝》畢,初獻再拜,祝奠版於 神座右,坫,興,詣稷神座前,西向立。初獻降壇,詣稷壇, 罍洗、盥帨、洗爵訖,升自子陛。執事者詣稷神酒樽所, 舉羃,酌酒於爵。初獻詣稷神座前,南向搢笏,跪,執爵, 三祭酒,奠爵,執笏,俛伏,興,少退,南向立。祝持版於稷 神之右,西向跪讀《祝》畢,初獻再拜,祝奠版於神座右, 坫興。次詣配位前,北向立。執事者引初獻詣配位酒 樽所,舉羃酌酒於爵。初獻詣后稷氏神座前,西向跪, 執爵三祭酒,奠爵,執笏,俛伏,興,少退,西向立。祝持版 於后稷神座右坫興,初獻降復位。次引亞獻詣社壇 罍洗北,南向,搢笏,盥手,帨手,洗爵,執笏,升自酉陛,詣 社神座前,南向,搢笏,跪,執爵三祭酒,奠爵,執笏,俛伏, 興,再拜。次詣后土氏神座前,如上儀訖,降壇。詣稷壇, 罍洗、升獻並如社壇之儀訖,降復位。次引終獻詣社 稷壇,罍洗、升獻如亞獻之儀,降復位。次引初獻詣稷 壇,升自子陛,詣飲福位,南向立。執事者各以爵酌酒, 合置一爵,持爵詣初獻之左,西向立。初獻再拜,搢笏, 跪,受爵,祭酒,啐酒,奠爵。執饌者以俎減社稷神座前 胙肉,合置一俎上。又以豆取稷黍飯合置一豆,先以 飯授初獻,受訖,又以俎授初獻,受訖,皆以授執饌者。 初獻取爵飲卒爵,執事者受虛爵,復於坫。初獻執笏, 俛伏,興,再拜,降復位,引初獻以下詣社稷壇望瘞位, 北向立。執事者以篚詣神位,跪取祝版幣及饌物牲 之左髀,寘於埳,以火焚半,贊禮者曰:「可瘞寘土半。」埳 訖,贊禮者少前,贊禮畢,引初獻以下出,退。舊制:用羊 豕各一口,籩十二,菱、芡、栗、鹿脯、榛實、乾桃、乾䕩、乾棗、 形鹽、魚鱐、糗餌、粉粢豋二,大羹鉶脂鼎三,鉶羹盤一, 毛血簋二,黍、稷簠二,稻、粱;豆十二,芹、筍、葵、菁、韭。「食 魚、醢、羹、醯、豚胉、鹿臡、醯醢、糝食,兔俎八,羊腥七體,羊 熟十一,羊腥胃、肺,羊熟腸、胃,豚、豕腥七體,豕熟十一, 豕腥膚,豕熟膚。尊、罍二十四,實以酒,並同皇地祇。」 淳熙七年,齊慶胄請定社稷祀儀。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淳熙七年,權 禮部侍郎齊慶胄奏,「郡縣春秋祈報,社稷壇壝器服 之度,升降跪起之節,鄙野不經。請以祥符所頒《祭器 圖制》《元豐郊廟祀禮》《政和五禮新儀》與其沿革,及今 所用冕服、壇壝之制、祭祀之儀,參類為書,鏤版以賜。」 禮官謂:「《祥符祭器圖》製以竹木,今臨安上丁、上戊及 祀」風雷亦用之。請以《祥符圖製》及郡縣壇壝、冕服、祀 儀類為一書,命臨安守臣刻之,摹上禮部,下之四方, 名曰《淳熙編類祀祭儀式》。從之。
按朱子《州縣社稷壇說》:「州縣社壇方二丈五尺。」
四步,今每步六分之一。凡言方者,皆徑也。此言「方二丈五尺」 者,從東至西二丈五尺,從南至北二丈五尺也。壝二十五步,其說亦然。
高三尺,
既言「壇高三尺」 ,又言「壇分三級」 ,則是以一尺為二級也。
四。《出陛》:
此「陛」 之級,即壇之級也。但於四面陛之兩傍,各以石砌作慢道隔斷,使其中為陛級,外為壇級可也。
稷、壝如社壇之制。
社以石為主,其形如鐘,長二尺五寸,方一尺一寸,剡其上,培其下半。舊法惟社有主而稷無主,不曉其意,恐不可以己意增添。其言「壇上之南方」 ,非壇之中也。蓋神位坐南向北,而祭器設於神位之北,故此石主當壇上南陛之上,若在壇中央,即無設祭處矣。
四門同一壝二十五步。
壝方二十五步者,亦是。徑二十五步,謂從東至西二十五步,以丈計之,六尺為步,則為十五丈也。四角築土為壝,高三尺許,使壇上與齋廳相望得見。壝上不用瓦,蓋以磚兩面砌,使其走水,尤為堅固。四門當中開門,古法不言闊狹,恐須闊一丈餘,庶幾行禮執事之人往來寬展,不相妨礙。兩傍各立一華表,高一丈許,上以橫木貫之,如門之狀。華表於禮無文,但見州縣有如此者,或恐易得損壞,不作亦得。但壇面二丈五尺,乃是上一級之數,下面
更兩級,一級須展一尺,即壇腳須徑二丈九尺。壇飾各隨方色,土蓋以黃土。古者社稷不屋,有明文。不用磚砌,無所考。然亦不言磚砌者,中原土密,雖城壁亦不用磚。今南方土疏不砌恐易壞,赤土飾之,又恐僭於郊壇,不可用也。
《瘞坎》於壇之北壬地,南出陛,方深,取足容物。
「瘞坎在壇之北,壬地即是,合在北壝門內。兩壇邊各於中央取壬地,各用磚石砌作一小天井,深闊三四尺許,其南作踏道,上下閉時以土實之。臨祭即令人取去土,掃令潔淨。祭畢,即使人持幣及祝版之屬,從踏道下送入坎中,然後下土築實,依條差人守視。」 又曰:「右出《政和五禮新儀》。以《行事儀》考之,二壇東西相」 並,坐南向北,石主在壇上之南方。北門壝外空地,須令稍寬,可容獻官席位。空地之北,作齋廳,以備風雨,設獻官位,獻官南面行事。「社各植以土。所宜木。壇壝等當用古尺,不當用大尺。」
金
[编辑]海陵貞元元年建社稷壇於上京
[编辑]按《金史海陵本紀》。「貞元元年閏十二月癸巳。定社稷 制度」按《禮志》。「貞元元年閏十二月。有司奏建社稷 壇於上京。」
世宗大定七年建社稷壇於中都
[编辑]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大定七年七月又 奏建壇於中都社為制。其外四周為垣。南向開一神 門。門三間。內又四周為垣,東西南北各開一神門。門 三間。各列二十四戟。四隅連飾罘罳無屋。於中稍南 為壇位令三方,廣闊一級四陛。以五色土各飾其方。 中央覆以黃土。其廣五丈,高五尺。其主用白石。下廣 二尺,剡其上,形如鐘,埋其半。壇南栽栗以表之。近西 為稷壇,如社壇之制,而無石主。」四壝門各五間,兩塾 三門,門列十二戟,壝有角樓,樓之面皆隨方色飾之。 饌幔四楹,在北壝門西,北向。神廚在西壝門外,南向, 廨在南圍牆內,東西向。有望祭堂三楹,在其北,雨則 於是堂望拜。堂之南北各為屋二楹,三獻及司徒致 齋幕次也。堂下南北相向,有齋舍二十楹,外門止一 間,不施䲭尾。祭用「春秋二仲月上戊日,樂用《登歌》,遣 官行事:太尉一,司徒一,已上奏差。亞獻太常卿一,終 獻光祿卿一,省差太常卿一,光祿卿一,郊社令一,學 士院官一,請御署祝版。太樂令一,太官令三,監祭御 史二,太常博士二,廩犧」令一,奉禮郎一,協律郎二,司 尊罍二,奉爵酒官一,太祝七,祝史四,盥洗官二,爵洗 官二,執巾篚官四,齋郎四十八,贊者一,禮直官十,已 上部差守衛十二人,各衣其方色其服官給舉瘞四, 衣皂軍人內差,其衣自備。前三日質明,行事官受誓 戒於尚書省。御史臺。太常寺引眾官就位,禮直官贊 揖,對揖訖,太尉誓曰:「某月某日上戊,祭於太社,各揚 爾職,不恭其事,國有常刑。」讀訖,對拜訖,退。凡與祭官, 散齋二日,致齋一日。已齋而闕者,通攝行事,習禮於 社宮。諸衛令率其屬,各以其方器服守衛社宮門。太 樂工人俱清齋一宿。前三日,陳設局設祭官公卿以 下次於齋房之內,及設饌幔四於社宮西神門之外 門南,西向。前二日,郊社令率其屬掃除壇之上下,太 樂令設樂於壇上。郊社令為瘞坎二於壬地,方深取 足容物,南出陛。又設望瘞位於坎之北,南向。前一日, 「奉禮郎帥禮直官設祭官公卿以下褥位於西神門 之內道南,執事官於道北,每等異位,俱重行東向南 上。」設御史位二於壇下,一在太社東北,西向;一在太 稷西北,東向。博士各在其北。設奉禮郎位於稷壇上 西北,贊者一在北,東向。設協律郎位二於壇上東北 隅,俱西向。設太樂令位於兩壇之間,南向。設獻官褥 位於逐壇二神座前。設省牲位於西神門外,設牲榜 於當門,黝牲二居前,又黝牲二少退北上。設廩犧令 位於牲東北,南向。設諸太祝位於牲西,各當牲後,祝 史陪其後,俱東向。設太常卿省牲位於前近南,北向。 又設御史位於太常卿之東,北向。太常卿帥其屬,設 酒樽之位:太樽二,著樽二,犧樽二,山罍二,在壇上北 隅,南向;象樽二,壺樽二,山罍二,在壇下北陛之西,南 向。后土氏象樽二,著樽二,山罍二,在太社酒樽之西, 俱東向南上。設太稷、后稷酒樽於壇之上下,如太社、 后土之儀。設洗位二於社壇西北,南向。罍在洗東,篚 在洗西,北肆。司樽罍篚羃者各位於其後。設玉帛之 篚於壇上。樽坫之所設四座,各籩十、豆十、簠二、簋二、 鉶三、槃一、俎三、坫四,內籩一、豆一、簠一、簋一、俎三,各 設於饌幔內。光祿卿率其屬入實籩之實,魚鱐、乾棗、 形鹽、鹿脯;榛實,乾䕩,桃菱、芡栗,以序為次。豆之實,芹 葅、筍葅、葵葅、菁葅、韭葅、魚醢、兔醢、豚胉、鹿臡、醓醢,以 序為次。鉶實以羹,加芼滑;簠實以稻粱;簋實以黍稷。 粱在稻前,稷在黍前。太官令入實樽,罍以酒各一樽 實以元酒。祭日未明五刻,郊社令升設太社、太稷神 座,各於壇上近南,「北向。設后土氏神座於太社神座 之左,后稷氏神座於太稷神座之左,俱東向」,席皆以莞,加裀褥如幣之色。神位版各於座首。前一日,諸衛 之屬禁斷行人,郊社令與其屬,以樽坫罍洗篚羃入 設於位,司樽罍奉禮郎及執事者升自太社壇西陛 以俟。其省牲器、視滌溉,並如郊廟儀。祭日,未明十刻, 太官令率宰人以鸞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各置 於饌所,以盤取血置神座前,遂烹牲。未明三刻,諸祭 官各服其服。《郊社令》、太官令入實玉幣樽罍,太官令 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簠簋。未明一刻,奉禮郎、贊者先 入就位。禮直官引光祿卿、御史、博士、諸太祝、祝史、司 樽罍篚羃者,入自西門,當太社壇北重行南向東上。 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司 樽罍篚羃者皆就位。奉盤血祝史與太祝由西陛升 壇,各於樽所立。祝史以俟。瘞血太祝以次取玉幣。太 樂令帥工人入,禮直官各引祭官入就位。立定,奉禮 曰:「眾官再拜。」贊者曰:「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禮直官進太尉之左曰:「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禮 直官引光祿卿就瘞血所,又引祝史奉盤血降自西 陛,至瘞位。光祿卿瘞血訖,復位。祝史以盤還饌幔以 俟。奉毛血豆,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諸太 祝取玉幣於篚,各立於樽所。禮直官引太尉詣盥洗 位,協律郎跪,俛伏,舉麾,樂作,太簇宮《正寧之曲》。後盥 洗同。至洗位,南向立,樂止。搢笏,盥手、帨手訖,詣太社 壇,樂作,應鐘宮《嘉寧之曲》,後升壇同,升自北陛,樂止, 南向立。太祝以玉帛西向授太尉,太尉受玉帛。禮神 之玉,奠於神前,瘞玉加於幣。配位不用玉,玉用兩圭 有邸,盛以匣。瘞玉以玉石為之,帛用黑繒,長一丈八 尺,樂作,太簇宮《嘉寧之曲》,太稷同。禮直官引太尉進, 南向跪奠於太社座前,俛伏,興,引太尉少退,詣褥位, 南向再拜。太祝以幣授太尉,太尉受幣,西向跪奠於 后土神座前,俛伏,興,禮直官引太尉少退,西向再拜 訖,樂止。禮直官引太尉降自北陛,詣太稷壇,盥洗,升 奠玉幣,如太社后土之儀。祝史奉毛血入,各由其陛 升。毛血豆係別置一豆,諸太祝迎取於壇上,俱進奠 於神座前,祝史退立於樽所。太尉既升奠玉幣,太官 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西門外。禮直官引司徒出 詣饌所,司徒奉太社之俎。諸太祝既奠毛血,禮直官、 太官令引太社、太稷之饌入自正門,配座之饌入自 左闥。饌初入門,樂作,太簇宮《正寧之曲》:饌至陛,樂止。 祝史俱進,徹毛血、豆,降自西陛以出,太社、太稷之饌 升自北陛,配座之饌升自西陛,諸太祝迎取於壇上, 各於神座前設訖,禮直官引司徒以下降自西陛,樂 作,復位,樂止。諸太祝還樽所。禮直官引太尉詣罍洗 位,樂作,至位,樂止。盥手洗爵訖,禮直官引太尉詣太 社壇,升自北陛,樂作,至太社酒樽所,樂止。執樽者舉 羃,執事者以爵授太尉,太尉執爵,太官令酌酒訖,樂 作。太簇宮《阜寧之曲》,太稷同。太尉以爵授執事者。禮 直官引太尉詣太社神座前,執事者以爵授太尉,南 向跪奠爵訖,以爵授執事者。俛伏,興,太尉少退,樂止。 讀祝官與捧祝官進於神座前右,西向跪讀祝。讀訖, 讀祝官就一拜,各還樽所。太尉拜訖,詣配位酒樽所。 執事者舉羃,執事者以爵授太尉,太尉執爵,太官令 酌酒訖,樂作。太簇宮《昭寧之曲》,太尉以爵授執事者, 禮直官引太尉進后土神座前,執事者以爵授太尉, 西向跪奠爵訖,以爵授執事者。俛伏,興,太尉少退,樂 止。讀祝如上儀。太尉再拜訖,禮直官引太尉降自北 陛,樂作,至罍洗位,樂止。盥手洗爵訖,禮直官引太尉 詣太稷壇,升自北陛,並如太社、后土之儀,樂曲同訖, 禮直官引太尉還本位。亞、終獻、盥洗、升獻,並如太尉 之儀。禮直官引終獻,降復位,樂止。太祝各進徹豆,樂 作,應鐘宮《娛寧之曲》,還樽所,樂止。徹者籩豆各一,少 移於故處。奉禮曰:「賜胙。」贊者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 再拜。禮直官進太尉之右,請就望瘞位。御史博士從 南向立於眾官將拜之前。太祝執篚進於神座前取 玉幣,齋郎以俎載牲體、稷黍飯爵、酒體,謂牲之左髀, 各由其陛降壇,以玉幣饌物置於坎。訖,奉禮曰:「可瘞。 坎。」東西各二人置土半坎訖,禮直官進太尉之左曰: 「禮畢。」遂引太尉出。祭官以下以次出。禮直官引御史 博士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 皆再拜訖,出。工人以次出。祝版燔於齋坊。光祿卿以 胙奉進,御史就位展視,光祿卿望闕再拜乃退。其州 郡祭享,一遵唐、宋舊儀。
章宗明昌五年正月祭社稷樂縣而不作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明昌五年春正月戊戌,祭社稷,以 宣獻皇后忌辰,用熙寧祀儀樂縣而不作。」
承安二年四月報祭於社稷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承安二年夏四月甲子,祈雨於社 稷。五月丁丑,以雨足,報祭於社稷。」
承安四年六月報祭於社稷。
按《金史章宗本紀》:「承安四年五月戊戌,命有司禱雨。 六月己卯,以雨足,報祭於社稷。」
承安五年五月。報祭於社稷按《金史章宗本紀》。承安五年三月壬戌。命有司禱雨。 癸亥雨。五月乙卯。以雨足。遣使報祭社稷。
泰和四年五月報祀社稷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泰和四年「夏四月癸丑,祈雨於社 稷。五月甲戌,雨。丁亥,報祀社稷。」
宣宗貞祐四年修奉社稷遣官告祭
[编辑]按《金史宣宗本紀》:貞祐四年二月「甲辰,命禮部尚書 張行信提控修奉社稷。三月己巳,以將修社稷,遣太 子少保張行信預告。冬十月丁卯,以奉安社稷,遣官 預告。戊辰,命張行信攝太尉,奉安社稷禮樂,咸殺其 數。」
興定二年秋七月己卯遣官祭太社太稷
[编辑]按《金史宣宗本紀》云云。
元
[编辑]世祖至元七年十二月詔歲祀太社太稷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十一年。八月甲辰朔。頒諸路立社稷壇壝儀式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十六年,修《至元州縣社稷通禮》。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六年三月甲戌,中書省下 太常寺講究州郡社稷制度。禮官折衷前代,參酌儀 禮,定擬祭祀儀式,及壇壝為器制度,圖寫成書,名曰 《至元州縣社稷通禮》,上之。」
至元二十年二月戊子,定「以春秋仲月上戊日祭社 稷。」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二十九年,始建社稷壇。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九年秋七月壬申,建社 稷和義門內。壇各方五丈,高五尺,白石為主,飾以五 方色土。壇南植松一株。北墉瘞坎壝垣悉倣古制,別 為齋廬。門廡三十三楹。」按《祭祀志》:「至元三十年正 月,始用御史中丞崔彧言,於和義門內少南,得地四 十畝,為壝垣,近南為二壇,壇高五丈,方廣如之。社東 稷」西,相去約五丈。社壇土用青赤白黑四色,依方位 築之,中間實以常土,上以黃土覆之。築必堅實,依方 面以五色泥飾之,四面當中各設一陛道,其廣一丈, 亦各依方色。稷壇一如社壇之制,惟土不用五色,其 上四周純用一色黃土。壇皆北向,立北墉於社壇之 北,以磚為之,飾以黃泥。瘞坎二,於稷壇之北,少西,深 足容物二壇周圍壝垣,以磚為之,高五丈,廣三十丈, 四隅連飾。內壝垣櫺星門四所,外垣櫺星門二所,每 所門三,列戟二十有四。外壝內北垣下屋七間,南望 二壇,以備風雨,曰「望祀堂。」堂東屋五間,連廈三間,曰 「齊班廳。」廳南西向屋八間,曰「獻官幕。」又南西向屋三 間,曰「院官齋所。」又其南屋十間,自北而南,曰「祠祭局」, 曰「儀鸞庫」,曰法物庫,曰都監庫,曰「雅樂庫。」又其南,北 向屋三間,曰「百官廚。」外垣南門西,壝垣西南,北向屋 三間,曰「大樂署。」其西,東向屋三間,曰「樂工房。」又其北, 北向屋一間,曰「饌幕殿。」又北,南向屋三間,曰「饌幕。」又 北稍東,南向門一間。院內南南向屋三間,曰「神廚。」東 向屋三「間,曰酒庫。近北少卻,東向屋三間,曰犧牲房, 井有亭。望祀堂後自西而東,南向屋九間,曰執事齋 郎房。自北折而南,西向屋九間,曰監祭執事房。」此壇 壝次舍之所也。社主用白石,長五尺,廣二尺,剡其上 如鐘。於社壇近南,北向,埋其半於土中。稷不用主,后 土氏配社,后稷氏配稷。神位版二,用栗,素質、黑書。社 樹以松,於社稷二壇之南各一株。此作主樹木之法 也。祝版四,以楸木為之,各長二尺四寸,闊一尺二寸, 厚一分。文曰:「維年月日,嗣天子敬遣某官某,敢昭告 於太社之神。」配位曰后土之神,稷曰太稷之神,配位 曰后稷之神。玉幣:社稷皆黝圭一,繅藉,瘞玉一,以黝 石代之,元幣一。配位皆元幣「一,各長一丈八尺」,此祝 文玉幣之式也。牛一,其色黝,其角握,有副;羊四,野豕 四,「籩之實皆十,無糗餌、粉餈,豆之實亦十,無𩛆食、糝 食。簠簋之實皆四,鉶之實。和羹五齊,皆以尚醞代之, 香用沈。龍涎。神席一,緣以黑綾,黑綾褥,方七尺四寸。 太尊、著尊、犧尊、山罍各二,有坫,加勺、羃。象尊、壺尊、山 罍各二,有坫。羃,設而不酌。籩豆各十有一。其一設於 饌幕,鉶三,簠三,簋三。其一設於饌幕,俎八。其二設於 饌幕,盤一,《毛血》豆一,爵一,有坫,沙池一,玉幣篚一,木 柶一,勺一,香鼎一,香盒一,香案一,祝案一,皆有衣。紅 髹器一,以盛馬湩。盥洗位二,罍二,洗二,白羅巾四,實 以篚,朱漆盤五。」已上社稷皆同。配位有象尊,無太「尊, 設而不酌者無象尊,餘皆與正位同。」此牲齊祭器之 等也。饌幕、省饌殿、香殿,「黃羅幕三,黃羅額四,黃絹帷 一百九十五幅,獻攝板位三十有五,紫綾拜褥百,蒲 葦席各二百,木燈籠四十,絳羅燈衣百一十,紅挑燈 十,剪燭刀二,鐵籸盆三十有架,黃燭二百,雜用燭二 百,麻籸三百,松明、清油各百斤。」此饌幕板位燭燎之 用也。初獻官一,亞獻官一,終獻官一,攝司徒一,助奠 官二,太常卿一,光祿卿一,廩犧令一,太官令一,巾篚官四,祝史四,監祭御史二,監禮博士二,司天監二,良 醞令一,奉爵官一,司尊罍二,盥洗官二,爵洗官二,太 社令一,太社丞一,太樂令一,太樂丞一,協律郎二,奉 禮郎二,讀祝官一,舉祝官二,奉幣官四,剪燭官二,太 祝七,齋郎四十有八,贊者一,禮直官三,與祭官無定 員。此獻攝執事之人也。凡祭之日,以春秋二仲月上 戊。〈按本紀作二十九年禮志作三十年今依本紀〉 至元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八月戊子,初祀社稷,用《堂 上樂》。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成宗元貞二年置社稷二壇於城西南
[编辑]按《元史成宗本紀》,不載。按《祭祀志》:「元貞二年冬,復 下太常議,置壇於城西南,二壇方廣視太社、太稷殺 其半,壺尊三,籩豆皆八而無樂,牲用羊豕,餘皆與太 社、太稷同。三獻官以州長貳為之。」
仁宗延祐六年春二月丁亥改祀社稷於中戊
[编辑]按《元史仁宗本紀》云云按《祭祀志》。「延祐六年改用 中戊。儀注之節有六。一曰迎香。前一日有司告諭坊 市。灑掃經行衢路。設香案。至日質明有司具香酒樓 轝。三獻官以下及諸執事官各具公服。五品以下官 齋郎等皆借紫詣崇天門。三獻官及太常禮儀院官 入。奏祝及御香、尚尊酒、馬湩自內出。監祭御史、監禮 博」士、奉禮郎、太祝,分左右兩班前導。控鶴五人,一人 執繖,四人執儀仗,由大明門正門出,教坊《大樂》作,至 崇天門外,奉香酒、馬湩者各安置於輿,導引如儀。至 紅門外,百官乘馬分班行於儀仗之外,清道官行於 儀衛之先,兵馬司巡兵夾道次之,金鼓又次之,京尹 儀從左右成列又次之,教坊大樂一隊次之;控鶴弩 手各服其服,執儀仗左右成列次之。拱衛使行其中, 儀鳳司細樂又次之。太常卿與博士、御史導於輿前, 獻官、司徒、助奠官從於輿後。若駕幸上都,三獻官以 下及諸執事官則詣健德門外,皆具公服,於香輿前, 北向立,異位重行。俟奉香酒官驛至,太常官受而奉 之,各置於輿。禮直官贊「班齊」,鞠躬,再拜,興,平立。班首 稍前搢笏,跪,眾官皆跪,三上香,出笏就拜,興,平立。退 復位,北向立,鞠躬,再拜興,平立。眾官上馬,分班前導 如儀。至社稷壇北神門外,皆下馬,分左右,入自北門, 序立如儀。太常卿、博士、御史前導,獻官、司徒、助奠等 官後從。至望祀堂下,三獻官奉香、酒、馬湩陞階,置於 堂中黃羅幕下。禮直官引三獻官以次而出,各詣齋 次釋服。二曰「齋戒。」前期三日質明,有司設三獻官以 下行事、執事官位於中書省,太尉南向;監祭御史位 二於其西,東向;監禮博士位二於其東,西向,俱北上; 司徒亞獻、終獻位於其南,北向。次助奠,稍卻。次太常 卿、光祿卿、太官令、司尊彝、良醞令、太社令、廩犧令、光 祿丞、太樂令、太社丞。次讀祝官、奉爵官、太祝、祝史、奉 禮郎、協律郎、司天生諸執事齋郎,每等異位重行,俱 北向西上。贊者引行事、執事官各就位。立定,禮直官 引太尉初獻就位,讀誓曰:「某年某月某日上戊日,祭 於太社、太稷,各揚其職。其或不敬,國有常刑。散齋二 日,宿於正寢;致齋一日,於祠」所。散齋日,治事如故,不 弔喪問疾,不作樂,不判署刑殺文字,不決罰罪人,不 與穢惡事。致齋日,惟祭事得行,其餘悉禁。凡與祭之 官,已齋而闕者,通攝行事。七品以下官先退,餘官對 拜。守壝門兵衛與大樂工人俱清齋一日。《行禮》官前 期習儀於祠所,三曰陳設。前期三日,所司設三獻以 下行事、執事「官次於齋房之內」,及設饌幕四於西神 門之外稍南,西向北上。今有饌幕殿,在西壝門外近 北,南向,陳設如儀。前祭二日,所司設兵衛,各以其方 色器服守衛壝門,每門二人,每隅一人。大樂令帥其 屬,設登歌之樂於兩壇上稍北,南向。磬簴在東,鍾簴 在西,柷一在鍾簴南稍東,敔一在磬簴南稍西;搏「拊 二,一在柷南,一在敔南,東西相向,歌工次之,餘工位 在縣後。其匏竹者,位於壇下,重行南向,相對為首。太 社令帥其屬,掃除壇之上下。」為瘞坎二,於壬地方深 足以容物,南出陛前。祭一日,司天監、太社令帥其屬, 升設太社、太稷神座,各於壇上近南,北向。設后土神 座於太社神座之左,后稷神座於太稷神座之左,俱 東向,席皆以莞裀褥如幣之色。設神位板各於座首。 奉禮郎設三獻官位於四神門之內道南,亞獻、終獻 位稍卻,司徒位道北,太常卿、光祿卿次之。稍卻,司天 監、光祿丞又次之,太社令、太官令、良醞令、廩犧令、太 社丞、讀祝官、奉爵官、太祝以次位於其北,諸執事者 及祝史、齋郎位於其後,每等異位重行,俱東向南上。 又設監祭御史位二,監禮博士位二,於太社壇子陛 之東北,俱東向南上。設奉禮郎位於稷壇之西北隅, 贊者位於東北隅,俱東向。協律郎位二,於各壇上樂 簴東北,俱南向。太樂令位於兩壇樂簴之間,南向。司 尊彝位於酌尊所,俱南向。設望瘞位於坎之南,北向。 又設牲榜於西神門外,東向。諸太祝位於牲西,祝史 次之,東向。太常卿、光祿卿、太官令位在南,北向東上;監祭、監禮位於太常卿之東,稍卻,俱北向東上。廩犧 令位於牲東北,南向。又設禮饌於牲東,設省饌於禮 饌之北。今有「省饌殿,設位於其北,東西相向,南上。太 常卿、光祿卿、太官令位於西,東向。監祭」、監禮位於東, 西向,俱南上。禮部設板案各於神位之側。司尊彝、奉 禮郎帥執事者設玉幣篚於酌尊所。次設籩豆之位, 每位各籩十、豆十、簠二、簋二、鉶三、俎五、盤一。又各設 籩一、豆一、簠一、簋一、俎三,於饌幕內,《毛血》別置一豆。 設尊罍之位,社稷正位,各太尊二、著尊二、犧尊二、山 罍二,於壇上酉陛之西北隅,南向東上。設配位各著 尊二、犧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正位酒尊之西,俱南 向東上。又設正位各象尊二、壺尊二、山罍二,於壇下 子陛之東,南向東上。配位各壺尊二、山罍二,在酉陛 之南,西向南上。又設洗位二,於各壇子陛之西北,南 向,篚在洗東,北肆。執罍篚者各位於其後。祭日丑前 五刻,司天監、太社令各服其服,帥其屬升設正配位 神位版於壇上。又陳玉幣。正位:「禮神之玉一,兩圭有 邸,置於匣。正配位幣皆以元,各長一丈八尺,陳於篚。 太祝取瘞玉加於幣,實於篚。瘞玉以玉石為之,及禮 神之玉,各置於神座前。」光祿卿帥其屬入實籩豆簠 簋。每位籩三行,以右為上。第一行乾橑在前,《乾棗》形, 鹽、《魚鱐》次之;第二行,鹿脯在前,榛實、《乾桃》次之;第三 行,「菱」在前,芡、栗次之。豆三行,以左為上:第一行,芹葅 在前,筍葅、葵葅、菁葅次之;第二行,韭葅在前,魚醢、《兔 醢》次之;第三行,豚胉在前,鹿臡、《醓醢》次之,簠實以稻 粱,簋實以黍稷,鉶實以羹。良醞令帥其屬入實尊罍, 正位,「太尊」為上,實以泛齊,著「尊實以醴齊,犧尊實以 盎齊,象尊實以醍齊,壺尊實以沈齊,山罍實以三酒。 配位,著尊為上,實以泛齊,犧尊實以醴齊,象尊實以 盎齊,壺尊實以醍齊,山罍實以三酒。凡齊之上尊,實 以明水,酒之上尊,實以元酒。酒齊皆以尚醞代之。」太 常卿設燭於神座前,四曰省牲器。前期一日午後八 刻,諸衛之屬禁止行人。未後二刻,太社令帥其屬掃 除壇之上下。司尊彝、奉禮郎帥執事者以祭器入設 於位。司天監、太社令升設神位版及禮神之玉幣如 儀,俟告潔畢,權徹。祭日重設。未後二刻,廩犧令與諸 太祝、祝史以牲就位。禮直官、贊者分引太常卿、監祭、 監禮、太官令於西神門外省牲位。立定,禮直官引太 常卿,贊者引監祭、監禮入自西神門,詣太社壇,自西 陛升,視滌濯於上。執事者皆舉羃曰「潔。」次詣太稷壇, 如太社之儀訖,降復位。禮直官稍前曰「告潔畢,請省 牲。」引太常卿稍前省牲訖,退復位。次引廩犧令出班 巡牲一匝,東向折身曰「充」,復位。諸太祝俱巡牲一匝, 上一員出班東向折身曰「腯」,復位。禮直官稍前曰「省 牲畢,請就省饌位。」引太常卿以下各就位。立定,省饌 畢,還齋所。廩犧令與太祝、祝史以次牽牲詣廚,授太 官令。次引光祿卿以下詣廚,省鼎鑊,視滌溉畢,乃還 齋所。晡後一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割牲,祝史以 豆取血,各置於饌幕。祝史又取瘞血貯於盤,遂烹牲。 五曰奠玉幣。祭日丑前五刻,三獻官以下、行事、執事 官各服其服。有司設神位版,陳玉幣,實籩、豆、簠、簋、尊、 罍,俟監祭、監禮按視壇之上下及徹去蓋羃。未明二 刻,太樂令帥工人入,奉禮郎、贊者入就位,禮直官、贊 者入就位,禮直官、贊者分引監祭、監禮、諸太祝、祝史、 齋郎及諸執事官,自西神門南偏門入,當太社壇北 墉下,重行南向立,以東為上。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 監祭、監禮以下皆再拜。次贊者分引各就壇上下位。 祝史奉盤血、太祝奉玉幣,由西階升壇,各於尊所立。 次引監祭、監禮按視壇之上下,糾察不如儀者,退復 位。質明,禮直官、贊者各引三獻以下行禮。執事官入 就位,皆由西神門南偏門以入。禮直官進初獻之左 曰:「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協律郎跪,俛伏,舉麾,興。 工鼓柷,樂作《八成》,偃麾,戞敔,樂止。禮直官引太常卿 瘞血於坎訖,復位。祝史以盤還饌幕以俟,奉毛血豆, 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又贊「諸執事者各 就位」,禮直官、贊者分引執事官各就壇上下位。諸太 祝各取玉幣於篚,立於尊所。禮直官引初獻詣太社 壇盥洗位,樂作,至位南向立,樂止。搢笏,盥手,帨手,執 笏,詣壇,樂作,升自北陛,至壇上,樂止。詣太社神座前, 南向立,樂作;搢笏,跪。太祝加玉於幣,東向跪,以授初 獻,初獻受玉幣,奠訖,執笏,俛伏,興,少退,再拜訖,樂止。 禮直官引初獻降自北陛,詣太稷壇盥洗位,樂作,至 位,樂止。盥洗訖,升壇奠玉幣,並如太社、后土之儀,奠 畢,降自北陛,樂作,復位,樂止。初獻奠玉幣將畢,祝史 各奉毛血、豆立於西神門外,俟奠玉幣畢,樂止,祝史 奉正位毛血入自中門,配位《毛血》入自偏門,至壇下, 正位者升自北陛,配位者升自西陛,諸太祝迎取於 壇上,各進奠於神位前,太祝、祝史俱退立於尊所,六 曰「進熟。」初獻既奠玉幣,有司先陳鼎八於神廚,各在 於鑊右。太官令出,帥進饌者詣廚,以匕升羊、豕於鑊, 各實於一鼎,冪之。祝史以扃對舉鼎,有司執匕以從各陳於饌幕內。俟光祿卿出,帥其屬實籩豆簠簋訖, 乃去鼎之扃、羃,匕加於鼎。太官令以匕升羊豕,各載 於俎,俟初獻還位,樂止。禮直官引司徒出詣饌所,帥 進饌者各奉正配位之饌,太官令引以次自西神門 入,正位之饌入自中門,配位之饌入自偏門。饌初入 門,樂作,饌至陛,樂止。祝史俱進,徹毛血豆降自西陛 以出,正位之饌升自北陛,配位之饌升自西陛,諸太 祝迎取於壇上,各跪奠於神座前訖,俛伏,興。禮直官 引司徒、太官令及進饌者,自西陛各復位。諸太祝還 尊所,贊者曰:「太祝立茅苴於沙池。」禮直官引初獻官 詣太社壇盥洗位,樂作,至位,南向立,樂止。搢笏,盥手, 帨手,執笏,詣爵洗位,至位,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 爵授執事者,執笏詣壇,樂作,升自北陛,至壇上,樂止。 詣太社酌尊所,東向立。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初獻搢 笏,執爵,司尊者舉羃,良醞令跪酌太尊之《泛齊》,樂作, 初獻以爵授執事者,執笏詣太社神座前,南向立,搢 笏跪。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初獻執爵,三祭酒,奠爵,執 笏,俛伏,興,少退立,樂止。舉祝官跪對舉祝版,讀祝官 西向跪讀祝文,讀訖,俛伏,興。舉祝官奠祝版於案,興, 初獻再拜訖,樂止。次詣后土氏酌尊所,東向立。執事 者以爵授初獻,初獻搢笏,執爵,司尊彝舉羃,良醞令 跪酌著尊之。《泛齊樂》作,初獻以爵授執事者,執笏詣 后土神座前,西向立,搢笏,跪。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初 獻執爵,三祭酒,奠爵訖,執笏,俛伏,興,少退立,樂止。舉 祝官跪對舉祝版,讀祝官南向跪讀祝文,讀訖,俛伏, 興。舉祝官奠祝版於案,興,初獻再拜訖,樂止。降自北 陛,詣太稷壇,盥洗位,樂作,至位,樂止。盥洗、升獻並如 太社、后土之儀,降自北陛,樂作,復位,樂止。讀祝、舉祝 官亦降復位。亞獻詣兩壇,盥洗、升獻並如初獻之儀。 終獻盥洗、升獻並如亞獻之儀。終獻奠獻畢,降復位, 樂止。執事者亦復位。太祝各進徹籩豆,樂作,卒徹,樂 止。奉禮曰:「賜胙。」眾官再拜,贊者承傳,在位者皆再拜 訖,送神,樂作一成止。禮直官進初獻之左曰:「請詣望 瘞位。」御史博士從,樂作,至位,北向立,樂止。初在位官 將拜,諸太祝各執篚進於神座前,取瘞玉及幣,齋郎 以俎載牲體并黍稷爵酒,各由其陛降置於坎。訖,贊 者曰:「可瘞。」東西各二人置土半坎。禮直官進初獻之 左曰:「禮畢。」禮直官各引獻官以次出,禮直官引監祭、 太祝以下執事官,俱復於壇北墉下,南向立定,奉禮 曰:「再拜。」監祭以下皆再拜訖,出。祝史、齋郎及工人以 次出。祝版燔於齋所。光祿卿、監祭、監禮展視酒胙訖, 乃退。其告祭儀,告前三日,三獻官以下諸執事官,各 具公服赴中書省受誓戒。告前一日,省牲器。告日質 明,三獻官以下諸執事各服其服。禮直官引監祭、監 禮以下諸執事官,入自北墉下,南向立定。奉禮郎贊 曰「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訖,奉禮郎贊曰「各就位。」立定, 監祭、監禮視陳設畢,復位,立定。禮直官引三獻司徒、 太常卿、光祿卿入就位,立定。禮直官贊「有司謹具,請 行事。」降神,樂作八成,止。太常卿瘞血復位,立定,奉禮 郎贊「再拜」,皆再拜訖,禮直官引初獻官詣盥洗位,盥 手訖,詣社壇正位神座前,南向,搢笏跪,三上香,奠玉 幣,執笏,俛伏,興,再拜訖,詣配位神座前,西向,搢笏跪, 三上香,奠幣,執笏,俛伏,興,再拜訖,詣稷壇盥洗位,盥 手訖,升壇,並如上儀。俱畢,降復位。司徒率齋郎進饌, 奠訖,降復位。禮直官引初獻官詣盥洗位,盥手訖,詣 爵洗位,洗爵訖,詣酒尊所。酌酒訖,詣社壇神位座前, 南向立,搢笏跪,三上香,執爵,三祭酒於茅苴,爵授執 事者,執笏俛伏,興。俟讀祝官讀祝文訖,再拜興,詣酒 尊所,酌酒訖,詣配位神座前,西向,搢笏跪,三上香,執 爵,三祭酒於茅苴,爵授執事者,執笏,俛伏,興,俟讀祝 文訖,再拜興。詣稷壇盥洗位,盥手洗爵,酌獻,並如上 儀,俱畢,降復位。禮直官引亞獻,並如初獻之儀,惟不 讀祝。俱畢,降復位。禮直官引終獻,並如亞獻之儀,俱 畢,降復位。太祝徹籩豆訖,奉禮郎贊「賜胙」,眾官再拜 訖,禮直官引三獻,司徒、太常卿詣瘞坎位,南向立定。 禮直官贊「可瘞。」禮畢,出。禮直官引監祭、監禮、太祝、齋 郎,至北墉下,南向立定。奉禮贊「再拜。」皆再拜,訖,出。
英宗至治元年二月戊申祭社稷八月戊申祭社稷按元史英宗本紀云云
[编辑]至治二年。二月戊申。祭社稷。八月戊辰。祭社稷 按《元史英宗本紀》云云。
文宗天曆元年十一月壬申遣官告祭社稷
[编辑]按:《元史文宗本紀》云云。
順帝元統二年八月戊午祭社稷
[编辑]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元元年二月戊午祭社稷八月戊午祭社稷
[编辑]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元二年。二月戊寅朔。祭社稷。八月戊寅。祭社稷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元三年八月戊辰,祭社稷。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至元四年二月戊辰。祭社稷。八月戊辰。祭社稷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元五年。二月戊戌。祭社稷。八月戊子。祭社稷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元六年。二月戊子。祭社稷。八月戊子。祭社稷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元年二月戊寅祭社稷八月戊申祭社稷
[编辑]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二年。二月戊申。祭社稷。八月戊申。祭社稷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三年。二月戊戌。祭社稷。八月戊戌。祭社稷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四年。二月戊戌。祭社稷。八月戊午。祭社稷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五年。二月戊午。祭社稷。八月戊午。祭社稷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六年八月戊申,祭社稷。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九年二月戊辰,祭社稷。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十四年二月戊戌,祭社稷。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