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20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八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八卷目錄

 宗廟祀典部彙考二

  後漢世祖建武十一則 中元二則 明帝永平五則 章帝建初一則 元和二則

  章和二則 和帝永元一則 殤帝延平一則 安帝永初一則 延光二則 順帝陽嘉一

  則 永和一則 建康一則 沖帝永嘉一則 質帝本初一則 靈帝建寧一則 獻帝初

  平一則 昭烈章武一則

  魏文帝黃初三則 明帝太和三則 青龍一則 景初一則 齊王正始一則

  吳吳主亮太平一則

禮儀典第二百八卷

宗廟祀典部彙考二[编辑]

後漢[编辑]

世祖建武元年秋八月癸丑祠高祖太宗世宗於懷宮[编辑]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

建武二年,立雒陽高廟,奉納十一帝神主。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建武二年正月壬子,起高廟於 洛陽。是月赤眉焚西京宮室,發掘園陵。大司徒鄧禹 入長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納於高廟。」按《祭祀 志》,「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廟於雒陽,四時祫祀。高帝為 太祖,文帝為太宗,武帝為世宗,如舊。餘帝四時。春以 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臘,一歲五祀。」 建武三年正月,立皇考南頓君已上四廟。二月祠高 廟,受傳國璽。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建武三年正月辛巳,立皇考南 頓君已上四廟。閏月己酉,詔曰:「群盜縱橫,賊害元元, 盆子竊尊號,亂惑天下。朕奮兵討擊,應時崩解,十餘 萬眾束手降服。先帝璽綬,歸之王府。斯皆祖宗之靈, 士人之力,朕曷足以享斯哉!其擇吉日祠高廟,賜天 下長子當為父後者爵,人一級。」二月己未,祠高廟,受 傳國璽。

建武五年秋七月丁丑,幸沛,祠《高原》廟。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

原,再也。謂已立廟更立者為原。

建武六年「夏四月丙子,幸長安,始謁高廟。」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

建武十年春正月,修理長安高廟。秋八月己亥,幸長 安,謁高廟。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

建武十五年夏四月戊申以太牢告祠宗廟。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

建武十八年三月壬午祠高廟。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

建武十九年春正月庚子,追尊孝宣皇帝曰「中宗。」始 祠昭帝、元帝於太廟,成帝、哀帝、平帝於長安舂陵,節 侯以下四世於章陵。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按《祭祀志》:建武十九年, 盜賊討除,戎事差息。於是五官中郎將張純與太僕 朱浮奏議:「《禮》為人子事大宗,降其私親。禮之設施不 授之與自得之異意,當除。今親廟四。孝宣皇帝以孫 後祖,為父立廟於奉明,曰皇考廟,獨群臣侍祠。願下 有司議先帝四廟當代親廟者及皇考廟。」事下公卿 博士、議郎。大司徒涉等議:「宜奉所代立平帝、哀帝、成 帝、元帝廟,代今親廟,兄弟以下,使有司祠。宜為南頓 君立皇考廟,祭上至舂陵節侯,群臣奉祠。」時議有異, 不著。上可涉等議。詔曰:「以宗廟處所未定,且祫祭高 廟。其成、哀、平且祠祭長安故高廟,其南陽舂陵,歲時 各且因故園廟祭祀。園廟去太守治所遠者,在所令 長行太守事,侍祠。惟孝宣帝有功德,其上尊號曰中 宗。」於是雒陽高廟四時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西 廟成、哀、平三帝主,四時祭於故高廟。東廟,京兆尹侍 祠,冠衣車服如太常祠陵廟之禮。南頓君以上至節 侯,皆就園廟。南頓君稱皇考廟,鉅鹿都尉稱皇祖考 廟,鬱林太守稱皇曾祖考廟,節侯稱皇高祖考廟。在 所郡縣侍祠。按《張純傳》:純在朝歷世,明習故事。建 武初,舊章多闕,每有疑議,輒以訪純。自郊廟婚冠喪 紀禮儀,多所正定。帝甚重之,以純兼虎賁中郎將,數 被引見,一日或至數四。純以宗廟未定,昭穆失序,十 九年,乃與太僕朱浮共奏言:「陛下興於匹庶,蕩滌天 下,誅鉏暴」亂,興繼祖宗。竊以經義所紀,人事眾心,雖 實同創革,而名為中興,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元 帝以來,宗廟奉祠,高皇帝為受命祖,孝文皇帝為太 宗,孝武皇帝為世宗,皆如舊制。又立親廟四世,推南 頓君以上,盡於舂陵節侯。《禮》,「為人後者則為之子,既 事太宗,則降其私親。」今禘祫高廟,陳序昭穆,而「舂陵 四世君臣並列,以卑廁尊,不合禮意。設不遭王莽,而 國嗣無寄,推求宗室以陛下繼統者,安得復顧私親, 違禮制乎!昔高帝以自受命,不由太上,宣帝以孫後 祖,不敢私親,故為父立廟,獨群臣侍祠。臣愚謂宜除 今親廟,以則二帝舊典。願下有司,博采其議。」詔下公 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竇融議,「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親廟。宣元皇帝尊為祖父,可親奉祠。成 帝以下,有司行事,別為南頓君立皇考廟。其祭上至 舂陵節侯,群臣奉祠,以明尊尊之敬,親親之恩。」帝從 之。是時宗廟未備,自元帝以上,祭於洛陽高廟。成帝 以下,祠於長安高廟。其南頓四世,隨所在而祭焉。 建武二十二年春「閏月丙戌,幸長安,祠高廟。」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

建武二十六年,始定禘祫之禮。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不載。按《祭祀志》:建武二十六 年,有詔問張純「禘祫之禮不施行幾年」,純奏:「禮三年 一祫,五年一禘,毀廟之主,陳於太祖,未毀廟之主,皆 升合食太祖,五年再殷祭。舊制三年一祫,毀廟主合 食高廟,存廟主未嘗合。元始五年,始行禘禮,父為昭, 南嚮,子為穆,北嚮。父子不並坐,而孫從王父,禘之為 言諦,諦諟昭穆尊卑之義。以夏四月,陽氣在上,陰氣 在下,故正尊卑之義。祫以冬十月,五穀成熟,故骨肉 合飲食。祖宗廟未定,且合祭,今宜以時定。」語在純傅 上,難復立廟,遂以合祭高廟為常。後以三年冬祫、五 年夏禘之時,但就陳祭,毀廟主而已,謂之殷。太祖東 面,惠文、武元帝為昭,景、宣帝為穆。惠、景、昭三帝,非殷 祭時不祭。

《漢舊儀》曰:宗廟三年大祫,祭子孫諸帝,以昭穆坐於高廟,諸隳廟神皆合食,設左右坐。高祖南面幄,繡帳,望堂上西北隅帳中坐,長一丈,廣六尺,繡絪厚一尺,著之以絮四百觔,曲几,黃金釦器。高后右坐,亦幄帳,卻六寸,白銀釦器。每牢中分之,左辨上帝,右辨上后,俎餘委肉積於前數千觔,名曰「惟俎。」 子為昭,孫為穆,昭西面,曲屏風,穆東面,皆曲几,如高祖饌陳其右,各配其祖坐,如左妣之法。太常導皇帝入北門,群臣陪者皆舉手班辟,抑首伏。《太鴻臚》《大行令》、九儐傳曰:「起復位而皇帝上堂盥。」 侍中以巾奉觶酒,從帝進拜謁。贊饗曰:「嗣曾孫,皇帝敬再拜。」 前上酒,卻行至昭穆之坐,次上酒。子為昭,孫為穆,各父子相對也。畢,卻西面坐,坐如乘輿坐。贊饗奉高祖賜壽,皇帝起再拜,即席以太牢之左辨賜皇帝如祠。其夜半入行禮,平明上九卮畢,群臣皆拜,因賜胙。皇帝出,即更衣,中詔罷,當從者奉承。

按《張純傳》,建武二十六年,詔純曰:「禘祫之祭不行已 久矣,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宜據 經典詳為其制。」純奏曰:「禮,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春秋 傳》曰:『大祫者何?合祭也』。毀廟及未毀廟之主,皆登合 食乎?太祖五年而再殷。漢舊制,三年一祫,毀廟主合 食高廟,存廟主未嘗合祭。元始五年,諸王公列侯廟」 會,始為禘祭。又前十八年親幸長安,亦行此禮。《禮》說 「三年一閏,天氣小備;五年再閏,天氣大備。故三年一 祫,五年一禘。禘之為言諦,諦定昭穆尊卑之義也。禘 祭以夏四月,夏者陽氣在上,陰氣在下,故正尊卑之 義也。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穀成熟,物備禮成,故合 聚飲食也。」斯典之廢,於茲八年,謂可「如禮施行,以時 定議。」帝從之。自是禘工,工祫遂定。

中元元年尊薄太后為高皇后遷呂太后主於園并藏玉牒於高廟[编辑]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中元元年冬十月甲申,使司空 告祠高廟曰:『高皇帝與群臣約,非劉氏不王。呂太后 賊害三趙,專王呂氏,賴社稷之靈,祿產伏誅,天命幾 墜,危朝更安。呂太后不宜配食高廟,同祧至尊。薄太 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 今』。」其上薄太后尊號曰高皇后,配食地祇,遷呂太后 廟主於園,四時二祭。按《祭祀志》,「中元元年,以吉日 刻玉牒書函,藏金匱,璽印封之。乙酉,使太尉行事,以 特告至高廟。」太尉奉匱以告高廟,藏於廟室西壁石 室高主室之下。

中元二年,明帝即位,尊光武皇帝為世祖,更立廟。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即皇帝位。 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於原陵。有司奏上尊號曰世 祖。按《祭祀志》,光武皇帝崩,明帝即位,以光武帝撥 亂中興,更為起廟,尊號曰世祖。廟以元帝,於光武為 穆,故雖非宗,不毀也。後遂為常。

明帝永平二年冬十月甲子西巡狩幸長安祠高廟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云云[编辑]

永平三年冬十月,蒸祭光武廟,初奏《文始》《五行》《武德》 之舞。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云云。按《祭祀志注》,《東觀書》曰: 永平三年八月丁卯,公卿奏議世祖廟登歌八佾舞 功名。東平王蒼議,以為漢制舊典,宗廟各奏其樂,不 皆相襲,以明功德。秦為無道,殘賊百姓,高皇帝受命 誅暴,元元各得其所,萬國咸熙,作《武德》之舞。孝文皇 帝躬行節儉,除誹謗,去肉刑,澤施四海。孝景皇帝制 《昭德》之舞。孝武皇帝功德茂盛,威震海外,開地置郡, 傳之無窮,孝宣皇帝制《盛德》之舞。光武皇帝受命中

興,撥亂反正,武暢方外,震服百蠻,戎狄奉貢,宇內治
考證
平,登封告成,修建三雍,肅修典祀,功德巍巍,比隆前

代。以兵平亂,武功盛大。歌所以詠德,舞所以象功。世 祖廟樂名宜曰《大武》之舞。《元命包》曰:「緣天地之所維, 樂為之文典。文王之時,民樂其興師征伐,而詩人稱 其武功。」《樞機鈐》曰:「『有帝漢出,德洽作樂』。各與虞韶、禹 夏、湯濩、周武無異,不宜以名舞。」《葉圖徵》曰:「大樂必易。」 《詩傳》曰:「頌言成也,一章成篇,宜列德,故登歌《清廟》一 章也。」《漢書》曰:「百官頌所登御者,一章十四句。」依《書》文 始五行,武德昭真修之舞節,損益前後之宜,六十四 節為武曲,副八佾之數。十月烝祭,始御用其《文始》《五 行》之舞如故,勿進《武德舞歌》詩曰:「於穆世廟,肅雍顯 清,俊乂翼翼,秉文之成。越序上帝,駿奔來寧,建立三 雍,封禪泰山,章明圖讖。放唐之文,休矣。惟德罔射,協 同本支,百世永保厥功。」詔書曰:「驃騎將軍議可。」進《武 德》之舞如故。

永平六年,詔以寶鼎陳於廟。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六年二月,王雒山出寶鼎, 廬江太守獻之。夏四月甲子,詔曰:『昔禹收九牧之金, 鑄鼎以象物,使人知神姦,不逢惡氣。遭德則興,遷於 商周,周德既衰,鼎乃淪亡,祥瑞之降,以應有德。方今 政化多僻,何以致茲?《易》曰『鼎象三公』。豈公卿奉職得 其理邪?太常其以礿祭之日,陳鼎於廟,以備器用』。」 永《平十七》年,以瑞應告宗廟。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十七年,甘露仍降,樹枝內 附,芝草生殿前,神雀五色,翔集京師。西南夷哀牢、儋 耳、僬僥、槃木、白狼動黏諸種,前後慕義貢獻,西域諸 國遣子入侍。夏五月戊子,公卿百官以帝威德懷遠, 祥物顯應,乃並集朝堂,奉觴上壽。制曰:『天生神物,以 應王者,遠人慕化,實繇有德。朕以虛薄,何以享斯?唯 高祖、光武聖德所被,不敢有辭。其敬舉觴,太常擇吉 日策告宗廟』。」

永平十八年,章帝即位,以《遺詔》藏主於更衣別室。十 二月,尊廟曰「顯宗」,四時禘祫於世祖之堂。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十八年八月,帝崩於東宮 前殿。遺詔無起寢廟,藏主於光烈皇后更衣別室。過 百日,唯四時設奠。置吏卒數人,供給灑掃,弗開修道。 敢有所興作者,以擅議宗廟法從事。」按《章帝本紀》, 永平十八年八月即皇帝位。十二月癸巳,有司奏言, 「孝明皇帝聖德淳茂。劬勞日昃。身御浣衣。食無兼珍。 澤」臻四表,遠人慕化。僬僥、儋耳,款塞自至。克伐鬼方, 開道西域,威靈廣被,無思不服。以烝庶為憂,不以天 下為樂。備三雍之教,躬養老之禮,作《登歌》,正雅樂,博 貫六藝,不舍晝夜。聰明淵塞,著在圖讖。至德所感,通 於神明,功烈光於四海,仁風行於千載。而深執謙讓, 自稱不德。無起寢廟,掃地而祭。除日祀「之法,省送終 之禮,遂藏主於光烈皇后更衣別室,天下聞之,莫不 悽愴。陛下至孝蒸蒸,奉順聖德,臣愚以為更衣在中 門之外,處所殊別,宜尊廟曰顯宗,其四時禘祫於光 武之堂,間祀悉還更衣,共進《武德》之舞,如孝文皇帝 祫祭高廟故事。」制曰:「可。按《祭祀志》,明帝臨終遺詔, 遵儉無起寢廟,藏主於世」祖廟更衣。孝章即位,不敢 違,以更衣有小別,上尊號曰「顯宗廟。」間祠於更衣,四 時合祭於世祖廟。語在《章紀》。

《東觀書》曰:章帝初即位,賜東平憲王蒼書曰:「朕夙夜伏思,念先帝躬履九德,對於八政,勞謙克己,終始之度,比放三宗,誠有其美。今迫遺詔,誡不起寢廟,臣子悲結,僉以為雖於更衣,猶宜有所宗之號,以克配功德,宗廟至重。朕幼無知,寤寐憂懼。先帝每有著述典義之事,未嘗不延問王,以定厥中,願王悉明處,乃敢安之。公卿議駁,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顛,宜勿隱,思有所承,公無困哉!」 太尉熹等奏:「禮,祖有功,宗有德。孝明皇帝功德茂盛,宜上尊號曰顯宗,四時祫食於世祖廟,如孝文皇帝在高廟之禮。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蒼上言:「昔者孝文廟樂曰《昭德之舞》,孝武廟樂曰《盛德之舞》,今皆祫食於高廟,《昭德》《盛德》之舞不進,與高廟同樂。今孝明皇帝主在世祖廟,當同樂,《盛德》之樂無所施。如自立廟當作舞樂者,不當與世祖廟《盛德》之舞同名,即不改作舞樂,當進《武德》之舞。」 臣愚戇鄙陋,廟堂之論,誠非所當聞、所宜言。陛下體純德之妙,奮至謙之意,猥歸美於載列之臣,故不敢隱蔽愚請,披露腹心,誠「知愚鄙之言,不可以仰四門賓于之議。伏惟陛下以至德當成、康之隆,天下乂安,刑措之時也。百姓盛歌元首之德,股肱貞良,庶事寧康。臣欽仰聖化,嘉羨盛德,危顛之備,非所宜稱。」 上復報曰:「有司奏上尊號曰顯宗,藏主更衣,不敢違詔。祫食世祖廟樂,皆如王議,以正月十八日始祠。仰見榱桷,俯視几筵。」 眇眇小子,哀懼戰慄,無所奉承。愛而勞之,所望於王也。

====章帝建初七年八月飲酎高廟禘祭光武皇帝孝明皇帝十月祠高廟====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建初七年八月,飲酎高廟,禘祭 光武皇帝。孝明皇帝甲辰,詔書云:「祖考來假,明哲之 祀。予末小子,質又菲薄,仰惟先帝烝烝之情,前修禘 祭,以盡孝敬。」朕得識昭穆之序,寄遠祖之思。今年大 禮復舉,加以先帝之坐,悲傷感懷,樂以迎來,哀以送 往。雖祭亡如在,而空虛不知所裁。庶或饗之,豈亡克 「慎!肅雍之臣,辟公之相,皆助朕之依依。今賜公錢四 十萬,卿半之,及百官執事各有差。」十月丙辰,祠高廟。

《前書》:高廟飲酎,奏《武德五行》之舞。《音義》云:「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酎者,言醇也。武帝時,因八月嘗酎,令諸侯出金助祭,所謂酎金也。」 丁孚《漢儀式》曰:「九真、交阯、日南者,用犀角二,長九寸,若瑇瑁甲一。鬱林用象牙一,長三尺已上,若孝羽各二十,準以當金。」

元和元年九月辛丑祀舊宅園廟[编辑]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云云。

元和二年,祠二祖四宗。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元和二年二月癸酉,告祠二祖 四宗。四月庚申,假於祖禰,告祠高廟。」

二祖,謂高祖、世祖。「四宗」 ,謂文帝為太宗,武帝為世宗,宣帝為中宗,明帝為顯宗。

章和元年八月壬午遣使者祠昭靈后於小黃園己丑遣使祠沛高原廟[编辑]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云云。

章和二年,和帝即位,遵遺詔上廟號曰「肅宗」,藏主於 世祖廟。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章和二年春正月壬辰,帝崩於 章德前殿。遺詔無起寢廟,一如先帝法制。按《和帝 本紀》,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三月辛酉,有司 上奏,「孝章皇帝崇弘鴻業,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 稼穡。文加殊俗,武暢方表。戒惟人面,無思不服。巍巍 蕩蕩,莫與比隆。《周頌》曰:『於穆清廟,肅雝顯相』。」請上尊 廟曰肅宗,共進《武德》之舞。制曰:「可。」四月,丙子,謁高廟; 丁丑,謁世祖廟。按《祭祀志》,章帝臨崩,遺詔無起寢 廟,廟如先帝故事。和帝即位,不敢違,上尊號曰肅宗。 後帝承尊,皆藏主於世祖廟。

和帝永元十五年冬十月戊申幸章陵祠舊宅癸丑祠園廟[编辑]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云云。

殤帝延平元年三月尊和帝廟曰穆宗八月殤帝崩葬不立廟[编辑]

按《後漢書殤帝本紀》,「延平元年三月甲申,葬孝和皇 帝於慎陵,尊廟曰穆宗。」八月辛亥帝崩。按《安帝本 紀》,延平元年八月,殤帝崩,即皇帝位。九月庚子,謁高 廟。辛丑,謁光武廟。丙寅,葬孝殤皇帝於康陵。按《祭 祀志》,殤帝生三百餘日而崩,鄧太后攝政,以尚嬰孫, 故祀不列於廟,就陵寢祭之而已。

安帝永初七年皇太后謁宗廟并詔省薦新非時之物[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永初七年庚戌,皇太后率大臣 命婦謁宗廟。按《和熹鄧皇后紀》,永初七年正月,初 入太廟,齋七日,賜公卿百僚各有差。庚戌,謁宗廟,率 命婦群妾相禮儀,與皇帝交獻親薦,成禮而還。因下 詔曰:「凡供薦新味,多非其節,或鬱養強孰,或穿掘萌 芽,味無所至而夭折生長,豈所以順時育物乎?《傳》曰: 『非其時不食』。」自今當奉祀陵廟及給御者,皆須時乃 上。凡所省二十三種,

延光三年二月癸巳告祀二祖六宗夏四月乙丑假於祖禰閏十月乙未祠高廟[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二祖,高祖光武也。六宗,謂孝文曰太宗,孝武曰代宗,孝宣曰中宗,孝元曰高宗,孝明曰顯宗,孝章曰肅宗。

延光四年四月己酉。葬孝安皇帝於恭陵。廟曰恭宗。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按《祭祀志》。安帝以讒害 大臣廢太子。及崩無上宗之奏。後以自建武以來無 毀者。故遂常祭。因以其陵號稱恭宗。

順帝陽嘉元年二月丁巳皇后謁高廟光武廟[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

永和二年十一月丙午祠高廟[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

建康元年八月帝崩於玉堂前殿遺詔無起寢廟[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按《祭祀志》。順帝崩。上尊 號曰敬宗。

《東觀書》曰:有司奏言,孝順皇帝弘秉聖哲,龍興統業,稽乾則古,欽奉鴻烈,寬裕晏晏,宣恩以極,躬自菲薄,以崇元默。遺詔貽約,顧念萬國,衣無製新,玩好不飾,塋陵損狹,不起寢廟。遵履前制,敬敕慎終,有始有卒。《孝經》曰:「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詩》云:『敬慎威儀,惟民之則』。」 臣請上尊號曰敬宗廟,天子世世獻奉藏主。祫祭、進《武德》之舞、如祖宗

故事露布奏可

沖帝永嘉元年質帝即位謁高廟及光武廟并詔定廟次[编辑]

按《後漢書沖帝本紀》,不載按《質帝本紀》,永嘉元年 正月,沖帝崩,迎帝入南宮,即皇帝位。甲申謁高廟,乙 酉謁光武廟。五月丙辰詔曰:「孝殤皇帝雖不永休祚, 而即位踰年,君臣禮成。孝安皇帝承襲統業,而前世 遂令恭陵在康陵之上,先後相踰,失其次序,非所以 奉宗廟之重,垂無窮之制。昔定公追正順祀,《春秋》善 之。其令恭陵次康陵,憲陵次恭陵,以序親秩,為萬世 法。」按《周舉傳》,舉徵為大鴻臚。及梁太后臨朝,詔以 殤帝初崩,廟次宜在順帝下,太常馬訪奏宜如詔書, 諫議大夫呂勃以為應依昭穆之序,先殤帝,後順帝。 詔下公卿。舉議曰:「《春秋》魯閔公無子,庶兄僖公代立, 其子文公遂躋僖於閔上。孔子譏之,《書》曰:『有事於太 廟,躋僖公』。《傳》曰:『逆祀也』。及定公正其序,《經》白:『從祀先 公,為萬世法也。今殤帝在先,於秩為父;順帝在後,於 親為子。先後之義不可改,昭穆之序不可亂』。」呂勃議 是也。太后下詔從之。

質帝本初元年桓帝即位謁高廟及光武廟[编辑]

按《後漢書。質帝本紀》,不載。按《桓帝本紀》,本初元年, 質帝迎帝入南宮,即皇帝位。「秋七月辛巳,謁高廟光 武廟。」按《祭祀志》,「沖、質帝皆小崩,梁太后攝政,以殤 帝故事,就陵寢祭。凡祠廟訖,三公分祭之。」

靈帝建寧元年二月辛酉葬孝桓帝于宣陵廟曰威宗庚午謁高廟辛未謁世宗廟[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按《祭祀志》,「桓帝崩,上尊 號曰威宗,無嗣。靈帝以河間孝王曾孫解犢侯即位, 亦追尊祖考。」語在《章和八王傳》。靈帝時,京都四時所 祭高廟五主,世祖廟七主,少帝三陵,追尊后三陵,凡 牲用十八太牢,皆有副倅。故高廟三主親毀之後,亦 但殷祭之歲奉祠。

《決疑要注》曰:「毀廟主,藏廟外戶之外,西牖之中,有石函,名曰宗祏,函中有笥以盛主,親盡則廟毀,毀廟之主,藏於始祖之廟,一世為祧祧,猶四時祭之,二世為壇,三世為墠,四世為鬼,祫乃祭之,有禱亦祭之。祫於世祖之廟,禱則迎主出,陳於壇,墠而祭之,事訖,還藏故室,迎送皆蹕,禮也。」

獻帝初平元年有司奏和安順桓四帝不宜稱宗恭懷敬隱恭愍三后不宜稱后詔從之[编辑]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初平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和、 安、順、桓四帝無功德,不宜稱宗,又恭懷、敬隱、恭愍三 皇后並非正嫡,不合稱后,皆請除尊號。制曰:可。」

和帝號《穆宗》,安帝號《恭宗》,順帝號《敬宗》,桓帝號《威宗》。和帝尊母梁貴人曰「恭懷皇后」 ,安帝尊祖母宋貴人曰「敬隱皇后」 ,順帝尊母李氏曰「恭愍皇后。」

按《祭祀志》:「靈帝崩,獻帝即位。初平中,相國董卓、左中 郎將蔡邕等,以和帝以下功德無殊,而有過差,不應 為宗,及餘非宗者,追尊三后,皆奏毀之。四時所祭高 廟一,祖、二宗及近帝四,凡七廟。」

袁山松書載邕議曰:「漢承亡秦滅學之後,宗廟之制,不用《周禮》。每帝即位世輒立一廟,不止於七,不列昭穆,不定迭毀。元皇帝時,丞相匡衡、御史大夫貢禹始建大議,請依典禮。孝文、孝武、孝宣皆以功德茂盛為宗,不毀。孝宣追崇孝武,歷稱世宗。中正大臣夏侯勝等猶執異議,不應為宗。至孝成皇帝,議猶不定。太僕」 王舜、中壘校尉劉歆據不可毀,上從其議。古人據正重順,不敢私其君,若此其至也。後遭王莽之亂,光武皇帝受命中興,廟稱世祖。孝明皇帝聖德聰明,政參文宣,廟稱顯宗。孝章皇帝至孝烝烝,仁恩博大,廟稱肅宗。皆方前世得禮之宜。自此以下,政事多釁,權移臣下,嗣帝殷勤,各欲褒崇至親而已,「臣下懦弱,莫能執夏侯之直。今聖朝尊古復禮,以求厥中,誠合禮議。元帝世在第八,光武世在第九,故以元帝為考廟,尊而奉之。孝明尊述,亦不敢毀。孝和以下,穆宗、威宗之號皆省去,五年而再殷祫食於太祖,以遵先典。」 議遂施行。

按:蔡邕《獨斷》宗廟之制,「『古學以為人君之居,前有朝, 後有寢,終則前制廟以象朝,後制寢以象寢,廟以藏 主,列昭穆,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總謂之宮。《月令》曰: 『先薦寢廟』。《詩》云『公侯之宮』。《頌》曰『寢廟奕奕』,言相連也』。 是皆其文也。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寢,起居於墓側, 漢因而不改,故今陵上稱寢殿,有起居衣冠象生之 備,皆古寢之意也。」居西都時,高帝以下,每帝各別立 廟,月備法駕,遊衣冠,又未定迭毀之禮。元帝時,丞相 匡衡、御史大夫貢禹乃以經義處正,罷遊衣冠,毀先 帝親盡之廟。高帝為太祖,孝文為太宗,孝武為世宗, 孝宣為中宗,祖宗廟皆世世奉祀,其餘惠、景以下,皆 毀五年而稱殷祭,猶古之禘祫也。殷祭則及諸毀廟, 非殷祭則祖宗而已。光武中興,都洛陽,乃合高祖以 下至平帝為一廟,藏十一帝主於其中,元帝於光武為禰,故雖非宗而不毀也。後嗣遵承,遂常奉祀。光武 舉天下,以再受命,復漢祚,更起廟稱世祖。孝明臨崩, 遺詔遵儉毋起寢廟,藏主於世祖廟,孝章不敢違。是 後遵承藏主於世祖廟,皆如孝明之禮,而園陵皆自 起寢廟,孝明曰顯宗,孝章曰肅宗,是後踵前,孝和曰 穆宗,《孝安》曰恭宗,孝順曰敬宗,孝桓曰威宗。唯殤、沖、 質三少帝,皆以未踰年而崩,不列於宗廟,四時就陵 上祭寢而已。今洛陽諸陵,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伏社、 臘及四時曰上飯,太官送用園,令食監典省其親,陵 所宮「人隨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陳嚴具。天子以正月 五日畢供後上原陵,以次周遍。公卿百官皆從,四姓 小侯、諸侯家婦,凡與先帝先后有瓜葛者,及諸侯王 大夫、郡國計吏、匈奴朝者、西國侍子皆會。尚書官屬, 陛西除下先帝神座後,大夫計吏皆當軒下,占其郡 穀價,四方災異,欲皆使先帝魂神具聞之。」遂於親陵 各賜計吏而遣之。正月上丁,祠南郊。禮畢,次北郊、明 堂、高祖廟、世祖廟,謂之「五供」,五供畢,以次上陵也。四 時宗廟用牲十八太牢,皆有副倅。西廟五主,高帝、文 帝、武帝、宣帝、元帝也。高帝為高祖,文帝為太宗,武帝 為世宗,宣帝為中宗,其廟皆不毀。孝元功薄,當毀。光 武復天下,屬弟於元帝為子,以元帝為禰廟,故列於 祖宗,後嗣因承,遂不毀也。東廟七主,光武、明帝、章帝、 和帝、安帝、順帝、桓帝也。光武為世祖,明帝為顯宗,章 帝為肅宗,和帝為穆宗,安帝為恭宗,順帝為敬宗,桓 帝為威宗。廟皆不毀。少帝未踰年而崩,皆不入廟。以 陵寢為廟者三,殤帝康陵,沖帝懷陵,質帝靜陵是也。 追號為后者三:「章帝宋貴人曰敬隱后,葬北陵,安帝 祖母也;清河孝德皇后,安帝母也;章帝梁貴人曰恭 懷后,葬西陵,和帝母也;安帝張貴人曰恭愍后,葬北 陵,順帝母也。」兩廟十二主,三少帝、三后,故用十八太 牢也。漢家不言禘祫,五年而再殷祭,則西廟惠帝、景 昭皆別祠成、哀、平三帝,以非光武所後,藏主長安故 高廟,四時祠於東廟,京兆尹侍祠,衣冠車服如太常 祠,行陵廟之禮。順帝母,故云姓李,或姓張。高祖得天 下而父在上,尊號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孝宣 繼孝昭帝,其父曰史皇孫,祖父曰衛太子。太子以罪 廢,及皇孫皆死,宣帝但起園陵,長承奉守,不敢加尊 號於祖父也。光武繼孝元,亦不敢加尊號於祖父也。 世祖父南頓君曰「皇考」,祖,鉅鹿都尉曰「皇祖」,曾祖鬱 林太守曰「皇曾祖」,高祖舂陵節侯曰「皇高祖」,起陵廟, 置章陵以奉祠之而已。至殤帝崩,無子,弟安帝以和 帝兄子從清河王子即尊號,依高帝尊父為太上皇 之義,追號父清河王曰孝德皇。順帝崩,沖帝無子,弟 立樂安王子,是為質帝。帝偪於順烈,梁后父大將軍 梁冀未得尊其父而崩。桓帝以蠡吾侯子即尊位,追 尊父蠡吾先侯曰「孝崇皇」,母匡太夫人曰「孝崇后」,祖 父河間孝王曰「孝穆皇,祖母妃曰孝穆后。」桓帝崩,無 子。今上即位,追尊父解犢侯曰「孝仁皇」,母董夫人曰 「孝仁后」,祖父河間敬王曰孝元皇,祖母夏妃曰「孝元 后。」

昭烈章武元年立宗廟祫祭高皇帝以下[编辑]

按:《三國蜀志先主傳》: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立 宗廟,祫祭高皇帝」以下。

臣松之以為「先主雖云出自孝景」 ,而世數悠遠,昭穆難明。既紹漢祚,不知以何帝為元祖,以立親廟?於時英賢作輔,儒生在官,宗廟制度,必有憲章,而《載記》闕略,良可恨哉!

[编辑]

文帝黃初元年十一月京都有事於太廟[编辑]

按:《三國魏志文帝本紀》云云。

黃初二年,祠武帝於建始殿。

按《三國魏志文帝本紀》,不載按《晉書禮志王制》,「天 子七廟。諸侯以下,各有等差。」禮文詳矣。漢獻帝建安 十八年五月,以河北十二郡封魏武帝為魏公。是年 七月始建宗廟於鄴。自以諸侯禮立五廟也。後雖進 爵為王。無所改易。延康元年,文帝繼王位。七月追尊 皇祖為太王,夫人曰太王。后黃初元年十一月受禪, 又追尊太王曰太皇帝,皇考武王曰武皇帝。二年六 月,以洛京宗廟未成,乃祠武帝於建始殿,親執饋奠, 如家人禮。按《禮》,「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庶人無廟,故祭 於寢。」帝者行之,非禮甚矣。

黃初四年,有司奏造二廟。

按《三國魏志文帝本紀》,不載。按註《魏書》曰:「辛酉,有 司奏造二廟,立太皇帝廟,大長秋特進侯與高祖合 祭,親盡以次毀。特立武皇帝廟,四時享祀,為魏太祖, 萬載不毀也。」

明帝太和元年二月辛巳立文昭皇后寢廟於鄴[编辑]

按:《三國魏志明帝本紀》云云。

按《晉書禮志》,文帝甄后賜死,故不列廟。明帝即位,有 司奏請追諡曰文昭皇后,使司空王朗持節奉策告

祠於陵。三公又奏曰:「自古周人歸祖后稷,又特立廟
考證
以祀姜嫄。今文昭皇后於後嗣,聖德至化,豈有量哉!

夫以皇家世妃之尊,神靈遷化,而無寢廟以承享祀, 非以報顯德,昭孝敬也。稽之古制,宜依周禮,別立寢 廟。」奏可。太和元年二月,立廟於鄴。四月,洛邑初營宗 廟,掘地得玉璽,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羨思慈親。」 明帝為之改容,以太牢告廟。

太和三年七月,詔「支子入繼正統,考妣不得稱皇。」十 一月,洛陽新廟成。十二月,奉安神主於廟。

按:《三國魏志明帝本紀》,「太和三年秋七月詔曰:禮,皇 后無嗣,擇建支子,以繼太宗。」則當纂正統而奉公義, 何得復顧私親哉?漢宣繼昭帝後,加悼考以皇號,哀 帝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稱引亡秦,或誤時朝。既尊 恭皇,立廟京都,又寵藩妾,使比長信,敘昭穆於前殿, 並四位於東宮。僭差無度,神人弗祐。而非罪師丹忠 「正之諫,用致丁、傅焚如之禍。自是之後,相踵行之。昔 魯文逆祀,罪由夏父;宋國非度,譏在華元。其令公卿 有司,深以前世行事為戒後嗣,萬一有由諸侯入奉 大統,則當明為人後之義。敢為佞邪導諛時君,妄建 非正之號,以干正統。謂考為皇,稱妣為后,則股肱大 臣誅之無赦。其書之《金策》,藏之宗廟」,著於令典。初,洛 陽宗廟未成,神主在鄴廟。十一月,廟始成,使太常韓 暨持節迎高皇帝、太皇帝、武帝、文帝神主於鄴。十二 月己丑,至,奉安神主於廟。

按《晉書禮志》,「明帝太和三年六月,又追尊高祖大長 秋曰高皇,夫人吳氏曰高皇后」,並在鄴。廟之所祠。則 文帝之高祖,處士、曾祖高皇大帝共一廟,考太祖武 皇帝特一廟,百世不毀。然則所祠止於親廟四室也。 其年十一月,洛京廟成,則以親盡遷處士主,置園邑, 使行太傅太常韓暨、行太常宗正曹恪持節迎高祖 以下神主,共一廟,猶為四室而已。

太和六年四月甲子,初進新果於廟。

按:《三國魏志明帝本紀》云云。

青龍二年四月崇華殿災丙寅詔有司以太牢告祠文帝廟[编辑]

按:《三國魏志明帝本紀》云云。

景初元年始定七廟之制冬十二月立文昭皇后廟於京師[编辑]

按《三國魏志明帝本紀》:「景初元年夏六月丁未,有司 奏武皇帝撥亂反正,為魏太祖,樂用《武始》之舞;文皇 帝應天受命,為魏高祖,樂用《咸熙》之舞。帝制作興治, 為魏烈祖,樂用《章武》之舞。三祖之廟,萬世不毀。其餘 四廟,親盡迭毀,如周后稷文、武廟祧之制。」按《魏志 甄皇后本傳》:「『景初元年夏,有司議定七廟,冬又奏曰: 蓋帝王之興,既有受命之君,又有聖妃協於神靈,然 後克昌厥世,以成王業焉。昔高辛氏卜其四妃之子 皆有天下,而帝摯、陶唐、商、周代興。周人上推后稷,以 配皇天。追述王初,本之姜嫄,特立宮廟,世世享嘗,《周 禮》所謂奏夷則,歌中呂,舞大濩,以享先妣』者也。詩人 頌之曰:『厥初生民,時維姜嫄』。言王化之本,生民所由。」 又曰:「閟宮有侐,實實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詩》《禮》 所稱,姬宗之盛,其美如此。大魏期運,繼於有虞,然崇 弘帝道,三世彌隆,廟數之祧,實與周同。今武宣皇后、 文德皇后,各配無窮之祚。至於文昭皇后,膺天靈符, 誕育明聖,功濟生民,德盈宇宙,開諸後嗣,乃道化之 所興也。寢廟特祀,亦姜「嫄之閟宮也,而未著不毀之 制,懼論功報德之義萬世或闕焉,非所以昭孝示後 世也。文昭廟宜世世享祀,奏樂與祖廟同,永著不毀 之典,以播聖善之風。」於是與《七廟議》,並勒金策,藏之 金匱。

按《晉書禮志》,景初元年六月,群公有司始更奏定七 廟之制,曰:「大魏三聖相承,以成帝業。武皇帝肇建洪 基,撥亂夷險,為魏太祖。文皇帝繼天革命,應期受禪, 為魏高祖。上集成大命,清定華夏,興制禮樂,宜為魏 烈祖。於太祖廟北為二祧,其左為文帝廟,號曰高祖, 昭祧;其右擬明帝,號曰烈祖,穆祧。三祖之廟,萬世不」 毀。其餘四廟,親盡迭遷,一如周后稷文武廟祧之禮。 冬十二月己未,有司又奏:「文昭皇后立廟京師,永傳 享祀。」

齊王正始六年冬十一月祫祭太祖廟[编辑]

按:《三國魏志齊王本紀》云云。

[编辑]

吳主亮太平元年於東宮立權廟[编辑]

按:《三國吳志孫亮傳》太平元年春注:「《吳歷》曰:『正月為 權立廟,稱太祖廟』。」

按《宋書禮志》,孫權不立七廟,以父堅嘗為長沙太守, 長沙臨湘縣立堅廟而已。權既不親祠,直是依後漢 奉南頓故事,使太守祠也。堅廟又見尊曰「始祖廟」,而 不在京師,又以民人所發吳芮冢材為屋,未之前聞 也。於建業立兄長沙桓王策廟朱雀橋南。權卒,子亮 代立,明年正月於東宮立權廟,曰「太祖廟。」既不在宮 「南,又無昭穆之序。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