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26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五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六十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六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六十卷目錄

 朝賀部彙考四

  梁總一則 武帝天監一則 普通一則 簡文帝大寶一則 敬帝太平一則

  陳總一則 武帝永定一則

  北魏太祖登國一則 天興一則 世祖延和一則 太延二則 太平真君三則 正

  平一則 高祖延興一則 太和六則 世宗永平一則 肅宗熙平一則 神龜一則 前

  廢帝普泰一則 出帝太昌一則 永熙一則

  北齊總一則 文宣帝天保一則

  北周總一則 孝閔帝元年一則 明帝元年一則 武成一則 武帝保定二則 天

  和二則 建德一則 宣帝大象二則

  隋總一則 文帝開皇八則 煬帝大業三則

  唐總一則 高祖武德二則 太宗貞觀十四則 高宗永徽五則 麟德一則 乾封一

  則 咸亨一則 上元二則 永淳一則 弘道一則 中宗嗣聖二則 神龍二則 景龍

  一則 睿宗景雲一則 先天一則

禮儀典第二百六十卷

朝賀部彙考四[编辑]

[编辑]

梁元會因晉制為損益。

按《隋書禮儀志》:「梁元會之禮,未明,庭燎設,文物充庭, 臺門闢,禁衛皆嚴,有司各從其事。太階東置白獸樽, 群臣及諸蕃客並集,各從其班而拜。侍中奏中嚴,王 公卿尹各執珪璧入拜,侍中乃奏外辦。皇帝服袞冕, 乘輿以出,侍中扶左,常侍扶右,黃門侍郎一人執曲 直華蓋從。至階,降輿,納舄升坐。有司御前施奉珪藉」, 王公以下至阼階,脫舄劍,升殿席南奉贄珪、璧畢,下 殿納舄,佩劍詣本位。主客郎徙珪、璧於東廂,帝興,入, 徙御坐於西壁下,東向。設皇太子、王公已下位。又奏 《中嚴》,皇帝服通天冠,升御坐,王公上壽。禮畢食。食畢, 樂伎奏,太官進御酒。主書賦黃甘,逮二品已上。尚書 騶騎引計吏郡、國各一人,皆跪受詔。侍中讀《五條詔》。 計吏每應諾訖,令陳便宜者聽詣白獸樽,以次還坐。 宴樂罷,皇帝乘輿以入。皇太子朝則服遠遊冠,乘金 輅,鹵簿以行。預會則劍履升坐,會訖,先興。

按《通志》:「梁元會之禮,雖有更革,亦損益晉制也。」

武帝天監六年詔改元會坐次周捨請以主客郎受玉沈約議御宜乘輿升殿制可[编辑]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隋書禮儀志》,天監六年 詔曰:「頃代以來,元日朝畢,次會群臣,則移就西壁下 東向坐。求之古義,王者讌萬國,唯應南面,何更居東 面?」於是御座南向,以西方為上。皇太子以下在北壁 坐者,悉西邊東向;尚書令以下在南方坐者,悉東邊 西向。舊元日御座東向,酒壺在東壁下,御座既南向, 乃「詔壺於南闌下。又詔元日受五等贄珪璧,並量付 所司。」周捨案:《周禮冢宰》,「大朝覲贊玉幣。《尚書》,古之冢 宰。頃王者不親撫玉,則不復須冢宰贊助。尋尚書主 客曹郎,既冢宰隸職,今元日五等奠玉既竟,請以主 客郎受。鄭元注《覲禮》云:『既受之後,出付玉人於外』。漢 時少府職掌珪璧,請主客受玉,付少府」掌。帝從之。又 尚書僕射沈約議:「《正會儀注》,御出,乘輿至太極殿前, 納舄升階。尋路寢之設,本是人君居處,不容自敬宮 室。案漢氏則乘小車升殿。請自今元正及大公事,御 宜乘小輿至太極階,仍乘版輿升殿。」制可。

普通二年詔停賀瑞[编辑]

按《梁書武帝本紀》:普通二年夏五月丁巳,詔曰:「王公 卿士今拜表賀瑞,雖則百辟體國之誠,朕懷良有多 愧。若其澤漏川泉,仁被動植,氣調玉燭,治致太平,爰 降嘉祥,可無慚德。而政道多缺,淳化未凝,何以仰葉 辰和,遠臻冥貺?此乃更彰寡薄,重增其尢。自今可停 賀瑞。」

簡文帝大寶元年春正月辛亥朔以國哀不朝會[编辑]

按:《梁書簡文帝本紀》云云。

敬帝太平二年朝萬國於太極東堂[编辑]

按《梁書敬帝本紀》,不載。按《陳書高祖本紀》,「太平二 年正月壬寅,天子朝萬國於太極東堂,加高祖班劍 十人,并前三十餘人如故。」

[编辑]

陳元會多依《梁禮》。

按《隋書禮儀志》:「陳制,先元會十日,百官並習儀注,令 僕已下悉公服監之。設庭燎街闕,城上殿前皆嚴兵, 百官各設部位而朝,宮人皆於東堂,隔綺疏而觀。宮 門既無籍,外人但絳衣者,亦得入觀。是日上事,人發 白獸樽,自餘亦多依梁禮云。」

武帝永定二年冬十二月庚申侍中安東將軍臨川王蒨率百僚朝前殿拜上牛酒[编辑]

按:《陳書高祖本紀》云云。

北魏[编辑]

====道武帝登國七年覲諸國貢使====按:《北魏書太祖本紀》:「登國七年春正月,幸木根山,遂 次黑鹽池,饗宴群臣,覲諸國貢使。」

天興元年詔董謐撰朝覲之儀[编辑]

按《北魏書太祖本紀》:「天興元年冬十有一月辛亥,詔 儀曹郎中董謐撰郊廟社稷朝覲饗宴之儀。」

太武帝延和二年春二月丙申馮崇母弟朗來朝[编辑]

按:《北魏書世祖本紀》云云。

太延三年河西王沮渠牧犍出子封壇來朝[编辑]

按:《北魏書世祖本紀》云云。

太延四年。春三月庚辰。鄯善王弟素延耆來朝 按《北魏書世祖本紀》云云。

太平真君三年南秦王楊難當朝於行宮[编辑]

按《北魏書世祖本紀》,「太平真君三年三月,行幸陰山 之北。六月丙戌,南秦王楊難當朝於行宮。先是,起殿 於陰山之北,殿始成而難當至,因名曰廣德焉。 太平真君四年,詔諸功臣隨時朝請。」

按《北魏書世祖本紀》:太平真君四年冬十一月詔曰: 「朕諸功臣勤勞日久,皆當以爵歸第,隨時朝請,宴饗 朕前,論道陳謨而已,不宜復煩以劇職。」

太平真君九年,皇太子朝於行宮。

按:《北魏書世祖本紀》:「太平真君九年秋九月,上幸陰 山,冬十有二月,皇太子朝於行宮,遂從北討。」

正平元年春二月車駕次於魯口皇太子朝於行宮按北魏書世祖本紀云云[编辑]

孝文帝延興二年帝每月一朝崇光宮[编辑]

按:《北魏書高祖本紀》云云。

太和十年春正月癸亥朔帝始服袞冕朝饗萬國[编辑]

按:《北魏書高祖本紀》云云。

太和十六年九月辛巳武興王楊集始來朝。

按:《北魏書高祖本紀》云云。

太和十八年正月朔朝群臣於鄴宮二月皇太子朝 於蒲池八月朝於行宮九月陰平王來朝。

按:《北魏書高祖本紀》:太和十八年:「春正月丁未朔,朝 群臣於鄴宮澄鸞殿。二月,車駕北巡。閏月癸亥,次句 注陘南,皇太子朝於蒲池。秋七月,北巡。八月癸卯,皇 太子朝於行宮。辛未,還平城宮。九月壬辰,陰平王楊 炅來朝。」

太和十九年正月朔朝群臣於懸瓠五月皇太子朝 於平桃城。

按:《北魏書高祖本紀》:太和十九年:「春正月辛未朔,朝 饗群臣於懸瓠。夏四月,車駕幸彭城。五月,次於石濟。 庚辰,皇太子朝於平桃城。」

太和二十二年正月朔。朝群臣於行宮。八月皇太子 自京師來朝。

按:《北魏書高祖本紀》:太和二十二年:「春正月癸未朔, 朝饗群臣於新野行宮。三月,幸懸瓠。八月辛亥,皇太 子自京師來朝。」

太和二十三年春正月戊寅朔朝群臣以帝疾瘳上 壽大饗於澄鸞殿。

按:《北魏書高祖本紀》云云。

宣武帝永平元年高昌國王麴嘉遣兄子私署左衛將軍孝亮奉表來朝因求內徙乞師迎接[编辑]

按:《北魏書世宗本紀》云云。

孝明帝熙平二年侍中司空公領尚書令任城王澄度支尚書崔亮奏不以祭事廢朝會[编辑]

按:《北魏書肅宗本紀》不載。按《禮志》,熙平二年十二 月丁未,侍中、司空公、領尚書令、任城王澄、度支尚書 崔亮奏。「『謹案《禮記》曾子問曰:『諸侯旅見天子,不得成 禮者幾』?孔子曰:四。太廟火,日蝕,后之喪,雨沾服失容 則廢』。臣等謂元日萬國賀,應是諸侯旅見之義。若禘 廢朝會,孔子應云五,而獨言四,明不廢朝賀也。又《鄭 志》」,檢《魯禮》,《春秋》昭公十一年夏五月夫人歸氏薨,十 三年五月「大祥,七月釋禫,公會劉子及諸侯於平丘。 詳考古禮,未有以祭事廢元會者。臣等備位樞納,可 否必陳,冒陳所見,伏聽裁衷。」靈太后令曰:「可如所執。」

神龜二年正月元會以高陽王雍侍中崔光議罷百戲絲竹之樂[编辑]

按《北魏書肅宗本紀》,不載。按《禮志》,神龜二年正月 二日元會,高陽王雍以靈太后臨朝。太上秦公喪制 未畢,欲罷百戲絲竹之樂。清河王懌以為萬國慶集, 天子臨享,宜應備設。太后訪之於侍中崔光,光從雍 所執。懌謂光曰:「宜以經典為證。」光據《禮記》,縞冠,元武 子姓之冠。父母有重喪,子不純吉。安定公親為外祖, 又有師恩,太后不許公除,衰麻在體。正月朔日還家 哭臨,至尊輿駕奉慰。《記》云:「朋友之墓,有宿草焉而不 哭。」是則朋友有期年之哀。子貢云:「夫子喪顏淵,若喪 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顏淵之喪,饋練肉,夫子受之, 彈琴而後食之。若子之哀,則容一期不舉樂也。孔子 既大練,五日彈琴,父母之喪也。由是喪「夫子若喪父 而無服,心喪三年。由此而制,雖古義難追。比來發詔, 每言師祖之尊」,是則一期之內,猶有餘哀。且《禮》,母有喪服,聲之所聞,子不舉樂。今太后更無別宮,所居嘉 福,去太極不為大遠,鼓鐘於宮,聲聞於外,況在內密 邇也。君之卿佐,是謂股肱,股肱或虧,何痛如之!知悼 子喪未葬,杜蕢所以諫「晉平公也。今相國雖已安厝, 裁三月爾,陵墳未乾,懌以理證為然」,乃從雍議。

前廢帝普泰元年詔七品以上朔望入朝[编辑]

按:《北魏書前廢帝本紀》:「普泰元年四月,詔員外諫議 大夫、步兵校尉、奉車都尉、羽林監、給事中、積射將軍、 奉朝請,其七品以上,朔望入朝。」

出帝太昌元年八月壬戌朔齊文襄王來朝燕射班賚部下各有差十有一月戊戌朝會百官於太極前殿[编辑]

按《北魏書出帝本紀》云云。

永熙二年正月朔朝群臣於太極前殿八月齊文襄王來朝[编辑]

按《北魏書出帝本紀》,永熙二年:「春正月庚寅朔,朝饗 群臣於太極前殿。八月乙丑,齊文襄王來朝,帝燕於 華林都亭,班賚部下各有差。」

北齊[编辑]

後齊制,「元會侍中宣詔慰郡國,皇太子月五朝、四立 日,各有其儀。」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正日,侍中宣詔慰勞州郡國使, 詔牘長一尺三寸,廣一尺,雌黃塗飾,上寫詔書。三:計 會日,侍中依儀勞郡國計吏,問刺史太守安不,及穀 價、麥苗善惡,人間疾苦。又班五條詔書於諸州郡國, 使人寫以詔牘一枚,長二尺五寸,廣一尺三寸,亦以 雌黃塗飾,上寫詔書。正會日,依儀宣示,使人歸以告」 刺史、二千石。一曰政在正身,在愛人,去殘賊,擇良吏, 主決獄,平徭賦。二曰人生在勤,勤則不匱。其勸率田 桑,無或煩擾。三曰六極之人,務加寬養,必使生有以 自救,沒有以自給。四曰長吏華浮,奉客以求小譽,逐 末捨本,政之所疾,宜謹察之。五曰人事意氣,干亂奉 公,外內溷淆,綱維不設。所宜糾劾。正會日,侍中黃門 宣詔勞諸郡上計,勞訖,付紙遣陳土「宜」字有脫誤者, 呼起席後立,書跡濫劣者,飲墨水一升;文理孟浪無 可取者,奪容刀及席。既而本曹郎中考其文跡,才辭 可取者,錄牒吏部,簡同流外三品敘。元正大饗,百官 一品已下、流外九品已上預會一品已下、正三品已 上、開國公侯伯、散品「公侯及特命之官、下代刺史並 升殿。從三品已下從九品已上及奉正使人比流官 者在階下;勳品已下端門外。」元日中宮朝會陳樂, 皇后褘衣乘輿以出,於昭陽殿。坐定,內外命婦拜,皇 后興,妃、主皆跪,皇后坐,妃、主皆起,長公主一人前跪 拜賀。禮畢,皇后入室,乃移幄坐於西廂。皇后改服《褕 狄》以出。坐定,公主一人上壽訖,就坐,御酒食、賜爵,並 如外朝會。皇太子月五朝,未明二刻,乘小輿出,為 三師,降至承華門,升石山安車。三師軺車在前,三少 在後,自雲龍門入,皇帝御殿前,設拜席位,至柏閤,齊 帥引洗馬、中庶子從,至殿前席南,北面再拜。立春 日,皇帝服通天冠,青介幘,青紗袍,佩蒼玉,青帶、青褲, 青襪,舄而受,朝於太極殿。尚書令等坐定,三公、郎中 詣席跪讀《時令》訖,典御酌酒卮,置郎中前,郎中拜,還 席伏飲,禮成而出。立夏、季夏、立秋讀令,則施御座於 中楹,南向。立冬如立春,於西廂東向,各以其時之色, 服儀並如春禮。

文宣帝天保九年朝群臣於乾象殿[编辑]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天保九年十一月甲午,帝至 自晉陽,登三臺,御乾象殿,朝讌群臣,並命賦詩。」

北周[编辑]

北周制,「藩國朝見之禮。」

按《隋書禮儀志》:「自秦兼天下,朝覲之禮遂廢。及周封 蕭察為梁王,訖於隋,恆稱藩國,始有朝見之儀。梁王 之朝,周入畿,大冢宰命有司致積其餼五牢,米九十 筥,醯醢各三十五甕,酒十八壺,米禾各五十車,薪芻 各百車。既至,大司空設九儐以致館,梁王束帛乘馬, 設九介以待之,禮成而出。明日王朝,受饗於廟。既致 饗,大冢宰又命公一人元冕乘車,陳九儐,以束帛乘 馬,致食於賓,及賓之從,各有差。」致食訖,又命公一人 弁服乘車,執贄,設九儐以勞賓。王設九介,迎於門外。 明日,朝服乘車,還贄於公。公皮弁迎於大門,授贄受 贄,並於堂之中楹。又明日,王朝服,設九介乘車,備儀 衛,以見於公。事畢,公致饗。明日,三孤一人,又執贄勞 於梁王。明日,王還贄。又明日,王見三孤,如見三公。明 日,卿一人,又執贄勞王。王見卿,又如三孤。於是三公、 三孤、六卿又各餼賓,並屬官之長為使,牢米束帛同 三公。

孝閔帝元年春正月辛丑即天王位朝百官於路門按北周書孝閔帝本紀云云[编辑]

按:《隋書禮儀志》:「周帝初立,受朝於路門。雖自我作古, 皆非禮也。」

====明帝元年秋九月甲子即天王位乙丑朝群臣於延====壽殿。

按:《北周書明帝本紀》云云。

武成二年春正月癸丑朔大會群臣於紫極殿始用百戲焉[编辑]

按:《北周書明帝本紀》云云。

武帝保定三年夏五月甲子朔避正寢不受朝旱故也[编辑]

按:《北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保定五年春正月甲申朔,廢朝,以庸國公《王雄》死王 事故也。

按:《北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天和四年春正月辛卯朔廢朝以齊武成薨故也[编辑]

按:《北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天和六年。春正月己酉朔。廢朝。以路門未成故也 按《北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建德三年春正月壬戌朔朝群臣於路門[编辑]

按:《北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宣帝大象元年春正月癸已受朝於路門帝服通天冠絳紗袍群臣皆服漢魏衣冠二月詔傳位於太子衍改大成元年為大象元年帝於是自稱天元皇帝[编辑]

按:《北周書宣帝本紀》云云。

大象二年春正月丁亥,帝受朝於《道會苑》。夏五月丁 未,追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

按:《北周書宣帝本紀》云云。

[编辑]

隋制,「元旦、冬至皇太子入賀,次群官、客使。元日皇后 亦受群臣賀。」

按《隋書禮儀志》:「隋制,正旦及冬至,文物充庭。皇帝出 西房,即御座。皇太子鹵簿至顯陽門外入賀,復詣皇 后御殿拜賀訖,還宮。皇太子朝訖,群官客使入就位, 再拜。上公一人詣西階解劍升賀,降階帶劍,復位而 拜。有司奏諸州表,群官在位者,又拜而出。皇帝入東 房,有司奏行事訖,乃出西房。坐定,群官入就位,上壽」 訖,上下俱拜。皇帝舉酒,上下舞蹈,三稱萬歲。皇太子 預會,則設坐於御東南,西向。群臣上壽畢,入解劍以 升,會訖,先興後齊。元日,中宮朝會陳樂,皇后褘衣, 乘輿以出,於昭陽殿坐定,內外命婦拜,皇后興,妃主 皆跪,皇后坐,妃、主皆起,長公主一人前跪拜賀。禮畢, 皇后入室,乃移幄坐於西廂。皇后改服褕翟以出。坐 定,公主一人上壽訖,就坐,御酒食、賜爵,並如外朝會。 《隋儀》如後齊制,而又有皇后受群臣賀禮,則皇后御 坐,而內侍受群臣拜以入,承令而出,群臣拜而罷。

文帝開皇元年百寮畢賀[编辑]

按《隋書文帝本紀》:「開皇元年夏六月癸未,詔以初受 天命,赤雀降祥,五德相生,赤為火色。其朝會之服旗 幟盡令尚赤,戎服以黃。秋七月乙卯,上始服黃,百寮 畢賀。」

開皇年,定「皇太子受朝《儀注》。」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禮儀志》:「後周制,正之二 日,皇太子南面列軒懸,宮官朝賀。及開皇初,皇太子 勇准故事,張樂受朝,宮臣及京官北面稱慶,高祖誚 之。是後定儀注,西面而坐,唯宮臣稱慶,臺官不復總 集。」

開皇四年正月梁王蕭巋來朝六月秦王俊來朝八 月衛王爽來朝。

按《隋書文帝本紀》。開皇四年:「春正月壬申。梁王蕭巋 來朝。二月乙巳。上餞梁王於霸上。夏六月戊午。秦王 俊來朝。秋八月戊戌。衛王爽來朝」按《禮儀志》:「開皇 四年正月,梁王蕭巋朝於京師。次於郊外。詔廣平王 楊雄、吏部尚書韋世康持節以迎。衛尉設次於驛館, 雄等降就便幕。巋服通天冠,絳紗袍,端珽立於東階 下」,西面,文武陪侍如其國。雄等立於門右,東面。巋攝 內史令柳顧言出門請事,世康曰:「奉詔勞於梁帝。」顧 言入告,巋出迎於館門之外,西面再拜。持節者導雄 與巋俱入,至於庭下。巋北面再拜,受詔訖,雄等乃出 於館門外道右,東向,巋送於門外,西面再拜。及奉見, 高祖冠通天冠,服絳紗袍,御大興殿,如朝儀。巋服《遠 遊冠》、朝服以入。君臣並拜,禮畢而出。

開皇五年八月丙戌沙缽略可汗遣子庫合真特勒 來朝十一月丁卯晉王廣來朝。

按:《隋書文帝本紀》云云。

開皇六年二月丙戌制「刺史上佐每歲暮更入朝上 考課」閏月辛未晉王廣秦王俊並來朝。

按:《隋書文帝本紀》云云。

開皇七年八月庚申梁主蕭琮來朝。

按:《隋書文帝本紀》云云。

開皇十七年五月己巳蜀王秀來朝。

按:《隋書文帝本紀》云云。

開皇十九年二月己亥晉王廣來朝。

按:《隋書文帝本紀》云云。

====煬帝大業三年五月啟民可汗遣子及其兄子來朝====六月,啟民可汗來朝。

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三年:「夏四月景申,車駕北巡 狩。五月丁巳,突厥啟民可汗遣子拓特勒來朝。景寅, 啟民可汗遣其兄子毗黎伽特勒來朝。六月戊子,次 榆林郡。丁酉,啟民可汗來朝。秋七月辛亥,啟民可汗 上表請變服,襲冠帶。詔啟民贊拜不名,位在諸侯王 上。甲寅,上於郡城東御大帳,其下備儀衛,建旌旗,宴」 啟民及其部落三千五百人,奏百戲之樂,賜啟民及 其部落各有差。八月壬午,車駕發榆林。乙酉,啟民飾 廬清道,以候乘輿。帝幸其帳,啟民奉觴上壽,宴賜極 厚。上謂高麗使者曰:「歸語爾王,當早來朝見。不然,吾 與啟民巡彼土矣。」己丑,啟民可汗歸蕃。

大業五年四月高昌吐谷渾伊吾並遣使來朝六月 高昌王來朝。

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五年春三月,車駕西巡。夏四 月壬寅,高昌、吐谷渾、伊吾並遣使來朝。六月壬子,高 昌王麴伯雅來朝,伊吾吐屯設等獻西域數千里之 地,上大悅。景辰,上御觀風行殿,盛陳文物,奏九部樂, 設魚龍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設於殿上,以寵異之。其 蠻夷陪列者三十餘國。」

大業七年十二月己未西面突厥處羅多利可汗來 朝上大悅接以殊禮。

按:《隋書煬帝本紀》云云。

[编辑]

唐制:「朝會,御史臺帥其屬正百官班序,糾舉不如法 者。」

按《唐書百官志》:「凡朝晚入失儀,御史錄名奪俸,三奪 者奏彈。御史臺大夫一人,正三品;中丞三人,正四 品下。朝會則率其屬,正百官之班序,遲明列於兩觀。 監察御史二人,押班侍御史顓舉不如法者。文武官 職事九品以上及二王後朝朔望,文官五品以上及 兩省供奉官,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日參,號常 參官。」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號「九參官。」五品以上 及折衝當番者,五日一朝,號「六參官。」弘文、崇文館、國 子監學生,四時參。凡諸王入朝及以恩追至者,日參。 九品以上,自十月至二月,褲褶以朝。五品以上有珂, 蕃官及四品,非清官,則否。凡朝位,以官職事同者先 爵,爵同以齒,致仕官居上,職事與散官、勳官合班,則 文散官居職事之下,武散官次之,勳官又次之。官同 者,異姓為後。親王、嗣王任文武官者從其班,官卑者 從王品。郡王任三品以下職事者,居官階品之上。非 任文武官者,嗣王居太子太保之下,郡王次之。國公 居三品之下,郡公居從三品之下,縣公居四品之下, 侯居從四品之下,伯居五品之下,子居從五品之上, 男居從五品之下。以前官召見者,居本品見任之上; 以理解者,居同品之下。本司參集者,以職事為上下。 文武三品非職事官者,朝參名簿,皆稱曰「諸公。」凡出, 不踰四面關,則不辭。見都督、刺史、都護既辭,候旨於 側門。左右僕射、侍中、中書令初拜,以表讓;中書、門下 五品以上及諸司長官,謝於正衙,復進狀,謝於側門。 兩班三品以朔望朝就食廊下,殿中侍御史二人為 使蒞之。

高祖武德五年秋七月丁亥吳王伏威來朝[编辑]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武德九年正月朔,廢朝。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武德九年正 月庚寅朔,廢朝,雨故也。」

太宗貞觀元年許令竇軌入朝[编辑]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貞觀元年十 一月,梁州都督竇軌請入朝。上曰:「君臣共事情猶父 子,外官久不入朝,情或疑懼。朕亦須數見之,問以人 間風俗,許令入朝。」

貞觀二年,詔「高年致仕者,朝參在本品見任之上。」是 年,《東謝蠻》主入朝。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太宗本紀》,貞觀 二年秋九月丙午,詔曰:「尚齒重舊,先王以之垂範;還 章解組,朝臣於是克終。釋菜合樂之儀,東膠西序之 制,養老之義,遺文可睹。朕恭膺大寶,憲章故實,乞言 尊事,彌切深衷。然情存今古,世踵澆季,而策名就列, 或乖大體。至若筋力將盡,桑榆且迫,徒竭夙興之勤, 未悟夜行之罪。其有心驚止足,行堪激勵,謝事公門, 收骸閭里,能以禮讓,固可嘉焉。內外文武群官,年高 致仕,抗表去職者,參朝之日,宜在本品見任之上。」 按《冊府元龜》,貞觀二年,東謝蠻主元深入朝,冠烏熊 皮冠,若今之旄頭,以金銀絡額,身被毛帔,韋皮行縢 而著履。中書侍郎顏師古奏言:「昔周武王之時,天下 太平,遠國歸款,周史乃集其事為《王會篇》。今萬國來 朝,至如此輩章服可圖寫,今請撰為《王會圖》。」從之。 貞觀三年春正月辛亥,契丹渠帥來朝。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貞觀四年七月。以上皇不豫。廢朝。十二月高昌王麴文泰來朝。

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四年秋七月甲戌,太上皇不 豫,廢朝。」

按《舊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四年冬十二月甲寅,高昌 王麴文泰來朝。」

貞觀八年九月丁丑皇太子來朝。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貞觀十年冬十二月壬申。吐谷渾河源郡王慕容諾 曷缽來朝。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貞觀十一年正月朔。臨軒懸而不樂。十二月。百濟王 遣其太子隆來朝。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太宗本紀》。貞觀 十一年十二月辛酉。百濟王遣其太子隆來朝 按《冊府元龜》。貞觀十一年正月朔。帝臨軒。懸而不樂, 禮也。

貞觀十三年。房元齡奏。「請三日一臨朝。」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貞觀十三年, 尚書左僕射房元齡奏,「天下太平,萬機事簡,請三日。」

一臨朝許之

貞觀十四年。十二月乙卯。高麗世子相權來朝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貞觀十五年。正月朔。帝常服。不臨軒。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貞觀十五年 正月庚午朔,帝常服不臨軒,行幸洛陽宮,衣冠禮樂 闕如也。」

貞觀十七年。冬十月。詔建諸州朝集使邸第於京師 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十七年十月丁未。建諸州邸 於京師。

按杜佑《通典》:貞觀十五年正月,太宗謂侍臣曰:「古者 諸侯入朝,有湯沐邑,芻禾百車,待以客禮。漢家故事, 為諸州刺史、郡守創立邸舍於京城。頃聞都督、刺史 充考使至京師,皆賃房與商人雜居,豈優禮之不足? 必是人多不便。」至十七年十月,下詔令就京城內閑 坊為諸州朝集使各造邸第三百餘所,太宗親觀幸 焉。

貞觀二十年以行在不臨軒。又以有司言,令每春二 王入朝,禮畢即還藩。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杜佑《通典》,貞觀二十年, 有司言:「按《史記》,正月諸侯王朝賀凡四人,留長安不 過二十日。今請每春二王入朝,禮畢還蕃。」從之。 按《冊府元龜》,貞觀二十年正月甲子,太宗常服,不臨 軒行在故也。

貞觀二十二年,「令百寮服褲褶,朝朔望。」是年,《于闐王》 及《結骨》部君長來朝。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太宗本紀》,貞觀 二十二年閏十二月「丁丑朔,崑山道總管阿史那社 爾降處密、處月,破龜茲大撥等五十城,西域震駭。副 將薛萬徹脅于闐王伏闍信入朝。癸未,新羅王遣其 相伊贊千金春秋及其子文王來朝。」

按杜佑《通典》。「貞觀二十二年十月,令百寮朔望服褲 褶以朝。」

按《冊府元龜》,貞觀二十二年,以結骨部置堅昆都督 府,隸燕然都護,以其侯利發矢缽屈阿棧為左屯衛 大將軍、堅昆都督。初,結骨未嘗通中國,聞鐵勒等咸 來內附,即遣使頓顙稱臣,并獻方物。至是,其君長遂 自入朝,見太宗於天成殿,宴之,謂群臣曰:「往日渭橋 斬獲三突厥,自謂多功,今致此人於席,翻更不以為」 怪,可謂日用而不知邪?結骨酣醉歡甚,因謂曰:「臣既 一心歸國,願授國家官職。」執笏而還。故授以此任,并 賚金帛。

貞觀二十三年正月,制「蕃王以次朝集。」六月,高宗即 位。七月。《于闐王》來朝。九月詔「每日坐朝。又令百寮服 褲褶,朝朔望。」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高宗本紀》,「貞觀 二十三年六月甲戌朔,皇太子即皇帝位。秋七月己 酉,于闐王伏闍信來朝。」

按:《冊府元龜》:「貞觀二十三年正月制,蕃王分為三蕃, 以次朝集。」

按《文獻通考》:貞觀二十三年九月,太尉長孫無忌等 奏,請視朝坐日,上報曰:「朕登大位,日夕孜孜,猶恐擁 滯眾務,自今以後,每日常坐。又令百官于朔望日服 褲褶以朝。」

高宗永徽元年正月朔不受朝壬寅受朝而不會[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高宗本紀》,「永徽 元年春正月辛丑朔,上不受朝,詔改元。壬寅,御太極 殿,受朝而不會。」

永徽二年八月詔每五日一度太極殿視事。朔望朝 京官。仍五日一參。十一月詔朝群臣。除破陣樂舞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禮儀志》。太宗制 破陣舞圖。令呂才依圖教樂。永徽二年十一月。高宗親祀南郊。黃門侍郎宇文節奏言。依儀明日朝群臣。 除樂懸。請奏九部樂。上因曰:「破陣樂舞。情不忍觀。所 司更不宜設。」言畢,慘愴久之。

按,《文獻通考》:「永徽二年八月下詔,來月一日太極殿 受朝。此後每五日一度太極殿視事,朔望朝即永為 常式。京官文武五品依舊五日一參。」

永徽三年。冬十一月庚寅,弘化長公主自吐谷渾來 朝。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永徽四年春正月癸丑朔。上臨軒,不受朝。以濮王泰 在殯故也。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永徽六年正月。受朝賀於太極殿。十一月。百官及番 夷長。朝皇后於肅義門。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高宗本紀》,「永徽 六年冬十一月丁卯朔,臨軒。命司空勣、左僕射志寧 冊皇后,文武群官及番夷之長,奉朝皇后於肅義門」 按《冊府元龜》,「永徽六年正月壬申,親謁昭陵。甲戌,至 自昭陵。庚子,受朝賀於太極殿。」

麟德二年冬十月癸亥高麗王高藏遣其子福男來朝[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乾封元年正月御朝覲壇受朝賀[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高宗本紀》,「麟德 三年春正月戊辰朔,車駕至泰山頓。己巳,帝昇山,行 封禪之禮,辛未,御降禪壇,壬申,御朝覲壇受朝賀。改 麟德三年為乾封元年。諸行從文武官及朝覲華戎 岳牧致仕老人朝朔望者,三品以上賜爵二等,四品 以下七品以上加階,八品以下加一階、勳一轉。」

咸亨四年十二月丙午弓月疏勒二國王入朝請降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高宗本紀云云[编辑]

上元元年十二月戊子于闐王伏闍雄來朝辛卯波斯王卑路斯來朝[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上元二年。春二月。新羅遣使入朝。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高宗本紀》,「上元 二年二月,雞林道行軍大總管大破新羅之眾於七 重城,斬獲甚重。新羅遣使入朝獻方物,伏罪赦之,復 其王金法敏官爵。」

永淳元年正月乙未朔以年饑罷朝會[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弘道元年皇太子朝於東都[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弘道元年八月乙丑,皇太子朝於 東都,皇太孫留守京師。」

中宗嗣聖十五年即武后聖曆元年春正月受朝賀於通天宮[编辑]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按《舊唐書禮儀志》。「神功元 年九月,大饗於通天宮。聖曆元年正月。又親饗及受 朝賀。」

嗣聖二十一年。即武后長安四年始制「元日明堂受朝,停讀 《時令》。」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按《舊唐書禮儀志》云云。

神龍元年詔宗室退朝私謁用家人禮令文武五品以下每朔望參日升殿食[编辑]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中宗本紀》,神龍 元年三月詔曰:「君臣朝序,貴賤之禮斯殊;兄弟大倫, 先後之儀亦異。聖人之制,率由斯道。朕臨茲寶極,位 在崇高,負扆當陽,雖受宗枝之敬,退朝私謁,仍用家 人之禮。宜告宗屬,知朕意焉。」

按《文獻通考》:神龍元年,初令文武官五品以上,每朔 望參日升殿食。四月,上以時屬炎暑,制令每隔日不 坐。右拾遺靳恆上疏諫曰:「臣聞昔漢制,反支日亦通 奏事。又光武在軍,躬身覽疏;明帝撫運,夜必讀書。豈 以四氣炎寒,妨於政理?竊為陛下不取。」

神龍二年正月庚子朔以則天皇后梓宮在殯不朝 會。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景龍元年正月朔不受朝會[编辑]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中宗本紀》,神龍 三年春正月庚子朔,不受朝會,喪未再期也。

睿宗景雲二年春正月丁未朔以山陵日近不受朝賀[编辑]

按《唐書睿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睿宗本紀》云云。

先天元年正月御正殿受朝賀八月傳位於皇太子自稱太上皇帝五日一受朝於太極殿皇帝每日受朝於武德殿[编辑]

按《唐書睿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睿宗本紀》,景雲 三年春正月癸酉,上始釋慘服,御正殿,受朝賀。秋八 月庚子,帝傳位於皇太子,自稱太上皇帝,五日一度 受朝於太極殿,自稱曰「朕五品以上除授及大刑獄 並自決之」,其處分事稱「誥令。」皇帝每日受朝於武德殿,自稱曰「予,三品以下除授及重罪並令決之」,其處 分事稱制敕。甲辰,改元為《先天。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