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26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六十四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六十四卷目錄

 朝賀部彙考八

  遼總一則 太祖二則 神冊一則 天顯一則 太宗天顯五則 會同三則 大同一

  則 世宗天祿一則 穆宗應曆五則 景宗乾亨一則 聖宗統和八則 開泰三則 太

  平一則 興宗重熙五則 道宗清寧二則 咸雍二則 太康二則 大安一則 壽隆二

  則 天祚帝乾統二則 天慶一則

  宋太祖建隆二則 乾德六則 開寶八則

禮儀典第二百六十四卷

朝賀部彙考八[编辑]

[编辑]

遼興,定「常朝起居臣僚接見及皇太后、皇帝、皇后生 辰、朝賀諸儀。」

按《遼史禮志》:常朝起居儀:「昧爽,臣僚朝服入朝,各依 幕次。內侍奏班齊,先引京官班於三門外,當直舍人 放起居,再拜,各祗候。次依兩府以下文武官,於丹墀 內面殿立,豎班。諸司并供奉官於東西道外相向立 定,當直閤使、副贊放起居,再拜,各祗候。退還幕次,公 服。帝陞殿坐,兩府并京官丹墀內聲喏,各祗候。教坊」 司同北班起居畢奏事。

燕京嘉寧殿,西京同文殿。朝服,幞頭、袍、笏,公服,紫衫、帽。

臣僚接見儀:皇帝御座,奏見牓子畢,臣僚左入,鞠躬, 通文武百僚、宰臣某官以下祗候見,引面殿鞠躬起 居,凡七拜。引班首出班謝,面天顏,復位,舞蹈,五拜,鞠 躬,宣答問制,再拜。宣訖,謝宣諭,五拜。各祗候畢,可矮 𧝋以上引近前,問聖躬萬福,傳宣問跋涉不易鞠躬。 引班舍人贊「各祗候」畢,引右上准備宣問。其餘臣僚 並於右侍立。

宣答云:「卿等久居鄉邑,來奉乘輿,時屬霜寒,或云炎蒸,諒多勞止。卿各平安好,想宜知悉。」

皇太后生辰朝賀儀。至日,臣僚入朝,國使至幕,班齊 如常儀。皇太后陞殿坐,皇帝東面側坐。契丹舍人殿 上通名,契丹、漢人臣僚、宋使副綴翰林學士班。東西 兩洞門入,合班稱賀,班首上殿祝壽,分班引出,皆如 正旦之儀。教坊起居,七拜,契丹、漢人臣僚入進酒,皆 如正旦之儀,惟宣答稱「聖旨。皇帝降御座,進奉皇太」 后生辰禮物過畢,皇帝殿上再拜,殿下臣僚皆再拜。 皇帝陞御座,引臣僚分班出。引中書令、北大王西階 上殿,奏契丹臣僚進奉。次漢人臣僚并諸道進奉。控 鶴官置擔床,起居,四拜畢,引進使鞠躬,通文武百僚 某官某以下,高麗、夏國諸道進奉。宣徽使殿上贊進 奉,各付所司。控鶴官聲喏,擔床過畢,契丹、漢人臣僚 以次謝,五拜。贊各祗候,引出。教坊、諸道進奉使謝如 之。契丹臣僚謝,宣宴,引上殿,就位立。漢人臣僚并宋 使副東洞門入,面西謝,宣宴如正旦儀。贊「各上殿祗 候」,臣僚使副上殿,就位立亦如之。監琖、教坊上殿,從 人入東廊立皆如之。御床入,皇帝初進酒臣僚就位 陪拜。皇太后飲酒,殿上,應坐侍立臣僚皆拜稱「萬歲」, 贊各祗候立。皇太后卒飲,手賜皇帝酒,皇帝跪,卒飲, 退就褥位再拜,臣僚皆陪拜。若皇帝親賜使相臣僚、 宋使副酒,皆立飲。皇帝陞座,贊應坐臣僚并使副皆 拜稱「萬歲。」贊各就坐,行《方裀朵》殿臣僚酒,如正旦儀。 一進酒,兩廊從人拜稱萬歲,各就坐。親王進酒,如正 旦儀。若皇太后手賜親王酒,跪飲訖,退露臺上五拜, 贊「祗候。」殿上三進酒,行餅茶訖,教坊跪致語,揖臣僚 使副,廊下從人皆立,口號絕,贊拜亦如之。行茶、行殽 膳皆如之。大饌入,行粥盌,殿上七進酒,使相、臣僚樂 終,揖廊下從人起拜,稱萬歲。贊「各好去。」承受官引兩 門出,《曲破》,揖臣僚使副起,鞠躬,贊拜,皆拜,稱「萬歲。」贊 各祗候。引臣僚使副下殿。契丹臣僚謝宴畢,出。漢人 臣僚使副舞蹈五拜畢,贊「各好去」,出洞門畢,報閤門 無事,皇太后、皇帝起。

應聖節,宋遣使來賀生辰正旦,始制此儀。凡五拜拜,興,再拜,興;跪,搢笏,三舞蹈,三叩頭,出笏,就拜,興,拜,興,再拜,興。其就拜亦曰「俛伏,興。」 賓儀臣僚皆曰「坐」 ,於此儀曰「高裀」 ,與方裀別。

皇帝生辰朝賀儀。臣僚、國使班齊,皇帝陞殿坐。臣僚 使副入,合班稱賀,合班出,皆如皇太后生辰儀。中書 令、北大王奏「諸道進奉表目」,教坊起居,七拜。臣僚東 西門入,合班再拜。贊進酒,班首上殿進酒,宣徽使宣 答,群臣謝宣諭,分班奏樂,皇帝卒飲,合班班首下殿, 分班出,皆如正旦之儀。進奉皆如皇太后生辰儀。皇 「帝詣皇太后殿近上,皇族、外戚大臣並從奉迎太后 即皇帝殿坐。皇太后御小輦,皇帝輦側步從,臣僚分 行序引,宣徽使、諸司、閤門攢隊前引,教坊動樂,控鶴 起居,四拜。引駕臣僚並於山樓南方立,候皇太后入 閤,揖使副并臣僚入幕。次皇太后陞殿坐,皇帝東方 側坐,引契丹、漢人臣僚使副兩洞門」入,合班起居,舞 蹈,五拜。贊「各祗候」,面殿立。皇帝降御座,殿上立,進皇太后生辰物過畢,皇帝殿上再拜,殿上下臣僚皆拜。 皇帝陞御座,引臣僚分班出。契丹臣僚入,謝宣宴。漢 人臣僚使副入,通名謝宣宴,上殿就位,不應坐臣僚 出,從人入,皆如儀。御床入,皇帝初進皇太后酒,皇太 后賜皇帝酒,皆如皇太后生辰儀。贊各就坐行酒,宣 飲盡,就位謝如儀。殿上一進酒畢,從人入就位如儀。 親王進酒、行餅茶、教坊致語如儀,行茶、行殽膳如儀。 七進酒,使相樂,曲終,從人起,曲破,臣僚使副起,餘皆 如正旦之儀。 《皇后生辰儀》:臣僚昧爽朝皇帝,皇后 大帳前拜日,契丹、漢人臣僚陪拜,皇帝陞殿坐,皇后 再拜,臣僚殿下合班陪拜。皇帝賜皇后生辰禮物,皇 后殿上謝,再拜,臣僚皆拜。契丹舍人通名,契丹、漢人 臣僚以次入賀。琖人、舍人贊,舞蹈,五拜,起居,不表「聖 躬萬福。」贊再拜,班首上殿拜跪。自通全銜祝壽訖,引 下殿,復位,鞠躬。贊舞蹈,五拜。贊各祗候。引宰臣一員 上殿,奏百僚諸道進表目。教坊起居,七拜,不賀。控鶴 官起居,四拜。諸道押衙附奏起居,賜宴,共八拜。契丹、 漢人合班進壽酒,舞蹈,五拜。引大臣一員上殿欄外 褥位,搢笏,執臺琖進酒。皇帝皇后受琖,退復褥位,授 臺,出笏,欄內拜跪。自通全銜祝壽。「臣等謹進千萬歲 壽酒。」訖,引下殿,復位,舞蹈,五拜,鞠躬。宣徽使奏宣答 如儀,引上殿,搢笏執臺。皇帝、皇后飲,殿下臣僚分班, 教坊奏樂,皆拜,稱萬歲。卒飲,皇帝、皇后授琖,引下殿, 舞蹈五拜,贊各祗候,引出臣僚進奉如儀,宣宴如儀。 教坊監琖、臣僚上殿祗候如儀。皇后進皇帝酒,殿上 贊拜,侍臣僚皆拜,皇帝受琖,皆拜。皇后坐,契丹舍人、 漢人閤使,殿上贊拜,皆拜,稱萬歲。贊各就坐。大臣進 皇帝、皇后酒,行酒如儀。酒三行,行殽、行膳,又進皇帝、 皇后酒。酒再行,大饌入,行粥,教坊致語,臣僚皆起立, 口號絕,贊拜稱萬歲,引下殿,謝宴、引出皆如常儀。 宰相中謝儀,皇帝常服陞殿坐,諸班起居如常儀,應 坐臣僚上殿,其餘臣僚殿下東西侍立,皆如宋使初 見之儀。引中謝官左入,至丹墀面西立。舍人當殿鞠 躬,通新受具官姓名,祗候中謝。宣徽殿上索通班舍 人就贊禮位,贊某官至,宣徽。贊通班舍人二人對立, 揖中謝官鞠躬。贊就拜位,舍人二人引面殿鞠躬。贊 拜,中謝官舞蹈,五拜,不出班,奏《聖躬萬福》。贊再拜,揖 出班跪。敘官致詞訖,俛伏,興,復位。贊拜,舞蹈五拜。又 出班,中謝致詞如初儀,共十有七拜。贊「祗候」,引右階 上殿,就位,揖應坐臣僚聲喏坐。供奉官行酒,傳宣飲 盡,臣僚搢笏執琖,起位後立飲,置琖,出笏。贊拜,臣僚 皆再拜。贊「各坐」,搢笏,執琖,授供奉官。琖酒二行,揖應 坐臣僚聲喏立。引中謝官右階下殿,至丹墀,面殿鞠 躬,贊拜,舞蹈,五拜。引右出臣僚皆出,丞相、樞密使同。 餘官不升殿賜酒、不帶節度使,不通班,止通名,七拜。 眾謝,班首一人出班中謝 拜表儀。其日,先於東上 閤門陳設氈位,分引南北臣僚、諸國使、副於氈位,合 班通事舍人二人舁表案置班首前,揖,鞠躬,再拜,平 身。中書舍人立案側。班首跪,搢笏,興,捧表跪,左膝,以 表授中書舍人,出笏就拜,興,再拜。中書舍人復置表 案上,通事舍人舁表案於東上閤門、入捲、班分引出。 禮畢。

元旦,皇帝不御坐,行此儀。餘應上表有故,皆倣此。

《賀生皇子儀》。其日,奉先帝御容設正殿,皇帝御八角 殿陞坐,聲警畢,北南宣徽使殿階上左右立,北南臣 僚金冠盛服合班入,班首二人捧表立。讀表官先於 左階上側立,二宣徽使東西階下殿受表,捧表者跪 左膝授訖,就拜,興,再拜,各祗候。二宣徽使俱左階上 授讀表官,讀訖,揖臣僚鞠躬,引北面班首左階上殿 欄內稱賀訖。引左階下殿復位,舞蹈五拜,禮畢。

太祖二年春正月癸酉朔御正殿受百官及諸國使朝[编辑]

按《遼史太祖本紀》云云。

太祖七年春正月甲辰朔,以用兵免朝。

按《遼史太祖本紀》云云。

神冊六年王郁率其眾來朝[编辑]

按《遼史太祖本紀》:「神冊六年十二月癸丑,王郁率其 眾來朝,上呼郁為子,賞賚甚厚,而徙其眾於潢水之 南。」

天顯元年二月庚寅安邊鄚頡南海定理等府洎諸道節度刺史來朝慰勞遣之[编辑]

按《遼史太祖本紀》云云。

太宗天顯三年受群臣及諸國使賀[编辑]

按《遼史太宗本紀》:「天顯三年冬十月癸卯朔,以永寧 節,上率群臣上壽於延和宮。甲子,天授節,上御五鸞 殿,受群臣及諸國使賀。」

《天顯》四年夏四月辛酉,《人皇》《王倍》來朝。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天顯》五年,李胡朝於行在。

按《遼史太宗本紀》。天顯五年。春二月癸卯。李胡還自 雲中。朝於行在。丙午。以先所俘渤海戶賜李胡天顯七年。春三月戊申。上率群臣。朝於皇太后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天顯十一年「秋七月壬辰《蒲割𩕳》公主帥三河烏古 來朝。」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會同三年春正月庚寅人皇王妃來朝回鶻使乞觀諸國使朝見禮從之夏四月庚子至燕御元和殿行入閤禮[编辑]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會同四年冬十一月壬午,以《永寧》、天授二節及正旦、 重午、冬至、臘並受賀,著令。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正旦朝賀儀:臣僚 并諸國使昧爽入朝,奏班齊。皇帝升殿坐,契丹舍人 殿上通訖,引契丹臣僚東洞門入,引漢人臣僚并諸 國使西洞門入,合班,舞蹈,五拜,鞠躬,平身。引親王東 階上殿欄內褥位,俛伏跪。自通全銜臣某等祝壽訖。 俛伏,興,退引東階下殿,復位,舞蹈,五拜畢,鞠躬。宣徽 使殿上鞠躬,奏臣宣答稱「有敕」,班首以下聽制訖,再 拜,鞠躬。宣徽傳宣云:「履新之慶,與公等同之。」舍人贊: 謝宣諭,拜,舞蹈,五拜。贊各祗候,分班引出,引班首西 階上殿,奏表目訖,教坊起居賀,十二拜畢,贊各祗候。 引契丹、漢人臣僚并諸國使東西洞門入,合班再拜。 贊進酒,引親王東階上殿,就欄內褥位,搢笏,執臺琖, 進酒訖,退復褥位置臺。出笏,少前,俛伏跪,自通全銜 「臣某等謹進千萬歲壽酒。」俛伏,興,退復褥位,與殿下 臣僚皆再拜鞠躬。俟宣徽使殿上鞠躬奏,臣宣答稱 「有制」,親王以下再拜如初儀。傳宣云:「飲公等壽酒,與 公等內外同慶。」舍人贊謝,宣諭如初。贊各祗候。親王 搢笏執臺,殿下臣僚分班。皇帝飲酒,教坊奏樂,殿上 下臣僚皆拜,稱萬歲。贊各祗候樂止,教坊再拜。皇帝 卒飲,親王進受琖,復褥位,置臺琖,出笏,揖臣僚合班, 引親王東階下殿,復位,鞠躬,再拜。贊「各祗候」,分班引 出。皇帝起詣皇太后殿,臣僚并諸國使皆從。皇太后 升殿,皇帝東方側坐,引契丹、漢人臣僚并諸國使,兩 洞門入班稱賀、進酒皆如皇帝之儀。畢,引出。教坊入, 起居、進酒亦如之。皇太后宣答稱:「聖旨。」契丹班謝。宣 宴,上殿,就位立。漢人臣僚并諸國使東洞門入丹墀 東方面西鞠躬。舍人鞠躬,通文武百僚宰臣某已下 謝,宣宴,再拜,出班致詞訖,退復位,舞蹈,五拜。贊各上 殿祗候,引宰臣以下并諸國使副方裀朵殿,臣僚西 階上殿,就位立,不應坐臣僚並於西洞門出,二人監 琖,教坊再拜,贊「各上階下殿謝宴如皇太后生辰儀。」

冬至朝賀儀。臣僚班齊如正旦儀。皇帝皇后拜日。

臣僚陪位,再拜。皇帝皇后升殿坐,契丹舍人通臣僚 入,合班親王祝壽,宣答皆如正旦之儀。謝訖,舞蹈,五 拜,鞠躬。出班奏「聖躬萬福」,復位,再拜,鞠躬。班首出班, 俛伏跪祝壽訖,俛伏,興,舞蹈,五拜,鞠躬。贊各祗候,分 班不出,合班御床入,再拜,鞠躬。贊進酒,臣僚平身,引 親王左階上殿,就欄內褥位,搢笏,執臺琖進酒。皇帝 皇后受琖訖,退就褥位置臺,出笏,俛伏,跪少前。自通 全銜「臣某等謹進千萬歲壽酒。」俛伏,興,退復褥位,再 拜鞠躬,殿下臣僚皆再拜鞠躬,宣答如正旦儀。親王 搢笏,執臺分班。皇帝皇后飲酒奏樂,殿上下臣僚皆 拜,稱萬歲壽,樂止。教坊再拜,臣僚合班親王進受琖, 至褥位置臺琖,出笏,引左階下殿御床出,親王復丹 墀位,再拜,鞠躬。贊「祗候」,分班引出班首右階上殿。奏 表目進奉、諸道進奉、教坊進奉過訖,贊「進奉收」,班首 舞蹈,五拜,鞠躬。贊「各祗候。」班首出,臣僚復入合班謝, 舞蹈,五拜,鞠躬。贊「各祗候」,分班引出。聲警,皇帝、皇后 起赴北殿,皇太后於御容殿與皇帝、皇后率臣僚再 拜,皇太后上香,皆再拜。贊各祗候可矮𧝋以上上殿, 皇太后三進御容酒,陪位皆拜。皇太后升殿坐,皇帝 就露臺上褥位,親王押北南臣僚班丹墀內立,皇帝 再拜,臣僚皆拜,鞠躬。皇帝欄內跪,祝皇太后壽訖,復 位,再拜。凡拜皆稱萬歲。贊各祗候,臣僚不出皇帝皇 后側座,親王進酒,臣僚陪拜,皇太后宣答,皆如正旦 之儀。臣僚分班,不出班首,右階上殿,奏表目,合班謝。 宣宴、上殿、就位如儀。御床入,皇帝進皇太后酒如初, 各就座行酒,宣飲盡,如皇太后生辰之儀。皇后進酒, 如皇帝之儀。三進酒、行茶,教坊致語,行殽膳大饌。《七 進酒》曲破,臣僚起御床,出謝宴,皆如皇太后生辰儀。

《立春儀》:「皇帝出就內殿拜先帝御容,北南臣僚丹。」

墀內合班再拜。可矮𧝋以上入殿賜坐,帝進御容酒, 陪位并侍立,皆再拜。一進酒臣僚下殿,左右相向立。 皇帝戴幡勝等第賜幡勝。臣僚簪畢,皇帝於土牛前 上香,三奠酒,不拜。教坊動樂,侍儀使跪進綵杖,皇帝 鞭土牛,可矮𧝋以上,北南臣僚丹墀內合班跪,左膝 受綵杖,直起再拜,贊「各祗候。司辰報春至」,鞭土牛三 「匝,矮𧝋鞭止。引節度使以上上殿,撒穀豆,擊土牛,撒 穀豆許眾奪之,臣僚依位坐,酒兩行,春盤入,酒三行 畢,行茶皆起。」禮畢。 《重午儀》,至日,臣僚昧爽赴御帳皇帝繫長壽綵縷,升車坐,引北南臣僚合班,如丹墀 之儀。所司各賜壽縷,揖臣僚跪受,再拜,引退。從駕至 膳所,酒三行,若賜宴,臨時聽敕。 《重九儀》,北南臣僚 旦赴御帳,從駕至圍場,賜茶,皇帝就坐,引臣僚御前 班立,所司各賜菊花酒,跪受,再拜,酒三行,揖起 會同。五年正月朔,御行殿受朝。

按《遼史太宗本紀》:會同五年「春正月丙辰朔,上在歸 化州,御行殿,受群臣朝,以諸道貢物進太后,及賜宗 室百僚。」

大同元年春正月丁亥朔備法駕入汴御崇元殿受百官賀[编辑]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世宗天祿四年春二月辛未寧泰王察割來朝留侍按遼史世宗本紀云云[编辑]

穆宗應曆八年以獵不視朝[编辑]

按《遼史穆宗本紀》:「應曆八年秋七月,獵於拽剌山,迄 於九月射鹿諸山,不視朝。」

應曆十四年。秋八月戊申。以生日值天赦。不受賀 按《遼史穆宗本紀》云云。

應曆十七年八月辛酉生日,以「政事令」阿不底病亟, 不受賀。

按《遼史穆宗本紀》云云。

《應曆》十八年春正月乙酉朔,宴於宮中,不受賀。夏五 月丁亥,重五,以被酒,不受賀。冬十一月癸卯冬至,被 酒,不受賀。

按《遼史穆宗本紀》云云。

應曆十九年春正月己卯朔,宴宮中,不受賀。

按《遼史穆宗本紀》云云。

景宗乾亨元年秋八月壬子阻卜惕隱曷魯夷离堇阿里睹等來朝[编辑]

按《遼史景宗本紀》云云。

聖宗統和元年正月朔不受朝四月以冊太后詔邊將止奉表稱賀十二月千齡節百僚稱賀[编辑]

按《遼史聖宗本紀》:統和元年「春正月戊午朔,以大行 在殯,不受朝。夏四月壬子,大臣以太后預政,宜有尊 號,請下有司詳定冊禮。」詔樞密院諭沿邊節將至行 禮日,止遣子弟奉表稱賀,恐失邊備。「冬十二月戊申, 千齡節祭日月禮畢,百僚稱賀。」

統和二年春二月癸巳,國舅帳彰德軍節度使蕭《闥 覽》來朝。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四年二月耶律斜軫等族帥來朝四月帝率群 臣賀皇太后奚王籌寧等來朝。

按《遼史聖宗本紀》:統和四年「春二月甲寅,耶律斜軫、 蕭闥覽、謀魯姑等族帥來朝。夏四月辛丑,宋潘美陷 雲州。壬寅,遣抹只謀魯姑、勤德等領偏師以助休哥。 癸卯,休哥復以捷報,上以酒脯祭天地,率群臣賀於 皇太后。戊午,奚王籌寧、南北二王率所部將校來朝。 己未,休哥蒲領來朝。」

統和七年春二月壬子朔。上御元和殿。受百官賀。秋 七月乙酉。御含涼殿視朝。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二十一年八月「乙酉,阻卜酋長鐵剌里來朝。丙 戌,朝皇太后。」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二十二年。秋八月庚申。阻卜酋長鐵剌里來朝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二十七年。冬十二月辛卯。皇太后崩於行宮。己 酉。詔免賀千齡節。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二十九年。冬十二月「癸丑,以知南院樞密使事 邢抱質年老,詔乘小車入朝。」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開泰元年正月女直太保蒲撚等來朝四月詔高麗王詢親朝[编辑]

按《遼史聖宗本紀》:開泰元年「春正月丁亥,女直太保 蒲撚等來朝。夏四月庚子,高麗遣蔡忠順來,乞稱臣 如舊,詔王詢親朝。秋八月己未,高麗王詢遣田拱之 奉表,稱病不能朝,詔復取六州地。」

開泰三年。春正月。阻卜酋長烏八來朝。封為王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開泰五年春二月己卯,阻卜酋長來朝。九月癸卯,皇 弟南京留守、《秦晉》國王隆慶來朝。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太平六年冬十月丙子曷蘇館諸部長來朝[编辑]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興宗重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皇太后御正殿受帝與群臣朝賀[编辑]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重熙七年。秋七月乙巳。阻卜酋長屯禿古斯來朝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考證
重熙十四年。夏閏五月己卯。阻卜大王屯禿古斯率

諸酋長來朝。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重熙十八年夏五月庚戌,「回跋部長兀迭臺札等來 朝。」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重熙十九年秋七月乙未,「《阻十》酋長豁得剌弟斡得 來朝,加太尉」,遣之。八月丁卯,阻卜酋長喘只葛拔里 斯來朝。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道宗清寧元年冬十一月戊寅冬至有事於太祖景宗興宗廟不受群臣賀[编辑]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清寧九年,定《賀平難儀》。

按《遼史道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賀平難儀》:「皇帝皇 后升殿坐,北南臣僚并命婦合班五拜揖。班首二人 出班俛跪,搢笏,執表舁案近前,閤使受表置案上,皆 再拜。通事舍人二人舁案左階上殿,置露臺上。讀表 官受入讀表對御讀訖,臣僚殿下五拜,鞠躬。引班首 二人,左右階上,殿欄內並立,先引北面班首,少前跪 致」詞訖,退復位。次引南面班首亦如之。畢,分引左右 階下殿,復位,五拜,鞠躬。宣徽使稱「有敕」,再拜。宣答「內 難已平,與公等內外同慶謝。」宣諭,五拜。捲班臣僚從 皇帝命婦從皇后詣皇太后殿見先帝御容,陪位皆 再拜。皇太后正坐稱賀,共十拜,並引上殿,賜宴如儀。

平難之儀。道宗清寧九年太叔重元謀逆仁懿太后親率衛士與逆黨戰事平因制此儀。

咸雍元年春正月庚寅詔諸遇正旦重午冬至別表賀東宮[编辑]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咸雍六年夏六月辛巳,「《阻卜》來朝。」冬十月丁卯,「五國 部長來朝。」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太康三年冬十二月丙寅預行正旦禮[编辑]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太康六年冬十二月丁亥,預行正旦禮。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大安四年冬十二月癸卯朔預行正旦禮[编辑]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壽隆五年夏六月乙未五國部長來朝[编辑]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壽隆七年春正月壬戌朔,力疾御清風殿,受百官及 諸國使賀。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天祚帝乾統六年始行賀祥瑞儀[编辑]

按《遼史天祚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賀祥瑞儀:聲警 北南。臣僚金冠盛服合班立,班首二人各奉表賀。北 南。宣徽使左階下殿受表,上殿授讀表大臣。讀訖,揖 殿下臣僚鞠躬,五拜畢,鞠躬。引班首二人左階上殿, 欄內拜跪稱賀致詞訖,引左階下殿,復位,五拜畢,鞠 躬。宣答聽制訖,再拜,鞠躬。謝宣諭,五拜畢,各祗候,分 班侍立。禮畢,兩府奏事如常。

乾統六年,木葉山瑞雲見,始行此儀。

乾統八年夏六月壬辰,西北路招討使蕭敵里率諸 蕃來朝。

按《遼史天祚帝本紀》云云。

天慶二年二月生女直諸酋長來朝六月成安公主來朝冬行正座儀教坊並服袍[编辑]

按《遼史天祚帝本紀》,天慶二年春二月「丁酉如春州, 幸混同江釣魚界外生女直酋長在千里內者。以故 事皆來朝,適遇頭魚宴,酒半酣,上臨軒命諸酋次第 起舞,獨阿骨打辭以不能。諭之再三,終不從」夏六月 戊戌成安公主來朝 按《禮志》「正座儀,皇帝升殿坐, 警聲絕。契丹漢人殿前班畢,各依位侍立。次教坊班 畢」,捲退。京官班入拜畢,揖於右橫街西,依位班立。次 武班入拜畢依位立。文班入拜畢依位立。北班入起 居畢,於左橫街東序班立。次兩府班入,鞠躬。「通宰臣 某官已下起居,拜畢引上殿奏事。」已上六班起居,並 七拜。內有不帶節度使班首,止通名,亦七拜。捲班與 常朝同。直院有旨入文班。留守司、三司、統軍司,置制 司,謂之「京官。」都部署司,宮使、副宮使,都承以下,令史, 北面。主事以下,隨駕諸司為武官。館閣、大理寺、堂後 以下,御史臺隨駕閑員令史,司天臺、翰林醫官院為 文官。

天慶二年冬,教坊並服袍。

[编辑]

太祖建隆元年五月朔以日食罷朝八月御崇元殿行入閤儀十一月冬至以親征揚州不受朝百官詣行宮拜表稱賀[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建隆元年秋八月,御崇元殿,行入 閤儀。 按《禮志》入閣儀,唐制,天子日御正衙以見群臣,必立仗。朔望薦食陵寢,不能臨前殿,則御便殿,乃 自正衙喚仗,由宣政兩門而入,是謂東西上閤門。群 臣俟於正衙者,因隨以入,故謂之入閤。五代以來,正 衙既廢,而入閤亦希闊不講,宋復行之,建隆元年八 月朔,太祖常服御崇元殿,設仗衛,文武百官入閤。始 置待制候對官,乃以工部尚書竇儼、待制太常卿邊 光範候對。仗退,賜食廊下, 群臣上表儀。《通禮》:「守宮 設次於朝堂,文東武西,相對為首。設中書令位於群 臣之北。禮曹掾舉表案入,引中書令出,就南面立。禮 部郎中取表授中書令,令即受表入奏。其」禮:「凡正、至 不受朝及邦國大慶瑞、上尊號、請舉行大禮」,宰相率 文武群臣暨諸軍將校、蕃夷酋長、道釋、耆老等詣東 上閤門拜表,知表官跪授表於宰臣,宰臣跪授於閤 門使,乃由通進司奏御。凡有答詔,亦拜受於閤門,獲 可奏者奉表稱賀。其正至,樞密使率內班拜表長春 殿門外,亦閤門使受之。又《西京留守拜表儀》制,留司 百官每五日一上表起居,質明並集長壽寺立班,置 表於案,再拜以遣。其春秋賜服及大慶瑞,並如之。或 令分司官齎詣行在,或止驛付南京,留司約用此制。 若巡幸東京,則留司百官亦五日一上表起居,並集 大相國寺。其制,群臣詣閤拜奏者,首云「文武百僚具 官臣某等」言:常奏御者,止云「臣某言」,並稱尊號,已有 功臣爵邑者具之。狀奏者,前後列銜,不稱尊號,亦云 功臣爵邑。其外又有書疏、奏劄、牓子之類。

按《文獻通考》:「建隆元年五月朔,有司請受朝。時司天 上言日當食,故罷。十一月冬至,上親征揚州,不受朝, 宰臣率百官詣行宮拜表稱賀。」

建隆二年正月朔,始受朝於崇元殿,群臣詣太后宮 門奉賀。五月朔,受朝於崇元殿。八月朔,十一月朔,以 太后喪,俱不視朝。

按《宋史太祖本紀》,「建隆二年春正月丙申朔,上詣太 后宮門稱慶。秋七月壬戌以皇太后殯,不受朝。八月 壬辰朔,不視朝。九月荊南節度使高保勗遣其弟保 寅來朝,十一月辛酉朔,不視朝」 按《禮志》,「大朝會,宋 承前代之制,以元日五月朔冬至行大朝會之禮。太 祖建隆二年正月朔始受朝賀於崇元殿,服袞冕,設 宮」縣侍衛如儀仗,退,群臣詣皇太后宮門奉賀。帝常 服御廣德殿,群臣上壽,用教坊樂。五月朔,受朝賀於 崇元殿,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宮縣儀仗如元會儀。 按《文獻通考》,宋承前代之制,以元日、五月朔冬至行 大朝會之禮。建隆二年,始行其禮。自是凡正冬及五 月朔皆太常禮院奏請,其無事而罷會者,下敕但云 「不御殿。」至日,宰臣文武百官詣閤門拜表稱賀,五月 朔亦無拜表之禮。 御殿儀仗及宮中導從之制。御 殿儀仗者,本充庭之制。唐禮,殿庭屯門皆列諸衛黃 麾大仗。宋朝太祖增創錯繡諸旗并旛麾等,著於《通 禮》。正、至五月一日御正殿則陳之。青龍、白虎旗各一 人分左右,五嶽旗五在左,五星旗五,在右;五方龍旗 二十五,在左;五方鳳旗二十五,在右;《紅門神》旗二十 八,分左右;朱雀、《元武》旗各一,分左右;皂纛十二,分左 右。以上金吾天一、太一旗各一,分左右;攝提旗二,分 左右;五神旗五,木、火在左,金、水、土在右;北斗旗一,在 左;二十八宿旗各一,角宿至璧宿在左,奎宿至軫宿 在右;風伯、雨師旗各一,分左右;白澤、馴象、仙鹿、玉兔、 馴犀、金鸚鵡、瑞麥、孔雀、野馬、犛牛旗各二,分左右;《日 月合璧》旗一,在左;《五星連珠》旗一,在右;《雷公》《電母》旗 各一,分左右;軍分旗六,分左右;黃鹿、飛麟、兕、《騶牙》、白 狼、蒼烏、辟邪、綱子、貔旗各二,分左右;信旛二十二,分 左右;傳教、告止旛各十二,分左右;黃麾二,分左右。以 上兵部日旗、月旗各一,分左右;《君王萬歲》旗一,在左; 《天下太平》旗一,在右;獅子旗二,分左右;金鸞、金鳳旗 各一,分左右;五方龍旗各一,青、赤在左,黃、白、黑在右。 以上龍、犀、龍君、虎君旗五,分左右;赤豹、黃熊旗各五, 分左右;小黃龍旗一,在左;天馬旗一,在右;吏兵、力士 旗各五,分左右;天王旗四,分左右;「太歲旗十二,分左 右;天馬旗六,分左右;排闌旗六十,分左右;大黃龍旗 二,分左右;大神旗六,分左右。」以上六軍, 宮中導從 之制,唐以前無聞焉。五代漢乾祐中,始置「主輦十六 人,捧足一人,掌扇四人,持踏床一人,並服文綾袍、銀 葉弓腳幞頭。尚宮一人,寶省一人,高鬢紫衣書省二 人,紫衣弓腳幞頭;新」婦二人,高鬢青袍。大將二人,紫 衣弓腳幞頭童子,執紅絲拂二人,高鬟髻,青衣,執犀 盤二人,帶鬅頭、黃衫,執翟尾二人,帶鬅頭、黃衫,雞冠 二人,紫衣,執香爐、香盤,分左右,以次奉引。

建隆三年正月朔不受朝賀三月詔定朝會班次。又 令內殿起居日百官以次轉對。

按《宋史太祖本紀》,「建隆三年春正月庚申朔,以喪不 受朝賀。」 按《禮志朝儀班序》,太祖建隆三年三月,有 司上合班儀: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 師、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少傅、少

保、三京牧、大都督、大都護、御史大夫、六尚書、常侍、門
考證
下、中書侍郎、太子賓客、太常、宗正卿、御史中丞、左右

諫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左、右丞,諸行侍郎,祕書 監,光祿、衛尉,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國子祭酒, 殿中少府,將作監,前任節度使,開封、河南、太原尹,太 子詹事,諸王傅,司天監,五府尹,國公、郡公,中都督,上 都護、下都督,太子左、右庶子,五大都督府長史,中都 護、下都護,太常、宗正少卿,祕書少監,光祿等七寺少 卿,司業,三少監,三少尹,少詹事,左右諭德,家令,率更 令,僕,諸王府長史,司馬,司天少監,起居舍人,侍御史, 殿中侍御史,左右補闕,拾遺,監察御史,郎中,員外郎, 太常博士,五府少尹,五大都督府司馬,通事舍人,國 子博士,《五經》博士,都水使者,四赤令,太常、宗正,祕書 丞,著作郎,殿中丞,尚食、尚藥、尚舍、尚乘、尚輦奉御,大 理正,太子中允、贊善、中舍、洗馬,諸王友、諮議參軍,司 天五官正,凡雜坐者,以此為準。詔曰:「尚書中臺,萬事 之本,而班位率次兩省官。節度使出總方面,古諸侯 也。又其檢校兼守官多至師傅、三公,而位居九寺卿 監之下,甚無謂也。其給事、諫議、舍人,宜降於六曹侍 郎之下」,補闕,次郎中,拾遺、監察,次員外郎。節度使升 於六曹侍郎之上,中書侍郎之下,餘悉如故。 按《職 官志》:建隆以後合班之制,中書令、侍中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

已上為宰相

親王樞密使留守節度京尹兼中書令「侍中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

已上並為使相

尚書令,太師,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

舊儀: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太尉在太保下。今依此次序。其三師、三公之稱,如舊儀制。

樞密使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

舊在樞密使下

樞密副使。

舊在知院之上

同知樞密院事宣徽南院、北院使簽書樞密院事

參政以下班位。臨時取奏裁。

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少傅、少保, 諸府牧

開封、河南、應天、大名、江陵、興元、真定、江寧、京兆、鳳翔、河中,又有大都督、大都護,今皆領使,無特為者。

御史大夫觀文殿大學士

舊無此位

《六尚書》。

吏、兵、戶、刑、禮、工。

左、右金吾衛、左右衛上將軍門下、中書侍郎

舊在尚書下

節度使。

泰寧、武寧、彰信、鎮海、天平、安化、武成、忠武、《鎮海》《河陽》。山南東道:武勝、崇信、昭化、保康、天雄、成德、《鎮寧》《彰德》、永清、安國、威德、《靜難》《彰化》、雄武、保泰、《淮南》、忠正、保信、保靜、集慶、建康、寧國、鎮南、昭信、《荊南》《寧海》、武昌、安遠、武安、鎮東、平江、《鎮江》《宣德》、保寧、康國、威武、建寧、《益州》《安靜》《武信》。山南西道:昭武、安德、武定、寧海、寧江、武康、清海,靜江,寧遠,建武,高州,定南,密州,靜海,涼州,西河,沙州,歸義,洮州,保順,應州,彭國,威城,昌化,豐州,天德,朔州,振武,雲州,大同。

觀文殿學士。

舊曰「文明殿。」 若學士官尚書者,自從本班。

資政殿大學士三司使

《與觀文資政》班位臨時取裁。

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資政殿學士,翰林侍讀、侍 講學士,龍圖閣學士,天章閣學士,樞密直學士,龍圖 直學士,天章直學士,左、右散騎常侍

舊在「《諸衛》《上將軍》」 下。

六、《統軍》

「左右龍武」 ,《左右羽林》,《左右神武》。

諸衛上將軍。

左右騎衛,左右武衛、《左右屯衛》,左右領軍衛,《左右千牛衛》

太子賓客太常、宗正卿,御史中丞

權中丞,立中丞專位內殿起居日,止立本官班。

左右丞,諸行侍郎,節度觀察留後,給事中,左、右諫議 大夫,中書舍人,知制誥,龍圖閣待制,天章閣待制,觀 察使,祕書監,光祿衛尉,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 內客省使,國子祭酒,殿中少府,將作監,景德殿使,延 福宮使,客省使,開封、河南、應天、大名尹,太子詹事,諸 王傅,司天監,諸衛大將軍,太子左右庶子,引進使,防 禦使。

齊濟沂登萊鄭汝蔡潁均郢懷衛博磁洛棣深瀛,雄霸莫代絳解龍和鄆舒復眉象陸,果。

團練使

單、濮、濰、唐、相冀、隰忻、成、鳳《海鼎》。

三司鹽鐵、度支、戶部副使

「官至諫議大夫」 已上,從本官。

玉清昭應宮、景靈宮、會靈觀判官,太常寺宗正少卿, 祕書少監,光祿等寺七寺少卿,宣慶使,四方館使,國 子司業,殿中少府,將作少監,開封、河南、應天、大名少 尹,太子少詹事,左右諭德,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太 子僕,諸州刺史

淄、趙、德、濱、保、并、汾、澤、遼、憲、嵐、石、虢、坊、丹、階、乾、商、寧、原、慶、渭、儀、環、楚、泰、泗、濠、光、滁、通、黃、真、舒、江、池、饒、信、太、平、吉、袁、撫、筠、岳、澧、峽、歸、辰、衡、永、全、柳、邵、常、秀、溫、台、衢、睦、處、南劍、江、漳、綿、漢、彭、卭、蜀、嘉、簡、黎、雅、維、茂、資、榮、昌、普、渠、合、戎、瀘、典、劍、文、集、璧、巴、蓬、龍、施、萬、開、達、涪、渝、昭、循、潮、連、梅、英、賀、封、南雄、端、新、康、恩、春、惠、韶、梧、藤、龔、象、潯、貴賓,橫,融化,竇,高,雷,南儀,欽,鬱林,廉,瓊、崖,儋,萬安。

諸王府長史、司馬,司天少監,樞密都承旨

如客省使以下充者,依本職同班。如閤門使充,即在閤門使之上。如自見任內客省使以下轉南班官充,亦與同班,仍在舊職之上。如自客省副使以下轉南班官充者,並在閤門使之上。

宣政使,昭宣使,東上、西上閤門使,樞密承旨,樞密副 都承旨,諸軍衛將軍,起居郎,起居舍人,知雜御史,侍 御史,諸行郎中。

左右司:吏部、兵部、司封、司勳、考功、職方、駕部、庫部、度支、戶部、金部、倉部、刑部、都官、比部、司門、禮部、工部、祠部、主客、膳部、屯田、虞部、水部。

皇城以下諸司使

皇城、洛苑,右騏驥,尚食左騏驥,御廚,內藏庫,軍器、左藏儀鸞,南作坊、弓箭庫,北作坊、衣庫,莊宅、六宅,文思東作坊,內苑牛羊、如京東綾錦、香藥,崇儀榷易,西京左右藏氈毯,西綾錦,西京作坊、鞍轡庫,東染院、酒坊,西染院、法酒庫,禮賓、翰林醫官供備庫。

樞密院副承旨諸司副承旨。

如帶南班官者,在諸司使之下。不帶南班官者,在皇城副使之上。

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諫,諸行員外郎,客省引進,閤門 副使,左、右正言,監察御史,太常博士,皇城以下諸司 副使,諸次府少尹,大都督府左、右司馬

兗徐潞陜,揚,杭越福。

通事舍人國子博士《春秋禮記》《毛詩》《尚書》《周易》博士, 都水使者,開封、祥符、河南、洛陽、宋城縣令,太常、宗正、 祕書丞,著作郎,殿中丞,內殿承制,殿中省尚食、尚藥、 尚衣、尚舍、尚乘、尚輦奉御,大理正,太子中允,左右贊 善大夫內殿崇班,閤門祗候,太子中舍、洗馬,太子諸 率府率

左右衛、左右監門、左右清道、左右司禁

樞密院、兵房、吏房、戶房、禮房副承旨,東頭、西頭供奉 官太子諸率府副率,諸衛中郎將。

左右金吾、左右衛、左右千牛、左右羽林

郎將。

左右金吾左右衛

左右侍禁諸王友、諸王府諮議參軍

官高者從本官

司天,春官、夏官、中官、秋官、冬官正,節度行軍司馬副 使,祕書郎,左右班殿直,著作佐郎,大理寺丞,諸寺監 丞,大理評事,太學、《廣文》博士,太常太祝,奉禮郎,祕書 省校書郎,正字,御史臺諸寺監主簿,國子助教,廣文、 太學、四門書學,筭學博士,律學助教。

《書》筭,「學無助教。」

司天靈臺郎,保章正,挈壺正,三班奉職、借職,防禦團 練副使,留守京府節度觀察判官,節度掌書記,觀察 支使,防禦團練判官,留守京府節度觀察推官,軍事 判官,防禦團練軍事推官,軍監判官,諸軍別駕長史, 司馬、司錄、錄事參軍,司理參軍

三京府軍巡判官。在「諸曹參軍」 之下。

諸州諸司參軍軍巡判官諸縣令,赤縣丞諸縣主簿、 尉諸軍文學參軍助教

《唐令》,定流內一品至九品,有正從上下階之制。其後 升侍中、中書令為正二品,御史大夫、散騎常侍、兩省 侍郎為正三品,御史中丞正四品,諫議大夫分左右。 改將作大匠為監,太史局為司天監。置太監正三品, 少監正四品上,丞正六品上,寺簿正七品上,主事正 八品下,五官正五品上,副正正六品,靈臺郎正七品 下,保章正從七品上,挈壺正八品上,五官監候正八 品下,司曆從八品上,司辰正九品上。又置國子《五經》 博士為正五品上,左、右金吾衛上將軍為從二品,左 右龍武、神武軍大將軍為正三品,將軍為從三品。又 置內侍監為正三品,少監從四品。改諸州府學博士 為文學,在參軍上。五代復置尚書令為一品,升右丞 為正四品上,降諫議在給事之下。宋初並因其制,惟升宗正卿為正四品,丞為從五品。其軍器監少監、甲 弩坊署令、丞,監作、錄事,昭文館校書郎,司辰、司曆、監 候,殿中諸署監事、計官,太常諸陵廟太醫、太公廟署 令、丞,醫針博士、助教,《按摩咒禁》博士,《卜正卜》博士,宗 正崇元署令、丞,大理獄丞,鴻臚典客,太府寺平準、左 右藏、常平署令、丞,都水監,舟楫河渠署令、丞,宮苑總 副監,牧監副丞,主簿,諸園苑司并百工等監副監及 丞,諸倉、諸冶,諸屯、溫湯監及丞,掌漕,諸軍衛錄事,諸 曹參軍,司階,中候、司戈,執戟校尉,旅帥,隊正、隊副正 直長,長上備身左右備身,左右親勳、翊衛府中郎將, 兵曹、三衛、折衝、果毅別將長史,兵曹參軍校尉,旅帥, 隊正、隊副,鎮軍司馬,判司,太子詹事府丞主簿,司直, 司議郎,舍人,文學、校書、正字,崇文館校書,侍醫,通事 舍人,左右春坊錄事主事,三寺丞、主簿,諸署令、丞,典 倉、署園丞,廄牧、典乘、內坊、典內及丞,典直,率府長史, 錄事,諸曹參軍,司階、中候,司戈、執戟校尉,旅帥、隊正、 隊副直長,千牛備身親勳、翊府中郎將,兵曹,三衛王 府文學,東西閣祭酒,掾屬主簿,錄事,諸曹參軍,行參 軍,典籤、典軍,執杖、執乘親事校尉,旅帥、隊正、隊副國 令,大農尉丞,公主邑令、丞,邑司錄事,河南、應天及諸 次府都督,都府功曹、倉曹、兵曹參軍,諸州司功、司倉、 司兵參軍,諸縣丞,京縣錄事,諸鎮倉曹、兵曹參軍,戍 主、戍副,關津令、丞,并門下省城門符寶郎,太常寺協 律郎,軍器監丞主簿,太常寺郊社、太卜、廩犧,光祿寺 太常珍羞、良醞、掌醢,衛尉寺武器、守宮,太僕寺乘黃、 典廐、典牧、車府,鴻臚寺典客、司儀,司農寺上林、太倉、 鉤盾、導官,太府寺諸市,少府監中尚、左尚、右尚、織染、 掌冶,將作監左校、中校、甄官署令、丞,監膳,殿中省六 局直長、食醫、侍御、醫司醫佐,掌輦、奉乘、司廩、太子典 膳、典藥、內直、典設、宮門郎,并局丞,皆存其名,而罕除 者皆不錄,惟常命官者載之。諸司主事、錄事皆存,而 無士人為之,別置中書、樞密、宣徽院三司及內庭諸 司,沿舊制而損益焉。

按,《文獻通考》:「建隆三年三月,詔內殿起居日,令百官 以次轉對,限三人為定,其封章於閤門通進,復鞠躬 自奏,宣徽使承旨宣答,拜舞而出。」

乾德元年正月朔不御殿二月高繼沖請歸朝三月上習射符彥卿等稱賀閏十二月詔一品致仕官綴中書門下班[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元年春正月甲寅朔,不御殿。 二月甲午,慕容延釗入荊南,高繼沖請歸朝,得州三, 縣十七。三月辛未,幸金鳳園習射,七發皆中,符彥卿 等進馬稱賀,乃遍賜從臣名馬、銀器有差。 按《禮志》, 乾德元年閏十二月,詔自今一品致仕官曾帶平章 事者,朝會宜綴中書門下班。

乾德二年二月,詔重定內外官儀制。十月,周紀王熙 謹薨,輟視朝。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二年冬十月戊申,《周紀》王熙 謹薨,輟視朝。 按《禮志》,乾德二年二月,詔重定內外 官儀制。有司請令上將軍在中書侍郎之下,大將軍 在少卿監之下,諸衛率副率在東宮五品之下,內客 省使視太卿,客省使視太監,引進使視庶子,判四方 館事視少卿,閤門使視少監,諸司使視郎中,客省引 進閤門副使,視員外郎。諸司副使,視太常博士。通事 舍人,從本品。供奉官,視諸衛率。殿直,視副率。樞密承 旨,視四品朝官兼南班官。諸司使者,承本品。副承旨, 視寺監丞。諸房副承旨,視南省都事。凡視朝官者,本 品下,視京官,在其上。

乾德三年正月朔,以出師不御殿,冬至受朝賀於文 明殿。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三年春正月癸酉朔,以出師 不御殿 按《禮志》,乾德三年冬至,受朝賀於文明殿 按《文獻通考》,乾德三年冬至,受朝賀於文明殿,帝服 通天冠、絳紗袍,設宮懸仗衛如元會。

乾德四年四月朔,御崇元殿視朝。冬至受賀畢,常服 御大明殿,群臣上壽。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乾德四年四月朔, 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御崇元殿視朝,設金吾仗衛,群 臣入閤。」乾德四年冬至,於朝元殿賀畢,常服御大 明殿,群臣上壽,始用雅樂,登歌、二舞,群臣酒五行罷 按《文獻通考》,乾德四年冬至,御大明殿,群臣上壽,每 行酒,太官令奏巡周饋食,稱「食遍。」

乾德五年正月朔,乾元殿受朝,升節度使班在龍墀 內金吾將軍之上。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職官志》云云。

乾德六年九月,始以旬假日御講武殿。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乾德六年九月,始 以旬假日御講武殿,近臣但赴早參,宰相以下靴笏, 諸司使以下繫帶。其節假及大祀,並令如式。」

開寶二年春正月己卯朔以出師不御殿[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開寶三年春正月癸卯朔,雨雪,不御殿。」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開寶四年春正月戊戌,以出師,不視朝。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開寶五年春正月壬辰朔,雨雪,不御殿。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開寶六年正月朔,不御殿。九月,詔晉王班宰相上。十 月,葬周恭帝,不視朝。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六年春正月丙辰朔,不御殿。 三月乙卯朔,周鄭王殂於房州,輟朝十日。九月壬申, 詔晉王光義班宰相上。冬十月甲申,葬周恭帝,不視 朝。 按《禮志》,開寶六年九月詔曰:「周之宗盟,異姓為 後,此先王所以睦九族而和萬邦也。晉王親賢莫二, 位望俱崇,方資夾輔之功,俾先三事之列,宜位宰相 上。」

開寶七年春正月庚戌朔,不御殿。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開寶八年春正月甲戌朔,以出師,不御殿。十二月甲 子,契丹遣使耶律烏正來賀正旦。丁卯,吳越國王乞 以長春節朝覲,從之。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開寶九年二月,吳越王錢俶來朝。七月,陳洪進乞朝 覲。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九年春二月己未,吳越國王 錢俶偕子惟濬等朝於崇德殿,進銀、絹以萬計。壬戌, 錢俶進賀平昇州銀、絹、乳香、吳綾、紬綿、錢、茶、犀、象、香 藥皆億萬計。秋七月戊寅,泉州節度使陳洪進乞朝 覲。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