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26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六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六十八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六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六十八卷目錄

 朝賀部彙考十二

  元太祖一則 太宗一則 憲宗四則 世祖中統一則 至元二十一則 成宗元貞一

  則 大德七則 武宗至大三則 仁宗皇慶一則 延祐三則 英宗至治二則 泰定帝

  泰定四則 文宗天曆二則 至順三則 順帝元統二則 至元三則 至正二則

禮儀典第二百六十八卷

朝賀部彙考十二[编辑]

[编辑]

太祖元年大會諸王群臣[编辑]

按《元史太祖本紀》:「元年丙寅,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 斿白旗,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 號曰『成吉思皇帝』。」

太宗元年即位於庫鐵烏阿剌里始立朝儀[编辑]

按《元史太宗本紀》:「元年己丑,秋八月己未,諸王百官 大會於怯綠連河曲雕阿蘭之地,以太祖遺詔,即皇 帝位於庫鐵烏阿剌里,始立朝儀,皇族尊屬皆拜頒。 大札撒,印度國主、木羅夷國主來朝。」

按《續文獻通考》:「元太宗即皇帝位,耶律楚材時為中 書令,定策立禮儀,皇族尊長皆令就班列拜,尊長之 有拜禮自此始。」

憲宗元年詔諸官屬不得以朝覲斂民財忽必烈入覲[编辑]

按《元史憲宗本紀》,「元年辛亥夏六月,詔諸官屬不得 以朝覲為名賦斂民財。」 按《世祖本紀》,帝諱忽必烈, 憲宗即位,夏六月,入覲憲宗於曲先惱兒之地。 憲宗四年秋七月,忽必烈還自大理,入覲於獵所。是 歲,會諸王於顆顆腦兒之西。

按:《元史憲宗本紀》云云。

憲宗六年春,帝會諸王百官於欲兒陌哥都之地。「是 歲高麗國王細《嵯甫》雲南酋長摩合羅嵯及素丹諸 國來覲。」

按:《元史憲宗本紀》云云。

憲宗八年戊午春正月朔,幸也里本朵哈之地,受朝 賀。夏四月,駐蹕六盤山,諸郡縣守令來覲。

按:《元史憲宗本紀》云云。

世祖中統元年會諸王大臣於開平[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中統元年春三月戊辰朔,車駕至 開平,親王合丹、阿只吉率西道諸王,塔察兒、也先哥、 忽剌忽兒、瓜都率東道諸王皆來會,與諸大臣勸進, 帝三讓,諸王大臣固請,辛卯,即皇帝位。」

至元元年詔史權等赴上都朝會並詔高麗國王來朝始立朝儀[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元年春二月「癸酉。車駕幸上 都。詔諸路總管史權等二十三人赴上都大朝會。夏 四月己卯。詔高麗國王王植來朝上都修世見之禮。」 六月戊申高麗國王王植來朝。冬十月壬寅朔高麗 國王王植來朝 按《王磐傳》。「磐遷太常少卿。乞致仕。 不允。時宮闕未建。朝儀未立。凡遇稱賀。臣庶雜至帳 殿」前,執法者患其喧擾,不能禁。磐上疏曰:「按舊制,天 子宮門不應入而入者謂之闌入。闌入之罪,由第一 門至第三門,輕重有差。宜令宣徽院籍兩省而下百 官姓名,各依班序,聽通事舍人傳呼贊引,然後進。其 越次者,殿中司糾察定罰。不應入而入者,準闌入罪。 庶朝廷之禮,漸可整肅。」於是儀制始定。

按《輟耕錄》:「大元受天命,肇造區夏,列聖相承,至於世 皇。至元初,尚未遑興建宮闕,凡遇稱賀,則臣庶皆集 帳前,無有尊卑貴賤之辨。執法官厭其喧雜,揮杖擊 逐之,去而復來者數次。翰林承旨王文忠公磐時兼 太常卿,慮將貽笑外國,奏請立朝儀,遂如其言。」 至元六年冬十月己卯,定朝儀服色。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七年,帝御行宮,觀劉秉忠等所起朝儀。高麗國 王來朝。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七年春正月辛丑朔,高麗國 王王植遣使來賀。甲寅,高麗國王王植遣使來言,「比 奉詔臣已復位,今從七百人入覲。詔令從四百人來, 餘留之西京。二月丙子,帝御行宮,觀劉秉忠、孛羅、許 衡及太常卿徐世隆所起朝儀,大悅,舉酒賜之。乙未, 高麗國王王植來朝,求見皇子燕王。詔曰:『汝一國主 也,見朕足矣』。」植請以子愖見,從之。詔諭植曰:「汝內附 在後,故班諸王下。我太祖時,亦都護先附,即令齒諸 王上;阿思蘭後附,故班其下。卿宜知之。」又詔令國王 頭輦哥等舉軍入高麗舊京,以脫脫朵兒、焦天翼為 其國達魯花赤,護送植還國。世子愖奏乞隨朝及尚 主,不許,命隨其父還國。秋八月,高麗「世子王愖來賀 聖誕節。」閏十一月丁卯朔,高麗世子王愖還,賜王植 《至元八年曆「至元八年三月,敕元正聖節朝會諸儀,皆隸侍儀司。」 八月,初定朝儀。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八年春三月「甲戌。敕元正聖 節朝會。凡百官表章。外國進獻使臣陛見朝辭禮儀。 皆隸侍儀司。秋八月己未。聖誕節。初立內外仗及雲 和署樂位。冬十一月乙亥。劉秉忠及王磐徒單公履 等言。元正朝會聖節詔赦。及百官宣敕。具公服迎拜 行禮。」從之 按《禮樂志》。元之有國。肇興朔漠。朝會燕 饗之禮,多從本俗。太祖元年,大會諸侯王於阿難河, 即皇帝位,始建九斿白旗。世祖至元八年,命劉秉忠、 許衡始制朝儀。自是皇帝即位,「元正、天壽節,及諸王、 外國來朝,冊立皇后、皇太子,群臣上尊號,進太皇太 后、皇太后冊寶」,暨郊廟禮成,群臣朝賀,皆如朝會之 儀。而大饗宗親,錫宴大臣,猶用本俗之禮為多。 世 祖至元八年秋八月己未,初起朝儀。先是至元六年 春正月甲寅,太保劉秉忠、大司農孛羅奉旨,命趙秉 溫、史杠訪前代知禮儀者,肄習朝儀。既而秉忠奏曰: 「一人習之,雖知之莫能行也。」得旨,許用十人。遂徵儒 生周鐸、劉允中、尚文、岳忱、關思義、侯祐賢、蕭琬、徐汝 嘉,從亡金故老烏古倫居貞、完顏復昭、完顏從愈、葛 從亮、于伯儀及國子祭酒許衡、太常卿徐世隆,稽諸 古典,參以時宜,沿情定制,而肄習之,百日而畢。秉忠 復奏曰:「無樂以相須,則禮不備。」奉旨,搜訪舊教坊樂 工,得杖鼓色楊皓、笛色曹楫、前行色劉進、教師鄭忠, 依律運譜,被諸樂歌,六月而成,音聲克諧,陳於萬壽 山便殿,帝聽而善之。秉忠及翰林、太常奏曰:「今朝儀 既定,請備執禮員。」有旨命丞相安童、大司農孛羅擇 蒙古宿衛士可習容止者二百餘人,肄之期月。七年 春二月,奏以丙子觀禮。前期一日,布綿蕝金帳殿前, 帝及皇后臨觀於露階,禮文樂節,悉無遺失。冬十有 一月戊寅,秉忠等奏請建官典朝儀,帝命與尚書省 論定以聞。八年春二月,立侍儀司,以忽都于思、也先 乃為左石侍儀,奉御趙秉溫為禮部侍郎兼侍儀司 事,周鐸、劉允中為左右侍儀使,尚文、岳忱為左右直 侍儀事,關思義、侯祐賢為左右侍儀副使,蕭琬、徐汝 嘉為僉左右侍儀事,烏古倫居貞為承奉班都知,完 顏復昭為引進副使,葛從亮為侍儀署令,于伯儀為 尚衣局大使。夏四月,侍儀司奏請製內外仗,如歷代 故事。從之。秋七月,內外仗成。遇八月帝生日,號曰天 壽,聖節用朝儀自此始。 元正受朝儀,前期三日,習 儀于聖壽萬安寺,前二日陳設于殿庭。至期,大昕,侍 儀使引導從護尉各服其服,入至寢殿前,捧牙牌跪 報外辦。內侍入奏,出傳制曰「可。」侍儀俛伏,興。皇帝出 閤陞輦,鳴鞭三,侍儀使拜。通事舍人分左右引擎執 護尉,劈正斧中行導至大明殿外,劈正斧直正門,北 向立。導從倒卷序立,惟扇置于椅。侍儀使導駕時,引 進使同內侍官,引宮人擎執導從,入至皇后宮庭,捧 牙牌跪報外辦。內侍入啟,出傳旨曰「可。」引進使俛伏, 興。皇后出閤陞輦,引進使引導從導至殿東門外,引 進使分退押直至堊塗之次,引導從倒卷出。俟兩宮 升御榻,鳴鞭三,劈正斧,退立於露階東。司晨報時,雞 唱畢,尚引引殿前班,皆公服,分左右入日精、月華門, 就起居位相向立。通班舍人唱曰「左右衛上將軍兼 殿前都點檢臣某以下起居。」尚引唱曰:「鞠躬」,曰:「平身」, 引至丹墀拜位,知班報:「班齊。」宣贊唱曰:「拜」,通贊贊曰: 「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都點檢稍前」,宣贊報曰: 「聖躬萬福。」通贊贊曰:「復位」,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 身」,曰:「搢笏」,曰:「鞠躬」,曰:「三舞蹈」,曰:「跪左膝」,三叩頭,曰:「山 呼」,曰:「山呼」,曰:「再山呼。」

凡傳山呼控鶴呼譟應和,曰「萬歲。」 傳再山呼應,曰「萬萬歲。」 後倣此。

曰:「出笏」,曰:「就拜」,曰「興」,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宣 贊唱曰:「各恭事。」兩班點檢,宣徽將軍分左右陞殿。宿 直以下分立殿前,尚廄分立仗南,管旗分立大明門 南楹。俟后妃、諸王、駙馬以次賀獻。禮畢,典引引丞相 以下皆公服,入日精、月華門,就起居位。通班唱曰:「文 武百寮開府儀同三司、錄軍國重事、監修國史、右丞」 相臣某以下起居。典引贊曰:「鞠躬」,曰:「平身」,引至丹墀 拜位,知班報班齊。宣贊唱曰:「拜」,通贊贊曰:「鞠躬」,曰:「拜」, 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曰:「搢笏」,曰:「鞠躬」,曰:「三舞蹈」,曰: 「跪左膝」,三叩頭,曰:「山呼」,曰:「山呼」,曰:「再山呼」,曰:「出笏」,曰: 「就拜」,曰:「興」,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侍儀使詣丞 相前請進酒,雙引升殿前行。樂工分左右,引登歌者 及舞童、舞女以次升殿門外露階上。登歌之曲各有 名音,中本月之律。丞相至宇下褥位立,侍儀使分左 右北向立。俟前行色曲將半,舞旋列定。通贊唱曰:「分 班。」樂作。侍儀使引丞相由南東門入,宣徽使奉隨至 御榻前。丞相跪,宣徽使立於東南。曲終,丞相祝贊曰: 「溥天率土,祈天地之洪福,同上皇帝皇后億萬歲壽。」 宣徽使答曰:「如所祝。」丞相俛伏,興,退詣進酒位。尚醞 官以觴授丞相,丞相搢笏捧觴,北面立。宣徽使復位前行色降舞,旋至露階上,教坊奏樂,樂舞。至第四拍, 丞相進酒,皇帝舉觴,宣贊唱曰:「殿上下侍立臣寮皆 再拜。」通贊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丞 相三進酒畢,以觴授尚醞官,出笏。侍儀使雙引自南 東門出,復位,樂止。

至元七年進酒儀:班首至殿前褥位立,前行進曲,尚醞官執空杯自正門出,授班首,班首搢笏,執空杯由正門入,至御榻前跪,俟曲終以杯授尚醞官,出笏祝贊宣徽使曰「諾。」 班首俛伏,興。班首、宣徽使由南東門出,各復位。班首以下舞蹈山呼,五拜,百官分班,教坊奏樂,尚醞官進酒,殿上下侍立,臣寮皆再拜。三進酒畢。班首降至丹墀。

通贊贊曰:「合班。」禮部官押進奏表章禮物二案至橫 階下,宣禮物舍人進讀《禮物目》,至第二重階,俟進讀 表章官等至宇下,齊跪。宣表目舍人先讀中外百司 表目,翰林院官讀中書省表畢,皆俛伏,興,退降第一 重階下立。俟進讀禮物舍人陞階,至宇下,跪讀《禮物 目》畢,俛伏,興,退。同降至橫階,隨表章西行至右樓下, 侍儀仍領之。禮物東行,至左樓下,太府受之。宣贊唱 曰「拜」,通贊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平身」,曰:「搢笏」,曰:「鞠 躬」,曰「三舞蹈」,曰「跪左膝。」三叩頭,曰:「山呼」,曰:「山呼」,曰:「再 山呼」,曰「出笏」,曰:「就拜」,曰「興」,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 立。」僧道、耆老、外國、蕃客以次而賀。禮畢,大會諸王、宗 親、駙馬大臣,宴饗殿上。侍儀使引丞相等陞殿侍宴。 凡大宴,馬不過一,羊雖多,必以獸人所獻之鮮及脯 鱐折其數之半。預宴之服,衣服同制,謂之「質孫。」四品 以上,賜酒殿上,典引引五品以下,賜酒於日精、月華 二門之下。宴畢,鳴鞭三。侍儀使導駕,引進使導后還 寢殿,如來儀。 天壽聖節受朝儀、《郊廟禮成受賀儀》, 並如元正儀。皇帝即位受朝儀。前期三日,習儀於 萬安寺,前二日陳設於殿庭。前一日,設宣詔位於闕 前。至期,大昕,侍儀使引導從護尉,各服其服,至皇太 子寢閤前,捧牙牌跪報外辦。內侍傳旨曰「可。」侍儀使 俛伏興,皇太子出閤,侍儀使前導,由崇天門入,升大 明殿。引進使引導從至皇太子妃閤前,跪報外辦。內 侍出傳旨曰:「可。」引進使俛伏,興,前導由鳳儀門入。俟 諸王以國禮扶皇帝登寶位畢,鳴鞭三。尚引、引點檢 以下皆公服入就起居位。起居贊拜,如元正朝儀。兩 班點檢、宣徽將軍、宿直、尚廄、管旗各恭事。俟后妃、諸 王、駙馬以次賀獻禮畢,參議中書省事四人,以篚奉 詔書,由殿左門入,至御榻前。參議中書省事跪奏「詔 文」,俛伏,興,以詔授典瑞使,押寶畢,置于篚,對舉,由正 門出,樂作,至闕前,以詔置于案。文武百僚各公服就 位,北向立。侍儀使稱有制,宣贊唱曰「拜」,通贊贊曰「鞠 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曰「班首稍前」,典引引 班首至香案前,通贊贊曰「跪」,曰「在位官皆跪。」司香贊 曰「搢笏」,通贊贊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出笏」,曰: 「就拜」,曰:「興」,曰:「復位。」宣贊唱曰:「拜。」通贊贊曰:「鞠躬」,曰:「拜」, 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侍儀使以詔授左司郎中,郎 中跪受,同譯史稍西,陞木榻,東向宣讀。通贊贊曰:「在 位官皆跪。讀詔」,先以國語宣讀,隨以漢語譯之。讀畢, 降榻,以詔授侍儀使,侍儀使置於案。通贊贊曰:「就拜」, 曰:「興」,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搢笏」,曰「鞠躬」,曰「三舞蹈。」 曰「跪左膝」,「三叩頭」,曰:「山呼」,曰:「山呼」,曰「再山呼」,曰:「出笏」, 曰:「就拜」,曰「興」,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立。」典引引丞 相以下皆公服入起居位。起居、拜舞、祝頌、進酒、獻表、 賜宴,並同元正受朝儀。宴畢,鳴鞭三,侍儀使導駕,引 進使導后入寢殿,如來儀。次日,以詔頒行, 群臣上 皇《帝尊號禮成受朝賀儀》「前期二日儀。」鸞「司設大次 於大明門外。又設進冊案于殿內御座前之西,進寶 案於其東;設受冊案於御座上之西,受寶案於其東。 侍儀司設冊案於香案南,寶案又于其南。禮儀使位 於前,冊使、冊副位於庭中,北面,引冊、奉冊、舉冊、讀冊、 捧冊官位于右,引寶、奉寶、舉寶、讀寶、捧寶官位于左」, 以北為上。百官自金玉府迎冊寶,奉安中書省如常 儀。前期一日,右丞相率公卿朝服,儀衛音樂導冊寶 二案出自中書,至闕前,控鶴奠案,方輿中道,冊使等 奉隨入大次內方輿奠案,侍儀使引冊使以下由左 門以出,百官趨退。至期大昕,右丞相以下百官,各公 服集闕廷,儀仗護尉就位,侍儀使、禮儀使引導從導 皇帝陞大明殿,引進使引導從導皇后陞殿。尚引引 殿前班入起居位,起居山呼拜舞畢,宣贊唱曰:「各恭 事。」皇太子、諸王、后妃、公主以次陞殿,鳴鞭三。侍儀使、 引冊、引寶導冊寶由正門入,樂作。奉冊使、右丞相率 冊官由右門入,奉寶使、御史大夫率寶官由左門入, 至殿下,置冊案於香案南,寶案又奠於其南,樂止。侍 儀使、引冊使以下就起居位,典引引群臣入就位,通 班舍人唱曰「文武百僚具官臣某以下起居。」典引贊 曰「鞠躬」,曰「平身」,引至丹墀拜位。宣贊唱曰「拜」,通贊贊 拜,舞蹈山呼如常儀畢,承奉班都知唱曰「奉冊使以 下進上冊寶。」侍儀司引冊使以下進就位,樂作。掌儀贊曰「奉冊寶官稍前,搢笏」,捧冊寶侍儀使前導,由中 道陞正階,立于下。俟奉冊使諸冊官由右階隮,奉寶 使諸寶官由左階隮畢,俱由左門入。奉冊寶至御榻 褥位前,冊西寶東,樂止。掌儀贊曰「奉冊寶官稍前,以 冊寶跪置于案」,曰「出笏」,曰「就拜」,曰「興」,曰「平身」,曰「復位」, 曰「奉冊使以下皆跪」,曰「舉冊官興,俱至案前跪」,曰「搢 笏,取冊於匣置於盤,對舉」,曰「讀冊官興」,俱至案前跪 曰:「讀冊。」讀冊官稱:「臣某謹讀冊。」讀畢,舉冊官納冊於 匣,興,以授典瑞使,出笏,立於冊案西南,典瑞使置於 受冊案。掌儀贊曰「舉寶官興。」俱至案前跪曰:「搢笏。」取 寶於盝,對舉曰:「讀寶官興」,俱至案前跪曰:「讀寶。」讀寶 官稱:「臣某謹讀寶。」讀畢,舉寶官納寶於盝,興,以授典 瑞使,出笏,立于寶案東南,典瑞使置於受寶案。掌儀 贊曰:「奉冊使以下皆就拜」,曰:「興」,曰:「平身。」參議中書省 事四人,以篚奉詔書,由殿左門入,至御榻前,跪讀詔 文如常儀。授典瑞使,押寶畢,置于篚,對舉,由正門出 至丹墀北,置于詔案。冊使以下由南東門出,就位聽 詔如儀儀。鸞使四人舁進冊寶案,由左門出。侍儀使 引班首由左階隮前行色,樂作,至宇下,樂止,舞旋至 露階立。班首入殿,宣徽使奉隨班首跪,宣徽使西北 向立。班首致詞曰:「冊寶禮畢,願上皇帝、皇后萬萬歲 壽。」宣徽使應曰:「如所祝。」樂作。通贊唱曰「分班進酒」畢, 班首由南東門出,降階復位,樂止。通贊唱曰「合班奏 進表章禮物。」贊拜、舞蹈、山呼、錫宴,並如元正之儀。 按《續文獻通考》:「至元八年,初起朝儀,殿上執事挈壺 郎二人,掌直刻漏,冠學士帽,服紫羅窄袖衫,塗金束 帶,烏靴。刻漏直御榻南,司香二人,掌侍香,以主服御 者攝之,冠服同挈壺。香案二,在刻漏東西稍南,司香 侍案側,東西相向立。酒人凡六十人,主酒二十人,主 湩二十人,主膳二十人。」冠唐帽,服同司香。酒海直漏 南酒人北面立,酒海南護尉四十人,以質子在宿衛 者攝之。冠交角幞頭,紫梅花羅窄袖衫,塗金束帶,白 錦汙胯,帶弓矢,佩刀,執骨朵,分立東西宇下。警蹕三 人,以控鶴衛士為之。冠交角幞頭,服紫羅窄袖衫,塗 金束帶,烏靴,捧立於露階。每乘輿出入,則鳴鞭以警 眾。殿下執事司香二人,亦以主服御者攝之,冠服同 殿上。司香二案,在露階南,司香東西相向立。護尉凡 四十人,以戶郎二十人、質子二十人攝之,服同宇下。 護尉夾立階戺。右階之下,伍長凡六人,都點檢一人, 右點檢一人,左點檢一人,宿衛之人及諸門者、戶者 皆屬焉。殿內將軍一人,凡殿內佩弓矢者、佩刀者、諸 司禦者皆屬焉。殿外將軍一人,宇下護尉屬焉;宿直 將軍一人,黃麾立仗及殿下護尉屬焉。右無常官。凡 朝會,則以近侍重臣攝之。服白帽,白衲襖,行縢,履襪, 或服其品之公服,恭事則侍立,舍人授以骨朵而易 笏。都點檢以玉,右點檢以瑪瑙,左點檢以水精,殿內 將軍「以瑪瑙,殿外將軍以水精,宿直將軍以金,左階 之下,伍長凡三人,殿內將軍一人,殿外將軍一人,宿 直將軍一人,冠服同右。」恭事則侍立,舍人授以骨朵 而易笏,「殿內將軍以瑪瑙,殿外將軍以水精宿直將 軍以金」,司辰郎二人,一人立左樓上,服視六品,候時 北面雞唱,一人立樓下,服視八品,候時捧牙牌趨丹 墀,跪報露階之下。右黃麾仗內設表案一、禮物案一, 輿士凡八人,每案四人。前二人,冠縷金額、交角幞頭, 緋錦寶相花窄袖襖,塗金束帶,行縢,履、襪。後二人,冠 服同前,惟襖色。青圉人十人,冠唐巾,紫羅窄袖衫,青 錦緣白錦汗褲,銅束帶,烏靴。馭立仗馬十,覆以青錦 緣緋錦鞍復,分左右,立黃麾仗南。「侍儀使二人,引進 使一人,通班舍人一人,尚引舍人一人,閱仗舍人一 人,奉引舍人一人,先輿舍人一人,糾儀官凡四人,尚 書一人,侍郎一人,監察御史二人,知班三人,視班內 失儀者白糾儀官而行罰焉。」皆東向,立右仗之東,以 北為上。「侍儀使二人,引進使一人,承奉班都知一人, 宣表目舍人一人,宣表修撰一人,宣禮物舍人一人, 奉表舍人一人,奉幣舍人一人,尚引舍人一人,閱仗 舍人一人,奉引舍人一人,先輿舍人一人,押禮物官 凡二人,工部侍郎一人,禮部侍郎一人,糾儀官凡四 人,尚書一人,侍郎一人,監察御史二人,知班三人,視 班內如左右輦路。」宣贊舍人一人,通贊舍人一人,戶 郎二人,承傳贊席前,皆西向,立左仗之西,以北為上。 凡侍儀使、引進使、尚書、侍郎、御史,各服其本品之服。 承奉班都知舍人,借四品服。知班冠展角幞頭,服紫 羅窄袖衫,塗金束帶,烏靴。護尉三十人,以質子在宿 衛者攝之,立大明門闑外,冠服同宇下。護尉承傳二 人,控鶴衛士為之,立大明門楹間,以承傳于外。仗冠 服同警蹕,執金柄小骨朵。殿下黃麾仗凡四百四十 有八人,分布於丹墀左右,各五行。右前立,執大蓋二 人,執華蓋二人,執紫方蓋一人,執方蓋二人,執曲蓋 二人,冠展角幞頭,服紫緋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烏 靴。次二列,執朱團扇八人,執大雉扇八人,執中雉扇 八人,執小雉扇八人,冠武弁,服同執蓋者。次三列,執「黃麾」幡十人,武弁、青絁生色寶相花袍,青勒帛,烏靴。 執絳引幡十人,武弁、緋絁生色寶相花袍,緋勒帛,烏 靴。執信幡十人,冠服同上,其色黃;執「傳教」幡十人,冠 服同上,其色白;執「告止」幡十人,冠服同上,其色紫。次 四列以下,「執葆蓋」四十人,服緋絁生色寶相花袍,勒 帛,烏靴,執儀鍠斧四十人,冠服同上,其色黃。執小戟。 蛟龍掌四十人,冠服同上,其色青。左列亦如之,皆以 北為上。押仗四人,行視仗內而檢之,冠服同警蹕者。 旗仗執護引屏凡五百二十有八人,分左右以列。左 前列,建《天下太平旗》第一,牙門旗第二,執者一人,護 者四人,皆五色緋巾,五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雲 頭靴,執人佩劍,護人加弓矢,後屏五人,執槊,朱兜鍪, 朱甲,雲頭靴。左二列,日旗第三,龍君旗第四,執者一 人,護者四人,後屏五人,巾服執佩同前列。右前列,建 《皇帝萬歲旗》第一,牙門旗第二,執者一人,護者四人, 後屏五人,巾服執佩同左前列。右二列,月旗第三,虎 君旗第四,執者一人,護者四人,後屏五人,巾服執佩 同前列。左次三列。《青龍旗》第五,執者一人,黃絁巾,黃 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護者二人,朱白二 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加弓 矢。《天王旗》第六,執者一人,巾服同上;護者二人,青白 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加 弓矢;後屏五人,執槊,朱兜鍪,朱甲,雲頭靴。《風伯旗》第 七,執者一人,護者二人,後屏五人,巾服佩執同天王 旗。《雨師旗》第八,執者一人,護者二人,後屏五人,巾服 佩執同青龍旗。《雷公旗》第九,執者一人,巾服佩執同 護者二人,青紫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 帛,花靴,佩劍,加弓矢;後屏五人,執槊,白兜鍪,白甲,雲 頭靴。《電母旗》第十,執者一人,護者二人,後屏五人,巾 服執佩同《風伯旗》。《吏兵旗》第十一,執者一人,護者二 人,巾服執佩同《雷公旗》,後屏五人,執槊,黃兜鍪,黃甲, 雲頭靴。右次三列,《白虎旗》第五,執者一人,黃絁巾,黃 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護者二人,青朱二 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加弓 矢。《天王旗》第六,執者一人,巾服執佩同護者二人,青 朱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 加弓矢;後屏五人,執槊,朱兜鍪,朱甲,雲頭靴。《江瀆旗》 第七,執者一人,護者二人;後屏五人,巾服執佩同天 王旗。《河瀆旗》第八,執者一人,巾服執佩同護者二人, 青紫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 劍,加弓矢。後屏五人,巾服執佩,同白虎旗。淮瀆旗第 九。原本闕《濟瀆》旗第十,執者一人,巾服執佩同護者 二人,朱白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 靴,佩劍,加弓矢;後屏五人,執槊,青兜鍪,青甲,雲頭靴。 《力士旗》第十一,執者一人,護者二人,後屏五人,巾服 執佩同「《河瀆》旗」二十二。旗內拱衛直指揮使二人,分 左右立,服本品朝服,執玉斧。次臥瓜一列,次立瓜一 列,次列絲一列,冠縷金額、交角幞頭,緋金寶相花窄 袖襖,塗金荔枝束帶,行縢,履、襪。次鐙仗一列,次梧仗 一列,次班劍一列,並分左右立,冠縷金額、交角幞頭, 青錦寶相花窄袖襖,塗金荔枝束帶,行縢,履、襪。左次 四列。《朱雀旗》第十二,執者一人,黃絁巾,黃絁生色寶 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護者二人,青白二色絁巾,二 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加弓矢;後屏五 人,執槊,朱兜鍪,朱甲,雲頭靴。《木星旗》第十三,執者一 人,巾服執佩同護者二人,青朱二色絁巾,二色絁生 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加弓矢;後屏五人,執槊, 青兜鍪,青甲,雲頭靴。《熒惑旗》第十四,執者一人,巾服 執佩同護者二人,青紫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寶相 花袍,勒帛,花靴,佩劍,加弓矢;後屏五人,巾服執佩同 《朱雀旗》。《土星旗》第十五,執者一人,護者二人,巾服執 佩同《熒惑》旗,後屏五人,執槊,黃兜鍪,黃甲,雲頭靴。《太 白旗》第十六,執者一人,護者二人,巾服執佩同「《木星》 旗」,後屏五人,執槊,白兜鍪,白甲,雲頭靴。《水星旗》第十 七,執者一人,護者二人,巾服執佩同太白旗後屏五 人,執槊,紫兜鍪,紫甲,雲頭靴。鸞旗第十八,執者一人, 巾服執佩同;護者二人,朱白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 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加弓矢;後屏五人,巾服執 佩同木星旗右。次四列,《元武》旗第十二,執者一人,黃 絁巾,黃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護者二人, 朱白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 劍,加弓矢;後屏五人,紫兜鍪,紫甲,雲頭靴,執槊。《東岳 旗》第十三,執者一人,護者二人,巾服執佩同《元武旗》; 後屏五人,執槊,青兜鍪,青甲,雲頭靴。《南嶽旗》第十四, 執者一人,巾服執佩同護者二人,青白二色絁巾,二 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加弓矢;後屏五 人,執槊,朱兜鍪,朱甲。《中嶽旗》第十五,執者一人,巾服 執佩同護者二人,紫青二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 花靴,佩劍,加弓矢;後屏五人,執槊,黃兜鍪,黃甲,雲頭 靴。《西嶽旗》第十六,執者一人,巾服執佩同護者二人, 朱青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加弓矢;後屏五人,執槊,白兜鍪,白甲。《北嶽旗》第十 七,執者一人,護者二人,巾服執佩同《南嶽旗》;後屏五 人,巾服執佩同《元武旗》。麒麟旗第十八,執者一人,護 者二人,後屏五人,巾服執佩同西嶽旗。左次五列:角 宿旗第十九,亢宿旗第二十,氐宿旗第二十一,房宿 旗第二十二,心宿旗第二十三,尾宿旗第二十四,箕 宿旗第二十五。每旗執者一人,黃絁巾,黃絁生色寶 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護者二人,青朱二色絁巾,二 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加弓矢;後屏五 人,青兜鍪,青甲,執槊。右次五列:奎宿旗第十九,婁宿 旗第二十,胃宿旗第二十一,昴宿旗第二十二,畢宿 旗第二十三,觜宿旗第二十四,參宿旗第二十五。每 旗,執者一人,黃絁巾,黃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 佩劍;護者二人,青朱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寶相花 袍,勒帛,花靴,佩劍,加弓矢;後屏五人,執槊,白兜鍪,白 甲。左次六列,斗宿旗第二十六,牛宿旗第二十七,女 宿旗第二十八,虛宿旗第二十九,危宿旗第三十,室 宿旗第三十一,璧宿旗第三十二。每旗執者一人,黃 絁巾,黃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護者二人, 朱白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 劍,加弓矢;後屏五人,執槊,紫兜鍪,紫甲。右次六列,井 宿旗第二十六,鬼宿旗第二十七,柳宿旗第二十八, 星宿旗第二十九,張宿旗第三十,翼宿旗第三十一, 軫宿旗第三十二。每旗執者一人,黃絁生色寶相花 袍,勒帛,花靴,佩劍;護者二人,朱白二色絁巾,二色絁 生色寶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劍,加弓矢;後屏五人,執 槊,朱兜鍪,朱甲,宮內導從。警蹕二人,以控鶴衛士為 之,並列而前行,掌鳴鞭以警眾。服見前。天武二人,執 金鉞,分左右行,金兜鍪,金甲,蹙金素汗衫,金束帶,綠 雲靴。舍人二人,服視四品。主服御者凡三十人,執骨 朵二人,執幢二人,執節二人,皆分左右行;攜金盆一 人由左;負金椅一人由右;攜金水瓶。《鹿盧》一人由左; 執巾一人由右;捧金香毬二人,捧金香盒二人,皆分 左右行;捧金唾壺一人由左;捧金唾盂一人由右;執 金拂四人,執升龍扇十四人,皆分左右行。冠交角幞 頭,服紫羅窄袖衫,塗金束帶,烏靴。《劈玉斧》官一人,由 中道,近侍重臣攝之。侍儀使四人,分左右行,佩弓矢; 十人,分左右,由外道行,服如主服,御者佩寶刀。十人, 分左右行,冠鳳翅唐巾,服紫羅辮線襖,金束帶,烏韡。 至元九年春正月乙酉,定受宣敕官禮儀。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十一年正月,始御大明殿受朝賀。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一年春正月己卯朔,宮闕 告成,帝始御正殿,受皇太子諸王百官朝賀。」

按《春明夢餘錄》:「元世祖至元十一年正旦,始御大明 殿受朝賀。及後天壽節,皆行朝賀禮。每日則宰執入 延春閣及別殿奏事而已。」元大朝,殿上設滿案香 案。「酒海殿門外中道設褥位,丹陛中道設鳴鞭,丹陛 中道設香案,又設表案禮物案。中道南東西設樂位, 內設黃麾立仗,設外牙牙門立仗。」又酒海之前,一人 手執玉鉞,立於陛下。鉞乃殷時之物,長三尺有奇,廣 半之,通體花紋。宋藏宣和殿中,為金所得,後歸元,以 為大寶。其服制,祀天則服大裘而加袞,正旦聖節則 常衣不被袞冕,惟祀宗廟則服之。內庭大宴則服質 孫。質孫者,華言一色服也。臣下朝會之服,則用唐、宋 公服:一品紫玉帶,二品紫犀帶,三品、四品紫金帶,五 品紫角帶,六品、七品緋角帶,八品、九品綠角帶。其京 官賜宴則有質孫。其制冬之服凡幾等:大紅納石失, 大紅怯綿里,大紅官素各一,桃紅、藍、綠官素各一,紫 黃、鴉青各一。「納石失」者,金錦也。「怯綿里」者,剪茸也。 至元十三年,召伯顏偕宋君臣入朝。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三年春二月,行中書省右 丞相伯顏等以宋主顯舉國內附,具表稱賀。丁未,詔 諭臨安新附府州司縣官吏士民軍卒人等曰:「間者 行中書省右丞相伯顏遣使來奏,宋母后、幼主暨諸 大臣百官已於正月十八日齎璽綬奉表降附。朕惟 自古降王必有朝覲之禮,已遣使特往迎致。爾等各 守職業,其勿妄生疑畏。」庚申,召伯顏偕宋君臣入朝。 三月乙亥,伯顏等發臨安。丁丑,阿塔海、阿剌罕、董文 炳詣宋主宮,趨宋主顯同太后入覲。夏五月乙未朔, 伯顏以宋主顯至上都。制授顯開府儀同三司、檢校 大司徒,封瀛國公。

至元十五年八月,遣禮部尚書柴椿等使安南國,詔 切責之,仍俾其來朝。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十六年。詔諭安南世子及占城國主來朝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六年。「冬十一月壬子。遣禮 部尚書柴椿。偕安南國使杜中贊。齎詔往諭安南國 世子陳日烜。責其來朝。十二月。詔諭占城國主。使親 自來朝。」

至元十七年,高麗及羅氏鬼國來朝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七年秋八月戊戌,高麗王 王睶來朝。九月丁卯,羅氏鬼國主阿察及阿里降,安 西王相李德輝遣人偕入覲。冬十一月復遣宣慰使 教化孟慶元等持詔諭占城國主,令其子弟或大臣 入朝。」

至元十八年。冬十一月壬午,「詔諭瓜哇國主,使親來 覲。」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十九年春二月癸丑,大良平元帥蒲元圭遣其 男世能入覲。秋八月乙卯,御正殿,受皇太子、諸王、百 官朝賀。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二十年,周文英入見。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年秋七月庚午,新附官 周文英入見,其贄禮銀萬兩,金四十錠。」

至元二十一年,受朝於大明殿。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一年「春正月乙卯,帝御 大明殿,右丞相和禮霍孫率百官奉玉冊玉寶,上尊 號曰『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諸王百官朝 賀,如朔旦儀。夏四月戊申,高麗王王睶及公主以其 世子謜來朝』。」

至元二十二年秋七月丁亥,廣東宣慰使月的迷失 入覲。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二十三年春正月戊辰朔,以皇太子故,罷朝賀。 二月,荊湖行省平章奧魯赤以征交趾事宜請入覲, 詔乘傳赴闕。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二十四年正月,受朝賀。九月,高麗王來朝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四年春正月壬申,御正 殿,受諸王百官朝賀。秋七月庚戌,雲南行省愛魯言, 「金齒酋打奔等兄弟求內附,且乞入覲。」九月壬子。高 麗王王睶來朝。 至元二十八年夏六月乙酉,洗國王洞主市備什王 弟同來朝。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二十九年正月朔,以日食罷朝。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九年春正月甲午朔,以 日食,免朝賀。秋九月辛酉,詔諭安南國陳日燇,使親 入朝。冬十月丙申,四川行省以洞蠻酋長向思聰等 七人入朝。十一月丙戌,提省溪、錦州銅人等洞酋長 楊秀朝等六人入見,進方物。」

至元三十年春正月庚午,驗洞酋長楊總國等來朝。 丙子,西番一甸蠻酋三人來覲。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受朝於大安閣。

按《元史成宗本紀》:「至元三十一年夏四月甲午,即皇 帝位,受諸王宗親文武百官朝於大安閣。五月庚午, 諸王亦里不花來朝。」「秋七月甲戌,詔招諭暹國王敢 木丁來朝。」

成宗元貞二年秋九月辛未聖誕節帝駐蹕安同泊受諸王百官賀[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大德二年秋九月己丑聖誕節駐蹕阻媯之地受諸王百官賀[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大德三年秋九月癸未「聖誕節駐蹕古柵受諸王百 官賀。」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大德四年,弔吉而等國來朝。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四年夏六月甲子,弔吉而、瓜 哇、暹國、蘸八等國二十二人來朝,賜衣遣之。秋七月 乙酉,緬國阿散哥也弟者蘇等九十一人各奉方物 來朝。」

大德五年夏五月丙辰,曲靖等路宣慰使兼管軍萬 戶忽林失來朝。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大德七年夏五月丁未,床兀兒來朝。閏五月庚辰,雲 南行省平章也速帶而入朝。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大德九年,受朝於壽寧宮。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九年秋九月戊申,聖誕節,帝 駐蹕於壽寧宮,受朝賀。冬十月,諸王忽剌出及昔而 吉思來賀立皇太子,賜鈔及衣服、弓矢等有差。 大德十一年正月朔,免朝賀。五月,武宗即位,大朝諸 王百官。」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十一年春正月丙辰朔,免朝 賀 按《武宗本紀》,大德十一年「夏五月甲申,皇帝即 位於上都,受諸王文武百官朝於大安閣。冬十一月 丙寅,帝朝隆福宮,上皇太后玉冊玉寶。戊寅,授皇太 子玉冊。己卯,以皇太子受冊禮成,帝御大明殿,受諸王百官朝賀。」

武宗至大元年春三月壬午嗣漢天師張與材來朝加金紫光祿大夫封留國公[编辑]

按:《元史武宗本紀》云云。

至大三年,西北諸王察八兒等來朝。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三年春三月乙酉,尚書省臣 言,「昔世祖有旨,以叛王海都分地五戶絲為幣帛,俟 彼來降賜之,藏二十餘年。今其子察八兒向慕德化, 歸覲闕廷,請以賜之。」帝曰:「世祖謀慮深遠若是,待諸 王朝會頒賞既畢,卿等備述其故,然後與之,使彼知 愧。」夏六月丁巳,敕今歲諸王妃主朝會頒賚,一如至 大元年例。壬申,以西北諸王察八兒等來朝,告祀太 廟。賜脫虎脫、三寶奴珠衣,封三寶奴為楚國公。冬十 月戊申,帝率皇太子、諸王、群臣朝興聖宮,上皇太后 尊號冊寶曰「儀天興聖慈仁昭懿壽元皇太后。」 至大四年正月朔,免朝賀。三月,仁宗即位,朝諸王百 官於大明殿。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四年春正月癸酉朔。帝不豫, 免朝賀 按《仁宗本紀》:至大四年春二月。「思州軍民 宣撫司招諭官唐銓以洞蠻楊正思等五人來朝。賜 金帛有差。三月庚寅。即皇帝位於大明殿,受諸王百 官朝賀。夏四月行省臣預朝會者。賞銀有差。六月戊 辰。敕諸王朝會後至者如例給賜。」秋七月,以朝會恩, 賜諸王禿滿金百五十兩、銀五千二百五十兩、幣帛 三千疋。閏七月乙巳,以朝會恩,賜月赤察兒、床兀兒 金二百兩、銀二千八百兩、幣帛有差。

仁宗皇慶元年冬十一月庚申緬國主遣其婿及雲南不農蠻酋長岑福來朝[编辑]

按:《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延祐元年敕諸王入覲者於夏時至上都[编辑]

按《元史仁宗本紀》:「延祐元年夏六月,敕諸王戚里入 覲者,宜趁夏時芻牧至上都,毋輒入京師,有事則遣 使奏稟。」

延祐四年春閏正月,賜諸王、宗戚朝會者金三百兩、 銀二千五百兩、鈔四萬三千九百錠。

按:《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延祐七年正月癸未,帝御殿受朝。是年三月,英宗即 位,兩受朝賀。

按《元史仁宗本紀》,延祐七年春正月辛巳朔,日有食 之。帝齋居損膳,輟朝賀。癸未帝御大明殿受諸王百 官朝賀 按《英宗本紀》,延祐七年春三月庚寅。帝即 位。「壬辰,太皇太后受百官朝賀於興聖宮。冬十一月 辛巳,以親祀太廟禮成。御大明殿受朝賀。十二月乙 卯,率百官奉玉冊玉寶。加上太皇太后尊號曰儀天 興聖慈仁昭懿壽元全德泰寧福慶徽文崇祐太皇 太后。」丙辰,以太皇太后加號禮成,御大明殿受朝賀。

英宗至治元年忽都荅兒張嗣成來朝[编辑]

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元年春正月,諸王忽都荅兒 來朝。夏六月壬戌,龍虎山張嗣成來朝,授太元輔化 體仁應道大真人。」

至治三年七月,諸王徹徹禿入朝。八月,泰定帝即位。 十月,受朝於大明殿。

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三年「秋七月,諸王徹徹禿入 朝請印,帝以其政績未著,不允」 按《泰定帝本紀》,至 治三年秋八月,帝即位。冬十一月丁未,御大明殿,受 諸王百官朝賀。

泰定帝泰定元年夏六月諸王寬徹亦里吉赤來朝按元史泰定帝本紀云云[编辑]

泰定二年,諸王忽塔梯迷失等及平伐苗酋的娘等 入覲。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二年春閏正月戊寅,諸王 忽塔梯迷失等來朝,賜金銀鈔幣有差。二月丁亥,平 伐苗酋的娘率其戶十萬來降,土官三百六十人請 朝。湖廣行省請汰其眾還部,令的娘等四十六人入 覲,從之。」

泰定三年,諸王來朝。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三年春正月,諸王薛徹禿、 晃火帖木兒來朝,賜金、銀、鈔、幣有差。夏六月戊子,諸 王脫脫等來朝,賜金、銀、鈔、幣有差。」

泰定四年,諸王《買奴》及雲南土官來朝。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四年春正月甲辰,諸王買 奴來朝,賜金一錠、銀十錠、鈔二千錠、幣帛各四十疋。 冬十月,雲南沙木寨土官馬愚等來朝。」

文宗天曆元年朝諸王百官於大明殿[编辑]

按《元史文宗本紀》,致和元年九月「壬申,帝即位於大 明殿,受諸王百官朝賀,詔以致和元年為天曆元年。 諸王塔術只兒、哈郎、佛寶等自恩州來朝。甲戌,孛羅 忽都火者。丁丑,阿兒八忽、按灰脫脫來朝。冬十月丙 申,燕鐵木兒入朝,賜宴興聖殿。丁未,以度支芻豆經 用不足,凡諸王駙馬來朝,並節其給。十一月丁丑,以」 躬祀太廟禮成,御大明殿,受諸王、文武百官朝賀天曆二年正月,遜位於明宗,諸王百官入賀。八月,文 宗復位,敕「有以朝賀斂鈔者,依法論罪。」九月,大朝諸 王百官。

按《元史明宗本紀》,「致和元年秋七月,泰定帝崩,帝方 遠在沙漠,猝未能至,乃迎帝弟懷王於江陵。九月壬 申,懷王即位,是為文宗,改元天曆。天曆二年正月乙 丑,文宗遣中書左丞躍里帖木兒來迎。丙戌,帝即位 於和寧之北,扈行諸王大臣咸入賀。二月壬辰,宣靖 王買奴自京師來覲。四月癸巳,燕鐵木兒見帝於行」 在,率百官上皇帝寶。五月已未,皇太子遣翰林學士 承旨阿鄰帖木兒來覲。 按《文宗本紀》,天曆二年夏 五月「丁丑,帝發京師,北迎明宗皇帝。戊寅,次於大口, 徵諸王鼎八入朝。秋八月,明宗崩,帝復即位於上都。 河東宣慰使哈散託朝賀為名,斂所屬鈔千錠入己, 事覺,雖會赦,仍徵鈔還其主。」敕「自今有以朝賀斂鈔 者,依枉法論罪。」九月,癸酉,帝御大明殿,受諸王、百官 朝賀。

至順元年二月省臣請遇慶禮進表稱賀仍如舊制十二月受朝於大明殿[编辑]

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元年春二月,中書省臣言,「舊 制,正旦天壽節,內外諸司各有贄獻,頃者罷之。今江 浙省臣言,聖恩公溥,覆幬無疆,而臣等殊無補報,凡 遇慶禮進表稱賀,請如舊制為宜。」從之。冬十二月戊 午,以十月郊祀禮成,帝御大明殿,受文武百官朝賀。 至順二年春二月丁巳,駙馬不顏帖木兒自北邊從 武寧王徹徹禿來朝。秋八月。公主脫脫灰來朝 按《元史文宗本紀》云云。

至順三年三月,諸王來朝。十月,寧宗即位,朝群臣於 大明殿。

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三年春三月丁亥,諸王百岳 兀、完者帖木兒來朝。秋八月癸卯,吳王木喃子及諸 王荅都河海、鎖南管卜帖木兒、赤帖木迭兒等來朝。」

按《寧宗本紀》:「至順三年八月甲寅,中書省臣奉中」

宮旨「預備大朝會,賞賜金銀幣帛等物。」冬十月,帝即 位於大明殿,賜諸妃后大朝會,賞賚有差。十一月戊 寅,奉玉冊玉寶,尊皇后曰「皇太后。」皇太后御興聖殿 受朝賀。己卯,帝御大明殿受朝賀。

順帝元統元年中書省請朝賀遇雨以便服行禮從之[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順四年六月己巳,帝即位於上 都。冬十月,以至順四年為元統元年。中書省臣言,「凡 朝賀遇雨,請便服行禮。」從之。

元統二年,正朝會班次。

按《元史順帝本紀》:「元統二年冬十月乙卯朔,正內外 官朝會儀,班次一依品從。」

按《續文獻通考》:「元統二年,蘇天爵奏曰:『朝覲會同,國 家大體。班制儀式,不可不肅。夫九品分官,所以著尊 卑之序;四方述職,所以同遠近之風。蓋位序尊嚴,則 觀望隆重,朝廷典獻,莫大於斯。邇年以來,朝儀雖設, 版位品秩,率越班行,均為衣紫,從五與正五雜居,共 曰服緋,七品與六品齊列。下至八品、九品,莫不皆然』。」 夫既踰越班制,遂致行立不端,因忘肅敬之心,殊失 朝儀之禮。今後朝賀行禮,聽讀《詔赦》,先儘省、部、院、臺 正從二品衙門,次諸司局院,各驗職事散官序列,正 從班次,濟濟相讓,與與而行。如有踰越品秩,差亂位 序者,同失《儀論》,以懲不恪。庶幾貴賤有章,儀式不紊。 上尊朝廷之典禮,下聳中外之觀瞻。

馬祖常曰:「百官朝見奏事,古有朝儀。今國家有天下百年,典章文物悉宜燦然光於前代,況欽遇列聖文明之主,如科舉取士、吏員降等之類,屢復古制,惟朝儀之典不講而行,使後世無以鑒觀,則於國家太平禮樂之盛,實為闕遺。且夫群臣奏對之際,御史執簡,史官執筆,縉紳珮玉,儼然左右,則雖有懷奸利乞官賞者,亦不敢公出諸口。如蒙聞奏,命中書省會集文翰衙門官員究講,參酌古今之宜,或三日五日一常朝,則治道昭明,生民之福也。」

至元元年冬十二月詔徵高麗王阿剌忒納失里入朝[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元三年春三月戊午,以玉寶玉「冊立弘吉剌氏伯 顏忽都為皇后」,因雨輟賀。秋七月戊申,召朵兒只國 王入朝。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元六年冬十一月,以親祼大禮慶成,御大明殿,受 群臣朝。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七年春正月甲辰朔日有食之大寒而風朝官仆者數人[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十九年,詔卻天壽節朝賀。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十九年夏四月,帝以天下多故,卻天壽節朝賀,詔群臣曰:「朕方今宜敬天地,法祖 宗,以自修省。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庚午,左丞相太 平暨文武百官奏曰:「天壽節朝賀,乃臣子報本,實合 禮典。今謙讓不受,固陛下盛德,然今軍旅征進,君臣 名分,正宜舉行。」不允。壬申,皇太子復率群臣上奏曰: 「朝賀祝壽,是祖宗以來舊行典故,今不行,有乖於禮。」 帝曰:「今盜賊未息,萬姓荼毒,正朕恐懼修省敬天之 時,奈何受賀以自樂?」乙亥,御史大夫帖里帖木兒復 奏曰:「天壽朝賀之禮,蓋出臣子之誠。伏望陛下曲徇 所請,若朝賀之後,內廷燕集,特賜除免,亦古者人君 減膳之意。仍乞宣示中書,使內外知」聖天子憂勤惕 厲至於如此。帝曰:「為朕缺於修省,以致萬姓塗炭。今 復朝賀燕集,是重朕之不德。當候天下安寧,行之未 晚,卿等其無復言。」卒不聽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