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30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三百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百三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三百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三百三卷目錄

 幸學部彙考一

  周總一則

  後漢世祖建武二則 明帝永平一則 和帝永元一則 順帝陽嘉一則

  魏高貴鄉公甘露二則

  晉武帝泰始一則

  宋文帝元嘉一則

  南齊武帝永明一則

  梁武帝天監二則 大同一則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則

  北齊總一則

  北周武帝保定一則 宣帝大象一則

  隋高祖開皇一則

  唐高祖武德一則 中宗景龍一則 元宗開元二則

  宋太祖建隆三則 乾德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端拱一則 淳化一則 真宗咸

  平一則 景德一則 仁宗天聖一則 慶曆一則 哲宗元祐一則 徽宗崇寧一則 宣

  和一則 高宗紹興二則 孝宗淳熙一則 寧宗嘉泰一則 理宗淳祐一則 度宗咸淳

  一則

  元順帝至正一則

禮儀典第三百三卷

幸學部彙考一[编辑]

[编辑]

周制,「天子視學,命有司行事。」

按《禮記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眾也。 眾至然後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師先 聖焉。有司卒事反命。」

陳注天子視學之日,初明之時,學中擊鼓以徵召學士,蓋警動眾聽,使早至也。凡物以初為大,末為小,故以大昕為初明也。有司,教《詩》《書》《禮》《樂》之官也。興舉,秩常節禮也。大全方氏曰:「《學記》曰:『未卜禘不視學』」,蓋教養之久,然後可以視之故也。必警眾,所以奉至尊,不可以不各致其敬故也。

後漢[编辑]

世祖建武五年初幸太學[编辑]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建武五年:「冬十月,帝幸臨淄,進 幸劇。初起太學,車駕還宮,幸太學,賜博士弟子各有 差。」

建武十九年車駕幸太學。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不載。按《桓榮傳》,「建武十九年, 拜榮為博士,引彭閎、皋弘為議郎。車駕幸太學,會諸 博士論難于前。榮被服儒衣,溫恭有蘊藉,辯明經義, 每以禮讓相厭,不以辭長勝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賞 賜。又詔諸生雅吹擊磬,盡日乃罷。」

明帝永平二年春三月臨辟雍初行大射禮冬十月壬子幸辟雍初行養老禮[编辑]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云云。

按《文獻通考》:「中元元年,初建三雍。顯宗即位,親行其 禮。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備法物之駕,盛清道之儀。 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于前,冠帶縉紳之人,圜 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和帝永元十四年春三月戊辰臨辟雍饗射[编辑]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云云。

順帝陽嘉元年春三月庚寅帝幸辟雍饗射[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

[编辑]

高貴鄉公甘露元年幸太學會諸儒詳陳經義[编辑]

按《三國魏志高貴鄉公本紀》:甘露元年四月丙辰,帝 幸太學,問諸儒曰:「聖人幽贊神明,仰觀俯察,始作八 卦,後聖重之為六十四,立爻以極數,凡斯大義,罔有 不備,而夏有連山,殷有歸藏,周曰《周易》。《易》之書,其故 何也?」博士淳于俊對曰:「包羲因燧皇之圖而制八卦, 神農演之為六十四,黃帝、堯舜通其變,三代隨時,質 文各繇其事。故《易》者,變易也。名曰『《連山》』,似山出內,氣 連天地也。《歸藏》者,萬事莫不歸藏於其中也。」帝又曰: 「若使包羲因燧皇而作《易》,孔子何以不云『燧人氏沒, 包羲氏作乎』?」俊不能答。帝又問曰:「孔子作《彖、象》,鄭元 作注,雖聖賢不同,其所釋《經》義一也。今《彖》《象》不與經 文相連而注連之,何也?」俊對曰:「鄭元合彖象於經者, 欲使學者尋省《易》了也。」帝曰:「若鄭元合之於學誠便, 則孔子曷為不合以了學者乎?」俊對曰:「孔子恐其與 文王相亂,是以不合。此聖人以不合為謙。」帝曰:「若聖 人以不合為謙則鄭元何獨不謙邪?」俊對曰:「古義弘 深,聖問奧遠非臣所能詳盡。」帝。又問曰:「《繫辭》云:『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此包羲神農之世為無衣裳 但聖人化天下何殊異爾邪』」俊對曰:「三皇之時人寡 而禽獸眾故取其羽皮而天下用足及至黃帝人眾 而禽獸寡是以作為衣裳以濟時變也。」帝。又問「乾為 天而復為金為玉為老馬與細物並邪」俊對曰:「聖人 取象或遠或近近取諸物遠則天地」講易畢復命講 《尚書》帝問曰:「鄭元云『稽古同天,堯同于天也』。王肅云: 『堯順考古道而行之』。二義不同,何者為是?」博士庾峻 對曰:「先儒所執,各有乖異,臣不足以定之。然《洪範》稱 『三人占,從二人之言』。」賈、馬及肅皆以為「『順考古道』。以 《洪範》言之,肅義為長。」帝曰:「仲尼言:『唯天為大,唯堯則 之。堯之大美在乎則天,順考古道,非其至也。今發篇 開義,以明聖德,而舍其大,更稱其細,豈作者之意邪』?」 峻對曰:「臣奉遵師說,未喻大義,至於折中裁之,聖思 次及。」四嶽舉鯀,帝又問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思無不周,明無不照。今王肅云『堯意 不能明鯀,是以試用如此。聖人之明有所未盡邪』?」峻 對曰:「雖聖人之弘,猶有所未盡,故禹曰『知人則哲,惟 帝難之』。然卒能改授聖賢,緝熙庶績,亦所以成聖也。」 帝曰:「夫有始有卒,其唯聖人。若不能始,何以為聖?其 言惟帝難之,然卒能改授,蓋謂知人聖人所難,非不 盡之言也。《經》云:『知人則哲,能官人』。若堯疑鯀,試之九 年,官人失敘,何得謂之聖哲?」峻對曰:「臣竊觀《經》傳,聖 人行事,不能無失,是以堯失之四凶,周公失之二叔, 仲尼失之宰予。帝曰:『堯之任鯀,九載無成,汨陳五行, 民用昏墊。至于仲尼,失之宰予,言行之間,輕重不同 也。至于周公管蔡之事,亦《尚書》所載,皆博士所當通 也』。」峻對曰:「此皆先賢所疑,非臣寡見所能究論。」次及 有鰥在下,曰「虞舜。」帝問曰:「當堯之時,洪水為害,四凶 在朝,宜速登賢聖,濟斯民之時也。舜年在既立,聖德 光明,而久不進用,何也?」峻對曰:「堯咨嗟求賢,欲遜己 位。嶽曰:『否!德忝帝位。堯復使嶽揚舉仄陋,然後薦舜。 薦舜之本,實由于堯,此蓋聖人欲盡眾心也』。」帝曰:「堯 既聞舜而不登用,又時忠臣亦不進達,乃使嶽揚仄 陋而後薦舉,非急於用聖恤民之謂也。」峻對曰:「非臣 愚見所能逮及。」於是復命講《禮記》。帝問曰:「太上立德, 其次務施報。為治何由而教化各異?皆修何政,而能 致於立德,施而不報乎?」博士馬照對曰:「太上立德,謂 三皇五帝之世以德化民;其次報施,謂三王之世以 禮為治也。」帝曰:「二者致化,薄厚不同,將主有優劣邪? 時使之然乎?」照對曰:「誠由時有樸文,故化有薄厚也。」 甘露二年,帝幸辟雍,會命群臣賦詩。

按《三國魏志高貴鄉公本紀》:甘露二年五月辛未,帝 幸辟雍,會命群臣賦詩。侍中和逌、尚書陳騫等作詩 稽留,有司奏免官。詔曰:「吾以暗昧,愛好文雅,廣延詩 賦,以知得失,而乃爾紛紜,良用反仄。其原逌等主者, 宜敕。自今以後,群臣皆當玩習古義,修明經典,稱朕 意焉。」

[编辑]

武帝泰始六年冬十一月幸辟雍賜太常博士帛牛酒各有差[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编辑]

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幸國子學策試諸生[编辑]

按《宋書文帝本紀》,「元嘉二十三年九月己卯,車駕幸 國子學,策試諸生答問,凡五十九人。冬十月詔曰:庠 序興立累載,胄子肄業有成,近觀策試,睹濟濟之美, 緬想洙泗,永懷在昔,諸生答問,多可採覽。教授之官, 並宜沾賚賜帛各有差。」

南齊[编辑]

武帝永明四年車駕幸學[编辑]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永明四年三月辛亥,國子講《孝 經》,車駕幸學,賜國子祭酒、博士、助教絹各有差。」

[编辑]

武帝天監七年詔皇太子皇子宗室王侯始入學車駕親臨[编辑]

按《梁書武帝本紀》,「天監七年詔曰:建國君民,立教為 首。不學將落,嘉植靡由。朕肇基明命,光宅區宇。雖耕 耘雅業,傍闡藝文,而成器未廣,志本猶闕,非以鎔範 貴遊,納諸軌度。思欲式敦尚齒,自家刑國。今聲訓所 漸,戎夏同風,宜大啟庠斆,博延胄子,務彼十倫,弘此 三德,使陶鈞遠被,微言載表。」按《儒林傳》,「天監七年 詔」曰:「大啟庠斆,博延胄子。」於是皇太子、皇子、宗室王 侯,始就業焉。高祖親屈輿駕,釋奠於先師先聖,申之 以讌語,勞之以束帛,濟濟焉,洋洋焉,大道之行也。 天監九年,幸國子學,親臨講肄,策試冑子。

按《梁書武帝本紀》:「天監九年三月己丑,車駕幸國子 學,親臨講肄,賜國子祭酒以下帛各有差。乙未,詔曰: 『王子從學,著自《禮經》,貴遊咸在,實惟前誥,所以式廣 義方,克隆教道。今成均大啟,元良齒讓,自斯以降,並 宜肄業。皇太子及王侯之子,年在從師者,可令入學冬十二月癸未,輿駕幸國子學,策試胄子,賜訓授之』」 司各有差。

大同七年皇太子表其子寧國臨城二公入太學[编辑]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隋書禮儀志》:「大同七年, 皇太子表其子寧國臨城公入學,時議者以與太子 有齒胄之義,疑之。侍中尚書令臣敬容、尚書僕射臣 纘、尚書臣僧旻、臣之遴、臣筠等,以為參點並事宣尼, 回路同諮泗水,鄒魯稱盛,洙汶無譏。師道既光,得一 資敬,無虧亞貳,況於兩公,而云不可。」制曰:「可。」

北魏[编辑]

孝文帝太和十六年幸皇宗學[编辑]

按《北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十六年四月甲寅,幸皇 宗學,親問博士經義。」

太和十七年九月壬申,幸太學,觀《石經》。

按:《北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北齊[编辑]

北齊制,天子講學,先定經于孔廟,而後幸臨講肄。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將講于天子,先定經于孔父廟, 置執經一人,侍講二人,執讀一人,擿句二人,錄義六 人,奉經二人。講之旦,皇帝服通天冠、元紗袍,乘象輅 至學,坐廟堂上,講訖還便殿,改服絳紗袍,乘象輅還 宮。」

北周[编辑]

武帝保定三年幸太學[编辑]

按《北周書武帝本紀》:保定三年「夏四月戊午,幸太學, 以太傅燕國公于謹為三老而問道焉。」

宣帝大象二年二月丁巳帝幸露門學[编辑]

按:《北周書宣帝本紀》云云。

[编辑]

高祖開皇十年十一月辛卯幸國學頒賜各有差[编辑]

按:《隋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玉海》,「隋幸學,遵問道之儀,觀釋奠之禮。」

[编辑]

高祖武德七年二月丁巳釋奠于國學[编辑]

按:《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禮儀志》:「武德七年二月丁酉,幸國子學,親 臨釋奠,引道士沙門有學業者,與博士雜相駁難久 之。」

中宗景龍二年議皇太子釋奠國學輿服之宜[编辑]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按杜佑《通典》,景龍二年七 月,皇太子將親奠於國學,有司草儀注,令從臣皆乘 馬,著衣冠。太子左庶子劉知幾進議曰:「古者自大夫 以上皆乘車,而以馬為騑服。魏、晉以降,迄于隋氏,朝 士又駕牛車。至如李廣北征,解鞍憩息;馬援南伐,據 鞍顧盼。斯則鞍馬之設,行於軍旅;戎服所乘,貴於便 習者也。」按江左官至尚書郎,而輒輕乘馬,則為御史 所彈。又顏延年罷官後,好騎馬出入閭里,當時稱其 放誕。此則專車憑軾,可擐朝衣;單馬御鞍,宜從褻服。 求之近古灼然之明驗也。褒衣博帶,方履高冠,本非 馬上所施,自是車中之服。且長裙廣袖,襜如翼如,鳴 佩紆組,鏘鏘奕奕,馳驟於風塵之內,出入於旌棨之 間。儻馬有驚逸,人從顛墜,遂使屬車之右,遺屨不收; 清道之傍,絓驂相續。因以受嗤行路,有損威儀。其乘 馬衣冠,竊謂宜從廢改。《皇太子令》付外宣行,仍編入 《令》,以為常式。

元宗開元七年皇太子入學齒胄[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七年十一月乙亥,皇太子入 學齒冑,賜陪位官及學生帛。」按《禮樂志》:「開元七年, 皇太子齒胄於學,謁先聖,詔宋璟亞獻,蘇頲終獻。臨 享,天子思齒胄義,乃詔三獻皆用胄子,祀先聖如釋 奠。右散騎常侍褚無量講《孝經》《禮記·文王世子》篇, 皇子束脩,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壺二斗,脩一案五脡。 其日」平明,皇子服學生之服,其服青衿,至學門外。博 士公服,執事者引立學堂東階上,西面。相者引皇子 立於門東,西面陳束帛篚壺酒脯案于皇子西南,當 門北向,重行西上。將命者出,立門西,東面曰:「敢請就 事。」皇子少進,曰:「某方受業於先生,敢請見。」將命者入 告,博士曰:「某也不德,請皇子無辱。」若已封王,則云:「請 王無辱。」將命者出告,皇子固請。博士曰:「某也不德,請 皇子就位,某敢見。」將命者出告,皇子曰:「某不敢以視 賓客,請終賜見。」將命者入告。博士曰:「某辭不得命,敢 不從。」將命者出告。執篚者以篚東面授皇子,皇子執 篚。博士降俟於東階下,西面。相者引皇子,執事者奉 壺酒脩案以從。皇子入門而左,詣西階之南,東面。奉 《酒脩》者立於皇子西南,東面北上。皇子跪奠篚,再拜, 博士答「再拜。」皇子還避,遂進,跪取篚。相者引皇子進 博士前,東面授幣,奉壺酒脩案者從奠於博士前,博 士受幣,執事者取《酒脩》幣以東。相者引皇子立於階 間近南,北面。奉《酒脩》者出,皇子拜訖,相者引皇子出。 其學生束帛酒,脩以見如皇子。

開元二十年。開元禮成。定視學之儀
考證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

二十年九月乙巳。中書令蕭嵩等奏上「開元新禮一 百五十卷。制所司行用之。」

按《開元禮》:「皇帝皇太子視學前一日,所司灑掃學堂 之內外。尚舍設大次于學堂之後,守宮設皇太子次 于大次之東,皆隨地之宜,並如常儀。尚舍設御位學 堂上北壁下,當中南向;監司設講榻于御座之西,南 向;設執讀座于前楹間,當講榻北向。尚舍又設皇太 子座于御座東南,西向;設文官三品以上座於皇太 子之南,少退,重行,西面北上;設武官三品以上座於 講榻西南,當文官,重行,東面北上;設侍講座于執讀 西北,武官之前,東面北上;其執如意者一人立于侍 講之南,東面。設論議座于講榻之前,西階下。」典儀設 版位:「皇太子于東階東南,西面;執經于西階西南,東 面;文官三品以上于皇太子東南,重」行,西面北上;武 官三品以上于執經西南,侍講、執讀、執如意等于執 經之後,重行,東面北上;學生分於文武官之後,皆重 行北上。設典儀位于東階之西,贊者二人在南差退, 俱西南面。出宮前三日,本司宣攝內外,各供其職。 其日應從駕文武官,依時刻集朝堂,諸衛陳設仗衛,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乘馬,文武侍從並如常行幸之 儀。駕將至,祭酒率監官、學官、學生等奉迎于路左。學 生青衿服,駕至大次門外,降入如常視學。皇帝既 入大次,執經、侍講、執讀、執如意等及學官各服公服。 典儀帥贊者先入就位。謁者、贊引文武三品以上及 執經以下學生等入就堂下位。皇太子立於學堂門 外之東,西向如常。侍中版奏:「外辦。」皇帝出大次,升自 北階,即御座南向坐。侍臣及近侍量人從升。典儀一 人升就東階上西面立。舍人引皇太子就位立。諸衛 率庶子等量人從入,立于皇太子東南,西向北上。奉 禮曰:「再拜。」贊者承傳,皇太子以下在位者皆再拜。侍 中跪奏稱:「請敕皇太子及公王等升坐。」又侍中稱:「制 曰可。」侍中詣東階上,西面稱:「敕皇太子及公王等升。」 殿上典儀承傳,階下贊者又承傳,皇太子以下應坐 者皆再拜。訖,通事舍人引皇太子及群官坐者各升 座訖,其公服者脫履于階下及降納皆如常。執讀讀 所講經。執經釋義訖,侍講者執如意就論議座,以次 論難。侍中跪奏:「禮畢。」群官皆起。通事舍人各降堂下 位。若有敕賜會,則侍中前承制,降詣堂下,宣敕,及太 官下食案等,並如常儀。皇帝降座,還大次,侍衛如常 儀。群官以下會訖皆出。執經以下改服常服,學士仍 青衿服。車駕還宮。皇帝既還大次,侍中量時刻版奏: 「外辦。」皇帝出次,文武官陪從還宮如來儀。初駕出,國 子祭酒帥監官、學官、學生等奉辭于路左,如常式 講學。皇太子釋奠于孔宣父畢,既入便次,改服常服。 執經、侍講、執讀、執如意等及三館學官,並服公服,學 生仍青衿服,餘皆常服。掌儀帥贊者先入就位。謁者 各引群官及學生等次入就位。左庶子版奏:「外辦。」皇 太子乘輿出便次,若須乘馬,臨時聽進止侍衛如常 儀。至學堂後,降輿升自北階,即座坐。左右侍衛量人 從升,太傅、少傅各就座坐。掌儀曰:「再拜。」贊者承傳,群 官及學生等在位者皆再拜,執經不拜。左庶子跪奏: 「請令執經等升。」俛伏,興。又左庶子稱:「令曰:諾。」左庶子 退,降詣西階下,立于執經等之前,北面宣令曰:「執經 以下並升座。」應坐者皆再拜,執經不拜。通事舍人引 執經以下升,各就座坐。其升坐者皆脫履如式訖,執 讀讀所講經釋義訖,執如意者以如意授侍講,侍講 興,受,進詣論議座,北面問所疑,執經為通之訖,興,退, 以如意授執者,退還本座。執如意者以如意次授諸 侍講者,皆如上儀。總訖,左庶子跪奏:「禮畢。」群官皆起。 通事舍人各引降復堂下位。皇太子降座,降自北階, 入學堂後便次,群官以次出。執經以下改服常服,學 生仍青衿服還宮。皇太子既入便次,左庶子版奏: 「請解嚴。」將士不得輒離部伍。皇太子改服公服,停便 次一刻頃,搥一鼓為一嚴,有司轉仗衛於還塗如來 儀。二刻頃,又搥二鼓為再嚴,左庶子版奏:「請中嚴。」國 子祭酒以下、學生以上,並出就學外,道左奉辭。三刻 頃,又搥三鼓為三嚴,僕進軺車於門外如常。左庶子 版奏:「外辦。」皇太子乘輿出次學門外,降輿,乘車侍衛 如常。左庶子奏請及車右升降,侍臣上馬,文武陪從 皆如來儀。車動,鼓吹振作如式。至國子祭酒以下奉 辭處,權停車。國子祭酒以下皆再拜。通事舍人承令 宣勞及拜皆如常。車至城隅,鼓吹止。過廟,鼓吹作。至 延喜門,鼓吹止。入延喜門,鐃吹作。至重明門,宮官文 武俱下馬。皇太子乘車入,太傅、少傅還。皇太子至殿 門,迴車南向。左庶子跪奏:「請降車。」俛伏,興。皇太子降 車,乘輿入,侍臣從。至閤門,左庶子版奏:「請解嚴。」將士 還本所。

[编辑]

太祖建隆元年幸國子監[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按會要。建隆元年二月。太祖幸國子監。詔加飾祠宇。及塑繪先聖、先賢、先儒之 像。帝親製文宣王及兗公二贊。

按《玉海》,「周顯德二年,以天福普利禪院初建國子監。 國初又增置學舍。太祖親撰先聖及亞聖贊,十哲以 下,命宰臣兩制撰。太祖三幸國子監,閱土木之功。 隆建二年,幸國子監。」

按:《宋史太祖本紀》,建隆二年十一月「己巳,幸相國寺, 遂幸國子監。」

建隆三年春正月癸未,幸國子監。二月丙辰,復幸國 子監。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乾德元年夏四月丁亥幸國子監遂幸武成廟[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二月壬子幸國子監[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端拱元年幸太學[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端拱元年八月庚辰,幸太學,命博 士李覺講易,賜帛,遂幸玉津園習射。」

按《文獻通考》:端拱元年,幸國子監,謁文宣王畢,升輦 將出西門,顧見講坐,左右言學官李覺方聚徒講書, 即召覺,令對御講說。覺曰:「陛下六飛在御,臣何敢輒 陞高坐。」帝為降輦,令有司張㡩幕,設別坐,詔覺講《易》 之《泰卦》,從臣皆列坐。覺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應之 旨,帝甚悅,特賜帛百匹。

按《玉海》:端拱元年八月「辛巳,上謂丞相曰:『朕昨日聽 說《泰》卦,文理深奧,足以為君臣鑒戒,與卿等遵守之』。」 趙普等頓首謝。

淳化五年幸國子監[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淳化五年十一月丙寅,幸國子監, 賜直講孫奭緋魚,因幸武成王廟,復幸國子監,令奭 講《尚書》,賜以束帛。」

按《玉海》:上幸國子監,賜直講孫奭五品服,因幸武成 王廟,遍閱塑像。至郭子儀曰:「名將無震主之威,宜其 配享。」至李晟,曰:「德宗播越,非晟克復,則唐運已去。」咨 嗟久之。復幸太學,賜群臣坐。時侍講李至執經,講《堯 典》一篇,未畢,令奭講《說命》三篇。奭曰:「《尚書》主言治世 之道,《說命》最備。文王得太公,高宗得傅說,皆賢相也。」 至「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奭攸聞。」上曰:「誠哉是言!」因 歎曰:「何高宗之時而有賢相如此!」飲從官酒三行,賜 奭帛三十匹。

真宗咸平二年幸國子監[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二年七月甲辰,幸國子監,召 學官崔偓佺講《尚書大禹謨》。還,幸崇文院,賜祕書監 祭酒以下器幣。」

按《玉海》,「咸平二年七月甲辰,幸國子監,謁先聖,因覽 壁畫《三禮圖》。移幸武成王廟,復至國學,命學官崔偓 佺講《大禹謨》,賜緋,祭酒邢昺以下銀綵。還幸崇文院 閱群書,命從臣縱覽。登祕閣,觀太學聖製墨跡,惻愴 久之。賜祕書監楊徽之等器帛,職掌緡錢。祕丞劉鍇 獻《幸太學頌》。」

景德二年夏五月戊申幸國子監[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仁宗天聖二年幸國子監[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天聖二年秋八月己卯,幸國子監, 謁孔子,遂幸武成王廟。」

按《玉海》:「天聖二年八月己卯,幸國子監,謁文宣王,召 從臣升講堂,令直講馬龜符說《論語》一篇,賜三品服。 已而觀七十二賢讚述,閱東序三禮圖,因問侍講馮 元三代制度,元引經以對。又幸武成王廟,還,幸繼照 堂,宴從臣。」

按,《文獻通考》:「天聖二年,幸國子監,賜判監馮元以下 及學生器幣有差。」

慶曆四年幸國子監謁孔子特再拜[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慶曆四年夏五月「壬申,幸國子監, 謁孔子。有司言舊儀止肅揖,帝特再拜,賜直講孫復 五品服。」按《禮志》:「仁宗再幸國子監,謁文宣王廟,皆 再拜焉。」

哲宗元祐六年幸國子監[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六年冬十月庚午,朝獻景靈 宮,還幸國子監,賜祭酒豐稷三品服,監學官賜帛有 差。」按《禮志》:「哲宗始視學,遂幸國子監,詣至聖文宣 王殿行釋奠禮,一獻再拜。御敦化堂,召從官賜坐,禮 部、太常寺、本監官承事郎以上侍立,承務郎以下三 學生坐于東西廡,侍講吳安詩執經,祭酒豐稷講《尚 書無逸》終篇,復命宰臣以下至三學生坐賜茶。豐稷 賜三品服,本監官、學官等賜帛有差。遂幸昭烈武成 王廟,酌獻,肅揖。

按《玉海》,「元祐六年十月庚午,幸國子監。國子監進書 籍凡七十部,軸上命留《論語》《孟子》各一部。」先是,八月 戊子朔,學士范百祿請視學,故有是舉。

====徽宗崇寧三年幸太學遂幸辟雍====按《宋史徽宗本紀》,崇寧三年十一月「甲戌。幸太學。官 論定之士十六人。遂幸辟雍。賜國子司業吳絪、蔣靜 四品服。學生推恩有差」按《禮志》。徽宗幸太學,遂幸 辟雍。奠獻如元祐儀。詔司業吳絪等轉官改秩循資、 賜章服。文武學生授官,免省試文解賜帛有差。所司 預設次于敦化堂後。又于堂上稍北當中兩間設次 南向,設御座,又設從官及講筵講書、執經官并太學 官坐御座之南,東西重行異位。太學生坐于兩廡相 向,並北上。宰官以下從官之次設于中門外。皇帝酌 《獻文宣王》畢,幸太學,降輦入次,簾垂更衣。禮直官、通 事舍人引講官與侍立官入就堂下,皆繫鞋。講書、執 經官、學生各立堂下,東西相向。俟報班齊,皇帝升座, 班首奏萬福,在位者皆應諾訖,閤門使承旨臨階,宣 「升堂」,通事舍人喝拜,應在位者再拜訖,分左右升堂, 各就位少立。起居郎、舍人分左右侍立。禮直官、通事 舍人引講書及執經官就北向位。班首奏萬福,閤門 使宣升堂,舍人喝「再拜」訖,分東西升堂,立于御座左 右。講書官在西,東向;執經官在東,西向;學生就北向 位。舍人喝拜,在位者皆再拜,立于東西兩廡。內侍進 書案,以經授執經官,稍前進于案上,舍人喝拜就坐, 宰臣以下並堂上坐,如閤門所進《坐位圖》。講書畢,通 事舍人曰:「可起。」群臣皆起,降階立,執經官降,講書官 于御座前致辭訖,亦降。舍人喝拜,如有宣答,即再喝 拜。閤門宣坐賜茶。舍人喝拜訖,宰臣以下升堂,各立 于位後,學生各就北向位。舍人喝拜,在位者俱拜訖, 各分東西廡,以北為上下。舍人喝「就坐」,上下皆就坐。 賜茶畢,禮直官、通事舍人引堂上官降階就位。舍人 喝拜,在位者俱拜訖,禮直官引之以次出。學生就位, 舍人喝拜,學生俱再拜退。

宣和四年幸太學[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宣和四年三月辛酉,幸太學,賜國 子祭酒韋壽隆、司業權邦彥章服,學官諸生恩錫有 差。」

按《玉海》。「宣和四年三月幸太學。命祭酒韋壽隆講《書》。 《無逸》。司業權邦彥講《詩》。下武學官遷秩賜詔。并御製 《宣聖贊》。幸精微、造士二齋。」

高宗紹興十四年春三月帝幸學作先聖及七十二子贊[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四年三月己巳。幸太學 按《禮志》。紹興十三年七月。國學大成殿告成。奉安廟 像。明年二月國子司業高閎請幸學。上從之。詔略曰: 「偃革息民。恢儒建學。聲明丕闡。輪奐一新。請既方堅。 理宜從欲。將款謁于先聖。仍備舉于舊韋。」三月上服 靴袍。乘輦入監。止輦于大成殿門外。入幄群臣列班 于「庭。帝出幄,升東階,跪上香,執爵,三祭酒,再拜,群臣 皆再拜。」上降入幄,分奠從祀如常儀。尚舍先設次于 崇化堂之後及堂上之中,南向,設御座。閤門設群臣 班于堂下,如月朔視朝之儀。宰輔從臣次于中門之 外。「上乘輦幸太學,降輦于堂,入次更衣,講官入就堂 下講位,北向。執經官、學生皆立于堂下」,東西相向。帝 出次,升御座,群臣起居如儀。乃命三公、宰輔以下升 堂,皆就位。左右史侍立,講書及執經官北面起居再 拜,皆命之升,立于御座左右。學生北面再拜,分立兩 廡北上。內侍進書案牙簽,以經授執經官,賜三公、宰 輔以下坐。講畢,群臣皆起,降階,東西相向立,執經官 降,講官進前致詞,乃降,北面再拜,左右史降,乃賜茶。 三公以下北面再拜,升,各立于位後。學生北面再拜, 分兩廡立,上下就坐。賜茶畢,三公以下降階,學生自 兩廡降階,北面再拜,群臣以次出。上降座還次,乘輦 還宮。特命禮部侍郎秦熹執經,司業高閎講《易》。之泰, 遂幸「養正」、「持志」二齋,賜閎三品服,學官遷秩,諸生授 官、免舉,賜帛有差。上既奠,拜,注視貌象,翼翼欽慕。覽 唐明皇及太祖、真宗、徽宗所製贊文,命有司悉取從 祀諸贊,皆錄以進。帝遂作先聖及《七十二子贊》,冠以 序文,親灑翰墨,以方載之。五月丙辰,登之綵殿,備儀 衛作樂,命監學之臣自行宮北門迎置學宮,揭之大 成殿。上及二廡序曰:「朕自睦鄰息兵,首開學」校,教養 多士,以遂忠良。繼幸太學,延見諸生,濟濟在庭,意甚 嘉之。因作《文宣王贊》。機政餘閒,歷取顏回而下七十 二人,亦為製贊。「用廣列聖崇儒右文之聲,復知師弟 之間纓弁森森,覃精繹思之訓,其于世道心庶幾焉。」 紹興二十六年,命以十四年幸學所製贊刊石,頒賜 郡學。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禮志》:紹興二十六年十 二月,「言者謂陛下崇儒重道,製為贊辭,刻宸翰于琬 琰,光昭往古,寰宇儒紳,孰不願瞻雲漢之章請奉石 刻于國子監,以碑本遍賜郡學。從之。」

孝宗淳熙四年二月幸太學遂幸武學六月班幸學詔[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四年春二月乙亥,幸太學,祗 謁先聖,退御敦化堂,命國子祭酒林光朝講《中庸》。下詔遂幸武學,謁武成王廟,監學官進秩一等,諸生推 恩賜帛有差。」六月辛巳,班幸學詔按《禮志》,「淳熙四 年,孝宗幸太學,如紹興之儀,命禮部侍郎李燾執經, 祭酒林光朝講犬學,尋幸武學,如太學之儀,帝肅揖 武」成王不拜。

按《玉海》,「淳熙四年二月五日,幸太學,次幸武學。詔曰: 『昔我藝祖開基之月,首幸國學,越二月又幸。既宏先 師之宇,復審象而為贊。本原治道,厥有深旨。太上中 興,開設學校,乘輿臨幸,儒術益光。肆朕纘圖,儲精稽 古,爰以仲春謁款,將聖躬釋菜之禮,闡《中庸》之義,洙 泗遺風,儼然在目,朕甚嘉之。夫孝于事親,忠于事君, 學之本也。業精于勤,行成于思,學之序也。子大夫其 念哉。當為君子之儒,毋慕人爵之得』。」初降詔,上諭執 政曰:「朕得兩句」云云。執政奏:「大哉王言。」及幸學,復諭 曰:「多士濟濟可嘉,四方聞之,亦須興起。亦幸武學,文 武並用,弛張之術也。」六月十三日,以《幸學詔書》頒行 諸路。十九日,林光朝請刻訓辭于琬琰,以風動四方。 從之。

寧宗嘉泰三年幸太學[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泰三年春正月戊戌,幸太學,謁 大成殿,御化原堂,命國子祭酒李寅仲講《尚書周官》 篇,遂幸武學,謁武成殿,監學官進秩一級,諸生推恩 賜帛有差」按《禮志》:嘉泰三年正月,寧宗幸太學,如 淳熙之儀。

按《玉海》,「嘉泰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幸太學,祭酒李寅 仲講《尚書周官》篇,禮侍林采執經,詔有勉忠孝、篤行 義之訓。」

理宗淳祐元年幸太學[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淳祐元年春正月戊申,幸太學,謁 孔子,遂御崇化堂。命祭酒曹觱講《禮記大學》篇。監學 官各進一秩,諸生推恩錫帛有差。製道統十三贊,就 賜國子監,宣示諸生按《禮志》:「淳祐元年正月,理宗 幸太學,宗武兩學官屬生員並赴太學陪位。候車駕 至學,詣先聖文宣王位,三上香,執爵,三祭酒,俛伏,興 再」拜,在位官皆再拜。皇帝至崇化堂,宰臣、使相、執政 並起居,執經官由東階,講官由西階,並升堂,于御前 分東西相向立。次引國子監三學學官、學生一班北 面再拜,贊「各就坐,賜茶。俟講書畢,起,立班再拜。」禮成, 執經官、講書官、國子監三學官、生員各推恩轉官有 差。

按《玉海》:「淳祜元年正月戊申,臨視太學。祭酒曹觱講 大學,吏部侍郎杜範執經,御製《聖賢十三贊》,宣示諸 生,釐正從祀,隮五賢」,黜安石詔有「明義理、修文行、涵 養忠厚、砥礪廉隅」之訓。

按《續文獻通考》:「淳祐元年臨太學,以紹定三年所製 《伏羲》《堯》《舜》《禹》《湯》《文》《武》《周》《孔》《顏》《曾》《思》、孟、《道統》十三贊,就 賜國子監,宣示諸生,復親書朱熹白鹿洞規賜焉。」

度宗咸淳三年春正月幸太學[编辑]

按《宋史度宗本紀》。咸淳三年春正月「戊申。帝詣太學 謁孔子。行舍菜禮。禮部尚書陳宗禮、國子祭酒陳宜 中進讀《中庸》。己酉。執經官宗禮、講經官宜中各進一 秩。宜中賜紫章服。太學武學宗學、國子學宗正等官。 若醫官監書庫門庖等各進一秩。諸齋長諭及起居 學生推恩有差」按《禮志》。咸淳三年正月戊辰。度宗 幸太學,祗謁禮部尚書陳宗禮執經,國子祭酒陳宜 中講《中庸》,餘並如儀。

按《南渡典儀》:車駕幸學,先期三日,儀鸞司及內侍省 官至國子監相視,八廂亦至學中搜檢。次日,諸齋生 員盡行般出學外,安泊各齋門,並用黃封。學官預擬 御課,用黃羅裝背大冊,面簽云:「太學某齋生臣姓某」 供。以大黃羅袱護之,置於各齋之前,以備駕至點索。 崇化堂後即聖駕歇泊之所,皆設御屏,黃羅幃,設供 御物等。凡敕入宮門號,止于國子監外門。敕入殿門 號,止於國子監內門。敕入禁衛號,止于崇化堂天井, 謂之「隔門。」除司業祭酒外,其餘學官、前廊長諭並帶 黃號,於隔門外席地坐,賜酒食三品,以俟迎駕。駕至 純禮坊,隨駕樂部參軍色念致語雜劇,《色念口號》,起 引子導駕至大成殿櫺星門。禮部、太常寺官、國子監 三學官及三學前廊長諭,率諸生迎駕起居。上乘輦 入門,至大成殿門降輦。有旨免鳴鞭,以昭至敬。閤門 太常禮直官前導入御幄。太常卿跪奏稱:「太常卿臣 某言,請皇帝行酌獻之禮。」上出御幄,升殿詣文宣王 位前,三上香,跪受爵,三祭酒,奠酌,兩拜,在位皆兩拜。 降階歸幄。太常卿奏「禮畢」,陪位官並退。上乘輦鳴鞭, 入崇化堂,降輦入幄更衣。上所至皆設御幄。禮官、國 子監官、三學官、三學生並於堂下分東西立,次引執 經官、講書官於堂下東壁西向立,宰臣、執政以下北 向立。閤門奏班齊,上服帽、紅上蓋、玉束帶、絲鞋,出崇 化堂坐。宰臣以下宣名,奏「聖躬萬福。」御藥傳旨宣升 堂,各兩拜。贊賜坐,分東西階,升堂,席後立。次引執經 官、講書官奏萬福,官該宣名者,即宣名,兩拜。次引國子監三學官并三學生奏萬福,兩拜。分引升兩廊,席 後立。內官進書案聽宣,以經授執經官,進於案上。講 筵內承受對展經冊,入內官進牙界,方舍人贊「賜坐。」 宰相以下及兩廊學官、生員應喏訖,各就坐聽講。講 書官進讀經義,執經官執牙篦執讀。入內官收撤經 書,再以講義授講官。講書官指講訖,入內官收撤書, 堂上兩廊官並起分行。宰臣以下降階,講書官當御 前躬身致詞,北向立,兩拜。御藥降階宣答云:「有制謁 款至聖,肅尊視學之儀;講繹《中庸》,爰命敷經之彥。茂 明彝訓,允當朕心。」再兩拜。御藥傳旨宣坐賜茶訖,舍 人贊躬身,不拜,各就坐。分引升堂,席後立,兩拜,各就 坐。翰林司供御茶訖,宰臣以下并兩廊官,北向各再 拜訖出。皇帝起易服,幞頭、上蓋、玉帶絲鞋,乘輦鳴鞭 出學,百官諸生迎駕如前。隨駕樂部參軍迎駕,色念 致語雜劇色念口號曲子,起壽、《同天引子》導駕還宮, 在學前廊,並該恩出官諸生,各有免解恩例。餘並推 恩有差。

[编辑]

順帝至正八年幸國子學[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八年,帝幸國子學,賜衍聖公 銀印,陞秩從二品,定弟子員出身及省親奔喪法。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