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32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百二十卷 |
第三百二十卷目錄
冠服部彙考四
北魏〈道武帝天興一則 孝文帝太和三則 孝明帝熙平一則 正光一則 孝靜帝
天平一則〉
北齊〈武成帝河清一則〉
北周〈總一則 武帝保定一則 建德三則 宣政一則 宣帝大象二則〉
隋〈高祖開皇一則 煬帝大業二則〉
禮儀典第三百二十卷
冠服部彙考四
[编辑]北魏
[编辑]道武帝天興六年詔有司制冠服
[编辑]按《北魏書道武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祖天興六 年。詔有司制冠服。隨品秩各有差。時事未暇。多失古 禮。」
孝文帝太和十年始考舊典以制冠服服袞冕以朝饗萬國
[编辑]按《北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十年正月癸亥朔,帝始 服袞冕,朝饗萬國。夏四月辛酉朔,始制五等公服。甲 子,帝初以法服御輦,祀于西郊。」 按《禮志》,「太和中,始 考舊典,以制冠服,百寮六宮,各有差次。」
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
按:《北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十九年十二月甲子引見群臣於光極堂班賜 冠服。
按:《北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孝明帝熙平二年從國子議定五時之冠如漢晉制用幘
[编辑]按《北魏書孝明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熙平元年九 月,侍中儀同三司崔光表,奉詔定五時朝服。案北京 及遷都以來,未有斯制。輒勒禮官詳據。太學博士崔 瓚議云:「《周禮》及《禮記》,三冠六冕,承用區分,璅玉五綵, 配飾亦別,都無隨氣春夏之異。唯《月令》有青旂赤玉, 黑衣白輅,隨四時而變,復不列弁冕,改用之元黃。以 此」而推,五時之冠,禮既無文,若求諸正典,難以經證。 案司馬彪《續漢書輿服》及《祭祀志》云:「迎氣五郊,自永 平中以《禮讖》并《月令》迎氣服色,因采元始故事,兆五 郊于洛陽。」又云:「五郊衣幘,各如方色。」又《續漢·禮儀志》: 「立春,京都百官皆著青衣,服青幘,秋夏悉如其色。」自 漢逮于魏、晉,迎氣五郊,用幘從服,改色「隨氣,斯制因 循,相承不革,冠冕仍舊,未聞有變。今皇魏憲章前代, 損益從宜,五時之冠,愚謂如漢、晉,用幘為允。」靈太后 令曰:「太傅博學洽通,多識前載,既綜朝儀,彌悉其事, 便可諮訪,以決所疑。」二年九月,太傅、清河王懌、給事 黃門侍郎韋延祥奏:「謹案前敕制,五時朝服,嘗訪國 子,議其舊式。太學博士」崔瓚等議:「自漢逮于魏、晉,迎 氣五郊,用幘從服,改色隨氣,斯制因循,相承不革,冠 冕仍舊,未聞有變。今皇魏憲章前代,損益從宜,五時 之冠,謂如漢晉,用幘為允。《尚書》以禮式不經,請訪議 事。」奉敕付臣,今加考決。臣以為帝王服章,方為萬世 則,不可輕裁。請更集禮官,下省定議,蒙敕聽許。謹集 門下及學官以上四十三人,尋考史傳,量古校今,一 同國子前議,幘隨服變,冠冕弗改。又四門博士臣王 僧奇、蔣雅哲二人,以為五時冠冕,宜從衣變,臣等謂 從國子前議為允。靈太后令曰:「依議。」
正光二年詔議章服之制
[编辑]按《北魏書孝明帝本紀》:「正光二年十二月甲戌,詔司 徒崔光、安豐王延明議定服章。」 按《禮志》,「高祖早世 升遐,猶未周洽。肅宗時,又詔侍中崔光、安豐王延明 及在朝名學更議之,條章粗備焉。」
孝靜帝天平元年十二月詔內外解嚴百官悉用雅服
[编辑]按《北魏書孝靜帝本紀》:「天平元年十一月,兗州刺史 樊子鵠、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據瑕丘反。庚寅,車駕至 鄴。十二月庚午,詔內外解嚴,百司悉依舊章,從容雅 服,不得以矛釤從事。」
北齊
[编辑]武成帝河清 年定冠服之制
[编辑]按《北齊書武成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禮儀志》,「自晉 左遷,中原禮儀多闕。後魏天興六年,詔有司始制冠 冕,各依品秩,以示等差,然未能皆得舊制。至太和中, 方考故實,正定前謬,更造衣冠,尚不能周洽。及至熙 平二年,太傅、清河王懌、黃門侍郎韋廷祥等,奏定五 時朝服,准漢故事,五郊衣幘,各如方色焉。」及後齊因 之。河清中,改易舊物,著《令定制》云: 「乘輿,平冕,黑介 幘,垂白珠十二旒,飾以五采玉,以組為纓,色如其綬。 黈纊玉笄,白玉璽。黃赤綬五采,黃、赤、縹、綠、紺,純黃質, 長二丈九尺,五百首,廣一尺二寸。小綬長三尺二寸, 與綬同采而首半之。」袞服,皁衣,絳裳,裳前三幅、後四 幅織成為之,十二章,緣絳中單,織成。緄帶,朱紱,佩白玉帶,鹿盧劍,絳褲,襪,赤舄。未加元服,則空頂介幘。又 有通天金博山冠,則絳紗袍,皁緣中單。其五時服,則 五色介幘,進賢五梁冠、五色紗袍。又有遠遊五梁冠, 並不通于下。四時祭廟、圓丘、方澤、明堂、五郊,封禪大 雩,出宮行事,正旦受朝及臨軒拜王公,皆服袞冕之 服。還宮及齋,則服通天冠。藉田則冠冕璪十二旒,佩 蒼玉,黃綬,青帶,青襪,青舄。拜陵則黑介幘,白紗單衣。 釋奠則服《通天》金博山冠、元紗袍。春分朝日,則青紗 朝服,青舄;秋分夕月,則白紗朝服,緗舄俱冠五梁進 賢冠。合朔,服通天金博山冠,絳紗袍。季秋講武、出征, 告廟,冠武弁、黃金附蟬,左貂,禡類宜社,武弁、朱衣。纂 嚴升殿,服通天金博山冠,絳紗袍;入溫涼室,冠武弁、 右貂、附蟬,絳紗服;征還飲至,服通天冠。廟中遣上將 則袞冕,還宮則通天金博山冠;賞祖罰社則武弁、左 貂、附蟬。元日、冬至大小會,皆《通天》金博山冠。四時畋 出宮,服通天冠,並赤舄。明堂則五時俱通天冠,各以 其色服。東西堂舉哀,服白帢。 皇太子平冕黑介幘, 垂白珠九旒,飾以三采玉,以組為纓,色如其綬。金璽 朱綬,四采,赤、黃、縹、紺,純朱質,長二丈一尺,三百二十 首,廣九寸。小綬長三尺二寸,與綬同色而首半之。袞 服同乘輿而九章,絳紱,佩瑜玉,玉具劍,火珠標首,絳 褲襪,赤舄。非謁廟則不服。未加元服,則空頂黑介幘, 雙童髻,雙玉導。中舍人執遠遊冠以從。其遠遊三梁 冠,黑介幘,翠緌纓,絳紗袍,皁緣,中單,黑舄。大朝所服, 亦服進賢三梁冠,黑介幘,皁朝服,絳緣中單。元舄為 官臣舉哀,白帢單衣,烏皮履,未加元服則素服。 諸 公卿平冕,黑介幘,青珠為旒,上公九,三公八,諸卿六, 以組為纓,色如其綬。衣皆元上纁下。三公《山龍》八章, 降皇太子一等;九卿《藻火》六章,唯郊祀天地、宗廟服 之。 《遠遊》三梁,諸王所服,其未冠則空頂黑介幘。開 國公、侯、伯、子、男及五等散爵未冠者通如之。 進賢 冠,文官二品以上並三梁,四品以上並兩梁,五品以 下流外九品以上皆一梁。致事者通著委貌冠,主兵 官及侍臣通著武弁,侍臣加貂璫。御史、大理著法冠, 諸謁者、太「子中導客舍人,著高山冠。宮門僕射、殿門 吏、亭長、太子率更寺、宮門督、太子內坊察非吏、諸門 吏等,皆著卻非冠。羽林武賁,著鶡冠。錄令以下、尚書 以上,著納言幘。」又有赤幘,卑賤者所服。救日蝕。文武 官皆免冠,著赤介幘,對朝服。賤者平巾赤幘,示威武 以助於陽也。止雨亦服之。請雨則服緗幘,東耕則服 青幘,凡人則服綠幘。 百官朝服公服,皆執手版。尚 書、錄令、僕射、吏部尚書手版頭復有白筆,以紫皮裹 之,名曰「笏。」朝服綴紫荷,錄令、左僕射左荷,右僕射、吏 部尚書右荷。七品以上文官,朝服皆簪白筆。王、公、侯、 伯、子、男、卿、尹及武職,並不簪。朝服冠、幘各一。絳紗單 衣,白紗中單,皁領、袖,皁襈,革帶,曲領方心,蔽膝,白筆 舄,襪,兩綬,劍佩,簪導、鉤䚢為具服,七品以上服也。公 服冠幘,紗單衣,深衣,革帶,假帶,履,襪鉤䚢,謂之「從省 服」,八品以下、流外四品以上服也。 流外五品以下、 九品以上,皆著褠衣,為公服。 皇后助祭、朝會以褘 衣,祠郊禖以《褕狄》,小宴以《闕狄》,親蠶以鞠衣,禮見皇 帝以展衣,宴居以褖衣。六服、俱有蔽膝、織成絏帶。 內外命婦、從五品以上、蔽髻、唯以數,花釵多少為 品秩。二品以上,金玉飾,三品以下金飾。內命婦,左右 昭儀、三夫人視一品,假髻,九鈿,金章,紫綬,服褕翟,雙 佩,山元玉。九嬪視三品,五鈿,蔽髻,銀章,青綬,服鞠衣, 佩水蒼玉。世婦視四品,三鈿,銀印,青綬,服展衣,無佩。 八十一御女視五品,一鈿,銅印,墨綬,服褖衣。又有《宮 人女官服制》:第二品,七鈿,蔽髻,服闕翟。三品五鈿鞠 衣;四品,三鈿展衣;五品一鈿褖衣;六品褖衣;七品青 紗公服,俱大首髻。八品、九品俱青紗公服,偏髾髻。 皇太子妃,假髻,步搖。九鈿,服褕翟。從蠶則青紗公服。
外命婦,一品、二品,七鈿。蔽髻,服闕翟。三品,五鈿,服。
鞠衣,四品三鈿,服展衣;五品一鈿,服褖衣。內外命婦、 宮人、女官,從蠶則各依品次,還著蔽髻,皆服青紗公 服。如外命婦,綬帶鞶囊,皆准其夫公服之例。百官之 母,詔加太夫人者,朝服公服,各與其命婦服同。
北周
[编辑]北周制,設司服之官,「掌天子十二服,諸侯公孤以下 有差。」
按《隋書禮儀志》:「後周設司服之官,掌皇帝十二服。祀 昊天上帝,則蒼衣蒼冕;祀東方上帝及朝日,則青衣 青冕;祀南方上帝,則朱衣朱冕;祭皇地祇;祀中央上 帝,則黃衣黃冕;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則素衣素冕;祀 北方上帝;祭神州社稷,則元衣元冕;享先王,加元服 納后。朝諸侯,則象衣象冕,十有二章,日月星辰、山、龍」、 華蟲六章在衣,火、宗彝、藻、粉米、黼、黻六章在裳,凡十 二等。享諸先帝,大貞於龜,食三老五更。享諸侯耕藉, 則服袞冕,自龍已下凡九章十二等,宗彝已下五章 在衣,藻、火已下四章在裳,衣重宗彝。祀星辰、祭四望、
視朔、大射、饗群臣、巡犧牲、養國老,則服山冕,八章十二等,衣裳各四章,衣重,火與宗彝。群祀、視朝、臨太學、入道法門、宴諸侯與群臣及燕射、養庶老、適諸侯家, 則服鷩冕,七章,十二等。衣三章,裳四章,衣重三章,袞、 山鷩三冕,皆裳重,黼黻俱十有二等,通以升龍為領 褾。冕通十有二旒。巡兵即戎,則服韋弁,謂以𩎟韋為 弁,又以為裳衣也。田獵行鄉畿,則服皮弁,謂以鹿子 皮為弁,白布衣而素裳也。皇帝凶服,斬衰。父母之喪, 上下達。其弔服,錫衰以哭;三公,緦衰以哭諸侯。
「皆十五升,抽其半。錫者浣其布,不浣其縷,哀在內;緦者浣其縷,不浣其布」 ,哀在外也。
疑衰以哭。大夫皆素弁環絰。凡大疫、大荒、大災,則素 服縞冠。 諸公之服九:一曰方冕。二曰袞冕,九章,宗 彝已上五章在衣,藻已下四章在裳。三曰山冕,八章, 衣裳各四章,衣重宗彝,為九等。四曰鷩冕,七章,衣三 章,裳四章,衣重火與宗彝。五曰火冕,六章,衣裳各三 章,衣重宗彝及藻,裳重黻。六曰毳冕,五章,衣三章,裳 二章。衣重藻粉米,裳重黼黻。山冕已下俱九等,皆以 山為領褾。冕俱九旒。七曰韋弁,八曰皮弁,九曰元冠。
諸侯服,自方冕而下八,無袞冕。山冕八章,衣裳各
四章。「鷩冕七章,衣三章,裳四章,衣重宗彝。」「火冕六章, 衣裳各三章,衣重藻,裳重黻。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 章,衣重粉米,裳重黼黻。」鷩冕已下俱八等,皆以華蟲 為領褾冕俱八旒。 諸伯服,自方冕而下七,又無《山 冕》。鷩冕七章,衣三章,裳四章。火冕六章,衣裳各三章, 裳重黻。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章,裳重黼黻。火冕已 下俱七等,皆以火為領褾冕俱七旒。 諸子服,自方 冕而下六,又無鷩冕。火冕六章,衣裳各三章。毳冕五 章,衣三章,裳二章,裳重黻。毳冕已下俱六等,皆以宗 彝為領褾冕俱六旒。 諸男服,自方冕而下五,又無 火冕。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章,以藻為領褾。冕五旒。
三公之服九:一曰祀冕,二曰火冕,六章,衣裳各三。
章,衣重宗彝與藻,裳重黻。三曰毳冕,五章,衣三章,裳 二章,衣重藻與粉米,裳重黼黻。四曰藻冕,四章,衣裳 俱二章,衣重藻與粉米,裳重黼黻。五曰繡冕,三章,衣 一章,裳二章,衣重粉米,裳重黼黻。俱九等,皆以宗彝 為領褾。六曰爵弁,七曰韋弁,八曰皮弁,九曰元冠。 三孤之服,自祀冕而下八無火冕,毳冕,五章,衣三章, 裳二章,衣重粉米,裳重黼黻。藻冕四章,衣裳各二章, 衣重藻與粉米,裳重黼黻,俱八等,皆以藻為領褾。繡。 冕三章,衣一章,裳二章,衣重粉米,裳重黼黻,為八等。
公卿之服,自祀冕而下七:無毳冕、藻冕,四章衣裳。
各二章,衣重粉米,裳重黼黻,為七等,皆以粉米為領 褾各七。繡冕三章,衣一章,裳二章,衣重粉米,裳重黼 黻,為七等。 上大夫之服,自祀冕而下六,又無藻冕。 繡冕三章,衣一章,裳二章,衣重粉米,裳重黼,為六等。
中大夫之服,自祀冕而下五,又無皮弁,繡冕三章。
「衣一章,裳二章,衣重粉米」,為五等。 下大夫之服,自 祀冕而下四,又無爵弁。繡冕三章,衣一章,裳二章,衣 重粉米,為四等。 士之服三:一曰祀弁,二曰爵弁,三 曰元冠。
「元冠,皆元衣其裳,上士以元,中士以黃,下士雜裳」 ,謂前元後黃也。
庶士之服,「一元冠。」
庶士、庶人,在官府史之屬,其服緇,衣裳。
後令文武俱著常服,冠形如魏帢,無簪有纓。其凶服 皆與庶人同。其弔服,諸侯於其卿大夫,錫衰;同姓,緦 衰;於士,疑衰。其當事則弁絰,否則皮弁。公孤卿大夫 之弔服,錫衰弁絰;皮弁亦如士之弔服,疑衰素裳,當 事弁絰,否則徒弁。 皇后衣十二等,其翟衣六,從皇 帝祀郊禖、享先皇、朝皇太后,則服翬衣素質,五色。祭 陰社、朝命婦則服。衣,青質,五色。祭群小祀,受獻璽, 則服《鷩衣》,采桑則服。衣:從皇帝見賓客、聽女教,則 服鵫衣。食命婦歸寧,則服翐衣。俱有十二等,以翬、雉 為領褾,各有二。臨婦學及《法道門》。 命婦有時見命 婦,則蒼衣。春齋及祭還,則青衣;夏齋及祭還,則朱衣。 采桑齋及采桑還,則黃衣;秋齋及祭還,則素衣;冬齋 及祭還,則元衣。自青衣而下,其領褾以相生之色。 諸公夫人九服,其翟衣、雉皆九等。俱以《雉》為領褾 各九。《自》《衣》以下五曰:《衣》,鷩衣。《衣》,鵫衣。衣并 朱衣、黃衣、素衣、元衣而九。自朱衣而下,其領褾亦同, 用相生之色。 諸侯夫人,自鷩而下八,其翟衣雉皆 八等,俱以鷩雉為領褾,無《衣》, 諸伯夫人自而 下七。其翟衣、《雉》皆七等,俱以雉為領褾,又無鷩衣。
諸子夫人,自鵫而下六。其翟衣俱以鵫雉為領褾。
又無。衣。 諸男夫人自而下五。其翟衣、《雉》皆五 等,俱以雉為領褾,又無鵫。衣 三妃、三公夫人之 服九,一曰:衣,二曰鵫衣,三曰衣,四曰《青衣》,五曰 《朱衣》,六曰《黃衣》,七曰《素衣》,八曰《元衣》,九曰髾衣。華皆 九樹。其雉衣亦皆九等。以雉為領褾各九 三。 三孤之內子,自鵫衣而下八。雉衣皆八等,以鵫雉為 領褾各八。 六嬪六卿之內子,自《衣》而下七,雉衣皆七等,以。雉為領褾各七。 上媛,上大夫之孺人, 自青衣而下六。 中媛,中大夫之孺人,自朱衣而下 五。 下媛,下大夫之孺人,自黃衣而下四。 御婉,士 之婦人,自素衣而下三。 中宮六尚,一曰緅衣,其色 赤而微元。諸命秩之服曰「公服」,其餘常服曰「私衣。」皇 后華皆有十二樹。諸侯之夫人,亦皆以命數為之節。 三妃,三公夫人已下,又各依其命。一命再命者,又俱 以三為節。 皇后及諸侯夫人之服,皆舄履。三妃、三 公夫人已下,翟衣則舄,其餘皆屨舄履各如其裳之 色。 皇后之凶服,斬衰,齊衰。降旁期。已下弔服,為妃 嬪。三公之夫人、孤卿內子之喪,錫衰。
《錫》者,十五升去其半。「無事其縷,有事其布」 ,哀在內也。
為諸侯夫人之喪緦衰。
「《緦》亦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縷,無事其布」 ,哀在外也。
「為媛,御婉」及大夫、孺人、士之婦人之喪,疑衰。
十四升疑于吉
皆吉,笄無首。
象笄去首飾
太陰虧則素服。
蕩天下之陰事
諸侯之夫人及三妃與三公之夫人已下凶事則五 衰。
自緦已上皆服之
其弔諸侯夫人於卿之內子、大夫孺人,錫衰;於己之 同姓之臣,緦衰;於士之婦人,疑衰。皆吉笄,無首。其三 妃以下及媛,三公夫人以下及孺人,其弔服,錫衰。御 婉;及士之婦人,弔服,疑衰。疑衰,同笄。
九族已下皆骨笄
韠。皇帝三章,龍、火、山;諸侯二章,去龍;卿大夫一章,以 山,皆織綵以成之。 皇帝之組綬,以蒼以青,以朱以 黃以白,以元以纁,以紅以紫,以緅,以碧,以綠。十有二 色:諸公九色,自黃以下;諸侯八色,自白以下;諸伯七 色,自元以下;諸子六色,自纁以下;諸男五色,自紅以 下。三公之綬,如諸公;三孤之綬,如諸侯;六卿之綬,如 諸伯;上大夫之綬,如諸子;中大夫之綬,如諸男;下大 夫之綬,自紫以下;士之綬,自緅以下。其璽印之綬亦 如之。
武帝保定四年百官始執笏常服上馬宇文護始命袍加下襴
[编辑]按《北周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禮儀志》云云。
建德三年春正月丙子初服短衣
[编辑]按:《北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建德六年,嚴衣服之制。
按《北周書武帝本紀》,「建德六年九月戊寅,初令民庶 已上,唯聽衣綢、綿綢、絲布、圓綾、紗、絹、綃、葛、布等九種, 餘悉停斷。朝祭之服,不拘此例。」
建德 年,制「折上巾。」
按《北周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杜佑《通典》,「後漢郭林 宗行遇雨,霑巾角折。後周武帝建德中,因制折上巾。」
宣政元年初服常冠
[编辑]按《北周書武帝本紀》:「宣政元年三月甲戌,初服常冠, 以皁紗為之,加簪而不施纓導,其制若今之折角巾 也。」
按《文獻通考》:「武帝初服常冠,以皁紗全幅向後幞髮, 仍裁為四腳。」
宣帝大象元年正月受朝始服漢魏衣冠二月帝自稱天元皇帝冕服以二十四為節
[编辑]按《北周書宣帝本紀》:「大象元年正月癸巳,受朝于路 門。帝服通天冠,絳紗袍,群臣皆服漢魏衣冠。二月,帝 傳位于皇太子衍,自稱天元皇帝,所居稱天臺,冕有 二十四旒,車服旗鼓皆以二十四為節。」
按《文獻通考》:宣帝既傳位于太子,自稱「天元皇帝。所 居稱天臺」,冕二十四旒,車服旗鼓皆加于前王之數。 既自比上帝,不欲群臣同己,常自帶綬及冠通天冠, 加金附蟬,顧見侍臣,弁上有金蟬及王公有綬者,並 令去之。
大象二年三月詔「天臺侍衛官服品色衣內外命婦 皆執笏。」
按《北周書宣帝本紀》:大象二年三月「庚子,詔天臺侍 衛之官,皆著五色及紅紫綠衣,以雜色為緣,名曰品 色衣。有大事,與公服間服之。壬寅,詔內外命婦皆執 笏,其拜宗廟及天臺皆俛伏。」
隋
[编辑]高祖開皇元年詔定冠服之制
[编辑]按《隋書高祖本紀》,「開皇元年夏六月癸未,詔以初受 天命,赤雀降祥。五德相生,赤為火色。其郊及社廟,依 服冕之儀。而朝會之服,旗幟犧牲,盡令尚赤,戎服以 黃。秋七月乙卯,上始服黃,百寮畢賀。」 按《禮儀志》:「高 祖初即位,將改周制,乃下詔曰:『宣尼制法云:行夏之時,乘殷之輅。奕葉共遵,理無可革。然三代所尚,眾論 多端,或以為所建之時,或以為所感之瑞,或當其行 色,因以從之。今雖夏數得天,歷代通用,漢尚於赤,魏 尚於黃。驪馬元牡,已弗相踵,明不可改。建寅歲首,常 服於黑。朕初受天命,赤雀來儀,兼姬周已還,於茲六 代,三正迴復,五德相生,總以言之,並宜火色。垂衣已 降,損益可知,尚色雖殊,常兼前代。其郊丘廟社,可依 袞冕之儀,朝會衣裳,宜盡用赤。昔丹烏木運,姬有大 白之旂;黃星土德,曹乘黑首之馬。在祀與戎,其尚恆 異。今之戎服,皆可尚黃。在外常所著者,通用雜色。祭 祀之服,須合禮經,宜集通儒,更可詳議』。」太子庶子、攝 太常少卿裴正奏曰:「竊見後周制冕,加為十二,既與 前禮數乃不同,而色應」五行,又非典故。謹按三代之 冠,其名各別;六等之冕,承用區分。璪玉五采,隨班異 飾,都無迎氣變色之文。唯《月令》者,起於秦代,乃有青 旂、赤玉、白駱、黑衣,與四時而色變,全不言於弁冕。五 時冕色,禮既無文,稽於正典,難以經證。且後魏以來, 制度咸闕。天興之歲,草創繕修,所造車服,多參胡制。 故魏收論之,稱為「違古」是也。周氏因襲,將為故事,大 象承統,咸取用之。輿輦衣冠,甚多迂怪。今皇隋革命, 憲章前代,其魏、周輦輅不合制者,已敕有司,盡令除 廢。然衣冠禮器,尚且兼行。乃有立夏袞衣,以赤為質; 迎秋平冕,用白成形。既越典章,須革其謬。謹按《續漢 書·禮儀志》云:「立春之日,京都皆著青衣,秋夏悉如其 色。逮於魏晉,迎氣五郊,行禮之人,皆同此制。考尋故 事,唯幘從衣色。今請冠及冕色並用元,唯應著幘者, 任依漢晉制。」曰:「可。」於是定令採用東齊之法。 乘輿 袞冕垂白珠十有二旒,以組為纓,色如其綬,黈纊充 耳,玉笄元衣纁裳,衣山、龍、華蟲、火、宗彝五章;裳、藻、粉 米、黼、黻四章。衣重宗彝,裳重黼黻,為十二等。衣褾領, 織成升龍,白紗內單,黼領,青褾、襈、裾。革帶,玉鉤、䚢,大 帶,素帶朱裡,紕其外,上以朱,下以綠,韍隨裳色,龍、火、 山三章,鹿盧玉具劍,火珠鏢首,白玉雙佩,元組,雙大 綬,六采,元黃、赤、白、縹、綠,純元質,長二丈四尺,五百首, 廣一尺。小雙綬,長二尺六寸,色同大綬,而首半之,間 施三玉環。朱襪,「赤舄,舄加金飾。」祀圓丘、方澤、感帝、明 堂、五郊、雩䄍、封禪、朝日、夕月、宗廟、社稷、藉田、廟遣上 將、征還、飲至,加元服。納后、正月受朝、臨軒拜王公,則 服之。 通天冠,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首,施珠翠,黑介 幘,玉簪導。絳紗袍,深衣製,白紗內單,皁領、褾、襈、裾,絳 紗蔽膝,白假帶,方心曲領。其革帶、劍、佩、綬、舄,與上同。 若未加元服,則雙童髻,空頂黑介幘,雙玉導,加寶飾。 朔日受朝元會及冬會諸祭還則服之。 武弁,金附 蟬,平巾幘,餘服具服。講武、出征、四時蒐狩、大射、禡、類、 宜社、賞祖、罰社、纂嚴則服之。黑介幘,白紗單衣,烏皮 履,拜陵則服之。 白紗帽,白練裙襦,烏皮履,視朝、聽 訟及宴見賓客皆服之。白帢,白紗單衣,烏皮履,舉哀 則服之。 皇帝臨臣之喪,三品以上,錫衰五等;諸侯 緦衰,四品已下,疑衰。 皇太子袞冕,垂白珠九旒,青 纊充耳,犀笄元衣纁裳衣,山、龍、華蟲、火、宗彝五章;裳、 藻、粉米、黼、黻四章。織成為之。白紗內單,黼領,青褾、襈、 裾。革帶,金鉤䚢,大帶,素帶,不朱裡,亦紕以朱。綠韍隨 裳色,火、山二章。玉具劍,火珠鏢首,瑜玉雙佩,朱組雙 大綬,四采,赤、白、縹、紺,純朱質,長一丈八尺,三百二十 首,廣九寸。小雙綬長二尺六寸,色同大綬,而首半之, 間施二玉環。朱襪,赤舄,以金飾。侍從皇帝,祭祀、謁廟 加元服、納妃則服之。 《遠遊》三梁冠,加金附蟬,九首 施珠翠,黑介幘,纓、翠緌,犀簪導。絳紗袍,白紗內單,皁 領、褾、襈、裾,白假帶,方心曲領,絳紗蔽膝,靺舄。其革帶、 劍、佩、綬與上同。未冠則雙童髻,空頂黑介幘,雙玉導, 加寶飾。謁廟、還宮、元日朔日入朝、釋奠則服之。 遠 遊冠、公服,絳紗單衣,革帶,金鉤䚢,假帶,方心紛,長六 尺四寸,廣二寸四分,色同其綬。金縷鞶囊,襪、履,五日 常朝則服之。 白帢單衣,烏皮履,為宮臣舉哀則服 之。 皇太子臨弔,三師、三少,則錫衰。宮臣四品已上, 緦衰,五品已下,疑衰。 袞冕,青珠九旒,以組為纓,色 如其綬。
自此已下纓皆如之
服,九章,同皇太子。王國公、開國公初受冊,執贄,入朝 祭、親迎則服之。三公助祭者亦服之。 鷩冕,侯八旒, 伯七旒,服七章,衣華蟲、火、宗彝三章,裳藻、粉米、黼、黻 四章。八旒者,重宗彝。侯、伯初受冊,執贄,入朝祭、親迎 則服之。毳冕,子六旒,男五旒,服五章,衣,宗彝、藻、粉米 三章,裳黼、黻二章。六旒者,裳重黻。子、男初受冊,執贄, 入朝祭、親迎,則服之。冕,三品七旒,四品六旒,五品 五旒。服三章。七旒者,衣粉米一章為三重;裳、黼、黻二 章各二重;六旒者,減黼一重,五旒者,又減黻一重。正 三品已下,從五品已上,助祭則服之。自王公已下,服 章皆繡為之。祭服冕皆簪導,青纊充耳。元衣纁裳,白 紗內單,黼領。
冕已下內單、青領
青褾、襈、裾、革帶、鉤䚢、大帶王、三公及公、侯伯子、男,素帶,不朱裡,皆紕其外,上以朱,下以綠。正三品已下、從五品已上,素帶,紕其垂,外以元,內以黃。紐約皆用青組。
朱韍:
凡韍,皆隨裳色,袞、鷩、毳、火、山二章。山一章:
劍、佩,綬,襪,赤舄, 爵弁,元纓,無旒。從九品已上,助祭 則服之。其制服,「簪導,元衣,纁裳,無章,白絹內單,青領、 褾、襈、裾,革帶,大帶。」
練帶,紕其垂,內外以緇。紐約用青組。
爵韠,襪,赤履。武弁,平巾幘,諸武職及侍臣通服之。侍 臣加金璫附蟬,以貂為飾,侍左者左珥,右者右珥。 遠遊。三梁冠,黑介幘,諸王服之。 進賢冠,黑介幘,文 官服之。從三品已上三梁,從五品已上兩梁,流內九 品已上一梁。 法冠,一名「獬豸冠」,鐵為柱,其上施珠 兩枚,為獬豸角形,法官服之。 高山冠,謁者服之。 卻非冠門者及禁防伺,非服之。 黑介幘,平巾黑幘, 應服者並上下通服之。庖人則綠幘白帢,白紗單衣, 烏皮履,上下通服之。 委貌冠,未冠則雙童髻,空頂 黑介幘,皆深衣青領,烏皮履。國子、太學四門生服之。
朝服冠幘,簪導,白筆,絳紗單衣,白紗內單,皁領、袖
早襈,革帶,鉤、假帶,曲領方心,絳紗蔽膝,襪、舄,綬,劍、佩。 從五品已上,陪祭、朝饗、拜表,凡大事則服之。六品已 下、從七品已上,去劍、佩、綬,餘並同。自餘公事皆從公 服。亦名「從省服。」 冠,幘,簪導,絳紗單衣,革帶,鉤、䚢、假 帶,方心,襪、履,紛鞶囊。從五品已上服之。 絳褠衣,公 服。
《褠衣》即《單衣》之不垂胡也。袖狹,形直如褠內。餘同從省。
「流外五品已下、九品已上服之。」 綬:王,纁朱綬,四采, 赤黃縹紺,純朱質,纁文織,長一丈八尺,二百四十首, 廣九寸。公元朱綬,四采,元赤縹紺,純朱質,元文織,長 一丈八尺,二百四十首,廣九寸。侯、伯,青朱綬,四采,青 赤白縹,純朱質,青文織,長一丈六尺,百八十首,廣八 寸。子、男,素朱綬,三采,青赤白,純朱質,白文織,長一丈 四尺,百四十首,廣七寸。正、從一品,綠綟綬,四采,綠紫 黃赤,純綠質,長一丈八尺,二百四十首,廣九寸。從三 品已上,紫綬,三采,紫黃赤,純紫質,長一丈六尺,百八 十首,廣八寸。銀青光祿大夫、朝議大夫及正、從四品, 青綬,三采,青白紅,純青質,長一丈四尺,百四十首,廣 七寸。正、從五品,墨綬,二采,青紺,純紺質,長一丈二尺, 百首,廣六寸。自王公已下,皆有小雙綬,長二尺六寸, 色同大綬,而首半之。正從一品,施二玉環,已下不合。 其有綬者,則有紛,皆長六尺四寸,廣二寸四分,各隨 其綬色。 鞶囊,二品已上金縷,三品金銀縷,四品及 開國男銀縷,五品綵縷。官無綬者,則不合劍佩。一品 及五等諸侯,並佩山元玉,五品已上佩水蒼玉。 年 高致仕及以理去官,被召謁見,皆服前官從省服。州 郡秀孝試見之日,皆假《進賢》一梁冠,絳公服。隱居道 素之士,被召入謁見者,黑介幘,白單衣,革帶,烏皮履。
《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武候大將軍,領左右大將。
軍,並武弁,絳朝服,劍,佩,綬。侍從則平巾幘,紫衫,大口 褲褶,金玳瑁裝兩襠甲。唯「左右武衛大將軍執赤檉 杖。」《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武候將軍、領左右將軍、左 右監門衛將軍、太子左右衛、左右宗衛、左右內等率、 左右監門郎將及諸副率,並武弁,絳朝服,劍,佩,綬。侍 從則平巾幘,紫衫,大口褲,金裝兩襠甲。唯左右武衛 將軍,太子左右宗衛率,執白檀杖。 直閣將軍、直寢、 直齋,太子直閣,武弁,絳朝服,劍、佩、綬。侍從則平巾幘, 絳衫,大口褲褶,銀裝兩襠甲。
皇后首飾,花十二樹。皇太子妃、公主、王妃、三師、三公 及公夫人、一品命婦,並九樹;侯夫人、二品命婦,並八 樹;伯夫人、三品命婦,並七樹;子夫人、世婦及皇太子 昭訓、四品已上官命婦,並六樹;男夫人、五品命婦,五 樹;女御及皇太子良娣,三樹。
自皇后以下,小花並如大花之數,并兩博鬢也。
皇后褘衣:
深青織成為之,為翬翟之形,素質,五色,十二等。
青紗內單、黼領。羅縠褾襈蔽膝
隨裳色,用翟為章,三等。
大帶、
隨衣色,朱裏,紕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
以青衣革帶,青襪舄。
鳥加金飾
白玉佩,元組綬。
章采尺寸與乘輿同
「祭及朝會,凡大事則服之。」鞠衣,黃羅為之,其蔽膝、大 帶及衣革帶、舄隨衣色。餘與褘衣同,唯無雉。親蠶則 服之。
應服者皆以助祭
青衣,青羅為之,制與鞠衣同,去花大帶及佩綬,以禮見皇帝則服之。朱衣,緋羅為之,制如青衣,宴見賓客 則服之。
皇太后服與皇后同,皇太子妃褕翟。
青織成為之,為搖翟之形,青質,五色,九等。
青紗內單、黼領。羅縠褾襈蔽膝
隨衣色,以《搖翟》為章,三等。
大帶、
隨衣色,下朱裡,紕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
以青衣革帶,青襪舄。
舄加金飾
瑜玉佩,純朱綬。助祭朝會,凡大事則服之。亦有鞠衣。
章采尺寸,與皇太子同。
公主,王妃,三師、三公及公侯伯夫人,服褕翟。助祭朝 會,凡大事則服之。亦有鞠衣。
繡為之。公主、王妃,三師、三公及公夫人為九等,侯夫人八等,伯夫人七等。
子男夫人服闕翟,助祭朝會,凡大事則服之,亦有鞠 衣。
緋羅為之,刻赤繒為翟形,不繡,綴于服上。「子夫人六等,男夫人五等。」
諸王、公、侯、伯、子、男之母,與妃、夫人同。其郡縣君,各視 其夫及子。若郡縣君品高及無夫、子者,准品。 嬪及 從三品已上官命婦,青服。助祭朝會,凡大事則服之。 亦有鞠衣。
制與褕、翟同,青羅為之,唯無雉。
世婦及皇太子昭訓,從五品以上官命婦,服青服,助 祭,從蠶,朝會凡大事則服之。 女御及皇太子良媛, 朱服助祭,從蠶,朝會凡大事則服之。
制與青服同去佩綬
六尚:朱絲布公服。助祭,從蠶,朝會凡大事則服之。 六司、六典及皇太子三司、三典、三掌,青紗公服。助祭、 從蠶,朝會凡大事則服之。 佩綬。嬪同九卿;世婦及 皇太子昭訓,同五品;公主、王妃,同諸王。三師、三公、五 等國夫人及從五品已上官命婦,皆准其夫。無夫者, 准品定令訖。
煬帝大業二年詔定冠服之制
[编辑]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二年二月丙戌,詔尚書令楊 素、吏部尚書牛弘、大將軍宇文愷、內史侍郎虞世基、 禮部侍郎許善心制定輿服。上常服皮弁十有二琪, 文官弁服佩玉,武官平巾幘褲褶,三品已上給。」槊 下至胥吏,服色皆有差,非庶人不得戎服。 按《禮儀 志》:「高祖元正朝會,方御通天服,郊丘宗廟,盡用龍袞 衣、大裘毳。」皆未能備。至平陳,得其器物,衣冠法服, 始依禮具,然皆藏御府,弗服用焉。百官常服,同于匹 庶,皆著黃袍,出入殿省。高祖朝服亦如之,唯帶加十 三環,以為差異,蓋取于便事。及大業二年,煬帝始詔 吏「部尚書牛弘、工部尚書宇文愷、兼內史侍郎虞世 基、給事郎許善心、儀曹郎袁朗等憲章古制,創造衣 冠」,自天子逮于胥皁,服章皆有差等。若先所有者,則 因循取用。弘等議定乘輿服合八等焉。 大裘冕之 制,案《周禮》「大裘之冕無旒。」《三禮衣服圖》,「大裘而冕,王 祀昊天上帝及五帝之服。」至秦除六冕,唯留元冕。漢 明帝永平中,方始創制。董巴《志》云:「漢六冕同制,皆闊 七寸,長尺二寸,前圓後方。」于是遂依此為大裘冕制。 青衣朱裡,不施旒纊,不通于下。其大裘之服,案《周官》 注:「羔裘也。」其制准《禮圖》,以羔正黑者為之,取同色繪 以為領袖。其裳用纁而無章飾,絳襪、赤舄。祀圓丘、感 帝、封禪、五郊、明堂雩䄍皆服之。 袞冕之制,案《禮·玉 藻》:「十有二旒」,《大戴禮》云:「冕而加旒,以蔽明也。琇纊塞 耳,以蔽聰也。」又《禮含文嘉》前後邃延,不「視邪也;加以 黈纊,不聽讒也。三王之冕既不通制,故夫子云:『行夏 之時,服周之冕』。」今以采綖貫珠為旒十二。邃延者,出 冕前後而下垂之,旒齊于髆,纊齊于耳,組為纓玉笄, 導其為服之制。案《釋名》云:「袞,卷也。謂畫龍于上也。」是 時虞世基奏曰:「後周故事,升日月于旌旗,乃闕三辰, 而章無十二,但有山龍華蟲作繪,宗彝、藻、火、粉米、黼 黻」,乃與三公不異。開皇中,就裡欲生分別,故衣重宗 彝,裳重黼黻,合重二物,以就九章,為十二等。但每一 物上下重行,袞服用九,鷩服用七。今重此三物,乃非 典故。且周氏執謙,不敢負于日月,所以綴此三象,惟 施太常。《天王袞衣》章乃從九,但天子譬日,德在照臨, 辰為帝位,月主正后,負此三物,合德齊明,自古有之, 理應無惑。周執謙道,殊未可依,重用宗彝,又乖法服。 今准《尚書》:「予欲觀古人之服,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 繪;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具依此。于左右髆上為 日月各一,當後領下而為星辰。又山龍九物,各重行 十二。又近代故實,依《尚書大傳》,「山龍純青,華蟲純黃, 作繪;宗彝純黑,藻純白,火純赤。」以此相間而為五采。 鄭元議已自非之,云:「五采相錯,非一色也。」今並用織成于繡,五色錯文。准孔安國,衣質以元,加山、龍、華蟲、 火、宗彝等,並織成為五物。裳質以纁,加藻、粉米、黼黻 之四。衣裳通數,此為九章,兼上三辰而備十二也。衣 褾領上,各帖升龍,漢晉以來,率皆如此。既是先王法 服,不可乖于夏制,徵而用之,理將為允。墨敕曰:「可承 以單衣。」又按董巴《輿服志》:宗廟冕服云:「絳領袖為內 單衣。」又《車服雜記》曰:「天子釋奠郊祭,而單衣以絳緣。 今用白紗為內單,黼領絳褾,青裾及襈,革帶玉鉤䚢, 大帶朱裡,紕其外,紐約用組,上加朱。」又按《說文》:「韠, 韍也,所以蔽前。」《禮記》曰:「有虞氏韍,夏后氏山,殷火,周 龍章。」鄭元曰:「冕之韍也。舜始作之,以尊祭服。禹、湯至 周,增以文飾。《禮記》曰:『君朱韠』。鄭曰:『韠象裳色。今依《白 虎通》注以蔽裳前,上闊一尺,象天數也。下闊二尺,象 地數也。長三尺,象三才也。加龍章山火,以備三代之 法也』。」于是制袞冕之服。元衣纁裳,合九章,為十二等。 白紗內單,黼領,青褾襈。革帶,玉鉤䚢,大帶韍,鹿盧玉 具劍,火珠鏢首。白玉雙佩,元組大小綬。朱襪,赤舄舄 飾以金。宗廟、社稷、藉田、方澤,朝日夕月,遣將授律,征 還飲至,加元服,納后、正冬受朝、臨軒拜爵,皆服之。 通天冠之制,案《董巴志》:「冠高九寸,形正豎,頂少邪,卻, 後乃下直,為鐵卷梁,前有」高山,故《禮圖》或謂之高山 冠也。晉《起居注》,成帝咸和五年,制詔殿內曰:「平天、通 天冠,並不能佳,可更修理之。」雖在《禮》無文,故知天子 所冠,其來久矣。又徐氏《輿服注》曰:「通天冠,高九寸,黑 介幘,金博山。」徐爰亦曰:「博山附蟬,謂之金顏。」今制依 此,不通於下,獨天子元會臨軒服之。其服絳紗袍,深 衣製,白紗內單,皁領、褾、裾襈,絳紗蔽膝,白假帶,方心 曲領。其劍佩、綬、舄、革帶,皆與上同。元冬饗會諸祭還 則服之。四時視朔,則內單領襈,各隨其方色。唯秋方 色白,以綠代之。 遠遊冠之制,案《漢雜事》曰:「太子諸 王服之。」故《淮南子》曰:「楚莊王冠通梁組纓。」注云:「通梁, 遠遊也。」晉令皇太子諸王給遠遊冠。徐氏《雜注》曰:天 子雜服,遠遊五梁,太子、諸王三梁。董巴《志》曰:「制如通 天,有展筩,橫之幘上。」今制依此。天子加金博山,九首, 施珠翠,黑介幘,金緣以承之。翠緌纓,犀簪導。太子親 王加金附蟬。宗室王去附蟬,並不通於庶姓。其乘輿 遠遊冠服,白紗單衣,承以裙襦,烏皮履,拜山陵則服 之。 武弁之制,按徐爰《宋志》謂籠冠是也。《禮圖》曰:「武 士服之。」董巴《輿服志》云:「諸常侍、內常侍加黃金附蟬 眊尾,謂之惠文冠。」今制,天子金博山,三公已上玉冠 枝,四品已上金枝,侍臣加附蟬眊豐貂。文官七品已 上眊白筆,八品已下及武官皆不眊筆。其乘輿,武弁 之服,衣裳綬如通天之服。講武出征、四時蒐狩、大射、 禡類、宜社、賞祖、罰社、纂嚴皆服之。 弁之制,按《五經 通義》:高五寸,前後玉飾。《詩》云:「璯弁如星。」董巴曰:「以鹿 皮為之。」《尚書顧命》:「四人綦弁執戈。」故知自天子至於 執戈,通貴賤矣。魏臺訪議曰:天子以五采玉珠十二 飾之,命參准此,通用烏漆紗而為之。天子十二琪,皇 太子及一品九琪,二品八琪,三品七琪,四品六琪,五 品五琪,「六品已下無琪,唯文官服之,不通武職。」案《禮 圖》,有結纓而無笄導,少府少監何稠請施象牙簪導, 詔許之。弁加簪導,自茲始也。乘輿鹿皮弁服,緋大襦, 白羅裙,金烏皮履,革帶,小綬長二尺六寸,色同大綬, 而首半之,間施三玉環,白玉佩一隻,視朝聽訟則服 之。凡弁服,自天子已下,內外九品已上,弁皆以烏為 質,並衣褲褶,五品已上以紫,六品已下以絳。宿衛及 在仗內,加兩襠螣蛇,絳褠衣連裳。典謁、贊引、流外冗 吏,通服之以縵。後制鹿皮弁,以賜近臣。 帽,古野人 之服也。董巴云:「上古穴居野處,衣毛帽皮。」以此而言, 不施衣冠明矣。案宋、齊之間,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 庶以烏,其制不定,或有卷荷,或有下裙,或有紗高屋, 或有烏紗長耳。後周之時,咸著突騎帽,如今胡帽,垂 裙覆帶,蓋索髮之遺象也。又文帝項有瘤疾,不欲人 見,每常著焉。相魏之時,著而謁帝,故後周一代,將為 雅服,小朝公宴,咸許戴之。開皇初,高祖常著烏紗帽, 自朝貴已下至於冗吏,通著入朝。今復制白紗高屋 帽,其服練裙襦,烏皮履,宴接賓客則服之。 白帢,案 《傅子》,魏太祖以天下凶荒,資財乏匱,擬古皮弁,裁縑 帛以為之,蓋自魏始也。梁令天子為朝臣等舉哀則 服之,今亦准此。其服白紗單衣,承以裙襦,烏皮履,舉 哀臨喪則服之。 幘,案董巴云:「起於秦人,施於武將。 初為絳袙,以表貴賤焉。至漢孝文時,乃加以高顏。孝 元帝」額有壯髮,不欲人見,乃始進幘。又董偃召見綠 幘。傅鞲《東觀記》云:「詔賜段熲赤幘大冠一具。」故知自 上已下至於皁隸及將帥等,皆通服之。今天子畋獵 御戎,文官出遊田里,武官自一品已下至於九品,并 流外吏,色皆同烏。廚人以綠,卒及馭人以赤,舉輦人 以黃,駕五輅人逐其車,色承遠遊進賢者,施以掌導, 謂之「介幘」;承武弁者施以笄導,謂之「平巾。」其乘輿,黑 介幘之服,紫羅褶,南布褲,玉梁帶,紫絲鞋,長靿靴。畋 獵、豫遊則服之。 皇太子服六等袞冕,九旒,朱組纓青纊珫耳,犀簪導,紺衣纁裳,去日月星辰,為九章。白 紗內單,黼黻、領,青褾襈、裾,革帶,金鉤䚢,大帶,韍二章, 玉具劍。侍從祭祀及謁廟加「元服、納妃,則服之。」據晉 咸寧四年故事,衣色用元,改用紺。舊章用織成,降以 繡玉具劍。故事,以火珠鏢首,改以白珠。開皇中,皇太 子冕同天子,貫白珠。及仁壽元年,煬帝為太子,以白 珠太逼,表請從青珠。於是太子袞冕與三公王等,皆 青珠九旒,旒短不及髆,降天子二寸。 遠遊冠,金附 蟬,加寶飾珠翠九首,珠纓翠緌,犀簪導。絳紗袍,白紗 內單,皁領、褾、襈、裾,白假帶,方心曲領,絳紗蔽膝,襪、舄, 革帶、劍、佩、綬同袞冕,未冠則雙童髻,空頂黑介幘,雙 玉導,加寶飾珠翠二首。謁廟、還元日朔旦、入朝、釋奠 則服之。始後周采用《周禮》,皇太子朝賀,皆袞冕九章 服。開皇初,自非助祭,皆冠遠遊冠。至此,牛弘奏云:「皇 太子冬正大朝,請服袞冕。」帝問給事郎許善心曰:「太 子朝謁,著遠遊冠,有何典故?」對曰:「晉令皇太子給五 時朝服、遠遊冠。」至宋泰始六年,更議儀注,儀曹郎丘 仲起議:「案《周禮》,公自袞冕已下,至於卿大夫之元冕, 皆其朝聘之服也。伏尋古之公侯,尚得服袞以入朝 見,況皇太子儲副之尊,謂宜式遵盛」典,服袞朝賀。兼 左丞陸澄議:「服冕以朝,實著經典。自秦除六冕之制, 後漢始備古章。魏、晉以來,非祀宗廟,不欲令臣下服 於袞冕。位為公者,必加侍官,故太子入朝,因亦不著。 但承天作副,禮絕群后,宜遵前王之令典,革近代之 陋制。皇太子朝請服冕,自宋以下,始定此儀。至梁簡 文之為太子,嫌於上逼,還冠《遠遊》。」下及於陳,皆依此 法。後周之時,亦言服袞入朝。至於開皇,復遵魏、晉故 事。臣謂袞冕之服,章玉雖差,一日而觀,頗欲相類。臣 子之道,義無上逼。故晉武帝太始三年,詔太宰、安平 王孚著內侍之服,四年,又賜趙、燕、樂安王等散騎常 侍之服。自斯以後,台鼎貴臣,並加貂璫武弁,故皇太 子遂「著《遠遊》,謙不逼尊,於理為允。」帝曰:「善。」竟用開皇 舊式。 遠遊三梁冠,從省服,絳紗單衣,革帶,金鉤䚢, 假帶,方心,佩一隻,紛長六尺四寸,闊二寸四分,色同 於綬,金縷鞶囊,白襪,烏皮履,金飾。五日常朝則服之。
鹿皮弁、九琪服絳羅襦,白羅裾,革帶、履、襪、佩紛如
從省服,在宮聽政則服之。 平巾,黑幘,玉冠枝,金花 飾,犀簪導。紫羅褶,南布褲,玉梁帶,長靿靴。侍從田狩 則服之。 白帢,素單衣,烏皮履。為宮臣舉哀弔喪則 服之。 諸王三公已下,為服之制,袞冕九章服。三公 攝祭及諸王初受冊贄、入朝、助祭、親迎則服之。綬各 依其色。 鷩冕,案《禮圖》,王祭先公及卿之服,天子九 旒,用玉二百一十六;侯、伯服以助祭,七旒用玉八十。 新制依此,服七章,三品及公侯助祭則服之。 毳冕, 案《禮圖》,王祀四望山川之服,天子七旒,用玉一百六 十八。子、男服以助祭,五旒用玉五十。新制依此,服五 章,四品及伯助祭則服之。 冕,案《禮圖》,王者祭社 稷五祀之服,天子五旒,用玉百二十;孤卿服以助祭, 四旒,用玉三十二。新制依此,服三章,五品及子男助 祭則服之。 元冕,案《禮圖》,王祭群小祀及視朝服,天 子四旒,用玉三十二;諸侯服以祭其宗廟,三旒,用玉 十八。新制依此,服三章。通給庶姓一品已下,五品已 上,自製於家祭,其私廟三品,省衣粉米加三重,裳、黼 黻加二重,四品減黼一重,五品減黻一重。禮,自元冕 以上,加旒一等,天子祭祀,節級服之。 開皇以來,天 子惟用袞冕,自鷩之下,不施於尊,具依前式。而六等 之冕,皆有黈纊,黃綿為之,其大如橘。自皇太子以下, 三犀導,青纓。爵弁,案《董巴志》同於爵形,一名冕。有收 持笄,所謂夏收殷𠳲者也。祀天地五郊明堂雲:「翹,舞 人服之。」《禮》云:「朱干玉戚,冕而舞《大夏》」,此之謂也。《禮圖》 云:「士助君祭服之,色如爵頭,無旒有纊。」新制依此。角 為簪導,衣青裳縓,並縵無章。六品已下皆通服之。 遠遊冠服,王所服也。衣裳內單,如皇太子佩山元玉, 金章龜鈕。宋孝建故事亦謂之璽,今文曰印,又並歸 於官府。身不自佩,例以銅易之。大綬四采,小綬同色, 施二玉環,玉具劍。烏皮舄,舄加金飾,惟帝子宗室封 國王者服之。 進賢冠,案《漢官》云:「平帝元始五年,令 公卿列侯冠三梁,二千石兩梁,千石以下一梁。梁別 貴賤,自漢始也。」董巴《志釋》曰:「如緇布冠,文儒之服也。 前高七寸而卻,後高三寸而立。王莽之時,以幘」承之, 新制依此,內外文官通服之,三品已上三梁,五品已 上兩梁,九品已上一梁,用,明尊卑之等也。其朝服亦 名「具服」,絳紗單衣,白紗內單,元領、裾、襈、袖,革帶,金鉤 䚢、假帶,曲領方心,絳紗蔽膝,白襪,烏皮舄,雙佩,綬如 《遠遊》之色。自一品已下,五品已上,衣服盡同,而綬依 其品。陪祭、朝饗、拜表,凡大事皆服之。六品、七品,去劍 佩綬。八品、九品,去白筆內單,而用履代舄。其五品已 上,一品已下,又有公服,亦名從省服,並烏皮履,去曲 領內單,白筆蔽膝。《開皇故事》,亦去鞶囊佩綬。何稠請 去大綬,而偏垂一小綬,綴於獸頭鞶囊,獨一隻佩,正 當於後。詔從之。一品已下、五品已上,同 高山冠。案《董巴志》云:「一曰側」注,謁者僕射之所服也。胡伯始以 為齊王冠。秦滅齊,以賜謁者。《傅子》曰:「魏明帝以高山 冠似通天,乃毀變其形,除去卷筩,令如介幘,幘上加 物,以象山峰,行人使者通皆服之。」新制,參用其事,形 如進賢,於冠前加三峰,以象魏制。謁者大夫已下服 之,梁依其品。 獬豸冠,案《禮圖》曰:「法冠也。一曰柱後 惠文。」如淳注《漢官》曰:「惠,蟬也,細如蟬翼,今御史服之。」 《禮圖》又曰:「獬豸冠,高五寸,秦制也,法官服之。」《董巴志》 曰:「獬豸,神羊也。」蔡邕云:「如麟,一角。」應劭曰:「古有此獸, 主觸不直,故執憲者為冠以象之。秦滅楚,以其冠賜 御史。」此即是也。開皇中,御史戴卻非冠,而無此色。新 制又以此而代卻非。御史大夫以金,治書侍御史以 犀,侍御史已下,用麢羊角,獨御史、司隸服之。 巾,案 《方言》云:「巾,趙、魏間謂之承露。」《郭林宗傳》曰:「林宗嘗行 遇雨,巾沾角折。」又袁紹戰敗,幅巾渡河。此則野人及 軍旅服也,制有二等。今高人道士所著,是林宗折角; 庶人農夫常服,是袁紹幅巾。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後 襆髮,俗人謂之襆頭。自周武帝裁為四腳,今通於貴 賤矣。 簪導,案《釋名》云:「簪,建也,所以建冠於髮也。一 曰笄,笄係也,所以拘冠使不墜也。導,所以導擽鬢髮, 使入巾幘之裡也。」今依《周禮》,天子以玉笄,而導亦如 之。又《史記》曰:「平原君誇楚為玳瑁簪。」班固《與弟書》云: 「今遺仲升以黑犀簪。」《士燮集》云:「遣功曹史貢皇太子 通天犀導。」故知天子獨得用玉,降此通用玳瑁及犀。 今並准是,惟弁用白牙笄導焉。 貂蟬,案《漢官》:侍內 金蟬左貂,金取剛固,蟬取高潔也。《董巴志》曰:「內常侍 右貂,金璫銀附蟬。」內書令亦同此。今宦者去貂,內史 令金蟬右貂,納言金蟬左貂,開皇時加散騎常侍,在 門下者皆有貂蟬,至是罷之,唯加常侍。聘外國者,特 給貂蟬,還則輸納於內。省 纓,案《儀禮》曰:「天子朱纓, 諸侯丹組纓。」今冕,天子已下皆朱纓。又《尉繚子》曰:「天 子元纓,諸侯素纓」,別尊卑也。今不用素,並從冠色焉。
佩,案《禮》,天子佩白玉。董巴、司馬彪云:「君臣佩玉尊。」
「卑有序,所以章德也。」今參用杜夔之法,天子白玉,太 子瑜玉,王山元玉,自公已下,皆水蒼玉 綬。案《禮》,天 子元組綬,侯伯朱組綬,大夫純組綬,世子綦組綬。《漢 官》云:「蕭何為相國,佩綠綬,公侯紫,卿二千石青,令長 千石黑。」今大抵准此。天子以雙綬,六采,元黃、赤、白、縹、 綠,純元質,長二丈四尺,五百首,闊一尺。雙小綬長二 尺六寸,色同大綬而首半之,間施四玉環,開皇用三, 今加一。皇太子,朱雙綬,四采,赤白縹紺,純朱質,長一 丈八尺,三百二十首,闊九寸。雙小綬,長一尺六寸,色 同大綬而首半之,間施三玉環,開皇用二,今加一。三 公,綠綟綬,四采,綠黃縹紫,純綠質,黃文織之,長一丈 八尺,二百四十首,闊九寸,與親王綬俱施二玉環。諸 王纁朱綬,四采,赤黃縹紺,純朱質,纁文織之,長一丈 八尺,二百四十首,闊九寸。公元朱綬,四采,赤縹元紺, 純朱質,元文織之,長一丈八尺,二百四十首,闊九寸。 侯伯青朱綬,四采,青赤白縹,純朱質,青文織之,長一 丈六尺,百八十首,闊八寸。子、男素朱綬,三采,青赤白, 純朱質,素文織之,長一丈四尺,百四十首,闊七寸。二 品已上,纁紫綬,四采,纁紫赤黃,純紫質,纁文織之,長 一丈四尺,百四十首,闊八寸。三品紺紫綬,四采,紫紺 黃縹,純紫質,紺文織之,長一丈六尺,百八十首,闊八 寸。四品,青綬,三采,青白紅,純青質,長一丈四尺,百四 十首,闊七寸。五品,墨綬,二采,青紺,純紺質,長一丈二 尺,百二十首,闊六寸。自王公已下,皆有小綬二枚,色 同大綬,而首半之。正從一品,施二王環。凡有綬者,皆 有紛,並長六尺四寸,闊二寸四分,隨於綬色。 鞶囊, 案《禮》:「男鞶革,女鞶絲。」《東觀書》:詔賜鄧遵獸頭鞶囊一 枚。班固與弟書遺仲升:獸頭旁囊,金錯鉤也。古佩印 皆貯懸之,故有囊稱,或帶於旁,故班氏謂為旁囊、綬、 印鈕也。今雖不佩印,猶存古制,有佩綬者,通得佩之, 無佩則不今採。梁陳東齊制,品極尊者以金織成,二 品以上服之;次以銀織成,三品已上服之;下以綖織 成,五品已上服之。分為三等。 革帶,案《禮博》二寸,《禮 圖》曰:「璫綴於革帶。」阮諶以為有章印則於革帶佩之。 《東觀記》:「楊賜拜太常,詔賜自所著」革帶,故知形制尊 卑不別。今博三寸半,加金縷䚢、螳螂鉤,以相拘帶,自 大裘至於小朝服,皆用之。 劍,案漢自天子至於百 官,無不佩刀。蔡謨議云:大臣優禮,皆劍履上殿,非侍 臣解之,蓋防刃也。近代以木,未詳所起。東齊著令,謂 為象劍,言象於劍。周武帝時,百官燕會,並帶刀升座。 至開皇初,因襲舊式,朝服登殿,亦不解焉。十二年,因 蔡徵上事,始制:「凡朝會應登殿,坐者劍履俱脫。其不 坐者,敕召奏事,及須升殿,亦就席解劍乃登。」納言、黃 門、內史令、侍郎、舍人既夾侍之官,則不脫。其劍皆真 刃非假,既合舊典,弘制依定。又准晉咸康元年《定令》, 故事:自天子已下,皆衣冠帶劍。今天子則玉具火珠 鏢首,餘皆玉鏢首,唯侍臣帶劍上殿。自王公已下非 殊禮,引升殿,皆就席,解而後升。六品已下無佩綬者皆不帶。 曲領,案《釋名》「在單衣內,襟領上,橫以雍頸。 七品已上有內單者,則服之。」從省服。及八品已下皆 無 珽。案《禮》:「天子搢珽,方正於天下也。」又《五經異義》: 「天子笏曰珽,珽直無所屈也。」今制准此,長尺二寸,方 而不折,以球玉為之。 諸建華鵔、鸃鶡冠、委貌長冠、 《樊噲》《卻敵》《巧士》《術氏》、卻非等,前代所有,皆不採用。 皇后服四等,有褘衣、鞠衣、青服、朱服。 褘衣,深青質, 織成領袖,文以「翬翟」,五采重行,十二等。首飾花十二 鈿,小花眊十二樹,并兩博鬢。素紗內單,黼領,羅縠褾, 襈邑皆以朱。蔽膝隨裳色,以緅為緣,用翟三章。大帶, 隨衣裳,飾以朱綠之錦,青緣。革帶,青襪、舄,舄以金飾。 白玉佩,元組、綬,章采尺寸,同於乘輿。祭及朝會,凡大 事皆服之。 鞠衣,黃羅為質,織成領袖,小花十二樹。 蔽膝,革帶及舄,隨衣色。餘准褘衣,親蠶服也。 青服, 去花,大帶及佩、綬,金飾履,禮見天子則服之。 朱服, 制如青服,宴見賓客則服之。 貴妃、德妃、淑妃,是為 「三妃」,服褕翟之衣,首飾花九鈿,并二博鬢,金章龜鈕, 文從其職。紫綬一百二十首,長一丈七尺,金縷織成 獸頭鞶囊,佩于闐玉。 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 華、充儀、充容、充華,是為九嬪,服闕翟之衣,首飾花八 鈿,并二博鬢,金章龜鈕,文從其職。紫綬一百首,長一 丈七尺,金縷織成獸頭鞶囊,佩采。玉。 婕妤,銀縷 織成獸頭鞶囊,首飾花七鈿,他如嬪服。 美人、才人, 服鞠衣,首飾花六鈿,并二博鬢,銀印珪鈕,文從其職。 青綬八十首,長一丈六尺,綵縷織成獸爪鞶囊,佩水 蒼玉。 寶林,服展衣,首飾花五鈿,并二博鬢,銀印環 鈕,文如其職。艾綬八十首,長一丈六尺,鞶囊佩玉,同 於婕妤。 承衣刀人、采女,皆服褖衣,無印綬。參准宋 泰始四年及梁、陳故事,增損用之。 皇太子妃服褕 翟之衣,青質,五采織成為搖翟,以備九章。首飾花九 鈿,并二博鬢,金璽龜鈕,文如其職。素紗內單,黼領、羅 褾襈,色皆用朱。蔽膝二章,大帶同褘衣,青綠革帶,朱 襪,青舄,舄加金飾,佩瑜玉纁,朱綬,一百六十首,長二 丈,獸頭鞶囊,凡大禮見皆服之。惟侍親桑則用鞠衣 之服,花鈿佩、綬與褕衣同。准宋孝建二年故事而增 損之。 良娣鞠衣之服,銀印珪鈕,文如其職,佩采。 玉青綬,八十首,長一丈六尺,獸爪鞶囊,餘同世婦、 保林八子展衣之服,銅印環鈕,文如其職。佩水蒼玉 艾綬,八十首,長一丈六尺,獸爪鞶囊。自良娣等,准宋 大明六年故事而損益之。 諸王太妃、妃、長公主、公 主、三公夫人、一品命婦,褕翟之服,繡為九章,首飾花 九鈿。佩山元玉,獸頭鞶囊,綬同夫色。 公夫人、縣主、 二品命「婦亦服褕翟,繡為八章,首飾八鈿。侍從、親桑, 同用鞠衣。自此之下,佩皆水蒼玉。 侯伯夫人、三品 命婦亦服褕翟,繡為七章,首飾七鈿。 子夫人、四品 命婦服闕翟之衣,刻赤繒為翟,綴於服上,以為六章, 首飾六鈿。 男夫人、五品命婦亦服闕翟之衣,刻繒 為翟,綴於服上,以為五章,首飾五鈿。若當從侍、親桑, 皆服鞠衣。」議既定,帝幸脩文殿覽之,乃令何稠、起部 郎閻毗等造樣上呈。二年總了,始班行焉。軒冕之盛, 貫古今矣。三年正月朔旦,大陳文物。時突厥染干朝 見慕之,請襲冠冕,帝不許。明日,率左光祿大夫褥但 特勤阿史那職御,左光祿大夫,特勤阿史那伊順、右 光祿大夫,意利發、史蜀、胡悉等並拜表固請衣冠,帝 大悅,謂弘等曰:「昔漢制初成,方知天子之貴;今衣冠 大備,足致單于解辮,此乃卿等功也。」弘、愷、善心,世基, 何稠、閻毗等賜帛各有差。
大業六年詔「從駕官皆戎衣。」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大業六年,詔從 駕涉遠者,文武官等皆戎衣,貴賤異等,雜用五色。五 品已上,通著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緋綠。胥吏以青,庶 人以白,屠商以皁,士卒以黃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