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02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十二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二十二卷目錄

 城池部彙考六

  福建通志福州府 泉州府 建寧府 延平府 汀州府 興化府 邵武府

  漳州府 臺灣府

  四川總志成都府 重慶府 順慶府 保寧府 敘州府 馬湖府 夔州府

  龍安府 遵義府 潼川州 嘉定州 瀘州 雅州 眉州 邛州 各衛城池

考工典第二十二卷

城池部彙考六

[编辑]

福建通志

[编辑]

福州府

[编辑]

福州府城池: 「漢封無諸為閩越王都治。晉太康四 年,郡守嚴高改築越王山之南為子城。唐天復間,閩 王審知築羅城。五代梁開平初,審知又築南北夾城。 宋開寶七年,刺史錢昱又築東南外城。元初廢。明洪 武四年,命駙馬都尉王恭因故址更築,廣袤方十里, 高二丈一尺有奇,厚一丈七尺,周三千三百四十九 丈。城上敵樓六十二,警鋪九十八,堞樓二千六百八 十四,女牆四千八百零五。城表裡闢夾道各二丈許。」 嘉靖三十八年,增置外敵臺三十六,環城三面,塹濠 深七尺五寸,廣十丈,延袤三千三百四十六丈有奇。 順治十八年,總督李率泰增築,高二丈四尺,厚一丈 九尺,計窩鋪二百六十四座,炮臺九十三座,垛口三 千零九垛,外馬道五千五百三十丈。城門七:曰南門。 舊南夾城寧越門曰北門;舊北夾城嚴勝門曰東門; 舊外城行春門曰西門。舊西夾城迎仙門曰水部門; 舊南夾城水部門曰湯門;舊外城湯井門曰井樓門。 舊外城船場門水關四,一在水部門東,一在西門之 南,其二關在北門湯門云。閩縣、候官縣俱附郭。 古田縣城池, 明弘治十三年築,西北跨山,東南濱 溪,廣袤七里許,高一丈七尺,厚一丈,周一千三百丈 有奇。為門四:東曰「萬安」,今改「澄清」;西曰「永豐」;南曰「迎 恩」,今改「太和」;北曰「望闕」,今改「節鎮。」水關五:曰威武,曰 金井,曰朝陽,曰鳴玉,曰「觀瀾。」萬曆二十五年,增葺。城 門共九座,敵臺共十座,城堡共六十七座。

閩清縣城池, 舊無城,惟東南北三敵樓,置柵為門。 順治十八年,知縣姜良性築小城,周圍五百一十丈, 高二丈,厚八尺。建門五:曰永寧,曰拱辰,曰宣政,曰「光 化」,曰「水門。」

長樂縣城池 舊城,明弘治間所創,廣僅里餘。嘉靖 甲寅拓而大之,廣五里,高一丈五尺,厚一丈,周一千 四十五丈有奇,闢門五,南曰陽春,北曰「拱極」,東曰鎮 海,西曰清江,西南曰「平政」,警鋪五十有七。戊午,增置 敵臺一十有三,鑿濠若干丈,建水關五,曰上水關、下 水關、後坂關、資聖關、柿浦關。崇禎末,知縣夏允彝又 擴出城垣二百八十丈。

連江縣城池, 明嘉靖二十年始築,廣四里許,高一 丈五尺,厚一丈,周九百丈有奇,雉堞一千六百,闢門 四:東曰鎮定,南曰廣化,西曰承恩,北曰懷寧。又小門 三,水關三。萬曆中,增高三尺,置十一敵樓,三十六窩 鋪,自東至西,延袤四百餘丈,廣一丈二尺。

羅源縣城池, 舊無城,明弘治中,始列木柵為門十, 以司啟閉。正德十四年,始於東、西二門築土垣,以備 扞禦。嘉靖三十七年,拓而築之。萬曆間,改砌以石,延 袤四里許,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三尺,周八百三十一 丈。闢門五:東曰「恬波」,西曰「歲成」,南曰「阜薰」,北曰「迎恩」; 西北曰「小西。」敵樓六,水關二,涵關二。順治間,新築東 甕城一座。康熙二十一年,新築戰樓一座,在舊北門 址上。又敵臺六座

永福縣城池, 明嘉靖三年始築城,高一丈五尺,厚 丈許,周六百九十二丈有奇,門樓四,串樓一百二十, 敵臺十。萬曆十七年,改築東北城垣,計七百十丈,城 屋七百七十一間,東西南北闢四門。又水門一,東永 泰,西平,西南雙清,北瞻京。

福清縣城池, 明正德八年,始為四門:東曰文興,北 曰玉屏,南曰龍江,西曰「雙旌。」嘉靖三十三年更築,垣 高一丈八尺,厚一丈四尺,周九百九十三丈,女牆一 千三百,警鋪二十四,水關二。三十七年,築三敵臺,城 增四尺,環垣為堞樓,表裡闢夾道,濬濠深廣各二丈。 萬曆二十二年,始移舊城四百餘丈,增新城二百丈, 益以月城。

泉州府

[编辑]

泉州府城池: 郡內為衙城,外為子城,又外為羅城, 衙城、子城皆廢。今所恃為固者,羅城也。宋紹興三年, 守游九功始築甕門于城南,外築翼城。元監郡偰玉 立「始拓南羅城以就翼城。周圍二十里,高二丈一尺, 城東西北基廣各二丈四尺,外甃以石,南基廣二丈, 內外皆石為門七。明洪武初,指揮李山復增高五尺, 基」廣二丈四尺。月城六,惟《南薰》無月城。門各有樓,又東有樓曰「望海」,北有樓曰「望山。」窩鋪百四十。後水齧 城下,守張濂築二壩攔之。僉事萬民英又因北城外 濠盤石不能通水,建小城樓,臨濠圍以木柵,築馬羊 牆以為防守。順治十五年改築,依關東式,為垛子二 千三百一十箇,月城垛子二百零五箇,通共垛子二 千五百十五箇,每個長七尺、厚三尺、寬一丈五尺,垛 口寬一尺八寸。康熙四年,改修城上窩鋪為九十四 座。晉江縣附郭。

南安縣城池 在府城西十五里。舊無城。明嘉靖間, 知縣夏汝礪始甃石為城。門四,各有樓,有月城,覆以 營房。周圍七百七十四丈有奇,堞二千二十四,敵樓 七,窩鋪三十六,開城濠二百餘丈。環城添設灣角樓 四座。崇禎十四年,知縣韋克濟增高二尺。

惠安縣城池 在府城東北五十里。舊無城,明知縣 俞文進築。周圍九百八十六丈五尺,基廣一丈二尺, 高一丈九尺,堞一千七百有奇,內外甃磚,為門四。後 署縣李時芳築月城,建樓,增高三尺,設敵樓二、敵臺 三。

德化縣城池, 在府城北一百八十里。舊無城,明知 縣鄧景武始築城。周圍八百三十七丈,高一丈五尺。 知縣張大綱改築小之,約周六百六十八丈有奇,建 東西二門。後知縣秦霑開北門,知縣何謙就城北龍 潯山建北鎮樓,設窩鋪。知縣丁永祚始闢南門,知縣 李元龍增高三尺,重築北敵樓。康熙十五年,因溪水 壞城,復加修葺。

安溪縣城池 在府城西一百五里。舊無城,明知縣 陳綵築。周圍六百二十六丈,高二丈一尺,基廣一丈 八尺。順治十二年,知縣韓曉於城上盡蓋串樓,城益 以完。

同安縣城池 在府城南一百三十里。宋紹興十五 年,知縣王軾築。元至正間,達魯花赤馬哈謀沙砌內 外城以石。明知縣徐宗爽改築,高三尺;知縣洪世俊 增高三尺。城周圍八百四十六丈二尺三寸,基闊一 丈一尺九寸,頂闊一丈,堞六百七十五,東西南北門 樓四,窩鋪三十二。城外短牆八百六十九丈二尺三 寸。

永春縣城池 在府城西北一百二十里。舊無城,明 知縣柴鑣始建永輝、「永豐、永薰」三門。嘉靖間,德化知 縣張大綱砌以石,周圍高丈許。後增築,長五百一十 八丈二尺,廣八尺,高一丈九尺。

建寧府

[编辑]

《建寧府城池》: 「府城自漢景耀三年,吳以王蕃為建 安郡太守,始築于溪南覆船山下。宋元嘉初,遷于黃 華山麓。陳刺史駱文廣復徙覆船山下。唐天建元年, 刺史陸長源復築城于黃華山麓。天祐中,刺史孟威 添築南羅城。晉天福中,偽閩王延政又增築之。元至 正間,郡守趙節因舊址重修。明洪武二年,指揮沐英 拓」其西南。十九年,指揮時禹復拓之。周二千七十九 丈三尺有奇,高一丈九尺,城樓二十四,窩鋪七十六, 女牆三千一百三十八。環城二面塹濠長五百三十 一丈一尺,深一丈五尺,闊五丈五尺。正北依山,西南 濱大溪。康熙五年重修。城高二丈八尺,垛三千八百 箇,女牆高六尺,城樓八座,門八:南曰「廣德」,北曰「朝天」, 東曰「寧遠」,西曰「威武」,東南曰「通仙」,東南隅曰「政和」,西 南曰「通濟」,西津之南曰「臨江。」又小水門一。先是時禹 復闢二門:曰「朝陽」,曰「拱北。」永樂初塞。建安、甌寧二縣 俱附郭。

浦城縣城池, 自漢東越王餘善築城臨浦,後廢。元 至正間復築,歲久亦廢。明成化六年復築,周一千八 百丈,高一丈九尺,闊倍之。門五:東金鳳,西迎遠,又德 星,南南浦、北拱。北水門五,窩鋪二十。

建陽縣城池 即古大潭城址,明弘治元年築,高二 丈五寸,周一千一百二十八丈。門四:東景陽,西景肅, 南景舒,北駐節。水門二:曰永安、永寧。

松溪縣城池, 舊無城,明嘉靖丁亥築,周九百五十 五丈,高一丈六尺,厚一丈。門四:曰寅賓,曰迎恩,曰平 政,曰「永寧。」

崇安縣城池, 舊無城,明隆慶二年築,周圍凡千丈 有奇,高二丈四尺,厚半之。門四:東朝宗,西慶豐,南景 陽,北拱極。小水門二。

政和縣城池 舊無城,明弘治元年築,高二丈五尺, 厚一丈,周八百四十二丈。敵樓五座,女牆一千八百 四,門五:「東和陽,南南薰,西南順令,西尚義,北合吹水。」 門四。

壽寧縣城池, 舊無「城,明弘治三年築。周圍七百七 十丈,高一丈六尺,厚一丈,東西南北凡四門。」

延平府

[编辑]

延平府城池 築自宋,周圍九里一百八十步,為門 十有一:曰鐔津,曰「開平,曰延安,曰崇化,曰延平,曰延 清,曰披雲,曰建安,曰將順,曰通福,曰延泰。」明更為九

門:曰建寧,曰「壚坑,曰建寧小水門,曰福州小水門,曰
考證
延福,曰西水,曰四鶴,曰大北,曰小北。」自建寧門抵延

福門,臨建溪,自延福門抵西水門,臨樵川,自西水門 抵大北門。《臨山磵》,自大北門抵建寧門。城壁延袤,環 高岡之巔。將順門俗名「南門」,有城樓窩鋪六十一座。 南平縣附郭。

將樂縣城池, 元至正四年,縣人吳文讓及子克忠 始築土為城,廣袤九里,設四門:東曰攀龍,南曰金溪, 西曰萬安,北曰安福,又正南曰橋門,以通往來。偏西 南曰水門,以便汲引。十二年,總管吳按攤《不花》加木 柵。二十一年,陳友定重修,周圍計五里四十餘步,改 攀龍、金溪、萬安、安福四門,名為東、南、西、北橋門。水門 仍舊。自東門抵南門,臨大溪,自西門抵北門,據山麓, 壕塹深闊,延袤三百五十九丈。明洪武元年,立守禦 千戶所,移西、南二門,進五百步,東西二門仍舊,城壁 俱砌磚石。順治八年,知縣宋可發增築連三垛為一 垛,窩鋪三十八座。

沙縣城池, 明弘治四年創築磚石,周圍延袤總一 千八十四丈。門四:東曰迎恩,西曰永安,南曰延福,北 曰昌樂。小北門一,又小水門四。自迎恩門抵永安門, 俱臨太史溪。而鳳岡山臨溪之南壕塹,無事開鑿。嘉 靖三年,知縣何亦尹構窩鋪。崇禎十三年,知縣程紹 儒合二垛為一垛,增高三尺,窩鋪一十五座。

尤溪縣城池, 明弘治四年,知府蘇章創築,為門四: 「曰東門,曰西門,曰南門,曰北門。又為福州門一,小水 門四。周圍延衺總一千五百五十丈,前阻溪,後負山, 無事壕塹。」

順昌縣城池, 明正德元年,巡按御史饒塘創造大 門五:曰東安,曰西寧,曰南平,曰北定,曰通津。小門四: 曰朝天,曰安靖,曰神祐,曰「得勝。」周圍延袤八百八十 三丈,垛計一千三百四十有二,各有樓。順治五年,總 督陳錦按臨閱城,凡依山一帶,兩垛砌成一垛,加高 二尺。今計一千一百五十七垛,從腳至垛計高二丈 二尺。

永安縣城池, 明正統十四年築城,置永安守禦千 戶所。景泰四年始置縣。周圍五里三十一步,為門四: 東曰德化,西曰清流,南曰通漳,北曰延安。自東門抵 北門,又自北門抵西門,壕塹延袤七百一十一丈。自 東門抵南門,又自南門抵西門。負山阻溪,天成壕塹, 無事開鑿,窩鋪十六座。

大田縣城池, 明嘉靖十四年,巡按御史白賁疏請 立縣築城,周圍共六百八十餘丈,為門四:東曰「寅賓」, 西曰「餞日」,南曰太平,北曰「拱辰。」窩鋪十二座。

汀州府

[编辑]

汀州府城池, 唐大曆四年,刺史陳劍移築臥龍山 陽西北塹山,東瀕河,南據山麓。大中初,創敵樓。宋治 平三年增廣,周五里二百五十四步,濬三濠,修六門: 正東曰濟川,正西曰秋成,南曰頒條,曰鄞江,東南曰 通遠,東北曰興賢。明洪武四年,塞頒條門,改「濟川」為 「麗春」,秋成為通濟,通遠為鎮南,鄞江為廣儲,興賢為 朝天周城,包以磚石,創總鋪一,窩鋪八十一,女牆一 千一百九十五,箭眼八百一十四。弘治間,知府吳文 度拓城圍,自通濟門至濟川門數百丈。又築土為縣 城,列七門:東曰「會川」,南曰「五通」,曰惠吉,曰富有,曰常 豐,曰「西瑞」,曰通金。長六百一十九丈,堞二千一百八 十有奇。崇禎四年,合郡縣城為一。八年,築寶珠門月 城,增擴惠吉城門。長汀縣附郭。

寧化縣城池 宋舊城周二百八十步,門四:東曰「連 岡」,西曰「通贛」,南曰「遺愛」,北曰「朝宗。」端平間,累石砌之, 改「連岡」為「迎春」,「遺愛」為「端平」,「通贛」為通城,「朝宗」為「朝 天。」明正德五年,復築土城。九年,知縣何鑑用磚石包 砌。通計周圍八百一十二丈七尺五寸,樓五座,水門 四座,窩鋪六十所。北負山,三面臨溪。

上杭縣城池, 宋端平元年創築。元至正間拓舊址 復築。明景泰三年,知縣黃希禮復拓舊址更築。周圍 一千四百二十四丈六尺,南臨大溪,砌以石,高三丈 有奇;東北並砌以磚,高倍南之一。濠廣二丈,深半之。 為門七:東曰昭陽,西曰通駟,南曰通濟,北曰迎恩,上 南曰興文,中南曰陽明,下南曰太平。各建敵樓。周圍 窩鋪三十有三。萬曆間,知縣李自華重修,雉堞飾以 灰。

武平縣城池, 宋紹興間,使相張浚創築土城。明弘 治間,邑人兵部主事王瓊奏拓舊址,築磚城。周圍七 百六十二丈六尺,高二丈有奇。門四:東曰迎春,西曰 秋成,南曰「南平,北曰北高。」窩鋪十六所,東西又開水 門。崇禎戊辰年加高三尺。

清流縣城池, 宋時無城,僅子城,周二百丈,有四門, 東曰「迎恩」,西曰登瀛,南曰「平陂」,北曰「拱辰。」紹興間,邑 令鄭思誠始築。明正德五年,運石築高,增窩鋪一十 三所,敵樓一所。

連城縣城池, 宋有土城,周一百四十步,外有濠池, 紹興間丘欽若創。乾道間設三門。淳祐間築甕城。東曰「通京」,西曰「秋成」,南曰「薰風。」明正德九年砌磚,十四 年基以石,計周圍七百六十丈有奇,窩鋪三十。城樓 六座,為門四:東曰寅賓,西曰秩西,南曰安阜,北曰拱 北。水門二:曰福汲,曰清泰。

歸化縣城池 明成化七年創,無城。正德九年,知縣 楊縉始建城。周圍七百六十餘丈,高一丈三尺,南北 二水關,敵樓三。城門四:東曰東樂,西曰西清,南曰南 安,北曰北泰,窩鋪二十四。嘉靖三十年增崇五尺。三 十九年,築四門月城,浚月池。崇禎間,建東西敵臺,增 崇城二尺。

永定縣城池, 明成化十四年創。弘治五年,知府吳 文度始請築城。周圍七百七十六丈六尺五寸,南高 一丈九尺,北高殺于南什之一,濠二丈餘,深半之。為 門四:東太平,西迎恩,南興化,北德勝,建樓鋪一十六 所。十七年,知縣陳濟塞北門。嘉靖間,增窩鋪十一所。

興化府

[编辑]

興化府城池, 自宋太平興國八年,自游洋移軍治 于莆田,初築子城。宣和三年,乃更築城,甃以磚瓦,周 圍七里有奇,引北澗水為壕,繞城而達於東南,與溝 塹合。為門五:東曰「望海」,南曰「望仙」,西曰「肅清」,北曰「望 京」,東北曰「迎真。」明洪武十二年,本衛指揮程昇以增 設軍士,奏請闢城,許之。乃越舊濠,跨烏石山下,歷前 埭、後埭,與舊城合,延袤一十一里,周二千八百三十 丈,基廣一丈六尺,牆高一丈八尺,垛六尺,共高二丈 四尺。表裡砌石垛二千九百六十二,窩鋪四十九,敵 樓二十七。為門四,東西仍舊名,南改迎仙,北改「拱辰」, 廢迎真門,不用水關門二。「城外濠池,左起東北隅,折 而南,引壽溪水注之;右起西南隅,折而」東,引木蘭溪 水注之。二水共長一千七百七十丈,廣二丈六尺,深 一丈。西北負山,鑿為垾壕,長五百九十三丈,廣二丈 六尺,深二丈。嘉靖四十三年,總兵戚繼光令城外西 北築牆,高七尺,添設敵樓六座。隆慶元年,知縣徐執 策始命垛口設副階。五年,分守陰武卿重修東、北二 門,改東曰「鎮海」,西永清,南迎和,北仍拱辰云。萬曆九 年,知府陸通霄重拓西北城垣,將高岡圍入城內。長 八十五丈五尺,高二丈,闊一丈,建敵樓一座,窩鋪二 座,方門二座,垛子一百八十二。以新城為外險,以舊 城為內關。莆田縣附郭。

仙遊縣城池: 縣唐置。宋紹興十五年,知縣陳致一 始築土城。明正德二年,始築石城。周圍一千九十五 丈,厚二丈六尺,高一丈二尺六寸,壕繞城,女牆闊二 尺。門四:東曰「賓曦」,西曰「愛曉」,南曰迎薰,北曰「拱極。」順 治十二年,守道蘇弘祖重修,增高五尺。

卲武府

[编辑]

卲武府城池 「古有烏坂城,在今城東三里許,越王 所築也。宋太平興國四年,置卲武軍,治今所築土城, 周圍十里有奇。元至正戊戌,復行修築,視舊址收入 一里許。」濠東、西、南深一丈五尺有奇。北臨大溪,廣四 十二丈,深二丈許。為門四:東曰行春,西曰鎮安,南曰 武寧,後改「通泰」,北曰「樵溪。」基用石,上用陶甓。明洪武 初重修。周圍一千三百三十八丈八尺,崇二丈八尺, 四門,建門樓四、敵樓四十六。順治五年,增高環城垛 口二尺。康熙六年,又增高三尺,造周城炮臺四十二 座。卲武縣,附郭。

光澤縣城池, 舊無城,明嘉靖三十九年,知府邵德 久、知縣吳國器建。東南依山,西北濱溪,周圍六百四 十一丈一尺二寸,東西南北闢門四,水門亦四。順治 十二年,增築四門城樓。康熙五年,更加修繕。城垛並 高五尺。

泰寧縣城池, 舊無城,明嘉靖間,知府邵德久、知縣 熊鶚建。西北依山,東南濱溪。周圍七百零九丈,高一 丈六尺,厚八尺。為門四:東曰「左聖」,後改「長春」;西曰「右 義」,南曰「至仁」,北曰「朝京。」為樓四:曰「來鳳」,曰「鎮遠」,曰「菽 仁」,曰「青雲。」順治十二年加修,增高五尺。

建寧縣城池, 宋咸淳二年建,闢門四,東曰「朝天」,南 曰「迎薰」,西曰「慶豐」,北曰「拱辰。」小門二,皆建樓其上。明 弘治四年,循故址拓而大之,三面臨溪,惟西依大嶺 諸山,周七百九十三丈,崇二丈,女牆二千六百四十 有奇。為門六,東西、南、北門名皆仍舊。東北曰「順濟」,東 南曰通津。又為水門四。正德十二年增修,復高三尺 有奇。

漳州府

[编辑]

漳州府城池, 自宋築土為子城,周圍四里,為門六: 東曰「名第」,曰「清漳」,西曰「登仙」,曰「朝真」,南曰「雲霄」,北曰 「慶豐。」咸平二年,始浚濠,祥符六年,加浚西河,鑿水門。 外城豎木柵,圍十五里。紹興間,毀子城,撤外城東、西、 北三面木柵,築以土。獨南一面阻溪,嘉定四年,砌東 門以石。紹定三年,復砌西、南、北三面,長二千五百餘 丈,高一丈七尺。建樓櫓,浚河湟,開七門:東曰「朝天」,西 曰「安豐,南曰通津」,北曰「貢珠」,西北為小關門,西南為 龍溪門,東南為朝宗門。城上建堠亭二,下為閘河三元至正二十六年,陳友定改築東西北三面,而縮入 之,獨南一面仍舊。圍二千一百七十三丈,高三丈五 尺。「月城各圍五十丈,東西浚濠三百五」十九丈,南臨 大溪,北依山,為乾濠,及作東西二水關。明初,重修四 門,置月城,內外各建樓、戰樓二十五,城鋪二十三,水 關樓二。成化九年,巡撫張瑄作石堤,城址始固。十八 年築外堤,作亭其上,扁曰「保安。」弘治十四年,指揮同 知侯汴於西北建「威鎮亭。」隆慶五年,撤巽方舊樓,改 建八角樓,扁「威鎮閣」配北威鎮亭。萬曆三十七年改。 南門曰「三台」,東曰「文昌」,北曰「太初」,西曰「太平。」順治十 三年築新城。周圍一千九百九十三丈,垛子一千一 百二十四,窩鋪八十七。龍溪縣附郭。

漳浦縣城池, 舊無城,宋始立三門,西曰「應龍」,北曰 「永豐。」東北一門無名,又建東門曰「東溪」,改「永豐」為「拱 辰。」元至正十二年,始築城,圍七里,砌以石,東西南北 門各建樓,環城浚濠,西北倚山鑿重濠。明正德五年, 建窩鋪二十三。七年重築,圍一千一百七十三丈。嘉 靖六年重建,又於城內築上馬道,疏城濠。三十八年, 增築城垣,高四尺。扁東門曰「將印」,西門曰「仰德」,南門 曰「迎薰」,北門曰「拱極。」增築各門月城,圍一千一百九 十八丈。四十二年,復創敵樓十六,南北郭各為高樓。 南名「鎮南」,北名「仰北。」萬曆間,重築馬道,易土為灰,間 砌以石。順治十二年築新城。周圍一千七百九十八 丈,垛子九百五十二,窩鋪三十。

龍巖縣城池: 「縣舊有二城,至正辛丑,聯築二城為 一,鑿濠。甲辰又拓之,周八百七十二丈,高一丈五尺, 濠九百五十九丈。明洪武八年,復修濬之,為門六:東 曰寅賓,西曰西成,南曰南門,曰南津,北曰北門,曰北 關。城南闢水門,各建樓。正統八年,闢舊城西北隅砌 築圍一千九十二丈,高二丈一尺。為門五,各以其方; 西」北為永寧門,各建敵樓,設窩鋪十,水門一,濠環之。 三十三年,城外築河堤一百八十餘丈,以捍水患。改 門名:東曰「賓陽」,西曰「迎薰」,南曰「留暉」,北曰「拱極」,西北 曰「永寧。」嘉靖四十年,復增高城垣五尺,鑿濠廣一丈 五尺,增建敵樓四十一,建最高亭於西北城。萬曆四 年,重建南郭門。順治十四年,知縣王有容改建南門 為「文明門。」

長泰縣城池, 舊為土城,圍二百五十三丈,高一丈。 宋端平間,增築為四門:東曰武勝,西曰順成,南曰登 科,北曰良岡。元至正間拓築,廣千三百餘丈。明砌以 石,建樓櫓。正德十三年,拓而大之,凡築城九百九十 一丈,瀕溪者高五尺,負山者一丈三尺,鑿山為濠,馬 道、窩鋪悉備。嘉靖三十五年,增城垣三尺,砌以石,改 建四門樓,易扁:東曰「賓陽」,西曰「旺金」,南曰「迎薰」,北曰 「閱武」,增置窩鋪十七,敵樓十六。西門外為通濟、接武 二石橋。萬曆間,以西郊地勢曠衍,乃建樓,高可瞭遠, 扁曰「金湯永固。」

南靖縣城池, 元至正十六年,初築土城。西南瀕雙 溪,東北濬城濠。城圍六百六十三丈,高一丈五尺,四 面為門。明嘉靖六年砌以石,高二丈餘。其四門,東曰 「迎恩」,西曰「豐泰」,南曰「豐濟」,北曰「望闕」,各建城樓。東、北、 西三面為濠,西南延帶溪水,窩鋪十二。嘉靖四十四 年,移築於大帽山之麓,離舊城里許。萬曆二十三年 復故址。廣六百二十七丈有奇,高二丈四尺有奇,敵 樓十四,窩鋪十二,女牆逾千,敵樓四,築水關以洩漲 潦。門東曰「惠德」,西曰「和義」,南曰「保極」,北曰「禔福」,復濬 濠環之。

漳平縣城池, 明弘治年立木柵,正德九年砌以石 磚。周圍六百一十餘丈,高一丈八尺。為門四:東曰迎 恩,西曰偃武,南曰朝陽,北曰拱辰,各築城樓。為水門 三,窩鋪九,東西疏渠,南北臨溪。

平和縣城池, 明正德十四年建,內外城高一丈八 尺,內城五百六十三丈四尺,外城五百九十六丈二 尺。列四門,上為敵樓,下設水門二,傍列窩鋪二十,雉 堞計一千二百八十四。萬曆三年,改東門於正東街, 又塞水門,開小水門於東門舊址偏右,增城垣,高四 尺。順治十二年,知縣劉一蛟復築表門,東曰「朝天」,南 曰《迎薰》,西曰《挹爽》,北曰《拱極》。

詔安縣城池, 「宋為南詔場,又為巡檢寨。元至正甲 午,砌築石城。明弘治十七年,又拓城西偏而廣之,圍 一千三百六十丈,高一丈六尺。」嘉靖九年設縣,遂為 縣治。三十七年,增高城垣三尺,築南門月城及東西 南北畔敵臺,浚濠四周。四十二年,築外城,周圍長一 千二百餘丈,及築西關城,圍三百餘丈。順治十三年 建築,周圍六百八十三丈,垛子三百六十六,高二丈 七尺,四門,設炮臺四,窩鋪八。

海澄縣城池, 「明嘉靖三十六年築土堡,隆慶四年 砌石,周圍長五百三十一丈,高二丈一尺。」

寧洋縣城池, 明隆慶元年始築城垣,高一丈八尺, 周圍四百八十丈,甃以磚石。上為女牆,門四:東曰「翔 鳳」,西曰「登雲」,南曰瑞麟,北曰「佩玉」,各有敵樓。東門有瀘溝,東北以溪為池。萬曆元年,增設窩鋪四。六年,濬 北城濠。十四年,復更城門額:東曰「瑞應」,西曰「文明」,南 曰「清波」,北曰「翔鳳。」

臺灣府

[编辑]

臺灣府城池 未建,臺灣縣附郭。

鳳山縣城池: 未建。

諸羅縣城池: 未建。

福安縣城池, 初置縣,惟築土牆,立四門,廣袤十餘 里。明正德元年,始累磚為城,增小西門及小北門。嘉 靖後,砌以石阪,周五百六十五丈有奇,高一丈五尺, 厚一丈三尺,垛二百八十七,敵臺二十座。萬曆間,築 西門壩,高一丈八尺。又立六門,曰東門、西門、南門、北 門、小西門、小北門。

寧德縣城池, 「故土城,明嘉靖四十二年,知縣林時 芳肇造。周圍五百九十二丈,城內外有馬道,環以深 濠。康熙二年,知縣張承瑞重修,加高三尺,闊丈餘,砌 造垛口三百二十,闊二丈一尺。遊廊六百四十間,立 五門,曰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小東門。」

四川總志

[编辑]

成都府

[编辑]

成都府城池 即會城。大城創於張儀,小城築於楊 秀,羅城增於高駢。後程戡、盧法原、王剛中、范成大先 後修築。明趙清甃以磚石,陳懷復浚池。成都、華陽二 縣附郭。

雙流縣城池, 明正德間,知縣王瓛因舊址增修土 城。萬曆甲午,杜方偉新建磚城。舊制周四百八十四 丈,新制東西擴五十丈,增立四門。萬曆庚成,知縣楊 文林以北門方臨五鬼,不利士民,改豎西北隅迎水 開門,因掘城得「開元」錢,名新北門曰「開元。」外環以濠, 今併入新津。

溫江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知縣李棠所「築,周圍六 百六十一丈,為門五:昭化、阜成、廣安、永寧、進賢。正德 間,知縣段善鑿池,深八尺,闊一丈。」

新繁縣「城池 石城,明正德間包砌,周一千二百丈, 四門鑿池,闊一丈五尺。」

新都縣城池 石城,明正德初,知縣張寬、百戶湯聘 莘所「砌,高一丈八尺,周一千餘丈。外環深池,上為四 樓。知縣韓奕以南門臨河,增置月城。」

金堂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知縣王賓所「砌,高一 丈七尺,周九百五十二丈,上建四樓,門四。康遠、長寧、 義安、永靖,外環以濠。後知府冀應熊、知縣黃煜捐修 城樓二座,城門四處。」

仁壽縣城池, 四山岌業,歷代無城。明正德七年,僉 事郝綰巡視東西南三門,稍平,督築石城三百餘丈。 井研縣城池 土城,明成化初,知縣宋鑑、周鈞始築, 上覆以樓。弘治間,主簿李紹祖以石包砌門四,「啟東 鎮南,寧西拱北。」正德間,知縣裴文錦擴之,高一丈五 尺,周六百二十丈,覆以樓櫓。西北增門一望江,外環 以濠。

郫縣城池 土城,明天順間,知縣唐節「築。成化初,知 縣錢奫增高共一丈五尺,周一千八百餘丈,開門四, 各置樓。」

簡州城池 「石城東抵江月樓,西抵絡水溪,高三丈, 立三門。」

資縣城池 土城,西魏時設。唐韋皋、宋余玠增修,外 環以濠。

資陽縣城池 土城。明成化間,知縣郭方、王澄相繼 築土,增設樓櫓,為門四,曰「臨津、通衢」、「慶明、環秀」,外周 以濠。

內江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初,知縣謝熙所「砌,高一 丈七尺,周九里,上覆以屋,下為門八,朝東鎮,西向、南 拱,北觀瀾、通川、景陽、臨清,外環以濠。」知縣習《全史》重 修。

灌縣城池 「石城,明洪武中樹木為牆,弘治中,知縣 胡光包砌,周八里,環以隍,濠樓四。省耕、閱清、懷遠、拱 極。」門四,宣化、導江、宣威、鎮安。

彭縣城池 土城,明天順間,知縣侯福始築,高一丈 五尺,為四門,曰「朝京、鎮遠、文化、武威」,各建樓於其上。 成化初,知縣李能修城浚濠,又繞城築堤。今併入新 繁。

崇寧縣城池 土城,明正德「間,經歷李琰增築,浚濠 城周七百二十餘丈,高一丈一尺。今併入郫縣。」 「安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初,知縣蕭光甫所砌,高一 丈八尺,闊一丈一尺,周五百三丈,門四。資陽、安仁、臨 江、定遠,上各有樓池,深廣各一丈。」

崇慶州城池 土城,明成化間,知州周尚文築,高一 丈五尺,周一千六百八十八丈,上覆瓦,為門四。知州 藺開禧重葺。

新津縣城池 「土城,明成化間,知縣唐昭始築。正德 間,知縣田穀包砌以石,周九百餘丈,高一丈餘,池深 一丈三尺,寬一丈五尺,城上有樓漢州城池, 明天順中,知州李鼎、州判王瑛始築土 城。正德間,僉事郝綰用石包砌,高一丈八尺,周一千 一百四十一丈,闊一丈,樓四,門四,池深一丈,闊一丈。」 請幫助識別此字。邡縣城池 石城明正德「八年,知縣王選砌,周六 百九十七丈,高一丈八尺,闊一丈。」

綿竹縣城池 「石城,明天順初始砌,周六百三十二 丈,高一丈二尺,厚八尺。正德間,知縣邢大經補修,外 環以濠。」

德陽縣城池 石城。明天順初,典史朱紀及正德間 知縣姚瑛相「繼修完。城周一千三百丈,高一丈六尺, 闊八尺,濠闊一丈,為門五,曰旌陽、孝泉、廣居、迎恩、西 城。」

綿州城池 土城,宋時推官歐陽觀所築。成化「初,知 州甯鴻以石包砌,周九里有奇,高一丈八尺,闊一丈 一尺。弘治中,知州江洪增修,外環以濠。」

彰明縣城池 土城,明成化初,縣丞丘顒築,高一丈 餘,闊七尺,周三百丈,池深四尺。今併入綿州。

羅江縣城池, 明成化初,知縣盛昶始「築土城。正德 中,知縣陳堯臣包砌,周七百五十丈,高一丈五尺,開 四門。」今併入德陽縣。

茂州城池 石城明成化間都御史張瓚所砌,周六 百八十一丈,高一丈六尺,門三。「阜康、清波」、控岷知州 黃陞重修。

汶川縣城池 石城,明正德七年,知縣李明砌,周一 百四十二丈,闊六丈,高一丈,門二。

威州城池 「石城。明弘治中,知州趙符節、千戶趙方 包砌玉壘、古城二山,周十一里。正德初,兵備王恩、參 將馬隆、知州崔哲、指揮魯文相繼修。高二丈二尺,門 四,玉壘、湧泉、安遠、平夷」、

保縣城池 「石城,明洪武間總兵丁玉所砌,周二百 十二丈五尺,高九尺,厚九尺,東西二門,有樓。」

重慶府

[编辑]

重慶府城池 石城。明洪武初,指揮戴鼎重修。門十 七:「朝天、翠微、通遠、金湯、定遠、南紀、鳳凰、金字、仁和、太 平、出奇、大安、臨江、洪崖、千斯、福興、東水、巴縣附郭。」 江津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同知莫琚「修,高二丈 六尺,周數里,為門九:迎恩、通市、嘉會、臨江、德威、東阜、 西鎮、南安、北固。」

長壽縣城池 土城。

大足縣城池 石城。明天順中,知縣趙恕築,高一丈 二尺,周圍八百六十七丈,門四:昌寧、昌泰、昌孚、昌靖。 嘉靖中,知縣袁衍四修,更名四門,曰「迎曦」、「送夕」、「來薰」、 「拱極。」

永川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同知莫琚、知縣劉鳳 築,高一丈五尺,周四百丈,門六,「仁惠、義正、阜民、嘉惠、 文明、《武德》。」

榮昌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同知莫琚、知縣覃琳 「築,高一丈五尺,周一千丈,門四,南和,東泰,西寧、北謐, 外環以濠。」

綦江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主簿宋璧重修,高一 丈一尺,周四百九十丈,門四。迎恩、偃武、柔遠、永川」、 南川縣城池, 明成化「中知縣劉斐始築土城,外環 以濠。」

黔江縣城池, 明洪武中,知縣盧祥砌石城門四,領 彝向東,「宣化、永遠,外環以濠。」

銅梁縣城池 「石城,明天順間始創,同知莫琚重修, 高一丈三尺,周一千二百丈,門四。」

璧山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知縣張本砌,高一丈 五尺,周七百餘丈,門四,「迎恩、臨高、《拱秀》《演武》。」

合州「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知州唐珣重修,高一丈 七尺,周二千九百二十二丈,門十二,迎暉、廣濟、安遠、 望江、洛陽、演武、修文、觀德、阜民、瑞應、會江、迎恩。」萬曆 三年,知州史修,移治瑞應山麓。

安居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築。正德初,知縣魏泰 修,高一丈八尺,周一百丈,門四。」

定遠縣城池: 石城舊治崩于江,明嘉靖三十年,知 縣胡濂遷今治。城門四:「文明、武勝、朝陽、延景。」

忠州城池 石城,明洪武中築,高二丈,門五。「修文、修 政、懷忠、懷賓、《賦清》。」

酆都縣城池 石城,明天順中知縣柴廣築。弘治中 知縣李「毅、明紳重修,高二丈,周六百丈,門五。宣化、迎 恩、會川、陽和、屢豐。」

墊江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初,知縣楊端築,高一丈 九尺,門四:「人和、大定、太平、永安。」

涪州城池, 明成化初砌石城,高一丈八尺,周圍四 里。

彭水縣城池 燬。

武隆縣城池 土城,今併入涪州。

順慶府

[编辑]

順慶府城池 明洪武初,自北津渡遷城於此,周一 千三百丈,高一丈二尺,闊一丈。池深九尺,闊六尺。為門四:曰景和,曰來薰,曰阜成,曰「陽復」,各覆以樓。南充 縣附郭。

西充縣城池 明天順中,知縣張貴始築土城,周七 里,高一丈。成化間,知縣柳金用石包砌,門四:「進賢、大 安、仙林、恩光。」

蓬州城池, 明天順間,判官李懋「始築牆豎柵,周四 里。弘治間,知州畢宗賢、同知段普相繼包砌,建樓于 上。門四,蓬萊、鳳山、龍溪、五馬。」

營山縣城池 明成化中,知縣李林始築土城。正德 間,知縣嚴傑包石,周八百八十一丈八尺,門四,「東秩 臨清,西成《覽秀》。」

儀隴縣城池 明成化初,知縣明睿築土城,知縣周 洙豎樓。正德間,知縣利本堅遷城。北倚金城山,周一 百六十丈,高闊各一丈五尺,包石門四,東作「西成、迎 恩朝闕。」

廣安州城池, 舊豎木為柵,依山甃石為牆,周六里。 明成化間,知州曾瑀、許仁修築,同知秦昇甃臺架樓, 砌石門四:柔安、鎮安、清安、「寧安。」

渠縣城池 明成化間,知縣朱鳳「始築,西南樹柵。正 德間,知縣甘澤補築,包砌石門四,各覆以樓,外環以 濠。」

大竹縣城池, 明成化初,知縣李旻始築,砌石,周八 百餘步,門四:「通濟、通渠、通賢、通遠。」

岳池縣城池 明天順間,知府陳琳築土城。成化初, 典史馬貴「甃石。正德中,知縣孫翰重修,周八十丈,門 四,迎暉、景安、來薰、永安」,今併入廣安州。

鄰水縣城池 明成化間,知縣「于福削山砌石為城, 周四里,門四。迎陽、永寧、鎮安、安慶」、

保寧府

[编辑]

保寧府城池 石城,漢劉璋築土城,蜀漢張飛增修。 明洪武初,千戶滕貴拓之,包以石,啟門四,曰「富春、《錦 屏》」、《澄清》《威德》。成化間,指揮田儀增建四樓。閬中縣附 郭。

蒼溪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間,知縣朱敬始築土城。 正德間,主簿唐賢包石門四:「迎旭、通濟、觀瀾、親賢。」 南部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初,知縣蔣矩以木柵壘 石為門,周四百餘丈。知縣陳伯齡補築。門三,「凌雲、跨 鰲、狀元」、萬曆間,知縣饒一中砌石城。

廣元縣城池 石城,明洪武中建,周九里,東倚山,西 濱江,南北濬池,門五,曰「賓陽、鎮川、臨清、清遠、懷羌。」 巴州城池 土城。明成化間,通判唐平、知縣王臣加 築,包石高一丈二尺,廣七百餘丈,四門有樓。正德中, 參議胡鳳增修。

昭化縣城池 土「城,明天順間築,正德間包修以石。」 通江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知縣毛鳳築,正德中 通判王斐加修,周七百餘丈。門三:靖武、永安、朝鳳。」 劍州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知州唐孟璋築,周二里。 正德十三年知州李璧擴之。門五,劍閣、建武、鳴鶴、漢 陽、立馬、舊南門仍存。」是為六門。

梓潼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間知縣關貴築,周五百 八十丈。

南江縣城池 「石城,明正德間沈鏞築,周四百餘丈。」

敘州府

[编辑]

敘州府城池 石城。「唐韋皋開都督府於三江口,創 建土城。會昌中,徙築江北。宋末,安撫郭漢傑移治登 高山。元至元中,廢山城,復城於三江口,即今治。明洪 武初,曹國公設守禦千戶所,仍增外城,包舊城於內, 砌以甎,高二丈七尺,厚一丈八尺,周一千八十七丈, 門六。麗陽、合江建南七星、文星、武安。東南以馬湖江 為」天塹,西北鑿濠,廣五丈,深一丈五尺。宜賓縣附郭 慶符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初,知縣詹文築土城,高 一丈二尺,周六百三十丈。後知縣黃瓚重甃以石門 四。」

富順縣城池 「石城。宋、元舊有土城,明天順間砌以 石。東自瀾崖江濱起,北循北崖,西南至大江,高石峰, 為門三。其東南瀕江,卑濕不堪修築。」

南溪縣城池 明天順中創,知縣鄧壽椿、路義欄相 繼重修,周五里,城門七。

長寧縣城池 「石城。宋寇瑊卜地于淯井,明因之。成 化間,知府王良美琢石為城,高一丈六尺,周三百七 十五丈,門四,外環以濠。」

高縣城池, 明景泰「初創建,成化初重修,甃以石,高 一丈五尺,周三百六十丈,門四。」

筠連縣城池 明景泰初建,築土城。成化二年,知縣 翁冕重修,甃以石門四。萬曆初,知縣蔣邦輔修葺,外 環以濠。

興文縣城池 「石城。宋趙遹征蠻,常駐兵於此,築土 城一里半。明洪武中修,包以石門四。」

珙縣城池 「石城,明天順八年,知縣曹棠築,周二里 許,高一丈。」

隆昌縣城池 「石城,明隆慶間,知縣張世引建,高一丈八尺,周三百五十丈,門五。」

永寧城池, 舊宣撫司。明天啟間,改土築石城,敘府 同知駐節管轄。

馬湖府

[编辑]

馬湖府城池 石城,明隆慶丁卯知府張世引建,高 一丈八尺,周三百五十丈,有門五。《屏山》,縣附郭。

夔州府

[编辑]

夔州府城池, 石城周九百七十五丈。明正德,知府 吳潛創敵樓三,串樓百八十間,門五。「薰德、時阜、賓陽、 來威、肅成、奉節縣附郭。」

巫山縣城池 明正德中,知縣唐書築。門四:「叢秀、巫 山、會仙、陽臺。」

大昌縣城池, 明正德初年,知縣董忠包石,周二百 丈,門三:「朝陽、永豐、通濟。」

大寧縣城池, 石城,周六百三十七丈。正德初濬,池 門四。陽和、安平、永清、振武,今併入奉節。

雲陽縣城池 石城,明正德間,知縣梅寧砌,周一千 五百丈,門四:「朝宗、大壯、南薰、《咸和》。」

萬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末,知縣龍濟砌,周五里,高 一丈二尺。正德初,知縣孫讓增高五尺,門三:會府、會 江、會省。」

開縣城池 石城,成化中建,周三百六十丈。正德初, 署縣楊文創串樓,濬池,為門四,名曰「望仙」、「留陽」、「雲石」、 《盛山》。

達州城池: 土城周四百餘丈。明弘治初,甃以磚石, 架樓豎堞。正德初,浚濠。門五:「進賢、正南:錦川、夕陽、鳳 山。」

新寧縣城池 石城,成化間,知縣茹玉砌。弘治初,知 縣張宋構串樓。正德初,知縣王良復增堞浚濠,門四: 「龍勝、河清、珠明、寶潤」,今併入梁山。

梁山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間,知縣吳班「砌,周九百 五十丈,高一丈八尺。正德初,增高六尺,門四,樂善、豐 勝、安樂、永安。」

建始縣城池 土城周五百五十丈。明正德初,知府 吳潛始砌石為門四,名曰「聳基」、「添祿」、「崇碧」、「望陽」,外環 以濠。

東鄉縣城池 明成化初,知縣吳信築土城,倪洪加 樓櫓。正德初,都憲高崇熙擴,包以石,門五:「東定、西勝、 南寧、北固、迎薰,外環以濠。」

太平縣城池 土城,明正德初築。

龍安府

[编辑]

龍安府城池 漢、唐、宋、元設。州有土城。明洪武七年, 土知州薛文勝始建治於青川。二十二年,知州薛繼 賢奏移今治,周以木柵。宣德五年,知州薛忠義奏築 甎城,周匝五里,門四:「迎暉、清平、通遠、拱宸,外環以濠。 東關設迎恩樓,西關設鎮羌樓。」平城縣附郭。

江油縣城池 古無城。明天順、成化間,相繼修完。門 二:「永安、長寧。」正德中,同知段溥復砌以石。嘉靖元年, 巡撫許廷光展修。萬曆十六年,知縣安祚復豎串房, 外環以濠。

石泉縣城池, 宋紹興中,知縣魏禧始築土城。明天 順中,知府席貴重築,建門三:阜民、鎮遠、弘文。萬曆二 十四年,知縣鄧士達重修,外環以濠。

青川所城池 明洪武四年,千戶朱銘建,周二里,門 四,「長春、通泉、永安、大雄。」

遵義府

[编辑]

遵義府城池 舊《志》:「周圍羅山帶水,險峻天成,設關 為守,便為城郭。明萬曆庚子,始建石城。」西南倚山巔 無濠。東北臨溪為濠,高二丈,廣九百五十丈四尺,門 四,東、西、南、北。遵義縣附郭。

真安州城池, 唐貞觀舊為樂源縣,後廢。明萬曆庚 子,設州,卜城於潏水上,高一丈四尺,廣六百五十七 丈一尺。同知郭維屏建,外環以濠。

桐梓縣城池, 舊桐梓驛。明萬曆間設縣。知縣何珩 築,周三里,厚五尺。後「因水漲,知州王桂增舊城基,砌 以磚石,更展四百三十丈,池深一丈,闊倍之。」

綏陽縣城池, 明萬曆庚子,知縣詹淑創修。後河水 暴漲,城圮,遂去河三十丈,重壘土石,高二丈,廣四百 七十九丈。

仁懷縣城池, 明萬曆中,知縣曹一科創修,高三丈, 周四百七十五丈八尺,外環以濠。

潼川州

[编辑]

潼川州城池 石城周九里有奇,狀若蛇盤,與西川 龜城對峙。明天順、成化間,知州譚「道生、蔣容相繼修 築,高一丈六尺,池闊四丈,引西溪水注之。又於城東 築隄三十餘丈,以禦水患。嘉靖中,知州趙德宏砌以 石門四,東流通蜀南薰川北。」

射洪縣城池 石城,周圍五里。明天順初,典史廖斌 築土城。成化間,知縣郭鏜甃以石,周五里,門四:「觀瀾、 宗海、覽秀、迎恩。」隆慶中,知縣李猷重修,外環以濠。 鹽亭縣城池 石城,周圍六里。明成化初,知縣李惟中築,門四:「鳳儀、雲谿、春谷、彌江。」

中江縣城池 「石城周圍七里。明天順中,知縣譚敏 築。弘治中知縣劉安重修。門五:賓陽、正觀、迎恩、永鎮、 近民。」

遂寧縣城池 石城周十里,外環以池。唐節度夏魯 奇築。明嘉靖中,僉事楊瞻檄增高三尺,門四:「望鶴、登 龍、玉堂、金馬。」

蓬溪縣城池 石城,周圍五里。明成化初,知縣楊珙 建。正德間,御史熊相檄知縣馮本改修。門四,「賓陽、南 薰、西成、拱辰。」

安岳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初建。正德「間,知縣利本 堅築,砌高一丈八尺,門四。臨溪、嚮明、望山、拱辰。」 樂至縣城池 石城,明正德「初知縣汪民所砌,高一 丈八尺,周一百九十四丈,門四。迎恩、演武、修文、朝京」、

嘉定州

[编辑]

嘉定州城池: 「城西北倚山,東南臨河。明知州段鑑、 魏翰捍以石堤。正德中,胡準復掘地深八尺,砌石厚 如之,編柏為柵以附石。東城高一丈四尺,南城高一 丈六尺,周二千餘丈。」

峨眉縣城池 「石城。明正德七年,僉事盧翊督知縣 趙鉞築。十二年,知縣吳廷璧增修,周圍八里,高一丈, 外環以濠。」

夾江縣城池, 明「天順中,知縣郭奇始為磚牆。成化 間,主簿費麒砌門覆樓。正德間,僉事盧翊用石包砌, 增堞崇二丈,周九百丈有奇。」

犍為縣城池 土城,明正德五年,知縣李文璧包石, 外環以濠。

榮縣城池 石城周九百九十七丈,高一丈八尺,闊 一丈二尺,外環以濠。

威遠縣城池 石城,明正德初,主簿錢宣建,知縣張 鉉增修,周一百八十二丈。今併入榮縣。

洪雅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間,知縣王讓築土牆。正 德中,知縣楊麒重築,包以石。萬曆中,知縣聞道立增 修,周一千一百丈,高二丈二尺,外環以濠。」

瀘州

[编辑]

瀘州城池: 「宋政和中,孫羲叟為帥,始築土城。明洪 武初,都指揮馬葉望奏開衛治,令指揮皇甫霖仍舊 址築石城,周一千二百四十二丈,高一丈五尺。弘治 初,兵備羅安、知州何綸拓基增建層樓。隆慶中,兵備 田應弼增築門四:寅賓、鎮遠、拱極、寶成。」

納谿縣城池, 宋皇祐間始築,周三百一十丈,高一 丈。明永樂中重修。門四,曰朝天、鯤化、江陽、安靜,外環 以濠。

合江縣城池 明「天順間,知縣張瑾築土城,周三百 三十丈,高一丈二尺。成化間,知縣黃瓚、包石。弘治中, 副使羅安增修門樓。」

江安縣城池, 「宋嘉泰初,知縣趙邁築土城,周六里。 明成化初,縣丞李英仍舊址,築石城,外環以濠。」 瀘州衛城池 「石城,明成化初,都指揮沈運、指揮使 韓雄修築,周一百八十八丈,高一丈三尺,門四。安順、 鎮遠、定邊、拱辰。」

雅州

[编辑]

雅州城池 「石城。明洪武初,千戶余子禎修築,周五 里,門四,外環以濠。」

名山縣城池, 土城為門二。明正德間修築,外環以 濠。

榮經縣城池 土城,明成化中,知縣陳經修築,周三 里,高一丈,闊八尺,覆之以瓦,門三,皆有樓。

蘆山縣城池 土城,漢姜維築,周二里。成化中,典史 汪浩拓之,方五里,外環以濠。

眉州

[编辑]

眉州城池 「石城,周圍一千八百六十五丈,山陰章 攝守眉州所築,周八里有奇。明成化中,知州許仁砌 垣疏濠,并新四門。」

彭山縣城池, 舊土城周一千餘丈,明成化中,知縣 樊瑾修之。正德中,僉事盧翊、包石。門四:「濯陽、望眉、臨 卭、通津」,外環以濠,今併入眉州。 丹稜縣城池, 明成化中,知縣楊昺創築土城,周五 百丈。正德間,僉事盧翊、知縣劉臣、包石,知縣袁瓊增 修,為門四:「阜成、文明、武備、迎曦。」

青神縣城池 明天順間,知縣任廣、鄭瓚相繼創築 土城。嘉靖初,楊麒包石,周百六十丈,門四:「青陽、聚奎、 麟西、鴻化」,外環以濠。今併入眉州。

卭州

[编辑]

卭州城池, 明成化中,知縣姚灃「築土城,周一千四 百一十丈,高一丈五尺,闊八尺,濠闊一丈五尺,門四 有樓。」正德六年,僉事盧翊、知州李廷照包石城以益 固。

蒲江縣城池, 「明天順間,知州熊祥築土城,周五百 九十二丈,高一丈二尺,闊九尺,東南臨河,開四門。正 德間,僉事盧翊包城以石,外環以濠大邑縣城池, 「明正統初,知縣馮泰築土城,周八里。 正德中,僉事盧翊包石,知縣孔完開拓補修,外環以 濠。」

各衛城池

[编辑]

招討司城池 石城,明洪武中,百戶盛茂砌石,周圍 六百丈,門四。

大渡所城池 土城,唐韋皋築。明洪武間,石砌門四, 東西二濠,深二丈四尺。

松潘衛城池 「石城。洪武十七年築,周一千三百六 十八丈六尺,濠深一丈九尺,闊三尺,門五,東、西、南、北、 小西。」

建昌衛城池 「石城,明洪武中建,周圍六百四十丈, 高三丈,門四。安定、建平、大通、寧遠。」

寧番衛城池, 「明洪武中築土城。永樂初,指揮李信 包石,周一千九十八丈,高二丈,濠闊三丈,門四。寅賓、 平彝、寧遠、鎮安。」

越嶲衛城池, 明洪武間築土城,指揮李毅「包石,周 圍一千二百八十五丈,高三丈五尺,濠闊三丈,門四。」 鹽井衛城池, 「明洪武中始築土城。二十五年,指揮 李華用石包砌,周圍二百四十五丈,高三丈五尺,門 四。崇仁、正義、廣禮、順智。」

「會川衛城池, 明洪武間築,土城指揮李毅包石,周 一千二百五丈八尺,高二丈三尺,濠闊一丈,門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