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10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一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二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一卷目錄。

 《閣部》選句:

 《閣部·紀事一》

《考工典》第一百一卷,

閣部選句

[编辑]

《漢揚雄賦》:「乘雲閣而上下兮,紛蒙蘢以混成。」

魏《曹植賦》:「飄飛陛以凌虛,連雲閣以遠徑。」

《晉左思賦》:「結陽城之延閣,飛觀榭於雲中。」

《孫綽賦》:「朱閣玲瓏於林間,玉堂蔭映於高隅。」

《宋鮑照序》:「冰臺築乎魏邑,鳳閣起於漢京。」

《梁元帝書》:「握蘭雲閣,解紱龍樓。」

《江淹賦》:「青苔積兮銀閣澀,網羅生兮玉梯虛。」

《陳徐陵碑》:「前望則紅塵四合,見三市之盈虛;後睇則 紫閣九重,連雙闕之聳峭。」

唐·《楊炯銘》:「長平山兮建重閣,上穹窿兮下磅礡。」 《盧照鄰序》:「紫樓金閣,雕石壁而鏤群峰;碧甃銅池,俯 銀津而橫眾壑。」

《張說序》:「窈窕雲閣,葳蕤華館。」

晉《陸機詩》:「閶門何峨峨,飛閣接通波。」

唐、宋之問詩:「絲仗紅旌遶香閣,下輦登高望河洛。」 蘇頲詩:「長風自遠來,層閣有餘清。」

李白詩:「綠水遶飛閣。」高閣橫秀氣,清幽併在君。 兩橋對雙閣,芳樹有行列。

杜甫詩:「明霞爛覆閣。」五月江深草閣寒。

《岑參詩》:「東望白閣雲,半入紫閣松。」

韋應物詩:「丹閣光明海中日。」

《韓翃詩》:「煙裡揮毫對青閣。」

劉禹錫詩:「水閣虛涼玉殿風。」

顧況詩:「水閣筠簾春似海,梨花影裡睡鳧鷖。」

白居易詩:「松閣晴看山色近。」高上煙中閣,平看雪 後山。

元稹詩:「丹鳳巢阿閣,文魚遊碧潯。」

杜牧詩:「滕王閣上《柘枝鼓》。」

《李商隱詩》:「遙知小閣還斜照。」朝元閣迥羽衣新,首 按昭陽第一人。

《方干詩》:「月閣攲眠夜。」

宋林逋詩:「石枕涼生菌閣虛,已應梅潤入圖書。」 張詠詩:「煙柳閉朱閣。」

《蘇軾》詩:「綺羅勝事齊三閣,賓主談鋒敵兩都。」眼明 小閣浮煙翠。願君凈掃清香閣,臥聽風漪聲滿榻。 何處春風吹曉幕,江南綠水通朱閣。朝元閣上 酒醒時,臥聽風鸞鳴鐵鳳。

文同詩:「山色滿西閣。」岩頭孤寺見橫閣,有客獨來 登暮霞。覆棋苔閣靜,

《陸游》詩。「朱閣簾開看燕飛。」橫閣院東偏,翛然拂榻 眠。

成廷珪詩。「晴窗次理《白雲篇》。爽氣仍開紫霞閣。」 元趙孟頫詩。「白雪映青松,蕭颯灑朱閣。」

薩都剌詩:「道人採藥出山遲,菌閣秋高襲羽衣。」 迺賢詩:「錦襲元圭瑩龍香祕閣浮。」水晶簾內日遲 遲,綺閣春深笑語稀。

《丁鶴年》詩。「水紋藤簟竹方床。山閣重陰雨後涼。」 郭翼詩。「月裡吹笙眠複閣。花間移艇過漁莊。」

《張翥詩》:「翠袖屢扶蓬閣醉。」

楊維楨詩。「金陵新閣空中起,虎踞龍蟠雙鳳犄。」 明高啟詩。「獨開西閣詠清夜,秋河欲墮山蒼然。」高 閣倚殘歸鳥過,邀來臥東閣,月出初瑣院。掃閣 焚香晝捲帷,綠槐疏雨夏初垂。

唐·溫庭筠詞:「青麥燕飛落落,捲簾愁對朱閣。」

宋李之儀詞「蘭閣深沉,紅窗翠暗,莫羨顛狂樂。」 毛滂詞「水晶簾下,沉香閣畔,新下紅油晝幕。」

陳師道詞:「城南觀閣連雲起,形像丹青裡。」

周邦彥詞:「夜深輕撼薔薇萼,香滿衣襟,月在鳳凰閣。」 《繡閣》鳳幃深幾許,聽得理絲簧。

趙君舉詞:「簾閣濛濛,斷虹明處,千里暮雲深。」

向子諲詞、「層樓傑閣倚層空。」疑便是支機、石下。

閣部紀事一

[编辑]

《春秋緯》:「黃帝坐於扈閣,鳳凰銜書致帝前,得五始之 文。」

《竹書紀年》:「黃帝二十年,帝坐於元扈洛水之上,有鳳 凰集,或止帝之東園,或巢於阿閣,或鳴於庭。」

《吳地記》:「吳王於宮中作館娃閣,銅溝玉檻,其楹檻皆 以珠玉飾之。」

《銷夏》鉅野金鄉山北,有石洞,口清涼,深十餘丈,內鑿 石作四小閣,「閣外一堂,階高三尺,堂外兩門,門外兩大閣,石道長三十丈,闊十有六尺,世傳秦始皇避暑 宮也。」

《三輔黃圖》二世造,雲閣欲與南山齊。

《漢武內傳》:孝武未生時,景帝夢一赤彘從雲中下,直 入崇芳閣。帝覺而坐閣下,果有赤龍如霧,來蔽戶牖。 帝召占者問之,曰:「吉祥也,此閣必生命世之人。」帝使 王夫人移居之。

《洞冥記》:「漢武帝未誕之時,景帝夢一赤彘從雲中直 下,入崇芳閣。帝覺而坐於閣上,果見赤氣如煙霧,來 蔽戶牖,望上有丹霞蓊鬱而起,乃改崇芳閣為猗蘭 殿。」

元鼎元年,起招仙閣於甘泉宮西,編翠羽麟毫為簾, 青琉璃為扇,懸黎火齊為床。其上為浮金輕玉之磬。 浮金者,色如金,自浮於水上;輕玉者,其質貞明而輕。 有霞光繡,有藻龍繡,有連煙繡,有走龍錦,有雲鳳錦, 有翻鴻錦。閣上燒荃靡香屑,燒粟許,其氣三月不絕。 燃芳苡燈,光色紫。有白鳳黑龍馵足來戲於閣邊。 《述異記》:武帝元鼎元年,起招靈閣,有一神女,留一玉 釵與帝,帝以賜趙婕妤。

《洞冥記》:「天漢二年,帝昇蒼龍閣,思仙術,召諸方士言 遠國遐方之事。」

《三輔黃圖》:「武帝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宮在未央 宮西長安城外。乃於宮西跨城池作飛閣,通建章宮, 構輦道以上下。」

《西京雜記》:「平津侯自以布衣為宰相,乃開東閣,營客 館以招天下之士。其一曰欽賢館,以待大賢,次曰翹 材館,以待大材,次曰接士館,以待國士。其有德任毗 贊,佐理陰陽者,處欽賢之館。其有才堪九列將軍二 千石者,居翹材館。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藝,居接士 之館。」

《漢書蘇建傳》:「建子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為典屬 國。甘露三年,單于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 於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曰:『大司馬大將 軍博陸侯,姓霍氏。次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 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凡十一人』。」

《陝西通志》:「麒麟閣在未央宮內。武帝時獲麒麟,作閣 在殿旁。甘露三年,宣帝乃圖功臣於閣。」

《漢書儒林傳》:「施讎從田王孫受《易》,與孟喜、梁丘賀並 為門人。及賀為少府,賀薦讎結髮事師數十年,賀不 能及。詔拜讎為博士。甘露中,與《五經》諸儒雜論同異 於石渠閣。」師古曰:《三輔故事》云:「石渠閣在未央殿 北,以藏祕書也。」

《三輔黃圖》:「石渠閣,蕭何造。其下礱石為渠以導水,若 今御溝,因為閣名。所藏入關所得秦之圖籍,至於成 帝,又於此藏祕書焉。」

《天祿閣》藏典籍之所。

未央宮有「白虎閣、屬車閣。」

未央宮有「宣室閣。」

未央宮有「玉堂」、《增盤閣》。

《三秦記》:「未央宮有堯閣。」

《拾遺記》:劉向於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夜 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扣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 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爛然大明,因以照向說開闢以 前事。向受五行《洪範》之文,恐辭說繁廣,忘之,乃裂裳 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向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 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者下觀焉。」

《漢書揚雄傳》:「王莽時,劉歆、甄豐皆為上公。莽既以符 命自立,即位之後,欲絕其原,而豐子尋、歆子棻復獻 之。莽誅豐父子,投棻四裔,辭所連及,便收不請。時雄 校書天祿閣,使者來,欲收雄,雄恐不免,迺從閣上自 投下,幾死。莽聞之,問其故,迺劉棻嘗從雄學作奇字, 雄不知情,有詔勿問。京師為之語曰:『惟寂寞,自投閣; 爰清靜作符命』。」

《後漢書馬援傳》:「援兄子嚴拜將軍長史,將北軍五校 士、羽林禁兵三千人。敕嚴過武庫祭蚩尤,帝親御阿 閣,觀其士眾,時人榮之。」阿,曲也。

《獨異志》:「魏建凌雲閣,既成,匠人誤釘其額。文帝乃令 車繩引上,韋誕題三字而下,頃刻之間,頭鬚皓白。」 《晉書五行志》:「青龍二年四月,崇華殿災,延於南閣,繕 復之。至三年七月又災。帝問高堂隆曰:『此何咎也?於 禮寧有祈禳之義乎』?對曰:『夫災變之發,皆所以明教 誡也,惟率禮修德,可以禳之』。」

《集異記》:魏明帝景初元年,凌霄閣始構,有鵲巢其上。 帝以問高堂隆,對曰:「《詩》云:『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今興 起宮室而鵲來巢,此身不得居之象也。」

《晉書羊祜傳》:「祜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鈴閣之 下,侍衛者不過數十人。」

《山濤傳》:「陳郡袁毅嘗為鬲令,貪濁而賂遺公卿,以求 虛譽,亦遺濤絲百斤。濤不欲異於時,受而藏於閣上。 後毅事露,檻車送廷尉,凡所受賂,皆見推檢。濤乃取 絲付吏,積年塵埃,印封如初《隱逸傳》:「宋纖,燉煌人,少有遠操,隱居於酒泉南山,不 應州郡辟命。時太守楊宣畫其象於閣上,出入視之。」 《南史何引傳》:「引遷秦望山,山有飛泉,乃起學舍,即林 成援因岩為堵,別為小閣室,寢處其中,躬自啟閉,僮 僕無得至者。」

《蕭惠基傳》:「惠基仕齊,為都官尚書,掌吏部。永明中,為 侍郎,領驍騎將軍。尚書令王儉朝宗貴望,惠基同在 禮閣,非公事不私覿焉。」

《袁憲傳》:「憲詳練朝章,尤明聽斷。嘗陪宴承香閣,賓退 後,帝留憲與衛尉樊俊徙宅山亭,談笑終日。」

《陳書》:「後主起臨春、結綺、望仙等閣。珠簾寶帳,服玩瑰 麗,近古未有。自居臨春,張貴妃居結綺,孔、龔二貴嬪 居望仙,複道往來,以宮人袁大捨等為女學士。」 《洛陽伽藍記》:「翟泉西有華林園,高祖以泉在園東,因 名蒼龍海。世宗在海上作蓬萊山,山上有仙人館、釣 臺殿,並作虹蜺閣,乘虛來往。」

《北史邢卲傳》:「卲與婦甚疏,晝入內閣,為狗所吠。」 《唐書天文志》:「貞觀七年,渾儀成,帝稱善,置於凝暉閣, 用之測候。」

《春明夢餘錄》:唐憫忠寺,建於貞觀十九年。太宗憫東 征士卒戰死者,收其遺骸,葬幽州城西十餘里為哀 忠墓。又於幽州城內建憫忠寺,作佛事以超度之。中 有高閣,故但以閣名。唐諺「憫忠高閣,去天一握」是也。 《通鑑綱目》:「貞觀十七年春正月,上命圖畫功臣,長孫 無忌、趙郡王孝恭、杜如晦、魏徵、房元齡、高士廉、尉遲」 敬德、李靖、蕭瑀、段志元、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 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 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等於《凌煙閣》。《一統志》云:「凌 煙閣在西安府城中,唐之西內,太極殿之東,乃太宗 所建,圖畫功臣二十四人於上。」

《大唐新語》:「貞觀十七年,太宗圖畫太原倡義及秦府 功臣趙公長孫無忌、河間王孝恭、蔡公杜如晦、鄭公 魏徵、梁公房元齡、申公高士廉、鄂公尉遲敬德、鄖公 張亮、陳公侯君集、盧公程知節、永興公虞世南、渝公 劉政會、莒公唐儉、英公李勣、胡公秦叔寶等二十四 人於凌煙閣,太宗親為之贊。」褚遂良題閣,閻立本畫, 及侯君集謀反伏誅,太宗與之訣,流涕謂之曰:「吾為 卿不復上凌煙閣矣。」

《唐書河間元王孝恭傳》:孝恭子晦,歷秋官尚書。初,晦 第起觀閣下臨肆區,其人候晦曰:「庶人不及以禮,然 室家之私,不願外窺,今將辭公。」晦驚,遽毀之。

《明一統志》:「唐高祖子元嬰都督洪州時,建閣成,命至 封為滕王,因名其閣。夾以二亭,南曰『壓江,北曰『挹秀』』。」 後都督閻伯璵重修,因九日宴僚屬於其上,欲誇其 婿吳子章能文,令宿構之。時王勃省父次馬當,去南 昌七百餘里,夢水神告其故,且助風,天明而至,與宴, 果請諸賓為序,皆辭之,至勃不辭,閻不樂,密令吏得 句即報。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矍然 曰:「天才也。」其婿慚而退。

唐武后時,遣使採藥羅浮,會迷路,使者禱於山神,是 夕,群象踏山,遲日路開。建雲平閣,學士張鷟立《碑》記 其事。

《唐書許景先傳》:神龍初,東都造報慈閣,景先獻賦。李 迥秀見其文,歎曰:「是宜付史館。」

《集異記》:「隋開皇中,釋子澄空年甫二十,誓願於晉陽 汾西鑄鐵像,高七十尺,鳩集金炭,細求用度,周二十 年,物力乃辦。於是告報遐邇,大集賢愚,然後選日而 寫像焉。及啟爐之後,其像無成,澄空稽首懺悔,復堅 前約,再謀鑄造。又二十年,事費復備,則又告報遐邇, 大集賢愚,然後選日而寫像焉。及啟爐,其像又復無」 成。澄空於是叩佛請罪,大加貶挫,深自勤勵。又二十 年,功力復集,乃告遐邇,集賢愚,然後選日而寫像焉。 及期,澄空乃登爐巔,百尺懸絕,揚聲謂觀者曰:「吾少 發誓願,今年八十,兩已不成。此更違心,則吾無身以 終志矣。吾今俟其啟爐,欲於金液而捨命焉。倘大像 圓滿,後五十年,吾當為建重閣耳。」俄而金液注射澄 空,揮手辭謝,投身如飛鳥而入。及開爐,鐵像莊嚴端 妙,毫髮皆備。自是并州之人咸思起閣以覆之。而佛 身洪大,功用極廣,自非殊力,無自而致。開元初,李暠 充天平軍節度使,出遊,因仰大像歎曰:「如此相好,而 為風日所侵,痛哉!」即施錢七萬緡,周歲之內,重閣成 就。只今北都謂之平等閣者是也。計僧死像成之日 至暠正五十年。以釋法推之,得非澄空之後身歟。 《唐書地理志》潞州上黨郡有啟聖宮,本明皇故第。開 元十一年置有瑞閣。

《席豫傳》:帝嘗登朝元閣賦詩,群臣屬和。帝以豫詩最 工,詔曰:「詩人冠冕也。」

《羯鼓錄》:「宰相杜鴻漸能羯鼓,有別墅近華嚴閣,每遇 風景晴朗時或登閣奏此。」

《清異錄》:「長安富室王元寶起高閣,以銀鏤三稜屏風 代籬落,密置香槽,自花鏤中出,號含薰閣《梅妃傳》:「妃姓江氏,莆田人。高力士使閩粵,選歸侍明 皇,大見寵幸。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東都大內、上 陽兩宮,幾四萬人。自得妃,視如塵土,宮中亦自以為 不及。會太真楊氏入侍,上無疏意,而二人相嫉,避路 而行。上嘗」方之英皇,議者謂廣狹不類,竊笑之。太真 忌而智。妃性柔緩,無以勝,竟為楊氏遷於上陽東宮。 後,上憶妃,夜遣小黃門滅燭,密以戲馬召妃至翠華 西閤敘舊愛,悲不自勝。既而上失寤,侍御驚報曰:「妃 子已屆閤前,當奈何?」上披衣,抱妃藏夾幕間。太真既 至,問:「梅精安在?」上曰:「在東宮。」太真曰:「乞宣至今日同 浴溫泉。」上曰:「此女已放屏,無並往。」太真語益堅,上顧 左右不答,太真大怒曰:「肴核狼籍,御榻下有婦人遺 舄,夜來何人侍陛下寢,歡醉至日出不視朝?陛下可 出見群臣,妾止此閣以俟駕回。」上愧甚,拽衾向屏後 寢曰:「今日有疾,不可臨朝。」太真怒甚,逕歸。上頃覓妃 所在,已為小黃門送令步歸東宮。

《開元天寶遺事》:「楊國忠用沉香為閣,檀香為欄,以麝 香、乳香篩土和為泥飾壁。每於春時木芍藥盛開之 際,聚賓客於閣上賞花。禁中沉香亭遠不侔,此壯麗 也。」

《酉陽雜俎》:「翊善坊保壽寺,本高力士宅。天寶九載捨 為寺。其藏經閣規構危巧。」

《唐會要》:「上元元年,上御翔鸞閣觀酺。」

《鄴侯外傳》:「代宗踐祚,詔追泌至闕,舍於蓬萊延喜閣, 軍國大事皆泌參決。」

辟寒楊炎在中書後閣糊窗,用桃花紙塗以冰油,取 其明暖。

《唐國史補》:蘇州重元寺閣一角忽墊,計其扶薦之功, 當用錢數千貫。有遊僧曰:「不足勞人,請一夫斫木為 楔,可以正也。」寺主從之。僧每食畢,輒持楔數十,執柯 登閣,敲椓其間,未逾月,閣柱悉正。

《廣陵妖亂志》:高駢末年,惑於神仙之說。中和元年冬, 起延和閣於大廳之西,凡七間,高八丈,飾以珠玉,綺 窗繡戶,殆非人工。每旦焚名香,列異寶,以祈王母之 降。及畢師鐸亂,人有登之者,於藻井垂蓮之上見二 十八字云:「延和高閣上干雲,小語猶疑太乙聞。燒盡 降真無一事,開門迎得畢將軍。」此近詩妖也。

《冊府元龜》:後唐愍帝應順元年閏正月甲寅,集賢院 上言,以赦書修創凌煙閣,詔問閣高下等級。其凌煙 閣都長安時在西內三清殿側,畫像皆北向,閣有中 隔,隔內北面寫功高宰輔,南面寫功高諸侯王,隔外 面次第圖畫功臣題贊。自西京板蕩四十餘年,舊日 主掌官吏及畫像工人淪喪,集賢院所屬寫真官、畫 「真官,人數不少,都雒後廢職,今將起閣,請先定佐命 功臣人數下翰林院,預令寫真本,及下將作,差人與 畫工序間架修建。院內先有寫真官沈居隱、畫真官 王武瓊二人,相次淪亡,無人應用。」詔集賢御書院復 置寫真官、畫真官,餘依所奏。

《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少荒淫,起宣華苑,苑有飛鸞 之閣。」

《禁扁》,遼以幽州為南京,閣之扁曰「乾文。」

《行營雜錄》:太祖初受周幼主命北討,至陳橋,為三軍 推戴,時太后以下眷屬悉在定力院設齋,有司來搜 捕,主僧令登閣而固其扃鑰。俄大搜索,僧紿云皆散 走,不知所之矣。甲士入寺,升梯且發鑰,見蛛網布滿 其上,塵埃凝積,若累年不開者,乃相告曰:「是安得有 人。」遂皆去。有頃,太祖已踐祚矣。

《玉壺清話》:興國中,太宗建祕閣,選三館書以置焉,命 參政李至專掌。一日,李昉、宋琪、徐鉉三學士扣新閣 求書一觀,至性畏慎,曰:「扃鑰誠某所掌,籤函中冪,嚴 祕難啟,奈諸君非所職,竊窺不便。」三人者笑謂至曰: 「請無慮主上文明,吾輩苟以觀書得罪,不猶愈他咎 乎?」因強拉啟窺至,密遣閣使聞奏。上知之,亟就閣賜 飲,仍令盡出圖籍古畫,賜昉等緃觀。昉上言請升祕 閣於三館之次,從之,仍以飛白書賜之。及賜草書《千 字文》,至請勒石,上曰:「《千字文》本無籍,梁武帝得鍾繇 破碑,愛其書,命周興嗣次韻而成之,俚無足取。夫孝 為百行之本,卿果欲勒石,朕不惜為卿寫《孝經》本,刻 於閣,以敦教化也。」

《夢溪筆談》:「學士院玉堂東承旨閤子窗格上有火燃 處。太宗嘗夜幸玉堂,蘇易簡為學士,已寢,遽起無燭, 具衣冠宮嬪自窗格引燭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 為玉堂一盛事。」

《宋史文苑傳》:「崔遵度字堅白,端拱初,獻文自薦。時新 建祕閣,命中書試作頌一首,擢著作佐郎。遵度與物 無競,淳澹清素,所僦舍甚湫隘,有小閣,手植竹數本, 朝退,默坐其上,彈琴獨酌,翛然自適。」

《龍川別志》:「乖崖張公遊京師,寄封丘之逆旅。有一道 人與鄰房日會飲酒家。及將去,復大飲至醉,曰:『我神 和子也,異日見子成都矣』。至成都亂,公為守,始異其 言,常以物色訪之。後修天慶觀,以家財建一閣,榜曰『望僊閣,每暇日輒遊焉。屏騎從門外步而登閣,燕坐 終日,冀有所遇。如此者二年,代者將至,復一登之,將』」 絕意於此。日暮,出東廡下得一小逕,入得一小院,堂 中四壁多古人畫像。掃壁視之,中有一道人,髣髴逆 旅所見,題曰神和子。公悵然自失,所見正此也。 《青箱雜記》:乖崖張公布衣時,常至鄭州,宿於逆旅,遇 一人氣貌甚古,自稱神和子,質明為別。後公典益部, 瘍生於首,禱於龍觀,夜夢昔年神和子告之曰:「頭瘡 勿疑,不是死病。」及覺,語道士文正之嘗收得鄭韶處 士贈《神和子歌》,因索而閱之,益異其事。公乃建大閣, 上下十四間,號《僊遊閣歌》,至今刻石存焉。按此條所載即前事

因閣名微異並錄之

《澠水燕談錄》:真宗優禮种放,近世少比。一日登龍圖 閣,放從行,真宗垂手援放以上,顧近臣曰:「昔日明皇 優李白,御手調羹,今朕以手援放登閣。厚賢之禮,無 前代矣。」

《青箱雜記》:「太宗御書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並藏於 龍圖閣。閣有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

《真宗御集》、御書並藏於天章閣。天聖末,置待制,以范 諷為之。

《真君傳》:「真宗受元符封泰山,建玉清昭應宮於寶符 閣之西,作凝命閣,以奉真君。」

《談苑》:「余頃與凌叔華郎中登襄陽東津寺閣,時寺閣 有舊題二十九字在壁者,字可三寸餘,其體類顏而 逸,勢格清美,無一點俗氣,其語又簡而有法。」

《浙江通志》:山陰蘭渚山天章寺,今蘭亭曲水在其側。 舊有右軍畫像及書堂。宋至道二年,仁宗降御書「『天 章之閣」四字,既成,上意不愜,再書之。有內侍奏章獻 太后言:越州天章寺,天下名山,今欲乞皇帝更書「寺』 字,易『閣』字以賜。」太后與帝欣然許之。

《宋史宗室傳》:越文惠王元傑子宗望,嘗獻所為文,賜 國子監書,及以塗金紋羅御書「好學樂善」四字賜之, 即所居建御書閣,帝為題其榜。

《續通鑑綱目》:景祐元年春正月,作邇英、延羲二閣。初, 孫奭嘗上《無逸圖》,帝命施於講讀閣。至是,又詔蔡襄 寫《無逸》篇於閣屏。

《宋史曹修古傳》:「修古為監察御史時,頗重建塔廟,議 營金閣,費不可勝計,修古極陳其不可。」

《墨客揮犀》:鍾弱翁嘗經過廬陵山寺,有高閣壯麗,弱 翁與僚屬部曲擁立,望其榜曰「定慧之閣。」旁題姓名 漫滅。弱翁故意稱謬,使僧呼梯取之,拭拂視之,乃魯 國顏真卿書。弱翁顧謂客曰:「似此字畫,何不刻石?」即 令刻石,傳者以為笑。

《蘇州府志》:「丁謂宅在慶源坊大郎橋東,初名晉公坊, 堂宇甚古,有層閣數間臨其後。」

《四川總志》:「瀘之安樂山,世傳隋開皇中劉珍先生登 真之地。治平四年,鄧綰作邑於瀘川,乃命道士作劉 真人祠,因名其閣曰吏隱閣。」

《容齋三筆》:「崇寧三年,用方士魏漢津言鑄鼎,四年三 月成。於中太乙宮之南為殿,名曰九成宮。中央曰帝 鼐,北方曰寶鼎,東北曰牡鼎,東方曰蒼鼎,東南曰罔 鼎,南方曰彤鼎,西南曰阜鼎,西方曰晶鼎,西北曰魁 鼎。奉安之日,以蔡京為定鼎禮儀使。大觀三年,又以 鑄鼎之地作寶成宮。政和六年,復用方士王仔昔議」, 建閣於天章閣西,徙鼎奉安,改帝鼐為「隆鼐」,餘八鼎 皆改焉,名閣曰「圓象徽調閣。」

自漢以來,宮室土木之盛,如漢武帝之「甘泉、建章」,陳 後主之「臨春、結綺」,隋煬帝之洛陽、江都,唐明皇之「華 清、連昌」,已載史策。固以崇侈勞費為戒,然未有若政 和蔡京所為也。京既固位,竊國政,招大璫、童貫、楊戩、 賈祥、藍從熙、何訢五人分任其事。於是始作延福宮, 有穆清、成平、會寧、睿謨、凝和、崑玉、群玉七殿,東有蕙 馥、《報瓊》、蟠桃、春錦、《疊瓊》《芬芳》《麗玉》《寒香》《拂雲》、偃蓋、翠 葆、鈆英、雲錦、蘭薰、摘金,十五閣。西有繁英、雪香、披芳、 鈆華、瓊華、文綺、絳萼、穠華、綠綺、瑤碧、清音、秋香、叢玉、 扶玉、絳雲,亦十五閣。又疊石為山,建春明閣,其高十 一丈,宴春閣廣十二丈,鑿圓池為海,橫四百尺,緃二 百六十七尺。鶴莊、鹿砦、孔翠諸柵,蹄尾以數千計。五 人者各自為制度,不相沿襲,爭以華靡相誇勝。徽宗 初亦喜之,已而悟其過,有厭惡語,由是力役稍息。 《保和殿曲宴記》:宣和元年九月十二日,召臣蔡京等 宴保和殿,由東曲水,朝於玉華殿上,步西曲水,循荼 蘼架至大寧閣,登層巒、凌霄、騫鳳、垂雲亭,景物滿前, 遍歷奇勝,始至保和殿,殿三楹,楹七十架,兩挾閣無 綵繪飾,落成於八月。中楹置御榻,東西二間,列寶玩 與古鼎彝、玉器。左挾閣曰「妙有」,設古今儒書、子史楮 墨名畫。右挾閣曰「日宣」,設道家金櫃玉笈之書,與神 霄諸天隱文。上步前行,登稽古閣,有宣王石鼓。歷邃 古、尚古、鑑古、作古、傳古、祕古諸閣,藏祖宗訓謨,與夏、 商、周尊、「彝、鼎、鬲、爵、斝、卣、敦、盤盂、漢晉隋唐書畫。」抵玉 林軒,過宣和殿、列岫軒、天真閣、凝德殿。殿之東,崇石峭壁,林壑茂密。過翠翹閣諸處,至全真閣,乃出瑤林 殿中賜坐,賜荔子、黃橙、金柑,相間布列。命剖分賜酒 五行,始休許至玉真軒,軒在保和西南廡,即安妃妝 閣。方是時,人自謂得見妃矣,既而但見畫像挂西垣, 臣以詩謝奏。須臾,中使召至玉華閣。妃素妝,無珠玉 飾,綽約若仙子。臣前進再拜敘謝,妃答拜。上手持大 觥酌酒,命妃曰:「可勸太師。」於是酬勸交錯,夜漏二鼓, 丐罷退。

《延福宮曲宴記》:「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召宰執親王 等曲宴於延福宮。是日初御睿謨殿,設席如外庭賜 宴之禮,晚召赴景龍門觀燈玉華閣,飛陛金碧絢耀, 隔在雲霄間,設衢尊鈞樂於下。次詣穆清殿後入崆 峒洞天,過霓橋,至會寧殿,有八閣,東西對列,曰琴、棋、 書、畫、茶、丹、經、香。自崆峒入至八閣,所陳之物,左右上」 下,皆琉璃也,映徹焜煌,心目俱奪。閣前再坐小案玉 斝珍異,如海陸羞脯,又與《睿謨》不同。

《中吳紀聞》:「朱勔園有水閣,作九曲路入之。春時縱婦 女遊賞,有迷路者。」

《宋史蔣堂傳》:「堂知益州,建銅壺閣,其制宏敞,而材不 預具。功既半,乃伐木於蜀先主惠陵江瀆祠,又毀后 土及劉禪祠,蜀人浸不悅。」

《揮麈餘話》:紹興甲子歲,衢婺大水。今首台余處恭未 十歲,與里人共處一閣,凡數十輩在焉。閣被漂,幾沈 空中有聲云:「余端禮在內,可令護之。」少選,一物如黿 鼉,其長十數丈,來負其閣,達於平地,一閣之人皆得 無他。

《宋史姦臣傳》:紹興十五年四月,賜秦檜甲第,命教坊 樂導之入。十月,帝親書「『一德格天』扁其閣。」

《齊東野語》:「秦檜之當國,四方餽遺日至。鄭仲為蜀宣 撫,格天閣畢工,鄭遺錦地衣一鋪,秦命鋪閣上,廣袤 無尺寸差,秦默然不樂。鄭竟失志,至於得罪,以見疑 也。」

《西湖志餘》:當檜用事時,佞士盈廷,引古今而誦功德 者,例沐汲獎。檜嘗建一德格天閣,朝士有賀啟曰:「在 昔獨伊尹格於皇天;到今微管仲吾其左衽。」檜喜,超 擢之。有選人投詩曰:「多少儒生新及第,高燒銀燭照 蛾眉。格天閣上三更雨,猶誦車攻復古詩。」檜即與改 秩。

《齊東野語》:楊和王居殿巖日,建第清湖洪福橋,規制 甚廣,自居其中,旁列諸子四舍,皆極宏麗。落成之日, 縱外人遊觀。一僧人善相宅云:「此龜形也,得水則吉, 失水則凶。」時和王方被殊眷,從容聞奏,引湖水以環 其居,入自五房院,出自惠利,并蜿蜒縈繞,凡數百丈。 既而復建傑閣,藏思陵御劄,且揭上賜「風雲慶會」四 大字於上。蓋取大龜。請幫助識別此字。首,下視西湖之象,以成僧說。 自此百餘年間,無復火災,人皆神之。至辛巳歲,其家 捨閣於佑聖觀,識者謂龜失其首,疑為不祥。次年五 月竟燬,延燎潭,潭數百楹,不數刻而盡,益驗毀閣之 禍云。

《蘇州府志》:「南園,吳越廣陵王元璙之舊圃也。有清風、 綠波、迎僊三閣。紹興間,侍郎張幾仲園池,亦南園故 地也。堂側有凌霞閣,奉其父循王像,四時皆飾以真 服。」

《玉澗雜書》:陶通明既隱茅山,自號華陽隱居,復遍遊 名山,每經澗谷,必坐臥其間,吟詠不已。《詩苑英華》載 其答武帝問山中何所有一詩云:「山中何所有?嶺上 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此事本傳不記。吾 山朱氏子作小閣於石橋之下,與西山相面,景物極 幽遠。一日往過之,朱求閣名,因為談通明本末,遂以 《怡雲》名之云。

《宋史秦王德芳傳》:「秀王伯圭,孝宗同母兄也。性謙謹。 帝嘗欲廣其居,並湖為複閣,有司既度材矣,伯圭固 辭而止。」

《史浩傳》:浩晚治第鄞之西湖上,建閣奉兩朝賜書。上 為書「明良慶會」,名其閣。

《浙江通志》:「五代時侍御景房卜築於開化縣東南之 馬谿,前有山,壁立百仞,中有秋香一本。宋隆興間,七 世孫侍御傅構閣巖前,名桂巖。閣後子孫登桂籍者 幾百人。」

《蘇州府志》:「范成大因越來溪故城,隨地勢高下而為 亭榭,別築農圃堂。又有北山堂、千巖觀、天鏡閣、玉雪 坡、錦繡坡、說虎軒、夢魚軒、綺川亭、盟鷗亭、越來城等 處,以天鏡閣為第一。明道八年,周益公過之,留題壁 間云:『吳臺越壘,距盤門纔十里,而陸沉於荒煙野草 者千八百年。紫微舍人始創別墅,登臨之勝,甲於東 南,豈䲭夷子成功於此,扁舟去之,天閟絕景,須苗裔 之賢者,然後享其樂耶』?」范愧謝。

《西閣記》:朱端朝南渡後,肄業上庠,與妓馬瓊瓊者往 來久之。端朝文華富贍,瓊瓊知非白屋久居之士,遂 傾心焉。既而揭報果中。初注授南昌尉,瓊瓊力懇端

朝,與謀脫籍之計。端朝因間以語其妻,忻然相許。端
考證
朝於是宛轉求脫瓊瓊籍,瓊瓊遂與端朝俱歸其家。

端朝自得瓊瓊所攜,家遂稍豐。因整理一區,中闢二 閣,以東西名東閣。正室居之,而令瓊瓊處於西閣。 《玉海》:寶慶元年八月十五日,命奉常建閣,自趙普至 葛邲二十有三人,登繪而表異之。親灑宸翰,名曰「昭 勳崇德之閣。」

《宋史鄭清之傳》:清之歷官左丞相兼樞密使,嘉熙四 年,賜御書「輔德明謨之閣。」

《揮麈後錄》:「御書閣名,王文公曰『文謨丕承』,蔡元長曰 『君臣慶會』,元度曰『元儒亨會』,吳敦老曰『勳賢』,梁才父 曰『耆英』,劉德初曰『儒賢亨會』,楊正父曰『安民定功翊 運興德』,史直翁曰『清忠亮直』,秦會之曰『精忠全德』,鄭 達天云『勳賢承訓』,何伯通云『嘉會成功』」,蔡攸曰「『濟美 象賢』,金源仲曰『賢弼亮功』,鄧子常曰『世濟忠嘉』」,曰「蒙 亨」,曰「醇儒」,王黼曰「得賢治定」,蔡持正曰「褒忠顯功」,蔡 攸曰「緇衣美慶」,朱靦曰「顯忠」,童貫曰「褒功」,高俅曰「風 雲慶會」,秦會之曰「一德格天」,楊正父曰「風雲慶會」,史 直翁曰「明良亨會」,其他尚多,未能盡紀。

《癸辛雜識》:「趙梅石孟𥫃性侈靡。其家有沉香連三暖 閣,窗戶皆鏤花,其下替拔亦鏤花者,用抽替打篆香 於內,香霧紛郁,終日不絕,前後皆施錦簾,他物稱之。 後聞獻之福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