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13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三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三十一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三十一卷目錄

 村莊部彙考

  水經注

  遊城南注村莊

  輿地記萬歲村 水香村

  名勝志酈村

  方輿紀要通州 武清縣

  長安客話樓桑村

  帝京景物略張華村

  薊丘集青菰村 金水村

  燕都遊覽志門頭村

  畿輔通志順天府 保定府 河間府 真定府 順德府 大名府 宣府

  山東通志濟南府 兗州府 東昌府

  山西通志太原府 平陽府 汾州府 大同府 潞安府 遼州

  河南通志衛輝府 河南府 南陽府 汝寧府 汝州

  陝西通志西安府 鳳翔府 漢中府 鞏昌府 慶陽府

  江南通志江寧府 蘇州府 松江府 常州府 鎮江府 淮安府 安慶府

  徽州府 池州府 徐州

  浙江通志湖州府 金華府 寧波府

  江西通志饒州府 建昌府

  湖廣通志安陸府 德安府 荊州府 襄陽府

  福建通志延平府 汀州府 邵武府 福寧州

  四川總志成都府

  廣東通志惠州府 肇慶府 高州府 雷州府 瓊州府

  雲南通志臨安府 大理府

 村莊部藝文一

  水雲村記         宋黃裳

  六柳莊記         明彭甫

  柳莊記           鮑恂

  野莊賦          劉三吾

  村居雜詠序         沈麖

 村莊部藝文二

  移居二首         晉陶潛

  歸園田居五首        前人

  還東田宅贈朋離      梁朱异

  浦狹村煙度       陳張正見

  歸田          北周庾信

  田園樂四首        唐王維

  涼州郊外遊望        前人

  張谷田舍         儲光羲

  過故人莊         孟浩然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李白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前人

  寄宿田家          高適

  自瀼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四首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二首 前人

  暫往白帝復還東屯      前人

  田舍            前人

  江村            前人

  越溪村居         戴叔倫

  晚到盩厔耆老家       盧綸

  田家           柳宗元

  朱陳村詩         白居易

  村行            杜牧

  雍陶城西訪友人       許渾

  村舍            前人

  題獨孤處士村居       薛逢

  鄠杜郊居         溫庭筠

  村居晏起          于濆

  尋陸鴻漸不遇       釋皎然

  村居          宋文與可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 蘇軾

  汪溪村舍即事       金朋說

  宿十里村         元何中

  題東村西舍        明沈周

  賦黃葉漁村         袁凱

  村居二首         錢明相

  陪龍司理及白榆社諸公宿竹魚莊

               汪道貫

  滿庭芳村莊     明陳繼儒

 村莊部選句

 村莊部紀事

 村莊部雜錄

 村莊部外編

考工典第一百三十一卷

村莊部彙考[编辑]

《水經注》
[编辑]

[编辑]

魚復戍江左岸有巴鄉村,村人善釀,俗稱「巴鄉清 陽山。」縣西北有石塘村,側有豫章木,本徑可二丈,株 根猶存。

平樂順流五六里,東亭村,石林旁生野韭。

郴城南湘陂村有圓水,廣二百步,一邊冷,一邊煖。冷 處極清綠,煖處水白且濁。

《遊城南注》
[编辑]

村莊[编辑]

杜光村有義善寺,俗謂之「杜光寺。」《貞觀》十九年建。蓋 杜順禪師所生之地。

仇家莊即唐宦官仇士良別業也。士良死,籍沒其家, 後晉錫「晉昌軍節度使安彥威」、安氏子孫世守之,士 良《墓碑》俱存。

五代周太子太師致仕皇甫元莊在趙村,建隆二年 置,墓在村東,碑在其莊內。章敬寺,《長安志》曰:「在通化 門外,本魚朝恩莊也。後為章敬皇后立寺,故以為名。」 瓜洲村,俗以為牧之種瓜之地。予讀《許渾集》,有《和淮 南相公遊瓜洲別業》詩。淮南相公,杜佑也。佑三子:師 損、式方、從郁。牧之,郁子也。由此考之,在佑已有瓜洲 別業,則非牧之種瓜地明矣。今村南原上有瓜洲墓, 豈始有瓜洲人居此而名之耶?亦猶長安縣有《高麗 曲》,因高麗人居之而名也。

「司馬村」今在長安城之東南。

《輿地記》
[编辑]

萬歲村[编辑]

桂陽郴縣有千秋水,出西南萬歲山下,水側民居,號 「萬歲村。」

水香村[编辑]

宜城縣西六十里,有「水香村」,唐段成式別業也。

《名勝志》
[编辑]

酈村[编辑]

去「樓桑村三里為酈村」,酈道元故居也。

《方輿紀要》
[编辑]

通州[编辑]

高麗莊在州西十五里,盧溝河所經。又州西二十里, 曰大黃莊,州西十里曰東流村,皆官軍巡哨處也。

武清縣[编辑]

新莊在縣西南八里,亦運河所經,今為新莊舖。又縣 有八里莊,正德中,流賊劉六等作亂,官軍擊之于八 里莊,敗績。

《長安客話》
[编辑]

樓桑村[编辑]

樓桑村在涿州西南十五里,云是漢先主故宅。村故 有三義廟,祀漢先主,而以關壯繆侯羽、張桓侯飛配 焉。

《帝京景物略》
[编辑]

張華村[编辑]

固安縣東北八里,有張華村。村人指石井欄八角,曰 「故宅處。」

《薊丘集》
[编辑]

青菰村[编辑]

盧水在帝京西南,其北有村曰「青菰」,入谷一里,有何 將軍別業。

金水村[编辑]

「金水村」去帝京西南三十里。清河泛濫,夾岸白沙如 雪。早春芳碧羅生,照映大防諸山,實異境也。

《燕都遊覽志》
[编辑]

門頭村[编辑]

門頭村去郊西八里許。以其地為西山門徑,故名。

《畿輔通志》
[编辑]

順天府[编辑]

晉王莊 在香河縣北十五里。世傳李晉王克用率 眾歸唐,明宗給地一區,即此。

姚莊 在涿州西里許。漢桓侯張飛生于此,遺址猶 存。又西南十里許,有侯故里,居人盡張氏,立祠奉祀 甚謹。祠前一井,亭以覆之,曰「侯飲馬井。」行人呼為張 飛店,居人稱為老爺店。

樓桑村, 《景物略》曰:「涿州西南十五里,道右大桑高 十丈,層陰如樓,蔭可十畝,漢昭烈故居也。」昭烈兒時, 與宗中兒戲桑下,指謂帝王羽葆,後因名村。

相公莊 在文安縣。唐工部尚書張仁憲故里。有碑, 有祠。

邵村 在涿州西北十里,康節故里。

北臺村, 在涿州東三里,宋太祖故里,今為清涼寺。 五侯村, 在房山縣西南二十里。漢光武封王興五 子為侯,居此。

竇氏莊 在薊州東五里,五代周諫議大夫竇禹鈞故里。

令公莊 在豐潤縣西十五里。宋楊業屯兵拒遼,立 莊於此,「有德於民,為立祠。」

保定府[编辑]

《藻西》莊 俗呼為「稻地莊」,在滿城縣。一畝泉旁。秔稻 環布,竹蒲掩映,劉靜修曾卜居於此。

沽酒村 在定興縣西。有古碑云:「燕昭王沽酒飲樂 毅處。」字剝蝕,僅可識,不知何代人所為,村由此名。 駐蹕莊 在新城縣西三十五里,元英宗駐蹕於此。 盤古村 在完縣西北五十里分水山下,相傳為盤 古氏故里,邑人劉紹堯結茅其中,掘得斷碣,有「盤古 氏十月十六日生」九字,餘悉剝蝕漶滅。

冰凍村, 在深澤縣滹沱河北。亦以水合而名。

河間府[编辑]

《詩經》村: 在府城西北三十里。毛萇設教處。

賈島村 在景州西南五十里。唐賈島祝髮于雲蓋 寺,遺址尚存。

龍額村, 在東光縣弓高城外,即漢封頹當孫韓說 處。

董學村 在故城縣西北四十里,漢董仲舒《下帷》處。 孝子村 在故城縣,孝子侯秀故居。

真定府[编辑]

近塚村 在定州。昔漢光武為莽兵所迫,至定州,忽 遇耕夫,令伏于溝內,以土覆之,得免。後即位,訪求之, 而耕夫已沒,遂培土于塚上以識焉。故今之近塚村, 必曰「陵南陵北」云。

杜姑村 在新樂縣東十五里。宋太祖母生于此。今 有遺址,故名。

杏錦莊 在新樂縣東南二十里孔村。大杏千餘株, 每逢上巳花大開,一望無際,如錦砌霞披。

扁鵲村 在南宮縣西三里。《史記》「趙簡子疾,五日不 知人,使扁鵲治之,愈,因賜田四萬畝于山下。」有元博 士康繼禮碑。

平都村 在武強縣城東,僅一舍。明成祖靖難師起, 與守將指揮平保戰敗于此,故名。

平泉莊 在贊皇縣。唐李德裕遊息之所。

石象村, 在深州西北一十五里,昔傳有石象載佛 自五臺浮《滹沱》而來,遠近人力莫能舉。深人迎之建 寺,因名「石象村。」

孔賢莊 在衡水縣西北七里。唐孔穎達故居。

順德府[编辑]

趙孤莊 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即程嬰匿趙武處。 欒卸村 在沙河縣西七十里,欒將軍曾卸甲于此。 《救駕》村 在沙河縣,俗訛為九家村。相傳尉遲敬德 救太宗于此。

柴家莊 在唐山縣北五里。周世宗誕生之地。 馬莊 在南和縣西三里。元尚書馬亨故里。

大名府[编辑]

孔村 在滑縣東五十里,相傳孔子適衛過此。 岳村, 在滑縣城南,相傳宋岳武穆戰勝金人處。

宣府[编辑]

御莊 在雲州堡,契丹主耶律賢舊居。

薄家莊 在蔚州南三十里,漢文帝母薄氏宗族居 此。

《山東通志》
[编辑]

濟南府[编辑]

雲莊 在府城西北十里。元中書參議張養浩休致 時所居。

兗州府[编辑]

《義田》莊 在舊曲阜縣北八里。曲阜尹孔克欽置此, 以惠族人。

盤庚村 在曹縣西南二十里。舊有盤庚祠,後廢。 戚姬村 在定陶縣北,相傳漢戚夫人生于此。 鄭均莊 在濟寧州南一里。均仕漢為尚書,辭疾不 出。章帝東巡,嘗幸其舍,賜祿終身,時人號為「白衣尚 書。」今呼東鄭莊。

東昌府[编辑]

馬莊 在茌平縣東十里。相傳馬周舊宅。

「魯連」村 在茌平縣,後改為「王樓店」,即魯仲連所居 之地。舊有祠,今廢。

蓋村 在臨清州南舊縣城。元中丞蓋苗舊第斷碑 猶存。

《山西通志》
[编辑]

太原府[编辑]

寄馬莊 在盂縣芹原驛。尉遲恭寄馬于此,故名。 「藩家莊」 在代州南七里鳳山之下。宋臣潘美守代 州遊息所,今廢。

薄村, 在代州東北二十里。漢文帝母薄太后所瘞 之地,故以名村。

平陽府[编辑]

職田莊 在襄陵縣,唐鄂國公耕處。今齊村有溝,名「職田。」

樂安莊 在蒲州東關古城東北隅。宋樞密直學士 薛俅致仕歸築,因其封郡,名曰「樂安。」

汾州府[编辑]

義門莊 在石樓縣西五十里,因居民晉賢六世同 居。元大德間,旌其坊曰「義門。」今廢。

大同府[编辑]

馬跳莊 在馬邑縣。古傳尉遲恭龍池降馬,騎至此 莊,馬復跳躍,故名。

薄家莊 在蔚州西三里。俗傳漢文帝母薄氏宗族 居此。文帝繼統,尊母為太后,宗族俱隨入長安。

潞安府[编辑]

張仙村 在府城西十五里。唐通微先生張果世家 于此,今子孫猶存。

遼州[编辑]

樂毅村 在和順縣西六十里。毅,靈壽人,避兵此地。 今縣姓「樂」者,皆其後裔。

《河南通志》
[编辑]

衛輝府[编辑]

君子村 在府城西北三十里。蘧伯玉嘗居於此,故 名。

河南府[编辑]

象莊 在府城東。相傳漢時西僧以象馱經來洛陽, 後化為石。今石象尚存。

扣馬村 在孟津縣東三十五里。相傳周武王伐紂, 師會孟津,伯夷、叔齊扣馬而諫,即此地。

南陽府[编辑]

「諸葛莊」 在唐縣。相傳武侯遠田在桐寨舖,曾犁出 古碑如此云。

《牡丹》村 在南召縣,呂純陽飛劍處。

汝寧府[编辑]

二孝莊 在府城西。漢孝子蔡順、董永所居。

汝州[编辑]

嚴莊, 在伊陽縣東,俗傳「嚴子陵故宅。」

《陝西通志》
[编辑]

西安府[编辑]

皇甫村 在府治神禾原之陽鎬水北,皇甫冉別業 也。

朱博村 在府治,去杜祠三里。朱博丞相故里也,在 華嚴寺下。北倚少陵,下瞰終南。

貟莊 在焦戴川,北枕白鹿原,唐貟半千之莊。 范氏莊, 本唐杜岐公郊居。宋熙寧中,范公自侍御 史出買此莊於尚書郎胡拱辰。自杜至范,三易主矣, 今猶謂之御史莊。有溪榭、喦軒、江間圃堂、林館,謂之 「范公五居。」

三田村 在臨潼縣北,田真兄弟紫荊復茂之處。 「蔡伯喈」莊, 在藍田縣東南二十里,今名蔡家灣。北 關外有塚,乃文姬葬處。

半日村 在渭南縣東五里新豐原。《太平寰宇記》:「此 村以山高蔽虧,陽光僅及其半。」唐郎士元為渭南尉, 置別業於此村。

魏鄭公莊 即修善村,今名大賢村,在澄城縣北二 十五里,唐太宗所賜魏徵莊也。其子孫世居。宋張舜 民過此,詩云:「兒童不識字,耕稼鄭公莊。」

水莊 華州小敷峪水下流,為東溪支分溉田,居民 稱曰「水莊。」有黨氏村,北為羅文橋。

令狐莊 在耀州西北,窯洞飾以丹青,人傳為令狐 綯山居。明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洞始壞。父老言「寺溝 村有令狐氏祠堂,七王廟側有蓮池。」

公孫莊, 在邠州西南二十五里。漢公孫賀故宅,今 謂之「公孫村。」

相公莊 在邠州西六十里進賢里。隋吏部尚書牛 弘故宅。

令公莊 在邠州西南六十里枝村里。五代時史弘 肇故居。

二王莊 在淳化縣東三十里。秦王姚萇故址。

鳳翔府[编辑]

召村 在岐山縣西南八里。有召公亭。公嘗聽政于 此,故有亭。

伏波村 在扶風縣東四十里,漢伏波將軍馬援故 居。

絳帳村, 在扶風縣東三十里,即漢馬融故宅。融設 絳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有三年莫見其面者, 北海鄭元、涿郡廬植咸出其門。

漢中府[编辑]

長柳村, 在城固縣長柳渡,有《漢太尉李固墓碑銘》 尚存,文字剝落,不可復識。

鞏昌府[编辑]

鳳凰村 在徽州西一里鳳凰山,《圖經》以昔有鳳凰 見此。唐杜甫詩云:「首路栗亭西,尚想鳳凰村。」蓋指此。 西枝村, 在秦州,去城三里,巖竇玲瓏,有杉漆之利杜子美嘗欲居之,故有西枝村,尋置草堂,《夜宿贊公 上室》詩。

慶陽府[编辑]

公劉莊 在府城北三十里,有腴田數畝,號「天子掌」, 人莫敢墾。又府南十里有西姬河,公劉子姓所居。

《江南通志》
[编辑]

江寧府[编辑]

烏榜村 在府。《慶元志》按圖經,「初立西州城,未有籬 門,立烏榜,與建康分界。」後名其地為烏榜村,在天慶 觀西。

蘇州府[编辑]

南村 在府越來溪西吳山下。寺簿盧瑢所居,匾曰 「吳中第一林泉。」有御書得妙堂匾。

烏夜村 在崑山縣,晉穆帝何皇后父準寓此。產后 之夕,有群烏夜驚于村落。自後有烏徹夜鳴,必有大 赦。

《漫莊》 在吳江縣,處士顧禧所居。禧棄官高隱,鄉人 重之。

松江府[编辑]

東莊 在府城東俞塘車墩東,孫文簡承恩別業。

常州府[编辑]

西施莊 在無錫縣東四十里。

王右軍莊 在無錫縣西北三十五里社鎮。

鎮江府[编辑]

陶村 在金壇縣二十七都,即弘景煉丹處。手植銀 杏樹尚存。

淮安府[编辑]

韓王莊 在府故淮陰縣西北,與廟驛舖八里莊相 連。舊傳韓信生于此。

安慶府[编辑]

龍眠莊 在桐城東,宋李公麟休致處,嘗自繪《山莊 圖》。

徽州府[编辑]

任公村 在府北四十里。梁太守任昉行春至此,累 日不返。

階村 在歙縣東百二十里。孫權薨,孫峻奪其太子 和璽綬,徙新都,又遣使者賜死,即其地也。《方輿志》云: 「自階村入二十里,即吳廢太子和之地,階跡猶存。」 孔靈村 在歙縣南三十里,晉孔愉隱處也。永嘉之 亂,愉避地入新安山中,以稼穡讀書為業,信著鄉里。 後忽逸去,人以為神,為之立廟。

朱村 在歙縣潀溪北,傳是朱文公故居。註四子書 在村中卒業。嘗與友書云:「註成,勿先令二州見之。」蓋 指羅鄂州、舒州也。見《潀溪紀聞》。

張村 在祁門縣西十里,唐左金吾大將軍張志和 隱此。

池州府[编辑]

杏花村 在貴池縣西里許。唐杜牧詩云:「牧童遙指 杏花村。」即此。

徐州[编辑]

朱陳村 在豐縣東南一百里。唐白居易、宋蘇軾俱 有詩。

《浙江通志》
[编辑]

湖州府[编辑]

蓮花莊 在歸安縣學南,子昂之別業也。四面陂水 環繞其所,水中多蓮,絕為幽勝。

前溪村 在德清縣南。《復齋漫錄》云:「山邊歌落日,池 上舞前溪。」唐崔顥詩:「舞愛前溪妙,歌憐子夜長」,即此。

金華府[编辑]

水門村 在東陽,去舊城一二百步。臨溪有石岸,俗 傳水門村遺跡。《通志》云:「漢興平二年,析諸暨水門村 置漢寧縣」,即此地。

寧波府[编辑]

太白莊 舊名「太白樓」,在府東五里。元程端禮、端學 改為「讀書莊」,即宋守胡矩所建樓也。程沒,莊圮。至正 間,象山教諭張原楷僑居于茲,復名。

《江西通志》
[编辑]

饒州府[编辑]

儒富莊 在樂平縣。叔翔築儒富莊,縹囊湘帙,不下 萬卷。馬廷鸞《記》。

建昌府[编辑]

《老彭》村 在曾潭,彭氏居之,有老翁百餘歲。

《湖廣通志》
[编辑]

安陸府[编辑]

莫愁村 在漢江西,石城盧家有女子名莫愁,善歌 唱,嘗進入楚宮,後人以其名名村。宋項安世詩:「冉冉 水上雲,曾聽屈宋鳴,娟娟水中月,曾照莫愁行。」王璜 詩:「村近莫愁連竹塢,人歌《楚些》下蘋州。」

德安府[编辑]

西湖村 在孝感縣西九十里。俗傳宋太祖居潛日, 嘗因渴索酒村姥家,姥持酒以進,言「榷禁甚嚴,此私釀幸密之。與金不受。」後太祖登極,特寬西湖酒禁。 東湖村 在孝感縣東。宋徽宗時,此村農夫視夜有 光燭天,聞之於官,掘地得周時九鼎,貢於朝。《左傳》楚 子問鼎之事,疑遷楚地,即此鼎也。

荊州府[编辑]

昭君村, 在歸州東北四十里。昭君名嬙,郡人王攘 女。

襄陽府[编辑]

「木香村」 在宜城縣西六十里,唐段成式別業也。

《福建通志》
[编辑]

延平府[编辑]

小常村 在南平縣。宋時,叛卒楊勍擄一民婦,死節 於此。

水雲村 在南平縣衍仙山之下。黃裳有《記》。

汀州府[编辑]

貢士莊 在府城內。郡倅黃大全創。歲收所入,以贍 新舊舉人赴試者。今廢。

邵武府[编辑]

白鼠村 在郡城南。舊傳常有白鼠、白蛇相鬥,故名。 明萬曆四十三年,村民掘地得白鼠七,母一子五。其 雄者逸去,皆寶眼銀爪,身如白玉。

福寧州[编辑]

廉村 在福安縣。唐肅宗加薛令之「清節」敕名。

《四川總志》
[编辑]

成都府[编辑]

湔氐村 在內江縣內。李雄築,「范賢館」在焉。

石紐村 在汶川縣境內。《帝王世紀》曰:「禹生石紐邑。」 又《元和志》「禹所生處」,今名刳兒坪。

《廣東通志》
[编辑]

惠州府[编辑]

梅花村 在博羅縣羅浮路側,有趙雄《醉憩事》,蘇軾 有詩。

肇慶府[编辑]

「荔枝莊」 在靈州。見《知州田開詩》。

高州府[编辑]

馮家村 在茂名縣電白界,以「馮盎」得名。

雷州府[编辑]

貢士莊 宋郡守薛植夫捐貲建。郡人樂助者買田 百餘畝為「貢士莊」,凡遇舊舉子會試登途,盡所積以 送行。元延祐以後,雷士合試于湖廣省,亦是莊資給。

瓊州府[编辑]

學士莊 在瓊山縣西三里。

買愁村 在臨高縣南。宋胡銓有詩。

《雲南通志》
[编辑]

臨安府[编辑]

楊知州莊 在建水州城東南五里。元知州楊和居 此,俗呼「楊時莊。」

大理府[编辑]

轆角莊 在府城南二十里。昔南詔神武王有女,欲 自擇配,倒坐牛背,任其所之。牛至一委巷老嫗家,角 左右側入,遂嫁其子,王怒,絕女。後其婿於樵採處得 金磚,負歸,作金橋銀路以燕王,王嘆曰:「真天婚也。」好 如舊。因名其地曰轆角莊。

村莊部藝文一[编辑]

《水雲村記》
宋·黃裳
[编辑]

「長澗。自衍峰道廣教出田坑,始從父得之。於西南山 之麓,取其一支,停之以為沼,走之以為渠,廚竈之以 酌,橋跨之以渡。異花奇果,垂條倚實,飄雲墜影,在泉 之上下。有雲於山,朝隮而暮合。閒適之態,虛白之象, 與夫流泉,相應以無心,相偶以不紛,俄然相得于東 西,杳然相忘于得喪。其孰為此者耶?」元豐之初,余自 京師而還,省余從父流水之間,俯仰行坐,瞻顧燕笑, 及夫日落而禽還,山暝而雲收,援毫于壁間,乃以水 雲村名之而後去。自是郡人始知有水雲村之可樂 也。尋春逃暑,車蓋相屬。越十有五年,友人王公實來 京師,謂余曰:「今為水雲村主人矣,僕將益治之,養生 於其間。」予曰:「子之得水雲村,固可樂也。其亦知水雲 村之得子乎?公實之為人,苟可而止,不為生而勞,不 為名而偽,遇吟而忙,得酒而休,方東而俄西,未始而 適莫要其中平曠而惠,直是水雲翁者也。君歸乎哉?」 余後此數年,亦築草堂于衍峰,有釣舟于劍潭。是時 水雲翁黎杖而相尋,衍山居士肩罍而忽往,于是兩 放相得于無情中,有舞有歌,有吟有謔,妙思絕景,不 可得而究也,會歸於至無余之樂也。不知水雲翁之 樂,亦出于此乎?然則「水雲村」之于我,果有分哉?故為 之記。公實他日相從出此,以為質焉。鐫諸石。

《六柳莊記》
明·彭甫
[编辑]

沁之南一里許,有山曰「石樓」,林巒峭壁,川原奧衍。其 畔有田,田有泉,自地湧出,清冽可愛。一庵先生謝事

歸,見而悅之。自山下售田以耕,泉旁誅茅作小屋數
考證
椽,而植柳於前,偶然得上陰之數。好事者咸往往品

題,以為奇異,不可多得,因扁「六柳莊」,蓋取陶隱居意 也。時惟弘治丙辰之秋,先生既得莊,日攜童穉其間, 「汲泉而灌,掃石而坐,客至則迓以入,或絃琴,或賦詩, 或流觴曲水,興而作,倦而休,休則謝客臥柳陰,獨與 煙霞為侶,陶陶然不知身世何似。識者以為李愿之 《盤谷》,王維之《輞川》,不是過也,其樂可知夫。」近世遊宦 之士,既倦於勤,皆欲托身林泉,以取夫登臨舒嘯之 樂。然得之者恆少,不得者恆多,以官「為家,罷則無所 於歸,是固無足言矣。」間有歸焉,跡其居官治理,則又 不過苟且。祿入資溫飽,所領之事曾不能有少裨益, 甚至有耽祿忘親,終其身不復一顧。若是者,雖有林 泉之樂,果真樂耶?非惟不樂,且自愧焉。先生以癸酉 鄉薦,授陝西鄠縣學訓導,尋調浙之慈谿。所至教人, 惓惓於彝倫名檢,不為文字章句之學,故所成就者 甚多。九載,獻績京師,念二親春秋高,不可迎養,遂丐 歸,奉甘旨膝下,承順顏志,惟恐有違,如是者蓋十餘 年焉。先生之心,了然無少芥蔕,而其所樂,殆《孟子》所 謂「君子之樂」者也。煙霞泉石,特其具耳。孰與迂儒世 士,徒竊隱樂之名,而莫知其所以為樂者也?噫!天地 間隱逸之處多矣,造化祕之,若有待焉,不輕以與人 也。石樓去邑治甚邇,車輿步騎,朝過夕視,迄數千百 年莫能異。顧先生一旦得之,遂為奇特,且甚易焉。是 雖氣識過人,亦其履素純正,天固𢌿之,以為息肩招 隱之助,殆未可概以隱處論也。明年丁巳春,令子侍 御叔淵君以予有同年好,自京走書廣右,請為記。予 景仰先生高風,且喜侍御能雅承父志,遂書碑刻於 石。先生名聰,字克明,李姓,為沁望族,「一庵」其別號也。

《柳莊記》
鮑恂
[编辑]

柳莊者,崇德程君德剛之所居也。在鳳鳴市之東南 二里。其地曰「張蕩」,蒼莽彌野,人境荒寂。君作屋一區 於其上,旁植高柳數十本,取竹與葦,間以樊之。其屋 僅數楹,樸而不華,簡而不陋,塗塈粉飾,莫不完美。又 闢旁近腴田十餘畝,以植嘉穀。樹牆下以桑果,園蔬 畦亦莫不修治。不數年,所植柳鬱然成陰,環映空廬, 如在林谷。行者過而望之,咸指之曰:「此程君德剛之 居也。」君因名之曰柳莊。余家去柳莊數里而近,每乘 興往造君,輒觴余以酒,款洽數日,興盡乃還。君因以 記請予謂柳易生之物也,自君始植迄於今,其雨露 之所養,日夜之所息,一枝一葉,賴以滋長,至於高且 大焉。君所望於柳者,若是而已夫惡「知今日居於斯 而輒以是名之也?」君於閒暇時,戴幅巾,曳短杖,過所 植柳下,或步以嬉,或憩以休,或坐以嘯歌,或倚以瞻 眺,隨所意欲,悠然自適,若有頃刻不忘。夫柳者,當是 居始柳莊時,不過從人之所慕而名之耳,又烏知今 日居于斯而有是樂也?夫既著以美名而又得其所 樂,則所植之柳以償夫君之志者,蓋亦多矣。自是以 往,柳日益茂,君之子孫日蕃以昌。程氏之興,必自茲 始。而柳莊之居,不亦當矣哉!君素隱德弗仕,今年踰 七十,精明強健,其享福尚未艾,是宜稱之曰「柳莊處 士」,君以為何如?君聞余言,喜而謝曰:「某不敏,固不敢 言。然此乃所深願也。」余遂以是說為記,并定為《柳莊 處士》云。

《野莊賦》并序
劉三吾
[编辑]

汴進士、通判長沙王侯師魯,繇尹猗氏,投紱龍門,得金源時故著姓段氏遺址。段輔惟德屢任憲使,姑射山之麓曰芹溪,一水溉田可四五村,畽侯築室其上游,以地之出幽蔚而曠適也,宜田舍而不沮洳也,謂之「野莊。」 上以奉母,下以友于諸兄弟,非直求田問舍而已。其來茶陵,屬予文,既為之記,復廣其意而賦之曰:

龍門之西,姑射之東,一水芹香,界玉其中。惟是溪之 上游,實形勝之所鍾。在林樾而不幽蔚,軼沮洳而特 崇隆。可以供野眺,而寄高情于無外;可以為田舍,而 適雅趣于不窮。何代見于偉人,繇原出于仙蹤。此王 侯野莊之所在,非世俗田廬之得同也與?在昔金源, 則有段氏,簪纓名家,廟堂重器,來居是莊,實啟其閟。 華屋生存,海桑換世;幸地靈之未歇,有人傑之來繼; 振三槐之家聲,擢春官之上第。繇猗氏以投簪,即是 莊之留意;樹棟宇于荊榛之故墟,葺田園于萊蕪之 久翳。邈高風于異鄉之後來,慨廢興于崇岡之一睇。 然後知高賢之卜居,蓋以勝概,而非以地利者矣。是 莊也,不村不郭,匪市匪廛;天開圖畫,地占林泉,蓀壁 葯房,桂棟蕙櫋,雜以楩楠之材,甃以璘㻞之堅,廣不 四五之畝,多不八九之椽,青來幾山之闥,綠護一水 之田。岸蘭汀芷,馥郁雨餘之日;園梨山柿,紅白霜後 之天。樵青婦汲,往往村巷;雞鳴犬吠,在在人煙。侯也 幅巾藜杖,勝日佳時,或依巖閱畊,或臨流賦詩,但見 良苗交風,遠近一碧,亦既穎秀,亦既堅實。奄觀銍艾, 畢是稼穡。竭三時之辛勤,事一日之燕集。斯雞豚之 有社,亦人情所共適。此則野莊人平居所藉乎耕之力。及其鳴騶入谷,薦剡交舉。負疾力辭,蒙恩見許。還 家教乎龍門,講道擬乎鄒魯。恨孔突之未黔,由及門 之房杜。雖繫匏于《禮曹》,恆馳情于莊所。此則野莊人 前後所異乎出處之故。「潘輿上壽,四時杯酌,綵衣翩 蹮,萱庭酬酢。母見子兮怡愉,子喜母兮矍鑠。願椿松 兮遐齡,永康彊兮勿藥。」則是莊之居本以奉母而始 作。五人兄弟,平居鴈行,壎箎迭奏,棣萼相望。「問起居 兮母所,具甘旨兮上堂。願友于兮勿替,使母心兮樂 康。」則是莊之居又以友乎兄弟而不可忘,抑人知侯 之野,莊其畊以田;而不知侯之墨,莊其畊以舌也。當 河汾之授徒,紛衿佩之雲集。聞歲奉之清俸,猶賦役 之所入。顧此田之所收,豈野莊之能敵。自徵登于仕 塗,已筆耒之久歇。幸心田之克治,無草茅之交塞。種 之以《經訓》之菑畬,溉之以伊洛之道脈,耘之以克己 之工夫,斂之以道德之充「實,始循序而升堂,終深造 而入室,則義理純熟之餘,皆芻豢悅口之適,斯固吾 性分之墨、莊,人心內之安宅也。又何羨乎淵明、栗里 所在之高風,陸氏門生為莊之故跡也哉!」為之歌曰: 「野莊兮龍門,樂此所兮王河汾。宅幽兮勢廣,宜爾居 兮與爾田,壤伏臘兮有餘,上奉萱闈兮下以友。于野 之莊兮既」久別,墨之莊兮亦以歇。志不遂兮奈何,白 髮倚門兮山之阿。安得解組綬兮如淵明賢,我當為 侯兮續《歸來》篇。

《村居雜詠序》
沈麖
[编辑]

語云:「大隱居城市,小隱居山林。」此古人志隱之分也。 至若不城市,不山林而居鄉,半村半郭,一瓦一椽,蔬 水蕭然,簞瓢自潔,在大小隱之間,此又賢士之所樂 飢也。千秋陳子,卜居于東郊者三年矣,前臨曠野,萬 綠盈門;後枕大溪,市聲入耳。構軒名曰「墨花」,欄干窈 窕,窗牖玲瓏,常閉戶嘯吟,與鳥籟漁謳相應。去西數 武,垂楊四五株,翠竹數十竿,環遶屋角。旁有小池,菱 荷錯雜,萍蓼參差。擬面池築室三楹,長廊曲折,種修 篁畝許,蔭蔽四隅。避暑于此中,作北窗羲皇之想,惜 乎志未逮也。予與千秋有戚誼,然不以戚誼厚,而以 文字交,每過必旦夕流連,拈題唱和,尋花步月,縱飲 狂歌,得句疾書,或啼或笑,亦謔亦莊,不知是墨是淚、 是筆是花也。

村莊部藝文二詩詞[编辑]

《移居》
二首         晉陶潛
[编辑]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幾,力耕吾不欺。

《歸園田居》
五首錄一首   前人
[编辑]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還東田宅贈朋離》
梁·朱异
[编辑]

應生《背芒說》,石子河陽文。雖有遨遊美,終非沮溺群。 曰余今卜築,兼以隔囂紛。池入東陂水,窗引北巖雲。 槿籬集田鷺,茅簷帶野芬。原隰何邐迤,山澤共氛氳。 蒼蒼松樹合,耿耿樵路分。朝興候崖晚,暮坐極林曛。 憑高眺虹蜺,臨下瞰耕耘。豈直娛衰暮,兼得慰殷勤。 懷勞猶未弭,獨有望夫君。

《浦狹村煙渡》
陳張正見
[编辑]

茅蘭夾兩岸,野燎燭中川。村長合夜影,水狹度浮煙。 收光暗鳥弋,分火照漁船。山人不炊桂,樵華幸共然。

《歸田》
北周·庾信
[编辑]

《務農》勤九穀,歸來嘉一廛。穿渠移水碓,燒棗起山田。 樹陰逢歇馬,魚潭見酒船。苦李無人摘,秋瓜不值錢。 社雞新欲伏,原蠶始更眠。今日張平子,翻為人所憐。

《田園樂》
四首        唐王維
[编辑]

《採菱》渡頭風急,策杖村西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 源裡人家。

萋萋芳草春綠,落落長松夏寒。牛羊自歸村巷,童稚 不識衣冠。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一瓢顏回陋巷,五柳

先生對門。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南園露葵朝折,西舍 《黃粱》夜舂。

《涼州郊外遊望》
前人
[编辑]

「野老纔三戶,邊村少四鄰。婆娑依里社,簫鼓賽田神。 灑酒澆芻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紛屢舞,羅襪自生塵。

《張谷田舍》
儲光羲
[编辑]

縣官清且儉,深谷有人家。一徑入寒竹,小橋穿野花。 碓喧春澗滿,梯倚綠桑斜。自說年來稔,前村酒可賒。

《過故人莊》
孟浩然
[编辑]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李白
[编辑]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彫胡飯,月明光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前人
[编辑]

綠水接柴門,有如桃花源。忘憂或假草,滿院羅叢萱。 暝色湖上來,微雨飛南軒。故人宿茅宇,夕鳥棲楊園。 還惜詩酒別,深為江海言。明朝廣陵道,獨憶此傾樽。

《寄宿田家》
高適
[编辑]

田家老翁住東陂,說道平生隱在茲。鬢白未曾記日 月,山青每到識春時。門前種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 入池。牛壯日耕十畝地,人閒常掃一茆茨。客來滿酌 清樽酒,感興平吟「才子詩。」巖際窟中藏鼹鼠,潭邊竹 裡隱鸕鶿。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後無心怯路岐。今夜 只應還寄宿,明朝拂曙與君辭。

《自瀼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
四首
[编辑]

杜甫

白鹽危嶠北,赤甲古城東。平地一川穩,高山四面同。 煙霜凄野日,秔稻熟天風。人事傷蓬轉,吾將守《桂叢》。

東屯復瀼西,一種住青谿。來往皆茅屋,淹留為稻畦。 市喧宜近利,林僻此無蹊。若訪衰翁語,須令賸客迷。

《道北馮都使》,高齋見一川。子能渠細石,吾亦沼清泉。 枕帶還相似,柴荊即有焉。斫畬應費日,解纜不知年。

牢落西江外,參差北戶間。久遊巴子國,臥病楚人山。 幽獨移佳境,清深隔遠關。寒空見鵷鷺,回首憶朝班。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
二首 前人
[编辑]

「峽裡歸田客,江邊借馬騎。非尋戴安道,似向習家池。 峽險風煙僻,天寒橘柚垂。」築場看斂積,一學楚人為。

短景難高臥,衰年強此身。山家蒸栗煖,野飯射麋新。 世路知交薄,門庭畏客頻。牧童斯在眼,田父實為鄰。

《暫往白帝復還東屯》
前人
[编辑]

「復作《歸田》去,猶殘穫稻功。」築場憐穴蟻,拾穗許村童。 落杵光輝白,除芒子粒紅。加餐可扶老,倉庾慰飄蓬。

《田舍》
前人
[编辑]

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傍。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 櫸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鸕鶿西日照,曬翅滿魚梁。

《江村》
前人
[编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 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碁局,稚子敲針作 釣鉤。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越溪村居》
戴叔倫
[编辑]

年來橈客寄禪扉,多話貧居在翠微。黃雀數聲催柳 變,清溪一路踏花歸。空林野寺經過少,落日深山伴 侶稀。負米到家春未盡,風蘿閒掃釣魚磯。

《晚到盩厔耆老家》
盧綸
[编辑]

老翁曾舊識,相引到柴門。苦話別時事,因尋溪上村。 數年何處客,近日幾家存。冒雨看禾黍,逢人憶子孫。 亂藤穿井口,流水到籬根。惆悵不堪住,空山月又昏。

《田家》
柳宗元
[编辑]

蓐食徇所務,驅牛向東阡。「雞鳴村巷白,夜色歸暮田。 札札耒耜聲,飛飛來烏鳶。竭茲筋力事,持用窮歲年。 盡輸助徭役,聊就空自眠。子孫日已長,世世還復然。」

《朱陳村詩》
白居易
[编辑]

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餘里,桑麻青氛氳。 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下水,男采山上薪。 縣遠官事少,山深民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 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生為陳村人,死為陳村塵。 田中老與幼,相見何欣欣。一村惟兩姓,世世為婚姻。 親疏居有族,少長游有群。黃雞與白酒,歡會不隔旬。 生者不遠別,嫁娶先近鄰。死者不遠葬,墳墓多遶村。 既安生與死,不苦形與神。所以多壽考,往往見元孫。 我生禮義鄉,少小孤且貧。徒學辨是非,祇自取辛勤。 世法貴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 十歲解讀書,十五能屬文。二十舉秀才,三十為諫臣下有妻子累,上有君親恩。承家與事」國,望此不肖身。 憶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適楚,羸馬四經秦。 晝行有飢色,夜寢無安魂。東西不暫住,來往如浮雲。 離亂失故鄉,骨肉多散分。江南與江北,各有平生親。 平生終日別,逝者隔年聞。朝憂臥至暮,夕哭坐達晨。 悲火燒心曲,愁霜侵鬢根。一生苦如此,長羨陳村民。

《村行》
杜牧
[编辑]

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褭褭垂柳風,點點迴塘雨。 蓑唱牧牛兒,籬窺蒨裙女。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

《雍陶城西訪友人》
許渾
[编辑]

灃水橋邊小路斜,日高猶未到君家。村原門巷多相 似,處處春風「《枳殼》花。」

《村舍》
前人
[编辑]

「尚平多累自歸難,一日身閒一日安。」山徑晚雲收獵 網,水門涼月掛漁竿。花間酒氣春風遠,竹裡碁聲夜 雨寒。三頃水田秋更熟,北窗誰拂舊塵冠。

《題獨孤處士村居》
薛逢
[编辑]

江上園廬荊作扉,男驅耕犢婦鳴機。林巒當戶蔦蘿 暗,桑柘繞村薑芋肥。幾畝稻田還謂業,兩間茆舍亦 言歸。何如一被風塵染,到老云云相是非。

《鄠杜郊居》
溫庭筠
[编辑]

槿籬芳樹近樵家,麥隴青青一徑斜。寂寞遊人寒食 後,夜來風雨送梨花。

《村居晏起》
于濆
[编辑]

「村舍少閒事,日高猶閉關。起來花滿地,戴勝鳴桑間。 居安即永業,何者為故山。」朱門與蓬戶,六十頭盡班。

《尋陸鴻漸不遇》
釋皎然
[编辑]

移家雖帶郭,野逕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叩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村居》
宋·文與可
[编辑]

「日影滿松窗,雲開雨初止。晴林梨栗熟,曉巷兒童喜。」 牛羊深澗下,鳧鴈寒塘裡。田父酒新成,瓶甕饋鄰里。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
二首 蘇軾
[编辑]

何年顧陸丹青手,畫作朱陳《嫁娶圖》。聞道一村惟兩 姓,不將門戶買崔盧。

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耕曾入杏花村。而今風物那堪 畫,縣吏催錢夜打門。

《汪溪村舍即事》
金·朋說
[编辑]

剝宦初歸後,巖前有舊窩。依山稀種竹,引水旋栽荷。 地僻紅塵少,身閒白日多。清風溪谷畔,猶憶舞雩歌。

《宿十里村》
元·何中
[编辑]

朝出順承門,暮宿十里村。臂鷹獵騎歸,積雪明郊原。 居人喜客來,汲井鄰牆溫。羹湯稍暖熱,餅餌亦燒燔。 此夕羈旅意,深知路人恩。重林隱城堞,望此勞心魂。

《題東村西舍》
明·沈周
[编辑]

「吳城東望吳江北,中有東村侍郎宅。」亭臺散落歌管 空,九十餘年盡荊棘。誅茆結屋居者誰,白頭孫子青 氈客。山分水割纔六畝,剛與鄰家共春色。莫公村在 猶舊姓,詹老書存尚真跡。兒年六十翁八十,幸有冠 裳隨杖舄。手栽橘刺漸成籬,眼見松梢盈幾尺。桂圃 蘭汀春復秋,林霏澗靄常朝夕。歲晏將歸范蠡船,家 貧尚捧毛郎檄。公侯復始古所貴,貴不在官元在德。 平泉竹石今安論,豈患有無與失得。南村張氏無子 孫,碧謝朱頹竟砂礫。東村勝事君看取,應似許田同 趙璧。更謝王門坦腹郎,謝家燕子猶相識。

《賦黃葉漁村》
袁凱
[编辑]

澤國西風霜樹多,蕭條茅屋倚江波。家人酒饌兼蝦 菜,野老衣裳雜芰荷。東海任公時問信,《滄浪》孺子亦 來歌。白鷗亦有忘機意,清影相看奈爾何。

《村居》
二首         錢明相
[编辑]

閒倚繩床看落暉,疏林煙靄草霏微。雲邊丘隴牛羊 下,水外蒹葭雁鶩飛。白草亂填村舍路,清霜濃綴野 人扉。無端短鬢垂垂老,暫得幽棲願莫歸。

「一村茅屋鎖寒煙,塉鹵原非負郭田。」亂後蔬飧聊卒 歲,秋來禾黍幸逢年。疏燈夢落蒼松曉,短褐霜寒白 雁前。屈指交遊吾獨老,不堪貧病臥江天。

《陪龍司理及白榆社諸公宿竹魚莊》
[编辑]

汪道貫

軒車暇日此徘徊,賓客欣逢鄴下才。網集澄潭初饌 入,坐依修竹一尊開。莫愁檻外長天暮,招得池頭好 月來。丙夜狂呼猶命酒,不知東閣曙光催

《滿庭芳》村莊
明·陳繼儒
[编辑]

五鹿山邊,晉文投塊,至今漳水依然。使君住此,花木 已多年。妝點亭臺橋道,長消受、夜月秋煙。莊前後,赤 城綠野,場圃又鉤連。斜陽。新雨外,蘋青菱熟,鷺醉 鷗眠。忽村墟牧唱,野外鐘傳。一片風光似畫,界不定、 江北江南。相隨去,筆床茶竈,同上釣魚船。

村莊部選句[编辑]

梁元帝詩:「遠村雲裡出,遙船天際歸。」

北周庾信詩:「有城仍舊縣,無樹即新村。」

唐高適詩:「舊宅帶流水,平田臨竹村。」

杜甫詩:「澗水空山道。柴門老樹村。」懶慢無堪不出 村,呼兒自在掩柴門。

王維詩:「野老纔三戶,邊村少四鄰。」

《許渾》詩:「野店歸山路,危橋帶郭村。」

譚用之詩。「暮雨千家薜荔村。」

《項斯》詩:「新春城外路,舊隱水邊村。」

宋王安石詩:「高下數家村。」百里見漁艇,萬家藏水 村。

蘇軾詩:「扁舟一櫂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

《陸游》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雪崦 梅村一徑斜,茆檐煙少兩三家。

元《丁鶴年》詩:「獨木橋邊薜荔門,全家移住水雲村。」

村莊部紀事[编辑]

《燕山叢錄》:漢昭烈宅在涿州樓桑村。昭烈在民間所 居有桑,層蔭如樓,曰「樓桑」,今尚在其下留題甚多。 《南史隱逸傳》:「顧歡,吳興鹽官人也。好學,通解陰陽書, 為數術多效驗。山陰白石村多邪病,村人告訴求哀, 歡往村中,為講《老子》,規地作獄,有頃,見狐狸黿鼉自 入獄中者甚多,即命殺之,病者皆愈。」

《寰宇記》:「歙縣有昉村。俗說任昉為新安太守,因行春 至此,愛其雲溪,緣源尋幽,累日不返。百姓因名其溪 為昉溪。」溪旁村為昉村。村旁有山,近故北野縣,每山 上石墜,則不利縣官。縣廢後,其事亦止。大中十年,刺 史盧藩改曰「任公村任公溪。」

《北史李子雄傳》:「育子愔與從父兄普濟並應秀才舉, 時人謂其所居為秀才村。」

《流求傳》:「國有四五帥,統諸洞,洞有小王。往往有村,村 有鳥了帥自相樹立,主一村之事。」

《隋書李德饒傳》:「德饒性至孝,後甘露降於庭樹,有鳩 巢其廬。納言楊達巡省河北,詣其廬弔慰之,因改所 居村名孝敬村。」

《開元天寶遺事》:李杲遷洛陽令,嚴刑峻法,民吏畏服。 縣之積弊,杲盡革之,踰月之中,縣務清簡。時有進士 劉兼赴舉上都,舍于村邸。至夜中,聞戶外街衢中有 數人相語曰:「李令今古正人也。吾輩見其行事威猛, 令人破膽。此中不可久居,宜遷于他邑,可求血食也。」 兼訝其事,遂啟門視之,寂無影響,方知乃邑之妖神 也。兼遂書贊一首于村邸之壁云:「狡吏畏威,縣妖破 膽。好錄政聲,聞于御覽。」後明皇旌其能,賜金百兩及 章服焉。

《太平廣記》:崔護舉進士不第,清明獨遊都城南,得村 居,花木叢萃,叩門久,有女子自門隙問之,對曰:「尋春 獨行,酒渴求飲。」女子啟關,以盂水至,獨倚小桃柯佇 立,而意屬殊厚。崔辭起,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後絕 不復至。及來歲清明,徑往尋之,戶扃無人,因題詩于 左扉云:「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 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後數日,復往尋之,有老 父出曰:「吾女笄年知書,未適人。自去年已來,常恍惚 若有所失。比日與之出,及歸,見左扉有字,讀之,入門 而病,遂絕食數日死。得非君耶殺吾女」,持崔大哭。崔 感慟,請入臨,見其女儼然在床,舉其首,枕其股,哭而 祝曰:「某在斯。」須臾開目復活。老父大喜,遂以女歸之。 《窮幽記》:裴晉公午橋莊小兒坡,茂草盈里,晉公每使 數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賴此妝點。」

《唐書李德裕傳》:「蜀先主祠旁有猱村,其民剔髮若浮 屠者,畜妻子自如,德裕下令禁止。」

《清異錄》:余銜命渡淮,入廣陵界,維舟野次,縱步至一 村圃,有碧蘆方數畝,中隱小室,榜曰「秋聲館」,時甚愛 之,不知誰家之別墅,意主人亦雅士也。

《聞見後錄》:「先人宰陝之芮城縣,一村落皆李氏,蓋唐 之遺族。高祖微時,嘗居其地,有故宅基。」

歸州有昭君村,村人生女,無美惡,皆灸其面。白州有 綠珠村,舊井尚存。或云「飲其水生美女。」村人竟以瓦 石實之,豈亦以二女子所遭為不祥邪?

《黃州府志》:「杏花村在岐亭,有杏林、杏泉,陳季常隱居 處。旁為蘇步橋,子瞻與季常遊宴其上《真臘風土記》:「每一村或有寺,或有塔,人家稍密,亦自 有鎮守之官,名為『買節。大路上自有歇息,如郵亭之 類,其名為森木。近與暹人交兵,遂皆成曠地』。」

《淥水亭雜識》:「齋堂村在西山之北百餘里,產畫眉石 處也。元豫章熊自得偕崇真張真人往居,撰《燕京志》。 歐陽元功、張仲舉皆有詩送之。元功詩云:『先生去隱 齋堂村,境趣佳處如桃源。西出都門二百里,山之盩 厔水浩亹。一重一掩一聚落,一溪十渡深而渾。羊腸 險逕掛山腹,蜂房小屋粘雲根。立當阨塞若關隘,視 入衍沃同川原。市朝甚邇俗塵遠,土產雖少人煙繁。 鉏畬藝陸宜菽麥,樹柵作圈收雞豚。園蔬地美夏不 燥,煤炭價賤冬常溫。前年熊郎入賣藥,施貧者藥人 感恩』。」熊君攜笈今就子,繞舍木葉書繽繙。崇真真人 又繼往,況是偓佺之子孫。紫簫夜吹遼鶴至,林響谷 應松風喧。登高東望直沽口,海日湧「出黃金盆。應憐 曼倩戀象闕,坐羨龐公歸鹿門。」仲舉詩云:「燕垂趙際 中有村,正在西湖之上源。源頭落花每流出,亦有浴 鳧時在亹。隱君葺茅據幽勝,髣髴小莊如陸渾。環之 蒼松數十樹,拔出太古虛無根。攢峰疊壁何盤盤,地 多磽磝少平原。先生生計雖苦薄,最喜靜無人事繁。 黃精本肥朮苗脆,疆」埸有瓜牢有豚。吟詩作畫百不 理,一家笑語長春溫。功名祇遣世途累,飽煖已荷皇 天恩。近聞京志將脫槁,貫穿百氏手自繙。朱黃堆案 墨滿硯,鈔寫況有能書孫。雲晴輒尋羽客去,穀熟方 來山鳥喧。土床炕煖石窯炭,黍酒香注田家盆。要知 精舍白鹿洞,不待公車金馬門。

《備遺錄》:練子寧幼從鄉長者竹莊先生遊,竹莊命賦 《水竹村居》,有「千山暮雨石泉通,一夜春雷籜龍長」之 句,竹莊甚奇之。

《西州合譜》:唐元常為王洪洲侍御館甥,侍御愛其才, 館穀之于家。已而侍御分淞村宅傍梅竹十畝,為元 常卜居。戊午春,堂成,古梅晚花,燕竹早筍。余十宿元 常之舍,有贈新居詩云:「欲邀風月更何地,長與琴尊 對此君。」元常屬書之壁。是歲秋及辛酉、壬戌、癸亥又 數過皆再宿,聯床夜話,往往達旦。

村莊部雜錄[编辑]

《吳興記》:「上若村,下若村,俱出美酒。」

《輿地記》:蜀青城山老人村溪多枸杞根,飲其水故壽。 《顏氏家訓》:「吾嘗從齊王幸并州,自井陘關入上艾縣, 東數十里,有獵閭村。不識本是何地,博求古今,皆未 能曉,及檢《字林》《韻集》,乃知獵閭」是舊。餘聚屬上。《艾 夷白齋詩話》:「家住夕陽江上村,一灣流水繞柴門。種 來松樹高于屋,借與春禽養子孫。」此葉唐夫先生江 村詩也。先生生于洪武間,家江村橋,故有是作。其詩 多警句,此尤可喜云。

《語林》:陸贄知舉放崔群。後群知舉,陸氏子簡理被黜。 群妻李夫人曰:「子弟成長,盍置莊園?」公曰:「今年已置 三十所矣。」謂知舉所放三十人也。夫人曰:「君非陸相 門生乎?若以君為良田,則陸氏一莊荒矣。」

《析津日記》:「十里村,見元人何太虛詩,當在彰義門外, 今莫知其處矣。」

事物原始。《說文》云:「村墅也。莊者,藏書之義。」

《江寧府志》:「杏花村在城中西南隅鳳凰臺下,今為驍 騎營,國初人不知有村也。近日居人有丈尺之地,必 栽杏一二株,日以漸多。每春暖風和,杏花爛熳時都 人爭攜殽核盤遊其間,如在錦雲之內。荊公詩云:『故 國時平見喬木,荒城人少半為村』。」書以志感。姚世昌 《暇筆》所載如此。今民居雖稠,喬木凋謝,絕無所謂杏 花,但留村名耳。弔古之士,感更何如。

《太倉州志》:黃姑村去張涇關渡東南三里,相傳牽牛、 織女二星降其地,織女以金篦劃河,水湧,牽牛不得 渡,土人因立祠,今俗呼織女廟。廟西有水名百沸河。 黃姑者,河鼓也,猶桑落反,語為索郎。宋龔宗元住村 內。

《浙江通志》:世傳西施隨范蠡去,因杜牧有「西子下姑 蘇,一舸逐鴟夷」之句,而附會也。及觀墨子曰:「西施之 沉,其美也。」蓋吳亡之後,西施亦死于水。墨子去吳越 之世甚近,必得其真。又傳西施生于諸暨苧蘿村,考 苧蘿村在蕭山邑南,門去三十里。蕭山舊名餘暨,訛 傳為諸暨之餘,因傳西施諸暨人。蕭、諸兩地,皆有苧 蘿山、浣紗石,獨苧蘿村之前後有粧臺山、「浴美、施閘」, 雖皆後人好事者名之,而「苧蘿村」在蕭山,則西施之 生蕭山無疑也

村莊部外編[编辑]

《靈怪錄》:兗州王鏗性剛騺,無所憚畏,常凌侮鬼神。開 元中乘醉往莊,去郭三十里,會日暮,長林下見一婦 人,問鏗所往,請寄一襆,而忽不見,乃開襆觀之,皆紙 錢枯骨之類。鏗笑曰:「愚鬼弄爾公。」策馬前去,忽見十 餘人相聚向火。時天寒,日已昏,鏗下馬詣之,話適所 見,皆無應者。鏗視之,向火之人半無頭,有頭者皆有 血衣。鏗驚懼,上馬馳去。夜艾方至莊,莊門已閉,頻敲 無人出,纔大叫罵,俄有一奴開門。鏗問曰:「奴婢輩今 並在何處?」奴云:「十日以來,一莊七人,疾病相次死盡。」 鏗問:「汝且如何?」曰:「亦已死矣,向者聞郎君起屍來耳。」 因忽顛仆,即無氣矣。鏗大懼,走投別村而宿,周歲卒。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