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15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五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五十二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五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五十二卷目錄

 儀仗部彙考五

  宋三高宗建炎一則 紹興九則

考工典第一百五十二卷

儀仗部彙考五[编辑]

宋三[编辑]

高宗建炎二年詔取東京儀仗法物[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高宗初至南京, 孟太后以乘輿服御及御輦儀仗來進。建炎初,詔東 京所屬起發祭器、法服、儀仗赴行在所。十一月,帝郊 於揚州,儀仗用一千三百五十五人,倉卒渡江,皆為 金兵所焚。」

按,《玉海》:「建炎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取東京儀仗法物 赴揚州。十一月壬寅冬至,用細仗二千人,取東京儀 仗法物用之。」

紹興三年十月靜江守臣許中上宣和重修鹵簿記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云云[编辑]

紹興十二年,詔製常行儀仗,并定正至朝賀之禮。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二年秋七月己酉,始製常 行儀仗及造玉輅。 按《儀衛志》,南渡後,乘輿出入,初 未有儀。高宗將迎韋太后於郊,因製常行儀仗,用黃 麾仗二千二百六十五人。 紹興十二年,有司言:「天 子起居,當備法駕,況太母回鑾,將奉郊迎。」遂令工部 尚書莫將等檢會本朝文德、大慶殿舊儀,下太常定, 用二千二百六十五人。於是始備黃麾仗,慶、冊、親饗 皆用焉。是年冬,玉輅成。 「大朝會之外,有日務四參、 六參、朔參、望參、朔參用釐務不釐務通直郎已上,望 參用釐務通直郎以上,宜制非時慶賀以望參官,餘 以朔參官。」四參官謂宰執、侍從、武臣正任、文臣「卿、監、 員郎、監察御史已上四參,遇雨則改日參,在京宮觀 奉朝請者赴六參。」高宗移蹕臨安殿,無南廊,遇雨雪, 則日參官於南閤內起居,宰執、使相立簷下,侍從、兩 省、臺諫官以下立南閤內,卿監、郎官、武功大夫以下 立東西廊。紹興十二年十月,有司請行正、至朝賀禮, 及講求祖宗故實常朝、視朝、正衙、便殿之儀。乃討論 朔日文德殿視朝,紫宸殿日參、望參,垂拱殿日參、四 參,假日崇政殿坐聖節、垂拱、紫宸殿上壽之制,請先 御正殿視朝。十一月,禮部侍郎王賞言:「正、至大慶賀 受朝,係御大慶殿,與文德、紫宸、垂拱殿禮制不同。月 朔視朝,則御文德殿,謂之前殿正衙,設黃麾半仗。其 餘紫宸、垂拱皆係別殿,不設儀仗。今大慶殿朝會,禮 文繁多,欲先舉行文德殿視朝之制。」時行宮止一殿, 乃更作崇政、垂拱二殿。御史臺請以射殿為崇政殿, 朔朢權置帳門,以為紫宸殿;《宣赦書、德音》麻制以為 文德殿;群臣拜表,聽御札批答,權作文德殿東上閤 門。其垂拱殿四參,於殿門外設位版。

按《文獻通考》,紹興十二年,皇太后回鑾,上將迎於郊, 命有司製常行儀仗。先是,石延慶請詔禮官參考康 定中常行儀衛,酌取中制,以正萬乘尊嚴之分也。 按《玉海》,紹興十二年七月己酉十八日,命有司製常 行儀仗。自南巡儀物草創,時皇太后且至,上將躬迎 於郊,乃命工部尚書莫將、戶部尚書張澄、同內侍邵 諤製造。將等言:「文德殿視朝,大慶殿冊命,用黃麾仗 二千三百六十五人,陳腰輿、小輿於東、西朵殿。今降 到圖冊,又有紫宸殿黃麾角仗,排設儀仗法物等用 一千一百十五人,又孫授所進圖冊用二千二百四 十五人,并御輦院左右金吾仗等三百一十八人。」詔 太常寺詳定製造儀仗、車輅等制度,請「先造玉輅及 黃麾仗二千二百六十五人。」從之。八月辛巳,上奉迎 皇太后於臨平鎮,用黃麾半仗二千四百八十三人。 壬午,太后還慈寧宮。九月戊申,新玉輅成,上觀於射 殿。

紹興十三年,詔造鹵簿儀仗。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三年二月丙子,造金、象、革、 木四輅。三月己亥,造鹵簿儀仗。 按《儀衛志》,紹興十 三年,始視朝於文德殿,設黃麾半仗二千四百十五 人。六月,紫宸殿望參,設黃麾角仗一千五十六人。自 是後殿坐及射殿引呈公事,以日景已高,依舊制設 衛士青涼繖十。 紹興十三年郊,準國初大駕之數, 一萬一千二百二十二人。內舊用錦襖子者以纈繒 代,用銅革帶者以勒帛代。而指揮使、都頭仍舊用錦 帽子、錦臂袖者,以方勝練鵲羅代,用絁者以紬代。禁 衛班直服色用錦繡、金銀、真珠比珠者七百八十人, 以頭帽、銀帶、纈羅衫代。旗物用繡者以錯采代。車路 院香鐙案、衣褥、睥睨、御輦院華蓋、曲蓋及仗內幢角等袋,用繡者以生色代。殿前司仗內金鎗、銀鎗、旗幹, 易以漆飾,而拂扇、坐褥以珠飾者去之。帝曰:「事天貴 質,若惟事華麗,非初意矣。」十月,鹵簿器物及金、象、革、 木四輅、大安輦皆成。太常又奏:前後六引鼓吹八百 八十四人。舊制騎,今路狹擁遏,欲止,令步導從之。 雞竿,附竿為雞形,金飾,首銜絳旛,承以綵盤,維以絳 索,揭以長竿,募衛士先登,爭得雞者,官給以纈襖子, 或取絳旛而已。大禮畢,麗正門肆赦則設之。其義則 雞為㢲神,㢲主號令,故宣號令則象之。陽用事則雞 鳴,故布宣陽澤則象之。一曰,天雞星動為有赦,故王 者以天雞為慶。金雞事,六朝已有之,或謂起於西京。 南渡後則自紹興十三年始也。

按《文獻通考》,明堂鹵簿,用四千一百四十八人,卓立 大旗十一,步執儀仗官兵二千二百五十八人,攝殿 中侍御史、諸衛將軍及繖扇輿輦等,並同郊祀之數。 唯逍遙輦下減十人。諸班直六百六人,馬執龍旗五 十四人,步執龍旗三十三人,擊鞭十四人,奉宸隊五 百人,駕後大黃龍旗五人。不設金、象、革、木四輅及大 安輦。」 大駕鹵簿儀仗及六引用鼓吹八百八十四 人,內鼓吹令、丞二人,府史、典史各四人,指揮使二人, 帥兵官四十六人,歌色四十八人,金鉦十七人,掆鼓 十七人,大鼓一百一十人,小鼓六十人,中鳴六十人, 鐃鼓十七人,拱宸官三十六人,羽葆鼓十二人,觱篥 二十九人,小橫吹六十人,簫八十七人,笛二十九人, 節鼓一人。」此紹興十三年之制。 法駕三分減一,鼓 吹用五百八十八人,內令、丞四人,府典史、指揮使、帥 兵官、歌簫、觱篥、笳、笛、拱宸管、大小橫吹,節鼓四百三 十八人,金鉦掆鼓、羽葆鼓、大小鼓中長鳴一百四十 六人,此乃紹興十三年之制也。 嚴更警場。舊制,嚴 鼓一百二十四,金鉦二十四,鳴角一百二十。」紹興十 三年,以地狹,移於欞星門外,止用「鼓角各六十,金鉦 二十六引。」服飾:犦槊、左右金吾將軍,金銅甲冑、披披、 膊、解結錐、左右金吾街仗司,花腳頭、碧羅襖、紫綠羅 袍,金銅帶、儀刀、鳥皮履,執儀仗者幞頭、武弁、平巾幘、 錦帽、鸞衫、抹額、纈,騰蛇、銅革帶,紫、緋羅繡袍,紫紬寬 衫,緋紬袍,青羅、黃紬、銀褐、緋皁紬寶相花衫。駕前、殿 前指揮使,細甲,《方勝》練鵲纈衫,綠羅甲、弓箭、銀劍、蒜 瓣朵,紅紫羅帽帶。殿前左右班,粉青、緋紫三色大搭 纈羅衫。長入祇候五十二人,合色頭鬚,鍍金帽環,青 紅二色。茶酒班,殿侍,紫羅印、皁斜搭衫。茶酒班十人, 內紅拂扇二人,御龍直執從物八十三人,珠巾、《方勝 鵲衫;行門二十四人,金銀甲,方勝鵲衫、金束帶、珠帽、 銀骨朵、內押行門纏枝袍、行門花袍。御龍直二百五 十人員,黃獅子纈衫、長行方勝鵲衫。內殿直已下二 百五十人員,亦如之,長行白白子纈衫。殿前指揮使、 編排禁衛,紫羅皁花衫。 紹興十三年二月,詔:「郊祀 設大駕鹵簿仗,內六引,令禮部、兵部、太常等討論名 數。兵部侍郎程瑀等言:「國初大駕儀仗總一萬二千 二百二十二人,今已有黃麾半仗二千四百八十二 人,玉輅、腰輿、小輿、大輦、平輦、逍遙輦下一千九人,共 三千四百九十二人。法物儀仗外,猶闕金、象、革、木四 路,芳亭、鳳輦、屬車、寶輿等一千二百七十三人,天武、 捧日、奉宸隊等六千四百五十七人,共七千七百三 十人,法物儀仗,請下有司製造。乃命兵部郎官錢時 敏等參訂規式,凡舊用文繡者,以纈代之。前後部及 六引鼓吹八百八十四人。舊制,並騎導,以道途狹隘, 止令步從。其六引前大象止用一頭。舊制,郊祀詣景 靈宮,亦乘玉輅,時以衢巷狹隘,慮毀民居,詔權宜乘 輦,若宗祀、明堂、饗廟禮畢,則乘玉輅至文德殿。 扇 有朱團及雉尾四等,朱團繡雲鳳,黑漆柄,金銅飾,雉 尾皆方,其上,繡雉尾。紹興十三年,詔「郊禮繖扇並遵 舊制,拂扇等毋以珠為飾。

紹興十五年,詔定大朝會儀衛之制。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初,宋制有黃麾 大仗、半仗、角仗、細仗。南渡後,儀仗尢簡,惟造黃麾半 仗、角仗、細仗,而大仗不設。中興大朝會,四朝惟一講, 紹興十五年三月朔旦是也。然止以大仗三分減一, 用三千三百五十人。自是正旦、冬至俱免大朝賀,以 為定例焉。黃麾半仗者,大慶殿正旦受朝、兩宮上冊 寶之所設也,用二千四百一十五人,其內儀仗官兵 等一千八百三人,兵部職掌五人,統制官二人,皆幞 頭、公裳、腰帶、靴、笏。金吾司碧襴三十二人,幞頭、碧襴 衫、銅革帶,執儀刀將官二人,幞頭、緋抹額、紫繡羅袍, 背騰蛇銅革帶,執儀刀旁頭一十人,素帽、紫紬衫、纈 衫、黃勒帛,執銅仗子;金銅甲二人,兜鍪甲衫、錦臂衣, 執金銅鉞斧。絳引幡十,《告止》幡、傳教幡、信幡各二,執 幡人皆武弁、緋寶相花衫、勒帛。《黃麾》幡二,執幡人武 弁、黃寶相花衫、銅革帶。小行旗三百人,素帽、五色抹 額、緋寶相花衫、勒帛。五色小氅三百人,儀鍠四十人, 皆纈帽、五色寶相花衫、勒帛。金節一十二人,武弁、青 寶相花衫、銅革帶。《殳義》「三十人,素帽、五色寶相花衫勒帛。綠槊二百一十人,素帽、緋寶相花衫、勒帛;烏戟 二百一十人,纈帽、緋寶相花衫、勒帛;白《柯槍》六十人, 素帽子、銀褐寶相花衫、勒帛;《儀弓》二百七十人,纈帽、 青寶相花衫、勒帛」;「儀弩六十人,平巾幘、緋寶相花衫、 勒帛;銅仗子二十人,素帽、紫紬衫、黃勒帛。」「《儀刀》百八 十四人」,平巾幘、緋寶相花衫。內大旗下六百一十二 人,大旗三十四,龍旗一十,鳳旗一十,五星旗、五嶽旗 各五,青龍旗、白虎旗、孔雀旗、元武旗各一,每旗扶拽 一十七人,搭材一名武弁、五色寶相花衫、勒帛。其外 殿中輿輦繖扇百三十三人,逍遙、平輦各一,每輦人 員八人,帽子、男宜纈羅單衫、塗金銀柘枝腰「帶。輦官 二十七人,幞頭、白獅子纈羅單衫,塗金銀海捷腰帶, 紫羅裡夾,三襜。中道。繖、扇六十六,輦官七十人,素方 繖四十四人,弓腳幞頭、碧襴衫、塗金銅革帶、烏皮履, 繡紫方繖六,花團扇十二十八人,雉扇二十二人,準 備四人,皆武弁、緋寶相花袍、銅革帶。鳳扇二十二人, 黃抹額、黃寶相花袍、黃勒帛。」編排。儀仗職掌五人,立 殿下繖扇後,烏皮介幘、緋羅寬衫、白羅大帶。其黃麾 小半仗者,大慶殿冊皇太子及穆清殿皇后受冊之 所設也。用一千四百九十九人,其內儀仗官兵等八 百八十七人,兵部職掌十二人,金吾司碧襴三十人, 絳引幡二、《告止》幡一、傳教幡一、信幡一,用十五人。黃 麾幡一、三人。小行旗百八十人,五色小氅子百八十 人,金節十二人,儀鍠、斧二十三人,綠槊七十五人,烏 戟七十五人,白柯槍八十一人,儀弓六十三人,儀弩 四十五人,銅仗子一十人,儀刀六十七人。統制官、將 官、牽頭、金銅甲,皆與前半仗同。內大旗下六百一十 二人,殿中輿輦、繖、扇百三十二人,皆同前半仗。其黃 麾角仗者,大慶殿冬至受朝,紫宸殿即位、兩宮賀節 慶壽,紫宸殿受金使朝之所設也。用一千五十六人。 內金吾司放仗官二人,統制官一人,攝大將軍六人, 旁頭五人,黃麾幡一、三人,絳引幡八二十四人,金節 十二人,儀弓七十人,儀弩五十人,儀刀七十人,儀鍠 斧一十三人,白柯槍三十人,綠槊七十人,烏戟七十 人,小行旗三百人,五色小氅三百人,銅仗子三十人。 其黃麾細仗者,大慶殿、文德殿發冊及進《國史》之所 設也。東都用一千四百二人,中興後或用百人至五 百人,隨事增損。而其執仗有四:小行旗、五色小氅、儀 刀、銅仗子。其服色有四:纈帽子、素帽子、平巾幘、武弁 冠、五色寶相花衫、「勒帛。」 《大朝會儀》。舊制,垂拱殿設 簾,殿上駐輦,候起居稱賀班絕乘輦。樞密、知閤門官、 樞密都副承旨、諸房副都承旨前導,管軍引駕至大 慶殿後幄,降輦入次更衣。紹興十五年正月朔旦,以 二殿經塗與東都異,乃以常御殿為垂拱殿,免駐輦, 設簾帷,設椅子。稱賀畢,過大慶殿後幄。前期,儀鸞司 設御榻於大慶殿中,南向;設東西房於御榻左右,稍 北,設東西閤於殿後左右。殿上前楹施簾,設香案於 殿下。太常展宮架樂於殿庭橫街之南。其日,御輦院 陳輿輦、繖扇於殿下,東西相向。兵部陳五輅於皇城 南門外,俱北向。騏驥院列御馬于殿門外,東西相向。 兵部帥屬設黃麾仗三千三百五十人於殿門內外, 以殿狹,輦出房,不鳴鞭。

按《玉海》,「紹興十五年正月丁未朔,初行大朝會禮于 大慶殿,用黃麾仗三千三百五十人,視東都舊儀損 三之一,輦出房,不鳴鞭,以殿狹也。自建炎以來,正至 不受朝,至是始講。」

紹興十六年,始增捧日、奉宸隊,更定黃麾等仗。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紹興十六年,始 增捧日、奉宸隊,合一萬五千五十人。鹵簿之制備矣。 按《玉海》,「黃麾半仗二千四百十五人,正旦朝賀、上尊 號、冊寶親享用之。半仗一千四百九十九人,皇太子、 皇后受冊寶用之。角仗一千五十六人,冬至朝賀紫 宸殿、望」參:金國使賀正旦、生辰、進受玉寶,「皇帝御正 殿,皇太子稱謝起居用之。細仗五百人,迎奉冊、寶、玉 牒用之;細仗二百人,奉安進書用之;細仗一百人,獨 進玉牒」、《經武要略》用之。大駕鼓吹八百八十四人,法 駕鼓吹五百八十八人。耕藉鹵簿,《政和新儀》用六百 八十八人,紹興十六年止用其半。

「紹興二十五年,詔增鹵簿人數,并建靈芝瑞木等旗。」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初宋制,旗物尤 盛,中興後惟務簡約,雖參用舊制,然亦不無因革。其 太常青質,夾羅,維繡日月星而無龍,下有網鬚,謂之 茀。而竿頭為龍首,銜青結綬,垂青旄緌十二,謂之旒。 蓋幅下無斿,而竿首垂旒,抑又取古者注旄及羽於 竿首之遺制,竿用椆木,護以剖竹,膠以髹,飾以藻玉。 輅建之。大旂,黃質,九幅,每幅繡升龍一;側幅二,下垂 黃絲網緌九,金輅建之。大赤朱質,七幅,每幅繡鳥隼 二;側幅如之,下垂朱絲網緌七,象輅建之。大白素質, 五幅,每幅繡熊一、虎一;側幅如之,下垂淺黃絲網緌 五,革輅建之。大麾,皂質,四幅,每幅繡五采龜蛇一,側 幅繡龜二,下垂皂絲網緌四,木輅建之。其黃龍負圖旗,建隆初創為大制,有架,旗力重,以百九十人維之, 今用七十人。其「君王萬歲」、「天下太平」、日月、五星、《北斗、 招搖》《青龍》《朱雀》《白虎》《元武》等十旗,皆以十七人維之。 其祥瑞旗八,紹興二十五年所制也。是歲,適當郊祀, 而太廟生靈芝九莖,贛州進太平瑞木、道州連理木, 遂寧府嘉禾,鎮江府瑞瓜、南安軍雙蓮花、嚴州兜率 寺、信州玉山芝草、黎州甘露。禮部侍郎王珉等請繪 之華旗,以紀盛美焉。

按《玉海》:「紹興二十五年十一月癸亥,郊祀,增鹵簿為 萬五千二百二十有二人,建靈芝瑞木等旗。」

紹興二十七年四月己未,玉牒所進呈《僊源類譜》,用 黃麾細仗前導。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云云。

紹興三十一年。定明堂儀物。詔有司繪行幸圖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紹興三十一年 九月。行明堂禮。儀物。視郊祀省三之一。用一萬一千 五人。

按:《文獻通考》:「紹興三十一年四月,臣僚言:天子之出, 清道而后行,千乘萬騎,稱警言蹕,旄頭前驅,豹尾後 殿,其往來馳道與闌出入者,皆有厲禁。自六飛南渡, 務為簡便,惟四孟饗獻,乘輿躬行,前為駕頭,後止曲 蓋,而爪牙拱扈之士,或步或趨,錯出離立,無復行列, 至有酌獻未畢,已捨而歸。士民觀者,駢肩接袂,雜遝 虎士之中,而不聞有誰何之者。望詔有司講求其當, 凡車駕行幸,從駕禁旅,以若干人為一列,相去各若 干步。其乘馬前導者,皆豫上其數,命有司繪為圖,先 一日以聞,別具副本報御史臺。有不如令及不在圖 中而輒冒至者,許有司舉之。蔽而不言,令御史臺覺 察。」詔可。

紹興 年,詔「定大駕鹵簿及皇后儀衛之制。」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紹興鹵簿,宋初, 大駕用一萬一千二百二十二人。宣和,增用二萬六 十一人。建炎初,裁定一千三百三十五人。紹興初,用 宋初之數,十六年以後,遂用一萬五千五十人,明堂 三分省一,用一萬一十五人。孝宗用六千八百八十 九人,明堂用三千三百十九人。以後,並用孝宗之數, 紹」興用象六,副象一。

乾道用象一,淳熙用象六而不設副。紹熙如「乾道」 ,慶元後不設。

《六引》,第一引清道二人。

孝宗省之

幰弩一人,騎,方繖一,雜花扇二,曲蓋一。外仗。青衣二 人,車輻棒二,《告止》《傳教》、信幡各二,戟十。第二引清道 二人。

孝宗省之

幰弩一人,騎,鼓一,鉦一,大鼓十,節一,槊二,皆騎,方繖 一,雜花扇四。

孝宗省為二

曲蓋一,幢一,麾一,皆騎。大角四,鐃一,簫二,笳二,橫吹 二,笛一,簫一,觱篥一,笳一。外仗。青衣四人。

孝宗省為二

車輻棒四。

孝宗省為二

《告止》、傳教信幡各二,儀刀十,戟二十,弓矢二十。

孝宗皆省為十六

刀盾二十,槊二十。

孝宗並省

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引並同第二引,內花扇、大角各 二,青衣二人。

孝宗朝,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引內大角省為二,餘並同第二引已省之數。

「金吾纛槊隊。」纛十二。

孝宗省為六

押纛二人:

孝宗省為一

押衙四人。

孝宗省為二

《上將軍》四人,將軍四人。

孝宗省之

大將軍二人。

孝宗省為一

犦槊十二,並騎。

孝宗省為八

朱雀隊。朱雀旗一,犦槊二,弩四,隊前後引押,各天武 都指揮使一人,騎。龍旗隊,引旗一,風師、雨師、雷旗、電 旗各一,五星旗五,攝提旗二,北斗旗一,護旗一,左右 衛大將軍一人,金吾引駕騎,神勇都指揮使。次弩、弓、 矢、槊各四,並騎。太常前部鼓吹。鼓吹令二,府、史四人, 管轄指揮使一人,帥兵官三十六人。

孝宗省作十四人

掆鼓十二,金鉦十二

孝宗鼓鉦並省為十

大鼓六十,

孝宗省作二十四

小鼓六十,

孝宗省作三十

節鼓一,鐃鼓六,羽葆鼓六,歌工二十四,《拱宸》管二十 四。

《孝宗歌》《工管》,並省為「十八。」

簫、笳各三十六,

孝宗朝,簫十八,笳二十四。

長鳴六十,中鳴六十。

孝宗朝並省為「十八。」

大橫吹六十。

孝宗省為二十四

笛十二,

孝宗增為十八

觱篥十二,桃皮觱篥十二,持鈒前隊。驍騎。都指揮使 一人,將軍一人,軍使四人,並騎,稱長一人,靈芝旗二, 瑞瓜旗二,《雙蓮花》旗二,《太平瑞木》旗二,朱雀旗一,《甘 露》旗二,《嘉禾》旗二,芝草旗二,絳引幡一。

孝宗省之

黃麾幡一,青龍、白虎幢各一,金節十二,䍐罼各一,義 一,鈒戟五十。

孝宗省為二十人

《六軍儀仗》:第一隊,軍將二,卒長二,騎,熊虎旗二,赤豹 旗二,吏兵旗,力士旗二,戈六、矛四、戟四、鉞四,白柯槍 五十;平列旗二十,在仗外,分夾旗槍。第二隊:軍將二, 卒長二,騎;龍君旗、虎君旗各三,黃熊旗四,赤豹旗二, 吏兵旗、力士旗各一,戈六、矛四、戟四、鉞四,白柯槍四 十;平列旗二十,分仗外。第三隊,軍將二,卒長二,騎,通 直官二,吏兵旗、力士旗各一,熊虎旗二,龍君旗、虎君 旗各一,天王旗四,十二辰旗各一,戈六,矛、戟、鉞各四, 白柯槍三十。平列旗二十,分夾仗外。

孝宗朝,第一隊,軍將、卒長各一,龍虎旗、赤豹旗、吏兵旗、力士旗各二,矛四、戈四、戟二、鉞二、白柯槍三十;平列旗十四,餘同。第二隊,軍將、卒長各一,龍君、虎君、黃熊、赤豹旗同,戟六、鉞六、戈四、矛四、白柯槍二十。第三隊,軍將、卒長各一,吏兵、力士,熊虎、龍君、虎君、天王旗並同。十二辰旗十二,通直官二,白柯槍十,平列旗十二。

龍墀旗隊。天下太平旗一,排仗大將二人夾之,五方 龍旗各一。

為三重

赤在前,黃在中,黑在後,青左,白右。次金鸞旗一,左,金 鳳旗一,右;獅子旗二;《君王萬歲》旗一,日旗一,左,月旗 一,右。御馬十匹,分左右,為五重。中道隊。左右衛大將 軍一人檢校,騎。日月合璧旗一,慶雲旗二,五星連珠 旗一,《祥光旗》《長壽》幢各一。金吾牙門第一門,牙門旗 四。次監門使臣六,分左右騎。

孝宗省旗為「二」 ,監門為三。

金吾細仗。青龍旗一,左;白虎旗一,右。《五嶽》神旗五,分 前中後左右,為三列。五方神旗五,陳列亦如之。五方 龍旗二十五,相間為五隊,每隊赤前、黃中、黑後、青左、 白右。五方鳳旗二十五,相間為五隊,陳列亦如之。五 嶽旗在左,五方旗在右,五龍旗在左,五鳳旗在右;「四 瀆」旗,江、淮在左,河濟在右。押二人,分左右騎。

孝宗五龍五鳳旗,止各一隊,共省四十旗。餘同。

八寶輿:「鎮國神寶左,受命之寶右,皇帝之寶左,天子 之寶右,皇帝信寶左,天子信寶右,皇帝行寶左,天子 行寶右」,為四列。每寶一輿,每輿一香案,輿案前燭罩 三十二,引寶職掌八人,侍寶官一人,內外符寶郎各 二人,扈衛一百人,碧襴二十人,夾扈衛之外。

孝宗省《碧襴》為十二,餘同。

殿中繖扇輿輦方扇二。

孝宗省一

朱團扇四。

孝宗省二

金吾四色官六人:

孝宗省為二

押仗二人,騎,金甲二人,執鉞,進馬官四人,騎,千牛衛 大將軍一人。

孝宗省之

千牛衛將軍八人:

孝宗省為二

金吾引駕官二人,導駕官四人,並騎導。大繖二。

孝宗省二

鳳扇四。

孝宗省一

夾繖而行。

前同

腰輿一,鳳扇十六,夾輿

孝宗省為四

華蓋二,排列官一人,香凳一,火燎一,小輿一,逍遙子, 平輦。駕前諸班直駕頭,鳴鞭,誕馬,燭罩三百三十人。

孝宗省為二百一十人

前驅都下親從官一百五十人。

孝宗省為四十五人

東西班六人。

孝宗省為二十二人約攔。

殿前指揮使四十人,東第三班長入祇候,五十二人, 班直、主首,九人。

孝宗省為三人

茶酒新舊班一百六人。

孝宗省為四十四人

開道旗一,纛一十二鈞,容直二百七十人。

駕回則作樂。孝宗乾道元年省之,乾道六年以後再用。

吉利旗五,《五方龍》旗五,龍旗二十;

孝宗省之

門旗六十:

孝宗省為三十

殿前指揮使、引駕骨朵子直四十人。

分左右夾門旗外

駕頭駕頭下天武官二十二人。

孝宗省為十七人

都下親從一十六人:

孝宗省為八人

茶酒班執從物殿侍二十二人,又都下親從二十二 人。

孝宗省為十七人

劍六人。

孝宗省為三人

《麋旗》一,人員《一》。

孝宗省之

殿前指揮使,行門,二十二人,鳴鞭十二人。

孝宗增為一十四人

次御龍直百二十人。

孝宗省為八十六人

快行五十人,日、月、麟、鳳旗各一,青龍、白龍、赤龍、黑龍 旗四,人,員二,引駕千牛上將軍一人,《玉輅》、奉宸隊,分 左右,充禁衛,圍子八重,崇政殿親從圍子二百人,為 第一重。

從裡數出

御龍直二百五十人為第二重,崇政殿親從外圍子 二百五十人為第三重,御龍直骨朵子直二百五十 人為第四重,御龍弓箭直二百五十人為第五重,御 龍弩直二百五十人為第六重,《禁衛天武》二百五十 人為第七重,都下親從圍子三百人為第八重。

孝宗以上並同

《天武》約攔二百人。

孝宗省作百八十八人

在禁衛圍子外編排禁衛行子二十一人,快行五十 九人。

孝宗省為四十二

管押相視御龍四直八人。

孝宗省為四人

照管行子御龍四直二十四人:

孝宗省為八人

天武六人。

孝宗省之

禁衛內攔前崇政殿親從三十二人。

孝宗省作二十五人

駕後部扇筤大黃龍旗一,駕後樂東西班三十六人, 鈞容直三十一人,並騎。

孝宗此下增抬箭班三十四人。

《扇筤》《扇筤》下《天武》二十二人。

孝宗省作一十七人

都下親從十六人:

孝宗省作八人

茶酒班執從物五十人,騎。

孝宗省為三十人

大輦輦下應奉并人員,合六百一十四人,分五番。

孝宗乾道元年省之,六年以後復設。

御馬十匹,為五重。

持鈒後隊。神勇都指揮使二人,騎,重輪旗二人,大繖 二。

孝宗省為一

朱團扇八:

孝宗省為四

鳳扇二,小雉扇二十二;

孝宗省鳳扇而減雉扇為六。

華蓋,二
考證

孝宗省為一

《睥睨》十二。

孝宗省為六

御刀六,元武幢一,絳麾二,義細槊十二。

孝宗省為六

驍騎都指揮使,一人,騎。

總領大角

大角:四十,

孝宗省為二十

太常後部鼓吹,鼓吹丞二人,典吏四人。

孝宗省為三人

管轄指揮使一人,羽葆鼓六,歌工二十四,拱宸管十 二,簫三十六,笳二十四,鐃鼓六,小橫吹六十,笛十二, 觱篥十二,帥兵官十人。

孝宗歌工十八,拱宸管十二,簫十八,笳二十四,鐃鼓六,笛十八,節鼓一,小橫吹三十,觱篥十八,桃皮觱篥十二,羽葆鼓吹六,帥兵官八人。

黃麾幡一。

中道

金輅、象輅、革輅、木輅各一,每輅誕馬各六,在輅前,駕 士各百五十四人。

乾道元年省之,六年以後復用。

掩後隊。

中道

「宣武都指揮使二人,大戟、刀盾、弓矢、槊各十五。」 金吾衙門第二門:

中道

牙門旗四,分左右。

孝宗省之

監門使臣六,分左右騎。

孝宗省為三

元武隊:

並騎中道

虎翼都指揮使一人,犦槊二,元武旗一,槊、弓矢各十。

孝宗並省為五

弩五。

外仗:

分左右道、以夾中道儀仗。

《清游隊》:

並騎

白澤旗二,捧日指揮使二,弩四,弓矢才槊十六。 左右金吾十六,騎。天武都頭二人,弩八,弓矢十二,槊 十二。

孝宗弩、弓、矢、槊並省為六。

《佽飛》隊。

並騎

拱聖指揮使二,虞候佽飛二十,鐵甲佽飛十二, 前隊殳仗都頭六人,騎殳義六十。

後隊殳仗:都頭四人,騎,殳義四十。

前部馬隊:第一隊,捧日都指揮使二人,角、斗、亢、牛旗 各一,弩四,弓矢十,槊八;第二隊,捧日都指揮使二人, 氐、女、房、虛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一隊;第三隊,天武 都指揮使二人,心、危旗各一,弩、弓矢如第二隊;第四 隊,天武都指揮使二人,尾、室旗各一,弓矢、槊如第三 隊;第五隊,拱聖指揮使二人,箕、壁旗各一,弩、弓矢、槊 如第四隊;第六隊,《拱聖》都指揮使二人,《奎》《井》旗各一, 弩、弓矢、槊如第五隊;第七隊,神勇都指揮使二人,《婁》 《鬼》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六隊;第八隊,神勇都指揮 使二人,《胃》、柳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七隊;第九隊,驍 騎都指揮使二人,昴、星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八隊; 第十隊,宣武都指揮使二人,畢、張旗各一,弩、弓矢、槊 如第九隊。第十一隊,虎翼都指揮使二人,觜、翼旗各 一,弩、弓矢、槊如第十隊。第十二隊,廣勇都指揮使二 人,參、軫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十一隊。

孝宗省為十隊。「二十八宿」 旗,每隊四,弓矢、槊,每隊六。餘同。

《步甲前隊》。第一隊,捧日指揮使、都頭各二人,騎。

下同

鶡雞旗二,青鍪甲、刀盾二十。

孝宗《刀盾》,省為十二,下並同。

第二隊,捧日指揮使、都頭,貔旗,朱鍪甲、刀盾;第三隊, 天武指揮使、都頭,《萬年連理》木旗,黃鍪甲、刀盾;第四 隊,天武指揮使、都頭,《芝禾並秀》旗,白鍪甲、刀盾;第五 隊,拱聖指揮使、都頭,《翔鶴》旗,黑鍪甲、刀盾;第六隊,拱 聖指揮使、都頭,犀旗,黃鍪甲、刀盾。

孝宗改黃鍪甲為「青鍪甲」 ,餘並同。

金吾左右道牙門第一門。牙門旗四,分左右,監門使 臣八人,並騎。

《孝宗旗》省為二,使臣省為四人。

《步甲前隊》:第七隊,神武指揮使、都頭,歇雞旗,青鍪甲、 刀盾;第八隊,神武指揮使、都頭,麟旗,朱鍪甲、刀盾;第九隊,驍騎指揮使、都頭,白狼旗,黃鍪甲、刀盾;第十隊, 驍騎指揮使、都頭,蒼烏旗,次白鍪甲、刀盾;第十一隊, 虎翼指揮使、都頭,鸚鵡旗,黑鍪甲、刀盾;第十二隊,廣 勇指揮使、都頭,太平旗,黃鍪甲、刀盾。自至十二隊,人 旗、刀盾數,列如第一隊。

孝宗內去《鶡雞旗》、麟旗,而用「《慶雲旗》《瑞麥旗》。」

金吾左右道牙門第二門。牙門旗四,分左右,監門使 臣八人,並騎。

孝宗旗省為二,監門省為四人。

前部黃麾仗第一部,殿中侍御史二員,騎。

下同

絳引幡二十。

孝宗省為十

犦槊二,捧日指揮使二,都頭五,並騎。

下同

黃氅五十。

孝宗省為二十

鼓四,斧十,戟、弓矢二十,槊三十。

孝宗省為二十

弩十:第二部:殿中侍御史,天武指揮使、都頭,青氅,鼓, 斧、戟、弓矢,槊,弩;第三部:殿中御史,拱聖指揮使、都頭, 緋氅,鼓,斧、戟、弓矢,槊,弩。

孝宗省作三部

第四部,殿中御史,神勇指揮使、都頭,黃氅,鼓,斧、戟、弓 矢,槊,弩;第五部,殿中御史,驍騎指揮使、都頭,白氅,鼓, 斧、戟、弓矢,槊,弩;第六部,殿中御史,廣勇指揮使,都頭, 黑氅,鼓,斧、戟、弓矢,槊,弩。自二至六部,數列,並如初部, 《青龍、白虎翼》。

並騎

青龍旗一,白虎旗一,虎翼都指揮使二,弩四,弓矢十, 槊八。

班劍、儀刀隊:

並騎

武衛將軍二人,捧日、天武、拱聖、神勇指揮使各二人, 班劍六十,儀刀六十。次驍騎、驍勝、宣武、虎翼指揮使 各二人,班劍六十,儀劍六十。

親勳、散手、驍衛、翊衛隊

並騎

中衛郎四人,翊衛郎二人,親衛郎二人,衛兵四十,甲 騎四十,在衛兵外。

「左右驍衛、翊衛」三隊:

並騎

第一隊:左右驍衛大將軍二人,雙蓮花旗二,弩四,弓 矢十。

孝宗減弓矢為六,下同。

《槊》:十六

孝宗減槊為「六」 ,下同。

第二隊,《廣勇》指揮使二人,吉利旗弩、弓矢、槊數如初 隊。

金吾左右道牙門第三門。牙門旗四,分左右,監門八 人,並騎。

《孝宗》旗減為二,監門減為四人。

「捧日隊」三十四隊,左右各十七隊:

孝宗減為十隊,左右各五隊。

每隊引一人,押一人,旗三人,槍五人,弓箭二十人。 後部黃麾仗凡六部,第一部至六部,並同前部黃麾 仗,惟無絳引幡、犦、槊。

孝宗減為三部,仗數亦同前部黃麾已減之數,併去犦槊、絳引幡。

絳引幡二十。

孝宗減為十二

金吾左右道牙門第四門。牙門旗四,監門八人,騎。

《孝宗》旗減為二,監門減為四人。

步甲後隊。第一隊,捧日指揮使、都頭各二人,騎,鶡旗、 鶡雞旗各二,青鍪甲、刀盾二十。

孝宗減刀盾為十六,逐隊並同。

第二隊,天武指揮使、都頭,芝禾並秀旗,萬年連理木 旗,朱鍪甲、刀盾;第三隊,拱聖指揮使、都頭,犀旗,鶴旗, 黃鍪甲、刀盾;第四隊,神武指揮使、都頭,蒼烏旗,白狼 旗,白鍪甲、刀盾;第五隊,驍騎指揮使、都頭,《天下太平》 旗,鸚鵡旗,黑鍪甲、刀盾;第六隊,虎翼指揮使、都頭,鶡 雞旗,鶤旗,黃鍪甲、刀盾。自二至六隊數列,並如初隊。 金吾左右道,牙門第五門。牙門旗四,監門八人,騎。

孝宗減旗為二,減監門為四。

後部馬隊。第一隊:捧日都指揮使二,《角𧤗》旗二,弩四, 弓矢十,槊十六。

孝宗弓矢減為六,槊減為八。

第二隊「捧日都指揮使。」

孝宗更用天武

赤熊旗弩,弓矢槊第三隊,「天武都指揮使。」

孝宗更用拱聖

兕旗、弩弓矢槊第四隊,天武指揮使。

孝宗時更神勇

「天下太平旗」,弩、弓矢槊第五隊,拱聖都指揮使,犀旗。

孝宗用龍馬旗

弩、弓矢槊第六隊,「拱聖都指揮使芝禾《並秀旗》。」

孝宗用金牛旗

弩弓矢槊;第七隊,神勇都指揮使,萬年連理旗弩弓 矢槊;第八隊,神勇都指揮使,騶牙旗弩弓矢槊;第九 隊,驍騎都指揮使,蒼烏旗弩弓矢槊;第十隊,宣武都 指揮使,白狼旗弩弓矢槊;第十一隊,虎翼都指揮使, 龍馬旗弩弓矢槊;第十二隊,廣勇都指揮使,金牛旗 弩弓矢槊。自二至十二隊,數列,並如初隊。

皇后儀衛,惟東都《政和禮》有鹵簿,他無鹵簿之名,惟 曰「儀衛」而已。中興後,皇太后既尚簡素,后尤簡焉。出 入朝謁宮廟,用應奉御輦官一員,人吏三人。供應六 十三人,內人員十五人,頭帽、紫羅四䙆單衫、金塗銀 柘枝腰帶。肩擎輦官四十八人,幞頭、緋羅單衫、金塗 海捷腰帶、紫羅表夾、三襜、緋羅看帶。次供應十四人, 內人員一人,服同上,惟「海捷帶。」輦官一十三人,服同 肩擎官,惟行獅帶。都下五十四人,內人員一人,帽服 同前;輦官五十三人,服同上;輦官,惟「雲鶴帶。」

按《南渡宮禁典儀》:「四孟駕出,先期禁衛所閤門牒臨 安府,約束居民不許登高及衩袒觀看男子並令衫 帶婦人裙背,仍先一日封閉樓門,取責知委,不許容 著來歷不明之人。殿步三司各撥統制將官軍兵六 千二百人擺齪諸巷,大禮則倍此數。」至日五鼓地分 頭項沿門驅逐雜人外,儀衛節次如后。

《地分》約攔,      《諸廂》約攔。

緝捕使臣      都轄官約攔。

軍器庫從物。     內藏庫從物

《御酒庫》從物,     《御廚》從物。

祇候庫從物、     騏驥院御馬兩行。

御樂院樂架、     引從舍人兩行。

諸司庫務官、《兩行   搜視行宮司》。

行宮殿門      控攏親從二百五十人, 前驅親從兩行各二十一人。

贊喝舍人兩行各八人, 《天武》兩行各八人,居內; 都下親從兩行各八人,居內。

駕頭、閤門祗候、乘騎捧駕。

引主駕首兩行各五人, 閤門提點兩行。

御史臺知班兩行   尚書省錄事。

密院副承旨     《珠子御座》。

「院馬」、御馬,喝御座   閤門簿書兩行。

宣贊舍人兩行    茶酒班。

環衛官       帶御器械。

欄前等       輦官人員。

逍遙輦輦官十六人,  御輦院官。

閤門承受兩行    御燎子頭籠。

翰林司官      御絲鞋所:

御服所,       御座馬《兩行》十匹。

馬院。「總管      御軍器庫。」

睿思殿庫、      閤子庫:

閤門覺察官兩行:

「長入祗候」兩行各二十六人。

茶酒班殿侍各三十一人。

快行親從各三十二人, 繫鞭兩行各七人。

「殿前指揮使」兩行各三十一人,居外。

茶酒班殿侍兩行,各六人,執從物居內。

編排禁衛行子三十一人,于內往來編排。

等子人員,十將兩行,各四人居外。

御龍直共八十二人,執從物居內。

知閤門事、乘馬行圍子內。

步帥乘馬行圍子內:

親從方圍子兩行,各一百四十人。

圍子兩邊各四重。

第一重內,殿直已下兩邊各一百人。

第二重,崇政殿圍子,兩邊各一百人。

第三重,《御龍直》兩邊各一百人。

第四重,崇政殿圍子,兩邊各一百人。

「水手」并戲捕等子,兩邊各五人。

攔前崇政殿親從十七人。

殿帥乘騎行,圍子內中道。

主管禁衛所內官

《等子》兩邊各二十五人居外。

中道第二日,并恭謝教坊樂人迎駕,念《致語》《口號》等, 并教坊樂部于此排立。

快行親從兩邊各三十人。

麈斧拂子。      《水晶骨朵》。

香毬二,       《打燭快行》兩行,駕回不用 編排官二人。

執燈籠親從兩行各七十四人,列至《眾安橋》去燭。駕回先行。       行門兩行各十二人, 當食官、       聽宣官

輦官人員:      平輦輦官三十六人, 黃羅御繖二,     黃羅御扇二。

挾輦御樂      帶插外御帶。

帶插閣下官、     閤門覺察舍人。

「攔後圍子」,      挾輦指揮使各二十一人, 輦後樂東西兩班各三十六人,第一日不作。

《天武》兩行各八人,居外, 都下,親從兩行各八人, 扇筤,        挾輦內殿直各二十二人, 宰臣、        使相、

執政:

宰執後約攔親從各二十二人。

閤門覺察宣贊舍人。

侍從後約攔親從各二十二人。

從駕臣僚分東西班,「東班係尚書、侍郎、兩制等官,西 班係正任宗室、遙郡。」

車駕所經,諸百官司皆結綵門迎駕起居。俟駕頭將 至,知班行門喝「班到排立。」次唱「躬身拜」,再拜,駕回不 拜。值雨免拜,班首奏「聖躬萬福」,唱喏,直身立,齪巷軍 兵則呼萬歲。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