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16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六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六十九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七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六十九卷目錄

 車輿部彙考四

  秦總一則

  漢景帝中元二則 武帝天漢一則

  後漢總一則 世祖建武一則

  魏總一則 明帝青龍一則 齊王正始一則

  晉總一則 武帝泰始一則 太康二則 元帝大興一則

  宋總一則 孝武帝孝建二則 大明四則 明帝泰始一則

考工典第一百六十九卷

車輿部彙考四

[编辑]

[编辑]

秦制「辟惡車」及金根車。

按《古今注》:「秦制辟惡車,桃弓葦矢,所以祓除不祥也。」 按《通典》:秦平九國,蕩滅典籍,舊制多亡,因桑根車用 金為飾,謂金根車而為帝軫,黑旗皂斿,以從水德,復 法水數,駕馬以六,以諸侯所乘之車為副。

[编辑]

景帝中元五年詔定乘車之制

[编辑]

按《漢書景帝本紀》,不載。按《後漢書輿服志》:「景帝中 元五年,始詔六百石以上施車轓,得銅五末,軛有吉 陽筩中。二千石以上右騑,三百石以上皂布蓋,千石 以上皂繒覆蓋,二百石以下白布蓋。皆有四維杠衣。 賈人不得乘馬車,除吏赤畫杠,其餘皆青云。」

按《通典》,「漢景帝中元五年,始詔六百石以上施車轓, 得銅五末,軛有吉陽筩,二千石以上右騑,三百石以 上皂布蓋,千石以上白布蓋,皆四維杠衣。賈人不得 乘馬,車吏赤蓋杠,其餘皆青。大使車立乘,駕四,赤帷 裳,持節者重導從,賊曹車、斧車、功曹車,皆兩大車,璅 弩十二人,辟車四人,從車四乘。小使車不立乘,有騑, 赤屏泥油,重絳帷。導小使車,蘭輿,赤轂,白蓋,赤帷。」此 追捕考按有所執取者所乘。諸侯車,皆朱班輪,四輻, 赤衡軛。公卿二千石,郊廟、明堂、祀陵法,出,皆大車立 乘,駕駟。他出乘安車,其飾如金根車,加施組,連璧交 結,四角金龍首銜璧,垂五采析羽流蘇,前後雲氣,畫 帷裳,𣝛文畫轓。長輿車等,駕布,施馬。公卿以下至縣 三百石、五吏、賊曹、督賊功曹,皆帶劍,三車導從。縣令 以上加「導斧車」、牛車。武帝推恩之末,諸侯有寡弱者 乘牛車。其後牛車稍通貴者所乘。

中元六年,詔「長吏車駕衣服宜稱。」

按:《漢書景帝本紀》:「中元六年夏五月詔曰:『夫吏者,民 之師也。車駕衣服宜稱吏,六百石以上皆長吏也。亡 度者或不吏服,出入閭里,與民亡異。令長吏二千石, 車朱兩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車騎從者不稱其 官衣服。下吏出入閭巷,亡吏體者,二千石上其官屬。 三輔舉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請之』。」先是,吏多 「軍功,車服尚輕,故為設禁。」

武帝天漢四年始定輿服之制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古今注》,「武帝天漢四年, 令諸侯王,大國朱輪特虎居前,左兕右鹿;小國朱輪 畫特熊居前,寢麋皆居左右。」

按《通典》:「漢武帝天漢四年,始定輿服之制。郊祀所乘 謂之大駕,車千乘,騎萬疋,其儀甚盛。」

後漢

[编辑]

後漢車輿之制:

按《後漢書輿服志》:「上古聖人見轉蓬始知為輪,輪行 可載,因物知生,復為之輿,輿輪相乘,流運罔極,任重 致遠,天下獲其利。後世聖人觀於天,視斗周旋,魁方 杓曲以攜龍角,為帝車,於是乃曲其輈,乘牛駕馬,登 險赴難,周覽八極。故《易》震乘乾,謂之大壯」,言器莫能 有上之者也。

《孝經援神契》曰:「斗曲杓橈,象成車。房為龍馬,華蓋覆鉤。天罡入魁,神不獨居,故驂駕陪乘,以道踟躕。」宋均注曰:「房星既體蒼龍,又象駕駟馬,故兼言之也。覆鉤,既覆,且鉤曲似蓋也。天罡入魁,又似御陪乘。」

自是以來,世加其飾。至奚仲為夏車正,建其斿旐,尊 卑上下,各有等級。

《世本》云:「奚仲始作車。」 《古史考》曰:「黃帝作車,引重致遠,其後少昊時駕牛,禹時奚仲駕馬。」 臣昭案:服牛乘馬以利天下,其所起遠矣,豈奚仲為始,《世本》之誤,《史考》所說是也。

周室大備,官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一器而群工致 巧者車最多,是故具物以時,六材皆良。「輿方法地,蓋 圓象天,三十輻以象日月;蓋弓二十八以象列星;龍 旂九斿七仞,齊軫以象大火;鳥旟七斿五仞,齊較以 象鶉火;熊旗六斿五仞,齊肩以象參伐;龜旐四斿四 仞,齊首以象營室;弧旌枉矢以象弧也。」此諸侯以下 之所建者也。

《白虎通》曰:「居車中不內顧也。仰即觀天,俯即察地,前聞和鸞之聲,旁見四方之運,此車教之道。」 《論語》

曰: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所以有和鸞,以正威儀,節行舒疾也。鸞者在衡,和者在軾。馬動則鸞鳴,鸞鳴則和應其聲,名曰和敬。舒則不鳴,疾則失音,明得其和也。故《詩》云:「和鸞雍雍,萬福攸同。」 《魯訓》曰:「和,設軾者也;鸞,設衡者也。」 許慎曰:「《詩》云:『八鸞鎗鎗』,則一馬二鸞也。」 又曰:「輶車鸞鑣。」 知非衡也。《毛詩傳》曰:「在軾曰和,在鑣曰鸞。」 杜預注《左傳》亦云:「鸞在鑣,和在衡。」 傅元《乘輿馬賦注》曰:「鸞在馬勒鑣。」 干寶《周禮注》曰:「和鸞皆以金為鈴。」 《史記》曰:「前有錯衡,所以養目也。步中武象,驟中韶濩,所以養耳也。龍旂九斿,所以養信也。寢兕特虎,蛟韅彌龍,所以養威也。」 故大路之馬,必信至教順,然後乘之,所以養安也。

天子五路:

《周禮》:王之五路,一曰玉路,二曰金路,三曰象路,四曰革路,五曰木路。《釋名》曰:「天子所乘曰路。路亦軍事也,謂之路,言行路也。」

以玉為飾。

孔安國曰:「大路,以玉飾路也。」 服虔曰:「大路,總名也,如今駕駟高車矣。尊卑俱乘之,其采飾有差。」 鄭元曰:「玉路,以玉飾諸末也。」 傅元《乘輿馬賦注》曰:「玉路,重較也。」 《韻集》曰:「軛前橫木曰路。」

《鍚樊纓》,十有再就。

鄭眾曰:「纓謂當胸。」 《士喪禮》曰:「馬纓三就,以削革為之。三就,三重三匝也。」 杜預曰:「纓,在馬脅前,如索帬。」 《乘輿馬賦注》曰:「繁纓,飾以旄尾,金塗十二重。」

建太常,十有二斿,九仞曳地。

鄭眾曰:「太常,九旗之畫日月者。」 鄭元曰:「七尺為仞。天子之旗,高六丈三尺。」

「日月升龍」,象天明也。

崔駰《東巡頌》曰:「登天靈之威路,駕太一之象車。」

夷王以下,周室衰弱,諸侯大路。秦并天下,閱三代之 禮。或曰:「殷瑞,山車,金根之色。」

殷人以為大路。於是始皇作金根之車。殷曰桑根,秦改曰金根。《乘輿馬賦》注曰:「金根,以金為飾。」

漢承秦制,御為乘輿,孔子所謂「乘殷之輅」者也。 乘輿,金根安車,立車。

蔡邕曰:「五安五立。」 徐廣曰:「立乘曰高車,坐乘曰安車。」

輪皆朱班重牙。

《周禮》曰:「牙也者,以為固抱也。」 鄭眾曰:「牙,謂輪輮也,世間或謂之輞。」

貳轂兩轄。

蔡邕曰:「轂外復有一轂,抱轄其外,乃復設轄,抱銅置其中。」 《東京賦》曰:「重輪貳轄,疏轂飛軨。」

金薄繆龍,為輿倚較。

徐廣曰:繆,交錯之形也。較在箱上。《說文》曰:「𣝛文畫蕃」 ,蕃箱也。《通俗文》曰:「車箱為較。」

文虎伏軾。

《魏都賦注》曰:「軾,車橫覆膝,人所馮止者也。」

龍首銜軛」,「左右《吉陽筩》鸞雀立衡。

《徐廣》曰:「置金鳥於衡上。」

𣝛文畫輈,羽蓋華蚤。

徐廣曰:翠羽蓋黃裡,所謂黃屋車也。金華施橑,末有二十八枚,即蓋弓也。《東京賦》曰:「樹翠羽之高蓋。」 薛綜曰:「樹翠羽為蓋,如雲龍矣。金作華形,莖皆低曲。」

建大旂,十有二斿,畫日月升龍,駕六馬。

《東京賦》云:「六元虯之奕奕。」

象鑣,鏤鍚,金鍐方釳,插翟尾。

《獨斷》曰:「金鍐者,馬冠也,高廣各五寸,上如五華形,在馬髦前。方。釳,鐵也,廣數寸,在馬騣後,後有三孔,插翟尾其中。」 薛綜曰:「釳中央,兩頭高,如山形,而貫中,翟尾結著之。」 顏延之《幼誥》曰:「釳,乘輿馬頭上防釳角,所以防罔羅。釳以翟尾,鐵翮象之也。」 徐廣曰:「金為馬文髦。」

朱兼樊纓,赤罽,易茸金就,十有二。左纛,以氂牛尾為 之,在左騑馬軛上,大如斗。

《徐廣》曰:馬在中曰「服」 ,在外曰騑。騑亦名驂。蔡邕曰:「在最後左騑馬頭上。」

是為「德車。」《五時車》、安立亦皆如之,各如方色。馬亦如 之。白馬者,朱其髦尾,為朱鬣云。所御駕六,餘皆駕四, 後從為副車。

古文《尚書》曰:「予臨兆民,凜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馬 ,諸侯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周禮》,四馬為乘。《毛詩》天子至大夫同駕四,士駕二。《易》京氏《春秋》《公羊》說皆云天子駕六。許慎以為,天子駕六,諸侯及卿駕四,大夫駕三,士駕二,庶人駕一。《史記》曰:「秦始皇以水數制乘六馬。」 鄭元以為,天子四馬。《周禮》乘馬有四圉,各養一馬也。諸侯亦四馬。《顧命》時,諸侯皆獻乘黃朱,乘。亦四馬也。

今帝者駕六,此自漢制,與古異耳。蔡邕《表志》曰:「以文義不著之,故俗人多失其名。」 五時副車曰五帝車,鸞旗曰雞翹,耕根曰三蓋。其此非一也。

耕車,其飾皆如之。有三蓋,一曰「芝《車置》。」請幫助識別此字。《耒耜之箙》, 上親耕所乘也。

《新論》:桓譚謂揚雄曰:『君之為黃門郎,居殿中,數見輿輦玉蚤、華芝及鳳皇三蓋之屬,皆元黃五色,飾以金玉、翠羽、珠絡、錦繡茵席者也。《東京賦》曰:『立戈迆戛,農輿路木』。薛綜曰:『戈,句孑戟,戛,長矛。置車上者邪柱之,迆邪也。是謂戈路。農輿三蓋,所謂耕根車也。東耕於籍,乘馬無飾,故稱木也』』。」 賀循曰:「《漢儀》:親耕青衣幘。《東京賦》說親耕,亦云:「鸞路蒼龍。」 賀循曰:「車必有鸞,而春獨鸞路者,鸞鳳類而色青,故以名春路也。」 《賦》又曰:「介御間以剡耜。」 薛綜曰:「耜,耒金也,廣五寸,著耒耜而載之。天子車參乘,帝在左,御在中,介處右,以耒置御之右。」

戎車,其飾皆如之。蕃以矛,麾金鼓,羽析幢翳。請幫助識別此字。冑,甲 弩之箙。

《漢制度》曰:「戎立車以征伐。」 《周官》:「其矢箙。」 《通俗文》曰:「箭箙謂之步叉。」 干寶亦曰:「今謂之步叉。」 鄭元注:《既夕》曰:「箙,車箱也。」 顏延之《幼誥》云:「弩矢也。」

獵車,其飾皆如之。重輞縵輪,繆龍繞之。一曰「闟豬車」, 親校獵乘之。

魏文帝改曰《闟虎車》。

太皇太后、皇太后法駕,皆御《金根》。

重翟羽蓋者也

《加交路》帳裳。

《徐廣》曰:「青交路,青帷裳。」

非法駕則乘紫《罽軿車》。

《字林》曰:「軿車,有衣蔽無後轅者,謂之輜也。」 《釋名》:「軿,屏也。四屏蔽,婦人乘牛車也。有邸曰輜,無邸曰軿。」 傅予曰:「周曰輜車即輦也。」

雲𣝛文畫輈,黃金塗五末。

《徐廣》曰:「未詳,疑謂前一轅及《衡瑞》轂頭也。」

蓋蚤,左右騑,駕三馬。

長公主《赤罽軿車》。

大貴人、貴人、公主、王妃、封君油畫軿車,大貴人加節, 畫輈,皆右騑而已。皇太子、皇子皆安車,朱班輪,青蓋, 金華蚤,黑𣝛文,畫轓文輈,金塗五末。皇子為王,錫以 乘之,故曰「王青蓋車。」

《徐廣》曰:旂旗九旒畫降龍。魏武帝令問東平王有金路何意?為是特賜非?侍中鄭稱對曰:「天子五路,金以封同姓諸侯得乘金路,與天子同,此自得有,非特賜也。」

皇孫綠車以從,皆左右騑,駕三。

《獨斷》曰:綠車名曰「皇孫車」 ,天子有孫乘之。

公、列侯安車,朱班輪,倚鹿較,伏熊軾,皂繒蓋,黑轓,右 騑。

車有轓者謂之軒

中二千石、二千石,皆皂蓋,朱兩轓。其千石、六百石,朱 左轓,轓長六尺,下屈廣八寸,《上業》廣尺二寸,《九文》十 二初,《後謙》二寸,若月初生,示不敢自滿也。

案《本傳》《舊典》傳,車驂駕乘赤帷裳。唯郭賀為冀州,敕去襜帷。謝承書曰:「孔恂字巨卿,新淦人,州別駕從事。車前舊有屏星,如刺史車曲翳儀式。是時刺史行部發去日晏,刺史怒,欲去別駕車屏星。恂諫曰:『明使君傳車自發,晚而欲徹去屏星,毀國舊儀,此不可行。別駕可去,屏星不可省』。」 即投傳去。刺史追辭,謝請不肯還,於是遂不去。屏星,《說文》曰:「車常謂之屏星。」

公、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會朝若蠶,各乘其夫 之安車右騑,加交路,帷裳皆皂。非公會不得乘朝車, 得乘漆布輜軿車,銅五末。

乘輿大駕,公卿奉引,太僕御,大將車參乘,屬車八十 一乘。

《薛綜》曰:「屬之言相連屬也。皆在後為三行。」

備千乘萬騎,西都行祠天郊甘泉,備之,官有其注,名 曰《甘泉鹵簿》。

蔡邕《表志》曰:「國家舊章,而幽僻藏蔽,莫之得見。」

東都唯大行乃大駕。大駕,太僕校駕法駕,黃門令校 駕;乘輿。法駕,八卿不在鹵簿中。河南尹、執金吾,雒陽 令奉引,奉車郎御,侍中參乘。屬車四十六乘,前驅有 九斿雲䍐。

徐廣曰:斿車有九乘,前史不記形也。武王克紂,百夫荷䍐旗以先驅。《東京賦》曰:「雲䍐九斿。」 薛綜曰:「旌旗名。」

《鳳凰闟戟》:

《薛綜》曰:「闟之言函也,取四戟函車邊。」

《皮軒》鸞旗。

應劭《漢官鹵簿圖》曰:乘輿大駕則御鳳凰車,以金根為列。

皆大夫載。

胡廣曰:「皮軒,以虎皮為軒。」 郭璞曰:「皮軒革車。」 或曰「即《曲禮》前有士師,則載虎皮。」

鷥旗者,編羽旄列繫幢旁。

《胡廣》曰:「建蓋在中。」

民或謂之「雞翹」,非也。

胡廣曰:「鸞旗以銅作,鸞鳥車衡上。」 與《本志》不同。

後有「金鉦黃鉞。」

《說文》曰:鉞,大斧也。《司馬法》曰:「夏執元鉞,殷執白鉞,周杖黃鉞。」

黃門鼓車,古者諸侯貳車九乘。秦滅九國,兼其車服, 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法駕半之。屬車皆皂蓋赤裡, 木轓,戈矛弩箙,尚書御史所載,最後一車,懸豹尾。

《薛綜》曰:「《侍御史》載之。」

《豹尾》以前比省中。

《小學漢官篇》曰:「豹尾過後,罷屯解圍。」 胡廣曰:「施於道路,豹尾之內為省中,故須過後屯圍乃得解,皆所以戒不虞也。」 《淮南子》曰:「軍正執豹皮,所以制正其眾。」 《禮記》前載虎皮,亦此之義類。

行祠天郊以法駕,祠地、明堂省什三,祠宗廟尤省,謂 之「小駕。」每出,太僕奉駕上鹵簿,中常侍、小黃門副,尚 書主者,郎令史副,侍御史,蘭臺令史副,皆執注以督 整車騎,謂之「護駕。」春秋上陵,尤省於小駕,直事尚書 一人從,其餘令以下,皆先行後罷。

《輕車》,古之戰車也。洞朱輪輿,不巾不蓋,建矛戟幢麾。 請幫助識別此字。《輒》弩箙。

《徐廣》曰:「置弩於軾上,駕兩馬也。」

藏在武庫。大駕法駕出,射聲校尉、司馬、史士載以次。 屬車,在鹵簿中。諸車有矛戟,其飾幡斿旗幟,皆五采, 制度從《周禮》。《孫吳兵法》云:「有巾有蓋,謂之武剛車。」武 剛車者為先驅,又為屬車,輕車為後殿焉。

大使車,立乘,駕駟,赤帷。持節者重導從。賊曹車、斧車、 督車、功曹車,皆兩。大車,伍百璅,弩十二人,辟車四人。

《周禮》條狼氏,干寶注曰:「今卒辟車之屬。」

從車四乘,無節單,導從減半。小使車,不立乘,有騑,赤 屏泥油,重絳帷,導無斧車近。小使車,蘭輿,赤轂,白蓋, 赤帷,從騶騎四十人。此謂追捕、考案,有所敕取者之 所乘也。諸使車,皆朱班輪,四輻,赤衡軛。其送葬,白堊 已下,洒車而後還。公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郊廟、明堂、 祠陵法出,皆大車立乘,駕駟;他出乘安車。

大行載車,其飾如金根車,加施組,連璧交絡,四角金 龍首銜璧,垂五采析羽流蘇,前後雲氣,畫帷裳𣝛文, 畫曲轓長懸車等。太僕御駕六布施馬。布施馬者,淳 白駱馬也。以黑藥灼其身為虎文。既下馬,斥賣。車藏 城北祕宮,皆不得入城門。當用太僕、《考工》,乃內飾。治 禮,吉凶不相干也。

公卿以下至縣三百石長導從。置門下五吏,賊曹督、 盜賊功曹,皆帶劍,三車從導。主簿、主記,兩車為從。縣 令以上加導斧車。公乘安車,則前後并馬立乘。長安、 雒陽令及王國都、縣,加前後兵車。亭長設右騑,駕兩 璅弩。車前伍伯公八人,中二千石、二千石、六百石皆 四人。自四百石以下至二百石皆二人,黃綬。武官伍 伯,文官辟車、軨下、侍閤、門闌、部署、街里走卒,皆有程 品,多少隨所典領。

驛馬:三十里一置卒,皆赤幘絳鞲云。古者軍出師旅 皆從秦省其卒,取其師旅之名焉。公以下至二千石, 騎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縣長二人,皆帶劍持 棨戟,為前列犍弓。請幫助識別此字。九鞬,諸侯王法駕官屬傅相以 下皆備,鹵簿似京都官騎,張弓帶鞬,遮迾出入,稱課 促。列侯家丞庶子導從。若會耕祠,主縣假給,辟車,鮮 明卒備其威儀導從事畢,皆罷所假諸車之文。乘輿 倚龍伏虎,𣝛文畫輈,龍首鸞衡,重牙班輪,并龍飛軨。

薛綜曰:「飛軨以緹油,廣八寸,長注地,畫左蒼龍,右白虎,繫軸頭。二千石亦然,但無畫耳。」 盧植《禮記注》曰:「軨,轄頭也。」 《楚辭》云:「猗結軨兮太息。」 王逸注曰:「重,較也。」 李尤《小車銘》曰:「軨之嗛噓,疏達開通。」 案二家之言,不如綜注所記。

皇太子、諸侯王,倚虎伏鹿,𣝛文畫輈轓,吉陽筩,朱班 輪,鹿文飛軨。旂旗九斿降龍。公、列侯,倚鹿伏熊,黑轓, 朱班軨,鹿文飛軨,九斿降龍。卿,朱兩輪,五斿降龍。二 千石以下,各從科品。諸轓車以上,軛皆有吉陽筩。諸 馬之文。案乘輿金鍐方釳,插翟象鑣。

《爾雅》注曰:「鑣,馬勒旁鐵也。」 此用象牙。

「龍畫總洙升」,龍赤扇汗。

《詩》云:「朱幩鑣鑣。」 《毛傳》曰:「人君以朱幩鑣扇汗,且以為鑣飾。」

青兩翅鷰尾,附馬左右,赤珥,流蘇,飛鳥節,赤膺兼。皇 太子或亦如之。王公列侯,鏤鍚義髦,朱鑣朱鹿,朱文, 絳扇汗,青翅鷰尾。卿以下有騑者,緹扇汗,青翅尾,當 盧、義髦,上下皆通。中二千石以上及使者,乃有騑駕

考證

世祖建武十三年始備車輿法物

[编辑]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建武十三年夏四月,益州傳送 公孫述瞽師、郊廟樂器、葆車輿輦,於是法物始備。」 按《通典》,後漢光武平公孫述,始獲葆車輿輦,而因舊 制金根車,擬周之玉輅,最尊者也。大駕則御鳳皇車, 以金根為副。

[编辑]

魏因漢制,改「獵車」名《闟虎車》。

按:《通典》云云。

明帝青龍 年令作指南車

[编辑]

按《三國魏志明帝本紀》。不載。按《通典》,「青龍中,令博 士馬鈞紹作指南車。車上有木仙人。舉手恆指南。車 箱迴轉。所指微差。」

齊王正始 年詔出入必御輦乘輿

[编辑]

按《魏志三少帝本紀》。不載。按《通典》云云。

[编辑]

晉承周,「五路」,仍損益漢魏車輿之制。

按《晉書輿服志》:「玉、金、象革木等路,是為五路,並天子 之法。」車皆朱班漆輪,畫為𣝛文,三十輻,法月之數。重 轂貳轄,以赤油,廣八寸,長三尺,注地,繫兩軸頭,謂之 飛軨。金薄繆龍之,為輿倚較,較重為文。獸㐲軾,龍首 銜軛,左右吉陽筩,鷥雀立衡,𣝛文畫轅及轓,青蓋,黃 為裡,謂之黃屋。金華施橑,朱橑二十八,以象宿。兩箱 之後,皆玳瑁為鶤翅,加以金銀雕飾,故世人亦謂之 「金鶤車。」斜注旂旗於車之左,又加棨戟於車之右,皆 橐而施之。棨戟韜以黼繡,上為請幫助識別此字。字繫大蛙蟆轓軛 長丈餘,於戟之杪,以氂牛尾大如斗,置左騑馬軛上, 是為左纛。轅皆曲向上,取《禮緯》「山車垂句」之義,言不 揉而能自曲。

玉、金、象三路,各以其物飾車,因以為名。革者漆革,木 者漆木,其制玉路最尊,建太常十有二旒,九軔委地, 畫日月升龍以祀天。金路建大旂九旒,以會萬國之 賓,亦以賜上公及王子母弟。象路建大赤,通赤無畫, 所以視朝,亦以賜諸侯。革路建大白,以即戎兵事,亦 以賜四鎮諸侯。木路建大麾,以田獵,其麾色黑,亦以 賜藩國。玉路,駕六黑馬,餘四路皆駕四馬。馬並以黃 金為文,髦插以翟尾,象鹿面,鏤鍚。

鍚在馬面,所謂「當顱」 者也。

金鍐而方釳。

金鍐,謂以金鍐為文。旄,以鐵為之,其大三寸,中央、兩頭高如山形,貫中以翟尾而結著之也。

繁纓赤罽,易茸金就,十有二。

「繁纓」 ,馬飾,纓在馬膺前,如索帬。

五路皆有鍚鸞之飾,和鈴之響,鉤膺玉瓖。

鉤膺,即繁纓也。《瓖馬帶》玦名也。

龍輈《華轙》。

輈,車轅也。頭為龍象。轙謂車衡土環,受鸞者也。

朱幩:

幩,飾也。人君以朱纏鑣扇汗以為飾也。

法駕行,則五路各有所主,不俱出。臨軒大會,則陳乘 輿、《車輦》《旌鼓》於其殿庭。

車。坐乘者謂之安車,倚乘者謂之立車,亦謂之高車。 按《周禮》,惟王后有安車也,王亦無之。自漢已來,制乘 輿乃有之。有青立車、青安車、赤立車、赤安車、黃立車、 黃安車、白立車、白安車、黑立車、黑安車,合十乘,名為 「五時車」,俗謂之「五帝車。」天子所御則駕六,其餘並駕 四。建旂十二,各如車色。立車則正豎其旂,安車則邪 注:駕馬,馬亦各隨五時之色。白馬則朱其。請幫助識別此字。尾左右 騑驂,金鍐鏤鍚,黃屋左纛,如金根之制,行則從後。「五 牛旗」,平吳後所造,以五牛建旗,車設五牛,青、赤在左, 黃在中,白、黑在右。

《金根車》,駕四馬,不建旗幟,其上如畫輪,車下猶金根 之飾。《耕根車》,駕四馬,建赤旗,十有二旒。天子親耕所 乘者也,一名「芝車」,一名「三蓋車」,置耒耜於軾上。 《戎車》,駕四馬,天子親戎所乘者也。載金鼓、羽旂、幢翳, 置弩於軾上。其建矛麾悉斜注。

獵車,駕四馬,天子校獵所乘也。重輞縵輪,繆龍繞之, 一名「闒戟車」,一名「蹋豬車」,魏文帝改名「蹋獸車。」 遊車九乘,駕四,先驅之乘是也。

「雲罕車」,駕四。

「皮軒」車,駕四,以獸皮為軒。

「鸞旗」車,駕四,先輅所載也。鸞旗者,謂析羽旄而編之, 列繫幢傍也。

「建華車」,駕四,凡二乘。行則分居左右。

輕車,駕二,古之獸車也。前後二十乘,分居左右。輿輪 洞朱,不巾不蓋,建矛戟麾幢,置弩箙於軾上。大駕法 駕出,射聲校尉、司馬、吏士、戰士載,以次屬車。

《司南車》,一名「指南車」,駕四馬,其下制如樓,三級,四角 金龍銜羽葆。刻木為仙人,衣羽衣,立車上,車雖迴運 而手常南指。大駕出行,為先啟之乘。

「記里鼓」車,駕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執槌向鼓行一里則打一槌。

《羊車》一名「輦車」,其上如軺㐲,兔箱,漆畫輪軛。武帝時, 護軍羊琇輒乘羊車,司隸劉毅糾劾其罪。

畫輪車,駕牛,以綵漆畫輪轂,故名曰「畫輪車。」上起四 夾杖,左右開四望,綠油幢,朱絲絡,青交路,其上形制 事事如輦,其下猶如犢車耳。古之貴者不乘牛車,漢 武帝推恩之末,諸侯寡弱,貧者至乘牛車,其後稍見 貴之。自靈獻以來,天子至士,遂以為常乘,至尊出朝 堂舉哀乘之。屬車一曰副車,一曰貳車,一曰左車。漢 因秦制。大駕屬車八十一乘,行則中央、左右分為行。 法駕屬車三十六乘,最後車懸豹尾,豹尾以前,比之 省中。屬車皆皂蓋朱裡云。

《御衣車》《御書車》《御軺車》、「《御藥》車」,皆駕牛。

陽遂四望繐窗,皂輪小形車,駕牛。

《象車》,《漢鹵簿》,最在前。武帝太康中平吳後,南越獻馴 象,詔作大車駕之,以載黃門鼓吹數十人,使越人騎 之。先正大會,駕象入庭。

皇太子安車,駕三。左右騑,朱班輪,倚獸較,伏鹿軾,九 旒,畫降龍;青蓋,金華蚤二十八枚,黑𣝛文,畫《轓文》輈, 黃金塗五采,亦謂之「鸞路。」非法駕則乘畫輪。車上開 四望,綠油幢,朱絲繩絡,兩箱裡飾以金錦,黃金塗五 采。其副車三乘,形制如所乘,但不畫輪耳。

王青蓋車,皇孫綠蓋車,並駕三,左右騑。

雲母車,以雲母飾犢車,臣下不得乘,以賜王公耳。 皂輪車,駕駟牛,形制猶如犢車,但皂漆輪轂,上加青 油幢,朱絲繩絡。諸王、三公有勳德者,特加之。

位至公,或四望、三望、「夾望車、油幢車,駕牛,形制如皂 輪,但不漆轂耳。王公大臣有勳德者特給之。」

《通幔車》,駕牛,猶如今犢車制,但舉其幔通覆車上也。 諸王三公並乘之。

諸公給朝車,駕四;安車,黑耳,駕三,各一乘。皂輪犢車 各一乘。自祭酒掾屬以下及令史,皆皂零辟朝服。其 武官公又別給大車。

特進及車騎將軍、驃騎將軍以下、諸大將軍,不開府、 非持節都督者,給安車,黑耳,駕軺車施耳後戶,一乘。 三公、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河南尹、謁者僕射,郊廟、 明堂、法出,皆大車立乘,駕駟,前後導從。大車駕二,右 騑,他出乘安車。其去位致仕告老,賜安車駟馬。 郡縣公侯安車,駕二,右騑,皆朱班輪,倚鹿較,伏熊軾, 黑緇,皂繒,蓋。

公旗旂八旒,侯七旒,卿五旒,皆畫《降龍》。

中二千石、二千石,皆皂蓋,朱兩轓,銅五采,駕二。中二 千石以上,右騑。千石、六百石,朱左轓。車轓長六尺,下 屈廣八寸,上業廣尺二寸,九丈十二初,後謙一寸,若 月初生,示不敢自滿也。

王公之世子攝命理國者,安車,駕三,旗旂七旒。其封 侯之世子,五旒。

大使車,立乘,駕四,赤帷裳,騶騎導從。

舊公卿二千石,郊廟上陵,從駕乘大使車,他出乘安車也。

小使車,不立乘,駕四輕車之流也。蘭輿,皆朱赤轂,赤 屏泥,白蓋,赤帷裳,從騶騎四十人。又別有小使車,赤 轂皂蓋,追捕考案,有所執取者之所乘也。凡諸使車, 皆朱班輪,赤衡軛。

追鋒車,去小平蓋,加通幰,如軺車,駕二,「追鋒」之名,蓋 取其迅速也。施於戎陣之間,是為「傳乘。」

軺車,古之時軍車也。一馬曰「軺車」,二馬曰《軺傳》。漢世 貴輜軿而賤軺車,魏、晉貴軺車而賤輜軿。三品將軍 以上、尚書令軺車,黑耳,有後戶。僕射但有後戶,無耳, 並皂輪。尚書及四品將軍,則無後戶,漆轂輪。其中書 監、令如僕射,侍中、黃門、散騎初拜及謁陵廟,亦得乘 之。

皇太后、皇后法駕,乘重翟羽蓋;金根車,駕青輅,青帷 裳,雲𣝛畫轅,黃金塗五采;蓋,瓜施金華;駕三,左右騑。 其廟見小駕,則乘紫罽軿車,雲𣝛畫輈,黃金塗五采; 駕三。非法駕,則皇太后乘輦,皇后乘畫輪車。皇后先 蠶,乘油畫雲母安車,駕六,騩馬;油畫兩轅安車,駕五, 騩馬為副;又金薄石山軿、紫絳罽軿車,皆駕三,騩馬 為副。女旄頭十二人持棨戟,二人共載安車,儷駕;女 尚輦十二人乘輜車,儷駕;女長御八人乘安車,儷駕。 三夫人油軿車,駕兩馬左騑。其貴人駕節畫輈。三夫 人助蠶,乘青交路。安車,駕三,皆以紫絳罽軿車。九嬪、 世婦乘軿車,駕三。

長公主赤罽軿車,駕兩馬。公主、王太妃、王妃皆油軿 車,駕兩馬右騑。公主油畫安車,駕三青交路。以紫絳 罽軿車,駕三為副。王太妃、三夫人亦如之。公主助蠶, 乘油畫安車,駕三。公主有先置者,乘青交路安車,駕 三。

諸王妃、公、太夫人、夫人、縣鄉君、諸郡公侯特進夫人, 助蠶,乘皂交路,安車,駕三。

諸侯監國,世子之世婦,侍中、常侍、尚書、中書監、令、卿校世婦、命婦助蠶,乘皂交路,安車,儷駕。

郡縣公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會朝及蠶,各乘其 夫之安車,皆右騑,皂交路,皂帷裳。自非公會則不得 乘朝車,止乘漆布輜軿,銅五末而已。

王妃特進夫人封郡君,安車,駕三,皂交路。封縣鄉君, 油軿車,駕兩馬右騑。

自過江之後,舊章多缺。元帝踐極,始造大路,戎路各 一,皆即古「金根」之制也,無復充庭之儀。至於郊祀大 事,則權飾餘車以周用。六師親征,則用戎路,去其蓋 而乘之。屬車但五乘而已。加綠油幢,朱絲絡,飾青交 路,黃金塗五末,其輪轂猶素,兩箱無金錦之飾。其一 車又是軺車。舊儀天子所乘,駕六,是時無復六馬之 乘,五路皆駕四而已。同用黑,是為「元牡」,無復五時。車 有事則權以馬車代之,建旗其上。其後但以五色木 牛,象五時車。豎旗於牛背,行則使人輿之。牛之義,蓋 取其負重致遠而安穩也。旗常纏而不舒斾,所謂「德 車結旌」者也。惟天子親戎,五旗舒斾,所謂「武車綏旌」 者也。《指南車》過江亡失,及義熙五年,劉𥙿屠廣固,始 復獲焉。及使工人張綱補緝周用。十三年,𥙿定關中, 又獲《司南》《記里》諸車,制度始備。其輦過江亦亡制度, 太元中謝安率意造焉。及破苻堅於淮上,獲京都舊 輦,形制無差,大小如一,時人服其精記。義熙五年,劉 𥙿執慕容超,獲金鉦輦、豹尾,舊式猶存。

武帝泰始二年令金根耕根車並建赤旗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輿服志》,泰始二年,有司 奏,「宜如有虞,遵唐故事,皆用前代正朔服色,其金根、 耕根車,並以建赤旗。」帝從之。

太康四年給九卿朝車及安車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輿服志》,「太康四年制依 漢故事,給九卿朝車,駕四馬及安車各一乘。」

太康八年詔「諸尚書軍校加侍中常侍者,皆給傳事, 乘軺車。」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輿服志》」云云。

元帝大興三年制皇太子乘安車釋奠

[编辑]

按《晉書元帝本紀》,不載。按《輿服志》:三年皇太子釋 奠,制曰:「今草創未有高車可乘安車也。」太元中,東宮 建乘路,有青赤旂致疑。徐邈議:太子既不備五路,赤 旂宜省。漢制,太子鸞路,皆以安車為名。自晉過江,禮 儀疏舛,惟東宮禮秩崇異。而安帝為皇太子,乘石山 安車,制如金路,義不經見,事無所出。中宮初建及祀 先蠶,皆用法駕。太僕妻御,大將軍妻參乘,侍中妻陪 乘,丹陽尹、建康令及公卿之妻奉引,各乘其夫車服。

[编辑]

宋制,車輿多仍漢晉之舊。

按《宋書禮志》:「上古聖人見轉蓬始為輪,輪何可載,因 為輿,任重致遠,流運無極。後代聖人觀北斗魁方杓 曲,攜龍角為帝車,曲其輈以便駕。」《系本》云:「奚仲始作 車。按庖羲畫八卦而為大輿,服牛乘馬,以利天下。」奚 仲乃夏之車正,安得始造乎?《系本》之言非也。車服以 庸著在唐典,夏建旌旗以表貴賤。周有六職,百工居 其一焉。一器而群工致其巧,車最居多。《明堂記》曰:「鸞 車,有虞氏之路也。大路,殷路也。乘路,周路也。殷有山 車之瑞,謂桑根車,殷人制為大路。」《禮緯》曰:「山車垂句。」 句,曲也。言不揉治而自曲也。周之五路,則有玉、金、象、 革、木五者之飾,備于《考工記》。輿方法地,蓋圓象天,輻 以象日月,二十八弓以象列宿。玉、金、象者,飾車諸末, 因為名也。革者,漆革,木者,漆木也。玉路建大常以祀, 金路建大旂以賓,象路建大赤以朝,革路建大白以 戎,木路建大麾以田,黑色,夏所尚也。秦閱三代之車, 獨取殷制,古曰桑根車,秦曰金根車也。漢氏因秦之 舊,亦為乘輿,所謂乘殷之路者也。《禮論·輿駕議》曰:「周 則玉路最尊,漢之金」根,亦周之玉路也。漢制,乘輿金 根車,輪皆朱班重轂,兩轄飛軨,轂外復有轂,施轄;其 外復設轄,施銅貫其中。《東京賦》曰:「重輪二轄,疏轂飛 軨。」飛軨以赤油為之,廣八寸,長注地,繫軸頭,謂之飛 軨也。金薄繆龍,為輿倚較。較在箱上,𣝛文畫轓。轓,箱 也。文虎伏軾,龍首銜軛,鸞雀立衡,𣝛文畫轅,翠羽蓋 黃裡,所謂「黃屋」也。金華施橑,末建太常十二旒,畫日 月升龍,駕六黑馬,施十二鸞,金為叉髦,插以翟尾,又 加氂牛尾,大如斗,置左騑馬軛上,所謂左纛輿也。路 如周玉路之制。應劭《漢官鹵簿圖》,乘輿大駕,則御鳳 皇車,以金根為副。又五色安車、五色立車,名五乘,建 龍旂,駕四馬,施八鸞。餘如金根之制,猶周金路也。其 車各如方色,所謂五時副車,俗謂為五帝車也。江左 則闕矣。白馬者,朱其鬣,安車者,坐乘,又有建華蓋九 重甘泉鹵簿者。道車五乘,游車九乘,在乘輿車前。又 有象車,最在前試橋道。晉江左駕猶有之,凡婦人車 皆坐乘,故《周禮》「王后有安車」,而王無也。漢制,乘輿乃 有之。天子所御,駕六,其餘副車皆駕四。案《書》稱「朽索 御六馬。」《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 大夫三,士二,庶人一。楚平王駕白馬,梁惠王以安車駕三,送淳于髡。大夫之儀。《周禮》四馬為乘。《毛詩》:天子 至大夫同駕四,士駕二。袁盎諫漢文馳六飛。魏時天 子亦駕六。晉先蠶儀,皇后安車駕六,以兩轅安車駕 五為副。江左以來,相承無六,駕四而已。宋孝武大明 三年,使尚書左丞荀萬秋造五路。《禮圖》金路通赤旗, 無蓋,改造依擬金根,而赤漆𣝛,畫玉飾諸末。建青旂, 十有二旒,駕元馬四,施羽葆蓋。以祀即以金根為金 路,建大青旂,十有二旒,駕元馬四,羽葆蓋以賓、象、革、 木路,《周官》《輿服志》《禮圖》並不載,其形段並依擬玉路, 漆𣝛,畫羽葆蓋,象飾諸末。建立赤旂,十有二旒,以視 朝。革路,建赤旂,十有二旒,以即戎。木路,建赤麾,以田 象。革駕元,木駕赤,四馬。舊有大事,法駕出,五路各有 所主,不俱出也。大明中,始制五路俱出。親耕籍田,乘 三蓋車,一名「芝車」,又名「耕根車」,置耒耜於軾上。戎車 立乘。夏曰「鉤車」,殷曰寅車,周曰「元戎。」建牙麾,邪注之, 載金鼓羽幢,置甲弩於軾上。

獵車,輞幰輪畫繆龍繞之。一名「蹋豬車」,魏文帝改曰 「蹋虎車。」

指南車,其始周公所作,以送荒外,遠使地域平漫,迷 於東西,造立此車,使常知南北。《鬼谷子》云:鄭人取玉, 必載司南,為其不惑也。至於秦、漢,其制無聞。後漢張 衡,始復創造。漢末喪亂,其器不存。魏高堂隆、秦朗,皆 博聞之士,爭論於朝,云無《指南車》,記者虛說。明帝青 龍中,令博士馬鈞更造之而車成。晉亂復亡。石虎使 解飛,姚興使令狐生,又造焉。安帝義熙十三年,宋武 帝平長安,始得此車。其制如鼓車,設木人於車上,舉 手指南,車雖回轉,所指不移,大駕鹵簿,最先啟行。此 車戎狄所制,機數不精,雖曰「指南」,多不審正,回曲步 驟,猶須人功正之。范陽人祖沖之,有巧思,常謂宜更 構造。宋順帝升明末,齊王為相,命造之焉。車成,使撫 軍、丹陽尹王僧虔、御史中丞劉休試之。其制甚精,百 屈千回,未嘗移變。晉代又有指南舟,拓跋燾使工人 郭善明造指南車,彌年不就。扶風人馬岳又造垂成, 善明酖殺之。

記里車,未詳所由來,亦高祖定三秦所獲,制如指南。 其上有鼓,車行一里,木人輒擊一槌,大駕鹵簿,以次 《指南》。

輦車,《周禮》:王后,五路之卑者也。后宮中從容所乘,非 王車也。漢制,乘輿御之,或使人輓,或駕果下馬,漢成 帝欲與班婕妤同輦是也。後漢陰就外戚驕貴亦輦。 井丹譏之曰:「昔桀乘人車,豈此邪?」然則輦,夏后氏末 代所造也。井丹譏陰就乘人,而不云僭上,豈貴臣亦 得乘之乎?未知何代去其輪。傅元子曰:「夏曰余車,殷」 曰「胡弩」,周曰《輜車》。輜車即輦也。魏、晉御小出,常乘馬, 亦多乘輿車。輿車,今之小輿。

犢車,軿車之流也。漢諸侯貧者乃乘之,其後轉見貴。 孫權云:「車中八牛。」即犢車也。江左御出,又載儲偫之 物。漢代賤軺車而貴輜軿,魏晉賤輜軿而貴軺車。又 有追鋒車,去小車蓋加通幔,如軺車而駕馬。又以雲 母飾犢車,謂之雲母車。臣下不得乘,時以賜王公。晉 氏又有四望車,今制亦存。又漢制,唯賈人不得乘馬 車,其餘皆乘之矣。除吏赤蓋杠,餘則青蓋杠云。 《周禮》,王后亦有五路,重翟、厭翟、安車、翟車、輦車,凡五 也。漢制,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法駕乘重翟羽蓋,金 根車,駕青交路,青帷裳,𣝛畫轅,黃金塗五末,蓋爪施 金華,駕三馬,左右騑。其法駕則紫罽軿車。按《字林》,「軿 車有衣蔽,無後轅,其有後轅者謂之輜。」應劭《漢官》「明 帝永平七年,光烈陰皇后葬,魂車鸞路,青羽蓋,駕駟 馬,旂九瑬,前有方相鳳皇車,大將軍妻參乘,太僕妻 御女騎夾轂。」此前漢舊制也。

《晉先蠶儀注》:皇后乘油畫雲母安車,駕六騩馬。騩,淺 黑色也。油畫兩轅安車,駕五騩馬為副。公主油畫安 車,駕三;三夫人青交路安車,駕三皆以紫絳罽軿車, 駕三為副。九嬪、世婦軿車,駕二;宮人輜車,駕一。王妃、 公侯特進夫人、封君皂交路安車,駕三。

漢制,貴人、公主、王妃、封君油軿,皆駕二,右騑而已。漢 制,太子、皇子皆安車,朱班輪,倚虎較,伏鹿軾,黑𣝛文, 畫轓,青蓋,金華施橑末,黑𣝛文,畫轅,金塗五末。皇子 為王,錫以此乘,故曰「五青蓋車。」皆左右騑,駕五,旂旂 九瑬,畫降龍。皇孫乘綠車,亦駕三。魏、晉之制,太子及 諸王皆駕四。

晉元帝大興三年,太子釋奠,詔曰:「未有高車,可乘安 車。」高車,即立乘車也。公及列侯安車,朱班輪,倚鹿較, 伏熊軾。黑轓者謂之軒,皂繒蓋,駕二,右騑。王公旂八 旒,侯七旒,卿五旒,皆降龍。公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郊 陵法駕出,皆大車立乘,駕四,後導從大車,駕二,右騑 也。出乘安車。其去位致仕,皆賜安車四馬。中二千石 皆皂蓋,朱轓,銅五末,駕二,右騑。《晉令》,「王公之太子攝 命治國者安車,駕三,旂,七旒。其侯太子五旒。」

《傅畼故事》,「三公安車,駕三特進,駕二,卿一。」漢制:公、列 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會廟及蠶,各乘其夫之安車右騑,加皂交路帷裳,非公會則乘漆布輜軿,銅五 末。晉武帝太康四年,詔依漢故事,給九卿朝車,駕及 安車各一乘。《傅畼故事》,尚書令軺車黑耳後戶,僕射 但後戶無耳,中書監、令如僕射。

漢制,乘輿御大駕,公卿奉引,太僕、大將軍參乘,備千 乘萬騎,屬車八十一乘。古者諸侯貳車九乘,秦滅九 國,兼其車服,故八十一乘也。漢遵弗改。漢都長安時, 祠天於甘泉用之;都洛陽、上原陵又用之;大喪又用 之。法駕則河南尹、洛陽令奉引,奉車郎御,侍中參乘, 屬車三十六乘。凡屬車皆皂蓋赤裡。後漢祠天郊用 法駕,祠宗廟用小駕。小駕減損副車也。前驅有九斿、 雲罕、皮軒、鸞旗車,皆大夫載之。鸞旗者,編羽旄列繫 幢傍也。金鉦黃鉞,黃門鼓車。乘輿之後有屬車,尚書、 御史載之。最後一車懸豹尾,豹尾以前比於省中。每 出警蹕清道,建五旗,太僕奉駕,條上鹵簿,尚書郎、侍 御史、令史皆執注,以督整車騎,所謂護駕也。春秋上 陵,尤省於小駕,直事尚書一人從,其餘令史以下皆 從行,所謂先置也。薛綜《東京賦注》以雲罕、九斿為旌 旗別名,亦不辨其形。案魏命晉王建天子旌旗,置旄 頭雲罕,是知雲罕非旌旗也。徐廣《車服注》以為九斿 游車,九乘雲罕,疑是罼罕。《詩敘》曰:「齊侯田獵罼弋,百 姓苦之。」罼罕本施遊獵,遂為行飾乎?潘岳《藉田賦》先 敘五路九旗,次言瓊鈒雲罕,若罕為旗,則岳不應頻 句於九旗之下,又以其物匹鈒戟,宜是今罼網明矣。 此說為得之。「皮軒」,以虎皮為軒也。徐又引《淮南子》「軍 正執豹皮,以制正其眾。」《禮記》「前有士師,則載虎皮,乘 輿豹尾」,亦其義類乎?「五旗者,五色各一旗,以木牛承 其下。」徐又云:「木牛蓋取其負重而安穩也。五旗纏竿」, 即《禮記》「德車結旌,不盡飾也,戎事乃散之。」又武車綏 旌,垂舒之也。史臣案:今結旌、綏旌同,而德車、武車之 所不建,又木牛之義,亦未灼然可曉。又案《周禮》辨載 法物,莫不詳究,然無相風、罼網、旄頭之屬,此非古制 明矣。

輕車,古之戰車也。輪輿洞朱,不巾不蓋,建矛戟幢麾, 置弩於軾上。駕二射聲校尉,司馬吏士載,以次屬車。 《漢儀》曰:「出稱警,入稱蹕。」說者云:車駕出則應稱警,入 則應稱蹕也。而今俱唱之。史臣以為警者,警戒也,蹕 者,止行也。今從乘輿而出者,並警戒以備非常也。從 外而入,乘輿相干者,蹕而止之也。董巴、司馬彪云:「諸 侯王遮迾出入,稱警設蹕。」

武剛車,有巾有蓋,在前為先驅,又在輕車之後為殿 也,駕一。《史記》「衛青征匈奴,以武剛車為營」是也。 漢制,大行載轀輬車四輪,其飾如金根,加施組,連璧 交絡,四角金龍首銜璧,垂五采析羽流蘇,前後雲氣, 畫帷裳,𣝛文畫曲轓,長與車等。太僕御駕六白駱馬, 以黑藥灼其身為虎文,謂之布施馬。既下馬,斥賣車, 藏城北祕宮。今則馬不虎,文不斥賣車則毀也。自漢 霍光、晉安平、齊王、賈充、王導、謝安、宋江夏王,葬以殊 禮者,皆大輅黃屋,載轀輬車。

《晉令》曰:「乘傳出使,遭喪以上,即自表聞,聽得白服乘 騾車,到副使攝事。」徐廣《車服》注:傳聞騾車者,犢車裝 而馬車轅也。又車無蓋者曰科車。晉武帝時,護軍將 軍羊琇乘羊車,司隸校尉劉毅奏彈之。詔曰:「羊車雖 無制,猶非素者所服。江左來無禁也。」

舊有充庭之制,臨軒大會,陳乘輿車輦旌鼓於殿庭。 張衡《東京賦》云:「龍路充庭,鸞旗拂霓。」晉江左廢絕,宋 孝武大明中修復。

孝武帝孝建元年詔改諸王子車制

[编辑]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孝建元年十月 己未,大司馬江夏王義恭、驃騎大將軍竟陵王誕表 「革諸侯王車服制度,諸王子繼體為王者,車輿不得 油幢軺車不在其限。」詔可。

孝建三年,定乘輿車為十二乘。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孝建三年五月 壬戌,有司奏:「按漢胡廣、蔡邕並云,『古者諸侯貳車九 乘。秦滅六國,兼其車服,故王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 尚書御史乘之。最後一車懸豹尾,法駕則三十六乘。 檢晉江左,逮至於今,乘輿出行,副車相承五乘。尚書 令建平王宏參議,八十一乘,義兼九國。三十六乘無 所』」准,並,不出經典。自邕、廣傳說,又是從官所乘,非帝 者副車正數。江左五乘,儉不中禮。案《周官》云:「上公九 命,貳車九乘;侯伯七命,車七乘;子男五命,車五乘。」然 則帝王十二乘。詔可。

大明元年詔定皇太后車制

[编辑]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大明元年九月 丁未朔,有司奏「未有皇太后出行副車定數。」下禮官 議正。博士王燮之議:「《周禮》后六服五路之數,悉與王 同,則副車之制,不應獨異。」又《記》云:「古者后立六宮,三 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 治。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以」聽天下之外治。鄭注云:「后象王立六宮而居之,亦正寢一,燕寢五。推所立,每與王同,禮無降亦明矣。皇 太后既禮均至極,彌不應殊,謂並應同十二乘,通關 為允。」詔可。

大明四年,詔改廟祀,乘玉輅。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大明四年正月 己卯,有司奏「廟祀親奉舊儀,乘金根車。今五路既備, 依禮玉路以祀,宜改金根車為玉路。」詔可。

大明六年,有司奏定法駕鹵簿。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大明六年八月 壬戌,有司奏:「漢注儀,大駕鹵簿,公卿奉引,大將軍參 乘,太僕卿御;法駕,侍中參乘,奉車郎御。晉氏江左,大 駕未立,故郊祀用法駕,宗廟以小駕。至於儀服,二駕 不異。拜陵,御服單衣幘,百官陪從,朱衣而已,亦謂之 小駕,名實乖舛。考尋前記,大駕上陵北郊。《周禮》,宗廟 於昊天有降,宜以大駕郊祀,法駕祠廟,小駕上陵,如 為從序。今改祠廟為法駕鹵簿,其軍幢多少,臨時配 之。」至尊乘玉路,以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小輦輪御軺 衣書等車為副。其餘並如常儀。詔可。

大明七年,車駕春蒐御木路。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大明七年二月 甲寅,輿駕巡南豫兗二州,冕服御玉輅,辭二廟,改服 通天冠,御木路,建大麾,備春蒐之典。」

明帝泰始四年定皇太子車輅之制

[编辑]

按《宋書明帝本紀》,不載。按《禮志》,泰始四年五月甲 戌,尚書令建安王休仁參議:「天子之子,與士齒讓,達 於辟雝,無生而貴者也。既命而尊,禮同上公。周制五 等,車服相涉,公降王者一等而已。王以金路賜同姓 諸侯象及革木,以賜異姓侯伯。在朝卿士,亦準斯禮。 按如此制,則東宮應乘金輅。自晉武過江,禮儀疏舛, 王」公以下,車服卑雜,唯有東宮,禮秩崇異,上次辰極, 下絕侯王。而皇太子乘石山安車,義不見經,事無所 出。《禮》所謂「金玉路」者,正以金玉飾輅諸末耳。左右前 後,同以漆畫。奏改周輅,制為金根,通以金薄,周匝四 面。漢、魏、二晉,因循莫改。逮於大明,始備五輅,金玉二 制,並類金根,造次瞻睹,殆無差別。若錫「之東儲,於禮 嫌重,非所以崇峻陛級,表示等威。且《春秋》之義,降下 以兩,臣子之義,宜從謙約。謂東宮車服宜降天子二 等,驂駕四馬,乘象輅降龍,碧旂九葉,進不斥尊,退不 逼下,沿古酌時,於禮為衷。」詔可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