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17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七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七十三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七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七十三卷目錄

 車輿部彙考八

  詩經鄘風干旄 衛風淇澳 王風大車 齊風載驅 唐風役車 秦風小戎 小雅

  蓼蕭 六月 采芑 采菽 黍苗 大雅韓奕 魯頌閟宮

  禮記曲禮 檀弓 月令 禮器 郊特牲 玉藻 明堂位 少儀 樂記

  周禮天官

  爾雅釋器

  小爾雅車雜釋

  釋名釋車

  方言雜釋

  三禮圖墨車圖 厭翟車圖 玉輅序 玉輅圖

  真臘風土記轎制

考工典第一百七十三卷

車輿部彙考八[编辑]

《詩經》
[编辑]

《鄘風干旄》
[编辑]

良馬,四之。

朱註四之「兩服」「兩驂」,凡四馬以載之也。

良馬五之。

朱註《五》之「五馬」,言其盛也

良馬,六之。

凡馬,士駕二,《既夕禮》云「公賵以兩馬」是也。大夫以上駕四,四馬則八轡矣。御車之法,驂馬內轡納於觖,惟執其外轡耳。驂馬,馬執一轡,服馬則二轡俱執之,所謂六轡在手也。此經有四之、五之、六之、四之,謂服馬之四轡也。加一驂馬,益一轡,故言五之也。又加一驂,更益一轡,故六之也。王肅云:「古者一轅之車,駕三馬則五轡。其大夫皆一轅車。夏后氏駕兩,謂之麗;殷益以一騑,謂之驂;周人又益一騑,謂之駟。本從一驂而來,亦謂之驂。《經》言驂則三馬之名。」又孔晁云:「作者歷言三王之法。」此似述傳,非毛旨也。何則?馬以引重,左右當均,一轅車以兩馬為服,傍以一馬驂之,則偏而不調,非人情也。《株林》曰:「『乘我乘駒』。《傳》」曰:「大夫乘駒。」則毛以大夫亦駕四也。且殷之制亦駕四,故王基云:「《商頌》曰:『約軧錯衡,八鸞鏘鏘』。」是則殷駕四不駕三也。又《異義》:「天子駕數」,易孟京《春秋公羊》說:「天子駕六」,《毛詩》說:天子至大夫同駕四。《詩》云:「四騵彭彭,武王所乘。龍旂承祀,六轡耳耳,魯僖所乘。四牡騑騑,周道倭遲,大夫所乘。」謹按《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與卿同駕四,大夫駕三,士駕二,庶人駕一。」說與《易》《春秋》同,互之文也。《周禮》:校人掌王馬之政,凡頒良馬而養乘之。乘馬一師四圉,四馬為乘。此一圉者,養一馬而一師監之也。《尚書顧命》:「諸侯入應門,皆布乘黃朱」,言獻四黃馬朱鬣也。既實周天子駕六校人,則何不以馬與圉,以六為數。《顧命》:諸侯何以不獻六馬?《王度記》曰:「大夫駕三。」經傳無所言,是自古無駕三之制也。朱註六之六馬極其盛而言也;大全朱子曰:「五六取協韻耳,亦極言其車馬之盛,位高勢重,而能降屈於賢者也。」

《衛風淇澳》
[编辑]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

序云「入相於周」,而此云「猗重較兮」,故云「卿士之車。」《輿人》注云:「較,兩輢上出軾者。」則較謂車兩傍,今謂之平較。按大車以子男入為大夫,得乘子男車服,則此重較謂侯伯之車也。但《周禮》無重較、單較之文。朱註《重較》,卿士之車也。較,兩輢上出軾者,謂車兩傍也。大全藍田呂氏曰:「古者車箱長四尺四寸三分,前一後二,橫一木,下去車床三尺三寸,謂之式;又於式上二尺二寸,橫一木,謂之較,去車床凡五尺五寸。古人立乘,若平常則憑較,若應為敬,則落手憑下式而頭得俯。」

《王風大車》
[编辑]

大車檻檻。

大車,大夫之車。檻檻,車行聲也。

正義《春官·巾車職》云:「革路以封四衛。」四衛,四方諸侯守衛者,謂蠻服以內。又云「大夫乘墨車」,然則王朝大夫,於禮當乘墨車。以大夫出封,如子男之服,則車亦得乘諸侯之車。此大車蓋革路也。

大車啍啍。

《啍啍》,重遲之貌。

《齊風載驅》
[编辑]

載驅薄薄,簟茀朱鞹。

薄薄,疾驅聲也。簟,方文席也。車之蔽曰茀。諸侯之路車,有朱革之質而羽飾。「簟」字從竹,用竹為

席,其文必方,故曰方文席也。「車之蔽曰茀」,謂車之後戶也。《說文》云:「鞹,革也。獸皮治去毛曰革。」鞹是革之別名。此說齊君之車而云朱鞹,故云諸侯之路車有朱革之質而羽飾,謂以皮革為本質,其上又以翟羽為之飾也。《釋器》云:「輿革,前謂之鞎,後謂之茀。」李巡曰:「輿革前謂輿前以革為車飾曰鞎。茀,車後戶名也。」郭璞曰:「鞎以韋靶,車軾也。茀以韋靶,後戶也。」又云:「竹前謂之禦,後謂之蔽。」李巡曰:「竹前謂編竹,當車前以擁蔽,名之曰禦。禦,止也。」孫炎曰:「禦以簟為車飾也。」郭璞曰:「蔽以簟衣後戶也。」如《爾雅》之文,車前後之飾皆有革有簟,故此說車飾云「簟茀,朱鞹也。」彼文革飾後戶謂之蔽,則茀、蔽異矣。此言車之蔽曰茀,茀、蔽為一者,彼因革與竹別而異其文耳。其實革、竹同飾,後戶俱為車之蔽塞,故此傳「茀」、「蔽」通言之。《春官巾車》「掌王后之車輅,有重翟、厭翟。」《碩人》說衛侯夫人云:「翟茀以朝。」是婦人之車有翟羽之飾矣。經傳不言諸侯路車有翟飾者,今傳言羽飾,必當有所按㨿,不知出何書也。朱註:簟,方文席也。茀,車後戶也。朱,朱漆也。鞹,獸皮之去毛者,蓋車革質而朱漆也。

《唐風役車》
[编辑]

「蟋蟀在堂」,役車其休。

朱註「庶人乘役車」,歲晚則百工皆休矣。大全孔氏曰:「《春官巾車》注云:『役車方箱,則載任器以供役』。」收納禾稼,亦用此車。故役車休息,是農工畢也。

《秦風小戎》
[编辑]

《小戎》「俴收,五楘梁輈。游環脅驅,陰靷鋈續。文茵暢轂, 駕我騏馵。」

朱註小戎,兵車也。俴,淺也。收,軫也。謂車前後兩端橫木,所以收斂所載者也。凡車之制,廣皆六尺六寸,其平地任載者,為大車則軫深八尺,兵車則軫深四尺四寸。故曰「小戎。」俴,收也。五,五束也。楘,歷錄然文章之貌也。梁輈從前軫以前稍曲而上,至衡則向下鉤之。衡橫於輈下,而輈形穹隆,上曲如屋之梁。又以皮革五處束之,其文章歷錄然也。游環,靷環也,以皮為環,當兩服馬之背上,游移前卻無定處,引兩驂馬之外轡,貫其中而執之,所以制驂馬,使不得外出,《左傳》曰「如驂之有靳」是也。脅驅,亦以皮為之,前係於衡之兩端,後係於軫之兩端,當服馬脅之外,所以驅驂馬使不得內入也。陰揜,軓也。軓在軾前,而以板橫側揜之,以其陰暎此軓,故謂之陰也。靷以皮二條,前係驂馬之頸,後係陰版之上也。鋈續,陰版之上有續靷之處,消白金沃灌其環以為飾也。蓋車衡之長六尺六寸,止容二服,驂馬之頸不當於衡,故別為二靷以引車,亦謂之靳,《左傳》曰「兩靷將絕」是也。文茵,車中所坐虎皮褥也。暢,長也。轂者,車輪之中,外持輻,內受軸者也。大車之轂一尺有半,兵車之轂長三尺二寸,故兵車曰「暢轂。」騏,騏,文也。馬左足白曰馵。大全董氏曰:「《六月》言『元戎』,此天子之車也。諸侯之戎車,謂之小戎,宜也。」

孔氏曰:「兵車當輿之內,前軫至後軫,惟深四尺。」

「四寸。人之升車,自後登之,入於車內,故以淺深言之。輈上曲鉤衡;衡者,軛也 。」 永嘉陳氏曰:「輈,車轘也。前駕於服馬之上,衡之後則承前軫,宜通後軫。梁輈則穹其上,以便服馬之進退。車之進退,以輈為主,懼輈之不堅也。故一輈五分其穹,每分以皮束之使堅,是謂之五楘 。」 安成劉氏曰:「梁輈,即所謂軓也 。」 廬陵羅氏曰:「車軾前曰軓靳,當胸之皮。驂馬之首,當服馬之胸,胸前有靳 。」 孔氏曰:「鋈,沃也。消白金沃灌。靷環鋈續,則是作環相接。」

龍盾之合,鋈以觼軜。

朱註觼,環之有舌也。軜,驂內轡也。置觼於軾前以係軜,故謂之觼。軜亦消沃白金以為飾也。大全孔氏曰:「轡所以制馬,令隨人意。驂馬欲入,則逼於脅驅,內轡不須牽挽,故知軜驂。內轡係於軾前,其係之處,以白金為觼也。」

《小雅蓼蕭》
[编辑]

鞗革沖沖,和鸞雝雝。

朱註鞗,轡也。革,轡首也。馬轡所把之外,有餘而垂者也。沖沖,垂貌。和鸞,皆鈴也。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皆諸侯車馬之飾也。大全孔氏曰:「鞗革,皮為之,故曰鞗革。」 建安何氏曰:「京山程氏云:『和,金口木舌;鸞,金口金舌。鸞在衡上,近於馬;和在軾上。衡是車前橫木,駕馬者即軏也;軾是車上橫板,手所憑伏以致敬者,升車則馬動,馬動則鸞鳴,鸞鳴則和應,自然有箇節奏。若車行速則不相應,行遲則不響。若雜然都響,皆不成節奏。《埤雅》曰:『鸞雌曰和,雄曰鸞』』。」安成劉氏曰:「『《集傳》於《駟鐵》,以為乘車之鸞在衡』,則此傳『鑣』字恐當作衡。」

《六月》
[编辑]

「六月棲棲」,戎車既飭

「戎車革路」之等也,其等有五:《春官》巾車「掌王之五路革路以即戎。」故知戎車,革路之等也。《春官車僕》「掌戎路之倅,廣車之倅,闕車之倅,屏車之倅,輕車之倅。」注云:「此五者,皆兵車所設五戎也。戎路,王在軍所乘。廣車,橫陣之車。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屏車,所用對敵自蔽隱之車也。輕車,所用馳敵致師之車也。」是其等有五也。吉甫所乘兵車,亦革路,在軍所乘與王同,但不知備五戎與否,鄭因事解之,不必備五也。

元戎十乘,以先啟行。

元,大也。夏后氏曰「鉤車」,先正也。殷曰「寅車」,先疾也。周曰「元戎」,先良也。「鉤鞶」行,曲直有正也。寅,進也。二者及元戎皆可以先前,啟突敵陳之前行,其制之同異未聞。「鉤寅元戎」,《司馬法》文。先疾先良。傳因名以解之,箋解其名以明義。《春官巾車職》曰:「金路鉤樊纓。」注云:「鉤讀如婁頷之鉤,樊讀如鞶帶之鞶,謂今馬大帶也。」此實在馬駕乃設之巾車,以為車飾,故得車取名焉。鄭兼言鞶者,併舉其類以曉人。《周禮》革路無鉤,此特設鉤,故以名車也。此車備設鉤鞶,其行曲直有正,故云先正也。或曰:鄭云「曲直有正」,蓋謂此車行鉤曲般旋,曲直有正,不必為馬飾也。寅,進也。此車能進取遠道,故云「先疾」也。無文,論其形,故云「同異。」制未詳。朱註元,大也。戎,戎車也,軍之前鋒也。啟,開行道也。猶言發程也。大全《史記·三王世家注》曰:韓嬰《章句》云:「車有大戎十乘,謂車縵輪,馬被甲,衡軛之上盡有劍戟,名曰陷軍之車。」

臨川王氏曰:「《元戎》十乘,所謂選鋒也。」

戎車既安,如輊如軒。

朱註「輊,車之覆而前也;軒,車之卻而後也。凡車從後視之如輊,從前視之如軒」,然後適調也。

采芑[编辑]

《路車》有奭簟茀魚,服鉤膺鞗革。

奭,赤貌。《鉤膺》,樊纓也。茀之言蔽也,車之蔽飾,象席文也。魚服,矢服也。鞗,革轡首垂也。正義瞻彼洛矣。云:「韎韐有奭彼茅蒐染為奭。」故知赤貌也。言「鉤膺樊纓」者,以此言鉤是金路,故引金路之事以說之。在膺之飾,唯有樊纓,故云「鉤,樊纓也。」《巾車》注云:「鉤,婁頷之鉤也。」金路無鍚,有鉤,亦以金為之。是鉤用金,在頷之飾也。彼注又曰:「樊讀鞶帶之鞶,謂今馬大帶纓,今馬鞅金路,其樊及纓,以五采罽飾之而九成。」是帶,鞅在膺,故言膺以表之也。《巾車》金輅,同姓以封也。今方叔所乘者,或方叔為同姓也。又下云「方叔元老」,則方叔五官之長,是上公也。上公雖非同姓,或亦得乘金路矣。不乘革路者,以革路臨戰所乘,此時受命,未至戰時,故不言戎車也。朱註《路車》,戎路也。奭,赤貌。簟茀,以方文竹簟為車蔽也。「鉤膺」,馬婁頷,有鉤而在膺,有樊有纓也。樊,馬大帶。纓,鞅也。大全眉山蘇氏曰:「《路車》,金路也。金路,赤飾,

約軧錯衡,八鸞瑲瑲。」

朱註約束,軧轂也。以皮纏束兵車之轂而朱之也。錯,文也。鈴在鑣曰「鸞。」馬口兩旁各一四馬,故八也。瑲,瑲聲也。

《采菽》
[编辑]

君子來朝,何錫予之?雖無予之,路車乘馬。

朱註「金路」以賜同姓,《象路》以賜異姓也。

《黍苗》
[编辑]

「我任我輦」,「我車我牛。」

營謝轉餫之役。有負任者,有輓輦者,有將車者,有牽傍牛者。有負任者,謂器物,人所負持。《生民》云「是任是負」,又別為二,故箋以任為抱。此二者以相對,則任在前,負在背。此任謂人所提荷,隨其所在,總之皆為任也。輦車,人輓以行,故云輓輦者。有將車者,此轉運載任,則是大任以駕牛者也。有牽傍牛者,《秋官罪隸職》云:「凡封國若家,牛助為牽傍。」鄭司農云:「凡封國若家,謂建諸」侯,立大夫家也。元謂牛助國,以牛助轉徙也。罪隸牽傍之在前曰牽,在旁曰傍。此營謝即封國也,宜使罪隸牽傍牛也。既云將車,而別云牽傍牛者,此牛在轅之外,不在轅中,故別牽傍之也。《地官·牛人》云:「凡軍旅行役,共其兵車之牛,與其牽傍,以載公任器。」注云:「牽傍在轅外,輓牛也,人御之。」彼雖非封國,要牽傍亦在轅外,以此知不與將車同也。朱註任,負任者也。輦,人輓車也。牛,所以駕大車也。大全《周禮鄉師注》曰:「輦,車人輓行,所以載任器也,止以為蕃營輦,一斧、一斤、一鑿、一梩、一鋤,周加二板、二築,以十五人而輦。」 安成劉氏曰:「我任我輦,載任器於輦車也;我車我牛,駕牛於重載之車也。」

《大雅韓奕》
[编辑]

王錫韓侯,淑旂綏章。簟茀錯衡,元袞赤舄,鉤纓鏤鍚, 鞹鞃淺幭,鞗革金厄。

孔氏曰:「揚者,人面眉上之名。人既如此,則馬之

考證

鏤。鍚,施鏤於揚之上矣。《巾車》注云:「鍚,馬面當盧,刻金為之。」當盧者,當馬之額,盧在眉眼之上,鞃為式中。蓋相傳為然,以去毛之皮施於式之中央,持車使牢固也。《月令》:「其蟲倮。」注云:「虎豹之屬,恆淺毛。」是虎為獸中之最淺毛者也。幭、幦、幎,字異而義同。《玉藻》云:「有羔幦鹿幦。」《春官·巾車》「犬幎豻幎」,皆以有毛之皮為幦。幦是蓋覆之名,覆在軾上也。厄,烏蠋,《釋蟲》文。郭璞云:「大蟲如指似蠶。」韓子云:「蠶似蠋毛」,以厄為厄蟲。則金厄者,以金接轡之端,如厄蟲然也。然此不言如厄,則非比諸外物,不得為蟲,故《箋》《易》傳以金為小環,往往纏搤之。按《巾車》:「玉路鍚樊纓,金路鉤樊纓。」注云:「金路無鍚有鉤。」計玉路非賜臣之物,此言鉤膺,必金路矣,而得有鏤鍚者,蓋特賜之使得施於金路也。朱註:鏤,刻金也。馬眉上飾曰鍚,今當盧也。鞹,去毛之革也。鞃,式中也。謂兩較之間橫木可憑者,以鞹持之使牢固也。淺,虎皮也。幭,覆式也,字一作「幦」,又作幎,以有毛之皮覆式上也。鞗,革轡首也。金厄以金為環纏搤轡首也。

《魯頌閟宮》
[编辑]

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

朱註《千乘》,大國之賦也。成方十里,出革車一乘,甲士三人,左持弓,右持矛,中人御步卒七十二人,將重車者二十五人,千乘之地,則三百十六里有奇也。朱英所以飾矛,綠縢所以約弓也,二矛,夷矛酋矛也。重弓,備折壞也。

《禮記》
[编辑]

《曲禮》
[编辑]

大夫七十而致事,適四方,乘安車。

陳註「古者四馬之車立乘」,《安車》者,一馬小車坐乘也。大全嚴陵方氏曰:「《適四方》則主在遠言之,在遠猶得乘安車,況在國之時乎?」

《兵車不式》,「武車綏旌,德車結旌。」

陳註兵車,革路也。尚武猛,無推讓,故不式。武車,亦革路也。取其建戈刃,即云「兵車。」取其威猛,即云「武車」也。旌,車上旌旛也。尚威武,故舒散若垂緌然。玉金象木,四路不用兵,故曰「德車。」德美在內,不尚赫奕,故纏結其旌於竿也。

《檀弓》
[编辑]

君之適長殤,車三乘;公之庶長殤,車一乘;大夫之適 長殤,車一乘。

陳註此言送殤遣車之禮。君謂國君,亦或有地,大夫通得稱君也。公專言五等諸侯也。十六至十九為長殤。葬此殤時,柩朝廟畢,將行,設遣奠以奠之。牲體分折包裹,用此車載之,以遣送死者,故名遣車。車制甚小,以置之槨內四隅,不容大為之也。《禮》:中殤從上,君適長三乘,則中亦三乘,下則一乘也。公庶長一乘,則中亦「一乘,下則無也。」大夫適長一乘,則中亦一乘,下殤及庶殤並無也。

國君七個,遣車七乘;大夫五個,遣車五乘。

陳註遣車之數:天子九乘,諸侯七乘,大夫五乘。天子之士三乘,諸侯之士無遣車也。大夫以上皆大牢,士少牢,個,包也。凡包牲皆取下體,每一牲取三體,前脛折取臂臑,後脛折取骼。少牢二牲,則六體,分為三個。太牢三牲則九體。大夫九體,分為十五叚。三叚為一包,凡五包;諸侯分為二十一叚,凡七包;天子分為二十七叚,凡九包,每遣車一乘,則載一包也。

《月令》
[编辑]

孟春之月,天子乘鸞,路駕倉龍。

陳註《鸞路》,有虞氏之車有鸞鈴也。春言鸞,則夏、秋冬皆鸞也。夏云「朱」,冬云「元」,則春青秋白可知。馬八尺以上為龍。

孟夏之月,天子乘朱路,駕赤騮。

陳註「騮」,馬名。「色淺者赤,色深者朱。」

中央土天子,乘大路,駕黃騮。

孟秋之月,天子乘戎路,駕白駱。

陳註兵車也。白馬黑鬣曰「駱。」

孟冬之月,天子乘元路,駕鐵驪。

陳註鐵色之馬。

《禮器》
[编辑]

大路《繁纓》一就,次路繁纓七就。

陳註殷世尚質,其祭天所乘之車,木質而已,無別雕飾,謂之大路。繁,馬腹帶也。纓,鞅也。在馬膺前,染絲而織以為罽。五色一市曰就。就猶成也。繁與纓皆以此罽為之車朴素,故馬亦少飾也。大路之下有先路、次路。次路,殷之第三路也。供卑雜之用,故就數多。《郊特牲》云「次路五就。」此蓋誤為七就。

《大路素》而越席。

陳註殷祭天之車,朴素無飾,以蒲越為席。

《郊特牲》
[编辑]

大路,繁纓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乘素車」,貴其質也。

陳注《素車》,殷之木路也。

《玉藻》
[编辑]

君羔幦虎犆,大夫齊車,鹿幦豹犆,朝車,士齊車,鹿幦 豹犆。

陳注幦者,覆軾之皮。犆,緣也。君之齊車,以羔皮覆軾而緣以虎皮。朝車,亦謂大夫之朝車。以下文兩言齊車,故知上為「君齊車」也。

《明堂位》
[编辑]

鸞車,有虞氏之路也。鉤車,夏后氏之路也。大路,殷路 也。乘路,周路也。

陳注鸞車,有鸞和之車也。路與「輅」同。鉤,曲也。車床謂之輿,輿之前闌曲,故名鉤車也。大路,殷之木輅也。乘路,周之玉輅也。大全輔氏曰:虞夏言車,殷、周言輅,各據時代所稱言之。意者,殷、周始稱車為輅耳。自魯言之,故下皆曰「路」也。

《少儀》
[编辑]

《貳車》者,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陳註《周禮》「貳車,公九乘,侯伯七乘,子男五乘。」又《典命》云:「卿六命,大夫四命,車服各如命數。」與此不同者,或《周禮》成而未行,亦或異代之制也。

《樂記》
[编辑]

所謂《大輅》者,天子之車也。

陳註天子賜車,則上公及同姓侯伯金輅,異姓則象輅,四衛則革輅,蕃國則大輅。受於天子,則總謂之「大輅」也。

《周禮》
[编辑]

《天官》
[编辑]

《司裘》:「大喪,廞裘飾皮車。」

鄭康成曰:「皮車,遣車之革路 。」 王昭禹曰:「明器之車,以皮飾之,事死如事生之意。」

《爾雅》
[编辑]

《釋器》
[编辑]

輿革,前謂之鞎,後謂之茀,竹前謂之禦,後謂之蔽,環 謂之捐,鑣謂之钀,載,轡謂之轙,轡,首謂之革。

「鞎以韋靶。車軾。茀以韋靶。後戶禦以簟衣。軾蔽以簟衣。」後戶捐著。車眾環。钀,馬勒旁。鐵轙,車軛上環,轡所貫也。

《小爾雅》
[编辑]

《車雜釋》
[编辑]

車轅上者謂之。轅謂之輈,軫謂之枕,較謂之幹。衡, 扼也。扼上者謂之《鳥啄》。

發,稅,舍車也。東齊海岱之間謂之「發」,宋趙陳魏之間 謂之「稅。」

稅猶脫也

《釋名》
[编辑]

《釋車》
[编辑]

《車》古者曰「車聲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車,車舍 也。行者所處,若車舍也。

天子所乘曰《玉輅》,以玉飾車也。輅亦車也。謂之「輅」者, 言行於道路也。象輅、金輅、木輅,各隨所以為飾名之 也。

「鉤車」,以行為陣,鉤股曲直有正,夏所制也。

《胡車》,車,胡以罪沒入為官奴者,引之,殷所制也。 「《元戎》車」,在軍前啟突敵陣,周所制也。

「輦車」,人所輦也。

《柏車》,柏伯也,大也。丁夫,服任之小車也。

《羊車》,羊,祥也。祥,善也,善飾之車,今犢車是也。

《墨車》,漆之,正黑,無文飾,大夫所乘也。

「《重較》其較」,重卿所乘也。

「役車」,給役之車也。

《棧車》棧,靖也。麻靖,物之車也。皆庶人所乘也。

《軘車》,戎者所乘也。

《容車》,婦人所載小車也。其蓋施帷,所以隱蔽其形容 也。

《衣車》前戶,所以載衣服之車也。

獵車,所乘以畋獵也。

「小車」,「駕馬」,輕小之車也。駕馬宜輕,使之局小也。 「高車」,其蓋高,立載之車也。

《安車》,蓋卑坐乘,今吏之乘小車也。

《騾車》《羔車》,各以所駕名之也。

《檻車》上施欄檻以格猛獸之車也。

《軺車》軺,遙也,遠也,四向遠望之車也。

《輜車》,藏輜重臥息其中之車也。輜,廁也,所載衣物雜 廁其中也。

《駢車》,駢,屏也,四面屏蔽,婦人所乘牛車也。輜駢之形 同,有底曰輜,無底曰駢。輈,句也,轅上句也。衡,橫也,橫 馬頸上也。

《游環》,在服馬背上,驂馬之外轡貫之,游移前卻,無常 處也。

脅驅在服馬外脅也
考證
陰,蔭也。橫側車前,以陰笒也。

靷,所以引車也。鋈金,塗沃也。治白金以沃灌。靷,環也。 續,續靷端也。

《文鞇》,車中所坐者也。用虎皮,有文采,因與下轝相連 著也。

伏也。在前,人所伏也。 軾,式也。所伏以式敬者也。

「《車中》重」,薦也輕。小貂也。 轂埆也。體堅。埆也。

轅,援也。車之大援也。

枕橫在前,如臥床之有枕橫也。枕,橫也,橫在下也。 薦板在上,如薦席也。齊人謂車枕以前曰「縮」,言局縮 也。兗冀曰育。御者坐中執御育育然也。

「較在箱上,為辜較」也。

《立人》,象人立也。

或曰:「陽門在前曰陽」,兩旁似門也。

槅,枙也,所以枙牛頸也。《馬》曰:「鳥啄下向。」又馬頸似鳥, 開口向下,啄物時也。

隆強,言體隆而強也。或曰:車弓,似弓曲也。其上竹曰 郎疏相遠,晶晶然也。

複也,重複非一言之也。 輞,罔也。罔羅周輪之外也。關西曰輮,言曲輮也。或曰: 「《綿》也」,綿連其外也。 輪,綸也,言彌綸也,周匝之言也。

言輻:「入轂中也。」 輿,舉也。

《軸》,抽也。入轂中可抽出也。

釭,空也,其中空也。

間也。間釭軸之間,使不相摩也。 轄,害也,車之禁害也。

輠,裹也。裹軹頭也。

軹,指也。如指而見於轂頭也。

笒橫在車前,織竹作之,孔笒笒也。

《蓋在上》,覆蓋人也。

軬,藩也。蔽水雨也。

《轑,蓋》叉也,如屋構橑也。

《杠》,公也。《眾叉》所公共也。

棿猶祕齧也,在車軸上,正輪之祕,齒前卻也。 屐,似人屐也。又曰:「伏兔在軸上」,似之也。又曰:輹,輹,伏 也,伏於軸上也。

《鉤心》,從輿心下鉤軸也。

「縛在車下」,與輿相連縛也。

棠:「也。」在車兩旁。《幰》,使不得進卻也。 幰,憲也。禦,熱也。

紲,制也,牽制之也。

紛,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

轡,咈也。牽引咈戾,以制馬也。

勒,絡也,絡其頭而引之也。

銜在口中之言也。

《鑣》,苞也,所以在旁苞斂其口也。

鞅,嬰也。喉下稱「嬰」,言纓絡之也。其下飾曰樊纓,其形 樊樊而上屬纓也。

韅,經也,橫經其腹下也。

靽,半也。拘使半行,不得自縱也。

羈,檢也。所以檢持制之也。

韁,疆也。繫之使不得出疆限也。

《遒》也。在後遒迫,不得使卻縮也。 「負」在背上之言也。

懸也。所以懸《縳軛》也。

《方言》
[编辑]

《雜釋》
[编辑]

《車下鐵》,陳宋淮楚之間謂之「畢。」

大車謂之綦。

鹿車也

車。齊謂之。

《車軸》頭也。又名。

《車枸簍》,宋魏陳楚之間謂之。或謂之。籠其上,約 謂之或謂之。秦晉之間,自關而西謂之「枸簍」,西 隴謂之南楚之外謂之「篷」,或謂之《隆屈》。

《枸簍》,即《車弓》也。今呼《車子弓》為。即軬帶也。篷今亦通呼篷。

「輪」,韓楚之間謂之「軑」,或謂之「軧」,關西謂之。 輑謂之軸。

轅,楚衛之間謂之「輈。」

「箱」謂之。 軫謂之「枕。」

《車紂》自關而東,周洛、韓、鄭、汝潁而東謂之。或謂之 《曲綯》,或謂之「曲綸。」自關而西謂之紂。

綯亦繩名。《詩》曰:「宵爾索,綯曲綸。」 今江東通呼索。

輨軑鍊𨬍關之東西曰輨,南楚曰軑,趙魏之間曰鍊 《𨬍車》釭,齊燕海岱之間謂之鍋,或謂之錕。自關而西謂 之釭,盛膏者乃謂之鍋。

《三禮圖》
[编辑]

墨車圖

墨車圖

古駕四馬,輈上曲句衡,輈轅也。衡,軛也。轅從軫已前 稍曲而上至衡,輈居衡上,向下句之衡居輈下,如屋 之梁然,《詩》所謂「梁輈」也。先以驂馬內轡繫於軾,又有 游環貫驂馬之外,轡游移前卻在服馬之背,以止驂 馬之外出。又服馬之外,各以一條皮,上繫於衡,後繫 於軫,在服馬脅,謂之脅驅,以止驂馬之內入。二服夾 轅,其頸負軛,兩驂在旁,施靷助之,是於陰版之前。

陰版揜軓也

以皮為靷,前約驂馬之胸,內繫於陰版,外繫於軸以 引之。然則此車衡長六尺六寸,止容二服而已。兩驂 頸不當衡,故別為一靷,以約馬胸,引車軸也。又以韅 在馬背,拘持二靷。案《士昏禮》:「婿乘墨車。」

「士棧車,大夫墨車。」 婿是士子得乘墨車者,攝盛故也。大夫已上,革鞔而漆之。士棧車亦漆之,但無革鞔,與大夫為異耳。

《考工記》曰:「棧車欲弇,飾車欲侈。」然則大夫以上皆革 鞔以飾,其輿又有漆飾,故得飾車之名。士卑車雖有 漆,無革飾,不得名墨車及飾車也,故惟以棧車為名 耳。若然,自卿以上,更有異飾,而名玉金象,以五采畫 轂而篆約,謂之夏篆。唯用五采畫轂無篆者,謂之夏 縵。又有此五等之車,案《巾車》云:「玉路以祀,金路;同姓 以封象路,異姓以封革路,以封四衛,木路以封蕃國, 孤夏篆,卿夏縵,大夫墨車,士棧車,庶人役車。」

木路有革鞔,無漆飾,故名「木路。」 「役車」 ,謂方箱可載任器,以供役者也。

「今士乘大夫墨車,為攝盛,則大夫當乘卿之夏縵,卿 乘孤之夏篆。」已上木路,質而無飾,不可使孤乘之。但 禮窮則同,故孤還乘夏篆,亦尊之義也。若然,庶人當 乘士之棧車,則與諸侯天子之尊,不假攝盛,依《巾車》 自乘本車矣。玉路非祭祀不可乘,以親迎當乘金路 矣。以攝盛言之,士冠與父同,則昏禮亦同,是尊適子 皆與父同,庶子宜降一等也。

下設轡執御皆同此。然新圖此畫墨車二乘,一是今法,一是古法。太子詹事尹拙議今車云「當是目驗所見不堪垂法,刪去可也。」 工部尚書竇儀議云:「臣儀詳新圖所畫,皆約《三禮》正文,且於諸制之中,不畫歷代沿革,唯此駕部車之法,遍見今世所宜,以茲不倫,致其異議,未若惜畫蛇之餘力,明馭馬之古規。」 今已刪去,今車乃從《儀議》。

厭翟車圖

厭翟車圖

「男子立乘其車,有蓋無帷裳。婦人坐乘,有蓋有帷裳。」 案《士昏禮》說「婿乘墨車」,下云:「婦車亦如之,有裧」,注云: 「亦如之者,車同等。裧車裳帷,《周禮》謂之容車,有容則 有蓋。」《衛氓》詩云:「淇水湯湯,漸車帷裳,童容也。」《孔義》云: 「帷裳,一名童容。」故《巾車》云:「重翟、厭翟安車皆有容蓋。」 先鄭云「容謂幨車,山東謂之帷裳」,或云重容,即《氓詩》 云「漸車帷裳」,是山東名帷裳也。以其帷障車之傍,如 裳以為容飾,故謂之帷裳。或謂之童容者,其上有蓋, 四傍垂而下,謂之裧,故,《雜記》云「其輤有裧」,注云「裧謂 鱉甲邊緣」是也。然則童容與裧別,而先鄭云「容謂幨 車」者,以其有童容者必有幨,故謂之為幨車也。惟婦 人之車為然也。王后始乘重翟,王女下嫁諸侯,乘厭 翟,服則褕翟。後鄭云「重翟,重翟,雉之羽。厭翟,次其羽 使相迫也。」謂相次厭其本以蔽車也。皆有容。蓋舊圖 以下著合巹,破匏為之,以線連柄端,其制一同匏爵, 故不重出。

太子詹事尹拙議云:「今新圖不以金飾諸末」 ,乃引《通典》云:「『自兩漢、晉、宋、齊皇后唯乘重翟,金塗五末,轅一,轂二,箱二』。至後魏,始說厭翟,亦金飾諸末。」 又云不畫八轡者,工部尚書竇儀議云:「臣儀今詳新圖,繢總、鞶帶、車末之飾,皆已正矣。其帷裳所畫翟雉,但云以類求之。臣亦檢尋,未見《本義》。所闕八轡,請令畫之。」

玉輅序[编辑]

巾車「掌王之五輅:玉、金、象、革四輅。」其飾雖異,其制則 同。今特圖「玉輅」之一,兼太常之旂,以備祭祀所乘。其 餘車式,皆具《考工記》。《別錄》於下,則輪軹之崇,轛輢之 狀,輻內輻外之制,大穿小穿之殊,蓋之所居,釳之所 在,若誠心觀之,則諸輅皆可知矣。釳音乞

玉輅圖

玉輅圖
《考工記》云:「乘車之輪,六尺有六寸。」注云:「乘車玉輅金

輅象輅也。」軹崇三尺有三寸,加軫與轐七寸,共四尺。 人長八尺,登下之以為節也。轐,輿下伏兔也,周圍一 尺一寸,不漆。其踐地者,轂長三尺二寸,圍徑一尺三 分寸之二。車藪空徑三寸九分寸之五,大穿空徑四 寸五分寸之二,小穿空徑二寸十五分寸之四,輻廣 三寸半,轂輻內九寸半,輻外一尺九寸,輻近罔處廣 二寸六分寸之二,轂鑿受輻深三寸半。又《輿人》云:輪 崇、車廣、衡長俱六尺六寸。輿長四尺四寸,式深一尺 四寸。參分寸之二,式之高三尺三寸,較高五尺五寸。 賈疏云軷今之平鬲也孔疏云式上二尺二寸別橫一木謂之較輿後橫木謂之軫, 圍尺一寸,式圍七寸參分寸之一,較圍四寸九分寸 之八,軹圍參寸二十七分寸之七,轛圍二寸八十一 分寸之十四。轂輿皆以革鞔漆之,玉輅,以玉飾諸末。 輈深四尺有七寸,輈之長丈四尺四寸,輈圍一尺四 寸五分寸之二,輈之頸,圍九寸十五分寸之九。頸當持衡 之處《輈》之踵圍七寸、七十五分寸之五十一,踵承輿橫軫者衡 任圍一尺三寸五分寸之一,任正圍尺四寸五分寸 之二。「任正」者,輿下三面材也。

輪人為蓋,蓋斗曰「部」,部徑六寸,厚一寸,上隆一分。斗 下達常,長二尺,徑一寸。達常下入杠,杠長八尺,徑二 寸,足以含達常也。用弓二十有八,每弓長六尺,廣四 分,先鑿部為二十八空,乃置弓於其空內端,即大一 分。其弓近部二尺稍平,外四尺即撓之,漸漸下曲,而 爪末低二尺。所以低二尺者,謂杠與達常共高一丈, 人高八尺,故四面宇曲,下低二尺也。蓋之寬狹,唯可 覆軹,不及於轄。

《真臘風土記》
[编辑]

《轎制》
[编辑]

轎之制,以一木屈其中,頭兩豎起,雕刻花樣,以金銀 裹之,所謂「金銀轎扛」者此也。每頭一尺之內釘鉤子, 以大布一條厚摺,用繩繫於兩頭,鉤中人挽於布,以 兩人抬之。轎則又加一物,如船篷而更闊,飾以五色 縑帛,四人扛,有隨轎而走。若遠行,亦有騎象騎馬者, 亦有用車者。車之制卻與他地一般,馬無鞍,象無凳 「可坐。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