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第13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三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一百三十六卷目錄
歸誠部紀事二
歸誠部雜錄
選舉典第一百三十六卷
歸誠部紀事二
[编辑]馬令,《南唐書。皇甫暉傳》:暉事石晉為密州刺史。虜陷 中原,暉與泰州刺史王建來歸,授神衛軍都虞候。 陸游《南唐書。申屠令堅傳》:「劉茂忠為袁州刺史,金陵 破,後主歸京師,茂忠遂降入朝。舟次淮口,謁關吏,稱 袁州刺史,吏擲刺於地曰:『此亡國之俘,何刺史也』!叱 令執杖庭參,至京師,授登州刺史,關吏抵罪,適編管 登」州,茂忠見之曰:「乃汝即日責拜謁兩衙,必令植立 庭下。」吏慚憤死。
《十國春秋?楚符彥通傳》:彥通,漵州蠻帥也。恭孝王率 群蠻破長沙,府庫累世之積皆為彥通所得,彥通由 是富強,稱王於谿峒間。及劉言攻邊鎬欲召彥通為 援,周行逢曰:「蠻貪而無義,前年從馬希萼入潭州,焚 掠無遺。今兵以義舉,往無不克,惡用彼為哉!」言乃止。 復命劉瑫為鎮遏使,以備彥通侵逼之患。瑫,故土團 都指揮使,群蠻所素憚也。明年,王逵得湖南,欲遣使 撫之,募能往者。帳下牙將王虔朗請奉檄而行,比至 漵州,彥通盛侍衛,見之,禮貌甚倨。虔朗厲聲責之曰: 「足下自稱苻秦苗裔,宜知禮義,有異於群蠻。昔馬氏 在湖南,足下祖父皆北面事之。今王公盡得馬氏地, 足下不早往乞盟,致使者先來,又不接以禮,異日得 無悔乎?」彥通慚愳起,執虔朗手謝之。虔朗知其可動, 因說曰:「谿峒之地,隋唐皆為州縣,著在圖籍。今足下 上無天子之詔,下無使府之命,晏然自王於山谷之 間,不過蠻方一部長耳。曷若去王號,自歸於王公,王 公必上奏天子,授足下節鎮,與中國侯伯等列,豈不 尊榮哉!」彥通大喜,即日除王號。因虔朗獻銅鼓數枚 於逵,逵曰:「虔朗一言勝數萬兵,真國士也。」承制以彥 通為黔中節度使。顯德時,周行逢命鍾志存為漵州 刺史。及行逢死,志存奔武陽,漵州蠻楊正嚴遂以十 洞稱徽、誠二州。或言即彥通諸部云。
《楚江禮傳》:「禮,清流人也。周氏時,任潭州判官。乾德元 年,宋師入湖南,將吏多勸保權迎降,禮獨率鄉兵二 千人,拒慕容延釗於湘陰,力戰而死。清流人義之,立 祠以祀。」
《楚李觀象傳》:「觀象,桂林人,初事劉言,掌書記。時恭孝 王弟希崇幽王於衡山,言遣兵趨潭州,討其篡奪之 罪。觀象說言曰:『希萼舊將猶在長沙,此必不欲與公 為鄰。不若先檄希崇,取其首,然後圖潭州,可坐而有 也』。言從其計。於是希崇送楊仲敏等首於軍前,而言 已駸駸有得湖南之勢矣。言既死,復事周行逢為節」 度副使。行逢性嚴酷,懼及禍,乃陽寢楮幕,臥楮被,以 結行逢心,行逢果信用之,凡軍府事無輕重,皆取決 焉。疾革時,命子保權事以師禮。無何,張文表之亂作, 文表滅而宋師繼至不止。保權召觀象議之,觀象曰: 「夫請師以討文表也,文表已破而師不還,豈非朝廷 將有事南土乎?我國所恃者,江陵之在北境耳。今江 陵已束手不能自救,欲與相拒,所謂魚入沸鼎,而更 鼓鬣掉尾,其可免乎?惟公善圖之,無失子孫萬世利 也。」保權不得已,乃出郊迎宋太祖,嘉觀象勸降功,大 加超擢。觀象饒才略,性多嫉忌,好蔽人之善。零陵儒 士蔣密,喜吟詠,得《風》《騷》之旨,嘗題《桑》云:「綺羅因片葉, 桃李漫同時。」為作者所許,觀象聞之,謬驚曰:「此僕詩, 何密之能為!」士林以此薄之。
《吳越顧全武傳》:「全武由海道至嘉興,破淮南十八營, 鹵淮南將魏約。頃之拔松江,破無錫,連取常熟、華亭, 逐海寇王騰。已又攻蘇州,走臺濛,敗周本,所向無敵, 遂克蘇州,陷崑山,降其將秦裴。裴之守崑山也,全武 率萬人圍之。裴屢戰,使弱者披甲執矛,壯者彀弓弩, 全武每為之卻。至是勢迫降武肅王命設千人饌為」 餉,裴出羸兵,不滿百人,王怒曰:「軍弱如此,何敢久拒?」 對曰:「裴義不負楊公,今力屈而降,非心降也。」全武力 勸王宥之,時人頗稱其長厚。
馬令《南唐書朱元傳》:「元,蒲津人也。事本郡節度使李 守貞為從事。漢高祖崩,守貞為漢室新造,人心未一, 天下易以圖,乃以河中反。漢命周太祖討之。元與李 平奉守貞表來乞師。未復而守貞敗,元遂留金陵,累 遷尚書郎。或言元有反相,不可委以外任。及淮甸兵 興,諸郡相繼陷,劉仁贍堅守壽州,元宗命齊王景達」 帥師應之。元隸景達軍中,善撫士卒,甘苦共之,遂率 所領克舒州,蘄、泰、楊、光、滁亦相繼而復。元自紫金山築甬道以餉壽春,兵勢甚盛。會景達監軍使陳覺先 與元有私隙,召元至濠州計事,且欲害之,元不往,覺 因奏元不受節制。元宗遣楊守忠代元,且召還都。元 憤怒,以其眾降周,諸軍皆潰。元宗怒,命斬元妻子。元 妻乃宣徽使查文徽女,年少有國色。文徽累表救之, 誠款懇切。元宗署其表曰:「只斬朱元妻,不殺查家女。」 文徽辭窮,遂斬元妻尸於市。文徽以珠籠覆尸,哭之 大慟,市人為之泣下。世宗以降虜別作一營,授元蔡 州刺史,亦不顯用。
《劉從效傳》:從效,泉州人也。仕本郡為統軍使。閩亡,從 效說其刺史王建勳入朝,而自領州事。元宗即以從 效為泉州刺史。從效出自寒微,知人疾苦,及得郡,以 勤儉為務,眾所不便者,皆除去之。常衣布素,置公服 於中門,出視事則服之,入則復衣敝布,自言我素貧 賤,不可忘本也。由是大得民情,據有漳泉之地。閩主 王氏遺二女在郡,從效事之如故,資給甚厚。升泉州 為清源軍,拜從效節度使,加中書令,封鄂國公。及淮 甸失守,從效因越人奉表貢於世宗,世宗以割地之 故,不納。建隆初,元宗遷都南昌,從效大懼,以為見討, 乃遣其子紹基來貢。會元宗殂,因至建康,後主善待 之。紹基未還,從效病卒,州人立其次子紹鎡。未幾,統 軍陳洪進執紹鎡歸於建康,言其將召越人為叛,推 立副使張漢思為留後,洪進為副使。漢思老而憃,事 無巨細皆決於洪進。漢思諸子為牙將,伏劍士殺洪 進,不克,洪進遂逐漢思,自稱留後。後主即以洪進為 泉州節度使。紹鎡至建康,釋之,以為監門衛中郎將, 紹基為殿直軍都虞候。
《劉茂忠傳》:「茂忠,廬陵安城人也。貌魁雄,善用大槊,剽 略旁縣,頗為民患。縣吏捕獲之,械送本部,會赦減死 論。時上江群盜趙晟、蕭榮等,聚徒數百,郡縣捕之,彌 年不獲。茂忠於是自陳擒晟等以贖餘罪,郡將釋之, 示以恩信。茂忠感憤,因亡入賊中,與捕吏為內應。討 平之,署茂忠諸色捕捉軍頭。」又:「廬陵有吳先者,招集」 亡命,居鷓湖洞,四出攻剽,茂忠掩擊殆盡,遂斬先,持 其首詣郡。奏授吉州兵馬監押,繕理城隍,戎事整肅。 遷袁州、萍鄉制置,以捍潭、衡之境。因縱獵出界,潭人 拒之,茂忠怒,乘勢大略,至澧陵而還。潭、衡巡撫使祖 洎惡其犯境,欲襲取之。會冬至日,意茂忠讌飲,乃帥 步騎千人亟趨萍鄉屯寨,皆遁。候騎告急,座皆恟懼, 茂忠飲啗自若。酒數行,報騎又至,將士請行,茂忠笑 曰:「日旰矣,此時出師,主將不利。」潛出奇兵,躡潭人後, 焚橋梁,伏道左,然後躬擐甲胄,去寨十里與潭師遇, 合戰迨晡,勝負未決。茂忠下馬持大槊,深入敵陣,所 向無前。潭人奔還,而橋路已絕,旁遇伏兵,腹背擊之, 殺傷殆盡,遂執其副使,以軍禮見之。後主嘉其功,拜 袁州刺史。未幾,金陵平,後主入朝,吉州刺史申屠令 堅約茂忠為亂,事未發而令堅卒,茂忠遂降。舟次淮 口,修謁,稱袁州刺史。關津吏擲剌於地,大罵曰:「亡國 之俘,何刺史也!」遂以牓帖贊見,將階其廳署,復叱之, 令執杖庭參。至京師,授登州刺史。數月,吏抵罪羈管。 適隸「登州茂忠令,日值兩衙,立於庭下,吏慚憤死。」 《陸昭符傳》:「昭符,金陵秣陵人。開寶末,朝廷問罪江南, 恟懼後主遣潘慎修入貢,且求緩師。昭符時為進奏 使,以其物數難辦,請市於富民石守信家,得絹十萬 疋。後主以昭符善計度,累加柱使。金陵平,盧絳入歙 州,胡則據江州。昭符集逃民欲應絳則,朝廷」遣使宣 諭,示以恩信。昭符送款,朝廷祿之。昭符嘗為常州刺 史。
《十國春秋?前蜀周德權傳》:「權,許州人,順德皇后弟也。 從高祖至西川,以戰功遷州刺史。乾寧中,高祖與顧 彥暉奪東川,凡五十餘戰不決。德權言於高祖曰:『公 與彥暉爭東川三年,士卒罷於矢石,百姓困於輸輓, 東川群盜多據州縣為外應,彥暉懦而無謀,欲為偷 安之計,故堅守不下。今若遣人諭賊帥,以禍福來者, 賞之以官;不服者,威之以兵,則彼反為我用矣』。」高祖 從之,彥暉遂勢孤而敗。
《後蜀李遵懿傳》:遵懿廣政時為朝官,舉止多有婦態。 及降宋,宋太祖曰:「遵懿乃有此態耶。」命以氈頭箭射 之,正中其腹,遵懿不為之動。太祖曰:「外柔內勁。」授以 供奉官。已而握兵江淮,人號之曰:「鐵漢。」
《石奉頵傳》。「奉頵一名頵。晉高祖宗屬也。出帝時官鳳 州防禦使。廣政十年,以鳳州降於後主,遂為蜀中名 將。」
《何重建傳》:重建仕晉,為雄武軍節度使。晉亡,舉秦、階、 成三州降於後主。時北平王劉知遠聞之嘆曰:「中原 無主,令藩鎮外附,吾為方伯,良可愧也。」已而重建復 遣宮苑使崔延琛攻鳳州,後主加重建同平章事。 《宋史王景傳》:景,萊州掖人,善騎射。梁大將王檀鎮濤 臺,以景隸麾下,與後唐莊宗戰河上,檀有功,景嘗左 右之。莊宗入汴,景來降,累遷奉聖都虞候。清泰末,從 張敬達圍晉陽,會契丹來援,景以所部歸晉祖。天福初,授相州刺史。
《楊承信傳》:「其先沙陀部人。父光遠,仕晉至太師、壽王 承信,光遠第三子也。幼以父任,自義武軍節度使領 蘭州刺史,歷宣武、平盧二軍牙校。開運初,光遠以青 州叛,少帝遣李守貞等討之。食盡勢窮,承信兄承勳 劫其父以降。青州平。光遠死,承信與弟承祚詣闕請 死,詔釋之,以承信為右羽林將軍,承祚為右驍衛將 軍。」
《馬全義傳》:「全義,幽州薊人。漢乾祐中,李守貞鎮河中, 召置帳下。及守貞叛,周祖討之,全義每率敢死士夜 出攻周祖,累多所殺傷。守貞勇而無謀,性多忌刻,全 義屢為畫策,皆不能用。城陷,遂變姓名亡命周廣順 初,世宗鎮澶淵,全義往事之,從世宗入朝,周祖召見, 補殿前指揮使,謂左右曰:『此人忠於所事。昔在河中』」, 屢挫吾軍。汝等宜效之。
《郭廷謂傳》:「廷謂字信臣,徐州彭城人。父全義,仕南唐 為濠州觀察使。廷謂幼好學,工書,善騎射,補殿前承 旨,改濠州中軍使。李景每令偵中朝機事入奏。全義 卒,擢莊宅使、濠州監軍。周世宗攻淮右,南人屢敗,城 中甚恐,廷謂與州將黃仁謙為固禦之計。周師遣諜 以鐵券及其壘,廷謂拒之,城中負販之輩,率不能逞」, 廷謂慮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給日食,俾製防 城具隨其所習,以故周師卒不得覘城中虛實。周師 為浮梁渦口,命張從恩、焦繼勳守之。廷謂語仁謙曰: 「此濠、壽之大患也。彼以騎士勝,故利於陸;我以舟師 銳,故便於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願假舟兵二千,斷 其橋,屠其城,直抵壽春。」仁謙初沮其議,不得已從之, 即輕櫂銜枚抵其橋,麾兵斷笮悉焚之。周師大衄,死 者不可計,焚其資糧而還。以功授武殿使。周師退保 定遠,又募壯士為負販狀,入定遠,偵軍多寡及守將 之名,還曰:「武行德,周務勍也。」廷謂曰:「是可圖也。」又籍 鄉兵萬餘、洎卒五千,日夕訓練,依山銜枚,設兵以破 之。周師大潰,行德單騎脫走。時有以玉帛子女餉廷 謂者,悉拒之,惟取良馬二百匹以獻。以功為滁州刺 史、上淮巡檢、應援兵馬都監。及紫金山之戰,南唐諸 將多歸降者,獨廷謂以全軍還守濠州,追不能及。時 濠守欲棄城走,廷謂止之。俄加本州團練使。繕戈甲, 治溝壘,常若敵至。是秋,周師復至,袁于景請援,且言 「周兵四臨,乞卑辭請和,以固鄰好。」夜出敢死士千餘 襲周營,焚頭車洞屋,周師蹂躙死者甚眾。既而援兵 不至,周師急擊,廷謂集諸軍壘門之外,南望大慟而 降。於周至山陽,見世宗,特加宴勞,賜金帶、襲衣、良馬、 器皿,拜亳州防禦使。
《張藏英傳》:「藏英,涿州范陽人,為關南都巡檢使。契丹 用為盧臺軍使,兼榷鹽制置使,領坊州刺史。周廣順 三年,率內外親屬并所部兵千餘人,及煮鹽戶長幼 七千餘口,牛馬萬計,舟數百艘,航海歸周。至滄州,刺 史李暉以聞,周祖頗疑之,令館於封禪寺,俄賜襲衣 銀帶,錢千萬,絹百疋、銀器、鞍勒馬。數月,世宗即位,授」 德州刺史。未幾,召歸,對便殿,詢以備邊之策,世宗以 為「緣邊招收都指揮使。」
《趙玭傳》:玭為濮州司戶參軍,刺史白重進以滯獄授 之,玭為平決,悉能中理。重進移刺虢、成二州,連辟為 從事。會契丹構難,秦帥何重建獻地於蜀,孟知祥署 高彥儔秦州節度,成為支郡,因署玭秦成階等州觀 察判官。周顯德初,命王景帥兵討秦、鳳,彥儔出兵救 援,未至,聞軍敗,因潰歸。玭閉門不納,召官屬諭之曰: 「今中朝兵甲,無敵於天下,自用師西征,戰無不勝。蜀 中所遣將皆武勇者,卒皆驍銳者,然殺戮遁逃之外, 幾無孑遺,我輩安忍坐受其禍?去危就安,當在今日。」 眾皆俯伏聽命,玭遂以城歸朝。世宗命以藩鎮,宰相 范質不可,乃授郢州刺史。
《姚內斌傳》:「內斌,平川盧龍人,仕契丹,為關西巡檢、瓦 橋關使。周顯德六年,太祖從世祖北征,兵次瓦橋關, 內斌率眾五百人以城降,世宗以為汝州刺史。吏民 詣關舉留,恭帝詔褒之。內斌本名犯宣祖諱下一字, 遂改今名。從平李筠,改虢州刺史。西夏數犯西鄙,以 內斌為慶州刺史,兼青白兩池榷鹽制置使。在郡十」 數年,西夏畏服,不敢犯塞,號「內斌」,為「姚大蟲」,言其武 猛也。初,內斌降,其妻子皆在契丹,乾德四年,子承贊 密自幽州來歸。五年,幽州民田光嗣等又以內斌兒 女六人間道來歸。太祖並召見,賜以衣服、緡錢、鞍馬, 令中使護送還內斌。開寶四年,召赴闕,上待之甚厚, 遣歸治所。
《高彥暉傳》:「彥暉,薊州漁陽人。仕契丹,為瀛州守將。世 宗北征,以城來降,遷耀、階二州刺史。」
《養痾漫筆》:「建隆中,曹彬、潘美伐江南。城既破,李煜白 衫紗帽見二公,先見潘設拜,潘答之,次見曹設拜。曹 使人明語之曰:『介胄在身,拜不及答』。識者善之。」 《宋史潘慎修傳》:「慎修,泉州莆田人。父承佑,仕閩後歸 江南,仕李景,至刑部尚書致仕。慎修少以父任為祕書省正字,累遷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開寶末,王 師征」江南,李煜遣隨其弟從鎰入貢,買宴錢求緩兵, 留館懷信驛,旦夕捷書至,邸吏督從鎰入賀,慎修以 為「國且亡,當待罪,何賀也?」自是,每群臣稱賀,從鎰即 奉表請罪。太祖嘉其得禮,遣中使慰諭,供帳牢餼,悉 加優給。煜歸朝,以慎修為太子右贊善大夫。煜表求 慎修掌記室,許之。
《張洎傳》:洎少有俊才,博通墳典。江南舉進士,累遷中 書舍人,清輝殿學士,參預機密,恩寵第一。及王師圍 城踰年,城危甚,洎勸煜勿降,每引符命云:「元象無變, 金湯之固,未易取也。北軍旦夕當自引退,苟一旦不 虞,即臣當先死。」既而城陷歸朝,太祖召責之曰:「汝教 煜勿降,使至今日。」因出白書示之,乃圍城日洎所草 詔召上江救兵,蠟丸書也。洎頓首請罪曰:「實臣所為 也。犬吠非其主,此其一爾,他尚多有。今得死,臣之分 也。」辭色不變。上奇之,貸其死,謂曰:「卿大有膽,不加卿 罪。今之事我,無替昔日之忠也。」拜太子中允。歲餘,判 刑部。
《郭守文傳》:守文從平金陵,護送李煜歸闕下,時煜以 拒命頗自歉,不欲生見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謂煜曰: 「國家正務恢復疆土,以致太平,豈復有後至之責耶。」 煜心遂安。
《張秉傳》:「秉父諤,南唐祕書丞,通判鄂州。宋師南伐,與 州將許昌裔葉議歸款。太祖召見,勞賜良厚,授右贊 善大夫,累遷荊湖江浙等道制置茶鹽副使。」
《楊業傳》:「業,并州太原人。幼倜儻任俠,善騎射,好畋獵, 所獲倍於人。嘗謂其徒曰:『我他日為將用兵,亦猶用 鷹犬逐雉兔耳。弱冠事劉崇為保衛指揮使,以驍勇 聞,累遷至建雄軍節度使,屢立戰功,所向克捷,國人 號為無敵。太宗征太原,素聞其名,嘗購求之。既而孤 壘甚危,業勸其主繼元降,以保生聚。繼元既降,帝遣』」 中使召見,業大喜,以為右領軍衛大將軍。師還,授鄭 州刺史。帝以業老於邊事,復遷代州兼三交駐泊兵 馬都部署。帝密封橐裝,賜予甚厚。會契丹入鴈門,業 領麾下數千騎擊之,契丹大敗。以功遷雲州觀察使。 《宋琪傳》:宋雄者,幽州人。初與琪齊名燕薊間謂「二宋。」 雄仕契丹為應州從事。雍熙三年,王師北伐,雄與其 節度副使艾正以城降。授正本州觀察使,以雄為鴻 臚少卿,同知州事。
《退朝錄》:趙德明歸款,真宗,賜以宗姓,然不附屬籍。晁 文元草制云:「奕世荷殿邦之德,舉宗聯命氏之榮。」寶 元二年,元昊叛,詔削屬籍。非也。
《文昌雜錄》:熙寧中,福建賊廖恩聚群黨於山林,招撫 久之,方出降,朝廷赦其罪,授右班殿直。既至,有司供 腳色一項云:「歷任以來,並無公私過犯。」見者無不笑 之。
《夢溪筆談》:熙寧中,李定獻偏架弩,似弓而施榦鐙,以 鐙距地而張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札,謂之「神臂弓」,最 為利器。李定本党項羌首,自投歸朝廷,官至防團而 死,諸子皆以驍勇雄於西邊。
程史施宜生,福人也。有僧過焉,與之言曰:「余善《風鑑》, 子面有權骨,可公可卿,而視子身之毛皆逆上,且覆 腕,然則必有以合乎此,而後可貴也。」宜生因濟淮至 燕,上書自言道國虛實不見用,縻而致之黃龍,會赦 得釋,因以教授自業。虜有附試畔歸之士,謂之歸義 試。連捷,不數年,仕至禮部尚書。
《揮麈三錄》:汪明遠為荊襄宣諭使,逆亮遣劉萼領兵 號二十萬,侵犯襄漢間,荊、鄂諸軍屢捷,俘虜人多。僉 軍語我師云:「我輩皆被虜中僉來,離家日,父兄告戒 云:『汝見南朝軍馬,切勿向前迎敵,但只投降,他日定 放汝歸,父兄再有相見之期。倘不從誨戒,必遭南軍 殺戮』。」有聞此語以告明遠者,遂與幕僚謀之,建議盡 「根刷俘虜之人,借補以官,縱遣北歸」,歡躍而去。乾道 改元,虜人再來侵犯荊、鄂,亦出師入北界,縱遣之人 有來為鄉導者,諸將皆全璧而歸。
《程史》劉蘊,古燕人也。逆亮將南寇,使之偽降,以覘國, 無以得其柄,乃以首飾販鬻,往來壽春,頗言兩國事。 見淮賈輒流涕曰:「予何時見天日耶!」因縱譚亮國虛 實以啗朝廷,自詭苟見用,取中原,滅大金,直易事耳。 邊臣不疑,密以名聞。時兵釁已啟,詔許引接至行都, 蘊首言其二弟在北皆登巍科,惟己兩薦禮部而未 第,因謀南歸以成功名,當國者喜之,遂授迪功郎、浙 西帥司準備差遣,時紹興三十一年九月癸巳也。蘊 古猶不厭意,日強聒於朝,辯舌泉涌,廷臣咸奇之。會 亮誅,未得間以北,繼改京秩為鄂倅。隆興初元三月, 濠梁奏「北方游手萬餘人應募,欲以營田。」蘊古聞而 有請,「願得自將以與虜角,毋使徒老耒刞間。」左揆陳 文正、參預張忠定、同知辛簡穆咸是之。次相史文惠 獨不可,曰:「是必姦人來為虜間。國家隄防稍密,不得 施其伎,欲姑以此萬人藉手反國耳。」諸公雜然謂逆 詐,文惠顧行首吏召之曰:「俟其來,當可見也。」相與坐堂下,俟久之至,文惠迎謂曰:「昔樊噲欲以十萬眾橫 行匈奴中,議者猶以」為可斬,子得萬烏合何能為?蘊 古素謂廟議咸許其來也,意得甚,卒聞此語,大駭失 色,遽曰:「某意無他,此萬人家口皆不來,必不為吾用, 不如乘其未定,挾去為一拍,事幸成,猶不可知耳。」文 惠顧諸公曰:「已得之,通判之言是矣。此萬人固不留, 獨不知通判盛眷今在何所?」時蘊古家在幽燕,自知 失言,內愒不得對,比荼甌,至戰灼不復能執,幾墮地, 遂退。諸公猶不然,然迄得不遣。既踰月,張忠獻奏改 倅太平州,往來都督府稟議軍事。後數載,蘊古私使 其僕駱昂北歸,有告者,及搜所遣家訊,則皆刺朝廷 機事也,乃伏其誅,於是始服文惠之先識焉。初,吳山 有伍員祠,瞰闤闠,都人敬事之。有富人捐貲為扁額, 金碧甚侈,蘊古始至,輒乞靈焉,易牌而刻其官位、姓 名於旁,市人皆驚曰:「以新易舊,惡其不華耳!易之而 不如去其舊,其意果何在?」有右武大夫魏仲昌者,獨 曰:「是不難曉,他人之歸正者,僥倖官爵金帛而已,蘊 古則真細作也。夫諜之入境,不止一人,榜其名所以 示踵至者,欲其知己至耳。」聞者憮然不信,後卒如言。 余嘗謂納降非上策,見於《前錄》。吳畏齋啟文惠之謀 國,可以言智矣。仲昌一武弁,乃能見姦人之情,其才 亦有足稱者,今世殆不多見也。
《玉照新志》:「黃進者,本舒州村人,為富室蒼頭奴,隨其 主翁為父擇葬地於郊外山間,與葬師偕行,得一穴 最勝,師指示其主云:『葬此,它日須出名將』。進在旁默 識之,是夕,乃挈其父之遺骸瘞於其所,主初不知為 何人也,已而逃去為盜,坐法黥流。又數年,天下亂,進 鳩集黨類,改涅其面為兩旗,自號旗兒軍。」寇攘淮甸 間,頗識之。朝廷遣兵捕之,遂以眾降。後累立功至防 禦使。
《桯史》:「乾道間,有歸正官曰沙世堅,素武勇,坐贓配隸 靜江府。鄭少融為廣西憲,命之捕盜,有功,稍復其官。 慶元中為德安守。」
《金史宗望傳》:「宗望破張覺,奔宋,入於燕京。宗望責宋 人納叛人,且徵軍糧,久不聞問。宗望欲移書督之,請 空名宣頭千道,增信牌,安撫新降之民。詔以新附長 吏職員仍舊,已命諸路轉輸軍糧,勿督於宋,給銀牌 十、空名宣頭五十道,及遷、潤、來、隰四州人徙於瀋州 者,俟畢農,各復其業。」
《斡魯古勃菫傳》:斡魯古在咸州多立功,亦多目恣。劾 里保、雙古等告斡魯古不法事,遂以闍哥代斡魯古, 治咸州。初,迪古乃婁室奏「攻顯州新降附之民,可遷 其富者於咸州路,其貧者徙內地。」於是詔使闍哥擇 其才可幹事者,授之謀克,其豪右誠心歸附者,擬為 猛安,錄其姓名以聞。
《婆盧火傳》:「太祖取燕京,婆盧火為右翼,兵出居庸關, 大敗遼兵,遂取居庸,蕭妃遯去,都監高六等來送款 乞降。習古乃追蕭妃至古北口,蕭妃已過三日,不及 而還。上令婆盧火、胡實賚率輕騎追之,蕭妃已遠去, 獲其從官統軍察剌、宣徽查剌,并其家族及銀牌二、 印十有一。及迭剌叛,婆盧火、石古乃討平之。其群官」 率眾降者,就使領其所部。《太宗》以空名《宣頭》及銀牌 給之。
《李成傳》:「成字伯友,雄州歸信人。勇力絕人,能挽弓三 百斤。宋宣和初,試弓手,挽強異等,累官淮南招討使。 成乃聚眾為盜,鈔掠江南。宋遣兵破之,成遂歸齊,累 除知開德府。從大軍伐宋,齊廢,再除安武軍節度使。 成在降附諸將中最勇鷙,號令甚嚴,眾莫敢犯。」 《孔彥舟傳》:「彥舟字巨濟,湘州林慮人。亡賴不事生業, 避罪」之汴,占籍軍中。坐事繫獄,說守者解其縛,乘夜 踰城遁去。已而殺人,亡命為盜。宋靖康初,應募,累官 京東西路兵馬軡轄。聞大軍將至山東,遂率所部,劫 殺居民,燒廬舍,掠財物,渡河南去。宋人復招之,以為 沿江招捉使。彥舟暴橫,不奉約束,宋人以兵執之,彥 舟走之齊。從劉麟伐宋,為行軍都統,改行「營左總管。」 齊國廢,累知淄州。
《王伯龍傳》:「伯龍,瀋州雙城人也。遼末,聚黨為盜。天輔 二年,率眾二萬及其輜重來降,授世襲猛安,知銀州。」 《孔敬宗傳》:「敬宗字仲先,其先東垣人。石晉末,徙遼陽。 遼季,敬宗為劉昌、劉宏幕官,斡魯古兵至境上,敬宗 勸劉宏迎降,遂以敬宗為鄉導,拔顯州,以功補順安 令。天輔二年,詔敬宗與劉宏率懿州民徙內地,授世」 襲猛安,知安州事,將兵千人,從宗望伐宋。汴京平,宗 望命敬宗守汴。嘗自汴馳驛至河北,還至河上,會日 暮無舟,敬宗策馬亂流,遂達南岸。遷靜江軍節度使, 歷召、辰、信、磁四州刺史,階光祿大夫。海陵問張誥曰: 「卿識孔敬宗否?何階高職下也?」誥對曰:「國初敬宗勸 劉宏以懿州效順,其後從軍積勞,有司不知,故一概 常調耳。明日,除寧昌軍節度使,徙歸德軍,致仕。」 《赤盞暉傳》:「暉體貌雄偉,慷慨有志略,少遊鄉校,遼季 以破賊功授禮賓副使,領萊隰,遷潤、泗州屯兵。天輔六年降,仍命領其眾。」
《習古迺傳》習古迺為臨潢府軍帥,討平迭剌,其群官 率眾降者,諸使就領諸部,太宗賜以空名宣頭及銀 牌,使以便宜授之。及習古迺築新城於契丹周特城, 詔置會平州。烏虎里部人迪烈劃沙率部族降,朝廷 以撻僕野為本部節度使,烏虎為都監。習古迺封還 撻僕野等宣誥,以便宜加撻僕野散官,填空名告身 授之,及錄上降附有勞,故官八百九十三人,朝廷從 之。
《耶律塗山傳》:「塗山系出遙輦氏,在遼世為顯族,塗山 仕至金吾衛大將軍,遙里相溫。遼帝奔天德,塗山以 所部降宗翰承制授尚書,為西北路招討使。」
《時立愛傳》:立愛除燕京副留守。太祖已定燕京,訪求 得平州人韓詢,持詔招諭平州。是時奚王回离保在 盧龍嶺,立愛未敢即朝見,先使人來送款曰:「『民情愚 執,不即順從,願降寬恩,以慰反側』。詔曰:『朕親臨西土, 底平全燕,號令所加,城邑皆下。爰嘉忠款,特示優恩。 應在彼大小官員,皆可充舊職。諸囚禁配隸,並從釋』」 免。於是遼帝尚在天德,平州雖降,民心未固。奚王回 离保軍所在保聚,薊州已降復叛。民間流言,謂金人 所下城邑,始則存撫,後則俘掠。時立愛雖開諭而不 肯信,乃上表乞下明詔,遣官分行郡邑,宣諭德義,他 日兵臨於宋,順則撫之,逆則討之,兵不勞而天下定 矣。上覽奏嘉之,詔答曰:「卿始率吏民歸附,復條利害, 悉合朕意,嘉嘆不忘。」
《徐文傳》:「文字彥武,萊州掖縣人。宋康王渡江,召文為 樞密院准備,將擒苗傅及韓世績,以功遷淮東浙西 沿海水軍都統制。諸將忌其材勇。是時李成、孔彥舟 皆歸齊,宋人亦疑文有北歸志,大將閻皋與文有隙, 因而譖之。宋使統備朱師敏來襲文,文乃率戰艦數 十艘,泛海歸於齊,齊以文為海密二州滄海都招捉 使兼水軍統制。」
《伯德特离補傳》:「特离補,奚五王族人也,遼御史通進。 天會初,與文撻不也歸朝,授世襲謀克。」
《僕散安貞傳》:「益都縣人楊安國,自少無賴,以鬻鞍材 為業,市人呼為楊安兒,遂自名楊安兒。泰和伐宋,山 東無賴往往相聚剽掠,詔諸州郡招捕之。安兒降,隸 諸軍,累官刺史、防禦使。」
《完顏弼傳》:「弼改知東平府事,山東西路宣撫副使。是 時,劉二祖餘黨孫邦佐、張汝楫保濟南勤子堌,弼遣 人招之,得邦佐書云:『我輩自軍興累立戰功,主將見 忌,陰圖陷害,竄伏山林,以至今日,實畏死耳。如蒙湔 洗,便當釋險面縛,餘賊未降者,保盡招之』。弼奏:方今 多故,此賊果定,亦一事畢也。乞明以官賞示之。」詔曰: 「孫邦佐果受招,各遷五官職。」於是邦佐、汝楫皆降,邦 佐遙授淄州刺史,皆加明威將軍。頃之,弼薦邦佐、汝 楫改過用命,招降甚眾,稍收其兵仗,放歸田里。詔邦 佐遙授同知益都府事,汝楫遙授同知東平府事,皆 加懷遠大將軍;梁聚寬遙授泰定軍節度副使,加宣 武將軍。
《蒙古綱傳》:「綱知東平府事,拜右副元帥,權參知政事。 張林侵掠東平,綱遣元帥右監軍行樞密院事王庭 玉討之。至舊縣,遇張林眾萬餘人,據嶺為陣。庭玉督 兵踰嶺搏戰,林眾少卻,且欲東走。庭玉踵擊,大破之, 殺數千人,生擒張林,獲雜畜兵仗萬計,招降虎窟諸 寨,悉令歸業。詔賜空名宣敕,聽綱第功遷賞。」
《完顏伯嘉傳》:「伯嘉以御史中丞權參知政事,上疏曰: 『國家兵不強,力不足以有為,財不富,賞不足以周眾, 獨恃官爵以激勸人心。近日以功遷官赴都求調者, 有司往往駁之,冒濫者固十之三,既與而復奪之,非 所以勸功也。乞應軍功遷官宣敕無偽者,即准用之』。」 又曰:「自兵興以來,河北桀黠往往聚眾自保,未有定 屬,乞賜招撫署以職名,無為他人所主。」又曰:「河東、河 北有能招集餘民完守城寨者,乞無問其門地,皆超 踰等級,授以本處見任之職。」
《古里甲石倫傳》:「石倫駐兵太原之西,俟諸道兵至進 戰,聞脅從人頗有革心,上言於朝,乞降空名宣敕、金 銀符,許便宜遷注,以招誘之。上從其請,並給付之,仍 聽注五品以下官職。」
《元史汪世顯傳》:「世顯字仲明,鞏昌鹽州人,系出旺古 族,仕金,屢立戰功,官至鎮遠軍節度使、鞏昌便宜總 帥。金平,郡縣望風款附,世顯獨城守。及皇子闊端駐 兵城下,始率眾降。皇子曰:『吾征四方,所至皆下,汝獨 固守,何也』?對曰:『臣不敢背主失節耳』。又問曰:『金亡已 久,汝不降,果誰為邪』?對曰:『大軍迭至,莫知適從,惟殿 下仁武不殺,竊意必能保全,闔城軍民是以降也』。」皇 子大悅,承制錫世顯章服,官從其舊。
《劉伯林傳》:伯林,濟南人,好任俠,善騎射。金末,為威寧 防城千戶。壬申歲,太祖圍威寧,伯林知不能敵,乃縋 城詣軍門請降。太祖許之,遣禿魯花等與偕入城,遂 以城降。帝問伯林在金國為何官,對曰:「都提控」,即以元職授之。
《石天應傳》:「天應,字瑞之,興中永德人。善騎射,豪爽不 羈,頗知讀書,鄉里人多歸之。太祖時,太師國王木華 黎南平,天應率眾迎謁軍門,木華黎即承制授興中 府尹,兵馬都提控,俾從南征。」
《何實傳》:實驍勇善騎射,倜儻不羈,遠近之民慕其雄 略,咸歸心焉。歲乙亥,中原盜起,錦州張鯨自立為臨 海郡王,遣使納款於太祖,尋以叛伏誅。鯨弟致初以 叛謀於實,厲聲叱曰:「天之曆數在朔方,汝等恣為不 軌,徒自斃耳。」乃籍戶口一萬,募兵三千。丙子來歸。大 將木華黎與論兵事,奇變百出,拊髀欣躍,大加稱賞, 遂引見太祖。獻軍兵之數。帝大悅。賜鞘劍一。命從木 華黎選充前鋒。
《石抹明安傳》:歲壬申,太祖率師攻破金之撫州,將遂 南向。金主命招討紇石烈九斤來援,時明安在其麾 下,九斤謂之曰:「汝嘗使北方,素識蒙古國主,其往臨 陣問以舉兵之由,不然即詬之。」明安初如所教,俄策 馬來降,帝命縛以俟,戰畢問之,既敗金兵,召明安詰 之曰:「爾何以詈我而後降也。」對曰:「臣素有歸志,向為 九斤所使,恐其見疑,故如所言,不爾何由瞻奉天顏。」 帝善其言,釋之,命領蒙古軍。
《見聞搜玉》:至元丙子,淮西閫夏貴歸附大元,授中書 丞,至己卯薨。有贈以詩云:「自古誰不死,惜公遲四年。 聞公今日死,何似四年前。」又有弔其墓云:「享年八十 三,何不七十九?嗚呼夏相公,萬代名不朽。」
《元史王善傳》:「善權中山府治中,時武仙鎮真定,陰畜 異志,忌善威名,密令知府李濟、府判郭安圖之。己卯 秋,濟、安張宴伏兵召善計事,善覺,即還治。眾倉卒得 八十人,慷慨與盟,人爭自奮,遂誅濟。安乃諭其黨曰: 『造釁者李、郭耳,餘無所問。善夜臥北城上,戒麾下曰: 『勿以我累汝家,當取吾首獻帥府』。眾曰:『公何為出此 言?我輩惟有效死而已』』。」遂率眾來歸。授金符、同知中 山府事。
《石抹孛迭兒傳》:「石抹孛迭兒,契丹人。父桃葉兒,徙霸 州。孛迭兒仕金,為霸州平曲永寨管民官大師國王 木華黎率師至霸州,孛迭兒迎降。木華黎察其智勇, 奇之,擢為千戶。」
《奧敦世英傳》:「奧敦世英,女真人也。其先世仕金,為淄 州刺史。歲癸酉,太祖兵下山東,淄州民奉世英及弟 保和迎降,皆授以萬戶。」
《張拔都傳》:「拔都,昌平人。歲辛未,太祖南征,拔都率眾 來附,願為前驅,遂留備宿衛。」
《張榮傳》:「榮,清州人,後徙鄢陵。歲甲戌,從金太保明安 降,太祖賜虎符,授懷遠大將軍、元帥左都監。」
《昭代典則》:「至正二十一年九月辛亥,陳友諒平章王 浦以建昌來降,命仍其官守之。」
《東莞縣志》:「何真字邦佐,邑之員頭山人。英偉有才略, 早失怙,事母以孝稱。元季為河源務副使、淡水場管 勾。值嶺海繹騷,遂棄官歸。時邑民王可成等各據境 土,真訴於藩府,奉檄舉義兵,併有之。累功上聞,授惠 陽路同知,尋陞廣東都元帥。後土孽邵宗愚陷廣州, 真率眾克復郡城,遷廣東分省參政。未幾,陞左丞。及」 明兵取福建,真知天命有在,遣使奉表稱臣,全城歸 附。明太祖嘉其誠,悃詔諭之曰:「天下紛爭,所謂豪傑 有三:易亂為治者,上也;保民達變,識所歸者,次也。負 固偷安,流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論矣。頃者,師臨 閩、越,卿即輸誠來歸,不煩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 庶安堵,可謂識時達變者矣。」真叩首謝曰:「昔武王伐 暴救民,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今主上除亂,以安天 下,天命人心,四海景從。臣本蠻邦之人,始者逢亂,不 過結聚鄉民,為保生之計,實無他志。今幸遇麗天,無 幽不燭,臣愚豈敢上違大命。」太祖曰:「夫能不賈禍於 生靈者,亦世享其澤。朕嘉卿忠誠,念江西地近廣東, 用是特授爾江西行省參政,以表來歸之誠。夫令名, 德之輿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輔我國家。」其 詳見《五倫書》。後調山東參政,歷陞山西、浙江、湖廣三 省布政使,致仕,封東莞伯,賜鐵券云。
《明外史明玉珍傳》:「玉珍子昇嗣位,太祖命征西將軍 湯和率副使廖永忠等伐夏。昇遣使齎表乞降,於是 面縛銜璧,輿櫬與母彭及官屬降於軍門。和受璧,永 忠解縛,承旨撫慰,下令諸將不得有所侵擾,悉送昇 等京師。昇既至,詔禮官議受降禮。禮臣奏言:『皇帝御 奉天殿,明昇等俛伏待罪午門外,有司宣制赦,如孟』」 㫤降宋故事。帝曰:「昇幼弱,事由臣下,與孟㫤異,宜免 其伏地上表待罪之儀。」是日,授昇爵歸義侯,賜第京 師。
《方國珍傳》:「平南將軍湯和以大軍長驅抵慶元,國珍 率所部遁入海,追敗之盤嶼,其部下諸將相次出降。 和數令人開示以順逆,國珍乃遣子關奉表乞降曰: 『臣聞天無所不覆,地無所不載,王者體天法地,於人 無所不容。臣荷主上覆載之德舊矣,不敢自絕於天地,故一陳愚衷。臣本庸才,遭時多故,起身海島,非有 父兄相藉之力,又非有帝制自為之心。方主上霆擊 電掣,至於婺州,臣愚即遣子入侍,固知主上有今日 矣。將以依日月之末光,望雨露之餘滋。而主上推誠 布衣,俾守鄉郡,如故吳越事。臣遵奉條約,不敢妄生 節目,子姓不戒,潛搆釁端,猥勞問罪之師,私心戰兢。 用是遂俾守者出迎,然而未免浮海,何也?昔孝子之 於其親,小杖則受,大杖則走。臣之情事,適類於此。即 欲面縛待罪闕庭,復恐嬰斧鉞之誅,使天下後世不 知臣得罪之深,將謂主上不能容臣,豈不累天地大 德哉』?」蓋幕下士詹鼎詞也。太祖覽而憐之,賜書曰:「汝 違吾諭,不即斂手歸命,次且海外,負恩實多。今者窮 踧無聊,情詞哀懇,迫人於險,吾故恥之。當為汝不記 前過,汝勿自疑。」遂促國珍入覲,面讓之曰:「若來得毋 晚乎?」國珍頓首謝。授廣州西行省左丞,食祿,不之官, 數歲,卒於京師。餘官屬從國珍降者,皆徙滁州,獨赦 丘楠,以為韶州知府。詹鼎者,寧海人,有才學,為國珍 府都事,判上虞,有治聲。既至京,未見用,草封事萬言, 候駕出獻之,帝為立馬受讀,命丞相官鼎、楊憲忌其 才,阻之,例徙梁、陝。憲敗,除留守經歷,遷刑部郎中,坐 累死。
《胡美傳》:「美,沔陽人,初名廷瑞,避太祖字,易名美,為陳 友諒江西行省丞相,守龍興。太祖既下江州,遣使招 諭美,美遣宣使鄭仁傑詣九江請降,且請無散部曲。 太祖初難之,劉基蹴所坐胡床,太祖悟,乃許之,賜書 報曰:『鄭仁傑至,言足下有效順之誠,此足下明達也。 又恐分散所部屬他將,此足下過慮也。吾起兵十年, 奇才英士,得之四方多矣。有能審天時,料事機,不待 交兵,挺然委身來者,當推赤心以待,隨其才任使之, 兵少則益之以兵,位卑則隆之以爵,財乏則厚之以 賞,安肯散其部伍,使人自疑,負來歸之心哉』?」且以陳 氏諸將觀之,如趙普勝驍勇善戰,以疑見僇,猜忌若 此,竟何所成?近建康龍灣之役,予所「獲長張、梁鉉、彭 指揮諸人,用之如故,視吾諸將,恩均義一。長張破安 慶水寨,梁鉉等攻江北,並膺厚賞。此數人者,其自視 無復生理,尚待之如此,況如足下不勞一卒,以完城 來歸者耶?然得失之機,間不容髮,足下當早為計。」美 得書,乃遣康泰至九江來降。太祖遂發九江,如龍興, 至樵舍,以陳氏所授《丞相印》及軍民糧儲之數來獻, 迎謁於《新城門》,慰勞之,俾仍舊官。
《武德傳》:德,安豐人。元至正中,應募為義兵百戶,累功 至千戶。知元將亡,言於元帥張鑑曰:「吾輩才雄萬夫, 今東衄西挫,事勢可知矣。不如早擇所依。」鑑然其言, 相率歸太祖,以功授千戶。
《明通紀》。元將康茂才率所部降附。茂才,蘄州人。先是 結義旅,得捍寇江上有功,累遷宣慰使都元帥,戍裕 溪、采石。及我師渡江,將士多效死,茂才數戰不勝。常 遇春設伏,殲其精銳殆盡,茂才奔金陵。未幾,金陵破, 茂才復欲奔鎮江。我師追及之。茂才度天命有歸,乃 率所部餘兵三千人解甲來附,頓首言於「前日之戰 各為主;今日屢敗,天數也。事至如此,死生惟命。」上笑 而釋之,令統所部兵從征。
偽吳守將右丞梅思祖封府庫,籍甲兵出降,并獻所 部四州。於是上嘉其「知命識微,以免眾生民膏鋒鏑。」 後授大都督副使。
安豐人曹良臣,率眾歸附。良臣英毅剛果,為眾所推, 聚兵立柵,以禦外寇,約束嚴明。至是來歸。上謂其「將 兵負固於兩間,可觀望而不觀望,其誠可嘉。」命為江 淮行省參政,將兵從征。同時有韓政者,亦聚眾千人, 立柵捍寇,至是率所部來歸。上嘉之,授江淮行省平 章。
洪武元年四月,廖永忠遣人送《何真降表》詣京師。上 賜詔褒真,謂其保境安民,以待有德,不勞師旅,先期 來歸,其視漢、唐名臣竇融、李勣、奚讓。特召真乘傳入 朝,賜宴,仍賜白金千兩,文綺紗羅綾絹各百疋,將校 各賜有差。諭之曰:「天下紛紛,所謂豪傑有三:易亂為 治者,上也;保民達變,識所歸者,次也;負固偷安,流毒 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論矣。頃者,師臨閩、越,卿即輸 誠來歸,不煩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堵,可謂 識時達變者矣。」授真中奉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參知政事。
《明外史傅友德傳》:「友德,其先宿州人,後徙碭山。元末, 從大盜李喜之入蜀。喜之敗,從明玉珍。玉珍不能用, 走武昌,從陳友諒為別將,無所知名。太祖攻江州,至 小孤山,友德率眾降。帝奇之,用為將。」
《李思齊傳》:「初,太祖嘗遣使致書思齊,思齊執使者戮 之。及是復以書諭之曰:『前遣使通問未還,豈所使非 人,忤足下意羈留之與?抑元使適至,不能隱而殺之 與?昔足下在秦中,兵眾地險,張思道專尚詐力,孔興 等徒自守,擴廓帖木兒兵屢出沒,然皆非勍敵。足下 不以此時圖秦自王,今中原盡為我有,向與足下相犄角者,皆披靡竄伏,而欲以孤軍相持,豈有濟哉!如 或深入沙漠,將圖後舉,既非族類,其心必異。且從行 之眾,必不樂居,彼一旦變生肘腋,妻孥不相保矣。足 下祖宗墳墓皆在汝南,獨不念及乎?誠審去就,當待 以漢竇融之禮』。」思齊得書,欲降其養子趙琦等,誘令 西入土番。二年三月,馮勝師至鳳翔,思齊懼,盡率所 部與琦等奔臨洮。大將軍徐達遣勝逼之,琦等先竊 寶貨、婦女遁匿。思齊窮蹙,遂舉臨洮降。至京入見,太 祖以其識天命,非他將倔強者比,深嘉慰之,命為江 西行省左丞,不之官。
《梅思祖傳》:「思祖,夏邑人。初為元義兵元帥叛從劉福 通,擴廓醢其父。尋棄福通歸張士誠,為中書左丞,守 淮安。徐達兵至,迎降,并獻四州。士誠殺其兄弟數人。 太祖以思祖知命識微,降諭褒美,比之陳平馬援,擢 授大都督府副使。」
《雲南通志》:「姬思忠,樂亭人。元參知政事。洪武初,歸附, 授監察御史。」
《明外史陳友諒傳》:「理友諒幼子張定邊率群臣奉理 嗣位,即改元德壽。其冬,太祖親征武昌。明年春,太祖 乃遣漢故臣羅復仁入城招理,理率定邊等開城門 出降,入軍門,俛伏不敢視。太祖見理幼弱,掖之起,握 其手曰:『吾不汝罪也。府庫財物恣理自取。師旋應天, 授爵歸德侯』。」
《熊天瑞傳》:元震本姓田氏,善戰有名,天瑞養以為子。 常遇春之圍贛也,元震竊出覘兵勢,遇春亦引數騎 出,猝與相遇。元震不知為遇春也,過之。及遇春還,始 覺。遂單騎前襲遇春。遇春遣從騎揮刀擊之,元震奮 鐵撾,且鬥且走,遇春曰:「壯男子也。」舍之。由是喜其才 勇。既從天瑞降,薦以為指揮使。天瑞誅,復故姓云。 《張士誠傳》:「士誠請降於元江浙右丞相達識帖睦邇 為言於朝授士誠太尉官其將吏有差。」
《孟善傳》:「善,海豐人。仕元,為山東樞密院同僉。國初,歸 附,隸大將軍麾下。從北征,授定遠百戶。」
《湖廣通志》:「蕭壽,字君美,德安人。年二十,陳友諒拔為 萬戶,壽日夜思自拔。及友諒戰死,壽乃以所領舟師 歸明太祖於鎮江,授總旗,守嚴州。」
《明外史高拱傳》:「俺答孫把漢那吉來降,崇古受之,請 於朝,乞授以官。朝議多以為不可,拱獨力主之。春芳 與居正亦如拱指,遂排眾議請於上,而封貢以成。事 具《崇古傳》。」
《朱英傳》:「英以右副都御史巡撫甘肅。明年冬,兩廣總 督吳琛卒,廷議以英代琛。荔波賊李公主有眾數萬, 久負固,遣子納款,為置永安州處之,俾其子孫世吏 目。自是歸附日眾。」
歸誠部雜錄
[编辑]《文子上義》篇:「兵之來也,以廢不義而授有德也。有敢 逆天道,亂民之賊者,身死族滅。以家聽者,祿以家,以 里聽者,賞以里,以鄉聽者,封以鄉,以縣聽者,侯其縣。 剋其國,不及其民,廢其君,易以政,尊其秀士,顯其賢 良。」
《雞肋編》:建炎後,俚語有云:「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欲得富,趕著行在潑酒醋。」
紹興之後,巨盜多命官招安,率以宣贊舍人寵之,時 以此官為恥。然清流者其錄官下皆有「兼」字,至賊輩 則無矣。若遙郡者,盡以忠者處之,其徒亦稍有解者, 甚非廣欲安反側之意也。
《朱子語類》:「天下不可謂之無人才。」如靖康、建炎間,未 論士大夫,只如盜賊中是有多少人。宗澤在東京,收 拾得諸路豪傑甚多,力請車駕至京圖恢復。只緣汪、 黃一力沮撓,後既無糧食供應,澤又死,遂散而為盜, 非其本心。自是當時不曾收拾得他,致為饑寒所迫, 以苟旦夕之命。後來諸將立功名者,往往皆是此時 招降底人,所以成湯說:「萬方有罪,在予一人。」聖人見 得意思直如此。
《癸辛雜識》:《東都事略》中載《侍郎侯蒙傳》有書一篇,陳 制賊之計,云:「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 數萬,無敢抗者,其材必有過人,不若赦過招降,使討 方臘,以此自贖,或可平東南之亂。」
《郁離子》。微《郁離子》曰:「勸天下之作亂者,其招安之說 乎?非士師而殺人謂之賊,非其財而取諸人謂之盜。 盜賊之誅,於法無宥。秦以苛政罔民,漢王入秦,盡除 之,而約三章焉,殺人傷人及盜而已。秦民果大悅歸 漢,漢卒有天下。由是觀之,豈非它禁可除,而惟此三 者不可除乎?天生民不能自治,於是乎立之君,付之」 以生殺之權,使之禁暴誅亂,抑頑惡而扶弱善。暴不 禁,亂不誅,頑惡者不抑,善者日弱以消,愚者化而從 之,亦已甚矣。而又崇之以爵祿,華之以寵命,假之以 大權,使無辜之民不可與共戴天者,釋其讎而服事 焉,是誠何道哉?遂使天下之義士喪氣,勇士裂眥,貪 夫悍客攘臂慕效,以要利祿。故曰:「勸天下之作亂者招安之說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