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第09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九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九十四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九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九十四卷目錄

 荒政部總論八

  古今治平略二明朝賑恤

  學菴類稿明食貨志荒政

 荒政部藝文一

  臧孫辰告糴于齊傳     穀梁赤

  臧孫辰告糴于齊傳     公羊高

  免孔光冊         漢哀帝

  論積貯疏          賈誼

  貴粟論           晁錯

  弭災奏議          魏相

  災異對           谷永

  言時事議          劉陶

  上便宜事          郎顗

  與西陽令孔德琰書     魏應璩

  諫孫皓疏          陸凱

  節省奏議       晉齊獻王攸

  水災疏           杜預

  弭災對           阮种

  諫慕容皝賦牛田       封裕

  孔季恭羊元保沈曇慶傳後論  宋書

  曲赦丹陽等四郡詔     梁江淹

  水災疏         北魏崔楷

食貨典第九十四卷

荒政部總論八[编辑]

古今治平略二[编辑]

《明朝賑恤》
[编辑]

明朝凡遇水旱災,則蠲免租稅,或遣官賑濟。遇蝗蝻 生發,則委官打捕,皆隨時與地而異。其法:凡各處田 禾遇有水旱災傷,所在官司踏勘明白,具實奏聞。《太 祖祖訓》:「天下承平,四方有水旱等災,驗國之所積,於 被災去處優免稅糧。若豐稔之歲,雖無災傷,亦當驗 國之所積,稍有附餘,擇地瘦民貧優免之,特不為常」 例。洪武三年,西安、鳳翔二府饑,戶部奏須運粟以濟。 上曰:「然。民旦暮待食,若須運粟,死者多矣。況今東作 方興,民無食而廢耕,其患益甚。」令戶部主事李亨馳 驛往賑之,戶給粟一石,計三萬六千八百八十九石。 十年,荊、蘄災,命戶部主事趙初乾往賑之。期後,上怒 曰:「民饑而上不恤,其咎在上。吏受命不能宣上德,坐 視民死而不救,則吏之罪也。其斬之,以戒不恤吾民 者。」三十年,青州旱蝗,民饑,有司不以聞,有使者奏之, 上謂戶部曰:「代天理民者,君也;代君養民者,守令也。 今使者言青州民饑,而守臣不以聞,是豈有愛民之 心哉?其亟遣人往賑之。」就逮治其官吏。二十六年,孝 感縣言民饑,有請發預備倉糧以貸之者。太祖謂戶 部曰:「朕常捐內帑之資,付天下耆民糴儲,正欲備荒 歉以濟民急也。若歲荒民饑,必候奏請,道途往返,民 之饑死者多矣。爾戶部即諭天下有司,自今凡遇歲 饑,先發倉廩以貸民,然後奏聞。著為令。」洪武初,詔鰥 寡孤獨廢疾,民不能自養者,官為存恤。年七十以上, 許一丁侍養,免科繇。五年詔天下郡縣立孤老院。民 不能自生,許入院贍養。月給米三斗,薪三十斤,冬夏 布一匹,小口給三之二。已,改孤老院為養濟院,著令 若律,而《憲綱申敕》為「拳拳。」先是,上念天下貧民以水 火葬傷風化,詔京師設漏澤園,天下府州縣於近城 寬閑地立義塚,凡民無以葬者舉葬之,著於律。永樂 元年,上御右順門,與侍臣論政,曰:「朕即位未久,常恐 民有失所,每宮中秉燭夜坐,披閱州郡圖籍。靜思熟 計,何郡近罹饑寒,當加優恤。何郡地迫邊鄙,當嚴整 備。旦則出與群臣詳議行之。近河南數處旱蝗,朕心 弗寧,遣使省視,不絕於道。如得斯民小康,朕之願也。」 二年命姚廣孝等往蘇、湖賑濟。諭之曰:「人君一衣一 食,皆小民所供。君,父也,民子也。為子當孝,為父當慈, 務各盡其道。爾。卿往體此心,不可為國惜費。蓋財散 得民,仁者之政。」三年,蘇、湖被水,民饑,求食他郡。命所 在官司善加撫綏,候水退令復業。無糧食種子者,並 官給之。已,命戶部尚書夏元吉等曰:「四郡之民,頻年 厄於水患,老穉嗷嗷,饑餒無告,朕與卿等能獨飽乎? 其往督郡縣發倉廩賑之。一切民間利害,有當建革 者,速以聞。」元吉奏發倉郡三十餘萬石,民賴以濟。五 年,上聞河南饑,而有司匿不以聞。又有言雨暘時若 禾稼茂實者,及遣人視之,民所收有十不及五者,有 十不及一者,亦有掇草實為食者,乃亟命發粟賑之, 逮其官悉寘於法。仍榜諭天下有司,「自今民間水旱 災傷不以聞者,必罪不宥。」八年,皇太子監國。以去年 江北水患,遣副都御史虞謙、給事中杜欽視軍民疾

苦賑恤。謙等尋告請發廩賑貸。皇太子馳諭之曰:「軍
考證
民困乏,待哺嗷嗷。卿等尚從容啟請待報,汲黯何如

人也?亟發倉賑之,勿緩。」十年,山東稷山等縣耆老言: 「歲歉民饑,採蒺藜、掘蒲根以食,乞寡貸徵賦。」命戶部 遣官賑濟。其布政司及所屬郡縣官,蔽不以聞者,悉 械送京師論罪。四月,山西平陽、翼城等郡縣民饑,遣 戶部員外孫恪賑之,凡十六萬九千六百餘人,給粟 三十一萬四千石有奇。十一年,以徐州水災乏食,有 鬻男女以圖活者,遣人馳驛發廩賑之,所鬻男女,官 為贖還。已而歎曰:「君以民立國,古人所以致雍熙之 世者,其道始於民足衣食,雖有水旱災傷,而民不至 於饑窘者,則蓄積有素。但如漢文、景之世,太倉之粟 陳陳相因。太宗時,民間斗米三錢,行旅不賫糧,亦何 憂水旱?皇考置預備倉,出內帑,易粟儲之,以賑饑荒, 此誠良法。然有司必至饑民嗷嗷,始達於朝,又必待 命下乃賑之,其餒死者已不逮矣。其令有司,今後遇 饑荒急迫,即驗實發倉賑之,而後奏聞可也。令各處 所奏民饑宜急,遣官賑之。」先是,成祖知京師有不能 醫藥者,歎曰:「內府貯藥甚廣,而不能濟人於闕門之 外,徒貯何為?」命太醫院如方制藥,於京城內外散施。 復曰:「朕一衣一食,不忘下人之艱,猶於咫尺不能有 濟,何況達外。」仁宗初為皇太子時,赴召北京,過鄒縣, 見民男女有持筐盈路拾草實者,駐馬問所用,對曰: 「歲荒以為食。」因為之惻然。稍前下馬入民舍,視民男 女,鶉衣百結不掩體,竈釜傾仆不治,歎曰:「民隱不上 聞若此乎?」顧中官賜之鈔,召鄉之耆老問所苦,具以 實對,輟所食賜之。時山東布政使石執中來迎,責之 曰:「為民牧而視民窮若此,亦動念否乎?」執中言:「凡被 災處皆已奏乞停今年秋稅。」曰:「民饑且死,尚及徵稅 耶?汝往督郡縣速勘饑民口數,近約三日,遠約五日, 悉發官粟賑之。」執中請人給三斗,曰:「且與六斗,汝勿 懼擅發,吾見上,當自奏也。」及即位,洪熙元年諭戶部 臣曰:「田土,小民所恃以衣食者。今所在州縣奏除荒 田租,得非百姓苦於征徭,相率轉徙歟抑,年饑衣食 不給,或加以疫癘而死亡歟?自今一切科徭,務加撙 節。仍令有司凡政令不便於民者,條具以聞。被災之 處水旱奏賑恤,有稽違者,守令處重罪。」宣德元年,青 州府言:民艱食,請借官糧賑濟。戶部言:「未見開報多 寡之數,請覆勘然後給。」上曰:「民饑無食,賑之當如拯 溺捄焚。若待覆勘,必有餒死者。宜遣人馳驛,令布政 司與府官就便民分給,庶幾有濟。」六月,河南布政司 奏:安陽、臨漳二縣蝗。上命分督有司巡視,若遇蝗生, 須早撲滅,毋貽民患。先是,河南新安知縣陶鎔奏:「縣 在山谷,土瘠民貧,從來薄收,去年尤甚。今民食最艱, 採拾不給,公私無措。獨函驛頗有儲糧,欲申明待報, 而民命危在旦夕。先借糧一千七百二十八石給之, 候秋成還官。」上謂夏原吉曰:「知縣所行良是,毋拘文 法,責其專擅。」三年,解州、潞州奏天旱民饑,多流移他 境。上覽奏惻然,即遣賑濟,且諭戶部曰:「聞旱災之地 頗寬。弭災之要,修省在朕。卿亦當敬慎,勉盡乃職。」嘗 諭順天府尹驥等曰:「古之仁政,必先鰥寡孤獨。朝廷 設養濟院,意政如此。近聞京師頗有殘疾饑寒無衣 食之人行乞,爾為親民之官,何得漫不加省?其率取 入養濟院,毋令失所。方洪熙、宣德、天順時,三聖」恭仁, 體賢重相,寬恤之令數下,民新脫鋒鏑湯火之苦。守 令尚保舉而久任,肅法字下,役簡賦薄,開荒田不責 賦,盡心農稽之事,老幼厭粱肉,煢獨餘糧粟,安堵蕃 阜,號稱「治平。」景泰中,淮、徐饑死者相枕藉。山東、河北 流民猝至,都御史王竑不待報,亟發廣運倉賑之。近 者飼以粥,遠者給之米,力能他就食者為裝遣,鬻孥 者為贖還。其人。即空庾六十楹,處流民之病者,擇醫 四十人分治之,死給棺,為叢塚瘞焉。窮晝夜精慮,事 皆曲當所任使,委曲戒諭,出至誠,人人為盡力,所全 活數十萬人。具疏聞,且待罪。初,《民流奏》至,上於㯶轎 上讀之,大驚曰:「饑死我百姓矣,其奈何?」已得竑發廩 奏,乃大喜,大言曰:「好都御史!不然,我百姓饑死矣。」時 周忱巡撫直隸,初至蘇、松,屬大饑穀貴。忱廉得江、浙、 湖廣大稔,令人橐金至其地,故抑其直勿糴,且紿言 吳中米價高甚,用是三省大賈載米數百艘來集。忱 乃下令盡發官廩貸民,半收其直。城中米價驟減,各 賈懷觀望,只得賤糶。忱復椎牛釃酒謝之,各賈悉大 歡而去。米價既平,乃復官糴以實廩,此巧行其平糴 者也。成化中,陝西、荊襄、唐、鄧間,川谷綿千里,饑民逋 聚者無慮百萬人。錦衣衛千戶楊英使河南見之,以 為不早輯必亂,疏請「選良吏賑恤之,以漸散遣,願占 籍者聽。」不報。而劉千斤之亂旋起。其後李鬍子復亂, 都御史下有司捕逐,顛越死者甚眾。祭酒周洪謨憫 之,著《流民說》,以為「東晉時,廬、松、滋之民流至荊州,乃 僑置滋縣於荊江之南。陝西雍州之民流聚襄陽,乃 僑置南雍州於襄水之側,時以寧謐。誠令諸流民於 附近州縣,聽令著籍,遠者設治所撫之,置官吏,編里 甲,寬繇役,使安生理,則流民皆齊民,而又何逐焉?成化中,流民復集,洶洶」欲行剽為亂。右都御史李賓援 洪謨說,具疏上。詔右副都史原傑涖其事。傑馳詣鎮, 遍歷諸郡縣深山窮谷,延問諸流民父老,宣上德意。 父老皆叩頭受命,願著籍為編民。傑於是大會湖、陝、 河南三省藩臬簡才,分綜籍流民,得十二萬三千餘 戶,皆給以閒曠田,令開墾供賦,而建郡縣以統治之。 割竹山、鄖津地置竹溪、鄖西縣;割中洵陽地置白河 縣。陞西安之商縣為州,而析為商陽;山陽即唐縣、南 陽、汝州之地,而析為桐柏、南召、伊陽,皆僑寓土著,參 錯以居。又即鄖陽城置鄖陽府,統鄖縣、竹山、竹溪、鄖 西、上澤、房六縣之地,而置行都司及鄖陽衛。其綜畫 既定,乃《疏》言:「民猶水也,水性就下,猶民秉彝好德也。 曩劉千斤脅從之倫,豈必皆盜?設其時建置州縣,簡 賢能以撫字之,庸詎有今日哉?茲幸皇上盛德覃被, 臣奉命究宣,一旦流民翕然歸化,今誠建官設師以 撫綏之,輕徭薄賦以慰藉其心,佩犢帶牛以化成其 俗,則荊榛疆土入貢於版圖,反側蒼生安枕於田畝, 策莫良於此。」因薦知鄧州吳遠為鄖陽知府,諸州縣 畢選才以充,且舉御史吳道宏以自代。上悉報如章, 擢道宏為大理少卿,撫三省八郡民。進傑右都御史, 尋陟南本兵。未幾卒。漢南新民聞之,為罷市,流涕祠 祀焉。嗣是仁政代興,一遇災祲歲儉,奏聞必議賑恤。 即常行弛征,免逋外有可以周一時之急者,或誘民 納米兩雍,或僧寺給鬻度牒,或算鹽課餘引,或移鈔 關料課,或撥附近京糧,或折本處兌運,或出太倉內 帑,或清缺官皂薪鍰贖,不可殫述。至嘉靖元年,有南 京兵部侍郎席書言:「南畿民饑殊甚。考古巟政,可行 於今日者,惟作粥一法,不煩審戶,不待防奸,至簡至 要,可以舉行。而世俗咸謂不便,蓋緣曾有舉於一城, 不知散布諸縣,以致四遠饑民聞風併集,主者勢不 能給,致民相聚而死,遂謂此法難行。」臣今總計南畿 作粥江南北可四十二州縣,大都大縣設粥十二所, 中縣減三之一,小減十之五。諸所設粥處,約日並舉, 凡以饑來者,無論本處鄰境軍民男女老幼,戶口多 寡,均粥給濟。起今十一月半抵「麥熟止,計用米不過 十六萬石,可活人二十餘萬。取用有數,未至太靡,賑 卹有等,不至虛費。此法一行,垂死之人晨得而暮起, 其效甚速,其功甚大。」戶部覆:「此法不特宜於南畿,宜 通行天下災荒處所,一體施行。」八年,廣東僉事林希 元上《荒政叢言》,言:「救荒有二難:曰得人難,審戶難。有 三便:曰極貧民」便賑米,次貧民便賑錢,稍貧民便賑 貸。有六急,曰垂死貧民急饘粥,疾病貧民急醫藥,起 病貧民急湯水,既死貧民急埋瘞,遺棄小兒急收養, 輕重繫囚急寬恤。有三權,曰借官錢以糶糴,興工作 以助賑,貸牛種以通變。有六禁,曰禁侵漁,禁攘盜,禁 遏糴,禁抑價,禁宰牛,禁度僧。有三戒,曰戒遲緩,戒拘 文,戒遣使。上以其切於救民,皆從之。四月,上夢黃衣 者數人陛辭南行,其勢甚速。次日,語閣臣楊一清,對 曰:「黃者,蝗也。南方其有蝗乎?」是秋,蝗果大至,在在皆 滿數日,為大雨飄入海,盡死。是時上方勵精圖治,故 見夢且能消弭云。十年九月,上幸西苑仁壽宮,召大 學士翟鑾、李時,左都御史王竑、夏言等入見。上曰:「陜 西饑荒,已遣戶部侍郎葉相賑濟。今相病宜何處?」鑾 等請就用陝西巡撫劉天和或河南巡撫徐讚,因言 陝西初災傷重大,後聞亦頗紓。上曰:「百姓艱難,豈可 不救。」又問吏部侍郎唐龍如何?眾皆稱其有才。遂陞 龍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總制陝西三邊,管理賑濟。 上復曰:「朕念陝西災傷重大,民多死亡流徙,故發銀 三十萬兩遣官賑之,欲令小民速沾實恩。龍宜亟赴 任,相病得無規避否?」吏部勘聞,有朋比者治其罪。龍 疏辭。上手詔答以:「亟往視事,展布方猷,副朕奉天憂 民之意。」十八年,河南巡撫王果言:「救荒如當救焚,今 河南災甚,待其查勘請發,文移往返,動淹累旬。乞先 發內帑銀十萬兩,遣官賑濟。」詔發臨清倉糧價銀五 萬兩,命主事王繼芳齎往,併令王杲查盤回奏。杲至 河南,復奏言:「河南民饑甚,所在倉庫錢穀及齎去銀, 僅可支兩月之用。來春青黃未接,勢難坐視,必復得 銀十五萬兩有奇乃可。」戶部議發德州倉銀五萬二 千七百餘兩,及河南布政司貯庫解京富戶銀,并開 封府河道贓罰銀八萬兩與之。詔如議。上幸承天,至 滎澤,發行帑銀二萬兩賑鄭、鈞二州,且曰「能活萬人 否?」賞遼東巡撫劉璋、山東巡按喬佑各銀帑,仍令以 禮獎勞。山東參議高登、僉事張九敘、遼東苑馬寺李 珣,以其賑濟有方,全活者眾也。三十二年,徐、邳諸州 縣連被水患,饑民聚劫,吏不能禁。廷臣請給餘鹽銀 兩及徐、淮等倉存留糧米,選差大臣出賑。於是命刑 部侍郎吳鵬往賑之。冬,直隸、河南、山東大水。吏部侍 郎程文德言:「水災異常,言官屢奏,持議未見歸一。臣 以今日內帑不必發,大臣不必往。夫救荒莫便乎近, 莫不便乎拘,宜各遣行人,齎詔諭州縣自為賑給,聽

其便宜。凡」內帑公廩,贖納、勸借,苟可濟民,一不限制
考證
又申明開納事例,即於本地凡粟麥黍菽可以救饑

者,得輸官計直,請劄授官。仍登計全活之數,定為等 則,以憑黜陟。即撫按守巡賢否,以是稽之。報可。萬曆 九年,御《文華殿講訓錄》畢,輔臣張居正以南科給事 中傅作舟疏進覽。上曰:「淮、鳳頻年告災,何也?」居正奏 曰:「此地從事少熟,即如《訓錄》中所載,元末之亂,亦起 於此。今當大破常格,急賑濟以安之。宜令戶部支該 處庫銀,倉穀不足,則以南京見貯銀米之嬴,餘者協 濟之。」制可。十四年。時水旱異常,災傷疊見。在北直則 真、順、廣大,在河南則衛輝、彰德、懷慶;在山西則太原、 平陽,在山東則東昌、青州;在陝西則延安、臨洮、慶陽、 平涼、鞏昌、西安,俱以暵告。在江西則吉安、贑州,在福 建則汀州,在江南則應天、寧國、蘇松,江北則淮安,俱 以澇告。閣臣請急安撫流移,禁戢攘奪。尋復疏曰:「頃 皇上大發帑銀,遣使分賑,恩至渥矣。然賑銀有限,而 饑民無窮。惟是鄰近協助,市糴通行,米穀灌輸,不致 乏絕,乃可延旦夕之命。近聞所在往往閉糴,彼固各 保其境,各愛其民,然天下一家,自朝廷視之,莫非赤 子。災民既缺食於本土,又絕望於他鄉,是激之為變 也。宜禁止遏糴之令,講求平糴之法,聽商民從宜糴 買。江南則糴於江淮,山陝則糴於河南。各撫按互相 關白,接遞轉運,不許閉遏。其糴本或於各布政司,或」 於南京戶部,權宜措處。河南、直隸四府縣,以臨、德二 倉之米平價發糶,則各處皆有接濟,百姓或不至嗷 嗷待斃。時給事中吳之鵬請於西北多方賑濟,於東 南大加蠲免。略曰:「景泰四年,山東、河南、江北等處災 傷,令所在問刑衙門責有力囚犯,於缺糧州縣倉納 米賑濟。雜犯死六十石,流徒三年四十石,以漸而殺。」 考之漢武太始秋旱,募死罪人贖錢五十萬,減死罪 一等,以故國不費而民自濟。讀之猶可想見其雄才 大略之無窮。是達權濟變之法,前代已有行之者。至 若江南天下財賦,半給於斯,霪雨不絕,田圩盡沒,禾 苗淹爛,廬舍漂流。若不大施蠲免不可。然臣之所謂 蠲者,不在積逋而在新逋,不在存留,而在起運。何也? 蓋積逋之蠲,奸頑侵欠者獲厚惠,而善良供賦者不 沾恩,則何以示勸?且以凶歲議蠲,而乃免樂歲逋負 之虛數;民危在眉睫,而乃議往年可緩之徵輸,則何 以周急?乃若存留,不過國課十分之一二耳,官俸軍 需之類,詎可一日無哉?故非蠲起運,民未有能獲甦 者也。袁伯修策曰:「日者天災頻仍,萬口嗷嗷,東南苦 於水,西北困於旱,山陝之間,食石以延須臾之命,何 論懸磬哉?天子旰食,公卿拊髀,可甦元元者不難,胼 手濡足圖之。而二三臺諫,皂囊屢上,即不能外蠲賑 二議者,以愚讀《周禮》,荒政可濟。今緩急莫如散利,莫 如薄征,散利即令之賑,薄征即令之蠲。故」今蠲賑二 議,即管、晏持算,賈、晁握籌,計必出此。然竟未濟元元 之急者,何也?持其跡而拘攣弗變,獵其名而奉行尟 實也。拘攣弗變,奉行鮮實,雖恩綸時下,出累歲少府 金而馳之郊,何益乎?故愚竊計:蠲之策一,善行其蠲 之策三;賑之策一,善行其賑之策六。今海內重災郡 邑,其稅應存留者業已免「徵,而起運者尚未全豁也。 枵腹孑遺,救死不暇,而胡力辦此」,故起運之課宜省 也。又聞州邑不肖之吏,黃封雖下,白紙猶催。畸羸之 夫,腹無半粟,而手足猶摯於桁楊。藉當宁之曠恩,為 潤篋之便計,乃其姓名猶有不入撫巡之白簡者,何 其貪而不黜乎?故苛征之察宜密也。民草食不充,而 大吏猶華「軒輶,使至,餽送充斥,供張豐腆,此非民膏, 何以給之,故官守之自奉宜薄也。」茲善行其蠲之三 策也。以幽遐蔀屋,悉仰內帑,其勢易窮,而悉舉州邑 之庫藏贖鍰,急給州邑之窶者,鮮不濟矣。故從朝廷 賑之則難,從州邑賑之則易也。一邑之內,一郡之中, 豈無豪貲財好施與者?故令上賑之則難,令下「民自 相賑則易也。里之厚貲者,所捐若而百,則賜綽楔旌 之若而千,則爵之若而萬,則厚爵之富民有不竭蹶 以趨者乎?故繩之使賑則難,勸之使賑則易也。幽遠 小民去城邑百里,晨起裹糧,蹩躠趨城,胥吏猶持其 短長,非少賂之弗得徑受賑,得不償失,奈何?宜令耆 民廉平者,偕里之富好施者,臨」其聚落招給焉。平有 賞,私有罰,蔑不暨矣。故移民就食則難,移食就民則 易也。夫珠不可衣,玉不可食,有米粟乏絕之處,人至 抱璧以殞者。即得州邑及貲戶之賑,而操金貲易,轉 移尚艱,故使下民貸粟則難,官司轉貸而給之猶易 也。凡此皆善行其賑之策者。《語》云:「中流失船,一瓠千 金。」小補罅隙之計,大都若此,豈能奇乎?善哉乎,先儒 言之也:「有治人無治法。」今法非不犁然具,而州邑之 吏故紙尺一以壅濊澤,何濟乎?故在天子清心節用 凡內府供應一準祖制,毫無所增。上絕冗費則公府 有餘金而賑之易私家不必濫取而蠲又易。撫巡諸 臣又窺見意旨,不墮《羔羊》之節以玷官箴。一二奉行 不謹之吏,且解組去,不為蠹矣。不然,吾未知果有奇 策之可以救民否也

學菴類稿[编辑]

《明食貨志荒政》
[编辑]

明政,恤災救荒,曠古所未有。《太祖訓》:「凡天下承平,四 方有水旱等災,驗國之所積,於被災處優免稅糧。若 豐稔之歲,雖無災傷,亦當驗國所積,稍有附餘,擇地 瘦民貧者優免之。」故太祖凡歲災,盡蠲二稅,甚者貸 以米,又甚者賜之米若布若鈔。又命各州縣設預備 倉四所,於境內東西南北居民叢集之處,遣老人運 鈔分行各路,貿米儲備。遇荒歉賑給,即令富民守視, 用鈔不下千萬。所在鄉村儲積充牣。荊、蘄水,命趙乾 往賑。乾遷延半載,民多饑死,帝怒斬之。青州旱蝗,民 饑,有司不以聞。使者奏之,遣人往賑,就逮治其官吏, 令災傷州縣,有司不奏,許耆民申訴,有司處以極刑。 孝感縣言「民饑,官有預備倉糧,請以貸。」上可之,諭戶 部曰:「朕常捐帑,耆民糴粟以儲之,正欲備荒歉,濟饑 民也。若歲荒民饑,必候奏請,道途往返,動經歲月,民 饑死者多矣。自今令天下有司,歲饑先發,然後奏聞。」 太祖在位三十餘年,所賜予布鈔數百萬,米百餘萬, 所蠲租稅無萬數。後世率由之,不勝書也。成祖聞河 南饑,有司匿不以聞,逮治之。因謂都御史陳瑛曰:「國 之本在民。民無食,是傷其本。朕每歲春初及農隙之 時,敕郡縣濬河渠,修築圩岸陂池,捕蝗蝝。遇有饑荒, 即加賑濟。比者河南郡縣洊罹旱澇,有司匿不以聞。」 又有言兩暘時若禾稼茂實者,及遣人視之,民所收 十不及四五,有十不及一者,有掇草實為食者。聞之 惻然,「亟賑之,已有饑死者矣。此亦朕任用匪人之過 也,已悉置於法。其榜諭天下有司,自今民間水旱災 傷不以聞者,必罪不宥。」又敕:「朝廷歲遣巡視官,自今 目擊民艱不言者,悉逮下獄。」仁宗自監國時,有以發 賑請者,遣人馳諭之,以為軍民困乏,待哺嗷嗷,尚從 容啟請待報,汲黯何如人也!宣宗時,戶部奏請覈勘 青州饑民數。上曰:「民饑無食,濟之當如拯溺救焚,不 可少緩,何待勘?自二祖仁、宣,篤念民困,仁政亟行。預 備倉之外,截起運賜內帑。其荒處無儲粟者,發旁郡。 有蝗蝻必遣人捕瘞,鬻子女者,官為贖之。並令富人 蠲佃戶租,大戶閉糴令貸粟。貧民免其雜役為息,年 豐償之。弛皇莊湖泊厲禁」,聽民採取,給口糧,送饑民 還籍,平糶「京、通倉米,預放俸糧以殺米直。又建府以 處流民,給官糧以收棄嬰。養濟院」,窮民各注籍,其無 籍者收養蠟燭、旛竿二寺預備倉。州縣每十里以上, 積糧一萬五千石,有司考滿,以多少為殿最,乃至贖 囚輸馬直,給冠帶,旌門褒璽書,鬻僧牒,開事例,弛茶 禁,捐香銀,贓罰入官之物,皆用以備賑。國初賑米,大 口六斗,小口三斗,五歲以下不與。永樂時,大口一斗, 十四歲至六歲口六升。戶有大口十口以上者,止與 一石。其非全災,貸米,一口一斗;二口至五口二斗;六 口至八口三斗;九口至十口以上四斗。秋成抵斗還 官。水災淹死人口者家二石,漂流房屋畜產者半之。 冬月,年七十以上者,給布一疋,納米賑濟。贖罪者。景 帝時,令雜犯死罪納六十石,三流若徒三年減三之 一;徒五等又以五石遞減。杖每一十一石,笞半之。憲 宗令生員納米入國子監廩膳生八十石,增廣生一 百石,納軍職百戶者二百石,副千戶、正千戶指揮各 以五十石遞加。武宗時,富民納粟賑濟,至千石以上 者表其門;九百至二三百者授散官。自從六品至從 九品,凡四等,刻石旌名。世宗令義民出賑穀二十石、 銀二十兩者,給與冠帶,各以十遞加授,正九品、正八 品,正七品至五百石兩者,有司為之立坊。又令富民 出所積粟麥與民,石減一錢,至五百石以上,給冠帶, 千石以上表為義門。收養棄孩至二十口,給冠帶。賑 粥之法,世宗初,席書請行之,令大縣設粥十二所,中 減三之一,小減十之五。諸所設粥處,約日並舉,無分 本境鄰封皆賑。後令州縣各於養濟院支預備倉糧, 設粥廠日二次。林希元《荒政叢》言:「捄荒有二難:曰得 人,曰審戶。有三便:極貧便賑米,次貧便賑錢,稍貧便 賑貸。」有六急:曰垂死急,饘粥,疾病急,醫藥,病起急,湯 水,既死急,埋瘞棄孩急,收養,囚繫急,寬卹。有三權,借 官糧以平糶,興工作以助賑,貸牛種以通變。有六禁: 曰侵漁,曰攘盜,曰遏糴,曰抑價,曰宰牛,曰度僧。有三 戒:曰遲緩,曰拘文,曰遣使。為綱六,為目二十有三,上 之魏元吉《救荒四策》:一補積欠,請令「通倉收粟以給 薊鎮,薊鎮發銀以給遼東。彼此曲補,水陸各從其便。 一、革濫稅。請疏通山海關往來商稅,罷勿復征。一、開 礦禁:請召集各處礦夫聽採,以四分輸官,以備賑濟 之用。一、議引銀:請引減舊直,止稅銀二萬,補給軍士 草價。」當是時,湖廣巡按張祿繒《饑民圖》陝西僉事齊 之鸞,進民食蓬子、綿刺二種,君臣切究救荒之策。於 是世宗夢黃衣數人辭上南行,勢甚速。次日語閣臣 楊一清對曰:「黃者蝗也,南方其有蝗乎?」是秋蝗果大 至,隨為風雨所摧。世宗名為不惜民力,其勤於恤災 猶如此。神宗命被災民有田者免其稅糧,無田者免丁口鹽鈔。上覽給事中楊東明《饑民圖》,發銀米賑河 南、山東諸處。上倦於聽政,惟災荒疏奏,必賜蠲賑。太 祖時,報災不拘時限。弘治始,限夏災不得過五月終, 秋災不得過九月終。萬曆又分近地五月、七月,邊地 七月、九月。太祖勘實災,盡與蠲免。弘治始定為全災 免七分,九分災以下免數,以一分遞減,又止免存留, 不及起運。成化時,被災田糧改折者,石止徵二錢五 分,弘治亦增為兌運七錢,改兌六錢。孝宗有賢主,名 而實之不存,祖宗之德意微矣。然賴太祖立法之善, 十六朝二百七十七年之中,水旱災沴,無在不聞,蠲 賑免折,無歲不有。雖至末造,兵革擾攘不廢斯政,所 以厚斂而民力猶可支,重役而民心猶未去,「延祚永 世」,蓋有由然矣。

荒政部藝文一[编辑]

《臧孫辰告糴于齊傳》
穀梁赤
[编辑]

國無三年之畜,曰國非其國也。一年不升。告糴,諸侯 告請也。糴,糴也。不正,故舉臧孫辰以為私行也。國無 九年之畜曰不足,無六年之畜曰急,無三年之畜曰 國非其國也。諸侯無粟,諸侯相歸粟,正也。臧孫辰告 糴于齊,告然後與之言,內之無我交也。古者稅什一, 豐年補敗,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雖累凶年,民弗病 「也。一年不艾,而百姓饑」,君子非之。不言如,為內諱也。

《臧孫辰告糴于齊傳》
公羊高
[编辑]

告糴者何?請糴也。何以不稱使?以為臧孫辰之私行 也。曷為以臧孫辰之私行?君子之為國也,必有三年 之委。一年不熟告糴,譏也。

《免孔光冊》
漢·哀帝
[编辑]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與共承宗廟,統理海內,輔朕之 不逮,以治天下也。朕既不明,災異重仍,日月無光,山 崩河決,五星失行」,是章朕之不德而股肱之不良也。 君前為御史大夫,輔翼先帝,出入八年,卒無忠言嘉 謀,今相朕,出入三年,憂國之風,復無聞焉。陰陽錯謬, 歲比不登,天下空虛,百姓饑饉,父子分散,流離道路, 以十萬數,而百官群職曠廢,姦軌放縱,盜賊並起,或 攻官寺,殺長吏。數以問君,君無怵惕憂懼之意,對:「毋 能為。」是以群卿大夫咸惰哉,莫以為意,咎由君焉。君 秉社稷之重,總百僚之任,上無以匡朕之闕,下不能 綏安百姓。《書》不云乎?「毋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於虖 君其上丞相博山侯印綬,罷歸。

《論積貯疏》
賈誼
[编辑]

《筦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 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 織,或受之寒。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 之治天下,至纖至悉,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 食之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月以長, 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 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 不蹶?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 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爾矣,安 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世之有饑穰,天 之行也,禹湯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 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十百萬「之眾,國胡以餽 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 羸老,易子而齩其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 並舉而爭起矣。迺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夫積貯者, 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以攻 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 敺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 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可以 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

《貴粟論》
晁錯
[编辑]

「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 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 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今海 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 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餘力,生 穀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食之民未盡 「歸農也。民貧則姦邪生。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 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有 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夫寒之於衣,不待 輕煖;饑之於食,不待甘旨。饑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 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製衣則寒。夫腹饑不得食, 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 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於農桑,薄賦斂,廣畜積,以 實倉廩,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 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也。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為物 輕微易臧,在於把握,可以周海內而亡饑寒之患。此 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盜賊有所勸,亡逃者 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於地,長於時,聚於力,非可一 日成也。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姦邪所利,一日弗 得而饑寒至,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今農夫五 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 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穫冬藏,伐薪樵,治官 府,給「繇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 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自送 往迎來,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復 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其 有者,半買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 子孫以償責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 販賣,操其奇贏,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 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農夫之 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埶,以利 相傾;千里游敖,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此商 人所以兼并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賤商 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故俗之所 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 惡乖迕,而欲國富法立,不可得也。方今之務,莫若使 民務農而已矣。」欲民務農,在於貴粟,貴粟之道,在於 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 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渫。夫能入 粟以受爵,皆有餘者也。取於有餘,以供上用,則貧民 之賦可損,所謂損有餘,補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順 於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 農功。今令民有車騎馬一匹者,復卒三人。車騎者,天 下武備也,故為復卒。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 百步,帶甲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觀之,粟者,王 者大用,政之本務,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迺 復一人耳,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爵者,上之所 擅,出於口而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於地而不乏。夫 得高爵與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於邊, 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

《弭災奏議》
魏·相
[编辑]

臣聞「明主在上,賢輔在下,則君安虞而民和睦。」臣相 幸得備位,不能奉明法,廣教化,理四方,以宣聖德,民 多背本趨末,或有饑寒之色,為陛下之憂,臣相罪當 萬死。臣相知能淺薄,不明國家大體時用之宜,惟民 終始,未得所繇。竊伏觀先帝聖德仁恩之厚,勤勞天 下,垂意黎庶,憂水旱之災,為民貧窮,發倉廩,振乏餒, 「遣諫大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風俗,舉賢良,平冤獄,冠 蓋交道。省諸用,寬租賦,弛山澤波池,禁秣馬酤酒貯 積,所以周急繼困,慰安元元,便利百姓之道甚備。」臣 相不能悉陳,昧死奏故事詔書,凡二十三事。臣謹案: 王法必本於農,而務積聚,量入制用,以備凶災。亡六 年之畜,尚謂之急。元鼎二年,平原、渤「海、太山、東郡溥 被災害,民餓死於道路,二千石不豫慮其難,使至於 此,賴明詔振捄,乃得蒙更生。今歲不登,穀暴騰踊,臨 秋收斂,猶有乏者,至春恐甚,亡以相恤。西羌未平,師 旅在外,兵革相乘,臣竊寒心,宜蚤圖其備。唯陛下留 神元元帥,繇先帝盛德,以撫海內。」上施行其策。又數 表采《易陰陽》及《明堂月令》奏之曰:「臣相幸得備員,奉 職不修,不能宣廣教化,陰陽未和,災害未息,咎在臣 等。臣聞《易》曰:『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四時不忒;聖 王以順動,故刑罰清而民服。天地變化,必繇陰陽。陰 陽之分,以日為紀,曰冬夏至,則八風之序立,萬物之 性成,各有常職,不得相干。東方之神,太昊乘震,執規 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離,執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 乘兌,執矩司秋;北方之神,顓頊乘坎,執權司冬;中央 之神,黃帝乘坤艮,執繩司下土』。」茲五帝所司,各有時 也。東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 方。春興《兌》治則饑;秋興《震》治則華;冬興《離》治則泄,夏 興《坎》治則雹。明王謹於尊天,慎於養人,故「立羲和之 官,以乘四時節,授民事。君動靜以道,奉順陰陽,則日 月光明,風雨時節,寒暑調和。三者得敘,則災害不生, 五穀熟,絲麻遂,草木茂,鳥獸蕃,民不夭疾,衣食有餘。」 若是,則君尊民說,上下亡怨,政教不違,禮讓可興。夫 風雨不時則傷農桑,農桑傷則民饑寒,饑寒在身則 亡廉恥,寇賊姦宄所繇生也。臣愚以為陰陽者,王事 之本,群生之命,自古賢聖,未有不繇者也。天子之義, 必純取法天地,而觀於先聖高皇帝所述《書》,天子所 服第八曰:大謁者臣章受詔長樂宮,曰「令群臣議天 子所服,以安治天下。」相國臣何,御史大夫臣昌,謹與 將軍臣陵,太子太傅臣通等議,「春夏秋冬,天子所服, 當法天地之數,中得人和。故自天子王侯、有土之君, 下及兆民,能法天地,順四時,以治國家,身亡禍殃,年 壽永究,是奉宗廟安天下之大禮也,臣請法之。」中謁 者趙堯舉春,李舜舉夏,兒湯舉秋,貢禹舉冬,四人各職一時。大謁者襄章奏,制曰:「可。」孝文皇帝時,以二月 施恩惠於天下,賜孝弟力田,及罷軍卒祠,死事者,頗 非時節。御史大夫晁錯時為太子家令,奏言其狀:「臣 相伏念陛下恩澤甚厚,然而災氣未息,竊恐詔令有 未合當時者也。願陛下選明經通知陰陽者四人,各 主一時,時至,明言所職,以和陰陽,天下幸甚!」

《災異對》
谷永
[编辑]

「王者以民為基,民以財為本,財竭則下畔,下畔則上 亡。」是以明王愛養基本,不敢窮極,使民如承大祭。今 陛下輕奪民財,不愛民力,發徒起邑,並治宮館,大興 繇役,重增賦斂,徵法如雨,役百乾谿,費疑驪山,靡敝 天下。百姓財竭力盡,愁恨感天,災異婁降,饑饉仍臻, 流散冗食,餧死於道,以百萬數。公家無一年之畜,百 姓無旬日之儲,上下俱匱,無以相救。《詩》云:「殷監不遠, 在夏后之世。」願陛下追觀夏、商、周、秦所以失之,以鏡 考已行,厲精致政,專心反道,絕群小之私客,免不正 之詔。除悉罷北宮私奴車馬媠出之具,止諸繕治宮 室闕,更減賦,盡休力役,存卹振捄困乏之人,以弭遠 方。厲崇忠直,放退殘賊。無使素餐之吏,久尸厚祿,以 次貫行,固執無違,夙夜孳孳,婁省無怠。舊愆畢改,新 德既章,纖介之邪,不復載心,則赫赫大異,庶幾可銷, 天命去就,庶幾可復。唯陛下留神反覆,熟省臣言,諸 夏舉兵,萌在民饑饉而吏不卹,興於百姓困,而賦斂 重,發於下怨離而上不知。《易》曰:「屯其膏,小貞吉,大貞 凶。」《傳》曰:「饑而不損茲謂泰,厥災水,厥咎亡。」《訞辭》曰:「關 動牡飛,辟為無道。臣為非,厥咎亂臣謀篡。」王者遭衰 難之世,有饑饉之災,不損用而大自潤,故凶;百姓困 貧,無以共求,愁悲怨恨,故水。城關,守國之固,固將去 焉,故牡飛。往年郡國二十一傷於水災,禾黍不入;今 年蠶麥咸惡,百川沸騰,江河溢決,大水泛濫,郡國十 五有餘。比年喪稼時過無宿麥,百姓失業,流散群輩。 守關大異較炳。如彼水災浩浩,黎庶窮困如此,宜損 常稅,小自潤之時,而有司奏請加賦,甚繆經義,逆於 民心,布怨趨禍之道也。牡飛之狀,殆為此發。古者穀 不登,虧膳災婁至,損服凶年不墍塗,明王之制也。《詩》 云:「凡民有喪,扶服捄之。」《論語》曰:「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臣願陛下勿許加賦之奏。益減大官、導官、中御府、均 官,掌畜廩犧用度,止尚方織室。京師郡國工服官發 輸造作,以助大司農流恩廣施,振贍困乏。開關梁內 流民,恣所欲之,以救其急。立春,遣使者循行風俗,宣 布聖德,存卹孤寡,問民所苦勞。二千石敕勸耕桑,毋 奪農時,以慰綏元元之心,「防塞大姦之隙,諸夏之亂 庶幾可息。」

《言時事議》
劉陶
[编辑]

當今之憂,不在於貨,在乎民饑。竊見比年已來,良苗 盡於蝗螟之口,杼柚空於公私之求,所急朝夕之餐, 所患靡盬之事,豈謂錢貨之厚薄,銖兩之輕重哉?就 使當今沙礫化為南金,瓦石變為和玉,使百姓渴無 所飲,饑無所食,雖皇羲之純德,唐虞之文明,猶不能 以保蕭牆之內也。蓋民可百年無貨,不可一朝有饑, 故食為至急也。議者不達農殖之本,多言鑄冶之便。 蓋萬人鑄之,一人奪之,猶不能給,況今一人鑄之,則 萬人奪之乎?雖以陰陽為炭,萬物為銅,役不食之民, 使不饑之士,猶不能足無厭之求也。

《上便宜事》
郎顗
[编辑]

臣聞「天道不遠,三五復反。今年少陽之歲,法當乘起, 恐後年已往,將遂驚動,涉歷天門,災成戊己。今春當 旱,夏必有水,臣以六日七分,候之可知。」夫災眚之來, 緣類而應。行有玷缺,則氣逆於天;精感變出,以戒人 君。王者之義,時有不登,則損滋徹膳。數年以來,穀收 稍減,家貧戶饉,歲不如昔。百姓不足,君誰與足?水旱 之災,雖尚未至,然君子遠覽,防微慮萌。《老子》曰:「人之 饑也,以其上食稅之多也。」故孝文皇帝綈袍革舄,木 器無文,約身薄賦,時致升平。今陛下聖德中興,宜遵 前典,惟節惟約,天下幸甚。《易》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是故高宗以享福,宋景以延年。《易傳》曰:「陽無德則旱, 陰僭陽亦旱。」陽無德者,人君恩澤不「施於人也;陰僭 陽者,祿去公室,臣下專權也。自冬涉春,訖無嘉澤,數 有西風,反逆時節。朝廷勞心,廣為禱祈,薦祭山川,暴 龍移市。」臣聞皇天感物,不為偽動,災變應人,要在責 己。若令雨可請降,水可禳止,則歲無隔并,太平可待。 然而災害不息者,患不在此也。「立春以來,未見朝廷 賞錄有功,表顯有德,存問孤寡,賑恤貧弱,而但見洛 陽都官,奔車東西,收繫纖介,牢獄充盈。臣聞恭陵火 處,比有光曜,明此天災,非人之咎。」丁丑,大風掩蔽天 地。風者號令,天之威怒,皆所以感悟人君忠厚之戒。 又連月無雨,將害粟麥,若一穀不登,則饑者十三四 矣。陛下誠宜廣被恩澤,貸贍元元。昔堯遭九年之水, 人有「十載之蓄」者,簡稅防災,為其方也。願陛下早宣 德澤,以應天功。若臣言不用,朝政不改者,立夏之後, 乃有澍雨,於今之際,未可望也。若政變於朝而天不雨,則臣為誣上,愚不知量,分當《鼎鑊》。

《與西陽令孔德琰書》
魏·應璩
[编辑]

嘉麥,禎祥惟日未久,不圖飛蝗,一旦至止,知恤蒸庶, 念存良苗,親發赫斯,爰整其旅,鮐背之叟,皓首之嫠, 莫不負戈奔走於道路,旌表曜於白日,黿鼉震於雷 動,以此掃敵,必將席卷,況於微蟲,能無驚駭,卓茂治 密,恭在中牟,時雖有災,未若斯勤,亦猶子賤鳴琴,巫 馬出入,勞逸有殊,立功惟一。重雲北興,不降靈雨,麗 此二災,憂心忡惙。逐蝗之道,謹聞教矣。不審致禳將 以何物?文王修德,以厭地震,湯禱桑林,致克豐雨。宜 修善政,以慰民望。

《諫孫皓疏》
陸凱
[编辑]

臣聞「國無三年之儲,謂之非國」,而今無一年之畜,此 臣下之責也。而諸公卿位處人上,祿延子孫,曾無致 命之節,匡救之術,苟進小利於君,以求容媚,荼毒百 姓,不為君計也。自從孫弘造義兵以來,耕種既廢,所 在無復輸入,而分一家,父子異役,廩食日張,畜積日 耗,民有離散之怨,國有露根之漸,而莫之恤也。民力 困窮,鬻賣兒子,調賦相仍,日以疲極。所在長吏,不加 隱括。加有監官,既不愛民,務行威勢,所在騷擾,更為 煩苛。民苦二端,財力再耗,此為無益而有損也。願陛 下一息此輩,矜哀孤弱,以鎮撫百姓之心。此猶魚鱉 得免毒螫之淵,鳥獸得離羅網之綱,四方之民襁負 而至矣。如此,民可得保先王之國存焉。

《節省奏議》
齊·獻王攸
[编辑]

詔以比年饑饉,議所節省。攸奏議曰:「臣聞先王之教, 莫不先正其本。務農重本,國之大綱。當今方隅清穆, 武夫釋甲,廣分休假,以就農業,然守相不能勤心恤 公,以盡地利。昔漢宣嘆曰:『與朕理天下者,惟良二千 石乎』!勤加賞罰,黜陟幽明,於時翕然,用多名守。計今 地有餘羨而不農者眾,加附業之人,復有虛假,通天 下之謀,則饑者必不少矣。今宜嚴敕州郡,檢諸虛詐 害農之事,督實南畝,上下同奉所務,則天下之穀,可 復古政,豈患於暫一水旱,便憂饑餒哉!考績黜陟,畢 使嚴明,畏威懷惠,莫不自厲。又都邑之內,游食滋多, 巧伎末業,服飾奢麗,富人兼美,猶有魏之遺弊。染化 日淺,靡財害穀,動復萬計。宜申明舊」法,必禁絕之,使 去奢節儉,不奪農時,畢力稼穡,以實倉廩,則榮辱禮 節,由之而生,興化反本,於茲為盛。

《水災疏》
杜預
[编辑]

詔曰:「今年霖雨過差,又有蟲災。潁川、襄城自春以來, 略不下種,深以為慮。主者何以為百姓計,促處當之。」 杜預上疏曰:「臣輒思惟,今者水災,東南特劇,非但五 稼不收,居業并損,下田所在停污,高地皆多磽塉,此 即百姓困窮,方在來年。雖詔書切告長吏二千石,為 之設計,而不廓開大制,定其趣舍之宜,恐徒文具,所 益蓋薄。當今秋夏蔬食之時,而百姓已有不贍,前至 冬春,野無青草,則必指仰官穀以為生命,此乃一方 之大事,不可不豫為思慮者也。」臣愚謂既以水為困, 當恃魚菜螺蚌,而洪波汎濫,貧弱者終不能得。今者 宜大壞兗、豫州東界諸陂,隨其所歸而宣導之,庶令 饑者盡得水產之饒。百姓不出境界「之內,旦暮野食, 此目下日給之益也。水去之後,填淤之田畝收數鍾, 至春大種五穀,五穀必豐,此又明年之益也。臣前啟 典牧種牛,不供耕駕,至於老不穿鼻者,無益於用,而 徒有吏士穀草之費。歲送任駕者甚少,尚復不調習, 宜大出賣以易穀,及為賞直。」詔曰:「孳育之物,不宜減 散。」事遂停,寢,問主者。「今典虞右典牧種產牛,大小相 通,有四萬五千餘頭,苟不益世用,頭數雖多,其費日 廣。古者匹馬丘牛,居則以耕,出則以戰,非如豬羊類 也。今徒養宜用之牛,終為無用之費,甚失事宜。東南 以水田為業,人無牛犢。今既壞陂,可分種牛三萬五 千頭,以付二州將吏士庶,使及春耕,穀登之後,頭責 三百」斛,是為化無用之費,得運水次成穀七百萬斛, 此又數年後之益也。加以百姓降丘宅土,將來公私 之饒,乃不可計。其所留好種萬頭,可即令右典牧都 尉官屬養之。人多畜少,可並佃牧地,明其考課。此又 三魏近甸,歲當復入數千萬斛,穀牛又皆當調習,動 可駕用,皆今日之可全者也。

《弭災對》
阮种
[编辑]

臣聞「天生蒸庶,樹君以司牧之。人君道洽則彝倫攸 敘,五福來備。若政有愆失,刑理頗僻,則庶徵不應,而 淫亢為災。」此則天人之理,而興廢之由也。昔之聖王, 政道備而制先具,軌人以務致之於本,是以雖有水 旱之眚,而無饑饉之患也。自頃陰陽隔并,水旱為災, 亦猶期運之致。不然,則亦有司之不帥,不能宣承聖 德,以贊揚大化,故和氣未降而人事未敘也。方今百 姓凋弊,公私無儲,誠在於休役靜人,勸嗇務分,此其 救也。人之所患,由於役煩網密而信道未孚也。役煩 則百姓失業,網密則下背其誠,信道未孚則人無固

志,此則損益之至務,安危之大端也
考證

《諫慕容皝賦牛田》
封裕
[编辑]

臣聞「聖王之宰國也,薄賦而藏於百姓,分之以三等 之田,十一而稅之,寒者衣之,饑者食之,使家給人足, 雖水旱而不為災者,何也?」高選農官,務盡勸課。人治 周田百畝,亦不假牛力。力田者受旌顯之賞,惰農者 有不齒之罰。又「量事置官,量官置人,使官必稱須,人 不虛位。度歲入多少,裁而祿之。供百寮之外,藏之太 倉,三年之耕,餘一年之粟,以斯而積,公用於何不足, 水旱其如百姓何?」雖務農之令屢發,二千石令長,莫 有志勤在公,銳盡地利者。故漢祖知其如此,以墾田 不實,徵殺二千石以十數。是以明、章之際,號次升平。 自永嘉喪亂,百姓流亡,中原蕭條,千里無煙,饑寒流 殞,相繼溝壑。先王以神武聖略,保全「一方,威以殄姦, 德以懷遠,故九州之人,塞表殊類,襁負萬里,若赤子 之歸慈父。流人之多舊土,十倍有餘,人殷地狹,故無 田者十有四焉。殿下以英聖之資,克廣先業,南摧彊 趙,東滅句麗,開境三千,戶增十萬,繼武闡廣之功,有 高西伯。宜省罷諸苑,以業流人,人至而無資產者,賜 之以牧牛。人既殿下」之人,牛豈失乎?善藏者藏於百 姓,若斯而已矣。邇者深副樂土之望,中國之人,皆將 《壺飧》奉迎,石季龍誰與居乎?且魏晉雖道消之世,猶 削百姓不至於七人,特官牛田者,官得六分,百姓得 四分,私牛而官田者與官中分,百姓安之,人皆悅樂。 臣猶曰非明王之道,而況增乎?且水旱之厄,堯、湯所 不免,「王者宜濬治溝澮,循鄭、白、《西門史》起灌溉之法, 旱則決溝為雨,水則入於溝瀆,上無雲漢之憂,下無 昏墊之患。句麗、百濟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勢所徙, 非如中國,慕義而至,咸有思歸之心。今戶垂十萬,浹 湊都城,恐方將為國家深害。宜分其兄弟宗屬,徙於 西境諸城。撫之以恩,檢之以法,使不得散在居人,知 國之虛實。今中原未平,資畜宜廣,官司猥多,游食不 少。一夫不耕,歲受其饑,必取於耕者而食之。一人食 一人之力,游食數萬,損亦如之,安可以家給人足,治 致升平?殿下降覽古今之事多矣,政之巨患,莫甚於 斯。其有經略出世,才稱時求者,自可隨須,置之列位。 非此已往,其耕而食,蠶而衣」,亦天之道也。

《孔季恭羊元保沈曇慶傳後論》
宋·書
[编辑]

史臣曰:「江南之為國盛矣。雖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 於外奉貢賦,內充府實,止於荊、揚二州。自漢氏以來, 民戶彫耗,荊楚四戰之地,五達之郊,井邑殘亡,萬不 餘一也。自元熙十一年馬休之外奔,至於元嘉末,三 十有九載,兵車勿用,民不外勞,役寬務簡,氓庶繁息, 至餘糧栖畝,戶不夜扃,蓋東西之極盛也。既揚部分」 析,境極江南,考之漢域,惟丹陽、會稽而已。自晉氏遷 流,迄於太元之世,百許年中,無風塵之警,區域之內 晏如也。及孫恩寇亂,殲亡事極自此以至大明之季, 年踰六紀,民戶繁育,將曩時一矣。地廣野豐,民勤本 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會土帶海傍湖,良疇亦數 十萬頃,膏腴上地,畝直一金,鄠、杜之間,不能比也。荊 城跨南楚之富,揚部有全吳之沃,魚鹽杞梓之利,充 牣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而田家作苦,役難 利薄,亙歲從務,無或一日非農。而經稅橫賦之資,養 生送死之具,莫不咸出於此。穰歲糶賤,糶賤則稼苦; 饑年糴貴,糴貴則商倍。常平之議,行於漢世。元嘉十 三年,東土潦浸,民命棘矣。太祖省費減用,開倉廩以 振之,病而不凶,蓋此力也。大明之末,積旱成災,雖敝 同往,困而救非昔主,所以「病未半古,死已倍之,并命 比室,口減過半。若常平之計,興於中年,遂切扶患,或 不至是。若籠以平價,則官民優」,議屈當時,蓋由於此。

《曲赦丹陽等四郡詔》
梁·江淹
[编辑]

門下:「朕興言民瘼,昧旦求政,所以庶存簡惠,緝茲治 道。而玉燭未調,祥風尚鬱。京輔及三吳,昔歲水災,秋 登既罕,今茲厲疾,罹患者多。納隍之歎,為矜良深。可 曲赦揚州所統丹陽、吳興,南徐州所統義興等四郡。 其遭水尢劇之縣,自今年以前,三調未充,而虛例已 畢。官長局吏,應共備償者,雖即事為愆,情在可亮,外」 詳所除,以弘優澤。

《水災疏》
北魏·崔楷
[编辑]

臣聞「有國有家者,莫不以萬姓為心」,故矜傷軫於造 次,求瘼結於寢興。黎民阻饑,唐堯致歎;眾庶斯饉,帝 乙罰己。良以為政與農,實繫民命,水旱緣茲以得濟, 夷險用此而獲安。頃東北數州,頻年淫雨,長河激浪, 洪波汨流,川陸連濤,原隰通望,彌漫不已,汎濫為災。 戶無擔石之儲,家有藜藿之色。華壤膏腴,變為舄鹵; 菽麥禾黍,化作萑蒲。斯用痛心徘徊,潸然佇立也。昔 洪水為害,四載流於《夏書》;九土既平,攸同紀自《虞誥》。 亮由君之勤恤,臣用劬勞,日昃忘餐,宵分廢寢。伏惟 皇魏握圖臨宇,㹅契裁極,道敷九有,德被八荒。槐階 棘路,實維英哲;虎門麟閣,實曰賢明。天地函和,日月 光曜。自比定、冀水潦,無歲不饑;幽、瀛「川河,頻年汎溢, 豈是陽九厄會,百六鍾期?故以人事而然,非為運極昔魏國鹹舄,史起哂之,茲地荒蕪,臣實為取。不揆愚 瞽,輒敢陳之。計水之湊下,浸潤無間,九河通塞,屢有 變改,不可一準古法,皆循舊隄。何者?河決瓠子,梁楚 幾危。宣防既建,水還舊跡,十數年間,戶口豐衍。又決 屯氏,兩川分流東北「數郡之地,僅得支存。及下通靈 鳴水田一路,往昔膏腴,十分病九,邑居凋離,墳井毀 滅。良由水大渠狹,更不開瀉,眾流壅塞,曲直乘之所 致也。至若量其逶迤,穿鑿涓澮,分立隄堨,所在疏通, 預決其路,令無停蹙,隨其高下,必得地形,土木參功, 務從便省,使地有金隄之堅,水有非常之備,鉤連相 汪,多置水口,從河入海。遠爾逕過,瀉其墝潟,泄此陂 澤。九月農罷,量役計功,十月昏正,立匠表度,縣遣能 工,麾畫形勢,郡發明使,籌察可否,審地推岸,辨其脈 流,樹板分崖,練厥從往,別使案檢,分部是非。瞰睇川 原,明審通塞,當境修治,不勞役遠。終春自罷,未須久 功。」即以高下營田,因於水陸,水種秔稻,陸「藝桑麻,必 使室有久儲,門豐餘積。」其實上葉禦災之方,亦為中 古井田之利,即之近事,有可比倫。江淮之南,地勢洿 下,雲雨陰霖,動彌旬月。遙途遠運,惟用舟艫;南畝畬 菑,微事耒耜。而眾庶未為饉色,黔首罕有饑顏。豈天 德不均,致地偏罰?故是地勢異圖,有茲豐餒。臣既鄉 居水際,目睹荒殘,每思鄭白,屢想王李,夙宵不寐,「言 念皇家。愚誠丹款,實希效力,有心螢爝,乞蹔施行。使 數州士女,無廢耕桑之業;聖世洪恩,有賑饑荒之士。」 鄴宰深笑,息自一朝,臣之至誠,申於今日。

詔曰:「頻年水旱為患,黎民阻饑,靜言念之,昃不違食。 鑒此事條,深協在慮。但計畫功廣,非朝夕可合,宜付 外量聞。」事遂施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