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第172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七十二卷 |
第一百七十二卷目錄
漕運部彙考十八
圖書編二〈漕河總敘 河漕全圖〉
食貨典第一百七十二卷
漕運部彙考十八
[编辑]《圖書編二》
[编辑]漕河總敘
[编辑]國朝黃河入運。洪武元年,河決曹州,從雙河口入魚 臺。大將軍徐達開塌場口入於泗以通運。時戴村未 壩,《汶》由坎河注海,運阻,故引河入塌場以濟之。二十 四年,河決陽武東南,由陳、潁入淮,而元故會通河悉 淤。永樂九年以濟寧同知潘叔正言,命尚書宋禮役 丁夫一十六萬五千,濬會通河。乃開新河,自汶上縣 袁家口左陟二十里,至壽昌之沙灣,接舊河,九閱月 而成。侍郎金純從汴城金龍口下達塌場口,經二洪 南入淮。漕事定,為「罷海運。」正統十三年,河決滎陽,衝 張秋。尚書石璞、侍郎王永和、都御史王文相繼塞之, 弗績。景泰四年,都御史孫有貞役丁夫五萬八千,作 九堰八閘,以制水勢,塞之凡十有八月而成。弘治三 年,河決原武,支流為三:一決封丘金龍口,漫祥符,下 漕、濮,衝張秋長堤;一出中牟,下尉氏;一氾濫儀封、考 成、歸德,入於宿。以布政使徐恪言,命侍郎白昂役丁 夫二十五萬塞之。弘治五年復決金龍口,潰黃陵岡, 再犯張秋。侍郎陳政治之弗績。六年,訛言沸騰,有云 「河不可治,宜復海運。」有云:「陸運雖費,餉事亦辦。」朝議 弗之是也,乃命都御史劉大夏、平江伯陳銳,役丁夫 十三萬有奇。一濬蘇家渡口,開新河,道水南行,由中 牟至潁川,東入於淮;一濬四府營淤河,由陳留至歸 德分為二派:一由宿遷小河口入淮,一由亳州渦河 入淮。分土命工,始塞張秋,二年告成。自是河南歲計 河工矣。正德四年,河東決曹縣楊家口,趨沛縣之飛 雲橋入運,患之。工部侍郎崔巖役丁夫四萬二千有 奇,塞垂成暴漲之潰。巖以憂去,侍郎李鏜代之,四月 弗績,盜起而罷。七年,都御史劉愷築大堤,自魏家灣 至雙堌集,亙八十餘里。都御史趙璜又堤三十里,績 之。嘉靖六年,河決曹、單城武楊家口、梁靖口、吳士舉 莊,衝雞鳴臺。七年,淤廟道口三十里。都御史盛應期 開趙皮寨、白河諸支流,殺水勢。役丁夫五萬八千,三 月而成。乃議開夏村新河,役夫九萬八千。閱月,朝議 不一,罷之。八年,飛雲橋之水,北徙魚臺、谷亭,舟行閘 面。九年,由單縣侯家林決塌場口,衝谷亭。十一年、十 二年,水境不耗。十三年,廟道口淤,都御史劉天和役 丁夫一十四萬三千九百九十四濬之。四月始成,而 忽由趙皮寨向亳、泗,俄驟溢而東,向梁靖口,漸奔坌 河口東出,谷亭之流遂絕。運河淤,二洪阻涸。秋冬,忽 自河南夏邑縣大丘四村諸集攻開數口,轉向東北, 流經蕭縣城之南,仍出徐州小浮橋下濟二洪,趙皮 寨俄塞。十九年決野雞岡,由渦河經亳州入淮,二洪 大涸。兵部侍郎王以旂開李景高攴河一道,引水出 徐洪濟,役丁夫七萬有奇,八月而成,尋淤。二十六年 決曹縣衝亭,運河不淤。三十二年決房村,約淤三十 里。都御史曾鈞役丁夫五萬六千有奇,濬之,二月而 成。三十七年,新集淤,七月忽向東北衝成大河。而新 集河由曹縣循夏邑丁家道、司家道出蕭縣薊門,由 小浮橋入洪,七月淤,凡二百五十餘里。趨東北走段 家口,折為六股,曰「大溜溝、小溜溝、秦溝、濁河、胭脂溝、 飛雲橋」,俱由運河至徐洪。又分一股,由碭山堅城集、 下郭貫樓,又析五小股為龍溝、毋河、梁樓溝、楊氏溝、 胡店溝,亦由小浮橋會徐洪河,分為十一流,遂不淤。 然分多則水力弱,水力弱則并淤之幾也。四十年七 月,河果大淤。郭貫樓、游平全河逆行,自沙河至徐州 俱入北股,至漕縣崇朴集而下,北向分二股:內南之 一遶沛縣戚山、徐州楊家集,入秦溝,至徐州北;一遶 豐縣華山北。又分二股:南之一自華山東馬村集漫 入秦溝,接大小「溜溝,泛濫入運河,達徐北。一大股自 華山向東北,由三教堂出飛雲橋,而又分十三股,或 橫截,或逆流,入漕河,至胡陵城口,漫散胡坡達徐,從 沙河至二洪,浩渺無際,而河變極矣。」八月,少保、尚書 朱衡乃請開盛應期新河,濬流留城舊河。同都御史 潘季馴開新河,自南陽達留城一百四十一里有奇; 濬舊河,自留城達境山五十三里有奇,役丁夫九萬 一千八閱月而成。七月,河復決沛縣,衝運河,而運河 亦由胡陵城口入湖坡。九月,馬家橋堤成,水始南趨 秦溝。冬,沛流遂斷。隆慶元年正月,河南衝濁河雞爪 溝入洪。二年專由秦溝入河,而河南北諸支河悉併秦溝。三年、四年,河大漲,徐州上下悉為巨浸。舟行梁 山之麓,而茶城至呂梁兩岸為山所束,不得下,又不 得決。五年,乃自雙溝而下,北決由房口、曹房口、青羊 口,南決關家口、曲頭集口、馬家淺口、閻張家、擺渡口、 王家口、房家口、白浪淺口,凡十一口。枝流既散,幹流 遂微,乃淤自匙頭灣八十里,而河變又極矣。議者欲 棄幹河,而行舟於曲頭集、大枝間。冬初水落,則幹已 平沙,而枝復阻淺,損漕舟千有奇。則又議棄黃河運, 而膠河、泇河、海運紛沓焉,莫可歸一。都御史潘季馴 乃役丁夫五萬,開匙頭灣,僅僅一溝,遂塞十一口,併 衝溝溝大疏導,而八十里之故道漸復。明年議大堤 兩岸,北堤起磨臍溝迄邳州之直河;南堤起離林鋪 迄宿遷之小河口。六年二月,少保尚書朱衡、兵部侍 郎萬恭至,悉罷膠泇之議,而一意事徐、邳河,役丁夫 五萬有奇,分工畫地而築之。夏四月,兩堤成,各延袤 三百七十里,始列鋪布夫議修,如河南、山東黃河例, 河乃安。運通。萬曆元年,運又大,通議始定。夫黃河有 幹有枝,嘉靖四十四年以前,析十一枝上「流,而復歸 於徐州之幹河,故幹通而枝淤。隆慶五年以前,析十 一枝上決,而不歸於邳州之幹河,故枝通而幹淤。若 植木焉,枝榮則幹瘁,幹榮則枝瘁。與其瘁幹,孰若瘁 枝?治河者與其枝通,孰若幹通?」故黃河合流,防守為 難。然運之利也,國家全藉河運。往事鏡之,何嘗一年 廢脩守哉?或者欲分河以苟免脩守之勞,而不欲事 堤以圖永餉道之利,又不虞「河分之易淤,隄廢之易 決,其未達祖宗之所以事河,與河之所以利運」者。余 故備著於篇,大智者採擇焉。
河漕全圖
河漕全圖
此處缺少一幅插圖。請考慮協助將書中此處的圖片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以Imperial Encyclopaedia - Foods and Other Articles of Commerce - pic070.png、.jpg或.svg命名。 |
{{{2}}}
河漕全圖
,{{{2}}}
此處缺少一幅插圖。請考慮協助將書中此處的圖片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以Imperial Encyclopaedia - Foods and Other Articles of Commerce - pic080.png或.svg命名。 |
河漕全圖
此處缺少一幅插圖。請考慮協助將書中此處的圖片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以Imperial Encyclopaedia - Foods and Other Articles of Commerce - pic080.png、.jpg或.svg命名。 |
{{{2}}}
河漕全圖
,{{{2}}}
此處缺少一幅插圖。請考慮協助將書中此處的圖片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以Imperial Encyclopaedia - Foods and Other Articles of Commerce - pic090.png或.svg命名。 |
河漕全圖
此處缺少一幅插圖。請考慮協助將書中此處的圖片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以Imperial Encyclopaedia - Foods and Other Articles of Commerce - pic090.png、.jpg或.svg命名。 |
{{{2}}}
河漕全圖
,{{{2}}}
此處缺少一幅插圖。請考慮協助將書中此處的圖片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以Imperial Encyclopaedia - Foods and Other Articles of Commerce - pic100.png或.svg命名。 |
河漕全圖
此處缺少一幅插圖。請考慮協助將書中此處的圖片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以Imperial Encyclopaedia - Foods and Other Articles of Commerce - pic100.png、.jpg或.svg命名。 |
{{{2}}}
河漕全圖
,{{{2}}}
此處缺少一幅插圖。請考慮協助將書中此處的圖片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以Imperial Encyclopaedia - Foods and Other Articles of Commerce - pic110.png或.svg命名。 |
河漕全圖
此處缺少一幅插圖。請考慮協助將書中此處的圖片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以Imperial Encyclopaedia - Foods and Other Articles of Commerce - pic110.png、.jpg或.svg命名。 |
{{{2}}}
河漕全圖
,{{{2}}}
此處缺少一幅插圖。請考慮協助將書中此處的圖片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以Imperial Encyclopaedia - Foods and Other Articles of Commerce - pic120.png或.svg命名。 |
河漕全圖
此處缺少一幅插圖。請考慮協助將書中此處的圖片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以Imperial Encyclopaedia - Foods and Other Articles of Commerce - pic120.png、.jpg或.svg命名。 |
{{{2}}}
河漕全圖
,{{{2}}}
此處缺少一幅插圖。請考慮協助將書中此處的圖片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以Imperial Encyclopaedia - Foods and Other Articles of Commerce - pic127。.png或.svg命名。 |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