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大清㑹典則例 (四庫全書本)/卷0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七十四 欽定大清㑹典則例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七十五
  禮部
  祠祭清吏司
  祭統
  一凡祀分三等
  圜丘
  方澤
  祈穀
  雩祀
  太廟
  社稷為大祀
  日
  
  前代帝王
  先師孔子
  先農
  先蠶
  天神
  地祇
  太歳為中祀
  先醫
  關帝
  火神
  北極佑聖真君
  東嶽
  都城隍
  黑龍潭
  玉泉山等廟
  礮神
  司土
  司工
  窰神
  倉神
  門神
  賢良祠
  昭忠祠
  雙忠祠
  定南武壯王孔有徳
  果毅公諡宏毅額宜都果毅公諡恪僖遏必隆大學士忠達公諡文襄圖海
  定南將軍承恩公諡勤襄佟圖賴安北將軍承恩公諡忠勇佟國綱内大臣承恩公諡端純佟國維
  内大臣承恩公諡恪僖哈什屯尚書承恩公諡敏果米思翰承恩公諡莊慤李榮保等祠為羣祀
  一按期題請
  郊
  廟祭祀於前二歳之十月由部劄欽天監按祀典應卜日者豫擇吉期册開送部由部於前一嵗之正月開列所選吉日並諸祀之歳有定日者具疏以
  
  命下通行直省一例遵行劄行太常寺按祀期豫行題奏○乾隆十四年奏準每嵗各祭祀嗣後由禮部劄行欽天監恭選吉期具題奉
  㫖之後交太常寺按期豫行題請以符周禮大宗伯
  卜日肆師以嵗時序祭祀之義
  一齋戒由部行文吏兵二部轉行文武衙門將應入齋戒職名於祭祀前十日開送太常寺宗室鎮國將軍以下奉恩將軍以上宗室覺羅都統以下叅領輕車都尉佐領以上文職覺羅尚書以下員外郎並員外郎品級官以上均由宗人府開送八旗滿洲䝉古漢軍公侯伯以下輕車都尉佐領以上滿漢文職大學士以下員外郎並員外郎品級官以上均由吏部開送漢武職冠軍使由鑾儀衞叅將游擊由步軍統領衙門開送齋戒日不理刑名不辦事有𦂳要事仍辦不燕會不聽音樂不入内寢不問疾弔喪不飲酒不食葱韮薤蒜不祈禱不祭神不掃墓前期一日沐浴有炙艾體氣殘疾瘡毒未愈者皆不陪祀○順治八年定大祀致齋三日中祀致齋二日各衙門均設齋戒木牌○十四年
  世祖章皇帝大祀
  圜丘在大内致齋二日在
  壇内齋宫致齋一日陪祀各官均赴
  壇齋宿○康熙三十二年題準陪祀致齋各官有期服者一年不得與齋戒大功小功緦麻殁在
  京師者一月不得與齋戒在
  京聞訃者十日不得與齋戒○雍正五年
  
  壇
  廟祭祀理宜潔淨齋戒嗣後命御史二人各部院衙門司官二人每旗賢能官各一人内務府官二人三旗侍衞二人前往
  壇内稽察其齋戒臨近時將旗下大臣職名具奏朕酌量遣往稽察欽此○又議準應齋戒陪祀各官遇有期年以下之服該衙門豫咨都察院注册臨祭祀時復咨都察院對冊有揑報者題叅○九年議準六科給事中監察御史凡遇祭祀咸令齋戒○十年
  諭國家典禮首重祭祀每齋戒日期必檢束身心竭誠致敬不稍放逸始可以嚴昭事而格神明朕遇齋戒之日至誠至敬不但殿庭安設銅人即坐臥之處亦書齋戒牌存心警惕須臾弗忘至内外大小官員雖設齋戒牌於官署但恐言動起居之際稍有褻慢即非致齋嚴肅之義考明代祀典凡陪祀及執事之人有懸祀牌之例今酌定齋牌之式令陪祀各官佩著心胷之間使觸目警心恪恭罔懈並得彼此觀瞻益加省惕其於明禋大典愈昭虔潔著傳諭各部院八旗並直省文武官一例遵行欽此○又奏準大祀中
  祀凡
  親詣行禮太常寺先期行文左右兩翼前鋒統領下五旗䕶軍統領將應齋戒之前鋒統領䕶軍統領曁前鋒叅領䕶軍叅領對品之署副䕶軍叅領等各職名詳悉開送太常寺以便散給齋牌○十一年覆準向例各衙門齋戒官職名皆先期行文太常寺轉送都察院稽察但稽察齋戒大臣無齋戒官職名無慿稽察嗣後齋戒之期各部院及八旗齋戒官除照舊知會太常寺轉送都察院外再造冊一本並送該寺存貯竢
  欽㸃八旗大臣後令赴寺領取按冊稽察如各衙門八旗不豫造冊移送者著稽察齋戒大臣叅奏交與該部將經管造冊官照例議處○又覆準文武官有署理協辦兼幾處行走者或在本任衙門或在署理協辦衙門齋宿於冊送太常寺時注明冊内以便稽察○乾隆元年議準
  太廟
  社稷均繫大祀應照
  
  地
  祈穀之例凡陪祀執事各官均令在該衙門齋宿稽察齋戒大臣侍衞嚴行稽察○七年議準外省文職自督撫以下道府以上武職自將軍都統副都統提鎮以下協領叅將以上見任來京凡值祭祀耕耤之期各由吏部兵部先期取齋戒職名照例咨部及太常寺或偶因事故不能從祀者準於冊内注明其陪祀之人於應齋戒日期均在附近地方齋宿仍於職名下聲明齋所以便稽察届期投遞職名○又議準大祀
  
  地
  皇帝於大内致齋二日
  壇内齋宫致齋一日王以下公以上均於府第齋戒二
  
  壇外齋宿一日宗室奉恩將軍以上在該衙門齋戒二
  
  壇外齋宿一日八旗滿洲蒙古漢軍輕車都尉佐領以上滿漢文職員外郎並員外郎品級官以上漢武職冠軍使叅將游擊以上均在部院衙門及各該衙門齋宿二日外任來京官文職道府以上武職協領副將以上在附近地方齋宿二日前祀一日各赴
  壇外齋宿如遣官恭代王公不齋戒各官在署致齋三
  日○饗
  太廟祭
  社稷王公在府第致齋三日文官郎中並郎中品級官以上武官冠軍使輕車都尉叅將游擊以上在署齋戒三日
  
  月
  前代帝王
  先師
  先農之祭王公在府第致齋二日文武各官在私第齋戒二日遣官致祭王公均不致齋○乾隆七年初建
  先蠶壇
  皇后親饗
  先蠶之神致齋二日固倫公主福晉以下鄉君鎮國公夫人以上文官副都御史命婦武官二品大臣命婦以上無事故者均陪祀由内務府移各該衙門知照本人於前期二日齋戒届期詣
  壇行禮○如遣
  妃致祭公主福晉命婦致齋同○十四年
  諭凡遇齋戒有衙署之大臣皆在各該衙門齋宿侍衞在侍衞教場齋宿此定例也近來有衙署之大臣内往往因兼別任不在該衙門齋宿而別㝷他處齋宿者侍衞等尚有稽察之人大臣等不在公所齋宿其他處則稽察所不到雖云㝷他處齋宿究與在家何異凡祭祀齋宿者特以將其潔敬之意所關甚鉅此皆日久漸滋之陋習嗣後凡遇齋戒有衙署之大臣雖兼別職務著在各該衙門齋宿其無衙署之領侍衞内大臣散秩大臣等著在紫禁城内齋宿違者經朕察出定行治罪御前侍衞等亦著在紫禁城内齋宿欽此○十九年奏準大祀
  
  地
  頒勅羣臣在京各衙門豫書於版凡有事於
  圜丘
  方澤
  祈穀
  雩祭均前期三日陳設公署正堂各官致齋以竢陪祀
  及恭與執事
  一
  御齋宫乾隆七年
  諭朕惟
  郊壇祭祀必致誠敬以薦明禋歴來前期齋戒悉遵舊
  制往宿別殿今
  郊壇建有齋宫若於致祭之期親詣齋宫更為祗肅該
  部詳酌妥議具奏欽此○又
  諭
  天壇
  地壇舊制建有齋宫年久傾圯未經繕修朕意於大祀前期致誠赴壇齋宿行禮其應如何修建之處該部即前往相視繪圖呈覽至興修之時著委内務府熟諳工程之人仍會同工部太常寺委官一同監修欽此○又
  
  日
  月壇舊有之具服殿該部亦前往相視應作如何修理詳細妥議具奏欽此遵
  旨議準
  圜丘
  祈穀二壇共有齋宫一所
  方澤壇
  先農壇各有齋宫一所
  日
  月壇各有具服殿一所
  圜丘
  祈穀
  方澤如遇
  親詣行禮應於別殿齋戒二日
  齋宫一日或遣官恭代亦令該承祭官詣壇齋宿
  
  月
  先農等壇均繫中祀致齋二日如遇
  親詣行禮止於別殿齋戒至應行修葺之處交與該
  衙門敬謹辦理
  一玉六等冬日至大祀
  圜丘孟春
  祈穀孟夏
  常雩用蒼璧夏日至大祭
  方澤用黄琮朝
  日赤璧夕
  月白璧均貯太常寺庫中祭
  社黄珪祭
  稷青珪貯本壇神庫均祭則陳之旣事藏之
  一制帛七等冬日至祀
  天於
  圜丘用郊祀制帛十有二遇告祀用告祀制帛一色均
  
  配位奉先制帛各一色白
  大明位禮神制帛一色赤
  夜明位禮神制帛一色白
  星辰位禮神制帛十有一色青赤黄黑各一白七雲雨風雷位禮神制帛四色青白黑黄各一
  祈穀
  雩祀均用告祀制帛一色青
  配位
  從壇帛均與冬日至大祀同夏日至祭
  地於
  方澤用郊祀制帛一遇祭告用告祀制帛一色均黄配位奉先制帛各一色白
  五嶽
  五鎭禮神制帛五青赤黄白黑各一
  五陵山禮神制帛五色白
  四海禮神制帛四各如其方色
  四瀆禮神制帛四色黑饗
  太廟每位用奉先制帛一東廡每位展親制帛一西廡
  每位報功制帛一色皆白祭
  社稷禮神制帛四色黑朝
  日禮神制帛一色赤夕
  月禮神制帛一色白
  從壇禮神制帛十有一色青赤黄黑各一白七饗
  前代帝王每位禮神制帛一色白兩廡每位素帛一
  
  先師正位曁四配禮神制帛各一十二哲兩廡均分
  東西禮神制帛各一色皆白
  崇聖祠正位每位用禮神制帛一配位東西共禮神制帛四兩廡禮神制帛各一色皆白饗
  先農
  先蠶均禮神制帛一色青祀
  天神祭
  地祇
  雲雨風雷為四壇禮神制帛四色青白黑黄各一嶽鎭五陵山海瀆為五壇
  京畿名山大川及天下名山大川為四壇禮神制帛二十有七色青三赤三黄二黑七白十有二祀
  太歳正位禮神制帛一兩廡四壇每壇一案每案禮
  神制帛三色皆白祭
  先醫正位禮神制帛三色皆白配位東西廡共素帛
  
  關帝
  城隍
  北極佑聖眞君
  東嶽等廟各用禮神制帛一色皆白
  火神廟用禮神制帛一色赤
  賢良祠及配位均用素帛各一
  昭忠祠
  雙忠祠
  定南武壯王祠及配位用報功帛各一餘均素帛各一
  一牲四等冬日至大祀
  圜丘夏日至大祭
  方澤孟春
  祈穀孟夏
  雩祀均用犢
  四從壇
  大明
  夜明用特
  星辰
  雲雨風雷
  嶽鎭海瀆用太牢
  太廟正殿及東廡
  社稷壇
  日壇
  月壇
  前代帝王
  先師
  先農
  先蠶
  神祇
  太嵗
  先醫廟正位
  關帝
  城隍
  火神
  東嶽均用太牢
  太廟西廡
  前代帝王廟兩廡
  文廟四配
  崇聖祠
  關帝廟後室
  礮神
  后土
  司工之神
  窰神
  倉神
  門神
  賢良祠
  昭忠祠
  雙忠祠
  定南武壯王等祠均用少牢
  一樂四等順治元年奏準
  圜丘九奏
  方澤八奏
  太廟六奏
  社稷七奏
  前代帝王
  先師
  太嵗各六奏均用平字為樂章佳名
  日壇七奏用曦字
  月壇六奏用光字
  先農壇七奏用豐字○乾隆七年奏準
  先蠶壇六奏樂章用平字○又奏準祈禱
  社稷壇樂七奏
  神祇壇
  太嵗殿樂六奏樂章均用豐字
  一佾舞
  
  地
  太廟
  社稷
  
  月
  前代帝王
  先農
  神祇
  太嵗舞皆八佾文舞生六十四人武舞生六十四人先師廟六佾文舞生三十六人
  先蠶壇不用佾舞樂無鐘磬餘祭均無佾舞
  一祝版
  天壇純青紙朱書
  地壇黄紙黄緣墨書
  太廟
  社稷壇均白紙黄緣墨書
  日壇純朱紙朱書
  月壇白紙黄緣墨書
  前代帝王
  先師
  先農
  先蠶
  先醫
  太歳
  關帝
  城隍
  火神
  東嶽
  北極佑聖眞君等祭祀均白紙黄緣墨書
  礮神
  窰神
  倉神
  門神
  賢良祠
  昭忠祠
  雙忠祠
  定南武壯王等祠均白紙墨書
  一祭器乾隆十二年
  諭國家敬
  天尊
  祖禮備樂和品物具陳告豐告潔所以將誠敬昭典則也考之前古籩豆簠簋諸祭器或用金玉以示貴重或用陶匏以崇質素各有精義存乎其間歴代相承去古寖逺至明洪武時更定舊章祭品祭器悉遵古而祭器以瓷代之惟存其名我朝
  
  廟陳設祭品器亦用瓷蓋沿前明之舊
  皇考世宗憲皇帝時考按經典範銅為器頒之
  闕里俾為世守曾宣示廷臣穆然見古先遺則朕思
  
  廟祭品旣遵用古名則祭器亦應悉用古制以備隆儀著大學士會同該部稽覈經圖審其名物度數制作款式折衷至當詳議繪圖以聞朕將親為審定勅所司敬謹製造用光禋祀稱朕意焉欽此遵
  旨議準凡祭之籩以竹絲編造用絹為裏髤漆
  郊壇之籩純漆
  太廟畫以文采豆登簠簋
  郊壇用陶
  太廟之豆與簠簋皆用木髤漆飾以金玉登亦用陶鉶
  則範銅而飾以金貯酒以尊
  郊壇之尊用陶
  太廟春用犧尊夏象尊秋著尊冬壺尊嵗暮大祫用山
  尊均範銅為之獻酌以爵
  圜丘
  祈穀
  常雩
  方澤諸大祀用匏因其自然承以檀香墊座如爵之制
  不雕不琢以昭尚質之義
  太廟爵用玉兩廡用陶
  社稷正位用玉爵一陶爵二配位用陶
  
  月
  先農
  先蠶各壇之爵
  社稷
  日
  
  先農
  先蠶各壇豆登簠簋鉶尊均用陶
  前代帝王
  先師及諸人鬼之祭所用豆及登鉶簠簋尊爵用銅不加金飾籩之用木者皆以竹易之又祭器用陶必辨其色
  圜丘
  祈穀
  常雩色用青
  方澤色用黄
  日壇用赤
  月壇用白
  社稷
  先農用黄
  太廟之登用陶黄質飾以華采其餘應用陶器者色皆從白盛帛以篚竹絲編造髤以漆亦各如其器之色其鉶式大小深廣均仍其舊載牲以俎木製髤以丹漆毛血盤用陶各從其色皆由内務府辦理
  一祭品登一實以大羮鉶二實以和羮簠二實以黍稷簋二實以稻粱籩十有二實以形鹽薧魚棗栗榛菱芡鹿脯白餅黒餅糗餌粉餈豆十有二實以韮菹酖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筍菹魚醢脾析豚拍酏食糝食冬日至大祀
  圜丘夏日至大祭
  方澤孟春
  祈穀孟夏
  雩祀
  正位
  配位均大羮不和
  太廟
  社稷兼用太羮和羮皆備物
  
  地從壇
  大明
  夜明用大羮
  星辰
  雲雨風雷
  嶽鎭海瀆
  日
  
  前代帝王
  先師
  先農
  先蠶
  太嵗皆兼用太羮和羮
  太廟東廡
  先醫正配位用和羮均籩豆各十籩實無糗餌粉餈
  豆實無配食糝食
  文廟四配
  崇聖祠籩豆各八籩實無白餅黑餅豆實無脾析豚拍
  太廟西廡
  帝王廟兩廡
  文廟十二哲無太羮
  文廟兩廡
  崇聖祠配位兩廡無太羮和羮均籩豆各四籩實無薧魚榛菱芡豆實無韮菹醓醢筍菹魚醢一祭服
  圜丘
  祈穀
  雩祀前祀一日
  皇帝御齋宫御龍袍衮服祀日御天青禮服祭
  方澤御明黄禮服朝
  日御大紅禮服夕
  月御玉色禮服其餘各祀皆御明黄禮服○王公以下陪祀執事各官咸朝服○如遇雨雪太常寺奏請常服行禮
  一祀期順治元年定每嵗冬日至祀
  天於
  圜丘夏日至祭
  地於
  方澤正月上辛日祈穀於
  上帝
  太廟四孟時饗孟春擇上旬吉日夏秋冬均以孟月一日嵗暮祫祭大建於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建於二十八日春秋二仲月以上戊日祭
  社稷孟春擇日及嵗除前一日祀
  太嵗春二月冬十一月以上甲日祭
  先醫○二年定
  前代帝王以春秋二仲月擇日致祭饗
  先師孔子以春秋二仲上丁日○又定每年八月二
  十七日致祭
  都城隍之神○八年題準建
  日壇於東郊
  月壇於西郊以春分日卯時朝
  日秋分日酉時夕
  月○又題準
  萬壽聖節致祭
  北極佑聖眞君
  東嶽
  都城隍等廟○又定每年九月初一日祭
  礮神○十一年定仲春亥日
  親行耕耤禮即以是日饗
  先農○是年
  勅建定南武壯王孔有徳祠春秋二仲太常寺堂官擇
  日致祭○十六年
  諭致祭
  
  地
  太廟
  社稷不可不虔嗣後凡祭
  圜丘
  方澤朕於五鼓出宫祭
  太廟
  社稷於黎明出宫爾部永著為例先期一日奏聞欽此○康熙二年定嵗六月二十三日祭
  司火之神○十二年
  諭禮部各
  壇廟祭祀國家大典必儀文詳備允符禮制乃可肅將誠敬昭格神明其致祭時辰及齋戒稽諸往代各有定制爾部宜察典例酌議妥確具奏欽此遵
  旨議準凡祭
  壇
  廟均於黎明行禮惟夕
  月用酉時○十九年
  勅建恪僖公遏必隆祠嵗以春秋致祭○雍正二年勅建定南將軍勤襄公佟圖賴安北將軍忠勇公佟國綱内大臣端純公佟國維大學士文襄公圖海等祠曁昭忠祠嵗以春秋致祭○三年題準
  關帝廟除五月十三日致祭外更増春秋二祭○八年
  勅建賢良祠嵗以春秋擇吉致祭○乾隆二年
  勅建宏毅公額宜都祠嵗遣太常寺堂官春秋致祭
  ○七年議準孟夏擇日行
  常雩禮於
  圜丘○是年議準建
  先蠶壇每嵗季春已日
  皇后親饗
  先蠶○十四年
  勅建内大臣恪僖公哈什屯尚書敏果公米思翰莊慤公李榮保祠嵗遣太常寺堂官春秋致祭○十六年
  勅建都統傅清左都御史拉布敦雙忠祠嵗遣太常
  寺堂官春秋致祭
  一視牲順治十四年定大祀
  郊壇前期五日
  親詣犧牲所視牲或遣官恭代視牲如遣官恭代行禮
  即承祭官視牲○
  圜丘
  方澤
  祈穀
  雩祀照例前期五日遣官一人恭代視牲前期二日遣
  禮部堂官一人省牲○饗
  太廟祭
  社稷前期三日
  日月壇
  帝王廟
  先師
  先農
  先蠶之祭前期二日均禮部堂官率太常卿屬至犧
  牲所省牲
  一省齍展器乾隆十四年議準向例各
  
  廟祭日太常寺陳簠簋籩豆禮部委官會同御史監視於典禮尚覺未協嗣後以禮部堂官一人敬率太常卿等將事以昭嚴恪
  一視宰牲
  國初定太常寺先期咨取禮部官都察院御史光祿寺等官職名届期知會大祀
  
  地各官咸朝服於前期一日子時赴壇監視宰牲太廟
  社稷壇
  日月壇
  前代帝王
  先師廟
  先農
  先蠶壇均於黎明宰牲各官咸朝服監宰羣祀宰牲由太常寺官監視○乾隆十七年奏準古天子諸侯袒而割牲厥典甚鉅今監視宰牲止沿舊例用御史禮部太常光祿寺司官嗣後大祀中祀擬増光祿卿一人上香監視以昭愼重之義一陪祀康熙二十五年
  諭禮部朕惟敬
  天奉
  
  郊祀廟饗必精白厥心竭誠致愼庶幾有孚昭格用洽明禋朕於祭祀
  壇廟每躬詣行禮未嘗不齋明祗濯實圖感通凡從事於祀典者皆宜表裏精誠虔盡職掌近見執事陪祀各官間有因循怠忽視為具文不能盡心致慤共効昭事之忱殊為非禮嗣後務各秉誠心克恭祀事凡行禮儀節始終整肅毋得慢易用副朕敬奉
  
  祖至意欽此○三十九年覆準陪祀官故違不到向有處分定例但日久事弛稽察不嚴以致怠玩嗣後凡遇祭祀著部院堂官該旗都統察明咨送太常寺若無事故假託不到都察院會同吏部叅處○雍正九年題準各
  
  廟祭祀御史禮部官照例稽察外飭令陪祀執事官各約束役從人等不得擅入柵闌仍令步軍統領委官撥兵加謹巡察如有役從人等及轎夫車馬喧擁者照例分別治罪其該管官故縱者亦按律定議○十二年議準祀
  天祭
  地
  祈穀陪祀大臣官員均在衙署齋宿至饗
  太廟及祭各
  壇
  廟陪祀官向皆在家齋宿但滿漢官住居有城内城外之別若竢啟城門趨赴行禮實有遲誤不及入班之虞嗣後城内
  
  廟祭祀應令城外居住之大臣官員前期一日在各該
  衙門齋宿其城外
  壇
  廟祭祀凡城内居住之大臣官員前期一日住城外附近處齋宿如有臨期遲誤不及入班者察出叅處○乾隆元年奏準陪祀官不應早入
  
  廟除禮部都察院並太常寺等衙門執事各官照舊先入各司其事外其陪祀大小官員均豫於門外齊集
  太廟𠉀
  午門嚴鼓
  社稷𠉀
  午門鳴鐘
  天壇
  地壇各
  壇
  廟候
  齋宫鳴鐘時方許以次入内排班拱𠉀如有先入及登階觀望者察出叅劾○又奏準各祭祀之期令鴻臚寺於陪祀官行禮之處豫設品級木牌俾按次序立行禮不致錯亂班次○四年奏準致祭城外城内
  
  廟太常寺行文步軍統領早啓城門以便陪祀各官隨班行禮○五年奏準每逢祭祀於陳設祭品之後即令御史會同太常寺官徧行巡察凡陪祀執事各官如有
  
  廟内涕唾咳𠻳談笑喧譁者無論宗室覺羅大臣官員
  即指名題叅○六年議準祀
  日壇
  皇帝入北門時北班陪祀各官就甬道之西東面立
  
  月壇北班陪祀各官就甬道之東西面立竢
  皇帝嚮壇各就班次饗
  先農壇東班陪祀各官於
  皇帝入東門之前就甬道之南北面立竢
  皇帝嚮壇各就班次○七年議準大祀
  
  地先祀一日
  皇帝御齋宫祀日親王以下輔國公以上均於五鼓
  具朝服赴
  壇於降輦鋪椶薦處候
  駕未入八分公曁宗室鎭國將軍以下奉恩將軍以
  上均五鼔具朝服赴
  壇按翼排班序立八旗滿洲䝉古漢軍公侯伯以下輕車都尉佐領以上滿漢尚書以下員外郎並員外郎品級官以上漢武官冠軍使叅將游擊以上外任來京官文職督撫以下道府以上武職將軍都統以下協領副將以上均由壇外齋宿處赴
  壇齊集陪祀如遣官恭代親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曁内大臣侍衞不陪祀文武各官咸陪祀
  太廟
  社稷以下陪祀王公曁文官郎中並郎中品級官以上武官輕車都尉以上漢武官游擊以上陪祀均如前例○八年議準
  郊壇祭祀先期一日
  皇帝詣齋宫是日申酉時並祭日五鼓應稽察齋戒
  衙門均於
  壇門外收職名陪祀官齊赴投遞餘祀本日於門外收
  職名亦如之○十三年
  諭致祭齊集之處向來皆收職名因日久茍且塞責並不按名稽察前往齊集之王公大小官員遂漫不為事怠惰成習嗣後如何委官按名嚴察不致遺漏著宗人府吏部兵部都察院會同詳細妥議具奏欽此遵
  旨議準王公由宗人府委官開列名單於齊集處稽察其已到者於名單内加圏鎭國將軍以下至宗室官員由宗人府文職由吏部武職由兵部開列職名咨送都察院稽察吏部滿漢官亦由都察院稽察宗人府吏部兵部都察院各繕名摺具奏其因他處齊集不能到者於摺内聲明緣由無故不到者叅處若册内緣故不符或開列齊集而不投遞職名稽察官呈明叅奏倘該員不行詳察及察出瞻徇不呈叅者一并叅處至齊集之日臨期有患病等情亦必聲明緣由知照稽察衙門不陪祀之親王以下宗室覺羅有頂帶官員以上滿漢文職京營武職有頂帶官員以上外藩來京䝉古王以下台吉以上均於祀日五鼓朝服赴
  午門外按翼齊集𠉀
  駕出入跪送跪迎
  一恭請
  神牌順治四年定恭奉
  太廟
  神牌用大學士尚書都統○康熙九年題準
  太廟恭奉
  神牌
  後殿用覺羅官
  前殿用侍衞○雍正十一年奏準饗
  太廟奉
  神牌請照
  奉先殿用内務府官之例用太常寺官○乾隆元年
  準各
  壇
  廟祭祀均於質明行事向來太常寺官於曉鐘時即請神牌安設竢
  皇帝駕至行禮嗣後祭
  天
  
  祈穀應竢
  齋宫鳴鐘時請
  神牌各祭於
  皇帝降輿時請
  神牌
  皇帝駕至均於幄次内恭候奉安
  神位畢太常寺堂官奏請行禮○七年奏準向例各壇
  廟供奉
  神牌每月朔望奉祀官詣
  殿上香嗣後凡
  天壇
  祈穀壇
  地壇
  太廟每月朔望前一日仍令看守各官啓
  殿拂拭
  神幄届期太常寺堂官各一人上香行禮以昭誠敬其
  
  壇
  廟均令奉祀官行禮○十四年奏準祭日請送
  神牌向用太常祀官恭奉嗣後請令禮部尚書一人上
  香行禮其恭奉
  神牌仍用太常寺官
  太廟神牌用宗室覺羅官恭奉其上香行禮令宗人府王公曁朔望上香之王公内每祭以二人將事一執事侍儀順治八年定凡
  親祭
  壇
  廟恭接福胙均用侍衞○十六年定凡恭奉福胙均用
  禮部官○康熙十年題準每饗
  太廟
  後殿獻爵用覺羅官
  親詣致祭
  前殿獻爵接福胙用侍衞餘執事用太常寺官其各壇
  
  皇帝親祭接福胙均用侍衞餘執事用太常寺滿漢
  官○又題準凡祭各
  壇
  
  親詣行禮應用光祿寺堂官恭奉福胙○雍正五年
  
  旨嗣後大祭祀太常寺官有不敷用移取鴻臚寺官○
  七年
  諭聞祭祀之先太常寺即於
  
  廟中演禮雖義取嫻熟禮儀實非潔齋嚴肅之道嗣後應於何處演禮著禮部議奏遵
  旨議準向來各祭祀皆於前二日赴
  天壇凝禧殿演禮前期一日復至各
  
  廟中演禮嗣後應令執事等官均以前二日演禮於凝禧殿停其前一日赴
  
  廟演禮○十一年奏準向例
  太廟獻爵用侍衞獻帛用太常寺官請照
  奉先殿制饗
  太廟獻帛爵均用侍衞○乾隆元年議準
  太廟奠帛獻爵用宗室侍衞四十人宗室將軍官員二十人分班奠帛獻爵○三年奏準増宗室將軍六人○九年議準
  太廟後殿獻爵用覺羅官二十四人○十年奏準朔望太廟上香
  欽㸃王貝勒貝子公專司其事○十二年
  諭向來祭饗
  太廟獻爵奠帛用侍衞及太常寺官朕御極後悉令用
  宗室人員蓋因宗支繁衍實惟
  祖徳所詒一氣感孚昭格尤為親切且使駿奔走執豆籩有事為榮亦得服習禮儀陶鎔氣質意蓋有在但演習禮節太常寺實所專司宗室旣非所屬未必聽其指使嗣後每逢祭祀之期著令宗人府王公一人前往監視俾進退優嫺執事有恪以昭誠敬欽此○十四年
  諭稽古虞書秩宗典三禮周官宗伯掌邦禮而首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春官典祀職莫重焉乃者
  郊壇
  宗廟以太常為專司而禮部堂官不蒞其事非古也治神人和上下敬服乃職其所有事者何在大學士會同該部並會典館總裁官詳議以聞欽此遵
  旨議準
  兩郊大祀
  皇帝先期躬省
  壇位
  親閱籩豆禮部尚書侍郎皆陪從侍儀視牲省牲仍
  照例題請
  宗廟
  社稷
  日月
  先農各壇
  前代帝王
  先師孔子廟祭前期省牲及祭日視陳簠簋籩豆均以禮部堂官一人敬率太常卿等將事以昭嚴恪再
  壇廟内
  躬親對越之地並用禮部堂官二人都察院堂官二人分立東西侍儀以隆體制其陪祀王公百官行禮處監禮仍用御史禮部司官
  一祭告凡
  登極上
  尊號
  徽號加上
  徽號
  皇太后聖壽大慶
  萬壽聖節大慶
  册立
  皇太子均先期遣官祗告
  天
  
  宗廟
  社稷並致祭
  嶽鎭海瀆
  前代帝王陵寢
  先師闕里○
  大婚
  册立
  皇后先期祗告
  天
  
  太廟尊封
  太妃
  册封
  皇貴妃
  貴妃
  
  嬪祗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升祔
  太廟配饗
  郊壇遣官祗告
  
  地
  宗廟
  社稷並致祭
  前代帝王陵寢
  先師闕里追上
  尊諡
  廟號加上
  尊諡奉移
  梓宫建造
  陵寢奉安
  地宫遣官祗告
  
  地
  太廟後殿
  奉先殿
  社稷並致祭
  陵寢
  几筵
  后土
  陵山○
  親征
  命將遣官祗告
  天
  
  宗廟
  社稷
  太嵗
  火礮
  道路之神大軍凱旋平定邊徼並祗告
  奉先殿致祭
  陵寢釋奠於太學致祭
  嶽鎭海瀆
  前代帝王陵寢
  先師闕里○
  皇帝展謁
  陵寢及
  巡狩方岳均祗告
  奉先殿囘
  鑾至京同○
  皇帝巡幸所至
  親祭方岳未至之地
  特命督撫就近遴委大員遍祭
  嶽鎭海瀆所過
  名山大川分遣筆帖式由京齎送祭文香帛
  帝王陵寢先聖先賢忠烈祠墓前代曁
  本朝名臣在三十里以内者均遣官致祭詳見巡幸典則○嵗暮祫祭功臣配
  廟皆先期祗告
  太廟中殿
  後殿
  躬耕耤田祗告
  奉先殿
  皇帝御經筵祗告
  奉先殿
  傳心殿○修建
  郊壇
  太廟
  奉先殿
  宫殿
  御新宫均遣官祗告
  天
  
  宗廟
  社稷興工破土安磉石合龍安門均遣官致祭后土
  司工之神迎吻祭
  琉璃窰並經過之
  
  廟正門
  皇城
  紫禁城各門如修建
  嶽鎭海瀆及諸神廟宇
  特頒御書並遣官懸匾致祭○嵗旱祈雨遣官祗告天神
  地祇
  太嵗○越七日祭告
  社稷壇三復不雨乃行
  大雩禮○以上各祭告祝文均由翰林院撰擬香帛祭品由太常寺承辦遣祭外省應用祭品由所在地方官敬謹辦理○
  嶽鎭海瀆遣致祭官共九人北鎭一人長白山北海一人東嶽東鎭一人西嶽西鎭江瀆一人中嶽淮瀆濟瀆一人南嶽一人北嶽中鎭西海河瀆一人南鎭一人南海一人
  帝王陵寢
  先師闕里遣致祭官共八人太昊商高宗漢光武帝周世宗宋太祖太宗眞宗仁宗陵一人神農帝舜陵一人女媧商湯陵一人黄帝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漢高祖文帝宣帝後魏孝文帝唐高祖太宗憲宗宣宗陵一人少昊帝堯陵先師闕里一人顓頊帝嚳商中宗金太祖世宗元太祖世祖明宣宗孝宗世宗陵一人夏禹王明太祖陵一人遼太祖陵一人各用典守香帛祭文筆帖式一人其專祭
  帝王陵寢
  先師闕里者帝王陵遣官八人闕里專遣官一人均由部開列侍郎以下四品堂官以上職名恭𠉀
  欽命兵部給與勘合各給
  欽差牌御仗龍旗黄繖欽天監選擇吉日届期陳祭
  文香帛於
  中和殿恭請
  皇帝親閱遣行如不
  親閱本部堂官謹閱祭文香帛實封陳於本部堂上堂官一人具朝服祗授承祭官交筆帖式齎奉前往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七十五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大清會典則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