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大清㑹典則例 (四庫全書本)/卷0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八十一 欽定大清㑹典則例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八十二
  禮部
  祠祭清吏司
  中祀一
  一春分朝
  日順治八年題準
  大明之神從祀
  圜丘外更立
  日壇毎年於春分日卯時致祭○又定祭
  日壇凡遇甲丙戊庚壬年
  親詣行禮餘年遣官行禮○雍正四年奏準
  日壇向繫露祭請照
  社稷壇之例於
  壇下别設神龕以備風雨並香鑪上增設鑪蓋○乾
  隆十一年奏準向例
  日壇如遇
  皇帝親詣行禮之年於壇北門内甬道西設更衣大次今具服殿已經告成請停設更衣大次一秋分夕
  月順治八年題準
  夜明之神從祀
  圜丘外更立
  月壇毎年於秋分日酉時致祭以
  北斗七星木火土金水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配饗○又定祭
  月壇凡遇丑辰未戍年
  親詣行禮餘年遣官行禮○乾隆三年
  諭今年夕
  月舊例乃遣官之年但朕即吉之後凡祭祀典禮初次舉行朕皆欲躬親以展誠敬八月初十日夕
  月朕親詣行禮欽此○四年奏準
  月壇舊於酉時致祭
  皇帝親詣行禮於酉時前六刻申時三刻請
  駕至
  壇尚隔酉時二刻此次
  皇帝親詣
  月壇行禮謹擬於酉時前四刻申時五刻請
  駕至
  壇適合致祭之時○十三年奏準
  皇帝親詣
  月壇具服殿亦已告成請照
  日壇之例停設更衣大次





  中祀二
  一祭
  前代帝王廟順治二年定每嵗春秋仲月諏日遣官祭帝王廟増
  遼太祖
  金太祖
  金世宗
  元太祖
  明太祖五帝増金代功臣斡魯宗翰宗望明代功臣
  徐達劉基等從祀○康熈六十一年
  諭歴代帝王每朝不過崇祀一二君或廟饗其子而不及其父或配食其臣而不及其君應将凡曽在位除無道被弑亡國之主外盡宜入廟崇祀○又
  諭明愍帝無甚過失國亡乃伊祖所致愍帝不可與亡國者例論神宗光宗哲宗三君不應入祀其歴代配饗功臣有治安之世輔佐有功者應量加増補欽此○十二月
  世宗憲皇帝祇遵
  聖祖仁皇帝諭㫖増祀帝王各立神牌每代合原祀為一龕増祀功臣亦各立牌位合原祀入兩廡依次安設○正殿原祀
  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黄帝軒轅氏為一龕帝少昊金天氏帝顓頊髙陽氏帝嚳髙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為一龕
  夏王禹商王湯周武王漢髙祖光武為一龕
  唐太宗遼太祖金太祖世宗為一龕
  宋太祖元太祖世祖明太祖為一龕東廡原祀風后臯陶龍伯益傅說召公奭召穆公虎張良曹參周勃馮異房元齡李靖李晟許逺韓世忠斡魯宗望巴延劉基西廡原祀力牧䕫伯夷伊尹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蕭何陳平鄧禹諸葛亮杜如晦郭子儀張巡
  曹彬岳飛宗翰穆呼哩徐達正殿増祀
  夏王啟仲康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厪孔甲臯𤼵商王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太丁帝乙合原祀夏共十有四王商共二十六王為一龕
  周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宣王平王桓王莊王僖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靈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貞定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合原祀三十二王為一龕
  漢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明帝章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沖帝桓帝靈帝昭烈帝
  唐髙祖髙宗睿宗元宗肅宗代宗徳宗順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合原祀漢共二十一帝唐共十有五帝為一龕
  遼太宗景宗聖宗興宗道宗
  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髙宗孝宗光宗寧
  宗理宗度宗端宗
  金太宗章宗宣宗合原祀遼共六帝宋共十有四帝
  金共五帝為一龕
  元太宗定宗憲宗成宗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寧宗明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景帝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愍帝合原祀元共十有一帝明共十有二帝為一龕共増祀一百四十三君原祀五龕増二龕共七龕東廡増祀功臣倉頡畢公髙仲山甫魏相耿弇宋璟裴度李沆王曽富弼文彦博李綱文天祥布呼密常遇春楊士奇于謙劉大夏十有八人合原祀風后傅説召公奭召穆公虎張良曹參周勃房元齡李靖許逺李晟韓世忠十有二人並原祀西廡蘷伯夷伊尹鄧禹諸葛亮郭子儀曹彬宗翰穆呼哩徐達十人移入東廡按朝代序次共四十人西廡増祀仲虺吕侯尹吉甫劉章丙吉馬援趙雲狄仁傑姚崇李泌陸贄斡魯吕䝉正冦準范仲淹韓琦司馬光趙鼎托克托李文忠楊榮李賢二十二人合原祀力牧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蕭何陳平杜如晦張巡兵飛九人並原祀東廡臯陶龍伯益馮異耶律赫嚕宗望巴延劉基八人移入西廡按朝代序次共三十有九人東西共増祀四十人合原祀以次分列共七十有九人○又定正殿每代設籩豆一案原每位一案五帝龕統改三案共十六案其禮神制帛仍每位一端每案設帛篚一兩廡四位共一案末案三位一案素帛每位一端兩廡各増帛篚二並増香案二鑪二其上香儀
  皇上親祭一上香遣官致祭
  三皇位前三上香○雍正二年
  世宗憲皇帝親祭
  帝王廟改從三上香儀○乾隆元年六月遵
  㫖議準諡明建文帝為恭閔惠皇帝入於
  帝王廟設位於明大祖之下○又議準
  帝王廟脯醢宜豐加増鹿脯鹿醢鹿一
  正殿仍用兔醢兩廡易兔醢為醢醢加増豕一乾隆四十九年大學士九卿遵
  㫖議増入祀晉元帝晉明帝晉成帝晉康帝晉穆帝晉哀帝晉簡文帝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齊武帝陳文帝陳宣帝元魏道武帝元魏明元帝元魏太武帝元魏文成帝元魏獻文帝元魏孝文帝元魏宣武帝元魏孝明帝唐憲宗後唐明宗後周世宗金哀宗撤出漢桓帝漢靈帝一
  巡幸祭
  帝王陵寢順治十六年
  世祖章皇帝巡幸畿輔遣官各一人祭明代十二陵各禮神制帛一牛一羊一豕一陳香燭酒果遣官上香奠帛獻爵讀祝行禮如儀○康熈十三年
  聖祖仁皇帝巡幸畿輔道經昌平遣官各一人致祭明代十二陵陳設祭品及行禮儀與順治十六年同○二十三年
  聖祖仁皇帝南廵至蘇州
  諭明太祖一代開創令主功德並隆朕巡省方域將及江寧鍾山之麓陵寢斯在朕優禮前代況於其君實賢可遣祀如禮欽此○又奉
  㫖明太祖陵已遣官致祭但朕既抵江寧其親為拜奠
  ○是年
  躬詣
  明太祖陵祭酒行禮○二十八年
  聖祖仁皇帝南巡至會稽有
  㫖議祭
  禹陵禮部以遣官致祭後恭請
  親詣祭酒具奏奉
  㫖堯舜禹湯文武皆前代聖君遣官致祭後方行親詣祭酒未為允協
  禹陵朕將親祭之祭文内可書朕名○又
  諭祭以敬為主禹陵僻處荒村恐滋䙝慢凡供獻粢盛禮儀諸事著都察院同徃省視欽此○是年
  親撰祭文
  躬詣行禮祭日自門外降輿歩入率扈從文武各官行
  三跪九拜禮又頒發
  御書地平天成匾額懸於饗殿是年
  聖祖仁皇帝駕至江寧
  親詣
  明太祖陵致祭至大門前降輿歩入饗殿行三跪九拜禮至陵前祭酒三爵行一跪三拜禮○四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西巡狩遵
  㫖議定
  鑾輅所經有應祭之
  帝王陵寢與
  御路相近在三十里内者奏聞詳 地祗則例○又題準
  女媧氏陵在平陽府屬趙城縣與
  御路所經相距止八里應照例遣官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祭品由地方官備辦遣祭官於扈從大臣内開列具奏恭候
  欽命一人徃祭行禮儀與因事遣祭同○是年
  聖駕至陜西分遣官祭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漢高祖文帝宣帝唐高祖太
  宗宣宗陵儀均與祭
  女媧氏同○又
  諭文王武王皆古之聖君非他帝王可比且向以孔子聖人已書朕名致祭矣此祭文内亦須書名欽
  此○又議準
  聖駕回鑾經過豫省孟津縣
  漢光武陵與
  御路相近十有五里遣官致祭禮儀與祭陜西漢陵同○乾隆十年
  諭從前
  皇祖巡幸路經昌平曾遣官致祭明陵此次進口路過昌平應如何遣官致祭之處該部察例具奏欽此遵
  㫖議準照例遣大臣各一人徃明代十二陵致祭其應用祭品行文該地方官先期豫備承祭官應將扈從之滿漢文武大臣職名開列具奏恭候
  欽命前徃○十三年
  諭上古聖皇神靈天亶道法淵源所自曲阜為少昊金天氏舊都有陵在焉朕東巡所歴瞻眺松楸情殷仰止宜躬親祀事祗薦馨香以展誠敬欽此○是年
  車駕東巡幸魯
  親祭
  少昊金天氏陵
  御龍袍衮服扈從守土各官咸蟒袍補服陪祀駕至陵門前降輿由中門入饗殿陳設祭品及行禮
  儀均與祭
  帝王廟同○十四年議準
  車駕巡省中州
  御道所經在鄭州有
  周世宗陵相離一里有竒在湯陰縣有
  周文王廟相離二里在孟津縣有
  漢光武帝陵相離十餘里經該撫察明在
  御道三十里内應循例遣官展虔○十五年議準帝王陵寢凡遇
  慶典遣官秩祭禮有常經
  聖祖仁皇帝
  聖德如天
  鑾輿所屆特於會稽
  禹陵江寧
  明太祖陵
  親詣奠獻
  皇帝南巡狩由江南至浙江理合請
  㫖照康熙二十八年
  親祭之例舉行一應禮神香帛祝版及祭器等項應帶徃者由太常寺帶徃應豫備者由太常寺如式開明行文該地方官敬謹製辦以光祭典○又奏準
  皇帝親祭
  禹陵
  明太祖陵應行禮儀請照
  親祭
  少昊金天氏陵之例祭日
  御龍袍衮服行二跪六拜禮扈從大小官員及守土官文官知府武官副將以上咸蟒袍補服齊集陪祀不陪祀各官咸蟒袍補服跪候送迎均由太常寺行文吏兵二部轉傳文武各官並行知江南浙江各督撫一例欽遵奉
  㫖行三跪九拜禮○又奏準
  皇帝親祭
  禹陵駐蹕處距陵十有三里
  親祭
  明太祖陵駐蹕處距陵九里應於日出前㡬刻請駕載入儀注均奉
  㫖著於日出前四刻○十八年奏準
  皇帝恭謁
  泰陵禮畢回
  鑾道經房山
  親詣
  金陵致祭扈蹕内大臣侍衞文官郎中武官參領輕車都尉以上守土官文官知府武官副將以上及金代後裔完顔氏在
  京官員咸蟒袍補服陪祀其不陪祀之扈從各官咸蟒袍補服於
  行宮前跪送不陪祀守土各官及陪祀完顔氏官於
  金陵大門外道右跪迎
  皇帝御龍袍衮服乘輿出
  行宮至
  金陵内垣門外降輿入大門中門詣饗殿行二跪六拜禮上香奠帛獻爵讀祝致祭儀均與祭
  少昊金天氏禮同○是日遣官祭
  金世宗陵祭畢
  賜完顔氏官員幣各有差○二十一年
  車駕東巡詣
  少昊金天氏陵上香行禮儀與十三年同
  一因事遣官祭
  帝王陵寢順治八年
  世祖章皇帝親政遣各部院侍郎以下四品以上堂官
  致祭
  帝王陵寢分為七處遣官共七人
  黄帝軒轅氏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漢高祖文帝宣帝後魏文帝唐高祖太宗憲宗宣宗陵遣官一人
  少昊金天氏帝堯陵遣官一人
  太昊伏羲氏商高宗漢光武帝周世宗宋太祖太宗
  眞宗仁宗陵遣官一人
  炎帝神農氏帝舜明太祖陵遣官一人
  夏王禹陵遣官一人
  女媧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商王湯中宗金太祖世宗元太祖世祖明宣宗孝宗世宗陵遣官一人
  遼太祖陵遣官一人祭文由内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移取祭品用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均行文各該地方官豫備承祭官由兵部給與勘合諏吉致齋
  世祖章皇帝親閲祭文香帛遣行○康熙六年恭奉世祖章皇帝配饗
  南北郊禮成是年
  聖祖仁皇帝親政遣官致祭
  帝王陵寢禮儀與順治八年同○十四年
  册立皇太子遣官致祭
  帝王陵寢禮儀與六年同○二十年以滇南蕩平遣
  官七人祭
  帝王陵寢於承祭官外委禮部太常寺筆帖式各一人典守祭文香帛遣行之日並各給黄繖二御仗二龍旗二牌二餘與六年同○二十七年
  孝莊文皇后升祔
  太廟禮成遣官致祭
  帝王陵寢與二十年同○三十四年
  畿輔災傷山西地震遣官七人祭
  帝王陵寢與二十年同○三十六年以平定朔漠遣
  官致祭
  帝王陵寢與二十年同○四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五十萬壽遣官祭
  帝王陵寢陳祭文香帛於
  午門外禮部堂官敬閲畢安奉龍亭舁部授承祭官付筆帖式齎徃餘與二十年同○四十八年
  册立皇太子遣官八人祭
  帝王陵寢
  太昊伏羲氏商高宗漢光武帝周世宗宋太祖太宗
  眞宗仁宗陵遣官一人
  炎帝神農氏帝舜陵遣官一人
  女媧氏商王湯陵遣官一人
  黄帝軒轅氏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漢高祖文帝宣帝後魏文帝唐高祖太宗憲宗宣宗陵遣官一人
  少昊金天氏帝堯陵遣官一人
  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商中宗金太祖世宗元太祖世祖明宣宗孝宗世宗陵遣官一人
  夏王禹明太祖陵遣官一人
  遼太祖陵遣官一人禮部堂官於
  午門外敬閲祭文香帛授承祭官付筆帖式齎徃餘與十四年同○五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六十萬壽遣官致祭
  帝王陵寢與四十二年同○五十七年
  孝惠章皇后升祔
  太廟禮成遣官致祭
  帝王陵寢與四十八年同○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憲皇帝登極遣官祭
  帝王陵寢
  御中和殿
  親閲祭文香帛遣行餘與五十二年同○雍正元年聖祖仁皇帝升祔
  太廟配饗
  南北郊禮成遣官致祭
  帝王陵寢與康熙六年同○十三年九月
  皇帝登極遣官致祭
  帝王陵寢
  御中和殿
  親閲祭文香帛遣行與康熙六十一年同○乾隆二
  
  世宗憲皇帝升祔
  太廟配饗
  南北郊禮成遣官八人致祭
  帝王陵寢禮部堂官於大堂敬閱香帛授承祭官一切事宜均與遣祭禮同○十四年以平定金川遣官八人致祭
  帝王陵寢與二年同○十五年
  册立皇后遣官致祭
  帝王陵寢與十四年同○十六年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皇太后六十萬壽加上徽號遣官致祭
  帝王陵寢與十五年同○二十年以平定準噶爾遣
  官致祭
  帝王陵寢與十四年同
  一直省祭
  帝王陵寢順治初年定河南淮寧縣祭
  太昊伏羲氏山西趙城縣祭
  女媧氏湖南酃縣祭
  炎帝神農氏陜西中部縣祭
  黄帝軒轅氏山東曲阜縣祭
  少昊金天氏河南滑縣祭
  帝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山東東平州祭
  帝堯陶唐氏湖南寧逺縣祭
  帝舜有虞氏浙江會稽縣祭
  夏王禹山西榮河縣祭
  商王湯河南内黄縣祭
  商中宗西華縣祭
  高宗陜西咸陽縣祭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涇陽縣祭
  漢高祖咸寧縣祭
  文帝長安縣祭
  宣帝河南孟津縣祭
  漢光武帝陜西富平縣祭
  後魏孝文帝三原縣祭
  唐高祖醴泉縣祭
  太宗蒲城縣祭
  憲宗涇陽縣祭
  宣宗河南鄭州祭
  後周世宗鞏縣祭
  宋太祖太宗眞宗仁宗遼東廣寧衞祭
  遼太祖順天房山縣祭
  金太祖世宗宛平縣望祭
  元太祖世祖江南江寧縣祭
  明太祖順天昌平州祭
  宣宗孝宗世宗每嵗春秋仲月諏吉致祭各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尊一爵三以府州縣正印官承祭行禮○二年定房山縣金代陵寢春秋常祭加以太牢○乾隆元年議準
  帝堯陵在濮州城東南六十里古雷澤之東地為穀林應即舊址加修照例設守陵陵户春秋二季按期祭饗嗣後遇祭告大典遣官即徃穀林致祭行禮至東平一陵或繫昔時衣冠弓劒之所藏仍飭有司以時展祀勿致褻越○十四年覆準唐虞五臣惟契未列祀典請於山西榮河縣
  成湯廟後别建後殿供奉有商始祖唐司徒神位如文廟崇聖祠之制每嵗春秋令有司官一人致祭所用祭品準照例報部覈銷○十七年覆準山西趙城縣
  女媧氏陵寢殿中妄塑女像聽任鄉愚求嗣酬願誠屬黷慢不經令該撫飭地方官將舊像徹去改立神牌安設寢殿春秋以時展祀禁絶私祈○又覆準陕西蒲城縣
  唐憲宗陵向無饗殿神路前碑碣鱗次阻塞甬道以致祝帛側出焚燎有礙觀瞻令地方官量為移置俾與體制相協
  一直省防䕶
  陵寢修葺陵廟順治元年定昌平州明代十二陵每陵設内監二名陵户二十名春秋二季撥給香火口糧地共二十二頃令虔潔禋祀禁止樵牧六年題準守明代陵寢仍設内監酌畱陵户
  六名共給地二百畝○又定房山縣金代陵寢設陵户五十名○康熙三十八年覆準明代孝陵於江寧地方官内專委一人修理傾圯○四十一年
  諭織造府會同地方官動支積年節省錢糧修理會稽禹陵欽此○五十六年
  諭朕四十年前曾經親徃昌平明陵今恐看守人等疎忽特遣皇子大臣等前徃巡視奠拜行禮欽此○雍
  正元年
  諭朕近於
  聖祖仁皇帝所遺書笥中檢得未經頒發
  諭㫖以明太祖崛起布衣統一方夏經文緯武為漢唐宋諸君之所未及其後嗣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國之跡欲大廓成例訪其支派一人量授官爵以奉春秋陳薦仍世襲之朕伏讀之下仰見我
  聖祖仁皇帝天覆海涵深仁大度超軼萬古逺邁百王朕思史紀東樓詩歌白馬商周以來無不推恩前代後世類多疑忌以致歴代之君宗祀殄絶朕仰體
  聖祖如天之心逺法隆古盛德之事謹將
  聖祖所遺
  諭㫖頒發訪求明太祖支派子姓一人量授爵秩俾之承襲以奉春秋祭饗但恐有明迄今年代乆逺或有姦徒假冒致生事端大學士即會同廷臣詳明妥議以副
  聖祖仁皇帝寛仁矜䘏之至意是日發出恭録
  聖祖仁皇帝諭㫖曰朕於宮中詳覽前史每見開國之君必英姿偉畧才識過人始能創肇丕基奄有天下其謨謀經畫間雖詳畧不同未有不期其子孫善克負荷以傳永久迨其嗣君習於宴安隳墮先業或縱恣嗜欲或委任非人遂致綱紀廢弛滅絶宗祀良可悼嘆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制度準今酌古咸極周詳非但後世莫能逾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及至末葉衰頺災荒疊見臣工則門户紛然盗賊則西北蠭起京師失守社稷傾覆考其嗣主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國之跡蓋亦氣數使然耶我朝殲逐逆宼入闗定鼎明代諸陵特設人員守䕶使不湮於荒煙蔓草者亦已逾於舊典矣朕三經南巡皆詣明太祖陵親行奠酹更令嚴禁樵牧嵗加葺治緬惟明太祖曠代英雄超軼徃昔規模典章我朝尚多徵據豈可使其宗祀淪絶承守無人今宜大廓成例訪其支派一人量授爵秩以奉春秋陳薦仍世襲之庶可慰明太祖英靈於九原亦以昭朕仁厚矜䘏之懷使天下後世咸共曉焉爾内閣大學士即會同吏禮二部確議以聞欽此○二年欽遵
  聖祖仁皇帝遺命議準明代後裔有鑲白旗見任直𨽻正定府知府朱之璉乃明太祖第十三子代𥳑王適派譜牒明確已奉
  㫖授為一等侯爵世襲應仍令於本旗居住授爵之後遣徃江寧祭明太祖陵一次以禮部司官一人齎祭文同徃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擬祭品由該地方官備辦兵部給與勘合兵牌祭畢回
  京徃昌平州祭明十二陵一次嗣後每年春秋二季於該旗都統處具呈前徃昌平明陵致祭至遇有應徃江寧陵祭明太祖之處禮部屆期請
  㫖令其前徃應辦事宜均照初次例行○七年
  諭自古帝王皆有功德於民雖世代久逺而敬禮崇奉之心不當懈弛其陵寢所在乃神所憑依尤當加意防衞勿使褻慢至於徃聖先賢名臣忠烈芳型永作楷模正氣長畱天壤其祠宇塋墓亦當恭敬守䕶以申仰止之忱著各省督撫轉飭各屬將境内所有古昔陵寢祠墓勤加巡視防䕶稽察務令嚴肅潔淨以展誠恪若有應行修葺之處著動用本省存公銀委官料理朕見歴代帝王皆有保䕶古昔陵寢之勅諭而究無奉行之實朕雍正元年恩詔内即以修葺歴代帝王陵寢通行申飭地方恐有司相沿積習視為泛常嗣後著於每年冬令該地方官將防䕶無誤之處結報督撫該督撫造册轉報工部彚具奏聞倘所報不實一經發覺定將該督撫及地方官分别議處明太祖陵在江寧昔我
  聖祖仁皇帝屢次南巡皆親臨祭奠禮數加隆著江南總督轉飭有司加意防䕶其明代十二陵之在昌平州者自本朝定鼎以來即設立内監陵户給以地畝令其虔修禋祀禁止樵牧
  聖祖仁皇帝時屢頒諭㫖嚴行申飭著該督轉飭昌平州知州昌平營叅將委官時加巡視務令地境之内清淨整齊倘陵户或有不敷著該督酌議增設此南北明陵二處亦著該督撫於每年嵗終册報工部彚奏欽此○乾隆元年
  諭各省帝王陵廟均宜嚴肅整齊以昭敬禮聞湖廣地方炎帝神農氏陵廟殿宇牆垣丹雘合度而帝舜有虞氏陵規模狹隘丹青剥落不足以肅觀瞻著該督撫轉飭有司動用公項即行修葺其他處陵廟若有類此者著該督撫委官察勘動用存公銀酌量修理務令完整再各陵向來未設陵户無人看守者可酌設數户令其專司巡察灑掃永著為例欽此○十年奏準前明愍帝在位十七年未嘗營及陵寢迨身殉社稷就葬妃園坏土僅掩至為慘憫遭際
  世祖章皇帝應天順人撫有寰宇
  躬幸愍帝陵酹奠慟悼又憫其荒凉庳隘
  勅令修葺所有饗殿三楹配屋數椽應令直隸總督轉飭有司量為修葺以免剥落傾圮○又
  諭金朝陵寢近在房山嵗久榛蕪未經修葺朕惟金太祖
  金世宗功德載在史書景仰傳之奕禩我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隆禮有加並
  御製碑文勒諸貞珉以垂不朽顧念國家祀典光昭雖以時遣官將事而一切饗殿繚垣儀制所存觀瞻宜備其令直𨽻總督前徃相度有應增修芟治者即行奏聞工竢之後朕將躬親展奠以昭敬禮前朝之意欽此○十六年
  諭朕時巡至杭州
  禹陵在望緬惟平成之德萬世永頼
  皇祖聖祖仁皇帝曾親祀焉爰東度浙江陟會稽式遵皇祖舊典躬薦馨於宇下厥有姒氏子姓世居陵側應世予八品官奉祀該督撫擇其有品行者一人充之昭崇德報功至意欽此遵
  㫖議準選得姒恆甸世譜系出宗支準授為八品官
  並令世襲以奉祀會稽
  陵廟烝嘗
  一祭
  先師孔子行釋奠禮崇德元年定遣官致祭
  先師孔子以
  顔子
  曾子
  子思子
  孟子配饗○五年定每年二月八月上丁日行釋奠禮○順治二年定每嵗春秋仲月上丁日祭
  先師孔子遣大學士一人行禮翰林官二人分獻國
  子監祭酒祭
  啟聖公於啟聖祠均以先賢先儒配饗從祀自後每年二月八月上丁日致祭如遇有事改次丁或下丁通行府州縣衞各學遵行○又定每月初一日
  聖廟行釋菜禮設酒芹棗栗祭酒於
  先師位及四配位前三獻十哲兩廡位前以監丞博
  士等官分獻次詣
  啟聖祠行禮分獻官亦隨行禮十五日司業上香行禮與朔日同○九年
  世祖章皇帝視學釋奠
  先師孔子前朝於
  大内致齋
  四配
  十哲兩廡各遣官分獻王以下公以上文官三品武官二品翰詹官七品以上暨國子監官咸齋戒陪祭○又題準
  視學前期由部遣官行取衍聖公率孔顔曾孟仲五氏世襲五經博士孔氏族五人顔曾孟仲族各二人乘傳赴
  京及五氏子孫見任京官者咸與祭○又奏準
  視學釋奠之禮是日早工部設更衣大次於大成門外之左南嚮陪祭文武官先詣廟庭左右恭竢咸朝服東西面序立
  駕出長安左門至成賢街國子監祭酒司業率學官
  貢監生朝服跪迎街左
  駕至廟門外降輿贊引官恭導由中門入至大次少
  憇太常卿奏請行禮
  皇帝出大次盥洗入大成中門升階入殿中門北嚮立分獻官入右側門至階下夾甬道立王公入左右門由中階左右升文武官豫由左右側門入按翼於東西序立均北面衍聖公在東班之首五經博士曁五氏有官者以其官序諸生在東班之末序立迎
  神上香行二跪六拜禮王公百官均隨行禮司帛跪
  進篚
  皇帝受篚拱舉仍授司帛奠於案司爵跪進爵皇帝受爵拱舉仍授司爵獻於
  神位前樂三奏酒一獻不讀祝送
  神行禮如前釋奠畢出大成門入大次更衣
  御彜倫堂講書詳見儀制司禮成
  還宫○十四年議準祭
  先師祝文稱
  至聖先師孔子通行直省各學○十七年以修葺太
  學告成
  世祖章皇帝視學釋奠與九年禮同○康熙八年聖祖仁皇帝視學釋奠與順治九年同○二十三年御書萬世師表匾額恭懸
  大成殿並頒發直省學宫○二十八年
  御書
  孔子贊並顔曾思孟四子贊勒石摹搨頒發直省二十九年議準學宮闗繫文教凡官民人等經過者皆下車馬並禁於學宮内放馬汚踐○三十五年覆準平定厄魯特噶爾丹朔漠永清仿王制天子出征執有罪反釋奠於太學以訊馘告之禮遣官釋奠於
  先師勒石太學與致祭
  闕里禮並行○五十一年
  諭朱子發明聖道軌於至正特加優崇升配
  大成殿十哲卜子商之次○又奏準朱子升配大成殿前期遣官二人祗告
  先師孔子及朱子位前○五十四年題準范仲淹學
  問精純經綸卓越應從祀
  聖廟位列西廡先儒韓愈之次○雍正元年
  
  至聖先師孔子道冠古今德參天地樹百王之軌範立萬世之宗師其為功於天下者至矣而水源木本積厚流光有開必先克昌厥後則聖人之祖考宜膺崇厚之褒封所以追溯前徽不忘所自也粤稽舊制孔子之父叔梁公於宋眞宗時追封啟聖自宋以後累代遵循而叔梁公以上則向來未加封號亦未奉祀祠内朕仰體
  皇考崇儒重道之盛心修崇德報功之典禮意欲追封五代並饗烝嘗用申景仰之誠庶慰羮牆之慕内閣禮部會同確議具奏○又
  諭五倫為百行之本天地君親師人所宜重而天地君親之義賴師教以明自古師道無過於
  孔子誠首出之至聖也我
  皇考崇儒重道超軼千古凡尊崇
  孔子典禮無不備至朕䝉
  皇考教育自㓜讀書心切景仰欲再加尊崇更無可增之處故勅部進封
  孔子以上五代今部議封公上考前代帝王皆有推崇之典唐明皇封
  孔子為文宣王宋眞宗加封至聖文宣王封
  聖父叔梁紇為齊國公元加封
  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加封齊國公為啟聖王至明嘉靖時以王繫臣爵改稱為
  至聖先師孔子改啟聖王為啟聖公雖皆屬尊稱朕意以為王爵較尊
  孔子五世封王之典著諸大臣議奏欽此遵
  㫖議準自叔梁公以上至木金父公凡五代並追封為
  王爵
  木金父公為肇聖王
  祈父公為裕聖王
  防叔公為詒聖王
  伯夏公為昌聖王
  叔梁公為啟聖王其啟聖祠向繫專祀
  叔梁公故以啟聖為名今
  聖朝異數合祀五代應更名為
  崇聖祠改造匾額增設神牌及一應祭器交與工部竢造完日欽天監擇吉入祠至入祠之日遣官一人讀文祗告祝文由翰林院撰擬每年春秋丁祭牲牢酒醴籩豆簠簋毎
  神位前皆照
  啟聖王例陳設將追封字樣通行直省府州縣衞畫
  一遵行原奉
  上諭二道頒發國子監勒石
  廟庭以光祀典○二年
  世宗憲皇帝視學行釋奠禮與康熙八年同○是年諭祔饗廟庭諸賢皆有羽翼聖經維持名教之功然前代進退不一而賢儒代不乏人或有先罷而今宜復舊闕而今宜增其從祀崇聖祠者周程朱蔡外或有可升而祔者以昭崇報均闗大典九卿翰林詹事科道會同國子監詳考定議以聞欽此遵
  㫖議準明洪武二十九年黜揚雄從祀𢎞治八年黜吳澄從祀嘉靖九年林放蘧瑗鄭康成鄭衆盧植服䖍范𡩋七人改祀於鄉公伯寮秦冉顔何申黨荀況戴聖劉向賈逵馬融何休王肅王弼杜預十三人黜其從祀今議得二十二人中林放蘧瑗秦冉顔何鄭康成范𡩋六人允宜復祀孔子弟子縣亶牧皮孟子弟子樂正子公都子萬章公孫丑漢諸葛亮宋尹焞魏了翁黄幹陳淳何基王栢趙復元金履祥許謙陳澔明羅欽順蔡清
  本朝陸隴其二十人允宜增祀又宋横渠張子之父廸增入
  崇聖祠從祀○又奏準十一哲内閔氏後裔世襲博士遇
  視學大典率其族二人赴
  京觀禮據衍聖公咨送到部應照五氏子孫之例準其與祭○又議準
  大成殿四配十一哲每位一案兩廡二位共一案崇聖祠四配異案兩廡二位共案其兩廡内有單位者仍獨設一案○是年以平定清海遣官釋奠於
  先師勒石太學與康熙三十五年同○三年
  
  先師孔子聖諱理應迴避按毛詩及古文此字讀作期音者甚多嗣後除四書五經外凡遇此字並加邑為邱地名亦不必改易但加邑旁讀作期音庶協尊崇至意欽此○四年議準
  視學釋奠禮儀載在會典惟春秋二祭均遣大學士
  行禮向未載有
  親詣儀注今
  特㫖親詣行禮為
  尊師重道之曠典謹擬陳設犧牲籩豆仍照春秋丁祭
  禮儀請照雍正二年
  視學釋奠行二跪六拜禮立獻帛爵一次不讀祝文不飲福受胙四配位前遣尚書四人分獻十一哲及兩廡從祀位前遣侍郎四人各分獻並載入會典永逺遵行○又奏準
  視學釋奠舊儀不讀祝今
  親詣行禮實屬曠典請照康熙二十三年
  親祭
  先師闕里讀祝文致祭行禮○是年仲秋丁祭
  世宗憲皇帝親詣行禮畢
  諭禮部太常寺儀注内開奠帛獻爵皆不跪朕今跪獻非誤也若立獻於
  先師之前朕心有所不安將此諭衆知之爾衙門可記載嗣後照此遵行欽此○五年
  
  聖祖仁皇帝聖誕舊例禁止屠宰
  至聖先師孔子師表萬世
  聖誕日亦應䖍誠致祭朕惟
  君師功德恩被億載普天率土尊親之戴永永不忘而於誕日尤當加謹以展恪恭思慕之忱非以佛誕為比擬也著大學士九卿會議具奏欽此遵
  㫖議準每嵗三月十八日
  聖祖仁皇帝聖誕每嵗八月二十七日
  至聖先師孔子誕辰恭值此二日自
  大内至王公文武各官以及軍民人等均應致齋一日不理刑名禁止屠宰永著為令○是年
  御書生民未有匾額恭懸
  大成殿並頒發直省懸於學宮 七年十二月以重修
  闕里
  聖廟慶雲見於曲阜
  世宗憲皇帝親詣太學祭告○十一年二月
  世宗憲皇帝親祭
  先師孔子禮成
  諭禮部嗣後
  親詣行禮於香案前行三上香禮欽此○乾隆元年
  議準
  聖廟脯醢宜豐鹿脯鹿醢加增鹿二
  正位及
  四配
  崇聖祠正位仍用兔醢十一哲兩廡
  崇聖祠配位兩廡易兔醢為醓醢加增豕二再祭
  聖廟於前一日陳設與各處例不畫一交太常寺照
  
  廟之例辦理竢祭畢仍交國子監官分胙○二年遵㫖議準國子監
  大成殿及大成門易黄瓦
  崇聖祠易綠瓦並修
  至聖先師神牌重飾見新以肅觀瞻○是年
  御書與天地參匾額恭懸
  大成殿
  命頒發直省懸於學宮○又覆準元儒吳澄仍應從祀於太學在西廡先儒趙復之次○三年
  諭今年春祭
  先師孔子朕降㫖親詣行禮舊例春秋二祭皆遣官我
  皇考尊
  師重道始定親祭之禮今覽太常寺奏進儀注朕躬獻爵一次其亞獻三獻之爵則豫設於案朕思旣行親祭仍當從三獻之儀著太常寺重繕儀注進呈欽此○是年三月
  皇帝視學講學行釋奠禮與雍正二年同○又覆準冉氏卜氏端木氏言氏顓孫氏各有五經博士照閔氏仲氏子孫之例行取該博士率其族二人乘傳赴
  京與祭○又奏準
  元聖周公後裔東野氏五經博士準率其族二人與
  祭○又覆準先賢有子若升配
  大成殿為十二哲在先賢卜子商之次東位西嚮移朱子神位於西在先賢顓孫子師之次前期祗告照康熙五十一年朱子升配之禮○五年仲秋仲丁
  親祭
  先師禮儀與三年春祭同○九年仲春上丁
  親祭
  先師與五年禮同○十一年議準
  崇聖祠四配位前應增分獻官國子監助教二人贊引官太常寺贊禮郎二人其陳設四案增帛二爵六以備典儀以昭誠敬○十四年以平定金川遣官釋奠於
  先師勒石太學與雍正二年同○十八年奏準按太
  學春秋丁祭
  大成殿内
  十二哲東西各豕首一每位豕肉一盤兩廡先賢先儒百二十三位東西各豕首六每位豕肉一盤
  崇聖祠内
  四配東西各豕首一及兩廡每位各豕肉一盤共用豕二十有九徒為煩瑣而陳設之處不足以昭整肅謹按乾隆十三年
  車駕東巡
  親祭
  先師孔子照
  闕里春秋祭禮
  十二哲東西各少牢一案兩廡各少牢三案崇聖祠四配兩廡東西各少牢一案又考順天府府學每年丁祭
  十二哲東西各少牢一案兩廡各少牢二案較太學見行之例轉覺整齊應將太學春秋丁祭
  闕里牲品畫一改正以與禮儀相稱又
  十二哲東西各篚一帛一未免太𥳑請照
  崇聖祠四配位各異帛之例每位一帛東西共篚二以昭畫一又按兩廡位次皆東西嚮
  先賢先儒南北分列向於中閒牆壁空處設案案上供豕首六皆倚於壁前設香帛案分獻官各一人皆嚮牆壁空處奠獻於禮未協應照
  帝王廟分獻之例兩廡各用分獻官二人各增香帛
  一案俾得就位行禮以嚴昭假再
  十二哲兩廡向皆於各位前豫奠一爵其分獻官行三獻禮則統奠三爵於香案以太常寺執事人不充數故也嗣後丁祭
  十二哲兩廡三獻請均令肄業諸生奉爵令東西分獻翰林官各奠三爵其兩廡分獻國子監官四人一如
  帝王廟之例各統奠三爵以光祀典○又奏準按聖廟兩廡從祀先儒位次謹依史傅按年序次行令國子監於月朔釋菜時移請依次序位置以光典禮公羊高周人子夏門人穀梁赤周人子夏門人伏勝秦博士漢文帝時命晁錯往受尚書高堂生秦季人至漢時傳士禮董仲舒漢景帝時爲博士武帝時爲江都相孔安國漢武帝時諫議大夫后蒼漢武帝時博士毛萇漢武帝時河閒獻王博士杜子春漢哀帝時人劉歆門人鄭康成漢桓帝時人諸葛亮漢昭烈時人范𡩋東晉武帝時豫章太守王通隋文帝時人韓愈唐德宗貞元八年舉貢士宏辭范仲淹宋眞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胡瑗宋仁宗景祐初蘇湖教授歐陽修宋仁宗天聖八年進士司馬光宋仁宗寶元初進士楊時宋神宗𤋮寧九年進士程子門人尹焞宋神宗時人程子門人羅從彥宋神宗時人楊時門人胡安國宋哲宗紹聖四年進士李侗宋哲宗時人羅從彦門人張栻宋高宗末以蔭補官呂祖謙宋孝宗時進士陸九淵宋孝宗乾道八年進士蔡沈宋孝宗時人朱子門人黄幹宋寧宗時人朱子門人陳淳宋寧宗時人朱子門人眞德秀宋寧宗慶元五年進士魏了翁宋寧宗慶元五年進士何基宋理宗時人黄幹門人王栢宋理宗時人何基門人陳澔宋末人趙復宋末元初人私淑朱子金履祥宋末元初人王柏門人許謙宋末元初人金履祥門人許衡元世祖時國子監祭酒吳澄元人武宗時國子監丞薛瑄永樂十九年進士胡居仁明正統時人陳獻章正統十二年進士王守仁成化十七年進士蔡清成化二十年進士羅欽順明𢎞治六年進士陸隴其本朝康熙庚戌進士
  
  闕里祀典順治八年
  世祖章皇帝親政遣四品以上堂官一人致祭
  先師闕里祭文由内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移取祭品由該地方官備辦承祭官由兵部給與勘合
  世祖章皇帝親閱祭文香帛遣行均與致祭
  帝王陵寢禮同○康熙六年
  世祖章皇帝配饗
  南北郊禮成是年
  聖祖仁皇帝親政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與順治八年同○十四年
  册立皇太子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與六年同○二十年以滇南蕩平遣官致
  
  先師闕里承祭官外委禮部太常寺筆帖式各一人典守祭文香帛遣行之日給繖仗牌旗與遣祭
  帝王陵寢同○二十三年議準
  鑾輅東巡經過
  闕里應照本處祀典致祭
  先師○又議奏
  躬詣
  闕里致祭照順治九年康熙八年
  視學釋奠之禮於駐蹕次日致祭
  御龍袍衮服行禮行在儀仗皆陳設迎神送神行二跪六拜禮讀祝畢於跪處行三拜禮配位十哲兩廡啟聖祠均遣官分獻扈從王公大臣官員照例陪祀地方官文官知府武官副將以上衍聖公曁各氏子孫見有官職者咸陪祀其不陪祀各官並地方官於
  行宮前兩旁列跪迎送咸蟒袍補服致祭時停用本處樂章奉
  㫖尊禮
  先師應行三跪九拜禮亦應用樂著考例詳議具奏
  欽此遵
  㫖議準大禮攸闗
  特加隆重迎神送神均行三跪九拜禮再
  闕里所用樂章雖與國學小異亦皆尊崇師道之辭應即用此樂章致祭但恐樂工未諳禮儀應令太常寺酌委司樂及樂舞生先期馳驛前徃指示肄習至樂工袍服亦應將太學所用樂工袍服攜徃備用以光盛典○又奏準
  聖駕詣
  先師廟行禮由曲阜南門入及廟由廟門入大中門至同文門於奎文閣前降輦詣齋宿所更衣大次内少憇鴻臚寺官引陪祭各官文由東金聲門武由西玉振門入衍聖公曁諸文臣五經博士各氏子孫在廟庭阼階下諸武臣在廟庭西階下均東西以次序立贊引官恭導
  聖駕自奎文閣步入大成門由中道詣
  大成殿就拜位行禮陪祀王公拜於杏壇之上分獻官拜於杏壇之下獻帛爵乃升殿廡已獻還拜於下陪祀各官拜於甬道東西均北面○是年
  御製祭
  先師文
  親詣釋奠周視廟庭車服禮器畢詣齋宿所大次更衣
  
  命駕至
  孔林跪祭酒三爵每祭酒行一拜禮扈從王公大臣
  暨衍聖公皆隨行禮○又
  諭至聖之德與天地日月同其高明廣大無可指稱朕向來硏求經義體思至道欲加贊頌莫能名言特書萬世師表四字懸額殿中非云闡揚聖教亦以垂示將來欽此又
  特命以御前曲柄黄蓋畱設廟庭又
  御製碑文及
  闕里詩
  賜衍聖公以下陪祀五經博士等銀幣有差○又諭周公古大聖人制禮作樂垂示萬世今廟在曲阜應行致祭事闗大典大學士會同禮部翰林院詳議具奏欽此遵
  㫖議準道統之傳上自堯舜至於周孔今
  躬祀闕里復
  命致祭
  周公廟庭禮儀隆盛洵為萬世章程應令該衙門撰
  擬祭文遣官致祭奉
  㫖致祭周公禮宜隆重其遣親王及禮部尚書偕徃以示朕尊崇先聖之意是日
  御製祭文遣官齎徃致祭○又題準致祭
  元聖周公祝版用白紙黄縁墨書祭用禮神制帛一羊一豕一果五盤尊一爵三香帛爵由太常寺祭品牲醴由地方官備辦祭日讀祝文奠帛爵行三獻禮○二十四年議準增擴
  孔林地畝十有一頃有奇免其稅糧○二十五年
  諭孔子聖集大成道隆德備參兩天地卓冠古今歴代帝王咸所師法朕硏精經傳志切欽崇應勒廟碑朕親撰文書丹以昭景行尊奉至意欽此○二十六年
  議準
  御書
  聖廟碑文遣官齎送
  闕里設黄蓋御仗鼓吹迎送恭摹勒石於大成門外金聲門之右○又奏準
  御書周公廟孟子廟碑文亦照文廟如式恭摹勒諸貞
  珉○二十七年
  孝莊文皇后升祔
  太廟禮成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與二十年同○二十八年衍聖公奏請修
  
  闕里
  聖廟奉
  㫖發内帑興修於三十年四月鳩工○二十九年議準述聖向未建有專祠應仿顔曾孟三廟規制建立子思子廟春秋致祭載入祀典○三十二年重修
  聖廟落成
  詔遣
  皇子詣
  闕里告祭祭日具蟒袍補服於杏壇上行禮隨徃大臣侍衞及守土官衍聖公五氏子孫有官職者咸於杏壇下陪祀餘儀與遣官祭
  先師闕里禮同是日祭告禮成
  皇子詣
  孔林至洙水橋下馬步至
  先師墓前行三跪九叩禮畢跪祭酒三爵每祭酒行一叩禮從官暨衍聖公皆隨行禮○三十四年
  畿輔災傷山西地震遣官詣
  先師闕里致祭與二十年同○三十六年以平定朔
  漠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與二十年同○四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五十萬壽遣官祭
  先師闕里陳祭文香帛於
  午門外禮部堂官敬閲畢安奉龍亭舁至部授承祭官付筆帖式齎徃與遣祭
  帝王陵寢同餘與二十年同○四十八年
  册立皇太子遣官致祭
  祖時國子監祭酒吳澄元人武宗時國子監丞薛瑄永樂十九年進士胡居仁明正統時人陳獻章正統十二年進士王守仁成化十七年進士蔡清成化二十年進士羅欽順明𢎞治六年進士陸隴其本朝康熙庚戌進士
  
  闕里祀典順治八年
  世祖章皇帝親政遣四品以上堂官一人致祭
  先師闕里祭文由内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移取祭品由該地方官備辦承祭官由兵部給與勘合
  世祖章皇帝親閱祭文香帛遣行均與致祭
  帝王陵寢禮同○康熙六年
  世祖章皇帝配饗
  南北郊禮成是年
  聖祖仁皇帝親政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與順治八年同○十四年
  册立皇太子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與六年同○二十年以滇南蕩平遣官致
  
  先師闕里承祭官外委禮部太常寺筆帖式各一人典守祭文香帛遣行之日給繖仗牌旗與遣祭
  帝王陵寢同○二十三年議準
  鑾輅東巡經過
  闕里應照本處祀典致祭
  先師○又議奏
  躬詣
  闕里致祭照順治九年康熙八年
  視學釋奠之禮於駐蹕次日致祭
  御龍袍衮服行禮行在儀仗皆陳設迎神送神行二跪六拜禮讀祝畢於跪處行三拜禮配位十哲兩廡啟聖祠均遣官分獻扈從王公大臣官員照例陪祀地方官文官知府武官副將以上衍聖公曁各氏子孫見有官職者咸陪祀其不陪祀各官並地方官於
  行宮前兩旁列跪迎送咸蟒袍補服致祭時停用本處樂章奉
  㫖尊禮
  先師應行三跪九拜禮亦應用樂著考例詳議具奏
  欽此遵
  㫖議準大禮攸闗
  特加隆重迎神送神均行三跪九拜禮再
  闕里所用樂章雖與國學小異亦皆尊崇師道之辭應即用此樂章致祭但恐樂工未諳禮儀應令太常寺酌委司樂及樂舞生先期馳驛前徃指示肄習至樂工袍服亦應將太學所用樂工袍服攜徃備用以光盛典○又奏準
  聖駕詣
  先師廟行禮由曲阜南門入及廟由廟門入大中門至同文門於奎文閣前降輦詣齋宿所更衣大次内少憇鴻臚寺官引陪祭各官文由東金聲門武由西玉振門入衍聖公曁諸文臣五經博士各氏子孫在廟庭阼階下諸武臣在廟庭西階下均東西以次序立贊引官恭導
  聖駕自奎文閣步入大成門由中道詣
  大成殿就拜位行禮陪祀王公拜於杏壇之上分獻官拜於杏壇之下獻帛爵乃升殿廡已獻還拜於下陪祀各官拜於甬道東西均北面○是年
  御製祭
  先師文
  親詣釋奠周視廟庭車服禮器畢詣齋宿所大次更衣
  
  命駕至
  孔林跪祭酒三爵每祭酒行一拜禮扈從王公大臣
  暨衍聖公皆隨行禮○又
  諭至聖之德與天地日月同其高明廣大無可指稱朕向來硏求經義體思至道欲加贊頌莫能名言特書萬世師表四字懸額殿中非云闡揚聖教亦以垂示將來欽此又
  特命以御前曲柄黄蓋畱設廟庭又
  御製碑文及
  闕里詩
  賜衍聖公以下陪祀五經博士等銀幣有差○又諭周公古大聖人制禮作樂垂示萬世今廟在曲阜應行致祭事闗大典大學士會同禮部翰林院詳議具奏欽此遵
  㫖議準道統之傳上自堯舜至於周孔今
  躬祀闕里復
  命致祭
  周公廟庭禮儀隆盛洵為萬世章程應令該衙門撰
  擬祭文遣官致祭奉
  㫖致祭周公禮宜隆重其遣親王及禮部尚書偕徃以示朕尊崇先聖之意是日
  御製祭文遣官齎徃致祭○又題準致祭
  元聖周公祝版用白紙黄縁墨書祭用禮神制帛一羊一豕一果五盤尊一爵三香帛爵由太常寺祭品牲醴由地方官備辦祭日讀祝文奠帛爵行三獻禮○二十四年議準增擴
  孔林地畝十有一頃有奇免其稅糧○二十五年
  諭孔子聖集大成道隆德備參兩天地卓冠古今歴代帝王咸所師法朕硏精經傳志切欽崇應勒廟碑朕親撰文書丹以昭景行尊奉至意欽此○二十六年
  議準
  御書
  聖廟碑文遣官齎送
  闕里設黄蓋御仗鼓吹迎送恭摹勒石於大成門外金聲門之右○又奏準
  御書周公廟孟子廟碑文亦照文廟如式恭摹勒諸貞
  珉○二十七年
  孝莊文皇后升祔
  太廟禮成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與二十年同○二十八年衍聖公奏請修
  
  闕里
  聖廟奉
  㫖發内帑興修於三十年四月鳩工○二十九年議準述聖向未建有專祠應仿顔曾孟三廟規制建立子思子廟春秋致祭載入祀典○三十二年重修
  聖廟落成
  詔遣
  皇子詣
  闕里告祭祭日具蟒袍補服於杏壇上行禮隨徃大臣侍衞及守土官衍聖公五氏子孫有官職者咸於杏壇下陪祀餘儀與遣官祭
  先師闕里禮同是日祭告禮成
  皇子詣
  孔林至洙水橋下馬步至
  先師墓前行三跪九叩禮畢跪祭酒三爵每祭酒行一叩禮從官暨衍聖公皆隨行禮○三十四年
  畿輔災傷山西地震遣官詣
  先師闕里致祭與二十年同○三十六年以平定朔
  漠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與二十年同○四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五十萬壽遣官祭
  先師闕里陳祭文香帛於
  午門外禮部堂官敬閲畢安奉龍亭舁至部授承祭官付筆帖式齎徃與遣祭
  帝王陵寢同餘與二十年同○四十八年
  册立皇太子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祭文香帛陳
  午門外禮部堂官敬閲畢授承祭官付筆帖式齎徃餘與十四年同○五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六十萬壽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與四十二年同○五十七年
  孝惠章皇后升祔
  太廟禮成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與四十八年同○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憲皇帝登極遣官祭
  先師闕里
  御中和殿
  親閲祭文香帛遣行與遣祭
  帝王陵寢禮同○雍正元年
  聖祖仁皇帝升祔
  太廟配饗
  南北郊禮成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與康熙六年同○二年覆準
  聖廟音樂佾舞大禮攸闗
  聖祖仁皇帝頒發中和韶樂非常異數今
  闕里所奏音節未諧由無指授所致應令闕里司樂選擇數人衍聖公給文赴太常寺演習精熟轉相傳授至樂舞生等亦令擇人充用毋致參差不齊其冠服等項均照太學式樣畫一製備五年覆準樂舞生入學充附原因尊崇
  至聖將在廟學習供事之人格外加恩相沿日久惟據衍聖公指名移咨並非廟庭供事諸生溷入宮牆實屬冒濫行令該學政會同衍聖公將見在樂舞生秉公甄别不諳音律者裁汰照數選一百五十名造具年貌籍貫清册每學臣考試酌取四名入曲阜學充附其兗州府學充附之三十六名槩行停止○七年
  諭修理文廟工程務期巍煥崇閎堅緻壯麗纖悉完備燦然一新著該撫會同衍聖公詳加相度倘舊制之外有應行增設者有應加修整者悉著估計奏聞增發帑金葺理丹雘總期經理周密毫髮無憾以展尊禮
  先師至誠至敬之意欽此○又
  諭聖廟應建碑亭二座著動支正項錢糧鳩工興造衍聖公所請捐資辦理之處不必行欽此○八年
  諭惟
  至聖先師孔子道冠百王功高萬世朕景仰企慕寤寐勿諼備舉崇奉之儀用申報享之意念世襲官爵歴代皆有成規惟
  聖廟執事之員向來未有爵秩所當廣置官僚以光祀典今欲特設
  聖廟執事官三品者二人四品者四人五品者六人七品者八人八品九品者各十人咸按品級給與章服每逢
  聖廟祭祀之時虔肅冠裳駿奔趨事凡此人員著衍聖公於孔氏子孫内選擇人品端方威儀嫻雅者報部充補彙奏以聞每年各給俸銀二十兩其孔氏子孫内有情願充補之人或曾經出仕而退休在籍者或身有職銜而未曾出仕者以及貢監生童等皆可入選若屆鄉試之期有情願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者準以監生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應試著大學士會同該部定議具奏欽此遵
  㫖議準
  聖廟向有管句典籍司樂等官分司執事而設官不過數員職銜又止七品制度威儀未為周至嗣後應廣設官僚三品者二人四品者四人五品者六人七品者八人八品九品者各十人均按品級給與章服每祭祀時令虔肅冠裳陪祀執事以光祀典其俸銀於山東藩庫支領充補由衍聖公選擇悉遵
  諭㫖施行○又覆準重修
  闕里
  聖廟各工告成諸儀悉備請遣官告祭以光鉅典應
  將王公大臣職名開列具奏恭候
  欽命祭文由翰林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備辦徃祭之
  日欽天監諏吉啓行奉
  㫖遣皇五子及郡王一人徃祭欽此○又奏準
  皇子致祭
  先師闕里照例具蟒袍補服隨徃之大臣侍衞官員地方官衍聖公五氏子孫有官職者咸陪祀禮成展謁
  孔林一應祭祀事宜行禮儀注並執事官均交太常寺辦理○又奏準康熙三十二年告祭
  先師闕里未經議及
  崇聖祠此次
  皇子徃祭請遣分祭官於
  大成殿致祭之時
  崇聖祠亦同時行禮○是年
  皇子致祭
  先師闕里禮儀與康熙三十二年同郡王致祭崇聖祠與
  京師
  崇聖祠承祭官行禮同○又
  諭聞
  孔林饗堂牆垣間有年久傾圮之處朕尊崇
  先師夙夜罔斁今廟貌已經鼎新林院允宜修葺著欽天監選官前徃會同衍聖公相度方位宜於何時營治詳慎定議屆期朕命大臣前赴曲阜令衍聖公協同修理務令崇閎堅固光垂永久以昭朕尊禮先師之至意欽此○是年
  頒發祭器於
  闕里凡登鉶簠簋籩豆尊爵均依照經圖舊式範銅為器俾藏諸
  聖廟永為世守○九年
  諭孔林工程仍著原修闕里廟工之員及衍聖公敬謹監修會同該撫料度定議具奏欽此○又奏準
  御書
  聖廟碑文遣官齎送
  闕里敬謹鐫刻照例備鼓樂迎送自
  京至曲阜沿塗各官在十里以内者咸朝服迎送○十年覆準
  至聖園林工竣應
  勅交衍聖公將修建
  聖廟欽頒
  上諭並發帑修工各事宜編纂成書恭請
  欽定嘉名以昭尊禮
  先師崇儒重道之至意○十三年九月
  皇帝登極遣官詣
  先師闕里致祭
  御中和殿
  親閱祭文香帛遣行與康熙六十一年同○乾隆二
  
  世宗憲皇帝升祔
  太廟配饗
  南北郊禮成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禮部堂官於大堂敬閲香帛授承祭官一
  應事宜均與遣祭禮同○四年奏準
  闕里十一哲位前祭器無鉶應同升配有子位前均增造鉶一四配應設二鉶從前止有鉶一亦應照例增加頒發以符典禮○十二年
  諭朕幼誦𥳑編心儀
  先聖一言一動無不奉
  聖訓為法程御極以來覺世牖民式型至道願學之切如見羮牆辟雍鐘鼓躬親殷薦而未登闕里之堂觀車服禮器心甚歉焉仰惟
  皇祖聖祖仁皇帝巡幸東魯親奠孔林盛典傳於奕禩皇考世宗憲皇帝崇聖加封重新廟貌遣朕弟和親王恭代展祀未以命朕意者其或有待與朕寅紹丕基撫兹熙洽思以來年春孟月東巡狩因溯洙泗陟杏壇瞻仰宮牆申景行之夙志所有應行典禮大學士會同該部稽考舊章詳悉具議以聞欽此遵
  㫖議準康熙二十三年
  聖祖仁皇帝致祭闕里即用闕里禮樂
  
  鑾輿親詣
  先師闕里致祭所用禮樂請遵康熙二十三年之例
  舉行又乾隆八年
  欽定
  聖廟樂章頒發曲阜及天下學宮今
  親詣
  闕里自應禮明樂備但恐本處樂工於
  欽頒樂譜或有未諳應令太常寺量委司樂及樂舞
  生前徃演習應用又康熙二十三年
  聖祖仁皇帝御詩禮堂講書畢即日詣
  孔林行三祭酒禮今
  皇上學宗洙泗志切羮牆亦請於講書禮成詣孔林行祭酒禮又
  元聖周公廟近在曲阜
  聖祖仁皇帝
  特命親王禮臣致祭今
  鑾輿親詣
  闕里亦請遵舊章遣官讀文致祭其應用祭文由翰林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齎徃祭品等項由地方官豫備致祭
  闕里儀注由太常寺
  孔林祭酒儀注由禮部均屆期具奏致祭
  周公遣官承祭由禮部先期請
  㫖其餘一應事宜均照康熙二十三年典禮舉行
  又議準
  闕里樂工於
  欽頒樂譜未諳應即用在京樂生樂部會同太常寺照文廟應用人數選擇司樂官三人樂生五十人屆期太常寺委官率徃至中和韶樂康熙年間已經造送有年如有不整齊者應令漆飾見新樂生冠服已如式製就均無庸攜徃其執事人員向例用孔氏生員所用冠服應仍其舊○又議準
  闕里舊有
  啟聖祠在大成殿西金絲堂後至雍正元年
  特封
  先師五代為王爵因復建
  崇聖祠於大成殿東詩禮堂後春秋祭饗以仰承
  世宗憲皇帝尊師重道推原所生至意其舊存
  啟聖祠並祀
  啟聖夫人别為聖裔家廟於禮未為不合惟是四配位及從祀先儒仍附舊祀尚未妥協應令衍聖公相度情形將四配從祀神牌移置
  崇聖祠兩旁敬謹安設
  鑾輿恭詣
  闕里致祭
  先師五代應於
  崇聖祠行禮無庸兩祠分祭○又議準康熙二十三年
  聖祖仁皇帝遣祭
  周公廟時奉
  㫖次日致祭祭品不能取辦一時是以舊典所載僅用五果禮屬從宜今據該縣呈報毎嵗春秋祭祀
  周公所用簠簋豋鉶祭品已備即籩豆之實亦皆春
  秋常供非土産所乏
  鑾輿東巡遣祭
  元聖典禮攸隆自應照毎嵗春秋祭品用羊一豕一登一鉶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八令該地方官豫行措辦以光祀典其遣官致祭應遵康熙二十三年之例致祭
  元聖周公遣親王一人行禮致祭配饗之魯公遣禮
  部尚書一人行禮○十三年奏準
  皇帝親祭
  先師其四配十二哲兩廡並
  崇聖祠致祭請於扈從之尚書侍郎内閣學士内奏遣如有不敷請照康熙二十三年之例於各衙門三品以下堂官内奏遣
  崇聖祠有四配及從祀先儒請於扈從之翰詹科道内咨取四人分獻令太常寺豫期先將祝版齎徃内閣委中書一人同徃敬謹繕寫屆期太常官恭奉至祭所安設是年
  車駕至曲阜先詣
  先師廟上香
  御龍袍衮服乘輿出
  行宮行在鑾儀衞設騎駕鹵簿不作樂由廟大門入大中門至奎文閣前降輿贊引太常卿二人恭導至更衣大次少憇出盥洗畢恭導
  駕入大成門由中階升大成殿詣香案前立司香官
  奉香盤跪進
  皇帝三上香司拜褥官展拜褥
  皇帝就拜位行三跪九拜禮興恭導
  駕出殿至奎文閣前乘輿作樂
  還行宮翼日
  駕詣
  先師廟行釋奠禮扈從官及守土官衍聖公五經博
  士各氏子孫咸陪祀如儀
  御詩禮堂講書禮成更常服詣
  孔林祭酒禮儀均與康熙二十三年同是日
  御龍袍衮服詣
  周公廟上香行一跪三拜禮○又
  諭朕東廵躬詣
  闕里致祭
  先師顔曾思孟四賢作配殿庭雖從與饗但聞其故里尚有專廟應分遣大臣恭奉香帛前徃致祭以展誠敬向在書齋曾製四賢贊景仰之忱積有日矣其勒石廟中致朕崇重先賢之意欽此○十四年以平定金川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與二年同○是年議準
  車駕南廵江浙
  鑾輿經過山東應請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其
  元聖周公廟近在曲阜亦請遣官致祭○十五年册立
  皇后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與十四年同○十六年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皇太后六十萬壽加上徽號遣官致祭
  先師闕里與十五年同○二十年
  諭平定準噶爾㨗聞以數十年逋宼迅就廓清荒服敉寧中外䝉福乃我國家無疆之休緬惟
  皇祖聖祖仁皇帝削平三孽於康熙二十三年諏吉東
  
  親祭闕里武功文德彪炳簡册朕仰承
  先緒集此大勲保泰持盈彌深兢業親告成功於太廟
  
  社嶽瀆諸祀次第遣官敬謹舉行以昭茂典
  先師孔子闕里應恪遵
  成憲躬詣行禮用申誠敬且自瞻謁
  林泉已逾六載仰止之念時切於懷擬於明嵗春月自京起鑾恭詣曲阜翠華所經亦以體察吏治清問閭閻行慶施惠以稱朕法
  祖尊
  師之至意所有應行豫備事宜該部詳議以聞欽此
  ○二十一年
  鑾輿親詣曲阜致祭
  先師禮成
  親祭
  元聖周公廟遣官分祭四配專祠禮儀與十三年同
  ○又覆準
  孟廟配享從祀各主尚皆仍侯伯封號未協禮制應改書先賢先儒樂正克公孫丑萬章公都子四人皆稱先賢某子陳臻屋廬連陳代高子孟仲子充虞徐辟彭更咸邱䝉桃應季孫子叔浩生不害盆成括及從祀之唐臣韓愈宋臣孔道輔皆稱先儒某氏某以昭畫一
  一直省府州縣釋奠於
  先師之禮順治初年定每嵗春秋仲月上丁日府州縣各行釋奠禮以地方正印官主祭陳設禮儀均與國子監丁祭同○康熙二十五年議準直省武官協領副將以上遇
  聖廟祭祀照例文東武西陪祀行禮○四十九年
  諭直省府州縣春秋致祭
  先師凡同城大小武官均照文官入廟行禮欽此
  五十年題準我
  朝樂章皆用平字因州縣未曾頒發仍襲前明錯用和字著直省各巡撫通行府州縣儒學皆改和字為平字以歸畫一○雍正五年覆準每嵗春秋丁日致祭
  先師大典攸闗今直屬惟司道府州縣官於丁日行禮其督撫學政則先期一日於階下行九叩禮謂之祭丙典制所無且行禮前後儀節滌器視牲晉爵奠斚儀文隆備今但行九叩禮亦未允協嗣後省㑹之祭督撫學政於上丁日率司道府州縣各官齊集致祭學政考試各府即於考試處
  聖廟行禮各府州縣守土正印官率屬於本處聖廟行禮毋得簡率從事均照典制遵行○十年覆
  
  崇聖祠内五代
  神牌遵照成式繕刋通行各省督撫改正畫一製造安設○乾隆六年議準學宮從祀先賢先儒神位次序以
  京師太學成式通行直省府州縣遵照書題按東西先後次序安設
  一直省祀名宦鄉賢祠順治初年定直省府州縣建名宦鄉賢二祠於學宫内毎嵗春秋釋奠於
  先師同日以少牢祀名宦鄉賢皆地方官主祭行禮
  
  先賢先儒後裔世襲五經博士順治十二年覆準宋儒朱熹有功聖學應照先賢顔曾思孟後裔世襲之例考其宗譜適裔取具族長保結州縣印結由部咨吏部給劄授為五經博士於江南婺源縣原籍崇祀世襲罔替○康熙九年覆準宋儒程顥程頤照予朱子後裔世襲之例考其宗譜適裔各給劄授為五經博士一人奉祀祠廟○二十四年議準元聖後裔東野氏按照宗譜以其適裔一人授為世襲五經博士○又議準宋儒周敦頤後裔照二程朱子之例予以五經博士一人給劄世襲○二十六年覆準宋儒張載子孫照先儒周程朱三氏後裔之例予以世襲博士奉
  㫖張載乃前代名儒其子孫既與官職必眞正適派方無負崇儒重道之意著該撫再行詳察務得實據到日定議具奏欽此遵
  㫖行令該撫詳加察覈送到宗譜宗圖果繫適裔具題給劄授為世襲五經博士○二十九年議準先儒朱子後裔於福建崇安縣奉祀授為世襲五經博士照例給劄與江南婺源縣同○三十八年議準先賢閔氏子騫端木氏子貢後裔照仲氏子路後裔世襲例各按照宗譜以其適裔一人授為五經博士○四十一年議準宋儒邵雍後裔照周程朱張之例考其宗譜給劄授為世襲五經博士○五十一年覆準先賢言氏子游後裔照閔子子貢之例授為五經博士給劄世襲○五十九年議準先賢卜氏子夏按照宗譜以其適裔一人授為世襲五經博士○六十年議準先賢冉有後裔照各先賢後裔之例世襲五經博士一人○雍正二年
  㫖先賢冉雍冉伯牛子張有若四人後裔均照增置五經博士一人予以世襲○是年議準博士子弟應承襲之人若不讀詩書不識禮義濫膺承襲有玷先賢先儒殊負
  聖朝崇儒重道之意應由該撫送部考試果文理通
  曉照例注册竢襲職時具題給劄
  一祭
  傳心殿康熙二十四年議準
  文華殿之東建
  傳心殿奉
  皇師伏羲氏
  皇師神農氏
  皇師軒轅氏
  帝師陶唐氏
  帝師有虞氏
  王師夏禹王
  王師商湯王
  王師周文王
  王師周武王均正位南嚮
  先聖周公東位西嚮
  先師孔子西位東嚮應用祭器照
  帝王廟式樣成造龕案等項酌量尺寸交工部備造
  毎嵗
  御經筵前期太常寺奏遣大學士一人行祗告禮皇帝御經筵
  皇太子出閣講書均祭告
  奉先殿
  傳心殿○二十五年議準
  御經筵前一日如
  皇帝親詣
  傳心殿祗告祝文由翰林院撰擬前期太常官奉祝版送至
  傳心殿祝版房安設祭日㸃香燭設鉶一實以和羮籩二實以龍眼栗實豆二實以醓醢鹿醢奠帛爵讀祝文致祭
  皇帝御衮服行禮○又議準
  傳心殿奉安各
  神牌應行致祭遣禮部尚書一人行禮○又
  諭傳心殿焚帛之處與屋檐相近遇風甚屬可虞著該部會同太常寺議奏欽此遵
  㫖議準傳心殿垣内地面窄狹無可移置之處祭前一日將焚帛鑪移於東門外寬闊潔淨之處竢焚帛畢仍移於内收貯○又議準毎嵗
  御經筵後
  皇太子春秋會講均先詣
  傳心殿行祗告禮○又定毎月朔望太常寺堂官一人供酒果上香行禮○乾隆六年
  諭春秋舉行經筵例應先期祗告
  傳心殿當年
  皇祖曾經親詣行禮以昭誠敬今經筵屆期朕親詣傳心殿行禮所有應行事宜著該衙門察例具奏欽此遵
  㫖議準雍正四年經大學士等定議祗告之禮除嵗
  暮祫祭
  太廟有一定日期
  躬耕耤田必用亥日仍前一日祗告外其餘祭祀皆
  於本日祗告等語今年二月
  經筵應照例於本日祗告
  傳心殿
  皇帝御衮服行禮一應事宜均照康熙二十五年
  

  欽定大清㑹典則例卷八十二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大清會典則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