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滁陽王廟碑歲祀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欽定滁陽王廟碑歲祀冊 
本作品收錄於《國朝典故
欽定滁陽王廟碑歲祀冊,一卷,不著輯者名氏。明初,追封郭子興為滁陽王,建廟滁洲,命有司歲時奉祀。本卷前列洪武十五年敕諭一通,其載祀典規條及寺廟人戶。後為太常寺丞張羽所撰滁陽王廟碑文。張羽,字來儀,後以字行。洪武中曾任太常寺丞。羽文章精潔有法,長于詩,與高啟、楊基、徐賁齊名,稱「吳中四傑」。明史卷一七三有傳。

欽定滁陽王廟碑歲祀冊[编辑]

  皇帝制諭滁陽千百戶王傑等:自古豪傑之士,有大功於天地人神者,生雖不獲其福,死必血食廟祀焉,所謂死而不亡,名傳永世者也!惟滁陽王,定遠之民,當元運將終,羣雄並起,王亦乘時倡義,旋克濠城,拒守二載。時朕從事,恩禮甚厚。癸巳,王行兵盱眙。甲午,移駐環滁。乙未,南巡和陽,嬰疾而薨。先是,命朕率兵鎮禦和陽,及王薨,王子不能馭諸豪英,兵且乏食,朕率眾渡江,秣馬厲兵,東征西討,凡十有三年,帝業乃成。朕追念舊恩,特封滁陽王,立廟於州,歲時奉祀。

  洪武十五年秋,召守滁陽千百戶等免徵田租者二十員名,永供時祀,其宥氏首率而祀之。故茲制諭。

  一、祭祀日期,用四孟月:

  正月初三日

  四月初三日

  七月初三日

  十月初三日

  前件四孟之祭,係是古禮,其餘俗節不行。

  一、祭祀禮物,每祭合用:

  山羊一羫 (三十斤)

  猪一口 (三十斤)

  香一炷

  燭一對 (一斤重)

  菓子隨時不拘多少

  酒四瓶

  饅頭粉湯照神位

  紙一千張

  一、奉祀人員二十戶,照依田數多者多出,少者少出,買辦祭物。

  官十七戶:

  王傑 (田地二頃九十七畝五分正,米麥一十七石五斗九升五合。)

  何眾 (田地二頃五十三畝四分正,米麥一十石五斗二升七合。)

  黃忠 (田地三頃四十四畝六分正,米麥一十八石一斗三升三合。)

  陳良 (田地一頃六十八畝六釐正,米麥七石二斗八升一合五勺。)

  郭才 (田地三頃四十九畝八分五釐正,米麥一十七石七斗二升二勺五抄。)

  費誠 (田地二頃六十三畝一分四釐四毫正,米麥一十二石七斗一升五合八勺。)

  駱聚 (田地二頃一十二畝二分正,米麥九石三斗九升九合。)

  許貴 (田地二頃二十九畝五分正,米麥一十一石一斗一升五勺。)

  楊和 (田地一頃九十二畝九分七釐正,米麥八石七斗五升四合一勺五抄。)

  宋用 (田地二項八十八畝九分三釐四毫正,米麥一十三石九斗七升三勺五抄。)

  紀通 (田地一頃九十五畝正,米麥一十一石一斗三升七合五勺。)

  曹勝 (田地一頃七十五畝正,米麥九石六斗八升二合五勺。)

  朱英 (田地一頃三十三畝八分六釐一毫正,米麥七石六斗二升七合六勺八抄。)

  陳興 (田地一頃七十四畝正,米麥一十石二斗六升。)

  俞勝 (田地二頃五十三畝四分八釐正,米麥一十五石八斗六升一合。)

  林臯 (田地八十四畝三分三釐二毫正,米麥四石九斗四升九合二勺五抄。)

  呂勝祖 (田地五頃二十七畝正,米麥三十一石六斗九升五合。)

  看廟人三戶:

  宥妳子 (田地一頃三十畝正,米麥八石七斗六升。)

  范興伍 (田地九十三畝五分正,米麥六石四斗二升七合五勺。)

  劉興旺 (田地一頭二畝正,米麥七石六斗五合。)

  (謹身)

  洪武十五年七月。

  (殿寶)

  

敕賜滁陽王廟碑[编辑]

  洪武十六年十一月七日,皇上親藁滁陽王事實,召太常司丞臣張來儀諭之曰:「王之恩德,注在朕心。今滁有廟祀而碑刻未具,甚闕典也。汝其據此為文于右。」臣來儀謹再拜奉詔。

  謹按:王諱子興,姓郭氏,其先曹州人。王父少好術數,嘗從異人游,得其書。年長未娶,南遊定遠,邑人神其術,將有為,叩之必驗。邑中富翁家有處女,以瞽未許嫁,王父過其門,翁以女命求卜,數成曰:「此貴人也!」翁曰:「瞽目,求配。」王父曰:「翁能不鄙我乎,則妻之。」翁曰:「諾。」既而娶,不數年,夫婦家日贍。生子三、女一,王中子也。始生,父卜之,喜謂人曰:「是兒得佳兆,異日非常人,必大吾家。」既長,兄弟別籍,三人皆善殖產。元末,民間有造言者,王誤中其說,信之甚篤,忽不事業而妄散家財,陰結賓客。至正壬辰,汝潁兵起,王識天下當變,乃召所結賓客子弟,拔濠梁據之。時皇上潛居民間,為訛言所逼,懼禍將及,遂挺身入濠梁。抵其城,為門者所執,將欲加害。人以告王,王親馳活之,撫之麾下。問召與語,異之,取為親兵。居數月,王謂曰:「汝單居,當為汝婚。」王暮歸,與夫人飲食,語及斯事。次夫人忽惋惜謂王曰:「方今兵亂,正當收召豪傑,是子舉止異常,若不撫於家,使為他人之親,是失智矣。」王悟,遂以女妻之,孝慈皇后是也。

  王為人勇悍善戰,時軍帥四人, [1] 名位皆在王上。王素剛直,不屈人下,每遇四人瞋目語難,而王剖決通敏,數以非語侵之,眾故含忿。未幾,客軍首帥趙、彭以兵來駐濠,二姓皆僭稱王,王等遂為所制。一日,眾挾趙勢拘王於獄,將害之。皇上自軍馳歸,或曰:「勿往!」曰:「再生父母有難,可不赴乎?」遂入王家。明日,彭帥聞,遣人釋王以歸。明年夏,上還故里, [2] 收元卒七百獻王,王就令將之。又明年夏,上染病未瘥。 [3] 王聞元義兵欲歸,將說之,左右無可使,偶過寢門,示意趦趄,因請扶疾往,卒說降之,得其精卒三千。既而,彭、趙東屯泗州,因挾王以往。時皇上方駐滁陽,知眾不可共事,獨堅守以待。復遣人賂彭、趙左右,賂行,王得縱歸滁陽。時王兵共四萬,其麾下僅萬人,皇上所部三萬有奇。

  明年乙未,王命皇上守和陽, [4] 既而信流言,親至和陽視師。值王讎人亦駐其中,聞王至,移軍異處。皇上禮送行者,俄為所難。王聞驚懼得疾,尋卒,歸葬滁州。夫人張氏生三子,長戰歿,次為降人所陷,幼與羣小陰謀,伏罪。次夫人張氏生女一,為妃,生蜀王、豫王、如意王,女二。

  洪武元年,天下既一,剖符行封,追思更生之恩,實帝業所始,乃封滁陽王,建廟基滁陽,命有司歲時率滁人祭之。

  臣來儀伏聞自古帝王之興,雖受命於天,未始不因乎人,蓋必有所佑助維持而後成。及其既成也,其所佑助維持之者,亦以與享其榮,傳之無窮而施之罔極。惟我皇上,奮布衣,提一劍而起,外無尺土一民之助,而王能脫危難,識潛微,納於二室,授以兵柄,慨然不少吝惜,遂肇大業,可謂有知人之鑒矣!及今大統既定,四海一家,推本尋源,實由於王。爰建顯號,俾永永血食,蓋非王無以闢萬世之業,非皇上無以永王之名。臣謹即是為銘。銘曰:

  皇受天命,發跡濠梁,方其始興,附於滁陽。滁陽先知,識聖於微,聖有大難,王脫其羈。取彼神龍,翼之風雲,浴日咸池,洗其垢氛。龍騰日升,伊誰之功?有相自天,實啟王衷。皇奮無旅,王命予之,皇家未媲,王命女之。謀行諫從,肝膽弗疑,萋菲之言,終莫我離。秉鉞專征,付以閫外,顛強蹙驕,育眾日大。變生不意,卒疾于驚,何啟其緒,弗享其成。皇明日昌,既臣萬方,割符賜爵,乃侯乃王。爰念舊恩,極天罔報,一飯必酬,矧有大造。乃封大郡,乃建廟庭,乃復滁人,護其園塋。祠官孔嚴,報祀春秋,罍酒鉶羹,黍稷羊牛。王其來歆,毋曰無後,王女皇妃,三王挺秀。王支百世,王有廟祀,棼棼者雄,孰王之似。小臣受詔,作此銘詩,勒著貞珉,以永無期。

  洪武十七年三月吉日,承直郎、太常司丞臣張來儀奉敕譔,中書舍人胡廷鉉奉敕書并篆額。

校勘記[编辑]

  1. 「時軍帥四人」,原本訛「帥」為「師」,據明朱當㴐國朝典故本改。
  2. 「上還故里」,原脫「上」字,據錢謙益國初羣雄事略卷二滁陽王廟碑引文補。
  3. 「上染病未瘥」,原脫「上」字,「瘥」作「差」,據國初羣雄事略卷二滁陽王廟碑引文補、改。
  4. 「王命皇上守和陽」,原脫「皇上」二字,據國初羣雄事略卷二滁陽王廟碑引文補。
  ↑返回頂部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