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續文獻通考 (四庫全書本)/全覽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全覽5 欽定續文獻通考 全覽6 全覽7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一
  經籍考
  經
  
  俞庭椿周禮復古編一卷
  庭椿字壽翁臨川人乾道進士官古田令
  朱彛尊曰俞氏復古編以天官之屬獸人獻人鼈人獸醫司裘染人追師屨人掌皮典絲典枲改入冬官以地官之屬鼓人舞師改入春官封人載師閭師縣師均人遂人遂師遂大夫土均草人稻人土訓山虞林衡川衡澤虞丱人角人羽人掌葛掌染草囿人塲人改入冬官以春官之屬天府世婦内宗外宗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改入天官典瑞典同巾車司裳冢人墓大夫改入冬官以夏官之屬弁師司弓矢藁人職方氏土方氏形方氏山師川師邍師改入冬官以秋官之屬大行人小行人司儀行夫掌客掌訝掌交環人改入春官等謹案庭椿是書邱葵謂朱子一見以為冬官不亡考索甚當鄭賈以來皆當退舍而明陳深徐常吉痛駁之具載朱彛尊經義考深謂先王設五職以存其體而虚其一以待用司空有官而無職自唐虞已然因引禹以司空總百揆召公以太保營洛仲山甫以冢宰而城齊召穆公平淮而亦以營謝諸經傳為證其説以冬官為有官無職固未必然然庭椿鑿空臆斷竄亂聖經實為妄人之尤邱葵所述殆非朱子之言葵即著周禮全書者或以其書與已意合託之朱子以自䕶焉耳
  葉時禮經會元四卷
  時字秀發自號竹埜愚叟錢塘人淳熈中進士及第累官吏部尚書寳文閣學士提舉崇福宫卒諡文康
  易祓周官總義三十卷
  祓見易類
  王應麟曰易氏總義云府史胥徒通典總言其為六萬三千六百七十五人愚考之通典周官六萬三千六百七十五員内二千六百四十三人外諸侯國官六萬一千三十二人此内官數非府史胥徒也
  鄭伯謙太平經國之書十一卷
  伯謙字節卿永嘉人官衢州教授
  王與之周禮訂義八十卷
  與之字次㸃樂清人從松溪陳氏學淳祐初郡守趙汝騰進其書授賓州文學終通判泗州年九十有七趙汝騰進周禮訂義劄子略曰諸經訓解皆有先儒折衷彚集成書獨二禮闕周禮又不幸遭王安石不善用以禍天下學者望而疑之雖程顥程頥張載三先生尊信此書僅有緒言見於語録近世大儒朱熹辨明甚至皆有意表章之然亦未嘗作為訓義以行於世與之乃能徧營天下前後先儒講解或一説之精或一義之當蒐獵無遺間亦自附己見剖析㣲𣺌是非審確故西山真徳秀擊節是書為之序徳秀没與之益加意刪繁取要由博得約今是書亦精純無疵矣上可以禆聖明之治下可以釋學者之惑有功於六經甚多其為人踐履無玷守節不阿皓首著書數種周官特其一也會秘省取其著書敢以姓名聞
  納喇性徳序曰王與之周禮訂義載宋史藝文志中宋之羣儒經義甚富獨詮解周禮者寡見於志者僅二十有二家而已蓋自王安石當國變常平為青苗藉口周家泉府之遺作新經義以所創新法盡傳著之又廢春秋不立學官於是與王氏異者多説春秋而罷言周禮若潁濵蘇氏五峯胡氏殆攻王氏而并及周禮者歟昔之言周禮者鄭康成信為周公成太平之迹陸陲謂為羣經原本王仲淹美其經制大備朱子亦稱其廣大精宻非聖人不能作則為周秦古書無可疑者東巖之説謂周公將整六典以為宅洛計不幸没而成王不果遷規模不獲究其説本鄭氏注而暢發之至云冬官未嘗亡錯見於五官中則與臨川俞壽翁合其編集諸家之説宋儒自劉原父以下凡四十五家可謂詳且博矣
  林希逸鬳齋考工記解二卷
  希逸字肅翁福清人端平進士景定間官司農少卿終中書舍人
  希逸自序曰周禮六官其五官體制皆同而冬官以考工記補之又自一體似造物之意特亡彼而存此以成此書之妙也又曰冬官司空掌百工之事舜命共工即此職也並之五官其屬亦六十此記祇三十官名以考工者考試百工之事而記之也人生日用飲食百工所為必備宫室舟車等制十三卦所象皆聖人所作也生民之初橧巢營窟而已聖人既處之以宫室衣毛之俗又易而衣裘百工之事自此愈多矣先王獨設一官以主之至周尤詳秦以來法度廢壊又宣帝總覈名實至於百工技巧咸精其能此亦為國急務也又曰周官六典本有六篇當時所得祗五篇故以考工記補之此記元無冬官二字乃漢人所增也但文字簡古必戰國以來先秦古書如小戴檀弓一篇公羊穀梁春秋傳亦先秦古書也蓋其文簡當且聱牙非漢文字之比漢人以金帛募書多有偽作如此等文字非後世鉛槧書生所及也又曰此書續出闕略不全不止韋氏裘氏段氏等官而已其先後次序亦有參錯不齊如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若以序言當在上篇今梓廬匠車弓皆在下篇而其序亦自不同又畫繢二官而止曰畫繢之事玉人亦然意其全書凡曰之事者皆總言之其列官自别即車人之事又有車人為某可知也况一官非止為一事如輪人梓人匠人車人皆一官之名而分主數事惜乎其不全見也
  朱申周禮句解十二卷
  申字繼宣贛州人太學生
  周禮集説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元初陳友仁序蓋友仁因宋人舊本重輯也友仁字君復湖州人
  
  邱葵周禮補亡六卷
  葵字吉甫莆田人閩書作同安人
  朱彛尊曰邱氏更定周禮天官之屬六十地官之屬五十七春官之屬六十夏官之屬六十秋官之屬五十七冬官補亡五十四蓋合俞壽翁王次㸃兩家之説而損益之
  毛應龍周禮集傳十六卷
  應龍字介石豫章人大徳間為澧州教授
  
  何喬新周禮集注七卷
  喬新字廷秀江西廣昌人景泰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諡文肅
  喬新自序略曰周禮多錯簡冬官未嘗亡也臨川俞氏壽翁始悟冬官散見五官中作復古編以正漢儒妄補之非永嘉王氏次㸃亦作周禮訂義以羽翼俞氏之説其後臨川吳氏清源邱氏各有考注四家之説備矣惜其得於此者或失於彼乃重加考訂毎篇首依鄭本列其目存舊以參考也次則取四家所論定其屬正譌以從古也黜考工記别為卷不敢淆聖經也參考諸説附以臆見作集注以俟後之君子擇焉
  魏校周禮沿革傳四卷
  校字子才號莊渠崑山人𢎞治進士累官太常卿遷國子監祭酒未上卒諡恭簡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季本讀禮疑圖六卷
  本見易類
  本自序曰孟子曰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緩其二三者之外别無征焉周禮之征則不止此蓋書成於戰國之士中間多雜邪世之制迂儒之談而非由大本以行逹道者也當漢武時其書始出衆儒共排其非至林孝存則曰末世瀆亂不經之書何休則曰六國隂謀之書惟劉歆鄭康成以為周公致太平之迹而朱子深信之亦以為周公遺典又以為聖人所作必不會差又謂周禮一書亦是起草未曾得行又謂周公晚年作此小處或未及改則以周禮為未定之書也予即平日之所疑者為圖旁引以辨證之而一以孟子為主書凡六卷其前三卷疑圖具在見禮意焉其後三卷則上叙孟子之言以明本原下評厯代之事以備參考
  舒芬周禮定本四卷
  芬見易類
  芬自序略曰東漢而下是書與儀禮戴記並行宋興大儒輩出表章遺經於此蓋闕如予自弱冠即好是書隨所窺測作為五官叙辨五篇六官圖釋一篇剔偽一篇既乃録成正經重加校訂其有逸於他書者取而附之錯於他官者編而正之題曰周禮定本
  等謹案芬是書大旨主俞庭椿冬官不亡雜出於五官中之説而復以己意進退之庭椿之書荒經蔑古芬不能訂正其訛乃師其意而加厲焉甚且刪削舊文十幾二三自命曰定本傎彌甚矣
  唐樞周禮因論一卷
  樞見易類
  林兆珂考工記述注二卷
  兆珂見詩類
  陳深周禮訓雋二十卷
  深字子淵長興人嘉靖舉人官雷州推官
  柯尚遷周禮全經釋原十四卷
  尚遷字喬可號陽石山人長樂人嘉靖中貢生官邢臺縣丞
  尚遷自序略曰周禮周公之遺典也古今相傳漢本猶在不敢移易至臨川俞庭椿氏以為冬官未嘗亡實雜出於五官中取四十九官以補冬官之闕又分大司徒之半以為大司空之職著復古編以伸其説嘉熈間永嘉王次㸃又作周禮訂義元泰定間清源邱吉甫又以序官置各職之首大加更定而臨川吳氏又於大司徒補孟子五典於十二教之上并去序官之文始以遂人入司空至本朝椒邱何氏又復序官於諸職之前以大司樂為司徒之教而司勲司士太史之屬皆入天官工作之事皆入冬官則略倣我朝制度矣至近時有周禮剔偽之作又於諸職之文逐句刪合分别真偽奪彼與此夫周禮諸職之文諸官之序親出於周公所裁定豈容一毫移易哉一壊於諸侯害已之惡遂合冬官於地官使大典淆闕幸而漢儒傳習尚存古本至宋俞氏再亂矣王邱吳何雖各自為書然諸職之文則未嘗更也至剔偽圖釋之書則逐句逐字皆可去取更易矣是今之周禮雖存不過古人之事料隨人意見皆可為書豈先王經世之典哉愚研精覃思會衆説而折其衷是故復遂人以下為冬官而六典備攷鄉遂以下為鄉官而位職明發在位之職與在職之位而封建定推師保諫救之教而學校舉表宰夫鄉師遂師肆師士師以下為六十屬而三百六十之數定取司馬法以明井牧之制簡稽之法而軍制復辨九功非九職之税而賦斂之法明以九比為九等之稽上中下地有三類而校田征税之施舍審至於辨天地分合祀之非以明郊社禘嘗之義則質之胡氏之論推司樂三宫之制為古雲門大韶之樂則聞之師説敢竭鄙見作釋原以發明之其他先儒之論有可采如葉氏邱氏李氏鄭氏之類能推明大義者俱書於所釋之後非敢繁也俾聖經之大㫖敷暢闡明焉爾
  等謹案是書較俞庭椿之紛更割裂差為稍勝然仍不免竄改經文惟其訓詁經義尚條暢分明有所闡發云
  沈珤周禮發明一卷
  珤字林珍徳清人嘉靖進士官兵部郎中
  金瑤周禮述注六卷
  瑤見易類
  王應電周禮傳十卷圖説二卷翼傳二卷
  應電字昭明號明齋崑山人魏校弟子嘉靖中避亂居江西遂終於泰和明史儒林傳附魏校傳後史傳略曰應電謂周禮自宋以後胡宏季本各著書指摘其瑕釁至數十萬言而俞壽翁吳澄則以為冬官未嘗亡雜見於五官中而更次之近世何喬新陳鳯梧舒芬亦各以意更定然此皆諸儒之周禮也覃研十數載先求聖人之心溯斯禮之源次考天象之文原設官之意推五官離合之故見綱維統體之極因顯以探㣲因細而釋大成此書以為百世繼周而治必出於此就正羅洪先洪先大服胡松撫江西刋行於世
  楊豫孫曰明齋王先生受業於魏恭簡公校尤嗜周禮乃以其暇作傳其最要者六官之相資四民之相轄冬官之不補考工之不録及不會國服諸篇宛然覩聖人與其臣民之心相為融洽而非有所徇至於六飲九穀屋粟夫征之類為時所急者皆能以百姓之欲破先儒之爭蓋先王之學得禮之本劉鄭之所不能傳者惟缺此耳
  王志長周禮注疏刪翼三十卷
  志長字平仲崑山人萬厯中舉人明史文苑傳附見其兄志堅傳中
  徐即登周禮説十四卷
  即登字獻和又字徳峻號匡岳豐城人萬厯進士官至河南按察使
  即登自序略曰周禮一書聖人治天下之大經大法而何儒者之疑信參焉其冠各官之篇首不曰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乎是故分之為各職治之法也合之為民極治之本也極也者詩所云四方之極洪範所謂皇建其有極用敷錫厥庶民者也此堯舜執中以來聖聖相承以治天下而周公用之輔相成王以致太平若謂出於漢儒附會豈惟非劉歆所能恐董賈亦莫之能也愚故斷周禮為聖人之書不必考其六典之詳而惟於為民極之一言決之也
  郭正域批㸃考工記一卷
  正域字美命江夏人萬厯進士官禮部侍郎諡文毅
  郝敬周禮完解十二卷
  敬見易類
  敬自序略曰周禮有考工記亦猶儀禮諸篇終各繫以記也世儒不疑儀禮之記為添補何獨於周禮疑也
  郭良翰周禮古本訂注六卷
  良翰字道憲莆田人萬厯中以䕃官太僕寺丞良翰自序略曰六官秦亡其一耳自漢李氏上之河間河間補以考工考工記出而冬官亡矣其後俞庭椿王次㸃邱葵吳澄何喬新五家或謂冬官錯簡於五官取其類冬官者以為冬官而五官亡矣又謂五官互有錯簡并取五官之肖五官者以參互於五官而六官俱亡矣總之五官不離古文者近是或曰然則考工記在所必削乎曰節取其辭冬官無庸贅五官無加損也吾之論周禮止於此爰以弁周禮古本
  郎兆玉古周禮六卷
  兆玉字完白仁和人萬厯進士
  孫攀古周禮釋評六卷
  攀字士龍宣城人
  攀自序略曰臨川俞壽翁著復古編謂冬官不亡雜出五官之中永嘉王氏因之清源邱氏臨川吳氏又因之國朝旴江何司冦復加易置雖合於六官無缺而非聖經之初矣晉安柯氏又以地官遂人屬冬官黜秋官硩蔟氏翦氏赤茇氏蟈氏壺涿氏庭氏六官於考工記而考工記不入其書然鄉屬司徒而遂屬司空抑又誖矣考工記特以記語諸君子不附於經則輪輿陶冶弓車廬梓諸人果可廢耶宋朱周翰氏依鄭本為句解猶有未備竊自忘固陋徧閲諸家黜者逆之還納者送之返釋而評之便考鏡爾
  徐昭慶考工記通二卷
  昭慶字穆如宣城人
  陳仁錫重校周禮六卷
  仁錫見易類
  張采周禮注疏合解十八卷
  采字受先太倉人崇禎進士官臨川縣知縣福王時為禮部員外郎明史文苑傳附見張溥傳中
  采自序略曰周禮為諸儒襞裂幾令人不及見古本節目今是書行康成之學將還舊觀其經諸儒移置者仍為標指以著訛謬則益令正經顯白但於漢唐注疏外有參考衆家釐紛整散者則不得直名注疏因題曰周禮合解
  朱朝瑛讀周禮略記六卷
  朝瑛見易類
  程明哲考工記纂注二卷
  明哲字如晦歙縣人
  周禮説略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周禮文物大全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以上周禮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二
  經籍考
  經
  
  袁甫蒙齋中庸講義四卷
  甫字廣微鄞縣人嘉定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兼國子監祭酒權兵部尚書諡正肅
  黎立武中庸指歸一卷 中庸分章一卷 大學發微一卷 大學本㫖一卷
  立武字以常號元中子新喻人咸淳進士官國子司業宋亡不仕閒居三十年以終
  趙秉文序畧曰中庸指歸首以正位居體釋所以名中之義其説曰乾九二人道之始故稱龍徳正中中之體也坤六五心君之位故稱黄中通理中之位也帝降衷民受中萬化之所由出也作大學發微曰大學曾子之書一書之功在于止善止善之説葢取諸艮曾子嘗稱艮象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厥㫖甚深所謂一以貫之者此也夫易冒天下之道中庸大學實出于易先生提綱舉要統宗會元由是天人相與之際體用一原之實照徹無間既又原作者之意為中庸分章以見繩聯珠貫之妙據舊文之古為大學本㫖以訂夫更定錯簡之疑備論詳説歸其有極先生有功于聖門有賜于後學可謂逺且大矣
  朱彜尊曰黎氏中庸分為十五章自天命之謂性至萬物育焉為第一章仲尼曰至唯聖者能之為第二章君子之道費而隠至察乎天地為第三章子曰道不逺人至胡不慥慥爾為第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至反求諸其身為第五章君子之道至父母其順矣乎為第六章子曰鬼神之為徳至治國其如示諸掌乎為第七章哀公問政至不誠乎身矣為第八章誠者天之道也至明則誠矣為第九章唯天下至誠至故至誠如神為第十章誠者自成也至純亦不已為第十一章大哉聖人之道至而蚤有譽于天下者也為第十二章仲尼祖述堯舜至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為第十三章唯天下至聖至其孰能知之為第十四章詩曰衣錦尚絅至無聲無臭至矣為第十五章各繪一圖大指謂中庸之道出于易葢主郭氏父子兼山白雲之説者
  又曰黎氏大學其詮格物致知云格物即物有本末之物致知即知所先後之知葢通徹物之本末事之終始而知用力之先後耳夫物孰有出于身心家國天下之外者哉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主在心心之發為意此物之本末也誠而正正而修修而齊齊而治治而平此事之終始也本始先也末終後也而曰知所先後者其究在乎知止而已其後心齋王艮亦云格物者格其物有本末之物致知者致其知所先後之知心齋雖為姚江之學而其論格物與師説不同語本于黎氏也
  張虙月令解十二卷
  虙字子宓慈谿人慶元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諡文靖
  史傳略曰端平元年虙為國子司業兼侍講謂月令之書雖出于吕不韋然人主後天而奉天時此書不為無助乃為月令解十二卷以進
  謝枋得批㸃檀弓二卷
  枋得字君直號疊山信州弋陽人寶祐進士累官江西招諭使事迹具宋史忠義𫝊
  金履祥大學疏義一卷
  履祥見書類
  
  呉澄禮記纂言三十六卷 月令七十二𠉀集解一卷澄見史類
  澄自序略曰小戴記三十六篇澄所序次漢興得先儒所記禮書二百餘篇大戴氏刪合為八十五小戴氏又損益為四十三曲禮檀弓雜記分上下馬氏增以月令明堂位樂記鄭氏為之注總四十九篇諸篇出于先儒著作之全書者無幾多是記者旁搜博採勦取殘篇斷簡薈萃成書無復詮次讀者毎病其雜亂而無章朱子嘗與東萊先生吕氏商訂三禮篇次欲取戴記中有闗于儀禮者附之經其不係于儀禮者仍别為記吕氏旣不及答而朱子又不及為幸其大綱存于文集猶可考也晚年編校儀禮經傳則其條例與前所商訂又不同矣其間所附戴記數篇或削本篇之文而附以他篇之文今則不敢改正就本文科分櫛剔以類相從俾其上下章文意聯屬章之大㫖標識于左庶讀者開卷瞭然若其篇第則大學中庸程子朱子既表章之與論語孟子並而為四書固不容復附之禮篇而投壺奔喪禮之正經亦不可以雜之于記其冠義昏義鄉飲酒義射義燕義聘義六篇正釋儀禮别輯為傳以附經後此其外猶三十六篇曰通禮者九曲禮内則少儀玉藻通記大小儀文而深衣附焉月令王制專記國家制度而文王世子明堂位附焉曰喪禮者十有一喪大記雜記喪服小記服問檀弓曽子問六篇記喪而大傳間傳問喪三年問喪服四制五篇則喪之義也曰祭禮者四祭法一篇記祭而郊特牲祭義祭統三篇則祭之義也曰通論者十有二禮運禮器經解一類哀公問仲尼燕居孔子閒居一類坊記表記緇衣一類儒行自為一類學記樂記其文雅馴非諸篇比則以為是書之終嗚呼由漢以來此書千有餘嵗矣其顛倒糾紛至朱子始欲為之是正而未及竟豈無所望于後之人歟用敢竊取其意修而成之
  陳㵆禮記集説十卷
  㵆字可大江西都昌人父大猷號東齋饒雙峯弟子著書傳會通十一卷尤精于禮㵆承家學作集説學者號雲莊先生從祀孔子廟庭
  㵆自序略曰戴記四十九篇雖純駁不同然義之同異淺深誠未易言也鄭氏祖䜟緯孔疏惟鄭之從雖有他説不復收載固為可恨然其灼然可據者不可易也近世應氏集解于雜記大小記諸篇皆缺而不釋噫慎終追逺其闗于人倫世道非細故而可略哉先君子師事雙峯先生十有四年以是經三領鄉書為名進士所得于師門講論甚多中罹煨燼隻字不遺不肖孤僭不自量薈萃衍繹而附以臆見名曰禮記集説葢欲以坦明之説使初學讀之即了其義庶幾章句通則蘊奥自見正不必髙為議論而卑視訓詁之辭也
  景星大學中庸集説啟蒙二卷
  星號衲菴餘姚人
  中庸合註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呉澄序
  
  禮記大全三十卷
  胡廣等奉敕撰
  魏校大學指歸二卷附考異一卷
  校見周禮類
  廖紀大學管窺一卷 中庸管窺一卷
  紀字時陳號龍灣東光人𢎞治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諡靖僖
  穆孔暉大學干慮一卷
  孔暉字元庵堂邑人𢎞治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講學士諡文簡
  楊慎檀弓叢訓二卷
  慎字用修號升菴新都人正徳辛未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以諫大禮謫戍滇中
  戴冠禮記集説辨疑一卷
  冠字章甫長洲人以選貢授紹興府訓𨗳
  黄乾行禮記日録三十卷
  乾行字玉巖又字大同福寧人嘉靖進士累官重慶府知府
  宗周就正録禮記會要六卷
  周字維翰興化人嘉靖舉人官知府
  王覺禮記明音二卷
  覺號溝東山隂人江南通志作武進人嘉靖進士
  徐師曽禮記集註三十卷
  師曾見易類
  聞人徳行禮記要㫖補十卷
  徳行字越望餘姚人嘉靖進士
  徐養相禮記輯覽八卷
  養相睢陽衛籍鳯陽人嘉靖進士
  馬時敏禮記中説三十六卷
  時敏字晉卿陳留人隆慶時貢生
  李經綸大學稽中傳三卷
  經綸字大經號寅清南豐人正嘉間諸生
  蔡悉大學注一卷
  悉見書類
  劉元卿大學新編五卷
  元卿見易類
  方時化中庸㸃綴一卷
  時化見易類
  郝敬禮記通解二十二卷
  敬見易類
  朱泰貞禮記意評四卷
  泰貞字道子海鹽人萬厯進士官監察御史
  湯三才禮記新義三十卷
  三才字中立丹陽人
  姚舜牧禮記疑問十二卷
  舜牧見易類
  童維岩禮記新裁三十六卷
  維岩字叔嶷錢塘人
  姚應仁檀弓原二卷 大學中庸讀二卷
  應仁字安之徽州人
  張鳯翔禮經集註十七卷
  鳯翔字蓬元堂邑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楊梧禮記説義集訂二十四卷
  梧字鳯閣一字嶧珍徑陽人萬厯舉人官青州府同知
  湯道衡禮記纂注三十卷
  道衡字平子丹陽人萬厯進士官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
  陳鴻恩禮記手書十卷
  鴻恩黄岡人萬厯舉人
  林兆珂檀弓述注二卷
  兆珂見詩類
  陳與郊檀弓輯注二卷
  與郊字子野海寧人萬厯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趙南星學庸正説三卷
  南星字夢白號儕鶴髙邑人萬厯進士官至吏部尚書以忤魏忠賢削籍謫戍崇禎初追諡忠毅
  劉斯源大學古今通義十二卷
  斯源字憲仲臨潁人
  徐昭慶檀弓通二卷
  昭慶見周禮類
  黄道周月令明義四卷 表記集傳二卷 坊記集傳二卷 緇衣集傳四卷 儒行集傳二卷
  道周見易類
  鄭開極月令明義序略曰石齋先生月令明義以二十四氣歸于中五洛書以九律吕以八嵗閏以成厯象以定故有氣侯生合之圖禮樂之作本于五行行政施令本于易象中星既定四方為則故有中星卦體之圖王道首重農事致治在乎得人得失在乎法古凡古今之建言行事合于月令者悉附焉
  又表記坊記緇衣儒行集傳序略曰孔子之語言問難其門弟子備録而無遺魯論孝經而外見于曲臺所載表記坊記緇衣儒行諸篇葢聖人以是非予奪立天下之坊以立身踐言正天下之表好賢則其表益端知人則其坊益慎石齋先生集傳之義其在斯乎學者以存誠為表以遏欲為坊好徳以法緇衣力學以敦儒行由是而揚廷致用青史流徽也而所望于修身踐言者則尤取乎儒行焉
  道周儒行集傳自序略曰古未有稱儒者魯之稱儒有道藝之臣伏而未仕者也其首行曰待聘待問待舉待取者需也故儒之為言需也易曰雲上于天需天下所待其膏雨者也而説者以為柔懦故天下無知儒者也天子無儒臣則道義不充禮樂不作亂賊恒有天下無儒學則驕慢上陳貪鄙下行冦攘穿窬竊于髙位而賢人之徳業皆熄矣仲尼故舉十七種以明之先于學問衷于忠信而歸之于仁故仁者儒者之質也夫子旣知儒之實不疑于名因而求之得其數種皆足以為治其無當于是雖習章句被文繡皆小人之儒也使後之天子循名考實知人善任為天下得人不以爵禄為宵小僥倖不以黼黻驕于士大夫故其懸鑑甚定取舍甚辨則備取諸此也
  許兆金説禮約十七卷
  兆金字丙仲餘姚人天啟時貢生官弋陽縣知縣
  楊鼎熙禮記敬業八卷
  鼎熙字輯庵京山人崇禎舉人
  朱朝瑛讀禮記略記無卷數
  朝瑛見易類
  牛斗星檀弓評二卷
  斗星里貫無考嘗補訂陳禹謨四書名物考葢天崇間人也
  謝文洊學庸切已録二卷
  文洊字約齋號程山南豐人
  以上禮類
  宋
  傅崧卿夏小正戴氏傳四卷
  崧卿字子駿山隂人舉進士累官給事中
  崧卿自序略曰崧卿少時讀禮記至孔子得夏時于杞鄭氏注曰夏四時之書也其存者有小正而鄭注月令引小正者八辭大抵約嚴不類秦漢以來文章信其為有夏氏之遺書顧欲睹其全未之得政和中閲外兄闗澮藏書始得而讀之葢夏之月令也闗本合傳為一卷而不著作傳人名氏案漢唐藝文志不載惟隋志有其目曰夏小正一卷戴徳撰疑所藏即此書後讀孔頴達之禮記正義其疏月令注曰夏小正大戴禮之篇名也因求集賢所藏大戴禮版本參較信然漢唐志既録戴氏禮矣此書宜不别見抑不知取戴禮為此書自何代意者隋重賞以求逸書進書者遂多以徼賞帛故離析篇目而為此乎有司受此又不加辨而作志者亦不復考且小正夏書徳所撰傳爾而隋志云然可謂疏矣徳西漢梁人與聖俱受禮后蒼號大戴嘗為信都太傅而集賢大戴禮其前乃云漢九江太守戴徳撰以儒林傳考之為九江太守者聖也書藏集賢葢久無有正其訛謬者使世無漢史而大戴禮獨亡後人詎復有知徳為信都太傅者與由是知前代書因陋承訛流傳及今不可復辨者葢多矣豈特是書也哉闗本戴禮皆以夏小正文錯諸傳中渾渾之書雜以漢儒文詞純駁弗類且所訓義有失本㫖者乃倣左氏春秋例正文在前而附以傳自為一篇凡十有三篇釐為四卷名曰夏小正戴氏傳闗本簡編失倫悉以大戴禮是正兩書互有得失或字衍脱不同則擇其善者從之仍注其下而闕其可疑者大戴禮無注釋闗本注釋二十三處懼與今注相糅則云舊注别之來者宜詳焉
  以上附録大戴禮
  宋
  禮經奥㫖一卷
  舊題鄭樵撰
  等謹案其文即六經奥論之一六經奥論為危邦輔所作託之鄭樵此摘其一卷别立書名尤偽中之偽也
  三禮考一卷
  舊題真徳秀撰
  等謹案是書諸家書目不著録惟曺溶學海類編載之書止五頁内引元邱葵更定周禮及呉澄三禮考注其偽不待辨也
  
  呉澄三禮考注六十四卷
  澄見易類
  楊士奇跋略曰呉文正公澄用朱子之意考定為儀禮十七篇儀禮逸經八篇儀禮傳十篇周官六篇考工記别為一篇見公文集中三禮敘録及虞文靖公行狀嘗聞故老吾邑康震宗武受學于公元季兵亂其書藏康氏亂後郡中晏璧彦文從康之孫求得之遂掩為已有余近于鄒侍講仲熙家見璧所録初本注内有稱澄曰者皆改作先君曰稱澄案者改作愚謂用粉塗其舊而書之其迹隱隱可見至後曲禮八篇皆無所塗改與向所聞頗同遂與鄒各録一本凡其塗改者皆從舊書之而參之敘録其篇數増損不同敘録補逸經八篇投壺奔喪公冠諸侯遷廟諸侯釁朝之外中霤禘于太廟王居明堂三篇其經亡矣篇題僅見于鄭注片言隻字之未泯者必收拾而不敢遺今此書逸禮止六篇而中霤禘于太廟其篇題皆不著敘録儀禮傳十篇此書増入服義喪大記喪義祭法祭義五篇敘録正經及傳之外其餘悉歸之戴記此書傳後復増曲禮八篇凡増十三篇其中固有載入禮記纂言不當復出也文正分禮記為經義為傳今此書禮義悉混淆無别又其卷首亦載敘録而與卷中自有不合者決非其孫富所為豈璧所増耶
  鄭瑗曰三禮考注或謂非呉文正公書考公年譜行狀皆不言嘗注此書楊萬里謂其編次時與三禮敘録不同予案巵言集周禮敘録但云冬官雖缺今姑仍其舊而考工記别為一卷附之經後今此書篇首亦載敘録乃更之曰冬官雖缺以尚書周官考之冬官司空掌邦土而雜于地官司徒掌邦教之中今取其掌邦土之官列于司空之後庶乎冬官不亡巵言敘録云儀禮傳十篇澄所纂次而此書十字下乃加五字此葢或者欲附㑹此書出于公手故揭公敘録置之篇首又從而附益之耳且觀其考次亦不能無可疑者如春官大司樂之下皆取而歸之司徒地官中小司徒之職則取而歸之司空然觀周書穆王命君牙為司徒而有祁寒暑雨小民怨咨思艱圖易民乃寧之語又云宗伯治神人和上下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亦云以天産作隂徳以中禮防之以地産作陽徳以和樂防之以禮樂合天地之化百物之産以事鬼神以諧萬民以致百物與周書之言實相表裏由是觀之則司徒豈專掌教而不及飬宗伯豈專掌禮而不及樂乎敘録所纂儀禮逸經文僅存者止五篇公冠諸侯遷廟諸侯釁廟投壺奔喪也云中霤禘于太廟王居明堂三篇其經亡矣此乃以大戴明堂篇補王居明堂其詞云朱草日生一葉至十五日生十五葉十六日一葉落終而復始此緯書野史之説皇皇禮經而有是乎其以公符補公冠雖公之意然篇中雜記周成王漢成帝之冠詞其非古經之文明矣公平昔深惡經傳之混淆豈若是雜亂而無區别乎予嘗謂諸侯遷廟釁廟奔喪投壺四篇猶略存經之髣髴以之補經尚不能不起人之疑公符明堂之不可補經也明矣
  汪克寛禮經補逸九卷
  克寛字徳輔祁門人泰定丙寅舉于鄉元亡不仕明初徴修元史以老疾辭歸洪武五年卒于家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克寛自序曰自樂亡而經行于世惟五易詩書春秋雖其中不無殘闕而未若禮經甚焉然三百三千不傳葢十之八九矣朱子嘗定四經謂三禮體大未易緒正晩年惓惓是書未就而沒遂為萬世缺典克寛伏讀而加惋惜焉世之三禮所傳曰周禮曰儀禮曰禮記其實禮記乃儀禮之傳儀禮乃周禮之節文而三禮之要則存乎吉凶軍賓嘉五禮之别也何則吉禮之别十有二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以貍沈祭山林川澤以疈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獻祼享先王以饋食饗先王以祠春饗先王以禴夏饗先王以嘗秋饗先王以烝冬饗先王凶禮之别有五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凶札以弔禮哀禍烖以禬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賓禮之别有八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㑹殷見曰同時聘曰問殷覜曰視軍禮之别有五以大師之禮用衆以大均之禮恤衆以大田之禮簡衆以大役之禮任衆以大封之禮合衆嘉禮之别有六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禮親成男女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此其大較也然儀禮十七篇吉禮之存惟特牲饋食篇乃侯國之士祭祖廟之禮少牢饋食及有司徹篇乃諸侯卿大夫祭祖禰廟之禮凶禮之存惟士相見服篇乃制尊卑親疏冠絰衣服之禮士喪禮篇乃士喪其親自始死至既殯之禮士虞禮篇乃士既葬其親迎精而返日中而祭于殯宫之禮賔禮之存惟士相見禮篇乃士以職位相親始承贄相見之禮聘禮篇乃諸侯相交久無事使相問之禮覲禮篇乃諸侯秋朝天子之禮嘉禮之存惟冠禮篇乃士之子始加冠之禮士之昏禮篇乃士娶妻之禮鄉飲酒禮篇乃鄉大夫賓興賢能飲酒之禮鄉射禮篇乃士為州長㑹民射于州序之禮燕禮篇乃諸侯燕饗其臣之禮大射儀篇乃諸侯將有祭祀之禮與羣臣燕飲之禮公食大夫禮篇乃諸侯以禮食鄰國小聘大夫之禮自此之外如朝覲㑹同郊祀大饗帝大喪之禮葢皆亡逸况軍禮無存非闗細故此豈散逸已在于夫子正禮之前哉是以當時吉禮之失如魯君之郊僣天子之禮孟獻子之禘七月而為之夏父弗綦躋僖公而逆祀三桓大夫立公廟于私家管仲鏤簋朱紘晏平仲豚肩不掩豆至于太廟説笏與燔柴于奥諸侯宫縣而祭以白牡之類是也凶禮之失如子路姊喪過而弗除子上母死而不喪成人兄死不為衰有為慈母練冠為妾齊衰者有居喪沐浴佩玉與浴于㸑室者有朝祥而暮歌與旣祥而絲屨組纓者以至小斂而奠于西方既祖而反柩受弔有以大夫而遣車一乗有葬其夫人而醯醢百甕之類是也賓禮之失如天子下堂而見諸侯諸侯朝覲而私覿王王臣以私好而朝諸侯者有焉諸侯以强大而盟天子之三公者有焉庭燎之百侯國用之繡黼朱丹中衣大夫用之者又有焉嘉禮之失如魯昭公娶于呉則不告于天子魯哀公為肆夏以饗賓天子以喪賓燕者有之夫人出境而饗諸侯者有之大夫反坫與不識殽烝者又有之軍禮之失如齊桓亟舉兵作偽主以行魯莊公及宋戰以失御而敗戰而復矢始于升陘敗而髽弔始于臺鮐以至蒐田不時邱甲始作之類可考也又况出師專征習視故常爭地黷武嵗無虚日使禮經舊典具存于當時則五禮之失豈至如是之甚哉由是知周之叔世禮典已多散逸葢不特火于秦而亡于漢也今考于儀禮周官大小戴記易詩書春秋傳孝經家語及漢儒紀録凡有合于禮者各著其目列為五禮之篇名曰禮經補逸是編也于周公經世之典雖未能極意象之微然五禮之大體葢略包舉無遺庶幾學者于此俾由得失以觀其㑹通而天之所秩與造化之運不容息者卒歸于性命之正則三代可復也明時制作之盛或有擇焉亦區區愛禮之一得云
  
  劉續三禮圖二卷
  續字用熙號蘆泉江夏人𢎞治進士官至鎮江府知府
  貢汝成三禮纂注四十九卷
  汝成字玉甫宣城人正徳中舉人官翰林院待詔黄虞稷曰周禮六卷周禮餘二卷儀禮及附傳十七卷儀禮逸經四卷儀禮餘八卷禮記十二卷
  季本廟制考識無卷數
  本見易類
  鄧元錫三禮編繹二十六卷
  元錫字汝極南城人嘉靖舉人萬厯中以翰林待詔徴未至而卒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李經綸禮經類編三十卷
  經綸見禮記類
  李黼二禮集解十二卷
  黼始末無攷
  黼自序略曰禮有三周禮儀禮禮記是也説者謂周禮儀禮並周公所作而禮記漢儒之所輯也慨自三代之後遭秦滅學禮樂先壊其幸存者周官五篇儀禮十七篇而已二經自鄭賈注疏之後皆為後儒淆亂乃取五官以補冬官之缺而五官中又互有變更儀禮凡記文附在後者取以足經不備之義今悉錯之於前又其所注皆襲鄭賈之舊雖略有増損而無所發明惟陳君復周禮集説楊信齋儀禮圖頗得其詳亦非成書黼重加訂正凡周禮五官之全文考工記之補亡儀禮十七篇與夫記者之先後次第一復注疏之舊合二禮為一總名之曰二禮而所集之解更考注疏及先儒議論間有文義未屬者竊以已意通之仍從周禮陳氏集説以官名各置本章之首儀禮楊氏圖以逐節各分逐章之後庶是經無淆亂之病學者無難讀之患
  湛若水二禮經傳測六十八卷
  若水字元明増城人𢎞治進士厯官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若水自序略曰夫禮二而已矣曰曲禮曰儀禮小大舉矣先其小後其大禮之序也始乎敬禮之本也余讀禮之後隠居西樵因究觀二禮而竊有感焉進少儀參曲禮為上經而儀禮為下經定冠義等十六篇為儀禮正傳其王制等二十三篇雜論不可以分繫而有以相表裏發明者為二禮雜傳通傳葢不傳之傳也又别小戴郊特牲等五篇與大戴公符等四篇為儀禮逸經傳庶見存羊之意耳凡九年編次旣成章為之測藏之家塾名曰二禮經傳測
  以上三禮總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二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三
  經籍考
  經春秋
  宋史藝文志春秋類二百四十部二千七百九十九卷不著録者二十三部四百八十八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春秋類一百三十一部一千五百二十五卷
  
  左傳節文十五卷
  舊題歐陽修編
  等謹案是編刻于明季取左傳之文略為刪削每篇之首分標叙事議論詞令諸目又標神品能品真品具品妙品諸名及章法句法字法諸字前有修自序序中稱胡安國春秋傳及真徳秀文章正宗其為作偽無疑也
  洪咨䕫春秋説三十卷
  咨䕫字舜俞於潜人厯官端明殿學士
  趙鵬飛春秋經筌十六卷
  鵬飛字企明號木訥綿州人
  鵬飛自序略曰春秋每多異説麟筆一絶三家鼎峙及何休杜預之注興則又各䕶所師交相矛盾於聖經何有哉又曰三傳固無足據然公吾心以評之亦時有得聖意者若何休癖䕶其學吾未嘗觀焉惟范甯為近公論三家均舉其失所師之失亦從而箴之故榖梁子之傳實頼甯為多而王通亦曰范甯有志乎春秋焉
  留夢炎序略曰麟經之傳於蜀自濓溪先生仕於合伊川先生謫於涪金堂謝持正先生親受教於伊川以發明筆削之㫖老師宿儒持所討論傳述其徒雖前有斷爛朝報之毁後有偽學之禁而守之不變故薫陶浸漬所被者廣如馮公輔朱萬里張習之劉光逺先生皆一時所宗木訥趙先生獨抱遺經窮探冥索實為之倡所著詩故經筌二書有功於聖經甚大詩故湮没不傳惟經筌獨存其為説不外乎濓洛之學而善於原情不為傳注所拘至於推見至隠使二百四十二年事瞭如在目焉
  納喇性徳曰春秋之傳五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列於學官者三焉漢志二十三家隋志九十七部唐志六十六家未有舍三傳而别自為傳者自啖助趙匡稍有去取折衷至宋諸儒各自為傳或不取傳注專以經解經或以傳為案以經為斷或以傳有乖謬則棄而信經徃徃用意太過不能得是非之公嗚呼聖人之志不明於後世久矣盖嘗讀黄氏日抄見所采本訥趙氏之説恒有契於心焉既得經筌定本乃鏤板而傳之善哉木訥子之言乎善學春秋者當先平吾心以經明經而無惑於異端則褒貶自見盖春秋公天下之書學者當以公天下之心求之斯言也庶㡬得是非之公而聖人之志以弗晦焉已
  李石左氏君子例一卷 詩如例一卷 詩補遺一卷石見易類
  等謹案左氏傳多有君子曰字林栗指為劉歆所加其説無據石以為左氏傳有所謂君子曰者皆示後學以褒貶大法因録為例又以引詩與今説詩者不同因取所載一篇一句悉裒集而闡論之名曰詩如例復採所載筮詞歌謡名曰詩補遺石門人劉伯熊合為一編題曰左氏諸例實非石之舊名今仍各標本目云
  戴溪春秋講義四卷
  溪字少望永嘉人淳熈五年為别頭省試第一厯官工部尚書華文閣學士卒贈端明殿學士諡文端事蹟具宋史儒林傳
  魏了翁左傳要義三十一卷
  了翁見易類
  張洽春秋集注十一卷綱領一卷
  洽字元徳清江人朱子弟子嘉定進士累官至著作佐郎諡文憲事迹具宋史道學傳
  納喇性徳曰洽於春秋有集傳集注地理沿革表三書端平中進於朝宣付祕閣明洪武初頒五經四書於學官傳註多宗朱子惟易則兼用程朱傳義春秋則胡氏傳張氏註並存久之習易者舍程傳而專宗朱子習春秋者胡傳单行而集註流傳日鮮今誦其書集諸家之長而折衷歸於至當無胡氏牽合之弊允宜頒之學官者也
  李明復春秋集義五十卷 綱領三卷
  明復一名俞字伯勇合陽人嘉定間太學生
  張萱曰宋嘉定間太學生李俞編進俞舊名明復字伯勇取周程張三子或著書以明春秋或講他經以及春秋或其説有合於春秋者皆廣收之定其後先審其精粗各附於本章之次有魏鶴山序朱彞尊曰宋史藝文志載李明復春秋集義五十卷又載王夢應春秋集義五十卷予嘗見宋季舊刻即李氏原本而王氏刋行之非王氏别有集義也宋史兩存之誤矣
  陳深清全齋讀春秋編十二卷
  深字了㣲平江人嘗題所居曰清全齋因自號清全納喇性徳曰子㣲自宋社既屋即謝去舉業沉潜學問淹貫遺經閉門教授鄭元祐稱其年登髦耆生識先輩著書立言咸造底藴良有然矣讀春秋編原本左胡採摭衆説深有益於學者
  吕大圭春秋或問二十卷附春秋五論一卷
  大圭字圭叔號樸鄉南安人淳祐進士官至朝散大夫知興化軍元兵至沿海都制置蒲夀庚舉城降令署降箋不從遇害
  大圭論曰春秋所書其義有春秋之通例有聖人之特筆有日則書日有月則書月名稱從其名稱爵號從其爵號與夫盟則書盟㑹則書㑹卒則書卒葬則書葬戰則書戰伐則書伐弑則書弑殺則書殺一因其事實而無所加損焉此通例也其或史之所無而筆之以示義史之所有而削之以示戒者此特筆也用通例而無所加損者聖人之公心有特筆以明其是非者聖人之精義
  何夢申䟦云傳春秋者㡬百家大抵以褒貶賞罰為主盖三傳倡之諸儒和之惟朱文公以為不然今載於門人所記録者略見一二獨恨未及成書耳廣文吕先生嘉惠潮士諸士有以春秋請問者先生出五論示之咸駭未聞因并求全稿先生又出集傳或問二書盖本文公之說而發明之有五論以開其端有集説以詳其義又有或問以極其辨難之指歸而春秋之㫖明矣夫子之心至文公而明文公之論至先生而備先生亦有功於世教矣
  納喇性徳曰春秋論五篇共一卷一曰論夫子作春秋二曰辨日月褒貶之例三曰特筆四曰論三傳所長所短五曰世變五論閎肆而嚴正春秋大㫖具是矣圭叔少嗜學師事鄉先生王昭昭為北溪陳淳弟子淳受業晦菴淵源之來人稱温陵宗派宋社既屋人爭北向圭叔大節凛凛道學亦何負於人國乎
  家鉉翁春秋詳説三十卷
  鉉翁號則堂眉州人以䕃補官賜進士累官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宻院事
  龔璛曰至元丙子宋亡以則堂先生歸置諸瀛州者十年乃成此書自瀛寄宣託於其友肅齋潘公從大藏之盖久而綱目十篇學士大夫已盛傳於世矣泰定乙丒宣學以廪士之贏刋大學䟽義等書取諸潘氏鋟梓於學凡三十卷其曰春秋詳説者盖俟夫説約者得經㫖焉此先生著述之意也
  朱申春秋左傳句觧三十五卷
  申見禮類
  王鏊序略曰春秋左傳詳節三十五卷宋魯齋朱申周翰注釋今董南畿學政黄侍御希武翻刻以示後學者也侍御以近世學者莫不為文而未知文之有法故刻示之予序之曰文非道之所貴也而聖賢有所不廢左氏疏春秋於聖人之㫖殊未得也而載二百四十二年列國諸侯征伐㑹盟朝聘宴饗名卿大夫徃來詞命則具焉其文盖爛然矣於時若臧僖伯哀伯晏子子産叔向叔孫豹之流尤所謂能言而可法者下是雖疆埸之人亦善言焉有若展喜瑕吕飴甥賔媚人解揚是已方伎之賤亦善言焉有若史蘇梓慎禆竈蔡墨醫和醫緩祝鮀師曠是已屬國之逺亦善言焉有若郯子駒支季札聲子沈無戌薳啟疆是已閨門之懿亦善言焉有若鄧曼穆姜定姜僖負羈之妻叔向之母是已於戲其猶有先王之風乎其辭婉而暢直而不肆深而不晦錬而不煩繩削後之以文名家者孰能遺之而為史者尤多取法焉盖已㡬於醇且粹矣學者因是而求之為文之法盡在是矣若夫究聖人筆削之㫖以寓一王之法自當求其全以進於經
  王穉登曰周翰輯是書無裨左氏禆夫學左氏者耳
  李琪春秋王霸列國世紀編三卷
  琪字開伯號竹湖吳郡人累官國子司業書成於嘉定辛未
  琪自序略曰是書敘東周十有四王之統合齊晉十有三霸之目舉諸侯數十大國之系皆世為之紀不失全經之文略備各代之實每紀之後叙其事變之由考得失之故參諸傳之紀以明經之所書初學問津或有取焉
  周自得序略曰初得竹湖李氏所著世紀疑為析裂經文既觀其分王伯之行事世系之本末復叙其治亂興衰之故而論之讀者一目而洞徹原委則極嘆前輩之讀書不茍而由是㑹經傳之大全以探筆削之深意未必非通經之一助也
  春秋通論二卷
  題宋人撰不著名氏
  
  利鑾孫春秋握竒圖一卷
  鑾孫字士貴旴江人
  元
  吳澄春秋纂言十二卷 總例一卷總例藝文畧作二卷澄見易類
  澄纂言自序略曰三傳得失載事則左氏詳於公榖釋經則公榖精於左氏意者左氏必有案據之書而公榖多是傳聞之説況人名地名之殊或由語音字畫之舛此類一從左氏可也然有考之於義確然見左氏為失而公榖為得者則又豈容以偏徇哉漢儒專門守殘䕶缺不合不公誰復能貫穿異同而有所去取至唐啖助趙匡陸淳三子始能信經駁傳以聖人書法纂而為例得其義者十七八自漢以來未聞或之先也觀趙氏所定三傳異同用意宻矣惜其予奪未能悉當間嘗再為審定以成其美其間不繫乎大義者趙氏於三家從其多今則如朱子意專以左氏為主倘義有不然則從其是左氏雖有事迹亦不從也一斷諸義而已欲因啖趙陸氏遺説博之以諸家參之以管見使人知聖筆有一定之法而是經無不通之例不敢隨文生義以侮聖言故先為正其史之文如此總例自序略曰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昔唐啖助趙匡集春秋傳門人陸淳又類聚事辭成纂例十卷今澄既采摭諸家之言各麗於經乃分所異合所同倣纂例為總例七篇初一夭道次二人紀次三嘉禮次四賔禮次五軍禮次六凶禮次七吉禮例之綱七例之目八十有八凡春秋之例禮失者書出於禮則入於法故曰刑書也事實辭文善惡必見聖人何容心哉盖渾渾如天道焉嗚呼其義㣲矣而執謙自謂之竊取區區末學詎可得與聞乎
  程端學春秋本義二十卷 春秋或問十卷 三傳辨疑二十卷
  端學字時叔慶元人至治進士官國子助教遷翰林國史院編修官事蹟附載元史儒學傳韓性傳中等謹案端學慨春秋一經未有歸宿之㫖因徧索前代説春秋者凡百三十家折衷異同湛思二十餘年作本義以發聖人之經㫖作辨疑以討三傳之疑似作或問以校諸儒之異同至正三年浙東亷訪使慶喜上其書於朝詔慶元路儒學版行天下
  黄復祖春秋經疑問對二卷
  復祖字仲箎廬陵人
  等謹案元史仁宗皇慶三年復科舉法漢人南人第一場明經經疑二問四書内出題經義一道各治一經元統以後少變程式易第一場四書為本經復祖序稱至正辛巳大科即元史志所謂變程式之時也其書以經傳之事同辭異者求其常變察其詳略以經覈傳以傳考經盖亦比事屬辭之遺意專為場屋進取而作也
  楊維禎春秋合題著説三卷
  維禎字亷夫號鐡崖山隂人泰定進士為建徳總管府推官擢江西儒學提舉未及上而兵亂遂不復仕明初命修禮樂書旋以老病辭歸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俞臯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十二卷
  臯字心逺新安人
  臯自序凡例曰自晉杜氏注左傳始有凡例之説取經之事同辭同者計其数凡若干而不考其義唐陸氏學於啖趙作纂例之書雖分析詳備然亦未嘗以義言之逮程子為傳分别義例學者始得聞焉愚遵程子説以事同辭同義同者定為例十六條凡經之書事義如此而其辭例如此者是所謂例也其有義不同而辭同事同而辭不同者則見各事之下非可以例拘也且如殊㑹其辭雖同而其義則不同會王世子而殊㑹是尊之而不敢與抗若曰王世子在是而諸侯徃㑹之不敢與世子之列也㑹吳而殊㑹是抑之而不使其抗若曰諸侯自為㑹而後㑹吳不使諸侯列也又如歸與來歸復歸歸字雖同而其意則不同婦人謂嫁曰歸而書來歸則出也諸國君大夫出奔而復則書歸而書復歸則義不當復也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秦人來歸僖公成風之隧則譏其過時始至之失也至於季子來歸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此又喜其歸異其詞以嘉之也凡此皆辭同而義不同者也又如國君奔一也而内奔書遜弑君一也而内弑書薨不地殺公子一也而内殺公子書刺凡此皆事同而辭不同者也又如易田書假城虎牢不繫鄭戌虎牢曰鄭因㑹伐而朝書如凡此之類乃程子所謂㣲詞隠義時措咸宜者也是皆不可以例拘也學者誠能熟玩程子傳以求其意至於沉潜反復一旦豁然貫通庶乎可窺聖人用心之萬一也
  錢曽曰先取各家注釋以已意採集於前申之以程子之言後詳列三傳胡氏傳使人得備覧而詳繹其説元刻中之佳者
  李亷春秋諸傳㑹通二十四卷
  亷字行簡廬陵人擢進士知信豐縣遇冦亂殉節亷自序略曰傳春秋者三家左氏事詳而義疏公榖義精而事略有不能相通兩漢專門各守師説至唐啖趙始合三家所長務以通經為主陸氏纂集已為小成宋河南程夫子始以廣大精㣲之學發明奥意真有以得筆削之心而深有取於啖趙良有以也高宗紹興初武夷胡氏進講篤意此經於是承詔作傳事按左氏義取公榖之精大綱本孟子主程氏而集大成矣方今取士用三傳及胡氏誠不易之法然四家之外如陳氏後傳張氏集註皆為全書學者所當考而孫氏之發㣲劉氏之意林權衡吕氏之集觧與其餘諸家之議論亦不可以不究於是盡取諸傳薈萃成編先左氏事之案也次公榖傳經之始也次杜氏何氏范氏三傳專門也次疏義釋所疑也總之以胡氏貴斷也陳張並列擇所長也而又備採諸儒成説及諸傳記略加梳剔於異同是非始末之際每究心焉謂之春秋諸傳㑹
  楊士竒䟦曰明修元史時知行簡者無在朝故不得列之史傳世之知者少其於春秋不徒能明之盖煒然有光科目者也
  王元杰春秋讞義九卷
  元杰字子英吳江人至正間領鄉薦以兵興不仕教授鄉里以終
  鄭玉春秋闕疑四十五卷
  玉字子美歙人至正中除翰林待制不赴元末城破自經事蹟詳元史忠義傳
  玉自序略曰因朱子通鑑綱目之例以經為綱大字揭之於上復以傳為目小字疏之於下叙事則專於左氏而附以公榖合於經者則取之立論則先於公榖而參以厯代諸儒之説合於理者則取之其或經有脱誤無從質證則寧闕之以俟知者而不敢强為訓解傳有不同無所考據則寧兩存之而不敢妄為去取至於誅討之事尤不敢輕信傳文曲為附㑹必欲獄得其情事得其實則以經之所作由於斯也聖人之經詞簡義奥與其强通其所不可通以取譏於當世孰若闕其所當闕以俟知於後人程子謂春秋大義數十炳如日星豈無可明之義朱子謂起頭一句春王正月便不可解固有當闕之疑某之為是書也折衷二説而為之義例殆以便檢閲備遺忘而已
  徐尊生曰讀春秋集傳闕疑序知先生所以著述之意甚公且平世儒説春秋其病皆在不能闕疑而欲鑿空杜撰是以説愈巧而聖人之心愈不可見也
  齊履謙春秋諸國統紀六卷
  履謙字伯恒大名人官至太史院使
  履謙自序略曰墨子曰吾見百國春秋又嘗考之古文有夏商春秋又有晉春秋國語晉羊舌肸習於春秋悼公使傳其太子楚莊王使申叔時傳太子箴教之春秋左傳韓宣子適魯見魯春秋至於後世史學亦多以春秋名其書者若虞卿春秋吕氏春秋陸賈春秋吳越春秋漢魏春秋唐春秋之類徃徃有之故知春秋者古史記之通稱而今之春秋一經聖人以同㑹異以一統萬之書也始魯終吳合二十國史記而為之也然自三傳既分世之學者類皆務以褒貶為工至於諸國分合與夫春秋之所以為春秋未聞其有及之者子竊疑之久矣暇日輒以所見妄為叙類私之巾篋盖不惟有以備諸家之闕庶幾全經之綱領自此或可以尋究云
  陳則通春秋提綱十卷
  則通字鐵山始末無攷
  旴江胡光世序略曰春秋一經説者無慮數十百家此篇櫽括諸傳包舉無遺頗於聖人之意若滄海之有畔可以濟其濶而極其際至於編中之所本者則有諸傳在熟讀傳以求經之㫖而於此編以發經之藴信所謂提綱者矣
  趙汸春秋集傳十五卷 春秋屬辭十五卷 春秋左氏傳補註十卷 春秋師説三卷 春秋金鎻匙一卷汸見易類
  汸自序集傳略曰春秋聖人經世之書也書成一嵗而孔子卒當時弟子盖僅有得其傳者厯戰國秦漢以及近代説者殆數十百家其深知聖人制作之原者鄒孟氏而已孟氏之言曰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此孔門傳春秋學者之㣲言也盖周雖失政而先王詩書禮樂之教結於民心者未泯故善有美而惡有刺迨其極也三綱失序而上下相忘怨刺不作則文武成康治教之迹始湮没無餘矣夫世變如此而春秋不作則人心將安所底止乎故曰詩亡然後春秋作隠桓之世王室日卑齊伯肇興春秋所由始也定哀之世中國日衰晉伯攸廢春秋所由終也方天命在周未改而上無天子下無方伯桓文之事不可誣也是以聖人詳焉故曰其事則齊桓晉文古者列國皆有史官掌記一國之事春秋魯史策書也事之得書不得書有周公遺法焉太史氏掌之非他人之所得議也孔子魯司寇也一旦取太史氏所職而修之魯之君臣其能無惑志歟然則將如之何凡史所書有筆有削史所不書則不加益也故曰其文則史史主實録而已春秋志存撥亂筆則筆削則削㳺夏不能賛一辭非史氏所及也故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此制作之原也然自孟氏以來鮮有能推是説以論春秋者盖其失由三傳始左氏有見於史其所發皆史例也故常主史以釋經是不知筆削之有義也公羊榖梁有見於經其所傳者猶有經之佚義焉故據經以生義是不知其文之則史也後之學者於三傳無所師承莫能相一其有兼取三傳者則臆決無據流遁失中其厭於尋繹者則欲盡舍三傳直究遺經分異乖離莫知統紀至永嘉陳君舉始用二家之説參之左氏以其所不書實其所書以其所書推見其所不書為得學春秋之要然其所蔽則遂以左氏所録為魯史舊文而不知策書有體夫子所據以加筆削左氏亦未之見也左氏書首所載不書之例皆史法非筆削之㫖公榖每難疑以不書發義實與左氏異師陳氏合而求之失其本矣故於左氏所録而經不書者皆以為夫子所削則其不合於聖經者亦多矣由不考孟氏而昧夫制作之原也盖常論之䇿書之例十有五而筆削之義有八䇿書之例一曰君舉必書非君命不書二曰公即位不行其禮不書三曰納幣逆夫人夫人至夫人歸皆書四曰君夫人薨不成喪不書葬不用夫人禮則書卒君見弑則諱而書薨五曰適子生則書公子大夫在位書卒六曰公女嫁為諸侯夫人納幣來逆女歸娣歸來媵致女卒葬來歸皆書為大夫妻則止書來逆七曰時祀時田茍過時越禮則書軍賦改作踰制亦書此史氏之録乎内者也八曰諸侯告則書卒不訃則不書雖及滅國滅不告敗勝不告克不書九曰雖伯主之役令不及魯亦不書十曰凡諸侯之女行惟王后書適諸侯雖告不書十一曰諸侯之大夫奔有玉帛之使則告告則書此史氏之録乎外者也十二曰凡天子之命無不書王臣有事為諸侯則以内辭書之十三曰大夫已命書名氏未命書名㣲者名氏不書止書其事外㣲者書人十四曰將尊師少稱將將卑師衆稱師將尊師衆稱某帥師君自將不言帥師十五曰凡天灾物異無不書外灾告則書此史氏之通録乎内外者也筆削之義一曰存䇿書之大體凡䇿書大體曰天道曰王事曰土功曰公即位曰逆夫人夫人至庶子生曰公夫人外如曰薨葬曰孫曰夫人歸曰内女卒𦵏曰來歸曰夫人公子卒曰公夫人出疆曰盟會曰出師曰國受兵曰祭祀蒐狩越禮軍賦改作踰制外諸侯卒𦵏曰兩君之好曰玉帛之使凡此類之書於策者皆不削也春秋魯史也䇿書之大體吾不與易焉以為猶魯春秋也二曰假筆削以行權春秋撥亂經世而史有恒體有書有不書以互顯其義書者筆之不書者削之其筆削大凡有五或略同以存異公行不書至之類也或略常以明變釋不朝正内女歸寧之類也或略彼以見此以來歸為義則不書歸以出奔為義則殺之不書之類也或略是以著非諸侯有罪及勤王復辟不書之類也或略輕以見重非有關於天下之故不悉書是也三曰變文以示義春秋雖有筆有削而所書者皆從主人之辭然有事同而文異者有文同而事異者則予奪無章而是非不著於是有變文之法焉將使學者即其文之異同詳略以求之則可别嫌疑明是非矣四曰辨名實之際亦變文也正必書王諸侯稱爵大夫稱名氏四裔雖大皆稱子此春秋之名也諸侯不王而伯者興中國無伯而荆楚横大夫專兵而諸侯散此春秋之實也於是有去名以全實者征伐在諸侯則大夫將不稱名氏中國有伯則楚君侵伐不稱君又有去名以責實者諸侯無王則正不書王中國無伯則諸侯不序君大夫將略其恒稱則稱人五曰謹内外之辨亦變文也楚至東周僣王猾夏故伯者之與以攘郤為功自晉伯中衰楚益侵凌中國甚至假討賊之義以號令天下天下知有楚而已故春秋書楚事無一不致其嚴者而書吳越與徐亦必與中國異辭所以伸大義於天下也六曰特筆以正名筆削不足以盡義而後有變文然禍亂既極大分不明雖變文猶不足盡義而後聖人加之特筆所以正名分也夫變文雖有損益猶曰史氏恒辭若特筆則辭㫖卓異非復史氏恒辭矣七曰因日月以明類上下内外之無别天道人事之反常六者尚不能盡見則又假日月之法區而别之大義以日為詳則以不日為略以月為詳則以不月為略其以日為恒則以不日為變以不日為恒則以日為變甚則以不月為異其以月為恒則以不月為變以不月為恒則以月為變甚則以日為異將使屬辭比事以求之則筆削變文特筆既各以類明而日月又相為經緯無㣲不顯矣八曰辭從主人主人謂魯君也春秋本魯史成書夫子作經惟以筆削見義自非有所是正皆從史氏舊文而所是正亦不多見故曰辭從主人此八者實制作之權衡也然聖人議而弗辨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善而見録則為褒惡而見録則為貶其褒貶皆千萬世人心之公也聖人何容心哉辭足以明義斯已矣是故知存䇿書之大體而治乎内者恒異乎外也則謂之夫子法書者不足以言春秋矣知假筆削以行權而治乎外者恒異乎内也則謂之實録者不足以言春秋矣知一經之體要議而弗辨則凡謂春秋賞人之功罰人之罪去人之族黜人之爵褒而字之貶而名之者亦不足以論聖人矣故學者必知䇿書之例然後筆削之義可求筆削之義既明則凡以虛辭説經者其刻深辨詰之説皆不攻自破然後春秋經世之道可得而明矣雖然使非孟氏之遺言尚在則亦安能追求聖人之意於千百年之上哉汸自早嵗獲聞資中黄楚望先生論五經㫖要於春秋以求書法為先謂有魯史書法有聖人書法在學者自思而得之於是思之十有餘年卒有得於孟氏之言因其説以考三傳及諸家陳氏之書具知其得失異同之故乃輯録為書名曰春秋集傳凡十五卷尚意學者溺於所聞不能無惑别撰屬辭八篇發其隠蔽傳諸同志焉
  朱彞尊曰東山環谷二先生俱以經學重尤精研春秋環谷守康侯之説東山學於黄楚望首闢夏時冠周月之非不相雷同
  錢曾曰子常游楚望之門得益春秋為多故次其師説十一篇以成是書楚望云學春秋當以三傳為主而三傳之中又當據左氏事實以求聖人旨意之所歸葢其中自有脈絡可尋人自不肯細意推求耳旨哉斯語一洗唐宋來舍傳求經之妄論矣
  等謹案汸所輯左傳補注禀其師黄澤之説謂春秋本源脈絡盡在左傳而後世説春秋者惟杜預註陳傅良章旨最有據依因反覆辨討出入百家究其得失取陳氏章旨附於杜註之下去短集長而補其所不及其微詞奥義註有未備者頗採孔頴達之疏暢述之其所輯師説皆取其師黄澤所著發明疑義諸條汸為編次之凡十一篇分三卷又附録上下二卷録澤所為詩及文與已所為澤行狀足與師説相發明也其所輯屬辭欲學者由春秋之教以求制作之原制作之原既得而後聖人經世之義可言因為離經析義分别條目創為八類辨而釋之成八篇篇各有序共十五卷殫精畢慮凡二十年而成至其集傳一書葢兩易其藳也始元至正戊子初作集傳迨後屬辭成義精例宻以集傳所列經義史法猶有未備更須討論且謂屬詞特推筆削之權而集傳大明經世之志必二書相表裏而後春秋之旨方完壬寅後乃重更定其書至昭公二十七年嬰疾遂輟筆洪武己酉冬卒其門人倪尚誼援汸之義續成之而其書藏弆人不及見嘉靖中提學御史東阿劉隅按徽下令索之以原本藏於學宫更屬教諭夏鏜訂刋傳世
  汪克寛春秋胡傳附録纂疏三十卷
  克寛見易類
  克寛論曰春秋紀事大而天地日星人倫邦國小而宫室器幣草木禽蟲凡天下萬物之理無不具焉能通是經則理無不窮矣故楊子曰説理者莫辨乎春秋
  等謹案克寛附録纂疏以胡安國為主而博采衆説薈萃成書成於順帝至元中汪澤民虞集各有序明初纂春秋大全全用其書
  晏兼善春秋透天關四卷
  兼善里貫無攷
  麟經指南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春秋圖説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春秋四傳三十八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四
  經籍考
  經春秋
  
  張以寧春王正月考二卷
  以寧字志通古田人元泰定進士官至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入明仍故官洪武二年奉使冊封安南王還卒于道事迹具明史文苑傳
  石光霽春秋鈎元無卷數
  光霽字仲濂泰州人從張以寧學洪武十三年以薦為國子監學正擢春秋博士明史文苑傳附載張以寧傳中
  春秋大全七十卷
  永樂中胡廣等奉勅撰
  饒秉鑑春秋提要四卷
  秉鑑字憲章號雯峯廣昌人正統舉人官至㢘州府知府
  邵寳左觹一卷
  寳字國賢號二泉無錫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諡文莊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童品春秋經傳辨疑一卷
  品字廷式號慎齋蘭溪人𢎞治進士官至兵部員外郎
  魏校春秋經世一卷
  校見禮類
  呂柟春秋説志五卷
  柟見易類
  鍾芳春秋集要十二卷
  芳字仲實瓊山人正徳進士官至户部侍郎
  季本春秋私攷三十六卷
  本見易類
  豐坊春秋世學三十二卷
  坊見易類
  唐樞春秋讀意一卷
  樞見易類
  熊過春秋明志録十二卷
  過見易類
  唐恒春秋録疑十六卷
  恒字志貞晉江人嘉靖進士官至姚安府知府
  髙拱春秋正㫖一卷
  拱字肅卿新鄭人嘉靖進士官至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諡文襄
  徐學謨春秋億六卷
  學謨字叔明嘉定人嘉靖進士官至禮部尚書
  姜寳春秋事義全攷十六卷
  寶見易類
  袁仁春秋胡傳考誤一卷
  仁見書類
  黄正憲春秋翼附二十卷
  正憲見易類
  等謹案正憲論僖公二十八年晉伐曹衛云是時諸侯俱已事楚獨宋尚存而今已受圍晉所恃以協力排楚者齊秦二大國而已而二國之師又未能遽至於是潛掠曹境以搖四國之心聲言伐衛以致楚救及楚救衛晉又不與戰而入曹不過使楚人兩地奔馳寛緩時日以待齊秦之至也又論僖公三十二年秦人入滑云秦雖係顓頊之後然棄禮義尚戰功未免西戎習氣自晉文藉其力以勝楚始通盟㑹抑楚以興秦有拒虎進狼之意當其與晉圍鄭棄盟而去已有藐晉争雄之心使秦得志于鄭乘勝長驅諸侯必有再受其毒者是役也謀洩于滑師敗于殽秦師于是不敢東下然秦晉讐殺者四五世于是晉力稍疲而楚復横矣又論宣公十二年晉楚戰邲云楚莊强横蔑視諸國入陳圍鄭莫敢誰何其威力凌躒十倍楚成且齊召陵之師尚約六國為援晉文城濮之戰必待齊秦之至今晉景公初立霸業已衰視文公時威力人心消索幾盡乃欲以林父之師當虎狼之楚乎即今諸將同心三軍用命勝負之勢猶不可必况林父節制不嚴計謀不一始惑于韓厥分惡専罪之言繼壞於錡旃致師召盟之請故楚師一乘倉猝無措然則致此敗者豈可專歸咎于先縠乎邲一敗而楚滅蕭圍宋勢益横行矣此皆洞見情勢之談也
  鄒德溥春秋匡解六卷
  德⿰氵専 -- 溥見易類
  嚴訥春秋國華十七卷
  訥字敏卿常熟人嘉靖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諡文靖
  陸粲左傳附註五卷 左氏春秋鐫二卷 春秋胡氏傳辨疑二卷
  粲字子餘長洲人嘉靖進士官工科給事中以劾張璁桂萼謫驛丞遷知永新縣
  等謹案粲讀左氏註疏及經典釋文於訓詁旁切可疑者輒以已見及他書之説可證據者附註其下曰左傳附註又以左氏非左邱明其言亦卑淺不中于道疑戰國時人所為因之為鐫以曉示學者曰左氏鐫其辨疑則摘胡傳之疑者以析之也
  馮時可左氏釋二卷 左氏討一卷 左氏論一卷時可字敏卿號元成華亭人隆慶進士官至湖廣布政司參政
  黄虞稷曰討不如論論不如釋
  傅遜左傳屬事二十卷 左傳註解辨誤二卷
  遜字士凱太倉人從歸有光學以嵗貢授建昌訓𨗳等謹案左傳屬事倣宋袁樞通鑑紀事本末為之更加考注以訂杜氏之訛每一事竟復論其人所以得失成敗其註解辨誤㑹衆説以折衷之杜注之誤有未經辨議亦創以已意為之釐革
  徐浦春秋四傳私考十三卷
  浦字伯源浦城人官監察御史
  郝敬春秋直解十五卷
  敬見易類
  等謹案敬論僖公四年齊桓召陵之盟先儒最稱之其辭曰桓公稱霸二十餘年諸侯力能抗齊不受盟者惟秦與楚秦逺而楚近楚屈則東諸侯震而齊益張故桓公拳拳以楚為事而心又畏楚之強也又期于勝而萬不可敗也先舉蔡嘗楚以示諸侯而次于陘夫次陘則無必進之志矣使齊果能討楚于楚使來當先問其稱王問其伐鄭問其虜蔡侯之罪有辭止無辭進服則止不服則進此堂堂問罪之師矣釋此不言支吾逺引包茅不貢昭王不復是明借以易記之辭惟恐逢彼之怒至戰而勝負未可知也陳師以出未踐郢郊未覿楚子僅僅屈完一盟遂振旅歸楚亦有以㣲窺其意而姑與之盟歸未逾年而楚滅弦矣逾年又圍許矣自召陵後同盟有事楚未聞遣一介一旅以從嗣是而楚勢益横也齊方釀楚之横而何云服楚耶
  曹學佺春秋闡義十二卷
  學佺見易類
  髙攀龍春秋孔義十二卷
  攀龍見易類
  攀龍兄子世泰序略曰我伯父忠憲公有春秋孔義之書凡經無傳有者不敢信也經有𫝊無者不敢疑也其文簡其意覈有嚴正之義有忠恕之仁有疑闕之慎顔以孔義欲誦法孔子者為聖人之徒也
  卓爾康春秋辨義三十九卷
  爾康見易類
  爾康自序略曰辨義者一曰經義二曰𫝊義三曰書義四曰不書義五曰時義六曰地義
  湛若水春秋正𫝊三十七卷
  若水見禮類
  等謹案若水正諸𫝊之謬而歸之于正故曰正𫝊如隠公八年秋七月宋公齊侯衛侯盟瓦屋左傳以為禮榖梁以為謹而日若水正之曰古者天下為公㑹同之禮制于天子無上命而私盟無道之甚者也故書而紀之日與不日史記有詳略聖人遂因之而不削耳又如莊公五年秋郳黎來來朝三傳皆以為未受王命若水正之曰已朝王也史未之𫝊焉耳觀王命以為小邾可見其朝矣凡此諸儒皆韙其説
  王樵春秋輯傳十三卷 春秋凡例二卷
  樵見書類
  等謹案樵説春秋其有禆于經者如𨼆公九年冬㑹防樵云是時未有霸也而已為霸之漸前此惟兩君相㑹至此而參㑹矣前此惟敵國相攻至此而連諸侯伐宋矣自參盟而有主盟自連諸侯而遂摟諸侯以伐諸侯故五霸三王之罪人也而放恣之諸侯又五霸之罪人也此春秋之大㫖也又莊公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樵云此直書其事不待貶而義自見者也胡𫝊謂季子私行而無貶者乃春秋端本之意謂王臣私交而始亂末流乃至大夫交政于國中若諸侯大夫則無譏非經本㫖此皆得春秋之正者
  朱睦㮮春秋諸𫝊辨疑四卷
  睦㮮見易類
  瞿九思春秋以俟録一卷
  九思字睿夫黄梅人萬厯中舉人為張維翰誣搆謫戍張居正援之得釋後以薦授翰林待詔不赴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姚舜牧春秋疑問十二卷
  舜牧見易類
  陳懿典讀左漫筆一卷
  懿典字孟常秀水人萬厯進士官至中允乞假歸崇禎初起為少詹事不赴
  張杞麟經統一篇十二卷
  杞字成夫湖州人萬厯中舉人官福清縣教諭
  余敷中春秋麟寶六十三卷
  敷中不知何許人前有萬厯乙夘自序
  鄭銶春秋心印十四卷
  銶上海人萬厯中由貢生官青田縣訓𨗳
  王震春秋左翼四十三卷經義考作左傳參同
  震字子省烏程人萬厯中舉人
  朱彞尊曰烏程王氏左傳參同四十三卷别有凡例列國世系考國號考異年表世次圖名號歸一圖名號考異字例書目姓氏附見于前後其報沈太史仲潤書云人謂僕變亂左氏非敢然也僕所謂編輯者不過因其散亂而次第之或縁其記識闕略而補苴之如齊桓公遷邢于夷儀封衛于楚邱此是僖公元年二年事也𫝊乃載于閔公末年當乎否耶又如晉獻公殺世子申生本僖公五年事也𫝊乃散見于莊公閔公僖公二三十年之間考核者便乎否郥至如管仲匡合之功孔子亟稱之然左氏不詳見也管子于召陵之役則曰楚人攻宋鄭燒焫熯使城壞者不得復築也屋之燒者不得復葺也要宋田塞兩川使水不得東流東山之西水流滅桅四百里而後可田也于是興兵南存宋鄭兹亦不見桓公管仲之仁矣乎令尹子文之忠孔子嘉之左氏未之及也國語則曰子文緇衣以朝鹿裘以處未明而入朝日晦而歸食家無一日之積兹亦不見子文之徇公矣乎三都之隳聖人施為大略具見于此經文大書屢書必自有説左氏僅曰仲由為季氏宰將隳三都抑何略也家語則云孔子言于公曰古者家不藏甲大夫無百雉之城今三家過制請損之此出自聖人隳郈隳費之本意𫝊何可不載至西狩獲麟聖經于此絶筆原有深意左氏乃曰叔孫氏之車子鉏商獲麟以為不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然後取之其于經義惡覩萬一家語紀孔子之言則曰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時而被害是以悲之此出自聖人絶筆至情又何嫌攙入已之所増益大都不出此類獨左逸説林等書謬為纂附疑于真偽錯雜然鄙意𫝊疏主于明經茍于經義有禆雖附見無傷也矧細書𫝊後原與本𫝊毫無混淆又何真偽錯雜之可疑乎此書出讀者可省檢閲覆覈之勞其于初學不無小補聖人葢云屬辭比事春秋教也僕之編輯倘亦屬比之萬一乎其著書大略具見此書
  凌稚隆左傳評注測義七十卷
  稚隆字以棟號磊泉烏程人萬厯時貢生
  鄭良弼春秋續義發微十二卷
  良弼字子宗號肖巖淳安人萬厯中舉人
  楊于庭春秋質疑十二卷
  于庭字道行全椒人萬厯進士官兵部職方司郎中
  陳許廷春秋左𫝊典略十二卷
  許廷字靈茂海鹽人萬厯中諸生以薦授兵部司務
  王道琨趙如源同編左𫝊杜林合註五十卷
  道琨杭州人天啟舉人如源字濬之亦杭州人
  朱朝英讀春秋略記十卷
  朝英見易類
  王介之春秋四𫝊質二卷
  介之字石崖衡陽人
  鄧來鸞春秋實録十二卷
  來鸞字繡青宜黄人天啟進士官至武昌府知府
  黄道周春秋揆一卷
  道周見易類
  張溥春秋三書三十三卷
  溥見詩類
  張采序略曰三書者張子讀春秋所作也曷云三書一曰列國論是則張子分之以明經一曰諸𫝊斷是則張子合之以明經一曰書法解是則張子分合一致以明經張子没就所屬稿列國論已完𫝊斷中缺文公復缺襄公以下其僖公間缺十餘年書法解為目多端而僅成一則賈人强予續之不自量許其請病不克竟因先完僖公出正同志其他所缺亦小有條緒
  劉城春秋左傳地名録二卷
  城字伯宗貴池人崇禎中貢生
  顧懋樊春秋義三十卷
  懋樊見易類
  馮夢龍春秋衡庫三十卷 别本春秋大全三十卷夢龍字猶龍呉縣人崇禎時以貢生知壽寧縣事
  陳士芳春秋四傳通辭十二卷通辭藝文畧作通觧士芳字清佩海寧人
  朱之俊春秋纂無卷數
  之俊見易類
  陳于鼎麟㫖定無卷數
  于鼎字爾新宜興人
  王寖大春秋説三十卷附録三卷
  寖大字幼章合肥人崇禎進士
  寖大自序略曰春秋本魯史原文孔子修之葢筆削史文以見義非變史文以起義自説經者不舉大義而求之名字爵號日月及㑹盟之類以為義例葢昉于公榖盛于胡氏詮説愈繁而經學愈亂故著是書以破諸公之言書法者
  鍾評左傳三十卷
  毛晉汲古閣所刻鍾惺評㸃
  夏元彬麟傳統宗十三卷
  元彬本名彪字仲弢德清人
  梅之熉春秋因是三十卷
  之熉字惠連麻城人
  施天遇春秋三傳衷考十二卷
  天遇字昌辰武康人
  春秋年考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四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五
  經籍考
  經論語 孟子
  宋史藝文志論語類七十三部五百七十九卷不著録者八部八十二卷儒家類中孟子三十部三百二十六卷
  遼金瓦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論語類五部六十六卷孟子類二部十一卷
  
  鄭汝諧論語意原二卷
  汝諧字舜舉號東谷處州人仕至吏部侍郎
  真徳秀曰意原以其已意而逆聖人之志盖多得之八佾篇謂其傷權臣之僭竊痛名分之紊亂大指與春秋相表裏於子賤章謂其為人沈厚簡重非魯多君子不能取以為君子於聞韶章謂以揖遜之樂作於僭竊之國聖人盖傷之於三仁章謂㣲子之去為去王朝而之國非歸周也若是者不可殫書其言若異於先儒而未嘗不合乎義理之正
  等謹案馬考載論語意原一卷引陳振孫書録解題云不知作者茲以其卷數不同復不著撰人疑或别是一書仍著録焉
  蔡節論語集説十卷
  節字覺庵永嘉人淳祐間官太府卿兼樞宻副都承㫖
  姜文龍曰永嘉蔡先生集説之作自集義中來本之明道伊川二先生參以晦菴或問而于晦菴南軒尤得其骨髓盖南軒學于五峯先生又與晦菴相講磨故語説多親切
  納喇性徳曰是書宋藝文志不載諸家藏書目俱不收予購得之幸矣永嘉自伊洛諸儒未作王景山出發明經藴述儒志一編其後則有劉安節元承鮑若雨商霖謝天甲用休潘是子文周行已恭叔陳經正貴一暨弟經邦貴叙其姓名皆入伊洛淵源録中而著羣經説者若陳鵬飛少南薛季宣士龍張淳忠甫葉適正則戴溪肖望陳傅良君舉葉味道知道錢文子文季黄仲炎若晦湯達達可陳埴潛室王與之次㸃皆有成書著録諺曰温居瀛壖理學之淵不信然與
  黄虞稷曰是書淳祐五年表進
  金履祥論語集註考證十卷
  履祥見書類
  明
  陳士元論語類考二十卷
  士元見易類
  士元自序略曰論語者孔子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所聞於孔子之語也論語䜟謂子夏等六十四人撰鄭康成謂仲弓㳺夏軰撰而程正叔以為成於有子曾子之門人洪景盧又謂兼成於閔子之門人云其書古論二十一篇齊論二十二篇魯論二十篇漢孝文置論語博士平帝召通論語者駕軺詣京師盖慎其選而重茲科也張禹本受魯論兼講齊論合而考之刪其煩複主魯論二十篇除齊論問王知道二篇稱為張侯論今所傳論語是已齊古二學遂不𫝊明興設科取士初試七藝論語居先而世之學者㓜時即承斯業及從政為邦則目為筌蹄不復省覽予於是葢病焉昔人有言論語始於不愠終於知命為君子儒洙泗為仁之方一貫之道可終身違乎予素檮昧有一得輒出入口耳間乃著此編貯之右塾凡二十卷為類十有八目四百九十有四云論語八十策較六經之䇿三居二聘禮疏可稽也傳録者誤為八十宗徐遵明曲為之解為王應麟所詆誚予茲曲解不止八十宗三言耳其不免覽者詆誚哉
  王肯堂論語義府二十卷
  肯堂見書類
  王綱振曰損菴先生裒集先儒語録下及近儒諸説經者凡数百家名曰義府論語最先脱稿計四十餘萬言
  周宗建論語商二卷
  宗建字季侯呉江人萬厯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巡按湖廣為魏忠賢所害崇禎初追贈太僕寺卿諡忠毅繆永曰論語商二卷成於武康官廨
  劉宗周論語學案無卷數
  宗周見易類
  右論語
  
  蘇評孟子二卷
  舊題蘇洵評
  等謹案是書詞意庸淺當是依託之作
  蔡模孟子集疏十四卷
  模字仲覺號覺軒建安人蔡沈之子蔡杭之兄也蔡杭後序略曰紫陽朱子集諸儒之大成論孟二書有集義以發其所疑有或問以别其所異而集註出焉杭王父西山府君在師門最久先君子九峯府君世師師學得于問辨講明為尤詳伯氏覺軒語及過庭舊聞慨然旁搜博取以就先志九年究心於是參或問以見同異采集義以補缺遺文集則以剖決而無隠語録則以講辨而益精至兩世所見聞門人所敷繹有足以發越朱子言外之意者㑹而通之故觀集疏而集注之意易見納喇性徳曰牧堂蔡仲與朱子稱其教子不干利禄而開之以聖賢之學非世人所及其子元定季通孫淵伯静沉仲黙曽孫模仲覺杭仲節皆隐居著書既而仲覺任建安書院席長以謝方叔湯恢薦補迪功郎添差本州教授而仲節旋中進士為諸王教授累遷端明殿學士參知政事蔡氏撰述季通律吕新書仲黙書傳最著而伯静易訓解鄱陽董氏載入諸儒沿革中仲覺則有易傳集解大學衍論語孟子集疏河洛探賾續近思録諸書予所見者僅孟子集疏十四卷而已仲節為之後序稱其參或問以見同異采集義以補闕遺洵有功於集注者矣仲覺被薦嘗疏言敬義為萬世帝王心學之本而大雅价人維藩六語為國家守邦要道又請以白鹿洞學規頒諸天下盖無愧牧堂老人之教而其家學誠非世人所能幾及也
  施徳操孟子發題一卷
  徳操字彦執海昌人以病廢不能婚宦坎𡒄而没
  金履祥孟子集註考證七卷
  履祥見書類
  
  陳士元孟子雜記四卷
  士元見易類
  管志道孟義訂測七卷
  志道字登之婁縣人事蹟附見明史顔鯨𫝊
  郝敬孟子説解十四卷
  敬見易類
  陸元輔曰郝仲輿孟子説解前有讀孟子三十一條為一卷孟子遺事一卷餘隨文詳説十二卷右孟子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六
  經籍考
  經孝經
  宋史藝文志孝經類二十六部三十五卷不著録者二部六卷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眀史藝文志孝經類三十五部一百二十八卷
  
  朱申孝經句解一卷
  申見周禮類
  元
  呉澄孝經定本一卷
  澄見易類
  澄自序曰夫子遺言惟大學論語中庸孟子所述醇而不雜此外𫝊記諸書所載真偽混淆殆難盡信孝經亦其一也竊詳孝經之為書肇自孔曾一時問答之語今文出於漢初謂悉曾子門人記録之舊已不可知古文孝經以為泰時孔鮒所藏昭帝時魯國三老始以上獻劉向衛宏葢嘗手校魏晉以後其書亡失隋時有稱得古文孝經者其間與今文増減異同率不過一二字而文勢曾不若今文之清順以許慎説文所引及桓譚新論所言考證又皆不合決非漢世孔壁中古文也宋大儒司馬公酷尊信之朱子刋誤亦據古文未能識其何意今觀邢氏疏説則古文之為偽審矣又觀朱子所論則雖今文亦不無可疑者焉疑其所可疑信其所可信去其所可去存其所可存朱子意也故今特因朱子刋誤以今文古文校其同異定為此本以俟後之君子云
  朱鴻曰呉子章句經一章𫝊十二章其内合五刑一章去閨門一章删去古文二百四十六字
  董鼎孝經大義一卷
  鼎見書類
  江直方孝經外傳二十卷
  直方字思正蜀人
  張萱曰元至元中南充江直方摘孝經指示切要條為之説仍集經史子集中嘉言善行合經義者依經分類為之羽翼
  
  項霦孝經述註一卷
  霦浙江臨海人洪武時為按察司僉事
  潘府孝經正呉一卷
  府字孔修上虞人成化進士累官太常寺卿事蹟具眀史儒林𫝊
  朱鴻曰上虞潘府疑孝經與中庸文體相類首章孔子極言孝道之大以告曾子其下十二章皆推眀首章未盡之㫖斷非孔子先自作經又自作𫝊以釋之也因作孝經正誤效中庸章第其序次亦多牽强
  羅汝芳孝經宗㫖一卷
  汝芳字維徳號近谿南城人嘉靖進士累官雲南㕘政眀史儒林傳附見王畿𫝊中
  等謹案𫝊稱汝芳從永新顔鈞學鈞學釋氏故汝芳之學亦近釋
  黄道周孝經集傳四卷
  道周見易類
  道周自序略曰臣繹孝經疑義有五著義十二疑義五者因性眀教一也追文返質二也貴道徳而賤兵刑三也定辟異端四也韋布而享祀五也此五者皆先聖所未著而夫子獨著之其文甚疑十二著者郊廟眀堂釋奠齒胄養老耕耤冠昏朝聘喪祭鄉飲酒是也
  朱垣曰先生在白雲庫中手冩孝經百二十本本本各别今觀集傳乃以孝經為經以禮記孟子錯綜為緯與前日冩本絶不相同
  陳有度曰先生嘗言聖賢學問只是一部孝經今觀集𫝊以一部禮記為孝經義疏以孟子七篇為孝經導引其他六籍皆肇是書葢鄭孔所未發也孫承澤曰漳浦黄先生孝經集傳以孝經為經以二戴禮儀禮為疏義錯綜宏博見其苦心讀書沈珩曰紫陽朱子孝經刋誤因文删定無所增加嘗欲掇取他書之言别為外傳以發此經之義而自謂未敢葢若有待焉晚嵗修眀三禮則以儀禮為經若二戴記及諸經史所載有及於禮者各附本經之下惟喪祭二禮未就屬門人黄幹續成之漳浦黄石齋先生紹眀紫陽之意成孝經集傳一書以孝經為六經之本而儀禮二戴記皆為義疏他若㳺夏諸儒及子思孟子所𫝊備采之謂之大𫝊經𫝊各條之下先生以窮理所得暢厥發明謂之小𫝊
  姚舜牧孝經疑問一卷
  舜牧見易類
  熊兆孝經集講一卷
  兆泰州人始末無攷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七
  經籍考
  經經解 四書
  宋史藝文志經解類五十八部七百五十三卷不著録者九部一百四十六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諸經類四十三部三十四卷四書類五十九部七百十二卷
  
  岳珂刋正九經三傳沿革例一卷
  珂字肅之號倦翁湯隂人居於嘉興鄂忠武王飛之孫敷文閣待制霖之子也官至户部侍郎淮東總領制置使
  張萱曰宋相臺岳珂家塾刋本與九經總例相同
  黄仲元四如講稿六卷
  仲元字善甫號四如莆田人咸淳進士授國子監典簿不赴宋亡更名淵字天叟號韻鄉老人教授鄉里以終
  六經奥論六卷
  舊題鄭樵撰樵字漁仲莆田人居夾漈山中因以為號紹興中以薦召對累官樞密院編修事蹟具宋史儒林傳
  等謹案是書内天文辨一條引及樵説稱夾漈先生論書一條引朱子語録且稱朱子之諡必非樵所著也
  明本排字九經直音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卷首題曰明本者宋時刋板多舉其地之首一字如建本杭本之類此蓋明州所刋本即今寧波府也
  五經圖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熊朋來五經説七卷
  朋來字興可南昌人宋咸淳進士仕元為福清縣判官事蹟具元史儒林傳
  陸元輔曰易説一卷詩書説一卷春秋說一卷三禮說二卷大小戴記說一卷雜說一卷豫章自六經以至篆韻揲法無不精究
  何異孫十一經問答五卷
  異孫里貫無攷
  
  蔣悌生五經蠡測六卷
  悌生字叔仁福寧州人洪武初舉明經任本州訓導
  周洪謨羣經疑辨録三卷
  洪謨字堯弼四川長寧人正統進士累官禮部尚書太子少保諡文安
  邵寶簡端録十二卷
  寳見春秋類
  黄虞稷曰嘉靖四年應天巡撫吳廷舉上終養南京禮部尚書邵寶簡端録學史二書以資啟沃詔下有司
  王崇慶五經心義無卷數
  崇慶見易類
  等謹案崇慶解易曰議卦書曰說略詩曰衍義春秋曰斷義禮記曰訓釋共五卷統名曰心義云
  王恕石渠意見四卷拾遺二卷補闕一卷
  恕見易類
  陳深十三經解語四十七卷
  深見禮類
  蔡汝楠説經劄記六卷
  汝楠字子木號白石德清人嘉靖進士累官南京工部侍郎明史文苑傳附見髙叔嗣傳中
  陳士元五經異文十一卷
  士元見易類
  士元自序略曰漢初文字兼行篆𨽻後世易以今文予讀十三經注疏及秦漢晉唐書所載經語有與今文異者輒私識之輯十一卷
  鄧元錫五經繹十五卷
  元錫字汝極南城人嘉靖舉人萬厯中以翰林待詔徴未至而卒事迹具明史儒林傳
  本傳略曰元錫之學淵源王守仁不盡宗其說時心學盛行元錫力排之故生平博極羣書而要歸於六經所著五經繹等書行世
  朱睦㮮五經稽疑六卷
  睦㮮見春秋類
  郝敬談經九卷
  敬見易類
  周應賔九經考異十二卷附九經逸語一卷
  應賔鄞縣人萬厯進士累官禮部尚書
  等謹案是書所謂九經者以五經四書合而為九非古之所謂九經也
  陳耀文經典稽疑二卷
  耀文字晦伯確山人萬厯進士官至按察司副使
  吳繼仕七經圖七卷
  繼仕字公信徽州人
  馮保經書音釋二卷
  保字永亭號雙林深州人嘉靖中秉筆司禮太監隆慶及萬厯之初最用事事迹具明史宦官𫝊
  孫鑛月峯評經十六卷
  鑛字文融號月峯萬厯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
  許順義六經三注粹抄無卷數
  順義字如齋晉江人
  五經纂註五卷
  舊題竟陵鍾惺纂註
  等謹案是書刪節經文謬陋太甚當是書肆託名之本
  鄭鄤峚陽草堂說書七卷
  鄤號峚陽武進人天啟進士改庶吉士
  冒起宗拙存堂經質二卷
  起宗字宗起如臯人崇禎進士
  蔣鳴玉五經圭約無卷數
  鳴玉字楚珍號中完金壇人崇禎進士官台州府推官
  陳世濬經髓七卷
  世濬字學元閩縣人
  陳際泰五經讀五卷
  際泰見易類
  山井鼎七經孟子考文補遺二百六卷
  井鼎日本國人書首題西條掌書記山井鼎撰右經解
  
  真徳秀四書集編二十六卷
  徳秀字希元浦城人慶元進士累官戸部尚書進資政殿學士諡文忠從祀孔子廟庭
  劉才之序略曰西山所編中庸大學本之朱子集註附以諸儒問辯間又斷以已意詳采精擇誠後學所願見者已鋟之梓為衍其傳惟論孟二書闕焉叩之庭聞則云已經㸃校但未編集是論孟固未嘗無成書也一旦論諸堂上學正劉樸谿承謂讀書記中所載論孟與今所刋中庸大學凡例同其他如文集衍義等書亦有可採摭者因勉其彚集成書至是西山所編之四書為大全不惟有以成西山㸃校之初志抑使天下學者得是書而讀之皆曰自吾建學始庶知沿流而遡源夫豈小補云哉
  或問小註三十六卷
  舊題朱子撰
  等謹案是書宋以來皆不著録諸儒傳朱子之學者亦無一人言及之康熙壬午始有陳彞則家刻本稱名徐方廣所增註鄭任鑰又為重刋而附以已説併作後序反覆力辨信為朱子書馬考載朱子之言曰集註後來改定處多遂與或問不相應又無工夫修得云云是或問尚未暇改何暇又作小註殆近人所依託也
  四書問目無卷數
  舊題考亭朱元晦先生講授門人雲莊劉鑰睦堂劉炳述記前有永樂壬寅其九世孫劉文序
  等謹案朱彞尊經義考劉鑰有四書集成劉炳有四書問目並註已佚則問目獨出於炳不應兼題鑰名又劉文序自述甞任豐城尉攷豐城縣志載明一代典史六十三人亦無所謂建陽劉文殆亦其後人所依託也
  錢時四書管見十三卷
  時見書類
  朱彞尊曰錢氏四書管見有孝經而無孟子與朱子所定四書不同
  趙順孫四書纂疏二十六卷
  順孫字和仲號格菴縉雲人度宗時官資政殿大學士福建安撫使
  順孫自序略曰朱子四書註釋其意精密其語簡嚴渾然猶經也因編取朱子諸書及諸門人講解有可發明注意者悉彚注下以便觀省名曰纂疏洪天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序曰朱子於論孟既成集義又作詳説既約其精者為集注又疏其所以去取之意為或問其後集注日以精密而或問遂不復修文公自謂集註乃集義之精一字稱輕等重不可增減格庵趙公又取文公口授及門人私淑與集注相發明者纂而疏之間以所聞附於後如援先儒與諸家之説有隨文直解不以先後為髙下者有二說俱通終以前說為正者有二說相須其義始備不可分先後者此纂疏所以有功於後學也
  納喇性徳曰格庵趙氏四書纂疏共二十卷前有清源洪天錫序而陵陽牟子才又分序之其書一以朱子為歸不雜異論於大學中庸先之以章句次以或問間以所聞附其後又以語録暨諸儒發明大義者註其下於論語孟子則一本集註而采或問集義詳説語録所載分註焉昔朱子之為章句也大學則宗程子㑹衆説而折其中中庸則以已意分之復取石子重集解刪其繁名以輯略其為集註也取二程張范二吕謝㳺楊侯尹十一家之説輯為要義更名曰精義載更集義又本註疏㕘説并會諸家之言為訓䝉口義更名曰詳説然後約其精粹為集註而于集註章句之外記其所辯論取舍之意别為或問若是其嚴密也朱子自言集註如等上稱來無異不髙不低又言添減一字不得然學者非由集義詳說或問語録以觀其全無由審章句集註之精粹則是書之有功于朱子多矣黄溍作阡表曰公父少傅衛公雷師事考亭門人滕先生璘授以尊所聞集公以得于家庭者溯考亭之源委纂疏所由作也
  
  劉因四書集義精要二十八卷
  因字夢吉號静修容城人至元中徴授承徳郎右贊善大夫未幾辭歸再以集賢學士徴不起
  四書辨疑十五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據蘇天爵安熙行狀蓋為寧晉陳天祥所作朱彞尊經義考曰四書辨疑元人凡有四家雲峯胡氏偃師陳氏黄巖陳成甫氏孟長文氏成甫長文並浙人雲峯一宗朱子其為偃師陳氏之書無疑所說當矣其稱偃師者元史稱陳天祥因兄祐仕河南自寧晉家洛陽嘗居偃師南山故也
  胡炳文四書通二十六卷
  炳文見易類
  炳文自序略曰四書通何為而作也懼夫讀者得其詞未通其意也六經天地也四書行天之日月也子朱子平生精力之所萃而堯舜禹湯文武周孔顔曽思孟之心之所寄也其書推之極天地萬物之奥而本之皆彞倫日用之懿也合之盡于至大而析之極于至細也言若至近而涵至永之味事皆至實而該至妙之理學者非曲暢而旁通之末易謂之窮理也余潛心五十餘年㑹其同而辨其異㑹之庶不失其宗辨之庶不惑于似也余不敢自謂能通朱子之意後之通者倘恕其僭而正其所未是則余之所深冀也
  鄧文原序略曰漢世定論經𫝊于白虎觀因名白虎通漢末封司馬遷後為史通通之義尚矣新安雲峯胡先生之為四書通也悉取纂疏集成之戾於朱子者刪而去之有所發揮者則附已說于後如譜昭穆以正百世不遷之宗不使小宗得後大宗者懼其亂也
  等謹案江南志曰餘干饒魯之學本出朱子而說多牴牾炳文深正其非作四書通以發其未盡之藴
  張存中四書通證六卷
  存中字徳庸新安人
  胡炳文序略曰北方杜緱山有語孟旁通平水薛夀之有四書引證皆失之太繁且各有未完處友人張徳庸精加讐校刪宂而從簡去非而從是又能完其所未完者合而名之曰四書通證以附余四書通之後學者于余之通知四書用意之深于通證知四書用事之審
  存中自序略曰四書集註明理用事簡明為尚至集成而理晦矣胡雲峯去其晦而取其明則理通矣今趙氏箋義出而事益繁存中不揆僭越去其繁而存簡則事亦通矣
  史伯璿四書管窺八卷
  伯璿字文璣温州平陽人
  等謹案志稱伯璿嗜學强記博通經史及諸子百家之書著窺外編論諸經史天文地理古今制度名物為學者傳誦又有四書管窺辨諸說之與朱子相悖者
  許謙讀四書叢說四卷
  謙見書類
  吳師道序曰許君師仁山金先生履祥仁山師魯齊王先生栢從登北山何先生基之門北山則學于勉齋黄公而得朱子之𫝊者也君上承淵源雖見仁山甚晩而天資純敏妙理融于言表成説具于胸中奥者白之約者暢之要者提之異者通之畫圖以形其妙析段以顯其義叢說一編其有禆于集註也審矣
  倪士毅重訂四書輯釋二十一卷
  士毅字仲宏歙縣人
  汪克寛序曰紫陽集諸儒之大成作為集註章句或問以惠後學而其詞渾然猶經于是真氏有集義祝氏有附録蔡氏趙氏有集疏纂疏而吳氏集成最晩出同郡定宇陳櫟雲峯胡炳文睹集成之書輾轉承誤莫知所擇乃各摭其精純刋繁補缺定宇著四書發明雲峯著四書通而定宇晩年欲合二書而一之未遂也友人道川倪氏實逰定宇之門乃薈萃二家之說鳩僝精要考訂訛謬名曰四書輯釋學者由是而求朱子之意則思過半矣
  朱公遷四書通㫖六卷
  公遷見詩類
  袁俊翁四書疑節十二卷
  俊翁字敏齊袁州人
  王充耘四書經疑貫通八卷
  充耘見尚書類
  詹道傳四書纂箋二十八卷
  道傳臨川人始末無攷
  
  四書大全三十六卷
  永樂十三年胡廣等奉勅撰
  蔡清四書䝉引十五卷
  清見易類
  刁包曰自金谿迄姚江凡學其學者莫不厭薄朱註肆意妄解其于四子書穿鑿決裂甚矣大全後惟䝉引専以發明朱註為主朱註者四書功臣蒙引又朱註功臣也
  章一陽四書正學淵源十卷
  一陽號元江蘭谿人嘉靖中官漳州訓導
  蕭陽復序曰金華何文定先生雖後朱子生而口傳心授得之勉齋自是而傳之王文憲金文安許文懿僅二百年間四先生踵武相承凡四子書悉為之闡㣲疏奥以翼朱註國朝採集大全書中湖其源流所自謂非朱氏之適𫝊不可也元江裒而輯之章分句釋以附于朱註而𫝊註益顯先生司訓于漳紹乃祖楓山之家學殆聞四先生之風而興起者乎
  劉剡四書通義二十卷
  剡字用章休寧人
  鄭曉四書講意無卷數
  曉見書類
  吕柟四書因問六卷
  柟見易類
  高拱問辨録十卷 日進直講五卷
  拱見春秋類
  薛應旂四書人物考四十卷
  應旂字仲常武進人嘉靖進士官至陜西按察司副使
  孫慎行元晏齋困思鈔三卷
  慎行字聞斯武進人萬厯進士官至禮部尚書
  葛寅亮四書湖南講九卷
  寅亮錢塘人萬厯進士
  萬尚烈四書測六卷
  尚烈字思文南昌人
  毛尚忠四書㑹解十卷
  尚忠字子亮號誠庵嘉善人萬厯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沈守正四書説叢十七卷
  守正見詩類
  鹿善繼四書説約無卷數
  善繼字伯順定興人萬厯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冦慎四書酌言三十一卷
  慎字永修號禮亭同官人萬厯進士官至蘇州府知府
  姚舜收四書疑問十一卷
  舜牧見易類
  陳禹謨經籍異同三卷 經言枝指一百卷
  禹謨字錫元常熟人萬厯中由舉人官至四川按察司僉事
  章世純四書留書六卷
  世純字大力臨川人天啟舉人官至栁州府知府明史文苑𫝊附見艾南英𫝊中
  魯論四書通義三十八卷
  論字孔壁號西𪋤江西新城人天啟中以貢生授潁州州同官至福州府同知
  徐養元趙漁同編四書集二十八卷
  養元字長善漁字問源俱唐山人
  陳仁錫四書考二十八卷 四書考異一卷
  仁錫見易類
  譚貞黙三經見聖編一百八十卷
  貞黙字梁生號掃庵嘉興人崇禎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
  張自烈四書大全辨三十八卷附録六卷
  自烈字爾公宜春人崇禎末南京國子監生
  陸元輔曰爾公以大全成于明初督促而成擇之不詳故辨其異同實以存疑而已
  徐邦佐四書經學考十卷補遺一卷 陳鵬霄續考一卷
  邦佐字孟起錢塘人鵬霄字天羽山隂人
  陳際泰四書讀十卷
  際泰見易類
  桑拱陽四書則無卷數
  拱陽字暉升蒲州人崇禎舉人
  喬中和圖書衍五卷
  中和見易類
  等謹案是編為四書講義而名之為圖書衍者凡四書所言皆以五行八卦配合之也
  右四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八
  經籍考
  經
  宋史藝文志樂類一百十一部一千七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樂類五十四部四百八十七卷
  呉澄曰經出於漢而樂獨亡其書疑多是聲音樂舞之節少有辭句可誦故秦火之後無傳諸儒不過能言樂之義而已
  焦竑曰漢志以禮樂著之六藝皆非孔氏之舊也然今所傳三禮為漢遺書而樂六家不可復覩矣竇公大司樂章既見于周禮河間獻王之樂記亦録于小戴則古樂不復有書而諸史相沿至取樂府教坊琵琶羯鼔之類以充樂部而欲與聖經埒可乎雖然今之樂猶古之樂也儒者覩禮樂崩壊痛為惋惜不知賈人之鐸諧黄鍾之律庖丁之刀中桑林之舞牧童之吹葉閨婦之嗚砧悉闇與音㑹樂固未嘗亡也宋李照胡瑗改鑄鐘磬冀還之古蜀人房庶葢深非之謂上古氣與聲樸後世稍稍更易而其意自存金石鐘磬也易為方響絲竹琴瑟也易為筝笛匏笙也易之以木土塤也變而為甌撃鼔而為革貫板而為木于用亦甚適已第令由今之器寄古之聲去其惉懘靡曼而一歸雅正非識禮樂之情者不能也
  朱彛尊曰周官成均之法所以教國子樂徳樂語樂舞三者而已樂徳則舜典命䕫教胄子𢾗言已括其要樂語則三百篇可被弦歌者是樂舞則鏗鏘鼓舞之節不可以為經大約存其綱領然則大司樂一章即樂經可知樂記如冠禮有義䘮服有𫝊即謂于今具存可也
  
  熊朋來瑟譜六卷
  朋來見經解類
  余載韶舞九成樂補一卷
  載字大車天厯時人嘗為福州路儒學録以養親辭官隠居終身
  劉瑾律吕成書二卷
  瑾見詩類
  
  張敉舞志十二卷
  敉初名獻翼見易類
  朱載堉曰舞有文武文用羽籥武用干戚是也周禮舞大夏即文舞秉翟尾以為容故為之夏禹貢徐州厥貢羽𤱶夏翟翟乃雉屬爾雅釋鳥有九雉名一曰鸕二曰鷂三曰鷮四曰鳪五曰鷩六曰海雉七曰山雉八曰雗雉九曰鵫雉雉絶有力曰奮五彩成章曰翬南方曰𠷎東方曰鶅北方曰鵗西方曰鷷此四方雉名也夫雉身有文章性又耿介故先王貴之其用不一用於五玉三帛之属貴其性也用於山龍華蟲宗彛藻火之屬貴其文也詩曰左手執籥右手秉翟書曰舞干羽于兩階此之謂歟夫雲門咸池五英六莖尚矣若大章韶濩象武則皆文舞蓋進退揖讓以為儀周折規矩以為節手舞足蹈以為態使人興感於至徳也而先儒之惑者因詩有植其鷺羽之説遂云用鷺因易有鴻羽為儀之説遂云用鴻不知易象所喻變風所指並非文舞之正例也第用翟亦分文武翟羽柄長三尺其端龍口中植翟尾三莖文舞用之柄長五尺其端龍項下垂雉羽五層武舞用之或用彩繒之帗或用彩羽之旌或用白羽之翿或用紅纓之旄隨時引舞所持以别文武二舞而已武用干戚何也干戚禮器也干與兵器之盾不同兵器之盾以革飾之者致其用也禮器之干以漆餙之者昭其象也戚與兵器之鉞不同兵器之鉞以鐡為之者取其利也禮器之戚以木為之者取其義也夫干者君子所以為衛也戚者君子所以為斷也周禮大司樂之屬有司干者所掌舞器即所謂干戚也朱干玉戚以象武功故有執干而舞仗戚而舞董之靺師旄人先王制器尚象有精意有儀文張敉是書首制度次舞名次舞容次舞節所以昭文徳象武功者於斯略見
  劉績六樂説無卷數
  績見禮類
  張敔雅樂發㣲八卷
  敔饒州人嘉靖時官禮部員外郎
  等謹案明永樂中有張敔字伯起合肥人由貢生除御史仕至按察司僉事葢别是一人此張敔見朱載堉律吕精義第五卷及明史陸粲𫝊
  倪復鍾律通考無卷數
  復字汝新上元人正統舉人累官知南安府事學通經史尤邃於鍾律
  湛水水古樂經傳三卷
  若水見禮類
  若水自序略曰補樂經何為者也以樂經之缺而擬補之也樂記其𫝊也經亡而𫝊存猶幸告朔之餼羊也然而論其義理而遺度數則樂之本廢矣夫禮之起在節文節文者升降揖讓之謂也度數者律吕聲音之謂也予在西樵隠居無事間取諸家律吕之説而竊損益以文之擬為古樂經一篇而以樂記諸篇見於載籍者列於後以為之傳焉經以定其度數傳以發其義理而樂其可知矣或曰王通續經至今為誚而吾子又有是作焉不亦取譏於天下後世矣乎曰述之也非作之也擬之也非續之也夫何誚
  黄佐樂典三十六卷
  佐字才伯號泰泉香山人正徳進士官至少詹事事迹具明史文苑傳
  佐自述曰觀豫之象則雷出地奮即合樂之律自下而上可知矣觀䕫之言則琴瑟下管即雲和孤竹之屬可知矣觀諸商頌依我磬聲則擊石拊石合于嗚球可知矣觀於春秋萬入去籥則萬舞干戚合于英韶可知矣凡此皆大司樂成均之法也孰謂五經具在而樂獨無𫝊耶矧夫歌奏相命聲變成方即謂之樂記之經可也
  等謹案佐樂典凡五種樂均十二卷樂義九卷大司樂義三卷樂記解十一卷末一卷為詩樂
  韓邦竒苑洛志樂二十卷
  邦竒見易類
  黄虞稷曰邦竒殚精四十年而成是書門人潼闗張大猷為之編次刋行
  黄宗羲曰邦竒著述之大者為樂律一書始鋟之日有九鶴舞於庭傳其術者為楊椒山手制十二律管吹之而其聲合今不可得其詳然聲氣之元在黄鍾之長短空圍而又不能無疑邦竒依律吕新書註中算法黄鍾長九寸空圍九分積八百十一分用圓田術三分益一得一十二以開方法除之得三分四釐六毫强為實徑之數不盡二毫八絲四忽以徑求積自相乗得一十分九釐九毫一絲六忽加入開方不盡之數得一十二分以管長九十分乗之得一千八十分為方積之數四分取三為圓積八百一十分葢蔡季通以管長九寸為九十分故以面積九分乗之得八百一十分其實用九無用十之理凡度長短之言十者皆分九為十以便算也今三呉程路尚以九計可知矣則黄鍾長九寸者八十一分以面積九分乗之黄鍾之積七百二十九分也
  蔡宗兖律同二卷
  宗兖字我齋山隂人正徳進士言興化府教授
  劉濓樂經元義八卷
  濂字濬伯南宫人正徳進士由杞縣知縣擢監察御史
  樂律志曰濓謂三百之詩以詞意寓於聲音以聲音附之詞意讀之則為言歌之則為曲被之金石管絃則為樂樂經不缺三百篇皆樂經也因擬三百篇為宫商二調定樂器之品為宫商角徴羽具六律旋宫之法為陽為隂成尺量之法為累黍容黍以夷則無射為二變調與古今諸儒之説頗異
  鄧文憲律吕解注二卷
  文憲號念齋新㑹人官晉江縣教諭
  李文利大樂律吕元聲六卷附律吕考注四卷
  文利字乾逺號兩山莆田人成化舉人官思南府儒學教授
  等謹案文利本之劉恕通鑑外紀長孫無忌隋志並吕氏春秋謂黄帝命伶倫取竹制律濶三寸九分而吹之為黄鍾之宫曰含少因而詳加考證正司馬遷九寸之誤而作其凡前知廬江縣李元校補之嘉靖三年其門人四川廵撫苑承鑾進其書於朝王廷相韓邦竒皆精心樂律者不以其説為然詳見樂考
  季本樂律纂要一卷
  本見易類
  本自述曰天地之氣陽生于子以漸而進至已而極隂生于午以漸而退至亥而窮此自然之運也然隂中有陽陽中有隂陽氣有昇以弱為降隂氣常降以强為升如謂氣以漸而自子升至於亥律以漸而自黄鍾短至于應鍾而其所升所短之差多寡異數至於應鍾與黄鍾之律相隔四寸二分三釐其交接之際亦太相懸矣豈有天地循環無端之氣而可以徃而不返言哉蔡元定知其説之不通也曰陽之升始於子至亥而後窮上返下隂之升始于午至已而後窮上返下律于隂則不書故終不復始亦近于巵詞矣聖人特以聲之和者無所取衷故假𠉀氣以為則耳
  李文察李氏樂書十九卷
  文察字廷謙平和人嘉靖時官同知遼州事上書進郊廟大禮召為太常典簿
  黄虞稷曰嘉靖十七年五月文察同知遼州進其書於朝時議謂其于樂理樂聲多前人所未發且于人聲中考定五音以為制律𠉀氣之本法似徑㨗深合虞書依永和聲之㫖請令文察與太常知音律者選能歌舞生百餘人恊同肄習詔授文察太常寺典簿並同肄業
  李文察自序略曰作樂必以律吕者葢本於書律和聲之一言也彼言律而兼吕隂統乎陽也律吕樂之筌蹄得魚者忘筌得獸者忘蹄得樂者亦可忘律吕乎非律吕無以正樂之聲滯律吕無以得樂 之意得意在律吕前制律在得意後異代制樂萬代同理非得其意能之乎君子未考律吕先得樂意得歌聲之和而樂意得矣
  等謹案福建通志文察好古明經㑹得樂書遂審聲候氣洞悉音律以著諸篇今改其書凡古學筌蹄九卷律吕新書補注一卷青宫樂調三卷典樂要論三卷樂記補説一卷四聖圖解二卷大㫖本史記律書與周官大司樂職文而自為之説
  孫應鼇律吕分解二卷律吕發明二卷
  應鼇見易類
  韋煥雅樂考二十卷
  煥常熟人嘉靖中官福建仙遊縣教諭
  王邦直律吕正聲六十卷
  邦直字子魚即墨人嘉靖中官鹽山縣縣丞
  朱載堉樂律全書無卷數律吕正論四卷 律吕質疑辨惑無卷數
  載堉鄭恭王厚焥之世子
  等謹案載堉為何瑭外孫承文定之緒論所作樂律全書凡十一種律吕精義内外篇各十卷律學新説四卷鄉飲樂譜六卷其樂學新説算學新説操縵古樂譜旋宫合樂譜六代小舞譜二佾綴兆圖零星小舞譜七種則皆不分卷至律吕正論乃其草創之本而律吕質疑辨惑則與律吕精義互相闡發者也
  載堉自序律吕精義略曰六藝殘缺聲調數術知之者鮮班志文藻足以動人失於辯而非實繼作者或失之踈畧或失之冗瑣舍本存末於樂何益唐書獨志厯而遺律宋史摭其末而遺其源蔡元定律書每條所引古人舊説乃經也本也其各條辨論乃傳也末也宋志悉删其本讀者不知此論從何而發雖宻猶踈也夫樂者聲音之學也律者度數之學也伶工樂官但能紀其鏗鏘鼓舞而不能言其義齊魯韓毛能言詩之義而不知其音太史公律書其最要者末後生鍾分百三十五字耳班固釋五音曰宫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綱也釋六律曰黄鍾者陽氣施種於黄泉孳萌萬物為六氣元也此書論聲調數術不敢忽略而不敢藻飾者葢恐蹈舍本存末之𡚁也又自序樂學新説略曰漢時竇公獻古樂經其文與周官大司樂同然則樂經未嘗亡也樂官之屬凡二十分為三類大司樂樂師大胥小胥為一類葢大夫士之明樂者而為國子師若伶倫后䕫是也禮記所謂大司成疑即此官也樂師疑即樂正也大胥大學長也小胥小學長也大師小師瞽矇眡瞭四官為一類若師摯師曠師冕師涓等是也周制一命為下士二命中士三命上士四命下大夫五命中大夫此大司樂為中大夫每官有正有副其長若干佐必倍之若大司樂中大夫二人則樂師下大夫四人乃其佐也樂師又有佐焉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又其佐也所撰新説凡四種一曰律學二曰樂學三曰算學四曰音學前二者律書之本原後二者律書之支𣲖所以羽翼是書者也夫算學謂之新説何也如周徑積羃相求之類舊則踈而新則宻平方不用商除立方不顯亷法之類舊則繁而新則簡舊以勾股為末専明九章新以勾股為首専明厯律此其異也
  又總論歌舞曰古人學歌以永之一字為衆妙之門學舞以轉之一字為衆妙之門所謂歌者五聲六律千變萬化舉要言之不過一氣永長而已所謂舞者三廻九轉四綱八目舉要言之不過一體旋轉而已太祖命侍臣熊鼎曰樂以人聲為主人聲和則八音諧斯訓也即舜命䕫意也李文察曰永為聲氣之元乃人心之中聲也第志㣲瞧殺固不能永而粗厲猛憤亦不能永必心平氣和不疾不徐不剛不柔然後有永聲歌到有永處而天地之氣已在我矣按古者天子用八佾士用二佾庶人無佾數獨以一人舞周禮樂師掌教國子小舞所謂小舞以其無佾數獨一人舞故名之小舞非異于大舞也朱子曰唐人舞狀有四曰招曰揺曰送其一疑即是上轉葢招為内轉揺為外轉送為下轉總不外轉之一字
  汪浩然琴瑟譜三卷 八音摘要二卷
  浩然瓊州人
  等謹案浩然自稱廣東瓊州府正樂生員葢樂生也
  許珍律吕新書分註圖纂十三卷
  珍字時聘號静菴天長人卷首葉良佩序有掌教吾庠之語據太學題名碑良佩嘉靖進士浙江太平人則珍乃太平學官也
  吕懐律吕古義三卷 簫韶考逸二卷
  懐見易類
  張鳯翔樂經集註二卷
  鳯翔見禮類
  鳯翔自序略曰禮樂至周而大備周禮大司樂文則周公所著也漢初魏竇公獻古經其文與大司樂合而學士大夫率沿為禮家言無専學也古學庸存於戴記至程子始尊信表章而古者由學入道之大法始賴以存古樂雖亡而周公所著之經固存于世觀大備于成周而樂其可知也竊取程子之意乃表而出之俾専于樂者考焉
  陸元輔曰鳯翔述周官大司樂以下諸官而為之注末以小戴禮樂記諸篇附焉
  瞿九思樂經以俟録無卷數
  九思見春秋類
  朱彛尊曰瞿氏論樂史學遷序之雖經鏤板卷帙未定非完書也
  袁應兆大樂嘉成一卷
  應兆字瑜石江寜人崇禎舉人官休寜縣教諭
  邵儲古樂義十二卷
  儲里貫無考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九
  經籍考
  經儀注 䜟緯
  宋史藝文志儀注類一百七十一部三千四百三十八卷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儀注類五十七部四百二十四卷
  
  鄭泳鄭氏家儀無卷數
  泳字仲潛浦江人官温州路總管府經歴義門八世孫濤之弟
  
  邱濬家禮儀節八卷
  濬字仲深瓊山人景泰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諡文莊
  等謹案濬是書本之世所𫝊文公家禮而稍參以當時之制然家禮出于後人附㑹實非朱子所作濬殆未之深考也
  吕柟禮問二卷
  柟見易類
  宋纁四禮初稿四卷
  纁字伯敬號栗菴商邱人嘉靖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諡莊敏
  纁自序略曰禮之衛人甚于城郭顧儀文周詳人苦其難因其難而廢之豈獨齊民哉然則指途導軌莫若就簡刪繁余因彚諸家禮書參互考訂先求制作之源次及條目之詳其間窒礙難行及有不安於心者則斟酌變通謬加損益期不失乎禮之本義簡要易從焉而已然皆據一時之見未敢遽以為是也故以初稿名焉
  吕坤四禮翼四卷 四禮疑五卷
  坤字叔簡寧陵人萬厯進士累官刑部侍郎
  坤四禮翼自序略曰四禮者何人道之終始也翼四禮者何濟四禮之所未備也冠翼二前䝉養後成人昏翼二前女子後婦人喪翼二前侍疾後修墓祭翼二前事生後睦族凡六經之㣲言奥義講解難明不敢采輯惟以民間之日用常行可以家喻而户曉者析為條目俾皆童而習之
  朱軾日寧陵吕叔簡先生論定四禮編輯䝉養至睦族凡八篇深情至理雖愚夫婦亦當悚然動目此人心世道賴以維持豈特翼四禮已哉是書雖與六經並存可也
  楊慎家禮儀節八卷
  慎見禮記類
  馬從聘四禮輯宜一卷
  從聘字起莘靈夀人萬厯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崇禎時城破從聘與其三子俱殉節
  等謹案從聘于乾隆四十年
  賜諡忠節
  韓承祚明四禮集說八卷
  承祚萬厯時人卷首自署曰東魯仕履無考
  吕維祺四禮約言四卷
  維祺字介孺號豫石河南新安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流賊李自成陷開封抗節死
  以上通禮
  宋
  車垓内外服制通釋七卷
  垓字經臣天台人咸淳中由特奏召授迪功郎浦城縣尉以年不赴學者稱為雙峰先生徳祐二年卒牟楷序畧曰禮有冠昏喪祭而此獨取於喪者良以俗之厚由於喪之重民俗厚而後冠昏之禮可行噫親喪固所自盡也世降俗澆斬齊且莫之盡況期功乎期功之正者且莫之盡況若義若降若加者乎安得如先生者出而司風俗之柄即是書而躬行之則變澆為淳不難矣
  張復䟦日雙峰先生内外服制通釋發明朱子家禮殆無遺藴讀是書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等謹案垓男瑢次其書凡六類一五服諸圖二五服喪制名義三五服提要四五服圖說五三殤以次降服六深衣疑義共為九卷其第八第九兩卷已佚
  
  徐駿五服集證六卷
  駿常熟人
  駿自序畧曰聖人制五服别親踈之等俾不相凟也馮鼎元有曰禮莫嚴於五服而五服莫嚴於父母終喪之制可不慎乎駿毎按家禮及御製孝慈録採儒先至當之論附以臆見為五服問答凡三脱稿名曰集證
  以上附録
  右儀注
  
  孫瑴古㣲書三十六卷
  瑴字子雙華容人
  瑴自序略曰緯有七儷經而行顧其文皆刪餘也相傳孔子既述六經知後世不能稽同其意别立緯及䜟八十一首以遺來世故東漢謂之古學魏晉以降倚為符圖圖令人諱諱令人憚至隋而燬遂禁不傳自昔為之説者有郄有袁為之注者有鄭有宋一以為起於中興之前終張之徒皆借仲尼雜以已説一以為盛于建武之代俗儒趨時篇卷第目轉加増廣惟劉彦和以為事幽辭富有助文章故羲皥之源鐘律之要瑞孽之符鬼神之狀讀者皆有取焉嘗讀歴代史經籍藝文志空標其目間有存者亦復如裂錦碎璧聲味不聨余于是考其班部推其宗㫖覈其譌闕盖句累而章章累而篇篇累而帙既成名之曰古㣲書雖非本文之後先要亦可以大義徵以文律凖也
  右䜟緯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
  經籍考
  小學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小學類自訓詁音韻字學各書之後如蘭亭考十七史䝉求弟子職等書皆列焉今續輯此門惟訓詁字書韻書以類相從餘如帖考則歸目録𫎇求則附類書其有闗於養正閑家者皆入儒家類庶區分部别不使錯雜云
  宋史藝文志小學類二百六部二千五百七十二卷不著録者六部六十九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𫝊中
  明史藝文志小學類八種二百四十部一千八百五十九卷
  焦竑曰古者八嵗入小學習六甲四方與書數之藝成童而授之迨其大成也知類通達靡所不晰而小學始基之矣爾雅津渉九流標正名物講藝者莫不先之於是有訓詁之學文字之興隨世轉易譌舛日繁三蒼之説始製字法而説文興焉於是有偏旁之學五聲異律清濁相生孫炎沈約始作字音於是有音韻之學葢古昔六藝乗其虛明肄之以適用而精神心術之微寓焉矣古學久廢世儒采拾經籍格言作為小學以補亾失昔人所歎為數可知而義難知今之所患在義可知而數難陳孰知不得其數則影響空疎而所謂義者何可知矣
  
  羅願爾雅翼三十二卷
  願字端良號存齋新安人汝楫子以䕃補承務郎乾道二年登進士第知鄂州
  都穆序畧曰爾雅周公書也昔之志藝文者附於孝經志經籍附於論語皆所以尊經也唐四庫書目始置之小學之首至宋邢昺等奉勅為疏爾雅遂復與諸經並列由周而來作者漢孔鮒有小爾雅魏張楫有廣雅宋陸農師有埤雅爾雅翼者宋知鄂州新安羅公端良所著也是書之出後於陸氏而考覈名物援引百家其博洽視陸氏殆又過之惜史闕公傳文獻通考亦不載其書非其裔孫文殊曷能使其晦而復傳耶
  
  朱謀㙔駢雅七卷
  謀㙔見易類
  謀㙔自序畧曰盤誥雅頌選艱而挹賾今去殷周三千餘䙫其雕章繪語方言殊訓與夫制事錫名豈不淵且博哉畸文隻句獨得訊之頡籕家書乃聨二為一駢異而同析之則呉越合之則肝膽古故無其編非藝事一大歉哉暇日檢諸解詁排纂㪚出之文經子史流稗官賸説㒺不搜括條貫依廣雅埤雅之義作駢雅七卷又作方國殊語雖所見異詞所聞異語皆不删廢要亦郭公夏五之例云
  張萱彚雅二十卷續編二十八卷
  萱字孟竒博羅人萬厯時舉人官至戸部郎中
  魏濬方言據二卷
  濬見易類
  陳與郊方言類聚四卷
  與郊見禮類
  以上訓詁
  宋
  郭忠恕汗簡三卷目録叙畧一卷
  忠恕字恕先洛陽人工篆竊尤善畫仕周為宗正丞兼國子書學博士宋太宗時召為國子監主簿事迹具宋史文苑傳
  忠恕自述曰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𨽻書出𨽻書悖而行書作行書狂而草書聖自𨽻以下吾不欲觀
  周越序畧曰自蒼頡逮我朝善書者得三百九十八人以古文大小篆𨽻飛白八分行書草書通為八體附以雜書以真書真行行草草書分為四等朱彛尊曰周宗正博士洛陽郭忠恕著汗簡編集七十二家篆法鳥跡蝌斗畢具依説文例始乙終亥後附宋虞部員外郎李直方高士鄭思肖跋等謹案馬考止載佩觹三卷未及汗簡今特補録
  侍其良器續千文一卷
  良器里貫未詳官左朝散大夫知池州軍事
  
  戴侗六書故三十三卷
  侗字仲達永嘉人淳祐中登進士第以國子監簿守台州德祐初由秘書郎遷軍器少監辭疾不起吾邱衍曰戴侗六書故以鐘鼎文編此書不知者多好之以其字字皆有不若説文與今不同者多也形古字今雜亂無法鐘鼎偏旁不能全有只以小篆足之或一字兩法人多不知 本音睘加凢不過為寰字乃音作官村字從邨不從寸木今乃書此為村引杜詩無村眺望賖為證甚誤學者許氏解字引經漢時猶篆𨽻乃得其宜今侗亦引經而不能精究經典古字以近世差誤等字作證去説文逺矣
  楊桓六書統二十卷 六書統𣶮原十二卷
  桓字武子號辛泉兖州人中統時以郡諸生補濟州教授累官太史院校書監察御史國子監司業
  呉均増修復古編四卷
  均字仲平爵里無攷
  周伯琦説文字原一卷 六書正譌五卷
  伯琦字伯温饒州人官至兵部侍郎
  伯琦自序畧曰字原以序制作之全正譌以刋𫝊冩之誤
  王禕曰伯温於字學最用功其作字結體葢出泰山李斯舊碑其著書發明斯義有説文字原六書正譌云
  李文仲字鑑五卷
  文仲長洲人
  舒天民六藝綱目二卷
  天民字埶風鄞縣人
  䝉古譯語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華夷譯語一卷
  洪武二十二年翰林侍講火源潔等奉勅撰火源潔䝉古人書前有劉三吾序
  篇海類編二十卷
  按舊題宋濓撰屠隆訂正濓字景濓浦江人元至正末召為編修不就洪武中官至翰林學士承㫖隆字長卿鄞縣人萬厯進士官禮部主事明史文苑𫝊附見徐渭𫝊中
  等謹案是書致為舛陋且書中所引如田汝耔湯顯祖輩皆正德以後人其為謬妄不辨可知所稱屠隆訂正者亦託名也
  黄諌從古正文五卷
  諌字世臣蘭州人天順進士累官侍講學士後坐與石亨交謫廣州府通判
  方仕集古韻𨽻五卷
  仕字伯行寧波人
  楊慎石鼓文音釋五卷附録一卷 六書索隠五卷經子難字二卷
  慎見禮類
  陶滋石鼓文正誤二卷
  滋字時雨絳州人正徳進士
  豐道生金石遺文五卷
  道生即豐坊所更名也坊見易類
  王應電同文備考八卷附聲韻㑹通韻要粗釋二卷應電見禮類
  顧充字義總畧四卷
  充字囘瀾上虞人隆慶舉人官至南京工部都水司郎中
  魏校六書精藴六卷音釋一卷
  校見禮類
  錢曽曰此於六書之學詳考極佳尚是徐元懋手冩藁本後附莊渠先生親筆書四紙亦墨莊中一古物也
  陳士元古俗字畧七卷
  士元見易類
  周宇字考啟𫎇十六卷
  宇字必大西安左衛人嘉靖舉人官戸部主事
  併音連聲字學集要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萬厯二年㑹稽陶承學得此書於呉中屬其同邑毛曾刪訂前有承學序承學字子述嘉靖進士累官禮部尚書
  張士佩六書賦音義三卷
  士佩字澽濵韓城人嘉靖進士官南京户部尚書
  卞蓘古器銘釋十卷
  蓘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人始末無攷
  田藝衡同文集五十卷
  藝衡字子藝錢塘人以歲貢生官休寧縣訓導明史文苑傳附見其父汝成𫝊中
  趙撝謙童䝉習句一卷
  撝謙原名古則餘姚人宋秦悼惠王之後洪武中徴修洪武正韻持議不協出為中都國子監典簿罷歸尋以薦為瓊山縣教諭事迹具明史文苑𫝊
  本𫝊畧曰撝謙博究六經百氏之學尤精六書時目為考古先王
  撝謙自述畧曰自許叔重以來以同意相受考老字為轉注依聲託事令長字為假借其説既興康成以之而解經漁仲以之而成畧遂失假借轉注之本指蕭楚謂一字轉其聲而讀之是謂轉注宋張有曰轉注者展轉其聲注釋他字之謂也假借者不轉韻而假借為他用之謂也近世程端禮謂轉注為轉聲假借為借聲皆足正考老之謬
  焦竑俗書刋誤十二卷
  竑見易類
  葉秉敬字孿四卷
  秉敬字敬君衢州西安人萬厯進士以部郎出知開封府進河南提學僉事再遷荆西道參議
  呉元滿六書正義十二卷 六書總要五卷 六書泝源直音二卷 諧聲指南一卷
  元滿字敬甫歙縣人萬厯中布衣
  李登六書指南二卷 摭古遺文二卷補遺一卷 書文音義便考私編五卷 附雖字直音一卷
  登字士龍上元人官新野縣知縣
  林茂槐諸書字考二卷
  茂槐字穉虛福清人萬厯進士官至吏部郎中
  袁子讓字學元元十卷
  子讓字仔肩郴州人萬厯進士官眉州知州
  五侯鯖字海二十卷
  舊題湯海若訂正
  等謹案明湯顯祖號若士亦曰海若臨川人萬厯進士官至禮部主事終於遂昌縣知縣事迹見明史本傳據是書卷首標題當為顯祖所作然頗多訛謬體例亦雜葢明末坊賈所偽託也
  朱光家字學指南十卷
  光家字謙甫上海人
  李當泰字學訂譌二卷
  當泰字元祉泗州人
  徐孝合并字學集篇集韻二十三卷
  孝順天布衣始末無攷
  夏宏字考二卷
  宏字用徳號銘乾海陽人
  都俞類纂古文字考五卷
  俞字仲良錢塘人仕履無攷其序跋則萬厯時也
  趙宧光説文長箋一百四卷 六書長箋七卷
  宧光字凡夫呉縣人
  顧炎武曰説文原本次第不可見楊慎六書索隠曰説文有孔子説楚莊王説左氏説韓非説淮南子説司馬相如説董仲舒説京房説衛宏説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雄説劉歆説桑欽説杜林説賈逵説傅毅説官溥説譚長説王育説戸彤説張林説黄顥説周盛説逯安説歐陽僑説甯嚴説爰禮説徐廵説莊都説張徹説叔重本諸人之説作説文然則叔重已不能盡得古人之意矣萬厯時吴人趙凡夫作説文長箋適當喜新尚異之時其書盛行而刺謬者甚多如顧野王陳人也而以為晉之虎頭陸龜䝉唐人也而以為宋之象山王筠梁人也而以為晉王禹偁宋人也而以為南朝恂字箋漢宣帝諱而不知宣帝諱詢衍字箋漢平帝諱而不知平帝諱衎後漢書劉虞𫝊故吏尾敦於路刼虞首歸𦵏之注尾姓敦名箋引云後漢尾敦路刼劉虞首歸之莽若以敦路為人名而又以𦵏為莽是劉幽州之首歸於王莽也叩京兆藍田鄉箋云地近京口故从口夫藍田乃今之西安屬而京口則今之鎮江府寸十分也漢書律厯志一黍為一分十分為一寸本無可疑而増其文曰析寸為分當為十分尺之一此類不可勝數姑舉其尤謬者正之
  朱彛尊曰凡夫以篆書名畧以草書體書之名曰草篆所撰説文長箋一時紙貴然自解人觀之未有不齒冷也古之小學書數方名大小二篆八分三真六草諸體雜出賴有叔重説文一編自乙至亥本之倉頡迨譜以四聲説文亾矣顧野王玉篇其文多於叔重孫强又増益之迨題以大廣益而玉篇又亡矣葢書之最古者莫如篆學野王雜以𨽻書已失其舊李陽冰刋定説文頗出私意詆訶許氏凡夫草篆其又何所本乎
  釋道泰集鐘鼎古文韻選五卷
  道泰字來峯泰州人
  張自烈正字通十二卷
  自烈見經解類
  等謹案是書本自烈撰其前列
  國書十二字母則
  國朝廖文英所續加也文英字百子連州人康熙中官南康府知府
  以上字書
  宋
  司馬光切韻指掌圖二卷附檢例一卷
  光見易類
  等謹案是書舊有檢例一卷元邵光祖以為斷非光作因自撰為檢圖之例附於其後光祖字宏道呉人自署洛邑殆其祖籍也
  李燾説文解字五音韻譜十卷
  燾字仁父程史云一字子真號巽岩丹陵人紹興進士官至敷文閣學士贈光禄大夫謚文簡
  等謹案是編前後序見馬考徐鍇繫傳條下而佚去標題世遂不知燾有此書今應續録
  毛晃增修互注禮部韻畧五卷
  晃見書類
  魏了翁曰三衢毛氏増韻奏御之六十二年其子居正義甫應大司成校正經籍之聘始克録梓於胄庠然人情異嚮趨簡厭繁故軼其始著尚多刋削世之不遇者非獨一增韻也
  郭守正増修校正押韻釋疑五卷
  守正字正己自號紫雲山民景定時人
  等謹案押韻釋疑宋紹定時廬陵進士歐陽德隆所撰至景定甲子守正増修之
  楊伯嵒九經補韻一卷
  伯嵒字彦思號泳齋代郡人淳祐間以工部郎守衢州
  伯嵒自序畧曰禮部韻一書政為聲律舉子設紹興間三山黄進士嘗補選進上乃亦闕畧如禮記歛般請以機封毛詩鱣鮪發發之為鱍鱍周禮舎采合舞之為釋菜或音義未順或非韻語可押豈可任後學之𫝊訛乃即經釋蒐羅萃為一編於嘉定十七年冬而書成焉
  俞任禮後序曰禮部韻以畧言多隘之而議欲増自元祐國子博士孫諤隨乞添収其後黄啓宗有補韻呉棫有韻補補音毛晃有増韻張貴謨有韻畧補遺近世黄子厚蔣全甫各有論泳齋先生補韻凡九經中字之假借音之旁通考訂分彚各疏其下
  
  韓孝彦四聲篇海十五卷
  孝彦字允中真定松水人
  韓道昭五音集韻十五卷
  道昭字伯暉孝彦子
  元
  楊桓書學正韻三十六卷
  桓見本類
  劉鑑經史正音切韻指南一卷
  鑑字士明闗中人
  熊忠古今韻㑹舉要三十卷
  忠字子忠昭武人
  朱宗文䝉古字韻二卷
  宗文字彦章信安人前有劉更序又稱為朱巴延葢宗文嘗充𫎇古字學弟子故别以䝉古語命名也
  四聲等子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漢𨽻分韻七卷
  不著撰人名氏
  明
  洪武正韻十六卷
  洪武中翰林侍講學士樂韶鳳宋濓等撰
  趙撝謙聲音文字通三十二卷
  撝謙見本類
  章黼韻學集成十三卷
  黼字道常嘉定人隠居教授以博聞稱
  蘭廷秀韻畧易通二卷
  廷秀字上菴正統中人爵里無攷
  楊慎古音叢目五卷 古音獵要五卷 古音餘一卷古音附録五卷 竒字韻五卷 古音畧例一卷
  轉注古音畧五卷 古音駢字一卷
  慎見禮類
  慎轉注古音畧自序曰六書分六體班固云象形象事象意象聲假借轉注是也六書以十分計之象形居其一象事居其二象意居其三象聲居其四假借借此四者也轉注注此四者也四象以為經假借轉注以為緯四象之書有限假借轉注無窮也漁仲六書考論假借極有法則至説轉注之義則謬以千里矣
  張位問竒集一卷
  位字明成新建人隆慶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位自序畧曰凡音必先辨五音其淺深輕重全在齒脗間别之如宫喉音商齒頭正音角牙音徴舌頭舌上音羽脣輕音切音之紐不可不别
  茅溱韻譜本義十卷
  溱字平甫丹徒人
  方日升韻㑹小補三十卷
  日升字子謙永嘉人
  陳第毛詩古音考四卷 屈宋古音義三卷
  第見易類
  第屈宋古音義自序畧曰毛詩易象之音若日月中天耿然不可易矣考之屈宋其音往往與詩易合其詩易所無者又往往與周秦漢魏之歌謡詩賦合其為古音何疑自唐顔師古太子賢注兩漢書於長卿子雲孟堅平子諸賦音有與時垂者後儒不察自毛詩楚辭漢賦凡古昔有韻之篇動以叶韻當之余少好屈宋一一以古音讀之聲韻頗諧因復集屈宋古音義公之同好
  濮陽淶韻學大成四卷
  淶字貞菴廣德州人嘉靖舉人官南昌府通判
  葉秉敬韻表無卷數
  秉敬見本類
  呉繼仕音聲紀元六卷
  繼仕見經解類
  吕維祺音韻日月燈七十卷
  維祺見儀注類
  張獻翼讀易韻考七卷
  獻翼見易類
  甘雨古今韻分注撮要五卷
  雨字子開永新人萬厯進士由翰林院檢討謫德安府推官遷南京刑部郎中
  等謹案是書雨所撰而注之者為陳士元士元見易類
  吕坤交泰韻一卷
  坤見儀注類
  周嘉棟正韻彚編四卷
  嘉棟字隆之黄州人萬厯進士
  程元初律古詞曲賦叶韻十二卷
  元初字全之歙縣人
  朱簡韻總持三卷
  簡字修能萬厯時人
  釋真空篇韻貫珠集一卷
  真空號清泉萬厯中京師慈仁寺僧
  金尼閣西儒耳目資無卷數
  尼閣字四表西洋人
  楊時偉正韻箋四卷
  時偉見春秋類
  喬中和元韻譜五十四卷
  中和見易類
  陳藎謨皇極圖韻一卷
  藎謨字獻可嘉興人黄道周之門人
  等謹案是書本邵子皇極經世聲音倡和之説而推衍之末以經緯子母為説實即邵子之言隂陽剛柔也
  陳藎臣元音統韻二十二卷
  藎臣始末無攷
  等謹案是書為其門人胡邵瑛增修
  桑紹良青郊雜著一卷 文韻考衷六聲㑹編十二卷紹良字遂叔零陵人
  龔黄古叶讀五卷
  黄爵里無攷
  楊貞一詩音辨畧二卷
  貞一字孟公新都人
  馬自援等音外集一卷内集一卷
  自援雲南人始末無攷
  纂韻五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字韻合璧二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但題鄱東朱孔陽訂正
  以上韻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一
  經籍考
  史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史部有正史編年起居注雜史傳記偽史霸史史評史鈔故事職官刑法地理時令譜牒目録共十四門本隋史藝文志舊法叄以宋中興以前諸志而為之分類亦為確當今續馬氏之書悉仍其目惟起居注則改為詔令奏議偽史霸史則改為載記謹從四庫全書之例稍為變通云
  正史 編年
  宋史藝文志正史類五十七部四千四百七十三卷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㪚見各紀𫝊中
  明史藝文志正史類一百十部一萬二百三十二卷宋
  熊方補後漢書年表十卷同姓王侯表二異姓諸侯表六百官表二
  方字廣居豐城人官澧州司户參軍自名其堂曰補史
  熊方進書表畧曰明爻象彖之原乃可學易識風雅頌之㫖始與言詩總之必有宗主之各有體惜東京之再造痛信史之未成蔚宗之思雖精俄乖素志劉昭之業未廣不及表年譬為山而或虧一簣效煉石而欲補高天人異志同世殊事合求義例于班固不減前篇較興廢於西京豈慙後作謹集補後漢年表十卷隨表投進
  朱彝尊曰范氏後漢書無志梁劉昭序司馬彪續漢書八志注之無表宋熊方補之方之經進表列銜稱右廸功郎前權澧州司户參軍表外兼有序狀蓋思陵朝所進也余嘗憾南北國子監本范史於本紀後雜以司馬氏八志觀者不察誤以為即范氏史每著書引證輒指為後漢志云云是何異以李丙張甲之性情寄王乙趙丁之軀體乎故嘗持論謂宜雕范史於前而以司馬志列其後并以熊氏年表附之庶成一代完書也
  等謹案四庫全書正史一門凡注釋音義校正字句以及綴拾遺闕辨證異同足與正史相輔者即附於本書之後如熊方補後漢書年表之類是也今續通考則自史記以下至五代史俱不容贅入而熊方是書亦無可附即從四庫全書之例載入正史門其先後以作者時代為序方為南宋初人故首列於此
  洪遵訂正史記真本凡例一卷
  遵字景嚴鄱陽人皓仲子官至同樞宻院事諡文安
  劉辰翁班馬異同評三十五卷
  辰翁字㑹孟廬陵人景定間廷試對䇿忤賈似道置丙第以親老請掌濓溪書院宋亡後隠居以終楊士竒䟦曰班馬異同三十五卷相傳出於須溪觀其評泊批㸃臻極精妙信非須溪不能而文獻通考載為倪思所撰豈作於倪而評泊出於須溪耶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載班馬異同三十五卷實據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以為倪思所撰使或出於辰翁則陳振孫時亦不得先為著録蓋倪思有班馬異同一書而辰翁評之特以所評舊無専刻僅附倪思書以行故有疑班馬異同即為辰翁所作者楊士竒䟦語亦後兩持不决今四庫全書定為劉辰翁班馬異同評三十五卷又倪思班馬異同馬氏收入史評門考思原書本較史漢之異同宜與正史相附故辰翁是書亦即附入正史門内
  三國志辨誤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皆辨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註之誤書中於是字皆缺筆疑宋之遺民為端宗諱也今據四庫全書列於宋人之末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本紀四十七志一百六十二表三十二列傳二百五十五托克托等奉勅撰托克托字大用以䕃官提舉司歴太師右丞相
  王圻曰初元世祖立國史院首命王鶚修遼金二史宋亡又命史臣通修三史延祐天厯之間屢詔修之以義例未定竟不能成順帝至正三年命托克托為都總裁特穆爾逹實張起巖歐陽𤣥吕思誠揭傒斯為總裁官修之或欲如晉書例以宋為世紀而遼金為載紀或又謂遼立國先於宋五十年宋南渡後常稱臣於金以為不可待制王理者著三史正統論欲以遼金為北史太祖至靖康為宋史建炎以後為南宋史一時持論不决詔遼宋金各為史凡再閲嵗書成上之舉例論贊表奏多𤣥屬筆云
  等謹案宋史總目題本紀四十七志一百六十二表三十二列傳二百五十五今考宋史卷四百七十八至卷四百八十三實為世家六卷而總目未列蓋偶遺也
  遼史一百十六卷本紀三十志三十一表八列傳四十五
  托克托等奉勅撰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本紀十九志三十九表四列傳七十三
  托克托等奉勅撰
  顧炎武曰金史大扺出劉祁元好問之筆亦頗可觀然其中多有重見而涉於繁者
  
  元史      百十二卷本紀四十七志五十三表六列傳九十七
  宋濓等奉勅撰濓見經類
  黄虞稷曰洪武二年詔宋濓王禕等修元史凡本紀三十七志五十二表六列傳六十三通一百五十八卷三年儒士歐陽和等採摭元統以後事實還朝仍命濓禕等續修増本紀十志五表三列傳三十六凡前書未備者悉補完之
  顧炎武曰元史不出於一人之手宋濓序云洪武元年十二月詔修元史臣濓臣禕總裁二年二月丙寅開局八月癸酉書成紀三十七志五十二表六傳六十三順帝時無實録可徴因未得為完書復詔儀曹遣使行天下其渉於史事者令郡縣上之三年二月乙丒開局七月丁亥書成紀十志五表三𫝊三十六凡前書有所未備者頗補完之總裁仍濓禕二人而纂録之士獨趙壎終始其事然則元史之成雖不出於一時一人而宋王與趙亦難免踈畧之咎矣洪武中嘗命解縉修正元史舛誤其書留中不傳
  等謹案元史本紀有脱漏月者列傳有重書年者有一人兩𫝊者天文志既載月五星凌犯而本紀復詳書之不免重出志末云餘見本紀亦非體又諸志皆案牘之文並無鎔笵俱詳見顧炎武日知録中
  許相卿史漢方駕三十五卷
  相卿字台仲海寧人正徳進士官兵科給事中等謹案相卿是書因倪思班馬異同原本稍為釐訂改題此名陳勝英布二傳思書偶遺此補綴所闕他如衛青霍去病傳附録諸將漢書别自立傳與史記文不相襲者思書刪去此皆綴拾所遺其先後次第改從司馬貞索隠亦稍更其序又相卿以史漢相同者直書行中不同者分行夾註凡史記有而漢書無者偏列於右漢書有而史記無者偏列於左條理井然較思書為勝
  郝敬史記𤨏𤨏二卷
  敬見經類
  程一枝史詮五卷
  一枝字巢父休寜人
  等謹案郝敬史記𤨏𤨏則取史記疑義畧為考證註釋程一枝史詮則専釋史記字句校考諸本頗有發明均為註釋史記之書故附列於此
  項夢原宋史偶識三卷
  夢原字希憲秀水人萬厯進士官至刑部郎中等謹案凡考注一代之史者非淹貫全書則不能論著故自宋史以後撰述者寥寥所録亦無多云
  等又案王圻續通考所載正史編年等類或歴考史傳而未見其人或有其人而未傳其書至於門類參差時代倒置者更不可悉數今從四庫全書之例更定採録後倣此
  右正史
  宋史藝文志編年類一百五十一部一萬五百七十五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㪚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編年附正史類
  宋
  尹洙五代春秋二卷
  洙字師魯河南人天聖進士以薦為館閣校勘累遷右司諌知渭州兼領涇原路經畧公事以争永樂城事徙慶州復為董士亷所訟貶崇信軍節度副使監均州酒税卒
  等謹案是書體用編年所載自梁開平元年迄周顯徳七年鄭樵通志畧作二卷與今本合而馬考無之蓋洙是書已載入所作河南集中此其别行之本也以其初本自為一書故仍補入
  王益之西漢年紀三十卷
  益之字行甫金華人官大理司直
  等謹案益之是書自序稱年紀三十卷考異十卷鑑論若干卷今永樂大典中獨存年紀三十卷而考異則㪚附年紀各條之下殆後人離析其文歟又序稱自髙祖迄王莽之誅而今本終于平帝居攝且其文或首尾不完中間亦有脱佚蓋編入永樂大典之時已殘缺矣又益之所著漢官總録職源已見馬考而是書獨遺今據四庫全書補入
  江贄少微通鑑節要五十卷
  贄崇安人致和中太史奏少微星見特舉遺逸不起賜號少微先生
  陸唐老増節音註資治通鑑一百二十卷
  唐老㑹稽人淳熈中進士第一
  劉時舉續宋編年資治通鑑十五卷一作續宋中興編年資治通鑑時舉里貫無考
  朱彛尊曰宋中興通鑑一十五卷通直郎國史院編修官劉時舉編史嵩之喪父以右相起復時舉為京學生與王元野黄道等九十四人上書争之是亦慷慨之士也觀者嫌其太畧然以視王宗沭薛應旂所撰則條理過之矣
  等謹案時舉是書所記始高宗建炎元年迄寜宗嘉定十七年當成於理宗之世而書末附論稱理宗云云似非時舉原文謹附識備考
  王應麟通鑑地理通釋十四卷
  應麟見經類
  金履祥通鑑前編十八卷舉要三卷
  履祥見經類
  本傳畧曰履祥嘗謂司馬文正公作資治通鑑秘書丞劉恕為外紀以記前事不本于經而信百家之説是非謬于聖人不足傳信自帝堯以前不經夫子所定固野而難質夫子因魯史以作春秋王朝列國之事非有玉帛之使則魯史不得而書非聖人筆削之所加也况左氏所説或闕或誣凡此類皆不得以壁經為辭乃用邵氏皇極經世厯胡氏皇王大紀之例損益折𮕵一以尚書為主下及詩禮春秋旁採舊史諸子表年繫事斷自唐堯以下接于通鑑之前勒為一書凡所引書輒加訓釋以裁正其義先儒多所未發既成以授門人許謙曰二帝三王之盛其𡠾言懿行宜後王所當法戰國申商之術其苛法亂政亦後王所當戒則是編不可以不審也
  等謹案金履祥自撰後序謂既編年表例須表題故别為舉要三卷原本凡所引經傳子史之文皆作大書惟訓釋及案語則以小字夾註附綴于後其後浙江重刻之本列舉要為綱以經傳子史之文為目而訓釋仍錯出其間又或以此書冠于通鑑綱目之首題曰通鑑綱目前編乃後來所改名並非其舊
  宋史全文三十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舊本題曰續通鑑長編而以李燾進長編表冠之於前考燾成書在孝宗時所録止及北宋此書實載南宋一代之事其非出燾手明甚乂每卷標題皆有宋史全文四字其書自建隆以迄咸淳用編年之體以次排纂
  續宋編年資治通鑑十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舊本題朝㪚郎尚書禮部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李燾經進考宋史藝文志及燾本傳惟載所著續通鑑長編無此書之名此書所記皆北宋事體例與宋史全文約畧相似而闕漏殊甚蓋當時麻沙坊本
  兩朝綱目備要十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所紀自宋光宗紹熈元年迄寧宗嘉定十七年事蹟諸家書目皆不著録世罕傳本惟見於永樂大典者尚首尾完具今釐定為十六卷云
  宋季三朝政要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卷首題詞稱理宗國史為元載入北都無復可考故纂集理度二朝及㓜主本末附以廣益二王事其體亦編年之流蓋宋之遺老所為也
  
  胡三省資治通鑑音註一百九十四卷 資治通鑑釋文辨誤十二卷
  三省字身之天台人宋寳祐進士官至朝奉郎終元代隠居不仕
  等謹案三省音註自序畧曰是書依陸徳明經典釋文釐為廣註九十七卷著論十篇自周迄五代畧序興亡大致以考異及所註者㪚入通鑑各文之下厯法天文則隨目録所書而附註焉凡記事之本未地名之同異州縣之建置離合制度之因革損益悉䟽其所以然若釋文之舛謬悉改正之别著辨誤十二卷序畧曰通鑑釋文行世有史炤本有公休本史炤本馮時行為之序公休本刻于海陵郡齋前無序後無跋温公修通鑑公休為檢閲文字官又有成都曹氏版號龍爪通鑑要之海陵釋文龍爪註大同小異皆蹈襲史炤而偽謬相傳海陵本乃託之公休以欺世適所以誣玷公休此不容不辨也三省史失其傳據其自序蓋在世祖至元二十二年
  陳桱通鑑續編二十四卷
  桱字子經奉化人流寓長洲官至翰林學士
  等謹案桱以司馬光通鑑朱子綱目並終於五代其周威烈王以上雖有金履祥前編而亦斷自陶唐因著此書首述盤古至高辛氏為一卷次摭契丹在唐及五代時事為一卷餘皆宋事自太祖迄二王其書全仿綱目之例而以通鑑續編為名非其實也
  何中通鑑綱目測海三卷
  中字太虛一字飬正撫樂人事蹟具元史儒學𫝊中自跋曰朱子作綱目續春秋然其間書法可啇略者猶多間附已意輯成綱目測海三卷
  察罕帝王紀年纂要一卷
  罕解州人官平章事
  邵逺平曰察罕西域博勒和城人生于猗氏縣皇慶元年平章政事乞歸居徳安白雲山别墅以白雲翁自號嘗著帝王紀年一書程鉅夫為之序曰史莫信于書春秋莫博于遷史記後之稽古者舍此何以哉然孔子斷自唐虞信而足徴司馬乃上述黄帝以來又逺詳其世次先儒固嘗疑之至于諸家編紀沿襲舛訛莫相統一皆好博之流𡚁也後惟康節經世書以厯紀之始明白可信平章白雲翁信道篤學博觀約取政事餘暇取諸家紀載集正之一以經世為凖名厯代帝王紀年纂要亦上及羲農者備博覧而已夫信孔子者莫若康節信康節者莫若白雲然則後之信白雲者端在此編矣
  等謹案察罕成此書在皇慶元年至明景泰中翰林侍講學士黄諫復為補輯惟改原本每代下至延祐戊午若干年為下至洪武戊申若干年及補入元代諸帝紀年爾
  
  王禕大事紀續編七十七卷
  禕字子充義烏人明初徴為中書省掾修元史成擢翰林待制使雲南抗節死贈翰林學士追諡忠文事蹟具明史忠義𫝊
  胡粹中元史續編十六卷
  粹中名由以字行山隂人永樂中官楚府長史
  續資治通鑑綱目二十七卷
  成化中啇輅等奉敕撰輅字宏載淳安人正統乙丒進士第一官至大學士諡文毅
  等謹案輅等所修續綱目踈舛不可枚舉今與朱子綱目均䝉
  聖祖仁皇帝御批折衷至當我
  皇上御批通鑑輯覽於是編之繆誤仰邀
  指斥無遺其原書竟不足録姑列其目於此
  邱濬世史正綱三十二卷
  濬字仲深瓊山人景泰進士官至大學士卒贈太傅諡文莊
  許誥通鑑綱目前編三卷
  誥字廷綸自號函谷山人靈寳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户部尚書諡莊敏
  等謹案誥以金履祥前編書法多所舛迕乃重輯是書以訂正之其實拘文牽義不足取也
  魏校經世䇿一卷
  校見經類
  顧應祥人代紀要三十卷
  應祥字維賢號箬溪長興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
  吳朴龍飛紀畧八卷
  朴字華甫詔安人嘉靖時布衣
  等謹案是書仿綱目體例紀明太祖事蹟初名禮樂征代書後改今名前有嘉靖甲辰林希元序
  明本紀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成憲録十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按以上二書明本紀則紀明太祖事蹟自起兵濠梁迄建國金陵分年編次洪武三年以後並闕盖草創未竟之本也成憲録則紀明太祖至英宗五朝之事考明太宗廟號至嘉靖十七年始改曰成祖此書仍稱太宗是作於成化以後嘉靖以前者
  雷禮大政記三十六卷
  禮字必進豐城人嘉靖進士官至工部尚書
  明六朝索隠十六卷
  舊本題雷禮撰
  等謹按是書以正統景泰天順成化𢎞治正徳六朝事蹟編年紀録考明史藝文志不載是書疑後人從實録抄撮而成托名於禮者
  沈越嘉隆聞見紀十二卷
  越字中甫江寜人嘉靖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南軒通鑑綱目前編二十五卷
  軒字叔後嘉靖進士官至吏部郎中
  薛應旂宋元資治通鑑一百五十七卷 甲子㑹紀五卷
  應旂見經類
  薛應旂憲章録四十七卷
  應旂見經類
  等謹按是書所載上起洪武下迄正徳用編年之體盖以續所作宋元通鑑也
  杜思考信編七卷
  思字子睿鄞縣人嘉靖進士官至青州府知府
  黄光昇昭代典則二十八卷
  光昇字明舉晋江人嘉靖進士官至刑部尚書
  秘閣元龜政要十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按是書所紀皆明太祖事書中已稱成祖盖嘉靖以後人所作
  卜世昌明通紀述遺十二卷
  世昌秀水人
  等謹按舊本於第三第六第七第十一等卷又題秀水屠衡校訂是世昌及衡二人合作者有馮夢禎屠隆等序世昌及衡二人事蹟無考所紀起元至正迄明隆慶六年盖隆慶以後人所作也
  支大綸世穆兩朝編年史六卷
  大綸字華平嘉善人萬厯進士官奉新縣知縣
  譚希思明大政纂要六十卷
  希思字岳南茶陵人萬厯進士官至四川廵撫
  朱國禎大政記三十六卷
  國禎字文寧烏程人萬厯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肅
  呉瑞登兩朝憲章録二十卷
  瑞登字雲卿武進人官光州訓導
  等謹案薛應□纂洪武至正徳九朝事為憲章録瑞登因輯嘉靖隆慶兩朝以續應旂之書瑞登盖萬厯時人也
  張銓國史紀聞十二卷
  銓字宇衡沁州人萬厯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巡撫遼東天啟元年
  大兵破遼陽殉節死贈兵部尚書諡忠烈事蹟具明史忠義傳
  顧錫疇綱鑑正史約三十六卷
  錫疇字九疇號瑞屏崑山人萬厯進士崇禎末官至南京禮部侍郎福王時進尚書後為總兵官賀君堯所殺
  程元初厯年二十一傳殘本十二卷
  元初見經類
  楊時偉春秋編年舉要無卷數
  時偉字去奢長洲人
  等謹案是書成于崇禎甲戍凡前後二編皆倣史記年表之例前為春秋列國編年舉要後為獲麟後七十七年編年舉要
  張自勲綱目續麟二十卷彚覽三卷校正凡例一卷附録一卷
  自勲字卓菴南昌人
  等謹案是書成于崇禎癸未續麟則摘列綱目及考異書法發明考證之文而一一辨正其是非彚覽則列増刪正綱者三千六百四十餘字増刪分註者四百四十餘字校正几例則載朱子凡例與劉友益書法凡例而各著所疑附録上卷備列朱子論綱目手書等篇下卷全録方孝儒正統論等又案編年一體厯朝繼作或有或無不能相續亦難以統系為次今各依作者時代先後編之一如正史類
  右編年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二
  經籍考
  史詔令奏議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于正史編年外特立起居注一門而實録日厯詔令等悉類敘焉考宋代以下起居注實録日厯並皆散佚無可登載今從四庫全書之例改為詔令奏議類云
  宋史藝文志不立詔令奏議類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不立詔令奏議類
  宋
  宋敏求唐大詔令集一百三十卷
  敏求字次道趙州平棘人參知政事綬之子進士一及第官至史館修撰龍圖閣直學士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原例以詔令併入起居注已載敏求所撰唐宣宗以下實録一百二十八卷而是書獨遺考熙寧三年敏求自序稱繕寫成編㑹忤權解職顧翰墨無所事第取唐詔令目其集而弆藏之云云盖其以封還李定詞頭由知制誥罷奉朝請時也此書世無刋本輾轉傳鈔雖稍有脱誤而唐代典故實足藉以考證焉今補載于此
  
  眀世宗火警或問一卷
  等謹案此書為世宗御製之文勅諭乃其附録然宣示中外是亦詔令類矣故載於此
  楊士竒三朝聖諭録三卷
  士竒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時以辟召入翰林永樂初改編修官至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
  楊士竒代言録一卷 奏對録一卷
  士竒見前
  張孚敬諭對録三十四卷
  孚敬初名璁字秉用永嘉人正徳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忠
  霍韜明詔制八卷
  韜字渭先南海人正徳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諡文敏
  明詔令二十一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書所載自明太祖至世宗嘉靖十八年止盖嘉靖時人所為也
  絲綸提要便覽一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書所載乃明萬厯天啓中内閣票㫖成式皆兩房中書舍人抄撮而成者以其為當日王言之式故附録於詔令之末
  以上詔令
  宋
  陳次升讜論集五卷
  次升字當時興化仙游人熈寧進士知安邱縣以薦為監察御史提㸃淮南河東刑獄入為殿中侍御史進左司諫貶南安軍監酒稅徽宗立召為右諫議大夫復除名編管循州政和中復舊職卒
  等謹案次升是集為其兄子南安丞安國所編凡録奏疏二百七篇馬考未見盖已久佚不傳今四庫全書従永樂大典中採葺編次共得八十六篇又于厯代名臣奏疏中增補三十篇釐為五卷讀史者亦可藉以參證焉
  等又案馬考以章奏自為一門次於别集之後然奏議皆論事之文與紀傳互証自應歸入史部今從四庫全書之例附載於詔令之後其或編入本集者則仍従集部著録再章奏類亦有别集總集之分今但統為一門不復以别集居前總集居後一依撰人時代為次焉
  吕午左史諫草一卷
  午字伯可歙縣人嘉靖進士官至起居郎右文殿修撰知彰州
  等謹案是編凡奏議六首皆嘉熙二年所上雖篇數無多而宋末時事頗可考見後附其子沆一
  疏并方囘所為午及沆𫝊亦多與宋史本傳可以相證焉
  
  黄淮楊士竒厯代名臣奏議三百五十卷
  淮字宗豫永嘉人洪武進士官至大學士户部尚書
  諡文簡士竒見本類
  等謹案是書乃永樂十四年黄淮楊士竒奉勅編自商周以迄宋元分六十四門
  商輅文毅疏稿略一卷
  輅見編年類
  等謹案輅是集為其子侍講良年所編後有其孫汝頤䟦稱輅素庵文集凡數十卷兩遭回禄悉
  為煨燼幸此卷獨存因鋟諸梓云云則是書固為單行之本所載奏疏凡三十三篇
  葉盛文莊奏疏四十卷
  盛字與中崑山人正統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諡文莊
  王恕端毅奏議十五卷
  恕見經類
  等謹案恕又有介庵奏稿六卷乃其官南京兵部尚書時所刻其吏部諸疏不在編内此為正徳辛巳三原知縣王成章合而刻之者故舍彼登此
  謝鐸黄孔昭赤城論諫録十卷
  鐸見經類孔昭字世顯天順進士官至工部侍郎諡文毅天台人
  邵寳大儒奏議六卷
  寳見經類
  馬文升端肅奏議十四卷
  文升字負圖鈞州人景泰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諡端肅
  王瓊晋溪奏議十四卷
  瓊字徳華太原人成化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諡恭襄
  楊一清關中奏題稿十卷
  一清字應寧安寧人成化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襄
  楊廷和文忠三録七卷
  廷和字介夫新都人成化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忠
  毛紀宻勿稿三卷 辭榮録一卷
  紀字維之掖縣人成化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簡
  胡世寧端敏奏議十卷
  世寧字永清仁和人𢎞治進士官至兵部尚書諡端敏
  何孟春文簡疏議十卷
  孟春字子元郴州人𢎞治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以争大禮左遷南京工部左侍郎尋削籍隆慶初贈禮部尚書諡文簡
  毛伯温襄懋奏議二十卷
  伯温字汝厲言水人正徳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天啓初追諡襄懋
  方鳳改亭奏草一卷
  鳳字時鳴號改亭崑山人正徳進士官至廣東提學僉事
  邵錫石峯奏疏四卷
  錫字天佑號石峯安州人正徳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
  孫懋毅菴奏議二卷
  懋字徳夫號毅菴慈溪人正徳進士官至應天府尹
  桂萼文襄奏議八卷
  萼字子實安仁人正徳進士嘉靖初以議禮驟貴官至大學士諡文襄
  王以旂漕河奏議四卷
  以旂字士昭江寧人正徳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總督三邉諡襄敏
  毛憲諫垣奏草四卷
  憲字式之武進人正徳進士官吏科給事中
  張原玉坡奏議四卷
  原字士元三原人正徳進士官吏科給事中以疏論時事謫貴州新添驛丞嘉靖初復故官
  鄧顯麒夢虹奏議二卷
  顯麒字文端號夢虹奉新人正徳進士官監察御吏
  夏言南宫奏稿五卷 桂洲奏議二十一卷
  言字公謹貴溪人正徳進士官至大學士為嚴嵩所搆坐與曾銑交關棄市隆慶初復原官諡文愍
  曾銑復套議二卷
  銑字子重江都人正徳進士官至兵部侍郎總督三邉
  張孚敬奏對稿十二卷
  孚敬見本類
  李遂督撫經略疏八卷
  遂字邦良豐城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尚書諡襄敏
  曾忭前川奏疏二卷
  忭號前川泰和人嘉靖進士官至兵科都給事中
  楊博本兵疏議二十四卷
  博字維約蒲州人嘉靖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諡襄毅
  黄訓名臣經濟録五十三卷
  訓歙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副都御史
  等謹案是書輯洪武至嘉靖九朝名臣經世之言不皆奏議之體故但以經濟録為名其實奏議居十之九故附於此
  唐順之右編四十卷
  順之字應徳武進人嘉靖進士官至淮揚巡撫等謹案是書所録皆厯代名臣論事之文與黄淮等所編厯代奏議體例相近並附於此
  張鹵嘉隆疏抄二十卷
  鹵字召和儀封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
  張瀚臺省疏稿八卷 疏議輯略三十七卷
  瀚字元洲仁和人嘉靖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諡恭懿
  周怡訥谿奏疏一卷
  怡字順之號訥谿太平人嘉靖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章煥平倭四疏三卷
  煥字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華長洲人嘉靖進士官至督理南京倉儲右副都御史
  譚綸襄敏奏議十卷
  綸字子理宜黄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尚書諡襄敏
  髙拱南宫奏牘二卷 綸扉内稿一卷外稿一卷 掌銓題稿十四卷 獻忱集二卷
  拱見經類
  潘季馴司空奏疏六卷 兩河經略無卷數
  季馴字時良烏程人嘉靖進士官至總督河道工部尚書
  董傳策奏疏輯略一卷
  傳策字原溪上海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右侍郎
  呉文華粤西奏稿三卷 留都疏稿一卷
  文華字子彬連江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尚書諡襄恵
  張檟存笥録一卷
  檟字叔養江西新城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
  王錫爵文肅奏草二十三卷
  錫爵字元馭太倉人嘉靖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肅
  項篤夀小司馬奏草六卷
  篤夀字子長秀水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郎中
  顧養謙冲菴撫遼奏議二十卷 督撫奏議八卷養謙字盖卿江南通州人嘉靖進士官至户部侍郎總督薊遼兼經略
  安南奏議一卷 議處安南事宜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沈一貫敬事草十九卷
  一貫見經類
  趙志臯内閣題奏稿十卷
  志臯字汝邁蘭谿人隆慶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懿
  王家屏文端奏疏四卷
  家屏字仲伯山隂人隆慶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端
  李頤奏議二卷
  頤字維貞餘干人隆慶進士官至總督河漕
  顧九思掖垣題稿三卷
  九思字與睿長洲人隆慶進士官至右通政
  姚學閔諫垣疏稿四卷
  學閔字順山武陵人隆慶進士官至給事中
  萬世徳海防奏議四卷
  世徳山西偏頭千户所人隆慶進士官至右都御史總督薊遼
  李化龍治河奏疏四卷
  化龍字于田長垣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尚書諡襄毅
  顧爾行兩朝疏抄十二卷
  爾行歸安人萬厯進士官大名府推官
  陳與郊黄門集三卷
  與郊見經類
  呉達可奏疏遺稿無卷數
  達可字安節宜興人萬厯進士官至左通政
  周孔教中丞疏稿十六卷
  孔教字明行臨川人萬厯進士官至右都御史總理河道
  楊東明青𤨏藎言二卷
  東明字啓修虞城人萬厯進士官至刑部右侍郎
  張貞觀掖垣諫草五卷
  貞觀字惟誠沛縣人萬厯進士官至禮科給事中
  馬從聘蘭臺奏疏無卷數
  從聘見經類
  王紀畿南奏議六卷
  紀字維理芮城人萬厯進士官至刑部尚書
  楊天民全甫諌草十四卷
  天民號全甫山西太平人萬厯進士官禮科給事中降永從縣典史後贈光禄寺少卿
  朱吾弼李雲鵠蕭如松孫居相㽞臺奏議二十卷吾弼字諧卿髙安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寺卿雲鵠字黄羽内鄉人萬厯進士如松字鶴侣内江人並官南京御史居相字拱揚沁水人萬厯進士官至户部尚書
  等謹案吾弼尚有朱子奏議一編皆自晦菴集中抄出故不復録
  朱燮元督蜀疏草十六卷 襄毅疏草十二卷 少師奏疏八卷
  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隂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總督四川貴州軍務晉左柱國少師諡襄毅
  姚文蔚右編補十卷
  文蔚見經類
  黄汝亨古奏議無卷數
  汝亨字貞父仁和人萬厯進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參議
  黄起龍留垣奏議四卷
  起龍字應興蒲田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吏科給事中
  黄建中留垣疏草無卷數
  建中字良輔揚州興化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戸科給事中
  逯中立兩垣奏議一卷
  中立見經類
  周起元忠愍奏疏五卷
  起元字仲先海澄人萬厯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江南以忤璫魏忠賢被害崇禎初追贈兵部侍郎諡忠愍改諡忠恵
  錢春湖湘五略十卷
  春字梅谷武進人萬厯進士官至户部尚書
  劉懋兵垣奏疏一卷
  懋字養中臨潼人萬厯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
  呉玉侍御奏疏一卷
  玉夀陽人天啓進士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
  李嵩按晉疏草無卷數
  嵩字影石棗強人天啓進士官至布政使
  周堪賡治河奏疏二卷
  堪賡字仲聲寧鄉人天啓進士官至工部侍郎
  衛楨固真定奏疏一卷附刻一卷
  楨固韓城人崇禎進士官至御史
  徐宗䕫二李先生奏議二卷
  宗䕫字傚虞蘇州人
  等謹案宗䕫所編盖李夢陽李三才二人奏議也
  以上奏議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三
  經籍考
  史雜史
  等謹案雜史之名肇於隋志馬端臨通考因之惟陳振孫書録解題則立别史一門以處上不至於正史下不至於雜史者義例誠為最善然馬氏雜史類既列宋三朝志雜史部卷總數於前復列宋中興志别史部卷總數於後又目内所載如東觀漢記及高峻小史蘇轍古史之類亦即可列於别史則其書尚屬相近今沿馬氏之例雜史别史仍彚為一門云
  宋史藝文志别史類一百二十三部二千二百八十卷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雜史類二百十七部二千二百四十四卷宗
  李綱建炎時政記三卷
  綱字伯紀邵武人政和進士官至太常少卿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南渡後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御史所劾罷為觀文殿大學士
  趙希弁曰所編自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至八月十八日事
  陳東靖炎兩朝見聞録二卷
  東字少陽鎮江丹陽人欽宗時貢入太學上書請去蔡京王黼而用李綱高宗即位召至行在又劾黄潜善汪伯彦為二人所搆論死後追贈承信𭅺又加贈朝奉郎秘閣修撰
  趙子砥燕雲録一卷
  子砥宗室子官鴻臚寺丞靖康丁未隨二帝北行建炎戊申遁還高宗命為故官
  王繪紹興甲寅通和録一卷
  繪里貫無考
  等謹案是書乃高宗紹興四年以和議未成遣魏良如金繪副之使還備録其事
  員興宗采石戰勝録一卷
  興宗字顯道仁壽人自號九華山人以薦除敎授召試擢著作郎國史編修實録院檢討乾道中奉祠去僑居潤州以終
  王栐燕翼詒謀録五卷
  栐字叔永晉陽人寓居山隂號求志老叟嘗官淮北未詳何職
  等謹案栐自序謂考之國史實録寳訓聖政等書上起建隆下迄嘉祐所採凡一百六十二條皆祖宗良法美政可為世守者栐之出處不概見於他書今考書中所稱云云知之
  羅泌路史四十七卷
  泌字長源廬陵人乾道中書成行世
  葉隆禮契丹國志二十七卷
  隆禮號源林嘉興人淳祐進士歴官秘書丞
  宇文懋昭大金國志四十卷
  懋昭淮西人自金歸宋改授承事郎工部架閣端平元年書成表上
  郭允蹈蜀鑑十卷
  允蹈資州人
  等謹案是書舊本題曰不著撰人名氏前有方孝孺序稱宋端平中李文子作然文子所作序云俾資中郭允蹈輯為一編則文子特總其事耳今訂為允蹈所撰
  吕中大事記講義二十三卷
  中字時可泉州晉江人淳祐進士遷國子監丞兼崇政殿説書徙肇慶敎授
  等謹案是書皆記北宋時事間有論斷足補宋史所未備亦多異同之處可資參証乃中平日講論稿本而葉適等為之編次者前有興國軍教授劉實甫序
  倪思重明節館伴語録無卷数
  思字正甫歸安人乾道進士厯官寳文閣學士諡文節
  張棣正隆事迹記一卷
  棣始未無考書中但稱歸正官盖自金入宋者
  程卓使金録一卷
  卓字從元休寕人大昌從子淳熈進士厯官同知樞宻院事贈特進資政殿大學士諡正惠
  趙萬年襄陽守城録一卷
  萬年里貫未詳
  張革之誅呉録一卷
  革之字西仲潼川人
  郭士寧平叛録一卷
  士寧里貫未詳
  [[#趙與SKchar2辛巳泣蘄録一卷|趙與SKchar2辛巳泣蘄録一卷]]
  與SKchar2宗室子官蘄州司理權通判事
  鄒伸之使北日録一卷
  伸之里貫未詳
  陳仲㣲廣王衛王本末一卷
  仲㣲字致廣高安人嘉泰進士咸淳中為兵部侍郎宋亡從二王入廣厓山敗後遁入安南而歿
  南渡録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竊憤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禦侮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咸淳遺事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宋史藝文志不載是書惟見明文淵閣書目永樂大典中所輯止於咸淳八年今四庫全書釐訂其文編為二卷
  三朝野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平巢事蹟考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碧溪叢書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編所載凡八種如蔡絛北狩行録洪皓松漠紀聞之類皆删節之本耳名曰叢書實為史家之流别故附於此
  
  王鼎焚椒録一卷
  鼎字虚中涿州人清寧進士官至觀文殿學士王士禎居易録曰契丹國志后妃傳道宗蕭后本傳云性恬澹寡欲魯王宗元之亂道宗同獵未知音耗后勒兵鎮帖中外甚有聲稱崩葬祖州云云而已焚椒録所記絶無一字及之又録稱后為南院樞宻使惠之少女而志云贈同平章事顯然之女志言勒兵似嫻武略者而録言㓜能誦詩旁及經子所載射虎應制諸詩及回心院詞皆極工而無一語及武事且本紀道宗在位四十七年改元者三清寧咸雍壽昌初無太康之號而録載乙辛宻奏太康元年十月云云皆牴牾不合按遼史宣懿皇后傳雖略而與焚椒録所紀同蓋契丹志之踈耳
  
  大金弔伐録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
  焬王江上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所載皆金事因有焬王之稱知為金人所撰也
  
  郝經續後漢書九十卷
  經字伯常陵川人官至翰林侍讀學士贈昭文館大學士追封冀國公諡文忠
  經自序曰晉平陽侯相陳壽故漢吏也漢亡事晉作三國志以曺氏繼漢而不與昭烈稱之曰蜀鄙為偏覇僣偽於是統體不正大義不明紊其綱維故稱號議論皆失其正哀帝時滎陽太守習鑿齒著漢晉春秋謂三國蜀以宗室為正魏雖受漢禪尚為簒晉平蜀而漢始亡上䟽請越魏繼漢以正統體不用宗元嘉中文帝詔中書侍郎裴松之採三國異同凡數十家以註壽書補其缺漏辨其舛錯積力雖勤而亦不能更正統體歴南北隋唐五季百有餘歳列諸三史之後不復議為也宋丞相司馬光作通鑑始更蜀曰漢仍以魏紀事而昭烈為僣偽至晦菴先生朱熹為通鑑作綱目黜魏而以昭烈章武之元年繼漢統體始正矣然而本史正文猶用壽書經嘗聞縉紳先生餘論謂壽書必當改作竊有志焉中統元年詔經持節使宋告登寳位通好弭兵宋人館留儀真不令進退乃破稿發凡起漢終晉以更夀書作表紀傳録諸序議賛十二年夏五月借書於兩淮制使殷應雷得二漢三國晉書遂作正史以裴註之異同通鑑之去取綱目之義例㕘校刋定歸於詳實以昭烈纂承正統魏呉為僣偽十三年十月書成年表一卷帝紀二卷列傳七十九卷録八卷共九十卷號曰續後漢書奮昭烈之幽光揭孔明之盛心祛操丕之鬼蜮破懿昭之城府千載之蔽一旦廓然矣
  呉師道戰國䇿校注十卷
  師道字正傳蘭溪人至治進士官至國子博士致仕後授禮部郎中事蹟具元史儒學傅
  等謹案漢藝文志戰國䇿與史記為一類歴代史志因之晁公武讀書志始改入子部縱横家馬考因之考戰國䇿乃劉向裒合諸記併為一編既非一家之言當為史類師道是書補正鮑彪之注為多今從四庫全書之例載入史類餘並倣此
  趙居信蜀漢本末三卷
  居信字季明許州人至治中官至翰林學士承㫖朱彛尊䟦曰明乎陳壽不忘蜀漢之本心而後可更作蜀漢之史若信都趙氏蜀漢本末一書其持論謂壽進魏於正統抑昭烈為僣國視之與孫權同科是於三國志未嘗絜其長短測其用意之深徒因綱目書法而作者也試取壽之書法一一表出之則不予魏以正統昭烈非僣國蜀與孫權殊科灼然見矣
  王鶚汝南遺事四卷
  鶚字伯翼東明人金正大進士為左右司員外郎金亡歸元官至翰林學士承㫖
  劉一清錢塘遺事十卷
  一清臨安人
  謝朱勝南宋補遺無卷數
  朱勝里貫始末俱未詳
  等謹案是書稱南宋中有宋末之語當為元人所作
  東南紀聞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劉敏中平宋録三卷
  敏中章邱人至元中監察御史劾權貴不報辭職歸後起歴集賢學士上疏陳十事遷翰林學士承㫖卒諡文簡
  等謹案是書舊題杭州路司獄燕山平慶安撰黄虞稷千頃堂書目以為劉敏中作今考卷首周明序稱平慶安梓行則此書實為敏中所撰也
  皇元聖武親征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虞集平猺記一卷
  集字伯生號道園崇仁人仕至翰林學士兼國子祭酒
  
  世宗大狩龍飛録二卷
  明世宗肅皇帝御撰
  權衡庚申外史二卷
  衡字以制號葛溪吉安人元末避亂居彰徳黄華山明初歸江西寓居臨川以終
  劉基洪武聖政記二卷 國初禮賢録一卷
  基字伯温青田人元進士明初聘入禮賢館參預機宻拜御史中承論佐命功封誠意伯正徳九年追諡文成
  别本洪武聖政記十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平蜀記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北平録一卷 别本北平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張紞雲南機務鈔黄一卷
  紞字季昭富平人洪武初以通經舉歴官雲南左布政使召為禮部尚書
  明高皇后傳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寧王權漢唐秘史二卷
  權自號臞仙太祖第十七子封寧王
  劉辰國初事蹟一卷
  辰字伯静金華人官刑部侍郎
  等謹案本傳稱永樂初李景隆言辰知國初事召至預修太祖實録此即修實録時所進事略草本也
  奉天靖難記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
  金㓜孜北征録一卷 後北征録一卷
  㓜孜本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建文時舉人授户科給事中靖難後改翰林檢討官至大學士卒贈太保諡文靖
  等謹案本傳稱成祖重㓜孜文學所遇山川要害輒命記之㓜孜據鞍起草立就又稱所撰有北征前後二録即此書也
  楊榮後北征記一卷
  榮初名子榮字勉仁建安人建文進士除翰林院編修靖難後官至大學士卒贈太師諡文敏
  等謹案榮以永樂二十二年四月扈從北征記其徃還始末乃著此書編排日月紀述頗詳
  小史摘鈔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李賢天順日録一卷
  賢字原徳鄧州人宣徳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逹
  劉定之否泰録一卷
  定之見經類
  倪謙朝鮮記事一卷
  謙字克譲錢塘人正統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諡文僖
  張瑄南征録一卷
  瑄字延璽江浦人正統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
  李實出使録一卷一名使北録
  實字孟城合州人正統進士官至右都御史以居鄉暴横斥為民
  張瓉東征紀行録一卷
  瓉字宗器孝感人正統進士官至總督漕運左副都御史
  馬文升三紀三卷
  文升見奏議類
  楊瑄復辟録一卷
  瑄字廷獻豐城人景泰進士官至浙江按察使
  王軾平蠻録一卷
  軾字用敬公安人天順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諡襄簡
  袁彬北征事蹟一卷
  彬字文質江西新昌人以錦衣校尉從英宗北狩扈蹕而歸官至掌錦衣衛都督僉事
  楊銘正統臨戎録一卷
  銘本名哈銘𫎇古人㓜從其父為通事英宗北狩銘與袁彬俱隨侍及英宗還始賜姓楊
  李東陽燕對録二卷
  東陽字賔之茶陵人四歳舉神童又順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正
  許進平畨始末一卷
  進字季升靈寳人成化進士官至兵部尚書諡襄毅
  呉寛平呉録一卷
  寛字原博長洲人成化壬辰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尚書諡文定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等謹案黄虞稷千頃堂書目别載有黄標平呉録一卷其書見陸楫古今説海中與此同名而詳略各異盖截然二書也附識於此
  王鏊史餘一卷
  鏊字濟之呉縣人成化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恪
  婁性明政要二十卷
  性上饒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兵部武庫司郎中
  楊循吉蘇州府纂修識略六卷
  循吉字君謙呉縣人成化進士官禮部主事明史文苑傳附見徐禎卿傅中
  秦金安楚録十卷
  金字國聲無錫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諡端敏
  劉昭東征忠義録無卷數
  昭字仲賢廬陵人𢎞治進士官至嘉興府知府
  陳洪謨治世餘聞二卷 繼世紀聞五卷
  洪謨字宗禹武陵人𢎞治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
  革除編年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浙江通志載是書為嘉善袁仁撰而朱彝尊又稱陳洪謨有革除編年一書明史藝文志俱無之未知孰是今附識備考
  都穆壬午功臣爵賞録一卷 壬午功臣别録一卷穆字元敬呉縣人𢎞治進士官至禮部主客司郎中加太僕寺少卿
  李時南城召對一卷
  時字宗易任邱人𢎞治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康
  陸深南廵日録一卷 北還録一卷
  深字子淵號儼山上海人𢎞治進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學士卒諡文裕事蹟具明史文苑𫝊
  姜清秘史一卷
  清字源甫弋陽人正徳進士官至尚寳少卿
  朱彛尊䟦曰紀遜國事者大約惑於齊東野人之語尤甚者從亡遺筆致身録也弋陽姜清撰秘史稽之故牒以證其非幸書成於致身録未出之前顧猶信程濟為有其人則亦非信史矣
  霍韜明良集十二卷
  韜見詔令類
  許相卿革朝志十卷
  相卿見正史類
  陳沂維楨録一卷附録一卷
  沂字魯南鄞縣人正徳進士官至太僕寺卿
  童承敘平漢録一卷
  承敘字漢臣沔陽人正徳進士官至左庶子
  朱紈戌邊紀事一卷
  紈字子純長洲人正徳進士官至提督浙閩海防軍務巡撫浙江右副都御史
  黄佐革除遺事節本六卷
  佐見經類
  廖道南楚紀六十卷
  道南字鳴吾蒲圻人正徳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講學士謫徽州府通判㝷復舊職
  王洙宗史質一百卷
  洙字一江臨海人正徳進士
  等謹案洙是書因宋史而重編之自以臆見别創義例荒唐悖謬僂指難窮今四庫全書列為存目以其自明以來印本已多恐或存於世熒無識者之聽為世道人心之害故辭而闢之云
  李贄藏書六十八卷 續藏書二十七卷
  贄見經類
  等謹案贄書皆狂悖乖謬非聖無法藏書則排擊孔子别立褒貶是非顛倒實為小人無忌惮之尤今四庫全書特存其目盖以深暴其罪焉總之其書可焚其板可斧當與王洙之書並加誅斥者也故附於此
  哈宻事蹟一卷附趙全讞牘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編本不題書名前載正徳中吐魯畨侵擾哈宻及經略彭澤與王瓊搆釁事後載嘉靖間刑部議讞煽誘諳達叛人趙全等九人奏牘盖明人雜抄之殘帙也
  柯維騏宋史新編二百卷
  維騏字竒純莆田人嘉靖進士授南京戸部主事未任事而歸事蹟具明史文苑𫝊
  鄭曉今言四卷 徴吾録二卷 遜國君記鈔一卷臣事鈔一卷
  曉見經類
  孫允中雲中紀變一卷
  允中魯府儀衛司人嘉靖進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僉事為總督劉源清所惡効罷尋復原官致仕
  等謹案嘉靖時有兩孫允中其一太原人嘉靖進士官至應天府丞其一即此孫允中所記嘉靖十二年兵變事盖其官山西時也
  陳士元荒史六卷
  士元見經類
  鄧元錫凾史上編八十一卷下編二十一卷 明書四十五卷
  元錫見經類
  王世貞弇山堂别集一百卷
  世貞字元美太倉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事蹟見明史文苑傳
  徐學謨世廟識餘二十六卷
  學謨見經類
  田汝成炎徼紀聞四卷 行邊紀聞一卷 遼記一卷龍憑紀略一卷
  汝成字叔禾錢塘人嘉靖進士官至廣西布政司右參議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朱睦㮮聖典二十四卷 革除逸史二卷
  睦㮮見經類
  等謹案明史藝文志載睦㮮遜國記二卷殆即此書之别名也
  俞大猷洗海近事二卷
  大猷字志輔晉江人嘉靖中舉武進士累官右都督諡武襄
  袁褧奉天刑賞録一卷
  褧呉縣人
  等謹案是書舊題懶生袁子不著其名以黄虞稷干頃堂書目考之蓋袁褧所撰也其書皆紀成祖靖難時爵賞誅戮之事
  唐順之廣右戰功録一卷
  順之見奏議類
  建文事迹備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自序稱嘉靖辛邜太嶽山人書於水竹村居
  錢徳洪平濠記一卷
  徳洪本名寛以字行餘姚人嘉靖進士官至刑部郎中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尹耕南泰紀略一卷
  耕字子莘蔚州人嘉靖進士官至河南按察司僉事
  李愷處苖近事一卷
  愷字克諧惠安人嘉靖進士官至辰沅兵備副使
  方民悦交黎撫勦事略五卷
  民悦麻城人嘉靖進士官至廣西按察司副使
  符騐革除遺事十六卷
  騐字大充黄巖人嘉靖進士官至廣西按察司僉事
  郭世霖使琉球録二卷
  世霖永豐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寺卿
  高拱伏戎紀事一卷 靖夷紀事一卷 綏廣記事一卷 防邊紀事一卷
  拱見經𩔗
  平倭録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紀任環平倭事蹟不知何人所作以其為嘉靖癸丑年事故列於此
  郭應聘西南紀事六卷
  應聘字若賓莆田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諡襄靖
  高岱鴻猷録十六卷
  岱字伯宗京山人嘉靖進士官至景王府長史
  申時行召對録一卷
  時行見經類
  焦希程平夷功次録一卷
  希程榜姓周象山人嘉靖進士官至貴州兵備副使
  張文爟戰國䇿談棷十卷
  文爟字維昇仁和人
  穆文熈七雄䇿纂八卷
  文熈字敬止東明人嘉靖進士官吏部員外郎
  黄俁卿倭患考原二卷
  俁卿閩人
  嘉靖倭亂備抄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瀛艖談苑十二卷
  舊本題釣鼇子撰不著名氏
  平黔三紀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以上三書不知何人所作其書皆記嘉靖間事故並載之
  鄭汝璧明帝后紀略一卷
  汝璧縉雲人隆慶進士官至兵部侍郎總督宣大
  蕭崇業謝杰使琉球録二卷
  崇業雲南臨安人隆慶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杰長樂人萬厯進士官至户部尚書總督倉塲
  朱謀㙔邃古記八卷
  謀㙔見經類
  李化龍平播全書十五卷
  化龍見奏議類
  郭子章平播始末二卷
  子章里貫未詳萬厯間巡撫貴州被命與李化龍同討平播州
  范守已肅皇外史一卷
  守已字介儒洧川人萬厯進士官至按察司僉事
  屠叔方建文朝野彚編二十卷
  叔方秀水人萬厯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余繼登典故紀聞十八卷
  繼登字世用交河人萬厯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諡文恪
  余寅乙未私志一卷
  寅本字君房改字僧杲鄞縣人萬厯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等謹案明有兩余寅其一字仲房歙縣人嘗入胡宗憲幕中非此余寅也
  茅國縉晉史删四十卷
  國縉字薦卿歸安人萬厯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王士騏馭倭録九卷
  士騏字冏伯太倉人世貞子萬厯進士官至吏部員外郎明史文苑𫝊附載世貞𫝊末
  錢士升南宗書六十卷 遜國逸書七卷
  士升見經類
  韓爌閹黨逆案一卷
  爌字象雲蒲州人萬厯進士官至大學士
  朱鷺建文書法擬五卷
  鷺字白民呉縣人
  等謹案是書作於萬厯乙未詔復革除年號之時
  呉瑞登繩武編三十四卷
  瑞登見編年類
  北樓日記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盖記萬厯間寧夏事北摟者寧夏鎮城樓也
  陳邦瞻宋史記事本末十卷 元史紀事本末四卷邦瞻字徳逺高安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
  陳治本吕允昌朱錦明寳訓四十卷
  治本官南京禮部郎中允昌官工部郎中錦官禮部主事三人里貫俱未詳
  張鼐吴淞甲乙倭變志二卷
  鼐字世調華亭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
  謝陛季漢書五十六卷
  陛字少連歙縣人
  蔣之翹晋書别本一百三十卷
  之翹字楚穉秀水人
  朱彛尊静志居詩話曰之翹居射襄城詳對楚詞晋書韓栁文集鏤版以行又輯檇李詩乗搜録鄉黨先正詩無遺晚年無子書籍散佚詩乘亦亡
  郭之竒稽古編年五十五卷
  之竒掲陽人崇禎進士
  髙斗樞守麋紀畧一卷
  斗樞字象先鄞縣人崇禎進士官至湖廣按察使
  孫慤唐紀無卷數
  慤字士元華容人
  唐大章書系十六卷
  大章字士一仙㳺人天啟中貢生
  劉振識大録無卷數
  振字自成宣城人
  李澤長從龍譜無卷數
  澤長無錫人
  諸葛元聲兩朝平攘録五卷
  元聲會稽人
  陸夢龍挺擊始末一卷
  夢龍見經類
  虐政集一卷 邪氛集一卷 倒戈集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楊惟休泰昌日録一卷
  惟休字叔度豐城人天啟中監生
  陳繼儒建文史待無卷數
  繼儒字仲醇松江華亭人事蹟具明史隠逸𫝊
  戴笠永陵𫝊信録六卷
  笠字耕野呉江人
  沈謏事辭輯餘無卷數
  謏歸安人
  曹參芳遜國正氣紀二卷
  參芳里貫未詳
  茅元儀嘉靖大政類編二卷 平巢事蹟考一卷元儀字止生歸安人崇禎時以薦授翰林院待詔㝷參孫承宗軍務改授副總兵官以兵譁下獄遣戍漳浦而卒
  趙元祉定保録無卷數
  元祉無錫人
  茍廷詔蜀國春秋十八卷
  廷詔字宣子成都人崇禎時舉人
  文秉先撥志始二卷
  秉字蓀符呉縣人大學士震孟子
  李光壂守汴日志一卷
  光壂祥符人崇禎十五年以守城功由貢生議敘知縣
  等謹案是編紀崇禎癸未李自成攻開封事分日編敘所載頗詳
  蔣平階束林始末一卷
  平階字大鴻華亭人
  高廟紀事本末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談徃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明代紀載之書莫多於靖難革除以及北狩復辟時事今所編録均依撰人年代為次而不序其事之先後且雜史一門兼包衆體本難條析是以不復類分焉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三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四
  經籍考
  史傳記上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傳記一門最屬繁雜王圻續通考所載漫無别擇尤為汎濫若鄭樵通志藝文畧分目十三又嫌𤨏屑今從四庫全書之例先聖賢次名人次總録次雜録次别録以類為敘總曰傳記至遼金本無著録則從其闕云
  宋史藝文志傳記類四百一部一千九百六十四卷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傳記類一百四十四部一千九百九十七卷宋
  歐陽士秀孔子世家補十二卷
  士秀廬陵人
  等謹案宋代紀録聖蹟之書馬考所載孔子編年東家雜記外惟有此書今首登於此
  
  孔氏實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末一條云大䝉古國領中書耶律楚材奏准皇帝聖㫖於南京特取襲封孔元措令赴闕里奉祀此書疑即元措等所撰明文淵閣書目有孔子實録一册今從四庫全書作孔氏實録
  程復心孔子論語年譜一卷 孟子年譜一卷
  復心字子見婺源人皇慶時以所撰四書纂釋進於朝授徽州路教授致仕給半俸終其身
  等謹案此二書為曹溶學海類編所載疑出偽撰
  
  陳鎬闕里志二十四卷
  鎬㑹稽人成化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
  劉濬孔顔孟三氏誌六卷
  濬永嘉人成化中官鄒縣教諭
  季本孔孟事蹟圖譜四卷
  本見經類
  素王記事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張玭夷齊録五卷
  玭字席玉石州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
  蔡復賞孔聖全書三十五卷
  復賞巴陵人
  陳堯道尊聖集四卷
  堯道里貫無考官大埔縣教諭
  劉天和仲志五卷
  天和字養和麻城人正徳進士官至兵部尚書諡莊襄
  張雲漢閔子世譜十二卷
  雲漢字倬侯宿州人
  胡其久夷齊考疑四卷
  其久崇徳人隆慶時舉人官龍南知縣
  白瑜夷齊志一卷
  瑜字紹明永平人萬厯進士官至刑部左侍郎
  沈朝陽闕里書八卷
  朝陽江寧人天啟中貢士官池州府學教授
  吕元善聖門志六卷 三遷志五卷
  元善字季可海鹽人天啟中官山東布政司都事後殉流寇難
  吕兆祥宗聖志十二卷 陋巷志八卷
  兆祥元善子
  夏洪基孔子年譜綱目一卷 孔子弟子傳略二卷洪基字元開高郵人
  道統圖賛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聖賢圖賛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以上聖賢
  
  趙起种太尉傳一卷
  起字得君里貫無考
  趙子櫟杜工部年譜一卷
  子櫟字夢授太祖六世孫元祐進士紹興中官至寳文閣直學士
  魯訔杜工部詩年譜一篇
  訔字季欽嘉興人官至福建提㸃刑獄公事
  等謹案趙子櫟魯訔均紹興中人馬考未載今補入
  王質紹陶録二卷
  質見經類
  等謹案王質於淳熙中奉祠山居作此書舊於雪山集外别行今列于此
  胡知柔象䑓首末五卷
  知柔吉水人
  等謹案知柔父夢昱嘉定進士官大理評事以論濟王事貶死象州寳慶元年追贈員外郎咸淳三年追諡剛簡知柔編其奏疏遺文及諡議題贈諸作以成此書
  王宗稷東坡年譜一卷
  宗稷字伯年五羊人
  等謹案宗稷自記稱紹興庚申隨外祖守黄州到郡訪東坡先生遺蹟甲子一周矣思諸家詩文皆有年譜獨此尚缺謹編次先生出處大畧敘其嵗月先後為年譜云今刻於東坡集首者即此書也
  樓鑰范文正公年譜一卷補遺一卷附義莊規矩一卷鑰字大防鄞縣人隆興進士官至參知政事除資政殿大學士諡宣獻
  等謹案樓鑰所撰惟年譜一卷其補遺一卷不知何人所作自記謂取舊譜所未載者見之各年之下元天厯初范氏後人與年譜同刋行之又義莊規矩一卷則為范氏後人所敘並附於此
  綦煥綦崇禮年譜一卷
  煥高密人崇禮孫官至通直郎知饒州徳興縣
  馮忠恕涪陵紀善録一卷
  忠恕臨汝人紹興初官黔州節度判官
  等謹案忠恕常師事尹焞焞在涪時忠恕官黔蜀往來必過涪其後焞被召赴都忠恕以鞫獄來涪因輯是書宋史尹焞傳稱焞言行見於涪陵紀善録為詳則修史時即採此書也
  尹和靖年譜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度正周子年譜一卷
  正字周卿合州人紹興進士官至禮部侍郎
  陳天麟梅詢年譜一卷
  天麟宣城人
  等謹案天麟為宋淳熙中人撰梅詢年譜一卷又元至元中張師曽撰梅堯臣年譜一卷師曽亦宣城人明萬厯中梅一科合而刻之題曰二梅公年譜今録天麟所撰而附載於此
  魏仲舉韓文類譜七卷
  仲舉建安人
  等謹案仲舉乃慶元中書賈也嘗刋韓集五百家注輯吕大防程俱洪興祖三家所撰譜記編為此書
  文安禮栁子厚年譜一卷
  安禮里貫未詳紹興中知栁州事
  等謹案以上二書本皆附刋集中近時祁門馬曰璐合刻之題曰韓栁年譜今仍分列為二焉
  君臣相遇録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載宋韓𤦺事蹟盖出南宋時其家子孫所為晁陳二家書目及馬考均未著録今補入
  朱子年譜一卷
  舊本題袁仲晦撰仲晦里貫未詳
  等謹案陳振孫書録解題有紫陽年譜三卷李方子公晦所撰馬考載之此書題目及撰人卷數俱不同蓋别為一本也
  陳貽範鄱陽遺事録一卷
  貽範天台人官鄱陽通判
  等謹案范仲淹嘗守鄱陽有善政紹聖中貽範為鄱陽通判因輯是書
  范文正遺蹟一卷 言行拾遺事録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
  李心傳道命録十卷
  心傳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備載程子朱子進退始末宋史心傳本傳作五卷此作十卷與本傳不合考卷首有元程榮秀序自稱因原本而釐定之則此非心傳之舊也
  饒雙峰年譜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翟思忠魏鄭公諫續録二卷
  思忠下邳人
  等謹案元伊蘇丹魏鄭公諫録序云唐王琳諫録五卷至順初下邳翟思忠為常州知事摭其餘為續録二篇今考永樂大典中所載王綝諫録之後即綴此本篇數俱合其為思忠所續無疑
  耶律有尚許魯齋考嵗畧一卷
  有尚字伯强號迂齋東平人官至昭文館大學士
  蘇天爵劉文靖公遺事一卷
  天爵字伯修真定人官至浙江行省參知政事
  陶凱辜君政續書二卷
  凱字中元江都人中至正鄉試榜官永豐教諭等謹案凱官教諭時適永豐今辜中受代去因序其政績為此書
  謝應芳思賢録五卷續録一卷
  應芳字子蘭武進人至正中薦授三衢清獻書院山長兵阻不赴明初歸横山以終事蹟具明史儒林傳等謹案應芳是編為其鄉宋寳文閣學士鄒浩而作正録成於至正十五年故附諸元人之末
  
  崔百冑崔清獻全録十卷
  百胄増城人
  等謹案百胄是編皆其六世祖與之之遺事遺文也與之紹熙進士理宗時累官廣東安撫使拜參知政事右丞相致仕卒□清獻所著有菊坡文集嶺海便民榜海上澄清録均佚不傳
  李維樾林増志忠貞録三卷附録一卷
  維樾字䕃昌増志字可任俱安福人
  等謹案維樾等是書為其同里卓敬而作
  楊時偉諸葛忠武書十卷
  時偉見編年類
  危素草廬年譜二卷附録二卷
  素字太樸金溪人元翰林承㫖入明為翰林侍講學士謫居和州卒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褒賢集五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為明初人所編取宋元人著作有闗范仲淹者合為一書
  滁陽王廟嵗祀冊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明初追封郭子興為滁陽王立廟滁州此本即從廟中碑刻録出别行者
  李文秀鐘鼎逸事一卷
  文秀昆明人
  等謹案文秀黔寧王沐英之閹豎也是編皆紀英行事
  陳怡直道編八卷
  怡吳縣人
  等謹案怡祖祚永樂進士厯官福建按察司僉事怡輯其年譜行狀之類為此書吳寛題曰直道編
  劉廌翊運録二卷
  廌青田人誠意伯基之孫
  丁元吉陸右丞蹈海録一卷
  元吉鎮江人
  顔端徐翰張乖厓事文録四卷
  端應山人官成都縣教諭翰杭州人官華陽縣教諭
  王承裕李衛公通纂四卷
  承𥙿字天宇三原人吏部尚書恕之子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户部尚書諡康僖
  陸相陽明先生浮海𫝊一卷
  相字良弼餘姚人𢎞治進士官至長沙府知府
  戴銑朱子實紀十二卷
  銑字寳之婺源人𢎞治進士官至給事中
  葉性談倫韓祠録三卷
  性里貫未詳官潮州同知倫上海人天順進士官至户部右侍郎
  王道行奕世増光録八卷
  道行字明南陽曲人嘉靖進士官至布政使
  王鴻薛文清行實録五卷
  鴻河津人官石灰山闗税大使
  商汝頥文毅公行實一卷
  汝頥大學士輅孫
  商振倫文毅年譜四卷
  振倫大學士輅元孫
  陳虞岳傳信辨誤録一卷
  虞岳泰和人
  夏崇文忠靖道事一卷
  崇文字廷章湘隂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寺少卿
  顧元慶雲林遺事一卷
  元慶字大有長洲人
  朱存理旌孝録一卷
  存理字性甫長洲人成化間布衣
  等謹案是書載旌表孝子朱灝事蹟舊本不著撰人名氏今考灝即存理之父朱觀潜䟦存理遺文稱有旌孝録一卷則此編乃存理所輯也
  徐階岳廟集五卷
  階字子升華亭人嘉靖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貞
  吳悌疏山集十七卷
  悌字思誠號疏山金谿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侍郎諡文莊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等謹案是書乃悌門人李約所編本名紀實録其後以附録之文増多改題曰集今仍入之傳記類
  胡桂竒梅林行實無卷數
  桂竒績溪人兵部尚書宗憲之子
  孫堪孫墀孫陛忠烈編十卷
  堪墀陛皆餘姚人廵撫江西副都御史燧之子
  鄭履淳端簡年譜七卷
  履淳字叔初海鹽人尚書曉之子嘉靖進士官至光禄寺少卿
  李廷寳董子故里志六卷
  廷寳字國用曲沃人嘉靖中官景州知州
  李楨濓溪志九卷
  楨字維卿安化人隆慶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
  李嵊慈濓溪志十三卷
  嵊慈字元頴龍城人官道州知州
  朱維陛東方類語十六卷
  維陛海鹽人
  唐伯元二程年譜二卷
  伯元字仁卿澄海人萬厯進士官至吏部文選司郎中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王士騏武侯全書二十卷
  士騏見雜史類
  范明泰米襄陽外紀十二卷 米芾志林十六卷明泰字長康嘉興人萬厯中舉人
  徐縉芳精忠類編八卷
  縉芳字奕開晉江人萬厯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楊鶴薛文清年譜一卷
  鶴字修齡武陵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總督三邊軍務
  李韡海珠小志五卷
  韡畨禺人萬厯中官武定府知府宋吏部侍郎李昻英之後
  郭化蘇米譚史一卷 蘇米譚史廣六卷
  化字肩吾宣城人
  顧道洪襄陽外編無卷數
  道洪字嗣圖無錫人
  趙滂程朱闕里志八卷
  滂歙縣人
  馬巒温公年譜六卷
  巒字子端夏縣人
  鄭鄤宋三大臣彚志二十一卷
  鄤常州人天啟進士
  毛晉蘇米志林三卷
  晉見經類
  顧與沐端文年譜二卷
  與沐無錫人顧憲成之子官至䕫州府知府
  馮奮庸張抱初年譜一卷
  奮庸字則中壽安人
  戴光啟邵潜闗帝紀定本四卷
  光啟字方廷潜字潜夫皆江都人
  王元鼎心齋類編二卷
  元鼎泰州人王艮之後
  陳繼儒卲康節外紀四卷
  繼儒見雜史類
  姚履旋遜志齋外紀二卷續集二卷
  履旋上元人
  周沈珂周元公集十卷 周氏遺芳集五卷
  沈珂吳縣人周子之後
  夏賔靈衛廟志一卷
  賔里貫無考
  陳念先廱畧二卷
  念先慈谿人
  宋四家外紀四十九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四家者蔡襄蘇軾黄庭堅米芾也蔡紀成於徐𤊹蘇紀成於王世貞黄紀成於黄之伸米紀成於范明泰本各自為書此蓋明季坊賈所合刻也
  以上名人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五
  經籍考
  史傳記下
  
  朱子伊洛淵源録十四卷
  朱子字元晦婺源人後徙建陽從李侗學得列聖道統之傳舉進士累官秘閣修撰諡曰文淳祐初從祀孔廟事蹟具宋史道學傳
  等謹案馬考傳記類止有朱子名臣言行録二十四卷而未載此書今補入
  李幼武名臣言行録續集八卷别集二十六卷外集十七卷
  幼武廬陵人
  等謹案是書盖續朱子前後集而作據其序文則㓜武當為理宗時人
  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集一百七卷
  大珪眉州人
  等謹案大珪自署稱進士而序作於紹熙甲寅則光宗時人矣
  袁韶錢塘先賢傳贊一卷
  韶字彦純慶元人淳熙進士官至參知政事贈太師越國公
  慶元黨禁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見永樂大典中題曰滄州樵叟撰不知何許人也序稱淳熙乙巳則作於宋理宗之十八年宋史藝文志不著録又紹興正人論一卷則題湘山樵夫撰其號與此大同小異似出一人之手考馬端臨所載紹興正論二卷序稱瀟湘野夫者即其書也今不贅入
  京口耆舊傳九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明楊士竒文淵閣書目焦竑國史經籍志並載此書不云誰作考書中蘇庠𫝊末自稱家世丹陽從庠之孫得其家𫝊云云當為南宋末年丹陽人所撰
  靖康小雅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皆録靖康死事之臣列傳之末系以四言詩故以小雅為名其文散見徐夢莘北盟㑹編中
  章穎南渡十將傳十卷
  穎里貫未詳
  昭忠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皆記宋末忠節事蹟盖宋遺民之所作也
  
  呉師道敬鄉集十四卷
  師道見雜史類
  辛文房唐才子傳八卷
  文房字良史西域人
  蘇天爵元朝名臣事畧十五卷
  天爵見本類
  徐顯稗傳一卷
  顯紹興人
  尤玘萬栁溪邉舊話一卷
  玘字君玉號知非子無錫人尤袤之後
  等謹案書中所記皆尤氏先世事
  鄭濤旌義編二卷
  濤字仲舒浦江人官太常禮儀院博士
  
  宋濓浦陽人物記二卷
  濓見經類
  解縉古今列女傳三卷
  縉字大紳吉水人洪武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出為廣西㕘議
  忠傳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載於永樂大典中當是明初人所作
  陶宗儀草莽私乗一卷
  宗儀見經類
  别本宋遺民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乃明初抄本毛晉刻之與程敏政宋遺民録異
  鄭柏金華賢達傳十二卷
  柏字叔端浦江人宋濓之門人
  黄潤玉四明文獻録一卷
  潤玉字孟清鄞縣人永樂中舉人官至廣西提學僉事
  蔡保禎孝紀十六卷
  保禎字瑞卿漳浦人
  姚堂潤州先賢録六卷
  堂字彦容慈谿人正統進士官至鎮江府知府
  王蓂忠義録十四卷
  蓂字時禎金谿人景泰進士官至浙江按察使
  尹直名相贊一卷 南宋名臣言行録十六卷
  直字正言太和人景泰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和
  謝鐸伊洛淵源續録六卷
  鐸見經類
  程敏政宋遺民録十五卷
  敏政字克勤休寧人成化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王弼尊鄉録節要四卷
  弼黄巖人成化進士官至興化府知府
  宋端儀考亭淵源録二十四卷
  端儀字孔時莆田人成化進士官至廣東提學僉事
  鄧淮鹿城書院集無卷數
  淮吉水人成化進士官至温州府知府
  葉䕫毘陵忠義祠錄四卷附録一卷 毘陵人品記四卷
  䕫字司韶武進人成化中以貢生官汝陽訓導
  徐紘名臣琬琰録二十四卷續録二十二卷
  紘字朝文武進人𢎞治進士官至雲南按察副使
  王瓊椽曹名臣録一卷續集一卷
  瓊見奏議類
  祝允明蘇材小纂六卷
  允明字希哲長洲人𢎞治時舉人官至應天府通判明史文苑𫝊附見徐禎卿𫝊中
  鄭岳莆陽文獻十三卷列傳七十五卷
  岳字汝華𢎞治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
  王朝佐東嘉先哲録二十卷
  朝佐字廷望浙江平陽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員外郎
  顧璘國寶新編一卷
  璘字華玉呉縣人𢎞治進士官至刑部尚書事蹟具明史文苑𫝊
  劉節春秋列傳五卷
  節字介夫大庾人𢎞治進士官至刑部侍郎
  張芹備遺録一卷
  芹新塗人𢎞治進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
  林墊拾遺書一卷
  墊莆田人𢎞治進士官至浙江布政使參議
  金賁亨台學源流七卷
  賁亨字汝白臨海人𢎞治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副使
  程曈新安學系録十六卷
  曈號峩山休寧人
  閻秀卿二科志一卷
  秀卿蘇州人
  顧爾邁明璫彰癉録一卷
  爾邁淮安人
  郁衮革朝遺忠録二卷
  衮嘉興人
  别本革朝遺忠録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毛憲毘陵正學編一卷
  憲見奏議類
  呉守大名臣像圖一卷
  守大字有君崑山人
  潘塤淮郡文獻志二十六卷補遺一卷
  塤山陽人正徳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
  方鵬崑山人物志十卷
  鵬字時舉崑山人正徳進士官至太常寺卿
  項篤壽今獻備遺四十二卷
  篤壽見奏議類
  徐咸名臣言行録前集十二卷後集十二卷
  咸字子正號東濱海鹽人正徳進士官至襄陽府知府
  楊循吉呉中徃哲記一卷
  循吉見雜史類
  李濓祥符鄉賢傳八卷 祥符文獻志寸七卷
  濓字川父祥符人正徳進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僉事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王世貞嘉靖以來首輔傳八卷
  世貞見雜史類
  唐龍羣忠録二卷
  龍見經類
  陳沂畜徳録一卷
  沂見雜史類
  黄魯曽續呉中徃哲記一卷補遺一卷
  魯曾字得之呉縣人正徳時舉人
  等謹案舊本有呉中故實記一卷題曰楊循吉撰實即呉中徃哲記也又有續記一卷補遺一卷亦即黄魯曽之原本也謹識於此
  李璧劍陽名儒録三卷
  璧字自文武縁人官劍州知州
  黄佐廣州人物傳二十四卷
  佐見經類
  李黙建寧人物傳四卷
  黙字時言甌寧人正徳進士官至吏部尚書為趙文華所搆下獄死萬厯中追諡文愍
  唐樞國琛集二卷
  樞見經類
  應廷育金華先民傳十卷
  廷育字仁卿永康人嘉靖進士官至按察司僉事
  張時徹善行録八卷續録二卷
  時徹字維静鄞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
  金江義烏人物記二卷
  江字孔殷義烏人
  鄭燭濟美録四卷
  燭歙縣人
  楊應詔閩學源流十六卷
  應詔建安人嘉靖間舉人
  朱衡道南源委録十二卷
  衡字士南萬安人嘉靖進士官至工部尚書
  周復俊東呉名賢記二卷
  復俊字子籲崑山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寺卿
  劉鳯續呉先賢贊十五卷
  鳯長洲人嘉靖進士官至河南按察司僉事
  皇甫濓逸民傳二卷
  濓字子約長洲人嘉靖進士除工部主事謫河南布政司理問遷興化同知明史文苑傳附見皇甫涍傳中
  海瑞元祐黨人碑一卷
  瑞字汝賢號剛峯瓊山人由舉人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謚忠介
  羅汝鑑羣忠備遺録二卷
  汝鑑字明大新喻人
  李貴宋五先生郡邑政蹟一卷
  貴字廷良豐城人嘉靖進士改庻吉士
  雷禮内閣行實八卷
  禮見編年類
  耿定向碩輔寶鑑要覽四卷
  定向字在倫麻城人嘉靖進士官至户部尚書諡恭簡
  蔡國熈守令懿範四卷
  國熈永年人嘉靖進士官至山西提學副使
  戚元佐檇李徃哲前編一卷
  元佐字希仲嘉興人嘉靖進士官至尚寶司卿
  歐大任百越先賢志四卷
  大任字楨伯廣東順徳人嘉靖中以嵗貢生除江都訓導厯官至南京户部郎中明史文苑傳附見黄佐傳中
  喬懋敬古今亷鑑八卷
  懋敬字允徳上海人嘉靖進士官至湖廣右布政使
  吴爵莆陽科第録二卷
  爵湖廣寧鄉人嘉靖中官福建興化府訓導
  鄭應旂懐忠録無卷數
  應旂莆田人嘉靖中貢生
  上道隆呉興名賢續録二卷
  道隆字客山烏程人
  方學漸桐彝三卷
  學漸字逵卿桐城人以子大鎮仕贈大理寺少卿
  靖難功臣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黄姬水貧士傳二卷
  姬水字淳父呉縣人嘉靖中諸生
  張大復崑山人物傳十卷 名宦傳一卷
  大復字元長崑山人嘉靖中諸生
  魏顯國厯代相臣傳一百六十八卷 守令傳二十四卷 儒林傳二十卷 元相臣傳十二卷
  顯國字汝忠南昌人隆慶時舉人
  張朝瑞忠節録十卷
  朝瑞字子禎海州人隆慶進士官至南京鴻臚寺卿
  張昶呉中人物志十二卷
  昶字景春長洲人
  唐鶴徴輔世編六卷
  鶴徴見經類
  郭子章聖門人物志十二卷 豫章書一百二十二卷子章見經類
  金養䝉國士懿範十卷
  養𫎇臨海人
  姚咨春秋名臣傳十三卷
  咨字舜咨無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
  秦瀹戰國人才言行録十卷
  瀹無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
  朱睦㮮鎮平世系記二卷
  睦㮮見經類
  喻均劉元卿江右名賢編二卷
  均新建人隆慶進士官至按察司副使元卿見經類
  王應昌宗譜纂要一卷
  應昌字亮之嵊縣人萬厯中舉人
  張世則貂璫史鑑四卷
  世則諸城人萬厯進士官至四川安許兵備副使
  周汝登聖學宗傳十八卷
  汝登字繼元嵊縣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尚寶司卿明史儒林傳附見王畿𫝊末
  等謹案是書盡採先儒語之類禪者以入蓋欲合儒釋而會通之也
  徐學聚厯朝璫鑒四卷
  學聚字敬輿蘭谿人萬厯進士官至福建巡撫副都御史
  李茂春鹽梅志二十卷
  茂春字蔚元杞縣人萬厯進士
  李廷機漢唐宋名臣録五卷
  廷機字爾張晋江人萬厯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清
  夏樹芳栖真志四卷
  樹芳字茂卿江隂人萬厯中舉人
  朱國楨開國臣𫝊十三卷 遜國臣傳五卷
  國楨見編年類
  焦竑獻徴録一百二十卷 名臣實節録二十七卷竑見經類
  馮從吾元儒考畧四卷
  從吾字仲好長安人萬厯進士官至工部尚書諡恭定
  王士騏四侯傳四卷
  士騏見雜史類
  毛一公厯代内侍考十卷
  一公字雲卿遂安人萬厯進士官至給事中
  李日華鄭琰梅𭏟先生别録二卷
  日華字君實嘉興人萬厯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明史文苑傳附見王維儉𫝊中琰字漢卿閩人
  等謹案日華等是書為周履靖而作履靖字逸之嘉興人上卷為日華所撰載其生平甚悉下卷為琰所作亦畧具事實而摘其詩句尤多
  江盈科十六種小傳一卷
  盈科字進之桃源人萬厯進士官至四川提學副使
  魏應嘉夥壞封疆録一卷
  應嘉興化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
  王紹徽東林㸃將録一卷
  紹徽陜西咸寧人萬厯進士官至吏部尚書
  東林籍貫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東林同志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東林朋黨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天鑒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盜柄東林夥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孫順行事編内篇八卷
  慎行字聞斯武進人萬厯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諡文介
  黄汝亨亷吏傳無卷數
  汝亨見奏議類
  金汝諧厯代名臣芳躅二卷
  汝諧字啟宸平湖人萬厯進士
  過庭訓聖學嫡派四卷
  庭訓字成山平湖人萬厯進士官至應天府丞
  呉伯興宰相守令合宙十三卷
  伯興字福生宣城人萬厯進士官至廣東按察副使
  呉亮毘陵人品記十卷 名世編八卷
  亮字采于武進人萬厯進士官至大理寺少卿
  呉甡安危注四卷
  甡字鹿友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興化人萬厯進士官至大學士
  錢士升表忠記十卷
  士升見經類
  錢陞壺天玉露四卷
  陞字元履海鹽人萬厯舉人
  劉鱗長浙學宗𫝊無卷數
  鱗長字孟龍晉江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户部郎中
  徐𤊹榕隂新檢八卷
  𤊹字興公閩縣人
  黄廷鵠為臣不易編無卷數
  廷鵠里貫未詳
  呉用先令史髙山集七卷
  用先里貫未詳
  歐陽東鳯晋陵先賢𫝊二卷
  東鳯字千仭潜江人萬厯進士官至常州府知府
  王兆雲詞林人物考十二卷
  兆雲字元楨麻城人
  董復表弇州史料三十卷
  復表字章甫華亭人
  徐象梅兩浙名賢録五十四卷外録八卷
  象梅字仲和錢塘人
  許有榖古今貞烈維風什四卷 忠義褒什十二卷有榖字子仁宜興人
  邵正魁續列女傳九卷
  正魁字長孺休寧人
  陳繼儒逸民史二十二卷
  繼儒見雜史類
  陳鳴鶴東越文苑六卷
  鳴鶴字汝翔侯官人天啟中諸生
  文震孟姑蘇名賢小記二卷
  震孟字文起長洲人天啟壬戍進士第一官至大學士諡文肅
  陳盟崇禎閹臣行畧一卷
  盟號鶴灘富順人天啟進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加禮部尚書
  韓昌箕王謝世家三十卷
  昌箕字仲弓烏程人
  呉孝章名臣志鈔二十四卷
  孝章字平子嘉興人
  沈夢熊厯代相業軍功考二卷 明代相業軍功考二卷
  夢熊字兆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歸安人
  陸嘉穎銀鹿春秋一卷
  嘉穎字子垂嘉定人天啟中官主簿
  等謹案是編輯古來義僕事跡其以銀鹿為名者銀鹿為唐顔峴家僮事顔真卿終身至禍患不避去故也
  郭凝之孝友傳二十四卷 明孝友傳八卷
  凝之字正中海寧人天啟中舉人官至兖東兵備副使
  周鑣遜國忠記十八卷
  鑣字仲馭金壇人崇禎進士官至刑部員外郎
  朱常淓古今宗藩懿行考十卷
  常淓明宗室潞王翊鏐子萬厯四十六年襲封潞王
  賀中男明經濟名臣傳四卷
  中男永新人
  鄒泉宗聖譜十四卷
  泉字子静常熟人
  趙鳯翀辨隱録四卷
  鳯翀字文舉里貫未詳
  陸濬源陸氏世史鈔六卷
  濬源平湖人
  潘京南衡門晤語六卷
  京南新都人
  周聖楷楚寶四十五卷
  聖楷字伯孔湘潭人
  道南録五卷
  不著撰人名氏
  國殤紀畧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以上總録
  宋
  陳規守城録四卷
  規字元則安邱人中明法科靖康末以安陸令攝守事建炎初除知徳安府著有捍禦羣盜功又知順昌府與劉𤦺同卻金兵㝷移知廬州卒
  等謹案是書凡分三種首為規所撰靖康朝野僉言後序次曰守城機要亦規所作次曰建炎徳安守禦録則瀏陽湯璹所作璹淳熈進士官徳安教授尋訪規守城遺事作為此書紹熈間嘗表上之三書本各自為帙不知何人併為一編考書末識語則寧宗以後人所輯也又馬考止載劉荀建炎徳安守禦録三卷而無璹書之名故併載之
  盧襄西征記一卷
  襄字賛元自序稱衢州人
  僧祖秀華陽宫紀事一卷
  祖秀蜀人
  等謹案是書即王稱東都事畧所載之艮嶽記也
  胡舜中乙巳泗州録一卷 己酉避亂録一卷
  舜中績溪人舜陟之兄官至舒州通判
  張淏艮嶽記一卷
  淏字清源開封人僑居婺州官至奉議郎
  等謹案是書所紀即摭取徽宗艮嶽記及僧祖秀華陽宫記之畧也
  臧梓勤王記一卷
  梓里貫未詳銜署左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撫置制大使司幹辦公事
  鄭剛中西征道里記一卷
  剛中見經類
  
  劉郁西使記一卷
  郁真定人
  郭畀客杭日記一卷
  畀字天錫京口人
  保越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明
  陳誠使西域記一卷
  誠吉水人洪武進士永樂中吏部員外郎
  錢溥使交録十八卷
  溥字原溥華亭人正統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諡文通
  李東陽東祀録一卷
  東陽見雜史類
  楊循吉七人聯句詩記一卷
  循吉見雜史類
  等謹案循吉與王仁甫徐寛陳章王弼侯直趙寛六人㑹飲聯句因成是記
  毛紀歸田雜識二卷
  紀見奏議類
  趙璜歸閒述夢一卷
  璜字廷實安福人𢎞治進士官至工部尚書諡莊敏
  陸深淮封日記一卷 南邉日記一卷
  深見雜史類
  都穆使西日記二卷
  穆見雜史類
  方豪斷碑集一卷
  豪字思道開化人正徳進士官至按察副使明史文苑傳附見鄭善夫傳中
  等謹案豪嘗知沙河縣事求得顔真卿所書宋璟神道碑斷石重立之乃裒集一時題咏及案牘之文為是編
  舒芬東觀録一卷
  芬見經類
  楊慎滇程記一卷
  慎見經類
  王世懋却金傳一卷
  世懋字敬美太倉人世貞弟嘉靖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明史文苑傳附見世貞傳中
  南内記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董傳䇿竒遊漫記四卷
  傳䇿見奏議類
  張鳴鳯西遷注一卷
  鳴鳯字羽王豐城人嘉靖時舉人官桂林府通判
  王之垣厯仕録一卷
  之垣號見峯山東新城人嘉靖進士官至户部左侍郎
  楊四知黄粱遺蹟志一卷
  四知祥符人萬厯進士官至巡按直𨽻御史
  等謹案太學題名碑明有兩楊四知其一萬厯進士祥符人其一崇禎進士六安人今據是書所題定為萬厯中人
  張國祥恩命世録十卷
  國祥張道陵之後萬厯中襲爵為五十代天師
  楊東明饑民圖説一卷
  東明見奏議類
  李同芳視履類編二卷
  同芳字濟美崑山人萬厯進士官至山東巡撫
  高曰化宫省賢聲録四卷
  曰化澄海人萬厯中官楚府右長史
  何鏷繡斧西征記一卷
  鏷泰興人萬厯中舉人
  李日華禮白嶽記一卷 璽召録一卷
  日華見本類
  賀仲軾南宫鼎建記二卷
  仲軾字敬養獲嘉人萬厯進士
  朱祖文北行日譜一卷
  祖文字完夫長洲人
  孫傳庭鑒勞録一卷
  傳庭字伯雅代州鎮武衛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督師征流冦殁於柿園之戰
  等謹案是書為傳庭撫秦時所作自以所有勞績無不仰邀主鑒随時紀録因以名編
  許徽定變録六卷
  徽里貫未詳
  以上雜録
  明
  茅坤徐海本末一卷
  坤字順甫歸安人嘉靖進士官至大名兵備副使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王直傳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以上二書本為合刻題曰海冦後編今析出著録應從叛臣諸傳附載史末之例自為一類而明代惟此二書故即附傳記之末焉
  以上别録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五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六
  經籍考
  史載記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有霸史偽史一門考阮孝緒七録始立偽史隋書經籍志改稱霸史而馬氏則兼用二名其實曰霸曰偽乃指當時僣撰者而言若非偏方割據者之所自作即不得槩以此目今所存者大抵後人追記為多四庫全書凖東觀漢記晉書之例案後漢書班固傳稱撰平林新市公孫述事為載記劉知幾史通亦稱平林下江諸人東觀列為載記又晉書附敘十六國亦云載記題曰載記於義甚允故亦倣此而改馬氏之舊名焉
  宋史藝文志霸史類四十四部四百九十八卷案宋史不立載記類原有霸史一門此條仍從其舊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不立載記類
  宋
  等謹案宋史藝文志霸史類四十四部今所存者馬令陸游南唐書外十餘種皆馬考所已録惟四庫全書存目所載石延年等書宋志以下均未著録大都出於依托今仍列之於目而各加辨證如左
  石延年十六國考鏡一卷
  延年字曼卿宋城人官至太子中允
  等謹案是編舉晉書載記中所列五涼四燕三秦二趙并成夏等十六國考其始終傳世幾代歴年若干通篇不及三千言曹溶學海類編收之其間偽本甚多此為托名無疑
  王稱西夏事畧一卷
  稱字季平眉州人承議郎知龍州直秘閣
  等謹案是編即稱東都事畧中之西夏𫝊作偽者鈔出别題此名曹溶學海類編亦為收入失考殊甚
  
  吾邱衍晉文春秋一卷 楚史檮杌一卷
  衍字子行錢塘人
  等謹案明王禕集有吾子行傳記衍所著書有晉文春秋楚史檮杌二種葢捃撫舊事以補晉楚二史之闕本非偽作特傳其書者改晉文春秋為晉乘以合孟子所述之名耳前有大徳十年吾邱衍序一篇則係後人贋作
  戚光南唐書音釋一卷
  光建康人
  錢曽讀書敏求記曰光嘗輯金陵志搜訪文獻大有考證為當時所稱許
  等謹案宋陸游撰南唐書十八卷元天厯初戚光為之音釋前有趙世延序
  黎崱安南志畧二十卷
  崱字景髙安南國人至元中入朝官奉議大夫僉歸化路宣撫司事居于漢陽
  等謹案朱彛尊䟦稱崱自内附後閒居著述乃撰此志程鉅夫元明善許有壬龍仁夫歐陽元皆為之序於山川風土人物及書命詞章之類能一一詳悉之今考是書所紀安南事實與元史列傳多有異同正可互相參証是雖地志之流實可以備外史之數又馬考於霸史偽史門即收入雞林志髙麗圖經等書今從其例録之餘如鄭麟趾髙麗史之類並倣此
  
  楊學可明氏實録一卷
  學可新都人
  等謹案是書記明玉珍父子始末其以實録為名者葢沿燉煌實録建康實録之例
  越史畧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紀安南國事為陳氏之臣所作原題大越史畧僣號紀年真為偽史悖繆不足録今列之於目以正其罪考成書之時在洪武初年故載於此
  鄭麟趾髙麗史二卷
  麟趾髙麗國人官正獻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
  等謹案朱彛尊曝書亭集有是書題䟦稱明景㤗二年髙麗使臣鄭麟趾表進於朝凡一百三十九卷其體例有條不紊此本止世系一卷后妃列傳一卷葢非完書也
  朝鮮史畧六卷一名東國史畧
  不著撰人名氏
  陳霆唐餘紀傳十八卷
  霆字聲伯徳清人𢎞治進士官至山西提學僉事
  顧應祥南詔事畧一卷
  應祥見編年類
  錢貴呉越紀餘五卷附雜吟一卷
  貴字元抑長洲人
  等謹案是書採輯呉越故實分題編録詳于呉而畧于越前有正徳庚午自記所謂三大綱者編年書法世家也所謂三十五事者季札觀樂之類也
  楊慎滇載記一卷
  慎見經類
  黄洪憲朝鮮國紀一卷
  洪憲字懋中秀水人隆慶進士官至少詹事掌翰林院事
  李文鳯越嶠書二十卷
  文鳯字廷儀宜山人嘉靖進士官至雲南按察司僉事
  朱彛尊䟦曰安南自元黎崱輯志畧後又百餘年建置沿草廢興之由未有成書紀載文鳯特為詮次有倫有要外史邦國之志斯稱善矣
  孤忠小史十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此本即李文鳯粤嶠書也不知何人題以孤忠小史其名與書不合又文鳯書二十卷此則缺其前二卷而起于第三卷也
  吴國倫陳張本末畧一卷附方國珍本末畧一
  
  國倫字明卿興國人嘉靖進士官至河南
  布政司參政明史文苑傳附見李攀龍傳
  
  馬藎臣呉越世家疑辨一卷
  藎臣爵里未詳
  姚士粦後梁春秋二卷
  士粦字叔祥海鹽人
  等謹案王士禎居易録稱士粦有此書惜未見
  之殊不知其無可取也士粦又嘗為西魏春秋若干卷葢亦補魏收書之缺今佚不傳矣
  劉文進韓氏事蹟一卷 方氏事蹟一卷
  文進爵里未詳
  倪輅南詔野史一卷
  輅昆明人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七
  經籍考
  史史評史鈔
  等謹案晁公武讀書志曰鈔節之學不行而論説者為多故摘論史者為史評而廢史鈔此晁氏自叙其書云爾要之評鈔亦相為表裏缺不為漏備不為贅故馬考二者皆載而不復區分今從四庫全書之例仍分為二而並列一門焉
  宋史藝文志史鈔類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二十四卷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史鈔類三十四部一千四十二卷
  等謹案宋明史志俱不載史評類而史鈔之中史評亦多互見今止列史鈔部卷總數
  
  吕祖謙議史摘要四卷
  祖謙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舊題新刋祖謙吕先生議史摘要又題曰議史摘粹其實即吕祖謙左氏博議但増以註釋耳
  唐庚三國雜事二卷
  庚字子西眉州丹陵人紹聖進士官宗學博士以薦除提舉京畿常平後謫居恵州大觀五年赦歸道卒事蹟具宋史文苑傳
  曹彦約經幄管見四卷
  彦約字簡甫都昌人淳熙進士官至兵部尚書以華文閣學士致仕諡文簡
  葛洪涉史隨筆一卷
  洪字容甫婺州東陽人淳熙進士官至参知政事觀文殿學士諡端簡
  李燾六朝通鑑博議十卷
  燾見經類
  錢時兩漢筆記十二卷
  時見經類
  李心傳舊聞證誤四卷
  心傳見經類
  等謹案宋史藝文志載心傳是書作十五卷明代已無傳本今從永樂大典中採輯一百四十餘條釐為四卷雖非全帙亦足為考證之資焉
  三國六朝五代紀年總辨二十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載永嘉朱黼紀年統論一卷紀年備遺一百卷有葉適序稱其書三千餘篇述吕氏武氏王莾曹丕朱溫皆削其紀年今考此書三國紀年不列曹丕五代紀年不列朱溫其例正相合又開禧丁邜吳煥然序稱魏仲舉求得永嘉朱先生三國六朝五代紀年總辨云云則此書為仲舉所摘出刋行者實即紀年備遺中之二十八卷也以其題名既别仍為録入而特加辨證於此
  陳亮三國紀年一卷
  亮字同甫婺州永康人紹興四年進士第一官至建康軍節度判官
  等謹案此書名為紀年實史家論斷之體已載亮所著龍川集中此其别行之本也
  南宫靖一小學史斷二卷續集一卷附通鑑總論一卷靖一字仲靖分寜人端平進士
  王應麟通鑑答問五卷
  應麟見經類
  王繼善史學提要一卷
  繼善字成性旴江人
  
  陳櫟厯朝通畧四卷
  櫟見經類
  王惲承華事畧一卷
  惲字仲謀東平人世祖時官至翰林學士
  錢天祐叙古頌二卷
  天祐爵里無考
  尹起莘資治通鑑綱目發明十九卷
  起莘遂昌人隠居不仕
  劉友益資治通鑑綱目書法五十九卷
  友益永新人
  王㓜學資治通鑑綱目集覽五十九卷
  㓜學字行卿望江人
  徐昭文資治通鑑綱目考証五十九卷
  昭文字季章上虞人韓性門人
  董蕃通鑑質疑無卷數
  蕃字子衍宜興人釣臺書院山長
  郝經通鑑書法無卷數
  經見正史類
  金居敬通鑑綱目凡例考異無卷數
  居敬休寜人從朱升趙汸學
  等謹案尹起莘等各書原附朱子綱目而行雖有發揮未得要領今朱子綱目及金履祥前編啇輅續編均𫎇
  聖祖仁皇帝御批折衷至當起莘等書可以盡廢矣姑存
  其目謹識於此
  胡一桂十七史纂要古今通考十七卷
  一桂見經類
  楊維楨史義拾遺二卷
  維楨見經類
  凌緯事偶韻語一卷
  緯里貫未詳
  明
  寜王權通鑑博論三卷
  權見雜史類
  趙弼雪航膚見十卷
  弼字輔之號雪航南平人永樂間以明經授教諭家於漢陽
  劉定之宋論三卷
  定之見經類
  商輅蔗山筆麈一卷
  輅見奏議類
  夏寅政監三十二卷
  寅字正夫華亭人正統進士官至山東布政使
  邵寳學史十三卷
  寳見經類
  李士實世史積疑二卷
  士實新建人成化進士官至右都御史致仕正徳間以從宸濠謀叛伏法事見明史
  張邦竒兀涯西漢書議十二卷
  邦竒字常甫鄞縣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諡文定
  李東陽新舊唐書雜論一卷
  東陽見雜史類
  程敏政宋紀受終考三卷
  敏政見傳記類
  張時㤗續資治通鑑綱目廣議十七卷
  時㤗字西州松江人𢎞治中官秀水縣訓導
  許浩宋史闡幽三卷 元史闡幽一卷
  浩字復齋餘姚人𢎞治中以貢生官桐城縣教諭等謹案宋史闡幽浩因與邱濬讀宋史而作元史闡幽則取續綱目所書而論斷之也
  范光宙史評十卷
  光宙字霽陽石門人
  方鵬責備餘談十卷
  鵬見傳記類
  田維祐東源讀史録無卷數
  維祐字𥙿夫蕭山人正徳進士官至肇慶府知府
  何思登翼正録一卷
  思登字一舉武昌人正徳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鄒泉尚論編二十卷
  泉見傳記類
  吕顓世譜増定二卷
  顓字夢賓陕西寜州人嘉靖進士官至應天府尹
  楊一竒史談補五卷
  一竒交城人嘉靖進士
  張居正吕調陽帝鑑圖說無卷數
  居正見經類調陽臨桂人嘉靖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簡
  戴璟羣史品藻三十卷 漢唐通鑑品藻二十卷璟字孟光號石屏奉化人嘉靖進士官至僉都御史巡撫廣東
  唐順之兩漢觧疑二卷 兩晉觧疑一卷
  順之見奏議類
  陸深史通㑹要三卷
  深見雜史類
  洪垣覺山史說二卷
  垣字峻之婺源人嘉靖進士官至温州府知府
  張之象太史史例一百卷
  之象字元超華亭人嘉靖中官浙江按察司知事明史文苑傳附見文徴明傳中
  王世貞史乗考誤十卷
  世貞見雜史類
  范檟洗心居雅言集二卷
  檟字養吾㑹稽人嘉靖進士官至知府
  吳崇節古史要評五卷
  崇節字介甫弋陽人嘉靖時舉人官武岡縣知縣等謹案是編所載起周靈王迄南宋每事先標題目後載史文特不能無挂漏云
  賀祥史取十二卷
  祥號長白長沙人
  于慎行讀史漫録十四卷
  慎行字可逺東阿人隆慶進士官至禮部尚書
  李維楨郭孔延史通評釋十二卷
  維楨字書寜京山人隆慶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事蹟具明史文苑傳孔延爵里未詳
  趙南星史韻二卷
  南星見經類
  徐三重餘言二卷
  三重字伯同華亭人萬厯進士官刑部尚書
  朱正色渉世雄談八卷
  正色字應明南和人萬厯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寜夏
  陳懿典讀史漫筆一卷
  懿典見經類
  王維儉史通訓故六十卷
  維儉字損仲萬厯進士官至山東廵撫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熊尚文蘭曹讀史日記四卷
  尚文字益中豐城人萬厯進士官至工部右侍郎
  涂一榛尚友齋論古無卷數
  一榛字廷薦漳州鎮海衛人萬厯進士官至右通政使
  鄭賢人物論三十四卷
  賢字元直莆陽人官震澤縣教諭
  王志堅讀史商語四卷
  志堅字弱生更字淑士崑山人萬厯進士官至湖廣提學僉事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等謹案明史本傳稱志堅為南京兵部郎中時要同舍郎為讀史社並撰一書曰讀史啇語即是編也
  鍾惺史懐二十卷
  惺見經類
  等謹案明史本傳稱惺官南都禮部郎中時僦居秦淮水閣讀史恒至丙夜有所見即筆之名曰史懐即是編也
  張大齡元羽外編四十六卷
  大齡眉州人
  顧正誼詩史十五卷
  正誼松江人萬厯中官中書舍人
  馮士元測史剰語六卷
  士元字迋對新昌人萬厯間貢生官至河南府教授
  吳宏基史拾載補無卷數
  宏基字伯持仁和人
  等謹案是編前有自序似乎先著一書名史拾而此補之者
  程至善史砭二卷
  至善字于止休寜人
  郭大有評史心見十二卷
  大有字用亨江寜人
  鄭賡唐古質疑一卷
  賡唐見經類
  陳繼儒讀書鏡十卷
  繼儒見雜史類
  茅元儀青油史漫二卷
  元儀見雜史類
  宋存標史疑四卷
  存標字子建華亭人崇禎間貢生𠉀補翰林院孔目
  張溥史論二編十卷
  溥見經類
  胡夢㤗讀史書後一卷
  夢㤗字友蠡鉛山人崇禎進士官鄞縣知縣
  朱明鎬史糾無卷數
  明鎬字豐芑太倉人
  等謹案是書考訂諸史書法之謬及其事迹之牴牾者上自三國下迄元史每史各為一編
  冒起宗拙存堂史括三卷
  起宗見經類
  孟稱舜史發無卷數
  稱舜字子塞會稽人崇禎間諸生
  楊時偉狂狷裁中十卷
  時偉見編年類
  張自勲廿一史獨斷三十一卷
  自勲見編年類
  等謹案此書每一史為一卷各糾其失而斷以已意然未能一一核其虛實究其異同也
  尚論編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國書考異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所考事蹟惟明洪武永樂兩朝以實録野史及諸家文集碑誌参証同異斷其是非而攻駁鄭曉今言者為多
  賣菜言一卷
  舊本題曰匪齋撰不著名氏
  等謹案是編取明代人物各加評斷書中稱莊烈帝為思皇帝疑福王時人也
  以上史評
  宋
  沈樞通鑑總類二十卷
  樞字持要徳清人紹興進士官至太子詹事光禄卿謚憲敏
  吕祖謙十七史詳節二百七十三卷
  祖謙見經類
  黄震古今紀要十九卷
  震字東發慈谿人官至浙東提舉事蹟具宋史儒林傳
  
  曽先之十八史畧二卷
  先之字從野廬陵人
  明
  張九韶元史節要十四卷
  九韶字美和清江人洪武十年以薦授國子助教遷翰林院編修
  范理讀史備忘八卷
  理字道濟天台人宣徳進士官至南京吏部侍郎
  劉績春秋左傳類解二十卷
  績見經類
  王渙兩晉南北竒談六卷
  渙象山人𢎞治進士
  等謹案是書舊本題宋王渙撰渙為仁宗慶厯末睢陽五老之一世僅𫝊渙所作五老㑹詩一首不聞其著此書鄭樵以下諸家書目亦不著録惟考太學進士題名碑𢎞治丙辰科有王渙象山人明史藝文志有渙所著墨池手録三卷此本自稱墨池王渙與號相合故定為明王渙所撰焉
  分類通鑑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
  方瀾讀書漫筆十八卷
  瀾莆田人正徳進士官禮部郎中
  陳深諸史品節三十九卷
  深見經類
  唐順之史纂左編一百二十四卷 左氏始末十二卷順之見奏議類
  茅坤史記鈔六十五卷
  坤見傳記類
  李紀史畧詳註補遺大成十卷
  紀字大正金谿人
  梁夢龍史要編十卷
  夢龍字乾吉嘉靖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諡貞敏
  凌迪知左國腴詞八卷 太史華句八卷 兩漢雋言十六卷
  迪知字穉哲烏程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員外郎
  顔鯨春秋貫玉四卷
  鯨字應雷慈谿人嘉靖進士官至太僕寺卿
  穆文熙四史鴻裁四十卷
  文熙見傳記類
  項篤夀全史論賛八十卷
  篤夀見傳議類
  等謹案是書皆摘録諸史論賛亦自評也故登之史鈔之列
  綵線貫明珠秋檠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葢史畧䝉求之類所紀自伏羲至明武宗止則是嘉靖以後書也
  秦瀹春秋類編三十二卷
  瀹見傳記類
  薛虞畿春秋别典十五卷
  虞畿海陽人
  王思義宋史纂要二十卷
  思義字允明松江人
  汪應蛟古今彛語十二卷
  應蛟字潛夫𭒀源人萬厯進士官至户部尚書諡文簡
  馬維銘史書纂畧二百二十卷
  維銘字新甫平湖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職方司主事
  吳士竒史裁二十六卷
  士竒字無竒歙縣人萬厯進士官至太常寺卿
  謝肇淛史觽十七卷
  肇淛字在杭福建長樂人萬厯進士官至廣西右布政使明史文苑傳附見鄭善夫傳中
  趙維寰讀史快編四十四卷
  維寰字無聲平湖人萬厯中舉人
  金文龍史矕二十五卷
  文龍字起潛古田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工部主事
  周詩雅南北史鈔無卷數
  詩雅字迋吹武進人萬厯進士
  王光魯閱史約書五卷
  光魯字漢恭淮安人
  等謹案是書専為讀史者考訂之用故附入史鈔類
  俞煥章讀史圖纂一卷
  煥章字文伯宣城人
  等謹案是書凡圖五十有七上起三皇下迄明之神宗各以世系地域列而為圖亦便於讀史者之尋檢今附入史鈔與閲史約書同例
  章大吉左記十二卷
  大吉字恵伯山隂人萬厯間貢生官至南京國子典簿
  彭以明二十一史論賛輯要三十六卷
  以明廬陵人萬厯間諸生
  孫笵左傳分國紀事二十二卷
  笵字匡儀錢塘人天啟間舉人
  陳仁錫史品赤函四卷
  仁錫見經類
  楊以任讀史集四卷
  以任字維節瑞金人崇禎進士官國子監博士
  文徳翼宋史存二卷
  徳翼字用昭徳化人崇禎進士官嘉興府推官
  施端教讀史漢翹二卷
  端教字匪莪泗州人
  沈國元二十一史論賛三十六卷
  國元字飛仲吳縣人
  張毓睿三國史瑜八卷
  毓睿字聖初錢塘人
  姚允明史書十卷
  允明字汝服休寜人
  俞文龍史異編十七卷
  文龍晉江人
  以上史鈔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八
  經籍考
  史故事
  等謹案故事之屬有通制有典禮有邦計有軍政有法令有營建凡以國政朝章六官所職者並入斯類今續通考故事一門條目雖多部卷甚少是以不復分列至職官刑法舊本别出仍從其例焉
  宋史藝文志故事類一百九十八部二千九十四卷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故事類一百六部二千一百二十一卷宋
  李維邦計彚編一卷
  維字仲方肥鄉人雍熙進士厯官翰林學士工部尚書栁州觀察使
  等謹案是書即冊府元龜邦計一門之總序當時預修者十五人維居其列後人剽剟此序詭題書名而以為維之所撰未可信也
  陳彭年貢舉叙略一卷
  彭年字永年南城人雍熙進士官至兵部侍郎贈右僕射諡文僖
  等謹案是書即冊府元龜貢舉一門之總序後人以彭年為作序十五人之一遂題彭年之名耳
  陳傅良厯代兵制八卷
  傅良字君舉瑞安人紹興進士官至寳謨閣待制諡文節事蹟具宋史儒林傳
  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録一卷
  王佐榜進士題名
  等謹按是科為紹興戊辰南渡後第七科也以朱子名在五甲第九十故是科同年小録特傳
  寳祐四年登科録一卷
  文天祥榜進士題名
  等謹案是科天祥本列第五理宗親擢第一其二甲第一名為謝枋得第二十七名為陸秀夫三人皆以忠節為世所重故是科小録與紹興十八年題名並傳
  等又案馬考以中興登科小録載入傳記類考進士題名乃典禮之屬存諸故事門於義始允故紹興寳祐兩録登此
  趙昇朝野類要五卷
  昇字文昌里貫無考
  王應麟漢制考四卷
  應麟見經類
  
  大金集禮四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黄虞稷千頃堂書目曰明昌六年禮部尚書張暐等所進
  大金徳運圖說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編為金尚書省㑹官集議之文
  
  馬端臨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
  端臨字貴與樂平人宋丞相廷鸞之子咸淳中漕試第一元初起為柯山書院山長終于台州儒學教授朱彛尊曰宋崇文總目當時撰定諸儒皆有論説凡一書大義必舉其綱法至善也其後若羣齋讀書志書録解題等編或取法於此故雖書有亡失而後之學者覽其目録猶可想見全書之本末焉乃夾漈鄭氏謂每書據標目自見何用更為之説又何用一一强為之説於是紹興中改定此書僅存其目悉去論説書之散佚者學者遂無由知撰述之本㫖矣幸而尚存其概則鄱陽馬氏之功也
  元典章前集六十卷新集無卷數
  英宗時官撰
  廟學典禮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所載始于元太宗九年丁酉終于成宗大徳間葢元人所録也
  歐陽元拯荒事略一卷
  元字原功瀏陽人延祐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承㫖諡曰文
  武祺寳鈔通考八卷
  祺里貫無考至正十三年為户部尚書
  通祀輯略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
  元内府宫殿制作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明祖訓一卷
  洪武二年命中書編次六年書成太祖自為序等謹案明太祖序稱開導後人立為家法大書揭于西廡朝夕親覽以求至當首尾六年凡七謄録稿至今方定云云然則諸侍臣僅繕録排纂而已其文悉太祖御撰也
  明堂或問一卷 正孔子祀典説一卷
  世宗肅皇帝御撰
  存心録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明史藝文志載吳沈等編集存心録十八卷沈蘭谿人元國子博士師道之子洪武時官大學士此書所載禮節皆洪武三年以前之事則藝文志所謂存心録者即此書惟卷數不符或係史志之誤也
  張廸日本東夷朝貢考一卷
  廸字文海華亭人
  危素元海運志一卷
  素見傳記類
  費誾臨雍録一卷
  誾字廷言丹徒人成化進士官至禮部侍郎
  明會典一百二十八卷
  𢎞治十年奉勅撰十五年書成正徳四年重校刋行
  席書大禮集議五卷
  書字文同遂寧人𢎞治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襄
  陸深科塲條貫一卷
  深見雜史類
  邵寳漕政舉要録十八卷
  寳見經類
  邱濬鹽法考略一卷 錢法纂要一卷
  濬見編年類
  傅浚鐡冶志二卷
  浚字汝源南安人𢎞治進士官至工部郎中
  王守仁陽明鄉約法一卷 陽明保甲法一卷
  守仁字伯安號陽明餘姚人𢎞治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封新建伯
  陳講馬政志四卷
  講字子學遂寧人正徳進士官至山西提學副使
  朱熊救荒活民補遺書三卷
  熊字維吉江陰人
  張璁保和冠服圖一卷
  璁見詔令類
  太廟勅議一卷
  嘉靖中禮部頒行
  朱當㴐改元考一卷
  當㴐明宗室魯王禮之元孫
  朱自新重緝祖陵紀略二卷
  自新明宗室邦翰之孫
  張問之造甎圖説一冊
  問之慶雲人嘉靖進士官至工部郎中
  朱廷立鹽政志十卷
  廷立通山人嘉靖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
  劉璽嘉靖清源關志四卷
  璽字雙泉唐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宣府
  馬麟淮關志八卷
  麟巴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户部員外郎
  胡彦茶馬類考六卷
  彦沔陽人嘉靖進士官巡察茶馬御史
  王宗沭海運詳考一卷 海運志二卷
  宗沭字新甫臨海人嘉靖進士官至刑部左侍郎
  王侹洲課條例一卷
  侹里貫未詳
  史起蟄張矩兩淮鹽法志十二卷
  起蟄江都人矩儀徵人
  張鳴鳯漕書一卷
  鳴鳯見傳記類
  羅汝芳明通寳義一卷 廣通寳義一卷
  汝芳見經類
  梁夢龍海運新考三卷
  夢龍見雜史類
  崔旦海運編二卷
  旦字伯東平度人
  查志隆山東鹽法志四卷
  志隆字鳴治海寧人嘉靖進士官至山東布政司左叅政
  八閩政議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
  鄭若曾海運圖說一卷 蘇松浮賦議一卷
  若曾字伯魯號開陽崑山人嘉靖初貢生
  王圻續文獻通考二百五十四卷 諡法通考十八卷重修兩浙鹺志二十四卷
  圻字元翰上海人嘉靖進士官至陜西布政司叅議明史文苑傳附見陸深傳中
  黄虞稷曰王圻續文獻通考始宋嘉定後暨遼金元迄明萬厯凡二十四門悉依馬氏前考又益以節義書院氏族六書道統方外等門
  等謹案朱彛尊謂王圻續通考本以續鄱陽馬氏之書乃中間有卷帙者僅十之一二而已兼之世次之後先紊亂名字之稱謂錯雜典籍之篇目重複其牽率為已甚矣王圻此書誠有如彛尊所譏然著述之難馬端臨自序早詳言之王氏雖疎而其中可據以拾遺者亦復不少分别觀之可也
  沈𡹘南船記四卷
  𡹘字子由長洲人嘉靖進士官湖廣副使
  楊宏漕運通志十卷
  宏字希仁海州大河衛人嘉靖中以指揮使授都督同知總運江北
  明集禮五十三卷
  徐一䕫等奉勅撰一䕫字大章天台人署杭州教授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金贇仁太常總覽無卷數
  贇仁嘉靖間道士以齋醮有寵官至太常寺少卿
  周孔教救荒事宜一卷
  孔教見奏議類
  念初堂集十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舊題念初堂集實即太學志略也
  朱睦㮮諡苑二卷
  睦㮮見經類
  朱勤菐王國典禮八卷
  勤菐字伯榮開封人睦㮮子為周藩宗正
  鄧汝璧明臣諡類抄一卷
  汝璧見雜史類
  張朝瑞明貢舉考九卷
  朝瑞見傳記類
  龔輝西槎彚草一卷
  輝餘姚人嘉靖進士官至工部左侍郎
  周夢暘水部備考十卷
  夢暘字啟明南漳人萬厯進士官至工部都水司郎中
  馮夢禎厯代貢舉志一卷
  夢禎字開之秀水人萬厯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
  郭正域明典禮志二十卷
  正域見經類
  何繼髙馮學易閔逺慶長蘆鹽法志十三卷
  繼高字汝登山陰人萬厯進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叅政學易字韋卿臨海人隆慶時舉人官至長蘆鹽運司運同逺慶字基厚萬厯進士官至四川按察司僉事
  徐學聚明朝典彚二百卷
  學聚見傳記類
  馮應京經世實用編二十八卷
  應京見經類
  明典章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㑹典抄略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王在晉通漕類編九卷
  在晉字明初太倉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董其昌學科考略一卷
  其昌字思白華亭人萬厯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諡文敏
  張鼐饁堂考故一卷
  鼐見雜史類
  鮑應鼇明臣諡彚考二卷
  應鼇字山父歙縣人萬厯進士官至禮部祠祭司郎中
  李之藻類宫禮樂疏十卷
  之藻字振之仁和人萬厯進士官至工部都水司郎中
  李橒粤東鹺政考二卷
  橒字長孺鄞縣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侍郎
  荆之琦北新鈔闗志十六卷
  之琦丹陽人萬厯進士
  孫能傳諡法纂十卷
  能傳字一之寧波人萬厯進士官至工部員外郎
  沈徳符秦璽始末一卷
  徳符字景倩秀水人萬厯間舉人
  瞿九思孔廟禮樂考六卷
  九思見經類
  徐伯徴留都武學志五卷
  伯徵字儒臺海寧人萬厯進士官至揚州府知府
  葉秉敬明諡考三十八卷
  秉敬見經類
  郭良翰彚編二十四卷
  良翰見經類
  魏純粹開荒十二政一卷
  純粹柏鄉人萬厯間官永城縣知縣
  禮部志稿一百卷
  泰昌元年官撰
  太常續考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
  胡我琨錢通三十二卷
  我琨字自玉里貫未詳
  楊時喬馬政紀十二卷
  時喬見經類
  倪元璐國賦紀略一卷
  元璐見經類
  陳龍正救荒策㑹七卷
  龍正字愓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龍嘉善人崇禎進士官南京國子監丞福王召為禮部祠祭司員外郎
  盧上銘辟雍紀事無卷數
  上銘字爾新東莞人崇禎中官南京國子監典簿
  陳懋仁年號韻編一卷
  懋仁字無功嘉興人官泉州府經厯
  張宏道張凝道三元考十四卷
  宏道字成孺凝道字明孺皆武進人
  袁應兆萬古法程一卷
  應兆見經類
  董説七國考十四卷
  説見經類
  汪珂玉古今鹺略九卷 鹺略補九卷
  珂玉字玉水徽州人寄籍嘉興
  張陛救荒事宜一卷
  陛字登子山陰人
  鹽法考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九
  經籍考
  史職官 刑法
  宋史藝文志職官類五十六部五百七十八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職官類九十三部一千四百七十九卷宋
  楊億歴代銓政要畧一卷
  億字大年浦城人雍熙初年十一召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第官至工部侍郎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諡曰文
  等謹案此書宋史藝文志不載馬考亦未著録今考冊府元龜銓政一門總序其文與此悉同乃後人割裂以附億名耳謹識于此
  州縣提綱四卷
  舊本題陳古靈撰
  等謹案古靈為宋陳襄别號襄字述古侯官人歴進十官至右司郎中樞宻直學士是書見楊士竒文淵閣書目考永樂大典所載之本前有呉澄序止言前修所撰不著其名氏謹附識於此
  周必大玉堂雜紀三卷
  必大字子充廬陵人紹興進士中宏詞科歴右丞相少保益國公寧宗朝以少傅致仕卒諡文忠
  等謹案此書皆記翰林故事以編入必大文集中故馬考於史部未著録此蓋别行之本今補入
  徐自明宋宰輔編年録二十卷
  自明字誠甫永嘉人官太常博士終零陵郡守
  許月卿百官箴六卷
  月卿字太空婺源人淳祐間賜進士及第官至浙江西運幹宋亡隱居不仕
  胡太初晝簾緒論一卷
  太初天台人淳祐間嘗守處州
  
  張養浩三事忠告四卷
  養浩字希孟濟南人官至禮部尚書天厯中拜陝西行臺中丞卒諡文忠
  等謹案養浩為縣令時著牧民忠告為御史時著風憲忠告入中書時著廟堂忠告三書本各自為編今四庫全書存目别著牧民忠告一卷即其一也此為明宣徳間重刋總題曰三事忠告云
  王士㸃商企翁秘書志十一卷
  士㸃字繼志東平人官著作郎士翁字繼伯豐州人官著作佐郎
  任栻太常沿革二卷
  栻里貫未詳官太常博士
  劉孟保南臺備要二卷
  孟保里貫未詳
  
  官箴一卷
  宣宗章皇帝御撰
  魏校官職㑹通二卷
  校見經類
  黄佐南廱志二十四卷
  佐見經類
  翰林記二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明史藝文志載黄佐翰林記二十卷是書當出佐撰
  廖道南殿閣詞林記二十二卷
  道南見雜史類
  蕭根䖍臺志十二卷
  根爵里未詳
  馮世雍呂梁洪志一卷
  世雍江夏人嘉靖進士官工部主事
  徐桂鄖臺志畧九卷
  桂潛山人嘉靖進士官鄖陽府知府
  陳燦䖍臺續志五卷
  燦里貫未詳官贑州府學教授
  汪宗元南京太常寺志十二卷
  宗元號春谷崇陽人嘉靖進士官至總理河道右都御史
  雷禮列卿紀一百六十五卷 南京太僕寺志十一卷禮見編年類
  顧存仁太僕寺志十四卷
  存仁字伯剛太倉人嘉靖進士官至太僕寺卿
  茅坤浙省分署紀事本末六卷
  坤見傳記類
  符驗留臺襍記八卷
  驗見雜史類
  汪宗伊南京吏部志十五卷
  宗伊字子衡崇陽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黄養䝉吏部職掌無卷數
  養䝉南安人嘉靖進士官至户部右侍郎
  公侯簿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
  張位詞林典故一卷附翰林須知一卷
  位見經類
  鄭汝璧明公臣封爵考八卷
  汝璧見雜史類
  館閣漫録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焦竑國史經籍志載是書十卷題為張元忭撰
  蕭彦掖垣人鑑十七卷附録一卷
  彦字思學涇縣人隆慶進士官至湖廣總督
  呂坤明職一卷
  坤見經類
  職官志一卷附后紀妃嬪傳外戚傳三篇
  不著撰人名氏
  李天麟楚臺記事七卷
  天麟字公振武定人萬厯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巡按湖廣
  劉日升符司紀六卷
  日升廬陵人萬厯進士官至應天府尹
  周應賓舊京詞林志六卷
  應賓見經類
  桑樂䕫南京鴻臚寺志四卷
  樂䕫濮州人萬厯進士官光禄寺少卿攝鴻臚
  李日華官制備考二卷
  日華見傳記類
  呂邦耀續宋宰輔編年録二十六卷
  邦耀字元韜錦衣衛籍順天人萬厯進士官至通政司右參議
  范景文大臣譜十二卷
  景文字夢章呉橋人萬厯進士官至大學士殉流寇之難
  等謹案景文於順治九年
  世 祖章皇帝賜諡文忠
  朱長芳南京工部志十八卷
  長芳上海人南京國子監生
  施沛南京都察院志四十卷
  沛里貫未詳
  翁逢春南京行人司志十六卷
  逢春呉縣人南京國子監生
  明文武諸司衙門官制五卷
  不著撰人名氏
  徐石麒官爵志三卷
  石麒字寶摩嘉興人天啟進士授工部主事忤魏忠賢削籍崇禎中官至吏部尚書南都破後不食死
  王光魯古今官制沿革圖無卷數
  光魯見史評類
  魯論仕學全書三十五卷
  論見經類
  明官制五卷
  不著撰人名氏
  土官厎簿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右職官
  宋史藝文志刑法類二百二十一部七千九百五十五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刑法類四十六部五百九卷
  等謹案馬考據隋書經籍志稱刑法有律有令有格有式今從其例編為刑法一門云
  
  劉筠刑法叙略一卷
  筠字子儀大名人咸平進士累擢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承㫖進龍圖閣學士加禮部侍郎
  等謹案是編載曹溶學海類中今考其文即冊府元龜刑法一門之總叙也
  宋慈洗寃録二卷
  慈字惠父淳祐時官朝散大夫直祕閣
  
  鄭汝翼永徽法經三十卷
  汝翼字鵬舉河南人中金朝律科選入元為大理丞以奉直大夫左三部郎中致仕
  等謹案是書作於元世祖中統癸亥意主發明唐律故名之曰永徽法經
  至正條格二十三卷
  元順帝時官撰
  王與無寃録二卷
  與嘗官海鹽縣令里貫未詳
  彭天錫政刑類要一卷
  天錫字仁仲湖州人
  官民準用七卷
  不著撰人名氏
  金玉新書二十七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葢元時坊本其曰金玉新書者殆取金科玉律之意也
  
  明律三十卷
  明太祖時勅撰
  呉訥祥刑要覽二卷 刪訂棠隂比事一卷補遺附録一卷
  訥字敏徳號思菴常熟人永樂中以知醫薦仁宗監國聞其名使教功臣子弟洪熙初擢監察御史官至右都御史
  等謹案棠陰比事為宋桂萬榮所撰而訥刪補之者也萬榮鄞縣人由餘干尉仕至朝散大夫直寶章閣知常徳府仿李瀚䝉求之體取古來剖析疑獄之事括以四韻語而自為之註凡一百八十四條至明景泰間訥以其徒拘聲韻對偶而叙次無義乃删存八十條以事之大小為先後不復以叶韻相從其註亦少為㸃竄又為補遺二十三事附録四事别成一卷
  髙銓王恭毅駁稿二卷
  銓字宗選江都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户部尚書等謹案是書為王槩官大理寺卿時案牘之文銓編次成帙者也槩字同節廬陵人正統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諡恭毅其任大理寺卿時與法司㑹讞多所平反謹附識於此
  右刑法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九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
  經籍考
  地理上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地理一門編排無次王圻續通考叢雜尤甚今從四庫全書之例首總志次都㑹郡縣次河渠次邊防次山川次古蹟次雜記次遊記次外紀分類録之
  宋史藝文志地理類四百七部五千一百九十六卷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地理類四百七十一部七千四百九十八卷
  
  祝穆方輿勝覽七十卷
  穆字和父建陽人受業於朱子以所著書進授廸功郎為興化軍涵江書院山長
  等謹案元岳璘等所修大一統志最為繁博明焦竑經籍志載其目為千卷今已散佚無存謹識於此
  
  寰宇通衢一卷
  明太祖洪武中官撰
  明一統志九十卷
  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李賢等奉敕撰賢見雜史類
  桂萼輿圖記叙二卷
  萼見奏議類
  廖世昭志略十六卷
  世昭福建懐安人正徳進士官國子監博士
  張天復皇輿考十二卷
  天復號内山山隂人嘉靖進士官至雲南按察司副使
  黄汴圖註水陸路途八卷
  汴里貫未詳
  郭子章郡縣釋名二十六卷
  子章見經類
  陸化熙目營小輯四卷
  化熙見經類
  曹學佺輿地名勝志一百九十三卷
  學佺見經類
  楊爾曾海内竒觀十卷
  爾曾字聖魯錢塘人
  地圖綜要無卷數
  朱紹本呉學儼朱國達朱國幹同撰紹本等里貫俱無考
  古今輿地圖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以上總志
  
  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四十二卷
  克家字叔子晉江人紹興中廷試第一官至右丞相封儀國公諡文靖
  高似孫剡録十卷
  似孫字續古號踈寮餘姚人淳熙進士厯官校書郎出倅徽州遷守處州
  周應合景定建康志五十卷
  應合號溪園武寧人淳祐進士官至實録院修撰以疏劾賈似道謫饒州通判
  鄭瑶方仁榮景定嚴州續志十卷
  瑶官嚴州教授仁榮官嚴州學録里貫均未詳
  潜説友咸淳臨安志九十三卷
  説友字君髙處州人淳祐進士咸淳間知臨安府事及宋亡降元為李雄剖腹死
  常棠澉水志八卷
  堂字召仲號竹牕海鹽人
  
  徐碩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碩里貫未詳嘗官嘉興路教授
  馮復京郭薦昌國州圖志七卷
  復京潼川人官昌國州判薦里貫未詳官鄞縣教諭
  張鉉金陵新志十五卷
  鉉字用鼎陜西人嘗為奉元路學古書院山長
  袁桷延祐四明志二十卷
  桷字伯長慶元人少為麗澤書院山長以薦改翰林國史院檢閲官累遷侍講學士卒贈江浙行省㕘知政事諡文清
  于欽齊乘六卷
  欽字思容益都人歴官兵部侍郎
  李好文長安志圖三卷
  好文字惟中東明人至治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承㫖
  至正無錫縣志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
  
  胡謐成化山西志十六卷
  謐四川馬湖沐川長官司人永樂進士
  黄潤玉寧波府簡要志五卷
  潤玉見傳記類
  夏時正成化杭州府志六十三卷
  時正字季爵仁和人正統進士官至大理寺卿
  黄璿建陽縣志四卷襍志三卷續志一卷
  璿建陽人
  王㒜毘陵志四十卷
  㒜字廷貴武進人景泰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諡文肅
  柳瑛中都志十卷
  瑛字廷玉臨淮人天順進士官至河南按察司僉事
  成化金華府志三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謝鐸赤城新志二十三卷
  鐸見經類
  黄仲昭𢎞治八閩通志八十七卷
  仲昭名潜以字行成化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僉事
  伍餘福成化陜西志三十卷
  餘福字天錫臨川人官陜西按察司副使
  柳琰嘉興府志三十二卷
  琰儀真人成化進士官嘉興府知府
  王珣𢎞治湖州府志二十四卷
  珣曹縣人成化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
  朱昱重修毘陵志四十卷 三原縣志十六卷
  昱字懋易武進人
  汪舜民徽州府志十二卷
  舜民婺源人成化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鄖陽
  張愷常州府志續集八卷
  愷無錫人成化進士
  楊循吉吴邑志十六卷
  循吉見雜史類
  王啓赤城㑹通記二十卷
  啓號柏山黄巖人成化進士官至刑部尚書
  楊子器常熟縣志四卷
  子器字名父慈谿人成化進士官常熟縣知縣
  王鏊姑蘇志六十卷
  鏊見雜史類
  康海武功縣志三卷
  海字徳涵武功人𢎞治壬戌進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以救李夢陽事坐劉瑾黨削籍明史文苑傳附見李夢陽傳中
  顧清松江府志三十二卷
  清字士亷華亭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林庭㭿周廣嘉靖江西通志三十七卷
  庭㭿字利瞻閩縣人𢎞治進士官至工部尚書諡康懿廣字充之崑山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
  何景明雍大記三十六卷
  景明字仲黙信陽人𢎞治進士官至陜西提學副使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李讓崇安縣志四卷
  讓天台人官崇安訓導
  崔銑彰徳府志八卷
  銑見經類
  盛儀嘉靖維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志三十八卷
  儀字徳章江都人𢎞治進士官至太僕寺卿
  鄒衡嘉興志補十二卷
  衡嘉興人
  韓邦靖朝邑縣志二卷
  邦靖號五泉朝邑人正徳進士官至工部員外郎
  胡纘宗嘉靖安慶府志三十卷
  纘宗字世甫泰安人正徳進士官至左副都御史巡撫河南
  費寀嘉靖廣信府志二十卷
  寀字子和鉛山人正徳進士官至禮部尚書
  張欽正徳大同府志十八卷
  欽字敬之通州衛人正徳進士官至工部右侍郎
  任慶雲商略無卷數
  慶雲商州人正徳舉人官至陜州知州
  董榖澉浦續志九卷
  榖字碩甫海鹽人正徳舉人官安義漢陽知縣
  陳沂金陵古今圖考無卷數 金陵世紀四卷
  沂見雜史類
  顔木隨志二卷
  木字維喬應山人正徳進士官亳州知州明史文苑傳附見王廷陳傳中
  毛鳯韶浦江志略八卷
  鳯韶字瑞成麻城人正徳進士官至雲南按察司僉事
  黄佐嘉靖廣西通志六十卷
  佐見經類
  陸釴山東通志四十卷
  釴字舉之鄞縣人正徳進士官至山東提學副使
  姚虞嶺海輿圖一卷
  虞字澤山莆田人嘉靖進士官至淮安府知府
  龔輝全陜政要略四卷
  輝見故事類
  徐獻忠呉興掌故集十七卷
  獻忠字伯臣華亭人嘉靖間舉人官奉化縣知縣明史文苑傳附見文徴明傳中
  戴璟廣東通志初稿四十卷
  璟見史評類
  趙時春平涼府通志十三卷
  時春字景仁平涼人嘉靖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
  聞人詮南畿志六十四卷
  詮字邦正餘姚人嘉靖進士官至湖廣按察司副使
  唐樞湖州府志十四卷
  樞見經類
  趙文華嘉興府圖記二十卷
  文華慈谿人嘉靖進士官至工部尚書明史附見姦臣嚴嵩傳
  胡松滁州志四卷
  松字汝茂滁州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諡恭肅
  謝少南嘉靖全州志六卷
  少南上元人嘉靖進士官至廣西提學僉事
  陳讓嘉靖邵武府志十五卷
  讓字以禮嘉靖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雷禮嘉靖真定府志三十三卷
  禮見編年類
  樊深嘉靖河間府志二十八卷
  深號西田河間人嘉靖進士官至通政使
  陜西行都司志十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張道嘉靖貴州通志十二卷
  道里貫未詳官貴州宣慰司訓導
  汪來北地紀四卷
  來字君復天津衛人嘉靖進士官慶陽府知府
  何鏜括蒼彚紀十五卷
  鏜字振卿處州衛人嘉靖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僉事
  曹金萬厯開封府志三十四卷
  金祥符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巡撫陜西
  沈朝宣嘉靖仁和縣志十四卷
  朝宣字三吾仁和人官江陵縣知縣
  徐學謨萬厯湖廣總志九十八卷
  學謨見經類
  髙鶴定逺縣志十卷
  鶴字若齡山隂人嘉靖進士官定逺縣知縣
  王學謨續朝邑縣志八卷
  學謨字子揚朝邑人嘉靖進士官至大同左衛兵備道
  王世懋三郡圖説一卷
  世懋見傳記類
  萬厯廣東通志七十二卷
  郭棐王學曽袁昌祚同撰棐南海人嘉靖進士官至布政使加光禄寺卿學曽里貫未詳官光禄寺丞昌祚東莞人隆慶進士官布政司參議
  趙纘嘉靖貴州圖經新志十八卷
  纘葉榆人官貴州宣慰使司教授
  萬厯四州總志三十四卷
  魏樸如童良㳺樸同撰樸如官叙州府同知良諸生里貫均未詳樸福寧人萬厯進士官成都府推官
  馬文煒安邱縣志二十八卷
  文煒字仲韜安邱人嘉靖進士官至右都御史巡撫江西
  史朝富陳良珍永州府志十七卷
  朝富晉江人嘉靖進士官永州府知府良珍南海人官永州府推官
  沈明臣通州志八卷
  明臣字嘉則鄞縣人嘉靖中諸生明史文苑傳附見徐渭傳中
  葛洞江都縣志八卷
  洞字近園江都人
  石邦政豐潤縣志十三卷
  邦政豐潤人
  張元忭孫鑛紹興府志五十卷
  元忭字子藎山隂人隆慶進士官至左諭徳事蹟具明史文苑傳鑛見經類
  田琯南康府志十二卷
  琯大田人隆慶進士官南康府知府
  陸君弼萬厯江都縣志八卷
  君弼江都人萬厯中貢生
  伍讓萬厯衡州府志十五卷
  讓衡陽人萬厯進士官至貴州提學僉事
  謝詔天啓贑州府志二十卷
  詔贑縣人萬厯進士官至四川左布政使
  李□萬厯徳州志十二卷
  □長洲人萬厯中貢生官徳州學正
  董斯張吳興備志三十二卷
  斯張字遐周烏程人
  謝肇淛滇略十卷
  肇淛見史鈔類
  王一化萬厯應天府志三十三卷
  一化里貫無考
  何喬逺閩書一百五十四卷
  喬逺字稚孝晉江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
  王國楨萬厯濟寧州志八卷
  國楨字翼廷安邑人萬厯進士官至濟寧兵河道副使
  謝杰順天府志六卷
  杰見雜史類
  劉尚朴萬厯信陽州志八卷
  尚朴信陽人萬厯進士官至山東布政司㕘政
  陳大綬萬厯饒州府志四十五卷
  大綬浮梁人萬厯進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參議
  黄元忠岳郡圖説一卷
  元忠字整菴鄞縣人萬厯中國子學正出為岳州府通判
  胡震亨海鹽縣圖經十六卷
  震亨字孝轅海鹽人萬厯時舉人官至兵部員外郎
  蔣如苹萬厯容城縣志七卷
  如苹字賔王益都人由貢生官容城縣知縣
  韓浚萬厯嘉定縣志二十卷
  浚字䆳之淄川人官嘉定縣知縣
  萬厯嚴州府志二十四卷
  等謹案是書為神宗萬厯甲寅所修題名者有主修有同修有纂修有續修不知撰人為誰
  張宏代天台縣志二十卷
  宏代靈璧人官天台縣知縣
  劉萬春泰州志十卷
  萬春字公孕泰州人萬厯進士官至浙江布政司參政
  戴日强萬厯餘杭縣志十卷
  日强䝉城人官餘杭縣知縣
  王光藴萬厯温州府志十八卷
  光藴字季宣温州人官寧國府同知
  萬厯襄陽府志五十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秦鏞清江縣志八卷
  鏞見經類
  劉芳崇禎碭山縣志二卷
  芳字伯子石屏人官碭山縣知縣
  以上都㑹郡縣
  宋
  單鍔呉中水利書一卷
  鍔字季隱宜興人嘉祐進士得第後不就官
  等謹案宋元祐六年蘇軾知杭州日以鍔是書進於朝㑹軾為舒亶所劾其議遂寢軾進書狀載東坡集五十九卷中此書即附其後馬考未著録今補入
  魏峴四明宅山水利備覽二卷
  峴鄞縣人官朝奉郎提舉福建路市舶
  等謹案是書成於宋嘉定間四明郡志嘗採其説馬考未著録今補入
  
  潘昻霄河源記一卷
  昻霄字景梁號蒼厓濟南人官至翰林侍讀學士諡文僖
  任仁發浙西水利議答録十卷
  仁發雲間人仕至都水少監
  海道經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沙克實河防通議二卷
  沙克實色目人官至秘書少監
  王喜治河圖略一卷
  喜里貫未詳
  
  車璽治河總考四卷
  璽宛平人成化進士官河南按察司僉事
  王瓊漕河圖志三卷
  瓊見奏議類
  姚文灝浙西水利書無卷數
  文灝貴溪人成化進士官工部主事
  劉天和問水集三卷
  天和見傳記類
  呉仲通惠河志二卷附録一卷
  仲字亞甫武進人正徳進士官至處州府知府
  伍餘福三呉水利論一卷
  餘福號寒泉呉縣人正徳進士官至按察司副使等謹案明成化間修陜西志之伍餘福與此同姓名同官副使惟一為吴縣人一為臨川人里貫各異附識備考
  歸有光三河水利録四卷
  有光見經類
  新河初議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浙西水利書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王獻膠萊新河議二卷
  獻字惟從咸寧人嘉靖進士官山東巡察海運副使
  呉中水利通志十七卷
  不著撰人名氏
  吴山治河通考十卷
  山髙安人嘉靖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諡文端
  沈𡹘吴江水利考五卷
  𡹘見故事類
  呉韶全吴水略七卷
  韶華亭人
  潘季馴河防一覽十四卷 兩河管見三卷
  季馴見奏議類
  龎尚鴻治水或問四卷
  尚鴻字少襄南海人副都御史尚鵬之弟
  新濬海鹽内河圖説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新河成疏無卷數
  工部郎中㳺季勲沈子木朱應時涂淵主事陳楠張純唐鍊同編
  王圻東吴水利考十卷
  圻見故事類
  鄭若曾黄河圖議一卷
  若曽見故事類
  潘鳯梧治河管見四卷
  鳯梧桐鄉人隆慶時舉人
  徐貞明潞水客談一卷
  貞明字伯繼貴溪人隆慶進士官至尚寳少卿
  張光孝西瀆大河志五卷
  光孝字維訓里貫未詳
  千金堤志八卷
  謝廷諒周孔教姜宏範同撰廷諒字友可金谿人萬厯進士官至順天府知府孔教見奏議類宏範臨川人
  謝肇淛北河紀八卷紀餘四卷
  肇淛見史鈔類
  黄克纘古今疏治黄河全書四卷
  克纘字紹夫萬厯進士官至工部尚書
  黄承元河漕通考二卷
  承元秀水人萬厯進士官至都御史巡撫福建
  陳應芳敬止集無卷數
  應芳字元振泰州衛人萬厯進士官福建布政司參政
  等謹案應芳集當時奏疏公移私札成此書葢為泰州而作名曰敬止重桑梓也
  仇俊卿海塘録八卷
  俊卿海鹽人官國子監博士
  吴道南河渠志一卷
  道南字㑹甫崇仁人萬厯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恪
  胡瓚泉河史十五卷
  瓚見經類
  袁黄泉都水利一卷
  黄號了凡嘉善人萬厯進士官兵部主事
  朱國盛南河志十四卷
  國盛字敬韜華亭人萬厯進士官至工部尚書
  張内藴周大韶三吴水考十六卷
  内藴吴江人大韶華亭人
  張國維吴中水利書二十八卷
  國維字九一東陽人天啓進士福王時官至吏部尚書南京破後從魯王于紹興事敗投水死
  薛尚質常熟水論一卷
  尚質常熟人
  黄運兩河考議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以上河渠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一
  經籍考
  史地理下
  
  陳武江東地利論一卷
  武里貫未詳
  陳克呉若東南防守利便三卷
  克始末無考若官建康府通判里貫均未詳
  江黙邉防控扼形勢圖論一卷
  黙里貫未詳
  
  胡宗憲籌海圖編十三卷
  宗憲字汝貞績溪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督師剿倭冦以言官論劾下獄瘐死萬厯初追復原官諡襄懋
  聞人詮東闗圖一卷
  詮見本類
  何鏜修攘通考四卷
  鏜見本類
  等謹案是編以地理指掌圖及桂蕚明輿地圖許論九邊圖三書合而刋之别立此名更無一字論著鏜之陋未必至是或庸妄坊賈所偽託歟
  魏煥九邉考十卷
  煥字東洲長沙人嘉靖進士官兵部職方司主事
  鄭若曾海防圖論一卷萬里海防圖説二卷江防圖考一卷鄭開陽雜著十一卷
  若曽見故事類
  呉時來江防考六卷
  時來仙居人嘉靖進士官至左都御史諡文恪
  范淶兩浙海防類考續編十卷
  淶字原易休寧人萬厯進士官至福建右布政使
  蔡逢時温處海防圖略二卷
  逢時字應期宣城人萬厯進士官温處兵備副使等謹案是編紀明季倭冦出没温處間備載地圗船械以及戰守選練之法
  鄧鐘籌海重編十卷
  鐘字道鳴晉江人
  海防圖論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陜西鎮考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以上邉防
  宋
  倪守約赤松山志一卷
  守約里貫無考自序稱松山羽士葢道流也
  
  明善龍虎山志三卷
  明善字復初清河人以薦授學正擢太子文學厯翰林學士諡文敏
  劉大彬茅山志十五卷
  大彬錢塘人延祐中襲封茅山四十五代宗師洞觀㣲妙元應真人
  陳性定仙都志二卷
  性定縉雲山道士
  天台山志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裘仲儒武夷山志十九卷
  仲儒字穉生崇安人洪武初薦授平逺知縣
  張萊京口三山志十卷
  萊字廷心丹徒人𢎞治間舉人
  蔡昇震澤編八卷
  昇字景東呉江人
  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二十四卷志餘二十六卷
  汝成見雜史類
  楊循吉金山襍志一卷
  循吉見雜史類
  邵寳慧山記三卷
  寳見經類
  朱諫雁山志四卷
  諫號蕩南樂清人𢎞治進士官至吉安府知府
  彭簮衡嶽志十三卷
  簮安城人官衡山縣知縣
  沈津鄧尉山志一卷
  津字潤卿蘇州人
  桑喬廬山紀事十二卷
  喬字子木江都人嘉靖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以首劾嚴嵩為所構䧟謫戌九江卒
  戴葵仙都山志二卷
  葵鄷都人
  盛時泰牛首山志二卷
  時泰字仲交江寕人嘉靖中貢生
  王應辰仙巖志六卷
  應辰里貫無考
  潘之恒黄海六十卷
  之恒字景升歙縣人嘉靖間官中書舍人
  徐表然武夷山志略四卷
  表然字徳望崇安人
  釋宗凈徑山集三卷
  宗凈始末未詳
  郭子章阿育王山志十卷
  子章見經類
  徐邦佐陳朝用朱文山京口三山續志四卷
  邦佐號雁洲浦城人官鎮江府教授朝用號南湖寧都人文山號仰泉常寧人皆官鎮江府訓導
  魯㸃齊雲山志五卷
  㸃字子輿南漳人萬厯進士官休寧縣知縣
  周應賓普陀山志六卷
  應賓見經類
  田玉太岳太和山志十七卷
  玉里貫未詳萬厯中宦官
  史起欽太姥志一卷
  起欽字敬所鄞縣人萬厯進士官福寧州知州
  左宗郢續刻麻姑山志十七卷
  宗郢南城人萬厯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傅梅嵩書二十二卷
  梅字元鼎邢臺人萬厯間舉人官刑部主事力争挺擊一案鄭氏之黨中以察典罷官後起為台州知府明亡抗節死
  等謹案梅於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節
  曹學佺蜀中名勝記三十卷
  學佺見經類
  張維新華嶽全集十三卷
  維新汝州人官潼闗道副使
  蔣鐄九疑山志九卷
  鐄長洲人萬厯中官寧逺縣知縣
  韓晃羅浮野乗六卷
  晃字貴仲南海人萬厯中官青田縣知縣
  徐待聘雁山志勝四卷
  待聘字廷珍常熟人萬厯進士官至按察司副使
  宋燾泰山紀事三卷
  燾字繹田泰安州人萬厯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釋無盡天台山方外志三十卷幽溪别志十六卷無盡天台髙明寺僧名傳燈無盡乃其號也
  趙之韓王濬初恒岳志二卷
  之韓汜水人官渾源州知州濬初山陰人舉人
  徐嘉泰天目山志四卷
  嘉泰字道亨循州人官於潜知縣
  楊繼益烟雲手鏡二卷
  繼益里貫無考
  丁惟耀海陽山水志四卷
  惟曜字貞白休寧人
  談修恵山古今考十卷附録三卷補遺一卷
  修字思永無錫人
  黄天全九鯉湖志六卷
  天全莆田人
  樊得仁龍門志三卷
  得仁里貫無考
  李應竒崆峒志三卷
  應竒字鶴厓平涼人
  張睿卿峴山志六卷
  睿卿字稚通歸安人
  釋廣賓上天竺志十五卷
  廣賓始末無考
  徐日炅爛柯山志二卷
  日炅西安縣人天啓進士
  章之采東西天目志八卷
  之采字去浮仁和人
  顧元鏡九華山志八卷
  元鏡歸安人萬厯進士官池州府知府
  王永積錫山景物略八卷
  永積字崇巖無錫人崇禎進士官至兵部職方司郎中
  徐鳴時横谿録八卷
  鳴時字君和呉縣人崇禎中貢生官武寧知縣
  俞䇿閤皁山志二卷
  䇿里貫未詳
  以上山川
  宋
  張敦頥六朝事蹟編類三卷
  敦頥字養正紹興進士厯知舒衡二州
  
  鄧牧洞霄圖志六卷大滌洞天記三卷
  牧字牧心錢塘人大徳己亥入洞霄宫止超然館隠居以終
  等謹案大滌洞天記即牧所撰洞霄圖志内宫觀山水洞府古蹟碑記五門而刪其人物每門又加刋削葢明初重刻之本也
  
  蕭洵故宫遺録一卷
  洵盧陵人洪武初為工部郎中
  孫仁西岳神祠事録七卷
  仁貴池人景泰進士官至户部右侍郎
  李濓汴京遺蹟志二十四卷
  濓見傳記類
  盧襄石湖志略一卷文略一卷
  襄字師陳呉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職方司郎中
  周詔石鼓書院志四卷
  詔號臺山富順人嘉靖中官衡州府知府
  釋大壑浄慈寺志十卷
  大壑字元津杭州浄慈寺僧
  張元忭雲門志略五卷
  元忭見本類
  甘雨白鷺洲書院志二卷
  雨見經類
  王在晉厯代山陵考一卷
  在晉見故事類
  呉之鯨武林梵志十二卷
  之鯨字伯裔錢塘人萬厯間舉人官浮梁知縣
  謝肇淛方廣巖志四卷
  肇淛見史鈔類
  李安仁石鼓書院志二卷
  安仁字裕居遷安人萬厯中官衡州府知府
  祁光宗闗中陵墓志二卷
  光宗後更名伯裕滑縣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葛寅亮金陵梵刹志五十三卷
  寅亮見經類
  宋奎光徑山志十四卷
  奎光字培巖萬厯間舉人官餘杭知縣
  釋圓復延夀寺紀略一卷
  圓復字休逺鄞縣人
  戴英禹門寺志六卷
  英字上慎宜興人崇禎進士
  周永年鄧尉聖恩寺志十八卷
  永年字安期呉江人
  楊明天童寺集二卷
  明里貫無考
  葉廷祥郭以隆紀延譽陳翹卿南谿書院志四卷廷祥官尤溪知縣以隆稱署縣事疑為丞簿之類延譽官教諭翹卿官訓導里貫均未詳
  程嘉燧破山興福寺四卷
  嘉燧字孟陽休寜人崇禎末布衣
  以上古蹟
  宋
  王十朋㑹稽三賦二卷
  十朋字龜齡樂清人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第一官至龍圖閣學士諡忠文
  等謹按十朋所著有梅溪集此賦三篇干集外别行郡人史鑄為之註亦頗詳贍以其與地志相近故附于此
  都城紀勝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成于宋端平二年皆記杭州𤨏事
  呉自牧夢梁録二十卷
  自牧錢塘人
  周宻武林舊事十卷
  宻字公謹號草𥦗先世濟南人其曾祖隨髙宗南渡因家湖州淳祐中官義烏令宋亡不仕終于家
  西湖繁勝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王士㸃禁扁五卷
  士㸃見職官類
  費著嵗華紀麗譜一卷箋紙譜一卷蜀錦譜一卷著華陽人官至重慶府總管
  等謹案唐韓鄂有嵗華紀麗為類事之書費著是譜偶同其名實則追述成都舊事體與東京夢華録相近未附箋紙蜀錦二譜則因風俗而及土産葢皆地志之屬也
  髙徳基平江記事一卷
  徳基平江人官至建徳路總管
  
  楊循吉廬陽客記一卷
  循吉見雜史類
  陸深蜀都雜抄一卷
  深見雜史類
  楊樞淞故述一卷
  樞字運之華亭人嘉靖間舉人官江西臨江府同知
  王世懋閩部疏無卷數
  世懋見傳記類
  沈思孝秦録一卷晉録一卷
  思孝字繼山嘉興人隆慶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兼兵部侍郎
  陳士元江漢叢談二卷
  士元見經類
  張鳴鳯桂勝十六卷桂故八卷
  鳴鳯見傳記類
  謝肇淛長溪𤨏語一卷
  肇淛見史鈔類
  許伯衡滇南雜記二卷
  伯衡號聽菴崑山人萬厯間舉人官晉寧州知州
  何宇度益部談資三卷
  宇度里貫未詳萬厯中官䕫州府通判
  陳懋仁泉南雜志二卷
  懋仁見雜史類
  陳鳴鶴閩中考一卷
  鳴鶴見傳記類
  曹學詮蜀中廣記一百八卷
  學詮見經類
  兩河觀風便覽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
  劉侗帝京景物畧八卷
  侗字同人麻城人崇禎進士官呉縣知縣
  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八卷
  廷煥字中白單縣人崇禎進士官工部主事
  黄淳耀山左筆談一卷
  淳耀字藴生號陶菴嘉定人崇禎進士南都破後殉節死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陶晉楧楚書一卷
  晉楧字若楧秀水人
  以上雜記
  宋
  張禮遊城南記一卷
  禮字茂中浙江人
  
  郭囉羅斯納新河朔訪古記二卷
  納新字易之族出西北郭囉羅斯因以為氏寓居南陽後徙鄞縣為浙東東湖書院山長以薦授翰林編修官出叅桑結實哩軍事卒於軍
  
  何鏜遊名山記十七卷
  鏜見本類
  慎𫎇天下名山諸勝一覽記十六卷
  䝉字山泉歸安人嘉靖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王世懋名山遊記一卷
  世懋見傳記類
  潘之恒名山注無卷數
  之恒見本類
  王士性五岳遊草十二卷廣志繹五卷襍志一卷黔志一卷豫志一卷
  士性字恒叔臨海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鴻臚寺卿
  姚士粦日畿訪勝録一卷
  士粦見載記類
  黄汝亨天目遊記一卷
  汝亨見奏議類
  王衡記遊稿一卷
  衡字辰玉太倉人萬厯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姚希孟循滄集二卷
  希孟字孟長長洲人萬厯進士官至詹事府詹事
  宋彦山行雜記一卷
  彦華亭人
  名山記四十八卷圖一卷附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徐宏祖霞客遊記十二卷
  宏祖字霞客江陰人
  以上遊記
  
  朱輔溪蠻叢笑一卷
  輔字季公桐鄉人
  等謹案虎邱志載輔所作咏虎邱詩一首知為南宋末人
  
  周逹觀真臘風土記一卷
  逹觀温州人
  汪大淵島夷志畧一卷
  大淵字煥章南昌人
  張道宗記古滇説一卷
  道宗里貫無考
  異域志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異域圖志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明
  錢古訓百夷傳一卷
  古訓餘姚人洪武進士官至湖廣布政司叅政
  張洪南夷書一卷
  洪字宗海常熟人洪熈初召入翰林官修撰
  鞏珍西洋畨國志無卷數
  珍應天人
  馬觀瀛涯勝覽一卷
  觀里貫無考
  董越朝鮮賦一卷朝鮮雜志一卷
  越字尚矩寧都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尚書諡文僖
  黄衷海語三卷
  衷字子和南海人𢎞治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
  顧𡵚海槎餘録一卷
  𡵚字滙堂呉縣人官至南安府知府
  薛俊日本考畧一卷
  俊定海人
  鄭若曾日本圖纂一卷朝鮮圖説一卷琉球圖説一卷安南圖説一卷
  若曾見故事類
  黄省曾西洋朝貢典録三卷
  省曾字勉之呉縣人嘉靖時舉人明史文苑傳附見文徴明傳中
  蕭大亨夷俗記一卷
  大亨號岳峯泰安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朝鮮國志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譚希思四川土夷考四卷
  希思見編年類
  李言恭都杰日本考五卷
  言恭字維寅李文忠之裔襲封臨淮侯杰字彦輔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
  蔡汝賢東夷圖説二卷嶺海異聞一卷續聞一卷汝賢字思齊華亭人隆慶進士
  張燮東西洋考十二卷
  燮字紹和龍溪人萬厯間舉人
  艾儒略職方外紀五卷
  儒略西洋人
  羅曰褧咸賓録八卷
  曰褧字尚之江西人
  鄺露赤雅一卷
  露字湛若南海人崇禎間諸生
  朝鮮志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以上外紀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二
  經籍
  時令 譜牒 目録
  宋史藝文志不立時令類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不立時令類
  宋
  陳元靚嵗時廣記四卷
  元靚里貫未詳
  
  瞿佑四時宜忌一卷
  佑字宗吉錢塘人洪武初官國子助教永樂初官周王府右長史謫戌保安洪熙初赦還
  李泰四時氣候集解四卷
  泰字文通鹿邑人洪武進士官詹事府通事舍人等謹案詹事府通事舍人明初嘗設此官附識備考
  盧翰月令通考十二卷
  翰見經類
  馮應京月令廣義二十五卷
  應京見經類
  朱朝瞌節宣輯四卷
  朝瞌明周定王橚七世孫橚曽孫同□始分封上洛萬厯三十二年朝瞌襲封
  戴羲養餘月令二十九卷
  羲字馭長里貫未詳崇禎中官光禄寺典簿
  陳堦日渉編十二卷
  堦字升也應城人
  王勲廣月令三卷後集二卷
  勲字曰放黟縣人
  右時令
  宋史藝文志譜系類一百十部四百三十七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㪚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譜系類三十八部五百四卷
  等謹案譜牒一門馬端臨通考所載已属無幾自宋以下譜學久廢傳本尤属寥寥今所採輯亦惟宋明両代之書云
  
  王應麟姓氏急就篇二卷
  應麟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以姓氏排纂成篇倣史㳺急就章體
  章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六十卷
  定建安人
  等謹案是書蒐採古人事實以姓氏為類用韻排次凌廸知萬姓統譜廖用賢尚友録二書盖從其例
  
  天潢玉牒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載名代世系盖自宋以後譜牒𫝊本僅有此爾
  司馬晰涑水司馬氏源流集畧八卷
  晰字宗晦夏縣人萬厯時舉人宋司馬光十七世孫
  朱鍾文考亭朱氏文獻全譜十二卷
  鍾文字吾滄朱子十二世孫官大足縣知縣
  李日華姓氏譜纂七卷
  日華見傳記類
  夏樹芳竒姓通十四卷
  樹芳見傳記類
  凌廸知萬姓統譜一百二十六卷
  廸知見史鈔類
  傅作興文竽彚氏二十四卷
  作興字廷用建昌人
  等謹案是書前有自序云文本於氏宜先正其氏以辨其文而濫竽是懼故以二字為名其説殊牽合無理所推原譜系之始亦多附㑹
  廖用賢尚友錄二十二卷
  用賢字賔于建寧人
  等謹案是書排纂事實以韻為綱以姓為目一如章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及凌廸知萬姓綂譜之例
  右譜牒
  宋史藝文志目錄類六十八部六百七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㪚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不立目錄類
  等謹案諸家書目皆為經籍而作金石之文隋唐志附小學類惟馬端臨通考乃以金石入目録宋志因之今用其例附入金石一門而仍為分列不使與經籍相淆焉
  
  趙希弁讀書附志一卷
  希弁袁州人宋宗室子江西漕貢進士秘書省校勘
  髙似孫子畧四卷目録一卷
  似孫見地理類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二十二卷
  振孫字伯玉號直齋安吉人仕為興化府通判終官侍郎
  等謹案振孫此書以厯代典籍分為五十三類各詳其卷帙多少撰人名氏而品題其得失故曰書録解題馬氏經籍考據此書及晁公武讀書志成編然讀書志世有刻本而此書久佚惟永樂大典尚載其完帙今加校訂釐為二十二卷著錄四庫全書謹識於此
  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十卷
  應麟見經類
  
  楊士竒文淵閣書目四卷
  士竒見詔令類
  寧藩書目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錢漙秘閣書目無卷数
  漙見傳記類
  葉盛菉竹堂書目六卷
  盛見奏議類
  崔銑文苑春秋叙録一卷
  銑見經類
  晁瑮寳文堂分類書目一卷
  瑮字君石開州人嘉靖進士官至國子監司業
  朱睦㮮授經圖二十卷 經序録一卷
  睦㮮見經類
  焦竑國史經籍志六卷
  竑見經類
  經厰書目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經厰即内繙經厰明世以宦官主之書籍刋板皆貯於此所列共一百十四部皆習見之書好事者録而𫝊之往往舛誤不足觀也
  以上經籍
  宋
  曽宏父石刻鋪叙二卷
  宏父字㓜卿廬陵人
  等謹案宋有兩曽宏父其一名惇字宏父為曽布之孫曽紆之子後人避寕宗諱多以字行其一即此曽宏父朱彛尊是書䟦謂宏父名惇以字行殊為失考謹附訂於此
  曹士冕法帖譜系二卷
  士冕字端可號陶齋都昌人
  俞松蘭亭續考二卷
  松字壽翁錢塘人
  等謹案俞庭椿亦字壽翁二人同姓同字同在宋末而實非一人謹附識于此
  王象之輿地碑記目四卷
  象之金華人嘗知江寕縣
  寳刻類編八卷
  不著撰入名氏
  等謹案是書所載上自周秦迄于五季並記及宣和靖康年號知為南宋人所撰宋史藝文志不載其名諸家書目亦未著録惟文淵閣書目有之然世無𫝊本僅見于永樂大典中今編定為八卷云
  
  吾邱衍周秦刻石釋音一卷
  衍見雜史類
  明
  陶宗儀古刻叢鈔一卷
  宗儀見經類
  朱珪名蹟錄六卷附錄一卷
  珪字伯盛崑山人
  陳暐呉中金石新編八卷
  暐字耀卿河南人𢎞治間官蘇州通判
  都穆金薤琳瑯二十卷 呉下塜墓遺文三卷
  穆見雜史類
  楊慎水經註碑目一卷
  慎見經類
  盛時泰蒼潤軒碑䟦紀一卷續紀一卷
  時泰字仲交上元人以諸生貢入太學
  顧元慶瘞鶴銘考無卷数
  元慶見傳記類
  顧從義法帖釋文考異十卷
  從義字汝和上海人嘉靖中詔選善書者入直授中書舍人直文華殿隆慶初以預修國史成擢大理寺評事
  顧起元金陵古今石考一卷
  起元字太初江寕人萬厯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謚文荘
  孫克宏碑目三卷
  克宏華亭人萬厯進士官至漢陽府知府
  趙均金石林時地考無卷数
  均字𤫊均呉縣人宦光之子
  趙崡石墨鐫華六卷附録二卷
  崡字子函盩厔人萬厯時舉人
  郭宗昌金石史二卷
  宗昌字允伯華州人
  周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珪唐碑帖䟦四卷
  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珪字禹錫㑹稽人
  來濬金石備考十四卷
  濬里貫朱詳
  于奕正天下金石志無卷数
  奕正字司直宛平人崇禎中諸生
  以上金石
  右目録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二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三
  經籍考
  等謹案馬端臨經籍考子類凡二十門盖本諸列史藝文志而列史又本劉向輯録者也顧如名家墨家縱横家後世鮮有専書即馬氏所收每門亦自無幾今從四庫全書之例闕之餘皆依類詮次惟譜録一門馬氏所無其序農家引宋三朝藝文志謂殖物寳貨著譜録者亦佐助衣食之源故咸見于此然酒經蟹譜悉入農家似于體例究為未協况宋以來著譜録者取類尤繁勢難比附今亦從四庫全書之例增入此門列于農家之後共一十有八門曰儒家曰道家曰法家曰雜家曰小說家曰農家曰譜録曰天文曰推算曰五行曰占筮曰形法曰兵家曰醫家曰神仙家曰釋家曰類書曰雜藝術用便觀覽資採擇焉
  儒家上
  宋史藝文志儒家類一百六十九部一千二百三十四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𫝊中
  明史藝文志儒家類一百四十部一千二百三十卷宋
  王開祖儒志編一卷
  開祖字景山永嘉人皇祐進士試秘書省校書郎佐處州麗水縣後退居郡城之東山設塾授徒為東嘉道學倡郡守楊蟠立儒志坊表之
  楊蟠序略曰景山舉進士以所如不合退與其徒講學所著僅存此編其言曰孟子以來道學不明吾欲述堯舜之道論文武之治杜邪滛之路開皇極之門非有所見而能為是言哉
  等謹案編中有曰復者性之宅旡妄者誠之源學離性而言情奚情之不惡時濓洛諸儒未作乃能發明經藴見及于此温州理學之淵實有以開金華慶元之先者也
  張子全書十四卷附録一卷
  張子字子厚其先大梁人父廸以殿中丞知涪州早卒遂不能歸僑寓郿縣登進士調雲巖令以吕公著薦授崇文院校書與王安石不合引疾歸復以吕大防薦詔知太常禮院又與有司議禮不合仍引歸道卒嘉定十三年賜諡曰明淳祐元年封郿伯從祀孔廟事蹟見宋史道學傳
  楊時二程粹言二卷
  時字中立南劍州將樂人熈寧進士累官國子祭酒髙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讀以龍圖閣直學士提舉洞霄宫卒諡文靖
  李邦獻省心雜言一卷
  邦獻懷州人官至直敷文閣
  朱子刪定曾恬胡安國所編上蔡語録三卷
  朱子見史類恬字天隠温陵人安國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乃恬與安國所録謝良佐語而朱子刪定之者也良佐字顯遵上蔡人登進士第建中靖國初官京師召對忤㫖出監西亰竹木埸復坐事廢為民事蹟見宋史道學傳
  朱子延平答問一卷附録一卷
  等謹案朱子於高宗紹興二十三年将赴同安主簿任往見李侗于延平始從受學紹興三十年冬同安任滿再見侗僅留月餘又閱四載而侗沒計前後相從不過數月故書札徃來問答為多後朱子輯而録之又載其與劉平甫二條以成是書朱子門人又取朱子平昔論延平語及祭文行狀别為一卷題司附録明非朱子原本所有也侗字愿中劒浦人事蹟見宋史道學傳
  朱子雜學辨一卷附記疑一卷
  等謹案朱子撰是書葢斥當時諸儒之雜于佛老者凡蘇軾易𫝊十九條蘇轍老子解十四條張九成中庸解五十二條吕希哲大學解四條皆摘録原文各為駁正于下記疑之作以程子門人記録師說有傅以己意遂致流入二氏者亦摘録而與之辨凡二十條
  黎靖徳編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
  靖徳導江人
  等謹案朱子語類見于藝文志者有葉味道所編本又王圻續通考載黄士毅亦有文公語類靖徳是編成于度宗咸淳庚午訂正舛譌刪除重複較他本特為修整云
  劉清之戒子通録八卷
  清之字子澄臨江人紹興進士光宗時知袁州
  劉荀明本釋三卷
  荀東平人尚書左僕射摯之孫孝宗時知旴𣅿軍
  汪晫編曾子一卷 子思子一卷
  晫字處㣲績溪人咸淳中其孫夢斗獻此二書于朝得贈通直郎
  劉炎邇言十二卷
  炎字子宣括蒼人
  陳埴木鐘集十一卷
  埴字器之永春人嘗舉進士授通直郎致仕
  等謹案埴之學出於朱子明永樂中修五經大全所稱潛室陳氏即埴也是編雖以集為名而實則所作語録凡論語一卷孟子一卷六經總論一卷周易一卷尚書一卷毛詩一卷周禮一卷禮記一卷春秋一卷近思雜問一卷史一卷自序謂取禮善問者如攻堅木善待問者如撞鐘義名曰木鐘今從四庫全書例列于子類
  滕珙編經濟文衡前集二十五卷後集二十五卷續集二十五卷
  珙字徳章號䝉齋婺源人淳熈進士官合肥令與兄璘俱遊朱子之門
  等謹案是書盖取諸朱子語録文集分類編次前集皆論學後集皆論古續集則補二集所遺也又案别有分類標註之本為明朱吾弼重刋各標要語簡端以備答策之用殊無足取
  真徳秀大學衍義四十三卷 讀書記六十一卷 政經一卷
  徳秀見經類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經類載真徳秀西山讀書記三十九卷其引陳振孫云其書有甲乙丙丁今但有甲三十七卷丁二卷乙丙未見盖振孫惟見初行之本故云然今世所𫝊明時舊刋本中多乙記二十二卷乃徳秀門人湯漢所續刋序稱讀書記惟甲乙丁為成書此與通考所載完缺不同理宜著録今從四庫全書之例列于子類其政經一卷徳秀再守泉州時所著在理宗紹定五年葢晚年之作亦振孫書録解題中所未載故通考弗録也
  黄震黄氏日抄九十五卷
  震見史類
  陳淳北溪字義二卷
  淳字安卿號北溪龍溪人嘉定十年授廸功郎泉州安溪主簿未上而卒
  等謹案此編葢其門人清源王雋所録
  熊節性理羣書句解二十三卷
  節字端操建陽人官至通直郎知閩清縣事
  等謹案此編節所撰而熊剛大為之註剛大亦建陽人受業于蔡淵黄幹嘉定中登進士掌建安書院
  陳謨東宫備覽六卷
  謨字中行泉州永春人慶元進士累官校書郎兼實録院檢討官
  薛據孔子集語三卷
  據字叔容永嘉人官至浙東常平提舉
  張洪齊𤇸同編朱子讀書法四卷
  洪字伯大𤇸字充甫皆鄱陽人
  等謹案是書本朱子門人輔廣所輯鄱陽王氏復廣為後編洪與𤇸又因而補訂之
  家山圖書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錢曽讀書敏求記曰家山圖書晦庵私淑弟子之文
  伊川粹言二卷
  舊題張栻編
  等謹案宋濓潛溪集有此書䟦謂前序不著姓氏相傳為張南軒栻撰則明初尚不著栻之名此本當為後人據濓語補題也
  唐棣唐氏遺編四卷
  棣字彦思宜興人嘗受業于伊川程子
  等謹案是書乃棣與門人共記平日問答之語
  吴沆通言一卷
  沆見經類
  胡寅崇正辨三卷
  寅字明仲建安人安國弟淳之子宣和進士仕至徽猷閣直學士事蹟見宋史儒林傳
  童伯羽玉溪師傳一卷附録一卷
  伯羽字蜚卿甌寧人朱子門人
  李元綱聖門事業圖一卷
  元綱字國紀錢塘人孝宗時上庠生
  元綱自序畧曰大學之道必以致知為先予留心道學㡬三十載序為十圖共成一編以示同志葢欲咸知聖門事業之所在而不失趨向也
  王介序略曰國紀之學以存心飬性為本所造必欲至于通晝夜之道明屈伸之理而後已日就月將撰成十圖俾後學知所趨向又集内聖外王之道作言行編等書行世
  楊萬里庸言一卷
  萬里字廷秀吉水人紹興進士累官秘書監江東轉運使總領淮西江東朝議行鐵錢萬里不奉詔改贑州乞祠遂不復出萬里嘗自名其室曰誠齋光宗親書二字賜之後聞韓侂胄専權憂憤而卒諡文節
  家頤子家子一卷
  頤字飬正眉山人
  王佖紫陽宗㫖二十四卷
  佖東陽人
  浩齋語録二卷
  舊題過源撰
  等謹案是書卷末附源行實稱源字道源號浩齋臨川人其書可疑處甚多疑是後人偽託之作
  性理字訓一卷
  舊題程端蒙撰程若庸補輯端䝉字正思徳興人朱子門人淳熈七年鄉貢補太學生若庸字逹原休寧人咸淳四年進士嘗充武夷書院山長
  等謹案是書以四字為句規倣李瀚蒙求而不諧聲韻自古無此體裁疑亦後人所託名也
  蔡沈洪範皇極内外篇五卷
  沈字仲黙元定子事蹟見宋史儒林傳
  張行成皇極經世索隐二卷 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九卷 易通變四十卷 翼元十二卷
  行成字文饒一作子饒臨卭人官直徽猷閣知潼川府
  王柏研㡬圖一卷
  柏見經類
  鍾過皇極經書類要九卷
  過字益齋廬陵人
  祝泌觀物篇解五卷 皇極經世解起數訣一卷泌字子涇徳興人咸淳進士官饒州府三司提舉
  鮑雲龍天原發㣲五卷
  雲龍字景翔歙縣人景祐中鄉貢進士
  丁易東大衍索隱三卷
  易東見經類
  道南三先生遺書十一卷
  不著編輯名氏
  等謹案是書摘録楊時羅從彦李侗三家語録及雜著黄虞稷千頃堂書目載莆田宋端儀有道南三先生遺書疑即是編
  朱子文語纂編十四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書取朱子文集語類約略以類相從而不分門目前後亦無序䟦葢草創未完之本也
  
  張理易象圖説内篇三卷 外篇三卷
  理見經類
  程端禮讀書分年日程三卷
  端禮字敬叔號畏齋鄞縣人以薦為建平教諭遷台州路教授
  謝應芳辨惑編四卷附録一卷
  應芳見史類
  孫自强太極辨三卷
  自强㑹稽人
  許衡魯齋心法一卷
  衡見經類
  何中通書問一卷
  中見史類
  蘇天爵治世龜鑑一卷
  天爵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所採皆宋以前善政嘉言而大㫖歸于培養元氣其目凡六曰治體用人守令愛人為政而終之以止盜焉葢其時妖㓂自淮右延及江東正干戈俶擾之際末篇殆有深意也
  史伯璿管窺外篇二卷
  伯璿見經類
  王廣謀聖賢語論二卷
  廣謀里貫無攷
  
  成祖聖學心法四卷
  前有永樂七年御製序大指以唐文皇作帝範十二篇自比云
  明仁孝后内訓一卷
  前有永樂三年正月望日自序是書凡二十四篇曰徳性曰修身曰慎言曰謹行曰勤勵曰警戒曰節儉曰積善曰遷善曰崇聖訓曰景賢範曰事父母曰事君曰事舅姑曰奉祭祀曰母儀曰睦親曰慈㓜曰逮下曰待外戚永樂五年頒行天下
  性理大全七十卷
  永樂中胡廣等奉勅撰成祖製序頒行天下
  朱隱老皇極經世書説十八卷
  隱老字子方號灊峯豐城人大學士朱善之父
  張九韶理學類編八卷
  九韶字美和後以字行清江人元末累舉不仕洪武初以薦為縣學教諭遷國子助教改翰林編修致仕歸後復徴入校書書成遣還
  徐逹左顔子鼎編二卷
  逹左字良夫平江人元季遁跡鄧尉山洪武初起為建寧縣學訓導
  等謹案是書為髙陽所刪補并註陽嘉興人
  顧諒西村省己録二卷
  諒字希武號西村上虞人洪武中以薦為無錫縣教諭
  方孝孺雜誡一卷
  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天台人以薦召授漢中府學教授建文中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改文學博士燕王簒位抗節死事迹具明史本傳
  等謹案孝孺終明之世未列諡典乾隆四十一年
  諭㫖追録前代忠烈
  賜諡忠文
  何孟春家語註八卷
  孟春見史類
  曽承業編曾子全書三卷
  承業曽子六十二代孫序稱博士葢襲職之宗子也
  曹端太極圖說述解一卷 通書述觧二卷 西銘述觧一卷 夜行燭無卷數
  端字正夫澠池人永樂舉人官霍州學正後改蒲州事蹟見明史儒林傳
  本傳略曰端五嵗見河圖洛書即畫地質之父及長専性理務實踐而以静飬為要讀宋儒書歎曰道在是矣嘗言欲至于聖人之道須從太極上立根脚又曰為人須從志士勇士不忘上參取又曰孔顔之樂仁也孔子安仁而樂在其中顔淵不違仁而不改其樂程子令人自得之又曰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焉性即理也曰太極曰至誠曰至善曰大徳曰大中名不同而道則一初伊洛諸儒明道伊川後劉絢李籲輩身及二程之門至河南許衡洛陽姚樞講道蘇門北方之學者翕然宗之明興三十餘載而端倡明絶學論者推為明初理學之冠
  等謹案端以其父好釋氏乃採經傳格言切于日用者為夜行燭一書進之謂釋氏以空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虛為道非率性之道父從之其書分類編輯為目十有五
  趙邦清輯月川語録一卷
  邦清真寧人
  等謹案是編所載皆曹端講學之語端嘗作月川交暎圖擬太極學者稱月川先生
  薛瑄讀書録十卷續録十二卷 從政名言二卷 薛子道論一卷
  瑄字徳温河津人從魏希文范汝舟逰深于理學一本程朱永樂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入閣預機務贈禮部尚書諡文清崇祀孔廟
  瑄自識讀書録曰横渠張子云心中有所開即便劄記不思還塞之矣余讀書至心有所開隨即録之葢以備不思而還塞也若所見之是否則俟正於後之君子云
  等謹案瑄年譜宣宗宣徳元年服闋至都上章願就教職宣宗特擢為御史尋差監沅州銀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從政名言第二條稱吾居察院第四條稱余始自京師來湖南葢作于奉使沅州時也其道論所載皆自讀書録中摘出當是書賈别立此名以求售者耳
  尹直明良交泰録十八卷
  直見史類
  邱濬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 朱子學的二卷濬見經類
  黄畿皇極經世書傳八卷
  畿字宗大香山人佐之父也
  章懋楓山語録一卷
  懋字徳懋蘭溪人成化進士累官南亰禮部尚書諡文懿
  周琦東溪日談録十八卷
  琦字廷璽馬平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亰戸部員外郎
  胡居仁居業録十二卷
  居仁見經類
  楊亷序略曰正統間以理學為倡者薛文清一人而已近年乃得餘干胡敬齋所為居業録精確簡當其言粹然讀書録之外所見惟此耳亷聞敬齋嚴毅精苦力行不怠其議論實由涵養體騐得來非考索探討所致也
  等謹案别本有居業録類編三十一卷為陳鳳梧所輯凡分三十一類類為一卷鳳梧字文鳴廬陵人𢎞治進士官至右都御史廵撫應天
  蔡清性理要觧二卷
  清見經類
  蔡清虛齋三書無卷數
  等謹案是編以看太極圖改名太極圖說以看河圖洛書説改名河洛私見而増以艾庵宻箴五十條故曰三書為其裔孫廷魁所刋其名亦非清所自取也
  張詡白沙遺言纂要十卷
  詡字廷實南海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亰通政司左叅議嘗受業於陳獻章
  余祐文公先生經世大訓十六卷
  祐字子積鄱陽人𢎞治進士官至雲南布政使内召為太僕寺卿未及行又擢吏部侍郎未聞命而病卒
  顧璘近言一卷
  璘見史類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四
  經籍考
  子儒家下
  
  王守仁傳習録畧一卷
  守仁見史類
  黄宗羲曰先生反求諸心而得所性之覺曰致良知良知為知致良知即行也特與朱子之説不無牴牾而所極力表章者乃在象山遂疑先生或出於禪豈知致良知乃因明而誠以人合天之謂其去禪逺矣先生之言曰良知即獨知其與朱子牴牾處總在大學一書朱子之解大學也先格致而後誠意先生之解大學也即格致為誠意似有分合之異然所謂慎獨一闗因明致誠以進於聖人之道則一也先生門人徧天下自東廓先生而外諸君子其最著者其淵源分合之故亦略可觀云等謹案明史藝文志載王守仁傳習録四卷是本為曹溶學海類編所載不著何人所編要非其舊也
  羅欽順困知記二卷續記二卷附録一卷
  欽順字允升泰和人𢎞治癸丑進士第三官南京國子司業以忤劉瑾奪職後起為吏部尚書諡文莊事蹟見明史儒林傳
  本傳略曰時王守仁以心學立教欽順致書力辨其非嘗謂心之説混於禪學而不知有千里毫釐之謬為著困知記自號整菴
  林希元曰先生自叙為學云昔官京師逢一老僧漫問何由成佛渠亦漫答禪語云佛在庭前柏樹子精思逹旦恍然有得取證道歌讀之若合符節自以為至竒至妙天下之理莫或加焉後官南雍聖賢之書未嘗一日去手潛玩久之始知前所見者乃此心虚靈之妙而非性之理也自此研磨體認數十年用心甚苦年垂六十始了然有見於心性之真而確乎有以自信
  高攀龍曰先生於禪學尤極探討發其所以不同之故自唐以來排斥佛氏未有如是之明且悉者先生之功偉矣
  徐問讀書劄記八卷
  問字用中號養齋武進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户部尚書諡莊裕
  等謹案是書第五卷專闢陽明問嘗與羅欽順書言黄佐促成之
  崔銑士翼四卷 後渠庸言一卷
  銑見經類
  黄佐泰泉鄉禮七卷 庸言十二卷
  佐見經類
  王廷相慎言十三卷
  廷相字子衡儀封人𢎞治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程敏政心經附註四卷
  敏政見史類
  吕柟涇野子内篇二十七卷 周子抄釋三卷 張子抄釋六卷 二程子抄釋十卷 朱子抄釋二卷柟見經類
  黄宗羲曰闗學世有淵源皆以躬行禮教為本而涇野實集其成觀其出處言動無一不歸于道而心術隠㣲無毫髪可議卓然閔冉之徒無疑也異時陽明先生講良知之學本以重躬行而學者誤之反遺行而言知得先生尚行之旨以救之所謂一髪千鈞時先生講席幾與陽明中分其盛一時篤行之士争出其門
  陸深同異録二卷
  深見史類
  夏良勝中庸衍義十七卷
  良勝字于中南城人正徳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湛若水格物通一百卷 揚子折衷六卷 心性書無卷數遵道録八卷 甘泉新論一卷
  若水見經類
  等謹案若水格物通體例略倣大學衍義楊子折衷蓋闢宋儒楊簡之説心性書有圖有説復集心性通三十五章倣周子太極圖説通書之意其遵道録則所輯皆明道程子之説自序謂遵明道也
  劉陽論學要語一卷 洞語一卷 接善編一卷 人倫外史一卷
  陽字一舒安福人由舉人授碭山縣知縣官至監察御史
  等謹案是編舊總題曰劉兩峯集今從四庫全書之例分叙其目列于儒家類
  程曈閑闢録十卷
  曈見史類
  楊向春皇極經世心易發微八卷
  向春字體元號野厓普洱人
  熊宗立洪範九疇數解三卷
  宗立字道軒建陽人劉剡門人剡見經類
  韓邦竒洪範圖解二卷 苑洛語録六卷
  邦竒見經類
  胡纘宗願學編二卷 近取編二卷
  纘宗見史類
  王崇慶海樵子一卷
  崇慶見經類
  王蓂東石講學録十一卷 心學録四卷 大儒心學語録二十七卷
  蓂見史類
  戴金三難軒質正無卷數
  金字純夫漢陽人正徳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等謹案金以力行責已克終三者甚難因取以名軒而徴集同時士大夫所贈詩辭序記論説銘贊彚成是編
  陳琛正學編二卷
  琛見經類
  舒芬太極繹義一卷 通書繹義一卷
  芬見經類
  季本説理會編十五卷
  本見經類
  本自述畧曰學當以自然為宗警惕者自然之用戒慎恐懼未嘗致纎息之力有所恐懼便不得其正矣東廓云不警惕不足言自然而不警惕其失也蕩斯言可為破的
  聶豹困辨録八卷
  豹字文蔚號雙江永豐人正徳進士官至兵部尚書諡貞襄
  戴經燕居答述二卷
  經徳清人聶豹之門人也
  等謹案是編皆述豹講授之語
  薛侃研幾録無卷數
  侃見經類
  周海門曰薛中離歸田後逺遊浙江會羅念庵于青原書院已入羅浮講學于永福寺二十四年始還家門人記所聞曰研幾録
  等謹案是書乃侃門人鄭二極所編
  教英慎言集訓二卷
  英字子發清江人正徳進士官至河南布政使
  顧亮辨惑續編七卷附録二卷
  亮字寅仲長洲人正徳中况鍾知蘇州府嘗聘致幕中
  尤時熈擬學小記六卷續録一卷
  時熈字季美自號西川居士洛陽人嘉靖舉人官至户部主事
  等謹案時熈師事劉魁傳王守仁良知之學有所心得輒為筆記其壻李根并其雜著編次之
  王艮心齋約言一卷
  艮字汝止號心齋泰州人王守仁之門人
  艮自述略曰格物之物即物有本末之物身與國家天下一物也格者知身之為本而國家天下之為末反已是格物工夫故曰身安而天下國家可保也又曰道重則身重身重則道重以天地萬物依于身不以身依于天地萬物聖人復起不易斯言
  王棟一庵遺集二卷
  棟字隆吉號一庵泰州人艮從弟嘉靖中由歳貢生補江西南城訓導遷深州學正
  錢徳洪緒山會語二十五卷
  徳洪見史類
  曹煜東溪蔓語一卷
  煜浮梁人嘉靖丙戌進士
  唐順之諸儒語要二十卷
  順之見史類
  蔡靉洨濵語録二十卷
  靉字天章號洨濵寧晉人嘉靖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巡按河南靉少從韓邦竒湛若水遊其講學宗旨不出二家
  王文禄廉矩一卷
  文禄字世廉海鹽人嘉靖舉人
  等謹案是編凡十八章皆以訓廉為主
  蔣信道林諸集無卷數
  信字卿實號道林武陵人嘉靖進士官至貴州提學副使嘗師事王守仁湛若水
  等謹案是編乃其卜築桃岡時與諸弟子講學之書而其門人章評所刋者
  樊深西田語畧二十三卷續集二十九卷
  深見史類
  何祥識仁定性解註二卷
  祥字克齋内江人嘉靖舉人
  薛應旂方山紀述一卷 薛子庸語十二卷
  應旂見經類
  等謹案紀述乃其所鈔先正格言分上下二篇上篇皆論性命之理下篇則論治道也庸語乃其講學之語分二十四篇
  侯一元二谷讀書記二卷
  一元字舜舉樂清人嘉靖進士仕至江西布政使
  阮鶚禮要樂則二卷
  鶚桐城人嘉靖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
  陳建學蔀通辨十二卷
  建字廷肇東莞人嘉靖舉人官知信陽縣
  王諍大學衍義通略三十一卷
  諍號竹巖永嘉人嘉靖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
  孫丕揚格物圖一卷 論學篇一卷
  丕揚富平人嘉靖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諡恭介
  耿定向耿子庸言二卷
  定向見史類
  胡直胡子衡齊八卷
  直字正甫泰和人嘉靖進士官至福建按察使等謹案直之學出于歐陽徳及羅洪先故以王守仁為宗嘗與門人講學螺水上輯問答之語為是書
  魏時亮大儒學粹九卷
  時亮字敬吾南昌人嘉靖進士官至工部侍郎等謹案是書取周子二程子張子朱子及陸九淵薛瑄陳獻章王守仁九家之言人各為卷
  徐用檢三儒類要五卷
  用檢字克賢號魯源蘭谿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
  等謹案是書所謂三儒者薛瑄陳獻章王守仁也
  韓萬鍾性理三書圖解九卷
  萬鍾蘄州人
  等謹案是篇所云三書者易學啓䝉律吕新書洪範皇極内篇也
  李材見羅全書二十卷
  材字孟誠豐城人嘉靖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撫治鄖陽
  等謹案材患世之學者每朱王兩家格物致知之説争衡聚訟因揭修身為本一言以為孔曾宗傳而謂知止即知本又謂格物之功散見八條目中以朱子補傳為誤其學較姚江末𣲖為近實顧憲成頗稱之是編乃其講學之語材門人李復陽官無錫令時所輯
  方學漸心學宗四卷
  學漸見史類
  孔承倜日言一卷
  承倜字永冠曲阜人至聖先師六十代孫官至荆王府長史
  徐中性理圖説一卷
  中字成中番陽人
  俞邦時一書增刪四卷
  邦時號敬軒新昌人
  等謹案是編名一書者以一為本也本邦時所撰
  國朝康熈己卯吕夏音復增刪之故題曰一書增刪
  楊道會性理抄二十卷
  道會字惟中晉江人隆慶進士官至湖廣左布政使
  劉元卿諸儒學案八卷
  元卿見經類
  唐鶴徴憲世編六卷
  鶴徴見經類
  林昺羣書歸正集十卷
  昺號方塘鄞縣人隆慶中諸生
  等謹案此書為昺八十四歳時所作本四十二卷其從孫御史祖述刪為十卷仍分十六門
  吕坤呻吟語六卷 呻吟語摘二卷
  坤見經類
  等謹案坤呻吟語摘乃其晚年定本較初刋之本彌為簡要云
  范淶哤言十卷
  淶見史類
  汪應蛟中銓六卷
  應蛟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皆其講學之語以當日諸儒各立門户應蛟欲無所偏倚故以中銓為名云
  周汝登王門宗旨十四卷
  汝登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首載王守仁講學之語並其奏疏雜著詩文而以王良徐曰仁錢徳洪王畿之説次焉
  徐三重信古餘論八卷 庸齋日記八卷
  三重見史類
  鄒元標南臯語義合編四卷
  元標字爾瞻號南臯吉水人萬厯進士官至左都御史諡忠介
  等謹案是編乃其門人所輯以講學者為會語説經者為解義故總名曰語義合編
  趙仲全道學正宗十八卷
  仲全字梅峯涇縣人
  顧憲成小心齋劄記十六卷 顧端文公遺書三十七卷附年譜一卷
  憲成字叔時無錫人萬厯進士官至吏部文選司郎中削籍歸起南京光禄寺少卿移疾不赴卒于家崇禎初贈吏部右侍郎諡端文
  錢一本範衍十卷 黽記四卷
  一本見經類
  岳元聲聖學範圍圖無卷數
  元聲字之初號石帆嘉興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侍郎
  等謹案是書一名範圍教圖大旨以儒教統攝二氏
  王三極性理備要十二卷
  三極號少墩仙遊人
  高攀龍編二程節録四卷文集鈔一卷附録一卷攀龍見經類
  傅新徳南雍誡朂淺言一卷
  新徳字元明又字商盤定襄人萬厯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恪
  馮從吾馮子節要十一卷
  從吾見史類
  吳道南文華大訓箴解殘本三卷
  道南見史類
  方大鎮荷薪義八卷
  大鎮字君静桐城人萬厯進士官至大理寺少卿等謹案始大鎮殳學漸講學桐川大鎮追述殳訓及與同社諸人問答之語詮次成帙其大旨在闢良知之説于儒釋分别辨論極詳
  徐必逹周張全書二十二卷
  必逹見史類
  正䝉釋四卷
  舊題高攀龍集註徐必逹發明
  等謹案葉向高序此書乃必逹所自定非攀龍原本也
  潘士逹增訂論語外篇四卷
  士逹字在聞安吉州籍烏程人萬厯進士官至廣東提學僉事
  等謹案是書取諸子百家所載孔氏之言分類排纂倣論語二十篇之數盖因南昌李栻舊稿而增葺之
  王在晉龍沙學録六卷
  在晉見史類
  龍遇竒聖學啓闗臆説三卷
  遇竒字才卿號紫海吉安人萬厯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朱鴻經書孝語無卷數
  鴻字子漸仁和人萬厯間諸生
  劉宗周聖學宗要一卷 學言三卷 人譜一卷 人譜類記二卷 證人社要言一卷
  宗周見經類
  惲日初編劉子節要十四卷
  日初號遜庵武進人劉宗周門人
  王化振諸儒要語九卷
  化振字宇春滁州人萬厯舉人官户部主事周汝登之門人
  文翔鳯太㣲經二十卷
  翔鳯字天瑞三水人萬厯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
  吕維祺存古約言六卷
  維祺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凡十二篇大畧以朱子家禮為主並採擇諸家之言為條例註釋而以箴誡格言附後
  吳桂森真儒一脉無卷數
  桂森見經類
  鍾韶論語逸編三十一卷
  韶字牙臺海鹽人
  張信民印正稿六卷
  信民澠池人孟化鯉之門人
  等謹案信民傳姚江良知之學其門人馮奮庸等録其平日問答為是書
  辛全衡門芹一卷 經世碩畫三卷
  全字復元號天齋絳州人萬厯末貢生以特薦授知府未赴官而卒
  李經綸洪範皇極注四卷
  經綸見經類
  喬中和説疇一卷
  中和見經類
  賀時泰思聰録一卷 作師編一卷 人模様一卷時泰字叔交一字陽亨江夏人少為諸生以聾廢因自號聾人
  等謹案思聰録一書為其子大學士逢聖所編皆時泰平日講學之語
  王應昌傳習録論述參一卷
  應昌見史類
  章世純留書别集一卷
  世純見經類
  等謹案留書别集初名己未留周鍾序之張煒如以刋本未善因為編定先後考正標題訂為此本
  性理綜要二十二卷
  舊題詹淮輯陳仁錫訂正淮號柏山新安人仁錫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今審定為庸俗坊本又有性理標題彚要實即此書蓋坊賈改新名以求售者
  黄道周三易洞璣十六卷 榕壇問業十八卷
  道周見經類
  吳麟徴家誡要言一卷
  麟徴字來皇號磊軒海鹽人天啓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明亡殉節
  世祖章皇帝賜諡忠節
  等謹案是編皆其居官時寄訓子弟之書其子蕃昌摘録成帙蕃昌字仲木劉宗周門人
  喬可聘讀書劄記四卷
  可聘字君徴一字聖任寳應人天啓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林允昌弟經一卷 經史耨義二十二卷
  允昌見經類
  成勇消閒録十卷
  勇字仁有安樂人天啓進士官至南京監察御史崇禎中以劾楊嗣昌謫戌寧波衛福王時起為原官不赴被緇而終是編乃其講學之語
  張星顔子繹五卷
  星永城人崇禎進士官光禄寺署丞
  陳龍正程子詳本二十卷
  龍正見史類
  鍾人傑性理會通七十卷續編四十二卷
  人傑字瑞先錢塘人
  李公柱學脉正編五卷
  公柱初名松字子喬嘉善人崇禎進士官歙縣知縣
  沈壽民閑道録十六卷
  壽民字眉生號耕巖宣城人崇禎中行保舉法巡撫張國維以壽民應詔甫入都即劾楊嗣昌奪情熊文燦撫賊留中不報乃移疾歸
  王尹道學迴瀾八卷
  尹字莘民號覺齋安福人嘗從鄒元標高攀龍講學于首善書院會黨禍起乃歸里崇禎末大學士陳演欲薦之辭不就是編乃其門人所録大旨力闢心學辨陽儒隂釋之誤
  顧樞西疇日抄二卷
  樞字庸庵無錫人天啓舉人顧憲成之孫高攀龍之門人
  潘平格求仁録十卷
  平格字用微慈谿人
  陳士槐河圖發㣲無卷數
  士槐字植甫莆田人明季諸生
  張自勲卓庵心書四卷
  自勲見史類
  朱朝瑛罍庵雜述二卷
  朝瑛見經類
  孔子遺語一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易十三傳十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
  參兩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太極圖分解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道一編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宋先賢讀書法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性理羣書集覽七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温璜陸氏母訓一卷
  璜字寶忠烏程人崇禎進士官徽州府推官
  等謹案是編盖録其母陸氏之訓璜于明亡後殉節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烈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五
  經籍考
  子道家 法家
  宋史藝文志道家類一百二部三百五十七卷不著録者十三部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道家類五十六部二百六十七卷
  
  江遹沖虛至徳真經解八卷
  遹自署杭州州學内舍生
  等謹案是書乃遹所註列子其稱沖虛至徳真經者考唐書藝文志天寶元年詔號列子為沖虛真經又據晁公武讀書志宋景徳中加號至徳故有此名也
  朱子隂符經考異一卷
  朱子見史類
  葛長庚道徳寳章一卷
  長庚字白叟號白玉蟾又以其祖仕瓊而生别號海瓊子閩清人嘉定間封紫清真人
  夏元鼎陰符經講義四卷
  元鼎字宗禹自號雲峯散人永嘉人
  袁淑真隂符經集解三卷
  淑真官朝散郎行潭州長沙縣主簿
  俞琰隂符經註一卷
  琰見經類
  林希逸莊子口義十卷
  希逸見經類
  禇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㣲一百六卷
  伯秀杭州道士
  杜道堅文子纘義十二卷
  道堅字南谷當塗人武康計籌山昇元觀道士
  極没要𦂳一卷
  舊題公是先生撰
  等謹案公是先生宋劉敞也是書皆摭拾郭象莊子註語聨綴成文疑為好事者所依托以其為道家言故附載于宋時道家諸書之後
  
  劉處元隂符經註一卷
  處元道士重陽子王嚞七弟子之一也
  
  吳澄道徳真經註四卷
  澄見經類
  澄跋曰莊君平所傳章七十二諸家所傳章八十一然有不當分而分者定為六十八章上篇三十二章二千三百六十六字下篇三十六章二千九百二十六字凡五千二百九十二字
  
  宋濓龍門子凝道記二卷
  濓見史類
  陸西星南華經副墨八卷
  西星字長庚號方壺外史
  焦竑老子翼三卷 莊子翼八卷 莊子闕誤一卷附録一卷 隂符經解一卷
  竑見經類
  朱得之莊子通義十卷
  得之自號參元子烏程人一云靖江人
  方時化陰符質劑一卷
  時化見經類
  陶望齡解莊十二卷
  望齡字周望號石簣會稽人萬厯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諡文簡
  文徳翼讀莊小言一卷
  徳翼見史類
  方以智藥地炮莊九卷
  以智字密之桐城人崇禎進士官翰林院檢討
  朱孟嘗道徳經說奥二卷
  等謹案是書附刻朱翊□廣讌堂集後孟嘗當是字但未審即翊□作抑或其子孫所作也
  陳繼儒養生膚語一卷
  繼儒見史類
  朱清仁舎素子麈譚十卷
  清仁號懐白别號含素子黄州人流寓南昌為道士
  朱應鼎引年録二卷
  應鼎靖江人
  古今南華内篇講録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攝生要語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釋徳清觀老莊影響論一卷
  徳清字登印號憨山全椒人
  等謹案此外有隂符經三皇玉訣三卷金陵道人唐淳隂符經詮一卷姑射山太元子侯善淵隂符經註一卷許劍道人手刋古老子二卷其時代俱不可考附識于此
  右道家
  等謹案馬端臨經籍考仍班志之例輯法家而又于史類别立刑法一門蓋以法家者流義取信賞必罰如管韓諸子之書大㫖雖主嚴峻而法之所該自廣要不専論乎刑名至于刑制及明慎用刑之道則别詳于刑法門中固非複出也後世祖述管韓諸書者傳世甚少故宋史明史之藝文志俱不載法家今依馬氏之例續輯此門擇其有合者列焉他若宋之宋慈洗寃録元之王與無寃録明之呉訥祥刑要覽等書俱輯入史類刑法門不複見于此云
  
  劉績管子補註二十四卷
  績見經類
  朱長春序畧曰管子伯圖大要三事一曰法二曰財三曰兵但全書多雜大率偽作法如四維四順雜則為急礉必誅財如倉廪衣食乘馬雜則為朘削龍斷兵如七法幼官雜則為設詐權以竒故其書有春秋之文有戰國之文有秦先周末之文其體立辨自經言外内言十二外言十二短言區言十七雜篇十九輕重全于偽矣乃自尹知章初註蕪陋劉氏所定又甚畧往往多舛礙讀蓋寘輕重篇弗論庻其忠于管氏
  朱長春管子𣙜二十四卷
  長春字大復烏程人萬厯進士官刑部主事
  長春自序略曰嘗讀内外𫝊管氏行事畧具經國寄軍于農乃内匡多欲之君而四伐九㑹帖然大服意區區富强名法數術效不至是今詳攬幼官五行白心内業諸篇而後知管子原于道不與申韓同科特取徑小耳聖人所以病其器小病其任道之用小也故桓公王霸之交管子道法之交而其書則道法之雜也
  梅士享詮叙管子成書十五卷
  士享字伯獻宣城人
  門無子韓子迂評二十卷
  等謹案陳深序稱門無子俞姓吳郡人篤行君子
  法家裒集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蘇祐題辭稱從史陳永以是集見曰司籍潘智手録因命補綴付之梓則是編當為永所輯定
  右法家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六
  經籍考
  子雜家上雜學 雜攷
  等謹案馬端臨因班史之例立雜家一門其説則班固所稱雜家者流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在見王治之無不貫此雜家所長也要之漢以後名家墨家之屬絶少專書其有出入經史泛濫百家旁及乎名物象數之細者俱得以雜家目之馬氏所載不敵小説家之半南宋以來厥類滋多今從四庫全書例析而為六曰雜學曰雜攷曰雜説曰雜品曰雜纂曰雜編以次採輯如左
  宋史藝文志雜家類一百六十八部一千五百二十三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雜家類六十七部二千二百八十四卷宋
  崔敦禮芻言三卷
  敦禮本河北人南渡後與弟敦詩同登紹興進士官至諸王大小學教授居于溧陽
  子恕編心傳録三卷 日新録一卷
  恕張九成之甥
  等謹案此二書皆録張九成語
  倪思經鉏堂雜志八卷
  思見史類
  陳録善誘文一卷
  録自稱丹穴老人里貫無攷
  等謹案是編皆通俗勸善之言
  施清臣几上語一卷 枕上語一卷
  清臣號東洲淳祐間人自稱赤城散吏
  等謹案是書皆本二氏之㫖而以儒理附㑹之
  吳大有千古功名鏡十二卷拾遺一卷
  大有字勉道號松壑嵊縣人寶祐間遊太學率諸生上書言賈似道姦狀不報歸與林昉仇逺輩以文酒自娱元初辟為國子檢閲不赴
  等謹案是書分十五類皆闡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因果之説
  李元綱厚徳録四卷
  元綱見儒家類
  等謹案此録盛陳果報兼述神怪
  李昌齡樂善録二卷
  昌齡里貫無攷
  等謹案是書大㫖皆談罪福因果所記宋事居多
  何坦西疇常言一卷
  坦旴江人
  李之彦東谷所見一卷
  之彦號東谷永嘉人
  樂庵遺書四卷
  舊題李衡撰其門人龔昱編衡見經類昱字立道崑山人
  等謹案是書所言大抵與隆萬間心學相合當是姚江末流偽託之作
  樵談一卷
  舊題許棐撰棐字忱父號梅屋海鹽人
  等謹案是編皆勸戒之言然詞氣如出屠隆陳繼儒一輩人口殊不類宋人之作
  
  李純甫鳴道集説一卷
  純甫字之純宏州襄陵人承安中登進士前後三入翰林正大末出倅坊州未赴改京兆府判官卒于南京
  
  敖□中説三卷
  □古文淵字其爵里無考
  等謹案是書大㫖本乎圖書而雜以佛老
  劉君賢學問要編六卷
  君賢字文定㤗和人元末兵亂依母族袁氏於雩昌遂冒姓袁
  華悰韡慮得集四卷附録二卷
  悰韡字公愷號貞固處士無錫人入明後不仕而終等謹案是編乃其詒訓子孫之書附録二卷則詩文雜著也
  
  劉基郁離子二卷
  基見史類
  徐一䕫序略曰郁離者離為火文明之象言用之則其文郁郁然為盛世文明之治也
  王禕青巖叢録一卷 巵辭一卷
  禕見史類
  蘇伯衡空同子瞽説一卷
  伯衡字平仲金華人本宋蘇轍之裔以轍子遲守婺州因家于婺元末貢于鄉洪武初徴入禮賢館仕至處州教授
  等謹案李夢陽亦著空同子與此同名實兩書也
  王逹筆疇二卷
  逹字逹善號耐軒居士無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人洪武中以明經薦為縣學訓導再遷國子助教永樂初擢翰林編修官至侍讀學士
  唐順之曰是書大率稱引老莊然而古先所以厚施薄責懲忿窒慾之緒言亦往往而在也
  黎久之黎子雜釋一卷
  久之字未齋臨川人官髙安縣知縣
  等謹案是書雜舉竒怪之事推求其理詞極辨博而大㫖仍歸于神怪末綴論文二條皆務反舊説以示新竒云
  岳正類博雜言一卷
  正字季方號䝉泉漷縣人正統戊辰進士第一由編修改修撰天順中入閣預機事以謀去石享曹吉祥不成謫欽州同知後逮繫枤戍肅州憲宗立復本官留侍經筵又以忤大學士李賢出為興化府知府嘉靖初追贈太常寺卿謚文肅
  等謹案是書雜論隂陽五行及醫卜星算之説中間論大衍之數及皇極經世之數亦頗有發明明史藝文志作二卷今已編入正類博稿中此本乃曹溶學海類編中所收僅存六頁非其全也
  胡澄警時新録一卷
  澄字景髙臨川人
  等謹案是書凡五十篇篇有標題皆警戒下愚之語
  桑悦桑子庸言一卷
  悦字民懌常熟人成化舉人官至栁州府通判
  祝允明祝子罪知七卷 浮物一卷 讀書筆記一卷允明見史類
  王宏山志曰祝枝山狂士也著祝子罪知録其舉刺予奪言人之所不敢言刻而戾僻而肆蓋學禪之弊乃知屠隆李贄之徒其議論亦有所自非一日矣
  等謹案允明浮物一編取韓愈文浮物也氣猶水也之義命名亦皆務為新竒之論甚至以詩三百篇春秋二萬言為聖人之煩可謂放言無忌惟讀書筆記一編言頗近理葢其少時作也
  李夢陽空同子一卷
  夢陽字獻吉慶陽人徙扶溝𢎞治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副使
  空同子纂一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書取李夢陽空同子毎篇摘抄十之三四載曹溶學海類編
  王俊濯舊稿一卷
  俊字機翁戈陽人𢎞治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諡文莊
  王廷相雅述二卷
  廷相見儒家類
  何景明大復論一卷
  景明見史類
  鄭善夫經世要談一卷
  善夫字繼之閩縣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吏部騐封司郎中
  顧應祥惜隂録十二卷
  應祥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前數卷論理論學諸篇皆主良知之説
  薛蕙西原遺書二卷 約言無卷數
  蕙字君采亳州人𢎞治進士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
  錢琦錢子測語二卷
  琦字公良海鹽人正徳進士官至思南府知府
  陳相百感録一卷
  相字汝弼號古埜道人懐寧人前有正徳庚午曽漢序稱其年四十貢成均歴司封
  等謹案是書倣莊子寓言多假蟲魚鳥獸以寄其意
  陳沂拘虛晤言二卷
  沂見史類
  王文禄竹下寤言二卷 海沂子五卷
  文禄見儒家類
  唐樞宋學商求一卷附録一卷 疑誼偶述一卷 一庵雜問録一卷 嘉禾問録一卷 轄圜窩雜著一卷酬物難一卷 咨言一卷 景行館論一卷 積承
  録一卷 一庵語録一卷 因領録一卷
  樞見經類
  等謹案樞書大㫖宗王守仁之緒論專以闡明心學而多渉禪理内如一庵雜問録因領録二編語意率援儒入墨尤為誕謾不經積承録乃其門人吳思誠所編一庵語録其壻陸稃所編因領録則其壻吳允恭所編也
  張純存愚録一卷
  純永嘉人嘉靖舉人官至南康府知府
  皇甫汸百泉子緒論一卷
  汸字子循長洲人嘉靖進士官至雲南按察司僉事等謹案是書凡八篇一曰原墨二曰罪言三曰非俗四曰詭士五曰刺飲六曰慨禮七曰詒戚八曰知難皆為時弊而發其詆臺諌惡習甚至
  沈愷夜燈管測二卷
  愷字舜臣號鳯峯華亭人嘉靖進士官至湖廣布政司右參政
  等謹案是書乃愷為寧波知府防倭海上時所作凡一百篇借事寓言以示勸戒大致規摹郁離子
  羅洪先冬逰記一卷
  洪先字逹夫吉水人嘉靖己丑進士第一官至賛善隆慶初贈太常寺少卿諡文恭
  蔡羽太藪外史一卷
  羽字九逹自號林屋山人又稱左虛子吳縣人由國子生授翰林院孔目
  黄省曽擬詩外傳一卷 客問一卷
  省曽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擬詩外傳雜論治亂之理凡三十條毎條引詩二句全仿韓嬰詩外傳之例客問凡十五則前四則論隂陽象緯後十一則論人事
  鄧球閒適劇談五卷
  球自號三吾寄漫子祁陽人嘉靖進士官至銅仁府知府
  陸樹聲汲古叢語一卷 病榻寤言一卷 耄餘雜識一卷
  樹聲字與吉號平泉華亭人嘉靖辛丑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尚書諡文定
  陳綘金罍子四十四卷
  綘字用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上虞人嘉靖進士官至太僕寺卿
  等謹案是書本名山堂隨鈔陶望齡為刪汰之改題今名以所居有金罍山也
  張鍊經濟録二卷
  鍊字伯純武功人嘉靖進士官至湖廣按察司僉事
  周思兼學道記言五卷 事行紀略一卷
  思兼字叔夜華亭人嘉靖進士官至湖廣按察司僉事遷廣西提學副使未上而卒
  等謹案是編葢語録之類末附補遺家訓遺語各數則又彚録碑版傳志等文為事行紀略皆其子紹元紹節所増輯也
  李豫亨推篷寤語九卷餘録一卷 三事遡真一卷豫亨字元薦松江人
  等謹案豫亨自序其推篷寤語謂舟之無所見者篷蔽之人之懵所知者寐障之此書欲啟昔之寐為今之覺故曰推篷寤語至三事遡真一編則以有生所必需者衣食居處三事因為原其所由始及古今成行可為世則者綴于篇
  來知徳瞿塘日録十二卷
  知徳見經類
  羅汝芳一貫編四卷 近溪子明道録八卷 㑹語續録二卷 識仁編二卷
  汝芳見經類
  等謹案識仁編二卷為其門人楊起元所編葢取程子為學須先識仁之語
  鄭曉古言二卷
  曉見經類
  等謹案是編議論偏僻多不近理如以曲學阿世之公孫宏為勝司馬光以聚歛誤國之王安石為逺過韓范富歐甚至謂堯舜非生知安行大率務為新竒之説而顛倒是非有所不顧又謂佛言空道家言虛儒言太極只一箇空圈為學祗要還此本體謂吾儒格致誠正與佛老無甚異所見如此其學術槩可知矣至于以竹書紀年所載伊尹事誤為逸周書以大禹謨為今文尚書之類援據訛舛抑其小疵也
  張翀渾然子一卷
  翀字子儀栁州衛籍馬平人嘉靖進士授刑部主事以疏劾嚴嵩下詔獄謫戍都勻隆慶初起為吏部主事官至刑部右侍郎
  等謹案是書凡十八篇篇各標題皆設為主客問答旁引曲證以推明事物之理大抵規仿劉基郁離子
  王世懋經子臆解一卷 望崖録二卷 澹思子一卷世懋見史類
  周宏祖内外篇二卷
  宏祖字少魯麻城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等謹案是編内篇所論皆性命道徳事物多本于老莊之指外篇則自天文地理以至錢穀甲兵皆有論亦祗略渉籓籬而已
  沈鯉文雅社約一卷附録一卷
  鯉字仲化歸徳人嘉靖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端等謹案鯉里中有文雅臺相傳即矍相之圃鯉與里人修舉社飲之禮以禮法相約凡書劄宴㑹稱呼揖讓交際冠服閑家御下田宅器用勸義明㣲冠婚喪祭身檢心檢十六條附録社倉約義學約族田約勸施迂談垂涕衷言鄉射約篤親㑹墓享儀沈氏祠堂生忌單女訓約言十篇明史稱鯉念時侈因稽典制自冠婚喪祭以及酬酢徃來率定為中制頒示天下葢去奢崇儉鯉之本志此書猶是意也
  趙台鼎脉望八卷
  台鼎字長元自號丹華洞主内江人大學士貞吉子
  袁衷等庭幃雜録二卷
  衷嘉善人父彦坡生五子長即衷次曰襄曰裳曰表曰衮表嘗舉于鄉衮游文徴明之門能以文學世其家衷等録其父母之訓而錢曉為之刪定云
  袁士瑜海蠡編二卷
  士瑜號七澤公安人即宗道宏道中道之父
  等謹案是書大㫖以儒釋二家同源異派或援釋疏孔或證孔于釋謂濓洛諸儒于聖人書詮釋妙暢如樽注海是編如蠡注海故名海蠡編其釋明徳謂即是良知釋止至善謂住于善亦非至善皆本釋氏之虛寂與無善無惡之說而衍之葢沿姚江之末流而變本加厲者耳
  嚴堯黻槐亭漫録無卷數
  堯黻字汝儀號槐亭朝邑人官房縣主簿
  等謹案是書凡十一篇曰明元曰太極曰天文曰地理曰時令曰人物曰性命曰鬼神曰文史曰雜著曰拒邪
  胡衮東水質疑六卷
  衮字補之自號味菜山人鄱陽人嘉靖中官台州教授東水者其所居也
  等謹案是書前四卷皆史論起周訖宋後二卷皆讀書題記自左傳國語暨諸子集起周訖眀
  朱得之宵練匣十卷
  得之見道家類
  等謹案是書凡分三編曰稽山承語紀其聞于師者也曰烹芹漫語紀其聞于友者也曰印古心語紀其騐于經典而有得于心者也皆提唱心學陽儒隂釋之言
  陳于陛意見一卷
  于陛字元忠南充人大學士以勤之子隆慶進士官亦至大學士
  蔣以忠藝圃琳瑯四卷
  以忠字孝甫常熟人隆慶進士官至廣平府知府等謹案是書因何景明大復論門目太狹推而廣之自從化至殖業凡八十二篇所論皆類集古人成語而以已意聫絡之詞多排偶大致與類書相似
  于慎行筆麈十八卷
  慎行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分三十五類所紀皆明代典故亦頗及雜説
  管志道問辨牘四卷續問辨牘四卷 從先維俗議五卷
  志道見經類
  趙鴻賜無甚髙論七卷
  鴻賜字承元相城人嘉靖中副都御史釴之子
  周宏禴何之子一卷
  宏禴字元孚麻城人萬歴進士官至尚寶司少卿
  屠隆鴻苞四十八卷
  隆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所言放誕而駁雜葢李贄之流亞也
  楊起元證學編四卷附證學論䇿一卷
  起元字貞復廣東歸善人萬厯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諡文懿
  等謹案是編大抵講學之語其論佛仙有逹摩西來單傳直指儒生學士從此悟入然後稍接孔脉云云援儒入墨誣誕甚矣
  張恒因明子無卷數
  恒字伯常嘉定人萬厯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等謹案是書于儒釋之辨言之甚力屢提幽明二義以佛法為幽教聖道為明教因明二字謂此
  馮渠進修録三卷
  渠字謙川江西新城人萬厯進士
  等謹案是書分二十篇全規仿論語之文
  程徳良三一子無卷數
  徳良字凝之號雲連雲夢人萬歴進士官崇信縣知縣等謹案是書凡三篇以立徳立功立言為序大㫖欲合儒釋為一耳
  詹在泮㣲言四卷附説書隨筆一卷
  在泮字定齋衢州人萬厯進士
  等謹案是編雜輯明代講學語録其説書隨筆則在泮自著總不外乎借禪言以闡儒理也
  吳應賔宗一聖論二卷
  應賔字尚之桐城人萬厯進士官翰林院編修等謹案是書闡發性命多入禪宗
  袁黄祈嗣真詮無卷數
  黄見史類
  焦竑支談三卷 焦弱侯問答一卷
  竑見經類
  等謹案支談主于三教歸一問荅為潘曽紘所編率妄誕之語
  吳炯叢語十二卷
  炯字晉明華亭人萬厯進士官杭州府推官
  祝世禄環碧齋小言一卷
  世禄字無功江西徳興人萬厯進士官至尚寶司卿等謹案是書統以禪門之説附合儒理
  郝敬時習新知六卷
  敬見經類
  曽偉芳西行草一卷
  偉芳字君彦號滄巖惠安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武選司員外郎謫賔州州判天啟中贈布政司使叅議等謹案是書皆其雜著之文大要以王守仁之學為主
  賀應保傳家迂言一卷 迂議一卷 迂億四卷應保字宏任號正予永新人
  曹于汴共發編四卷
  于汴字自梁安邑人萬厯進士官至左都御史等謹案是編乃其與門人問答語持論多□老氏之指
  陳伯友盡心編一卷 證語二卷 海鷗居日識二卷伯友字中怡濟寧州人萬厯進士官至太常寺卿等謹案其説大抵沿良知之學而參入禪機
  葉秉敬寅陽十二論二卷
  秉敬見經類
  等謹案是編分十二篇曰太極曰仁孝曰性善曰工夫曰勉强曰學問曰資質曰知行曰理欲曰好惡曰零總曰獨並其說喜為新竒而於理殊多未愜也
  戴君恩剰言十四卷
  君恩字忠甫澧州人萬厯進士官至四川兵備副使等謹案是編乃其家居所著其學出于姚江至謂孔子近禪孟子近道尤為荒誕云
  張後覺宏山集四卷
  後覺字志仁號宏山茌平人官華隂縣訓導
  等謹案後覺嘗受業於尤時熈其學源出姚江推闡彌深彌墮禪趣其第一卷教言第二卷語録皆門人趙維新所編書中動稱顔山農宗㫖可見
  趙維新感述録六卷續録四卷
  維新字素衷茌平人官長山縣教諭
  等謹案此二録即感其師張後覺之言而述之故曰感述
  曽大竒治平言二卷
  大竒字端甫㤗和人
  等謹案明神宗之末庶事叢脞大竒是書略仿賈誼新書而文格則多近蘇氏策論
  周士元論學緒言六卷
  士元字志尹吉水人
  等謹案是書首載鄒元標序葢萬厯時人也其論學大抵以陳獻章王守仁為宗而立論多墮于空虛云
  林兆恩林子全集四十卷
  兆恩字懋勛號龍江又號子谷子又稱三教先生莆田人
  屠本畯韋弦無卷數
  本畯字田叔鄞縣人以䕃入仕官至福建鹽運同知等謹案是書大㫖以性情嗜慾之偏為疾病以清浄忍耐之法為醫藥後視履一篇亦謹身寡過之意
  竇文照紀聞類編四卷
  文照字子明秀水人萬厯中官光禄寺典簿
  等謹案是書毎卷分六類亦格言之流朱國祚跋稱其孝行葢以人重之也
  周伯耕虞精集八卷
  伯耕字更生莆田人
  等謹案是書名虞精者葢取虞人獵百禽之精語大率鎔鑄故事以成文欲以博麗見長而襞積之㾗未化也
  王貞善王氏二書選要十一卷
  貞善字如性㤗和人
  等謹案是編為鄒元標選定書名亦元標所題凡静談五卷前四卷皆其語録第五卷附雜文五篇其持論宗陸九淵又讀史法戒六卷前三卷為法言後三卷為戒言皆紀古人言行之有闗勸懲者
  朱健蒼崖子無卷數
  健字子强進賢人天啟舉人
  等謹案是書凡十篇篇有標目皆題曰内篇據其弟徽序所稱則尚有外篇也
  張復㸑下語二卷
  復字子逺休寧人
  等謹案是書毎條俱以偶語聫比成文頗似格言而多雜以委卷之語
  姚張斌尚絅小語三卷
  張斌號尚絅亦號絅生金谿人天啟進士
  陳其徳垂訓樸語一卷
  其徳字太華桐鄉人
  等謹案其徳自序稱苜蓿多年當是曽為學官是書皆勸善格言附以遺詩十首
  陳繼儒狂夫之言三卷續狂夫之言二卷 安得長者言一卷
  繼儒見史類
  楊觀光睿養圖説無卷數
  觀光招逺人崇禎進士官至少詹事
  等謹案是書乃觀光為贊善時所進以唐六典載東宫官制贊善掌善掌侍從翼養之事故以睿養之道演為三圖一曰養性圖二曰養氣圖三曰養體圖毎圖各係以説
  毛元淳尋樂編一卷
  元淳字還樸一字嬰中松陽人崇禎時嵗貢生
  董漢策補計然子一卷
  漢策字偉儒烏程人
  等謹案是書成于崇禎壬子雜取左國吳越春秋諸書為之凡四十篇又叙畧一篇大㫖以勾踐之復伯起衰激怠事在人自為之自云釋憤之作是也
  沈大洽蔬齋厞語四卷
  大洽號愚公又號雲樵杭州人
  賀貽孫激書無卷數
  貽孫見經類
  王化隆真如子醒言九卷
  化隆自號真如子廣漢人由貢生官主簿
  等謹案是書分九篇文頗博麗閎肆規仿淮南子
  魏大成養生弗佛二論一卷
  大成字時夫栢鄉人
  聼心齋客問一卷
  舊題廬山山人萬尚父撰履貫無攷
  文園漫語一卷
  舊題程希堯撰里貫無考
  王清一化書新聲無卷數
  自序稱先天風雷侍者又有大衆推充都管云云葢道士也
  等謹案是書取譚峭化書按節分章各為註釋
  枕流日劄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明季心學盛行未流之𡚁淪于異説西人慧黠因摭佛經而變幻之或兼剽儒家道家之詞而又舉所謂三教者全排之夸詐乖謬實為異端之尤惟其推測天文製作器用亦有專長無不可取
  聖朝節録其枝能而禁傳其學術具存深意歐羅巴人所撰各書如利瑪竇辨學遺牘之類其大㫖皆以闡發彼教兹不附録于雜學類者以其為
  功令所禁即當屏之經籍外云
  以上雜學
  
  黄伯思東觀餘論二卷
  伯思字長睿號霄賔又自號雲林子昭武人政和中官至秘書郎
  趙叔問肯綮録一卷
  叔問自號西隱老人魏王廷羙之裔
  朱翌猗覺寮雜記二卷
  翌字新仲號𤅬山居士舒州人政和中登進士第南渡後官中書舍人
  張淏雲谷雜記四卷
  淏見史類
  姚寛西溪叢語三卷
  寛字令威嵊縣人仕至權尚書户部員外郎樞宻院編修官
  王觀國學林十卷
  觀國字用賔長沙人紹興時官左承務郎知汀州寧化縣
  髙似孫緯畧十二卷
  似孫見史類
  袁文甕牖閒評八卷
  文字質甫鄞人燮之父
  龔頥正芥隱筆記一卷
  頥正字養正處州遂昌人光宗時為國史院檢討官
  孫奕示兒編二十三卷
  奕字季昭號履齋廬陵人寧宗時嘗官侍從
  劉昌詩蘆浦筆記十卷
  昌詩字興伯江西清江人寧宗進士嘉定間嘗為縣今
  王楙野客叢書三十卷附野老記聞一卷
  楙字勉夫長洲人養母不仕惟杜門著述當時稱為講書君
  邢凱坦齋通編一卷
  凱爵里無攷
  葉大慶考古質疑六卷
  大慶字榮甫以詞賦知名嘗官建州學教授
  魏了翁經外雜抄二卷 古今考一卷 正朔考一卷讀書雜抄二卷
  了翁見經類
  陳叔方頴川小語二卷
  等謹案是書散見永樂大典中但題為陳叔方撰攷宋時有陳昉字叔方號節齋温州平陽人累官吏部尚書端明殿學士諡清惠又元時有隱士陳植亦字叔方今攷是書無一語及元事當是陳昉無疑
  趙與旹賔退録十卷
  與旹字行之藝祖七世孫也官麗水丞
  史繩祖學齋佔畢四卷
  繩祖字慶長眉山人受業于魏了翁之門官朝請大夫直煥章閣
  趙升朝野類要五卷
  升字向辰仕履無攷
  王應麟困學紀聞二十卷
  應麟見經類
  羅壁識遺十卷
  壁字子蒼號黙耕新安人
  愛日齋叢抄五卷
  等謹案是書據陶宗儀説郛題宋葉某撰名字無攷
  
  方回續古今考三十七卷
  回字萬里號虛谷宋末知嚴州入元為建徳路總管等謹案是書蓋續魏了翁之古今考也了翁書見前
  黄潛日損齋筆記一卷
  溍字晉卿金華人延祐進士厯官翰林侍講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同知經筵事諡文獻
  
  楊慎丹鉛餘録十七卷續録十二卷摘録十三卷摠録二十七卷
  慎見經類
  周洪謨箐齋讀書録二卷
  洪謨見史類
  陳霆兩山墨談十八卷
  霆見史類
  朱承爵灼薪劇談二卷
  承爵字子儋里貫無考
  趙釴古今原始十四卷
  釴字子舉一字鼎卿桐城人嘉靖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
  林有望史綱疑辨四卷
  有望字未軒桐城人嘉靖進士官至四川按察司僉事
  陳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千古辨疑七卷
  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字南衡天台人嘉靖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
  王世懋讀史訂疑一卷
  世懋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乃其攷證之文雖以讀史訂疑為名而所言不必皆史事如鴻臚澗毗山龍魚水則紏明一統志疎漏鍾離令嫁前令女事則論自警編之失至于玉蘭花一條直農家圃史中語於史益為無渉葢本筆記之流而强立讀史之目者也
  黄溥簡籍遺聞二卷
  溥鄞縣人仕履無攷
  周夢暘常談考誤四卷
  夢暘見史類
  張鼎思瑯琊曼衍四卷
  鼎思字慎吾安陽人萬厯進士
  鄭明選粃言四卷
  明選字侯升歸安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刑科給事中
  王宇升庵新語四卷
  宇字未啓閩縣人萬厯進士官至山東提學參議是編抄撮丹鉛諸録之什一故曰升庵新語
  陳耀文正楊四卷 學林就正四卷
  耀文見經類
  等謹案正楊凡一百五十條皆紏楊慎之譌其學林就正則聚諸駁雜異説詆呵聖賢乖刺處正復不少也
  張萱疑耀七卷
  萱廣東人官户部郎中
  王一槐玉唾壺二卷
  一槐錢塘人萬歴末官臨淄縣知縣
  錢希言戲瑕二卷
  希言字簡棲吳縣諸生
  陳懋仁析酲漫録六卷
  懋仁見史類
  鄧伯羔藝彀三卷彀補一卷
  伯羔見經類
  徐𤊹筆精八卷
  𤊹見史類
  張存紳雅俗稽言四十卷
  存紳字叔行號見其華容人天啟中由貢生官蒲圻縣訓導
  陳良儒讀書考定三十卷
  良儒字穉修湖北人崇禎中由廕生官光禄寺典簿
  方以智通雅五十二卷
  以智見道家類
  周嬰巵林十一卷
  嬰字方叔莆田人崇禎十四年以貢入京特授上猶知縣
  胡爌拾遺録無卷數
  爌字闇翁南昌人
  周祈名義考十二卷
  祈蘄州人
  吕毖事物初略三十四卷
  毖字貞九吳縣人
  俗語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緯略類編三十五卷
  不著撰人名氏
  稗乗四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以上雜攷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六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七
  經籍考
  子雜𡧘中雜説 雜品
  
  龔鼎臣東原録一卷
  鼎臣字輔之鄆州須城人景祐進士歴官諫議大夫京東東路安撫使知青州改大中大夫提舉亳州大清宫以正議大夫致仕
  試筆一卷
  舊題歐陽修撰
  等謹案是書盖襍集其手書墨跡録而成編
  龎元美文昌雜録七卷
  元美字懋賢單州人丞相籍之子官至朝散大夫等謹案元豐壬戍元美官主客郎中在省四年時官制初行所記朝廷典故為多通典載尚書省為文昌天府故以名書
  沈括補筆談二卷續筆談二卷
  括字存中錢塘人寄籍呉縣嘉祐進士熈寧中官至翰林學士龍圖閣待制坐議城永樂事謫筠州圑練副使後復光禄寺少卿分司南京卜居潤州以終等謹案沈括夢溪筆談二十六卷已見馬端臨通考其補續二種未載今應續録
  仇池筆記二卷
  舊題蘇軾撰
  等謹案是書攷係後人輯本非軾手定
  楊延齡楊公筆録一卷
  延齡官至朝奉郎里居無攷
  吕希哲吕氏雜記二卷
  希哲字原明先世萊州人後家夀州分著之子也初以父䕃得官徽宗時厯知相邢二州罷奉宫祠羈寓淮泗間以卒
  章申公九事一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書葢從章惇墨跡中録出者
  汪若海麟書一卷
  若海號東叟歙縣人靖康中為太學生建炎中官至直秘閣知江州事
  馬永卿嬾真子五卷
  永卿字大年揚州人流寓鉛山登大觀進士累官夏縣令
  呉炯五總志一卷
  炯里居無考紹興時嘗為樞密院編修官浙西提舉
  吕本中紫薇雜説一卷
  本中夀州人始以曽祖公著遺表恩授承務郎累遷直秘閣紹興中賜進士出身官至太常少卿兼侍講權直學士院以草趙鼎遷僕射制忤秦檜檜風御史蕭振劾罷奉祠卒諡文清
  等謹案是書名紫薇雜説者以本中嘗官中書舍人故也又當時學者稱為東萊先生舊本遂誤題吕祖謙撰今據趙希弁讀書志訂正
  員興宗辨言一卷
  興宗見史類
  張邦基墨莊漫録四卷
  邦基字子賢髙郵人
  沈作喆寓簡十卷
  作喆字明逺號寓山湖州人紹興進士以左奉議郎為江西漕司幹官
  蘇籀欒城遺言一卷
  籀字仲滋眉州人轍之孫遲之子也南渡後居婺州官至監丞
  等謹案籀年十餘歳時侍轍於潁昌自後凡九年未嘗去側因録其所聞可追記者若干語以示子孫故曰遺言
  李如箎東園叢説三卷
  如箎字季牖崇徳人少㳺上庠晚以特科官桐鄉丞
  呉箕常談一卷
  箕字嗣之新安人乾道進士授仁和主簿歴知當塗縣為趙汝愚所重召主審察尋卒
  謝采伯密齋筆記五卷續記一卷
  采伯字元若台州臨海人宰相深甫之子理宗后謝氏之伯叔行也嘉泰進士歴知廣徳軍湖州累遷大理寺正
  費衮梁谿漫志十卷
  衮字補之無錫人
  等謹案衮事跡罕見攷禮部韻略條例載有寜宗開禧元年國子監發解進士費衮論韻略經弦二字劄子一篇當即其人
  韓淲澗泉日記三卷
  淲字仲止號澗泉世居開封南渡後其父流寓信州因𨽻籍上饒
  等謹案宋史無淲傳仕履無攷惟戴復古石屏集有挽韓仲止詩云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隱居溪上宅清酌澗中泉慷慨商時事淒涼絶筆篇三篇遺稿在當並史書𫝊知淲盖坎坷退居賫志以殁之士也
  岳珂愧郯録十五卷
  珂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名愧郯者取春秋左氏傳郯子來朝事言通知掌故有愧古人也
  儲泳祛疑説一卷
  泳字文卿號華谷僑居華亭工于吟咏
  羅大經鶴林玉露十六卷
  大經字景綸廬陵人登進士第嘗官嶺南
  張端義貴耳集一卷二集一卷三集一卷
  端義字正夫號荃翁鄭州人居于蘇州端平中應詔三上書坐妄言韶州安置
  俞文豹吹劒録一卷吹劒録外集一卷
  文豹字文蔚括蒼人
  等謹案吹劒録持論偏駮多不中理外集晚年所作言頗醇正
  車若水脚氣集二卷
  若水字清臣號玉峯山民黄巖人
  俞成螢雪叢説二卷
  成字元徳東陽人
  呉枋宜齋野乗一卷
  枋字木方江隂人
  等謹案是書雖以野乗為名多涉攷證
  陳郁蔵一話腴四卷
  郁字仲文號蔵一臨川人理宗朝充緝熈殿應制又充東官講堂掌書
  俞徳鄰佩韋齋輯聞四卷
  徳鄰字宗大號太迂山人永嘉人徙居京口咸淳進士宋亡不仕遯跡以終
  俞琰書齋夜話四卷
  琰見經類
  周密齊東野語二十卷 志雅堂雜鈔一卷
  密見史類
  等謹案齊東野語中考正古義皆極典核而所記南宋舊事為多密本濟南人其曽祖扈從南渡因家呉興之弁山自號弁陽老人然其志終不忘鄉國故自序中述其父之言謂身雖居呉心未嘗一飯不在齊而密亦自署歴山書中又自署華不注山人書以齊東野語為名從父志也志雅堂雜鈔則與其所作雲煙過眼録癸辛雜識諸書互相出入而詳畧稍殊疑為初記之稿本經後人裒綴而成者耳
  碧湖雜記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陶宗儀説郛題曰宋謝枋得撰然宋志及諸家書目皆不載書僅八條殆非完本
  袖中錦一卷
  舊本題宋太平老人撰不著名氏
  衍約説十三篇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盖家誡世範之流
  
  鮮于樞困學齋雜録一卷
  樞字伯機漁陽人官太常寺典簿
  劉壎隱居通議三十一卷
  壎字起潛南豐人至大時為南劔州學官
  白珽湛淵静語二卷
  珽字廷玉錢唐人仕至蘭谿州判官
  李冶敬齋古今黈八卷
  冶字仁卿號敬齋真定欒城人金末登進士第辟知鈞州金亡後家於元氏世祖屢加禮聘最後以學士召就職朞月以老病辭去
  等謹案是書以黈名盖取不外聽之義
  陳櫟勤有堂隨録一卷
  櫟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雖多談義理而頗兼攷證於宋末元初諸人各舉其學問之源流文章之得失持論特為平允
  王惲玉堂嘉話八卷
  惲見史類
  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三卷
  如梓衢州人庶齋其自號也嘗官崇明縣判官等謹案是書多辨論經史評□詩文之語而朝野逸事亦間及之分為三卷而第二卷别析一小卷實四卷也
  陸友硏北雜志二卷
  友字友仁一字宅之平江人工詩及各體書博極羣物柯九思虞集同薦於朝未及任用㑹二人去職而止自號硏北生
  陳世隆北軒筆記一卷
  世隆字彦髙錢塘人
  吾邱衍閒居録一卷
  衍見史類
  郭翼雪履齋筆一卷
  翼字義仲崑山人自號東郭生官訓導
  姚桐夀樂郊私語一卷
  桐夀字樂年睦州人順帝後至元中嘗為餘干教授解官歸里自號桐江釣叟至正中流寓海鹽
  等謹案桐夀遭江南擾亂之時惟海鹽未被兵火尚得閉户安居從容論述故以樂郊私語為名
  俞鎮學易居筆録一卷
  鎮字伯貞崇徳人
  
  鎦績霏雪録無卷數
  績字孟熙先世洛陽人徙於山隂
  等謹案是書辨核詩文疑義頗有根據雜述舊聞亦多有淵源成化間嘗刋行
  王逵蠡海集一卷
  逵錢塘人
  等謹案逵博究子史百家其學葢出於邵子其書亦規摹觀物外篇
  葉子竒草木子四卷
  子竒字世杰號静齋龍泉人明初以薦官巴陵主簿
  春雨雜述一卷
  舊題解縉撰縉字大紳吉水人洪武進士永樂中官翰林學士出為廣西參議改交阯後為髙煦所譖下獄死
  等謹案是書論作詩學書之法多從詩話書譜中抄撮而成又標題重複漫無體例疑或出于依託也
  胡廣雜著一卷
  廣字光大建文庚辰進士第一惠帝以其名與漢胡廣同更名靖除翰林院修撰靖難兵至迎降永樂初復原名累官文淵閣大學士卒諡文穆
  黄潤玉海涵萬象録四卷
  潤玉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乃潤玉孫溥録其平日言論分四十類
  李賢古穰雜録三卷
  賢見史類
  曹安讕言長語一卷
  安字以寧號蓼莊松江人正統舉人官安邱縣教諭
  徐伯齡蟫精雋十六卷
  伯齡字延之嵊縣人
  等謹案是書卷未有張錫所作傳一篇稱伯齡博學能文善書工琴而不肯以技自試云
  王鏊震澤長語二卷
  鏊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乃鏊歸田後隨筆録記之書
  文林瑯琊漫抄一卷
  林字宗儒長洲人成化進士官至温州府知府
  都卬三餘贅筆三卷
  卬字維明號豫菴呉縣人太常寺卿穆之父也封工部主事
  梅純損齋備忘録二卷
  純夏邑人成化進士洪武中駙馬都尉殷之元孫世隸勲籍應襲指揮使書中自稱讀近思録中張子論世禄子孫不應工聲病售有司一條遂請于朝廷而復舊官
  鄭瑗井觀瑣言三卷 蜩笑偶言一卷
  瑗字仲璧莆田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禮部郎中
  盧格荷亭辨論十卷
  格字正夫東陽人成化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等謹案是書持論詭異攻擊朱子之書往往過當前有劉宗周序謂學惟大疑而後能大信後儒不及前人亦其果于自信之意多而存疑者寡若先生可謂真求自信者盖微詞也
  王鴻儒凝齋筆語一卷
  鴻儒字懋學南陽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户部尚書諡文莊
  都穆聽雨紀談一卷
  穆見史類
  陳霆山堂瑣語二卷
  霆見史類
  劉教正思齋雜記二記
  教字因吾吉水人
  孫宜遯言十卷
  宜字仲可華容人
  等謹案是書原目十七類分十七卷此本止于十卷葢非完帙
  張志淳南園漫録十卷
  志淳自號南園野人雲南籍江寧人成化進士官至戸部侍郎坐劉瑾黨勒致仕
  等謹案是書自序稱因讀洪邁容齋隨筆羅大經鶴林玉露二書仿而為之卷首數條皆掎摭容齋隨筆之語辨其是非其餘則述所見聞各為攷證大抵似洪書者十之一似羅書者十之九
  何孟春餘冬序録六十五卷
  孟春見史類
  陸深停驂録一卷續録三卷 河汾燕閒録二卷 傳疑録二卷 春雨堂雜抄一卷
  深見史類
  林炫巵言餘録十三卷
  炫字貞孚閩縣人正徳進士官至通政司叅議
  陳沂詢芻録一卷
  沂見史類
  胡侍真珠船八卷 墅談六卷
  侍字奉之號濛溪咸寧人正徳進士官至鴻臚寺少卿坐議大禮謫潞州府同知
  敖英東谷贅言二卷 緑雪亭襍言一卷
  英見儒家類
  郎瑛七修類稿五十一卷
  瑛字仁寶仁和人
  倪復東巢雜著二卷
  復見經類
  張鈇郊外農談三卷
  鈇字子威慈谿人嘉靖進士
  陸垹簣齋雜著一卷
  垹字秀卿嘉善人嘉靖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
  蘇祐逌旃瑣語一卷
  祐字允吉一字舜澤濮州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黄訓讀書一得四卷
  訓見史類
  陸樹聲長水日抄一卷
  樹聲見本類
  戴冠濯纓亭筆記十卷
  冠見經類
  張居正太岳雜著一卷
  居正見經類
  李錦次麓子集十二卷
  錦號次簏榆社人嘉靖舉人官至宛平知縣
  等謹案是書雖以集名實説部之類凡三十二門
  李蓘黄谷瑣談四卷
  蓘字子田内鄉人嘉靖進士官至提學副使
  王世懋窺天外乗一卷 逺壬文一卷
  世懋見史類
  等謹案窺天外乗述明代故事而叅以論斷體例頗近龍川略志逺壬文乃其訓導子弟之作詞雖淺近而切中物情
  何良俊四友齋叢説三十八卷
  良俊字元朗華亭人嘉靖中官翰林院孔目
  陳師覽古評語五卷 禪寄筆談十卷續談五卷師字思貞錢塘人嘉靖壬戍㑹試副榜授華亭縣教諭官至永昌府知府
  王薰青林雜録一卷
  薰字簡之天台人嘉靖中黄巖縣學生
  劉世偉厭次瑣談一卷
  世偉字宗周陽信人嘉靖中官寧州州同
  江應曉對問編八卷
  應曉字覺卿徽州人嘉靖末官涪州州判
  陳徳文孤竹賔談四卷
  徳文號石陽山人吉州人嘉靖中以順天府尹行部永平館於夷齊廟公餘筆記以永平為古孤竹國遂以孤竹賔談名書
  羅鶴應菴任意録十四卷
  鶴字子應號應菴泰和人
  徐渭路史二卷
  渭字文長山隂人嘉靖時諸生事跡具明史文苑傳
  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十四卷二談六卷 聞雁齋筆談六卷
  大復字元長崑山人
  朱孟震河上楮談三卷 汾上續談一卷 浣水續談一卷 㳺宦餘談一卷
  孟震字秉器新徳人隆慶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
  李維楨黄帝祠額解一卷
  維楨見史類
  彭汝讓木几冗談一卷
  汝讓字欽之青浦人
  余懋學説頥八卷
  懋學字行之婺源人隆慶進士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天啓中追諡恭穆
  馮時可雨航雜録二卷
  時可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上卷多論學論文下卷多記物産而間涉雜事
  李詡戒菴漫筆八卷
  詡字厚徳號戒菴老人江隂人少為諸生坎坷不第年八十餘而卒
  徐三重採芹録四卷 牖景録二卷 家則一卷 野志一卷
  三重見史類
  等謹案採芹録第一卷論飬民教民第二第三卷多論學校貢舉政事利弊第四卷多論明代人物臧否大抵考證典故究悉物情而持論率皆平允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四卷
  其昌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第一卷論書第二卷論畫第三卷分紀逰紀事評詩評文四子部第四卷亦分子部四曰雜言上曰雜言下曰楚中隨筆曰禪悦大㫖
  田藝衡留青日札三十九卷 玉笑零音一卷
  藝衡見經類
  等謹案藝衡所著玉笑零音自有單行之本而留青日札中亦復編入
  徐懋升留留青六卷
  懋升字元舉錢塘人
  馬大壯天都載六卷
  大壯字仲復徽州人羅汝芳門人
  支允堅異林十卷
  允堅字子固號梅坡居士
  林兆珂宙合編八卷
  兆珂見經類
  呉安國纍瓦編十二卷
  安國字文仲長洲人萬厯進士官至寧波知府
  朱國楨湧幢小品三十二卷
  國楨見史類
  王敬臣俟後編六卷補録一卷附録二卷
  敬臣字以道長洲人歳貢生萬厯丙戍南京禮部尚書袁洪愈薦為國子監博士
  頋成憲藝林剰語十二卷
  成憲字初章松江人
  趙世顯趙氏連城十八卷
  世顯字仁甫侯官人萬厯進士官梁山知縣
  穆希文説原十六卷
  希文字純文嘉興人
  焦竑焦氏筆乗八卷
  竑見經類
  王肯堂鬱岡齋筆麈四卷
  肯堂見經類
  李日華六研齋筆記四卷二記四卷三記四卷 紫桃軒雜綴三卷又綴三卷
  日華見史類
  袁宏道瓶花齋雜録一卷
  宏道字幼學公安人萬厯進士官至吏部稽勲司郎中
  謝肇淛文海披沙八卷
  肇淛見史類
  曹學佺西峯字説三十三卷
  學佺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中解字者十之一二非解字者十之七八故列于雜家
  朱光𥙿射林八卷
  光裕字仁仲蘇州人萬歴中諸生
  姚福青溪暇筆三卷
  福字世昌自號守素道人江寧人
  胡震亨讀書雜記二卷
  震亨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所辨皆有根據第筆端時露佻薄耳
  陳禹謨説儲八卷二集八卷
  禹謨見經類
  張所望閲耕餘録六卷
  所望字叔翹上海人萬歴進士官至廣東按察司副使
  葉秉敬書肆説鈴二卷
  秉敬見經類
  陳全之篷𥦗日録八卷
  全之字粹仲閩縣人萬歴進士
  閔元衢歐餘漫録十二卷
  元衢字康侯烏程人
  宋鳳翔秋涇筆乗一卷
  鳳翔字羽皇秀水人萬歴舉人
  安世鳳燕居功課二十七卷
  世鳳字鳳引商邱人萬歴進士官定海知縣
  黄元㑹仙愚館雜帖七卷
  元㑹字經甫太倉人萬歴進士
  周宇認字測三卷
  宇見經類
  吕曽見吕氏筆奕八卷
  曽見字眉陽紹興人官西安教諭
  黄奐黄元龍小品二卷
  奐字元龍歙縣人
  商維濬古今評録四卷
  維濬字陽初㑹稽人
  樂純雪菴清史五卷
  純字思白號天湖子沙縣人
  姚旅露書十四卷
  旅號園客莆田人
  等謹案是編雜舉經𫝊旁證俗說其以露書名篇葢取王充口務明言筆務露文之語
  陳繼儒書蕉二卷 枕談一卷 偃曝談餘二卷繼儒見史類
  詹景鳳明辨類凾六十四卷
  景鳳字東園休寧人由舉人入仕官至平樂府通判
  楊繼益澹齋内言一卷 外言一卷
  繼益字茂謙松江人
  焦周説楛七卷
  周字茂孝上元人修撰竑之子萬歴舉人
  譚貞黙譚子雕蟲二卷
  貞黙見經類
  茅元儀福堂寺貝餘五卷
  元儀見史類
  方以智物理小識十二卷
  以智見道家類
  釋本以蘭葉筆存無卷數
  本以字以軒蘇州人
  𫎇泉雜言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東臯雜記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春寒閒記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卷末自跋辛酉三月二十五日記署曰徳水
  山居代譍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以上雜説
  宋
  物類相感志十八卷
  舊題蘇軾撰今審為偽書
  物類相感志一卷
  舊題蘇軾撰
  格物麤談二卷
  舊題蘇軾撰今審為偽書
  趙希鵠洞天清録一卷
  希鵠宋宗室子燕王徳昭裔
  等謹案是書所論皆鑒别古器之事
  陳槱負暄野録二卷
  等謹案是書舊本祗題姓名不著時代攷閩書陳槱陳幾之孫長樂人紹熈元年進士書中秦璽條内稱近嘉定己卯光宗紹熈元年下距寧宗嘉定己卯首尾三十年又西漢碑條内稱聞之梁溪尤袤惜不再叩之袤亦當光寧之時疑即此陳槱也
  周密雲煙過眼録四卷續録一卷
  密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所載書畫古器略品甲乙而不甚攷證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明
  多能鄙事十二卷
  舊題劉基撰今審為偽託之書
  曹昭格古要論三卷
  昭字明仲松江人
  等謹案是書分十三門於古今名玩器具之真贋優劣皆能剖析纎微又諳悉典故一切源流本末無不釐然故頗為賞鑒家所重
  都穆都氏鐵網珊瑚二十卷
  穆見史類
  楊溥水雲録二卷
  溥長沙人自號水雲居士
  宋詡及其子公望竹嶼山房雜部三十二卷
  詡字乆夫公望字山民華亭人
  髙濓遵生八牋十九卷
  濓字深父錢塘人
  張應文清秘藏二卷
  應文字茂實崑山人監生著清河書畫舫及真蹟日録之張丑即其長子也
  李濓李氏居室記五卷
  濓見史類
  李璵羣芳清玩無卷數
  璵字惠時蘇州人
  費元禄鼂采館清課二卷
  元禄字學卿鉛山人
  蕉𥦗九録無卷數
  舊題項元汴撰元汴字子京秀水人
  等謹案元汴家藏書畫之富甲于天下是書殊陋略當是偽託之作
  屠隆考槃餘事四卷 㳺具雅編一卷
  隆見經類
  安世鳳墨林快事十二卷
  世鳳見本類
  沈徳符飛鳬語略一卷
  徳符見史類
  慎懋官華夷花木鳥獸珍玩考十卷
  懋官字汝學湖州人
  陳繼儒妮古録四卷 巖棲幽事一卷
  繼儒見史類
  谷泰博物要覽十六卷
  泰字寧宇官蜀王府長史
  文震亨長物志十二卷
  震亨字啓美長洲人徴明之曽孫崇禎中官武英殿中書舍人明亡殉節死
  張雲龍廣社無卷數
  雲龍字爾陽華亭人
  等謹案是書乃因陶邦彦所作燈謎而廣之
  便民圖纂十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莝録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
  以上雜品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八
  經籍考
  子雜家下雜纂 雜編
  
  張鎡仕學規範四十卷
  鎡字公甫其先成紀人徙居臨安官奉議郎直秘閣
  卧逰録一卷
  舊題吕祖謙撰祖謙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出陳繼儒普秘笈中凡四十五則前二十一則全録劉義慶世説新語次十八則全録蘇軾雜著及陶潛集惟後二則不知為誰語其言參差不倫毫無取義殆明人依託也
  髙似孫文苑英華鈔四卷
  似孫見史類
  周守忠養生雜纂二十二卷附月覧二卷
  守忠號□庵履貫無考
  石屏新語二卷
  舊題戴復古撰復古字式之黄巖人
  等謹案是書惟録張詢古五代新説陳郁蔵一話腴二種而多所刪節當是後人抄撮成編託為復古作也
  古今藝苑談槩上集六卷下集六卷
  舊題俞文豹撰文豹見本類
  等謹案是書多引明代之書盖偽託也
  趙善璙自警編九卷
  善璙太宗七世孫家于海南端平中嘗知江州等謹案是書乃編次宋代名臣大儒嘉言懿行之可為法則者
  應俊琴堂諭俗編二卷
  俊官宜豐令里居無攷
  等謹案是編輯鄭玉道諭俗編彭仲剛諭俗續編二書為一而又為之補論其末擇交逰一篇又元人左祥所増入以補原書之遺者也
  周宻澄懐録二卷
  宻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採唐宋諸人所紀登渉之勝與曠逹之語彚為一編皆節載原文而注書名其下
  
  張光祖言行龜鑑八卷
  光祖字紹先大徳時為泉州推官
  許熙載女教書四卷
  熙載字獻臣彰徳相州人參知政事有壬之父等謹案是書編集經書及先儒之言凡有闗于女教者分為六篇曰内訓曰昏禮曰婦道曰母儀曰孝行曰貞節
  景行録一卷
  舊題史弼編弼字君佐自號紫微老人博野人官至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封鄂國公
  等謹案是編成於世祖至元丁亥多剽竊省心録之語似出妄人所依託前有明瞿佑序亦偽作也
  蘇霖有官龜鑑十九卷
  霖見經類
  呉亮忍經一卷
  亮字明節錢塘人
  林坤誠齋雜記二卷
  坤字載卿號誠齋嘗官翰林
  嫏嬛記三卷
  舊題伊世珍撰
  等謹案錢希言戲瑕謂是書為明桑懌所偽託當必有據也
  女紅餘志二卷
  舊題龍輔撰
  等謹案是書原序稱輔為武康常陽之妻上卷皆採掇新艶字句下卷皆輔所作小詩錢希言戯瑕謂是好事者所依託也
  閒博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大都述先正格言及逹觀保生之事
  
  明太祖資世通訓一卷
  等謹案是書分十四篇作于洪武八年前有明祖自製序後有編修趙壎序
  明仁孝后勸善書二十卷
  等謹案是書成于成祖永樂三年其所採輯兼及三教盖意主勸戒下愚不及所作内訓之純粹也
  明宣宗臣鍳三十七卷
  等謹案是書取春秋迄金元人臣事蹟分善可為法惡可為戒二類有宣宗自製序
  外戚事鑒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黄虞稷千頃堂書目有明宣宗外戚事鑒五卷類列漢以下歴代戚里之臣凡七十九人此本所載大畧相符然止五十六人而書亦祗二卷殆後人有所竄改合并非原書也
  明景帝居鑒五十卷
  等謹案是書成于景㤗四年有景帝自製序亦分善可為法惡可為戒二類與宣宗臣鑒相同而自二十九卷至三十五卷皆紀明祖宗之事則用范祖禹帝學例也
  昭鑒録十一卷
  洪武初諸臣奉勑撰六年書成太子贊善宋濓為序等謹案是編采録漢唐以下藩王善惡以為鑒戒
  永鑒録二卷
  洪武初諸臣奉勑撰
  等謹案是書凡分六目一曰篤親親之義一曰失親親之義訓朝廷也一曰善可為法一曰惡可為戒一曰立功國家一曰被姦陷害訓諸王也毎條各舉古事而演以俗語取其易曉
  歴代駙馬録二卷
  洪武中諸臣奉勅撰
  公子書三卷
  洪武中熊鼎等奉勅撰
  等謹案是書較永鑒録尤俚淺盖以訓開國武臣之子弟者
  陶宗儀説郛一百二十卷
  宗儀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所録凡一千二百九十二種自三十二卷劉餗傳載以下有録無書者七十六種今仍其舊
  馬順孫帝王寳範三卷
  順孫江南人洪武中布衣
  張洪使規一卷
  洪見史類
  王逹景仰撮書一卷
  逹見本類
  趙撝謙學笵二卷
  撝謙見經類
  周是修綱常懿範十卷
  是修初名徳以字行㤗和人洪武中舉明經由霍邱訓導改衡府紀善燕王兵入死之
  等謹案是修於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是編採輯前言徃行凡十六門然所述率荒陋弇鄙類村塾野老稍知字義者所為殊不似是修之筆殆原書久佚而後人贋補之如張九齡千秋金鑑類也
  為善隂隲十卷
  永樂十三年官撰頒行前有成祖自製序
  彭韶政訓二卷
  韶字鳯儀莆田人天順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諡恵安等謹案是編文公政訓一卷皆採掇朱子語類中論政之語西山政訓一卷則真徳秀西山集中所載帥長沙及知泉州日告諭官僚之文也
  魏偁聞見類纂小史十四卷
  偁字逹卿勤縣人官石城訓導
  食色紳言二卷
  舊題皆春居士撰不著名氏
  等謹案明本瀛奎律髓有成化丁亥新安守龍遵序自稱皆春居士此書疑即遵作也
  楊循吉奚囊手鏡一卷
  循吉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薈稡諸類書頗稱博贍而門目未分茫無體例劉鳯王世貞嘗分得其稿後遂散佚明史藝文志作二十卷此止十三卷不知為鳳家之半部抑世貞家之半部也
  黎堯卿諸子纂要八卷
  堯卿忠州人𢎞治進士
  方鵬續觀感録六卷
  鵬見史類
  等謹案鵬自序謂周是修嘗作觀感録紀古今孝義之事其書不𫝊因復為此以續之
  方鳯物異考一卷
  鳯見史類
  錢琦禱雨録一卷
  琦見本類
  沈津欣賞編無卷數
  津見史類
  陳深諸子品節五十卷
  深見經類
  朱應奎翼學編十三卷
  應奎字麗明廣漢人
  等謹案太學進士題名碑嘉靖辛丑科有朱應奎錦衣衛籍疑即其人
  秦鳴雷談資三卷
  鳴雷字子豫臨海人嘉靖甲辰進士第一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王時槐廣仁類編四卷
  時槐字子植號南塘安福人嘉靖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出為陜西布政司叅政中察典罷歸後起為太常寺卿不赴卒于家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陳耀文學圃藼蘇六卷
  耀文見經類
  李䞇初潭集十二卷 讀升庵二十卷
  䞇見經類
  黄希憲續自警編八卷
  希憲字毅所金谿人嘉靖進士官至應天巡撫
  楊昱牧鑑十卷
  昱字子晦號東谿汀州人
  等謹案是書以經史百家之言有闗政治者裒輯成帙凡四類曰治本治體應事接人
  陳其力芸心識餘七卷續一卷
  其力字克相號芸心子通海人官南京户部司務
  陸貽孫烟霞小説二十二卷
  貽孫蘇州人
  穆文熙閲古隨筆續二卷
  文熙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尚有正集今未之見
  諸子彚函二十六卷
  舊題歸有光編有光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採録自周至明子書每種數條多有本非子書而摘取他書數語稱以子書者且改易名目詭怪不經當是偽託之作
  李栻困學纂言六卷
  栻字孟敬豐城人嘉靖進士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
  萬表灼艾集六卷
  表字民望鄞縣人正徳武進士累官都督同知等謹案是編採輯唐宋以來説部每書祇載一二條或四五條似曽慥類説
  沈津百家類纂四十卷
  津慈谿人嘉靖中官含山教諭
  等謹案此與作鄧尉山志及欣賞編之沈津姓名偶同實兩人也
  張位警心類編四卷
  位見經類
  天池秘集十二卷
  舊本題徐渭編武林孫一觀校渭見本類一觀無考等謹案渭係嘉靖中人是編所載如葉向髙陳繼儒之類皆在其後渭安得見其詩文盖即一觀所輯偽託于渭也
  劉元卿六鑑舉要六卷
  元卿見經類
  等謹案是編取帝鑑相鑑言鑑牧鑑璫鑑閨鑑六書各撮取其文合為一帙
  王國賔羣書摘草五卷
  國賔號養黙武進人萬歴進士其作此書時方監𣙜杭州北新闗未詳其終于何官
  吕坤閨範四卷
  坤見經類
  胡效臣百子咀華十四卷
  效臣字鍾衡黄州人萬歴舉人官旌徳知縣
  張鼎思瑯琊代醉編四十卷
  鼎思見本類
  等謹案是編雜抄諸史百家之言臚次成書
  徐三重蘭芳録二卷
  三重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皆録古人輕世遺榮之事
  程逹警語類抄八卷
  逹字順南清江人萬歴進士官至漳泉兵備道
  楊起元諸經品節二十卷
  起元見本類
  等謹案起元傳良知之學遂浸淫入於二氏是編葢刪纂釋道二家之書
  周應治霞外麈談十卷
  應治字君衡鄞縣人萬歴進士
  等謹案楊徳周序稱應治為觀察當是曽任監司而是書即其時所作也
  李廷機宋賢事彚二卷
  廷機見史類
  葉向髙説類六十二卷
  向髙字進卿號臺山福清人萬歴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諡文忠
  等謹案是書為向髙所編而林茂槐増刪之者茂槐見經類
  錢一本遯世編十四卷
  一本見經類
  傅履禮髙為表同撰亷平録五卷
  履禮官長蘆鹽運司知事為表官滄州學正里貫俱無攷
  焦竑焦氏類林八卷
  竑見經類
  二十九子品類釋評二十卷
  題翰林三狀元㑹選前列焦竑翁正春朱之蕃三人名
  等謹案是書雜録諸子毫無倫次盖坊賈偽託之本
  方大鎮田居乙記四卷
  大鎮見儒家類
  姚文蔚省括編二十三卷
  文蔚見經類
  等謹案是編采史傳中先機應變之跡自春秋訖于元季分言事兵為三類
  徐玉衡智品十三卷
  玉衡字元之黄岡人萬歴進士官崑山令
  等謹案是編為於倫所補葺倫字惇之亦黄岡人萬歴進士官至右通政其書蒐輯古初至明代用智之事故名智品
  再廣歴子品粹十二卷
  舊題湯賔尹撰賔尹字嘉賔宣城人萬歴進士官南京國子監祭酒
  等謹按是編所列二十四家子書多杜撰名目疑為偽託之作
  陶珽續説郛四十六卷
  珽姚安人萬厯進士
  馮夢龍智囊二十八卷 智囊補二十八卷
  夢龍見經類
  黄時燿知非録二卷
  時燿字徳韜號我素新都人
  吕純如學古適用編九十一卷
  純如字孟諧一字益軒呉江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侍郎
  邢承㸁牧津四十四卷
  承㸁字爾光山隂人萬厯進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叅政
  等謹按是書采輯厯代循吏事實分類編次盖牧民之津梁也
  來斯行經史典奥六十七卷
  斯行蕭山人萬歴進士官至福建右布政使
  馮柯宗藩訓典十二卷
  柯字貞白慈谿人以薦舉侍襄王書堂
  王象晉清寤齋欣賞編一卷
  象晉字藎臣山東新城人萬歴進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
  王圻禆史彚編一百七十五卷
  圻見史類
  閔元衢増定玉壺氷二卷
  元衢見史類
  等謹案都穆採古來髙逸之事題曰玊壺氷寧波張孺愿稍刪補之題曰廣玉壺氷元衢以為未盡復増定此編
  黄文炤古今長者録八卷
  文炤字季𡸅晉江人萬歴中諸生
  李鶚翀洹詞記事抄一卷附明良記四卷
  鶚翀字如一江隂人
  等謹案洹詞本崔銑所著文集鶚翀摘其論宋事及明初事蹟者六十一則續抄三十六則後附楊儀明良記據鶚翀自題云同楊憲副二記為一帙又有明良記小引稱與保孤記皆係秘本則已佚其一種也
  張翼包衡同撰清賞録十二卷
  翼字二星餘杭人衡字彦平秀水人二人皆久困場屋棄去制義因共購閲古書采摭雋語僻事積而成帙
  馬嘉松十可篇十卷
  嘉松字㬅生平湖人萬歴末諸生
  等謹案是書摘録子史及諸家小説分為十篇曰可景可味可快可鄙可冺可坦可逺可諧可嘉可刪
  曹臣舌華録九卷
  臣字藎之歙縣人
  趙爾昌元壺雜俎八卷
  爾昌字慶叔錢塘人官宣城知縣
  薛夢李教家類纂八卷
  夢李字近泉嘉興人
  孫能傳益智編四十一卷
  能傳見史類
  林有麟法教佩珠二卷
  有麟見經類
  徐應秋玉芝堂談薈三十六卷
  應秋字居義浙江西安人萬歴進士官至福建左布政使
  等謹案是書盖考證之學每條立一標題為綱而備引諸書以證之大抵採自小説雜記者為多軼事舊聞徃徃而在取材博瞻足資採擇云
  錢繼登經世環應編八卷
  繼登字爾先又字龍門嘉善人萬歴進士官至僉都御史
  瞿式耜愧林澷録十卷
  式耜字起田常熟人萬歴進士累遷右僉都御史巡撫廣西進文淵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大兵下廣西抗節死
  等謹案式耜于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節是編雜録諸儒之言盖式耜林居時録以自
  警大指歸于為善而已
  李輅掌録無卷數
  輅自號繡雲居士履貫無攷
  楊宗吾檢蠧隨筆三十卷
  宗吾字伯相成都人官錦衣衛指揮大學士廷和之曽孫修撰慎之孫也
  錢蓘厚語四卷
  蓘字懋登海鹽人萬歴中由貢生官於潛訓導
  黄秉石偶得紺珠一卷
  秉石字復子江寧人萬歴中以薦為推官官至嚴州府同知
  鄭端允培壘居雜録四卷
  端允字思孟海鹽人
  廣百川學海無卷數
  舊題馮可賔編可賔益都人天啟進士
  等謹案是編乃書賈于説郛印板中抽取此百三十種别刋序目標立此名託言出于可賔者也
  閔元京凌義渠同編湘煙録十六卷
  元京字子京烏程人義渠之舅也未詳其所終義渠字駿甫此書亦題為烏程人而太學題名碑作歸安人天啟進士仕至大理寺卿
  等謹案義渠于崇禎甲申殉節
  世祖章皇帝賜諡忠介
  木増雲薖淡墨六卷
  増字生白雲南麗江土司世襲土知府以助餉征蠻功晉秩左布政使年甫三十即謝職天啟初特給誥命以旌其忠
  等謹案増好讀書多與文士徃還是書盖其隨筆摘抄之本
  胡尚洪子史碎語二十四卷
  尚洪字叔開宣人
  李雲翔諸子㧞萃八卷
  雲翔字為霖江都人
  來集之倘湖樵書十二卷 博學彚書十二卷集之見經類
  蔣一葵堯山堂外紀一百卷
  一葵字仲舒常州人取紀傳所載軼聞𤨏事擇其稍僻者輯為是編
  胡爌家規輯要無卷數
  爌見本類
  陳繼儒筆記二卷 讀書十六觀一卷 羣碎録一卷珍珠船四卷 銷夏四卷 辟寒四卷 古今韻史
  十二卷 福夀全書無卷數
  繼儒見史類
  周詩雅廣銷夏一卷 廣碎寒一卷 銷夏補一卷辟寒補一卷 銷夏再一卷 辟寒再一卷 寒夏合再一卷
  詩雅見史類
  董徳鏞可如六卷
  徳鏞字孔昭鄞縣人
  等謹案是書取鳥獸蟲魚之事合于忠孝節義者分類摘録共六十三門
  馮夢龍談槩三十六卷
  夢龍見經類
  閔于忱枕函小史無卷數
  于忱履貫無攷
  朱廷旦擣堅録二十四卷
  廷旦字爾兼嘉善人天啟中貢生
  等謹案是書分一百類每類各為小序陳勸戒之㫖而徴引故實列于後名擣堅者謂如病之刺其堅也
  趙民獻萃古名言四卷
  民獻雲南人
  鄭瑄昨非齋日纂二十卷
  瑄字漢奉閩縣人崇禎進士官至應天巡撫
  顔茂猷迪吉録九卷
  茂猷字狀其又字仰子平和人崇禎甲戌特賜進士
  呉應箕讀書止觀録五卷
  應箕字次尾貴池人崇禎間副榜貢生後殉節死
  朱輔韋弦自佩録十二卷
  輔號杲庵建徳人官至簡州知州
  李長科廣仁品二集無卷數
  長科字小有揚州興化人
  等謹案是書闡明戒殺之説雜舉故實以證因果題曰二集當尚有初集今未之見
  諸茂卿今古鈎元四十卷
  茂卿字子茂諸城人
  俞弁山樵暇語一卷
  弁履貫無攷
  等謹案是書雜録古今𤨏事及詞章典故間加考據亦有全録舊文者
  楊兆坊楊氏塾訓六卷
  兆坊字思説杭州人
  戴有孚著疑録九卷
  有孚字聖山永新人
  衛泳枕中祕無卷數
  泳字永叔蘇州人
  郭偉百子金丹十卷
  偉字士俊泉州人
  蘉古介書無卷數
  舊題東海黄禺金定邵闇生編
  等謹案是書盖書肆粗識字義之人刋以射利者也
  觀生手鏡一卷
  題薠川布衣編不著名氏
  古今名賢説海二十二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前有隆慶辛未自序題曰飛來山人等謹案明陸楫有古今説海一百四十二卷此似得其殘缺之本偽刻序目以售欺者也
  名賢彚語二十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前亦有隆慶辛未自序亦稱飛來山人
  布粟集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自題曰布粟子又自題其號曰鳯臺
  九朝談纂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所輯自明太祖至武宗九朝説部雜事
  以上雜纂
  宋
  龔士禼五子纂圖互註四十二卷
  士禼字子質號石廬子理宗時人爵里無攷
  等謹案是書所輯五子老莊荀楊及文中子中説也
  
  藝圃蒐竒十八卷補缺二卷
  舊題徐一䕫編一䕫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所輯大抵改易書名人名以售其欺盖後人所贋託也
  何瑭栢齋三書三卷
  瑭字粹夫懐慶衛人𢎞治進士官左都御史
  等謹案瑭是書持論詭異於宋之周張邵朱及蔡元定真徳秀諸儒俱有貶詞并譏禮經之樂記為過當而失實末有崔銑跋乃極稱所論之超卓銑學頗醇正不應至此疑或假託以為重也
  陸深儼山外集三十四卷
  深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乃其劄記之文其子楫彚為一集凡傳疑録二卷河汾燕閒録二卷春風堂隨筆一卷知命録一卷金臺紀聞二卷願豐堂漫書一卷谿山餘話一卷玊堂漫筆三卷停驂録一卷續停驂録三卷豫章漫抄四卷中和堂隨筆二卷史通㑹要三卷春雨堂雜抄一卷同異録二卷蜀都雜抄一卷古竒器録一卷書輯三卷核其大致足資考證者多在明人説部之中猶為佳本
  陸楫古今説海一百四十二卷
  楫字思豫上海人
  等謹案是編分四部七家所採凡一百三十五種畧有刪節尚存始末較他書所編特為詳贍云
  彭汝嘉六詔紀聞二卷
  汝嘉定州人正徳進士官南京吏科給事中
  等謹案是編上卷曰㑹勘夷情録乃嘉靖中建昌道兵備副使俞䕫處置四川鹽井衛土千戸與雲南麗永二府土舍爭界事公務案牘下卷曰南荒振玉乃乩仙方海何真人與䕫等唱和之詩汝嘉合刻傳之䕫建徳人正徳進士
  唐樞木鐘臺集無卷數
  樞見經類
  王文禄邱陵學山無卷數
  文禄見儒家類
  陸樹聲陸學士雜著十一卷 陸文定公書無卷數樹聲見史類
  胡維新兩京遺編五十七卷
  維新餘姚人嘉靖進士官監察御史
  沈節甫紀録彚編二百十六卷
  節甫烏程人嘉靖進士官至工部左侍郎諡端靖
  穆文熙左傳國語國䇿評苑六十一卷
  文熙見史類
  朱東光中都四子集六十二卷
  東光字元曦浦城人隆慶進士官分巡淮徐道等謹案是書所編老子莊子管子淮南子四種以亳與濠梁潁上夀春皆中都所轄地故以名書
  程榮山居清賞二十八卷
  榮字伯仁歙縣人
  等謹案是編列南方草木狀至禽蟲述凡十五種中惟茶譜一種為榮所自著
  髙鳴鳯今獻彚言八卷
  鳴鳯履貫無攷
  等謹案明史藝文志髙鳴鳯今獻彚言二十八卷今本祇有八卷盖非完本也
  吕坤吕公實政録七卷
  坤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皆其歴官條約之類其門下士趙文炳巡按湖廣時校刋之
  鍾惺合刻五家言無卷數
  惺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所謂五家者文子及劉畫新論鬼谷子公孫龍子劉勰文心雕龍也
  周履靖夷門廣牘一百二十六卷
  履靖字逸之嘉興人
  樊維城鹽邑志林六十二卷
  維城黄岡人萬歴進士崇禎中以福建按察司副使家居張獻忠陷黄州抗節死
  等謹案是編乃維城宰海鹽時輯三國以來海鹽縣人著作共為一集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正集三十二卷續集十六卷應麟字元瑞蘭溪人萬歴舉人
  胡文煥格致叢書無卷數
  文煥字徳甫號全庵錢塘人
  項臯謨學易堂筆記一卷二筆一卷三筆一卷四筆一卷五筆一卷
  臯謨字懋功自稱酉山居士嘉興人
  程允兆天都閣藏書二十五卷
  允兆字天民歙縣人
  陳繼儒眉公十集四卷
  繼儒見史類
  毛晉津逮秘書無卷數
  晉見經類
  黄澍葉紹泰同編漢魏别解十六卷
  澍字仲霖錢塘人崇禎進士紹㤗字來甫嘉興人崇禎時諸生
  等謹案是編所輯自呉越春秋訖于薛收元經傳凡四十六種大抵從原書中節録者
  閔景賢何偉然同編快書五十卷
  景賢字士行烏程人偉然字仙臞仁和人
  何偉然廣快書五十卷
  等謹案偉然既與閔景賢同訂快書又以五十種廣之同訂者呉從先也
  汪定國諸子褒異十六卷
  定國字蒼舒海寧人
  蔣軼凡編皇書帝佚無卷數
  軼凡字季超諸暨人
  等謹案是編首載偽三墳及乾坤鑿度謂之皇書次載中天佚典託名五帝之言謂之帝佚首有自序語極荒誕不經
  沈廷松編明百家小説一百九卷
  廷松號石閭履貫無攷
  歴代小史一百五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明小史八十九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溪堂麗宿集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翰苑叢抄十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
  以上雜編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八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九
  經籍考
  子小説家上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承班氏例立小説一門其言曰閭里小智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義也信哉斯言弗可易已今從四庫全書例析為雜事異聞瑣説三者而統名之曰小説家凡二卷自餘剽竊他書别標名目者汰而弗録以避複沓焉
  宋史藝文志小説家三百五十九部一千八百八十六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小説家一百二十七部三千三百七卷宋
  田况儒林公議二卷
  况字元均其先京兆人徙居信都舉進士又舉賢良方正累官樞密使以觀文殿學士提舉景靈宫卒等謹案是篇記太祖建隆以迄仁宗慶厯朝廷政事及士大夫行履得失甚詳五代十國時事亦間附焉
  錢氏私志一卷
  等謹案是書舊本或題錢彦逺撰或題錢愐撰或題錢世昭撰據書末世昭跋則是書固非彦逺所為亦非盡愐所纂盖愐嘗記所聞見而世昭叙而集之耳
  莫君陳月河所聞集一卷
  君陳字和中歸安人嘉祐進士嘗以權刑部郎中知婺州
  孔氏談苑四卷
  舊題孔平仲撰平仲字毅父一作義甫清江人治平進士官至金部郎中提㸃永興路刑獄帥鄜延環慶再坐黨論奉祠卒事迹具宋史本傳
  等謹案是書多録當時瑣事而頗病叢雜趙與峕疑為不知典故者所為必非孔氏真本
  王鞏甲申雜記一卷
  鞏字定國自號清虛先生莘縣人工部尚書素之子官至宗正丞
  趙令畤侯鯖録八卷
  令畤字徳麟燕王徳昭元孫元祐中簽書潁州公事坐與蘇軾交通罰金入黨籍紹興初襲封安定郡王
  高晦叟珍席放談二卷
  晦叟仕履無攷
  曾慥高齋漫録一卷
  慥字端伯晉江人孝寛曾孫官至尚書郎直寳文閣
  王銍默記三卷
  銍字性之汝隂人紹興初為樞宻院編修官
  王明清玉照新志六卷
  明清字仲言汝隂人官朝請大夫
  張知甫張氏可書一卷
  知甫仕履無攷
  周煇清波雜志十二卷别志二卷
  煇字昭禮邦彦之子
  莊綽雞肋編無卷數
  綽字季𥙿清源人
  龔明之中吴紀聞六卷
  明之字希仲號五休居士崑山人紹興間以鄉貢廷試授高州文學淳熙初舉經明行修授宣教郎致仕
  施徳操北𥦗炙輠録一卷
  徳操見經類
  范公偁過庭録一卷
  公偁仲淹之元孫仕履無攷
  陳長方歩里客談二卷
  長方字齊之侯官人紹興進士官江隂縣學教授
  曾敏行獨醒雜志十卷
  敏行字達臣自號獨醒居士吉水人年甫二十以病廢不能仕進遂專意學問積所聞見成此書其子三聘編為十卷有楊萬里序幷謝諤跋
  陳鵠耆舊續聞十卷
  鵠南陽人始末無攷
  葉紹翁四朝聞見録五卷
  紹翁字靜逸龍泉人
  等謹案是編載髙孝光寧四朝軼事足補史傳之闕
  周密癸辛雜識前集一卷後集一卷續集二卷别集二卷
  密見史類
  趙溍養疴漫筆一卷
  溍字元晉號氷壺葵之子也咸淳中知建寧府
  俞文豹清夜録一卷
  文豹見雜家類
  王應龍翠屏筆談一卷
  應龍里貫無攷
  陳世崇随隱漫録五卷
  世崇號随隱臨川人理宗時嘗以布衣官東宫掌書
  楓𥦗小牘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南𥦗紀談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朝野遺紀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三朝野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記理度端三朝之事
  
  劉祁歸潛志十四卷
  祁字京叔渾源人御史從益之子太學生舉進士不第元兵入汴遁還鄉里戊戌復出就試魁南京選充山西東路考試官後征南行省辟寘幕府
  等謹案是書載金源遺事與史不同者甚多足資考證
  陸友仁呉中舊事一卷
  友仁字輔之呉郡人
  蔣子正山房随筆一卷
  子正嘗為溧陽學官里貫無攷
  楊瑀山居新話四卷
  瑀字元誠杭州人官至中奉大夫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
  鄭元祐遂昌雜録四卷
  元祐字明徳至正丁酉除平江路儒學教授移疾去後七年復擢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
  等謹案元祐之先本遂昌人其父希逺徙錢塘元祐又流寓平江其集以僑呉名而是録仍題曰遂昌不忘本也
  孔齊至正直記四卷
  齊字行素號靜齋曲阜人其父退之為建康書掾因家溧陽元末又避兵居四明仕履無攷
  熊太古冀越集紀二卷
  太古豐城人朋来之子登進士官至江西行省郎中至正末天下盜起太古力陳守禦計當事者不能從遂棄官去入明後不仕而終
  
  陶宗儀輟耕録三十卷
  宗儀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載元時朝野舊事頗有裨於史學
  農田餘話二卷
  題明長谷真逸撰不著名氏
  等謹案是書所紀多元末及張士誠竊據時事
  孫道易東園客談一卷
  道易字景周自號映雪老人華亭人
  葉盛水東日記三十八卷
  盛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記明代制度文章及一時遺文逸事多可與史傳相參
  彭時可齋雜記一卷
  時字純道安福人正統戊辰進士第一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諡文憲
  張寧方洲雜言一卷
  寧字靖之方洲其號也海鹽人景泰進士官至給事中
  尹直蹇齋瑣綴録八卷
  直見史類
  黄瑜雙槐嵗抄十卷
  瑜字廷美香山人景泰舉人長樂縣知縣有惠政以勁直去官自稱雙槐老人
  沈周石田雜記一卷
  周字啓南長洲人以繪事名一時郡守欲以賢良薦周筮得遯之九五遂決意不出年八十三而卒事迹具明史隱逸傳
  陸容菽園雜記十五卷
  容字文量號式齋太倉州人成化進士官至浙江右參政
  王瓊雙溪雜記二卷
  瓊見史類
  宋端儀立齋閒録四卷
  端儀見史類
  王錡寓圃雜記十卷
  錡字元禹别號夢蘇道人長洲人
  等謹案是書載洪武迄正統間朝野事蹟於吴中故實尤詳
  許浩復齋日記二卷
  浩見史類
  祝允明野記四卷 前聞記一卷
  允明見史類
  皇甫録明記略四卷 近峯問略八卷 下陴紀談二卷
  録字世庸號近峯長洲人𢎞治進士官至順慶府知府
  羅鳳延休堂漫録三十六卷
  鳳字子文號印岡應天人𢎞治進士官至石阡府知府
  剪勝野聞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所記皆明太祖初年之事陶珽續説郛黄虞稷千頃堂書目皆題徐禎卿著然明史禎卿本傳及藝文志俱不載書中所紀往往不經疑未必出禎卿手也
  陸深玉堂漫筆三卷 金臺紀聞二卷 春風堂随筆一卷 知命録一卷 谿山餘話一卷 願豐堂漫書一卷
  深見史類
  韓邦竒見聞攷随録無卷數
  邦竒見經類
  董榖碧里雜存一卷
  穀見史類
  伍餘福苹野纂聞一卷
  餘福見史類
  陸釴賢識録一卷 病逸漫記無卷數
  釴見史類
  李默孤樹裒談十卷
  默見史類
  耿定向先賢遺風二卷
  定向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定向所撰而毛在增補之在自署太倉人始末無攷
  王世貞觚不觚録一卷
  世貢見史類
  何良俊何氏語林三十卷
  良俊見雜家類
  沈津吏隱録二卷
  津見史類
  余永麟北𥦗瑣語無卷數
  永麟鄞縣人嘉靖舉人官蘇州府通判
  楊儀螭頭密語一卷
  儀字夢羽常熟人嘉靖進士官至山東按察司副使備兵霸州
  髙拱病榻遺言二卷
  拱見經類
  凌廸知名世類苑四十六卷
  迪知見史類
  方學漸邇訓二十卷
  學漸見史類
  宋雷西吳里語四卷
  雷自號市隱居士湖州人
  國朝典故輯遺二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雜記洪武至正徳十朝事前有自序作於嘉靖三十二年自稱東吳逸史
  王穉登吳社編一卷
  穉登字百穀長洲人太學生
  連鑲筆記一卷
  鑲字抑武常熟人嘉靖中官安陸縣知縣
  世説新語補四卷
  舊題何良俊撰補王世貞刪定
  姜兆熊樊川叢話八卷
  兆熊字恂如歸安人
  蔣以化西臺漫記六卷
  以化字仲學常熟人隆慶舉人官至監察御史
  李樂見聞雜記四卷
  樂字彦和號臨川歸安人隆慶進士官至福建按察司僉事
  等謹案是書前二卷乃全録董氏古今粹言及鄭曉今言後二卷則自記所見聞凡一百八十六條云
  潘士藻闇然堂類纂六卷
  士藻見經類
  丁元薦西山日記二卷
  元薦字長孺長興人萬厯進士官至尚寳司少卿
  焦竑玊堂叢語八卷
  竑見經類
  錢養廉貽清堂日鈔無卷數
  養廉字國維仁和人萬厯進士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
  李本固汝南遺事二卷
  本固字叔茂汝寧人萬厯進士官至大理寺卿以言事罷歸郡守黄鄰初屬修汝南志其削草未經收録者復輯為是書
  顧起元客座贅語十卷
  起元見經類
  王象晉剪桐載筆一卷
  象晉見雜家類
  楊徳周金華雜識四卷
  徳周字齊莊鄞縣人萬厯舉人官高唐縣知縣
  魏濬嶠南瑣記二卷
  濬見史類
  徐象梅嫏嬛史唾十六卷
  象梅見史類
  談修避暑漫筆二卷
  修見史類
  李紹文明世説新語八卷
  紹文字節之華亭人
  管窺小識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中世宗崇尚青詞一條云少年至都猶及見之又稱張居正以横肆敗其人當是萬厯間人而生於嘉靖時者也
  陳繼儒見聞録八卷 太平清話四卷
  繼儒見史類
  茅元儀西峯淡話四卷
  元儀見史類
  鄭仲䕫蘭畹居清言十卷
  仲䕫字龍如江西人
  明遺事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
  釋静福癸未夏抄四卷
  静福錢塘人
  以上雜事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
  經籍考
  小説家下
  
  分門古今類事二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第八卷中有龍泉夢記一篇題曰先大夫龍泉夢記為政和七年宋如璋作則作是書者即如璋之子也名字無攷
  五色線二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馬純陶朱新録一卷
  純字子約自號樸𣙙翁單州城武人紹興中為江西漕帥隆興初以大中大夫致仕
  黄輔峽山神異記一卷
  輔嘗為瀧水縣令里籍無攷
  魯應龍閒𥦗括異志一卷
  應龍字子謙海鹽人宋末布衣
  金
  元好問續夷堅志二卷
  好問字𥙿之號遺山太原人興定進士官至左司郎中金亡不仕事迹具金史文藝傳
  
  異聞總録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
  明
  趙弼效顰集三卷
  弼見史類
  都穆談纂二卷
  穆見史類
  陸氏虞初志八卷
  不著其名
  祝允明志怪録五卷
  允明見史類
  侯甸西樵野記四卷
  甸蘇州人
  陳良謨見聞記訓一卷
  良謨字中夫安吉人正徳進士官至貴州布政使司參政
  耳抄秘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楊儀高坡異纂二卷
  儀見本類
  陸采冶城客論二卷
  采字子元長洲人粲之弟
  馮汝弼祐山雜説一卷
  汝弼字惟良平湖人嘉靖進士官工科給事中以言事謫潛山縣丞遷知太倉州調揚州府同知不赴隆慶中追贈布政司參政
  施顯卿古今竒聞類記十卷
  顯卿字純甫無錫人嘉靖舉人官新昌縣知縣
  王世懋二酉委談一卷
  世懋見史類
  燃犀集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自稱茂苑樹瓠子前有嘉靖辛酉序
  朱睦㮮異林十六卷
  睦㮮見經類
  馮夢禎映雪堂漫録一卷
  夢禎見史類
  虞淳熙孝經集靈一卷
  淳熙字長孺錢塘人萬厯進士官至吏部稽勲司郎中
  等謹案朱彛尊經義攷載淳熙有孝經邇言九卷今文孝經説一卷今皆未見是編專輯孝經靈異之事如赤虹化玉之類於經義毫無發明未可附於經解今退列小説從四庫全書例也
  蔡善繼前定録二卷
  善繼字伯達烏程人萬厯進士官至福建左布政使
  洪應明仙佛竒蹤四卷
  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里貫無攷
  錢希言獪園十六卷
  希言見雜家類
  鄭仲䕫耳新十卷
  仲䕫見本類
  王兆雲王氏雜記十四卷
  兆雲見史類
  徐昌祚燕山叢録二十二卷
  昌祚字伯昌常熟人
  等謹案是編多載京畿之事故以燕山為名
  江東偉芙蓉鏡孟浪言四卷
  東偉字青来自號壺公開化人萬厯舉人
  沈徳符敝帚軒剰語三卷補遺一卷
  徳符見史類
  王同軌耳談十五卷
  同軌字行父黄岡人由貢生官江寧縣知縣
  姚宣聞見録一卷
  宣字懋昭應天人
  汪雲程逸史搜竒無卷数
  雲程徽州人
  聞性道四明龍薈一卷
  性道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專載四明諸井潭龍神見伏靈蹟
  梅鼎祚才鬼記十六卷
  鼎祚字禹金宣城人
  以上異聞
  
  邱濬牡丹榮辱志一卷
  濬字道源黟縣人天聖進士官至殿中丞
  李石續博物志十卷
  石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舊題晉李石撰然書中稱曾公亮得龍之脊王安石得龍之晴又陳正敏遯齋閒覽曾慥集仙傳均宋時書其為南宋時之李石明甚其誤以為晉人者當由未攷原書故也
  陳日華談諧一卷
  日華孝宗時人
  沈俶諧史一卷
  俶始末無攷
  周守忠古今諺一卷
  守忠見雜家類
  張致和笑苑千金一卷
  致和南宋時人
  滑稽小傳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醉翁滑稽風月笑談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鄭持正文章善戯一卷
  持正始末無攷
  宋元懐拊掌録一卷
  元懷延祐時人
  古杭雜記詩集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據目録末題識盖元時江西書賈所刋也
  等謹案陶宗儀説郛内亦載有是書題元李東有撰然與此本參較僅首二條相同餘皆互異謹附識
  玊堂詩話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牛衷埤雅廣要二十卷
  衷官蜀府䕶衞千户里貫無攷
  支立十處士傳一卷
  立字中夫嘉興人天順中官翰林院孔目
  黄暐篷𥦗類記五卷
  暐字日昇號東樓吳縣人𢎞治進士官至刑部郎中
  㳺潛博物志補二卷
  潛字用之豐城人𢎞治舉人官雲南賔州知州
  黄謙古今文房登庸録一卷
  謙江寧人始末無攷
  陸奎章香奩四友傳二卷
  奎章字子翰武進人
  陳中州居學餘情三卷
  中州字洛夫青田人由貢生官廬江教諭
  楊慎古今諺二卷 古今風謡二卷
  慎見經類
  舒纓梨洲野乗無卷數
  纓字振伯餘姚人嘉靖進士官王府長史
  郭子章六語三十卷
  子章見經類
  陳禹謨廣滑稽三十六卷
  禹謨見經類
  朱維藩諧史集四卷
  維藩淮安人據自序稱題於豫章官署不詳何官
  陳世寳古今寓言十二卷
  世寳字介錫鉅鹿人萬厯中官監察御史巡按江西
  陳邦俊廣諧史十卷
  邦俊字良卿秀水人
  呉從先小𥦗自紀四卷艷紀十四卷清紀五卷别紀四卷
  從先爵里無攷
  梅鼎祚青泥蓮花記十三卷
  鼎祚見本類
  以上瑣語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