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續文獻通考 (四庫全書本)/卷0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四 欽定續文獻通考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三十五
  選舉考
  舉士
  明以科目取士蓋沿唐宋之舊而規制亦略與元同獨試士之法則視厯代而稍變焉
  其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命題其文略仿宋經義然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制義三年大比以諸生試之直省曰鄉試中式者為舉人次年以舉人試之京師曰㑹試中式者天子親䇿於廷曰廷試亦曰殿試分一二三甲以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子午夘酉年鄉試辰戍丑未年㑹試鄉試以八月㑹試以二月皆初九日為第一塲又三日為第二塲又三日為第三塲廷試以三月朔鄉試直𨽻於京府各省於布政司㑹試於禮部舉子則國子生及府州縣學生員之學成者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者皆由有司申舉性資敦厚文行可稱者應之狀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二三甲考選庶吉士者皆為翰林官其他或授給事御史主事中書行人評士太常國子博士或授府推官知州知縣等官舉人貢生不第入監而選者或授小京職或授府佐及州縣正官或授教職
  太祖呉元年三月定文武科取士之法
  洪武三年五月始設科取士定條格
  詔曰漢唐及宋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貴文學而不求徳藝之全前元待士甚優而權豪勢要每納奔競之人夤縁阿附輒竊仕祿其懷材抱道者恥與並進甘隠山林而不出風俗之敝一至於此自今年八月始特設科舉務取經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實相稱者朕將親䇿於廷第其髙下而任之以官使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毋得與官
  是年京師行省各舉鄉試初塲試經義二道四書義一道二塲論一道三塲䇿一道五經義限五百字以上四書義限三百字以上論亦如之䇿限一千字以上中式後十日復以騎射書算律五事試之直𨽻貢額百人河南山東山西陜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廣皆四十人廣西廣東皆二十五人其才多或不及者不拘額數髙麗安南占城許其國士子於本國鄉試貢赴京師
  四年正月詔設科取士連舉三年嗣後三年一舉時以天下初定詔各省連舉三年且以官多缺員舉人俱免會試赴京聴選
  三月始䇿試天下貢士
  六年二月詔暫罷科舉命有司察舉賢才以徳行為本文藝次之
  時天下舉人至京既罷㑹試命開文華堂選年少質美者肄業其中
  十五年八月復設科舉以三年一試著為定制
  十七年三月頒科舉定式
  初塲試四書義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許各減一道四書主朱子集註易主程傳朱子本義書主蔡氏傳及古注疏詩主朱子集傳春秋主左氏公羊榖梁及胡安國張洽傳禮記主古注疏二塲試論一道三百字以上判五道詔誥表内科一道三塲試經史時務䇿五道俱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許減二道凡舉子試卷每塲草卷正卷各紙十二幅首書姓名年甲籍貫三代本經前期在内赴應天府在外赴布政司印卷置簿附冩於縫上用印鈐記仍將印卷官姓名置長條印記用於卷尾各還本人試之日黎明舉子入塲每人用軍一人看守禁講問代冐黄昏納卷未畢者給燭三枝燭盡不成者扶出舉子作文畢送受卷官收受類送彌封官撰字號封記送謄録所謄録畢送對讀所對讀畢送内考試官閲看提調監試官不得干預凡舉子試卷用墨筆受卷謄録對讀皆紅筆考試官青筆其用墨處不許用紅用紅處不許用墨鄉㑹試同
  顧炎武日知録曰太祖洪武三年八月京師及各行省開鄉試中式者後十日復以五事試之曰騎射書算律騎觀其馳驅便㨗射觀其中之多寡書通於六義算通於九法律觀其决㫁詔文有曰朕特設科舉以起懷才抱徳之士務在經明行修博通古今文質得中名實相稱伏讀此制真所謂求實用之士者矣至十七年命禮部頒行科舉程式文辭増而實事廢盖與初詔求賢之法稍有不同而行之二百餘年非所以善述祖宗之意也等謹按永樂間頒四書五經大全廢註疏不用其後春秋亦不用張洽傳禮記止用陳澔集説
  十八年三月初選進士為翰林院承勅監六科庶吉士時廷試擢一甲進士丁顯等為翰林院修撰二甲馬京等為編修呉文為檢討進士之入翰林自此始使進士觀政於諸司其在翰林承勅監等衙門者曰庶吉士其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者仍稱進士進士之為庶吉士及觀政進士之名自此始
  二十一年始命進士立石題名於太學著為令
  至成祖永樂十三年立石北京
  二十三年八月詔凡選舉毋録吏卒之徒
  先是科舉初設帝重其事凡民間俊秀子弟皆得與選惟吏胥不許應試至是復申命之
  日知録曰東京之盛自期門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經章句貞觀之時自屯營飛騎亦給博士使授以經有能通經者聴得貢舉小人學道則易使豈不然乎元順帝至正六年命左右二司六部吏屬於午後講習經史其時朝綱已弛人心將變雖有此令而實無其益是以太祖初設科舉嚴斥吏胥又詔凡選舉毋録吏卒之徒然而嘗與羣臣言元初有憲官疾吏徃𠉀之憲官起扶杖而行因以杖授吏吏拱手郤立不受憲官悟其意他日見吏謝之吏曰某為屬吏非公家僮不敢避勞慮傷理體是則吏卒中未嘗無正直之人顧上所以陶鎔成就之者何如爾
  二十四年定文字格式
  日知録曰明初三塲之制雖有先後而無重輕乃士子之精力多専於一經略於考古主司閲卷復䕶初塲所中之卷而不深求其二三塲夫昔之所謂三塲非下帷十年讀書千卷不能有此三塲也今則務於㨗得不過於四書一經之中擬題一二百道竊取他人之文記之入塲之日抄謄一過便可僥倖中式而本經之全文有不讀者矣率天下而為欲速成之童子學問由此而衰心術由此而壞宋嘉祐中知諫院歐陽修上言今之舉人以二千人為率請寛其日限而先試以䇿而考之擇其文詞鄙惡者文意顛倒重雜者不識題者不知故實略而不對所問者誤引事跡者雖能成文而理識乖誕者雜犯舊格不考式者凡此七等之人先去之計二千人可去五六百以其留者次試以論又如前法而考之又可去其二三百其留而試詩賦者不過千人矣於千人而選五百少而易考不至勞昏考而精當則盡善矣縦使考之不精亦當不至大濫盖其節抄剽盜之人皆以先䇿論去之矣今縦不能復兩漢舉士之法不得已而以言取人則文忠之論亦似可取盖救今日之𡚁莫急乎去節抄剽盜之人而七等在所先去則闇劣之徒無所僥倖而至者漸少科塲亦自此而清也又曰科塲之法欲其難不欲其易使更其法而予之以難則覬倖之人少少一覬倖之人則少一營求患得之人而士類可漸以清抑士子之知其難也而攻苦之日多多一攻苦之人則少一羣居終日言不及義之人而士習可漸以正矣
  三十年詔再試在監下第舉人中式者以次除教授教諭訓導等官不中者授吏目
  成祖永樂元年二月禮部言科舉舊制應子午夘酉年鄉試去年兵革倉卒有未及舉行者請以今年八月皆補試従之
  二年三月始選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
  先是庶吉士不專屬翰林是年既授一甲三人曽棨周述周孟簡等官復命於第二甲擇文學優等楊相等五十人及善書者湯流等十人俱為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遂專屬翰林矣復命學士解縉等選才資英敏者就學文淵閣縉等選修撰棨編修述孟簡庶吉士相等共二十八人以應二十八宿之數庶吉士周忱自陳少年願學帝喜而俞之増忱為二十九人司禮監月給筆墨紙光禄給朝暮饌禮部月給膏燭鈔人三錠工部擇近第宅居之帝時至館召試五日一休沐必使内臣隨行且給校尉騶従其後毎科所選多寡無定額十三年選至六十二人而宣宗宣徳二年止邢恭一人以其在翰林院習四夷譯書久他人俱不得與也孝宗𢎞治四年給事中涂旦以累科不選庶吉士請循祖制行之大學士徐溥言自永樂二年以來或間科一選或連科累選或數科不選或合三科同選初無定限或内閣自選或禮部選送或㑹禮部同選或限年嵗或拘地方或採譽望或就廷試卷中查取或别出題考試亦無定制請自今以後一次開科一次選用令新進士録平日所作論䇿詩賦序記等文字限十五篇以上呈之禮部送翰林考訂少年有新作五篇亦許投試翰林院擇其詞藻文理可取者按號行取禮部以糊名試卷偕閣臣出題考試於東閣試卷與所投之文相稱即收預選每科所選不過二十人每選所留不過三五輩將來成就必有足頼詔従其請命内閣同禮吏二部考選以為常自嘉靖癸未至萬厯庚辰中間有九科不選神宗嘗命間科一選禮部侍郎呉道南持不可崇禎甲戍丁丑復不選餘悉遵𢎞治間例其與選者謂之館選以翰詹官髙資深者一人課之謂之教習三年學成優者留翰林為編修檢討次者出為給事御史謂之散館與常調官待選者體格殊異
  六月命翰林官試下第舉人擇文詞優等者以聞帝以㑹試下第舉人既多其中必尚有可取者或本有學問而為文之際記憶偶差以致謬誤或考閲之官神情昏倦失於詳審以致黜落此皆可矜於是令翰林院出題更試得張鋐等六十人召見皆賜冠帶命於國子監肄業以俟後科四年三月傳臚之明日進所選副榜士親䇿之擢周翰等三人肄業翰林餘俱授學官七年命㑹試下第舉人再試送國子監肄業其優等者仍賜冠帶或加俸給又曲阜孔諤以聖裔中副榜第一授左春坊左中允宣宗時猶循此制英宗正統而後副榜不復再試矣至神宗萬厯三年命自後㑹試畢凡舉人下第及中副榜不願就教者仍例悉分送兩監肄業
  日知録曰永樂六年六月翰林院庶吉士沈升上言近年各布政司按察司不體朝廷求賢之盛心茍圖虚譽有稍能行文大義未通者皆領鄉薦冐名貢士至㑹試下第其中文字稍優者得除教官其下者亦得升之國監以致天下士子競懷僥倖不務實學洪熙元年十一月四川雙流縣知縣孔友諒上言乞將前此下第舉人通計其數設法清理是明初纔開舉人之塗而其𡚁即已如此然下第舉人猶令入監讀書三年許以省親未有使之游蕩於人間者正統十四年存省京儲始放回原籍其放肆無恥者游説干謁靡所不為己見於成化十四年禮部之奏至於末年則挾制官府武㫁鄉曲於是崇禎中命巡按御史考察所屬舉人間有黜革而風俗之壞已不可復返矣
  三年命北直𨽻於順天府鄉試
  十三年二月命行在禮部㑹試天下貢士三月䇿士於北京
  十四年命貴州士子附雲南鄉試
  雲南鄉試始於六年至是貴州亦附焉迨仁宗洪熙元年令貴州願試者就試湖廣宣宗宣徳二年命仍附雲南世宗嘉靖十四年巡按御史王杏奏貴州去雲南道里艱阻士子附試不便請就本省開科従之
  仁宗洪熙元年九月時宣宗已即位定鄉試取士額
  南京國子監及南直𨽻共八十名北京國子監及北直𨽻共五十名江西五十名浙江福建各四十五名湖廣廣東各四十名河南四川各三十五名陜西山西山東各三十名廣西二十名雲南交趾各十名宣宗宣徳四年増雲南五名七年定順天八十名英宗正統二年令不拘額數五年定順天仍八十名應天百名浙江福建皆六十名江西六十五名河南廣東皆五十名湖廣五十五名山東四川皆四十五名陜西山西皆四十名廣西三十名雲南二十名六年増順天二十名景帝景泰元年又令不拘額數四年南北直𨽻各増三十五名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廣山東各増三十名廣東四川陜西山西廣西各増二十五名雲南増十名憲宗成化三年又増雲南十名十年復増五名孝宗𢎞治七年増雲貴共五名世宗嘉靖十四年定雲南四十名貴州二十五名十九年増湖廣至九十名神宗萬厯十三年増雲南五名交趾初定十名尋以棄其地止
  定㑹試中額及南北卷分取之制
  㑹試之額明初無定數少至三十二人其多者至四百七十二人至是定為不過百名英宗正統五年増為百五十名其後或二百名或二百五十名或三百五十名増損不一皆臨期奏請定奪至憲宗成化乙未而後率取三百名有因題請及恩詔而廣五十名或百名者
  初制禮闈取士不分南北自洪武丁丑考官劉三吾白信蹈所取宋琮等五十二人皆南士三月廷試擢陳䢿為第一帝怒所取之偏命侍讀張信等二人覆閲䢿亦與焉帝猶怒不已悉誅信蹈及信䢿等戍三吾於邊親自閲卷取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六月復廷試以韓克忠為第一皆北士也然訖永樂間未嘗分地而取至仁宗始命楊士竒等定取士之額南人十六北人十四宣徳正統間分為南北中卷以百人為率南則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景泰初詔書遵永樂間例五年㑹試復従給事中徐廷章言分南北中卷南卷應天及蘇松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北卷順天山東山西河南陜西中卷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及鳯陽廬州二府滁徐和三州也成化二十二年萬安當國周洪謨為禮部尚書皆四川人乃因布政使潘稹之請南北各減二名以益於中至孝宗𢎞治二年復従舊制嗣後相沿不改惟武宗正徳三年給事中趙鐸承劉瑾指請廣河南陜西山東西鄉試之額乃増陜西為百河南為九十五山東山西俱九十而以㑹試分南北中卷為不均乃増四川額十名并入南卷其餘并入北卷南北均取百五十名盖瑾陜西人而閣臣焦芳河南人相附和各狥其私瑾芳敗旋復其舊
  宣宗宣徳八年三月賜諸進士宴於禮部著為令英宗正統六年詔考官取文務淳實典雅不許浮華違者聴風憲官糾劾治罪
  其後孝宗𢎞治七年詔士子作文務淳雅通暢不許用浮華險怪艱澁之詞答䇿不許引用謬誤雜書其陳及時務須斟酌得宜便於實用不得泛為夸大及偏執私見有乖醇厚之風
  𢎞治中吏部侍郎王鏊制科議曰國家設科取士之法先之經義以觀窮理之學次論表以觀其博古之學終䇿問以觀其時務之學行之百五十年宜得其人超軼前代卒未聞有如古之豪傑者出於其間而文詞終有愧於古雖人才髙下係於時然亦科目之制為之也三代取士之法吾未暇論唐宋以來科有明經有進士明經即今經義之謂也進士則兼以詩賦當時二科並行而進士得人為盛名臣將相皆是焉出明經雖近正而士之拙者則為之謂之學究詩賦雖近於浮豔然必博觀泛取出入經史百家盖非詩賦之得人而博古之為益於治也至宋王安石為相黜詩賦崇經學科塲以經義論䇿取士可謂一掃厯代之陋然士専一經白首莫究其餘經史付之度外謂非已事後安石言初意驅學究為進士不意驅進士為學究盖安石亦自悔之矣今科塲雖兼䇿論而百年之間主司所重士子所習惟在經義以為經義既通則䇿論可無竢乎習夫古之通經者通其義焉耳今也割裂裝綴穿鑿支離以希合主司之求窮年畢力莫有底止偶得科目棄如弁髦始欲従事於學而精力竭矣人才之不如古其實由此然則進士之科可無易乎曰科不竢易也經義取士其學正矣所恨者其途稍狹不能盡天下之才耳愚欲於進士之外别立一科如前代制科之類必兼通諸經博洽子史詞賦乃得預焉有官無官皆得應之其甲授翰林次科道次部屬而有官者則遞升焉如此天下之士皆將奮志於學雖有官者亦翹翹然有興起之心無復專經之陋矣
  景帝景泰七年八月賜大臣子陳瑛王倫為舉人時太常少卿劉儼中允黄諫主順天鄉試大學士陳循子瑛王文子倫皆被黜循等因言考官不公請治儼諫罪且摘䇿題有無正統之語以激帝怒賴髙榖言得釋而瑛倫特賜舉人許一體㑹試天順初並除名
  英宗天順二年命兩京天文生陰陽生官生許就京鄉試
  八年命依親監生従提學官考就本處鄉試
  後憲宗成化二十一年命南京監生人等並従南京都察院考送應天府鄉試孝宗𢎞治五年奏准吏部聴選監生給假在家者許就本處鄉試
  憲宗成化七年五月中書舍人吕㦂乞就順天府鄉試従之
  二十三年詔舉人任教官六年有功績者許㑹試孝宗𢎞治四年詔各處鄉試考官二司及御史務以禮待文章純駁悉聴去取不得簾外巧立五經官以奪其權如考官不能勝任并舉主罪之
  穆宗隆慶元年十二月御史劉翾請増取士制額以補守令之缺従之
  神宗萬厯五年命凡士子文字合式者除正卷外悉將各房備卷以次填入副榜不拘額數
  十一年申定鄉試遣官之制
  初鄉試主考二人兩京用翰林同考四人用教職而各省則先期於儒官内聘明經公正者為之景帝景泰二年命在京在外鄉試同考官五經用五人三年命布按二司同巡按御史推舉見任教官年五十以下三十以上文學亷謹者聘充考官於是教官主試遂為成例其後有司循私聘取或非其人監臨官又往往侵奪其職掌世宗嘉靖七年用兵部侍郎張璁言各省皆遣京官或進士每省二人馳往主試兩京房考亦各加科部官一員閲兩科旋罷二十五年従給事中萬虞愷言各省鄉試精聘教官不足則聘外省推官知縣益之四十三年又従南京御史奏兩京同考用京官進士易詩書各二人春秋禮記各一人其餘乃參用教官至萬厯四年命兩京鄉試取到同考教官衰老者遣回北京於觀政進士及𠉀補甲科南京於附近知縣推官内各選取補充至是詔定科塲事宜部議復舉張璁之説言彼時因主考與監臨官禮節小嫌故行止二科而止今宜仍遣廷臣由是浙江江西福建湖廣皆用編修檢討他省用部科官而同考亦多用甲科教職僅取一二而已
  㑹試主考二人同考八人太祖洪武十八年命臨期具奏於翰林内用主考二人并同考三人餘以教官充補景泰五年従尚書胡濙請俱用翰林部曹罷教官不用其後主考率以閣臣為正翰詹一人副之熹宗天啟二年㑹試命大學士何宗彦朱國祚為主考國祚以故事辭帝曰今嵗朕首科特用二輔臣以光重典卿不必辭嗣後二輔臣典試以為常房考自景泰後亦漸増至武宗正徳六年用翰林十一人科部各三人分詩經房五易書各四春秋禮記各二萬厯十一年以易卷多減書之一以増於易十四年書卷復多乃増翰林一人以補書之缺四十四年詩易各増一房共為二十房翰林十二人科部各四人至明末不變
  二十五年遼東巡按御史李思孝奏請以遼東士子編為邊字號
  遼東一鎮舊𨽻山東科舉亦隨之世宗嘉靖十三年改附順天科舉加順天中額五名至是思孝以邊方中式不易因有是請
  三十三年十二月定宗室科舉入仕例
  舊制宗室無就試者萬厯二十三年鄭世子載堉始請宗室皆得儒服就試視才器使詔許奉國中尉以下入試輔國中尉以上爵尊不得與繼而禮臣言封爵科舉原自兩途彼既願従科目入仕應照士子出身資格銓除何拘原爵従之惟不得除京朝官然屢經定制尚未果行至是以誕育元孫頒詔天下復及之後熹宗天啓四年二月㑹試始開宗科朱慎䤰成進士従主考何宗彦朱國祚請即授中書舍人愍帝崇禎四年朱統鉓成進士初選庶吉士吏部以宗室不宜官禁近請改中書舍人統鉓疏争命仍授庶吉士
  愍帝崇禎七年賜五經舉人顔茂猷進士
  知貢舉禮部侍郎林釬言舉人顔茂猷文兼五經作二十三藝帝念其該洽許送内簾茂猷中副榜特賜進士以其名别為一行刻於試録第一名之前
  明登科總目
  太祖洪武四年三月廷試天士貢士俞友仁等一百二十人賜呉伯宗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帝親製䇿問試於奉天殿尋賜宴中書省授伯宗禮部員外郎餘各以次授官髙麗金濤中三甲授安邱縣丞以不通華言請還本國命給道里費送歸
  十八年三月廷試黄子澄等四百七十二人賜丁顯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是科練子寧對䇿極言今日朝廷用人狥其名而不求其實以小善而遽進之以小過而遽戮之因厯陳古昔所以教養任用之道言甚剴切不顧忌諱帝嘉之擢第二
  二十一年三月廷試施顯等九十七人賜任亨泰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四年三月廷試許觀等三十一人仍賜觀進士第一餘及第出身有差
  觀貴池人鄉㑹試俱第一後復姓黄
  二十七年三月廷試彭徳等百人賜張信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年三月廷試宋琮等五十二人賜陳䢿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六月廷試任伯安等六十一人賜韓克忠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是年有春榜夏榜之號
  惠帝建文二年三月廷試呉溥等一百十人賜胡廣王艮李貫三人進士及第並授翰林院修撰餘賜進士出身有差
  是科對䇿艮最優已擢第一帝見其貌寢寘第二而以廣易之賜名靖後復名廣與同榜楊榮金幼孜楊溥胡濙顧佐陳洽皆為永樂時名臣而艮獨死建文之難士論多之
  成祖永樂二年三月廷試楊相等四百七十二人賜曽棨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年三月廷試朱縉等二百一十九人賜林環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九年三月廷試陳燧等八十四人賜蕭時中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七年帝北巡仁宗監國禮部㑹試得陳燧等八十四人送國子監讀書至是始廷試
  十年三月廷試林誌等一百六人賜馬鐸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三年三月廷試洪英等三百五十一人賜陳循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六年三月廷試董璘等二百五十人賜李騏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九年三月廷試陳中等二百一人賜曾鶴齡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二年三月廷試葉恩等一百五十人賜邢寛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宣宗宣徳二年三月廷試趙鼎等一百一人賜馬愉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試陳詔等一百人賜林震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帝臨軒發䇿畢退御武英殿謂翰林儒臣曰取士不尚虚文有若劉蕡蘇轍輩直言抗論朕當顯庸之乃賦䇿士歌以示讀卷官顧所擢第一人林震亦無所表見焉
  八年三月廷試劉哲等九十九人賜曹鼐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鼐以泰和典史運糧至京師㑹試中式及廷試䇿問河洛象數鼐對稱㫖遂擢第一
  英宗正統元年三月廷試劉定之等一百人賜周旋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年三月廷試楊鼎等九十九人賜施槃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七年三月廷試姚䕫等一百四十九人賜劉儼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年三月廷試商輅等一百五十人仍賜輅進士第一餘及第出身有差
  輅淳安人宣宗乙夘浙江榜第一人三試皆第一明代三元黄觀後惟輅一人而已
  十三年三月廷試岳正等一百五十人賜彭時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景帝景泰二年三月廷試呉滙等二百一人賜柯潛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試彭華等三百四十五人賜孫賢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英宗天順元年三月廷試夏積等二百九十四人賜黎淳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年三月廷試陳選等一百五十六人賜王一䕫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八年三月時憲宗已即位以諒陰不御殿傳䇿試呉釴等二百四十七人賜彭教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七年二月禮部試日火死者九十餘人英宗命俱贈進士出身改期八月㑹試至是憲宗御西角門䇿之
  憲宗成化二年三月廷試章懋等三百五十三人賜羅倫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試費誾等二百四十七人賜張昇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八年三月廷試呉寛等二百五十一人仍賜寛進士第一餘及第出身有差
  十一年三月廷試王鏊等三百人賜謝遷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四年三月廷試梁儲等三百五十人賜曽彦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十年三月廷試趙寛等二百九十八人賜王華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年三月廷試儲巏等三百人賜李旻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三年三月廷試程楷等三百五十一人賜費宏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孝宗𢎞治三年三月廷試錢溥等二百九十八人賜錢福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六年三月廷試汪俊等二百九十八人賜毛澄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九年三月廷試陳瀾等二百九十八人賜朱希周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二年三月廷試倫文叙等三百人仍賜文敘進士第一餘及第出身有差
  十五年三月廷試魯鐸等二百九十七人賜康海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八年三月廷試董玘等三百三人賜顧鼎臣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武宗正徳三年三月廷試邵鋭等三百四十九人賜吕柟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六年三月廷試鄒守益等三百四十九人賜楊慎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九年三月廷試霍韜等三百九十六人賜唐臯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二年三月廷試倫以訓等三百四十九人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六年五月時世宗已即位䇿試張治等三百五十人賜楊惟聰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五年治等試禮部中式以武宗南巡未廷試至是世宗御西角門䇿之
  世宗嘉靖二年三月廷試李舜臣等四百一十人賜姚淶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試趙時春等三百一人賜龔用卿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八年三月廷試唐順之等三百二十三人賜羅洪先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一年正月廷試林春等三百一十六人賜林大欽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四年四月廷試許榖等三百二十五人賜韓應龍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七年三月廷試袁煒等三百二十人賜茅瓚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年三月廷試林樹聲等二百九十八人賜沈坤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三年三月廷試瞿景淳等三百二十二人賜秦鳴雷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時少傅翟鑾子汝儉汝孝俱在試中帝疑二人濫首甲抑第一為第三以第三置二甲及拆卷而所擬第三者果汝孝也給事中王交王堯日因劾㑹試考官少詹事江汝璧等阿附鑾罪汝璧等逮問鑾父子皆削籍
  二十六年三月廷試胡正䝉等三百一人賜李春芳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九年三月廷試傅夏器等三百二十人賜唐汝楫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二年三月廷試曹大章等四百一人賜陳謹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五年三月廷試金達等二百九十六人賜諸大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八年三月廷試蔡茂春等三百三人賜丁士美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十一年三月廷試王錫爵等二百九十九人賜徐時行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十四年三月廷試陳棟等三百九十四人賜范應期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穆宗隆慶二年三月廷試田一儁等四百三人賜羅萬化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試鄧以讚等三百九十六人賜張元忭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神宗萬厯二年三月廷試孫鑛等二百九十九人賜孫繼臯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試馮夣禎等三百一人賜沈懋學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八年三月廷試蕭良有等三百二人賜張懋修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一年三月廷試李廷機等三百四十一人賜朱國祚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四年三月廷試袁宗道等三百四十五人賜唐文獻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七年三月廷試陶望齡等三百四十七人賜焦竑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年三月廷試呉黙等三百四人賜翁正春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三年三月廷試湯賔尹等三百四人賜朱之蕃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六年三月廷試顧起元等二百九十二人賜趙秉忠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九年三月廷試許獬等三百一人賜張以誠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二年三月廷試楊守勤等三百八人仍賜守勤進士第一餘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五年三月廷試施鳯來等二百九十八人賜黄士俊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八年三月廷試韓敬等三百二人仍賜敬進士及一餘及第出身有差
  是科㑹試庶子湯賓尹為同考官韓敬出其門明年御史孫居相劾賔尹私韓敬以敬故與各房互換闈卷時吏部方考察尚書孫丕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因寘賔尹敬於察典敬有文名衆頗惜之
  四十一年三月廷試周延儒等三百四十四人仍賜延儒進士第一餘及第出身有差
  四十四年三月廷試賜錢士升等三百四十四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時呉江沈同和㑹試第一同里趙鳴陽第六同和素不能文文多出鳴陽手事覺兩人並謫戍
  四十七年三月廷試莊際昌等三百四十五人仍賜際昌進士第一餘及第出身有差
  熹宗天啟二年三月廷試劉必達等四百九人賜文震孟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試華琪芳等三百人賜余煌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愍帝崇禎元年三月廷試曹勲等三百五十三人賜劉若宰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年三月廷試呉偉業等三百四十九人賜陳于泰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七年三月廷試李青等三百二人賜劉理順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年三月廷試呉貞啟等三百一人賜劉同升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三年三月廷試楊瓊芳等二百九十六人賜魏藻徳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五年特賜史惇等二百六十三人進士出身
  十六年九月廷試陳名夏等三百九十五人賜楊廷鑑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三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