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歙硯說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歙硯說
不著撰人名氏。陳振孫《書錄解題》載之,亦雲皆不著姓名。左圭《百川學海》列於唐《積譜》後,卷末有跋,稱紹興三十年十二月,弟左承議郎尚書禮部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邁跋。跋中稱景伯兄治歙,既揭蘇氏《文房譜》於四寶堂,又別刻硯說三種雲雲。案景伯為洪邁兄洪適之字,則此二書似出於適,然與邁跋三種之說不合。考適《盤洲集》有蘇易簡《文房四譜》跋,稱說歙硯者凡三家,品諸李者有《墨苑》,以踵此編。然則此二種蓋與唐積之譜共為三種,皆適所刻,以附於《文房譜》之後者,實非適所自撰也。《硯說》兼紀采石之地,琢石之法及其品質之高下。《歙石說》則專論其紋理星暈,凡二十七種,辯別頗為詳悉。唐詢《北海公硯錄》見於《郡齋讀書誌》者,今其本久已失傳,惟此書引有兩條,及無名氏《硯譜引》有一條,猶可以考見什一雲。

唐侍讀硯譜云,二十年前,頗見人用龍尾石硯。求之江南故老,云昔李後主留意翰墨,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龍尾硯。三者為天下冠,當時貴之。自李氏亡而石不出,亦有傳至今者。景祐中,校理錢仙芝守歙,始得李氏取石故處。其地本大溪也,常患水深,工不可入。仙芝改其流,使由别道行,自是方能得之。其後縣人病其須索,復溪流如初,石乃中絶。後邑官復改溪流,遵錢公故道。而後所得盡佳石也,遂與端石並行。按圖經龍尾山,在婺源縣長城里。唐開元中葉氏得其地,嘗取石為硯,不見稱於世,故無聞焉。蘇易簡硯譜云,龍尾山石亞于端溪。今雖多故坑,無有石出。環縣皆山也,而石雖出他山,寔龍尾之肢脉俱得,謂之龍尾。

自州一百八十里至西坑口,入山谷林莽,盤屈鳥道又三十里;自縣三十里過溪,大嶺重複九十里,並至羅紋山下。

自州一百九十里,自縣八十里,並至濟口入山,又七十里至濟源。

龍尾山,亦名羅紋山,下名芙蓉溪,石坑最多,延蔓百餘里,取之不絶。

眉子坑,在羅紋山之西,從溪下至坑十餘丈,坑中無土,深丈餘,濶二三尺許。

羅紋裏山,在羅紋山後。

羅紋舊坑,地名寨頭,即錢云所訪南唐採石故坑也。

水舷坑,在眉子坑外,臨溪,至冬水涸方能取之,入地丈餘,石多金花。

水蕨坦坑,在羅紋山西北,其理若浪。

溪頭坑,在金星坑之北五里。

葉九坑,在溪頭之西百里,亦有眉子,其理麤慢,與溪頭坑石相上下。

金星坑,在羅紋山西北,相去四十五丈。

驢坑,在縣西北七十里,景祐中曹平為令,後王君玉為守,嘉祐中刁璆為尉,皆取之,其石青中緑暈。

濟源坑,在縣之正北,三坑相連。

碧裏坑,在濟山上,色理青瑩。相去半里,有水步石、大雨點石。十里外,有裏山石,青細有金紋花暈,其狀竒怪不常。

洞靈巖,在縣北一百二十里,三洞相連,石産於巖之左右無定所,色擬端溪,麤而燥,復多瑕璺。

淛石,出衢州開化縣界,斑若玳瑁然。

麻石,三尺中隠硯材,數寸而已,猶玉之在璞也。坑往往在溪澗中,至冬水涸,合三二十人方可興工。每打發一坑,不三數日必雨,雨即坑壠皆湮塞。較其工力,倍金銀坑中取礦者,此其所以貴也。往時必先祠以中牢,方免諸患。

大抵攻琢貴精,治之不盡工,雖有佳石,亦常硯而已。每得一石,以鐵鑿擊之,候其聲清圓,乃可攻治。度其所宜,然後制樣,須令人捧,不然内諸稻穀中,欲其不實也。蘇易簡云:“硯有薄如紙者。”葢以薄為利用云。

龍尾石,多産於水中,故極温潤;性本堅密,扣之其聲清越,婉若玉振,與他石不同;色多蒼黑,亦有青碧者。採人日增,石亦漸少,有得之巖崖中者,色白而燥,殊不入用。

眉子,色青或紫,短者、簇者如卧蠶,而犀紋立理;長者、濶者如虎紋,而松紋從理,其曰“鴈湖攅”,與對眉子,最為精絶。凡九品:

鴈湖眉子;對眉子;金星眉子;菉豆眉子;錦蹙眉子;短眉子;長眉子;簇眉子;濶眉子。

大抵石頑則光滑,而磨墨不快;石麤則黏墨,而滲漬難滌。唯麤羅紋理不疎,細羅紋石不嫰者為佳。几十二品:

細羅紋;麤羅紋;暗細羅紋;松紋羅紋;角浪羅紋;金星羅紋;刷絲羅紋;倒地羅紋;石心羅紋;卵石羅紋;泥漿羅紋;算子羅紋。

麤羅紋者,細者易為磨墨;細羅紋稍堅者,最能發墨。或者以易磨墨為發墨,非也。唯蔡君謨論得其要:墨在硯中,隨筆旋轉,滌之泮然盡去,此乃石性堅潤,能發起不滯於硯耳。若刷絲、松紋、角浪,皆以其理疎,易於磨墨;至於金星之類,乃其餘事,自有優劣;獨泥漿一品,較之諸石紋理細密,富於温潤,但多不甚堅實;筭子羅紋,紋若瓜子羅紋,然此最佳者也,出水波坑中,幸而得之不可期。或取羅紋側為之,甚能亂真。

驢坑石,色青緑暈,今不復出,士大夫家間有藏者,亦罕見之。

棗心,青潤可愛,中有小斑紋,中廣,上下皆銳,形若棗核,然雖少疵瑕,多失之頑固。

唐公《硯録》云:嘗過金陵,於翰林葉道卿處見一硯,方四五寸許,其色淡青,如秋雨新霽,逺望暮天,表裏瑩潔,都無紋理,葢所謂硯之美者也。云得於歙,不知出於甚坑,今不復有。

裏山,一種,金星而疎慢。

水舷金紋,凡十種:

青斑如舞鶴者;如長壽僊人者;如雙鴛鴦者;如枯槎僊人者;如朝霞雲氣者;如湖中寒鴈者;如雙魚蹲鴟者;如壺缾者;如卧蠶者;如斗者。

硯以瑩淨為先,小有痕線皆不足甚貴。石病有十:

痕如蚓行迹。

雞脚,如雞迹,麻石黯色。

鳥肫,有痕如木葉,若肉中脞也。

浪痕,徧纒如布帛紋,作淺深黑色。

贅子,如烏豆隠起礙手,開之多成大璺。

搭線,斜紋若斷裂者。

黄爛者,土中石皮也。

硬線,髙起隠手,雖良工不能礪平也。

石上有微塵孔者,石之膚也。

斷紋,兩不相着。

硯之形制不一,古人有以蚌為之者,取其適用而已。舊有古端樣,并世傳晉右軍將軍王逸少端樣,皆外方内若峻坂然,使墨下入水中,至冩字時更不費研磨之工。今之端樣葢其遺法也。或有為硯板、硯鏡之類,微坳其首而已。或直用平石一片,别以器盛水,旋滴入研墨。以此知今人不如古人書字之多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