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孫中山先生離粵來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歡迎孫中山先生離粵來滬
作者:蔡和森
1924年11月12日
本作品收錄於《嚮導

署名「和森」發表

  拋棄僻處一隅的政權,而從事於全國革命的工作——宣傳與組織——之進行,吾人對於中山先生久已有此提議;現在中山先生離粵來滬已成事實,吾人根據這種重大的意義,應當表示充分的歡迎!

  中國自受國際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政治經濟日見崩壞,辛亥革命,政權轉移於帝國主義扶植的北洋軍閥而益亂。現在曹吳雖倒,而繼曹吳以起的仍然不外傳統的北洋餘孽之段、張、馮三派軍閥,繼續爭奪宰割之舊局面,戰爭禍亂不僅無停止之望,而且正在醞釀發展之中。在這種情形之下,國民革命領袖宜如何領導全國人民入於奮鬥之途,——這種重大的責任正落在中山先生的雙肩之上。

  中山先生怎樣成就這種偉大的責任?我想他抵滬的第一件工作應根據國民黨的政綱發表宣言,拿出自己救國救民的眞正主張(如怎樣廢督裁兵,怎樣收囘海關主權,增加進口稅,以爲裁兵、理財、廢厘金、停外債及興教育辦實業之用等),一面試探軍閥是否有悔禍之誠心,一面喚起全國民衆之奮鬥;第二件工作應同時致電北京的攝政內閣,立刻廢除治安警察法及一切束縛人民言論集會自由的法令,俾全國被壓迫的人民得充量發表其政治意見,然後召集國民大會解決國是;第三件工作應注全力發展長江及黃河流域的黨部,及與上列二項有關的宣傳與組織。

  至於何時北上或是否必須北上,這還是次要的問題,應俟觀察情形再爲決定。因爲現在京津的形勢,段、張、馮三大軍閥已由暗鬥而入於明爭之期(詳見另篇),奉張提十萬大軍進駐津浦一帶以後,兇焰萬丈,目無餘子。勢危力孤的馮玉祥派(孫岳胡景翼在內),爲勢所迫,主張略趨新異(如歡迎中山,處置清室,委員制等)已爲段張所不喜,馮在中樞之地位業已發生問題,此後馮張是否決裂而至於再戰尚不可知,至於所謂和平會議更是邈不可期。以段祺瑞現在之地位尚不肯冒然赴京做戰勝者的高等俘擄,難道中山先生可冒然赴京做他們的高等俘擄麼?段祺瑞在他未成就自己的勢力之前不肯冒然入京,吾人亦希望中山先生在滬作相當時期之勾留,造成全國的輿論及民衆的後援,庶幾進可制勝軍閥退可擴大宣傳。故吾人謹以上列三項工作爲歡迎中山先生離粵來滬之貢獻!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1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