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正德雲南志/卷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正德雲南志
◀上一卷 卷二 下一卷▶

雲南志卷二 志二

[编辑]

雲南府

[编辑]

東至澂江府路南州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澂江府河陽縣界一百二十里,西至楚雄府廣通縣界三百五十里,北至尋甸軍民府界二百一十里,東北到曲靖軍民府馬龍州一百八十里,東南到廣西府四百里,西南到澂江府江川縣一百六十五里,西北到武定軍民府二百四十里。至兩京,與布政司同。

建置沿革

[编辑]

《禹貢》梁州之界,天文井鬼分野。春秋以前,為徼外西南夷僰鳩獠慄躶毒獹咢烏蠻所居地。楚莊蹻略地,西至滇池,因王滇,號滇國。秦時常頞畧通五尺道,頗置吏焉。漢武帝遣將臨滇,滇王舉國降,遂置益州郡,治滇池。蜀漢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又分建寧置雲南郡。晉因之,兼置寧州。宋齊並為建寧郡。隋置昆州,後廢。唐初復置,後為南詔蒙氏所據,改為善闡府。歷鄭、趙、楊三氏,至大理叚氏,以髙智昇領善闡牧,遂世有其地。元初置善闡萬户府,至元中改置中慶路。本朝洪武中,改雲南府,領縣四、州四,州領縣五:

  • 昆明縣 附郭。漢為滇池縣地。隋為昆州之境。唐為晉寧縣地。元初置二千户所,後改置善州,領昆明、官渡二縣。後州廢縣存,尋又並官渡入焉。本朝因之,編户二十六里。
  • 富民縣 在府治西北九十里。唐初,為西寧州地。貞觀中,改西寧曰梨州。烏蠻酋㱔門㱔永築馬舉龍城,號梨瀼甸。元至元初,立梨灢千户所,後改爲富民縣。本朝因之,編户二里。
  • 宜良縣。在府治東南一百五十里。昔蠻酋囉氏築城,號羅裒籠。唐貞觀中,置匡州,領四川等縣。元初,五宜良、匡城、刄、大池千户所。至元中,改置宜良州,領大池、大赤二縣。後改州為縣,併二縣入焉。本朝因之,編户四里。
  • 羅次縣 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古壓磨呂村,本烏蠻羅部農落彈所居地。大理時,髙量成命髙白連慶治其地。元至元中,因羅部置羅次州,隷中慶路。後改為縣,屬安寧州。本朝因之,編户三里。弘治十二年,改属雲南府。
  • 晉寧州 在府治東南一百里。漢滇池縣地。晉隆安初,置晉寧州。唐武德初,置昆州及晉寧縣。後蒙氏、叚氏皆為陽城堡部。元初,立陽城堡萬户府。至元中,復為晉寧州。本朝因之,編户五里。領縣二:
  • 歸化縣 在州北二十里安江城。昔呉氏居之,因名大呉籠。後為㱔莫徒蠻永偈所據。元初,隷呈貢千户所。至元中,分置歸化縣。本朝因之,編户二里。
  • 呈貢縣 在州北六十里。有故城曰呈貢城,世為鳥白、㱔門、㱔莫、徒阿、茶焚五種蠻所居。元初,立呈貢千户所。至元中,改為晟貢縣。本朝改呈貢縣,編户四里。
  • 安寧州 蠻名阿寧部。初,東川羅羅阿寧者,牽車牛過此,牛䑛土不去,取土得鹹鹺,後掘地為盥池,因以阿寧名。郡在府治西南八十里,古滇國螳螂川也。漢為益州郡之連然縣。晉属建寧郡。隋属昆州。唐武徳初,置安寧縣,隷昆州。蒙閣羅鳳叛唐,以蘇閑阿裒治之,大理以髙氏守之。元初,隷陽城堡萬户府。至元初,立安寧千户所,後改為州。本朝因之,編户十里。領縣一:
  • 禄豐縣 在州西一百八十里,古禄瑧甸白村。昔鳥焚蠻居之,以其地瘴熱,遷徙不常。大理時,髙智昇子義勝治其地。元初,隷安寧千户所。至元中,置祿豐縣,属安寧州。本朝因之,協户三里。
  • 昆陽州 在府治南一百五十里,地在滇池南。漢属益州郡。晉属寧州。梁時,為土人爨瓉所據。隋南寧夷爨翫降,拜昆州剌史。唐開元前,置河東等二十一州,隷嶲州,改隷黎州都督,後沒於南詔。宋睦大理以髙氏治之,名巨橋城。元立巨橋萬户府。至元中,改為昆陽州。本朝因之,編户四里。領縣二:
  • 三泊縣 在州西北七十里,昔僰獠蠻所居之地,後為大理所有,以隷善闡。元初,隷巨橋萬户府。至元中,於那龍城置三泊縣,以溪為名。本朝因之,編户二里。
  • 易門縣 在州西一百五十里,昔烏蠻酋仲磨由男所居之地。大理時,髙福世寺其城。元初,立洟門千户所,隷巨橋萬户府。至元中,改易門縣。本朝因之,編户三里。
  • 嵩門州 在府治東北一百二十里,古滇國地。烏蠻車氏等居此,後為枳氏所奪,因名枳磑。昔有漢人築金城于此,曰長州,因築臺與蠻盟,故名其地曰嵩盟。唐時蒙氏置長城郡。宋時属大理,叚氏改嵩盟郡。元初立嵩盟萬户府。至元中改為長州,尋陞為嵩盟府,後復改為嵩明州,領楊林、邵甸二縣。本朝初因之。洪武中省邵甸縣,成化間又省楊林縣,俱入州。編户里。

郡名

[编辑]

滇國春秋時名,益州漢名,益之為言隘也,言其地險隘。亦曰疆壤益大,故曰益,建寧蜀漢名,晉寧晉名,中慶元名

山川

[编辑]

  • 五華山 在會城内,上有佛寺。
  • 螺山 在府治北,舊名盤坤。上有巨石,色皆深碧如螺髻。下有潮音洞,洞門有盤瓠廟基。今郡城倚其山之隂。
  • 商山 在螺山北,連峯疊巘,丹崖翠壁,若鸞停鵠立。下有冷泉,土人云:浴之可去風疾。
  • 石鼻山 在府治西一十里,山有白石,狀如人鼻。
  • 進耳山 在府治西二十里許,上有廟。俗傳有漢使卒于此,土人祠之,春秋祭之則豐稔。
  • 聚仙山 在府治西二十里,一名筆架山。北有神魔洞,下有泉,流入鸳鴦池。
  • 抺葱山 在府治東二十里。
  • 樂錯半山 在府治北二十里。
  • 玉案山 在府治西二十五里,一名列和蒙山。秀麗多泉石,石有碁盤。山北平坡中有三泉如盆池,郡人春日逰賞於此。山中有玉案蘭若。
  • 文殊山 在府治北二十五里,一名蒙滯雄山。上有文殊堂及文珠泉。
  • 金馬山 在府治東二十五里。西對碧鷄山,中隔滇池,山下甚髙,而綿亘西南數十里。麓有歸化佛寺,下有金馬関。相傳昔有金馬隱見其上,故以名山。
  • 碧鷄山 在府洽西南三十里。東瞰滇澤,蒼崖萬丈,緑水千尋,月映澄波,雲橫絶頂,雲南一佳景也。相傳昔有碧鳳翔翥此山,後訛為碧鷄云。漢宣帝時,方士言益州有金馬、碧鷄之神,可𥙊祀而致,遣王褒徃祀。至蜀,憚其路遠,望而𥙊之。顔師古謂金形如馬,碧形如鷄。上多佛寺,有題詠,見後。
  • 太華山 在碧鷄山西北,上有佛寺。
  • 靈芝山 在富民縣西南二里,舊名赤晟化山。
  • 洞口山 在富民縣東南三里。下有洞水從中出,流經縣南,西北入安寧河。
  • 顛卧山 今名滇和山。
  • 嚕卧山 今名魯和山。
  • 蒙課卧山 今名無怯和山,俱在富民縣西十餘里。
  • 黄弄山 在富民縣北十五里。
  • 客爭容山 在宜良縣東一十里,為縣鎮山,今名犁摩挹山。
  • 觀音山 在宜良縣西一十里。山頂有泉,今名水井山。其南有岩泉山。
  • 北樂山 在宜良縣北三十里,一名播雄山,今名保紅山。
  • 箐山 在宜良縣西五十里。
  • 玉龍山 在羅次縣東三里。中有碧石竇,湧泉如玉龍吐水之狀。
  • 九戍山 在羅次縣舊治南五里,又名九峯,今名九湧。
  • 穹盪山 在羅次縣南一十五里。烏蠻謂之崛𡽀峯,上有穹盪奄。
  • 苴麽崱裒山 蠻語譯云子望母之山,有二:一在羅次縣舊治東北四十里,一在縣西三十里。
  • 萬松山 在晉寧州東五里,中有萬松、盤龍、羅漢三寺。
  • 金砂山 在晉寧州西五里。産砂石,其色如金。
  • 五龍山 在晉寧州南五里。山多雲氣,上有五龍泉,一名小石屏山。
  • 光長山 在晉寧州西南一十里,北瞰滇池,上有二竒石,腹中空洞,扣之如鐘皼聲。
  • 三台山 在呈貢縣治北。三山相属如台星,一名萬福山。
  • 象兔山 在呈貢縣西南一十五里。舊有蠻寨。
  • 羅青山 在安寧州治西。上有羅青廟,廟前泉極甘美。
  • 呀𡽀山 在安寧州西北五里,州之主山。山有煎鹽水及産仙茅、花木。
  • 洛陽山在安寧州東北一十里。叚氏於上鑿十六羅漢,建法華寺。下有泉,流經東橋,灌田三千餘畆。
  • 岱晟山 在安寧州北一十五里。昔常産仙女稻,俗名筆架山。
  • 葱山 在安寧州西北二十里,髙聳冠諸山,其北復起為鳯城山。
  • 蒙荅縛山 在祿豐縣西五里。勢如翠屏,今名三次和山。
  • 南平山 在祿豐縣西一十五里。三面陡峻,惟南稍平,故名。
  • 姚陵山 在祿豐縣東北三十里,舊名驥綜籠山。群山中一峯聳拔,山頂有泉及古寨。
  • 長松山 在昆陽州西五里,上多松木。
  • 僊卧山 在昆陽州滇池之側,一名白鳥山。
  • 望州山 在昆陽州北一十里。其勢昻聳,囬顧州治。
  • 珊蒙果山 在昆陽州西一十里。山如翠屏,頂秀三峯,寺分八面。
  • 寳應山 在昆陽州東南一十里。
  • 雲龍山 在三泊縣西北一十五里。岡巒秀聳,四時蒼翠,將雨則雲凝其上。
  • 葱蒙卧山 在三泊縣舊治北一十五里。上有漢人舊城及王仁。
  • 白鶴山 在三泊縣西南一十四里。相傳有鶴巢其上,故名。
  • 滑光嶍山 在三泊縣舊治西南二十里,岩上有一小城。
  • 娘當山 在易門縣治北,舊名戈晟智桶山,三峯聳秀可愛。
  • 蒙低棃巖山 在易門縣舊治南五十里。髙挿雲漢,下有坪谷,宜牧。
  • 祿益惡危山 在易門縣舊治西一百里。北有閟依主城,昔善闡邉戍之所。
  • 蛇山 在髙明州治北。山小而竒,形如盤蛇。
  • 羅錦山 在嵩明州東北一十五里。岩石峭立,有文彩若羅錦。下有泉,亦名羅錦,有灌溉之利。
  • 秀嵩山 在州東二十里。聳秀挿霄漢,環州之山皆出其下,俗呼摇鈐山。孟獲嘗寨于此。本朝洪武乙卯年,遣呉尚書招撫雲南,至此為元降人听害。
  • 彌雄山 在嵩明州北三十里。蒼崖疊出,望之蔚然,土壤肥饒,蔬果繁夥,今名彌秀山。
  • 欶雺山 在嵩明州東四十里。世傳蒙世隆征烏蒙,得四女,歸至此山。四女遥望故郷,俯仰嘆息,忽山巔霧結三峯蠻,謂二為欶,注為雺。其山𡺚崒獨峻,登眺則雲南諸山悉在目中。又名峻葱山。
  • 抺摐山 在嵩明州西五十里。春月開三色,聚。八仙花,布滿山澗,土人謂之登花。
  • 東葛勒山 在故邵甸縣西北,高三十里,為南中之名山。
  • 竹雄山 在楊林縣舊治南。
  • 楊林山 在舊楊林縣治東。群峯屏列如畫,山麓有石,状如羊立。
  • 烏納山 在舊楊林縣西南一十里。有石若馬頭,土人以烏纳名之。山周百餘里,西距呈貢,東捘宜良,水草宜牧。
  • 響石 在富民縣東八里。石色青白,狀如馬鞍,撃之有聲如磬。
  • 滇池 在府治南。一名昆明池,一名滇南澤。周廣五百餘里,合盤龍江、黄龍溪諸水匯為此池。中産衣鉢、蓮花,盤干、葉蕋分三色,而魚蝦、鳬鳥、菱芡、菰蒲之利,為西南之最。中有大、小卧納二山。史記:滇水源廣末狹,有似倒流,故曰滇。楚莊蹻王滇池即此。有河泊所五。滇為雲南巨浸,每春夏水生,瀰漫無際,池旁之田,嵗飫其害。弘治十四年,廵撫石、副都御史應金謀恊鎮守太監劉㫤、總兵官黔國公沐崑,發寧民夫卒数萬,濬其泄䖏,遇石則焚而鑿之,於是池水頓落数丈,得池旁腴田数千頃。夷漢利之,念謂是役功倍於金汁河。
  • 螳螂川 源出自滇池,縈廻安寧州治,過富民縣,下入金沙江。
  • 渠濫川 在昆陽州東南五里,東北流入滇池。
  • 大池江 一名盤江,一名大河,從澂江府舊邑縣北入宜良縣境,六十里出縣界入滇池。
  • 大城江 源自陽宗縣明湖,流經宜良縣東,下入盤江。
  • 盤龍江 一名滇池河,源自嵩明州故邵甸縣之東山、西山,凡九十九泉,合流經㑹城東,又南入滇池。
  • 龍巨江 一名龍濟溪,源出尋甸果馬山,流經嵩明州,東南入嘉利澤。
  • 西湖 在府治西,周四里。蒲藻長青,人多泛舟道賞,即滇池上流,俗呼為草海子,中有黔國蓮池。
  • 安寧河 源出安寧州東,經富民縣南,又東至羅次縣為沙摩溪,至祿豐縣為大溪,至易門縣爲九渡河,流入元江府界。
  • 大堡河 源出新興州界,經晉寧州永興郷分流入滇池。
  • 星宿河 在祿豐縣西。源出武定府,過易門縣,流入元江。
  • 洟札郎水 在富民縣東北一十里,西入大溪。
  • 農納水 在富民縣北五十里,源出武定府界,北入大溪。
  • 龍泉水 在富民縣西五里。俗傳中有龍恠,立祠鎮之。
  • 彌雄水 出彌雄山,南入羅婆澤。
  • 牧様水 源出嵩明州牧様澗,西南入滇池。
  • 嘉利澤 在嵩明州東南一十五里,週廻百餘里,水溉民田,魚供民食。又名楊林澤,下流入尋甸府境。
  • 交七浦 在歸化縣東北二十里,廣二百餘畆。
  • 荷花池 在府學後,一名九龍池。
  • 黑龍池 在府治北二十五里,一名黒魚池。深不可測,人莫敢取其魚。傍有龍祠及文殊閣,禱雨輙應。其西有白龍池。
  • 紅蓮沼 在富民縣治東南。泉常湧出,荷花爛熳,上有龍神祠。
  • 龍泉 有四:一出啇山下,湫傍有祠,祠西有亭,扁曰第一泉,東有龍泉觀。一出城西勒甸村,山中水分青白色,上有福踈畧之計。每嵗夏秋之間,潦水暴至,則瀰望渰亢,陽不雨,則遍野焦枯,民嘗苦之。太傳黔國公贈定遠王沐晟與苐左都督贈定邊伯沐昻,嘗於來樂宣德中謀造石閘,以蓄洩其水,而為經乆之利,皆通邉境,多事未就。景泰癸酉,都督同知沐璘講于叅賛軍務右僉都御史鄭顒,㑹衆議請允,乃甃石為闡設以守者,因水之盈縮而時其啔閑,民甚便之。
  • 湯池渠 在宜縣之西南三十五里,有記見後。

形勝

[编辑]
  • 其山金馬碧鷄,其漫
  • 接吐蕃,際黔巫 《唐書》:東距爨,東南屬交阯,西摩伽陀,北接吐蕃,東北際黔巫。
  • 西南重鎮 元儒學提舉何弘佐《禮樂記》。
  • 㑹要之地 蹇郁脩學記。
  • 山川明秀 儒學提舉孫大亨《大德橋記》。
  • 案亘其前 其形如案,故名。 滇池擁其後 《晉寕州志》。
  • 石寳屹立,玉帶縈廻 即螳螂川。《安寧志》。
  • 山連奧藪,海富魚鳥 《嵩明州志》。

土産

[编辑]

安寧州出。 馬各州縣俱出,世稱西馬。陸凉州産者尤竒。又易門縣蒙低梨巖山常産異馬。 氊州縣俱出,細密為天下景。 鹽 碧填子俱安寧州出。 石綠祿豐、羅欠二縣出。 五色花石彌雄山出,状如碼碯,可作噐皿。 香附子 紫花木 蕎有甜、苦二種,土人甚頼之,苦者尤佳。 胡桃 松子 木蘭花 杜䳌花品類甚多。 素馨花 鄧花五色。 笻竹 垂絲竹州縣俱出。 竒山茶産晉寧州,有山茶一株,産於州南天王廟前,其花開於冬月,有粉紅、大紅、純白三色相間,謝時葩不落地,土人以為神異,不敢採。 菌子各州縣俱出,其味與中州出者無異。 茵蔯其色青,葉香辣,土人用以和蒜而啖之,醫家採以為藥。 葛根出嵩明州。 鷄㙡各州縣俱出。

户口

[编辑]
  • 户 一萬六千五百八十三。
  • 口 一十四萬四千七百四。

田粮

[编辑]
  • 田 官民田地三千六百七十一頃八十六畆六分三釐。
  • 粮 夏稅小麥正耗七千八百五十石八升二合三勺,秋粮米正耗二萬五千七百八十九石二升。

屯田

[编辑]

雲南屯田最為要重,盖雲南之民多夷少漢,雲南之地多山少田,雲南之兵食無所仰,不耕而待哺,則輸之者必怨,棄地以資人,則得之者益强,此前代之所以不能又安此土也。今諸衞錯布於州縣,千屯徧列於原野,收入富饒,既足以紓齊民之供億,營壘連絡,又足以防盗賊之出没,此雲南屯田之制所以甚利最善,而視内地相蓰也。又内地各衞俱二分操守,八分屯種,雲南三分操守,七分屯種。

金馬山屯 官渡河尾屯 四道壩邉屯 木礅村屯 囬流灣屯 松花壩屯 北庄口屯 石虎崗屯俱雲南左衞。 大西門外屯 黄土坡屯 西海子屯 金馬山屯 黒林鋪傍屯 馬村屯 崗頭村屯俱雲南右衞。 官渡屯 苜蓿厰屯 南壩屯 南海子屯俱雲南中衞。 小西門外屯 西板橋屯 老者村屯 金馬山屯 南海子屯 西海子屯 小東村屯俱雲南煎衞。 北門外蓮花池邉屯 小西門外魚池傍屯 白廟屯 官渡屯 西海子屯俱雲南後衞。 西板橋屯 波羅村屯 金馬山屯 狗街子屯 黄土坡屯俱廣南衞。巳上俱昆明縣地方。 富民縣屯田四䖏俱在縣傍近。俱雲南右衞。 南屯 北屯在宜良縣南北。俱宜良所。 木隆屯在宜良縣東。六凉衞。 陽城堡屯 大堡上中下營屯俱晉寧州地方。俱雲南中衞。 東三坌口屯左衞。 漁燈村屯中衞。 前衞屯已上俱呈貢縣地方。 中所屯在縣東左衞。 左所屯在縣四中衞。 馬軍鋪屯在縣西廣南衞。 塘頭屯在縣南中衞。巳上俱歸化縣地方。 禄豐縣屯田右後廣三衞左右等所原無屯名。 鳴鷄寨屯 普納屯 舊縣屯 闊摩屯 祿脿郎屯 穿心營屯 小師馬屯 羅海營屯俱在羅次縣南。 摩㱔屯 煉甸屯俱在縣北。 羅摩五屯 果子園屯 白沙屯 姚陵小厰屯俱在縣西北。已上亻雲南右後二衞。 普納屯 南坡屯 煉甸白沙屯在羅次縣南。俱安軍所。 中衞屯在州東滇水邊。 前衞屯在州治南。 廣南屯在州西南。已上俱昆陽州。 易門守禦所馬料屯田在易門縣。 三泊縣屯田在縣治南十里。雲南右後、中前二所。 校古里河西屯 邵甸里山 高倉兩軍營屯俱左衞。 邵甸里路南屯 撒甸 莊果前屯 大營屯 水碓營屯俱右衞。 月豐藏寺前屯寺前屯 校古里摇鈴山下屯 依順里屯 中和里對龍寺前屯 彌里東山屯 梁王山下屯 邵甸里東山邉屯 鹽井屯 虧拖屯 牧羊屯俱前衞。 崇正郷莫沙衝屯 古里東屯 四壩屯 阿古隴屯 黒子口屯 丁百户屯 金馬里東山下屯 羅傍屯 猴街子屯 腰站屯 塘房屯 果子園屯 龍喜村屯 甸頭屯 落郎村屯俱楊林千户所。 日足里寬郎屯 舊馬街子屯俱木密所。已上俱嵩明州地方。各屯俱有倉,散在村落。弘治十六年,都御史陳金併歸鎮市。

職田

[编辑]

都司并諸衞指揮等官街俸之田,畆數名寡,以官職大小為差。都指揮使二百九十二畝八分,都指揮同知二百三十畆四分,都指揮僉事、指揮使俱一百六十八畆,指揮同知一百十四畆,指揮僉事一百十五畆二分,正千户七十六畆八分,衞鎮撫、副千户俱六十七畆二分,百户、試百户俱四十八畆,所鎮撫三十八畆四分。其田各府州縣衞司地方俱有。

風俗

[编辑]

  • 種類非一,習俗不同 《雲南志》:諸夷種類非一,曰僰人,曰爨人,即羅。羅有黑白二種,曰麽夢,曰秃老,曰㱔門,曰蒲人,曰和泥蠻,曰百夷。又有小百夷,曰土僚,曰羅武,曰撤摩都,曰摩擦,曰傼人,曰山後人,曰哀牢人,曰峨昌蠻,曰觧蠻,曰魁羅蠻,曰傳㝷蠻。大抵滇南之夷皆此数種,其習俗各不相同。
  • 男女勇揵,不鞍而騎,善用矛劒 《唐書》
  • 嚚訟好闘 郡志
  • 俗無禮儀,死不葬祭 《元史·賽典赤專》:俗無禮儀,男女自相配偶,死則火之,不為葬祭。
  • 食貴生 猪牛雞魚皆生醢之,和以蒜食。
  • 交易用貝 貝俗呼作𧵅,以一為庄,四庄為手,四手為苗,五苗為索,雖租賦亦用之。
  • 椎髻編髮 男子披氊椎髻,婦人不澤髮,以青紗分編,繞首盤繫。處子孀婦,出入無間,情通私偶,然後成婚。
  • 首戴次工 製如漁笠,覆以黒氊,親故雖又别,無跪拜,惟去次工以為禮。
  • 俗尚浮屠 舊志:僰人無間貧富,家有佛堂,老㓜手不釋數珠。一嵗之間,齋戒俱半,朔望則裏飯䄂香入寺禮佛飯僧。其僧有二種:居山寺者曰淨戒,居室家者曰阿拶哩,土人事之甚謹。二月八日為迎佛㑹,相率整其貲以從事,雖費萬錢莫之惜。近時官府嘗節約之,此㑹少已。
  • 男勞女佚 舊志:土人多服勞耕稼,以田四畆為一雙,犁則二牛三夫,前挽、中壓、後驅。婦人好華飾,傳粉黛,墦頭以酥油澤髮,衣方領封襟,長身袷䄂。少事蠶織。房舍四圍皆施床榻,中置火櫨與床平,上用鐵三脚加鍋為炊,刳木為甑,日其故俗也。
  • 少信醫藥 土人有病,多祭鬼,少求醫服藥,或以牛角咂血。死則浴屍,束縳置中,或■,或側卧,以布方幅,令阿拶哩僧書梵咒八字,曰地水風火常樂我淨,而飾以五采,覆之於棺,不問僧俗,皆送之野而焚之。或五日,或七日,收骨貯瓶中,擇日而塟之。
  • 卜用鷄骨 土人稱巫師曰朶号薄,遇有大小一切猶豫未决之事,輒倩之以鷄骨占吉凶。
  • 星回節 俗云火把節,每司陰陽學、醫學、僧綱司、阿拶哩僧綱司、道紀司,散置於府之傍近。旌善、申明工亭,在府治東,各州縣俱有。

[编辑]
  • 昆明縣治 在都司東。内有典史㕔所,領有赤水鵬、淸水江二廵榆司,河泊所,新舊二養濟院。
  • 宜良縣治 洪武十五年建。内有典史㕔所,領有湯池廵檢司、稅課局、醫學。
  • 富民縣治 洪武十五年建。内有典史㕔所,領有醫學。
  • 羅次縣治 内有典史㕔,所領有崠象關廵檢司,去縣一百里。
  • 晉寧州治 在陽城堡,洪武十五年建,内有吏目㕔,其廣盈倉、税課局、陰陽學、醫學、僧正司散置於州之傍近。河泊所,去州西十里。
  • 呈貢縣治 内有典史㕔,所領有醫學。
  • 歸化縣治 内有典史聽所領。有河泊所,去縣四十里。
  • 安寧州治 在千户所城外,洪武十六年建,内有吏目㕔。其常平倉、稅課局、僧正司散置於州之傍近。又有祿滕廵檢司,去州西八十里。
  • 祿豐縣治 内有典史㕔,所領有南平関廵檢司,去縣西二十里。又有醫學,在縣西。
  • 昆陽州治 在滇池南和代村,洪武十六年建,内有吏目㕔,其大有倉、稅課局、隂陽學、醫學、僧正司散置於州之傍近。又有河泊所,去州北一十里。鐵治所,去州南二十里。
  • 易門縣治 内有典史㕔。
  • 三泊縣治 内有典史㕔,又有醫學在縣南。
  • 嵩明州治 内有吏目㕔,其稅課局、河泊所、隂陽學、醫學、僧正司散置於州傍近。所領有兎兒関廵檢司,去州西五十里。
  • 雲南左衞 在府治東。洪武十五年建,領左、右、中、前、後、中、左六十户所,所各領百户十。
  • 右衞 在府治西南。洪武十五年建,領所同左衞。
  • 中衞 在府治東北。洪武十五年建,成化間改遷今治,領所同上。
  • 前衞 在府治西南,洪武十五年建,領左、右、中、前、後五千户所。
  • 後衞 在府治東,洪武十五年建,領所同前衞。
  • 廣南衞 洪武二十九年建於廣南府,永樂元年遷建於雲南府治東,弘治十五年重修。領左、右、中、前四千户所,所領百户十。各衞俱有經歴司、衞鎮撫,各所亦有所鎮撫。已上六衞俱有倉,與廣備倉連比。
  • 宜良守禦千户所 在宜良縣西,洪武二十四年建。内有吏目㕔,領所鎮撫一,百户十。
  • 安寧守禦千户所 在安寧州治西南,洪武二十四年建。内有吏目㕔,領所鎮撫一,百户十。
  • 易門守禦千户所 在易門縣南三十里,洪武二十四年建。内有吏目㕔,領所鎮撫一,百户十。
  • 楊林守禦千户所 在嵩明州南三十五里,洪武二十五年建。内有吏目㕔,領所鎮撫一,百户十。已上各守禦所俱有倉。
  • 安寧鹽課提舉司 舊在安寧州治西,洪武十六年建,今遷州西北。内有吏目㕔,所領有鹽課司,在舊提舉司西。其井有四:曰大井,在鹽課司;曰秀才井,在舊提舉司;曰白石井,在善政坊。曰大界井,即阿寧取士得之者。

學校

[编辑]

  • 府學 在府治東南,元爲中慶路學。先是,雲南未知尊孔子,祀王逸少為先師。至元間,總骨張立道始置學舎,首建文廟,王祀夫子。後平章政事賽典赤益大其規。本朝改雲南府學。洪武間,西平侯沐英重建。西為文廟,翼以兩廡,象祀聖賢。迤南有㦸門、檽星門。東為明倫堂,翼以志道、據德、依仁、㳺藝四齋。迤南有儀門、大門。後有講堂、諸生講堂號舎。益後有射圃,亭曰觀徳。又於儀門外勒周濂溪太極圖、朱䀛菴白鹿洞規,郡人四川按察使張淑勒歴科進士題名并記。門之外,右僉都御史鄭顒建崇文、立教二牌樓於街之東西。天順五年,都督沐瓉復加修治。弘治十二年,廵按御史謝朝宣隱覈本府收貯在官銀五百一十六兩,買昆明縣沙浪里軍民寥英等水田一百畆,入作學田,供給師生膏火楮筆之資。弘治十五年,廵按御史何琛於儀門外東西勒進士、郷貢二題名碑,各覆以亭。又於明倫堂後建講堂,益後建聚奎樓,增置號舎。十七年,廵按御史耿明火鑿泮池,建亭其上。各州縣學制大抵多同。
  • 昆明縣學 在府學西。昆明舊無學,弘治十三年,前廵撫都御史豫章李士實擇地將遷府學,先造明倫堂。弘治十六年,廵撫都御史應城陳金、鎮守太監劉㫤奏于此建縣學。其山水竒秀,堂齋宏敞,為雲南諸學之最。初,學宮正基為鎮守園地,方議立學時即捎焉,而黔國公沐崑又割地以足之。至於議處規畫,詳材木工費之共,則布政使李韶、梁方、知府張鳳之居多。後廵撫都御史林元甫、左布政周買堂後地建尊經閣,又鑿泮池於前,建亭其上,提學副使彭綱作《記》。正德二年,鎮守太監崔安、廵按御史陳天祥建大成殿,安又出白金三百餘兩,像塑聖賢,顔飾殿宇,并買千户劉仁宅基及學前空地以益之。四年,又查出軍人彭雲益𨼆田三十畆,入本學。
  • 宜良縣學 在縣治西四里許。弘治間奏設,正徳四年建。
  • 晉寧州學 舊在州治之北陽城堡,洪武十六年建,正綂七年遷今址。弘治十七年,知州喻敬又鑿泮池於櫺星門外。
  • 呈貢縣學 在伽宗城。洪武十六年建,弘治七年遷縣治東北。
  • 安寧州學 在州治北,創於元大徳中,本朝洪武十六年重建。弘治十二年,廵按御史謝朝宣覈出廢東橋廵檢同地并田四區入學,為膏火楮筆之資。
  • 昆陽州學 在州治北月牙山下。永樂元年建,火于弘治十五年。正德二年,知州林昕、同知陳陽重建,提學副使周季鳳有記。
  • 嵩明州學 在州治西。元至正八年建,本朝洪武中重建。
  • 社學 初,雲南城內無社學,廵按御史董即所謂土主廟,移其泥象,而以其屋為之,凡三。各州縣俱有社學。

城池

[编辑]
  • 宜良所城 洪武二十四年建,周圍三里餘,開東西南北四門。
  • 安寧所城 洪武二十四年建,周圍二里一百八十步,有四門。
  • 易門所城 洪武二十四年建,周圍二里一百十步,有四門。
  • 楊林所城 洪武二十五年建,周圍二里八十步,有四門。
  • 嵩明州土城 弘治九年建,周圍四里,有四門。
  • 昆陽州土城 正徳四年,本州同知陳陽築,提學副使周季鳳有記。

驛堡

[编辑]

雲南有驛無逓,故以堡代之。有驛必有堡,堡主逓送,領以百户,世職其事,實以軍士,世役其事。官軍皆國初撥定人數,環堡居住,有田無粮。

  • 滇陽驛 在會城外東南大市,洪武十六年建。
  • 板橋驛 在㑹城東四十里,弘治九年建,以利浪、湯池二驛改建。
  • 晉寧驛 在州東北五里。
  • 安寧驛 在州治東,洪武十九年建,成化間改置州南。
  • 祿脿驛 在州治西七十里,洪武十九年建。
  • 祿豐驛 在祿豐縣治西,洪武十九年建。
  • 楊林驛 在嵩明州西南二十五里。
  • 板橋堡 在驛東南,係雲南左衞。
  • 安寧堡 在州治西。
  • 祿脿堡 在驛西。
  • 煉象関堡 在廵檢司西。
  • 祿豐堡 在縣西。俱安寧守禦千户所。
  • 黒林堡 在廢楊林縣東五里。楊林守禦千户所。

哨戍

[编辑]

雲南地方夷漢雜處,盗賊出没無常,故於各道路每十里或二三十里各設哨戍,以守之。大哨五十人,小哨或二三十人,俱以指揮、千百户等官主之。官及各哨兵俱連家小住箚,一年一換。亦有民哨與軍哨相兼守戍。

  • 竹箐哨 正綂間建。
  • 南冲山哨 天順間建。
  • 鶻山哨 景泰間建。
  • 赤水鵬哨 宣德間建。俱雲南左衞官軍。
  • 南平関哨 景泰間建。
  • 北寒塲哨 正綂間建。
  • 石關啞口哨 天順間建。
  • 普吉村哨 弘治間建。俱雲南右衞官軍。
  • 觀音堂哨 天順間建。
  • 七孔坡哨 天順間建。
  • 龍濟橋哨 天順間建。
  • 黒矣碑哨 景泰間建。俱雲南中衞官軍。
  • 梁王山哨 宣德間建。
  • 黒龍潭哨 弘治間建。俱雲南前衞官軍。
  • 接天石哨 成化間建。
  • 棠梨灣哨 天順間建。
  • 六里箐哨 景泰間建。俱雲南後衞官軍。
  • 七孔坡哨 天順間建。廣南衞官軍。
  • 縣後哨 在富民縣後山北偶,弘治十年建。雲南右衞官軍。
  • 黄土坡哨 在呈貢縣東三十里,成化二年建。本縣土民。
  • 黄土坡哨 在縣化縣西十里禅泥山之巔,弘治四年建。雲南中衞官軍。
  • 杉松哨 在祿豐縣南五里。
  • 箐口哨 在縣南九十里。
  • 廟兒山哨 在縣北十五里。
  • 大山哨 在嵩明州南。
  • 河口哨 在州東。
  • 馬鞍山哨 在州北。俱民哨。
  • 龍濟橋哨 在州東南。
  • 馬鞍山哨 在州西。俱雲南中衞官軍。

鋪舎

[编辑]

雲南鋪舎大扺與江南中州不同。江南中州鋪司兵俱民户輪充,一年一換。雲南或以民户,或係國初調来軍士,俱環鋪居住耕種,子孫世役。

  • 總鋪 在雲南布政司南。
  • 金馬鋪 在金馬山。
  • 板橋鋪 在板橋驛前。
  • 赤水鵬鋪 在赤水鵬廵撿司。
  • 黒林鋪 在府治西十里黒林里。
  • 髙橋鋪 在碧雞山下。
  • 清水江鋪 在清水江廵檢司。已上俱昆明縣地方。
  • 富民縣總鋪 右縣前。
  • 羅葵鋪 在縣之羅葵村。
  • 宜良縣總鋪 在縣前。
  • 湯池鋪 在湯池廵檢司。
  • 晉寧州總鋪 在州前。
  • 江頭鋪 在州之江頭村。
  • 呈貢縣總鋪 在縣前。
  • 牛街鋪 在縣牛街子。
  • 歸化縣總鋪 在縣前。
  • 安寧州總鋪 在州前。
  • 始甸鋪 在始甸村。
  • 小城邑鋪 在小城邑村。
  • 祿脿鋪 在禄滕驛傍。俱安寕州。
  • 祿豐縣總鋪 在縣前。
  • 舊縣鋪
  • 沙龍鋪 在沙龍。俱禄豐縣。
  • 昆陽州總鋪 在州前。
  • 河西鋪 在河西郷。
  • 平定鋪 在平定村。俱昆陽州。
  • 三泊縣鋪 在縣前。
  • 易門縣鋪 在縣前。
  • 嵩明州總鋪 在州前。
  • 楊林鋪 在廢楊林縣。
  • 者察鋪 在者察關。
  • 羅傍鋪 在州南。
  • 納遞鋪 在州東。俱嵩明州。

關梁

[编辑]
  • 金馬關 在城東十里金馬山麓。
  • 碧鷄關 在碧鷄山北,城西三十里。
  • 南平關 在禄豐縣西二十里。
  • 煉象關 在羅次縣東一百里。
  • 兎兒關 在嵩明州西五十里。
  • 雲津橋 在城東二里許,當通衢,水出盤龍江,流經啇山之麓,過郡城入滇池,所謂縈城銀稷河者是已。橋舊名大德,燬于兵。洪武癸酉,西平侯沐春重修其東西,表以旗樓,有記。
  • 溥潤橋 在城東咸和門外,雲津橋北,舊名至正。
  • 通濟橋 在雲津橋西,水即銀棱河之旁流,泛注入于市而不可渡,故為是橋。
  • 浮橋 在溥潤橋北,即雲津之上流也。
  • 望仙橋 在南壩。
  • 四通橋 在晉寧州西,路通新興、元江等府州。
  • 濟逺橋 在呈貢縣南。
  • 永安橋 舊名東橋,在安寧州東,螳螂川水經其下,弘治七年廵撫都御史張誥重建,提學僉事歐陽旦有記。
  • 永豐橋 在祿豐縣西,星宿河之水經其下。
  • 龍濟橋 在嵩明州之南十里許。
  • 龍銜橋 在嵩明州東南一十里許。
  • 大河橋 在富民縣北三里許。
  • 永濟橋 在宜良縣湯池廵檢司前。

臺榭

[编辑]
  • 尊經閣 在文廟前,元大徳元年建,藏璽書,號御書閣,後改宸章閣,本朝黔國公沐晟重修,改今名,貯頒降書籍。
  • 南樓 黔寧王之所建也,重屋三層,落成於洪武十九年,題之曰南樓望遠,即今崇正門之城樓也,有記。
  • 聚奎樓 在府學明倫堂後,弘治十五年建。
  • 明遠樓 在新貢院内,弘治十五年建。
  • 栖鳳亭 在黔府内,弘治十三年總兵官沐崑建,副使王臣為記。
  • 清風亭 在按察司提學宅後,禮部尚書童為提學僉事時所建,有清風亭稿。
  • 盟蠻臺 在嵩明州治南,俗傳昔有漢人居此,後鳥蠻强盛,漢人徙去,相與㑹盟子此,因號嵩盟臺,今尚存。
  • 敬思堂 在城中,西平侯沐春嗣鎮時建,學士王景常為記。

祠廟

[编辑]
  • 咸陽王廟 在府學西,元時建,祀平章贈咸陽王賓典赤,載祀典,每嵗春秋以少牢行事。王功業見名宦。
  • 黔寧王廟 在郡治南,洪武二十七年建,祀本朝西平侯沐英,追封黔寧王,謚昭靖,載祀典。每嵗春秋,有司沙少牢行事。王功徳見副使周季鳳所撰傳。
  • 定逺王廟 在黔寧王廟東,祀本朝黔國公沐晟,追封定遠王,謚忠敬,祀典同上。王功業見提學副使周季鳳所撰名宦德。
  • 城隍廟 在府學東。
  • 社稷壇 在城西。
  •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東。
  • 厲壇 在城北。諸州縣皆有各壇,并城隍廟方。
  • 纛廟 在長春觀西,祀軍千六纛之神。每嵗霜降,都司官以少牢行事。
  • 大靈廟 在城隍廟東,俗呼土主廟。昔蒙摩迦羅大黒天神立廟祀之,元時載祀典。至今滇人無遠邇,遇水旱疾疫必德。元儒學提舉王昇有記。
  • 天王廟 在城南,有靈應,土民奉祀,四時不絶。内有阿搜哩僧綱司。
  • 金馬神廟 在金馬山西,有記。
  • 碧鷄神廟 在碧鷄二東。
  • 二忠祠 在㑹城東二里許,成化間建。初題忠文,祀翰林院學土三禕。弘治間,奏改二忠,增祀刑部尚書呉雲。二公俱死節。詳見副使周季鳳所撰名宦傳、提學副使彭綱所作記。
  • 忠誠廟 在漢陽驛右。正徳四年,鎮守雲南并金齒、騰衝地方御馬監太監崔安建,祀蜀漢丞相諸葛亮,奏賜廟額,有司春秋致祭。
  • 火神廟 在城北大教塲内,每訓練即祀之。
  • 龍王廟 在滇池西海口,主祀水神,不知始創年月。弘治十六年,廵撫右副都御史陳金重修。
  • 五靈廟 在本府南。
  • 關王廟 在城東三里,祀蜀將關羽。
  • 東嶽廟 在城東三里。
  • 姚岳廟 在晉寧州西一十五里,臨滇池。岳,晉人,見名宦。
  • 忠烈廟 在晉寧州古土城内,祀晉寧州剌史李毅之女秀。惠帝時,五苓蠻㓂寧州,毅卒,其女明達有父風,衆推領州事。奬勵將士,嬰城固守。伺夷稍怠,出軍擊走之。唐開元初,賜廟額。
  • 清濁福邦鹽泉聖神祠 在安寧州善政坊。
  • 威攘邉敵安國文三神祠 一在江㑹川,一在虎丘山,一在葱山。
  • 玉皇閣 在鎮守府内,太監崔安建。

墳墓

[编辑]
  • 梁王墓 在進耳山。梁王名字羅,元宗室。
  • 賽典赤墓 在善闡北門。賽典赤,元雲南行省平章,詳見名宦。
  • 王禕墓 在城東二里許地藏寺北。禕,金華人。本朝洪武五年,以翰林待制招諭雲南,危言正色,責以大義,為元宗室梁王所害。後雲南平,其子紳来求其藏,則夷為墟。詢得其䖏,立表識焉。正統間,贈翰林學士,謚忠文,立祠祀焉。
  • 都督沐璘墓 在昆明縣十里音吉村,天順間奉𠡠塟。
  • 蕭太監墓 在進耳山。
  • 郝太監墓 在華亭寺山下。俱正統間奉𠡠塟。
  • 黎少監墓 在華亭寺山下,天順間奉𠡠塟。
  • 羅太監墓 在官渡里,成化間奉𠡠塟。
  • 叅將沐詳墓 在呈貢縣治東南十里許,弘治十一年塟。

古蹟

[编辑]

  • 故梁王府 在城内。元丗祖至元五年,封其子忽哥赤為雲南王,鎮其地。無何,為寳合丁所軾。王府文學張立道使人走京師告變,寳令丁伏誅。後復封皇曽孫松山,尋進封梁王。傳至栢匝剌瓦爾密,兵敗死之。國初即其址建岷王府,後遷武前州,今為長春觀。
  • 苴蘭城 在城北十餘里,楚莊蹻王滇時所築,名穀昌城。傍有王文城,乃梁王時所築。
  • 髙蹺關城 在昆明縣雲津橋,今無。
  • 金城 在嵩明州西南,漢人所築。
  • 天女城 在晉寧州西,昔李毅之女秀代父領鎮時所築。
  • 古土城 在晉寧州西北,隋剌史梁毗所築,有九門十二衢,今惟存陽城堡耳。呈貢縣亦有古土城二䖏。
  • 河東州城 在三泊縣葱蒙卧山東,唐置,土人稱為華納城。城外有石碑,題曰大周故河東州剌史王府君碑。府君,王仁求也。
  • 集興籠城 在嵩明州南,又有梅堂、阿葛籠、蒙琮籠、白籠諸城,周廻相望數十里,俱南詔楊祐所築。
  • 伽宗城 在呈貢縣治西,大理段氏時土官伽宗所築。
  • 江東城 在安寧州東南。
  • 青籠城 在安寧州北。
  • 驥琮籠城 在祿豐縣東北。
  • 巔裒城 在祿豐縣南。
  • 羅部城 在羅次縣北。皆蠻酋恃險䖏。
  • 廢官渡縣 在城東南三十里,元置縣,尋省入昆明。市中有古碑,相傳蒙摩訶嵯與三十七部㑹盟時立。
  • 廢邵甸縣 在嵩明西四十里,元立邵甸千户,至元中置縣,本朝省入州。
  • 廢楊林縣 成化間省入州。
  • 廢大甫縣 在晉寧州南二十里,元置縣,尋省入州。
  • 廢晉寧縣 唐武德初,蒙氏廢為陽城堡。
  • 廢河西縣 在昌陽州河西郷,元至元中置縣,尋省入州。
  • 諸葛營 在宜良縣南小石嶺,諸葛亮嘗營于此,又名諸葛峒。
  • 諸葛碑 唐廣德初,鳳伽異築拓東城,故有諸葛亮石刻,文曰:碑即仆,蠻為漢奴。夷畏誓,常以石搘捂。今廢。
  • 爨王墓碑 在昆明縣東一十五里,題曰大周昆明隋西爨王之碑,成兵均撰,洛陽賈餘絢書。
  • 山亭記碑 在三泊縣西七里山中,昔髙智圓建亭為㳺觀之所,僧揚子雲為記。
  • 仙人奕碁石 在玉案山頂,有石若碁枰,其中四䖏隱然有布子之狀,相傳昔有仙人奕碁于此。
  • 塔墩城 距晉寧州南二里許,不知何時所築,濠壘俱存。
  • 龍馬脚跡 在州東三里海溪山麓,巨石平坦,上有馬蹄跡。相傳滇池産龍駒,晝見于山,夜入于永。按史,晉孝武大元十四年六月朔,寧州剌史費綂言滇池有二馬,一白一黒,出入水中,民人董聰見之,疑即是也。
  • 牛戀郷 在州西十里,相傳有異人牧牛滇池濱,牛夜入水戀草鷄,忽報曉,牛盡化為石,至今水中石儼若牛形,俗呼為牛戀郷。

宦蹟

[编辑]
  • 張翕 永乎間益州太守。
  • 張喬 元初間益州剌史。
  • 王追 元和中益州太守。
  • 李顒 熹平間益州太守。
  • 龎芝 益州剌史。
  • 鄭純 明帝時永昌太守。
  • 景毅 熹平間益州太守。
三國
  • 吕凱 不韋人。雲南太守。
  • 史萬嵗 髙祖時昆州剌史。
  • 爕理翰 至正間雲南儒學提舉。
本朝
  • 鮑堯夫 江西南昌人。
  • 王偉 福建莆田人。俱宣德。
  • 郭鉦 宛平人。正綂。
  • 羅義 直隷金山人。
  • 鄭文奎 廣東人。
  • 張珇 浙江烏程人。
  • 陳葵 四川銅梁人。成化。
  • 董復 浙江㑹稽人。
  • 趙渾 福建漳州人。
  • 張鳯 江西宜春人。俱弘治。
  • 葉元 江西貴溪人。
  • 劉光 景晦。浙江定海人。
  • 呉便 廷言。浙江山隂人。
  • 邵鏞 伯倫。直隷人。俱正德。
  • 茅貢 承禹。直隷太倉人。
  • 田邦傑 世英。福建侯官人。
  • 梅月 子桓。貴州普定人。
  • 周蒲 謙之。四川漢州人。
  • 柳英 子鍾。四川巫山人。俱嘉靖。以上知府。
  • 丁貴 金壇人。
  • 邵昱 永寧人。
  • 沙彦良 湖廣長沙人。正統。
  • 蔣彜 四川涪州人。
  • 鄭愷 四川廣安人。
  • 周儉 湖廣孝感人。
  • 熊弘 湖廣黄陂人。俱成化。
  • 喻敬 四川内江人。弘治。
  • 安郁 直隷邯鄲人。俱晉寧知州。
  • 李麟 四川長寧人。安寧知州。
  • 凌雯 湖廣巴陵人。
  • 易斌 湖廣長沙人。
  • 林昕 廣東人。俱昆陽知州。
  • 張觀 太原人。
  • 邢簡 廣平人。
  • 朱謙 貴州赤水人。
  • 許賔 湖廣江夏人。
  • 龍得輝 廣東髙州府人。
  • 蕭景 貴州長官司人。
  • 余懋 湖廣漢陽人。
  • 周瓘 湖廣府城人。
  • 黄澄淵 江西戈陽人。
  • 呉原聦 湖廣通山人。
  • 張儼 浙江上虞人。俱嵩明知州。
  • 陳陽 徤夫江西新淦人正徳間由郎中謪昆陽同知。
  • 盛應期 弘治間由土事謪安寧驛丞陞祿豊知縣。
進士
  • 王楫 汝舟登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授將仕郎晉寧州判官終為羙縣縣尹。
  • 李敬仁 徳元登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授將仕郎四川雲陽州判官終大理宣慰司副使。
  • 李郁 登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授將仕郎晉寧州判官終理問所知事。
  • 叚天祥 登苐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授將仕郎甘肅行省管匀終本省都事。
  • 李天佑 元吉登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授將仕郎嵩明州判官終雲南行省都事。
本廟
  • 李忠 昆明縣人洪武二十七年甲戍進士鳳翔縣知縣。
  • 楊慶 昆明縣人洪武丁丑進士太常寺慱士。
  • 叚㴻 昆明縣人洪武丁丑進士監察御史。
  • 洪誠 昆明縣人永樂戊戍進士順慶知。
  • 張淑 子重昆明縣入宣徳庚戍進士。
  • 一惟善 嵩明州人景泰辛未進士行司行人。
  • 田瑄 天順丁丑進士太僕寺寺丞。
  • 許暠 成化已丑進士貴溪知縣。
  • 楊一清 應寕州人成化展進士歴官右都御史。
  • 趙璧 蘭完昆明縣人成化壬辰進士歷正事員外郎郎中府通判同知按察司副使。
  • 李㵝 源潔威化乙未進士衞山知縣。
  • 金章 相用成化乙未進士,黄梅知縣,陞監察御史、按察司僉事。
  • 唐瑢 王潤成化未進士,永豐知縣,陞户部貟外郎中。
  • 張翬 鳳舉成化戊戍進士,陵縣知縣。
  • 韓昻 孔儀弘治戊戍進士,臨晋知縣。
  • 李宗儒 成化甲辰進士,主事。
  • 夏暹 景昇成化甲辰進士,湖廣叅政。
  • 金冕 文用弘治庚戍進士,歷主事、貟外郎、四川按察司僉事、苑馬少卿。
  • 方矩 治癸進士,歷給事中,陞山東布政司叅議。
  • 陳鍾 廷祿弘治巳未進士,寧波府推官,陞監察御史。
  • 玉 用成弘治乙丑進士,任行人。

雲南志卷二

◀上一卷 下一卷▶
正德雲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