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卷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十九 正法念處經
卷三十
卷三十一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第六之九(三十三天之六)

  復次。是事有故是事有。所謂有彼岸故。則有此岸。若無彼岸。則無此岸。如是天子。是為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無故是事無。互共有生。各各因緣。一切有為法。從因緣生。因緣者。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死亦如是。天子當知。如是十二因緣。彼佛世尊。於此宮殿。人中之數。五千歲中。於此宮殿。演說此法。我今為汝宣說少分。如恒河沙等三世如來應等正覺。同說此法。為正法身。彼佛世尊。說此法時。七億諸天。盡諸有漏。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還閻浮提。以大悲心。為人說法。所謂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時諸眾生。無量無邊。遠離塵垢。于諸法中。漏盡解脫。如是世尊。天人之師。為諸天人。演說斯法。如是帝釋。為諸天眾。廣說法已。往詣摩多鄰那天宮。到其宮已。見種種鳥。七寶翅羽。以為莊嚴。眾蓮華池。其諸池中。七寶蓮華。其蓮華色。種種寶色。種種眾蜂。以為莊嚴。如日初出。其華光明。莊嚴寶殿。于其宮側。毗琉璃樹。以樹光明。互相映發。令此天宮。出青光明。其琉璃樹。真金為葉。以此樹葉。相映發故。出黃赤光。復有大光。以為莊嚴。宮室園林。以種種寶。以為莊嚴。種種寶宮。種種七寶。園林華樹。以為莊嚴。甚可愛樂。帝釋見之。發稀有心。於其殿中。有大華池。七寶成就。其水黃色。如融金聚。殊妙莊嚴。種種眾寶。莊嚴廁填。種種色鳥。以為莊嚴。一切天眾。種種伎樂。歌舞戲笑。共相娛樂。往詣大池。其池名曰一切最勝。池中諸鳥。見諸天子心意蕩逸。即為天子。而說頌曰。

 譬如靈鷲鳥  不住蓮花中

 如是寂靜處  惡人不應住

 如是寂靜林  云何行放逸

 顛倒不順法  如日出冷光

 若得離愛樂  解脫離眾苦

 若離此二法  天樂非為樂

 修禪離放逸  解脫於欲網

 解脫乃名樂  非汝愛所誑

 世尊先住此  及諸修行者

 汝為欲所牽  不應住此林

 此殿受天樂  無常不久住

 若離於愛欲  是為第一樂

 先住此林者  皆入第一處

 若得第一處  能斷一切苦

 貪心好美食  為貪心所誑

 此寂靜林中  斯人不應住

 若修寂靜心  樂清淨應住

 心行於欲境  不住寂靜林

 若有心寂靜  應住于林中

 為欲心所亂  不應住此林

 怖畏五因緣  愛所不能燒

 清淨離愛人  終不墮惡道

 有生必有死  強者病所侵

 富樂有衰惱  少壯老所壞

 恩愛必有離  和合不久停

 諸法皆如是  正覺之所說

 若人於三界  其心不迷者

 是人得寂靜  應住寂林中

 常為欲諂曲  憶念懷怖畏

 是人則不得  林中寂靜樂

 若人心清淨  依林修寂靜

 其人林中樂  非是行欲人

 林中修淨心  入聚心不動

 是故住林中  不應住城邑

 若人入城邑  為欲心所亂

 諂曲不清淨  至林還寂靜

 是故林樹間  第一最寂滅

 行者所應住  能離於欲心

 諸根心寂靜  行者心安樂

 千帝釋之樂  不及此人心

 若得禪定樂  一切白淨法

 夜摩諸天中  不及此樂分

 樂從欲所生  常與眾苦合

 若斷煩惱樂  永無有破壞

 無始生死中  煩惱怨結心

 若斷此怨結  欲樂無能及

 從欲生樂者  不淨苦果報

 若得解脫樂  是樂無與等

 依止離欲行  行者第一道

 從愛生欲樂  不能至正道

 初愛生味者  得報如火毒

 從欲所生樂  常在於地獄

 初愛生善味  中愛亦如是

 後寂靜清淨  能至安樂處

 若行初中善  莊嚴如慈母

 云何舍正念  戲欲樂境界

 欲洄澓所轉  中後常苦惱

 云何愚癡人  於欲生愛樂

 如妙色毒花  如觸猛火焰

 欲樂亦如是  後受大苦惱

 如火益眾薪  其焰不可滅

 自他俱能燒  欲樂亦如是

 如飛蛾投火  不見燒害苦

 欲樂亦如是  癡人不覺知

 若人著欲樂  常為欲所燒

 如蛾投燈火  欲火過於此

 是故舍欲害  常樂修智慧

 莫行於放逸  放逸墮惡道

 一切愛欲樂  為放逸所誑

 受樂報既盡  後墮地獄苦

 其人善業盡  為欲之所誑

 從天至地獄  欲癡所誑故

 從生乃至終  常修正思惟

 心念於戒法  是人得寂滅

 焰曲邪憶念  三毒生味著

 放逸水甚深  女欲為水衣

 歌樂動其心  愛水沖磐石

 境界蛇所覆  心波駃流注

 愛河大瀑惡  流注龍境界

 癡人入此河  為天欲所沒

 可畏如瀑河  癡人不覺沒

 猶如癡蜜蜂  飲於毒樹花

 如是欲毒害  癡人樂貪著

 蜂飲毒存亡  愛欲無不沒

 三毒水中生  放逸風所吹

 愛火燒天眾  而猶不覺知

 毒生於天中  放逸為稠林

 癡人所遊戲  以愛自誑心

 放逸生諸欲  攀緣不暫停

 是欲如夢幻  智者所不信

 諸欲雖如夢  夢非地獄因

 是故舍諸欲  常修清淨業

 善行為最勝  非為不善業

 如是善業系  則得於勝處

 諸天著欲樂  不得寂靜處

 智人至寂靜  以不放逸故

  爾時天鳥。為于放逸諸天子等。說是偈已。時釋迦天王。于此林中。復詣異處。到彼林已。其林一切善業莊嚴種種功德。學無學人所住之處。大仙世尊迦迦村陀如來住處。時天帝釋。與無量天眾。作天伎樂。共入林中。見此林樹。既入林中。諸天威德。悉皆殊勝。如須彌山處於六萬金山之中。釋迦天主在諸天中。亦復如是。三十三天諸園林中。此林光明最勝殊特。時天帝釋。與諸天眾。恭敬圍繞。詣閻浮林。其閻浮林一切金樹以為莊嚴。釋迦天王。至此林中。告諸天曰。汝等天眾。見此一切殊勝林不。無量華池園林具足。天眾白言。唯然已見。帝釋告言。此林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我今睹之。生稀有心。今睹此林。如見迦迦村陀如來無等色身。一切智慧大悲如來之所住處。於此住處。無量天眾以聞法故。從樂得樂。此佛如來無上丈夫。已入涅槃。遺果猶存。爾時帝釋。復往詣於俱吒迦殿林。迦迦村陀如來。往昔亦曾入此林中。帝釋天王入此林中。見百千萬殿圍繞此殿七寶莊嚴。謂青寶王。金剛車𤦲。毗琉璃寶。種種眾寶。間錯莊嚴。種種幢幡。以為嚴飾。諸殿之中。如來所坐。殊勝之殿。光明晃曜。猶如初夏秋天之時。無諸雲翳。於眾星中。日月最勝。如來所坐宮殿殊勝。亦復如是。其明照曜。唯除帝釋。一切天眾。不能久視是殿威德。譬如閻浮提中盛夏之日。一切世人無能久觀。如來之殿。亦復如是。釋迦天王。告諸天曰。汝等見是殿威德不。諸天白言。唯然天王。我已見之。帝釋告曰。此殿往昔迦迦村陀如來等正覺調禦丈夫無上大師。與百千沙門。皆離疑網。見四真諦。得二解脫。具六神通四如意足。升此大殿。以利安樂諸天人故。于夏四月。此處安居。為三十三天演說正法。所謂此是色。此色集。此色滅。此色滅道證。受想行識。和合聚集。觀過舍出。亦復如是。天子當知。彼佛如來。如是次第。為諸天眾放逸憍慢。不覺退沒無常之苦。但著欲樂。不知自相平等之相。說如是法利益眾生。爾時如來。復為放逸諸天子等。說微妙法。以偈訶責。

 放逸生死本  諸天所住處

 放逸毒所醉  沒在於諸有

 若有離放逸  永脫三界海

 放逸癡為本  盲冥無所覺

 光明起有本  從於火日生

 因癡生放逸  大仙如是說

 放逸火熾然  由心之所起

 誑惑愚癡人  至諸地獄道

 天人行放逸  女色之所使

 和合相娛樂  不知愛別苦

 臨命欲終時  現前受大苦

 婇女亦隨盡  諸樂皆磨滅

 和合必有離  一切樂皆盡

 壯少當衰變  一切業皆盡

 一切諸眾生  善惡業所系

 如伎人遊戲  去來各差別

 業伎之所系  流轉於生死

 無常業流動  智者不應信

 放逸如毒害  應方便舍離

 若離於放逸  永渡三界海

  爾時迦迦村陀如來。調伏九那由他放逸諸天。令離放逸。分別解說。利益諸天。與諸比丘及諸大眾。詣閻浮提時。天帝釋為諸天眾。說是語已。往詣殿所。升於寶殿。俱吒迦殿。無量眾寶以為莊嚴。其諸珍寶。一切天眾。先未曾見。諸天見之。皆生歡喜發稀有心。帝釋見已。告諸天眾。汝等見此殊勝殿不。未曾有此勝妙莊嚴。時諸天眾白天王言。唯然已見。帝釋告言。此寶宮殿。乃是夜摩天王之所奉獻。以淨信心。施於迦迦村陀世尊。此殿光明。不可得見。如是彼天。光明殊勝。何以故。先世天子不行放逸如汝等故。時諸天眾。自知劣弱。舍憍慢心。一切天眾。皆以頭面禮如來殿。皆發歡喜。顏色悅樂。心生厭離。自知其業減劣鮮少。有發無上菩提心者。有發緣覺菩提心者。有發聲聞菩提心者。有於佛所得不壞信。一切天眾皆生淨信。合掌恭敬。住在一面。時天帝釋。入俱吒殿。至於如來師子之座演說法處。迦迦村陀如來。所臥敷具。金剛為床。種種具足。時天帝釋。以清淨心。舉身投地。禮師子座。心自念言。此是如來所坐之處。以敬重心。念如來故。從地而起。見書殿壁。有偈句頌。其文頌曰。

 若人投崖岩  或有不失命

 墮放逸地者  無有不受苦

 若人行放逸  一切有所作

 如是於晝夜  終無有樂報

 世間出世間  一切諸樂法

 放逸能破壞  是故應舍離

 不放逸不死  放逸是死句

 不放逸最勝  當為諸天主

 放逸生死本  謹慎是勝道

 是故舍放逸  常得受天樂

 若人欲求樂  若怖畏諸苦

 應舍放逸行  放逸如火毒

 放逸睡覆人  放逸癡毒害

 作諸不善業  放逸墜坑陷

 不放逸最勝  放逸為不善

 不放逸得樂  放逸常受苦

 總說此偈句  為苦樂根本

 既知此功德  善修自利益

  爾時帝釋。讀誦此偈。增長恭敬。以清淨心。復以頭面。禮師子座。久於此處贊不放逸。毀呰放逸。還出此殿。向諸天眾。時諸天眾見天王帝釋。皆生恭敬。至帝釋所。時天帝釋。以向偈頌。為諸天眾具足演說。告諸天曰。如是偈句。為欲利益安樂一切諸天子故。書之殿壁。一切天眾。聞是說已。皆禮世尊。作如是言。如來世尊世間之眼。為我等故說如是偈。時諸天眾。久不放逸。復以種種伎樂之音。與諸天眾。往詣微細行天。微細行天聞是事已。與諸天女種種伎樂。出妙音聲。來詣此林。欲與此林諸天子等共相娛樂。微細行天。既至此林。此林諸天。還失正念。入於放逸。種種伎樂。歌舞戲笑。向微細行。諸天大眾。既相見已。皆生歡喜。于園林中。寶樹寶枝。彌覆園林。互相娛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閉於三惡道門。還生人中安樂國土。園林流池皆悉具足。常行善業。大富饒財。或為國王。或為大臣。為一切人之所愛敬。常樂佈施。護持禁戒。樂作善業。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有地處。第二十二。名威德輪。眾生何業。生於彼天。彼以聞慧見諸眾生。修行善法常不放逸。以利益心利益眾生。信於業果。近善知識。不殺生不偷盜。若屍賒婆樹。若庵羅樹。若棗若榛種種林樹。于此樹上有諸鳥巢。巢中有子。若鳥若蛇取諸鳥子。其人見之。以慈悲心。利益眾生。救令得脫。云何不盜。于他林樹乃至不取一枝一葉。亦不教他。若行道路。見地遺果。不取不盜。見人取者勸令舍離。云何行善而修佈施。于降雨時以食施僧。若饑饉世。若疾病人。以食施之。自持禁戒令他住戒。見住戒者教他隨喜。為他眾生說業果報。念佛法僧而行佈施。若施父母。若優婆塞。或無禁戒病患之人。以飲食湯藥所須之具。施此諸人。亦教他人。說業果報。不近惡友。不與同住。不共言說。常能善攝身口意業。自利利他。是人命終。生於善道三十三天威德輪地。生此天已。以善業故。其身光明。如月盛滿。其地莊嚴。甚可愛樂。七寶園林。充滿其地。種種流泉。諸蓮華池。種種蓮華。毗琉璃莖。黃金為葉。遍覆池水。種種金石以為崖岸。旋轉洄澓。猶如舞戲。種種眾鳥出妙音聲令心悅豫。真金山峰。毗琉璃峰。莊嚴其地。鵝鴨鴛鴦出眾妙音。天子天女歡喜遊戲。繞蓮華池。其河流注出妙音聲。復有眾寶蓮華之林。種種光明。種種眾蜂。以為莊嚴。天子天女觀蓮華池。以種種寶莊嚴其身。光明輪天。久時受樂。復往詣於彌難多林。遊戲受樂。種種樂音互相娛樂。至彼林中。有蓮華林。名箜篌遊戲。其蓮華林。縱廣正等五百由旬。上味色香美味之飲充滿其中。諸天飲之歌舞戲笑。共相娛樂。時有天鳥。名曰正行。見諸天子行于放逸。而說頌曰。

 無恥無慚愧  懈怠惡知識

 是地獄種子  智者所舍離

 無恥無慚愧  常作不善行

 如人墜高岩  後時乃自覺

 貪癡無誠信  其心無怖畏

 為嫉妒所迷  不得生天中

 飲酒虛妄語  心堅著貪欲

 不信業果報  是地獄因緣

 守護心過惡  嗔恚之惡業

 眾生惡業故  墮於三惡道

 心勇造惡業  常為欲所使

 常行於妄語  其人無樂報

 若人毀犯戒  如偽寶雲母

 其人惡業故  墮於三惡道

 若人住噁心  其闇無有邊

 若人歸三寶  如夜大光明

 愚夫行放逸  如醉癡自欺

 二放逸所惑  輪轉於地獄

 一切諸世間  有出必歸滅

 如生則有死  畢竟不相離

 放逸自圍繞  境界海增長

 愛鎖之所縛  遊戲於天中

 諸天初生時  樂生念念滅

 放逸自覆心  不知無常轉

 放逸自迷惑  常樂於境界

 因欲無厭足  常受諸苦惱

 無有念念時  須臾不自在

 是愛使眾生  受于天中樂

 愛地甚暴惡  無量雜覺觀

 遊戲於愛地  為欲之所使

 譬如地獄火  焚燒諸罪人

 愛火亦如是  焚燒一切天

 饑渴火熾然  焚燒諸餓鬼

 畜生相殘害  人中追求苦

 愛火周遍起  一切皆圍繞

 火燒常熾然  世間莫能覺

  如是天鳥。為諸放逸諸天子等。說是偈已。若諸天子。已于先世行善業者。聞此法音。少離放逸。不飲天酒。遠離色香味觸上妙五欲放逸之樂。復入園林伎樂自娛。隨心所念受種種樂。青毗琉璃車𤦲寶峰。于園林中流泉河水。眾蓮華池。以為莊嚴。種種色蜂遊集其中。其蓮華林。毗琉璃葉。頗梨為莖。多有眾蜂。不可喻說。百千天女。與諸天子遊戲受樂。以善業故。種種境界。天女愛河之所[漂*寸]沒。未曾覺悟。如是遊戲。共相娛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生安樂處。大富饒財。其心廣大。樂修正法。常愛智慧。愛樂沙門及婆羅門。壽命延長。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二十三地處。名曰月行。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聞知見。若有眾生。以清淨心修行善業。善修其心。造佛形像。或為供養。洗佛形像。令除塵垢。揩拭刷磨。或見金銀為如來像。見之歡喜。思惟愛仰福田功德。思心功德。自熏其心。而行善業。心生喜悅。不殺不盜。云何不殺。如是之人。乃至不念斷眾生命。亦不教他。見人作者不生隨喜。勸令不作。令住善道。自利利人。復有不殺。不生殺念。乃至床褥臥具有濕生蟲。不起心想欲害其命。於微細命乃至蟻子。不起殺意。是名不殺生。云何不盜。如是善人。修行善業不知厭足。於一切處。不行偷盜。乃至草木泥土。自既不取。亦不教他。設有大熱。不奪他蔭。不令他人住于日中自受蔭處。自有勢力。亦不奪他。不教他人。見他作者。勸令不作。乃至蔭涼。亦不偷盜。微細之事。皆不偷盜。是名不盜。如是之人。命終之後。生於天中月行之地。生彼天已。以善業故。得樂果報。光明普照。猶如和合十月並照。如是天眾。身相光明。清淨無垢。亦復如是。天子既生。一切天眾。百倍轉勝。其身光明。冷暖調適。一切餘天。見之愛樂。其光勝於餘天之光。其光普照滿十由旬。勝余一切珍寶之光。以善業故。如是天子。無量眷屬以為圍繞。作眾伎樂。詣于園林遊戲之處。林名五樂。第一勝妙。於三十三天。最為殊特。其樹威德。樹有善果。眾鳥勝慧。缽頭摩伽華。華池流水。空中香風。來吹寶鈴。出於無量微妙音聲。是時天子。與諸天眾。作眾伎樂。與諸天女種種莊嚴。詣五樂林種種伎樂。遊戲受樂。天女歌頌五樂之音。受第一樂。以于福田作善業故。得此勝香。其香普熏。滿五由旬。其果處空。猶如眾星。其樹莊嚴。天中最勝。明如日光。其光不熱。亦復無冷。其果色香。眾味具足。其香勝於一切香氣。熏五由旬。如星處空。果中常流種種香飲。諸天飲之。離於醉亂。種種香味。隨心所念。皆悉得之。受如是等功德之種。時有天鳥。名教放逸。為于放逸諸天子等。而說頌曰。

 善業將盡  空過壽命  當速修法

 莫行放逸  少壯易過  命亦如是

 眾具將失  莫行放逸  天非常法

 非常具足  及時未壞  當修福德

 善業和合  心念守護  未見有處

 而無過患  若常亂心  行於非法

 是樂虛妄  去已不還  持戒貿樂

 生於天中  若不護戒  臨終悔恨

 故應持戒  守護莫犯  愚人離戒

 不能升天  若於天中  受五欲樂

 持戒清淨  故得大果  諸天著欲

 放逸癡毒  不覺無常  壞其身命

 無量百千  那由他天  皆為放逸

 欲火所燒  一切眾生  放逸所盲

 後受衰惱  乃知其過  心常攀緣

 而無暫住  愚不覺知  後為大惡

 心樂欲境  不覺憂惱  衰禍既至

 乃生悔恨  結使煩惱  從憶念生

 心王結使  常行隨逐  隨心馳騁

 在在所住  常為惛醉  流三界海

 若知真諦  見世間法  無常苦空

 永離憂惱  為色所使  常求諸欲

 是人後生  永無天樂  此珊瑚林

 眾寶莊嚴  種種枝條  蓮華嚴飾

 種種流水  諸河莊嚴  業因所得

 遍於虛空  劫火既起  燒滅須彌

 況此天身  猶如水沫  生已覆滅

 放逸自欺

  爾時諸天子若于先世。集眾善業聞此天鳥說法之音。則能解悟。如鳥所說。必當無常。少時憶念。離於放逸。復為境界色香味觸之所誑惑。悉忘法音。猶如隔世。所應作業。不應作業。皆悉忘失。現受欲樂。不觀未來。不念天鳥說法之音。現觀五欲遊戲受樂。不念地獄餓鬼畜生。受大苦惱。不念天身甚為難得。不念無始苦惱輪轉地獄餓鬼畜生。諸苦堅䩕。難可調伏。唯除天子第一勝心久習善根。

  復次比丘。觀此天鳥。以何等業。說于清淨無垢如實之法。教于放逸諸天子等。彼聞知見。若有于人中時。作放逸行。若遊戲人。若大力士。若諸伎兒。身著袈裟。遊戲歌舞。頌佛功德。而得財物。既得財物。若衣若食。佈施沙門婆羅門。或自食用。以著袈裟因緣力故。身壞命終。生於天上。受飛鳥身。受第一樂。以彼業故。復次諸天。歌舞戲笑。娛樂受樂。毗琉璃樹。黃金為葉。頗梨為枝。四周彌布。復有寶樹。種種珊瑚。寶樹嚴飾。百千眾蜂以為莊嚴。黃金真珠以為樹枝。復有山峰。七寶焰輪以為莊嚴。復有蓮華。黃金蓮華。頗梨蓮華。毗琉璃華。於此華中。遊戲受樂。復有異天寶殿樓閣。諸天於此。與諸天女。遊戲受樂。離於嫉妒。及諸恐怖。心相愛樂。互相渴仰。受第一樂。復與天眾。遊戲歌舞入如意林。既入此林。隨心所念。一切皆得。以是因緣。名如意樹。久于此林。受天樂已。復往詣于須彌金峰。其山峰中。河池流泉。以為莊嚴。與諸天女。歌舞戲笑。作天伎樂。出妙音聲。聞之悅樂。目視種種上妙之色。而受快樂以自業化。諸天女眾。以為圍繞。于須彌山無量種種蓮華之池。皆悉見之。復有種種園林蓮華。其香殊妙。聞之悅樂。復有第一上妙之觸。若身觸之。猶如觸於迦旃鄰提(迦旃鄰提海中之鳥觸之大樂有輪王出此鳥則現)無量離垢清淨光明善妙之香若有見之。甚可愛樂。遊戲如是。山峰之中。若心生念。一切皆得。無量功德。皆悉具足。自在受用。他不能奪。清淨無垢。於此地中。受天快樂。遊戲娛樂。受種種樂。其身光明。無量天女。以為圍繞。受天五欲。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從生至終。常受快樂。色貌第一。或為王者。或為大臣。所生國土。常有善法。正見眾生之所住處。而於中生離惡知識。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有地處第二十四地。名閻摩娑羅。眾生何業而生彼天。彼聞知見。若有眾生。奉持禁戒。以正見心。利益眾生。正身口意。若邊險地。若曠野中。若人沒溺。墮于大河。救令得脫。若於曠野。渴乏所逼。施以漿水。若於險道。迷失道徑。示以正路不求報恩。利益眾生。救護眾生。施其壽命。云何不殺生不偷盜。或於此人。若復餘人。行於善業。不殺眾生。若於所住房舍之中。生諸眾生。若胎生濕生。若粗若細。壞人資具。或在梁間數墮人上。令人不安。以慈悲心而不殺害。蝦蟆毒蟲。種種毒螫。雖被中害。不斷其命。是名不殺生。云何不盜。幾種不盜。如是善人。行於曠野。其力自在。賈客之水。及于黑鹽。有力能取。而不偷盜。自守渴乏。若彼賈客。以水施之。然後乃飲。若彼不施。貿以飲之。善觀微細業之果報。受行佛法。念佛功德。以修其心。於須臾頃。不近惡友。不與言說。不同道行。以何因緣。不與同行。一切善業。近惡知識。則為妨礙。是故不得與之共語去來同住。何以故。惡知識者。是貪嗔癡之所住處。有智之人。應當舍之。猶如毒樹。其人清淨。如煉真金。身壞命終。生於閻摩娑羅之地。善業之人。生彼天已。一切善人。敬重供養。決定業行。受於樂果。其身光明。如人之數。日日增長。何以故。諸天之中無日夜故。此天身光。如是增長。餘天見之。於天女前。皆生慚愧。勝余一切異地諸天。諸天見已。皆往詣于釋迦天王。問此因緣。白言天王。閻摩娑羅。有一天子。初始出生。光明勝於一切天眾。時天帝釋。聞是語已。而說頌曰。

 天子之光明  從於持戒生

 須彌金光輪  十六不及一

 身常出光明  猶如融金聚

 光明善和合  智者造業故

 以上中下業  三種持戒故

 得果亦如是  有上中下報

 持戒離放逸  增長無放逸

 常得受安樂  諸法皆如是

 若持戒清淨  今得光明身

 和合千日光  所照莫能及

 若有勝丈夫  受持七種戒

 其人得善果  先佛之所說

 若人造善業  不失樂果報

 不作則無果  作業終不失

 癡人不樂因  但喜樂果報

 無因果難求  如沙不出油

 若人修行善  遠離於嫉妒

 不善愚癡人  常行於嗔恚

  爾時天帝釋。說於如是善業果報。教于放逸諸天子等。時諸天子。聞是語已。頂受奉行。還至閻摩娑羅之地。至其住處。天子天女。遊戲娛樂。伎樂音聲。受天之樂。此天地處。二娑羅樹。于三十三天諸園林中。此樹最勝。其量色相。光明華果。最為殊勝。鈴網彌覆樹葉之音。如五樂聲。天聞其音。皆來向樹。遊戲受樂。諸天既至。升娑羅樹。於其樹上。有蓮華池。其蓮花池。名曰歡喜。蓮華池中。多有鵝鴨鴛鴦。出眾妙音。以為莊嚴。無量蓮華。八功德水。蓮花莊嚴。諸天見之。歎未曾有。除此二樹。未有如是蓮華浴池。此娑羅樹。唯除波利耶多拘毗陀羅樹。餘無及者。說是語已。天子天女。遊戲歌舞。受五欲樂。久於此處。受天之樂。復往詣于常遊戲林。首冠華鬘。服於種種異色之衣。其身流出種種光明。說少分喻。譬如夏日電光之色。三種具足。一者青光。二者黃光。三者赤光。遊戲之處。諸天子等。受五欲樂。如山浚水。湧波之力。受種種樂。

  爾時天帝釋。與善法殿一切天眾遊戲。出於善法堂殿。與諸天女。作眾伎樂。出妙音聲。向閻摩娑羅所住之地。時閻摩娑羅一切天眾。見帝釋來。皆出奉迎。合掌頂禮。釋迦天王。善法堂天。閻摩娑羅天。皆共和合。共相娛樂。歌舞戲笑。往詣雙樹。至此樹下。一切天眾。圍繞此樹。飲於摩偷天之上味。時釋迦天王。告諸天曰。汝見如是閻摩娑羅樹。一切天中。唯除波利耶多俱鞞陀羅樹。餘一切樹。無與等者。諸天白言。唯然已見。帝釋告言。汝等諸天。未知如是閻摩娑羅樹之功德。唯見其色。汝當觀此二樹勢力。時天帝釋。從殿而下。手執金剛。擊此大樹。其門即開。於其樹中。無量園林華池流水。蓮華莊嚴。摩尼山峰。白銀山峰。頗梨山峰。毗琉璃山峰。種種流水。河池莊嚴。復見天華。七寶蓮華池。百千眾蜂。以為圍繞。復見園林。黃金白銀。毗琉璃寶。青寶王樹。復有眾鳥。七寶為翅。出無量種美妙音聲。諸天聞之。得未曾有。歡喜受樂。時天帝釋。與諸天眾。前後圍繞。入于閻摩娑羅樹中行列之殿。見行列殿種種寶柱七寶莊嚴。謂青寶王。毗琉璃寶。白銀眾寶。頗梨車𤦲。莊嚴其柱。復有種種床褥。繒敷綩綖。莊嚴其床。其床四足。眾寶莊嚴。謂金剛寶。青寶。頗梨毗琉璃寶。復見樹內。山峰之中。種種眾鳥。無量音聲。時天帝釋。告諸天眾。汝等見此雙樹之內奇特事不。諸天白言。唯然已見。時天帝釋自觀天眾。放逸著樂。將諸天眾入於示業果報之殿。其殿清淨。猶如明鏡。其明普照。時天帝釋。曉示諸天。汝等當於寶殿壁上觀業果報。隨其因緣所作之業。若于福田。施以財寶。信心奉施。隨心而施。以時而施。得如意報。隨其生處。則受果報。隨其所受種種果報。皆悉見之。時天帝釋。復示天眾。汝等天眾。當觀如是持戒修行。于諸道中。守護眾生。猶如父母。如實不虛。如清淨地。如好珍寶。諸天種子。若人護此七種之戒。隨其生處天人之中。受持戒果。時天帝釋。復示諸天業鏡之影。告諸天曰。汝等觀於一切業報。若有丈夫。作諸善業。集于智慧正見之燈。能知如是上中下智。漏無漏果。時天帝釋。復示天眾九種佈施持戒之智。於佈施中。有上中下。善道果報。皆得成就。思修福田。功德具足。九種具足。天子若不決定施。不相應相。是名少果。復有少果。謂餓鬼神通。或有畜生。受於樂果。是名下施。天子汝等觀是業鏡之影。種種業果中佈施果。不修思心。心不具足。功德財物。亦不具足。施好福田。具功德者。得中果報。生於人中。弗婆提國。瞿陀尼國。若處畜生。若阿修羅。若夜叉中。是名中果。於鏡殿壁見如是相。時天帝釋。復示天眾業之果報。告言天子。汝等當觀上中下業。不修思心。福田具足。云何名為不修思心而得果報。若有施主。以時而施。使人佈施。心無深信。非身自施。見之不起。不恭敬禮。具足福田。具足財物。思不具足。決定佈施。生於邊地無正法律無禮儀處。或為王領。或為臣佐。無有人禮。諸天子。汝當觀此業鏡之壁。悉皆得見。時天帝釋。如是示之。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

 卷二十九 ↑返回頂部 卷三十一

本南北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