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兵制/卷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歷代兵制
全書始 周 春秋 秦 下一卷▶


[编辑]

  周制:王畿千里,近郊五十里宅田、士田、賈田,遠郊百里官田、賞田、牧田、牛田。郊為鄉六,鄉百里,通十為同,為百里者十,提封九萬井九十萬夫之地。除山川、沉斥、城池、邑居、園囿、經路三萬六千井,為六萬四千井六十四萬夫之地。除公田九分之一,為五十萬二千夫。又以一易、再易、三易,通之三分去一,為三十五萬四百夫。率三百五十家賦一乘四丘為乘,故曰丘乘,積六鄉為千乘,而餘率七家賦一兵,積六鄉為七萬五千人。此六軍之制也《周禮》所謂甸,即《司馬法》所謂成也。四甸為縣,四縣為都,則成十為終,即《周禮》二縣加之半。十為同,即《周禮》四都。凡六鄉十同,蓋四十都也,特異名耳。。二百里曰州,州為六遂,遂如鄉之法鄭氏云:異其名,示相變耳,遂之軍法如六鄉。。三百里曰野,野為削削一作稍,家邑之田,大夫采地。。四百里曰縣亦曰邦縣,縣為小都小都之田,卿采地。五百里曰疆,疆為大都大都之田,公采地。都通為鄙所謂都鄙,為寰內諸侯治之。皆如遂之法鄭氏曰:自遠郊以達於畿中六遂之地,有公邑、家邑、小都、大都。。畿方千里,為千里者十,如鄉之除,為三百五十萬四千夫,賦車萬乘,卒七十五萬人,為軍者十,此通畿之師也牧野之師,紂兵七十萬意者,通畿皆發。。隨處蒐狩,自成什伍案:《禮》:惟為社事,單出里民,惟田竭作。此見蒐狩,比屋作兵,大司馬遞而徵之案:大司馬教兵,號名有縣鄙、家鄉、官野之異,等物有諸侯、軍吏、都、鄉遂、郊野之別,此見遞徵。。十年而役一遍,凡三家可任者,率十有一人所謂上地可任者家三人,中地二家五人,下地家二人,籍其大數,三家為十一人。《司馬法》:自夫三為起屋數。蓋以此也。,則終身無過一再給公上事。蓋先王忠厚之至,更勞均佚,不欲窮民之力。遞徵之法,非偏摘也鄭氏云:凡用役者,不必一時皆遍以人數計之,使勞佚遞均也。。蓋鄉遂以次,全軍充調,不離部曲。

  案:傳記如周有南國之師,晉有九州之戎,宋有空澤之甲,皆全軍更役。在軍之士,無非鄉旅,相望守助,猶之田里。家有羨卒,隸於師長、閭里,故不失守備。傳記:少康一旅,出於一成。〈魯頌〉僖公千乘,賦於百里,與〈公劉〉三單、《左氏春秋》書社之法,皆比屋通數,非謂兵之制也。魯三郊三遂,可六軍而止三軍,亦遞徵也。

  古者五侯九伯,二伯專征,而諸侯皆共四方之事,畿兵不輕出也。

  案:《詩》文王〈出車〉:「我出我車,於彼牧矣九牧之地。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幽王〈大車〉、〈漸漸之石〉,為東勞西逸,而有不遑朝矣之嘆。更以《周禮》、《司馬法》參考,王有四方之事,則冢宰征師於諸侯,曰:「某國為不道,征之以某年月日,師至於某國。」小宰掌其戎具,虎賁氏奉書以牙璋發之〈詩‧常武〉:「王命卿士,大師皇父,整我六師。」,冢宰也。「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土。」小宰戒司馬出征也。程伯為司馬,見《史記》。,則畿兵不輕出也。在《易》「未濟」之象,高宗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則雖天子親征,亦用諸侯之師。《詩》:「周王于邁,六師及之。」,則之所至皆成六師。。劉文公平丘之會,對晉人曰:「天子之老,請帥王賦,元戎十乘《司馬法》論戎車之名,周曰:元戎、先良也。。」則雖王仁蒞師,毋過十乘,以為先行。宣王復古北伐,其制如此。平王東遷,以王人戍申、戍甫,〈揚之水〉始刺之。然春秋之初從王伐鄭,猶有陳、蔡、衛人。二百四十年間,王人會伐屢矣,未嘗見師之出。唯敗績茅戎,王師自出,《春秋》深譏焉見〈史記‧世家〉。赧王伐秦,尚從天下銳師,以知畿兵不用,其力常完也〈豳〉詩周公東征有四國,蓋以師從。《春秋》王人子突救衛,不書師。

  凡王畿千里,車萬乘,六軍遞用千乘。而寰內諸侯各從其國之制:諸侯大國百里,車千乘,三軍,用五百乘《春秋左傳》:「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次國七十里,車七百乘,二軍,用三百三十乘;小國五十里,車五百乘,一軍,用一百六十五乘。率天子用十之一,次國、大國十之五,小國三之一,皆足成軍之數。唯無侯作帥,卿帥之以奉天子,諸侯率教衛以贊元侯,伯、子、男帥賦以從諸侯寰內外所以不征同者,寰內有遞徵入衛之勞,各從其國制,而寰外共四方之事,勞佚適等也。

春秋[编辑]

  春秋諸侯見於傳者,雖未盡信,變更王制,略可考也。魯自禽父三軍,《詩》稱「公徒三萬」,舉成數也實三萬七千五百人

  成公元年,謀伐齊,作丘甲,丘各一甲《司馬法》:四丘出甲士三人。丘甲,丘各出甲士一人。。明年,戰於鞍,四卿於是乎輿屍以出前此,《春秋》未有累書帥師者。

  襄公十一年,三桓改作三軍,蓋三分魯而各征其一。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無征,不入者倍征。孟氏使其半為臣,若子若弟。叔孫氏使盡為臣,不然不舍。至是,中軍削矣。昭公五年,遂舍中軍,四分公室。季氏擇二,二子各一,皆盡征之,而貢於公。季氏專一軍,而孟、叔各專一軍之半,公無軍焉。八年,蒐於紅,自根牟至於商、衛根牟,魯東界。商,宋地,魯西南境,衛北鄰也。,革車千乘。故邾人告吳曰:魯賦八百乘,邾六百乘。蓋竭作也。

  哀公十二年,用田賦,始以夫田為賦,大變丘乘之制,民無餘力矣。齊桓公相管仲,參國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五家之軌為五人之伍,十軌之里為五十之小戎,四里之連為四戎之卒,十連之鄉為十卒之旅。五鄉一軍,公將其一,高、國各將其一,凡三軍,教士三萬人,車八百乘參周法,車增三百乘,徒捐三萬人。《吳子》云齊桓募士五萬,未詳。,蓋如鄉之法。五鄙:三十家為邑,十邑為卒,十卒為鄉,三鄉為縣,十縣為屬,五屬各一大夫。自邑積至於五屬,為四十五萬家。率九家一兵,得甲十萬;九十家一車,得車五千乘。可為三軍者四長勺之戰,桓公自謂有帶甲十萬、車五千乘,蓋其斥地甚大,非齊舊封。,蓋如遂之法。以通國之數而遞徵之,率車用六之一,士用十之三,大略仿周,變以輕便當時地廣,參用周畿之制。

  至鄭簡公時,公孫舍之,公孫僑帥車七百乘伐陳,始竭作。子產修廬井之法,而兵止丘甲,其後遂兵賦矣制用甲兵。楚、吳、越、秦,初無井牧之法。楚自武王始為軍政,作荊屍以伐隨戎,分二廣而為三軍鬥伯比曰:我將吾三軍。。成王地方千里,城濮之戰,左右師潰,唯中軍之卒不敗,則猶武之舊。然而東宮之甲,若敖之六卒,申息之子弟,略見於傳,往往非古。公子嬰齊為簡之師,組甲被練,皆創名之。康王為掩始并衍沃,牧皋隰,賦車籍馬,而有車兵、徒兵、甲盾之數。靈王斥地益大,陳、蔡、不羹,邑賦千乘,於是有五帥《左氏傳》:吳人敗諸豫章,獲其五帥。

  至平王又始為舟師。吳、越不詳見。吳王僚伐楚,空國而二將。夫差伐齊《左氏傳》哀公十一年,蓋可見者四軍。其後益強,帶甲之士十有三萬,黃池之會,三軍皆萬人按:《國語》:「三將軍三萬人」,《吳越春秋》:「三萬六千人,有中校、左右軍。」。勾踐棲於會稽,甲盾五千人。其始伐吳,發習流二千,教士四萬,君子六千,諸禦千人其名不一,已見其非古制。。其再伐吳,自將中軍而分左右、私卒《吳越春秋》亦云:中分其師為左右軍,安廣之人率君子六千以為中陣,為之私卒。

  戰國相并,諸侯斥地益廣,而丘乘之法壞。田齊地方二千里,帶甲數十萬。臨甾之中七萬戶,而卒固已二十一萬,一家而三兵矣。湣王創為技擊,以兼桀宋五千乘之國,號稱東帝。

  趙地方二千里,帶甲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然武靈王變胡服,滅中山五百里,猶三軍也。孝成王卒百萬矣。趙括長平之敗,喪師四十五萬;而破燕栗腹,兵二十萬。李牧敗匈奴,亦車千三百乘,騎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五萬人。

  魏自惠王以武卒奮,凡武士二十萬,蒼頭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至安釐王時,秦圍大梁,悉比縣勝甲以上為戎士三十萬。韓地方九百里,帶甲數十萬。燕地三千里,帶甲數十萬,車六百乘,騎六千匹。栗腹之敗於趙也,二軍六十萬,車二千乘。楚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頃襄王失鄢、郢,北保於陳,收東地兵尚十餘萬。大抵戰國之制,勝甲以上皆籍為兵。

  案:齊桓、晉文始為召募、科民之法《吳子》:齊桓募士五五,晉文召為前行四五。,而是時,秦有陷陣,楚有組甲被練,越有習流君子之軍。迨至戰國,蓋尚騎射,而技擊、武卒、銳士、胡服、百金之習行於中國,後世詐力之兵用矣技擊之法,得一首而受賜金。武卒,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碩之弩,負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寇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超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銳士,功賞相長,五甲首而隸五家。胡服,以金鐺飾首,前插貂尾為貴職,武士冠鶡尾之冠、縵胡之纓、短後之衣。百金,禽將賞百金。

[编辑]

  秦自襄公始列諸侯,有田狩之事,而不能遵周禮。至春秋,繆公霸西戎,作三軍殽之役,三帥,車三百乘。,置陷陣《吳子》:秦置陷陣三萬。。哀公救楚,車五百乘魯定公五年,為戶籍什伍。孝公用商鞅,初為轅田孟康云:「三年愛土易居,古制也。商鞅爰田,自在其處,不腹易居。或曰爰田與晉作爰田同。」案:杜預云:「分田之稅應入公者,爰之所賞之眾。」爰、轅古通用。,遂破井田、開阡陌。

  以前、後漢參考秦法:五戶為伍,十戶為什;百戶一里,里有魁;五里一郵,郵有督;十里一亭,亭有長,長有兩卒,一為亭父,一為求盜;五亭一鄉,鄉有牧、三老、遊徼;小於鄉曰聚,聚有嗇夫;十亭一縣萬戶,縣有令、丞、尉,不滿萬戶為長。凡亭間之道,南北為阡,東西為陌司馬貞《史記索隱》云:「《風俗通》:南北為阡,東西為陌。河南以東西為阡,南北為陌。」,阡經陌緯。東漢〈光武紀〉有千秋亭、五成陌,而〈地里志〉有華陌、陝陌,〈酷吏傳〉有京兆阡、南陽陌,蓋即其地名云。曹植詩曰:「東西經七陌,南北越九阡。」,其制猶存云《唐韻》注「經三里為圲」,《玉篇》圲通作阡。以周百步之畝加之,凡二百四十步為畝通一易、再易、不易之數,聽民買賣,隨力所及,不限多寡。凡民年二十三傅音附之疇官疇官,田疇之長。,則給公家徭役。給郡縣一月而更,謂更卒;已復給中都一歲,謂正卒;已復屯邊一歲,謂戍卒。

  凡戰,得一首,賜爵一級。爵有十八級後通關內侯、列侯二十級:一曰公士步卒之有爵者,二曰上造百卒之長,三曰簪褭東御,四曰不更在車右,不復與凡更卒同。,五曰大夫在車左,六曰官大夫,七曰公大夫,八曰公乘雖非臨戰,得乘公車,故曰公乘。軍吏之爵最高者。,九曰五大夫自公士至不更皆士也,自大夫至五大夫皆軍吏也。,十曰左庶長,十一曰右庶長即左右偏裨將軍,十二曰左更,十三曰中更,十四曰右更庶長、三更,所將皆庶人更卒。,十五曰少上造,十六曰大上造,十七曰駟車庶長,十八曰大庶長自左庶長至大庶長,皆卿、大夫、軍將也。少、大上造言主上造之士也。駟車庶長言乘駟車而為眾長也。大庶長,大將軍也。。蓋皆以戰功相君長。

  昭王始有銳士、虎賁八百萬,車千乘,騎萬匹,而分三軍。長平之役,年十五以上悉發,非商鞅之舊矣。始皇并天下,分為三十六郡,置守、尉,尉掌佐守,曲武職、甲卒即材官之屬。而郡縣兵器,聚之咸陽,銷為鐘鐻;講武之禮,罷為角抵。自戰國時,秦與山東戍卒僅存五百餘萬,至是殺傷益眾。而北築長城四十餘萬,南戍五鎮五十餘萬,驪山、阿房之役又七十餘萬。兵不足用,而後發謫矣。先發弛刑,次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次治獄吏不直者,次隱宮徒刑者隱宮,宦官。,次以嘗有市籍者,次大父母、父母嘗有市籍者。凡在里門之左,一切發之,謂之閭左之戍。未及發右而二世立,如始皇計,盡征材士五萬人衛咸陽,教射禽獸,令自賚糧,民不聊生,而勝、廣起矣。周章之戲,楚兵百萬,秦發近縣不及,乃放驪山徒、奴產子受兵以擊盜。及周文破關東,盜益起,又發關中卒東擊盜,而阿房不罷。章邯將三歲,亡失已十萬數;其降楚也,坑新安南又二十餘萬人。而嶢關下軍將皆賈堅,一啖於利,沛公入而秦遂亡。

  案:商鞅破井田,不過斥大疆理以便耕,聚、亭、郵、鄉、縣,猶古遺法。然而古人寓兵於農,藏用不示,是以民習於教而無鬥狠,上藉其力,下安於義。自鞅始明以戰懸為刑賞,以多殺為爵級,以怯鬥為役隸,使斯民要利於上,非戰無繇。由是秦人之俗,尚武暴,棄禮義,雖能卒至強盛,而楚之釁具起矣。昭襄之際,徵調無度,民非商君之舊。至始皇混一,罷講銷兵,意謂士散於天下,而利器專于京師,可以弭患。不知斬木揭竿,無非戰具;蒼頭、廝役,往往皆賈勇豪傑也。養成戎心,困以苛政,彼干賞蹈利而無禮義之習,何有於秦哉!盜遍山東,二世不悟,方且納趙高之邪計,過為阻深,以示強大。章邯百萬之師,勢在呼吸;長史欣請事咸陽,留司馬門三日不得進。此秦之所以亡也。

全書始 下一卷▶
歷代兵制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