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歸鹿集/卷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九 歸鹿集
卷十
作者:趙顯命
1750年
卷十一

啓○疏○箚[编辑]

傳諭後回啓[编辑]

臣昏憒迷謬。負罪如山。退伏城外。日俟嚴誅之顯加。不意史官夜臨。傳給命召。十行絲綸。洞悉心腹。至令與之偕入。以臣罪犯。得免誅戮幸矣。而所被恩眷優隆若此。區區感泣之私。容有極也。伏祝天心快釋。大諭誕降。勉勑臣隣。酬應事務。天地之氣。旣否而還泰。上下之情。乍乖而旋合。國勢再安。聖德益光。臣雖在泥首席藁之中。攢祝蹈忭。殆若更生。以公則爲慶大矣。以私則爲幸至矣。而肝膈之諭。又如是諄懇。臣何敢一毫自阻於仁覆之下也。但念臣爲大臣無狀。臨事昏錯。不能周旋。出言粗率。動有抵冒。畢竟負犯。合被萬戮而有餘矣。雖幸曲荷寬貸。旣出都門之後。旋復冒入於罪名未勘之前。分義之所不敢出。恩命之下。不得奉承。伏地悲泣。惶恐萬死。

傳諭後再啓[编辑]

昨日恩命之下。恐惧不敢奉承。畧將惶悚之忱。附奏於史官書啓之末。冒抗偃蹇。罪上添罪。達宵懔惕。益無所措。朝者。史官又相繼而至。旣宣別諭。又傳命召。恩言鄭重。德意優渥。負罪賤臣。何以獲此於明主之前哉。感激涕血。尤不知死所也。念臣事君不忠。任職無狀。未有禆補於絲毫。徒積罪戾於丘山。靜言追究。槩有不可勝誅者。而顧聖度涵覆。如海如天。旣不忍遽加誅殛。又從以丁寧誨諭。心腹之辭。洞悉無餘。莫非所以指示可生之道。雖慈父之詔迷子。何以加此也。聖心旣無介滯。臣何敢自阻以蹈古人悻悻之戒也。但前後罪犯。旣皆彰露。就伏嚴誅。以爲負國者之戒。實國軆臣分之所不容已者。官職去就。宜無可論。悚息縮伏。卒不得以仰承恩旨。臣尤萬死。

傳諭後三啓[编辑]

糞土賤臣。有罪未勘。徒辱寵眷。冞增惶懼。命召軆重。非可以屑越於泥首之地者。而連日瀆納。亦甚悚慄。不得已姑爲奉留。從當冒入文字。仰請嚴誅云矣。

對卞趙重晦䟽[编辑]

伏以臣猥以積罪負釁之身。過蒙生死肉骨之恩。旣逭金木之誅。且承心腹之諭。昭揭義理。開示昏愚。警戒諄切。如父敎子。風霜雨露。莫非所以玉成臣也。臣百拜莊誦。感激涕咽。卽宜進身文陛。叩謝萬一。况今兩僚相。皆將還入。臣以一軆之人。豈敢自異於去就之間哉。第臣本來情地。與兩臣不同。始雖與之同退。今不可與之同進也審矣。臣所被趙重晦僇辱之言。本皆白地虗謊。國人所知。臣不欲呶呶自辯於事過之後。而臣所慚痛者。臣於使事復命之初。早自引去。則重晦之言。何自而至哉。此實臣罪也。閔昌洙,鄭宲等以䝱持君父誣臣。此已非人理所可堪。而今重晦又以春秋之義爲案。臣始則爲一國之罪人。而今復爲天下萬世之罪人矣。噫嘻。一何甚也。臣猥膺專對。小心畏忌。粗幸無事竣還。內自省念。疑若無見議於人者。而今其言如此。眞所謂嚬笑皆罪。而人之所以經營臣者。靡極不用。於此益可見矣。臣若迷昧貪戀。不早爲之所。則又不知幾重晦粧出何等罪案。臣將稅駕於何地也。重晦䟽出之初。上下憂遑。不敢言私義。稍待事定。固將引義自靖。而業已因事出城。則今雖欲憑恃寵靈。抗顔復入。何可得也。然臣之此計有素。非專爲趙重晦而發也。臣於鄭宲䟽後。自屛郊野。中間入都。只爲使事。則使事旣完。義不可以仍留。而遅待大禮。姑且盤桓。請暇省墳。意盖有在。然則雖無重晦。臣固當去。本來情地與兩臣不同者。盖以此也。臣受恩罔極。非敢有愛於性命。避遠駭機。保全身名。得免貽累於則哲之明。亦報答隆恩之一道也。河梁百兩之迎。臣所十年延頸屈指以待者。而相職未遆之前。將無以重入脩門。躬覩盛儀。此亦臣窮命所累也。玆敢冒死。哀籲於天地父母之前。伏乞曲加矜怜。卽命遆臣本職。使以勳啣散秩。進參大庭之班。因許退處田里。得終天年。以卒雨露生成之澤焉。臣無任瞻天泣血懇乞之至。

第二䟽[编辑]

伏以臣於日昨。伏承非常隆渥之批。披心敷腹。字字痛切。盖在臣莫非頂針藥石。雖以臣昏蔽無狀。終身銘佩。可幸無罪。臣一讀三欷。但有血淚盈襟。區區去就。姑無論所。宜先入文字。以叩謝萬一。而疾病昏痛。不能自力。今始仰首哀號於慈天旻覆之下焉。臣無父母可以爲孝。無兄弟可以爲友。所以專心移事之地。獨有殿下耳。况臣天賦愚忠。與生俱生。凡可以自効於殿下者。雖湯火鼎钁。所不敢避。斷斷此心。臣固自信。而第臣氣質之病。過於剛褊。氣動則言不擇發。心激則事多不中。感觸之會。往往經情而直遂。故其弊爲務勝。又其稍欲自好。喜爲苟難乖崖之行。故其弊爲好名。臣亦自知其爲切己病痛。務欲變化克治。有以仰承殿下前後訓勑之至意。而到今髮已種種。終不能痛加刮磨。殆天所以局之也。以此論議。欲附於義理。而識不足而精察。忱誠雖切於匡格。而語多涉於狂妄。都兪吁咈之地。輒失大臣老成之軆。倘非殿下洞察臣長短本末。優容而寬假之。則臣何能全保至此也。雖以近事言之。愚迷妄作。自速罪戾。事過之後。愧訟無窮。若使前代凡辟當此。則必已赫然怒誅臣矣。殿下則不然。雖知臣有許多罪犯。而其愛君欲忠之本心。則未甞不曲加恕諒。譬若天地閉塞。雷霆震剝。而日月容光之照。洞達於其間。畢竟可指高穹之褒。遽下於席藁待死之餘。噫。從古人臣。孰無願忠之心哉。所患其君不察耳。臣何幸遭逢聖明。雖罪在必死。而一段孤忠。獨蒙照察。照察之不足而褒諭之。令翰筆特書相孚之敎。輝暎簡冊。亦可爲千載君臣之勸。人臣得此於君父足矣。雖卽日滅死。臣復何恨。殿下所以知遇臣者。若是隆重。招徠臣者。若是勤懇。而臣則冥頑。不思所以變動承膺之計。則眞禽魚之不若也。臣何敢然也。惟是臣前䟽所陳本來情地。實非假餙託辭以欺殿下也。在朝時。有所遅待。雖不敢無端提說。然業已出城矣。仍以得遞以自暴本心。則在臣豈非至幸。而亦可謂不可失之事會也。始則夤緣冒進。中則託故不去。末又鑽入於旣出之後。則擧措郞當。心跡䵝䵢。將不得以擧顔於廉恥之塗矣。淹病旅邸。百端思惟。君臣之義。引之於前。而感淚被面。匹夫之諒。掣之於後。而愧汗沾背。憧憧亢亢。夜不能眠。臣之情事。可謂至窮隘矣。伏乞聖慈曲察臣心。亟遞臣職。使之卽日入城。進參大禮。得以小伸十年延頸之至願焉。臣無任涕泣懇祈之至。

第三䟽[编辑]

伏以臣本來情地。不容復冒相職。旣出脩門。理難抗顔更入之狀。前後兩䟽。業已洞悉無餘。而尙此遲回城近者。盖有待也。目今大禮隔日。臣情甚急。玆又冒萬死哀籲焉。今此舟梁盛儀。實國家莫大之慶。萬福伊始。八路同歡。跛躃皆起。先覩爲快。顧臣區區蹈忭之忱。尤當如何。乙卯邦慶之初。臣竊自念。多病早衰。恐不能須臾毋死。及見睿質之成就。今幸三加六禮。次第以行。當此之時。臣何敢強引微嫌。不爲入參庭班之計哉。惟是職名未遆。進身無路。咫尺城闉。如隔弱水。將與街童巷女。瞻望咨嗟。而十年延跂之至願。無以少伸。分義姑無論。揆以情理。恐遂爲平生之恨矣。臣若朝而遞職。則夕可以入城。此在朝廷擧措。宜若無甚損。臣不敢知殿下何所靳難。必欲處臣於四維之外。而使不得自效於臣子之常節也。抑臣本無怨惡於人。而近來所遭。轉益危逆。趙重晦趙台祥。其言雖殊。其歸皆以臣爲的。頭面互換。奇正迭出。而潛鋒暗螫之殿其後者。愈益可怕。凡所以致此者。豈有他哉。避影莫如就陰。臣若一解相職。則彼此可以都無事矣。伏乞聖慈哀臣憐臣。亟命遞臣所帶職名。使之卽日入城。進參大禮。仍許優游散秩。避遠危機。以卒天地生成之澤焉。臣無任屛營祈懇之至。

三䟽敦諭後回啓[编辑]

前後三䟽。瀝盡肝血。庶幾天鑑俯燭。卽賜鞶遞。而始焉恩批隆渥。終又敦諭繼降。開釋之勤。責厲之嚴。盖莫非雨露霜雪之至敎。臣於此。感激惶隕。迷不知置身之所也。區區拗執。實關廉義大防。相職去就。無復可論。而至於莫重慶禮。以情以義。不容不抗顔入參。謹當冒進班行。顒覩盛儀。徐爲自引之計。而賤疾適苦。受針於腹脇要害之處。方在畏風調攝之中。容俟一兩日。擔舁入城。偕來史官。爲先召還。以安病中兢惶之忱。不勝萬幸云矣。

嘉禮後出城䟽[编辑]

伏以六禮順成。萬福伊始。神人胥悅。慶澤旁流。伏惟聖心欣悅。當復如何。臣以積罪累釁之身。猥廁廷班。顒覩盛儀。十年延企。得有今日。臣雖退塡丘壑。更無餘恨矣。顧臣區區情地。實無更叨相職之理。冒沒復入。全爲慶禮。慶禮旣畢。豈敢爲因仍蹲留之計哉。前夏屛郊。因使事冒進。今番出城。因慶禮復入。每當國家有事之會。輒爲乘時媒進之計。而仍遂盤礴不去。則鄙夫之所不爲也。臣雖無狀。忍爲此也。玆敢冒萬死。還納命召。復出都門。擅行之罪。無所逃死。伏乞亟遞臣職。嚴勘臣罪。以爲不忠無禮者之戒焉。

傳諭後書啓[编辑]

臣徑情作恠。又爲此逃遁之行。原其心則非出於悻悻。而考其跡則實涉於無禮。屛伏荒村。泣血追愆。只俟嚴誅之顯加。不意史官儼臨。傳給命召。恩批別諭。一時光宣。不惟不罪。又從而寵遇之若此。此豈負罪賤臣所當得者哉。臣擎讀惶感。不覺汗淚之交流也。然臣之此來。豈有他哉。盖必如此而後。可以自暴其因使事暫入。因慶禮姑留之本心。而庶幾有辭於士君子廉恥之塗矣。自非然者。則當此神人胥悅。草木同欣之日。何故作此逋逃。自犯必死之罪。而莫之恤也。臣之本情。斷斷如此。非敢有一毫自阻於仁覆之下。而故爲此不情之行也。天日至明。而若有所未盡照燭者。臣於此。尤不勝惶悶抑塞之至也。區區拗執。有死而已。寬臣一日之誅。增臣一日之罪。唯願速就斧鉞。尊嚴國軆。以爲人臣不忠無禮者之戒。爲少安於私分。伏地戰悚。莫知所對云矣。

再啓[编辑]

臣昨將惶懼之忱。略附於史官書啓之末。仍復還納命召。達夜悚懔。威命是俟。卽者。史官又臨。傳給命召。罪戾冞重。而恩數愈隆。此豈區區賤分所自安也。臣之情地。旣無更冐相職之理。而虗帶命召。偃蹇於窮林荒村之間。斷非國體之所宜有。臣義之所敢出。從當冐萬死。更爲擎納。惶恐戰慄。惟待顯戮之亟加云矣。

三啓[编辑]

罪戾不可以屢赦。而尙逭金木之誅。命召不可以虗帶。而至煩三授之命。負罪如臣。何以堪此。每當拜命之時。但有汗淚交流。莫知置身之所也。前後附奏。不過草草數語。雖以天鑑之明。容有未盡照燭者。從當更入文字。悉陳衷懇。命召之一向瀆納。亦有所不敢。姑爲奉留云矣。

嚴敎後書啓[编辑]

嚴敎之下。惶恐罔措。分義所在。不敢偃處私室。走伏城近之地。席藁待死。不意誅戮不加。命召還下。以罪爲榮。且惶且感。益不知所以置身之所也。第臣罪犯至重。尙在未勘之中。雖承勿待命之敎。而不敢便卽撤歸。命召軆重。非可以委棄於泥首之地者。更當冐萬死奉納。而驚悚震薄之餘。神精迷瞀。區區情懇。亦無以悉暴於草草附奏之間。伏地戰慄。只俟金木之誅云矣。

書啓批答後回啓[编辑]

臣於昨日。伏承勿待命之敎。而惶懼之極。不敢卽爲退歸。仍留席藁。更納命召。達夜悚懔。恭俟顯戮。卽者。史官又臨。傳給命召。且宣入聽面諭之敎。以臣罪犯。得免於誅殛。已萬萬至幸。而所以開導而招徠之者。又若是勤懇。父豈有不慈者乎。不孝者子也。君豈有不仁者乎。不忠者臣也。蒙被渥澤未有如臣者。而背負至德。亦未有如臣者。此臣罪所以有必誅而無可赦者也。然臣之情實。亦非盡出於悻悻小人之心。而合被矜察於旻覆之下。今方治䟽。更暴至懇。仍欲退伏田廬。以待處分云矣。

辭職䟽[编辑]

伏以無狀賤臣。負罪如山。血泣窮廬。追訟愆尤。顧以聖慈曲庇。倖逭嚴誅。尙爾假息於覆載之間。此豈臣始料所及也。臣伏讀別諭及首相辭單之批。辭旨至嚴。有非人臣所敢承聞。精爽飛越。肝膽隕墜。跼天踧地。靡所容措。進伏城外。席藁泥首。祗納命召。恭俟顯戮。不意威罰不加。寵遇益隆。至煩史官。還給命召。臣於此。且惶且感。益不知所以置身之所也。臣雖不肖。亦甞講聞鄒聖敬君之訓矣。區區血忱。每在於堯舜吾君。而今乃以不敢聞之敎。見責於君父。臣持此安歸。唯當泯伏待死而已。宜不敢更有煩瀆。而區區情宲。若有未盡暴於天地父母之前者。臣雖卽日滅死。將不得暝目於九地之下也。盖臣之逃遁此來。宲無他意。惟本來情地。要欲一遆相職。有以自白其心事焉耳。臣自瀋歸後。雖以大禮遲回而請暇省墳。已有定筭。推此則可知臣今日之行。非一朝取辦之計也。自非然者。臣與首,左揆。自是一軆人耳。去就進退。義無異同。臣獨何苦。而爲此悻悻不情之擧。以自異僚席。而重得罪於明主之前哉。所謂本來情地。前䟽業已縷悉。聖明想必記有之矣。臣於使事復命之初。卽尋鄕路。則趙重晦之言。何自而至也。只緣臣不早爲計。致此狼狽。莫非滄浪。雖悔曷追。今若復蹈覆轍。不思斂避於睢盱之塲。則今之世如重晦者多。臣何能支吾也。藉令無是矣。因使事暫入。因慶禮姑留之。本心亦將䵝䵢不白。無以自解於四方士友之責。而遂不免爲穿窬之歸。臣之情實不過如斯。而窃詳聖敎。若謂臣中懷隱情。外爲托辭者然。此恐爲容光之遺照。而在臣亦可謂至寃矣。從古大臣所以爲去就之决者曰。道不行也。言不從也。此皆不得於其君者之事。而臣則無是也。臣以蕩平。事殿下二十年間。殿下卓然持是心不變。然則臣之道。未甞不行也。臣窃自附於有懷必陳之義。而殿下亦甞十從其六七。然則臣之言。未甞不從也。道旣行矣。言旣從矣。則其得君。亦可謂專矣。臣何據而爲必去之義也。一時匪怒之敎。皆所以玉成臣。而畢竟心腹之諭。有足以感豚魚而貫金石。臣雖迷蠢。亦具心膓。豈敢一毫自阻。作此顚妄。以徑陷於罔赦之誅也。臣之計斷斷一遆相職。以自白其心事。如上所云耳。上天至仁。而疾痛之呼。或有所不聞。日月至明。而幽隱之情。或有所未燭。欲進則機阱在前。駐足無所。欲退則衷情未暴。踪地轉蹙。以百年願忠之誠。負萬殞難贖之罪。嗚呼。命之窮歟。此臣所以俯仰躑躅。撫心而自悲者也。然臣非山林長往之士也。臣若朝以遆職。則夕可以入城。休戚盡瘁之義。豈有間於職名之有無。寸丹如血。天地鬼神。宲共鑑之。玆又冒死擎納命召。留章徑歸。伏乞聖明曲賜照察。卽許遆罷臣職。仍治臣不忠無禮之罪。以尊國軆。以安私分焉。

批答後回啓[编辑]

臣兩日席藁。連辱勿待命之敎。惶感之極。不敢不仰承德意。留呈一䟽。備陳哀懇。退伏田廬。恭俟處分矣。卽者史官踵至。宣傳恩批。至令與左相偕入。聽諭德音之下。不勝感泣。是何負罪之重。而受恩之渥。一至於此哉。然臣䟽所陳。瀝出肝血。宲無一句一字涉於虛僞者。而終不能見察於天鑑。一例歸之於餙辭外面之讓。此臣所以抑欝悶塞。益不知置身之所也。臣之本來情地。與左相絶異。故所以自處者。亦各不同。今與左相。如可以偕入。則當初豈不與左相同爲呈單。而獨自逬出。經陷於罔赦之罪而莫之恤也。左相之先爲承命。其所處義固當如此。而臣之區區情地。雖欲偕入。有不可得。恩旨之下。末由趍承。罪上添罪。尤不知死所。而自臣出城以後。命召之乍納旋授。今至六次。國軆之屑越。分義之虧捐。尤無餘地。今不敢一向瀆納。姑爲奉留云矣。

書啓批答後回啓[编辑]

臣於兩日之內。三辱恩諭。而至於昨日首揆之批。愈益洞然開示。無復餘蘊。臣奉讀惶感。尤不知死所也。然臣之經情忘行。若出於上下疑阻。不敢自安之意。則今於快示聖意之下。分義卽當趍詣。仰聆德音。而區區之意。但欲自伸一己廉隅而已。本無毫分疑阻之可言。則今何敢承藉開釋之旨。遽爲進身之計也。臣性雖狷隘。前後危辱之來。猶可以理遣。而至於夤緣事會。旣去復來。艱難鑽進。苟且蹲留。臣常視之爲穿窬之行。臣雖無狀。死不忍爲此。䟽啓中屢陳此意。而終未蒙省察。籲呼愈急。而天聽愈迫。莫非誠淺辭拙。不能孚格之致。此亦臣罪也。臣昨於城外旅寓。病寒忒重。仍以舊疾發動。方在叫痛昏涔之中。稍俟神氣少甦。更入文字。申暴血懇云矣。

第二䟽[编辑]

伏以臣頃於前月。因史官書啓。敢以稍俟病間。更入文字。申暴血懇之意。有所附奏矣。其後賤疾增劇。兼遭同堂功慽。委頓悲疚。數行文字。不能締搆。遷延至今。亦臣之罪也。區區情地。臣亦自知其支離。今不敢更爲架疊。而一遞相職。以粗伸廉隅之計。實有不能自回者。雖以此獲罪。亦所甘心。而一向相持。徒使重任久曠。事體虧損。臣無足恤。在國家何利焉。目今聖志奮發。風雷動蕩。賓對筵講。日惟孜孜。將以感回天怒。拯活民生。以爲億萬年貽燕之謨。此在殿下便是一初之政。而在臣等。亦可謂不可逢之嘉會也。雖草野疎遠之臣。皆欲彈冠而起。協贊聖化之萬一。則顧臣之地處何如也。所被恩遇何如也。而乃於此時。敢欲偃蹇自便。不思所以報答涓埃之計也。况伏聞日前筵中。聖敎懃懇。至令僚相勸起。恩數曠絶。前所罕聞。臣雖迷蠢。豈不感激銘鏤。卽起趍命。以承鄭重之德意也哉。但念大臣者。所以蕫百僚而表民瞻也。故其進退去就之間。朝廷之尊卑。風化之汚隆係焉。雖以臣之無狀。旣忝其位。而從前所遭。實關廉愧。則其不容放倒也審矣。處儀刑之地。躬穿踰之行。其如辱朝廷而羞搢紳何哉。寧被慢命之誅。而得以粗全微諒。則亦所以仰禆新化之一道也。抑臣前後所被匪怒之敎。莫非玉成於臣者。臣莊誦秪今。感佩無窮。豈敢有一毫自阻之心哉。側聞首揆筵對。論臣去就。而以此爲言云。臣誠不勝惶恐。臣之去就。自有主宰。悻悻然窮日力而去者。自是小人之行。則首揆所以處臣。不以薄乎。固知出於推挽之盛意。而在臣亦一不安之端也。拗執之愚。終無變化之路。惟速就嚴誅。有以警不忠而懲無禮。然後在國軆稍尊。而在臣分爲粗安耳。伏乞亟命遞臣所帶職名。仍命有司。嚴勘臣罪。以幸公私焉。

批答後回啓[编辑]

臣昨從縣道。再上辭本。雖言語拙𤁧。而忱悃則懇迫。庶幾高穹俯格。兪音卽下。而乃者承宣之臣。遠臨荒郊。齋傳恩批。不惟不允。所辭辭敎。兪益隆贄。細細十行。字字洞髓。至於三忍字之敎。莫非不忍聞不敢聞者。臣奉讀未半。心骨俱痛。以首頓地。但有涕血被面。臣雖迷蠢如禽魚。豈不感激惶隕。思所以奉承德意。而顧臣區區拗執。亦關聖朝四維之重。非敢過爲不情之行。甘心爲忘君負國之歸。而不自恤也。前後䟽啓。業已悉陳無餘。今不敢更有煩瀆。而狷滯之性。誠有死不能自回者。惟願速就斧鑕。以嚴國體。悲泣失聲。罔知所對云矣。

第三䟽[编辑]

伏以臣日前所被恩批。殆從古君臣間所未有者。所以責勵之者。至嚴重。所以開曉之者。至諄切。而愴舊傷今。至有悲不忍讀者。自惟無狀賤臣。何以獲此於明主之前也。臣雙擎九頓。一讀三涕者。今已十日于玆矣。顧滯性難化。嚴命久稽。又不得不冒犯瀆擾之誅。仰首哀鳴焉。臣之此來。適會上下否隔之餘。循跡而觀之。雖天日之明。亦何能盡燭臣眞情實心之所在也。以此叫號愈急。而天聽愈𨓅。上下迄玆相持。恩日褻而罪日滋。此亦臣不幸也。今臣雖更瀝肝血。無望見孚。而一段拗執。變動亦無路。惟日俟顯戮而已。何敢復爲煩蕪之辭也。抑聖批中三忍字之敎。有不容不仰復者。臣請流涕而陳之。臣何忍負殿下也。何忍負元良也。亦何忍負臣兄也。臣兄願忠之志甚長。而事君之日苦短。抱恨黃壤。目不能瞑。而平生志士之托。臣實受之。常願爲殿下一死。以報臣兄未及報之恩遇。此心皎然。證在幽明矣。况今大禮纔成。慶澤洋溢。臣恨不能起臣兄於九原。相與懽呼。舞蹈於大庭之班。當此之時。臣若無端逃逋。一往不返。如山林亂倫者之爲。則雖謂之負殿下可也。負元良負臣兄。亦可也。臣則不然。區區之計。但欲一遞相職。有以粗伸廉隅。而休戚盡瘁之義。不以居位去位而有間。夫如是則下可以全匹夫微尙。上可以隆聖朝風化。而盡忠畢義之志。亦可以並行而不悖。此臣所以報答隆恩之一道。而亦庶幾有辭於臣兄矣。噫。水火燥濕。生死向前。固臣兄所以敎臣者。然饕富貴喪廉恥。躬賤夫龍斷之行。而辱聖上則哲之明。亦豈臣兄所以期望臣於九地之下者哉。臣自奉恩言。中心益覺戚戚。靜夜窮山。較絜百端。思所以變化初心。仰承德意者。而但見必遞之義。參倚在前。更無一條路頭。或可以進步者。臣於此。誠亦無如之何矣。臣雖多病早衰。犬馬之齒。不至甚老。倘殿下未忍終棄。則奔走劾力。尙有許多田地。追臣兄未究之志業。有以啚報於桑楡之晩。亦臣之至願也。伏乞聖朝俯察匹夫之不可力奪。重任之不可久曠。卽許鐫遞臣所帶職名。仍治臣前後違慢之罪。以安私分。以存國體焉。

對辨閔百祥䟽[编辑]

伏以臣得見故參判閔亨洙子百祥爲其父訟寃之䟽。其所以侵辱臣者無餘地。臣實駭之。而繼之以一哂也。始亨洙與臣同發僞詩事。同聲請討。其自訟之䟽。以爲奸情畢露。不勝萬幸。然則亨洙未甞自以爲有寃。而及其身沒。其兄其子。相繼爲之訟寃。臣未知僞詩之發。在亨洙何寃之可訟也。年前昌洙䟽。所稱亨洙䟽草云者。與政院啓下筵說。無一句近似。皆是空中刱出者。然臣甞知亨洙非齷齪陰暗人物。而親鞫時。見昌洙言語動止。不比平人。故意謂其䟽草。必不出於亨洙。今百祥證之。以爲出於其父。然則臣之所以知亨洙者過矣。而亨洙䟽語。皆筵說所無。而今百祥䟽。又多亨洙䟽所無之言。自相變幼。自相增益。惟其意之所欲。臣誠不料。天地間。乃有此一種道理也。然其言皆窘遁可笑。而啓下筵說在焉。臣何用多卞。且與已死人。卞質語言。亦臣所不忍爲也。抑臣所憂者則有之。彼非不知有筵說。而猶且爲此者。何也。以孟浪之言。自倡自和。塗一世耳目。要欲早晩乘時藉口。變亂大訓。以售其死黨之心。譬若非理健訟者。多爲支辭。積成卷軸。稱以爲可考文蹟。以爲一朝僥倖之計者也。臣與亨洙奏達之言及本事首尾曲折。殿下一一親聽之矣。而彼敢肆然指東爲西。以有爲無。顯訟於赫臨如日之下若此。則時移事往之後。將何所不至也。臣所藉手者。惟啓下筵說是恃。而彼以近來筵說。不足信之意。隱然揷入。雖天日至明。此等機括。顧何能盡燭之也。當此之時。臣必無幸。而終恐貽累於殿下則哲之明。此臣之所以自悼也。倘殿下哀臣矜臣。必欲拔臣於坑坎。以卒雨露生成之澤。則有一焉。昌洙䟽及臣之卞䟽俱在。令廟堂喉院。將此兩䟽。考準於啓下筵說臣之䟽。如有一毫非宲。則亟加威罰。以爲人臣詐誕虗罔者之戒。如其不然。則彼此虗宲。明賜剖判。俾令臣得以自暴於百世之下。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矣。臣聞百祥被島配之律云。百祥不得已爲此擧。非其本情之所欲也。百祥何罪焉。毋論其言是非之如何。名曰爲父訟寃。而輒罹重罪。恐傷孝理。伏乞更加三思。特命放釋。但將臣所請考準事。卽爲許施焉。臣之此言。出於萬萬不獲已。此而不得命。則臣亦無如之何。惟沒身放廢。不敢復廁於士君子之林而已。天地鬼神。宲覽臨之矣。臣無任哀痛切廹涕泣祈懇之至。

請召還偕來承旨䟽[编辑]

伏以自臣屛郊以來。居然三閱月。而春序且將盡矣。中間屢次動駕。又有移宮之擧。而臣則偃蹇林壑。不得進身班次。承聞起居。情禮虧缺。臣之罪益著矣。臣之此來。本有主宰。前後隆批之下。不敢輒有變動。此其計不一遞則不但已也。而今復有所遭。如加雪上之霜矣。藉令臣無本來情勢。此一事。亦爲臣必遞之案。以此以彼。夫豈有一分可進之理哉。雖以殿下敦責之勤。今則必已付之無可奈何。不日有處分。而顧承宣迄玆相守。鞶裭尙未有命。此必臣事君無狀。殿下欲以無廉恥鄙夫。畜臣而然也。臣雖不肖。區區咫尺之守。死不可以自回。上下相持。徒使隆禮屑越。重務久曠。在國事何利焉。况今王人久淹。以當賑圻邑。輪回供億。遠或二百里三百里之地。牛馬載絡繹運輸。如是之際。糜費勞弊之及於民者。當如何哉。臣爲大臣五年。無一事禆補惠政。每歲逃逸。貽害於一路殘民者如此。此亦臣罪也。伏乞卽命召還偕來承旨。仍許遞臣所帶相職。以安私分。以幸國事焉。無任屛營祈懇之至。

第二䟽[编辑]

伏以輔相之職。非可以養閑山林者。承宣之臣。非可以久處荒郊者。而自臣屛野。殆將半年于玆矣。職名未解。重務久曠。近侍相守。盛禮虗辱。此不但微分所不敢安。揆以國軆。尤當何如也。臣向因閔百祥䟽。以考准政院日記爲請矣。伏聞日昨筵中。首相以事軆不然之意陳達云。筵席語秘。雖未得其詳。臣於此。實不勝悶欝之至也。臣旣忝居大臣。以臣䟽語謂不足信。而有所考准。則事軆之未穩。誠如首相言。是則然矣。百祥父子之䟽。架𮢶於啓下筵說之外。以誣大臣。而朝廷不爲之卞理。則亦恐非事軆之所宜有也。彼說之虗罔無狀。雖當日同事之兩僚相。尙有不能盡知者。則况天下萬世之人乎。而臣將不免爲譎詐不正之歸。此臣之所甚惧。必欲一番考准而卞明之者也。然臣之本來情地。實在此外。雖微此事。必遞之義。未或有所加損。而近間一二臺䟽所以暗螫而陰呪之者。亦有令人悚骨者。彼旣藏頭爲說。故臣不欲索言。而其不可冒沒於具瞻之地。則益决矣。伏乞亟命召還偕來承宣。以除畿邑殘民之弊。仍許鐫削臣所帶相職。以幸國事。以安私分焉。臣無任屛營祈懇之至。

宗伯傳諭後書啓[编辑]

昨從縣道。冐入文字。達夜不眠。顒俟鞶裭之音。千千萬萬夢想之外。宗伯之臣。來傳聖批。至有偕來之命。責厲之嚴重。惧無以承堪。辭旨之懇惻。悲不忍竟讀。循分揆義。已不勝兢惶靡容。而至於宗伯偕來。係是國朝曠絶之盛典。自前元臣大老。上所尊敬者外。未有眇末庸賤如臣。而蒙此隆禮者。臣在三公中。年最少而望最輕。屛野求免。不過爲一時情跡之不安。而今反爲要恩媒寵之歸。臣於此。且悚且愧。尤不知所以自措也。區區踪地。宲無更冒揆地之理。而分義到此。亦何敢爲一向偃卧郊次之計哉。賤疾適苦。蠢動無路。謹當容俟數日調攝。進伏城外。更申肝血之懇。以請處分。偕來宗伯爲先召還。以安病中凜惕之心。不勝萬幸。

宗伯傳諭後書啓[编辑]

臣之卽今情地。宜不敢更有煩瀆。而旣承坐待之敎。則他不暇顧。謹俟天明。進伏郊外。更申哀懇云矣。

宗伯傳諭後進伏城外䟽[编辑]

伏以糞土賤臣。過蒙優隆之恩禮。感激之極。不敢偃卧郊廬。纔已扶曳病𨈬。進伏城外。區區之意。盖欲少伸分義而已。非敢爲復冐相職之計也。臣之當初出城。不過欲一解職名。以自暴本心。而不惟不能得遞。又從而辱聖朝不世之曠典。人必有以要君賭寵議臣者。此尤臣惶愧不自安之一端也。抑殿下所以置臣於輔弼者。非欲光寵臣身而已。盖將使之自效於夙夜之事。以報答隆恩之萬一。而不幸作崎嶇身世。爲相四五年。無故行公之日絶少。但以胥命。爲月課出城爲年例。藉令臣有管,葛之才。何暇展一籌畫一策。以禆補聖治也。今雖冒沒復出。其勢必不旋踵。而又顚沛如前。在國事無毫分利益。徒尒辱身名而喪性命而止耳。近伏聞。聖志奮發。求治益勤。雖以出於政令者見之。精彩若變。臣於此時。收拾桑楡。得佐下風。以啚涓埃之報。豈非至願也。但經歷已熟。揣量已審。弊然知返。不敢復懷當世之念。此臣所以中夜不眠。撫心而自悲者也。今方進身於近城之地。而職名未解。無由入覲淸光。瞻望宸極。耿結如丹。玆敢更瀝肝血。仰瀆崇聽。伏乞聖明哀臣怜臣。卽許鐫削臣所帶相職。使以勳啣散秩。優游於京輦之下。以卒天地父母雨露生成之恩焉。臣無任惶恐震慄懇冀之至。

對卞李敏坤箚甲子五月[编辑]

伏以臣卽見持平李敏坤䟽。詬罵臣無倫理。臣實駭且愧也。向臣屛郊時。得見敏坤萬言䟽。其中罪狀蕩平。隱然歸之於凶國害家。其言已甚憯。又以爲其父殺人報仇。其子行劫。至擧凶逆如有翼者以擬之曰。非子孫之福也。噫。媢嫉其人之不足。復欲種火於其子孫。此豈仁人之心也。然彼旣汎稱一二大臣。非臣所可獨自卞理者。而臣且衰倦。不欲與人爭口氣。故城外陳章時。畧以數語提及。以示不自安之意而已。今憲臣又噴薄如此。夫以不祥之言加之人。而欲其人之嘿而安之。不亦難乎。㙜官論大臣則可矣。而辱大臣則不可。臣何足言。羞朝廷甚矣。更何顔面。冒據於儀刑之地也。此際。又伏見備忘。以省鞫開坐犯深夜。有本府堂上問備都事汰去之命。臣於此。不勝惶恐之至也。再昨日晩後伏聞有特敎。催促卽爲出令。及府吏來請。則日已昏矣。遂擧火而行。問郞有闕之代。啓下後請來。則恐致遅延。故預令來待而入府。始爲草記。時鍾聲初動矣。整待良久。承宣始至。再次往復之際。遂至曉皷。此其事勢誠然。宲非該府堂郞稽忽之致。而不能蕫飭之罪。臣宲爲首。伏乞亟命遞臣相職。仍治臣罪。以存朝軆。以安微分焉。

對卞李重祚箚[编辑]

伏以臣卽見文學李重祚䟽。以臣向日筵對鄭彦爕,洪致期等事。有所侵詆。臣不勝瞿然也。彦爕濫殺曲折緘問之請。臣所建白也。夫濫殺虗宲。未知如何。而重祚前䟽。引而不發。其在重人命。重㙜言之道。不可但已。而其言旣不指的。則不可以囚彦爕。又不可以査問道臣。其勢不得不以緘問爲請。本非爲彦爕地。而今其爲言如此。不亦過乎。至於洪致期等事。守令之占山境內者。律無掘移之文。則此輩之獨爲見掘。似或過當。而近來士夫過信堪輿。律不嚴。則犯者必衆。將使殘民。不能保其朽骨。故以自今定式。隨現卽掘之意仰對。臣窃自謂煞有斟酌。而駁論之下。何敢自解也。臣愚迷妄言。自速譏誚。愧無以冒據揆地。乞賜鐫削。以安私分焉。

因憲啓。與首相聯名引咎箚。[编辑]

伏以日昨憲臣發啓。請罷三司諸臣。伊時事會嚴急。雖欲爭之。有不可得。而司直責備之論。無恠其如此矣。然不言之責。臣等爲首。而憲啓顧闕之者。何也。若以忝居大僚之故。刈其愧恧益甚矣。切願先伏不匡之誅。以爲具僚之戒焉。仍窃惟念。從古人主過擧。多出一己私慾。而殿下之爲過擧也則不然。率多至公血心之發。而但發之不中耳。雖未必皆至於牽据折檻以爭之者。而一之再之。其爲擧措之失則大矣。臣等每當雷威震疊之際。輒以激惱爲慮。不免爲苟且彌縫之敀。不忠之誅。焉所逃也。心氣常患於暴發。處分多失於急遽。事忙急則動多顚錯。心係累則發輒不中。是故。心欲虛靜。事貴詳審。而涵養所以虗靜也。持重所以詳審也。旣往之失。可以爲方來之戒。伏願聖明益加留意焉。

聯名箚[编辑]

伏以日昨筵中。以宗臣䟽下欵事。有上下酬酢矣。臣等退窃思之。此事在聖上。非有謙光之累。在臣等。非有導諛之嫌。非敢爲持難之計。然反之於心。終有所不安。求之於例。亦有所未允。區區之愚。不敢不自盡。輒此申陳焉。臣等聞詩曰。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栢之茂。此臣下祝君之辭也。今日臣等之心。宲有望於千萬歲之無疆。顧宗臣則若不能忍於七八年之遅待。不亦過乎。書曰。監于先王成憲。其永無愆。肅廟已行之事。爲後世法程。而殿下之壬申。卽肅廟之己亥也。三百年曠典。待此而再擧。則豈不益有光於繼述之善也。噫。歲月如流。芳華易歇。蒼顔白髮。昔人悲之。人情所同。上下奚間。然殿下晩運方亨。百福鼎至。神明所勞。大德必壽。惟在保嗇。頤養之務。盡其道而已。若宗䟽所請。容俟他日。徐議之未晩也。伏願聖明深加思量。曲賜察納焉。

對卞朴盛源箚[编辑]

伏以臣之情地。理難抗顔職次。而昨因匡救事急。未免冒昧登筵。非常之敎。雖幸耑還。廉義之坊。由此而壞。臣等反顧慚恧。莫省所措也。盖此耆社事。自上言則非有逸豫侈大之嫌。自下言則亦無苦諫力爭之義。而但揆以臣子情理。若有怵焉不自安者。此臣等所以自初持難。而卒乃奉承者也。從古君臣之間。可否吁咈之際。上或屈意而從下。下或舍己而從上。始雖反復爭難。終亦黽勉同敀者甚多。若無論事之大小義之輕重。以一直爭難爲賢。則無亦太過。而不幾於范文正所謂恠鬼輩壞了者耶。區區所以處此者。窃自謂煞有權衡。而人之爲言如彼。甚矣。人見之不同。而至於史官陞六。翰圈改定等事。言脉敀趣。無非所以指切臣等者。廉隅所在。不可以其人之已被罪譴。而有所自恕。玆敢小箚自列。仰瀆宸嚴。伏乞卽命斥退。仍治其罪。以幸國事。以安微分焉。

請歷省林川先山箚[编辑]

伏以臣幸蒙恩暇。浴泉之行。不日將發矣。顧臣屢代祖墳。在林川地。去溫泉不遠。區區情理。不忍不因便歷省。而往來要不過一望耳。不任懇迫。輒此仰瀆。伏惟聖慈特賜矜許。俾伸至情焉。

雷變後。陳戒箚。[编辑]

伏以殿下年彌高而德弥卲。道益崇而治益隆。是宜天心悅豫。休祥畓臻。而九月十月之雷。間十日而迭作。夫九月則猶有未剝之陽。十月則純乎陰矣。轟燁之發。何爲而然也。殿下聖明。實無可以見謫於天者。而但任用非人耳。臣以無狀。待罪揆地。無一事仰補聖治。自數愆尤。不勝其多。良役。爲徹天之民怨。而臣不能救之。黨論。爲亡國之膏肓。而臣不能醫之。才賢淹滯。而臣不能振之。貪濁橫流。而臣不能澄之。造言語。交搆搢紳者。臣不能靖之。布機牙。傷害人物者。臣不能乖之。塲屋之奸竇百出。而臣不能塞之。士夫之廉隅都喪。而臣不能愧之。甚至於抗君父而恣胷臆。傷殿下平明之理。亂殿下貽燕之謨者。臣不能黜之。受人主股肱之托。而不忠如此。臣自知罪。天其可欺乎。然則召今日之灾者。臣也。非他也。此皆臣眞情實事。非敢塗餙虛辭。以應策免之故事而已。伏惟聖明赫然照臨。治臣罪臣。以謝天譴焉。仍竊惟念。天旣有非常之灾。殿下亦必行非常之擧。然後可以感天心而回天怒。臣不敢知殿下將何以處此也。今日輿言皆曰。言路不通。夫殿下有拜昌之德。而言路不通。實如言者之言。此其故何哉。前後言事者。類皆挾雜黨私。殿下燭其微隱如視掌。故輒必流放之。不與同中國。此殿下至公血誠之發。非有私惡而然也。然言者之肝腑。人未必盡知。而竄配之聯翩。反駭於聽聞。於是緘嘿成風。而言路頓塞。是皆言者自塞之。非殿下塞之也。而讜諤之不聞於紸纊。則盖久矣。嘉言伏而國不亡者。未之有也。嗚呼。可不惧哉。夫雷者。所以振幽蟄而通萬物之情者也。殆天欲以是警之也歟。伏願殿下穆然深思。廓然奮發。前後言事被罪者。無論罪之輕重。一幷䟽釋。以鼓倡士氣。然後渙發德音。以求四方之言。則必有以嘉謨嘉猷來告者。此所謂行非常之擧。以答非常之灾之一道也。臣不勝懇誠激衷。冐萬死以聞焉。

對卞李彦世䟽[编辑]

伏以臣一自忝居具瞻。首尾五年之間。動遭顚沛。非尋單則胥命。非胥命則出城。槩未有五六朔。無事在朝之時。此殆臣窮命然也。趙重晦䟽後。豈有抗顔復冐之理。而感激恩遇。旣去復來。盖自四月入都以來。已至七朔之久。臣之瓜已熟矣。早晩狼貝。固已料之。而李彦世之䟽又出。臣之前後所遭醜辱。類多憯毒。而悖逆無倫。於是乎極矣。臣亦具心膓。蒙此而尙復抗顔於輦轂之下哉。其䟽專搆首相。而臣與左相。不過攙入若干句。此其意豈一日忘臣與左相哉。諺曰。殺人。先從咽喉上着刀。先逐首相。則謂臣等無以獨立。而首相不幸處咽喉耳。臣若不去。則勢必移鋒萃之。而吹覔成案。又何患於無辭也。噫。古之爲大臣者。安富尊榮。休光被於祖先。慶澤流乎子孫。此大臣所以貴於庶僚者也。今則不然。以僇辱爲茶飰。坑坎爲袵席。平居則惴惴然朝不能謀夕。有一夫呼之。靡然四潰。如駭鳥獸。甚則將不免於丘壠之禍。若此不已。則殿下之庭。必有免冠流涕。求免爲丞相。如漢之公孫賀者。世道至此。寧不痛心哉。首相方胥命。左揆又呈單。臣安得獨爲蹇偃乎。不得不留䟽告敀。乞伏擅行之罪。以爲人臣無禮者之戒焉。臣無任瞻望悲泣之至。

批答後回啓[编辑]

臣所遭之駭愕。比倫之絶悖。宲千古史牒所無。以臣狷躁。誠不能頃刻冒處於輦轂之下。况見機牙四布。潛鋒迭發。亡唇之齒。理難獨立。燎原之火。勢將逼身。遂出於萬萬不得已。作此迍逋之行。有若驚禽駭獸。抵死奔逬。迷不知東西者然。分義之虧缺。擧措之輕忘。臣亦自知其罪。而顧其情則亦甚悲矣。屛伏荒村。達夜惶懔。恭俟大戮之顯加。不意史官遠臨。還給命召。誕宣恩諭。至命與之偕來。恩禮隆厚。宲非負罪賤臣所當得者。擎讀感悚。但有涕血交頤。滓穢之蹤。旣不可以復入脩門。神思荒亂。亦末由仰復於心腹之諭。臣罪至此。益難自贖。惟願速就斧鉞。以嚴邦憲云矣。

傳諭後回啓[编辑]

莫重命召。今已三納而三授之矣。此非可以褻弃荒村者。而史官往來有弊。不得不姑爲奉留。伏讀別諭。以尹光天親鞫。至責沐浴之義。爲今日臣子。敢懷不滿於大訓者。罪關宗社。懲討之嚴。臣豈獨後於人哉。顧臣卽今情地。宲無抗顔入朝之理。嚴命之下。雖不得趨承。而第當玉趾勞動之日。偃處遠郊。亦所不敢。謹當進伏城近處。以便承候。更入文字。仰暴至懇云矣。

復返海村辭職䟽[编辑]

伏以當此寒節。達夜鞫囚。伏惟聖軆不瑕有損。臣進伏城外。瞻望宸嚴。旣未效懲討之義。又未伸起居之禮。臣罪至此。尤萬萬矣。顧臣今番出城本意。前後附奏中。未及洞陳。雖天日至明。何能盡燭也哉。臣以休戚之義。粗知悻悻之戒。因一妄男子無倫之言。豈遽爲去國之計也。誠以首相見逐。時事不可爲盤礴不去。無毫分利益於國。而湛滅之禍朝暮且迫。故出於萬不得已。而爲逃遁之行。宲非臣所樂爲也。噫。臣之與左相所以事殿下者。自有主宰。然不有同聲之應。同氣之求。則臣等何能有爲也。幸賴首相公心軆國。至誠相與。雖以臣無似。猥幸周旋下風。調劑甘辛。彌綸上下。得至於今日。盖莫非仰成於首相而然也。齒不能無唇而自立。蛩不能無距而自行。無首相則臣等特隻掌耳。誰與共貞。而仰贊平明之理也。臣窃見首相有淸儉之操。慈仁之德。宅心和吉。無傷人害物之心。亦可謂殿下一德之臣。而今卒陷大僇。將不能保其家族。忠志之臣。將何所勸也。在首相猶然。况臣等乎。大勢旣去。萬事瓦裂。十年辛苦。一握成空。四顧茫然。更無着手之地。臣雖欲不去。何可得也。古人以同其進。不同其退爲恥。臣業與首相同進矣。到今不與之同退。則眞所謂負心之人。死無以見歐陽脩於地下矣。區區迷滯之見。不過如斯。咫尺城闕。無由入覲。輒復留䟽告敀。無禮不忠之罪。宲所甘心。伏乞亟命。下臣司敗。盡分勘處。以爲人臣之戒焉。臣無任瞻天仰聖涕泣懇祈之至。

批答後回啓[编辑]

臣昨自城外。投章經敀。不忠無禮。罪上添罪。伏地席藁。惟候顯戮。不意史官復臨。誕宣恩言。心腹之辭。字字入髓。臣奉讀以來。肝腑如鑠。頓首涕泣。不知死所也。殿下照臨如日月。臣雖無狀。豈敢疑彼譖之。惑亂聡聽也。但首相所遭罔極。一去必不肯復來。臣雖依舊在職。終恐無益於國。而亦不免躬蹈於危禍。故不得已而爲决去之計。論其迹則雖涉顚妄。論其情則其亦甚悲矣。聖敎中。有提及臣兄者。臣於此。益不勝哽咽之至也。藉令臣兄至今不死。當今日之時勢。則其所以自處者。恐亦無他道矣。然臣非潔身長往者。但欲與首相同其進退。以無愧於古君子之義。而今若迫於嚴命。徑自進身。則處義橫决。不成去就。拗執如此。無以自回。恩諭之下。末由趍承。臣尤死罪。莫知所達。終當更入文字。申暴至懇云矣。

第二䟽[编辑]

伏以臣區區去就之義。前䟽已悉陳無餘。庶幾天鑑俯燭。卽許鞶遞。而及承聖批。辭旨愈益諄切。責勵愈益嚴重。下端至有不敢聞之敎。臣惶駭震悚。罔知所措。懔惕之中。草草附奏於史官之啓。衷情未暴。罪戾增積。臣於此。尤不省死所也。臣伏讀聖批。至豊陵有知。太息冥冥之敎。臣不覺失聲長痛。淚血沾襟也。臣兄志事之托。實惟在臣。而殿下所以責臣者又如此。臣雖無狀。豈敢不自勉也。雖然。臣之姿不逮於臣兄。今之時。又倍難於臣兄之時。持不逮之姿。處倍難之時。不待智者。而可知其必無幸矣。抑臣窃甞聞。醢梅所以爲羹。而塩不能爲無梅之羹。麯蘖所以爲酒。而麯不能爲無蘖之酒。臣兄之爲塩爲麯也。故領相洪致中實爲梅爲蘖。不然則臣兄獨安能爲羹與酒哉。今殿下必欲更新政化。乃以不世恩禮。敦召首相。臣窃幸國事庶有涯畔。而如臣者待首相造朝。徐議去就。未晩也。仍窃惟念。龍亢而悔。器滿則溢。理之必然者也。臣待罪列卿時。未甞見怒於當世之君子。一自忝居鼎席。爲的於衆鏃之會。且顚且仆。莫可支吾。臣於是非敢怨尤於人。益有以信亢悔滿溢之理不可誣也。虎尾春氷。已不勝其危惧。而臣侄載浩。今又驟被誤恩。經入要津。在渠則集羣忌而犯衆怒。在臣則龍益亢而器益滿。此豈臣門戶之福也。臣每怵焉。永念實不知稅駕於何地也。且臣以虛脆之質。積有勞悴。纔及中年。衰朽至此。舊患痰癖。漸益沉痼。近又添得眩暈之症。日夜如在舟車。往往昏倒不省。服藥調治。已數十日。有加而無减。此非一時偶感。厥有原委。處亢滿之地。而抱深痼之疾。此其勢豈能久存也。此皆臣眞情實心。非敢餙辭推托。以欺殿下也。伏惟天地父母。哀臣怜臣。卽命遞臣所帶相職。許令任便調息。得以少延殘喘。以卒雨露生成之澤焉。臣無任云云。

批答後回啓[编辑]

臣之當初出城。不過與首相同進退之義也。臣卽伏見首相䟽批。首相必將有變動。臣何敢獨自撕捱乎。第臣方患眩暈。勢難蠢動。容俟若干日調治。謹當扶舁入城。史官相守。久貽畿邑之弊。卽命召還。俾令少安病中惶恐之懷。不勝萬幸云矣。

請停李玗嚴訊箚[编辑]

伏以臣卽伏見備忘。有李玗嚴訊之命。玗之前後所供。初不白直。而深淺不同。臣亦惡之。然金時默面質之招出。則在玗宜若更無隱情。今聖上所欲問訊者。何端也。謂渠自做也。則無是理也。謂別有他言根。而渠敢隱諱也。則在玗親且重者。宜若未有過於姨母與主將。而此猶不恤。則爲他人掩諱抵賴。亦無是理也。而况時默之招。旣曰。其母聞達海所傳。而言之於玗云。則玗之後招。亦可謂從實無隱矣。夫然則今欲訊問者。臣實莫知其何端也。玗於當初。不詳問根抵。而率爾傳之首相。嚴問之下。再三變說。此則玗誠有罪。而其罪亦何至於杖訊哉。大抵玆事本無究竟之路。而在尹得和則所遭爲不幸。在訓將則䟽陳不詳實。在玗則徑傳浮言。初不直供爲可罪已。而前日處分。可謂參酌得中。而今忽張大至此者。何也。事不關於國家安危。而使至親面質。大傷國軆。玗雖武夫。亦已至宰列。而以非罪受刑。亦恐爲聖朝政刑之累也。臣有懷不敢自隱。而方遭喪慘。謹離次具箚以陳。伏願更加三思而處之焉。

對變金有慶聯名箚[编辑]

伏以臣等卽見大司憲金有慶留院䟽謄本。盛論李彦世不可拿問。以爲左右相不顧論己之嫌。因請拿鞫。至以彦世不能生出獄門爲慮。臣等於此。不勝悚然。繼之以一笑也。夫首相遭罹罔測。其欲一變。常情所同。聖上旣欲勉出。則爲之一番査明。亦國軆然也。伊時詢問之下。臣等畧以此意。有所仰復而已。初無固請之事。而鞫問則出自聖敎。非臣等之言也。况名雖拿鞫。實則行査。其生出獄門與否。非所可論。則憲長之慮。不亦過乎。且使臣等論彦世勘罪輕重。則固當引嫌。至於査問當否之承問仰對。則臣等愚昧。未見其爲必可引之嫌也。曾於筵中臣寅明。以趙絅事時朝議之異同。有所提陳矣。絅爲㙜官。而先輩之議。亦或如此。則况非㙜官者乎。臣恐憲長之䟽爲言者。扶植則至矣。而獨於軆國大臣之受誣煩寃。太不相諒也。此盖老臣遠處鄕僻。過聽浮動之言。率爾論列。誠不是異事。而臣等之悚慄不安則甚矣。玆敢聯籲。乞賜譴退。以重㙜軆焉。

請停太廟展謁。與左相聯名箚。乙丑。[编辑]

伏以歲新有日。賓對久曠。故臣等爲覲耿光。兼效勉祝。今日來會於賓廳矣。卽伏見下政院之敎。因聖候感氣咳嗽。有次對止之之命。臣等不勝區區驚慮之至。見今春雪釀寒。日氣嚴沍。而太廟展謁。只隔五日。其間天氣之瀜和。有不可必。而聖候雖幸和解。其在愼疾之道。冐寒勞動。亦不無萬一添損之慮。伏乞差退若干日字。擇吉行禮焉。且念臣等俱以無似。冐叨匪據。絲毫莫禆。愆咎日積。召灾致異。皆由臣等。乞賜策免。以幸國事焉。

虹變後。與左相聯名箚。[编辑]

伏以首春之月。虹再貫日。此何故也。爲大臣無狀。未有如臣等者。處大臣專且久。亦未有如臣等者。夫以無狀。久於位如此。所以積罪累釁。傷和氣而致灾異。乃其宜也。然則今日消弭之策。惟有斥退臣等。改卜賢德。以共圖新化。爲急務耳。若曰。臣等假餙爲辭。以應策勉之故事而已。則非臣等之情也。伏乞亟賜處分。以答天譴焉。仍窃惟念。人情。施之而不見報則怠。今殿下晩暮進德。不懈益勤。存之心而發之政者。皆可以當天心。而顧天所以報之者如此。雖以體乾不息之聖心。安保其必無消沮退轉之念也。臣等於此。不暇憂天而憂殿下進德之心。由是而或退也。嗚呼。天人之際猶父子。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舜恭爲子職。卒能使瞽瞍悅豫者。不以不見愛於父母。而怠於爲孝故也。今殿下一以舜之所以事父母者事天。反躬責己。如舜之負罪引慝。勤學勵精。如舜之竭力耕田。則頑嚚尙可化。矧乎仁愛之天乎。伏願殿下益奮聖志。益篤聖孝。進德益強。求治益切。勿謂天道之玄遠難必。而務盡在我之道。以爲萬一感回之地焉。臣等不勝憂懼。敢此略效愚忠焉。

趙徵鞫事後。辭職䟽。[编辑]

伏以臣之自廢之義。昨於帳殿。已備陳之矣。今日之事。皆以臣故。無臣身則豈有此事也。彼雖醉酗狂言。言者。心之宣也。無是心則無是言。噫噫。其心可知已。臣若早自斂退。息影於朝著之間。則彼將何所惡而爲此也。臣以不才無狀。亢滿已久。而旣去復來。遅回不决者。如血之心。但欲圖報國恩之萬一。且欲稍俟東宮邸下十五六歲。徐爲告退之計。曾與僚相有成言。而今卒遇此事。臣於是不可以復遅待矣。緣臣不忠。至使兩宮不敢言之地。俱入於彼此凶人揣摩指擬之中。痛心酸骨。慘何忍言。此莫非臣有以致之。而思所以報國恩者。適所以招國禍也。有臣如此。生亦何爲。臣自聞此說。忘寢廢食。五內焚灼。殆至於發狂之境。欲於鞫事收殺後。裂毁冠冕。走入深山。爲終身放廢之計。而昨承悲惻之敎。不得不姑爲遅留。先以短䟽。略陳血懇。伏願殿下哀臣憐臣。卽許遆免相職。俾臣退奉朝請。任便京鄕。未死之前。時時入瞻天顔。以慰犬馬之戀焉。臣無任叩心泣血祈懇之至。

對卞趙觀彬箚[编辑]

伏以臣卽見守禦使趙觀彬䟽本。其一篇旨意。隱然謂臣募死士排布。搆殺其身。以逞臣兄宿憾。且於筵中。至論羅沉之不可經釋。此其意專在於臣故也。臣雖行己無素。誠不意以此等凶險。見疑於人也。彼以崇品重臣。不幸名出鞫招。驚怖之極。疑何所不至也。臣當付之一笑。不與之深卞。而本事顚末。亦不容不略言之也。始臣先聞左相所傳埋凶嫁禍之說。次聞羅沉所傳姜月塘之說。彼此詳略。雖不同。大略歸趣相符。今日廷臣。皆庚戌傷弓之鳥也。聞此凶言。孰不驚心而骨寒乎。然未捉眞贓。趑趄未發。就議首相。則首相以爲此係大逆。虗實間。大臣旣有所聞。則不可不急發之也。其言嚴正有大體。故遂與左揆相議。求對而言之。其眞僞虗實。一付之於李敬中,羅沉,得中與徵輩。勝負立落之如何耳。言各有來歷。事亦有次序。而三公通議而爲之。則獨指臣爲指揮而排布之者。何也。言根出自得中。而臣與得中。平生素昧也。得中雖凶人。其肎爲素昧者。聽指揮作死士。而自陷於不測乎。沉與敬中。均是中間傳言之人。而捨敬中而獨齗齗於沉者。以沉與臣相親故也。臣與左相。均是同事之人。而不疑左相而疑臣者。以與臣有嫌憾故也。重臣甞辱臣亡兄。臣誠不喜於重臣。然追理十六年前事。報復於手冷之後。而至欲搆殺云者。其果近理乎。曾於庚申親鞫時。大臣言趙觀彬禍家子。言議乖激。不可向用。聖意亦以爲然。責敎甚嚴。臣以爲觀彬身經禍故。其乖激非異事。原其情則可慽。不可責也。殿下想必記有之矣。臣欲以直報之於重臣者。本自如此。重臣之疑臣。不亦太過乎。然其言旣如彼。而沉與得中。俱在其聽臣指揮與否。不可不一番究竟。以釋重臣之疑。而臣亦可得免於危禍矣。伏乞更加三思。亟賜處分焉。臣之情地。豈容遅回輦下。而此事未了當之前。便是臣待勘之日。不敢經情妄行。輒此冐死哀籲焉。

辭職䟽[编辑]

伏以臣不才無能。僥倖遭逢。名位驟盛。叨冐至此。世所稱勳戚將相。道家所忘諱。鬼神所厭惡者。臣皆有之。亢滿之灾。理所必至。而今卒罹此危疾。遂不可以復爲人矣。臣素患腹癖。三十年沉痼。雖形皃外完。氣血內凋。中年鬚髮。久已無一莖之黑。臣每攬鏡自悲。恐事君之日。不能久長。然猶能強策奔走。至今支吾者。年力尙強。能與病爲敵故也。自經昨冬風眩以後。變症百出。入春以來。無日不呻痛。且於親鞫時。經夜於不燃之冷堗。沾濕於終夕之風雨。以致宿症越添。寒熱迭作。癖氣上衝。神昏心悸。頭目眩疼。肢節麻痿。一日不能兩食。達夜不能交睫者。已至數十餘日。肌肉日益消脫。氣力日益凘頓。夫以已衰之氣。積勞之祟。而大病乘之。臣固自知其必無幸矣。藉令賴天而不至於死。其爲癃癈則無疑。年月之間。蠢動無望。揆地重任。豈容緣臣而一任其癏曠也。不但臣心之不敢安。實非國軆之所宜有。玆敢力疾搆箚。疾聲哀籲於天地父母之前。伏乞亟遆臣所帶相職。使之安意調息。以延殘喘焉。臣之病狀如此。皇壇陪班。不得進參。臣罪萬死。伏乞常刑。以爲具僚之警焉。

賓對入侍時之命後書啓[编辑]

卽者。史官臨宣聖敎。有賓對入侍之命。臣卽當𨃃蹶趍詣之不暇。而顧臣狗馬賤疾。奄奄委頓之狀。悉暴於昨箚中。聖明想必洞燭矣。且自再昨夜。患暴泄無筭。見今氣力凘陷。支軆不收。以此病狀。蠢動無路。特召之下。未克祗承。臣罪萬死。不勝惶恐戰慄之地云矣。

傳諭後回啓[编辑]

朝者史官之回。敢以病重實狀。有所付奏。恩命之下。不得趍承。惶恐悚慄。恭俟顯戮。千萬意外。承宣之臣。儼臨於深夜之中。不惟威罰之不加。反承恩諭之諄切。揆以賤分。已不勝萬萬惶感。而其中提及臣兄之敎。丁寧懇篤。有足以動鬼神而感豚魚。臣奉讀未半。但有血淚盈襟。咽不能成聲也。臣於帳殿面諭之下。旣不敢經情妄行。且於賓對。業已承命入侍。則豈敢更有撕捱之意。而顧此狗馬賤疾。實難蠢動。凘敗懣頓之狀。史官與承宣所目擊也。雖欲忍死趍命。其勢末由。臣雖無狀。豈敢托病餙辭。上以欺聖明。下以負臣兄也。病旣癃痼。旣無陳力之望。誠不孚格。反爲要恩之敀。臣罪至此。無所逃死。伏枕惶惧。不知所達。稍俟病氣小减。神思小安。謹當更入文字。仰暴至懇云矣。

辭職箚[编辑]

伏以臣日者登筵。備陳哀苦情悰。冀蒙鞶裭之恩顧。禽誠淺薄。天聽愈𨓅。縷縷心腹之諭。有足以貫金石而孚豚魚。臣感激涕泣。銘鏤在中。旣不敢更入文字。又不敢遽尋長單。措身於進退之間。而迄無下落。臣實自愧。人謂斯何。盖臣自承聖敎。不忍違拒。且自知區區拗執之爲過中。以心語口。反覆譬曉。思所以寬着胷襟。脫然濶畧。以爲奉承德意之地。而無奈褊性難化。病勢益痼。雖欲勉強。有不可得。臣於此。誠亦無如之何矣。人之所恃而爲生者。寢與食爲重。而臣之無寢食久矣。近因去就靡定。思慮多端。炎火益熾。如膏自煎。氣血日以益耗。肌肉日以益脫。醫者診之。以謂勞火所祟。在法難治。此盖臣亢滿已極。命數將窮而然也。臣於昨筵。提及臣兄遺箚事。殿下惻然悲之矣。臣其時敀自嶺南。追聞臣兄臨纊。始承勉副之批。口雖不能言。尙能攢手鳴謝。仍而瞑目云。臣於此。實仰殿下慈仁軆下。有以安逝者之心。而窃獨悲臣兄不能稍延縷命。十年憂勞之久。而一日愉快之暫也。今臣狗馬之疾。雖不至於朝夕且死。而斷斷血心。必欲一解相職於未死之前。實與臣兄無異也。殿下旣許之於臣兄。而獨不可以許之於臣乎。與其許之之晩而靡及。孰若許之於早。使之放心安意。任便調息。或庶幾於萬一之幸。而無憾於天地生成之仁也。臣言至此。不勝哽咽。倘殿下俯賜矜察。必不待臣言之畢。而思有以處臣者矣。伏願殿下哀臣怜臣焉。抑臣與首相同去就之義。聖上亦甞褒嘉之矣。今則首相已遆。臣若仍據職次。則處義矛盾。不成事理。此又臣必遆之一案也。伊日筵中。專以本來情病爲言。故聖敎之下。囁嚅不對。然揆以廉義。終不可但已。臣旣忝居大臣去就之際。豈容苟且也。取進止。

再箚[编辑]

伏以臣之情病。實無仍據揆地之理。冒死籲哀。今已屢遭。而誠薄辭拙。無以仰格崇聽。職名尙爾縻身。悚蹙尤當如何。臣以無似。遭遇休明。殿下所以眷顧於臣者。何如也。所以委責於臣者。亦何如也。臣無他寸長。但以不擇夷險。鞫躬盡瘁。爲萬一報效之啚。此心皎然。天所監臨。而今不幸身嬰重疾。與死爲隣。尋常夙夜之勞。將不得以自效。恩山德海。雖無報答之路。此臣所以撫躬自悼。不禁枕席之淚者也。臣旣不能自力供劇。則卽宜尋單。以盡自處之義。而每念筵敎至懇。未忍違拒。如或病勢少减。庶幾復起。一日二日。遂遷就至於三朔之久。而沉頓凘敗。日以益甚。臣於是。自知其必無幸矣。揔百之地。爲何等重任。而豈容臣公然虗帶。一任機務之癏曠也。以私則分義虧缺。以公則國軆傷損。病裡惶恐。益不知所自措也。玆又不得不更申哀悃。伏乞聖明曲加矜察。卽許遆免。改卜賢德。以幸公私焉。

批答後回啓[编辑]

臣昨徹哀籲。顆俟兪音。不意承宣儼臨。傳布聖批。細細十行。洞悉心腹。所以開導之者。至諄切。所以責勵之者。至嚴重。感愧交至。不覺汗淚之俱發也。聖敎至此。若使狗馬賤疾。猶可強策。則豈敢不蹶起趍命。以少伸分義。而症形日益沉篤。調治數月。尙無分减。以此澌頓之𨈬。雖欲忍死供劇。其勢末由。遂不得已而爲屢箚冀免之計。而日月之明。尙不免有容光之遺照。臣於此。實不勝抑塞悶欝之至也。病思荒感。罔知所對。從當更入文字。申暴至懇云矣。

辭職䟽[编辑]

伏以臣頃於承旨宣批之日。敢以從當更入文字。申暴至懇之意。有所附奏矣。顧以病氣昏頓。不能締搆數行。遂不免遷就多日。臣罪至此。尤何所逃死也。噫。臣有至危甚苦之悰。而旣不能盡宣於言語文字之間。有必死難強之疾。而亦不能見哀於天地父母之前。疾痛之呼益急而天聽益邈。違傲之罪愈增。而眷遇愈隆。進退路窮。如羊觸藩。悶欝抑塞。寧欲速死。而不可得也。目今鼎席殆空。國事罔涯。百務癏曠。至尊獨憂。若使臣之情病。有一分可強之勢。則如此之時。豈敢一向偃卧。以爲圖便之計也。區區肝膈之懇。前已屢瀆。辭意窮竭。更無可以煩縷者。而斷斷血心。但欲一遆而已。伏乞聖慈曲加矜察。特許鐫遆。卽命枚卜賢德。以幸國事焉。抑臣伏讀前批。至於下段責勵之敎。不勝惶愧之至也。臣不能有之於己。而妄欲責之於君。此特鸚武之能言耳。其何能孚格於崇聽。而啓沃於天心也。此宲臣罪也。然聖人擇於狂夫。彼狂夫者。曷甞有躬行之可言。而苟其言可擇。則斯聖人擇之矣。倘殿下以狂夫處臣。而不癈其言之善。則其於存心養性進學作聖之功。恐不能無補也。垂死之中。不勝眷眷。又此冒進。幸聖明恕察焉。

批答後回啓[编辑]

臣之情病。宲無一分可強之勢。而顧今鼎席皆空。國事罔涯之中。卜相命下。臣宲喜幸。豈敢不奉乎。待天明。謹當趨詣云矣。

備忘記後箚[编辑]

伏以臣伏承特下備忘。有備局日次爲之之命。臣雖在冀免之中。凡有特召。未甞不趨詣。今方廟務多滯。聖敎此勤。臣豈敢爲違慢之計也。第臣宿病之外。重患時行輪疾。見方扶頭苦痛。腰脇痰痛且劇。坐卧不免須人。以此病狀。末由蠢動。特敎之下。未克祗承。臣不勝惶恐待罪之至也。抑臣窃有區區所懷。敢此附陳焉。春初尹光莘發狂之說。盛行其後。又聞病不至大段云。故前後筵中。臣甞承問仰對。聖明想或記有之矣。大抵遠外傳說不一。臣亦置之疑信之間。今聞有金吾郞狀啓云云之說。然後始知其狂易失性無疑矣。非狂易非叛逆。而違拒拿命。拔釖以嚇王人者。古今天下。有之乎。若曰。非狂易而故爲之也。則此叛臣也。發送宣傳官。取其頭以來。斷不可已。如其不然。則狂易者雖犯一罪。律有貸死之文。恐當別有以處此也。然狀啓措語。臣未及目睹。故不敢質言。伏願殿下更加審察而善處焉。光莘雖幸不誅。病若不差。則將不免爲廢人。國家失一猛將。非細故也。臣窃歎惜也。

尹光莘論律回啓[编辑]

卽者入侍史官。來傳聖敎。以尹光莘議律事。使之來會雜議。卽當𨃃蹶趨詣之不暇。而臣纔以光莘事。重被儒臣駁論。尙未及一䟽自列。區區情地。已極不安。而加以賤疾近益沉篤。委頓叫苦。無望起動。恩命之下。末由祗赴。不勝惶恐之至。第臣於此事。旣有定見。雖不得隨衆献議。當以一箚。仰備裁處云矣。

論尹光莘箚[编辑]

伏以臣情病俱苦。召命之下。不得祗赴。臣罪萬死。臣頃以尹光莘事。箚陳淺見。被儒臣周遮掩覆之斥。夫人見各異。不可強同。遇事各陳所見。可否相濟。可也。而輒以情外不韙之目加之者。何也。然臣不欲與之較卞。以傷事面也。今此雜議之擧。事係刱律。必欲博詢而審處之。欽恤之至德。孰不感歎。而死者亦可以無感矣。然臣之區區之見。前箚已悉。今雖献議。豈有別般新見乎。不狂則必誅無赦。不然則貸以不死而已。近者曹命遇之罪。有浮於光莘。而猶且不誅。則獨於光莘。雖狂必可殺云者。臣實不知其何說也。至於狂之眞僞。臣旣未目睹。誠不可臆斷。然推之以春初傳說。參之以今日擧措。則其病之有源委來歷可知矣。狂者或知其妻子。而不知其父母者有之。或知其父母。而不知其兄弟者有之。明暗通塞。有萬不同。今以受枷一節。而遂疑其陽狂。則臣亦未信其必然也。要其狂不狂。其在疑似之間。則其勘斷之。寧失於不經。恐亦無害於聖人好生之德也。伏乞聖明十分商量而善處焉。顧今廷議鋒生。而臣又妄發。司直之論。必有甚於周遮掩覆之目者。而關國家刑政大軆。不敢不盡心焉耳。取進止。

再箚[编辑]

伏以臣昨以尹光莘事。箚陳淺見。及承聖旨。未蒙開納。仍有光莘亟正邦刑之命。臣愚昧無知。妄論大辟之罪著矣。震慄慚忸之極。莫省所措也。然法者。天下之平。而人命。不可以再續。法失其平。而人有濫死。則其爲聖朝刑政之累。當如何哉。古有得罪當刑。解衣伏鑕。而有能言之於上者。臣旣有區區之見。迷不能自回。則豈忍以成命之已下。而遂已於言也。今之論光莘者。若曰。陽狂云爾。則揆以人情事理。臣雖决知其不然。而以此聲罪。猶不爲無說。若曰。雖狂不可不殺云爾。則臣反覆思惟。終不知爲何說也。考之呂刑。則五刑之屬三千。未聞有誅狂之法。證之大明律。則瘨狂犯叛逆者。有議奏上裁之文。參之祖宗受敎。則失性人犯韠者。有充軍之法。今光莘身爲帥臣。則固與平人有異。而違命之律。反重於叛逆犯鞸之罪。則其於法理。可謂得其平乎。筵臣陳達中。逆臣自有其律。只以一律勘斷者。以其狂故也云者。臣未知誰所建白。而以臣揆之。此必未諳律例而言也。治逆之律。亦有許多等級。藉令光莘不狂而違命。若無謀叛造逆之情節。則只當論以誅。止其身之律而已矣。不狂而違命者。誅止其身。則狂而違命者之同被其律。豈不過甚矣乎。至於陽狂之說。又有一言可决者。天下之大惡。無過於叛逆。而究其意。則不過欲利於己也。彼光莘者。何所利於狂。而陽爲之也。况發狂之說。久已播於在任之初。則其非一時卒辦之狀。亦可知矣。若夫後弊之說。實出於防微杜漸之慮。然人非喪性。則必無此事。跋扈如賊适者。則又何待於托狂而後。逞其凶逆也哉。宋之慶曆間。有守土之臣。設酒食。饋賊兵之過城下者。其時名臣杜衍,富弼輩。皆言其可誅。而獨范仲淹謂其情有可恕。力主傅生之論。彼仲淹亦豈忽於防微杜漸之慮而然哉。誠以法貴參情。人不可輕殺故耳。臣平日。雖以光莘爲緩急可用。而今何敢低昂三尺之嚴。以欺殿下。亦豈敢執拗好勝。扶護棄物。以抗滿廷之論也哉。伏乞更加三思。亟收成命。令該府。更議處之焉。

批答後回啓[编辑]

卽者。史官來傳聖敎。今日賓對。使之入侍。臣雖在祈免中。凡有召命。未嘗不祗承。今於特敎之下。豈敢不趍造。而第臣本病之外。近復患暑。感忒重見。方委頓呻痛。昏不能省事。以此病狀。萬無起動承詣之望。未免坐違恩召。惶恐戰慄。恭俟顯戮云矣。

入侍命下後回啓[编辑]

昨日恩召之下。病未克祗赴。方在悚恐俟罪之中矣。卽又史官臨宣聖敎。使之入侍。苟使臣之疾勢稍可蠢動。豈敢不趍承。屢犯違慢之誅哉。卽今委頓昏痛之狀。史官所目擊。病狀如此。又不免坐逋嚴命。罪合萬死。伏地待罪云矣。

敦諭後回啓[编辑]

臣畫於一遞引入。祈免半年于玆。顧以拘掣多端。一向遷就。告病之單。今始呈徹。庶幾天日照燭。兪音卽下。而反靳四字例下之批。又辱十行心腹之諭。承宣之臣。儼然臨傳。臣百拜九頓。莊誦再三。感泣之餘。繼之以愕然失啚也。噫。三公之貴。千鍾之厚。常情之所艶慕而願欲者。臣獨何心爲此矯餙不情之讓。以欺殿下也哉。其中誠有至悲甚苦之悰。口不可以盡宣者。而狗馬賤疾。淹頓且久。源委已痼。症形屢變。精神日以凋耗。肌肉日以消脫。懔懔惙惙。去死不遠。雖無情勢之可言。卽此病狀。萬萬無蠢動供職之理。此皆宲狀。非敢有一毫虗僞。以情以病。一遞之外。更沒他道。恩命之下。末由奉承。曲加矜察。速賜處分。毋令恩數屢瀆。重務久曠。是臣區區顒祝。惶恐伏地。不知所達云矣。

回啓後。批答回啓。[编辑]

危苦難強之情。癃痼將死之病。庶幾天日照燭。得遂解免重擔。而顧以禽誠淺薄。無由仰格穹蒼。又煩銀臺之臣。來宣恩諭。二日之間。再辱隆禮。感激之極。不覺涕血之盈襟也。誠使臣之情病。有一毫可強之勢。則當此灾沴疊臻聖心憂惱之日。豈敢爲息偃啚便之計哉。匹夫微諒。旣有致死之志。床玆危喘。亦無蠢動之望。隆恩之下。卒不得以奉承。臣罪至此無逃死。伏乞曲垂矜憐。卽許鞶裭。不然則顯加誅戮。以警百僚。亦國軆之不容已者也。惶恐戰慄不知所達云矣。

敦諭後回啓[编辑]

臣之尋單。已至十六度之多。庶幾天地父母照察臣至懇。哀矜臣苦情。鞶帶之裭。不俟終日。而微誠未格。兪音尙閟。又煩近密之臣。來宣心腹之諭。臣擎讀以來。不勝感泣。繼之以抑欝悶塞之至也。念臣必遆之志。殆同金石之堅。禽魚之頑。迷不知隆恩之爲可感。嚴誅之爲可惧。而區區犬馬之疾。且以濱死。雖欲含恩畏義。強自驅策。而有不可得。以情以病。惟有一遆而已。冒抗漸久。罪戾增積。聖候靜攝之中。瀆擾至此。此尤臣死罪也。金木之誅。實所甘心。伏地惶慄。不知所達云矣。

十六度後䟽[编辑]

伏以臣之情病。不可復冒揆地之狀。庶幾天鑑洞燭無餘。而迄玆未有處分。上下相持。徒損國體。臣於此。已不勝其惶悶。而近又伏聞。以良査事。僚相至於引咎云。此事當初建白者。臣也。終始主管者。亦臣也。果有差謬。咎實在臣。臣其敢自安乎。伏乞卽命鐫削臣職。仍治臣罪。以幸公私焉。仍窃惟念。良査一事。四年勤苦。印頒纔訖。而京畿審理使趙明履。以麻田軍額之不可增。廣州軍官之不可罷爲言。湖南審理使趙榮國。以各邑山尺之不可汰爲言。而大司諫南泰溫。則至以節目未盡。損益失宜。直加句斷。何其言之過也。是皆有說。臣請逐條卞之。麻田軍額見减者。爲一百二十餘名。而所增不過十數名耳。審理使只知其有增。而不知其有减。此則守令匿其减數而欺之也。廣州事。則其所定額。一以甲申厘正廳節目爲主。而今此三色軍官。皆甲申後刱額。自在應罷中。且其役歇。故富實者無恨投入。守堞戰卒。未免以老弱疲殘苟充。臣曾於輪操時。目擊而審知之。此其必罷無疑。而第自創額以來。府尹之急於要譽者。多設不緊料窠。故其失料數十人者。爲之稱寃。而動審理使之聽也。浚民血以充數十驕悍輩尾閭。而使一營堞卒。自歸削弱。其保障利害。果何如也。至於湖南山尺事。則所謂山尺。自是各邑私屬。而今所査正者。只論京衙門,京外各營門所屬而已。各邑私屬。則只令道臣量宜存罷。而査正廳初無與知之事。其爲査正廳成冊。山尺亦入罷定云者。果何據也。雖然。是數說者。不過得於道聽而言之不審耳。臣不以爲恠。而獨於諫䟽云云之說。實有所未曉也。盖自先朝以來。有甲申癸巳等五六年厘正節目。今番査正。或從甲申。或從癸巳。初不敢以己意擅自汰革。始旣回監於三公。末又往復於諸道。而載在別單者。可按覆也。然名額浩多。條項棼錯。其間容或有一二差誤處。則諫臣何不件件措摘曰。某事如此。某事如彼。此則當損。彼則當益。而混淪爲說。殆欲擧全書而紛更之者。何也。故判書徐宗玉專管此事。首尾四年之間。目不停閱。手不停披。辛勤勞苦。盖備嘗之矣。今其就木屬耳。死肉未冷。而顧紛紛若此。以百年盡瘁之誠。爲四方貽笑之資。如是而天下事。尙可爲乎。臣實傷痛也。今則三堂旣差矣。八路已頒之冊。亦將收聚矣。事已成遂。臣何容更議。而第臣窃有所大惧者。凡此京外見汰者。爲三萬餘名。而此皆法外濫額。推剝民髓。半歸於私門者也。內而衙門猾胥。外而藩閫諸臣。悵怏失圖。思所以還復舊額者。其心庸有極哉。特以印頒。殆同鉄案。絲綸弁在卷首。事軆嚴重。不比尋常。故徊徨趑趄。不敢發口。而今殿下始許之於山城軍官矣。彼觀望僥倖者。必將紛然四起而噪之曰。此軍需所關也。此經用所須也。聽其言。則無非緊切不可罷者也。臣不敢知。殿下其將盡許之乎。抑將區別取舍於其間乎。欲盡許乎。則實捴冊爲弁髦也。欲取舍乎。則不亦太紛紜乎。臣意以爲山城軍官復舊之命。姑爲收還。依春間成命。歲末厘正時。參酌存减。其他如恩津軍額,海閫武學,掌樂院樂生等不可添改者外。切勿濫許增額之意。申飭該堂。宜矣。臣方在尋單。乞免之中。非敢干與廟議。而玆事本出於臣。且見路傍已成之舍。將不免見毁於三年之後。故不得已言之。不任愧惧之至也。

請停太廟親行箚[编辑]

伏以臣伏聞。羣下以太廟秋享攝行爲請。累日。固爭而不能得。臣病伏垂死。末由隨衆齊籲。臣窃不勝憂迫抑欝之至也。抑臣頃甞伏奉太廟省牲時。御製回首丹門之句。有以見聖孝篤至。辭旨悲切。噫。今日殿下之臣。亦各有祖先焉。有父母焉。三復詠歎。皆爲之流涕。凡在孝思之發。思所以奉承而將順者。宜何所不至。而顧於請攝一事。屢瀆而不止者。宲亦出於臣子懇迫之至情。非敢以婦寺之愛。事殿下而然也。近來聖候眩憊頻發。凡係將攝保護之道。有不可以毫髮放過者。而卽今節候乖常。凉熱不適。淫雨支離。濕令大行。閭巷之間。多有關格嘔泄奇恠之疾。盖時氣然也。惟天眷佑。有德百靈。扶護聖躬。臣非敢謂必有可慮。而疾病之乘。貴賤無間。臣亦不敢保其必無是慮也。夫旣慮之矣。而不能積誠感回。致有聖候添損之患。則臣等雖萬死。將何以贖其不忠之罪。而在殿下所以奉高廟太后之孝。亦何如也。冬享例在秋冬之交。天氣寒暄甚適。今姑勉抑至情。待此而躬展誠禮。則宲爲萬全。而不過數朔差遅耳。伏乞聖明深念大軆。卽降兪音。上以慰東朝惟憂之念。下以副羣下渴仰之誠焉。

批答後回啓[编辑]

臣昨上短箚。略貢愚忠。伏聞因諸臣筵對。卽下太廟秋享攝行之命。臣誠不勝萬萬喜幸之至也。卽又伏蒙特遣承宣。臨諭心腹之辭。責厲冞重。敦諭益切。臣奉讀感泣。莫知所以自措也。臣之情病。斷無復任重寄之理。前後䟽啓。悉暴無餘。今不敢更有架疊。以增瀆擾之罪。而區區矢死自畫之心。寧欲甘心於斧鉞之誅。而不敢爲一毫變動之計。恩命之下。奉承無路。况自炎濕以後。舊患脚疾。漸復發動。兩足無力。恃杖而行。本來癖病之外。添此雪上之霜。觀此頭勢。恐遂爲廢弃之物。雖欲變化初心。感激趨造。誠亦無如之何矣。屢犯違傲。益增罪戾。惟願速就嚴誅。以尊國軆云矣。

三十六度後手書回啓[编辑]

臣病伏垂死之中。耿耿一念。只以得解重擔。安意瞑目。爲晝夜顒祝。乃於千萬意外。近臣儼臨。傳宣手札。寶墨猶濕。天香滿室。榮輝所被。瞻聆俱聳。以極庸謬之賤品。荷此至優隆之恩禮。自揆微分。宲非所堪。况玆流金盛熱。親御翰墨。作此細細十行。以臣之故。仰貽煩勞至此。此尤臣罪也。臣百拜䨥擎。以首頓地。涕泣無窮。繼之以血。忽不知五內之失守。四軆之投地也。惟是天鑑雖明。而危苦懇迫之情。獨未蒙察。慈覆雖勤。而疾病沉頓之狀。獨未見怜。臣於此。亦不能無憾於天地父母之前也。驚惶之餘。神魄無以自定。回奏之末。衷情難以畢達。容俟數日。更當以文字。仰請嚴誅。伏地戰惧。不知所言云矣。

手書後辭職箚[编辑]

伏以臣昨伏承手書御札之光宣。此事曠絶。在前元老宿德所罕得者。臣是何人。乃敢當此。今又蒙御醫臨胗。珍劑隨頒。禮愈隆而恩愈渥。惶恐感激之極。義當卽起趨命。以少伸臣分之萬一。而顧必遆之義。參於前。難動之疾。掣於後。雖欲勉强。有不可得。虛辱寵眷。益增罪戾。伏枕血泣。但恨一死之遅也。臣苦懇悲悰。前後筵對。悉陳無餘。聖上亦甞爲之矜怜。今不敢更有煩瀆。而惟是斷斷一遆之計。誓天地而盟鬼神。縮伏半年。較量百端。日覺此心糾結。殆同金鉄之堅。木石之頑。生之亦遆。死之亦遆。此外更無一條路頭可以轉身者。雖自知畢竟不免於鈇鉞之誅。而猶且甘心。若非臣喪心失性。則必其中有不得已者存。臣豈樂爲此也。况臣狗馬賤疾。遇暑濕益劇。腹中痰癖。上下隳突。升而爲頭眩。降而爲脚痿。精神昏錯。殆不省事。行步蹇澁。必須人扶。似此症情。難以悉擧。雖幸賴天不死。其爲癃癈之物則决矣。藉令臣無可言之情勢。卽此病狀。將何以擔重寄而任駈策也。臣伏讀聖諭。若謂臣以㙜啓有所不安者然。此必因首相向日筵奏。有此敎也。然臣之本情。宲不在此。㙜啓之停與不停。豈足爲臣去就之節度也哉。抑殿下方以敬大臣之道。垂訓元良。大哉之言。臣窃欽誦也。雖然。人主所以敬大臣者。亦多術。置之左右。朝夕納誨。親之如心腹。信之如蓍龜者。固可謂敬之之至。而若夫進之以禮。亦以禮退之。不强其所不欲。不責其所不能。以全終始生成之仁。則斯亦敬大臣之一端也。伏乞聖明曲加照察。偕來承旨。爲先召還。卽命遆臣相職。仍治臣忘恩負德之罪。以警百僚。以尊國軆焉。

批答後回啓[编辑]

臣力疾搆箚。乞解重負。竟夕顒祝。兪音是俟。及承批旨。不但不允所辭。所以譬曉而敦勉之者。愈益諄切。至以古人國士之報責之。臣奉讀至此。衷情自激。不覺聲發而淚隨之也。噫。殿下所以知遇臣者。有腹心手足之視。所以曲全臣者。有慈母赤子之愛。然則殿下之於臣。盖不止於國士之遇而已。臣雖無狀。亦具五性。所以爲感激啚報之計者。尤何所不至也。適會不幸。義在一遆。狗馬賤疾。又從而乘之。以情以病。斷無復任重寄之理。此殆臣窮命然也。雖然。倘蒙殿下照察。臣危迫之懇。哀怜臣沉頓之狀。許解相職。使之安意調息。得以復起爲人。則水火燥濕涓埃糜粉之報。尙有許多田地。此臣所以不能無望於仁愛之天。而輒復哀籲於附奏之末者也。恩命之下。卒不得以奉承。臣罪至此。無所逃死。不勝惶恐戰慄之至云矣。

四十四度後手書回啓[编辑]

糞土賤臣。有罪罔赦。而誅戮不加。恩禮荐侈。數旬之內。再辱天札之光宣。此在往昔。實所罕聞。揆以賤分。尤非所堪。惶恐感激。頓首涕泣。俯仰穹壤。不知置身之所也。噫。匹夫拗性之不能變化。臣自知罪。而狗馬賤疾之無望蠢動。殆天所廢。恩數愈隆。而國軆益卑。冐抗滋久。而罪犯冞重。惟有速就嚴誅。庶幾少安臣分。更當控瀝腔血。申暴哀懇云矣。

手書後箚子[编辑]

伏以無狀賤臣。徒辱隆恩。數旬之內。天札聯翩。光榮所被。瞻聆俱聳。每一擎讀。心神飛越。惶感交切。汗淚俱逬。揆以臣子常分。豈容一向慢蹇。以自安於忘恩負德之歸哉。只緣衷情危苦。義在必遆。疾病沈淹。望斷陳力。雖欲黽勉奉承。而其勢末由。一番違傲。已合萬戮。今復再犯。罪當如何。噫。水火燥濕。生死向前。卽臣平生素蓄。而去就之際。未甞拘攣小節。意氣感激之會。往往慨然投袂。雖有多少牽掣。輒皆濶略。此聖上之所知也。以言乎平生素蓄則如彼。以言乎從前去就則如此。而今忽無端沮縮。變化本質。強引無義之義。詐稱不病之病。以上欺明主。下負初心。宜無是理。試以殿下日月之明。就此一端。反復推究。則庶可以照燭微隱。不待臣言之畢。而知所以處臣者矣。臣伏聞。筵臣有以目覩臣病勢輕重爲言者。夫疾痛疴痒。病者自知之。非從外泛觀者所可與也。憂畏薰爍。臣之心腸已死。勞弊昏短。臣之精神已死。宛轉沉頓。臣之筋力已死。而最是頭眩而多卧不起。脚痿而扶杖乃行。爲目前緊症。此皆實狀。非敢誣也。伏乞天地父母。哀臣憐臣。卽命遆解相職。仍治臣前後慢命之罪。以爲百僚之警焉。

敦諭後回啓[编辑]

臣之情地若可強。臣之疾病若可動。則分義道理。豈敢一向偃卧於再度手札之下。以自陷於蔑分背義之誅哉。天日至明。庶幾洞燭無餘。而敦責不已。眷禮愈隆。半旬之內。又再辱恩諭。臣之惶恐罔措。姑毋論。恩數之屑越。國軆之損傷。尤當如何哉。首尾六朔。箚啓成軸。聲竭於號呼。血殫於控瀝。到今不敢更爲支辭蔓語。惟願速就嚴誅。以安臣分。以幸國軆。伏地戰慄。不知所達云矣。

別諭後回啓[编辑]

深夜倉卒。忽蒙近侍來宣聖諭。驚惶拜頓。莫省所措也。試以數十日來所被恩數言之。手書與敦諭。各已至再。而今復有此別諭。臣之情病。苟可以黽勉承膺。則顧何待於誤恩之稠畓。至於此極也。臣今辭窮意竭。不敢更有架疊。惟有速被金木之誅。有以少伸臣子分義。爲區區之祝。惶恐戰慄。莫知所對云矣。

批答後回啓[编辑]

近侍相守而不去。恩諭日降而愈懇。此豈糞土賤臣所敢當也。惟是情病所拘。卒不得以奉承。罪積慢傲。萬戮猶輕。從當更入文字。申暴哀悰。惶恐伏地。恭俟嚴誅云矣。

五十一度呈辭後箚子[编辑]

伏以臣兩日之內。荐辱恩諭。不肖如臣。有無何關。而殿下所以繾𮈿於臣者。一至於此。何哉。臣聞上天至尊嚴矣。而匹夫匹婦疾痛呼號。皆得以自達其情。天亦爲之矜怜而曲從之。所謂天高而聽卑者然也。今殿下爲天於臣。臣亦備數於匹夫匹婦之列。而半年血籲。終不能見哀於旻覆之下。臣固不足言。所以累殿下法天軆下之仁。當何如哉。區區情病。在臣言之支離。在殿下聽之亦厭飫。雖不敢復爲架疊。其斷斷一遆之心。如水之萬折必東。殿下若謂臣偃蹇圖便。餙辭欺天。則宜顯加誅戮。以警不忠。不然則亦宜早賜兪允。使重務無至久曠。國体無至重傷。此臣所以晝夜顒祝者也。日昨聖諭中。有何所恃於他日之敎。臣奉讀至此。不覺血淚被面也。臣雖無用薄𨈬。所以自擬於殿下緩急之用則有素。而情跡日益崎危。疾病從以纏綿。誠恐一朝奄忽。此事遂已。臣每中夜起坐。未甞不撫心而自悲也。然倘能解脫機務。避遠危途。優遊閑養。親近醫藥。則身𨈬庶可自全。壽命庶可少延。他日桑楡之收。亦豈無萬一之望也。懇乞聖明曲加哀怜。亟賜處分焉。臣治箚將上之際。聞有㙜䟽請罪沁城看審諸臣云。臣亦諸臣之一也。亦願重加譴罰。以謝公議焉。

缺題[编辑]

伏以臣病伏垂死之中。伏聞昨日賓筵。因儒生駭擧。聖衷激惱。多有不忍聞之敎。因諸臣苦爭。得蒙反汗。臣於此。有以仰殿下轉圜之盛德。而區區憂歎之心。不敢以事過而小弛也。幺麽之輩。雖有此作恠。在聖人順應之道。但當談笑而處之。何至於過煩聖慮。至有非常失平之敎耶。殿下年德漸入高卲。存養漸益純固。所以閱義理而宰動靜者。亦旣精且熟矣。而應物之際。不免有辭氣之過中。此殆殿下中和之功。猶有所未盡而然也。伏願殿下忘怒而觀理。平心而處物。以旣往之失。爲將來之戒。無至有頻復之悔焉。臣忝在大臣。而病委床席。旣不能同聲於諸臣筵爭之時。承聞且晩。草草陳戒。亦已後時。臣尤不勝惶愧待罪之至。

缺題[编辑]

伏以臣之今日去就。可謂極郞當而大狼貝矣。臣於其日在家待批。重臣急報。伏聞有非常之擧。義不暇他顧。蒼黃趍詣入闕中。則日月已更。而反汗有命矣。事已收殺。無所事於匡救。臣於是。欲爲退出。則偕來承宣。已以求對之意啓達。欲具由陳箚而敀。則前箚未及批下。例不敢疊陳。進退羝觸。莫知所處。不得已仍遂登筵。略陳䂓勉之意。兼欲面乞鞶遆。而猝承萬萬不敢當之恩數。夫握手丁寧。乃朋友交際之事。而今以君父之尊。施之於匹夫之賤。此非糞土如臣所敢安也。惶汗浹背。心神飛越。敀家三日。尙不能自定。到此地頭。區區情病。更何敢言也。第窃伏念。臣雖無狀。職則大臣也。去就進退。觀瞻屬焉。有不容苟且者。臣之引入。已過半年。呈單洽滿六十。國人皆知其必遆。而今因國家有事之會。冒沒呈身。仍以爲媒進之階。則議者必將曰。是夫也夤緣事會。僥倖鑽進。從前辭免。都是虗假。眞所謂患得失之鄙夫也。臣雖喙長三尺。將何以自解也。臣爲大臣五年。無毫髮裨補。卒又自輕去就。乖士夫廉恥之防。貽聖世風化之累。則雖以臣不肖。誠不忍爲此。反復思惟。慚愧益深。玆又瀝血哀籲於天地父母之前。伏乞更加照察。特許遆免。俾全微諒。俾安賤分焉。

論事箚[编辑]

伏以臣頃日筵中。以東宮勸講事。有所陳達。而仍及愼揀宮官之意。其曰不擇者。不過泛論。非的指今日宮官而言之也。近聞春坊多官。以此引嫌。曠日停講云。臣意本以一日間斷爲憂。而今至於十數日之久。此宲臣妄言之罪也。然宮官之一時引入。非異事。而至今過爲撕捱。亦近來名官弊習。事軆極爲未安。臣以爲諸宮官。並從重推考。牌招入直。使之卽日開講。宜矣。

自劾箚[编辑]

伏以臣於考試之任。自畫有素。日昨命牌之辱。不免坐違。義雖有據。跡涉䂓避。惶惧之極。莫省所措也。仍窃念聖上近日處分。宲爲無前過擧。臣忝爲大臣。所憂有重於是者。故不能力爭。以成殿下之過。不忠之罪。可勝誅哉。然聖人之心。如鑑如衡。雖因一時激惱。發或不中。本軆之明。有未甞息。臣有以知聖心不遠之復。必已有火燃泉達之漸矣。噫。雷風迅速。日月更改。夫如是。則豈不益有光於聖德哉。所愧。上有不憚改之聖君。而下無恥不及之良臣。不能爭執於成遂之前。只知贊嘆於悔改之後。此婦寺之愛。非大臣之節也。殿下不知臣不肖。置臣於百僚之首。此其意非欲榮臣身而潤臣家而已也。盖將使之繩愆糾謬。責難陳善。以匡主德而贊聖化也。殿下所以委責於臣者。若是其殷。而臣之所以事殿下者。乃無狀如彼。眞所謂將焉用彼相者也。殿下至仁。雖未忍遽加以不匡之誅。在臣廉愧。誠不敢抗顔復冐於承弼之地。玆敢冐死陳懇。以窃附於自劾之義。伏乞卽命鐫削臣職。改卜賢德。以幸國事焉。

缺題[编辑]

伏以臣卽伏聞。今日又有親鞫之命。臣當如例入參。而顧臣情地。終有不敢自安者。不得隨諸臣後。入侍帳殿。非敢故爲慢蹇。而第不勝惶恐之至。玆敢短箚自列。乞伏嚴誅。以爲具僚之警也。

別諭後回啓[编辑]

臣之所遭。本自奇恠可笑。又非撞着於臣身者。則臣非欲引以爲嫌。然忝爲大臣。塗姓名於凶賊之招。其爲身名之辱。固已甚矣。况今鞫事未了。前頭又不知出入於幾人之口。若然則其勢。又將引伏。乍出旋入。擧措豈不益郞當可羞哉。迷見如此。恩命之下。不得趨承。不勝惶恐待罪之至云矣。

缺題[编辑]

伏以臣杜門蟄伏。世念都灰。非敢干與朝論。然凡係國家刑政大軆者。則雖在罪籍中。亦嘗妄言之。今有所懷。豈忍自阻也。窃聞李德濟又被鞫云。臣不敢知殿下所欲鞫問於德濟者何事也。當初德濟以逆心自服時。殿下不復究問。直令發配。而欲令臺諫發啓者。只責㙜軆之當然而已。非謂德濟實有可問之逆節。今㙜啓之遽停。責在㙜閣而已。德濟之別無可問。前後一也。而以臺閣之故。更鞫德濟。聖朝刑政之軆。不亦顚倒乎。其是非得失。姑毋論。臣聞德濟。乃光海朝名宗龜川君奉祀孫云。龜川之高風峻節。有可以百世宥之者。金𪸗。不過延興之支孫。而殿下業已赦之矣。今以龜川之正嫡。而獨未蒙寬貸之恩。則無亦輕重厚薄之失其序乎。伏願聖明更加三思。而善處焉。此事言端旣發。臣請有以畢陳之。方帳殿親鞫時。臣言殿下不十日必悔之矣。時天怒甚盛。至以予必不悔爲敎。然窃見天意自尹光周停刑時。已藹然有仁端之發。臣有以知七日之復。要在不遠。而顧殿下至今不快示悔改之意者。誠以中間㙜閣之事激之。而好勝之心蔽之也。然怒蠅之釖。勝之不武。而日月之更。關聖德則甚大。亦願殿下平心熟量。而亟改之。以光簡策而垂法於元良。臣不勝眷眷忠愛之至。取進止。

缺題[编辑]

伏以臣伏聞。日昨臺臣。以奉命重臣饋問逆孥事。至請追削云。臣於此事。亦嘗有犯。不勝惶惧。敢此自首焉。臣按湖南時。巡到珍島。則有逆死者之兄妻。隨其夫。謫居其地。而卽臣母姨從弟也。臣聞昔者。王守仁討逆濠。濠之謀士劉養正。乃其故人也。守仁旣擒斬養正。令有司。葬其母而祭之曰。君臣之義。雖不敢私于其身。朋友之情。猶得以盡於其母。宣廟己丑逆獄。李潑栲死。其母被捕。先正臣趙憲。要於路。以毛衣贈之。此豈忽於滅親之義而然哉。盖非身自犯惡逆者。則公義私恩。或有時幷行。而母黨至親。與朋友之母。亦若有間。故臣遂厚爲周給而歸矣。今番鄭煕揆事以後。臣反復思之。雖其事件不同。心甚不安。對一二宰臣。業已自訟其愚迷。而㙜議之峻又如此。臣若厭然掩覆。不以首實。則獨不愧於心。而亦豈不靦顔於彼宰臣乎。宋仁宗時。有卜者。謀逆事發。搢紳大夫往來問卜者多株連。大臣王朝言於上曰。臣未第時。亦甞問之。古之大臣。不欺君如此。臣雖無狀。窃慕斯義。乞伏嚴誅。以爲人臣引大義不嚴者之戒焉。

缺題[编辑]

伏以臣杜門引伏。公然坐縻厚廩。已四朔。今則鞫事已訖。臣於是乎可以自處矣。此事本無虗實之可卞。而天鑑高臨。照燭無餘。拔臣於坑坎。而置臣於袵席。臣復何憂。惟是忝居大臣。塗姓名於逆竪之口。以父母所遺不貲之𨈬。蒙不潔至此。慚憤痛迫之極。殆欲無生。臣自有春間事以後。當世之念。久已灰死。而今復加之以雪上之霜。此盖臣亢滿已極。神天俱怒。將以罰殛之也。然臣猶隱忍低回。不敢爲决然長往之計者。盖謂本事之虛妄可笑。國人盡知之。雖仇嫉臣者。必不忍以此藉口。爲戕臣之資斧。而乃沈鏽之䟽出矣。殿下業已洞察。臣不必呶呶。而人之所以經營臣者。一至於此。臣將何恃而不去也。如是而猶具貪戀遅留。則可謂有人心乎。遂出於萬不得已。敢爲告退之計。伏乞天地父母。哀臣怜臣。亟賜臣骸骨。使之歸伏田廬。以畢餘生焉。

回啓[编辑]

臣昨上乞骸之章。顒俟允許之批。卽者。史官來傳入侍之命。恩旨之下。豈敢不趨承。而臣方引義告退。理難抗顔造朝。且臣素患癖氣。挾寒大肆。正在昏眩不省之中。雖欲強起。其勢末由。終不免坐違嚴命。不勝惶恐待罪之至云矣。

缺題[编辑]

伏以聖孝格神。邦慶從天。百僚舞蹈。萬物歡欣。臣獨窮蟄。未克躬參賀列。分義虧缺。罪合萬死。乞伏嚴誅。以警具僚焉。臣昨上乞骸之箚。未承矜許之音。莫非臣誠淺辭拙。無以孚格穹蒼之致。臣之此擧。已成在弦之矢。其勢不得請則不可已。玆敢冐死申籲焉。臣自被凶誣以來。身名汚衊。不可復齒人類。而臺䟽一出。今之時議。益可見矣。臣雖欲遅回不去。何可得也。其䟽曰。無論本事之虗實。噫。不問虗實。而隱然駈人於凶逆之科者。未知千古載籍有是乎。主此論者。甚於作俑者矣。然臣以七尺之駈。奉以獻於殿下已久。死生禍福。豈足以動臣一髮。而輒爲愛惜駈命之計哉。臣以蕩平。事殿下。首尾二十年間。使世道人心。一至於此。持虗名以饕富貴之罪。將無以自解於千載史筆之誅。而死而入地。亦將以何面見臣亡兄也哉。陳力就列。不能者止。自是人臣進退之大義。而臣之不能如此矣。猶且忘義而要利。捐生而蹈危。則其有食臣餘者乎。此其計不得不出於乞退。而忘恩背德之罪。益有不暇恤者矣。臣年雖未至。曾有故相閔鎭遠,李光佐前例。伏乞天地父母。曲加矜憐。照例許退。使以勳啣。退奉朝請。毋令臣經情作恠。重蹈無禮之罪。不勝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