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永樂大典/卷022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二千二百五十四 永樂大典
卷之二千二百五十五
卷之二千二百五十六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二百五十五 六模

壺圖二

大官壺{{{caption}}}

太官。銅鍾容一解。建武二十年。工伍與造。考工令史由丞或令通主太僕監掾蒼省。

博古圖。其制高一尺五寸五分。深一尺三寸。口俓五寸八分。腹俓一尺一寸。容二斗九升五合。重二十一斤二兩。兩耳連環。銘三十二字。按建武者。

漢之年號也。東漢之盛。惟建武永平號爲極治。而光武之初歲稱建武中元之年也。二十年歲在甲辰。乃東夷率衆内附。正極治之時。自伍與至蒼

省。蓋其工造輿大監掾之姓名耳。此器體制類壺。而銘曰鍾者。王安石以鍾字從金從重。以止爲體。蓋飲無以節之。則流而生禍。所以銘鍾者。欲其

止而不流也。蓋壺以取形。鍾以示成。故說文以鍾爲酒器其義如之。

綏和壺{{{caption}}}



 綏和元年供王昌爲湯官造三十煉銅黄塗壺容二斗重十二斤八兩塗工

 乳護級掾臨主守右丞同守令寳省慱古圖其制高八寸七分。深七寸四分口徑三寸七分腹徑六寸四分。容

 六升二合。重五斤有半。銘四十三字。按漢成帝即位二十有六年始改元綏和而此壺作於是歲也凡漢器必謹其歲月與夫造器之官如曰護級。

掾臨主守右丞同守令寳省者是矣

{{{caption}}}





雙鹿壺{{{caption}}}

慱古圖其制高一尺四寸六分。深一尺三寸九分。口徑四寸二分。容二斗八升三合。重十有三斤八兩。兩耳。無銘。此壺填金作群龍雙鹿之象。而耳

𩚍獸面。此漢壺之工者也。

鳬壺{{{caption}}}

博古圖其制高一尺二寸六分。深一尺一寸四分。口徑一寸。腹徑七寸八分容六升重三斤八兩。無銘。鳬之爲物。出入於水而不溺水。以况習於禮

者如是也。蓋詩人以水譬禮。謂水玩之則溺。犯之則濡。然則取以飾飲器者蓋以示習禮之義。若夫彝之有舟爵之設戈盞之用。戔雖取理不同。亦

示其不由於禮則有殘傷覆溺之患矣古人警其過者。大率如此

瓠壺{{{caption}}}







博古圖其制通蓋長一尺二寸六分。闊五寸。口徑一寸五分。容五升。共重四斤六兩兩鼻有提梁無銘範作瓠形。螭首爲提。東以綯紋。嘗謂上古土

尊瓦瓿。而公劉之詩。亦曰酌之用匏。則瓠壺之制。蓋取諸此云。東觀餘論象形壺說。按壺之象如瓜壺之壺豳詩所謂八月斷壺。蓋瓜壺也。上古之

時窪尊柸飲蕢。桴土鼓。因壺以爲壺。後世彌文。或陶或鑄。皆取象焉。然形模大致近之不必全體若眞物也今此壺形羡若真壺然。殆漢世取象太

巧故爾。宻齋筆記古今注。匏。瓠也。詩曰。酌之用匏。周禮。陶匏祀天周禮。朝踐用兩壺尊故周有瓠壺形長一尺二寸六分。闊五分。俓一寸。兩鼻有提

梁取便於用。余嘗見一瓠壺。形製甚古豈果周器耶。東坡云。舉匏尊以相屬。

温壺{{{caption}}}




吕大臨考古圖其制得於京師。高尺有三寸。深尺有二寸三分。俓寸。容七升。無銘讖。李氏録云。温器也。以貼湯而窒其口。自環以上手主之。環以下

足主之。陳叔方頴川語小温壺。乃古者實湯以暖足。其器甚褻而賤。今爲花瓶几案之玩供。足反居上矣。

山龍温壺{{{caption}}}

博古圖其制高九寸八分深八寸九分。口俓一寸四分。腹俓六寸二分。容二升五合。重二斤十有一兩。無銘。觀其形制有類垂瓠。上爲之口。可以貯

湯蓋温手足之器也李公麟以爲鈷䥈而丁度以鈷䥈爲温器。殆有所受之耳觀其腹脰飾以山龍其文雖華。似非冶鑄之所成者。考之近古則漢

物也蓋守仁而靜者山體仁而變者龍。靜變雖殊。爲仁則一禮以天地温厚之氣始於東北爲天地之仁。則温厚者氣之仁者也。此爲温器而飾以

山龍義取諸此古人設象豈徒然哉

如意方壺{{{caption}}}





慱古圖其制高一尺二分。深九寸二分。口徑二寸八分。腹徑六寸。容七升四合。重八斤十兩。兩耳連環。無銘。凡二圖其式各異。列于後。

{{{caption}}}

右第二圖博古圖其制高一尺二分。深九寸二分。口徑二寸八分。腹徑六寸。容七升四合。重七斤九兩。兩耳。無銘。其二器皆方體。兩耳。取象饕餮。腹

作方斜。實以花紋。其形若如意。間以金碧。繫然可觀。規模出於一律。頗有古風漢器之至佳者也。

圜絡壺{{{caption}}}








博古圖其制通蓋高一尺一寸九分。深一尺。口徑三寸四分。腹徑七寸六分。容一斗一升四合。共重六斤一十兩。兩耳連環。無銘。凡二圖。其式悉同。

{{{caption}}}







右第二圖博古圖其制通蓋高一尺二寸。深一尺一分。口徑三寸四分。腹徑七寸六分。容一斗一升四合。共重六斤六兩。兩耳連環。無銘。其二器制

作悉同。按小篆壺字。上象蓋。中象耳。下象足。此器不失其象得古多矣然腹間環結如絡。稽三代之器。無一合者。實漢物也。

蟠虬匾壺{{{caption}}}






博古圖其制高八寸六分。深八寸三分。口俓長三寸五分。闊三寸。容五升七合。重四斤一十兩。兩耳連環。有提梁。無銘。周腹純素不加蟲鏤。純緣之

下。作蟠虬紏結之狀。形模差匾。已失上古壺制。然工鑄雖精巧。而竊近人情。是必漢器也。

細紋圜壺{{{caption}}}

博古圖其制高一尺二寸一分。深九寸四分。口俓三寸三分。腹俓七寸。容一斗。重九斤一兩。兩耳連環。無銘。漢之技巧最號精能故器之出於斯時{{{caption}}}
















 右第二圖博古圖其制高一尺五分。深九寸六分。口徑三寸三分。容八升五合。重六斤五兩兩耳連環無銘{{{caption}}}

右第三圖博古圖其制通蓋高九寸六分。深八寸。口徑二寸。容五升一合。共重四斤二兩。兩耳連環。無銘。其前二器。通體紋飾繁縟。後一器特純素

皆附兩耳。形制特匾。故因其形而名之。蓋古者卿大夫則用方壺。士旅食則用圜壺。而方圜有所不同。所謂匾者。則不著之於經傳。亦漢儒不復見


先王禮文之盛。出後人臆見而有作也。

小匾壺{{{caption}}}

慱古圖其制通蓋高三寸四分。深二寸七分。口徑一寸三分。容二合。共重五兩三分。兩耳有提梁。無銘。狀爲臺而匾。口圜而是方。作連環以爲提文

飾頗雜。施設殆未可詳耳。大抵後人製器務爲奇恠。不純乎古。故去理愈逺焉。正如汗導杯飲之後。而繼之以大巧也。

獸耳方壺{{{caption}}}

慱古圖其制通蓋高一尺二寸五分。深一尺六分。口徑三寸四分。腹徑六寸九分。容一斗一升二合。共重六斤十有三兩。兩耳連環。無銘。兄五圖。其

式各異。皆列于後。 {{{caption}}}

右第二圖慱古圖其制通蓋高一尺二寸二分。深一尺七分。口徑二寸。腹徑六寸五分。容一斗一升九合。共重八斤一兩。兩耳連環。無欽。{{{caption}}}

右第三圖慱古圖其制高一尺一寸八分。深一尺。口徑二寸八分。腹徑六寸。容九升八合。重五斤十有四兩。四耳連環。無銘。 {{{caption}}}

右第四圖慱古圖其制高一尺二寸。深一尺二分口徑三寸五分。腹徑七寸。容一斗一升。重六斤。兩耳連環。無銘。{{{caption}}}

右第五圖博古圖其制高九寸。深七寸七分。口徑二寸八分。腹徑五寸七分。容五升。重三斤十有三兩。兩耳連環。無銘。其五器體制煉冶。與漢如意

方壺相類。而大小精麤差不同耳。壺所以貯酒。蓋亦尊之類。是器耳皆挾腹。獸口銜環。而方棱四出。自是一類物也。

素温壺{{{caption}}}

博古圖其制高一尺三寸一分。深一尺二寸一分。口徑九分。腹徑七寸八分。容六升四合。重四斤三兩。無銘。凡四圖。其式相類。皆列于後。{{{caption}}}

右第二圖慱古圖其制高一尺三寸四分。深一尺二寸六分。口徑一寸。腹徑八寸。容六升。重三斤一十兩。無銘。 {{{caption}}}

右第三圖慱古圖其制高一尺八分。深一尺二分。口徑一寸一分。腹徑七寸二分。容四升七合。重三斤三兩無銘。{{{caption}}}

{{{caption}}}

右第四圖慱古圖其制高一尺三分。深九寸七分。口徑八分。腹徑六寸。容三升。重二斤有半。無銘其器與前三器形制相類。自環以上手主之。環以

下足主之疑亦有所受也。觀其製作純素。意若簡陽。然氣韻非古。殆漢工所造耳。


粟紋壺







慱古圖其制高九寸五分。深八寸九分。口徑二寸八分。腹徑六寸八分。容六升五合。重四斤五兩。兩耳連環。無銘。凡三圖其式各異。皆列于後。{{{caption}}}

右第二圖博古圖其制高一尺六分。深一尺一分。口徑三寸二分。腹徑六寸四分。容一斗。重五斤十兩。兩耳連環。無銘。 {{{caption}}}

右第三圖博古圖其制通蓋高一尺一寸。深一尺。口徑三寸二分。腹徑七寸。容九升八合。共重六斤十有一兩。兩耳。無銘。其前一器腹間隱起粟紋

耳作犧首。後二器制作相類。持粟紋益細巧而耳著獸面爲少異耳。

鳳魚壺{{{caption}}}

{{{caption}}}

博古圖其制高一尺二寸。深九寸一分。口徑三寸四分。腹徑七寸四分。容七升有半。重六斤十有二兩。兩耳連環。無銘。紋有魚鳳之形。古者制器非

徒然也。意必有所象。鳳凰來。儀記之於書。魚在在藻。歌之於雅。飾以二物得無謂焉。加以兩耳嚙環。形模至妙。有商周之餘制但文華過之矣。

獸耳圜壺






博古圖其制高九寸。深七寸九分。口徑三寸三分。腹徑六寸二分。容五升六合。重三斤。十有一兩。兩耳連環。無銘。體圜而純素。兩獸嚙環以爲耳不

設賁飾。比商則質有餘。比周則文不勝。蓋以體古而僅得其形模焉。以漢去古爲未逺也。

素圜壺{{{caption}}}

博古圖其制高一尺四寸七分。深一尺三寸三分。口徑五寸一分。腹徑九寸八分。容二斗八升。重十四斤有半。兩耳連環。無銘。凡三圖。皆列于後。 {{{caption}}}

右第二圖博古圖其制高一尺四寸九分。深一尺二寸七分。口徑五寸六分腹徑九寸四分。容二斗九升。重十有五斤兩耳連環。無銘。{{{caption}}}

右第三圖慱古圖其制高一尺五寸。深一尺三寸二分。口徑五寸五分。腹徑九寸四分容二斗八升。重九斤十有三兩。兩耳連環。無銘其三器體制

不殊唯第一器塗金爲飾漢孝武時。作太官壺。與此無異。疑出一時也。且周官公食大夫。禮門内用兩圜壺是器之設。冝本諸此。

獸環細文壺{{{caption}}}

吕大臨考古圖其制得於壽陽紫金山。高尺有一寸四分。徑三寸七分。深九寸。容斗有一升。無銘識。凡三圖。其式略異。皆列于後。

{{{caption}}}



右第二圖吕大臨考古圖其制得於乾之永壽高尺徑三寸二分深八寸七分容七升二合。無銘識。

{{{caption}}}

右第三圖吕大臨考古圖其制不知所從得有蓋。爲三鹿形高尺有四分。徑三寸三分。容六升二合。無銘識。其按此三器。形制大飾。全相似。但大小

精麤有差古文壺字作。象形。此器類之當名爲壺。

獸環大腹四廉壺{{{caption}}}





 吕大臨考古圖其制所從得及度量皆未考。無銘識。又按此器似方壺而口頸不方。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二百五十五

    重 錄 總 校 官 侍 郎 臣 高拱

              學 士 臣 翟 景 淳

        分 校 官 檢 討 臣 馬 自 強

          書 寫 儒 士 臣 劉   贇

          圈 點 監 生 臣 李 荘 春

                  臣 蘇 性 愚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