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海角遺編/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海角遺編
◀上一回 第三十四回 秦君台闔門死難 夏德璉三代生全 下一回▶

    秦氏君台本善良,讀書守正行彌方。

    妻因夫死殉奇節,子為親亡立大綱。

    非獨一時芬齒頰,還從奕世辨冠裳。

    滿門遭戮無遺種,聞說行人為慘傷。

    人生萬事總由天,生死從來是夙緣。

    試看滿城遭劫難,夏翁三代獨安全。

  城中屠戮之際,生生死死,一人聞見,焉能盡述。但就親自目擊者數事,如秦君台大河秦氏父子,俱處館業儒,平日讀書見忠義事,必為憤腕激烈,吐氣揚眉,蓋天性正直士也。住太平巷西甜瓜井頭。城破,僮僕拉之去,辭曰:「我家忠孝為本,即有不幸,且喜骨肉多在一處,斷不可使內眷出乖露醜。」不肯出城。父子三人見舉國狂奔,反笑為癡。其意以為我儒生也,閉戶讀書,不與外事,兵丁豈來攪擾。

  其日,父子祖孫一門遭戮,蓋其次子本在鄉間,十三日人皆出城,他反挨進西門,湊著殺戮之數,莫知其詳。只有大媳魏氏,見魯姪女也被擄,至淮安見魯之友為贖歸,方知彼時父子皆衣冠齊整,安坐在家。第一次兵進門,先擒其幼子去;第二次兵進門,不惟罄其所有,抑且搜括婦女,辱毆君台,君台即揚聲大罵,被殺於庭前草中。長子見父死,哭罵不已,被殺於廳上。

  夫人知君台父子之死,抱兩孫痛哭於樓上,以死自誓,被兵縱火燒樓,皆為煨燼。十六日早晨,叔嫂二人相遇於南門外船上,嫂為述其備細,幼子亦放聲大哭,投水而死,蓋其一門死難,皆得其正。然識時務者呼為俊傑,何不達機變,弗聽出城之語,遂致不留遺種哉。噫,慘矣!

  夏德璉諱士瑚,邑庠生也。長子子儀,長孫公懋,俱業儒。父子祖孫兄弟一家男女十六口,住書院巷後。因子儀七月初旬染恙遷延,不及出城,城破後,遙聞寺前殺聲震地,德璉命謹閉其門。子儀以為須開門,庶不觸其怒,相持不決。俄聞外有踢門聲,子儀往開門,門啟,惟戶上見有泥腳印一個,並無一人。自十四至十五兩日,竟無人進來攪擾,但聞鄰家殺人擄掠之聲。

  據云,自十四日已過,至夜寂然。公懋倡議曰:「若待天明,此地必不免矣。」

  因此一家人以梯過牆,躲在右鄰已經殺掠人家。十五日早晨,果有兵從左鄰破壁而入,家資一光,且喜無人遇見。待到夜裡復潛回家,直至十六日出頭,一家老幼十六口無恙,不解何故。兩月後近鄰有一僧歸,方知其詳。

  此時,有四五個兵丁正在夏家打門,瞥見此僧背包而走,群往擒之。跑過半條街轉彎,竟忘重轉身到夏家去;門又半開,上有一腳印,後來過者只道已經搜過,有人打過糧的,所以再無人進此門。此僧後得放歸,見德璉家一門生全,因而致賀,豈非大數。後親友詢之,其孫公懋曰:「先祖一生敬佛,持准提咒,晚年事佛尤篤,為人正直忠厚,一毫不苟,所以一門具慶,實得之作善之報。」云。

◀上一回 下一回▶
海角遺編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