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廳志/卷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八 淡水廳志
卷九
卷十 

列傳一 名宦[编辑]

官淡水者,與他處不同。他處可以蕭規曹隨;淡水新闢,則事勢情形宜隨時變通。撫綏控御,良非易易。昔未通商,今則開海口矣;昔番社立有界限,今則奸民盜墾日深,隘藔為虛設矣。山藪藏疾,川澤納汙,淡水可不豫防乎!所載諸賢各有茂績,或夷險不同,但有功德於民者,悉著於篇。傳「名宦」。

文職列傳[编辑]

曾曰瑛,字芸田,江西南昌人,監生。乾隆十一年,調淡水同知,孜孜以造士為懷。每巡行各鄉,設旌善、懲惡二簿,籍其姓名,獎戒有差,士習民風為之丕變。調知臺灣府,值旱,步禱烈日中,旬餘得雨,遂病暍卒。民哀思之(節《續通志》參《彰化縣志》)。

  陳玉友,字瓊度,號蘧園,順天文安人,雍正庚戌進士。乾隆十三年,調淡水同知。清操絕俗,不以絲毫累民。善決獄,剖斷如流,一時豪右屏跡,民戴之若父母。調署台防同知,以廉明稱。稽察商船,吏役無敢染指。商民感之,立祠祀焉。尋轉台灣知府。改建崇文書院,倡捐膏伙以育生徒,一時人文蔚起。以事去職,民至今思之(「府志」)。

  劉辰駿,江蘇武進人,以諸生保舉賢良方正。乾隆十九年署淡水同知。善聽斷。胥役舞弊者,懲治不稍假(節「彰化縣誌」)。

  夏瑚,浙江仁和人,監生。乾隆二十五年署淡水同知,二十八年實任。廉能勤敏,善治獄,受民詞不定期,不限格式。所有鞫,集兩造於庭,立剖之;觀者如堵。凡所聽斷,旁及者不問。嘗曰:一訟之興,關要僅一、二人。窮其情,即成讞矣。其它非刁悍健訟,即畏怯而游移其詞者,吾求所不當求,使飾偽者有助,上滋惑而下株連,時日愈久,案牘所由多也。至今言獄訟者,思夏侯焉(節「台灣縣誌」)。

  胡邦翰,浙江餘姚人,進士。乾隆二十七年署淡水同知。興利除害,實心實政,無日不軫念民艱(節「彰化縣誌」)。

  潘凱,江蘇吳縣人,舉人。乾隆四十九年,任淡水同知。五十一年,死生番難(新修「通志」。按趙翼「武功紀盛」云:凱因城外有無名屍往驗,為人所殺,並胥役殲焉。當事者不得主名,詭報番性嗜殺,途遇戕之,使人以酒肉誘殺生番,奏罪人已伏法。據俗傳云:打那拔山生番與居民仇,伺過其地,將殺之。適凱以公至,聞騶從聲,誤為番所害)。民至今建廟以祀。

  程峻,安徽六安州人,舉人。乾隆五十一年,護淡水同知。值林爽文亂,其黨林小文等入淡,峻渡中港與戰,眾寡不敵,負傷馳至柯仔坑,連呼無力殺賊,臣罪當誅,大慟而絕(節「鄭稿」)。

  張芝馨,直隸南皮人,乾隆五十一年任竹塹巡檢。林爽文亂,城陷。召募義勇與攻,被獲,罵賊死。事聞,照例賜恤,祀昭忠祠(新修「通志」參「鄭稿」)。

  徐夢麟,浙江桐鄉人,監生。乾隆五十二年任淡水同知。先是林爽文滋事,淡水已失,孤守艋舺一處。夢麟初至,沿途招集義民,克復全境,鎮守大甲溪。時彰化僅存鹿港,因與鹿之官兵,相為犄角。而白石湖、金包里、七堵、八堵、三貂之漳、泉、粵民,方分庄互殺,夢麟密遣邏卒往,傳諭開導,皆定。適副將徐鼎士、守備潘國材,各以兵至,夢麟復招募番兵數千人,並會於大甲,分守溪口等處。鑄大小炮二百餘,屢出潰賊。淡水、北港恃以無恐。十一月,大學士福康安至台,各庄爭擒賊目來獻。福康安以爽文必入生番,令夢麟齎花布、紅嗶吱、頭繩、燒酒、鹽、煙、銀牌賞生番,以綢緞番銀賞通事社丁,宣皇上德意。眾番感戴,縛爽文獻軍門(新修「通志」)。

  袁秉義,直隸宣化人,乾隆丙戌進士。乾隆五十三年任。在淡三年,訊斷勤能,以摘奸除暴為已任。禁睹尤嚴。五十六年再任。當時畏其神明,久益思之,祀德政祠。

  胡應魁,江蘇丹陽人,進士。嘉慶八年,任淡水同知,十一年再任。適蔡亂蔓延,嘉、彰,卸淡防事,領義民番勇,冒險援郡城。駐東螺溪底,賊乘夜攻,炮聲達旦,至曉圍解,趨兵進。賊伏塗庫街,應魁將入街,遇一老嫗點首,乃屯兵於外得免。計陣亡義民二十,番勇加朥已烏踏等三人。後官軍數捷,郡城路通,攝嘉義縣事(節「鄭稿」參「彰化縣誌」、「六亭文集」)。

  翟淦,字榆園,山東淄川人,監生。嘉慶十三年署淡水同知。■〈巾困〉幅無華,精誠奮勉,剔厘積弊,塵牘一清(節「噶瑪蘭廳志」)。

  楊廷理,字雙梧,廣西柳州人,拔貢生。嘉慶十六年署淡水同知。負性剛斷,練達老成,薦升署台道,以清查案謫戍伊犁。奉赦南還,捐復知府。三度入蘭,奉委開疆。着議開蛤仔難節略、東遊草詩,各一卷(節「噶瑪蘭廳志」)。

  薜志亮,字耘廬,江蘇江陰人,乾隆癸丑進士。嘉慶十八年任淡水同知,能得民心,卒於官。臨終猶囑家人,持白金五百,為鹿港再建各廟。先是蔡牽亂,募勇守城,殺賊有功。又與教諭鄭兼才,謝金鑾,修台灣縣誌,稱善本(節「彰化縣誌」)。祀德政祠。

  李慎彝,四川威遠人,嘉慶戊辰進士。建竹塹城垣,披星戴月,三年如一日。任勞任怨,事克有濟,今猶賴之。祀德政祠。

  婁雲,浙江山陰人,監生。捐設義渡,勸辦義倉,續修明志書院。在任二年,頗多善政,人咸頌之。祀德政祠。

  曹謹(原名瑾),字懷朴,河南河內人,嘉慶丁卯解元,大挑直隸知縣,改福建補鳳山令。鳳苦旱,開九曲塘,引下淡水溪,砌石為五門,以時蓄泄,民得水,獲谷幾倍。溝洫既浚,而盜亦絕其往來。知府能一本善之,勒碑紀事,稱曰曹公圳。道光二十一年,升淡水同知。適雞籠、大安各口有事,囊沙為備,並築塹之土城,以擊沉洋船,得優獎。鄰邑互斗,調集義勇赴大甲,為民捍衛。治洋匪尤嚴。濱海設團,躬親傳諭。嘗榜署曰:嚴拿胥差勒索資費。取廉自給,蠹吏悉裁。朔望詣明倫堂,宣講聖諭。刊孝經小學,付蒙塾誦讀,給以洋蚨月餅。能兼易經朱注者,賞有加。復捐俸續成學海書院,寒士多賴以成業者。祀德政祠。

  曹士桂,字馥堂,雲南文山人,道光壬午舉人。大挑江西知縣,升鹿港同知。二十七年,署淡水同知。甫三日,聞大甲分類之謠,馳往諭告,聽者泣下,遂釋。文告案牘,悉出己手,判斷如流,積讞一清,未嘗妄刑一人。尤神於緝盜,豪右憚之。喜栽培士類,試期絕干請。生平蔬糲自甘,嚴操守,謂陋規非分之貲,悉卻之。纔九閱月,以勞卒於官,祀德政祠,與曹謹俱請祀名宦。

  秋曰覲,字鴈臣,浙江山陰人,副貢生。咸豐十一年再攝淡篆。時械鬥未息,下車即擒其首,欲誅之;並揮數千金,計遣彰化各勇,地方乃安。同治元年,值戴逆之變,台灣道孔昭慈檄赴彰化剿賊,遂同北路協副將林得成率兵至大墩。賊負嵎抗戰,我軍進駐竹圍,炮聲大震。十有九日,勇首林戇晟叛,曰覲遇害,仆顏升黃某從之。得成被拘,亦伏劍死。事聞賜恤,祀昭忠祠。

  幕賓(附)

  壽星,字同春,以字行。浙江諸暨人,監生。年已七十,為淡水同知程峻幕賓。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亂,塹城陷被擄。逆首王作等,刃嚇令從賊。同春坐諭大義求一死。復釋之,優禮勸降,願受計策。乃佯許之,使人密告把總陳興世等,令其揚言,內地大兵至,義勇應之。賊潰逃,乃出。與前巡檢李生椿掌教明志書院。前榆林令孫讓糾合義勇一萬三千人圖恢復。生椿先入,至舊社、南勢等庄,擒獲王作、許律、陳覺、鄭加等磔之。余匪三十七人亦就戮。凡三日城復,乃上書督撫申其事。旋而閩安副將徐鼎士亦領兵到,與同春等協守艋舺。同春勸諭閩粵各庄,勿為逸匪煽動,民心賴安。又同鼎士及新任同知徐夢麟、都司朱龍章,安撫白石湖山下居民。惟大甲溪一帶迫近賊壘,尚懷疑懼,同春率勇赴鹿港,謁提督任承恩,以兵少辭。旋白石湖、金包里,閩、粵各庄復互斗,夢麟馳往,撫就者僅數十人。同春先挈之出,曉諭安置。越五日再往,眾乃帖然。五十二年,林逆據大里杙,復同夢麟駐大甲,約鹿港官軍合擊。乃鹿師遷延未至,同春於十月初十日率義民駐烏牛欄,抵三十張犁,遇賊,與戰,賊皆披靡。忽馬蹶被擄,罵不絕口,賊寸磔之。事聞,賜同春知縣銜,予恤蔭,祀昭忠祠。其子聰,以知縣用(「鄭稿」參「彰化縣誌」)。

   武職

  阮蔡文(榜姓蔡,後復阮姓),字子章,漳浦人,寄籍江西。康熙庚午科舉人,以知縣需次。四十九年福、興、漳、泉飢,上截漕米分賑,文與定海吳總兵督運。先是山東、江、浙間,洋盜陳尚義殺巡海游擊。其黨乞降。上命御史陳汝咸招撫駐錦州,遣文及千總左其彪入海。瀕行賜帑金衣裘。文至登萊,直上賊艘,開示威信,陳說利害。數日悉降。上召見,注目曰:蔡文一書生,此行良苦。授雲南陸涼知州,特旨改廈門水師中營參將。五十四年,調台灣北路參將,戢士卒,撫番黎,整飭部伍,增置要害塘汛,鼠竊盡遁。其親哨淡水也,山谷諸番,獻牛羊酒食,絡繹於道,文悉慰諭遣還。或啖一粉餈,引酒沾唇而去。或召番社學童與語,能背誦四書者,旌以銀布,為之講解君臣父子大義不倦。諸番感悅。尋升福州副將,赴京道卒,軍民設位祭之。家無餘貲,所遺詩文淡水諸作(「諸羅邑志」)。

  陳策,字鍾侯,晉江人,由桐山守備調淡水。康熙六十年朱一貴反,台地悉陷。策以孤軍力守一隅,奸人范景文入境煽誘,策擒獲正法,民賴以安。及援兵至,淡總督滿保加策游擊職銜,剿北路,收復南嵌、竹塹、中港、後壟、及吞霄、大甲、大肚諸社村落,以功擢台灣總兵官。卒於官,賜祭葬。雍正元年,給恤賞銀二百兩。子夢蘭,雍正丙午舉人,任莆田教諭(「泉州府志」)。

  黃曾榮,字煥文,台灣諸生,棄而從戎,補把總,遷千總。台廈道陳璸命往上淡水捕鄭盡心。曾榮相山川形勢,請於其地設營。後璸巡撫福建,遂與總督滿保合疏,請添設淡水營以曾榮為都司(新修「通志」)。

  何太武,任淡水營中營千總。秩滿給資赴廈門,因病未內渡。朱一貴亂,陷府治,太武削髮為僧,入黃檗寺,謀內應,不克,及大兵至,復出報效(新修「通志」)。

  王郡(初冒李姓),字建侯,康熙六十年,以千總從藍廷珍收復台灣有功,累官至台灣總兵。雍正七年,平鳳山山豬毛番。九年,大甲西番林武力聚眾作亂,鳳山流棍吳福生、商大概,亦乘間而變。時郡已援水師提督,先遣游擊李榮應援,復率參將侯元勛、守備張玉等,三路夾攻,擒福生、大概等斬之。南路既平,而新鎮呂瑞麟,剿大甲西番被圍,總督郝玉麟,復檄郡討之。郡至鹿港,遣參將李蔭樾、游擊黃貴等,合圍阿束社。參將靳光瀚、游擊林黃彩等,各扼隘口,絕其去路,遂渡大甲溪追殺,直抵生番悠吾界。賊遁南日內山,削壁峻絕,諜知樵徑僅一線,督師攀援而登,炮聞震山谷,賊負創去。搗其巢穴,焚其積聚,各社望風皆降,縛獻林武力等,北路平(節「府志」)。

  林黃彩,字符質,有智力。朱一貴亂,總督滿保駐廈門,彩赴興化陳平台策。滿保令隨征。事平,以把總升守備,累升游擊。雍正十一年,復隨台鎮王郡征大甲西番,敘功擢參將。尋遷澄海副將,署碣石總兵,卒於官(「台灣縣誌」)。

  郭雲秀,原名秀山,芝葩里人,監生,籍龍溪。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亂,招集義民堵御,獲賊賴樹等十五人。閩安副將徐鼎士給委行營千總。五十二年,同義首薛登科、曹以清等,復募義民,隨軍進剿。十二月,逆首竄逸。更進三貂山堵截。五十三年,同義首何肇成,獲股首郭漢生,大學士福康安奏以千總用。後補雲霄營缺,調台補左營右哨。六十年,台鎮委辦鹿港搶米案,適陳周全亂,陷彰邑,御賊東門,戰死。總督伍拉納奏聲,奉旨給恤典祭葬銀兩,世襲雲騎尉,祀昭忠祠(節「鄭稿」)。

  尹仰舟,字濟人,台鎮中營把總。林爽文亂,仰舟奉委來塹,與霄里汛把總高茂均在中港戰死。先後死事者,竹塹息庄把總吳洪,以城陷不屈,伸頸就死,為逆首陳覺所害。篷山汛把總尹貴、白沙墩汛外委虞文光,亦力戰死,俱祀昭忠祠(節「鄭稿」)。

  盧植,山西人,武進士。嘉慶十年,以北路中營都司護副將。性毅而和,善撫士卒,順體民情,所至得兵民心。素有膽略,膂力過人,尤精擊刺諸法。蔡牽亂,匪船入滬尾港登岸,戕害兵民。署艋舺都司陳廷梅傷斃,告急。植率兵往援,力戰中炮亡。旨贈北路副將。同時死者尚有千總陳必升,植與廷梅、必升,俱祀昭忠祠(節「彰化縣誌」參「鄭稿」。謹按「彰化縣誌」云:『盧植與賊戰不利,會賊大至,兵眾皆怯,植親放大炮擊賊,身被炮傷,猶以智計退軍,不至潰敗,其膽略有難及者。賊號植為盧飛虎雲。後以病卒於官,臨終沐浴衣冠,遺囑後事,坐而逝』。與「鄭稿」所云中炮死互異。今以奏恤定案為準)。

  黃清泰,字淡川,一字承伯,鳳山人,後籍淡水,原籍鎮平。性孝友,篤內行,少習舉業,得文譽。乾隆五十一年,值賊警,領勇守城,賞七品銜。以平琅嶠功,補福州城守把總。嘉慶十一年,任竹塹守備,署艋舺都司。艋舺營改游擊,署游擊事,調嘉義都司。時有奸人為妄詞,多牽淡水良民。鎮軍羽書夜半縋城入,檄往擒治。清泰曰:某久任淡水,深知民情,必不至是。遽興兵,恐騷動。請派人偕察虛實。鎮軍從之,比至,呼檄內有名皆立至。示偕往者曰:『此豈莠民邪』?遂同據實稟復,坐妄言者一人罪。地方安堵。總兵武隆阿雅重之,擢鎮標中營游擊。艋舺營改參將,署參將事。每感知遇,以肅清地方自任。道光二年三月,巡洋追賊至山後大海中,鏖戰七日,殲匪船十餘號,身被賊炮傷。事聞,旨擢長福營參將,未赴任卒。清泰本書生,兼通占候、六壬、孫、吳、司馬法,服官三十年,拊循士卒,順體民情,有儒將風。嘗言:『為武官者,毋不事事,毋太多事』。時以為名言。所過水陸,馬背船頭,手不釋卷。尤好尚書、史記,咸有論說。子驤雲別有傳。其經史文藝多出於口講指畫雲(節「彰化邑志」參黃釗撰傳)。

  李天華,閩縣人。嘉慶二十五年任艋舺游擊。駕船出哨,追逐洋匪盧添賜等。受傷死之。台鎮音登額奏聞,旨給葬祭銀兩,世襲雲騎尉,祀昭忠祠(節「鄭稿」)。

  劉高山,金門人,滬尾水師把總。道光元年,擊洋匪林烏興等,身先躍船砍賊,為賊中傷,跌水死。兵丁水手亦被害。台鎮音登額奏請照陣亡例賜恤,兵丁水手亦分別給恤,祀昭忠祠(節「鄭稿」)。

  林得義,字謙亭,艋舺人,籍福清。少有膂力,尚節義,蔡逆滋擾,以功薦升澎湖左營游擊。道光二十五年署艋舺參將。侍母惟謹,公出歸必先叩。性躁怒,聞母至即解。服官二十餘年,無所營建,僅數椽棲止。子廷安,官千總。  

列傳二 先正[编辑]

  古者鄉先生歿而祭於社,誠以其表帥鄉里,興起後賢,為功甚巨也。後代未能盡循古道,則擇其可紀者紀之,不濫不遺,亦猶古之志也。傳先正。

  葉期頤,擺接堡人,籍南安,乾隆辛卯舉人,以大挑官河南西華知縣三次。入簾解首皆出其門。巡撫某贈以扁額曰:「三元宗匠」。許其衡文獨具隻眼。歷官十餘年,所至有聲,為士林推重。嗣以卓異保升雲南宣威知州(「彰化縣誌」)。

  林璽,字爾玉,竹塹人,恩貢生。性和厚,為鄉閭矜式。遇親友睚眥細故,輒以談笑解之。年八十餘,尚童顏如地行仙(「彰化縣誌」)。

  林平侯,字向邦,號石潭,籍龍溪,隨父渡台,居新莊。由同知分發廣西,署潯州通判,攝來賓縣,補桂林同知,署南寧柳州府。與高廷瑤並稱粵西賢守。時為二髯。嘉慶十九年,大學士蔣攸銛督粵,有短平侯者,比謁,指陳利弊,悉中肯綮,攸銛奇之。尋引疾歸,置義田,設義學,以教養族人。復割田充學租,捐修淡之文廟,省城之貢院、義倉,郡城之月城考棚,海東書院,淡、蘭交界之三貂要路。道光二年,料匠林泳春亂,十年挑夫分類,十二年張丙亂,當道用其言,以次削平。獎加道銜。

  鄭崇和,字其德,號詒庵,監生。籍金門,設教於淡,因家焉。九歲喪母,以耕讀養志,得父歡。淹貫群籍,准先輩法程。門下多達材,晚益好宋儒書,令子弟時讀數行,以窺聖學源流。先因貧困,有勸以刀筆營生者,崇和不肖為衣食喪所守。洎家漸饒,粗糲如恆。不親勢要人,尤敬惜字紙,不以口角傷人,待親族恩義備至。嘉慶二十年歲歉,發粟平價。二十五年施藥,活命不少。死者助以棺。後壟,舊居也,設塾延師教之。人米三斗,錢三百,柴三擔。自少至老,不履公庭。台俗分類大訟興,無有忍加誣者。當蔡牽亂,募勇守後壟,相為犄角。竹塹沿山屢被番害,設隘堵御,樵採便之。道光四年,大吏運米赴津,首先應募。建交廟亦捐貲為倡。入祀鄉賢祠。

  鄭用錫,字在中,號社亭,崇和子,少穎異,淹通經史百家,尤精於易,好吟詠。主明志書院講席,汲引後進。淡自開闢,志乘無書,乃纂稿藏之。嘉慶戊寅,舉於鄉。道光癸未成進士。開台二百餘年,通籍自用錫始。丁亥督建塹城,功加同知銜。復捐京秩,簽分兵部武選司,補授禮部鑄印局員外郎。精勤稱職。旋因母老乞養。壬寅,洋船擾大安口,率先募勇赴援,以功賞花翎。繼獲土地公港草鳥洋匪,加四品銜。甲寅在籍協辦團練,勸捐津米,給二品封典。曾捐谷三千,贍父黨母黨之貧乏者。南北漳、泉、粵各庄互斗,用錫躬詣慰解,並手書勸告,輒止;存活尤多。凡倡修學宮橋渡,及賑饑恤寒,悉力為之。治家最嚴,所編家規,子孫猶恪守之。晚筑北郭園以自娛,著述日富,有詩文若干卷。請祀鄉賢祠。

  黃驤雲,字雨生,中港頭份庄人,籍嘉應州,參將清泰子。道光己丑進士,簽分工部。清泰以書生習武,望子能文。驤雲肄業鼉峰十年,為文益邃。丁酉分校京闈,取士多得人。嘗赴西陵督辦要工,往來寒暑七閱月,心力交瘁。張丙之亂也,適省親在籍,台灣道平慶令作書諭庄民勿生事。時閩、粵兩庄構釁,閩人疑有私,詣省門控以主謀,禍叵測。驤雲挈妻子質官,親赴各庄購線緝匪。又捐買谷石,散致貧民,而正凶咸獲。奏得優獎,補都水司主事,洊升營繕司員外郎。

  陳奠邦,金包里人,籍漳州。豪氣自許,天性渾厚,與貢生柯有成,民人何繪善,事必諮訪,然諾不誣。嘉慶十二年,洋逆朱濆滿載農具,將以噶瑪蘭為巢穴。居民或與潛通者,奠邦遣人走郡告急。至艋舺,聞前守楊廷理有會剿蘇澳之信,喜。趣柯有成輩募鄉勇番頭目,協同泉籍義首,引導官民,水陸夾攻。賊退,得旨賞袍褂料各一,銀牌各一(節「噶瑪蘭廳志」)。

  陳遜言,字秉三,號訒夫,籍同安,隨父渡台,居大隆同。事親先意承志,三十年如一日。以勤起家。雖析產後,遇叔季冠婚喪祭,親為籌劃,三黨多賴存活。嘗以租息充學海書院為肄業資,捐建學宮城垣,立義倉義渡。歲歉,減佃租。以好施稱。延師教子孫,復拓舍以居從游者,貧助膏伙,遠款糗糧。

  林紹賢,字大有,國學生。籍同安,移居台之南路,復徙竹塹。善治生計,家頗饒。宗族待舉火者數千家。義舉如捐建文廟,倡造城垣;及設宗祠,置祀業。恤難民不吝貲助。族有窮厘,每口給月費,令撫孤成立,歷數十年不倦。

  郭成金,竹塹人,原籍南安。嘉慶己卯舉人,大挑二等。少與鄭用錫齊名。同知袁秉義贈郭童子詩,有:『典貴圖章重,膏膄漢魏尋』之句。家富藏棄,丹鉛幾遍。主明志講席,及門多俊材。授連江縣學,未之官,卒。

  葉邵夫,字諸卿,竹塹人,原籍同安。性好施予,喪不能舉者,輒助之。人有逋負不能償者,悉焚其券。年六十六,見子清華入學,方宴客,遽命治喪,召長幼至榻前,話別屬後事,已而目瞑。舉家號泣,不知所為。俄漸蘇,含笑曰:我此行差樂,何哭為家人且喜且哀留。徐曰姑留七日。至期,端坐而逝。

  翁林福,竹塹城監生,原籍晉江,幼育於林,故複姓翁林。性純孝,父疾篤,刺指血為文,禱城隍神延父壽,果愈。人以為孝所感,迨父卒,葬事甫畢,哀毀骨立,遂致不起。

  林國華,字樞北,平侯子。篤內行,事親能得歡心。凡起居飲食,及窬圊瑣屑事,悉身任之。家巨富而義舉有難枚數。其由淡至蘭修路,尤為不懈,繼志也。生子長維讓,次維源,繼繩未艾,人皆以為孝德所致雲。

  鄭用鑒,竹塹城人,拔貢生,原籍同安。性恬淡,嘗倡修文廟,復襄舉義渡義倉事。掌教明志書院,垂三十年。「廳志」稿佐兄用錫兼修,以運津米勞,加內閣中書銜。同治元年,舉孝廉方正。

  蘇宗成,艋舺人,原籍晉江。少貧,依堂兄宗梯,習計然術,友愛敦篤。訓子有方。道光年間,售鴉片者獲厚利,宗成獨毅然有懷刑之想。子弟亦不許吸食。人以此多之。

  謝集成,雞籠人,原籍漳州。仗義執言,為鄉里所信服。嘗帶義民巡防海口。官極倚之。歷捕洋匪,撫恤難民。以勞敘四品銜。三貂為通蘭要路,為盜藪,亦為番擾,請官設隘,患遂絕。行旅至今歌頌不衰。

  流寓(附)

  郁永河,字滄浪,浙江仁和人,諸生。好遠遊,意興甚豪,遍歷八閩。康熙丁丑,以采磺來台,着「稗海紀游」一書,多采輯台中逸事。所賦詩有可傳者(「通志」)。

  謹按:文章政績行誼,有開必先。璽為貢成均始,期頤舉鄉始,平侯出守始,崇和用錫父子一祀鄉賢始,一成進士始。粵籍隸淡而得第者,又自驤雲始。其急公尚義安知不自奠邦、遜言、紹賢諸公始?流寓不自郁永河始,而著作多可采,故登之。採訪新得,亦不乏人。別錄「志余」中,以俟異日公論。  


列傳三 義民[编辑]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得忠信。」是知服善好義,趨事赴公,秉彝之良,在處有之。況淡水幅員寬廣,教訓生聚,日昌一日,豈無急義之民乎?不為表章,則幽隱不著耳。今亦不欲濫為稱述,其實在可紀者,不忍沒也。傳「義民」。

薛登科,桃仔園人,籍海澄,恩貢生。林爽文亂,招募義勇隨軍。同時有董日勉,三角涌人,籍晉江,歲貢生。賊攻其莊,募勇堵禦。又義首黃朝陽,艋舺人,籍南安,亦搗賊於新莊。日勉復與朝陽,隨同官軍殺賊,奔踞甘林陂,塹城克復。大學士福康安奏給登科七品教職,日勉訓導,朝陽六品銜(節《鄭稿》)。
鍾瑞生,後壠七十分莊人,籍鎮平,與劉維紀、謝尚杞里居相近。林爽文亂,瑞生同維紀、尚杞,招集後壠一十八莊義民二千五百人,在地設堆於南北河、西山等處,擒殺賊黨邱圭、黃寧等,復帶勇,截途搜緝,破大甲賦巢,平塹南,分卡堵禦。越年,選義民赴鹿港助守埔心莊。適閩安副將徐鼎士按臨大甲,仍帶勇隨軍進攻彰化豬哥莊、龍目井等處。事平,奉旨賞瑞生府經歷、維紀九品職銜、尚杞千總(節《鄭稿》)。
陳士珍,字崇義,苑裏人,籍詔安。林爽文亂,參贊藍元枚令募義民,同守備袁駐烏牛欄抵敵,追迫賊巢。義民陣亡者八人,傷者十七人。士珍仍督率截拏賊匪林石、馬齊、蔡棲從等斬之。巡撫徐嗣曾奏給八品頂戴,准建思義坊。乾隆六十年,陳周全亂,復同義首王松募義民,隨軍克復彰城,陣斬賊黨曾足、吳亮。並獲吳監、吳前、吳在等,解營斬之。總督伍拉納奏給七品頂戴。子嘉謨歲貢生,孫連登庠生(節《鄭稿》)。
高振,中港人,籍漳浦。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大學士福康安、參贊海蘭察既破集集埔,獲林爽文父母與其妻若弟。又破小半天,爽文匿埔里番社。福康安與海蘭察窮搜亂山獠穴,爽文自知不脫,乃投於所善振家曰:「吾使若富貴。」振縛之以獻,並獲其弟林躍黨、何有志等,檻致京師。時五十五年正月四日也。北路平,福康安奏給藍翎守備(節《彰化縣志》參《鄭稿》)。
蔡燕,竹塹人,籍晉江。嘉慶十一年蔡牽亂,募義民隨軍。牽既遁,朱濆繼起為亂。同時有胡辰煒,亦募義民剿截,令濆不得進港。將軍賽奏給燕六品頂戴,辰煒七品頂戴(節《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