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淳熙三山志/卷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十二 淳熙三山志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底本於此卷首書名作「長樂誌」,蓋原始抄本來源已有異名,今統一用「三山志」。)】

安撫司官

州司官

安撫司兵官

州司武官

○安撫司官

參議官一員。紹興十一年置,隆興二年省,乾道五年復置。【隆興二年,臣寮奏乞減罷諸路帥臣參議官。遂令除京西、江東、湖北、四川暫許依舊外,其浙東西、福建、江西、湖南、夔州等路應有參議官並罷。乾道五年,安撫司奏:「本司舊管參議官二員、主管機宜文字二員、幹辦公事三員、措置招捉盜賊一員、準備差遣差使一十二員,通計二十員。節次準朝廷指揮裁減外,今存主管機宜文字、幹辦公事各一員,余外並無官屬,欲置一兩員。」有旨:權復參議官一員。】

添差參議官一員。紹興十一年置,厘務。隆興二年省,乾道九年復置,不厘務。

主管機宜文字一員。大觀元年置,四年並帥府罷,建炎三年復置。【時升帥府後,幹辦公事、書寫機宜同。】紹興十年增一員,【張丞相浚除安撫大使,奏增辟一員。】二十七年省一員。【先是,二十六年,中書門下省以「現任已註下知縣□。今人往往幹求舉辟,(底本作「於求舉辟」,據崇抄、庫本改。)以圖辟免。今後不許諸處差辟。」】

幹辦公事一員。建炎三年置。紹興八年,於準備差遣五員內,將一員改作幹辦公事。【折樞密彥質乞辟一員。(底本作「彥質乞□□員」,缺二字,庫本作「彥質乞辟五員」,據崇抄補。)十年,又增置一員。【張丞相浚乞增辟。】二十七年省一員,隆興二年又省一員。

主管書寫機宜文字建炎三年置一員,辟差親屬。隆興二年省。

準備差遣紹興元年置五員。【系奏從本司差。五年,今始差過文臣□□滿日差武臣。六年,張待制致遠奏:「福建□□全藉材武使臣,(「準備差遣」條之下原註文,底本、庫本同樣存在數處缺文。所缺處,崇抄或有字,或徑接下文不報缺。如:「五年□□差過文臣」,崇抄有「今始」二字;「□□滿日差武臣」,崇抄不示缺;「福建□□全藉□武使□」,崇抄作「福建全藉材武使臣」。今取崇抄可補者補之,缺者仍存缺。)本司有準備差遣五員,請依員數從本司時暫選辟。」八年,折樞密彥質請依張致遠,辟五員。九年,張丞相浚奏彥質所辟官滿,依員數再辟。十一年程顯學邁,十三年葉觀文夢得,(各本皆作「十一年程顯學邁」。按:程邁之知福州,「秩官」表中作「十二年」,當有一誤。又,底本作「□□年,葉觀文夢得」,崇抄、庫本作「十三年」,與「秩官」表葉夢得知福州時間相同,據補。)並依例差辟。】八年改一員作幹辦公事,二十七年留二員,隆興二年盡省,乾道八年復置二員,淳熙二年又省。

準備差使紹興元年置五員,紹興二十七年省二員,隆興二年盡省。乾道八年置三員,淳熙二年盡省。

措置招捉盜賊官紹興十五年置一員。【七月,莫尚書將請依江西從本司辟一員。九月,薛殿撰弼以莫將改除,其所辟官,今隨府罷。乞別辟一員。】二十七年省。

○州司官

通判軍州事二員。乾德中,上州置一員。紹興五年,增置一員。淳熙五年,添差一員,厘務。【乾德初,藝祖下湖南,始置諸州通判。乾德三年,命刑部郎中賈玭等充湖南道諸州通判。大藩或置兩員,小郡或不置。建炎三年,令諸路添差,限日下鹹罷。內福州添差通判宇文師爰以其父虛中遠使,(底本作「內福山添差」,據崇抄改。)不罷。】

簽書節度判官廳公事、節度推官、觀察推官各一員。唐大歷六年,福州刺史兼都團練觀察等使。觀察使有支使、判官、掌書記、推官、巡官。團練使有副使、支使、判官、掌書記、推官、巡官。元和八年,判官武自和,觀察判官朝請郎試大理評事楊郇伯,【(各本皆作「楊邵伯」。按,出土的《球場山亭記》殘碑所鐫,當是「楊郇伯」。正之。)】觀察支使試秘書省校書郎盧昂,觀察推官試秘書省校書郎馮審,【(各本皆作「試秘書郎校書郎」。按,出土的《球場山亭記》碑末所鐫,當是「試秘書省校書郎」,正之。)】團練巡官登仕郎前率府倉曹參軍權幼公。【(按,出土的《球場山亭記》碑末所署職名中,只有裴次元、劉元弼、楊郇伯、馮審四人,失武自和、盧昂、權幼公三人名。)見《球場山亭記》。】大和初,團練副使李貽孫,觀察判官侯勣,團練判官李敬彜。【見《聖泉寺碑》。】會昌五年,福建路判官止留五員:團練副使、判官、觀察判官、支使、推官。乾寧三年改威武軍節度,有節度使幕。【(崇抄作「巡撫軍節度節度使慕」。)】國朝,兩使各置判官、推官一員。節度置掌書記。觀察置支使。咸平元年,觀察推官曾、觀察支使杜。【見碑誌,皆失其名。】景德元年,有:觀察推官、節度推官、節度掌書記。【見碑誌。】天聖元年,按籍載職官只三員,蓋其後六員亦不並置。天聖中,有「知節度判官權發遣本廳公事王珪」。【見《題記》。】猶未有以簽書系銜者。慶歷《記》惟言本府幕官三。嘉祐三年,董汶簽署節度判官廳公事。八年,避禦諱,改「署」為「書」。治平四年「簽判陳公琰、觀察判官沈唐,觀察推官李思義」。【見治平「圖記」。】大觀二年,簽判改司錄,節推改戶曹兼兵曹,察推改刑曹兼工曹,並參軍。政和三年,分曹建掾,改正官名:司錄參軍改司錄事,戶曹、刑曹參軍改為司戶曹、刑曹事。建炎元年,詔司錄依舊為簽判,曹官依舊為推、判官。

錄事、左右司理、司戶、司法參軍各一員。州在唐為中都督府。唐《職官志》:「中都督府:錄事參軍一員,錄事二員,功、倉、戶、兵、法、士六曹參軍各一員」。國朝,諸州有錄事、司法、司戶、司士、司理參軍。當時,置立、增、省、缺、備,未能詳也。「慶歷記」惟言有六曹官及左、右司理院。「治平圖」具註知錄、左右司理、司戶、司法廨宇所在,即與今所置員數無異。大觀二年,錄事改士曹兼儀曹,並參軍;司戶改治獄參軍,管州獄;司法改議刑參軍;左司理改左獄參軍;右司理改右獄參軍。政和三年,以參軍名稱未正,改正之。分曹建掾:大藩,七員、八員;處置,十員;司錄司、士曹、戶曹、儀曹、兵曹、刑曹、工曹事,各一員。士曹、儀曹、刑曹各置掾一員:士曹掾,主左推勘;儀曹掾,主右推勘;刑曹掾,主檢法議刑;又改左、右司理院為左、右獄,福州置十員。宣和三年,詔福州省工曹,以刑曹兼。建炎元年,詔依舊為錄事、司理、司戶、司法參軍。

州學教授一員。皇祐中,詔陳烈教授本州。嘉祐二年,復詔以周希孟為教授。元豐元年,福建路惟建州置教授一員。【《中書備對》。】二年,州奏乞置教授,乃令州舉曹官或職官一員兼。三年,孫覺奏差司法王裕。元祐二年復授陳烈,是時特使掌教,未為員缺。崇寧元年,詔大郡或舉人多處置二員。五年,教授二人,【莊柔正、張讀。】尋減一員。大觀元年,詔東南州郡養士至六七百人處添置一員。既而,提學司以福州養士至千人,請添置一員,為三員。政和「學制」:「福州教授兩員,弓馬教諭一員」。宣和減罷,留一員。紹興十四年,州乞特添差陸佑,【時州人鄭南等請於郡。】從之。十八年添差一員,二十六年省。

○安撫司兵官

福建路兵馬副總管一員。建炎四年置,以路分鈐轄為之,後罷路分鈐轄,【(底本作「後為路分鈐轄」,崇抄同,與上句重復,據庫本改。)】紹興五年復置,【(底本作「紹興五年□置」,缺一字,據庫本補。)】惟添差一員,自十二年馬泰後,不除人。【時馬泰乞辟差隨行、指使二員。】乾道九年,添差蕭鷓巴。【時賜錢造宅,今羅漢寺後。】

福建路兵馬鈐轄一員。大觀元年置,建炎四年改為副總管,後復以副總管為路分鈐轄。紹興十二年,始置添差。自魚澤、李貴始,至十三年黃庠後,不差人。

福建路兵馬都監慶歷四年,詔置一員。元豐二年,轉運使蹇周輔奏:「本路鈐轄司及路分都監並在福州,欲乞移挪一員建州駐紮。」乃令福建各立路分都監一員。【周輔原申請,不曾載「路分二員」字。元祐三年,路分周士隆申明卻檢會前奏,有「福建路分二員並在福州」字。紹興十三年,葉夢得奏:「本路兵馬都監欲移汀州駐紮。」有旨:「依」。】

東南路第十將、副各一員。元豐間置,福州駐紮。紹興九年,移副將建州駐紮。

準備將領一員。紹興九年,詔於邵武軍置,管汀州、邵武軍不系將兵。

隊將二員。紹興十年置,一員福州,一員建州駐劄。

押隊三員。一員福州,一員建寧府,一員泉州駐劄。

訓練官三員。一員泉州,一員南劍州,一員興化軍駐劄。於逐州、軍現任都監內差兼。

延祥寨水軍正、副統領各一員,紹興六年置。

準備將二員。

提轄官二員。

訓練官二員。

指教官二員。

錢糧官二員。

萩蘆寨水軍統領兼福州、興化軍都巡檢使一員,紹興八年置。

緝捕官一員。【紹興十一年,張丞相浚乞辟差一員,充福州、興化軍沿海緝捕。】

準備將領二員。【紹興元年置。】

○州司武官

福州兵馬鈐轄一員。建炎四年,嘗差廖虞弼充,任滿,更不差人。紹興十年,復置。

駐泊兵馬都監一員,景德二年始置,以右司禦率劉文質為之。【(「右司衛率」職名,見《宋史》。今底本、庫本作「禦率」,崇抄作「銜率」,疑皆抄誤。)】提舉本路諸州、軍兵馬、巡檢公事。【四年,西頭供奉官閤門祗候張舜臣為之,提舉福建路諸州、軍都同巡檢、捉賊兵馬司公事。時太守袁逢吉銜帶此。同見《閩光門合沙石橋記》。】慶歷《記》載:「主佐府侯,【(底本作「王佐府侯」,據崇抄、庫本改。)】總甲卒,若漢都尉,唐監軍。」蓋任一道兵事也。其後,州各置就糧禁軍。元豐,分路置將,至紹聖罷戍卒,【(底本作「罷成卒」,據庫本、崇抄改。)】駐泊之職始廢矣。元符初,創馬軍指揮,詔置一員。【(崇抄作「招置一員」。)】福州駐泊兵馬都監,主州禁卒一營而已。紹興十九年至三十二年,添差凡五人。【元符元年,置雄略第十指揮,駐泊一員。紹興八年,兵馬司乞與駐泊通領。以是軍原以在京虎翼軍置,久隸駐泊,遂不與通領。時安撫張給事浚有換授離軍大使臣,(底本作「張給事俊」,庫本、崇抄皆作「張給事後」。按,本誌「郡守」篇所記是「張浚」,正之。)乞添差駐泊一員,並正官為二員。紹興三十二年後,止正官一員。】

兵馬都監四員。兼在城巡檢小使臣為監押。景德二年,詔本州置。舊二員。【四年,一、左班殿直,一、三班奉職,並監押兼在城巡檢。見《閩光門合沙石橋記》。】建炎三年,添小使臣宗室一員充監押。紹興四年,添大使臣宗室一員充都監。【天禧中,嘗令南臺監倉兼管四城門外巡檢公事,後廢。】

監裏、外鹽稅務三員,舊監在城茶、鹽、商稅務二員。【見天聖中案籍,舊惟有都稅務、臨河務。】天聖七年置,監閩安鎮稅兼沿海地分巡檢一員。熙寧中,用嘉祐敕鈐轄司奏舉選人、使臣各一員,監福州裏、外務。後止令合屬官司選差。紹聖二年,置劉琦巡檢。於是,閩安鎮監官更不兼管巡鹽。獨與在城都稅務、臨河務監官分輪管幹。紹興十年,本州奏:「三處止蒙朝廷差到大、小使臣三員,欲各增置文臣一員,更不分輪。」不行。

監作院三員。【內添差二人。】作院舊系本州都監兼管,宣和二年置一員,差小使臣。添差二員,系用紹興三年指揮。【依《元豐法》:一州十縣以上,通縣下其差經監當宗室,不得過五員。】

監甲仗庫一員。【天聖編敕:「諸州甲仗庫,並令知州、通判、(崇抄作「同判」。)都監、監押同管幹,不得委幕職官。」政和八年二月指揮:「甲仗庫,未置監官處,專置一員。」】

福、劍州巡轄馬遞鋪一員。【天聖九年,運使俞獻卿移廨舍於閩安鎮西北三十里白日渡,巡捉茶鹽,有兵士五十人。景祐二年,既廢水口鹽倉,乃移於本口安泊,(崇抄作「水口安伯」。)仍鈐轄一帶水路,巡捉茶鹽。後移橫山鋪前。】

 卷二十二 ↑返回頂部 卷二十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