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淸陰先生集/卷九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八 淸陰先生集
卷九
作者:金尙憲
1654年
卷十

朝天錄詩一百三十六首○文十四首[编辑]

生陽館。三題泂宗詩卷。[编辑]

西關重見舊宗師。三十年中三乞詩。自笑老來休筆硏。酒杯茶盞只能持。

留箕城日。留贈白沙令兄。二首[编辑]

七月七日練光亭。江樹江雲生別情。想得玉京朝會罷。夢魂先已到箕城。

晴波如練浸紅亭。亭上逢君冊載情。無限別愁禁不得。夜來明月滿江城。

次書狀金去非遊永明寺韻[编辑]

周遭古堞臨江水。寥落禪房客到稀。煙雨萬林秋逕暗。風波極浦暮帆歸。遊人白髮今生老。陳迹蒼苔故事非。怊悵滿襟愁絶處。不堪千里更分飛。

書狀次示亭字韻。復疊一首。[编辑]

明月淸風水上亭。玉京滄海遠遊情。秋來旅客魂先斷。莫遣佳人唱渭城。

又疊前韻。贈庶尹許若虛。[编辑]

非關物色戀虛亭。爲感主人留客情。山引萬重江百丈。總然來擁此孤城。

卽席口占。贈江東使君羅夢賚。[编辑]

淸歡未盡動離情。江上秋風月正明。千載心期萬里別。一言珍重歲寒盟。

順安道中。望慈母山城有感。[编辑]

慈母孤城積翠間。天王古寺白雲寒。舊遊三十三年外。回首西風涕淚汍。先君宰郡日。屢登此城。

次韻贈李天章承宣[编辑]

鯨海千重浪。烏檣萬里舡。孤征慰藐爾。嘉客喜逢旃。玉轉瑤琴軫。花生錦燭煙。風流隨處在。莫恨是離筵。

安州。醉題普濟禪師方丈。三淸閣在百祥樓。七佛寺在城外。[编辑]

已罷三淸會。還尋七佛堂。禪家自淸靜。人世愧奔忙。

曉星嶺[编辑]

曉星嶺。嶺上石多尖且硬。不作奇岩列平堤。來居要路破輪蹄。豈是天意困行旅。應知地勢無佳處。安得唐蒙西蜀數萬丁。一夕蕩平開夷庚。嗚呼人間處處有康衢。我獨胡爲由此途。

新安別筵。贈李天章承宣。以試官往龍灣[编辑]

新安郭門西。淸淺寒溪水。溪邊祖席開。萬里分自此。澹澹秋色高。蕭蕭西風起。座中各愴別。苦心吾與爾。相携未能捨。日晩起還坐。我舟不可繫。何人縶君馬。君行指日旋。奏事銀臺前。望我隔雲海。戀我思悁悁。春風忽東來。楡柳變新煙。西郊草色深。沙峴花枝發。此地相迎一樽酒。明年是我歸來日。

次天章韻[编辑]

孤館虛簷夜雨鳴。獨留燈火伴人明。朝來又作龍灣別。海上秋風一倍情。

原韻。林畔寄淸陰丈。天章[编辑]

風雨凄凄鷄亂鳴。客窓殘燭到天明。河梁咫尺成千里。何況他時隔海情。

乘槎詞。次去非韻。[编辑]

莫作乘槎客。乘槎愁殺人。鯨鵬戲雪浪。牛斗迷天津。日落虞淵萬里黑。中宵月出風露寒。三山何在不知處。極目雲海空漫漫。

次右相韻在郭山[编辑]

已到西州地一涯。欲尋前路更無期。滄波杳杳歸心斷。莫問行人故國思。

原韻玄翁[编辑]

十年流落各天涯。今日分飛又不期。浮世此生空爾耳。海雲何處遠相思。

寄別箕城方伯白沙令兄二首[编辑]

嶷嶷西都伯。深衷聖主知。戎權分體幕。國勢壯藩維。茂茇重陰在。輶軒惠氣隨。封疆正多事。努力任安危。兩世按節。俱有民愛。

垂老天涯別。朝京海上行。歸心迷故國。客路盡邊城。厚誼綈袍贈。微情縞帶縈。明年落花節。重約練光亭。

次北渚寄別詩韻。以廣其意。[编辑]

世間岐路日西東。人事紛紛夢幻中。強健都輸幾多子。炎涼閱盡兩衰翁。是非在我休分別。榮辱關天任塞通。臭味本來眞一槩。秖今何必喜相同。

原韻北渚[编辑]

君方西去我初東。立馬蔥山風雨中。自是朋情偏惜別。況今衰鬢各成翁。乾坤至大身猶礙。舟楫雖危路亦通。閱歷平生夷險地。百年懷抱果誰同。

宣沙浦次壁上韻。錄奉同行金學士去非。[编辑]

八月西風玉宇晴。澄淸一氣使臣誠。路通河漢星文動。雲近蓬萊瑞色呈。四海車書千載會。九門懽抃萬方情。歸時直見遼氛廓。春晩煙花鴨水明。

新安步卒歌[编辑]

步卒何貿貿。相逢新安城。身上衣百結。手中無寸兵。自言遼陽民。幾年陷腥塵。萬死脫虎口。籍名毛帥府。帥府缺軍食。簡畫平壤赴。傳聞道路言。平壤空稟庾。身飢囊橐乏。足趼行步澁。草食已累月。野宿亦多日。所經投店屋。店屋徒四壁。夏旱秋復蝗。農夫處處哭。何能惠我給。自家方汲汲。我兵設屯畊。黍稷稍長成。軍中費用多。還有幾何贏。狂賊蓄銳久。伺時將再寇。欲爲奮擊死。壯心力難副。山東紅腐百萬粟。日望登萊汎舟役。滄海茫茫帆影絶。一日溝渠百人骨。天門萬里不可梯。哀哀士卒誰當恤。憶昔遼陽全盛時。公私豐足民不饑。秪今異域作飢魂。蒼天蒼天我何冤。辭罷血淚霑衣裙。

祭海神文[编辑]

伏以大浸稽天。百川朝宗。皇王御極。萬國會同。明有禮樂。幽有鬼神。神人殊塗。理則惟均。洪惟大明。君主四海。慕德嚮誼。疇敢或怠。顧我東藩。服事最專。列君虔誠。餘二百年。蠢茲醜虜。干犯皇綱。貢道作梗。城郭豺狼。輸琛奉篚。刳木以達。風波不期。死生毫髮。靡神之德。誰賴誰依。豈敢自愛。王事懼違。齋心一志。恭獻菲誠。往來淹速。惟神之聽。鯨鯢屛息。蛟鰐遁形。風伯叶順。天妃降靈。蒙神之休。載全載安。永矢不諼。沒世歸恩。尙饗。

八月三日。發宣沙浦。夕次須彌島。舟中書懷。錄奉南參判敵萬,金學士去非。[编辑]

宣沙西浦祖洲東。十幅雲帆萬里風。浮世百年眞泛梗。孤槎此日更乘空。天邊旅雁淸霜後。海上群山夕照中。徙倚危檣發長嘯。白頭豪氣誤詩翁。

舟次車牛島。次去非韻。二首[编辑]

海客孤帆海國西。海波無際海天低。心如懸旆風中颭。身似浮苴水上棲。北極星辰雙眼冷。三山宮闕五雲迷。同行恨不同詩話。纔得淸詩意轉悽。

原韻去非[编辑]

平明縱棹海門西。牛渚停舟日色低。八月濤聲壯水國。百年心事隔山棲。新霜初雁客懷切。古塞晩雲秋望迷。若在此中逢此景。幾人能得不悽悽。

[编辑]

月明白露下。海上秋夜寒。孤舟不眠客。無夢到長安。

車牛島留三日[编辑]

靑螺一點海鼇頭。麟鳳仙家第幾洲。方士漫傳三島記。小山虛作八公遊。尋常紫氣來笙鶴。咫尺明河傍斗牛。千載麻姑曾有約。桂舟三日少淹留。

車牛島。次去非韻。三首[编辑]

鳳樓嚴鼓佩聲珊。牛渚驚濤曉夢殘。林下向來尋某樹。天涯今日憶長安。塵緣衮衮身難料。旅恨悠悠月幾團。度海度關應度歲。西風吹盡北風寒。

銀河去路接綿綿。旅雁孤飛北斗前。淸夜試從槎上望。蓬山一點小如舡。

荷衣芰製佩幽蘭。更襲明霞錦一端。文采淸香雖可愛。風霜奈逼九秋寒。

原韻去非[编辑]

湖渚蘋花漢渚蘭。芳塵蕭索渺雲端。悠悠西去幾千里。海雁一鳴天欲寒。

祭車牛島神文[编辑]

肅茲神境。久著靈跡。峻拔西溟。拱衛東域。驅風使雨。以威以養。篤誠所祈。冥應如響。藐余不才。祇命觀周。飮氷就途。釋幣登舟。不敢遑寧。王事有程。粤來島下。齋心凝聽。惟淹不迅。三日已更。豈神其昧。而人不誠。薄具菲奠。恭引微忱。洋洋在上。庶幾居歆。尙饗。

長山島阻風三日二首[编辑]

孤舟三日繫沙頭。倒海西風吹未休。秋色夕陽無限好。不妨仙島重淹留。

明沙錦石海棠洲。水動雲流勢欲浮。夢裏似曾身到此。不知今日是眞遊。

長山島天妃祭文[编辑]

年月日。敬祭于天妃之神。夫以小事大。天地之常經。由陰濟陽。鬼神之盛德。是以塗山執玉。寔嚴後至之誅。睢水揚沙。允藉冥佑之力。惟彼周郞赤壁。與便一日之中。王勃南昌。借勢半帆之上。叔世以降。斯迹愈彰。況我大明。德侔夏后。威增漢家。四海六合。盡入提封。九夷八蠻。罔不通道。豈但臣妾億兆。尤極敬禮神祇。恭惟尊神。以太陰之元精。主純陽之大界。顯聖久稱於歷代。膺寵遂隆於昌辰。用坤承乾。理不爽於一致。與天作配。尊無對於百靈。昭茲崇奉之儀。實無遠邇之間。伏念某三韓老臣。一介行李。乘風破浪。素乏奇偉之志。望日就雲。秖切朝宗之心。駕扁舟而逖來。阨孤島而難進。目駭波濤。信逾弱水千里。身無羽翼。眞覺蓬山萬重。敢具薄禮。冀薦菲誠。倘蒙淵鑑回明。亟霈慈恩。庶幾令節祝聖。無廢君命。某敢不齋心頌禱。稽首歸依。修黃陵之妙辭。竊愧文章之筆。聳靑丘之群聽。永傳靈應之符。尙饗。

祭天妃迎送曲[编辑]

肅金氣之澄淸兮。瞻玉宇之峥嶸。掃陰翳以戒程兮。爰載余之靑旌。指渤澥而飛艎兮。余將朝乎帝之鄕。酌瓊液以泛觴兮。懷椒糈以爲粻。琉璃之界鋪碧玉。白雲幙兮明月燭。內怵惕以屛息兮。懼明神不鑑余寸臆。出不見兮入無聽。夜將半兮風泠泠。忽降臨兮娉娉婷婷。翼百神兮從萬靈。紛紫氛之靉靆兮。璆𤨿嗚兮環佩。欲進而跼兮不敢退。儼若亡而若在。倏雲旂之載卷兮。閃神光之超電。巨鰌舞兮神鼇抃。河伯前驅。陽侯後殿。收煙霧兮伏波濤。颯凄凄兮回淸飆。悄耳目之寥寥。天河斜兮織女高。神之反兮曷留。極雲海兮思悠悠。神之德兮何酬。詠萬祀兮歌千秋。

三山島[编辑]

曾聞海上有三山。雲氣虛無不可攀。漢使乘槎何處覓。秦童採藥幾時還。玉函金鎖丹書古。珠閣瓊樓白日閑。萬里朝天今到此。前身知是列仙班。

舟次平島有感[编辑]

行人六月發京華。萬里舟車道路賖。遼岸一邊山不斷。登州南去海無涯。世間誰了生前事。天外長尋夢裏家。荏苒歲時秋欲晩。異鄕何處對黃花。

曉發平島身彌島,椵島,車牛島,鹿島,長山島,廣鹿島,三山島,平島,鐵山觜,龍王堂凡十島。[编辑]

東風萬里送行旌。十日孤帆十島經。水到龍堂無底黑。山蟠鐵觜了餘靑。三秋海岸初賓雁。五夜天文一客星。坡老舊詩眞漫詫。吾人心事獨惺惺。

八月十五日。登廟島城樓翫月。次春城韻。[编辑]

危樓縹渺瞰城頭。影落滄溟日夜浮。明月滿天涼露濕。悄然孤客不堪留。

詠天妃觀道士[编辑]

千仞孤山百尺臺。貝宮珠閣倚天開。丹經一案無餘事。秖向三山待鶴來。

登州。次去非韻。[编辑]

憶昔南遊到濟州。麗譙晴影海中浮。宛然今日蓬萊閣。鼇戴移來問幾秋。

南商北客簇沙頭。畫鷁靑簾幾處舟。齊唱竹枝聯袂過。滿城明月似揚州。

原韻二首○去非[编辑]

沙門西岸是登州。隱隱蓬萊水上浮。望見仙居解䌫去。一年明月滿舡秋。

高高明月照檣頭。極浦寒聲動客舟。潮落潮生夜已盡。水城淸曉見登州。

登州永禪寺感懷。贈沛菴禪老。[编辑]

秋色蕭蕭海上來。寺門斜日淨莓苔。孤舟萬里三韓客。回首西風白髮摧。

重贈沛菴禪師[编辑]

禪林邂逅淨緣成。石上看書悟去生。惆悵海雲千里別。每年秋月一傷情。

登州城南。故陳尙書杏花村。[编辑]

臺廢樓空野草荒。杏林蕭索已秋霜。平泉舊業今蕪沒。樵牧相逢說贊皇。

登蓬萊閣[编辑]

登州樓觀跨虛空。勢壓滄溟萬里窮。橋石已從秦帝斷。星槎惟許漢臣通。乾坤盪漾洪波裏。日月分開積氣中。半世遠遊今白髮。百年奇絶此難同。

登州曉坐聞雁[编辑]

塞雁聯翩渡海來。月明孤枕滿流哀。衡陽萬里秋風急。何處江南帶雪廻。

次吳晴川絶句二首○越人吳大斌久居遼東。避亂來住登州。號晴川。[编辑]

離居悄悄易傷情。更値淸秋月正明。何處西風吹玉笛。一時流恨滿江城。

右月夜聞笛韻

自惜娉婷二十年。有錢無意買金鈿。芳心獨伴梅花在。不向東風任受憐。

右自嘲韻。反擬自惜。

原韻吳晴川[编辑]

凄凄切切不勝情。怳惚梅花弄月明。莫問故鄕音信斷。東風一夜到邊城。

久矣深閨避少年。自甘陋質冷花鈿。無端又作邯鄲婦。粉黛迎人秪自憐。

題吳晴川遼海遺踪後序[编辑]

昔丁令威棄家登仙。千載然後歸。其身與心固已俱化矣。夫世代遷易。人終壽考。自然之理。少號曠達者。猶不留慼焉。顧丁仙迺不能無情。必翔回鳴號而去。哀音遺響。至今尙有餘感。豈鄕井之念。神仙所不免歟。況於身心未化也。世代未遷也。人民非考終也。承平百年。一朝淪沒。羶裘易衣冠。親戚死原野。竝與崩城敗甓而無一在者。思欲一往臨睨。而不能奮飛。其視丁仙之日。復如何耶。吁亦慼矣。遼之與鮮。隔一衣帶。同仁之內。四海兄弟。今覿吳晴川先生遼海遺踪一編。撫跡起興。增豪劇俊。詠其詩想其境。感慨懷舊。自不覺潸焉泣涕。豈當時預知今日之變。而若有所啓發。俾補遼誌之亡歟。亦異矣哉。方今聖德日新。群賢輔佐。殊方不庭。自格於兩階之下。彼蕞爾醜虜。假氣遊魂。可不日而掃除矣。晴川公涉登溟抵遼岸。彷徨嘯詠於華表之墟。重賦遺踪。播之遠近。不佞當瀝酒而遙賀焉。雖然。登高能賦。可以爲大夫。豈有有才如晴川而終屈於聖明之世者乎。將見朝廷擧賓王。幕府採柏耆。以裨廟算而贊武功。獻平遼之雅。配詩人之美。丹靑竹帛。永圖不朽。故里遺踪。又奚暇尋也。此則天下之同慶。非不佞所獨私賀者。斯拱以竢之耳。

吳晴川携酒來訪。招伶人侑觴。晴川酒酣聞歌。泣下霑襟。卽席口占以贈。[编辑]

海上秋風日欲斜。一樽沽酒一聲歌。傍人莫怪輕垂淚。從古英雄感慨多。

登州對菊有感。錄似敵萬,去非。[编辑]

八月微霜菊有芳。異鄕爲客倍情傷。遙知故國東籬下。無數金錢滿地黃。

客裏流光太劇忙。無多十日近重陽。來時手種堂前菊。誰掇寒香泛酒觴。

次吳晴川大斌韻三首[编辑]

澹雲輕雨小姑祠。佳菊衰蘭八月時。機石近依牛女渚。桂花低映廣寒枝。夢回孤枕鯨濤撼。風散遙空雁列差。無限旅愁消不得。喜君詩句慰羈離。

右廟島停舟

鳥章雲旆想飄飄。鐵馬漁陽夜渡橋。聞道廟堂收勝略。佇看三捷報平遼。

右遼陽出師

五更殘月水城頭。詠史何人獨艤舟。不向東溟覓歸路。還依北斗望神州。

右水城夜景

原韻吳晴川[编辑]

千里孤舟傍島祠。潮平沙畔月明時。使銜王命芝爲檢。旅夢鄕園菊滿枝。天外節旄淸海怪。雲邊樓閣望鱗差。臨流欲洒河山淚。感慨非關愴索離。

溟海蒼茫一葉飄。蜃樓何處駕虹橋。唐宗駐蹕曾於此。今日遼非昔日遼。

天橋雉堞跨城頭。何處帆飛一葉舟。傳聞使節來箕服。齎捧王綸謁帝州。

次韻戚祚國繼光之孫[编辑]

秋色撩人滿渡頭。天風吹送往來舟。年年貢路經蓬島。好向滄溟覓十洲。

吳晴川懇求除字韻。次贈二首。[编辑]

遼塞妖氛尙未除。先生玉貌此僑居。不緣貢道開滄海。那得淸溝映汚渠。屢喜竹筒傳妙句。更驚河鯉損長書。荊州一識償前願。人世從今萬事餘。

豪氣翩翩老不除。高吟梁甫臥茅廬。百年軒冕泥塗似。千首詩篇錦繡如。自信立言垂汗竹。肯隨竿牘到公車。無邊風月誰爭地。身計平生未作疏。

春城先行。次韻以贈。南以雄[编辑]

綸銜北闕辭同日。帆落東牟到一時。怊悵分岐自今夕。可憐人事喜參差。

原韻[编辑]

星槎領略蛟龍窟。蓬閣來凭落日時。鄕國渺然天地闊。夢魂歸路亦參差。

次去非留別韻[编辑]

不愁故鄕遠。魂傷滄海舟。無端今日別。心折古齊州。子去須相待。吾行豈久留。淸秋望嶽好。同上濟南樓。

原韻[编辑]

掛席千餘里。波濤共遠舟。三秋遣水國。九月在登州。客路有先後。他鄕分去留。那堪黃縣夕。落葉聽寒樓。

登州九月六日大風雨[编辑]

客中佳節近重陽。風雨無端太劇狂。一任萬林紅葉掃。菊花摧倒也難忘。

發登州留別吳晴川[编辑]

會稽山水秀而淸。淸淑之氣鍾豪英。中有玉立晴川翁。長身白眉仍靑瞳。意氣峥嶸隘區宇。才華俊逸凌徐庾。漢代相如差可伍。燕家郭隗何須數。金臺已墟梁苑空。萬里飄飄客遼東。遼東城入犬羊天。避地東牟又三年。他鄕爲客風俗薄。故國思歸音信隔。篋裏詩篇富恒溢。床頭酒錢貧屢缺。世上不乏有心人。一朝契合如有神。三韓使節蓬萊島。傾蓋論交一傾倒。把君之袂執君手。爲君沽酒向君壽。君不見東京名士梁伯鸞。棲棲廡下飢且寒。君不見四海文章李謫仙。白首長歌行路難。當時富貴誰記某。獨有斯人名不朽。請君盡醉掃苛禮。人生落地皆兄弟。明朝別後燕山道。黃葉白雲愁欲老。

登州買盆菊置座側。臨發有感。次去非韻。[编辑]

莫笑十錢買數枝。客中不耐負花時。燕山又作明朝別。石室還爲來歲期。

燈影橫斜裊裊枝。淸香陣陣月明時。重陽未到主人去。歲暮孤芳誰與期。

登州夜坐聞擊柝[编辑]

擊柝復擊柝。夜長不得息。何人寒無衣。何卒飢不食。萬家各安室。獨向城上宿。豈是親與愛。亦非相知識。自然同胞義。使我心肝惻。

黃山驛曉坐聞雁。寄先行諸君子。驛在黃縣[编辑]

靑燈照壁夜漫漫。旅思鄕心着睡難。何處孤鳴失群雁。一聲悽斷曉風寒。

九日黃山途中感懷[编辑]

佳節重陽客裏逢。故園回首海天東。魚書雁帛來無寄。菊佩萸囊倒竝空。江郡白衣穿五柳。龍山醉帽落西風。征途苦樂誰相問。盡日驅車逐轉蓬。

九日宿朱橋驛六言[编辑]

黃縣城邊落日。朱橋驛裏重陽。菊花依然笑客。鬢髮又度秋霜。

萊州掖縣界。過宋辛次膺故里。[编辑]

南渡名臣第一流。澹菴前後少公儔。千秋故里依然在。尙有當時諫草不。

萊州孫給事花園給事名善繼[编辑]

輦石移花度幾岑。舞臺歌榭費千金。十年京洛趨朝去。門掩秋風落葉深。

灰阜驛。次去非韻。[编辑]

旅店鷄棲生暝煙。煙消月出店門前。門前夜久行人絶。月落鷄鳴猶未眠。

北海懷古濰縣古北海郡[编辑]

北海城中晨鼓催。東方日出雲煙開。客子驅車繞城曲。城邊濰水寒更綠。憶昔淮陰破龍且。楚兵十萬半爲魚。千古沙場燐火碧。夜雨至今聞鬼哭。風流四海孔太守。座上客滿尊盈酒。遺愛猶傳父老語。行人尙指甘棠處。南氏之子眞男兒。睢陽圍急賦載馳。賀蘭未滅城已剗。佛寺浮屠空帶箭。山河依舊人事改。古往今來幾年代。撫劍悲歌悽以切。秋風客愁亂如髮。亂如髮不可理。須向靑州問從事。

晏平仲古里二首在濰州[编辑]

聖稱善交人。士逢知己伸。何嫌六尺短。萬古幾長身。

平生執鞭願。欲式舊門閭。靑山不可問。何處是遺墟。

平津古里在濰縣西十里[编辑]

十上無成志未更。晩開東閤禮群英。三公布被君休薄。後世何人不好名。

靑州道中[编辑]

北風翦翦秋聲急。黃葉紛紛不可拾。海雲慘澹寒日落。孤飛南雁何處宿。牛羊各已歸巷陌。征夫曠野行未息。停驂却問靑州路。極目蒼蒼杳煙樹。

過靑州有懷郉尙書尙書名玠。家在本州城中。[编辑]

先帝龍飛二十春。東征節制命儒臣。百年社稷風塵後。千里山川雨露新。溢世勳名歸屛樹。報恩祠宇有傳神。今朝海岱經過地。誰識三韓萬感人。神宗皇帝晏駕。我昭敬王上賓。今聞那公亦已騎箕。故落句云。

牛山[编辑]

山勢元無百仞崇。牧殘衰草動秋風。浮生自是同泡幻。何事當年泣景公。

過管仲墓在臨淄縣[编辑]

沐沐薰薰日幾三。高傒治績判無堪。百年民受皆君賜。地下應逢子糾慙。

王裒古里在昌樂縣東二十里[编辑]

鄕里千秋感孝思。至今應廢蓼莪詩。寒原古柏西風咽。似助當時不盡悲。

東方朔古里在昌樂縣西五里[编辑]

夜開宣室儼珠旒。執戟郞官走綠鞲。首鼠轅駒俱碌碌。漢庭綱紀一俳優。

陳仲子古里在長山縣東五里[编辑]

廉士遺墟何處尋。井邊螬李已無陰。野塘水綠雙鵝白。猶作當時鶂鶂音。

長山縣東界。鋪店甚盛。[编辑]

門前綠水繞金沙。臨水樓臺日正斜。掩映白煙紅樹裏。酒旗茶榜幾千家。

伏生授書處在鄒平縣東五里[编辑]

火冷秦灰腹笥全。典謨何幸有遺傳。酬功合有專祠在。竝著門楣薦一籩。

題鄒平城外張察院御風亭察院名一亨。其子名延登。世都御史。[编辑]

靈山洞府豈眞傳。悵望千秋秪渺然。須向蓬萊海上路。好從平地覓神仙。

張察院城內花園。觀石假山。上有小亭。下有陰洞。奇巧絶勝。[编辑]

一區眞境祕壺中。閑占淸都小玉峯。却笑曼卿仙分薄。異生方許主芙蓉。

寒氷未怪夏蟲疑。路隔仙山自不知。一入洞天塵夢醒。人間始信有仇池。

章丘城中。故李太僕花園。太僕孫名衡。其弟名瓚。皆擧人云。[编辑]

深院靑苔晝掩扉。菊花秋色淨芳菲。西風莫道無情思。吹送寒香上客衣。

次去非韻。在濟南。[编辑]

紛紛人事動相牽。宿債何時了世緣。茅屋石泉陶穴里。藥爐詩卷送殘年。

華不注山在濟南府東北十里[编辑]

我吟謫仙詩上語。夢想茲山幾年所。一朝忽然身到此。是耶非耶疑夢裏。蓮花獨秀大野中。解道綠翠如芙蓉。謫仙去後三千載。山色久屬滄溟翁。我來溟翁已無在。怊悵英豪不相待。人生過鳥天地長。有此宇宙山不改。爲向山靈酹一杯。海雨颯颯天風來。

舜廟在濟南城內[编辑]

大舜生諸馮。我亦東夷中。相後萬餘春。彼聖我鄕人。所賦豈不同。昏愚愧未充。今來謁重瞳。殿宇肅靈風。宛然在床琴。洋洋南薰音。

舜井[编辑]

廟前一井鑿。廟中復井域。或言二妃謀。於此脫舜厄。舜心豈爲身。不忍陷親惡。頑性化底豫。慈天一朝復。誰無父子親。至倫舜所獨。井水不改淸。萬古如聖德。

趵突泉在濟南城西。李滄溟白雪樓架其上。[编辑]

靈源歕玉瀉滔滔。水面跳珠一尺高。倒浸雪樓涵氣象。百年文字作波濤。名雖爲泉。其實汪汪一大池。

白雪樓卽滄溟故居[编辑]

玉樓新構雪樓空。濟上山川寂寞中。惟有文章喧萬口。江河不廢到無窮。

大明湖在濟南城內北隅[编辑]

濟南官府古名都。樓觀蒼茫壓太湖。天借地形雄海岱。人添物色擬蓬壺。分栽細柳三千樹。疏鑿方塘一萬區。安得荷花明月夜。蘭舟直上泛虛無。

發濟南[编辑]

九月齊城葉隕霜。西風吹野暗塵黃。行人向闕常依北。旅雁隨群一趁陽。筋力易殫逢老境。語音難慣入他鄕。驅馳萬里寧辭苦。王事從來在四方。

大淸橋在齊河縣城外。榜曰濟水朝宗。[编辑]

濟源遙抱縣城東。渡口橋飛百尺虹。禹迹千年疏水道。秦鞭何日落神工。天寒好與行人惠。世難應煩設險功。夾路柳陰高酒㡢。春來宜入畫圖中。

暮宿禹城縣縣有禹廟[编辑]

微茫平野四粘天。怳惚如登泛海船。夾道人家千里亘。浮空煙樹萬重連。風沙暗換客中鬢。詩景苦催愁裏篇。日暮旅亭何處是。禹園秋色古城邊。

征途[编辑]

征途一月困風埃。北望燕山眼未開。遙想玉河投館日。客心勝似故鄕廻。

德州[编辑]

黃河一派繞城流。夾岸垂楊映畫樓。幽薊地連民俗勁。江淮貨集市廛稠。千家燈火秋砧夜。萬里風帆估客舟。三晉古來豪俠地。至今年少盛遨遊。

過周亞夫細柳營在景州城北州故條地[编辑]

漢文皇帝出行兵。細柳將軍特立迎。縱有此臣無此主。古營千載獨留名。

酒壚醉者[编辑]

千里黃塵暗鬢毛。驅馳王事不知勞。壚頭斜日醉眠者。是個人間第一豪。

河間道中[编辑]

蕪葭秋水浸平堤。萬柳參差夾路低。欲向酒家留一醉。斜陽已在畫橋西。

[编辑]

燕地饒風沙。況逢秋不雨。簸揚振四野。澒洞彌九土。日月錯行度。乾坤迷仰俯。江河混淸濁。山嶽失觀覩。草木翳花葉。鳥獸變毛羽。籠紗隔樓臺。漲霧埋村塢。之秦誤適楚。登岱不見魯。驟起若合圍。輕飛如媚嫵。百物盡無光。萬類同受苦。天王臨軒墀。大庭集文武。浮游蒙黼扆。散漫欺簪組。驅馳衣冠會。奔走吏胥聚。隨車沒軌轍。堆案壓文簿。漏司奏時刻。未能分子午。軍師發號令。不得認旗鼓。邊上罷瞭望。行間亂部伍。壟畝輟耦耕。市廛伏商賈。樵夫問山林。漁子疑洲浦。書生閣筆硏。箋註停訓詁。紅婦下機杼。經緯暗絲縷。師曠塞其聰。何由理樂譜。离婁視不明。曷因辨精粗。糢糊繩墨內。梓匠廢規矩。塡委龜筴間。卜算謬橫豎。懸鑑照姸媸。熹微昧舍取。持衡稱輕重。銖雨眩三五。酒席羃尊罍。人渴不酌酤。伎筵涴紈素。密室藏歌舞。蔽野麋鹿驚。冥行觸弓弩。落水魚鼈惑。亂擲投網罟。老馬反失道。跼促依墻堵。慧性亦被迷。能言噤鸚鵡。窈冥晝如晦。睢水臣失主。兩軍不相見。沙漠縱犇虜。泥渾玉露漿。屑穢龍根脯。四老隱橘中。群仙避玄圃。漢妃惜羅襪。淵居鎖鮫戶。素女斂玉姿。還歸白水滸。而我當此時。原隰賦靡監。詎障茂弘扇。那把靈犀塵。精神頓濛霿。耳目等聾瞽。黧黃入瘦容。埃墨積枯肚。爬垢頭思沐。嚥津舌欲吐。鬱鬱氣益痞。沈沈病難愈。橫目汔可蘇。天心庶一怒。浥傾銀漢波。帚倒扶桑樹。汛掃六合淸。湛恩均率普。天衢再照晢。萬里毫可數。不然學西佛。流泉洗臟腑。永辭濁穢鄕。長往淸都府。

入京以下留玉河館[编辑]

丹鳳城門向曉開。皇都氣象鬱佳哉。雲間北闕觚稜出。雪後西山霽色來。萬國衣冠聯玉帛。九霄環佩擁樓臺。登高欲紀燕京事。却媿張衡有賦才。

燕京有懷極峯熊公[编辑]

龍灣館裏昔登龍。雅誼高情自感通。飆馭遽歸宵漢上。仙姿長入夢魂中。乘槎擬會蓬瀛路。招隱還歌桂樹叢。燕岫贛江千萬里。好音難寄赤心風。公別時。有他日朝天再會之約。今聞歸臥林泉。故頸聯云。

贈琉球使臣蔡廛[编辑]

萬里朝天偶一時。寂寥孤館靜相依。三秋故國無消息。碧海茫茫雁不飛。

次去非韻[编辑]

禁川流水象銀河。宮殿祥雲五色多。春在玉樓寒不粟。恩融太液雪添波。昭文閣裏封章罕。萬壽杯中日月過。聞說高將軍寵渥。天顏喜處奏時和。

次去非萬壽節早朝韻[编辑]

千門曉闢建章宮。慶節趨班萬國同。燈影迥移仙仗內。玉聲高出侍臣中。分庭曲禮雖差別。祝上微誠自感通。遙想望宸崇政殿。一時懽抃滿天東。朝臣班內庭。外使班外庭。

玉河館。次去非雪夜有懷韻。二首[编辑]

玉漏聲沈夜向闌。夢回孤燭尙留殘。病懷寥落思歸切。詩意徘徊着語難。對影酒杯聊自勸。開簾雪月獨來看。陶山石室桑楡足。不記前年此日寒。

寂寞虛簷鳥雀稀。陰風吹雪暮寒時。燈花漫結閑占喜。心事多違久廢詩。宮繡已應潻線弱。漏壺猶自送籌遲。歸期默算登州路。二月桃花正滿枝。

次詠雪韻[编辑]

映日飄零爛似花。逐風飛舞整還斜。寒光共鬪月中兔。縞色先分屋上鴉。擁鑪開酒此時興。隔水看梅何處家。昨夜依然故園夢。道峯千疊白差差。

次去非詠鸚鵡韻[编辑]

岷高嶂險萬重山。隴雪秦雲杳夢間。華館雕籠長日閉。故林深樹幾時還。聰明悔作聲音好。文采羞稱羽翮斑。歲暮異鄕偏感物。旅愁羈恨共千般。

原韻[编辑]

此鳥何年別隴山。渠情初豈厭雲間。自緣采色罹羅網。便坐能言未放還。明月洞房霜切切。落花深院雨斑斑。多時呼喚無人識。春晝秋宵恨一般。

除夜旅懷[编辑]

守歲歲不住。懷人人亦遐。念生餘幾許。爲樂摠無多。小願寧非望。殘年但在家。暗燈如有報。侵曉自成花。

元日早朝[编辑]

長安門闕大明宮。北折天街更向東。銀燭萬枝星煜煜。月題千騎玉瓏瓏。鵷鴻合列城鴉起。嵩嶽齊鳴舞獸同。滄海小臣叨盛際。魯庭誰復數觀風。

次元日早朝韻[编辑]

淸蹕遙聞彩仗齊。朱衣先引侍臣躋。香煙正繞金鑪上。日影初分玉殿西。禁苑雪消梅蕊動。龍池水暖雁聲嘶。新春散勝應隨例。幾箇繁英襯鬢低。

正朝後三日。見山茶花。[编辑]

誰家邃屋護芳枝。雪裏潛移造化機。却似去年三月暮。淸風池上映山扉。

人日[编辑]

燕山抛客歲。人日卽今朝。寒意臘前減。歸期春後遙。買花仍帶雪。沽酒尙涵椒。節物無牽興。搜詩慰寂寥。

曆面題[编辑]

聖朝文軌萬方同。炎海氷天正朔通。何事皇居一榻外。尙留鼾睡在遼東。

正月十四日。書奉敵萬。[编辑]

喧街咽巷動歡聲。月色燈光滿帝城。孤館閉門千里客。獨留殘燭照三更。

次春城元夕韻[编辑]

燈前月下摠無聊。出門入門俱闃寥。滄海關山幾千里。一年虛度可憐宵。

次金去非元夕韻[编辑]

燕都爲客逢元夕。是夜燈光交月色。金吾緹騎縱嚴宵。寶馬香車結廣陌。萬戶千門歌吹聲。千門萬戶春風情。春風先入臙脂坡。半醉妖姬玉臉赬。玉臉紅粧倚參差。別有華堂貯翠眉。珠毬彩索飛星急。銀箭金壺漏水遲。誰家燭散誰家翦。何處歡深何處淺。豪俠繁華領千場。幽閨怨咽啼雙泫。憶昔江湖聞夜雨。懸燈悄眄庭前樹。今日烏蠻館裏閉。萬重蓬山隔墻路。

次早春韻三首[编辑]

水際城邊野馬飛。漸聞宮漏晝間稀。東風日日蘼蕪綠。塞北江南摠憶歸。

朝來白雪暗西山。卯酒三杯壓早寒。窓外日高猶未起。睡間啼鳥正關關。

王灘流水入江沱。江上松林是我家。昨夜夢尋烏石路。山前山後早梅花。

次古曲四首[编辑]

花落去年日。花開今歲春。年年歲歲花。歲歲年年人。問花花自笑。對花如舊識。莫言花易老。人生幾朝夕。

右芳樹

膝上一琴橫。花前一樽開。惜春春不留。待人人不來。黃河尙可塞。日車誰得持。寄語經營子。經營爾奚爲。

右當對酒

辛苦築高臺。臺成人已老。本謂近天居。但見天浩浩。左睨滄海水。右臨孟門道。所思眼中稀。愁來劇秋草。

右臨高臺

三生重結緣。百年長睽離。天命旣難知。人心安可期。庭前有桑葉。飼蠶吐氷絲。氷絲無斷絶。綿綿長相思。

右有所思

燕都八景[编辑]

一片空臺夕照明。山川鬱鬱古今情。黃金駿馬歸何處。白首英雄歎後生。雲去水流催暝色。牧哀樵怨動悲聲。千秋魂魄應來往。昌國良鄕有廢塋。歎一作恨

右金臺夕照

三里長橋十里沙。桑乾一帶慢流河。秋來玉宇涼如洗。夜久氷輪側倒波。煙岸露汀通滉漾。桂花蟾影共婆娑。鷄鳴雁度行人起。到此吟鞍駐獨多。

右盧溝曉月

萬嶺縱橫鐵壁懸。雄關自昔控幽燕。祖宗恒嶽蟠三晉。羽翼毉閭鎭北邊。雲壑積霾龍虎窟。劍鋒爭指犬羊天。山靈正要重重見。未許高靑着最前。

右居庸疊翠

昆明風雨吼鯨魚。萬劫揚灰漢帝疏。誰似禁園泉達處。功成靈沼子來初。樓臺影碎空明裏。日月光浮潤濯餘。大雅只今歌白鳥。未須黃鵠史臣書。

右太液晴波

上林池面小蓬丘。春日尋常雲氣浮。對御却成龍虎仗。迎眞先繞鳳凰樓。琅玕芝草霏霏潤。巖壑松陰冉冉幽。同和百工歌漫漫。新詞收入彩毫頭。

右瓊島春雲

雪後觚稜曉日生。皓然西望玉峥嶸。諸天寶界魂先冷。瘦石危巖骨盡淸。白虎殿中偏映徹。延秋門外轉分明。瑤墀賀罷豐年瑞。柱笏何人郢曲成。

右西山霽雪

燕地山川舊塞門。蒼蒼列樹鎖煙昏。秋來黃葉錦千帳。雨後綠陰雲萬屯。當日慇懃栽種意。只今粧點太平痕。勞勞天下傷心處。南北行人幾斷魂。

右薊門煙樹

天池一派倒晴虹。白日雲雷翠峽中。螭首雨過驚噴雪。泉源花發亂漂紅。水簾正對芙蓉殿。鮫室疑通織女宮。萬折不知滄海遠。朝宗日夜石橋東。元時構芙蓉殿于此

右玉泉垂虹

燕京逢寒食[编辑]

客裏悠悠歲月新。天涯幾度度佳辰。桃花自發無消息。燕子初歸似故人。惆悵一年惆悵事。寂寥孤館寂寥春。家山松柏魂飛遠。滿地繁華獨苦辛。

次去非春日雨中韻[编辑]

天外何人獨倚樓。相思日日望神州。眼穿萬里無邊界。心結三春不斷愁。鴻雁過來書未到。雲山歷盡夢難休。今朝一榻蕭蕭雨。強買芳醪醉玉舟。

次寒食日客中韻一首[编辑]

愁雲漠漠結層陰。小雨霏霏濕晩林。門掩萬家煙火冷。幾人今日故鄕心。

淸明[编辑]

簾外春陰燕子飛。杏花深院雨如絲。風光正好不歸去。孤負淸明三月時。

題王之麟所畫美人圖[编辑]

結伴尋幽靜裏行。輕衫薄扇小香纓。相看斂笑凝眸處。無限風流無限情。

觀天壇[编辑]

郊垣如璧帝丘圓。古柏蒼蒼幾歲年。森擁百靈嚴守衛。朝宗萬國拱山川。神明寶殿黃金冒。天子齋房白玉椽。瞻望九門還咫尺。漢家何事卜甘泉。

祭海神文[编辑]

維天啓七年四月己酉朔。十三日辛亥。朝鮮國嘉善大夫同知中樞府事金尙憲。敬祭于大海之神。伏以神之德蕩蕩乎難名。神之靈昭昭乎孔彰。昔之來也。神旣惠之。今之歸也。神其卒之。愍宗國阽危而播越兮。君臣露露泥泥。舟之行不可由故道兮。指江華而爲期。里逾千而望萬兮。目渺渺而愁如何。吾聞古之人蒙神佑者。歷萬里兮一瞬息。惟小臣自顧無狀兮。同舟五十六人之命爲可惜。冀神聽之孔邇兮。念我王事。哀我人子。肴羞薄兮誠則罄。庶歆格於盻蠁。尙饗。

上提督主事曾棟書[编辑]

某少時讀書。至易觀之六四曰。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竊謂萬一朝天。可以當此卦之義。耿耿五十年于茲矣。猥膺國命。私心甚喜。頓忘舟楫之危鞍馬之勞。庶幾得遂五十年之志。今月初旬。始到京師。投館以來已經七日。高墻重垣。栫之以棘。一水一薪。待時乃通。況望所謂觀國之光乎哉。乃低徊㦖默。喟然而嘆曰。時有古今。中國之待遠人。隨時不同。生乎今之世。而望古道之行。是不知時者也。旣而復喟然嘆曰。局於時而不知變。泥於今而不反古。豈所望於聖天子賢執事者哉。安知今不反乎古之道乎。仍竊聞臺下以大賢之後。加三省之功。浴沂風詠之志。與天地同流。江漢北斗之文。合元氣竝運。發軔淸塗。望重儒林。濟時行道之責。蓋欲辭而不可得。區區之愚。又幸其與竊忖者相符。欣然如有所得。窹寐瞻注。忽若神契。不自覺雲泥之遠隔也。楊子雲曰。在門墻則麾之。在夷狄則進之。未知臺下亦嘗有味乎斯言否也。瀆冒尊嚴。惶悚無已。伏惟臺下。恕其狂疏而察其愚悃。端肅不宣。

謝提督主事曾棟書[编辑]

日昨二象胥來館。敎以大堂老爺曁執事之命曰。國家之待外藩。寔均覆燾。而朝鮮恩禮有加。不與他等。亦惟你陪臣所知。其各安心住館。毋或以他慮爲撓。職聞命感激。遂集隨行諸役。一以象胥之言。諄諄申諭。亦無不感激懽悅。不翅寒者之挾纊。此皆由諸老爺仰體聖天子字小之仁。綏遠之德之惠。職謹百拜稽首頂謝外。竊念小邦顓顓在海外荒僻之地。初豈有禮樂文物之可觀也。惟天之降衷。與中國同。粤自殷太師受封之後。以敎以化。蔚然爲三代之遺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於是大明。又其風氣柔弱。人無悍戾堅忍之心。士服習仁慈禮讓孝悌忠信。民力於農桑。婦人貞信不淫僻。歷代史志皆可攷也。我太祖高皇帝誕膺天命。東國首先率職。荐蒙異數。成祖文皇帝定都燕京。視小邦爲內服。匪以疆場之密邇。實嘉其忠順效著也。厥後二百年來。列聖繼臨。優恩異渥。彌久彌隆。小邦亦罔愆侯度。至于神宗皇帝壬辰之歲。寡君無國而有國。百姓無生而有生。昔也君臣。今爲父母。昔也華夷。今成一家。自有東方以來。蒙被皇恩未有若此之厚者也。小邦事大之誠。天地鬼神實所監臨。夫背父母而從仇讎。違一家而合異類。雖盭夫悍俗。猶不忍爲。今遽以此加我耶。携貳之說。導虜之言。奚爲而至哉。此小邦陪臣所以痛心切骨。肝摧腸裂。仰天悲號。泣盡而繼血者也。燎濯雖具而不知其寒熱。饔餼雖豐而不知其飢渴。彷徨躑躅靡所止。忽忽乎心之無主。而何處安心乎。顧職今日之心。亦大慼矣。伏望臺下仁心體物。智鏡燭理。丕贊大堂之論。痛辨小邦之誣。亟行敷奏。快蒙明旨。職等雖在氷炭之上。如得甘寢。死無餘憾。惟執事之憐察焉。惶恐不宣。

禮部兵部呈文[编辑]

朝鮮國進賀陪臣吏曹判書金尙憲,成均館直講兼司憲府持平金地粹等謹呈。爲小邦冤枉未伸。遼民處置未究。冀蒙矜察。以憑轉奏事。職等齎捧本國謝恩賀節表文及陳情奏文。今到京師。小邦情事。略具於寡君奏咨之內。其在陪臣分。不當煩冒尊嚴。而第以心痛不可緩聲。事急寧免疾步。此大人君子宜有所動心。不以疏遠微賤。而使得畢其愚陋。以丕通天下之志。以贊成天下之務也。竊照天啓六年四月初九日登萊撫院及大部爲因毛鎭揭報。仍咨小邦知會。有曰。海外情形微變。屬國携貳可虞。嗚呼。自古要荒隔遠之地。中國或不能明知其事情。致有疑阻者多矣。豈謂遭逢今日而罹此患也。皇朝視小邦如子。小邦事皇朝如父母。子而得貳父之名。父而有疑子之心。爲其子者當何以自處乎。小邦之事不幸類此。謹詳毛鎭原揭。謂麗人柔而奸貪而汚。見小忘大。假公濟私。此詬罵之至醜者也。然不足辨也。至曰。我以恩信。彼以虛文。我以撫卹。彼以携貳。噫嘻異哉。亦已太甚矣。夫毛鎭駐師小邦。備經艱苦。與之周旋已近十年。義協敵愾。憤切同仇。虛心相待。竭力相奉。雖曰一水之外。不染錙銖。奈何小邦自至凋弊。時節起居。動不能以貨財爲禮。固已有歉於慇懃之私。小邦君臣自知慙愧。然往無不報。來無不答。區區誠意。始終如一。至於軍餉之難贍。毛鎭亦目覩小邦創殘之形。宜其所矜恤。而何怒之至此深。何言之至此盭也。噫嘻異哉。亦已太甚矣。尹義立之謀差進貢。全無事實。此則似出於王仲祿等虛傳。謝恩陪臣朴鼎賢,鄭雲湖。賀節陪臣全湜等。俱詣毛鎭衙門。請見而終不獲。迺竝謂不掛號盤驗。虛僞奸弊。何由査核云者。尤竊未曉也。小邦二百年來。赤心事大。顚沛艱難。萬折必東。此天下之所共聞。携貳之言。奚爲而至哉。小邦君臣。自聞此言。含痛結冤。日夜腐心。不知有生之爲樂也。天日在上。無微不燭。寡君所仰恃者。朝廷而已。天威之下。雖不敢自盡其私。顧惟蜂蟻之微。各有天性。陪臣之爲寡君冀爲轉達之地者。實出於秉彝之衷。安得不疾行急呼。以愬其冤痛悶迫之情乎。伏惟閤下。哀憐而少垂察焉。又照遼民處置之事。咨內有曰。撤之外島。使不在鮮亦撤也。此朝廷審度內外難易之勢。規畫方便。曲盡之計。廟算已定。固不敢更爲瀆擾。而秪緣小邦地小民貧。酷被壬辰倭寇之後。國無三年之蓄。以至于今。公私赤立。八路同然。西鄙尤甚。千金之貨。不能易一軍一日之食。求粟之策。擧國合謀。銖分毫析。肉盡繼血。如有一分餘力。可以支撑。而厭視窮來歸我之遼民。不盡心接濟。徒事煩籲於朝廷。則是不但負天朝生育之恩。亦且獲罪於天地上下。而神明不佑矣。目今遼民之方住小邦者。計不下數十萬口。散走村閭。在處塡滿。主居二三。客居七八。始借房屋。中奪饔飧。終淫妻婦。人情到此。孰能堪之。弱者携妻負子。轉徙內地。強者礪劍懷刃。乘暗相圖。毛鎭之約束。小邦之法令。所不能徧禁。自古如此而未有不生大亂者也。亂之初生。小邦之禍也。亂之旣涵。天朝亦豈獨無憂也。小邦之請蚤爲之所者。爲是懼也。咨內所謂徒以供億之難。思欲一朝盡驅境外者。恐未深察海外之情形也。設令幸而無難。平安一道漸至空虛。主旣不存。客將安傳。不過明年。其勢必盡歸於溝壑。與其費心於他日生聚之難。曷若加意於今時賑救之易乎。毛鎭果能遵奉朝廷區畫。過冬之後。卽徙遼民不堪編伍者於諸島。趁節耕農。以爲前頭存活之資。兼之登萊運餽。不遲不絶。以食不以貨。則小邦助餉。稍易爲力。飢民有再生之路。屬國蒙再造之福。主客俱全。大小共保。庶幾小寬朝廷東顧之憂矣。不然徒以撤之外島爲名。咨會往復。動經歲月。口惠而實不至。何異決西江之水而救波臣朝夕之命也。小邦之安危存亡。顧不足言。深恐大乖天朝復遼之長策也。茲敢不揣疏賤之分。不避僭越之誅。冒昧陳乞。伏願閤下曲察危悃。敷奏宸聰。俾小邦之冤枉獲伸。遼民之處置有竟。不勝幸甚。職等無任兢惶祈懇之至。

禮部兵部呈文第二[编辑]

朝鮮國吏曹判書金尙憲,戶曹判書南以雄,成均館直講兼司憲府持平金地粹等謹呈。爲冤枉未伸。荐被惡名。冀蒙矜察。以憑轉奏。以雪至痛事。職等以小邦被携貳之誣。擧國銜冤。齎捧寡君陳情奏文。赴號天庭。途間竊聞毛鎭又揭登撫。謂奴因麗導。陡朴殺收穫屯兵。兩國蠢動爲難。恐合謀竟圖大擧爲虞云。嗚呼。天日在上。鬼神在傍。萬目所覩。萬耳所聽。爲此言者。是誠何心。小邦至誠事大。如子事父。寧以國斃。不與虜通。昔者萬曆辛卯之歲。倭酋秀吉潛圖射天。致書要我假途爲名。先寡君昭敬王卽具奏聞。神宗皇帝降勑嘉奬。竟發大兵。掃蕩倭氛。再造屬國。頃年小邦不幸。倫紀昏亂。奸臣主和虜之謀。寡小君昭敬王妃奏請廢置。盡誅奸黨。固已伸大義於天下矣。小邦區區忠義。自以爲神明可質。豈意荐遭罔極之言乎。毛鎭之所以爲此者。殊不可知也。共惟帝臣。同事一方。成敗禍福。理無獨殊。情誼之殷。豈與他譬。其相須之勢。猶木之有土也。鳥之有巢也。去土則木不能自立。焚巢則鳥安所託身乎。寡君仰戴皇恩。俯思職分。日夜焦心。庶幾相時順動。協助王師。一犄一角。蕩滅此賊。以報我聖天子之德。凡所以待毛鎭者。一出於至誠。百寮停俸而不忍遼衆之飢餓。邊兵絶餉而先急毛營之運餽。常飭陪臣。罔或少懈。今乃有大謬不然者。人心不如我心。一至此耶。伏覩前日聖旨。聯絡屬國。牽制奴酋文龍事也。王言一下。孰不感奮。嗚呼。毛鎭其獨不念哉。夫導奴爲難。與奴合謀。此天地間極惡大逆。果有。卽一日不可不明其罪。果無。卽一日不可不伸其冤。斷不容擬諸虛實之間。置之疑信之地。使海外人心。擧皆銜冤抱痛。無所自容也。聖鑑如日。明照萬里。情僞曲直。自無逃遁。而三人成虎。十夫撓椎。被讒憂傷。自古而然。一曰携貳。二曰導奴。不知此後。更有何言。職等旣聞罔極之言。爲人臣子。何可隱忍終默。自甘於導奴爲難之歸也。伏乞閤下。體諒事情。詳細轉奏。俾覆盆之下。得見天日之光。則職等雖伏僭越之誅。死且瞑目矣。無任遑遑㦖迫之至。

禮部呈文第三[编辑]

朝鮮國吏曹判書金尙憲,戶曹判書南以雄,成均館直講兼司憲府持平金地粹等謹呈。爲懇乞明奏。快示昭雪事。職等以小邦一被携貳之誣。再被導奴之告。一日未雪則爲天下一日之罪人。一月未雪則爲天下一月之罪人。剖心瀝血。叩首哀鳴。待命彌旬。未蒙察納。天門九重。無路自達。絶域之人。誰因誰極。竊伏聞聖旨。以小邦愛戴中朝爲敎。汪恩如雨。死草生春。瞻望北闕。感淚盈襟。第念携貳之誣。雖蒙快雪。導奴之冤。尙未暴白。陪臣旣聞此言。惡名未湔。何以歸見寡君也。毛鎭所告。朝廷以爲眞也。陪臣當先伏刑章。明天討有罪之典。若察寡君忠貞之忱。則亦宜昭雪誣冤。以勸有邦也。近日又聞道路之傳。關上搪報。據難民供稱。奴酋之生也。麗人送米十二包。及其死也。麗人一同送喪。報中至疑小邦日後有畏奴觀望之慮云。惡。是何言也。是何言也。小邦竭力事大。如子事父。寧以國斃。不與虜通。顚沛艱難。萬折必東。天日在上。不敢虛妄。昔者萬曆壬辰之歲。倭酋秀吉肆言射天。首禍小邦。宗社爲墟。兵民靡遺。先寡君昭敬王西奔義州。乞師天朝。當時之勢。可謂汲汲矣。然小邦未嘗一言假借通和於虜庭也。奴賊匪茹犯順。今已十年。方其陷遼陽入廣寧。又飮馬鴨綠。將有蹂躪三韓之志。其勢亦可謂盛矣。且毛鎭之掣後。藉小邦以爲聲援。奴之切齒小邦。以此益甚。然小邦亦未嘗一介往來通和於虜庭也。矧今鬼誅先加。奴酋自斃。小醜殘孼。不日將除。乃於此時。背堂堂父母之邦。而結好於奄奄待盡之賊虜耶。小邦擧國殫財。以奉毛帥。尙患不能贍。而何暇發運軍食。遠餉仇讎乎。此等事。明理者所可立辨也。至如送喪之說。亦有可疑。向年深河之役。小邦元帥姜弘立等數萬。全軍陷虜。至今不歸。此輩久在賊中。爲其所脅。不無奴死從喪之理也。若以此指爲小邦遣人送喪。則豈非冤痛之甚乎。尤可恥者。以二百年一心忠順之屬國。而遽見畏奴觀望之疑也。夫市有虎。聽者惑之。曾參殺人。慈母投杼。三至之言。其效極憯。自古忠臣孝子之不幸遭此者。未有不飮恨而抱冤也。今寡君之忠於本朝。庶無愧曾參之孝。聖天子明見萬里。又不可比擬於曾母。而小邦之送米送喪。其理勢之不近。不止於市之有虎。陪臣等區區所恃。只在於此。但毛鎭之揭登撫之本難民之供。達朝廷播遠近。天下旣以小邦負導奴通使之罪。今自大部敷奏痛辨。仍賜宣示。再使天下知小邦初無導奴通使之事。然後三韓之民。禽獸而爲人。夷狄而爲華。反逆而爲忠順矣。不然寧死於北闕之下。何忍久蒙惡名。容息於覆載之間乎。伏乞閤下。俯諒危悃。亟行轉奏。壹雪極天冤枉之痛。丕慰絶域傾嚮之心。職等無任遑遑㦖迫之至。

禮部因呈文題本[编辑]

爲懇乞明奏快示昭雪事。主客淸吏司案呈。奉本部送。據朝鮮國差來陪臣吏曹判書金尙憲,戶曹判書南以雄,成均館直講兼司憲府持平金地粹等呈前事云云等情呈部。送司。案呈到部。看得屬國之於中朝。不啻載皇天而依父母。果懷疑二之心則罪誠莫逭。若秉堅貞之節則忠自可嘉。今朝鮮陪臣金尙憲等快示昭雪一呈。力辨絶無携貳導奴之事。爲其國主鳴冤訴誣。呼天搶地。其情孔亟。有不白不休者。其所自述道路之傳聞。搪報送米送喪等情。雖事在彼中。遠隔異域。臣部未敢懸斷其有無。而據其迫切之籲詞。遡壬辰倭難昭敬王乞師天朝。銜恩再造。且云二百年一心忠順。十年來援遼血忱。或陷虜迫脅之麗人。難保無奴死從喪之事。而其國主之效忠竭志。孝不愧於曾參。倘不亟爲昭雪。則朝廷之上。遐邇之間。天下皆眞以麗人有導奴通使之罪。一日難容於覆載之間。揣情度理。亦無怪其詞之哀而情之迫也。伏祈聖明垂鑑。㦖其懇誠。賜之溫諭。庶屬國君臣不至以負罪懷疑畏。而益堅其忠順之心。俾共秣馬厲兵。協力滅奴。以爲恢復全遼之擧。是亦麗人之矢心以報聖主者矣。緣係懇乞明奏。快示昭雪事理。未敢擅便。謹題請旨。

奉聖旨丙寅十二月十九日。尙書李思誠,左侍郞李康先,主客郞中張時暘。[编辑]

禮部一本懇乞明奏。快示昭雪事。奉聖旨。覽朝鮮陪臣辨雪該國携貳通奴甚晳。豈其累世敬恭。一朝背順效逆。朕實推心。度其無是。該國君臣。毋自猜阻。尙其益堅乃心。戮力同讎。以明無他。朕亦永鋻尒忠貞無替。柔懷於尒國。陪臣金尙憲等具見輸誠可嘉。該部知道。

兵部呈文丁卯三月初九日呈[编辑]

爲妄陳愚見。冀備採擇。以固藩籬。以恢封疆事。職等頃蒙提督臺票。祇謁文廟。路上見者。皆言鮮人不知其國之被兵乎。職等初聞未信。但自驚訝。繼而進于闕下。所聞亦如此。奴賊之東搶小邦。決然無疑矣。仍竊念小邦兵單糧少。四無助援。平日所仰望者。唯天朝而已。今則海路隔絶。緩急不能赴號。而毛鎭又兵疲食缺。自知氣勢不振。江氷將合。則常入保海島。以爲避兵之計。非但賊來不能飛到毛營。雖毛鎭亦無由出陸以見虜馬。況望其協濟小邦之急乎。以此料之。小邦安危存亡。不可知也。小邦爲天朝守職盡分。向年深河之役。已與虜結釁構怨。又以毛鎭藉在小邦。奴之必欲呑噬小邦者。其心豈頃刻忘也。直以內憚關門寧遠之勢。顧念巢穴。不敢逞計。迨新酋用事之始。因喪示弱。無故請款。圖緩關寧之師。乘機驟發。悉銳東向。蹂躪我城池。虔劉我士民。窺覘我王京。此其勢豈獨欲呑小邦而已乎。小邦一日不支。則毛鎭一日亦無所依着。毛鎭無所依着。則彼將揚揚恣睢。專力西犯。皇朝疆場之憂。必不止於今日也。然小邦倉猝之際。始雖僨衄忠義之師。終必大奮。誓滅此賊。以報皇恩而靖藩維。職等竊想東兵之交。尙未解也。雖暫解。亦不久復交也。誠及此時。速發偏師。乘其空虛。擣其巢穴。使賊首尾牽掣。狼狽莫救。則一擧而全遼可復。屬國可全。群醜可滅。此正難得不可失之機會也。堂堂皇朝。廟算已定。區區小邦陪臣。固知不敢妄陳。而芻蕘之言。聖人擇焉。且係中國邊疆安危之機。小邦宗社存亡之會。在此一着。不勝痛迫憂㦖之至。冒昧鈇鉞之誅。敢此仰陳。伏乞閤下。哀憐而試垂察焉。

兵部題本三月初十日奏[编辑]

兵部爲搪報事。准登萊巡撫李搪報前事等因。又據朝鮮國吏曹判書金尙憲,戶曹判書南以雄,成均館直講兼司憲府持平金地粹等呈。爲妄陳愚見。冀備採擇。以固藩籬。以恢封疆事等因到部。送司案呈到部。臣讀之未竟。不覺捬膺歎曰。有是哉。奴之狂逞狡詐一至此乎。臣實至愚極陋。不能不爲寧撫效一籌也。奴自發亂以來九年于茲。唯去春寧遠一創差強人意。臣實擊節嘆賞之。迨臣塡數中樞。與關外有同舟之誼。都中見李哈喇之往。方巾納之來。議論岐出。臣每向人曰。款不可信。寧撫可信。旣以奴如不降。必定成擒。明告君父。想自有所以報皇上者。臣亦從中贊行之。則以他人任事。不免功名念重。身家累深。寧撫迎老親于孤城。許七尺于皇上。利害死生。都置不問。眞若天生寧撫。爲遼東保障者也。臣又私心嚮往之。今逆奴攻破安州。又騎麗馬攻黃州矣。蠢茲犬羊。何遂鴟張呑食若此。尙非臣子披髮纓冠時乎。曩臣以策應。責登撫責毛帥。非獨遺寧撫也。正謂滅奴復遼。原是該撫專責。該撫沈謀遠畫。辦賊有餘。其伐謀必有實着。出奇必有勝算。正不必從旁道破。以泄其九天九地之祕耳。寧有狂鋒孔熾。屬國阽危。僅以水兵東援。不爲乘虛之擧耶。夫寧遠山海之間。宿將重兵。休養日久。挑選精銳。自足結隊而東。況南有登鎭。東有毛帥。北有款虜。該撫期會竝擧。某作正某作奇。某作前茅某作後勁。何以擣奴之巢。何以邀奴之歸。務使奴首尾不能照應。驚我軍自天而下。則殱奴酋而復遼疆。在此一擧。不然守如處女。終不能動如脫兔。且勿問無以謝朝鮮。恐奴兵還巢之後。倂力西向。爲患正方大也。則何如及今乘奴兵之遠掠。刻期渡河。先發制人耶。夫勝兵先勝而後戰。臣豈敢以遙度之口。謬爲中制。但據登萊撫臣之報如彼。朝鮮陪臣之呈又如此。臣是以痛心疾首。不能無一言也。伏乞皇上勑下撫臣。斟酌施行。

奉聖旨[编辑]

奴兵東犯。朝鮮必不能支。若鮮折入奴。則勢益張矣。着馬上差人。說與寧遠撫臣。乘奴遠掠巢虛之時。挑選關寧精銳。擇智勇之將。輕兵直擣。大兵陳河。相機續濟江。牽奴後而紓屬國之急。其糗糧犒賞。師行必需。戶兵二部亦宜速議處置。毋得遲緩。坐失事機。三月十二日下

兵部呈文丁卯三月十三日呈禮部及登州撫院同[编辑]

爲仰陳誣冤。冀蒙明察事。職等竊聞奴賊東搶。小邦阽危。藩籬將撤。宵旰軫慮。徒懷憤痛。不揆疏賤。敢攄危衷。瀆冒嚴威。乃蒙閤下不示譴斥。反加憐愍。俯採芻蕘。上徹黈纊。明旨赫然。天威震疊。王師所向。指日待捷。實奴賊自滅之時。小邦再造之秋。此無非老閤下密勿辰告之猷。皇穹眷佑。廟算必勝。區區陪臣之懷感。何暇容喙也哉。第職等竊有所冤痛者。不得不一呼而退也。伏聞毛鎭搪報有云。麗人恨遼民擾害。暗爲奴賊奸細。欲害毛鎭。噫。此何言也。小邦之失歡於毛鎭。初不過參刀紙束之微耳。轉展憎嫉。日深月積。常時構捏。亦已甚矣。至於今日居停之地。共受兵禍。軍民糜爛。疆場潰裂。宗社存亡。決在呼吸。而同仇之義。少不見憐。乘人之厄。反以爲幸。張皇虛說。必欲加以不測之名。君子之用心。豈如是乎。雖然。此不足多辨也。天朝之於小邦。恩猶父母也。毛鎭之於寡君。事同一家也。遼人之於我民。義實同胞也。天下寧有仇視同胞。欲害一家。與讎爲謀。引入門庭。背反君父而自甘禍敗之理乎。萬目所覩。萬耳所聽。不過時月。朝廷必知小邦之冤狀矣。昨者舌官又言。閤下問及小邦與倭爲婚。夫倭奴本一戾氣所鍾。四海萬國蠻夷戎狄之中。未有如此別種也。小邦不幸與之爲隣。視之如豺狼毒虺。不能痛絶。稍存羈縻。至於萬曆壬辰之歲。欲犯天朝。假途爲名。陷我八路。覆我三都。夷先君二墓。擄國王兩子。此小邦百世不可忘之深讎也。只緣小邦兵微力弱。未易自強。天兵撤回之後。勉奉朝廷權宜之策。復許開市。要戢寇鈔。亦非小邦無故自通於讎虜也。小邦雖僻在海外。而久沐東漸之化。其於君臣父子夫婦之道。講之有素。豈忍與異類忘讎結親。以辱其祖先。以羞其臣民。以貽醜於天下後世也。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閤下試以義理推之。人之爲言。胡得焉。職等無任銜冤抱痛抑塞憤懣之至。敢此昧罪煩籲。伏乞閤下。恕其愚而諒其情。

軍門批四月初九日。軍門。登州巡撫都御史李嵩。[编辑]

登鎭先發兵一千。今復發兵三千。寧遠發陸兵一萬二千水兵二千五百。俱於三四月內。東向應援矣。至於該國。夙矢忠義。竭事天朝。不爲奴奸細。不係倭姻親。業已洞察周知。焉用辨諭之諄諄也。仰本官啓知國王。毋以小挫自沮。毋以人言灰心。其惟收合餘燼。捲土重來。期靖兇氛。共圖恢復繳。

禮部呈文三月十六日[编辑]

朝鮮國吏曹判書金尙憲,戶曹判書南以雄,成均館直講兼司憲府持平金地粹等謹呈。爲明察事情。痛辨流言事。日者再蒙堂票。其一。問小邦舊國王不知存否。見在何處。新國王八道官民等盡歸順否。逃在奴酋地方官是何姓名。其一。聞當時新王初立。麗人未曾盡數統管。不知已管地方幾處。未管地方幾處。其未管者向是何人管束。可一一寫來。還要寫陪臣名字。限卽日送來者。職等卽逐一開錄。還憑會同館副使許。已爲轉報。不審果卽呈徹否也。且以其時匆匆。不暇備述。今當辭退。請申其未盡之辭。竊照小邦舊國王。卽位以來信用奸臣。得罪倫紀。自絶于天。先寡君昭敬王妃金氏。於天啓三年奏聞皇朝。廢爲光海君。處之京畿道江華府。府去王京百里許。新國王以至親之故。絶而不殊。至今無恙。其供衛之具。視漢昌邑王故事。新國王仁孝之德。夙洽聽聞。中外大小臣民合辭推戴。寡小君金氏亦具奏聞。膺受皇朝冊封之典。豈有域內未盡歸順之理乎。小邦地方。曰京畿曰忠淸曰全羅曰慶尙曰江原曰咸鏡曰黃海曰平安。是爲八道。八道之內。無一官一民不屬新王者。未曾盡數統管之說。一何誣也。萬曆三十七年。小邦元帥姜弘立等將官數十及軍兵二萬餘人。隨天朝摠兵劉遊擊喬等。協討奴酋。戰敗降虜。而此則非逃亡者也。惟天啓四年。小邦逆臣韓明璉之子韓潤及其從弟韓澤等。亡入奴中。常欲句引奴兵。來犯小邦。近日搪報中所謂高麗將二人。鑽開二道江者。必是此輩也。職等仍竊伏念天朝之於小邦。視均內服。毫毛情僞。罔有隱伏。況今天兵駐箚弊境。事同一家。小邦之事。達於朝廷者。宜無不詳。而奈何奸細之人。喜爲交構。往往做出無形不測之言。以亂人聽。慈母之愛。不能無三至之惑。此陪臣所以痛心疾首。不避煩瀆。而隨事陳辨者也。今此閤下之問。欲詳外國之事。偶然問及耶。抑亦不根之言。流傳騰播。有駭聽聞。而閤下怪而問之。將欲祛一心之疑。而破衆人之惑耶。伏望閤下揭而明示。俾職等曉然具悉。仍將職等前後開錄事情。明察而痛辨之。毋使流言滋漬。則庶幾奸人自戢。屬國永賴。職等不勝區區之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