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五十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五十一 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 卷第五十二
宋 司馬光 撰 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紹興刊本
卷第五十三

温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五十二

  章奏三十七

   起請科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劄子

   賑濟劄子

   乞撫納西人劄子

   詔意

   乞先行經明行修科劄子

   辭接續支俸劄子

   請罷將官劄子

    起請科場劄

臣伏覩朝廷改科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制度第一場試夲經義第二場

試詩賦第三場試論第四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試策試新科明法除斷

案外試論語孝經義奉聖旨令禮部與兩省學士待

制御史臺國子監司業集議聞奏臣竊有所見不敢

不以聞凡取士之道常以德行爲先文學爲後就文

學之中又當以經術爲先辭采爲後是故周禮大司

徒以六德六行賔興萬民漢以賢良方正孝廉質樸

敦厚取士中興以後取士尤爲精慎至於公府⿰扌⿱彐𧰨 -- 掾

州從事郡國計吏丞史縣功曹郷嗇夫皆擇賢者爲

之苟非其人則爲丗所譏貶是以人人思自砥礪教

化興行風俗純厚乃至後丗陵夷雖政刑紊於上而

節義立於下有以姧回巧僞致冨貴者不爲清議所

容此乃徳化之本源王者所先務不可忽也熹平中

詔引諸生能文賦者待制鴻都門下蔡邕力爭以爲

辭賦小才無益於治不如經術自魏晉以降始貴文

章而賤經術以詞人爲英俊以儒生爲鄙樸下至隋

唐雖設明經進士兩科進士日隆而明經日替矣所

以然者有司以帖經墨義試明經專取記誦不詢義

理其弊至於離經析注務隱爭難多方以誤之是致

舉人自㓜至老以夜継晝腐脣爛舌虚費勤勞以求

應格詰之以聖人之道瞢若靣墻或不知句讀或音

字乖訛乃有司之失非舉人之罪也至於以賦詩論

策試進士及其末流專用律賦格詩取捨過落擿其

落韻失平側偏枯不對蜂腰鶴𰯌以進退天下士不

問其賢不肖雖頑如跖蹻苟程試合格不廢髙第行

如淵騫程試不合格不免黜落老死衡茅是致舉人

專尚辭華不根道德渉獵鈔節懷挾勦剽以取科名

詰之以聖人之道未必皆知其中或遊處放蕩容止

輕儇言行醜惡靡所不至者不能無之其爲弊亦極

矣神宗皇帝深鍳其失於是悉罷賦詩及經學諸科

專以經義論策試進士此乃革歴代之積弊復先王

之令典百丗不易之法也但王安石不當以一家私

學欲蓋掩先儒令天下學官講解及科場程試同已

者取異己者黜使聖人坦明之言轉而䧟於竒僻先

王中正之道流而入於異端若已論果是先儒果非

何患學者不棄彼而從此何必以利害誘脅如此其

急也又黜春秋而進孟子廢六藝而尊百家加之但

考校文學不勉勵德行此其失也凡謀度國事當守

公論不可希時又不可徇俗冝校是非之小大利害

之多少使質諸聖人而不謬酌於人情而皆通稽於

上古而克合施之當丗而可行然後爲善也今國家

大議科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法欲盡善盡羙以臣所見莫若依先朝

成法合明經進士爲一科立周易尚書詩周禮儀禮

禮記春秋孝經論語爲九經令天下學官依注䟽講

說學士慱𮗚諸家自擇短長各從所好春秋止用左

氏傳其公羊榖梁陸淳等說並爲諸家孟子止爲諸

子更不試大義應舉者聽自占習三經以上多少隨

意皆須習孝經論語於家狀前開坐習某經某經又

毎歳委陞朝文官保舉一人不拘見在任不在任是

夲部非本部各舉所知若係親戚亦於舉狀内聲說

其舉狀稱臣竊見某州某縣人某甲有何行能臣今

舉堪應經明行修科於後不如所舉臣甘當連坐不

詞候奏狀到朝廷下禮部貢院置簿各分逐路抄録

本人姓名注舉主官位姓名於其下仍下夲州出給

公據付夲人収執及令夲州亦如貢院置薄抄録准

備開科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日考驗公據其舉狀旣上之後若所舉之

人犯𧷢私罪至徒以上情理重及違犯名敎候断訖

仍収坐舉主奏乞朝廷取勘施行其人未及第者减

五等巳及第者減三䒭坐之一如舉選人充京官法

臣竊料此法𥘉行其奔競屬請固不能免若朝廷必

坐舉主無有所赦三五人後自皆慎擇其人不敢妄

舉如此則士之居郷居家獨處闇室立身行已不敢

不慎惟懼玷缺有聞於外矣所謂不言之敎不肅而

成不待學官日訓月察立賞告訐而士行自羙矣毎

遇開科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其有舉主者自稱應經明行修舉仍於所

投家狀前開坐舉主官位姓名有司撿㑹簿上合同

方許収接其無舉主者只稱應郷貢進士舉如常法

毎舉人三人以上自相結爲一保止保委是正身及

是夲貫不曽犯真刑無隠憂匿服此外皆不保其夲

州及貢院考試並依舊法差封彌謄録監門廵鋪官

程試之嚴加檢察相聚傳義傳本懷挾代筆違者扶

出第一塲先試孝經論語大義五道内孝經一道論

語四道先湏備載正文次述注疏大意次引諸家異

義次以己見評其是非以援據精詳理長文優者爲

通其次爲粗援據䟽略理短文拙者爲否三通以上

爲合格不合格者先次駮放合格者牓引次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就試

如舊試經學諸科法或合格人數太少則委試官臨

時短中求長詳酌放過次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試尚書次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試周禮次

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試儀禮次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試禮記次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試春秋次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試周易大義

各五道令舉人各隨所習經書就試考校過落如孝

經論語法次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試論二道一道於儒家諸子書内出

題一道於歴代正史内岀題次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試策三道皆問時

務考䇿之日方依解額及奏名人數定去留編排髙

下以經數多者在上經數均以諭策理長文優者在

上其經明行修舉人並於進士前别作一項出牓解

發及奏名至御前試時務策一道千字以上封彌官

於號上題所明經數及舉主人數候考校詳定畢編

排之時亦以經數多者在上經數均以策理長文優

者在上文理均以舉主多者在上其經明行修舉人

亦於進士前别作一項編排先放及第其推㤙注官

比進士特加優異它時選擇清要官館閣臺諌等並

湏先取經明行修人其舉主姓名常於官告前聲說

如此則舉人皆務尊尚經術窮聖人指趣不敢不精

旁覧子史不敢不愽又不流放入於異端小說講求

時務亦不敢不知所得之士旣有行義又能明道又

能博學又知從政其爲國家之用豈不賢於今日之

所取乎所有今来乞復詩賦者皆嚮日老舉人止習

詩賦不習經義應舉不得故爲此說欲以動揺科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制度爲已私便朝廷若不欲棄捐󠄂舊人候將來科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進士有特奏名者令試詩賦隨其優劣等第推㤙亦

無傷也不可以此輕改成法復從弊俗誤惑後生若

以爲文章之士國家所不可無即乞試夲經合格日

投狀乞試𮦀文於試論次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引試或律詩或歌行或

古賦或頌或銘或賛或四六表啓臨時委試官出題

目試某文定篇數字數共湏及五百字以上取辝采

髙下者爲合格候得解及奏名及第日編排姓名髙

下各在數經同等人之上如此則文章之士亦不乏

矣至於律令𠡠式皆當官者所湏何必置明法一科

使爲士者䂊習之夫禮之所去刑之所取爲士者果

能知道義自與法律⿱冝八 -- 𡨋合若其不知但日誦徒流絞

斬之書習鍜錬文致之事爲士已成刻薄從政豈有

循良非所以長育人材敦厚風俗也朝廷若不欲廢

棄巳習之人其明法曽得解者依舊應舉未曽得解

者不得更應則収拾無遺矣臣愚所見如此伏乞以

臣所奏及禮部等官所議謗國子監門及徧下諸州

有州學處牓州學門令舉人限一月内投狀指定何

法爲善仰夲州附逓以聞候到京齊足更委其他執

改看詳叅酌從長施行取進止

    賑濟劄子

臣𥨸惟郷村人戸播殖百榖種蓻桑麻乃天下衣食

之原比於餘民尤冝存恤凢人情戀土各願安居苟

非無以自存豈願流移它境國家若於未流移之前

早行賑濟使粮食相接不至失業則比屋安堵官中

所費少而民間實受賜若於旣流移之後方散米煑

粥以有限之儲蓄待無窮之流民徒更聚而餓死官

中所費多而民實無所濟伏覩近降朝旨令戸部⿰扌𭥍 -- 指

揮府界諸路提㸃刑獄司體量州縣人戸如委是闕

食據見在義倉及常平米榖速行賑濟仍丁寧指揮

州縣多方存恤無致流移失所此誠得安民之要道

然所以能使流民不移者全在本縣令佐得人欲乞

更令提㸃刑獄司指揮逐縣令佐專切體量郷村人

戸有闕食者一靣申知上司及夲州更不候回報即

將夲縣義倉及常平倉米榖直行賑濟仍據郷村五

等人戸逐戸計口出給暦頭大人日給二升小兒日

給一升令各從民便或五日或十日或半月一次賚

曆頭詣縣請領縣司亦置簿照㑹若本縣米榖數少

則先從下戸出給曆頭有餘則并及上戸其不願請

領者亦聽候將來夏秋成熟粮食相接日即據簿暦

上所貸過粮令隨稅送納一斗只納一斗更無利息

其令佐若别有良法簡易便民勝於此法者亦聽從

便要在民下乏食不至流移而巳仍令提㸃刑獄司

常切體量逐縣令佐有能用心存恤闕食人戸雖係

災傷並不流移者保明聞奏優与酬奬其全不用心

賑貸致戸口多流移者取勘聞奏乞行停替庻使官

吏有所𭄿沮百姓實霑聖澤取進止

    乞撫納西人劄子

臣先於二月中曽上言乞因新天子継統下詔悉赦

西人之罪与之更始雖未還其侵疆且給𡻕賜待之

如故此道大體正萬全無失旣而執政所見各有異

同沮難遷延遂屏棄不行臣𥨸聞今來西人巳有閞

報定使副詣闕賀登寳位國家若於此際又不下詔

開而納之萬一西人蓄怨積憤肆其悖心或有一𮪍

犯邊或於表牒中有一語不遜當是之時雖欲招納

乃是畏其陸梁傷威毀重何恥如之臣之前策亦不

可行矣㐲望陛下令三省樞宻院將臣二月三日十

二日十六日并今來所上文字一處進呈臣愚欲爲

國家消患於未萌誠惜此機會夙夜遑遑廢寢忘食

陛下若俟詢謀僉同然後施行則執政人人各有所

見臣言必又屏弃凡邊境安則中國安此乃國家安

危之機伏望陛下察臣所言甚易行而無後害可使

華夷兩安為利甚大㫁自聖㫖勿復有疑取進止

    詔意元祐元年三月上

朕聞王者奄有四極至仁無𥝠靡間華夷視之如一

國主秉常丗守西土藩衛中邦自其祖𢑱興以来

沐浴皇化職貢時至率多忠勤仁宗皇帝加之寵名

胙以大國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予之數歳則有常曏因𫟪臣奏陳云彼

君臣失職及移文詰問曽無報應神宗皇帝乃出師

命将極彼阽危在於夏國主秉常實有大造而所部

之人⿺辶䖏敢自絶侵軼我邊部䖍劉我吏民正旦同天

皆不入賀國家包以大度置而不問但絶歳賜以俟

悛心不幸光帝違弃萬國朕嗣守令緒祗承前志夙

夜寅畏迨今朞年宣廣恩澤無幽不振而夏國主秉

常屢遣使者造于闕庭弔祭訃告寖修常軄朕惟江

海之大来則受之豈復追念徃昔校計細故冝捨其

前日之不恭取其今兹之效順曠然湔滌與之更始

自今申欶将吏嚴戢兵民毋得輒規小利擾彼疆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凡歳時頒賚命有司率由舊章必使桴鼓不鳴烽燧

無警彼此之民早眠晏起同底太寧不亦休㦲可布

告中外咸使聞知

    乞先行經明行修科劄子元祐元年

臣先上言乞毎歳委陞朝文官保舉一人應經

明行修科與進士並置程試一如進士惟扵

及第後推恩優異以勸勉天下舉人使敦修士行昨

巳有朝旨來年科塲且依舊法施行竊聞近有聖旨

其進士經義並兼用注䟽及諸家之說或己見仍罷

律義先次施行臣竊詳朝廷之意盖爲舉人經義文

體專習王氏新學爲日巳乆來年科塲欲兼取舊學

故有此指揮令舉人豫知而習之臣所乞置經明行

修科者欲使舉人知向去科塲朝廷敦尚行義不專

取文學所以美教化厚風俗比於經義文體尤爲要

切冝使舉人豫知欲乞亦降朝旨先次施行况與進

士舊法兩不相妨取進止

    辭接續支俸劄子

臣以假滿百日自四月以後不敢勘請俸給聞近有

聖旨特再給臣寛假將治其俸給等接續支給臣自

正月二十一日以病在朝假乆而不愈亦曽陳乞宫

觀以養衰殘聖恩不許更除左僕射臣惶𢙢失圗不

敢復言自爾日望痊平入覲丹扆面陳至誠庶得極

竭疲駑且供舊職以𥙷報萬分而藏府雖寜瘡瘍

愈肌體羸瘠足力全無歩履甚難拜起不得以此無

由朝參計告假不管本職公事及一百一十餘日入

覲之期未能自定竊以百日停俸著在舊章况臣當

表率百僚豈敢廢格不行臣聞孔子曰先事後得詩

云不素䬸𠔃今雖聖澤優厚曲加矜恤而使臣違先

事之義重素䬸之罪四海指目何以自安伏望聖慈

許臣依條百日外住支請受候參假日依舊庶使臣

得安心養疾保全微軀取進止

    請罷將官劄子

臣於去年四月二十七日曽上言州縣者百姓之根

夲長吏者州縣之根夲根夲危則枝葉何以得安故

自古以来置州郡必嚴其武備設長吏必盛其侍衛

所以安百姓衞朝廷也秦㓕六國以爲兵不復用雖

置郡守而以御史監之墮名城銷鋒鏑故陳勝呉廣

起而郡縣不能制國隨以亡晉武帝平呉悉罷州郡

縣兵陶璜山濤皆言州郡武備不可廢及永寧以後

盗賊群起州郡無備天下遂大亂國朝置緫管鈐轄

都監監押爲將率之官凡州縣兵馬其長吏未甞不

同管轄蓋知州則一州之將知縣則一縣之將也熈

寧中謀臣建議分天下禁軍毎數千爲一將别置將

官以領之訓練差使抽那一出其手其逐州緫管以

下及知州知縣皆不得開預量留羸弱下軍及剰貟

以充夲州白直及諸般差使而已凡設官分職當上

下相維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扌𭥍 -- 指紀綱乃立今爲州縣

長及緫管䓁官而於所部士卒有不相統攝殆如路

人者至於倉庫守宿街市廵邏亦皆乏人雖於條有

許差將下兵士者而州縣不得直差湏牒將官往往

占護不肯差撥萬一有非常之變州縣長吏何以號

令其衆制禦姧宄哉臣目覩前宰相西京留守韓絳

謁嵩山起建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其將下禁軍充白直者於條不得

出城經宿所敢留者剰貟七八人而已况僻小州縣

其守禦之備侍衛之衆可知矣臣當時乞悉罷將官

其逐州縣禁軍並委長吏與緫管等官同共提舉教

閱及諸多差使其州縣長吏所給白直皆如嘉祐編

勑以前之數臣自上此文字後來不聞朝廷有所施

行竊見今歳諸處多闕雨澤盗賊頗多州縣全無武

備長吏侍衛單寡禁軍盡属將官將官多與長吏爭

衡長吏𫝑力逺出其下萬一有如李順王倫攻城䧟

邑之冦或如王均王則竊發肘腋之變豈不爲朝廷

旰食之憂邪王者制治於未亂保安於未危豈可自

恃太平之乆謂必無此等事邪又自祖宗以來諸軍

少曽在營常分畨往縁邊及諸路屯駐駐泊盖欲使

之均勞逸知艱難識戰闘習山川自置將官以來苟

非有所征討全將起發與將官偕行外其餘常在夲

營不復分畨屯駐駐泊飽食安坐養成驕惰之性歳

月滋乆恐不可復用又毎將下各有部隊將准備差

遣指使之𩔖一二十人而諸州緫管鈐轄都監監押

貟數亦如舊設官重複虚費廪禄凡將官之設有害

無利天下曉軍政者莫不知之臣愚伏望朝廷如臣

前奏盡罷諸路將官其禁軍各委夲州縣長吏與緫

管鈐轄都監監押等管轄一如未置將官以前之法

其諸州軍兵馬全少不足守禦之處量與立額招添

其守禦有備而冦賊之發不能式遏或棄城迯避或

率吏民迎賊或歛民財賂賊雖責之以死彼亦甘心

今平居騶從且不能備一旦冦至責以死節不亦難

哉取進止


温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