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紀略/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錢序[编辑]

  由厦門海道七百二十里至臺灣,而澎湖扼其冲。澎湖四面踞海,無所不通;在臺灣之西,凡五十五嶼。嶼有居民,設文武官副將、通判治之,遙屬臺灣。蓋其地錯出海面,盤踞無幾,而據海道之咽喉,與金、厦二門遙相犄角,實形勢之最也。往年王師平鄭逆及朱一貴之亂,皆駐跡于此。而時既升平,海疆富庶,宦贾臺灣者相望;往來之艘,皆泊澎湖。其水道曲折、風潮、占候及民俗、土宜、政事、沿革,宜皆有書。向時附見臺灣志中,舉大意而已,未能詳也。

  今通判三水胡君示余所着「澎湖紀略」一書,余讀而深嘉之。蓋近日所傳「星槎勝覽」、「瀛涯雜志」,言海事者類皆搜尋怪異,不切民生日用。至内地郡縣之志,所陳多民事矣;而時因仍吏牘諺語,猥雜無紀,或取辦眾手,前後乖舛者有之。是書提綱挈目,部署編次,悉中條理。而天時、地利、氣候不齊,一一圖注,取海道者,時有資焉。至于述民生之勤苦、叙王化之漸深,咨嗟咏叹之意見于言外,所以宣上德而達下情,固爲吏之道宜爾,亦文字之勝概也。

  歲庚午,余奉命巡視臺灣,由澎抵臺,道途所歷,閱是書一一如在目前。時方兼督學政,歷試四縣,頗異臺處海外而士多秀出,其能文者有中土風,獨澎湖無聞焉。今書述澎湖士入學者至十余人,則知國家文教久而益昌。我皇上壽考作人之化,無遠弗屆、無微不燭,宇内淪浹矣。夫事有舉一隅而可以見全體者,此類是也。余與胡君同官斯土,雖職有崇卑,而事惟一致。每念承流宣化,責任重钜,自顧恒檩檩焉。惟以欣逢聖時,民安物阜,中外同風,一切張弛俱禀皇靈以從事,其庶幾可以無隕越也夫。是爲序。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秋八月,七閩承宣,仁和錢琦撰。

蔣序[编辑]

  古之善治者,每務乎其大,而籌乎其所不及備;迨胪所措施,往往立言不爲一時,而收效期諸數世。此豈括地家所能涉筆哉?則如勉亭胡公所撰「澎湖紀略」是已。

  澎湖爲臺郡郛郭,别駕分駐其地,有司土責;故事,遴内吏之廉而能者畀焉,而君實膺是職。既莅三閱歲,凡所爲奠甿業、诘澳慝、釐懋迁、程講肄諸大端,靡弗張舉,于編中窺崖略焉。下逮勺泉盂井,亦必辨其䶖冽,而識其所在。其用意周而籌綦備矣。昔欧陽文忠公作唐書地理志,凡一渠之開、一堰之立,無不記于其縣之下,論者謂其詳而有體。君殆得是意歟!夫以環瀛絕島,粲然疆索,又得賢通守精心擘畫,所措施具有本末;而復以公余研成一書,義例井然,持論精卓,足使後之司是土者資所考镜,是真合古之善治者。余故樂爲之序。

乾隆庚寅歲春三月,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分巡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前翰林院檢討,金竹蔣允焄撰。

鄒序[编辑]

  在昔志輿地者,率祖禹貢、周官。嗣是扶風創爲史體,而别于史者,則有辛氏三秦、常璩華陽國以及三辅黄圖諸書。其分志體之一者,則又有洛陽伽藍、建康宫殿、襄〔陽〕耆舊、汝南先賢諸書。至若十洲、洞冥、真臘、佛國之屬,又述其支别而恢詭焉者。夫奇編奥記,掌錄區隅。其发凡起例,要無當于通都大邑所撰着。然郦善長注水經,往往取財于二百四十四家,豈非撷其菁華、規其輪廓,足以征故實而廣聽睹;且于其因革離翕、土宜風俗之故,有不失禹貢、周官之遺,而一爲甄综歟!

  臺郡之有澎湖,海中一島也。宛溪顧氏謂險要而紆回,莫如此島;信然!往時隶省不一,國朝康熙二十三年始定有其地,屬臺郡。雍正五年,設别駕于此,資彈壓焉。夫五服有要荒,謂要窅荒曶,不可以内治治也。今澎湖隶版圖近百年,宅其土者户籍日增,弦歌四彻,環巨浸爲樂國,于此境覘之,是其因革離翕、土宜風俗之未可以恢詭載筆也可知已。僚友胡勉亭先生,以通守駐斯境三稔于兹矣,境之士庶樂其治。先生亦以清暇排纂「澎湖紀略」一書,凡十二卷。既蒇事,郵以示余。余卒業,服其掌錄區隅,體例一准乎通都大邑;而事核而旨洁,舉所爲矜奇炫奥者薙猕之。在先生「紀略」名書,若以爲述其支别也者;而史裁吻合,于是乎在。夫禹貢以敷奠挈綱、周官以薮浸標目,略云乎哉!莫備于此矣。志輿地者,尚津逮斯編也可。

乾隆歲次庚寅,清和望日,賜進士出身、朝議大夫、知福建臺灣府事、前知浙江杭州嘉興紹興三郡事、加一級,年家眷寅弟梁溪鄒應元拜手撰。

朱序[编辑]

  「澎湖紀略」十二卷,三水胡公通判澎湖時所着也。公以名進士歷知五縣,皆有惠政,且以振興文教爲己任;由閩邑陞判澎湖。澎湖在海中,居民僅數千家,小島也;實爲臺、厦咽喉要地。故任公以鎮撫之。公官澎湖五載,公余之暇,因成此書。書中述澎民爲生之苦:地無草木,率以牛粪爲薪;男女相守𪙊井之上,後先序飲,以救旱渴,早夜嗷嗷然。其言咨嗟太息,曲盡情态,令人愀然不忍卒讀。又載市肆區目,致意守土者之加惠商人,招致其來,以給居民之用。其用心恻怛,籌畫周至,如護惜弱子,惟恐傷之;詩所云民之父母者矣。至于袪除鄙僿、開牖闇沕,尤尚文教。公創建書院,條設學規,教以人倫,分别義利。勖之躬行,以志爲賢人君子,非僅興藝取科第榮名而已。嘗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斯地雖小,安知後不有邱文莊、海忠介其人者出哉!識者因是知公所思之遠、行世之厚,彷佛古人無斁之義,而文翁、常衮不得專美于前也。

  澎士赴試臺灣,多憚遠涉風濤,以致皓首窮經,不得预童子試者。公詳請列憲,就澎考試送道,免其縣、府兩試守候之苦。科、歲二試,獲隽入學者十有三人。澎之文風,實公開之也。蓋都會關津,四方之要區;官其地者,知置力焉。

  至于海外邊徼,跡遠京師,見謂不足觀聽,怠而自棄者有之。或地瘠風陋,愁憂無聊,朝夕俟代而已。公所云,乃一一可書如此。蓋論語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故所在無怨也。公其深體此意也乎!紀志體本史氏,繁者病于猥雜,取簡又傷太略;公是書皆無之。法嚴事核,情文并美,蔚蔚彬彬,是又着述之善者矣。余得并論之云。

乾隆二十四年季夏原翰林院庶吉士朱仕琇頓首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