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纓先生文集/續敍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續識 (金顯㴤) 濯纓先生文集
續敍
作者:金榮灝
1925年
續識 (金相元)

人之見傳於後。德行而已矣。文辭。有之。可也。無之。亦無所損。如孔門諸賢。言語文學。豈無其人。而百世尊師。惟顏,曾爲先。豈其萬一或出於文辭之足以悅人爲哉。我東諸賢詩文之斷爛不收者。無如我先祖濯纓先生。而無賢愚無貴賤。寔至于今。慕之不少衰者。亦唯曰道學之凌淵海也。忠節之爭日月也。剛大之氣。直方之行。有足以建天地而質鬼神也。顧何賴於詩文哉。然而言議咳唾之餘。或有文辭之見於世者。則爲子孫者。思所以裒輯而垂之久。亦人情之常也。嗚呼。先生戊午之禍。尙忍言哉。先生所著詩文。膾炙當時。華人至稱以東國昌黎。則其雄深灝噩。可測而知也。但禍之作。寔出於史文秉直。則權奸輩必欲甘心於佔翁及先生之所著述。而燬之裂之。收聚而滅其蹟者。固其地也。況其子姪父子兄弟。亦被竄逐顚沛於嶺湖寂寞之濱。而重之以龍蛇之厄逼其後。所抱遺文。弊於流離之際。缺於兵燹之間者。又其勢也。況復先生孫曾。互相垂戒。至有遺後詩曰。孤蹤畏約隱山林。不說先人只說金。爲恐遺文重召禍。故敎藏護更深深。是以。一切遺文。鎖簏封笥。初未嘗傳於世。甚矣。先生詩文之見厄於當時及後世也。向在中廟之世。旣洗先生之冤。而復其爵。求其文。先生從子三足堂公。收拾詩文若干篇無礙於時者而進之。此不過鄧林一枝。崑山片玉。而遂爲士林所寶。一刊再刊。名碩序跋贊述備至。此近世所傳先生文集及附錄凡三冊。是也。然而先生之精忠大節。足以撼天極盪地軸。而見於言議文字者。則顧未嘗公傳於世也。及至昭,莊二陵追復之後。爲先生嗣者。無復跼蹐於聖明之世。而追貤之典。錄用之命。次第渙降。則先生遺文祕蹟之閱劫不泯者。庶可以公諸世而傳諸人也。但傳至不肖之曾王父。纔過弱冠。旅食慶州。不免皐復客舍。其時。王父纔三歲。及至先人纔冠。而王父又捐世。不肖無祿至於此矣。往在甲戌。族祖普炯公。始克刊行先生年譜。卽三足公所撰。而此其祕藏之一也。先生所賡御製四十八詠及諸賢唱酬錄,復昭陵疏箚與遺事等諸篇。不肖行將老且死。惟泯沒是懼。洗蠹彙集。付之剞劂。以續舊集之後。至於舊集。則其編纂凡例。或違常式。然尸其事。專在士林。而又經名碩考閱。此殊爲私門之榮。是以。一從舊纂焉。嗚呼。先生遺文。至此而無復隱於世者。豈文字顯晦。有命存於其間歟。然而先生之見傳於世。實由道學節行。足以爲百世師。遺集之或原或續。何足爲有無焉爾。抑不肖有不得不一言辨者。舊纂文集序及神道碑文。皆謂以先生無嗣。此由祀孫之遯跡。遺文之祕藏。而家戒所守不說先人只說金。有以致之也。蓋三足公遵先生繼配淑人金氏遺命。使其第二弟諱大壯奉祀。而靜庵趙先生筵奏調用。由寢郞典邑宰。此實私門所稱昌寧公。而不肖家史有不可誣者。謹綴數語。以俟士君子之留心譜學者。

上之四十年癸卯九月上澣。十五代孫榮灝。泣血謹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