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珠心鏡註 (衡嶽真子)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衡嶽真子註

守一詩[编辑]

得一之元,

夫言一者,是無形天地之始。氣,生化之玄元,老氏強名之日道。夫生之元,即是混沌未分之初,窈窈冥冥之際,無名無狀,亦日自然。莫知其後,莫知其先,高不可極,深不可測,含陰吐陽,以彰三光,大包天地,細入毫芒。世有明之者,可謂知一之元也。老君謂尹真人曰:吾思此道,本出窈冥,愚不別知,自謂適生。又曰:吾抱元守一,過度神仙。已上並是老君《西昇經》正文。老君《內觀經》說一之元云:道不可見,延生以明之;生不可長,用道以守之。生道若合一,即神仙長存。夫言生道合一,即是身入無形,與道合同一體也。《黃帝陰符經》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又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又曰:陰陽相勝之衍,昭昭進乎象矣。此真知生化之玄元者也。

匪受自天。

此一句,謂世有得一之元,便能堅苦寂寞,冥心煉形,自然神凝形釋,骨肉都融,冥彼化元,解蛻分身,出有入無,坐在立亡,飛行太虛。既已知之,叉固守之。日有應效,如響應聲,如影隨形,不爻更待天人為師受事而後修行也。但世有明師心經此門透徹化元者,便可為師,信受操行也。但問志之如何耳!道成之時,交遊仙聖,別當授事,或賜靈藥,即不可預載也。

太無之真,

此一句,說天真之中位極高也。

無上之仙。

此一句,說天仙之中位極高也。世有得一之元,抱元守一,道成神凝,解蛻升彼玉清,或署太玄之真,或拜無上之仙。其中功用覺觸,具載下文也。

光含影藏,

此一句,言欲成高真之時,功用既至,叉先光含影藏,是骨肉都融,神凝形中,名日天光內燭。此即純陽神熙含身,自然無影,故言影藏。積功至此,暫欲染世之塵垢,亦無因而得也。不息此道應效遲速,但恨世無高仙之才,焉能耽此心耳?有其才叉遇其師,此亦自然。神仙主司,潛相扶會,道不負人志也。

形於自然。

此一句,言守一之人功用堅苦,自然光含影藏,即窈窈冥冥之中自然凝形成就。故《西昇經》云:忽無就形,知非常生。又言:形未凝之時,在冥冥之際,純陰共和合純陽,不獨顯分。又曰:無形之中有形生焉,冥冥之內希夷明焉。如是則出有入無,分身百億,上即朝玉清,寢宴太極,帶索人問,遁俗無悶也。

真安匪求,

此一句,言道成形凝身中,非外力所能致,非智巧之能凝,皆須冥心無心,冥身無身,若苟有身心,即神不凝矣。

神之久留。

言守一功至則神凝,真形安在我子官之中。夫言子官,即是男子之氣海,女人謂之血海。真安在子官,名日神之久留。非智巧外力所政,皆守神一,積功堅苦,歲月深遠,方見成形。要而言之,《西昇經》云:神不出身,壽命無期。又云:藏人於人而不出,藏身於身而不現,然後天道盛矣。又曰:無心之心,無身之身,是謂道。人但能神莫出身,自然與道長久。又曰:神生形,形又生神,然後形神合同。

淑美則真,

此一句,言陰陽和淑之際,凝神之初,真狀分明,變化自在。道之生化萬物亦爾,但非久耳。

體性剛柔。

此一句,言道凝成真人,是無形之形,體性剛柔。所謂柔者,天下莫柔弱於黑,黑莫柔弱於道。道所以能剛者,包裹天地,貫串萬物。金石雖日堅剛,皆為道之貫串,故言天下莫柔於道,莫剛於道。道成之身,亦能貫串金石,大包天地,細入微塵也。

丹霄碧墟,

此一句,丹霄碧墟是三清之分野,玉京金闕之地名,諸天尊皇帝君之所居。夫得一之元,修守堅苦,道成神凝,悉歸此地,位極天官,還為尊皇帝君也。

上聖之儔。

此一句,是諸天尊皇帝之殊號,天真大仙之總名。言得一之元,道成解蛻,升彼玉清,與諸天尊皇帝君為倡,不與下仙儔也。

百歲之後,空餘墳丘。

此兩句,言此道極高,冠眾仙之首。既得成者,自然識量深遠,不欲動耀世人視聽,表光曲飾肯比。夫中仙乘龍騎雲,白日昇天而已哉?夫神仙貴滅迸隱化,或藥杖代形,劍履隱蛻,既代作屍形,任冤家骨肉類悲苦哭,真身即潛,發飄車遙詣洞臺神仙之府,然後上帝遣玉女賜靈藥,始蛻而去,不其高哉?悲夫!世之人未有一善恥人之不知,掉頭雀躍,仙聖為寒,心諭彼地蟲朝菌,雖欲強速,亦無因而得也。且大地下仙尚形,不與物接,言不與世交,況神仙無形之形者乎?百歲之後,但發襯看我,空餘衣蛻劍杖而已,玉清之上,天帝之女也。

大道守一寶章[编辑]

道無為,

道經曰:至道無為。無為,謂守虛無自然窈窈冥冥,閑淡寂寞,不著一物,而凝其心。故《南華真經》云:車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然後內不知一身,外不知天地,寂寥澹泊,不聞其聲,不見其形。此真無為也。《老君定觀經》云:守無為自然之道,但覺一念心起即須滅除,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老君西昇經》云:上道養母。常能養母,身乃長久。夫道以虛為母,虛以無為母,無以自然為母。自然者,道之根本也。常能養根本者,真得虛無,無為之道也。

無不為。

夫道無為,非不為也,言守無為亦有為矣。言不為其道,道之無者,諸身外之物耗我精神,伐我性命,無論貧賤富貴皆不覺形神為外物所役,遂至衰老病死。故《西昇經》云:世人皆以色聲滋味為上樂,不知色聲滋味是禍之大朴。故聖人知之,不欲以歸於無欲。《黃帝陰符經》云:萬物與人之服御,盜人之氣,以衰老。老君謂尹喜曰:人之所以輕命早終者,非天地殺,非鬼神害,人自令之然耳,以其生生之厚也。夫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南華經》曰: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以為奈何。夫養形鈴先以物,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豈唯愚不道者哉?世有達道之言者至多,行之及者少。是以聖人貴行不貴言,此例皆諭道之無者勿為也。

可心證,非智知。

此兩句,言至道無形,可以至心,行之者默覺證效而已,非世智聰辮所能悟解也。

何謂知?何謂證?

此兩句是覆語。

知遣智,

此一句,言既知之後都遣智慧,晦跡韜光,世貴聖人聖,不貴聖人愚。

證虛應;

言守空虛無為,久而神效,如響應聲,如影隨形也。

應無從,

言至道應效,無所從來,不知所然而然,但覺無為自然之中神通自在者矣。

心乃通。

老君教人修道即修心也,修心即修道也。'蓋心者身之神也,心空虛無為,久即明道。明道則神通,神通之人無所不通也。但行至自知也。

通於一,萬事畢。

老君謂尹真人曰:子能知一萬事畢。況神通於一者,謂抱元守一,身入無形,與虛無自然無狀之狀,一熙合為一體,即萬事畢矣。此身化為大即能包萬有百億世界,化為小即能入一微塵,一微塵之中,又能容百億世界,神通至此萬事畢矣。

一為根,

夫一是大道之根元也。

事為門。

夫得一知一之元,得太上心印者事也。事者,守一之門戶耳。

事歸一。一常存。

此兩句,言萬物皆生於一,死於一,得於一,失於一,去於一,歸於一。又言:守一之事,功成歸一黑,即身與虛無自然無形一熙常存矣。餘在下句也。

存莫有,假言守。

此兩句,一黑常存,自身莫令有熙。夫言守者,假言守耳。故《黃庭內景玉經》云:虛無寂寂空中素,使形如此不當污,行自翱翔入雲路。餘在下義也。

守虛無,自長久。

言但守虛無,自然形神與道自長久也。《老君定觀經》云:夫學道之人心有五時;第一時,心動多靜少;第二時,心靜多動少;第三時,心動靜相半;第四時,心無事即靜,觸著還動;第五時,心無事有事,觸亦不動。心到此地方可夷心註玄,抱元守一,形神空寂,似有志矣。其後觸覺,道用日新。夫得道之人,心過五時,身入七侯,第一侯者,宿疾普消,身心輕暢;第二侯者,填補夭傷。還年復命,超過常限,色反童顏;第三候者,延壽千歲,名日仙人;第四侯者,煉身為熙,名日真人;第五候者,煉熙為神,名日神人;第六侯者,煉神合道,名日至人;第七候者,超出三界,位為虛皇大道玉晨之君,其於通神通靈,智周萬物。隨候鑒明今世之人,學道終身曾無一侯,促齡穢質,色謝歸空,而自稱得道,求諸通理,實所未聞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