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嬌梨/第01回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录 玉嬌梨
第一回 小才女代父題詩
作者:荻岸散人
第二回

  詩曰:

  六經原本在人心,笑駡皆文仔細尋。
  天地戲場觀莫矮,古今聚訟眼須深。
  詩存鄭衛非無意,亂著春秋豈是淫。
  更有子雲千載後,生生死死謝知音。

    話說正統年間,有一甲科太常正卿姓白名玄,表字太玄,乃金陵人氏,因王振弄權,掛冠而歸。這白太常上無兄下無弟,只有一個妹子,又嫁與山東盧副使遠去, 止得隻身獨立。他為人沉靜寡欲,不貪名利,懶於逢迎,但以詩酒自娛,因嫌城中交接煩冗,遂卜居於鄉。去城約六七十裏,地名喚錦石村,這村裏青山環繞四面, 一帶清溪直從西過東,曲曲回抱,兩堤上桃柳芳菲,頗有山水之趣。這村中雖有千余戶居民,若要數富貴人家,當推白太常為第一。   

這白太常官 又高,家又富,才學政望又大有聲名,但只恨年過四十,卻無子嗣。也曾蓄過幾個姬妾,甚是作怪,留在身邊三五年再沒一毫影響;及移去嫁人,不上年余便人人生 子。白公歎息,以為有命,遂不復買妾。夫人吳氏各處求神拜佛,燒香許願,直到四十四上方生得一個女兒。臨生這日,白公夢一神人賜他美玉一塊,顏色紅赤如 日,因取乳名叫做紅玉。白公夫妻因晚年無子,雖然生個女兒,卻也十分歡喜愛惜。   

這紅玉生得姿色非常,真是眉如春柳,眼似秋波,更兼性情 聰慧,到八九歲便學得女工針鑿件件過人。不幸十一歲上母親吳氏先亡過了,就每日隨著白公讀書寫字。果然是山川秀氣所鐘,天地陰陽不爽,有百分姿色自有百分 聰明,到得十四五時便知書能文,竟已成一個女學士。因白公寄情詩酒,日日吟詠,故紅玉小姐于詩同一道尤其所長。家居無事,往往白公做了叫紅玉和韻,紅玉做 了與白公推敲。白公因有了這等一個女兒,便也不思量生子,只要選擇一個有才有貌的佳婿配他,卻是一時沒有,因此耽閣到一十六歲尚未聯婚。   

不期一日朝廷遭土木之難,正統北狩,景泰登極,王振伏辜,起復舊巨。白公名系舊臣,吏部會議仍推白公為太常正卿,不日命下,報到金陵。    

白公本意不願做官,只因紅玉姻事未就,因想道:“吾欲選擇佳婿,料此一鄉一邑人才有限,怎如京師,乃天下人文聚處,豈無東床俊彥,何不借此一行?倘姻緣 有在,得一美婿,也可作半子之靠。”主意定了,遂不推辭,擇個吉日,帶著紅玉小姐上京赴任。到了京師,見過朝廷,到了任,尋一個私宅住下。   

這太常寺乃是一個清淡衙門,況白公雖然忠義,卻是個疏懶之人,不肯攬事;就是國家有大事著九卿會議,也只是兩衙門與該部做主,太常卿不過備名色唯諾而已,哪有十分費心力處。每日公事完了,便只是飲酒賦詩。過了數月,便有一班好詩酒的僚友,或花或柳,遞相往還。   

時值九月中旬,白公因一門人送了十二盆菊花,擺在書房階下,也有雞冠紫,也有醉楊妃,也有銀鶴翎,盆盆俱是細種。深香疏態,散影滿簾,何減屏列金釵十二。白公十分喜愛,每日把酒玩賞。    

這一日正吟賞間,忽報吳翰林與蘇御史來拜。原來這吳翰林就是白公的妻舅,叫做吳珪,號瑞庵,與白公同裏,為人最重義氣。這蘇御史名喚蘇淵,字方回,雖是 河南籍中的進士,原籍卻也是金陵。又與白公是同年,又因詩酒往來,因此三人極相契厚,每每於政事之暇,不是你尋我,便是我訪你。   

白公聽 見二人來拜,慌忙出來迎接。三人因平日往來慣了,情意浹洽,全無一點客套。一見了,白公便笑說道:“這兩日菊花開得十分爛熳,二兄為何不來一賞?”吳翰林 道:“前日因李念台點了南直隸學院,與他餞行,不得工夫。昨日正要來,不期剛出門,撞見老楊厭物拿一篇壽文,立等要改了與石都督夫人上壽,又誤了一日工 夫。今早見風日好,恐怕錯過花期,所以約了蘇老兄不速而至。”蘇御史道:“小弟連日也要來,只因衙門中多事,未免辜負芳辰。”三人說著話,走到堂上相見 過,更了衣,待茶過,遂邀入書房中看菊。果然黃粱紫淺擺好兩隅,不異兩行紅粉。吳翰林與蘇御史俱誇獎好花不絕。   

三人賞玩了一會,白公即 令家人擺上酒來同飲。飲了數杯,吳翰林因說道:“此花秀而不豔,美而不妖,雖紅黃紫白,顏色種種鮮妍,卻終帶幾分疏野瀟灑氣味,使人愛而敬之。就如二兄與 小弟一般,雖然在此做官,而日日陶情詩酒,與林下無異,終不似老楊這班俗吏,每日趨迎權貴,只指望進身做官,未免為花所笑。”白公笑道:“雖然如此說,只 怕他們又笑你我不會做官,終日只好在此冷曹與草木為伍。”蘇御史道:“他們笑我們,殊覺有理;我們笑他,便笑差了。”吳翰林道:“怎麼我們笑差了?”蘇禦 史道:“這京師原是個利名場,他們爭名奪利,正其宜也。你我既不貪富,又不圖貴,況自年死與小弟又無子嗣,何必溷跡於此,以博旁人之笑。”白公歎一口氣 道:“年兄之言最是,小弟豈不曉得?只是各有所圖,故苟戀於此,斷非捨不得這一頂烏紗帽耳。”蘇御史又道:“吳兄玉堂,白兄清卿,官閑政簡,尚可以官為 家,寄情詩酒。只是小弟做了這一個言路,當此時務要開口又開不得,要閉口又閉不得,實是難為。只等聖上冊封過,小弟必要討個外差離此,方遂弟懷。”吳翰林 道:“唐人有兩句詩道得好:‘若為籬邊菊,山中有此花。’恰似為蘇兄今日之論而作。你我既樂看花飲酒,自當歸隱山中,最為有理。”   

三人 一邊談笑,一邊飲酒,漸漸說得情投意洽,便不覺詩興發作。白公便叫左右取過筆硯來,與吳翰林、蘇御史即席分韻作賞菊詩。三人才待揮毫,忽長班來報:“楊禦 史老爺來了。”三人聽了都不歡喜。白公便罵長班道:“蠢才,曉得我與吳爺、蘇爺飲酒,就該回不在家了。”長班稟道:“小的已回出門拜客,楊爺的長班說 道:‘楊爺在蘇爺行裏問來,說蘇爺在此飲酒,故此尋來。’又看見二位爺轎馬在門前,因此回不得了。”白公猶沉吟不動身。只見又一個長班慌忙進來稟道:“楊 爺已到門進廳來了。”白公只得起身,也不換冠帶,就是便衣迎出來。   

原來這楊御史叫做楊廷詔,字子獻,是江西建昌府人,與白公也是同年, 為人言語粗鄙,外好濫交,內多貪忌,又要強做解事,往往取人憎惡。這日走進廳來,望見白公便叫道:“年兄好人,一般都是朋友,為何就分厚薄?既有好花在 家,邀老吳、老蘇來賞,怎就不呼喚小弟一聲,難道小弟就不是同年?”白公道:“本該邀年兄來賞,但恐年兄貴衙門事冗,不得工夫幹此寂寞之事。就是蘇年兄與 吳舍親俱偶然小集也,非小弟邀來。且清寬了尊袍。”   

楊御史一面寬了公服,作過揖,也不等吃茶,就往書房裏來。吳翰林與蘇御史看見,只得 起身相迎同說道:“楊老先生今日為何如此高興?”楊御史先與蘇御史作揖道:“你一發不是人,這樣快活所在為何瞞了我,獨自來受用?不通不通。”又與吳翰林 作禮,因致謝道:“昨賴老先生大才潤色,可謂點鐵成金,今早送與石都督,十分歡喜,比往日倍加敬重。”吳翰林笑道:“石都督歡喜,乃感老先生高情厚禮,未 必為這幾句文章耳。”楊御史道:“敝衙門規矩,只是壽文,到也沒甚麼厚禮。”蘇御史笑道:“小弟偏年兄看花,年兄便怪小弟;像年兄登貴人之堂,拜夫人之 壽,拋撇小弟就不說了!”說罷,眾人都大笑起來。   

白公叫左右添了杯著,讓三人坐下飲酒。楊御史吃了兩杯,因與蘇御史道:“今日與石都督 夫人上壽,雖是小弟偏見,也是情面上卻不過,未必便有十分升賞。還有一件事特來尋年兄商議,若是年兄肯助一臂之力,管取有些好處。”蘇御史笑道:“甚麼 事,有何好處?乞年見見教。”楊御史道:“汪貴妃冊封皇后已有成命,都督汪全眼見得便擅戚畹之尊。近日聞知離城二十裏有一所民田,十分膏腴,彼甚欲之,竟 叫家人奪了。今日衙門中紛紛揚揚都要論他,第一是老朱出頭。江都督曉得風聲,也有幾分著忙,今日央人來求于弟,要小弟與他周旋。小弟想衙門裏眾人都好說 話,只是老朱有些任性,敢作敢為,再不思前慮後。小弟每每與他說好話,他再不肯聽。我曉得他與年見甚好,極信服年兄。年兄若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汪都督自然 深感,不獨有謝。你我既在這裏做官,這樣人終須惡識他不得,況又不折甚本。不知年兄以為何如?”蘇御史聽了,心下有幾分不快,因正色道:“若論汪全倚恃威 畹白占民間田土,就是老朱不論,小弟與年兄也該論他。年兄為何還要替他周旋?未免太勢力了些。”楊御史見蘇御史詞色不順,便默默無語。   

白公因笑道:“小弟只道楊年兄特來賞菊,原來卻是為汪全說人情,這等便怪不得小弟不來邀兄賞菊了。”吳翰林也笑道:“良辰美景只該飲酒賦詩,若是花下談朝 政,頗覺不宜。楊老先生該罰一巨觴,以謝唐突花神之罪。”楊御史被蘇御史搶白了幾句,已覺抱愧,又見吳翰林與白公帶笑帶戲譏刺他,甚是沒意思,只得勉強說 道:“小弟因蘇年兄說起,偶然談及,原非有心,為何就要罰酒?”白公道:“這個定要罰。”隨叫左右斟上一大犀杯,送與楊御史。楊御史拿著酒說道:“小弟便 受罰了。倘後有談及朝政者,小弟卻也不饒他。”吳翰林道:“這個不消說了。”   

楊御史吃幹酒,因看見席上有筆硯,便說道:“原來三兄在此 高興做詩,何不見教?”吳翰林道:“才有此意,尚未下筆。”楊御史道:“既然未下筆,三兄不可因小弟打斷了興頭,請傾珠玉,待小弟飲酒奉陪何職?”白公 道:“楊年兄既有此興,何不同做一首,以記一時之事。”楊御史道:“這是白年兄明明奈何小弟了,小弟于這些七言八句實實來不得。”白公笑道:“年兄長篇壽 文,稱功頌德,與權貴上壽偏來得,為何這七言八句不過數十個字兒就來不得?想是知道此菊花沒有升賞了。”楊御史聽了便嚷道:“白年兄該罰十杯。小弟談朝政 便該罰酒,象年兄這等難道就罷了?”隨叫左右也篩了大犀杯,遞與白公。吳翰林道:“若論說壽文,也還算不得朝政。”蘇御史笑道:“壽文雖是壽文,卻與朝政 相關,若不關朝政,楊年兄連壽文也不做了。白年兄該罰該罰。”   

白公笑了笑,將酒一飲而幹,因說道:“酒便罰了,若要做詩,也須分韻而 做。如不做並詩不成者,俱罰十大杯。”吳翰林道:“說得有理。”楊御史道:“二兄不要倚高才欺負小弟。若象前日聖上要差人迎請上皇,無一人敢去,這便是難 事了;若只將做詩吃酒來難人,這也還不打緊。”蘇御史道:“楊年兄又談朝政了,該罰不該罰?”白公見楊御史說的話太卑污厭聽,不覺觸起一腔忠義,便忍不住 說道:“楊年兄的話全無一毫丈夫氣。你我既在此做官,便都是朝廷臣子,東西南北一惟朝廷之使,怎麼說無一人敢去?倘朝廷下尺寸之詔,明著某人去,誰敢推託 不行?若以年兄這等說來,朝廷終日將大俸大祿養人何用!”楊御史冷笑了一聲道:“這些忠義話兒人都會說,只怕事到臨頭,未免又要手慌腳亂了。”白公道:“ 臨時慌亂者,只是愚人無肝膽耳。”   

吳翰林與蘇御史見二人話不投機只管搶辯起來,一齊說道:“已有言在先,不許談朝政,二兄故犯,各加一 倍,罰兩大杯。”因喚左右每人面前篩了一杯。楊御史還推辭理論。白公因心下不快,拿起酒來也不候楊御史,竟自一氣飲幹,又叫左右篩上一杯,複又拿起幾口吃 了,說道:“小弟多言,該罰兩杯,已吃完了。楊年兄這兩杯吃不吃,小弟不敢苦勸。”楊御史笑道:“年兄何必這等使氣,小弟再無不吃之理,吃了還要領教佳 章。”蘇御史道:“年兄既有興做詩,可快飲幹。”楊御史也一連吃了兩杯,說道:“小弟酒已幹了。三兄有興做詩,乞早命題,容小弟慢慢好想。”吳翰林道:“ 也不必別尋題目,就是‘賞菊’妙了。”   

白公道:“小弟今日不喜做詩,三兄有興請自做,小弟不在其數。”楊御史聽了大嚷道:“白年兄太欺 負人!方才小弟不做,你又說定要同做,若不做罰酒十杯。及小弟肯做,你又說不做。這是明欺小弟不是詩人,不屑與小弟同吟。小弟雖不才,也忝在同榜,便胡亂 做幾句歪詩,未必便玷辱了年兄。今日偏要年兄做。年兄要不做,是自犯自今,該罰二十杯,就醉死也要年兄吃!”白公道:“要罰酒小弟情願,若要做詩,決做不 成。”楊御史道:“既情願吃酒,這就罷了。”就叫人將大犀杯篩上。   蘇御史與吳翰林還要解勸,白公拿起酒來便兩、三口吃幹。楊御史又複斟 上。吳翰林道:“白太玄既不做詩,罰一杯就算了。”楊御史道:“這個減不得,定要吃二十杯。”白公笑道:“花下飲酒,弟所樂也,何關年兄事,而年兄如此著 氣!”拿起來又是一大杯吃將下去。楊御史也笑道:“小弟不管年兄樂不樂,關小弟事不關小弟事,只吃完二十杯便罷。”又叫左右斟上。   

白公一連吃了四五杯,因是氣酒,又吃急了,不覺一時湧上心來,便有些把捉不定。當不得楊御史在旁絮絮聒聒,只管催迫,白公又吃得一杯,便坐不住,走起身,竟往屏風後一張榻上去睡。    

楊御史看見那裏肯放,便要下席來扯。蘇御史攔住道:“白年兄酒忒吃急了,罰了五六杯也夠了,等他睡一睡吧。”楊御史道:“他好不嘴強,就是一杯也饒他不 得。”吳翰林道:“就要罰他,也等你我詩成。你我俱未成,如何只管罰他?”蘇御史道:“這個說得極是。”楊御史才不動身,道:“就依二兄說,做完詩不怕他 不吃;他若推醉不吃,小弟就潑他一身。”說罷,三人分了紙筆,各自對花吟哦不題。正是:   酒欣知已飲,詩愛會人吟;   不是平生友,徒傷詩酒心。    

且說白公自從夫人死後,身邊並無姬妾,內中大小事俱是紅玉小姐主持。就是白公外面有甚事,也要與小姐商量。這日白公與楊御史爭論做詩之事,早有家人報與 小姐。小姐聽了,曉得楊御史為人不端,恐怕父親任性,搶白出禍來,因向家人道:“如今老爺畢竟還做詩也不做?”家人道:“老爺執定不肯做詩,被楊爺灌了五 六大杯酒,老爺因賭氣吃了,如今醉倒在榻床上睡哩。”小姐又問道:“楊爺與蘇爺、舅老爺如今還是吃酒,還是做詩?”家人道:“俱是做詩。楊爺只等做完了 詩,還要扯起老爺來灌酒哩。”小姐道:“老爺是真醉假醉?”家人道:“老爺因吃了幾杯氣酒,雖不大醉,也有幾分酒了。”小姐想了想,說道:“既是老爺醉 了,你可悄悄將分與老爺的題目拿進來我看。”   

家人應諾,隨即走到席前,趁眾人不留心,即將一幅寫題的花箋拿進來遞與小姐。小姐看了,見題目是“賞菊”,使叫侍兒嫣素取過筆硯,信手寫成一首七言律詩。真個是:   墨雲挾雨須臾至,腕兒驅龍頃刻飛。   不必數莖兼七步,烏絲早已寫珠璣。   

紅玉小姐寫完了詩,又取一個貼子,寫兩行小字,都付與家人,分咐道:“你將此詩此字暗暗拿到老爺榻前伺候,看老爺酒醒時,就送與老爺。切不可與楊老爺看見。”   家人答應了,走到書房中,只見吳翰林才揮毫欲寫;蘇御史正注目向花,搜索枯腸;楊御史也不寫,也不想,且拿著一杯酒,口裏唧唧噥噥的吟哦。家人走到白公榻前伺候。    

原來白公酒量原大,只因賭氣一連吃急了,所以有些醉意。不料略睡一睡,酒便醒了,不多時,醒將來要茶吃。家人忙取了一杯茶遞與白公,白公就坐起來接茶吃 了兩口。家人即將小姐詩箋與小帖暗暗遞與白公。白公先將帖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兩行小字道:“長安險地,幸勿以詩酒賈禍。”白公看畢,暗點點頭兒。又將花箋 打開,卻是代他做的賞菊詩,因會過意來。將茶吃完了,隨即立起身,仍舊走到席上來。   

蘇御史看見到:“白年兄醒了,妙!妙!”白公道:“ 小弟醉了,失陪。三兄詩俱完了嗎?”楊御史道:“年兄推醉得好,還少十四杯酒,只待小弟詩成了,一杯也不能饒。”吳翰林向白公道:“吾兄才極敏捷,既已酒 醒,何不信筆一揮?不獨免罰,尚未知鹿死誰手。”白公笑道:“小弟詩到做了,只是楊年兄在此,若是獻醜,未免貽笑大方。”楊御史道:“白年兄不要譏誚小 弟。年兄縱然敏捷,也不能神速如此。如果詩成,小弟願吃十杯。倘竟未做,豈不是取笑小弟?除十四杯外,還要另罰三杯。年兄若不吃,便從此絕交。”白公笑 道:“要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怎肯說謊?”即將詩稿拿出與三人看。蘇御史接在手中道:“年兄果然做了,大奇,大奇。”吳翰林與楊御史都挨攏來看,只見上 寫道:   紫白紅黃種色新,移來秋便有精神。   好從籬下尋高土,漫向簾前似前身。   莫言門閉官衙冷,香滿床頭已浹旬。    

三人看了俱大驚不已。蘇御史道:“白年兄今日大奇。此詩不但敏捷異常,且字字清新俊逸,饒有別致,似不食煙火者,大與平日不同。敬服!敬服!小弟輩當為 這擱筆矣。”白公道:“小弟一來恐拂了楊年兄之命,二來奉楊年兄一杯,只得勉強應酬,有甚佳句。”楊御史道:“詩好不必說,只是小弟有些疑心。白年兄恰才 酒醒,又不曾動筆,如何就出之袖中?就寫也要寫一會。”   

吳翰林將詩拿在手中,又細細看了兩遍,會過意來,認得紅玉所做,不覺微微失笑。 楊御史看見道:“吳老兄為何笑?其中必有緣故。不說明,小弟決不吃酒!”吳翰林只是笑,不做聲。白公也笑道:“小弟為不做詩罰了許多酒,今詩既做了,年兄 自然要飲,有甚疑心處,難道是假的不成?”楊御史道:“吳老兄笑得古怪,畢竟有些緣故。”蘇御史因看著吳翰林道:“這一定是老兄見白年兄醉了,代做的了。 ”吳翰林道:“愧死,小弟如何做得出?”楊御史道:“若不是老兄代做,白年兄門下又不見有館客,是誰做的?”吳翰林只不做聲,但是笑。白公笑道:“難道小 弟便做不出,定要別人代筆?”楊御史道:“怎敢說年兄做不出,只是吳老兄笑得有因。你們親親相護,定是做成圈套哄騙小弟吃酒。且先罰吳老先生三大杯,然後 小弟再吃。”一面叫人篩一大杯送與吳翰林。吳翰林笑道:“不消罰小弟,小弟也不知是不是。據小弟想來,此詩也非做圈套騙老先生,決是舍甥女恐怕父親醉了, 故此代為捉刀耳。”   

楊蘇二御史聽了,俱各大驚,因問白公道:“果是令愛佳作否?”白公道:“實是小女見小弟醉了,代做聊以塞責。”楊蘇 二御史驚歎道:“原來白年兄令愛有如此美才!不獨閨閫所無,即天下所稱詩人韻士亦未有也。小弟空與白年兄做了半生同年,竟不知今愛能詩識字如此。可敬,可 敬。”吳翰林道:“舍甥女不但詩才高美,且無書不讀,下筆成文,千言立就。”蘇御史道:“如此可謂女中之學士也。”白公道:“衰暮獨夫,有女雖才,卻也無 用。”   

蘇御史道:“小弟記得令愛今年只好十六七歲。”白公道:“今年是一十六歲。”楊御史道:“曾許字人否?”白公道:“一來為小弟暮 年無子,二來因老妻去世太早,嬌養慣了,所以直至今日尚未許聘。”楊御史道:“男大須婿,女大須嫁,任是如何嬌美,也不可愆於歸之期。”吳翰林道:“也不 是定要愆期,只為難尋佳婿。”楊御史道:“偌大長安,豈無一富貴之子可嫁?小弟明日定要作伐。”   

白公道:“閒話且不要說,三兄且請完了 佳作。”蘇御史道:“珠玉在前,自慚形穢,其實完不得了,每人情願罰酒三杯何如?”楊御史道:“說得有理,小弟情願吃。”吳翰林詩雖將完,因見他二人受 罰,也就不寫出來,同罰了三大杯。只因這一首詩使人敬愛,談笑歡飲,直至上燈才散。正是:   白髮詩翁吟不就,紅顏閨女等閒題。   始知天地山川秀,偏是蛾眉領略齊。   

三人散去,不知又做何狀,且聽下回分解。